時間:2022-03-31 03:26:3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大學通信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協同創新與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關聯性探究
在當前的高校教育教學中,灌輸型教育依然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應試之風,這些瓶頸制約著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開展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是實施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對于高校良好學風的形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隨著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深入開展,如何提高實效性的問題日益凸顯。有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課外科技活動,由于部分教師的研究領域和實踐經驗的局限,加上高校場地和設備的限制,制約了科技創新項目的研究向更高層次發展。就經濟內涵而言,大學生科技創新產生的科技成果理論上可以直接用于生產中并產生經濟利益,但實際的成果轉化率卻很低,因為很多科技創新項目大多以理論為主,進行簡單的實驗,有的只經歷了小試,卻沒有經歷中試及以上階段,使得其實用性較低從而導致轉化率不高,還有不少科技創新項目只停留在理論階段。隨著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推進,這些問題就顯得愈加突出,直接制約了當今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向縱深發展,這些問題亟待解決。協同創新高度契合了大學生科技創新的治理需求。協同創新的核心是協同,必然涉及多個方面、多個領域,通過跨學科、跨部門、跨單位的合作,高校與企業、科研院所創新資源整合起來,為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搭建了學習和實踐的完整平臺。正是因為多種創新主體能夠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整合,協同創新在科技與企業之間搭建了一條橋梁,既減少了高校與企業交往過于直接而產生的文化、機制等的不適和矛盾,又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有效的知識、場地、設備等資源,促進了大學生科技創新的發展。與此同時,協同創新并不局限于高校與企業、研究院之間的聯系,也體現在高校內各職能部門之間的聯系,大學生科技創新體系的構建同樣依賴高校的內部環境,協同創新讓高校各職能部門聯系成為一個有機結合體,從線性模式逐漸發展為網絡模式,為大學生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提供了廣闊舞臺。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條塊分割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科技創新的要求,必然要求在協同創新背景下建立全新的大學生科技創新體系,在頂層設計、組織領導、運作機制、條件保障等方面進行全面規劃設計,以推動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深入健康發展。
3當前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和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
3.1大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興趣不高、意識不夠、氛圍不濃
受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學術氛圍還不夠濃郁,部分學生缺乏對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深刻理解和認識,加上有些高校沒有組織專業人員對大學生科技創新作系統的講解,部分學生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技創新活動中去。參加科技創新活動有足夠的興趣并且在科技創新實踐中嶄露頭角的學生所占的比例較小,沒有足夠的影響力帶動課外科技活動良好氛圍的形成。有些高校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重競賽、輕普及”的短視現象,科技創新覆蓋面較窄,沒有為大學科技創新活動搭建足夠的平臺。
3.2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和激勵機制
部分高校還沒有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建立專門的管理制度,有的僅僅是在其他的規章制度上提及大學生科技創新。有的高校為某個科技創新活動如“挑戰杯”活動成立了臨時管理機構,但卻缺乏嚴謹規范的管理制度,直接導致很多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都沒有制度保障,使得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受到限制。除此之外,資金和場地的支持也是重要保障,但有的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在人財物方面投入不足,大學生科技立項經費來源主要是臨時性行政撥款,沒有設立專項研究基金。有的高校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陣地人均可使用面積較小,專門用于學生開展科技創新的設施和設備的數量也較為有限,無法保障科技創新活動順利進行,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科技活動層次與質量的提升。激勵機制的缺失導致大學生缺乏參與科技活動的動力,不利于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深入開展。
3.3隊伍建設機制不夠完善
大學生科技創新隊伍建設主要包括管理隊伍、指導老師隊伍和學生隊伍三個層面。在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有些高校隊伍建設力度不夠,沒能整合學校內部資源,相關部門沒有真正參與其中,甚至有的高校僅僅依賴團委在負責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單個部門的力量比較有限,不利于大學生科技創新機制的完善與發展。在指導老師方面,有些指導老師與指導的科技創新項目并不完全對口,指導效果大打折扣,難以將大學生科技創新提升層次,從而使導致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出現停滯現象。部分優秀學生可以提出較好的研究思路,但由于缺乏有實踐經驗的教師指導,不能將項目研究推向深入。
3.4科技創新項目缺乏實踐性,缺乏市場實用價值
有些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僅停留在理論研究層面,或者停留在參加比賽層面,并沒有實現成果轉化。由于缺少科技創新轉化意識,一旦項目完成,便束之高閣,不少項目能做到小試階段就很不錯了。有的項目由于缺乏條件、缺少場地和設備導致無法做到中式階段及以上。所以,不少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不過是“點到為止”。有些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課題是指導教師的研究項目,與市場需求聯系不大,缺乏市場實用性,做完用不上就直接丟掉了,非常不利于大學生科技創新的轉化和推廣。
4協同創新背景下大學生科
技創新體系的構建與實施對策根據系統論、協同論和協同創新有關理論,分析協同創新及其背景下的大學生科技創新的主客觀要素,分析其相互作用的整體性和動態性,通過其結構與功能、運行機制與環境的優化,構建和實施協同創新背景下的大學生科技創新體系。
4.1提高思想認識,樹立全員科技育人意識
科技創新能力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是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科技創新并非某一個部門的職責,高校所有職能部門都有支持大學生科技創新的義務,因此,在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的過程中要樹立全員育人意識。無論是科學技術發展院、研究生院、教務處、學生工作處、財務處,還是校團委、工程訓練中心、圖書館,都需要聯合起來,實現高校內部的協同。高校應定期開展關于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學術講座,幫助學生培養科技創新興趣,幫助教職工提高科技育人意識。此外,高校還可以邀請企業的技術員工或者科技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來校開展科技項目和科研方法的介紹,提高大學生對科技創新的意識和興趣,推動高校、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外部協同。高校還可以定期組織師生去企業和科研院所參觀實習,例如分批次組織學生去武鋼進行現場參觀,現場觀看武鋼科技創新項目,提升師生員工科技創新意識,加強科技素質的培養。
4.2健全組織體系,加強對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組織領導
組織體系的建設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大學生科技創新的發展,在協同創新的背景下,要建立健全大學生科技創新的組織體系。成立大學生協同創新中心,由校領導擔任協同創新中心管理委員主任,選任教學科研突出的教授擔任專家委員會主任,研究生院、科學技術發展院、教務處、財務處、學生工作處、校團委、工程訓練中心、圖書館等部門的負責人以及校外企業、科研院所負責人擔任中心管理委員會成員,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研究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重大問題,解決大學生科技活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將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吸納到高校中來,聘請他們擔任科研導師,邀請他們定期舉辦學術講座,指導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項目研究。
4.3理順運作機制,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4.3.1企業與高校聯合舉辦科技文化藝術節科技文化藝術節以其生動性、互動性、科普性,吸引了廣大師生的積極參與,成為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載體。從目前情況開看,科技文化藝術節主要是以學術講座與沙龍、科技發明制作、校園學術競賽等為基本形式開展,大都局限于校園內部。由企業和高校聯合舉辦的科技文化藝術節正是協同創新在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中的體現,可以拓展科技文化藝術節的內涵。例如汽車學院與東風汽車公司、化工學院與武鋼、城建學院與中建公司、醫學院與天佑醫院等聯合舉辦活動,將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拓寬大學生的視野,為大學生提供了解企業的機會,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同時,學生也有機會到企業中進行實際操作,可以提升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
4.3.2將科技創新基金基地建設與企業生產經營緊密結合依托企業建立科技創新基金和基地,使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與企業科技創新結合起來,更加強化了實踐環節。從立項選題到中期檢查再到結題驗收,鍛煉了大學生的實驗和科研能力,這一過程離不開科技創新基金和基地的支持。而將科技創新基金基地建立到企業中去后,學生可以從企業的角度思考問題,可以直接參與企業科技創新項目,突出了項目研究的實踐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除此之外,企業的設備相對齊全,具備了中試試驗及以上的條件,有利于更加有效地完成項目試驗,可以使科技項目的成果轉化率大幅度提高。
4.3.3與企業聯合培養學生參加國內外科技創新競賽各級各類科技創新競賽為大學生培養創新實踐能力提供了廣闊舞臺,以其競技性、科技性、大眾性特點,吸引了青年學生廣泛參與,成為大學生創新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由于場地、設備和知識的不足,制約了學生參賽作品水平的提升,即便是有很好的作品,也往往只停留在參賽層面上,難以實現成果轉化。瞄準競賽與企業聯合培養學生,可以提高參賽學生的競爭力,也可以為參賽學生提供必要的設備和場地。在賽事結束后可以將比賽項目成果直接用于企業生產經營,大大提高了成果轉化率,可以助力企業發展,實現共贏。
4.4完善保障機制,為大學生科技創新開展創造條件
要想把大學生科技創新辦成廣泛持久的活動,必須以完善的體制機制為保障,必須建立規范的制度體系。主要包括政策法規保障、經費保障、設備場地保障三個方面。
4.4.1政策法規保障政策是推動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關鍵,國家、地方、高校出臺相應的政策、法律法規,為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國家可以出臺促進這一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設立官、產、學、研合作機構為協同創新下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提供制度支持。
為準確把握學生實際,從提高新生入學教育的系統性和針對性出發,依托科學理論與方法,深刻分析大學新生的特點,找準新生問題的癥結,幫助新生明確職業生涯目標,使大學新生盡快適應新環境,進入新角色,我們在我校2009級新生中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次調查以班為群,按整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16個班進行全面調查,共發放問卷860份,回收有效問卷740份(占新生總數約12.5%)。按照調查設計,樣本容量、樣本的代表性能滿足統計分析要求,所反映的信息和得到的結論都通過統計檢驗,具有較好的統計意義。
一、新生基本信息
1.1新生個人基本信息
從新生來源看,46.9%的新生來自農村,25.3%來自鄉鎮,來自城市的新生占27.8%。調查表明,52%的新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統計檢驗顯示,城鄉收入差距顯著。具體看,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比,城市家庭為66%,鄉鎮家庭為53.5%,而農村家庭僅占34.2%。
觀察家庭經濟收入來源,打工收入、經營收入、工資、出售農產品,依次成為新生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本題為多選題,740名新生共選了1388次,說明平均來看,每個學生的家庭收入來源有1.87即接近2種渠道。
家庭環境無疑是影響子女成長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也對父母親文化程度和職業分布狀況作考察,結果發現,報考我校的新生,其父母親多為中等文化程度,具有大學以上文化程度者占比較低。另外,企業主、教師、公務員家庭的子女,占我校新生比例很低。
1.2新生高中階段基本情況
新生的高中生活,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大學期間的學習和生活態度。了解他們的高中表現,有助于新生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各方面表現的分布狀況看,我校新生總體上在高中階段是相當優秀的,他們學習成績優秀,有學生干部經歷,有雄心壯志;他們還有自己的理想信念。
對“認為對自己有激勵作用或感染力的各類人物”的調查結果顯示,受父母親、老師、同學激勵和影響的同學最多,可見這三類人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受學者影響的學生比例僅為8%,這一情況應引起大學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面對緊張的高中生活,他們也有各式各樣的困惑或煩惱。在這些諸多困擾因素中,個人情感、家庭環境、經濟狀況的影響面分列前三位。個人情感的影響如此之大,多少有些出乎我們的預料,看來新生情感教育和心理輔導在大學生活中必須受到足夠的重視。
二、大學之前和大學之初
2.1對大學和專業的選擇
學生對就讀學校、專業的不同態度,往往長時間地影響他們的大學生活。從學生在選擇學校時對相關因素重要程度的評價比率不難看出,學生在填報大學志愿時,更注重現實,他人建議受到的重視程度并不高。體現了嚴峻就業形勢左右了新生的志愿填報,也凸顯90后學生自我意識強、個性趨向張揚的特點,同樣的結論也體現在專業志愿的填報中。
進入大學前對大學生活的了解程度,有2.7%的新生表示十分了解,18.1%的新生表示比較了解,表示很少了解的新生占71.5%,有7.7%的新生表示一無所知。相關調查數據還顯示,98%以上的新生表示有信心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2.2初入大學之感覺
新生進校后,對入讀學院和專業的態度,調查資料顯示,學生對學院的滿意程度高于對專業的滿意程度,但調查數據還顯示,面對自己不太喜愛的專業,56.8%的新生表示會積極應對,并通過選修或輔修獲得喜愛專業的知識;32.2%的新生表示接受現實,并努力培養對本專業的興趣;消極對待、被動接受的占2.2%,有8.9%的新生申請轉專業的想法。
對比分析發現,新生進入大學前受情感困擾較多,而進入大學后擔心更多的是學習、就業等方面的問題。體現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們變得更加理性、更為實際。
分析得知,老師、同學、家長或親友在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解除心中疑慮、傾吐不快等方面具有首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應該努力營造校園和諧氛圍,增加同學間的交流與溝通,加強老師對新生的幫助和引導。
新生在行為、動機方面對自己所作的評判,前三項是正向陳述,后四項是負向陳述(為盡可能得到真實答案,問卷中正負向陳述是交錯布局的,這里作了歸并處理)。由此表不難看出,當今大學新生總體上講,自信心強、辦事目的明確,具備一定的行為調適、情緒控制能力,但在具體行為活動、計劃實施、時間安排等方面,相當部分學生明顯感到欠缺。
三、大學生活規劃
3.1大學教育與人生目標
對大學教育作用的認識,影響著對人生目標的評判。表3告訴我們一些“意外”的信息:上大學最重要的作用竟然是“建立人脈網絡”,這應該是在網絡信息時代及市場經濟大環境下形成的認知;價值體現和追求卻排位靠后,這或許是由于大學擴招,大學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化的結果;由于我校是一所升本時間不長的教學型院校,進入我校的學生在對大學教育作用的認識上比較中肯、現實。
那么,新生在進校伊始,在大學學習和職業方面是否有目標或計劃呢?據我們調查,29.6%的新生有明確的大學學習目標或計劃,59.1%的新生表示有目標或計劃,但不太明確,11.4%的人沒考慮過。在職業規劃方面,有明確目標的新生占27.2%,表示目標不夠明確者占51.1%,另有21.8%的新生表示沒想過職業目標問題。
經驗及研究告訴我們,學生在大學期間如果有明確的學習和生活計劃,以及一定的職業規劃,那么他的大學生活將是充實的,學習成績會更優秀,綜合表現也會更加出色。因此,引導新生制定合理的大學生活計劃和職業規劃,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顯得非常重要。
3.2大學期間課外生活打算
上大學做什么?這個看似無謂的問題,其實是大學生個體價值取向、理想與追求、興趣愛好、自身素養等諸多方面的綜合反映。根據填答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新生進行指導,必將提高高校人才培養的效率。問卷分析顯示,在各類學生組織中,新生選擇比率最高的是團學組織(74.5%),其次是學術類組織(57.3%),第三位是服務類組織(51.9%)。說明我校新生在希望加入學生組織鍛煉自己的同時,還具有較濃的學術意識和服務社會、服務他人的意識;同時也反映我校新生勇于面對現實,希望在大學期間通過實習、考證等獲得更充分的就業準備。
3.3職業發展需求
大學期間希望獲得或增強哪些方面的發展能力?表4的調查結果確實讓我們多少感到一些“意外”:溝通協調能力排位最前,而決定個人發展潛能方面的能力卻排到后面,這個結果與表3類似。
新生對大學教育的“理解”帶有某種明顯的“功利”性,這應當是現實社會經濟條件下的一種自然結果。正如表2所示,學生在選擇大學志愿時,就業前景、職業發展已成為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那么,在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方面,新生們最想得到學校哪些支持呢?調查表明,對于當前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新生們普遍有心理準備,而更多的是需要得到提升就業競爭力、就業推薦等方面的幫助。調查數據顯示,幾乎所有新生(占比95.9%)希望得到學校在職業規劃方面的指導。
四、幾點結論
從以上數據分布情況及其分析,我們不難得出以下一些主要結論:
⑴我校新生生源質量較優,多數學生對入讀我校相當滿意,普遍接受所錄取專業。從我校09級新生在高中階段的表現看,70%以上的學生學習成績位居中上等水平,擔任校級或班級干部者占68%,94%的學生想上重點或較好本科院校。對于入讀廣東金融學院,88%以上的學生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不滿意率低于5%。至于對所錄取的專業,72%的學生也是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的。90%以上的學生表示,即便對入學時的專業興趣不大或不了解,也會采取積極態度,努力培養專業興趣,當然也有少量新生有轉專業的想法。
⑵考生填報高考志愿多為自主分析選擇,更注重現實。就業前景、學校師資及學校招生分數段等直接影響錄取、學業和就業的現實因素是考生重點考慮的問題,而其他一些相對較“虛”的因素考慮的不多。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家長和老師在內的他人建議,對考生的影響不大。可見,現階段,抓好畢業生就業推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乃高校吸引高考考生的主要舉措。
⑶當今學生獨立傾向明顯,做事目的性較強。根據當今大學生性格構成狀況,大學教育宜應當抓大放小、因勢利導。具體講,就是要在宏觀方面指引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合理制定職業發展規劃,而不必過多地拘泥于一些細小環節。有了恰當的宏觀目標,并將之分解為階段性計劃,學生的成功成才也就有了希望。事實上,據調查,約80%的大學新生對于職業目標和學習目標是有所考慮的,其中一些人甚至有相當明確的計劃。
⑷大學新生有較強的心理調適信心和能力。現今大學生面臨諸多現實問題,給他們帶來了種種困擾,有的學生甚至產生嚴重心理障礙。但我們的調查顯示,對于能否盡快適應大學生活,68%的新生表示信心十足,30%的新生覺得信心不是很大,表示無信心的僅占2%。根據新生在行為動機方面的自我評判結果得知,90%以上的新生表示了解自我、懂得責任、信心飽滿、能夠調適情緒。因此,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既不能忽視也不必過分渲染,必須恰當掌握和分析,并加強個性化輔導。
⑸尋求多元化發展是多數大學新生的心愿。調查表明,團學、學術類、服務類、文體類學生組織對新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僅有2%的新生不想參加任何學生組織。許多新生想通過參加各類學生組織獲得鍛煉機會,提高綜合素質,培養溝通協調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現在高校中各類學生組織繁多,良莠不齊。高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組織的管理和指導,充分發揮各類學生組織的育人育才作用,使學生真正得到鍛煉和提高。
會計信息系統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會計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是為培養適應企業信息化需要、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懂得會計信息系統理論與實務的大專實用型人才服務的。但電大開放現行會計信息系統教學中仍存在著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輕視理論教學、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實踐教學未得到充分重視等問題。進行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研究,改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僅有利于會計信息系統學科建設,而且有利于保證會計信息系統教學質量,促進該課程教學的發展職稱論文。
1加以正確引導,端正學生學習態度
電大開放教育屬于學歷教育,學生生活節奏快,工作、生活壓力大,普遍心理急躁。多數成人教育對象由于自己基礎知識薄弱,沒有高文憑學歷,在客觀上存在一種強烈的追趕欲和提高知識水平的動機。隨著近年來在許多方面過于看重學歷,使一部分人在危機感沉重的情況下,不是從獲取真才實學、服務于社會和工作出發,而是為考試而學習、為文憑而學習。
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應在新生入學教育時,明確告訴學生電大開放會計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即培養系統掌握會計專業理論和實踐操作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一開始就明確專業課程之間的連貫性、系統性、整體性;其次,教師應在該課程開課前將該課程的特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向學生講述清楚,讓學生拋棄應試學習的觀念,要讓學生明確考核合格并不代表他們在實際的會計工作中就能熟練操作會計軟件,進行業務處理。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會計信息系統學習目標,即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分數,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這門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技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從而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2以前沿理論為指導,加強基礎理論教學
由于電大開放教育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考核方式為形成性考核,它是中央電大強化素質教育,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反饋學習信息,改進課程測評方式方法的重要措施。其內容包括會計信息系統理論和會計實務兩部分。但由于會計信息系統理論內容占考核比例較小,所以有些教師在教學時只是一帶而過,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也掉以輕心,以至于學生不能了解會計信息系統的全貌,很難進一步深入應用會計信息系統軟件,甚至于學生今后很難全面開展會計信息系統工作。
筆者認為,教師在授課時除應系統地向學生講解會計信息系統的概念、會計信息化系統建設的總體規劃、軟件選型、會計信息系統平臺的建設、人才建設、軟件實施和運行管理和維護,全面分析財務軟件各個系統和模塊間的聯系與區別外,還應介紹一些前瞻性的會計信息系統的可能發展和應用。如電子商務、網上會計信息與收集、網上銀行、網絡財務、網絡審計技術、企業價值增值會計、多維數據庫和多媒體數據庫技術、數據倉庫,信息系統技術在作業成本法等方面的應用方法等,從而使學生掌握企業建設會計信息系統的全過程,使學生在會計信息系統的可能發展方向和領域有一些超前的概念,擴展其視野和思路,提高其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在現在或將來的工作崗位上可以使用所學知識解決工作實際中有可能出現的若干問題。
3改進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3.1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課件節約了教師板書的時間,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大的信息量,這一點更適合涉及面相當廣泛的會計信息系統的教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宜采用電子教案,制作多媒體課件。在制作課件時要合理選用教學內容,制作要突出中心,以圖文聲像方式傳授知識和技能,能夠使教學內容和形式生動活潑。學生從課件中可以獲取海量信息,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興趣。以中央電大開放教育學員為例,目前多為在職人員,他們邊工作邊學習。以個體學習為主,與教師及其他學生的交流的及時性較差。學校和教師應認真研究成人學習的特點和存在的困難,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的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讓學生進行在線學習。教師可將CAI課件、教學仿真軟件、在線實驗或離線實驗等教學軟件包及實踐教學導學資料等掛在網站上,供學生們下載、學習,并利用該網站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指導、答疑、布置和批改作業以及信息等。
3.2開展討論式雙向課堂教學傳統教學方式一直以教師灌輸為主,采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的教學模式。討論式課堂教學是開展雙向教學,培養與訓練學生獨立分析與思考問題能力的一種較好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一般在前一次課就把課堂討論時間告訴學生,讓學生準備將要討論的問題,自已的學習體會等。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擴大和提高學生表達技能、知識運用技能、人際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術運用技能等綜合技能,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促進了教師教學與科研水平的提高。
3.3因材施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索性和創造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個別性。要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及個性化學習進行充分了解,要對不同素質、不同行業、不同特點的學生因人而異地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來進行指導。②針對性。要針對實踐訓練中的重點、難點進行指導;要根據學生提出的具體問題和學生本人的學習基礎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輔導。③啟迪性。要激發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主動性、探索性和創造性,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指導;鼓勵學生勤思考并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學生重視學習過程和思維訓練過程。
4重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應用會計軟件的能力
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具有多學科性、實踐性強的特點,應重視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但在實際教學中常采用的是驗證式的實驗教學。即教師按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演示一遍,學生按案例內容操作一遍。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在完成實驗后對會計軟件的操作過程不夠清晰,多數學生概念模糊,更談不上將會計信息系統的各模塊有機聯系起來。因此完善實驗組織和實驗教學方法對實踐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1實驗組織實驗的組織應考慮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學生對實驗的知識點全面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學生以特定的角色在會計信息系統中完成相應的實驗任務。在進行崗位模擬時,應根據案例內容和流程,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扮演不同職位上的會計角色并進行角色互換,完成一個完整的會計案例和全過程的操作。
4.2驗證式實驗教學和探索式實驗教學并用的方法電大開放會計信息系統實驗教學方法,應突破傳統驗證式或模擬式實驗教學方法,在驗證式實驗教學的基礎上,采用探索式實驗教學法。如電大開放所使用的商品化會計軟件是用友通,學生按實驗教程從權限設置、建賬套開始,完成賬務處理、工資管理、固定資產管理、采購與應付、銷售與應收、存貨管理等子系統的核算到編制會計報表的全過程操作,可以對整個實驗的過程獲得一些感性的認識或體驗。這一階段的教學,因為不可能窮盡所有的會計軟件,所以很可能會出現“教過就會,沒教過就不會”的情況。此時,教師的主要職責就在于點撥學生把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和計算機操作技術整合起來,運用會計學的基本原理來分析、解釋會計軟件操作的一般步驟。探索式實驗教學,即按照教材內容,對學生不指定實驗步驟,而是要求學生根據課程要求和企業會計資料,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構造實驗內容,從而獲得某種所要求的實驗現象或實驗結果。最后,學生可在上述會計核算基礎上和相關的補充基礎資料上,利用會計軟件進行財務分析。這種形式的實驗對學生的分析問題及綜合能力有著相當高的要求,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協調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有較好的把握,極大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再進一步要求學生對商品化會計軟件的通用操作方法進行書面總結和討論,則對于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保證其操作適應能力,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是很有裨益的。當然由于開放教育的特點,使用探索式實驗教學法時學生完全使用課上學時較難完成相應內容的操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完成。
總之,會計信息系統既是一門理論課程也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中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采用多種教學形式,講授理論、結合案例、學生參與,綜合實訓。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將學生培養成具有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適應企業信息化需要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懂得會計信息系統理論與實務的大專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齊偉超.完善會計電算化實驗教學的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4).
[2]楊春華.試論高校會計信息化課程體系的重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41.
[3]徐淑靜.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與基礎會計的整合[J].成功(教育).2008.(7)
1.引言
通識教育,源于古希臘的自由教育,歷經改革與探索,日漸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共識。我國著名學者李曼麗對于通識教育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就其性質而言,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是所有大學生應該接受的非專業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識教育旨在培養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有社會責任感的、全面發展的社會的人和國家公民;就其內容而言,通識教育是一種廣泛的、非專業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
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大學英語課程是高等學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弘揚人的價值,注重人的綜合素質培養和全面發展。”
顯而易見,大學英語教育與通識教育理念是一致的,英語教育是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踐通識教育的重要途徑。然而,多年的應試教育使英語存在明顯的工具化傾向,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現通識教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大學英語課堂引入社會新聞話題討論,有機地將英語教學與通識教育結合在一起,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達到英語教學的工具性目的,又可以引導學生辯證性地看待問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學生對于社會生活的參與度,從而使學生成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全面發展的社會的人”。
2.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只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還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是個體知識建構的過程。學習不應該被看成是對于教師授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應該是學習者以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主動的建構活動。建構主義強調社會性相互作用在學習中的重要意義,通過相互溝通和交流、相互爭辯和討論,合作完成任務,共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對事物更好的理解。
在大學英語課堂引入社會新聞話題討論是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選取與學生生活學習相關話題,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具體來說,教師首先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話題,將班級分成若干小組就話題展開討論,并對討論結果進行匯總。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只起引導與監督的作用,課堂的主體是學生,鼓勵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
3.社會新聞話題討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3.1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加強
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明確目標:“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
然而,多年的應試教育使很多學生上了大學依然無法“開口說話”,更不用說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束定芳(2011)指出:“在語言使用中學習語言往往是最有效的。”在大學英語課堂引入新聞話題討論,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學生對于新聞話題的關注,使他們對于討論充滿興趣,這無疑可以增強學生對課堂討論的參與意識。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與陳述,既可以幫助他們掌握關鍵詞匯,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與英語交際能力。
3.2通識教育的實現
網絡是現代社會大學生了解社會新聞的主要方式,但是現在的網絡新聞報道存在諸多問題,如報道不完整、報道失實等,極大地誤導學生,使學生無法對事物形成正確的認知。大學生正處于心智發展的重要時期,思想尚不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欠佳。在英語課堂引入社會新聞話題討論,給學生正確的引導,通過辯論交流的方式傾聽大家的意見,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可以加大學生對社會生活的參與度,培養其成為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4.教學過程可能存在的問題與應對
4.1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
從中學時代的中考、高考,到大學時代的四六級考試,都是典型的終結性評估手段,“應試”似乎已成為教師教授英語、學生學習英語的唯一目的。但是,不斷進行的英語教學改革意味著形勢的改變,《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同時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使他們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未來工作能夠有效地使用英語,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發展的需要。”固有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已不符合現代大學英語教學的要求,首先,大學英語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大學英語教學不僅僅是教授語言知識和技能,還應該引導學生用英語思考,訓練他們的英語思維模式,培養他們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在教學中把知識的傳授和討論與培養學生怎么做社會人結合起來。其次,改變傳統的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起引導與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作用,學生是課堂的主體。
4.2新聞話題的選擇
新聞話題的選擇是否合理至關重要,關系到能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話題的難易程度是否合適,話題是否具有可討論的深度等問題。首先,話題的難度是影響學生口語輸出與討論參與度的重要因素。社會新聞話題討論,相比于普通話題具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即時性,這無疑加大了課堂討論的難度。因此,在選擇話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水平,使話題討論具有可操作性。同時,教師應做好課前準備,為學生提供相關的英文關鍵詞、背景信息等。其次,選擇的話題討論應該是開放性的,而不是封閉性的。要給學生發揮自己的空間,進行邏輯推理、原因陳述等,而不是簡單的“是”與“否”。在整個過程中,教師給予引導,學生主體參與,培養其思辨能力。最后,在選擇話題時,要考慮話題的延展性。將話題討論擴展到課本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到整個的英語課堂上,而不僅僅是話題討論上。
4.3話題討論效率
一直以來,英語教學都存在“費時低效”的問題,在課堂引入新聞話題討論也可能出現這種問題。話題討論效率低可能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討論是一種多向的信息交流模式,不同于講授法的單向信息傳遞,也不同于談話法的雙向交流模式,而是眾多討論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如何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中并有所收獲就成為一個難題。對此,教師要對英語課堂進行有效的分組,考慮到不同英語水平學習者之間的合作。充分發揮英語水平較好學生的引導作用,對于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進行積極鼓勵,增強其自信心。小組討論時間要合理,并及時進行匯總報告或辯論。而且,要實現新聞話題討論的有效教學,一定要做好課后的反饋與總結。例如給學生布置課后寫作類的任務,對課堂討論內容形成書面報告等。
其次,教師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教師要把握好話題的選擇,考慮到學生語言輸出的難度,還要為學生提供相關的英文關鍵詞、背景信息等。對于小組討論,教師要進行有效的監督與引導。話題討論教學模式的靈活性可能會導致不同的情況的發生,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問題或狀況,把握好課堂教學的節奏與進度。
最后,教師和學生都需要意識到自己角色的轉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是引導者,積極鼓勵所有學生參與話題討論,鼓勵小組合作。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整個學習過程的主動者。
5.結語
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社會新聞話題討論,有機地將語言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又促進了人的綜合素質培養和全面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是大學英語教學與通識教育的共同目標,但是在實踐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這需要廣大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一線的英語教師共同努力,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全方位的理論反思,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李曼麗.通識教育―一種大學教育觀[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2]康志峰,邱東林.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大學英語[J].高教研究,2009,6.
1培養目標
大連海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是從學校的學科專業結構特點和學科特色出發,合理配置學校的教學資源,在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和航海技術的學科交叉基礎上設立的專業。學校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立足遼寧,面向黃、渤海,輻射全國,為區域經濟建設服務,為國家水產和海洋事業服務,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面寬,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敬業、專業、樂業、創業的復合性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戰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確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任務和要求,加強海洋漁業通信方面的特色教育。在多年辦學經驗的基礎上,經多方調研,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并逐步完善了通信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熟練掌握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絡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并具備電子和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知識,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能夠從事固定通信、移動通信及船舶通信等現代通信系統及設備的研究、設計、開發與應用的,具有海洋、漁業科學背景的人才。
2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優化
課程體系主要包括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課程結構,是教學思想、教育理念的具體化,也是實現創新能力培養與綜合素質提高的保證。課程設置是否科學,教學內容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按照我校建設“藍色大學”理念,構建了通信工程專業藍色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方案堅持“加強通識教育、拓寬學科基礎、凝練專業方向、提升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的人才培養原則,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構建課內、課外一體化的培養模式,依照“淺藍、蔚藍、湛藍、深藍”的藍色課程體系,用藍色課程元素來承載水的精神與海的文化,延伸至涉海涉水教學內容要素。(1)淺藍(通識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外語、大學計算機基礎、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體育等),公共選修課(軍事理論、健康與安全教育、選修課),公共集中實踐環節(軍訓)。通識課程雖然不一定與通信專業有直接聯系,但它是培養具有遠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科學的思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健康的心里的人才,為進一步學習提供方法論的不可缺少的課程。基于學校開展課程建設的“雙百工程”,從公共選修課著手,打造了藍色海洋類、人文與社科類、藝術與體育類、自然科學與技術類共100門校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其中藍色海洋類公共選修課有利于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海洋知識背景。(2)蔚藍(學科基礎課)包括復變函數、電路理論、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技術、數字信號處理、微機原理與應用、電磁場與電磁波、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通信原理等。學科基礎課是通信工程專業學生必須具有的基本知識結構,為專業課程提供有效的支撐,使學生具備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工程應用能力,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開拓創新精神,為學生后續學習專業方向課打下堅實的基礎。(3)湛藍(專業課)包括專業必修課(電子線路仿真、電子線路CAD、移動通信、計算機通信、DSP技術與應用)、專業方向課、專業任選課(C++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隨機信號處理、電視原理與技術、現代通信系統仿真技術、計算機網絡安全、嵌入式系統開發技術、數據結構C、擴頻通信、通信工程專業英語)。通過對其他高校相同專業的大量調研,反復論證比較,通信工程專業設立兩個專業方向:通信工程(程控交換技術、船舶通信、光纖通信)、計算機通信(數字通信、多媒體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通信專業依托海洋信息技術,在船舶通信、船舶導航、海洋漁業3S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嘗試,同時,緊隨時代的發展,對部分課程進行壓縮和調整,開設一些學生喜愛的,又能與現實接軌的課程,如擴頻通信、嵌入式系統開發技術等選修課。(4)深藍(專業集中實踐環節)包括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電子線路仿真課程設計、電子線路CAD上機、高頻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現代通信系統仿真技術上機、通信原理課程設計、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設計、通信工程專業教學實習、通信工程專業實習、通信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等。專業集中實踐環節對培養通信專業逐步樹立工程觀念、提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3強化實踐環節,培養提高創新能力
通信工程專業將實踐環節作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制定了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案,構建了多層次、全程化實踐教學體系,較好地保證了通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堅持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實踐教育與創新教育結合,對構成實踐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整體設計,所有的實踐環節圍繞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展開,把實踐環節分成實驗教學、課程設計、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科技創新五個模塊,模塊之間銜接緊密、層層推進,為學生從入門到提高再到創新夯實基礎。
3.1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模塊主要依托遼寧省海洋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提高實驗動手能力為主線,以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和方法、融會貫通科學知識、促進創新思維為主要教學目標。加強基礎課、主干課實驗;實驗內容優化配合,避免重復或脫節;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的比重,形成基本實驗、選做實驗、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組成的立體化實驗結構;對含有實驗的課程,加大實驗教學在整個課程考核中的比例;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在2013版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中都有體現。針對不同課程的特點,有選擇地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仿真實驗環節,以緩解實驗設備和空間的緊張情況,有效擴展實驗空間和時間,節省資金。
3.2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著眼點是把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初步掌握設計的程序和方法。一般以單門課或課程群為主選擇題目,它是畢業設計的初級階段。課程設計教學中壓縮驗證性課題,增加能夠體現設計型、綜合型和創造性的課題。在課程設計教學設計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選題,自行討論方案,自己組織實施,給予學生自我發揮的余地,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學生個性的發揮和創造能力的鍛煉創造條件。
3.3實習
以校內外實習基地為平臺,以使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建立工程意識和鍛煉實際操作技能為主要教學目的,并且通過接觸社會,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目前,通信工程專業校外實習基地2個(人民4810廠,北京尚觀科技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合作的企事業單位有18個(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等),同時學校也正在積極運作與通信公司合作。到企業參觀實習和請企業技術專家來校講座,通過參觀和專家公開課的形式,使學生對企業文化、船舶通信及導航設備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和本行業領域的前沿技術等有所了解,有利于學生學習目標的確定和職業素質的提高。
3.4畢業論文
(設計)以學院各類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為平臺,學生通過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在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能力、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信息資料檢索和收集能力、論文撰寫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等能力上有較大提高。為切實保障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加強:①精心設計備選題目,組織開題報告。學生選題后,在指導教師指導下,查閱文獻和撰寫文獻綜述,并精心組織好開題報告,以保證畢業論文的先進性、可行性;②加強畢業論文的中期檢查,以保證畢業論文在有限的時間內按質按量完成;③建立畢業論文答辯規范和質量標準,在畢業論文答辯期間開展“畢業論文檢查周”活動,有效提升了畢業論文的質量。④學校出臺了《大連海洋大學本科生學位論文學術規范檢測暫行辦法》,針對畢業的本科生的學位論文進行了學術不端行為的檢測,有效地杜絕了學術不端行為。
3.5科技創新
以各類興趣小組和科技社團、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科研實驗室為平臺,學生通過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科學研究等活動,使創新意識和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和提高。低年級的學生專業基礎還比較薄弱,鼓勵他們參加興趣小組或者科技社團,以增加學生對創新的認識,提高學生對創新的興趣;高年級的學生參加各種校內外的競賽,使學生在競賽過程中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目前,通信工程專業學生在教師有針對性的訓練下,參加了“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大唐杯”全國大學生移動通信技術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等,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4結語
大連海洋大學通信工程專業作為涉海高校的“非特色”專業,在復合性應用型培養目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和挖掘自己的優勢資源,發揮地方特色、行業特色;在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身心素質培養的同時,主動適應國家和遼寧省沿海經濟帶發展的新需求,抓住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的核心,對通信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調整,使之更好地符合學校的定位與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符合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松松,郭顯久,等.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22):51-52.
[2]劉冬,石煥玉,等.通信工程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5(29):72-73.
[3]江海,田春艷.機械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裝備制造技術,2010(3):159-160.
[1]郭鵬,李悅,高文彬.三菱Q系列PLC與FX系列PLC基于CC-Link通訊在輪胎設備中的應用[J].橡膠科技市場,2007(02),13~16.
[2]范明錦.三菱Q系列PLC與FX系列PLC的通訊[J].科技致富向導,2011(23),190~191.
[3]王輝.三菱電機通訊網絡應用指南[M].北京:北京工業出版社,2010.
[4]曹惠彬.電力線通信(PLC)技術綜述[J].電力系統通信,2004,(1).
[5]戚佳金,陳雪萍,劉曉勝.低壓電力線載波通信技術研究進展[J].電網技術,2010,(5).
[6]程曉榮.寬帶電力線通信信道特性及網管技術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保定),2006.
[7]康恩婷.寬帶電力線信道特性及OFDM性能的分析與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保定),2005.
[8]俞王杰.自組織窄帶電力線通信網絡MAC機制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5.
[9]汪濤.寬帶電力線通信MAC層協議優化及仿真平臺搭
plc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1]拾以超.仿真軟件在PLC教學中的應用[J].機電技術,2011,05:149-151.
[2]姜坤.淺談PLC仿真軟件在PLC教學中的應用[J].電子世界,2012,07:167-169.
[3]葉堅.PLC仿真軟件在PLC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無線互聯科技,2013,06:238.
[4]潘春玲.仿真軟件在PLC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2:265-269.
[5]劉佳.PLC技術在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運用[J].信息記錄材料,2016,(04):11.
plc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1]孫曉峰.基于PLC的輸煤程控系統改造[J].自動化應用,2010(2).
[2]王占彬.PLC控制網絡在火力發電廠輸煤控制系統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09(S1).
[3]張金姣.基于組態技術的PLC電廠輸煤控制系統的仿真[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09(4).
二突出服務專業教育的教學思路
教學內容上選擇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的專業基礎知識,教學中訓練研究生的朗讀與準確翻譯原文的能力,從矯正專業詞匯的發音、糾正翻譯中的錯誤著手,通過大量的科技論文分析來讓研究生擴大專業詞匯量,提高聽、說、讀、譯的能力,達到提高準確理解與閱讀英文原版教材與參考文獻的實際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與時俱進的專業英語教學內容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中使用的教學資料注重科學性、知識性、規范化和時間性,相關教學資料直接取自國際知名大學的信息與通信專業系列教材的部分內容和科技論文,參考教材如下。1)RahatAliKhanLangah.(2012)PerformanceAnalysisofCooperativeCommunicationProtocols:CooperativeCommunicationsinWirelessNetwork.Pub:LAPLAMBERTAcademicPublishing.(部分內容節選)2)B.P.Lathi.(2010)ModernDigitalandAnalogCommunication(4thEdition).Pub:OxfordUniversityPress.(部分內容節選)3)DaleWheat.(2012)BuildingYourOwnElectronicsLab:AGuidetoSettingUpYourOwnGadgetWorkshop.Pub:ApressL.P..(部分內容節選)4)Chi-TsongChen.(2012)LinearSystemTheoryandDesign.Pub:OxfordUniversityPress.(部分內容節選)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團隊現有6人,教師隊伍全部具有博士學位(2人具有海外經歷,所有成員均從事信息與通信類專業科研與教學),課堂教學分為6講(每講含4學時),研究生專題講座(6學時),共計30學時。其內容與安排:1)科技文獻翻譯理論與方法;2)現代數字信號處理及系統專題;3)現代通信技術前沿專題;4)計算機通信網絡前沿專題;5)英語科技文獻寫作基礎知識;6)英語科技精讀及案例分析;7)研究生專題講解,結合專業方向,按照presention的方式做出英文的PPT,并利用投影儀在課堂上作3~5分鐘的英文演講,并相互提問。面向應用的專業英語教學英文科技論文寫作是進行國際學術交流和研究必需的技能,本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英語科技論文的精讀和寫作,它始終貫穿于教學實踐活動中。英語科技論文的精讀和寫作教學包括以下內容。1)分析英語科技文獻的框架結構。以具體SCI檢索英語論文為例,分析英語科技論文的結構,從而引出論文的一般結構IMRaD形式(Introduction,MaterialsandMethods,Results,andDiscussion);通過課題討論的形式,組織研討IMRaD結構的邏輯性分別與問題(why、what、how)之間是如何相互體現的?2)研討如何豐富論文框架中的內容?以劍橋大學愛席比教授提出的“概念圖”為手段,以論文題目為向導,自我思考和回答論文的創新點,根據IMRaD的結構確定基本的段落主題,提出各種組織論文的方法,探討如何準備好所需的支撐材料(理論分析與實驗數據)。3)研討具體的寫作技巧講解,包含題目、摘要、引言和結果等部分如何寫作,如敘述有關現象或普遍事實多使用現在時,引言中是否有足夠的篇幅對論點和問題進行說明,來表示它們的重要性。
三研究生唱主角的課堂翻轉變
研究生只是作為被動的受教育客體為參與教育過程的主體,充分調動研究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變單純由教師講授的“一言堂”為和諧交際式的“多言堂”。主要通過以下方式促成改變。1)在每講當中,就是大約講授三分之二的時間,在授課過程中穿插提問和討論,其余時間留給有相關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作專題報告,并且參考文獻必須來自于IEEE的SCI檢索論文(學校已購IEEE數據庫)。這無形當中要求研究生將課后的功課做足,充分調動研究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2)借簽國際會議形式,研究生事先粘貼論文海報,使研究生之間提前熟悉報告內容,每個研究生做3~5分鐘的presentation,即研究報告進展,報告后進入提問環節。在模擬國際會議期間,要求全程英語交流,該部分成績計入總成績。
二、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指明本課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大體上可從哪幾個方面去研究和論述該主要問題的具體要求)
論文基本內容:
隨著國內移動通信的快速普及,基于手機等移動終端的移動商務應運而生,從而為旅游業開辟出一條全新路徑。杭州作為一個旅游城市,論文可以從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入手,分析旅游業應用移動電子商務的情況,重點指出其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相應的對策。
基本要求:
廣泛查閱資料;理論聯系實際;觀點正確;論文要言之有物,切忌空泛;嚴格遵守論文格式規范;按規定的進度完成各項任務。
在撰寫畢業論文期間,應完成如下工作:
1、應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必須查閱15篇以上的參考文獻,其中,外文原文參考文獻至少2篇),于2011年1月15日前完成不少于2000字的文獻綜述和譯成中文后不少于2000字的外文譯稿,同時提供外文的封面、封底、目錄和所翻譯的正文的復印件。
2、在完成“文獻綜述”、“外文翻譯”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于1月30日前完成不少于2000字的開題報告。
3、在同意開題后,認真撰寫畢業論文,須在2010~2011第二學期開學注冊時(2月19-20日)向指導老師上交不少于8000字的畢業論文(設計)完整初稿。
4、根據指導老師的指導意見,對論文進行多次修改,直到指導老師認為可以通過為止。
5、必須在2011年4月15日之前完成論文定稿(正文不少于8000字,不含附錄的字數)。
6、認真準備論文答辯。
三、起止日期及進度安排
起止日期:
2010
年
12
月
2
日 至
2011
年
5
月
14
日
進度安排:
序號
時間
內容
1
2011.1.5之前
確定論文題目、指導老師下達任務書
2
2011.1.6-2011.1.15
完成文獻綜述和外文翻譯定稿
3
2011.1.16-2011.1.30
完成開題報告定稿
4
2011.1.31-2011.2.20
完成完整的論文初稿
5
2011.2.21-2011.4.15
進行多次的論文修改,完成論文定稿
6
2011.3.1-2011.3.10
畢業論文中期檢查
7
2011.5.14
論文答辯
四、推薦參考文獻(理工科專業應在5篇以上,文科類專業應在8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獻至少2篇。)
[1] 袁劍君, 陳志輝. 我國旅游信息化發展狀況、問題與對策[J].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9,(01).
[2] 杭志, 徐德智, . 移動電子商務中的服務組合研究[J]. 計算機技術與發展 , 2010,(04).
[3] 李文學. 四川電信與省旅游局深度合作著力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務水平[J]. 通信與信息技術 , 2010,(01).
[4] 蔡安寧, 尚正永, 馬明棟. 杭州旅游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J]. 計算機系統應用 , 2007,(08).
[5] 杭志, 徐德智, . 移動電子商務中的服務組合研究[J]. 計算機技術與發展 , 2010,(04) .
[6] 為移動電子商務(M-commerce)做好準備[J]. 信息方略 , 2008,(02)
一、3G時代下的中國通信產業運營
作為一個發展迅速的產業,無線通信產業經歷了由lG、2G向3G技術的發展過程,3G是當今無線通信系統的最新最成熟的產品,也代表著我國當今無線通信的發展方向。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是指支持高速數據傳輸的蜂窩移動通訊技術。科技論文,產業運營。3G服務能夠同時傳送聲音及數據信息,能夠提供高速數據業務是3G技術的最大特征。相較1G和2G而言,3G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3G的發展趨勢必將與社區網站進行結合,實現wap與web的完美結合。3G的到來為用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移動互聯網服務,從而使移動互聯網產業鏈朝向個性化服務、細分市場和差異化競爭的方向發展。而軟件服務提供商、內容服務提供商和終端廠商等更多商業主體的加盟,更是不斷加大分割原本電信運營商壟斷的價值鏈系統,從而優化了整個信息產業鏈條的運營方式。3G通信是移動通信市場經歷了第一代模擬技術的移動通信業務的引入,在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市場的蓬勃發展中被引入日程的。在當今Internet數據業務不斷升溫中,在固定接入速率(HDSL、ADSL、VDSL)不斷提升的背景下,3G移動通信系統也看到了日益崛起的市場,益發為電信運營商、通信設備制造商和普通用戶所關注。科技論文,產業運營。
而就中國而言,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大國,3G通信在中國包括企業、行業、產品、服務和貿易等功能,是中國乃至外資企業在3G網絡上實現wap網站建設、移動商務運營、行業新媒體傳播、無線及時溝通的集成型系統服務平臺,還包括其行業聯盟的推廣思路和全新的3G網絡無線通信營銷模式,從而整合構筑成的3G無線信息網絡。它的所有功能設置和增值服務,都為使用者提供完善、高效的3G體驗,完美體現3G時代強勢商務內涵。科技論文,產業運營。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消費國,2008年中國移動通信用戶已經超過6億,居世界首位,消費能力驚人,手機新聞、手機收發郵件、手機博客等系列移動互聯網的新業務和新發展得到普及,然而這一切尚處于應用于個人的階段,而對移動商務的消費需求則越來越迫切,讓企業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企業與用戶之間的信息互動,并由此開展深層次、全方位應用是今天企業的最大需求,伴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成立,3G在中國已經成為下一步“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重要產業創新模式。科技論文,產業運營。
二、中國3G營銷模式及其問題
同質化是中國營銷模式的一貫思路,也是作為發展中國家和信息產業滯后國家的必經之路。而如何實現個性化服務和差異化戰略,則是中國企業從制造向創造的根本。而當前中國的3G營銷策略尚處于捆綁式模式,即“預存話費優惠購機(與用戶約定預存話費額度、最低在網期及最低消費額,給予用戶一定金額的購機優惠)”,“繳存押金優惠購機(與用戶約定押金額度、最低在網期及最低消費額.給予用戶一定金額的購機優惠)”等模式給予購機優惠,或者其他的簡單捆綁銷售業務,如“2G手機+通信服務”、“3G手機+通信服務”、“3G無線上網卡+上網服務”、“3G無線上網本+上網服務”、“電腦+寬帶服務”等。捆綁經營的本質是一種差異化、異業聯盟思維的營銷方式,其實質是一種應對同質化的比較有效的營銷策略。科技論文,產業運營。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就能夠保持長期穩定的營銷績效。伴隨著差異化的遍地開花,消費者是否認同這樣的差異化、差異化能否帶來利潤最大化、互相之間在搶奪競爭對手市場份額的同時,由于過分的差異化而自身丟失市場份額的事件也不在少數。
三、如何優化中國3G營銷模式
(一)更加主動的搶占市場
搶占市場,首先要對市場進行細分,對特定的用戶進行挖掘和培養,3G時代更是要細分市場,要向家庭、商務市場延展,要對所有的用戶需求進行細分,提供個性化的各種業務產品,包括傳統業務和創新的融合業務切不能以2G的營銷思維和營銷手段來主導3G業務的目標客戶一定要明確,3C業務要帶著終端一起銷售,通過宣傳、演示等引導手段,讓3G用戶都能把3G業務用起來,體現出3G優勢,同時再輔以適宜的資費政策。通過“融合業務”的開展,一方面體現出對不同客戶群的服務差異化,根據個人、家庭、商業、集團的不同,來實施不同的個性化服務。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講,對于同一客戶群內的市場挖掘,必須要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較為配套的服務標準體系,并伴以不同策略的整合式、差異化融合營銷,因此就要緊緊圍繞客戶需求,組合構筑出相對應的“融合業務”,結合強力的網絡整合優化工作,出臺適時合理的營銷策略,最終,獲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科技論文,產業運營。
(二)打造3G品牌化經營策略
品牌是產業的靈魂,信息產業也不例外,且更重視于此。對于手機用戶,尤其是新用戶而言,品牌印象將直接對用戶的直觀感受和選擇動機產生直接影響,與2G時代簡單的GPRS或WAP不同,3G帶來的是更加深層和豐富的使用模式和思維,因而必須對應用品牌使之有利于推動改變傳統手機上網習慣進行有效的推進,使用戶的注意力不再專注于流量,而自覺地轉移到個性化服務體驗上來。同時,好的應用品牌不僅能夠穩定用戶而且便于推廣和易于宣傳。3G通信產業與其他產業一樣,其品牌戰略包括企業形象品牌、市場客戶品牌、產品業務品牌、服務價值品牌等等。企業形象品牌,在品牌戰略體系中處于核心位置。而市場客戶品牌、產品業務品牌則是企業形象品牌的主要支柱。服務價值品牌,則是維系企業品牌價值的劑和粘合劑,融匯于整個品牌體系之中。同時,服務價值品牌是企業面向服務的環節或者流程中形成的品牌,例如客服熱線、會員俱樂部、免費體驗新業務等等。服務價值品牌貫穿于運營商的經營活動之中,對提高滿意度和建立忠誠度,對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務承擔,對企業其它品牌價值的長期積累,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賈永毅,3G時代中國通信運營商的“捆綁銷售”[J].北方經濟,2010(3)
【2】陳俊勇張博吳彬,中國3G通信市場的發展競爭淺析[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
【3】張寧,面向3G時代的移動互聯網價值鏈競爭與商機[J].世界電信,2010(5)
二、“光纖通信”課程理論教學方法與實踐
1.理論教學過程中的理論分析應從簡單遞進難度。例如,我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習光纖中的光傳輸理論時,先討論學生較熟悉的幾何光學法的全反射傳輸理論,再分析光在光纖中遵循的電磁理論,提出麥克斯韋方程組,并進行嚴格推導和詳細討論。
2.教學中應適當展開課堂討論。對于一些較簡單并有一定重復性的內容,可以采取課堂討論的教學模式。由于,光纖制造和光纜制作工藝相對簡單易懂,制造過程和方法有很多種。因此,對以上內容進行課堂討論形式教學。預先把學生分成幾組,每組選擇2~3個題目,之后收集資料、制作PPT、充分備課。課堂上每組選出1~2個學生,上講臺利用15~25分鐘的時間對特定題目進行講解,講完后其他成員可以提問,相互討論。通過以上教學環節,本是一些繁雜的內容從不同講解者的不同風格再現出來,課堂氣氛積極活躍,講授內容豐富多彩。同時講解者完成了選題目、制作PPT及備課講課等全過程,這對即將畢業的學生是一個展現自己、鍛煉自己的好機會。
3.教學過程中適當展示實際器件或相關案例。光纖通信是一門要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除了規定的實驗課外,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涉及一些實際光學元件和設備時,比如,連接器、耦合器、光纖光柵和激光器等,課堂上盡量展示實物及說明書,并說明其在通信網絡中的具置和作用。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鞏固教學內容,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設計光纖分類和工藝等內容時,我們盡量引入許多國內外的著名企業并展示其相關光纖產品。我國已擁有長飛、亨通、烽火、富通、中天、永鼎、通光、匯源等光纜企業及特發、成康、北康、侯馬、富春江、天虹、宏安、華倫、華達、華新、港龍、通鼎、西古、法爾勝等一大批骨干企業。2006年,國內市場光纜總量達2000萬芯公里,出口光纜470萬芯公里,總產銷2470萬芯公里以上。2000~2012年,我國光纖需求量增加了整整24倍,年增長率達30%。2006年中國光纖需求量僅占全球的25%左右,至2012年,這一市場份額已超過了50%。光纜總體技術水平已達國際先進水平,主要企業的主要產品指標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產品種類規格基本齊全(海底越洋光纜尚差)[5]。
4.概念與其背景相聯系。每一學科與每一門課程都具有相應的概念和理論。其中一些現象的發現、一些概念的提出有其歷史背景和條件。在光通信,特別是光孤子通信屬于這一類,孤子這個名詞首先是在流體力學中提出的,其概念可以追溯到1844年英國工程師SocttRussel在《波動論》中記錄的一段于1834年8月在愛丁堡一戈拉斯高運河上的一次經歷。講授該內容時,我們抓住其獨特的歷史,回顧一下當年的發現,活躍課堂氣氛,形象準確地理解概念。
5.理論分析與科研成果相聯系。在教學實踐中應用科技論文,可以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掌握得更好,同時對科技論文的查閱、內容格式和寫作等進一步了解,對以后畢業論文,乃至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對科技論文的選取要注意以下幾點:文章的主題符合課程相關內容;科技論文的難度要適當;科技論文作者及其單位在行業有一定的影響力;最后,科技論文內容為該領域研究熱點[2]。比如,講授完光纖結構、制造工藝和傳輸理論之后,組織學生學進延(烽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S-C-L三波段傳輸新型單模光纖的設計和研究》和專利《一種新型低色散光纖》[3]。通過分析科技論文鞏固所學知識,進一步理解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把成果撰寫成科技論文或申請專利的整體過程,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6.實驗、課程設計和仿真模擬。在實踐教學環節,我們針對性地開設了12個典型實驗。除此之外,結合理論與實踐,設置了計算機仿真的課程設計內容。仿真是利用模型復現實際系統中發生的本質過程,并通過對系統模型的實驗研究存在的或設計中的系統[6]。很多情況下,因受到實驗條件限制,光纖通信中經實際操作,用實驗結果證實和分析的內容有限。此時,我們可以學習和利用仿真技術,主要是利用一些光纖通信領域功能較強的模擬軟件設計光纖通信器件和光纖通信系統。對光纖通信網絡的模擬,參數調整和結果分析加深對實際通信網絡的了解,分析其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