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30 05:48:2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電網技術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1技術和設備上存在問題
技術和設備上常出現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①無功補償容量不足,例如在新上工程中不安裝電容器或容量偏小,甚至為提高其設備檔次而犧牲電容器的做法,這類問題就會使無功補償容量不足。
②電容器配置不合理,例如只在低壓使用并聯電容器或電容器的全部投入使用都可能會導致電容器不能正常投入使用,無法發揮應有的效益。
③變壓器的額定限壓不合理,由于網路增強供電半徑的減小,就會導致配電網的電壓很難滿足要求且無法投入運行中。
1.2無功電壓管理上的問題
未從源頭上規劃好無功設備、運行管理之中的管理不到位和管理用戶難度大是電壓管理上存在的三大問題。要解決首要的源頭問題,首先要采取環網布置,開環運行,同時側重于電能質量和線損的管理。所以不能只考慮對電壓的要求,還要進行科學配置。管理用戶方面,用戶配置不夠合理,未規范管理電容器運行,未及時向供電部門提供信息導致變壓器擴容時無法同期建成無功補償設備。
2無功電壓的管理
2.1實現目標
為保持電網內被控電站低壓側母線電壓在合理方位內,減少網損,減少變電站電容器投停和調整次數,實現自動管理,減輕人員勞動強度,迎合電力市場運營,但以深入開展為目標,各公司會越來越注重經濟效益,而探尋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管理途徑,以此提高電壓質量,保障電網安全。
2.2解決措施
2.2.1充分發揮無功優化系統的作用為最大范圍地實現電壓合格,減小電能損耗,保證設備使用次數,使整個運行過程安全進行,要以保證設備安全為前提,合理投入設備,使主變分接開關調節次數達到最小,提高電網調度水平,提高系統的穩定性,保證安全性,達到質量過關損耗降低的理想狀態。
2.2.2建立一個完善的網絡結構規劃、設計、建設一個完善的網絡構建,首先要支持最高級的電壓網絡;其次是要優化低一級的電壓網絡,做到分層供電,采用環形布置的科學結構;再次是中、低壓電網的相互配合,控制好供電半徑在合理范圍內;最后要保證無功負荷與無功電源之間的平衡。
2.2.3注意電容器運行間存在的問題電容器在運行時會出現以下問題:在低壓時,調度所并未下令使用所有的容器,而且功率因數和電壓合格率的考核均未到達各變電站的標準。又因向主系統倒送之中,出現電壓不正常、功率因數偏低等問題,未及時采取功率因數調節措施。所以一定要重視電容器的運行情況,及時采取功率因數調節的措施,加強對用戶電容器的管理力度,定時詢問電容器裝置的狀況。
2.2.4加強對電壓質量的管理加強電壓質量,首先就是要對主要送電線路的導線進行檢查和改造,擴大線徑,提高受電電壓,降低損耗。同時,調整配電線路,消除因線路過長對電壓質量帶來的不良影響。重視調壓設備的建設對無功容量的配置,對變壓器有載調壓改造工作是刻不容緩,也是從根本上改變的途徑。加強對無功電壓的運行中的管理,明確職責,各部門員工各司其職。制訂有效的考核管理辦法,提高綜合電壓合格率,確保上傳下達指標的達標。
2.2.5加強無功優化補償對變電站進行集中補償,并利用并聯電容器,最后通過有載調壓主變進行調壓。有載調壓靈活、調壓幅度大,且在電網無功不足的情況下能改變電壓分布,盡管其對提供無功無濟于事,但這一缺陷正好可由并聯電容器加以彌補。投入電容器的使用不僅增加了網絡的無功電力,還能提高網絡電壓。但如果進行較大幅度的調壓,就會造成一定的浪費,成果并不經濟,所以在應用并聯電容器的情況下,調壓應注意以下四點問題:
①在高峰負荷時,應首先投入電容器組的使用;在低谷負荷時,應先考慮電壓的調整。
②一般變電站應以變壓器調壓為主要調壓方式,并聯電容器手段做好輔助調壓的工作。
③利用并聯電容器調整電壓時,應保證電壓突變幅度,還要對電容器容量較大時采取分組安裝的方式,分組投切。
④對容量較大的電容器,其自動投切方式要采用電壓控制為主的方式,從而保證能自動、適時地控制無功潮流和電壓的變化。
0引言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這是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進程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國家電網公司適時召開了“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工作會議,制定了《國家電網公司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用以指導和推動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目前,我國農電系統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要求我們對農電系統的現實狀況和發展目標及任務做出充分的分析與判斷,才能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本文主要對我國農電系統的技術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以及今后各方面技術的發展方向進行了一些探討。
1農電系統發展現狀分析
1.1“兩改一同價”與“十五”建設取得的成績
實施“兩改一同價”以來,農村電網建設大大加強,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例逐年提升。農村電氣化事業的發展,對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增長,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兩改一同價”的實施,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以來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生活質量提高的農村電價過高問題,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發揮了重大而深遠的作用。歸納起來,經過實施“兩改一同價”與“十五”期間的建設,農電系統取得的成績集中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農村電網更加堅強。通過農電系統科技規劃和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的實施,改善了農電系統布局,提高了電網的供電能力和自動化水平,降低了電網損耗,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農村電網結構不盡合理,網架薄弱,多數縣級電網為單電源供電,中低壓線路供電半徑過長的不合理局面。農電系統的供電能力、安全性、可靠性及電能質量水平都獲得了較大幅度的提高。
(2)電網裝備水平和科技含量明顯提高。農電系統大力推廣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取得了顯著效果。節能型配電變壓器占有率達95.5%以上,35kV及以上電壓等級有載調壓主變壓器占有率達到60%以上;實現開關無油化的35kV及以上變電所占有率達到58.8%;微機保護和綜合自動化裝置占有率達90%以上,無人值班的35kV及以上變電所占有率達49.5%;35kV及以上小型化變電所占有率達25.6%;推廣使用了782個35kV箱式變電所;非晶合金配電變壓器和調容配電變壓器得到了應用;基本淘汰了高耗能配電變壓器、過勵磁變壓器、鋁線圈變壓器、多油開關、閥型避雷器、電磁型保護裝置。
(3)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隨著通信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縣級調度自動化技術和配網自動化技術得到了快速普及和發展。“十五”期末,農電系統613個縣級調度自動化系統已經建設完成,其中通過實用化驗收的縣級調度自動化系統達538個;完成配網自動化系統建設26個;完成調配合一自動化系統建設25個。
(4)現代化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技術比較成熟的財務管理系統、用電營銷管理系統、線損理論計算系統、95598客戶服務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得到了廣泛使用;生產管理系統、負荷預測系統、遠程集中抄表系統、遠程視頻會議系統得到了應用。“十五”期末有970個縣實現了辦公自動化,有666個縣建立了生產管理MIS系統,有540個縣實現了負荷控制和需求側管理,有1270個縣開通了95598客戶服務系統。
(5)農電系統線損率、供電可靠率和電壓合格率指標逐年改善。通過大規模的農電系統建設與改造,不斷采取技術降損和管理降損措施,農電系統線損率指標得到不斷地改善。農電系統的電壓合格率和供電可靠率的調控手段和能力得到不斷加強和提高,變電所內電容器補償容量占主變壓器容量的比例達到15.2%;安全性評價、帶電作業和狀態檢修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各類電壓監測儀及供電可靠性管理軟件得到推廣普及,電壓合格率和供電可靠率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十五”期末農電系統客戶端電壓合格率達到95%;供電可靠率RS1達到了99.2%,RS3達到了99.6%。
(6)農電系統科技人才隊伍得到發展。通過不斷加強農電系統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農電系統科技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十五”期末農電系統專業技術人員占農電系統總人數的比例達到27.47%,比“九五”期末提高6.19個百分點。
1.2存在問題
同時,農電系統的科技進步與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問題,集中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農網科技發展的長效投資機制沒有形成,限制了農網科技工作的可持續發展。由于農電事業在社會發展、電力事業中的特殊性,世界各國都給予了特殊的政策傾斜和扶持,但在我國還缺乏在政策上的持續支持和健全的機制體制保障。農網改造工程結束后,由于沒有持續的資金投入,農電企業缺乏自我積累發展的機制,建設改造資金短缺。
(2)農網科技進步管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還不夠健全和完善,農網系統、科研機構、生產企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優勢沒能得到充分的調動,針對農網系統生產運行和建設運營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的研究開發項目較少,一些難點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
(3)現有的農網科技隊伍,還不能滿足農網科研開發、推廣應用新產品、新技術的要求。由于農網的行業特點,其對科技人員的數量和專業面要求都很寬廣,科技隊伍建設已成為制約農電技術進步的主要因素。
(4)農村電網相關技術標準、工作標準、管理標準不夠健全。淘汰、制定、修改農電相關標準的工作任務相當大,目前投入的人力、物力與實際需要差距較大。
(5)農村電網信息化建設沒有統一的規劃和規約,重復開發、孤島運行,造成資源浪費。
(6)安全生產和農村安全用電缺乏先進有效的控制手段。農網安全管理基礎不牢固,人員設備管理需進一步加強;由于農村電網改造不徹底,加之農村用電點多線長面廣,設施安全可靠性較城網差距較大;農網改造后,農村電力資產維護界限不夠明晰,屬用戶產權的用電設施安全可靠性不高,加大了企業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也引發出一系列延伸服務帶來的安全責任和服務責任;竊電、外力破壞和盜竊電力設施等違法案件屢禁不止,造成企業經濟損失的同時嚴重威脅著電網安全。
(7)農電服務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村用電安全、質量、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農村用電服務的方便性、規范性都還有差距。現代化技術手段在農電服務中的作用還遠沒有發揮出來。
2農電科技發展的基本方向
《國家電網公司農網“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圍繞國家電網公司“一強三優”的戰略發展目標、“三抓一創”工作思路與農網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密切結合“縣供電企業創一流”及“同業對標”工作安排,明確提出了以切實提高農網在電網建設、供電質量、節能降損、自動化與信息化建設、“四新”技術應用、企業管理、優質服務等方面的科技發展目標。
該規劃綱要將大力推行“科技興電”戰略,貫徹國家科技政策,加大農網科技投入;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避免低水平重復開發和建設;堅持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實用、因地制宜、符合國情;堅持長遠目標和近期需求相結合,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堅持自主研發與引進吸收相結合,建立和完善自主創新機制,積極推廣成熟適用的“四新”技術;堅持降損節能、保護環境、節省耕地,促進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同提高;堅持“以人為本”,服務“三農”,注重人才培養,不斷提高農網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作為未來農電系統科技發展的基本原則,明確了農電系統科技發展方向和任務。
2.1電網建設
電網建設方面重點研究與推廣的內容主要包括:
(1)研究適合于不同地域、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符合農村經濟和用電負荷發展特點,在電壓等級組合、變電所布局、供電范圍、變壓器容量配置和網絡接線等方面進行充分優化論證的農網建設方案。
(2)研究適合農網負荷變化特點的主、配變容量選擇和變壓器負載率、主干線電流密度、供電半徑的合理配置方案。
(3)研究建立農網中低壓配電網絡指標評價體系。
(4)完善基于地理信息系統開發的農村電網規劃軟件和管理系統。
(5)推廣應用農網10kV及以下工程和35~110kV(66
kV)變電所典型設計;推廣應用10~110kV(66kV)組合式箱式變電所。
(6)推廣使用變電所戶外組合電器、小型化的一次電氣設備;研究開發35kV以上電壓等級和10kV大容量調容變壓器;推廣使用S11型及以上的節能型變壓器,積極推廣應用非晶合金鐵心配電變壓器;推廣應用外露帶電體絕緣化的配電變壓器;積極推廣使用配電變壓器用新型熔斷器和金屬氧化物避雷器;推廣應用復合絕緣材料制造的電氣設備和線路絕緣子。
(7)制定集保護、控制、計量、無功補償、防雷等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配電柜選用標準。
2.2自動化建設
自動化建設方面重點研究與推廣的主要內容包括:
(1)研究適合于農網特點的運行可靠、維護方便、功能完備的配網自動化系統方案,特別是FTU模式饋線自動化系統。積極開展農網配電自動化系統工程的應用試點,在城區、重要城鎮、工業園區等區域努力實現配網自動化的饋線自動化(DA)功能,努力實施配網自動化系統的配電網監控功能和就地控制功能,因地制宜擴展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統(GIS)功能。
(2)積極推廣使用最新的計算機操作系統、數據庫技術、圖形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多媒體等技術。依據《國家電網公司農村電網自動化及通信系統建設技術導則》的大、中、小型調度自動化系統建設模式,建設完成600個實現SCADA功能的小型縣級調度自動化系統;建設完成400個實現SCADA功能、電網應用分析(PAS)等功能的中型縣級調度自動化系統;建設完成200個實現SCADA功能、電網應用分析(PAS)、電能量計量、配網自動化等功能的大型縣級調度自動化系統。
(3)積極采用計算機系統安全防護措施,保證縣級調度自動化系統、配網自動化系統運行安全。
(4)推廣應用變電所遙視系統,有效解決變電所現場可視化及環境監控問題。
(5)積極探索農村電網經濟適用的通信技術,重點解決農村電網偏遠變電所、配網自動化、低壓集中抄表中的通信問題。在自動化系統推廣公共通信網絡的應用模式,完善公共通信網絡在自動化系統應用中的安全技術措施。
2.3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建設方面重點研究與推廣的主要內容包括:①研究企業管理的數據信息流,建立統一的數據規范,消除信息孤島,實現數據資源共享。②深入研究網絡、信息技術在農網管理中的應用,制定農網管理綜合信息系統規范和實用化標準。③積極應用國內外成熟的信息安全技術及產品,做好農村電力信息安全工作。
2.4安全生產管理
安全生產管理方面重點研究與推廣的主要內容包括:
(1)推廣應用供電可靠性評估技術。建立適應本地區的輸配電網、中低壓用戶的可靠性統計管理及決策專家系統,對電網運行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對設備的運行狀態和壽命進行評估,實現可靠性目標管理。
(2)研究推廣以狀態檢修為特征的設備優化檢修、主設備監控和診斷技術,開發適應農網的事故診斷裝置。推廣應用先進實用的在線監測技術和設備,有效地對設備進行在線監督、分析和診斷,實現設備的優化檢修,提高設備運行管理水平和供電可靠性。
(3)推廣應用高電壓等級帶電作業技術和帶電作業設備,努力提高中壓用戶的供電可靠性。
(4)推廣應用降損節能新技術;研究開發新型節能技術和設備及配電網絡線損在線計算軟件,有效降低電能損失;推廣農村電網電壓和無功綜合調控方法,推廣應用自動無功靜態補償和動態補償新技術,采用電壓無功的綜合調控方法,實現無功電源和無功補償最優化,實現農網無功分層、分區、就地平衡,進一步降低線損,節約能源。
(5)研究推廣先進實用的電能質量控制技術。建立電能質量實時監測及監督管理體系,開展電網諧波污染的預防、測量和分析工作,積極采用改善電能質量的抑制干擾和降低電能污染的控制措施。
(6)開展電網故障、負荷控制、運行方式、運行狀態、經濟運行和環保狀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工作。
(7)采用先進的安全生產管理技術和管理手段,開展安全性評價和標準化作業工作,應用“兩票”管理系統和安全違章預控系統,有效地預防人身和設備事故的發生。
(8)研究推廣中低壓配電網防人身觸電的技術措施。
(9)研究推廣農網電力設施防外力破壞和防盜竊的技術措施。
2.5營銷管理和服務
營銷管理和優質服務方面重點研究與推廣的主要內容包括:①制定營銷信息管理規范;完善營銷信息管理系統、95598客戶服務信息管理系統、供電所規范化管理系統等數據整合平臺。②按照統一規劃的原則,建設具備電能計量、電費回收、業擴報裝、決策分析等綜合功能的電力營銷信息管理系統。③全面推廣具備用戶咨詢、查詢、事故報修、投訴舉報、停電預報、業擴報裝等功能的95598客戶服務系統,實現農網服務的信息化和社會化。④研究開發用電需求側管理系統,對受電容量在315
kVA及以上的用戶加裝負控裝置,逐步實現農網重要負荷的有效監控。⑤有條件的地區逐步推廣使用遠程(集中)抄表系統。⑥研究開發農網系統的電子商務應用系統。著重解決與銀行、農村信用社、郵電、電信等聯網后的電費代交以及網上業擴報裝等問題。
2.6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重點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①制定農網科技人才發展規劃。②加強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制定培訓計劃,利用現代化的培訓手段,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不斷提高職工隊伍的科技素質。③提供優惠的用人條件,建立人才激勵和保障機制,為推進農網的科技進步創造良好的環境。努力培養一批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級技能人才和既懂技術又懂經營的復合型人才隊伍。④在國家電網公司、各網、省市公司建立農網科技人才專家庫。
為確保農電系統科技發展目標的實現,貫徹科技工作“有效投入、投入有效”的基本原則,未來農電系統將在7個方面陸續推出相關政策和要求:建立科技創新和發展機制;加大農網科技投入;建立科技工作的激勵機制;發揮典型示范作用,推動農網科技進步工作;加強技術標準化管理;加強國內外科技交流與合作;建立農網科技進步的服務體系。
3結語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農電事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照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標準,當前的農村電氣化技術還處在較低的水平。鑒于農電系統的特殊性,農電科技發展必然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農電科技進步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推動。
4參考文獻
[1]國家電網公司農電管理與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國家電網公司“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工作會議文件,2006年3月.
用戶體驗游電費價格、停電率、階梯電價等方面。電力公司需要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調整,用戶體驗的改善也是智能電網的工作目標。
(2)電網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
當前,我國電網制動裝置還未具有評估事態發展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加強評估動態安全來做好預防性控制。智能電網正是面臨系統故障時,能夠將該區域予以隔離,有很強的應用價值。
(3)能夠切實提高電網運行效率
除去運行優化與資產管理以及降低使用率成本以外,智能電網還通過使用儲能、高溫超導、電子等新技術對電網進行了改革。以高溫超導技術為例,該技術的應用僅通過狹窄通道即可實現電力的大量傳輸,且電壓網損接近零。
2智能電網技術體系主要內容
2.1拓撲結構
我國多年來一直采用較為傳統的放射電網,這樣的電網如果發生線路方面的故障,很難以最快的速度恢復正常供電。由于智能電網中的靈活的拓撲結構是構建智能電網最為基礎的物理結構。一旦出現網絡方面的故障,拓撲結構可以迅速的將其控制于最小范圍內,給快速恢復供電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因此,配電體系的側面發展循環網絡,并設置環形總線與微電網。這樣才能控制雙向流向,并保證電路間的交換功率。
2.2智能電網中的測量及傳感技術
該技術可以實現遠程監控、分時段的用戶管理。例如:可以對分布式設備進行實時監控,還能及時監控到智能儀表、傳感器、測量裝置。通過傳感器與測量系統的有效結合,可以實現智能控制的目標。智能電網研究中,我們最為急需的就是精度高、能耗低的傳感技術與網絡測量技術。
2.3智能電網中的專業芯片技術
該技術是智能電網的核心技術部位。電網中的芯片升級后可以實現眾多功能。智能芯片所包括的主要種類有:通信體系芯片、控制芯片、時間芯片、計量芯片和驅動芯片等等。
2.4智能電網中的通信技術
智能電網正常構建與運行離不開通信技術。雙向、高速集成、實時的通信系統是智能電網正常運行的基本保障。通信技術不但能實現信息的雙向傳輸、實現互動,還能應用量測技術進行連續、實時的檢測和校正電網中的各項參數。進而使用相應的信息技術實現系統內部的自愈目的,并接受更加完整的信息。
2.5信息安全與網絡安全技術
由于智能化電網是科技化與信息化相結合的系統,其安全內涵較傳統電網要高很多。這就對智能電網的網絡與信息安全加倍防范。當前較為常見的安全技術有:新密碼技術、實時鏡像備用、信息信任體系、病毒防護技術、惡意入侵防御技術、數據存儲安全、實時主動防護等等。
2.6智能電網中的智能化設備技術
為提升電力系統的工作性能,我們必須在智能電網中使用最新電子設備。新技術與設備的使用能提高功率密度、成產效率、供電可靠性以及輸配電系統性能。此外,我們要在負荷特性與電網間尋找出平衡點來提高電能質量。
(1)電力電子技術。該技術主要通過電力電子器件對電能進行控制與變換。當前,半導體功率元器件逐漸向大容量、高壓化方向發展,很多電力電子產業都以高壓變頻作為主要的傳動技術。同步開端技術的智能開關。新型超高壓的高壓直流輸電技術,交流柔性輸電技術。用戶用電技術有動態電壓恢復器、靜止無功發生器。
(2)分布式的能源接入技術。自我調節能力和智能判斷基礎上的分布式管理與多能源統一入網,是智能電網系統中的核心部位。這個系統能夠實時采集和監控電網與用戶用電信息,以輸配電方式為終端輸送電能時也是最安全和最經濟的。分布式電源(DER)的種類主要有:光伏電源、風力發電、燃料電池、小水電、儲能裝置能等。通過智能自動化系統,可以將多種分布式電源猶記得并入電網之中,并保證運行有很強的協調性。在提高系統工作效率與可靠性的基礎上,節省了大量的輸電網方面的投資。有力的支持了峰荷電力與電網緊急功率,進而帶來更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2.7發電機功率與預測短期負荷技術
超強的預測力是構建智能電網技術體系的有力保證。實現短期負荷預測和發電機功率預測,必須將只能傳感器與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作為技術支撐。這樣才能實現短期的預測和預警。
2.8蓄能技術
不穩定是可再生能源的最大缺點,因此,智能電網的儲能技術室很多單元構成的,例如:電容器儲能、超導磁儲能、化學電池儲能和燃料電池儲能等多種形式,這些儲能方式的主要特點是:高效、高密度。
2.9電力控制技術
同樣,電力控制技術也是智能電網技術體系構建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該技術可以優化運行系統,很好地完善智能電網體系結構。
為了更精確的對電網設備進行三維可視化表達,根據桿塔和變電站設備的竣工圖紙進行1:1高精建模。桿塔建模主要需要桿塔明細表、桿塔結構圖、基礎配置表等資料,絕緣子建模主要需要絕緣子設備圖,變電站建模主要需要總平面布置圖、電氣主接線圖、各電壓等級配電裝置間隔斷面圖、一次電氣設備廠家資料及建筑圖紙。設備三維建模的格式是當前主流的dwg及3ds格式,通過格式轉換成為三維全景智能電網技術所能支持的格式后在系統中進行三維渲染,達到逼真的展示效果。
1.2電網業務數據一體化整合
為解決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各部門之間業務數據相互孤立的狀態,通過建立“數據中心”的方式對省公司現有各個業務系統的數據進行整合,并在統一平臺下進行查詢統計,以消除“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首先,對現有各個業務系統的數據進行分析,梳理出需要進行共享的業務數據清單。其次,通過數據抽取服務器將現有業務系統數據抽取到數據中心,或者現有業務系統將數據推送到數據中心實現業務數據一體化整合。為提高數據訪問的效率及系統穩定性,數據中心服務器通過OracleRac進行雙機熱備。
1.3空間信息與業務數據高度融合
傳統的業務數據在信息系統中主要以表格和文字的形式進行表達,在數據的空間性和直觀性上比較欠缺。而三維全景智能電網技術通過建立電網空間信息與業務數據的關聯關系,實現二者之間的高度融合和“所見即所得”,在宏觀場景下,可以直觀地查看所有電網工程的空間位置,并查看其業務信息;在微觀場景下,通過點擊電網設備的高精度三維模型,可以查詢與之對應的所有業務信息。真正實現了“可視化工作”和“直觀管理”。
2電網規劃與建設一體化應用
三維全景智能電網技術作為一種直觀反映空間對象位置、關系及業務信息的技術手段,通過在甘肅電網信息化中的應用,建立“甘肅電網三維數字化工作平臺”(以下簡稱“平臺”),可以實現對甘肅電網規劃與建設的一體化管理。一方面,通過采購高清衛星影像覆蓋甘肅全省,構建甘肅全省的三維地形地貌。在宏觀場景下,可以看到全省110kV及以上網架結構,在微觀場景下對全省330kV及以上的變電站和線路進行1:1真實建模,從而實現甘肅電網從宏觀到微觀的全景展示。另一方面,通過空間信息與業務數據高度融合技術,在平臺上整合甘肅省電力公司現有業務系統及信息資源,建成一個立體、直觀、統一的一體化業務平臺,服務于電網規劃建設全過程。因此通過三維全景智能電網技術的應用及平臺的構建,能大大提高電網規劃建設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及決策水平。
3結論與展望
3.1結論
通過三維全景智能電網技術在甘肅電網信息化中的研究與應用,可產生以下應用效益:
(1)整合全網資源,實時信息共享,循環增值通過在統一平臺下對全網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大大提高了數據在全網的共享性,同時可形成無形的經驗數據和資源積累,為后續工作提供借鑒,支持再創新。
(2)融入公司業務流程,服從統一權限管理平臺與省公司門戶網站集成,實現與省公司門戶集成,按照省公司統一的角色權限配置機制分配權限,納入省公司一體化管理流程。
(3)實現數據管理模式變革性創新通過電網業務數據的一體化整合,將重點關心數據在統一平臺下進行集約化、規范化管理,由審批式管理過渡至權限式管理,由節點式管理過渡至扁平化的網狀管理。
(4)全新管理模式,樹立省公司發展新形象通過三維可視化與各類業務數據的高度融合,服務于甘肅電網主營業務的全過程,面對甘肅電網快速發展及日益增長的電網信息,提供一種全新的管理手段及信息支撐,也成為樹立省公司發展新形象的窗口。
3.2展望
為進一步縱深推進甘肅電網業務應用與管理提升,從以下幾方面對三維全景智能電網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進行展望。
(1)提升基礎數據精度,構建完備電網架構甘肅省作為疆電外送、酒泉風電基地能源外送的核心走廊,對電網精細化管理要求更高,同時,隴南和天水為災害多發區,在規劃及應急等方面需要更高精度的基礎地理數據作為支撐。因此可以在現有2.5m分辨率衛星影像基礎上,進一步充實全省更高精度(優于0.5m分辨率)的航飛影像數據。同時,可以將35kV及以上網架坐標也納入到平臺,用典型模型進行展示,建成完備的甘肅全境網絡架構,進一步加強對全省電力設施的全面展現和統籌管理能力。
10kV及以下配用電網通信系統有別于輸電網,它的終端數量大,但通道相對較短,而且配網自動化控制和管理系統的不同功能對通信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配電自動化通信系統為分層、分布式系統,與傳統的調度自動化通信系統也有著很大不同。其特點為:
(1)終端節點數量極大;
(2)通信節點分散;
(3)分層多級的通信網絡;
(4)單節點信息量小,匯集后信息量很大;
(5)不同類型的設備及數據的實時性要求不同。針對配電網的上述特點,在選擇配電自動化系統的通信方式時應綜合考慮如下幾點要求:
1.1高可靠性。配電系統的通信設備大多處在室外或者開關站內,需承受各種惡劣的自然條件的影響和電磁干擾,同時還要考慮到維護方便,因此要求有高度的可靠性。
1.2良好的性價比。限于配電網一次設備的狀況,通信系統的投資不能過大,并要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種通信資源;在追求通信技術先進性的同時,應考慮通信系統的費用,選擇費用和功能及技術先進性的最佳組合,追求較佳性能價格比。
1.3實時性。配網自動化系統是一個實時監控系統,必須滿足實時性要求。在配電網發生故障時,具備快速保護與恢復能力。
1.4低運行維護成本。配電自動化通信終端眾多,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操作維護的方便性,應易于建設、易于使用、易于維護。
1.5結構靈活、擴展方便。通信系統除能滿足目前的需要,還應考慮將來擴展的需要。規劃時應考慮足夠的容量以及系統的開放性要求。
1.6接口規范。通信接口規范,符合開放性原則,以保證不同廠家設備能夠方便互連。
2.EPON技術分析
配電網建設中通信是一個重要環節,直接關系配網運行的質量和效率。通信網要求能夠運行在各種惡劣環境下,不受天氣、停檢修等影響;具有靈活的業務接口和安裝方式;可擴展性性強;同時具有較好維護性。由于光纖的價格不斷下降,在各種通信方式中采用光纖無疑是首選,因其傳輸速率高、穩定性高、抗干擾能力強、延遲小、組網方式靈活。當前,國內配網光纖通信技術主要采用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和EPON兩種。相對于工業以太網交換機,EPON具有標準完善、產業鏈廣泛、組網方式靈活、應用廣泛、且上下行采用單芯波分傳輸方式節省光纖資源等優勢,成為未來電力配用電網的主要通信技術。EPON是一種采用點到多點結構的單纖雙向光接入網絡。EPON網絡可以靈活組成樹型、星型、總線型等拓撲結構。EPON系統由網絡側的光線路終端(OLT)、用戶側的光網絡單元(ONU)和光分配網絡(ODN)組成,如圖1所示。傳輸速率可以達到上下行對稱1.25Gbit/s。OLT設備支持以太網/IP業務,并經ODN與ONU通信。ONU設備位于用戶側,為用戶提供數據、視頻和電話等業務接口。ODN為OLT與ONU之間提供光傳輸通道,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光信號功率的分配。光分配網絡的組成分為光纖光纜、無源光分路器(POS)、光連接器、光衰減器、ODF、光纜交接箱、分支接頭盒、分纖盒、用戶智能終端盒等。配電網因點多面廣,配電房/柜、箱式變電站、柱上開關、集抄數據采集器等終端設備數目龐大且集中和分散的程度不一。EPON作為一種新型的光纖接入網技術,可以充分發揮EPON技術的點對多點的優勢、靈活的組網方式、業務的高QOS保障、良好的升級擴容性,可以實現分布式的以太網功能,同時具有比SDH、工業以太網更低的成本優勢,是配電終端接入最經濟、最穩定的通信方式。EPON技術的應用主要瓶頸在于光纜的敷設,因此,研究一種經濟、可行的光纜敷設技術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架空線路,OPPC具有與電纜線路同鋪設、共運維、安全可靠、經濟簡單等優勢,是配用電網通信方式的有效手段。
3.傳輸介質分析。電力特種光纜早在我國電力系統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OPGW和ADSS光纜,已成為全國電力光纖通信網的主要選擇方式。由于電力光纜的承載主體離不開各種電壓等級的電力線路,而35kV及經下線路一般不設避雷線,所以長期以來只能選擇ADSS普通架空光纜等,而且總是架設于相線的下方,也無法選擇高可靠的OPGW光纜。不同于架設在地線支架上的OPGW,ADSS由于跨越道路、風擺鞭擊或施工等影響,常發生光纜中斷事故,對電網生產、經營管理信息的傳遞造成極大的影響。同時,ADSS光纜難以在新線路施工的時候一次完成,由于在配電網中,線路分支復雜、線路繁多,采用ADSS光纜在施工方便性及經濟上都有很大的缺點。OPPC是一種新型的電力特種光纜,是在傳統導線的結構中嵌入光纖單元的光纜,OPPC兼具導線與通信光纜的雙重作用。在10kV及以上的電力交流輸電系統中,其輸電導線均由三相導線組成。OPPC將替代其中一根相導線(或一根分裂子導線)與其他二相導線組成三相導線輸電系統。由于OPPC是三相導線中的一相導線,其物理性能、電氣性能要求與另二相導線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OPPC與電力線路相線融為一體,充分利用了電力系統的線路資源。避免了在桿塔計算、路由協調、電磁兼容等方面與外界的矛盾,具有與電力線路相線共有的防雷、防盜、防掛斷等高可靠性特點,是用于電力光纖通信網的一種新型特種光纜。
二、配電網中EPON通信解決方案
1.EPON通信網絡架構
EPON系統具有組網靈活的特性,可基于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和用電信息采集架構,支持星型、鏈型/雙鏈型、樹型、混合型組網等,EPON采用點對多點、單纖雙向架構,具備抗單點失效、抗多點失效故障能力。配電自動化組網架構如圖3所示。在配電自動化解決方案中,OLT放置于變電站,各個變電站位于SDH/MSTP傳輸環上,變電站通信層完成通信終端的匯聚并通過SDH/MSTP與主站系統進行通信。OLT可以出2個PON口組成2條鏈互為備份,各個開閉所、環網柜或柱上開關處的ONU可以通過雙PON口分別連接到這2條鏈上,每條鏈上的分光器均采用1:2非等分分光器,雙PON口可以提供高可靠性。為了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重要站點還可以采用2個OLT各出1個PON口組成手拉手的2條鏈的組網方式,各個雙PON口ONU分別連接到這2條鏈上,這樣可以實現OLT設備、主干光纖、PON端口、分光器、分支光纜全網的保護,任何1臺OLT、任何一個PON口、任何一個分光器、任何一條光纜出現故障都不影響ONU的正常使用。在手拉手保護方式下,切換時間小于50ms。終端信息層采用的ONU可以提供FE、RS232、RS485等接口與RTU、FTU、TTU、DTU等設備互聯,并且能適應各種惡劣環境。主站系統控制層完成信息提取、分析以及優化等各種管理功能,并完成對通信匯聚設備、通信終端設備的管理。
2.OPPC組網原則
2.1在設計通信設備組網拓撲結構時,應遵循優先考慮現有地下光纜的走向情況,同時兼顧一次線路的出線情況,在光纜和一次線路走向發生沖突的情況下,以光纜走向情況為優先考慮。
2.2各開關站在光纜線路滿足的條件下,通信部分的組網方式應采用各開關站遠端通信設備同時與兩個變電所的局端通信設備連接的雙總線手拉手全保護組網方式來保障通信的可靠。
2.3各開關站在光纜線路不能滿足2.2點所述的組網方式時,應采用雙總線類環型拓撲結構組網方式來保障通信的可靠性。
2.4各開關站在光纜線路不能滿足2.2、2.3點所述的成環組網方式時,可根據配網節點布置情況選擇采用樹型結構或總線型結構。
三、項目驗證及結論
本文依托實際科技項目,選取220kV北街站至高沙開關站10kV高沙Ⅰ、Ⅱ線作為試點線路,在該配電線路上架設OPPC光纖復合相導線,同時在相關的站點配置EPON設備,以實現配網自動化的通道要求。具體實施情況如下:
1.OLT設備放置
EPON的核心設備OLT共2臺均放置在北街站機房內,兩臺OLT各出1個PON口。
2.光纜的走向
分別沿10kV高沙Ⅰ、Ⅱ線敷設OPPC(相線復合)光纜,和電纜同徑,并形成手拉手環狀。
3.ONU設備放置
在高沙開關站和各分場信息點各配置一臺ONU設備。ONU設備采用就近放置的原則,有條件的位置(如:環網柜、開閉站、變壓器)可以放在終端設備附近,而無條件的位置(如:柱上開關)可以采用添加柱上箱的方式。
4.組網
2臺OLT經2個PON口形成1+1主干保護型手拉手環網,而ONU通過并行方式經分光器(POS)設備連接到主干環網上。經項目實際驗證,以EPON技術為基礎,結合OPPC技術,搭建配網自動化通信通道解決方案,具有施工簡單、經濟易行、通信網絡可靠、操作性良好、通信質量高等優點;表明EPON技術完全能夠滿足各項配網通信需求,適合在10kV配網通信中的應用,并逐步推廣,對解決配網自動化、計量自動化通信通道瓶頸具有重要意義。
變電站重要電氣設備的大修、更新改造工作,一直堅持各級技術監督人員到位,全部技術監督指標按深入部頒標準、導則嚴格落實。變壓器是變電站里最重要的設備,電網安全與之緊密相連。當前,變壓器存在的缺陷比較突出,運行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已引起技術監督部門和運行維護單位的高度重視。因此,各項技術指標測試合格后方能運行,對運行中的有載調壓裝置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操作中認真注視盤表電壓變化和檔位變換。認真貫徹落實反事故技術措施,保證設備安全。某公司開展了對變電設備進行紅外測溫工作,每年從六月份開始,對全縣35kV、110kV變電站進行檢測,每年都發現了不少過熱點,都得到了及時處理,對保證設備安全運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今年上半年在檢測中發現110kV變電站110kV接線溫度超過100℃的過熱點3處,最高溫度達130℃。隨著檢修質量的提高,過熱原因基本上為滿負荷或超負荷運行引起,其采取更換變壓器接柱線夾連接、液壓連接,較好地處理了設備的缺陷。
1.2加強油務化學技術監督工作
化學監督主要加強了對新油、運行油、補充油、混油的質量監督和絕緣油的色譜、微水分析以及SF6充氣設備質量監督,確保了充油充氣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對110kV主變每年1次色譜和微水取樣送地區修試部檢測。幾年來全縣110kV主變及套管的周檢率達到100%,35kV主變油化分析大于100%,其它充油設備的檢測率均在99%以上。系統油務化學監督工作以工區為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化學數據庫,周期檢索一目了然,到周期設備可及時與運行單位聯系取樣送檢。SF6開關在110kV及以下電網內逐年增加,應加強相關培訓,提高技術監督人員素質,完善檢測手段。SF6氣體監督通過驗收,且按照部頒規程、導則、標準開展工作,在10kV~110kV電網的SF6充氣設備運行監督中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1.3加強熱工儀表的技術監督
110kV及以下電網熱工儀表主要是變電站內高壓開關液壓機構的壓力表、主變溫度計、控制室遠方測溫儀表等。某公司按反措要求,狠抓了35kV~110kV站變壓器的熱工儀表配置和調試工作,裝置成套率達到100%。但有部分遠方測溫指示儀表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運行穩定性差,抗干擾能力弱,因此,合格率很低,不能滿足技術監督的要求。通過采取更換的辦法,使用新產品,較好地解決了實際問題。
1.4加強繼電保護監督,提高自動裝置正確動作率
自動、準確、迅速、有選擇地切除電網故障,是繼電保護裝置的任務。為保證繼電保證裝置的穩定可靠運行,某公司狠抓了裝置的周期性定檢校試,狠抓了反事故措施的落實,抓主變的差動、瓦斯周期定檢,抓線路保護周期定檢,抓開關跳閘原因分析,抓保護缺陷處理與完善,新型保護屏的調試,堅持廠家技術人員到位,現場培訓指導,較好地保證了技術監督指標的落實。目前,某縣公司電網的低周減載裝置及瓦斯校驗工作由試驗所完成,在校驗過程中,對校驗質量嚴格把關,對現場的接跳開關與方案不相符的,及時提出來進行整改,所有瓦斯繼電器的校驗都建有臺賬,對于到周期未校或超周期的繼電器及時發催送通知書,督促他們盡快送校,較好地保證了運行設備的運行狀況。在完成各種校驗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市供電公司的各種事故調查及事故分析,拿出可靠的試驗數據,提出分析情況供事故分析時參考。
2電力技術監督存在的問題
2.1技術監督管理不夠嚴格
人員考核機制不完善。工區的技術監督工作還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和獎懲辦法,技術監督管理不嚴、分工不明確、執行不力、存在技術監督死角。如反映技術監督工作的修試校報告不能保質保量如期送交主管科室和職能管理部門,有的單位不及時反饋技術監督信息,技術監督指標得不到及時落實。人員結構不均衡。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新舊人員交替,各單位技術監督人員變動較大,監督隊伍的人員結構呈年輕化,業務素質有待充實、鞏固、提高,監督人員在做好專業培訓的同時,應當保持相對穩定。摘要:電力設備是電力生產的基礎,技術監督是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是提高變電設備可靠性和保證電網安全經濟運行的重要基礎工作,是電力生產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加強技術監督工作對于電力生產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以公安縣電網的技術監督開展為例,介紹了該電網電力技術監督開展的現狀,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提高技術監督水平。關鍵詞:變電檢修;電力生產;技術監督
2.2設備配置不合理
搞好技術監督工作,設備是基礎,先進的測試技術可以提高技術監督水平,但是目前公司各單位的設備配置浪費性大、閑置多,沒有把有限的資金購置的儀器設備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部分技術監督儀器重復配置。應當理順關系,明確職責,分清主次,儀器設備應當分級配置,分級、分類管理,各負其責。
3提高技術監督工作的建議
要使技術監督工作適應縣公司電力生產建設發展的新形勢,把技術監督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必須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嚴格執行技術監督的各項管理制度、條例和規程。技術監督對象是電力生產設備,而設備的故障是一個由量變的積累轉化為質變的過程,要注重技術指標的量化分析,嚴格執行定期測試,定期分析制度,按制度規程進行監督。為嚴格執行這些制度,還要建立起技術監督的逐級報告、簽字驗收和責任處理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對不符合技術監督規程、標準要求的,技術監督人員應及時上報。凡規程、標準明確規定應達到的要求和指標,一定要嚴格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均無權自行降低要求。
(2)完善技術監督裝備,提高監測手段。隨著電網的發展,新技術、新設備的使用對實施技術監督的裝備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當將有限的資金集中選購新的測試設備,努力推廣應用成熟、可靠、實用有效的故障診斷技術,逐步提高市公司電網整體監測水平。
(3)加強對技術監督工作的考核、檢查。建立技術監督的考核機制,制訂技術監督工作任務目標和考核、檢查制度,將技術監督工作的任務目標執行好壞,與公司各單位的經濟效益指標掛鉤。這樣既可以落實技術監督工作的責、權、利,又可以調動技術監督人員的積極性。在保證各單位技術監督指標落實的同時,使全公司總的技術監督指標得以實現并有所提高。
1引言
近年來,隨著城域數據業務的快速增長,城域以太網傳送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和應用,特別是電信級數據業務成為需求熱點,受到了運營商和設備開發商的廣泛關注。為了實現多種電信級數據業務的有效支撐,城域以太網傳送技術正朝著支持電信級以太網業務的方向演進。
2電信級以太網的基本技術要求
2.1業務標準劃分
EPL(以太網專線):具有兩個UNI接口,每個UNI僅接入一個客戶的業務,實現點到點的以太網透明傳送,基本特征是傳送帶寬為專用,在不同用戶之間不共享。
EVPL(以太網虛擬專線):具有兩個或多個UNI接口,每個UNI接口接入一個或多個客戶的業務,實現點到點的連接,基本特征是UNI-N接口或傳送帶寬在不同用戶之間共享。
EPLAN(以太網專用局域網):具有多個UNI接口,每個UNI僅接入一個客戶的業務,實現多個客戶之間的多點到多點的以太網連接,基本特征是傳送帶寬為專用,在不同用戶之間不共享。
EVPLAN(以太網虛擬專用局域網):具有多個UNI接口,每個UNI可以接入多個客戶的業務,實現多個客戶之間的多點到多點的以太網連接,基本特征是在EPLAN基礎上增加了不同用戶共享傳送帶寬的功能。
2.2服務質量(QoS)
服務質量(QoS)的量化指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呼叫與連接建立的速度,包括端到端延遲(End-to-endDelay)和延遲變化(Jitter);另一方面是網絡數據的吞吐量,吞吐量的主要指標可以表明可用的帶寬大小,吞吐量決定著網絡傳輸的流量,與帶寬、出錯率、緩沖區容量和處理機的能力等因素有關。
早期的以太網在局域網內主要承載數據業務,數據業務的特點是對時延不敏感,TCP的重傳機制又可以容忍以太網上少量數據包的丟失,因此不需要差異化的服務質量保證。但對于電信級以太網技術,由于其需要承載綜合業務,這種不區分流量類型的Besteffort服務難以保證業務的質量。電信級以太網實現QoS有IntServ(集成業務體系結構)和Diff-Serv(區分業務體系結構)兩種方法,通常使用后者,其具體實現過程包括流分類、映射、擁塞控制和隊列調度。
2.3電信級可靠性
傳統的以太網使用鏈路聚合和生成樹協議進行保護,鏈路聚合耗費大量的線路和端口資源,不適合城域網,生成樹協議/快速生成樹協議在鏈路出現故障時的恢復時間都在秒級,遠遠大于電信級要求的50ms。電信級以太網技術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保證業務倒換時間小于50ms,如采用MPLS或彈性分組環(RPR)等技術。
除了網絡級保護,節點設備也采用了冗余技術,如雙處理器架構的高端交換設備,提供主備倒換功能,當出現故障時可以很快倒換,倒換時間一般在毫秒級,不影響用戶業務。
2.4網絡安全
對于電信級以太網來說,保證設備和網絡的安全性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非法進入其系統造成設備和網絡無法正常工作,以及某些惡意的消息影響業務的正常提供。
傳統以太網的安全問題已經通過VLAN技術劃分虛擬網段得到解決。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近年來網絡經常遭受蠕蟲等網絡病毒以及黑客的攻擊,全網癱瘓的案例時有發生,合法用戶的有效帶寬、用戶的信息安全難以得到保證。因此在建設電信級以太網時,必須考慮如何保證網絡的安全性。比較常見的以太網安全解決方案是通過ACL(訪問控制列表)或者過濾數據庫來過濾非法數據;端口鏡像技術可以將任一端口的輸入輸出流量復制到指定端口輸出,幫助網絡管理者監控網絡的數據內容;一些高端的網絡設備具有強大的應用感知和網絡級自動免疫能力,能夠一定程度地自動感知并過濾不安全的數據流。
2.5以太網的管理
電信級以太網能夠提供完善強大的網管,并能提供端到端的統一網管能力、集群管理能力、堆疊管理以及可視化圖形管理。除了常規的配置、監控、用戶數據采樣分析等,完善的網絡管理還能自動發現網絡故障,并能及時恢復,能夠自動發現新加入的業務節點,能夠配置端到端的業務;網管還能夠測量端到端的性能,實時掌控網絡的運行情況。
3電信級以太網技術應用
3.1寬帶流量匯聚
低成本、高可靠的二層的以太網匯聚;匯聚DSLAM、FTTH和LAN等寬帶接入流量,以及軟交換中AG和3G等接入層流量;統一的以太匯聚網絡,減少運營商投資成本。
在寬帶接入網匯聚層,可以采用電信級以太網設備直接提供以太網接口作為網絡邊緣的融合節點,優化數據業務傳送,提高帶寬利用率,增強組網靈活性,提供對業務的保護;同時利用增強型以太網的二層交換/匯聚功能,可以節省匯聚節點的業務端口,有利于降低網絡成本。
在寬帶接入網接入層,可以采用增強型以太網設備完成對大客戶以及軟交換中AG和3G等流量的可靠接入。利用增強型以太網設備,配置靈活,業務接口豐富,低成本,并具有完善的L2交換和匯聚功能的特點,可以考慮替代部分傳送網絡設備,降低總體網絡成本。3.2大客戶專網或接入應用
商業用戶或專網用戶ARPU值較高,是運營商重點開發的對象。基于電信級以太網設備可以開展視頻、數據、語音等綜合業務,并可采用電路仿真方式提供TDM業務的接入。
在解決大客戶專線業務的初期,匯聚層可利用電信級以太網設備組成GE環網,從而完成大客戶的TDM、以太網專線業務的接入、承載和調度,使網絡支持的業務從2M電路到以太網專線可以平滑過渡,保證用戶網絡和業務的發展。如圖中所標示的,在用戶業務量不大時,可通過N×E1、155M、FE/GE等接口將業務直接上聯到城域網中已有的MSTP傳輸網上,或通過FE/GE等接口直接上聯到城域網的匯聚層交換機或多業務路由器。
隨著業務的不斷增長,后期還可通過下放千兆環網、上拉萬兆環網等方式將多業務分組承載網絡進一步向地市、縣和城域延伸,最終形成提供覆蓋完善的多業務分組化大客戶承載網。
用戶末端覆蓋和業務接入方面的實現方式多種多樣:既可在業務種類單一時采用光纖連接方案,也可像圖中所示的在業務種類復雜時采用N×E1、以太網交換機、路由器、EPON等技術作為末端接入。大客戶接入點的不確定性,決定多種網絡拓撲形式并存的現狀。
采用電信級以太網設備組建的網絡在結構、容量、管理和發展上均以滿足大客戶業務的開展為基準,提供豐富的業務種類和可定制服務,并構成"業務發展-網絡完善-業務發展"的良性循環。
在大客戶業務管理方面:可通過基于SNMP的網絡級管理系統,負責專線的業務配置、管理以及內部專線業務的監控。
在業務營銷上也是非常有利的武器,由于其能提供以太網透傳、以太網VLAN、TDM仿真等業務,而且建網成本較低、用戶側設備非常節省,因此對運營商和客戶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3.3中小城市的基礎數據承載網
隨著網絡的不斷融合和新業務(如Triple-play等)的涌現,現有城域網逐漸向層次化和分組化的方向進行演進。因此,未來的城域網是業務驅動的網絡:業務與控制分離,控制與承載分離,目標是使業務真正獨立于網絡,靈活有效地實現業務提供。其中,城域承載網作為運營商提供業務的基礎平臺,需要具備新的特性和功能,不斷提高用戶的體驗質量,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業務需求,降低用戶離網率,提高ARPU值等增值收益。
Internet作為計算機時代的象征,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平臺,從ipv4到ipv6的實施,以及個人計算機的擴張化,如手機、平板電腦的發明,使得網絡上的電子交易變得更加容易,個人計算機的大發展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1.2web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Web服務器已經在Internet上得到了巨大的普及,它通過http協議來傳遞和檢索html文件。Web瀏覽器通過Web服務器上獲取消費者以及賣家等的相關信息,經過相關處理后,以靜態和交互方式呈現在計算機用戶眼前。web頁面也可以通過動畫視頻嵌入方式進行優化,計算機語言的輕量化推動Web頁面數量和質量的發展。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商務模式,在進行業務交易過程中,商家與客戶的磋商、簽約以及第三方等的認定都需要在Web瀏覽器上進行。
1.3數據庫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數據庫具有巨大的儲存能力,可以將客戶、供應商、物流分配等信息儲存在數據庫中,并且對數據可以進行刪除、剪切、更新、保存等。使用者可以方便、高效的利用數據庫為他們服務,數據庫的數據共享、減少數據的冗余度、數據應用的獨立性、數據的一致性、可維護性以及數據集中控制等特點,給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1.4電子支付技術在電子商務的應用
電子支付技術是利用計算機、互聯網以及相關軟件為收購商品進行付費的技術。它可以讓客戶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支付業務,節省了交通等費用又方便快捷。電子支付方式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電子貨幣、電子支票、以及電子信用卡等。
1.5信息安全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計算機之間的網絡通信協議通常采用傳輸控制協議/因特網互聯協議(TCP/IP協議),網絡的服務器也多為Unix或Windows操作系統,又由于TCP/IP和Unix都是以開放性著稱的,因此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近些年,信息安全技術運用和發展為電子商務帶來了安全保障,蘋果公司的移動操作系統(IOS)由于采用全緩存技術,因此其安全性能較好,而現在普及的安卓系統則安全需要進一步優化。
1.6數據挖掘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數據挖掘技術,將相關有效信息進行整理收集、處理、評估和表示等,然后對被分析的對象進行分類、聚類、分析關聯性、作出預測以及相關的偏差檢測等。隨著數據挖掘技術的不斷發展主要包括理論和技術發展如數據處理,模式發現和分析,客戶可以更加方便的在網絡上進行電子商務交易了。
2網絡技術在電子商務應用中的展望
網絡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無處不在,消費者可以通過Internet檢索所需要的物品,供應商也可以查看檢索歷史,了解客戶的需求。隨著網絡的進一步的發展,如云計算的發展,高速寬帶的發明,以及先下的4G業務的開展,將極大的推動大數據量快速流動,進一步促進電子商務模式多樣化。
2外力破壞
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特殊時期,各行各業的用電需求驟增,已遠遠超過了我國當前的配網電力系統可以承受的使用程度。另外,我國電力系統在建設方面欠缺科學合理的規劃也是導致配網電力存在的問題的重要因素。比如,配網建設中的電力輸配常常都是以架空線的方式實現,如果用戶想要臨時用電,常常不按照規定,選擇直接從架空線上連接,這種私自拉線、接線的現象很嚴重;其次,在我國主要交通道路上設置的架空線,常常因為建筑物施工或者建筑物過高而被拉斷,這對整個配網的正常安全運行造成了嚴重影響;還有就是電路老化問題,這種現象在老城區十分明顯,線路老化后,常常會發生電力事故,且不適于進行維修,這種現象嚴重影響配網的運行安全。綜上,影響我國配網電力工程的主要因素為過電壓、短路、外力破壞,這幾方面因素已經嚴重影響了用戶的用電安全。所以相關電力管理部門應當重視供電配電方面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斷對供電模式進行改造和優化,完善配電網絡結構。
3完善配網電力工程可靠性的具體措施
3.1優化供電模式,提高配電網的可靠性
隨著社會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完善,我國目前采取的供電方式已經落后于社會需求,針對當前這種狀況,優化供電模式,提高配電網的可靠性是必然選擇。提高配電網的供電能力是提高配網電力工程可靠性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故此,工作人員在實踐工作中應重視提高配網的供電能力,增設多個相互聯絡的開關,從而避免因某處停電而造成其他地區的大面積停電,減少發生停電的幾率;在實踐工作中,工作人員應盡力避免閃絡事故發生。一旦出現閃絡事故,對整個配電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會造成消極影響。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定期對型錄表面的積污進行清理,做好電力設備的日常維護,避免閃絡事故的發生;另外,雷電也會對電網的安全造成一定的沖擊,對于落雷較多的地區工作人員應采取相應避雷措施,比如,用瓷橫擔代替針式瓷瓶等方式,進而有效的提高電網的抗雷能力,提高配網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2改善電網結構
通過調查研究,我國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地區采用的0.4KV的配電室結構不合理,故此,我們應該改變這種不合理的連接方式,以提高配電網的可靠性。在電網設計時,建議在相鄰的兩條線路之間設置相應的聯絡開關,這樣的話,一條線路出問題,通過聯絡開關可以保證另一條線路的正常供電。聯絡開關在檢修時也會發揮作用,保持一條線路的正常供電。另外,還要安裝電網線路開關并且要設定開關定值。電網線路開關要在合適位置安裝,且要根據線路尾端短路的電流綜合設定開關定值,在實踐工作中,如果發現線路出現負荷的情況,及時調整線路開關的電流值。
設計變更的審核可根據電網工程建設項目相關的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各項操作。為減輕設計變更給工程技術經濟管理帶來的不利影響,應增強對設計變更的審核力度,結合實際情況,分析設計變更的必要性,并盡量減輕變更程度。在擬定合同時,業主與承包方對于設計變更與索賠處理應附上詳細說明。一般情況下,業主與承包方是兩個不同的利益個體,因此對合同條款的看法也不盡相同,為避免雙方隨意對設計進行變更,增強設計變更的審核,對非必要變更與嚴重超出設計要求的變更一律駁回;對必要的設計變更則通過綜合分析,盡量避免工程造價出現大幅度變動。
1.2建設實施階段
1.2.1加強合同管理加強合同管理是施工階段工程技術經濟管理的主要手段,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一把雙刃劍,能夠在維護兩者的利益的同時控制工程造價。電網工程項目管理人員應參與合同的談判,對合同內容清晰地認知,監督合同全面完整履行,避免出現經濟賠償問題。同時,對施工單位也要加強現場的監督和管理,避免施工中出現資源浪費及預算追加等問題。明確變更、簽證權限范圍,采取各方代表現場連簽的方式,保證變更、簽證的真實性。利用專業技術及造價人員對工程實行專業化管理,避免出現工程管理人員只管簽證,不算經濟賬的現象。此外也可實行限額簽證,如某電網工程在合同中約定,一般單項變更或簽證費用在5萬元以內的由施工單位在風險費中包干,僅此一項就減少變更費用支出約300萬元。
1.2.2嚴格控制材料用量、價格在電網工程的技術經濟管理過程中,材料價格的控制占據重要的地位,材料費一般占預算價值的70%,對施工階段工程成本的影響很大,只有嚴格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確定材料價格,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例如:某電網工程建設項目對大宗材料實行籌建處統一采購,通過主渠道進行招標訂貨,實行審批量供貨,既有利于造價的控制,也保證了工程質量和進度,對于一些由施工單位采購的特殊材料,采用市場詢價后確價的方式,材料費的有效控制使整個施工階段的造價比較容易控制在概算價內。
1.2.3加強對施工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施工方案是施工組織設計中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縮短工期,保證工程質量,提高經濟效益。因電網工程項目中單位工程較多,且構造差別較大,因此針對各單位工程特點分別編制施工方案,通過嚴格的審批確定最合理方案,保證施工技術水平的同時降低施工成本,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1.3竣工決算階段
竣工階段是電網建設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竣工結算決定建設項目工程成本,最終確定工程造價,若不能嚴格把關勢必會造成損失。例如:某電網工程項目的基建工程實行費率招標,因此施工圖預算的準確編制至關重要,籌建處在設計概算的基礎上,又招標選擇施工圖預算編制單位及結算審核單位,并成立專職部門實行全過程跟蹤服務。各方獨立工作,互相監督,在根本上避免了因施工單位高估冒算、預結算審核機構混亂而造成結算把關不嚴,損失嚴重的現象。同時,竣工后組織項目的整體驗收及評價,也可以及時發現工程技術經濟管理中的不足,在今后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管理的水平,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2電網工程技術經濟管理質量的控制
2.1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
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與業務水平將會直接決定工程技術經濟管理控制的質量。部分管理人員因錯誤估算工程投資,或為使項目早日通過批準,過度壓縮工程投資,并未對工程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這些情況均是工作人員職業素養與業務水平嚴重匱乏的表現,由此看來,提高業務人才的培養力度很有必要。可定期舉辦培訓工作,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與業務水平,以確保相關人才能夠適應國際電力市場的發展需求。
2.2完善電網工程技術經濟管理體系
現有的工程技術經濟管理體系還存在諸多不足有待改進,對此應積極引進國內外成功經驗,提高企業自身管理水平,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遵循電力工程造價管理的基本原則,盡早實現量價分離,正確把握市場機遇,實現電力企業與整個電力行業的共同發展。
2.3堅持合理工期
遵循“均衡有序開工投產”和“合理工期”原則,保證合理施工進度和費用。源頭上,各建設單位遵循均衡有序的原則編制電網建設進度計劃,并充分考慮項目前期工作進展、外部環境、建設規模、施工難度、停電安排等因素,安排項目開工、投產時間和各階段時間節點剛性考核,保證合理工期,有效控制了趕工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