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2 08:33:2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 R197.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4-0122-03
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是指對具有專科背景的從業人員進行全科醫學的崗位訓練,即基層衛生醫療機構中現有的專科醫生,通過轉崗培訓,使其具備全科醫學知識并取得全科醫生的執業資格,從而完成身份和執業的雙重轉變。湖南省衛生廳根據國家六部委下發的《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中的明確要求[1],2010年研究制定了《湖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實施方案》,明確了湖南省全科醫生培養目標為每所鄉鎮衛生院1名全科醫生、城市每萬名居民擁有1~2名全科醫生,過渡期內分三年對基層醫務人員實施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本文通過對湖南省2010~2011年首批全科醫師轉崗培訓情況的回顧和經驗總結,為下一步全科醫師轉崗培訓、提高培訓質量提供參考。
1湖南省2010年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制度
湖南省于2010年啟動了首批全科醫師轉崗培訓,根據全科醫生工作要求、全科醫學基本原則和衛生部《全科醫學醫師培訓細則》[2,3],提出了“缺什么,補什么”。由一名指導老師負責1~2名學員的“一對一”培訓模式,制定了《湖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根據《實施方案》制定了“2010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計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可進行部分調整,提出適合本市的培訓方式[4],這些切合實際的調整,發展和完善了湖南省全科醫生的轉崗培訓工作內容。
1.1培訓基地
湖南省14個地州市各確定1所三級綜合醫院為“湖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基地”,參照《湖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基地認定管理辦法》執行。轉崗培訓基地由省衛生廳發文認定。
1.2培訓對象
培訓對象為基層醫療衛生工作人員,具有正規醫學中專以上學歷,從事社區衛生服務、鄉鎮衛生院和基層血防站的基層執業(助理)醫師。
1.3培訓師資
培訓基地要求指導老師有6年以上工作經歷,有主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所在醫院擇優選拔“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指導老師”,報當地衛生局下文確定,并報省衛生廳備案。
1.4培訓內容
根據國家衛生部《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大綱》的要求,湖南省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內容包括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傳染科、急診科、兒科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基本知識。同時包括了社區預防、社區保健及康復課程。
1.5培訓方法
采用“缺什么,補什么”、由一名指導老師負責1~2名學員的“一對一”的培訓模式。轉崗培訓分理論學習、技能操作和臨床實踐三個階段。
為緩解工學矛盾,理論學習分為自學和集中授課兩個階段,課程統一安排由學員選修。臨床實踐形式采取集中理論培訓、個別面授、臨床觀摩、參與查房與病案討論、手術帶教等。帶教方式采取課堂授課、舉辦講座、遠程教學、基層現場指導、互聯網視頻等。學員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與指導老師形成“一對一”的教學關系,雙方共同制定個性化的培訓方案,完成培訓內容。
1.6網上問卷調查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在網上問卷。調查主要內容包括:學員基本情況、培訓途徑、培訓原因、培訓方式、培訓時間、培訓場地、對全科醫生的了解、工作中最棘手的問題、對培訓醫院各科室專家的了解、是否愿意從事全科醫學等。
1.7考核和結業
考核分為科室考試和結業考核。
科室考試增加了學員在科室內的學習壓力,出科考試合格后,才可以進入下一個科室學習。入科考試主要為理論考試,出科考試包括理論考試和實踐技能考核,入科考試和出科考試均由培訓基地相關科室組織。
結業考試內容分為實踐技能考核和理論考試兩個部分,實行百分制,按6∶4的比例記入總成績。實踐技能考核由市州衛生局組織,對學員要求掌握的技能操作進行考核記分,操作成績在60分以上者才可以申請結業參加理論考試。理論考試由國家衛生部建立試題庫,統一命題,采用“人機對話”的形式,對學員進行考試。操作和理論考試的總成績在60分以上為合格,取得湖南省衛生廳頒發的《湖南省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合格證》。結業總成績低于60分者,可在3個月后,申請理論考試補考一次[5]。
2湖南省2010年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情況
2.1培訓基地
在全省14個地州市各選擇了一家三級醫院作為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基地。
2.2學員情況
湖南省衛生廳計劃2010年在14個地州市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招收轉崗培訓學員1 000名,實際招收985名,其中男671人、女314人,其中16人中途放棄。
2.3師資培訓基地
湖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師資培訓基地確定為湖南省人民醫院[6]。
2.4問卷調查結果
網上調查采用一人一卷的問卷方式,發出969份,收到有效答卷664份。從問卷調查表的結果統計看出,學員近兩年培訓次數統計中培訓1次的最多,為277人,占42%;培訓時間3個月以內的最多,為420人,占63%;學員希望通過培訓實現自我提高的有370人,占56%;表明基層醫務人員的培訓機會少,培訓時間短,希望參加培訓的愿望強烈。工作困惑統計中認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困惑的最多,為489人,占74%;愿意參加由政府出資的培訓有959人,占99%,說明學員對學習培訓有現實的需求。這次教學內容基本滿足衛生技術人員系統學習全科醫學知識的迫切需要,課程安排符合當前培訓需要,培訓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符合培訓對象的需求。培訓后學員對全科醫生的了解比率為97%,愿意從事全科醫生的532人,占83%;有固定病友群的518人,占78%。在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中與帶教老師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對建立雙向轉診網絡有幫助。愿意與指導老師保持聯系的921人,占95%;經常把患有嚴重疾病的病人轉向上級醫院的有486人,占75%;偶爾接受上級醫院轉回的康復患者291人,占45%;說明雙向轉診的渠道還不順暢。學員每天工作10 h以上的最多,為260人,占39%;周工作日統計中工作6 d的最多,為354人,占53%;出診次數統計中以隨喊隨到的最多,為490人,占74%,表明學員在基層起到了“健康守護神”的作用,把服務對象的健康放在了首位。目前的培訓費用由政府負擔,學員不用為學費發愁,問卷調查中認為參加學習影響個人收入的有355人,占53%,這可能是制約基層衛生人員參加轉崗培訓的主要因素,下一步制定政策時應發培訓津貼,適當彌補損失以提高參訓積極性。
2.5 臨床技能操作考試成績
在湖南省14個地州市進行了操作技能考核,抽考了體格檢查、外科無菌技術、急救技能、兒科體格檢查等,實際參加考試人數969人,0人缺考。考試結果顯示90分以上(含90分)112人;80~89分(含80分)415人;70~79分(含70分)297人;60~69分,(含60分)136人;60分以下9人,操作合格率為99.3%。株洲市、湘潭市、岳陽市、衡陽市、婁底市、永州市、懷化市、常德市、益陽市、張家界市、邵陽市、湘西自治州合格率均為100%,郴州市合格率均為96%,長沙市合格率為94.7%。
2.6 理論考試成績
實踐操作考試中9名學員不及格,因此有資格參加理論考試的人數為960人,其中4人缺考,實際參加考試人數956人。考試結果顯示90分以上(含90分)161人;80~89分(含80分)351人;70~79分(含70分)254人;60~69分(含60分)136人;60分以下54人。理論考試不合格人數占5.6%,說明要加大對基層醫務人員的理論學習與培訓,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操作考試和理論考試通過率見表1。
2.7 合格達標率
臨床技能操作考試成績與理論考試成績按6∶4的比例計入總成績。有的學員雖然理論考試不及格,由于操作考試成績的比重大,兩項匯總后仍可達標。本次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參加學員969人,考核考試合格的學員為951人,合格率為98.1%。
3 討論
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可以改善城鄉居民健康水平,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7]。截至2009年底,湖南省共有縣級醫院291個,鄉鎮衛生院2 390個,村衛生所44 39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592個。全省社區衛生人員7 773人,鄉鎮衛生院人員61 053人,村衛生室人員50667人,占湖南省衛生人員總量的34.02%。全省執業(助理)醫師105 800人,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機構的執業(助理)醫師分別為4 995人、28 400人、3 537人,分別占全省執業(助理)醫師總數的4.72%、26.84%、3.34%[8]。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匱乏,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執業醫師尤其是全科醫師數量嚴重不足、服務水平不高、從業人員不穩定。湖南省規劃到2020年,經過多種途徑培養12 000名全科醫生,近3年以轉崗培訓為主要途徑[8]。湖南省2010年首屆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工作在2011年完成,參加培訓的人數為969人,培訓后合格達標的學員為951人,合格率為98.1%。
湖南省首批參加轉崗培訓的學員文化程度以中專和大專學歷為主359人,占54%;資格統計中執業助理醫師最多,為378人,占57%,反映湖南省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人才匱乏,亟待加強全科醫生崗位培訓和學歷提升工作。這次轉崗培訓工作,有的市州未完成招收任務,學員總數差31名。主要原因在于工學矛盾,只有緩解工學矛盾帶來的壓力,才能提高學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培訓效果。
湖南省全科醫生轉崗培訓采用“缺什么、補什么”、“一對一”的培訓模式,重在培訓基層全科醫生必備的醫學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滿足基層醫療隊伍專科醫生向全科醫生轉型,開展基本醫療和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改委,衛生部,中央編委,等. 關于印發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發改社會[2010]561號) [Z]. 2010:13-14.
[2] 呂兆豐,郭愛民. 全科醫學概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6-82.
[3] 衛生部畢業后醫學教育委員會. 全科醫學醫師培訓細則[Z]. 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010:10-15.
[4] 王誠麗. 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組合拳[J]. 中國醫院院長,2011,8(2):80-81.
[5] 湖南省衛生廳. 湖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考核管理辦法(試行)(湘衛科教發[2010]20號[Z]. 2010:3-8.
[6] 湖南省衛生廳. 湖南省衛生廳關于確認首批湖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學轉崗培訓基地及師資培訓基地的通知(湘衛科教發[2010]16 號)[Z]. 2010:3.
1 體現全科醫學理念與特色,明確呼吸系統專業培訓的要求
全科醫生轉崗培訓主要是針對符合條件的基層在崗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按需進行1~2年的轉崗培訓,以提升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為主。全科醫生的服務范圍主要是社區和家庭,主要職能是為居民和家庭提供初級醫療保健,包括基本醫療、預防、康復及公共衛生服務。根據全科醫師的工作特性,要求他們對醫療專業掌握應該是廣,而不是專。所以作為培訓老師,應該充分貫徹全科醫學的理念與特色,明確教學目的,結合實際需要,因材施教,以掌握臨床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為主,提高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水平[2]。就呼吸內科專業而言,體現的就更為明顯。因為呼吸道系統疾病涉及的病種多,常見易發病也多。根據全科醫生“寬、淺“的原則[3],對培訓內容作了統一要求。①培訓內容應緊扣《大綱》要求:對大綱中要求掌握的,帶教老師對其內容要講透、講清,要求學生對此內容要融會貫通,并能運用于實踐。對要求熟悉的重點內容進行講解,要求學生對此內容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對要求學會的基本技能,要求學生熟練其操作方法、步驟,并指導學生進行操作。通過呼吸內科的培訓,掌握呼吸系統常見病的診斷和處理原則;掌握吸痰術、胸腔穿刺術等操作的適應證;熟悉呼吸系統常見病的處理流程;了解胸部X線、肺功能、血氣分析等檢查的適應證;通過對呼吸系統常見病、多發病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學習,掌握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病歷書寫的方法,胸部X線、常用臨床檢驗及輔助檢查結果的判讀;具有正確評估及處理重癥呼吸系統疾病的能力,識別疾病的不穩定狀態及高危狀態,掌握轉診指征,并能在上級醫生的指導下給予及時、正確的急救與轉診[4]。②對培訓的內容進行擴展和延伸:轉崗培訓時間短,涉及內容多,轉崗全科醫生基礎水平差異較大,對不同地區服務需求不完全一樣,大綱培訓內容很難進行針對性的考慮,與實際工作需要還有一定的差距。采用一對一的“導師制”,一個指導老師只帶教一名學生,根據全科醫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出不相同的教學計劃,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進行針對性教學[5]。如全科醫生來自的地區肺癌發病率很高,帶教老師即在肺癌的發病、流行病學、診斷、治療及預防方面給予重點培訓,增加肺癌診治的新進展尤其介入診治、靶向治療等方面的相關內容。如果來自礦區的全科醫生,帶教老師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塵肺等與粉塵關系較密切的呼吸道疾病方面進行重點培訓,讓學生了解以上疾病的最新進展,尤其是預防和治療方面,指導學生進行簡易肺功能的操作、吸入裝置的使用、呼吸操的鍛煉等,以便以后工作中對患者及有高危因素人群的篩選、預防和指導。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幫老百姓看好常見病、多發病,做好預防保健工作,真正發揮全科醫生的職能。
2 多種教學方式靈活結合
轉崗培訓的全科醫師多來自城市社區和鄉鎮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知識不夠全面,經驗不夠豐富,社區服務技能缺乏,服務意識淡薄,存在學歷低、職稱低和知識結構老化等問題[6]。據統計[7],來本院培訓的全科醫生的學歷和基礎參差不齊,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者為73.6%,中專學歷為26.4%,工作3年以上約為52.1%,3年以下為47.9%。為了獲得好的教學效果,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全科醫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采取多種教學方式靈活結合,具體方式如下。
2.1 臨床具體病例講解
全科醫生參與病房病例管理,選取合適病例,實行負責制,參與討論,帶教老師對每個病例進行診治要點、鑒別診斷、治療方案的講解,包括該種疾病臨床注意事項、風險及預后評估,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員對疾病有較明確的認識,并且與其他系統疾病相聯系,分清異同,不過分強調專業的獨立性和完整性,體現出全科醫學的理念及思維模式[8]。如胸腔積液的病因,要讓學員了解多種系統的疾病均可能導致胸腔積液,根據患者的臨床特點,結合胸腔積液的性質、輔助檢查,初步判斷最可能的病因,作相應的處理。
2.2 多媒體教學
通過多媒體視頻,能更直觀地了解呼吸系統專業的有關內容,除了呼吸系統體格檢查、胸腔穿刺、血氣分析、肺功能等基本操作的視頻外,還包括胸腔鏡、纖維支氣管鏡等更專業的學習[9]。另外呼吸系統最重要的影像學檢查如胸片、胸部CT等也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學習和比較。讓他們掌握檢查和操作的適應證、禁忌證,了解患者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檢查。對呼吸系統基本操作,多次看視頻,熟悉操作程序,在標準模型上進行反復練習,最后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患者實際操作。
2.3 門診教學
全科醫學的本質和宗旨決定了門診服務是其醫療重點,轉崗全科醫生將來主要面臨的是門診患者,所以門診教學也相應成為全科教學的重中之重[10]。在培訓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全科醫師的門診輪轉時間。每周2~3個半天,主要以觀摩學習的形式,適當病例可以簡單問診和查體,最后和帶教老師共同診治。學員主要學習老師的診治方法和診斷思維,學習如何與患者溝通交流。
2.4 其他培訓方式
如每月1次的疑難病例討論,每周1次的業務學習,定期的社區實踐、義診、健康宣教等,都是學習的好機會。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學習,學員的理論知識、技能操作、臨床診斷思維都得到很大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培訓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培訓工作組織管理
市、縣、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高度重視基層醫療機構衛生人員培訓工作,分管領導主抓,并安排專人具體負責培訓工作;按照省廳要求,及時制定培訓方案和工作計劃,確定了市第一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第三人民醫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為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的臨床技能培訓基地,承擔全市全科醫師轉崗臨床技能培訓任務;各縣(區)人民醫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基層實踐基地,承擔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基層實踐培訓任務;加強與培訓基地的聯系,及時掌握學員培訓情況,適時進行督導。
(二)明確培訓對象、時間和內容
1.城市社區衛生人員培訓。包括全科醫師骨干進修、全科醫師崗位培訓、社區護士崗位培訓、社區適宜技術和管理人員培訓。全科醫師骨干進修對象為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取得執業資格并經省級轉崗培訓合格的全科醫師,培訓時間為8個月;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對象為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取得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專業人員,培訓時間為2個月;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對象為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取得執業護士資格的專業人員,培訓時間為2個月;社區適宜技術和管理人員培訓對象為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事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人員,培訓時間為5天。此項工作由省廳統一安排。
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事醫療工作1年以上,具有醫學中專以上學歷,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有一定的臨床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并優先從近年來參加過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全科醫師骨干進修的人員中選拔。培訓不少于 12個月,其中理論培訓不少于1個月,重點學習全科醫學及相關理論、醫患關系與人際溝通、康復醫學、心理衛生、預防醫學和醫療信息管理等內容。此項工作依托我市確定的臨床技能培訓基地和基層實踐基地開展。
(三)嚴格培訓基地教學管理
全科醫生臨床技能培訓基地及時制定教學計劃并安排專人負責此項培訓工作,加強學員管理,按照《XX市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實施方案》要求,為學員制定科室輪轉計劃,確定指導老師,嚴格考勤制度,采取臨床觀摩、教學查房、病例討論、組織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加強培訓對象臨床實踐能力與臨床實用技術,提高學員對常見病的臨床診療水平,增強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確保了培訓效果。基層實踐基地及時安排社區實踐教學和學員臨床實踐工作,有序組織開展急救適宜技術、慢性病適宜技術、中醫藥適宜技術等衛生適宜技術實踐,加快提升學員醫療技術水平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努力培養一支適應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體制需要的全科醫生隊伍。
(四)學員態度端正,學習積極性較高
參加培訓的學員們珍惜培訓機會,在學習中既注重全面提升業務理論素養,豐富知識內涵,加強文化底蘊,又立足于解決實際問題,對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學習中去求解,到思考中去探索。學員們認真、主動、自覺投入到學習培訓中,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真正把學習所得轉化為促進發展的動力,落實到推進又好又快發展的具體實踐中。各位學員把加強學習作為創新思路、推進工作的第一需要,通過深入學習各項業務知識,使之成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理論武器。把實際工作中的經驗和體會,帶到學習中充分交流,互相借鑒,力求在轉變觀念、規范行為、破解難題、推進工作上有新的提高。堅持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真正把經過學習得到升級的思想成果,轉化為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體現到實際工作當中。
二、存在的問題
1.個別單位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學員的報名資格把關不嚴,安排未取得執業醫師或助理執業醫師的學員參加培訓。
2.個別培訓基地對培訓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學員管理較松懈,學員組織紀律渙散,存在遲到、早退、曠課現象。
3.少數學員所在單位對培訓工作重視程度不夠,不能很好的處理工學矛盾,一些培訓學員存在邊學習邊上班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體培訓的效果。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1.加強領導,深刻認識加強基層衛生人員培訓的重要性。加強基層衛生人員培訓,是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基層衛生服務模式轉變、提高我市基層衛生單位服務能力的一項重要舉措。下一步我們將切實加強領導,高度重視基層衛生人員培訓工作,按照培訓方案、計劃的要求,按時完成培訓任務,確保培訓工作取得實效。
按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結合我省實際,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路徑,遵循全科醫生培養規律,在政府主導下,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國情省情的全科醫生制度,全面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二、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目標。到2020年,在我省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形成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二)基本原則。突出整體設計,堅持分步實施,逐步建立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制度。著眼長遠目標,兼顧當前需要,多渠道培養全科醫生。突出培養質量,注重服務能力,統一全科醫生的培養和管理。健全激勵機制,轉變服務模式,引導全科醫生到基層執業。
三、主要任務
(一)建立全科醫生培養制度。
1培養模式。實行“5+3”培養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臨床醫學(含中醫學)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在過渡期內,3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可以采取“畢業后規范化培訓”和“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兩種方式,具體依照國家規定。
2培養方法和內容。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以提高臨床和公共衛生實踐能力為主,在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進行。具體按照國家《指導意見》和相關規定執行。
3執業準入條件。注冊全科醫師必須經過3年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取得合格證書,并通過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取得醫師資格。具體按照國家《指導意見》和相關規定執行。
4參加規范化培養人員的管理。參加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人員培訓期間享受培養基地住院醫師待遇,財政根據不同情況給予補助。規范化培養期間原則上不得向個人收取培訓(學)費。具體管理辦法按照國家《指導意見》和相關規定執行。
5大學基礎教育。臨床醫學本科教育要在現有基礎上加強全科醫學理論和實踐教學,增加醫患溝通、基本藥物使用、醫藥費用管理、公共衛生工作等內容。
6研究生教育。從年起,逐步擴大全科方向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并按照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要求進行培養。
7全科醫學專業學位授予標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8繼續醫學教育。做好全科醫生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并將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情況與崗位聘用、技術職務晉升和執業資格再注冊掛鉤。
(二)近期多渠道培養合格的全科醫生。
1轉崗培訓。選拔符合條件的基層在崗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在全科醫生培養基地進行1—2年全科醫學轉崗培訓。轉崗培訓合格者,可注冊為全科醫師或助理全科醫師。
2訂單定向免費培養。對年入學的農村訂單定向本科醫學生,畢業后在全科醫生培養基地進行1—2年全科醫學轉崗培訓,培訓合格并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后可注冊為全科醫師。
3偏遠農村定向培訓。對到偏遠農村地區工作的3年制醫學專科畢業生,可在全科醫生培養基地經2年培訓合格并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后,注冊為助理全科醫師,但要嚴格控制比例。
4提升學歷層次。基層在崗醫生通過成人高等教育和在職研究生教育,符合注冊條件的可按程序注冊為全科醫師或助理全科醫師。
5城鄉幫帶。建立健全縣級以上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對口支援制度和雙向交流機制。支持醫院醫生(包括退休醫生)采取多種方式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服務。
(三)改革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建立分級診療模式。
1鼓勵多種方式執業。取得執業資格的全科醫生一般注冊1個執業地點,也可以多點注冊執業。鼓勵組建全科醫生團隊,劃片為居民提供服務。具體管理辦法由相關部門制定。
2推行簽約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全科醫生要與居民建立相對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服務責任落實到全科醫生個人。具體辦法由相關部門制定。
3建立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機制。積極探索并逐步建立基層首診和分級醫療管理制度,明確各級醫院出入院標準和雙向轉診機制。
4加強全科醫生服務質量監管。建立以服務數量、服務質量、居民滿意度等為主要指標的全科醫生服務考核體系,嚴格考核,定期公布,并與勞動報酬掛鉤。
(四)建立全科醫生的激勵機制。
1按簽約服務人數收取服務費。全科醫生為簽約居民提供約定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按年收取服務費。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個人分擔。具體由物價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確定。
2規范全科醫生其他診療收費。全科醫生可根據簽約居民申請提供非約定的醫療衛生服務,并按規定收取費用;也可向非簽約居民提供門診服務,按規定收取一般診療費等服務費用。
3合理確定全科醫生的勞動報酬。全科醫生及其團隊成員屬于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正式工作人員的,執行國家規定的工資待遇;其他在基層工作的全科醫生按照簽約服務及向非簽約居民提供門診服務等獲得報酬。具體激勵和考核辦法由相關部門制定,同時要完善鼓勵全科醫生到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津補貼政策。
4拓寬全科醫生的職業發展路徑。政府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必須有合理數量的全科醫生崗位。各地可按照有關規定設置全科醫生特設崗位,招聘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到基層工作。鼓勵各地依托現有資源組建區域性醫學檢查、檢驗中心,規范社會零售藥店發展,為全科醫生執業提供條件。基層單位全科醫生職稱晉升和縣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雙向流動機制由相關部門專門制定。
四、實施步驟
分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年10月—年12月。
1完善政策,制定辦法。年底前,衛生、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物價、財政等部門組織修訂完善現行法規政策,制定出臺相關工作辦法或實施細則,并報省政府審定。
2開展試點,逐步推廣。選擇寶雞市作為建立全科醫生制度試點單位,于年初正式啟動。寶雞市政府和省衛生廳盡快研究制定試點方案,并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審定。
3建設全科醫生培養基地。選擇我省現有五所高等醫學院校作為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和全科醫學師資培訓基地,建設以三級綜合醫院和有條件的二級醫院作為臨床培養基地,以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為實踐基地的全科醫生培養實訓網絡。具體建設標準和管理辦法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4繼續實施“萬名醫師培訓計劃”,轉崗培訓全科醫生。
5啟動“千名待業醫學生規范化培訓計劃”。從年起,通過制定特殊用人政策,每年從臨床醫學(含中醫學)本科或大專畢業生中公開招聘200—400人,在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進行2—3年畢業后規范化培訓,到2020年前力爭為偏遠艱苦地區定向培養約1000—2000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具體辦法由省衛生廳牽頭制定。
6完成階段目標任務。到年,每個政府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醫生。
第二階段:2013年1月—2015年12月。
1延續第一階段啟動的工作。
2總結試點經驗,逐步在全省推廣。2013年對寶雞市開展全科醫生首診和雙向轉診制度試點工作進行評估和總結,并逐步在全省推廣。
3推進和完善全科醫生制度建設,力爭到2015年底前在全省形成一定數量規模的全科醫生隊伍和基本的全科醫生制度體系,初步建立起首診在基層和雙向轉診服務模式。
第三階段:2016年—2020年。
繼續建立和完善全科醫生制度體系,全面實現總體目標。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工作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省衛生廳牽頭負責,各設區市和縣(市、區)政府組織實施。各相關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方案中承擔的職責和工作任務,落實責任,設定專人負責。
試點單位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充分調研論證、積極穩妥推進,務求實效。
省醫改辦公室對各部門、各地實施情況要加強督導檢查,及時研究新情況、新問題。
為緩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能力較弱的長期矛盾,為緩解"看病貴、看病難"的醫療怪圈,國家衛生部及發改委等相關部門不斷探索,逐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醫療衛生政策,其中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就是解決這一突出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1]。經過轉崗培訓合格的全科醫師能為鄉鎮居民提供經濟方便、優質有效的全方位負責式醫療健康管理[2]。目前貴州省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嚴重滯后,主要問題表現在執業醫師嚴重不足,全科醫師數量更是少之又少,鄉鎮醫療衛生機構具有全科醫學的執業(助理)醫師十分匱乏,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總體素質及學歷偏低,難以取得廣大鄉鎮居民的認可,造成了全省幾家大醫院人滿為患,像"急、慢性胃腸炎和急、慢性支氣管炎"等常見病、多發病患者也往大醫院擠,進一步加劇了看病難。所以為廣大基層培養"數量適宜、質量較高、結構合理"的全科醫學人才刻不容緩。
現就我院消化內科近2年全科醫師轉崗培訓臨床帶教實際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和歸納,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和建議,可以為其他培訓機構參考借鑒。
1培訓現狀及存在問題
1.1培訓內容多,實踐課時少在內科疾病中,消化系統疾病最為常見,實踐性較強,基本技能培訓包括:問診、腹部體格檢查和腹腔穿刺術。消化系統常見病、多發病、危急重癥多,學員學習內容多,負擔重,但全科醫師轉崗培訓教學大綱要求消化內科培訓時間僅僅2w,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培訓任務有一定難度。
1.2全科醫師學員方面全科醫師學員絕大部分來自偏遠的鄉鎮衛生院、私人醫院及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總體素質和學歷偏低,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年齡跨度大,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均比較薄弱,對全科醫學的概念和相關理論知識認識不夠,少部分學員學習目標不明確,動機不純,認為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簡單,更有甚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3]。另一方面,基層醫療機構對培訓不夠重視,對培訓合格的學員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對醫院的長期發展缺乏市場意識,容易造成學員的學習積極性降低。所以基層醫療機構對學員的遴選要嚴格把關,對培訓合格的優秀學員要制定合理的激勵政策。
1.3培訓師資方面目前,全科醫師轉崗培訓主要由大型綜合教學醫院承擔,帶教老師一般都有豐富的臨床和教學經驗,但部分老師對全科醫學的理念和全科醫師培訓的目的不清楚,對培訓質量不重視,部分老師沒有經過正規的全科醫學師資培訓,帶教方法一成不變,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去培訓這一特殊群體,其培訓質量可想而知[4]。造成帶教老師對培訓不夠重視的原因可能有:①大型教學醫院醫療任務和教學任務重,帶教老師時間和精力有限,在全科醫師培訓上的投入不足;②部分帶教老師沒有接受過全科醫學的師資培訓,所以教學方法和培訓手段不合理,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實用性[5];③培訓機構對帶教老師沒有采取相應的激勵和懲罰措施,容易造成部分老師在培訓上產生惰性,甚至產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錯誤思想。這樣一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導致培訓質量不盡人意,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的目的就很難達成。
2培訓方法及對策
2.1培訓對象的遴選從近2年我院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的情況看,學員專業背景參差不齊,大部分學員學歷層次低,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較差,臨床思維較窄。由于我院醫療工作繁重,帶教老師在培訓工作上的投入明顯不足,對學員的培訓缺乏針對性,存在專科化帶教模式,造成部分基礎較差的學員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最后培訓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保質保量地完成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的任務,有必要提高培訓學員的遴選條件。我們可以借鑒省外培訓機構的一些有益經驗,譬如:①基層醫療衛生工作3年以上;②具有良好的醫德,年度工作考核優良;③有醫學中專以上學歷,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④有一定臨床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⑤曾接受過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全科醫生在崗、骨干培訓,或農村衛生技術人員崗位培訓。另外筆者個人認為,培訓學員盡量為年輕醫師,因為年齡偏大的學員可能由于家庭方面等的因素,導致培訓時間難以得到保證。
2.2提高帶教老師的綜合素質俗話說"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所以提高帶教老師的綜合素質是培訓取得成功的關鍵,當前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培訓出一批合格的師資隊伍[6]。為了更好地承擔培訓工作,帶教老師要有良好的醫德醫風,接受過正規的全科醫師師資培訓,要熟悉全科醫學的理念,要清楚全科醫師培訓的要求和目的;其次,帶教老師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教學經驗,最好由主治醫師以上人員組成;另外,帶教老師要有責任心,要關心、愛護學員,多與學員溝通,了解學員的醫學基礎及醫學經歷,拉近與學員的距離,因為學員大多來自偏遠的基層醫療機構,各方面的條件與大型綜合醫院的醫生差距較大,心里上處于弱勢,學習可能會比較被動。最后,醫院各個科室的帶教老師要組織起來進行討論,互相借鑒教學方式,總結教學經驗,以提高教學能力。
2.3因人而異,培訓形式多樣化由于學員參差不齊,醫學基礎和醫學經驗不同,帶教老師不能采取固定的教學模式,應與學員充分溝通,了解學員的醫學背景和學習訴求,重點是查缺補漏,做到有的放矢。教學方式可以采取如下方法:①集中理論培訓;②臨床觀摩;③參與教學查房;④病案討論;⑤基本技能手把手帶教操作等。比如基本理論比較薄弱的學員,就應該加強理論培訓、教學查房和病案討論。在培訓過程中,應盡量采用多媒體教學、啟發式教學和案例教學等多種方法加強教學效果,促進理論聯系實際[7]。講解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熱情。比如講解黃疸一節中,就可以制作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在講解黃疸代謝這一復雜過程時,老師應盡量采用打比方、類比的教學方式,就比較直觀、形象生動,學員就容易理解,然后找一個合適的患者,帶著學員一起進行問診、查體和分析病歷資料,分析時啟發學員進行思維并適當提問,最后共同導出診斷和治療方案[8]。通過這樣的病例分析,將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員的綜合分析和歸納能力[9]。又比如基本技能差的學員,在做腹腔穿刺的時候,先讓學員認真觀摩,待熟悉后老師選擇合適的患者,進行手把手帶教操作。所以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只有個體化、教學形式多樣化、靈活化,才能提高培訓質量。全科醫師的基本理論和技能提高了,就可以為患者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儀器檢查和化驗,從而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10]。
2.4制定合理有效的評價考核制度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結束后,培訓質量怎么樣,需要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評價考核制度。學員入科時應進行入科考試,主要是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出科時除了考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外,還要進行實踐技能考試,考試結束后,老師現場給予解釋、講評,糾正學員不規范的技能操作。出科考核還應包括作風品行考核,比如工作態度、醫德醫風、遵章守紀等。為了督促帶教老師更好地完成培訓工作,也應對老師進行考核,包括責任心、教學方法和內容、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教學方式、教學效果的評價還可以采用問卷調查、座談會等方式進行[11]。對考核優秀的學員和老師進行適當的獎勵。
總之,全科醫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的成敗關乎基層醫療的健康發展,老師要根據學員的自身特點,制定相應的學習內容,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加強基本技能教學,建立合理有效的雙向評價考核制度。同時,應探索更多更長效的教學形式,比如學員可以通過QQ、E-mail、微博、微信等現代通信方式與老師保持長期聯系,促進師生共同進步,為基層醫療提供實用、有效的醫學資源,以便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12]。
參考文獻:
[1]劉小平,路孝琴,黃亞芳,等.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培訓中的問題與建議[J].繼續醫學教育,2010,24(6):4-6.
[2]翟萌,韓蘇閩.全科醫師更應重視知識獲取能力[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8):393.
[3]楊艷紅,裴漢軍,張杰梅.全科醫師臨床帶教體會[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3,29(1):106.
[4]李春芳,李雪蘭.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婦產科帶教的實踐及體會[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3,27(1):109.
[5]景匯泉,李君,孟群.全科醫師崗位培訓教學方法的現狀分析和思考[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4):1036-1038.
[6]饒昕.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全科醫師培養現狀及探索[J].華西醫學,2012,27(11):1718.
[7]李全忠,覃泱.全科醫師心臟聽診的帶教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146-148.
[8]李紅平,王紅.消化內科診斷學教學淺談[J].醫學信息,2011,24(1):15.
[9]吳潔,李君君,徐剛.內科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26(3):358-360.
本文作者:彭曉瓊劉麗萍蒲大容工作單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超聲科
精選教學內容
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屬于醫學繼續教育范疇,其培訓對象大多為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醫生,基礎理論知識不扎實,接受新知識、新理論、新觀念、新技術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依據全科醫生“寬、淺”的原則[1],作者對教學內容進行如下改革。重視超聲醫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超聲診斷基礎雖不是教學大綱的重點,但卻是教學的難點,該部分內容在整個課程講解中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在授課過程中應重視和加強超聲醫學基礎理論的講授,適當增加介紹與成像有關的知識,讓有一定臨床工作經驗的基層醫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超聲成像原理有初步認識,并在講解中將原理見之于超聲圖像,并結合臨床,引導學生總結出超聲檢查臨床應用范圍及其局限性,有助于他們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選擇有效的檢查技術,提高臨床診斷水平,如講解B型超聲成像原理,其是由多束超聲波傳播過程所遇到的各界面的回聲構成,每一界面回聲對應一個光點,光點的明暗程度表示回聲的多少。如沒有反射就沒有回聲,B型超聲圖像上就沒有光點,呈黑色,稱無回聲型,如清澈的膽汁、尿液以及病理性的胸腹水等。這樣一講,學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人體囊性組織多呈無回聲,實性組織多呈低回聲或中等回聲,而氣體、骨骼等組織與其他組織所形成界面時會呈全反射型,這樣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根據全反射原理,學生們也容易推導出超聲檢查的局限性,肺部及骨骼系統病變的超聲診斷效果就不如X射線檢查。氣體是影響超聲診斷的最主要因素,所以胃腸道氣體的干擾會影響腹部臟器的超聲診斷。相反,除肺部、骨骼及含氣空腔臟器如胃腸道外,全身其他囊實性臟器或組織都適合應用超聲檢查[2]。常見病、多發病的超聲診斷是教學的重點從專業上講,全科醫生主要提供一般常見病、多發病和明確診斷的慢性疾病的醫療服務[3],而不是疑難少見病的診治。因此,對全科醫生的要求比較廣博,而不是精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講解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超聲表現以及檢查前的準備工作,如為減少氣體干擾,上腹部臟器檢查前要禁食、禁水8~12h;檢查盆腔臟器,如膀胱、前列腺和子宮附件等需要適度充盈膀胱。全科醫生掌握這些基本知識,不僅能夠更好地指導患者做好相應的檢查準備工作,同時還能提高對超聲報告內容的解讀能力,而不僅局限于看報告結論。適當介紹超聲新技術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學生大多來自基層衛生醫療單位,接受新知識、新理論、新觀念、新技術的機會相對較少。而當今科技日新月異,超聲技術不斷更新。目前,主要有內鏡超聲、介入超聲、術中超聲、血管內超聲及三維立體超聲、超聲造影成像等新技術和新方法。這些新技術大大促進了臨床診斷及治療水平[4]。如內鏡超聲可較好地顯示胃腸腫瘤病變的所在部位和范圍,還可克服腸腔氣體及相鄰骨骼干擾的缺點,提高對胰腺頭部病變的診斷[5]。超聲定位下穿刺活檢較方便、準確,并可在超聲引導下插管、引流等,減少手術創傷。因此,在超聲醫學教學過程中適當講授新知識、新技術,進一步提高全科醫生對超聲應用的認識,對其以后的臨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6-8]。
改革教學手段及方法
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保證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質量。多媒體教學教育心理學家研究指出,多種感官并用學習效率最高,視、聽并用的理解記憶率遠遠大于單看和單聽的記憶率[9]。多媒體教學具有趣味性、娛樂性、科學性和聲文圖像并茂等特點,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能夠較好地模擬動態過程,有助于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較好地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同時,其圖像質量高、片源選擇余地大,使用方便,減少了教師板書書寫時間,是目前教學的主要模式[10-12]。對于課堂上受到限制無法展開授課的內容和技術,如超聲的新技術和新進展,如三維及四維超聲、聲學造影,超聲引導下肝、腎、肺穿刺,靜脈導管植入等用錄像片和多媒體教學作介紹,既形象直觀,又可反復播放,豐富和擴大了教學的知識層面,加深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為今后多媒體教學的臨床應用打下基礎。比較影像學(comparingimaging,CI)的教學CI是指對疾病的影像學診斷采用最有效、最能獲取準確診斷價值的、優先的影像學診斷方法[13]。其是以掌握多種影像檢查為基礎,每種影像檢查手段都有各自的優勢與不足。這就要求超聲學帶教教師在原有超聲醫學教學內容基礎上適當介紹該疾病的其他影像表現和相關影像檢查間的異同點,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什么情況下最適宜做超聲檢查,什么情況下不適合,熟識各種檢查手段的優缺點,并學會靈活應用,如在常規條件下肺臟不適宜做超聲檢查,但一些邊緣性病灶超聲是可以探及的,而且對于引導穿刺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只有掌握了比較影像學,才能實現優化選擇、降低患者就診費用和不必要的檢查帶來的損害,同時提高病變檢出及診斷的效率[14]。重視機旁見習,充分利用圖像存檔與傳輸系統資源超聲醫學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形態學科,具有多切面、實時動態顯像的特點,B型超聲的斷面解剖和CT不同,CT都是橫斷面,而B型超聲探頭就像一把解剖刀,可以顯示人體的任意切面,單靠短時間的課堂理論教學,培訓學生對超聲圖像的理解是很有難度的。因此,必須重視機旁見習,通過在機旁實時觀察和思考,加深理解超聲圖像的形成過程;觀察人體內液體、實性軟組織、骨骼或結石和氣體4種介質的聲像圖表現;明白B型超聲切面圖像與人體斷層解剖的關系、診斷疾病的原理、適應證和不同檢查部位相應的準備工作;懂得超聲檢查申請單的正確書寫和注意事項等,同時也加深對超聲診斷報告的解讀能力。由于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見習學時短,內容覆蓋面廣,單靠傳統的機旁見習,所見的臨床病種有限。而充分利用圖像存檔與傳輸系統資源(pictures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system,PACS),可以極大地提高B型超聲見習課的效率[15-16]。目前,大多數醫院都有PACS,在超聲見習教學過程中可直接從PACS調出很多常見病和多發病的典型超聲圖像,以豐富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各種疾病聲像圖的認識。總之,從教學經歷中,作者認為授課教師必須明確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學生特點,以需求為導向,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有限課時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超聲醫學的認識,從而達到有效提高培訓質量的目的。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程,老年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成為日益迫切的問題;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及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戰略的實施,人們對衛生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高科技檢測、治療手段的應用,醫療費用不斷上漲,但對改善人類總體健康狀況卻收效甚微,成本與效益嚴重失衡;隨著醫學專科的不斷分化,對疑難重癥的解決不斷有所突破,但醫患關系淡漠卻成為越來越普遍的問題。在應付這些全球性的挑戰方面,全科醫療與全科醫生顯示出明顯的優勢,世界全科醫生組織著名專家。DICON教授總結說:“任何國家的醫療保健系統若不是以受過良好訓練的全科醫生為基礎,便注定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二、 全科醫生概念及其現狀
經全科醫學教育培養出來的全科醫生將向個人、家庭和社區提供集預防、保健、醫療和康復于一體的連續、方便、及時、有效和經濟的、以健康為中心的醫療服務,是與各種專科醫療服務相互配合的,把社會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保健醫學融為一體的新型醫生。全科醫生是一類重要的復合型醫學人才,主要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病人康復和慢病及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其培養目標要求職業操守、人文素養、學科綜合、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素質能力要素有機融合全科醫生國內外醫療衛生實踐表明,能否培養大批合格的全科醫生,建立以全科醫生為核心的基層衛生服務團隊,提供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特征的基層衛生服務,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協作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將直接關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費用的合理控制,真正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衛生事業的公益性。
從2010年起,教育部、衛生部、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實施了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教育,連續3年為中西部鄉鎮衛生院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本科畢業生。目前,中西部22個省份66所高校已招錄免費醫學生1萬余人,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承擔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教育的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突出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免費醫學生解決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等臨床基本診療能力。目前,在我國,合格的全科醫生十分匱乏,注冊全科醫療科的執業醫師僅有8萬余名,占執業醫師總數的4.3%。在重視基層衛生的國家和地區,全科醫生一般可占到醫師總數的1/3甚至1/2以上。
三、 當前我國全科醫學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全科醫學及全科醫生作為社區居民健康的守衛者,在社區的衛生服務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同時其也是使人人都能夠享有醫療衛生保健這一目的得以實現的根本保證[1]。隨著目前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的工作力度不斷加大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不斷更替,在社區衛生服務過程中引用全科醫學及全科醫生成為了其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2]。為使各個社區的衛生服務機構能夠對全科醫生進行充分利用,本文特意選取了我縣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64名全科醫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具體的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縣多個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衛生服務機構中的64名全科醫生進行自制問卷調查,選取標準:本文所選取的64名全科醫生均經過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并持有全科醫生注冊資格證。
1.2方法 對所選取的縣級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的64名全科醫生采取自制的問卷調查,調查報告均有全科醫生本人進行填寫[3]。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全科醫生基本情況;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全科醫生當前工作內容及現狀;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全科醫生工作時間及范圍;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全科醫生在進行工作時出現的問題。在整個調查過程中,所選取的64名全科醫生的提問則由相關經過培訓的報告調查員進行回答和指導。本次調查共發放64份問卷,收回有效調查問卷64份,整個調查過程中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
1.3質量控制 本次調查問卷內容設計的主要查考依據為《2011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設置與建設規劃》,在本次調查之前,對相關的調查人員進行了集中具體的知識與技能培訓,調查人員均能夠對本次的調查內容及要求進行準確掌握[4]。
1.4統計學方法 本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的調查數據進行錄入及統計分析,以P
2 結果
在本次的調查過程中,將基層社區衛生服務全科醫生的工作內容分成了三個種類,為基礎醫療服務、基礎公共衛生服務及其他工作。通過對64名全科醫生在過去1w時間內的三項工作內容所占的工作時間比例進行調查得知,在64名全科醫生當中,有34人認為其在過去一周的工作中的基礎醫療服務占了總工作時間的55%以上、有9人認為其在過去一周的工作中的基礎公共衛生服務占了總工作時間的52%以上,除了這兩項工作之外,64名全科醫生均認為其他工作內容在過去1w的工作里占了工作時間的50%以下。
在被調查的64名全科醫生一天的工作當中,其最常進行的工作項目按多少次數比例依次分為急診救治服務6人(9.3%)、出診服務15人(23.4%)、轉診治療服務18人(28.1%)以及常見病治療服務25人(39.1)等。在64名社區全科醫生過去的一周中,其所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比例次數依次為大型健康教育、老年人保健護理、非傳染性慢性病管理以及社區健康人群信息管理。
調查結果還顯示在64名社區全科醫生中,有46人覺得其工作時間分配不夠人性化,影響了其在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效率;52人覺得當前的基層社區衛生服務團隊在分工過程中存在問題,影響了其在進行工作過程中的診療效果;49人覺得其工作范圍不夠明確,影響了其在日常工作中的積極性。
3 討論
全科醫學、全科醫生在基層社區進行衛生服務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確保社區居民的醫療衛生條件能夠得到保障的根本條件。根據相關的國內外全科醫療發展結果表明,社區居民的常見疾病以及多發疾病的主要尋診對象便是社區的全科醫生,其在國家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5]。
在我國,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主要職責便是為社區居民提供基礎的醫療服務以及基礎公共衛生服務,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的全科醫生便是為社區居民提供基礎的醫療服務的實施者,但由于目前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機構中缺乏相應的專業人才,使得全科醫生不得不在為居民提供基礎醫療服務的基礎上肩負著基礎公共衛生服務的職責,這樣的現象導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的全科醫生無法在其工作時間內專注于對社區居民的基礎醫療需求進行服務和管理,其臨床操作技術也很難得到提高。根據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有46人(71.9%)覺得其工作時間分配不夠人性化,影響了其在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效率;52人(81.2%)覺得當前的社區衛生服務團隊在分工過程中存在問題,影響了其在進行工作過程中的診療效果;49人(76.7%)覺得其工作范圍不夠明確,影響了其在日常工作中的積極性。根據這一調查結果得知,當前的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對社區全科醫生的工作時間進行重新的分配和制定,并對社區全科醫生的團隊中的人員構成進行合理安排,將不同的工作按內容形式均攤給團隊中不同的人員,這樣的做法可以使社區內的全科醫生能夠全職的為社區居民提供醫療診治服務。
綜上所述,全科醫學及全科醫生在為基層社區進行衛生服務過程中缺乏一定的規范性,故基層社區的衛生服務團隊應對全科醫生的職責和分工進行進一步的細化,并制定明確的全科醫生從業范圍,以期為今后的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高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方炳,梁萬年,崔樹起.全科醫學、全科醫生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核心作用[J].衛生軟科學,2010,1(22):29-34.
[2]牛志敏,李淼晶,王國軍.澳大利亞全科醫生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作用以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0(05):38-39.
關鍵詞:新醫改;基層醫療機構;現狀;人才建設策略
0引言
2009年新醫改方案的出臺,2011年“兩會”后出臺的《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為基層醫療機構人才發展提供了契機。在新醫改形勢下,基層醫療須建立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快速提升衛生人員的整體素質,是促進衛生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命題,也是我國醫療改革的成敗關鍵之所在。因而現階段在《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指導思想下,對人才隊伍的建設應抓住發展的機遇,深化改革的力度、加快改革的步伐,取得更高的績效,為老百姓提供優質低廉的醫療服務,為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貢獻一份力量。
1基層醫療機構的現狀
根據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和2010陜西省統計年鑒數據分析:全省80個縣,918鎮,655鄉以及172個街道辦事處。全省人口總數為38528156,其中鄉鎮人口24318767,占總人口數的63%。全省醫療機構8565個,其中鄉鎮醫療機構172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33個,鄉鎮和社區醫療機構數占全省的24%;全省床位134464張,其中鄉鎮醫療機構床位2832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床位2237個,鄉鎮和社區床位占全省23%。全省衛生技術人員162861,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9745人,執業醫師57244,注冊護士405223;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27309,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技術人員3768,鄉鎮和社區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占全省19%。把區域人口數和其對應衛生技術人員數、床位數進行對應分析,得到:每千人口床位數鄉鎮0.93,低于每千城市人口醫院床位數3.26;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鄉鎮3.14,遠低于市6.74,全省4.46;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鄉鎮1.36,遠低于市2.59,全省1.81;每千人口注冊護士鄉鎮0.79,遠低于全省1.42,市2.52。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看到基層醫療機構配置的衛生資源及其缺乏,承擔著全省70%-80%的醫療任務,配置的衛生資源卻只有總體衛生資源的30%左右,所承擔的醫療任務和所享有的衛生資源及其不平衡,限制了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水平的提高,給其發展帶來了很多的桎梏。并通過對陜西省部分基層醫療機構調查得到,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現有醫療服務不能滿足老百姓對衛生服務需求、醫療設備相對較差、技術也較落后、醫療服務質量不高、科研能力薄弱、醫務人員缺乏、職稱學歷低、素質不高等。在新醫改政策的主導下,基層醫療機構正處于轉型期,要想改變其生存狀況和解決當前凸顯的問題,首要的是解決人才隊伍建設問題,這是關系到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的核心問題。因而各基層醫療機構應在政府的指導下,加大加快人才建設,培育能滿足市場需求和促進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的人才隊伍,促進整個陜西醫療服務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
2基層醫療機構人才建設策略
2.1 政府加強宏觀調控,提供人才建設的政策支持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和政策導向,通過項目支撐,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投資,完善相應的配套措施,對基層醫療機構資源合理配置,強化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加快衛生人才資源開發,使衛生人才總量,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總量穩步增長,人才結構明顯改善,醫療質量明顯提高,形成一支在本地區具有一定優勢的高層次人才群體[1]。政府可通過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和政策制度的制定,加大財政投入,加快基層衛生人才的建設。如合理安排專項補助,進一步完善三級醫療服務網絡;安排專項資金加快全科醫生的培訓和后期教育,并且可與醫學院校聯合,培養定向生;減少戶籍政策的限制、提供購房的優惠,為當地基層醫療機構引進人才提供便利條件。
2.2 加快全科醫生的培養步伐,培養適宜人才為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隊伍建設問題,《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提出,今后10年將通過多種途徑培養30萬名全科醫生,逐步形成一支數量適宜、質量較高、結構合理、適應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需要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陜西省應按照國家總體部署,結合《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加快全科醫生培養的步伐,解決基層醫療機構缺醫的情況。其一規范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將全科醫生培養逐步規范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臨床醫學(含中醫學)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2]。其二大力開展基層在崗醫生轉崗培訓。對符合條件的基層在崗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按需進行1-2年的轉崗培訓。2010年,針對我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隊伍水平參差不齊、素質總體不高,由省衛生廳、教育廳和財政廳聯合制定了“陜西省基層醫療機構萬名醫生培訓項目實施方案”。其重點以培訓全科醫生為重點,對陜西省在崗的鄉鎮衛生院醫生和社區醫生進行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培訓。此項目每年培訓2000人、從2010年9月份開始,到2015年12月結束,共計劃培訓1萬余名基層全科醫生。
2.3 完善醫學教育體系,為人才建設提供蓄水池目前陜西省的醫學院校主要有:交大醫學院、陜西中醫學院、西安醫學院、陜西醫科學院,延安大學醫學院。每一個醫學院校都有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根據現階段醫療改革發展和市場對醫學人才的需求,醫學院校要拓寬專業領域,確定基層人才培養專業適應性,針對省內不同區域的醫療衛生需求,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力度,緩解群眾看病難問題。在招生階段設立面對基層招生類別,解決高等院校畢業生全科醫療技術較差,缺乏實際能力的問題,與此同時適當降低錄取分數段,減免學費,畢業后直接分配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并鼓勵其他大學畢業生、研究生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由政府制定相關提升和經濟補助政策,切實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的醫療技術人員的政治和經濟待遇。在課程的設置上,醫學本科教育內容中應增加預防、保健、康復等全科醫學的課程,使醫學生在大學期間學到作為醫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為將來做全科醫生或專科醫生打下堅實基礎[3]。
2.4 深化人事改革,為人才建設提供運行環境各醫療機構深化人事改革,參照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手段,優化人才管理機制。其一醫務人員招聘上,實行聘用制度、崗位管理制度,開展按需設崗、按崗聘用、競聘上崗、合同管理;其二逐步建立績效考核體系,把醫務人員工作績效同其工作數量、質量和服務對象滿意度、居民健康狀況改善等指標結合起來,其考核的結果同醫務人員的薪酬、晉升、后期培訓相掛鉤。其三在薪酬體系設置上,對衛生人員不同的補償模式將產生不同的行為結果,在制度設計時應充分考慮補償模式對醫護人員行為的影響,最理想的報酬體系能以合理的資源分析方式激勵員工提供高質量、有效的醫療服務[4]。其四完善分配激勵機制,在堅持按勞取酬、優績優酬,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基礎上,適當拉開醫務人員收入差距,并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有突出貢獻的醫務人員重點傾斜,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進一步鼓勵優秀的醫務人員。
2.5 加快硬件設施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為人才建設提供運行平臺基層醫療機構硬件設施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相對大醫院和中心醫院來說薄弱,因而對吸引、留住、培養人才不利。在新醫改政策的指導下,政府對基層醫療機構實行專項補助及經常性收支差額的補助。并整合現有資源,進行多方籌集資金,在一定基礎上吸納社會資本,加大硬件設施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改變基層醫療機構由于硬件建設薄弱、信息化缺乏造成醫療條件差、醫療服務水平低、人才流失的現象。其配套的硬件設施能基本滿足所在區域醫療服務的需求,有利于醫務人員技術水平的發揮,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對信息化的建設,合理安排好進度和具體工作,建立基層醫療機構的管理信息系統,提供基層醫療機構的規范化服務水平,促進人才的培養。
2.6 促進醫療人員流動制度,促進人才進一步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取得基層醫療機構和上一級醫療機構的聯系,實現人才的雙向流動機制。如對于高一級的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應定期到基層醫療機構坐診,為患者提供先進的診療技術,為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提供技術咨詢和輔導,從而提升醫療的衛生服務水平。對于基層醫療機構人員應通過選撥或定期輪換到高一級的醫療機構進行學習,提高醫療水平和處理復雜病情的能力。在西安、榆林等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可以從根本上建立醫療人員流動制度,其結果作為晉升和加薪的條件之一。結合國外的經驗,主治醫師以上的醫療技術人員,必須有相應的基層醫療工作經歷,才能晉升職稱;已晉升主任醫師的醫療技術人員,每年必須有一定時間在基層醫療機構工作,才能調升工資。
3總結
從根本上說,基層醫療機構要想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必須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促進人才隊伍的建設。在政府政策的主導下,改革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并致力于全科醫生培養和進一步深化人事改革;提供相應的資金保障,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充足的條件,為更好提供醫療服務打下夯實的基礎,為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提供堅強的后盾。
參考文獻:
[1]蔣文華,孫曉平.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實踐探索[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1年31(5):448-449.
經過近一個月時間的全科醫生的理論培訓班的學習,本人對全科醫學知識有了一定的認知和了解,悉知全科醫學的含義,將原有的各科相關知識有機的融合。
做為全科醫生將在全科醫療中充當重要角色,全科醫生是對個人、家庭和社區提供優質、方便、經濟有效的一體化的基層醫療保健服務,進行生命、健康與疾病的全過程、全方位負責式的管理的醫生。
在這一個月的學習時間里,老師給我們傳授了全科醫學基礎、社區保健與康復、人際溝通學、醫學心理學、社區預防醫學五門課程,使我從中了解了社區衛生服務的特點,熟悉了全科醫學的特點和全科醫學基本知識理論。雖然課程多、時間緊,與同學之間面對面的交流、研討的機會也不多,但是通過這有限時間的學習與交流,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認識。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通過學習,讓我深刻的認識到全科醫療與專科醫療的區別和聯系,充分顯示出全科醫療在現今社會中社區居民的需求中所處的重要地位。更進一步認識到做全科醫生,社區醫生在社區職責的重要性。
總之,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深刻的體會到全科醫生在社區衛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全科醫生肩負著在新的歷史時期中社區廣大居民身體健康的重要責任。這就要求我在今后學習和工作和工作中端正態度,更加努力的學習,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從而全面提高自己在新的全科醫師崗位上的工作能力。
由于從事社區衛生醫療工作時間不長,工作還不深入,對全科醫學和社區醫學認識還不夠全面,很多理念還停留在專科醫療的模式之中,在應對患者的過程中還存留著以醫療為主、以疾病為中心、以醫生為中心的就診模式,對社區常見的健康問題、康復醫學、中醫藥照顧等全科醫學知識還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在今后的實踐學習中要充分利用現階段的有利條件更新觀念,繼續學習,為今后的全科醫療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爭取圓滿、合格的完成此次轉崗培訓。
醫院醫生實習心得感悟
一轉眼,一個月的呼吸內科實習生涯已告一段落,帶教老師們和導師對我很好,她們的鼓勵和耐心的教受讓我樹立了信心。在這里也學習到了很多很多的知識,很多專科知識都是在其他科學不到的,所以很感謝這段時間以來各位老師的教學和照顧,衷心的說一聲謝謝你們,可愛的天使們!
剛到科里時候很無措、很陌生,后來在老師的帶領下漸漸的熟悉了這個環境熟悉了工作流程,就開始仔細觀看老師的操作,在王老師帶領下我學會了靜脈輸液、肌肉注射、皮試、抽取動脈血氣等操作,還學會了使用輸液泵、微泵、心電圖機等儀器,這些讓我受益匪淺,真正把書本的知識應用于臨床,還掌握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開始實習的第一個星期,遇見一個褥瘡組織壞死期的患者,壞死面積非常大而且很深,深達骨面,每天王老師帶著我一起去換藥,看著王老師認真仔細的將壞死組織清除消毒上藥,看著患者的傷口一天天長好,那時候真的能到護理工作的重要,面對患者家屬的感激,一股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俗諺道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我對今后從事護理這一行業的信心更加堅定!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做到像王老師那樣無私,真正站到病人的角度為他們考慮,為他們減輕病痛,給他們送去一個微笑,一片溫暖!也只有你真心為患者,患者才會給你一顆真心,護患關系才會更融洽!將護理服務作為一個理念進行到底是我對自己最高的要求,更是今后自己努力的方向!
我在呼吸內科的這一個月不是科里最忙的時候,所以老師有機會耐心的傳授她們的經驗給我,手把手的教我,這是很重要的。在這里特別感謝王玲老師和汪蒙老師,手把手的教作要點并說出我的不足之處,給我改正的機會。有一次給病人肌肉注射胃復安,自己的手法錯的很厲害給病人增加了疼痛,王老師十分生氣,回來時狠狠的批評了我,讓我回去好好練一練。這樣的操作上的不足還有很多,今后會努力改正,提高操作水平,這是做好一個護士最基本的功課。不知道什么時候自己也可以向王老師那樣對什么樣的血管都可以打上,而且一針見血不增加病人第二針的痛苦。真的好崇拜王老師啊!
在呼吸科也是第一次見過病人過世的科室,實習第三周時候我們的一個病人去世了,是個晚期肺癌廣泛轉移患者,我剛休假完上班時看見空空的30床,心情很莫名的低落。第四周周一的下班時候,31床突然心衰過世了,我和老師一起為他臨終后的護理,為他穿上壽衣,送他最后一程。我還是感覺很難過,下班前還去看了他一眼,沒多久人就沒了,畢竟是自己剛剛接觸的病人真有點難受。同時感覺對患者的一種憐憫,他們是最脆弱的,在生命左后的時段,真的需要溫暖,家人的,醫生的,護士的,一個問候,微笑,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可以給她們安慰。更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凋逝如此迅速,不敢浪費時間,更督促我們好好規劃,好好學習工作,好好生活!
在呼吸科感受最深的感受是老師們團結協作,相互幫助的團結精神,老師們無私奉獻的精神需要我們去學習繼承,科室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很和諧,氛圍也很好,為我們實習生考慮了很多,謝謝護士長、朱慧老師為我們的學習創造提供的機會,所有的一切都是十分感謝!
醫院醫生實習心得感悟
醫學是一門高度專業化的學科,是一門不確定的學科,是一切皆有可能的藝術。需要扎實的醫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需要責任心。一年的實習時間在病房的進出之間即將結束。今年的感覺是;苦黃在身,甘草在心。一年實習是從醫學生到醫生最重要的過渡。
實習生的工作是開一張粘性的檢驗單,寫一份病歷,檢查病房。內容看似簡單,但過程繁瑣冗長。當你忙完這一切,一天就結束了。時間稀缺,只有晚上的時間是自己的。面對一天的工作,總結很重要。你的腦子里顯示的是你管理的床位的大致情況,相關的檢查,下一步的治療,以及今天查房時主任考慮的問題。第一個病人來的時候,我去收集病史,收集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