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9 23:53:2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聲樂教育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從現狀分析,聲樂教育已經成為高校藝術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隨著高校人數的不斷遞增,聲樂教育面臨著極大的挑戰,這不僅體現在教師的儲備上,還表現在教學器材的應用上,更重要的是學生水平能力有著很大的差異性,這在某種層面上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從而導致高校聲樂教育面臨極大的挑戰,針對這種現狀,高校聲樂教育必須尋求改革,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從而促進學生藝術氣質得以提升。
2優化高校聲樂教育的具體策略
2.1改進教學理念
近些年來,我國高校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這不見體現在文化課的建設上,而表現在藝術教育層面上,從而促使學生綜合素養得以改善,聲樂作為藝術教育的一部分已經引起高校的關注,并在教學理念上得以創新。很多高校開始重視聲樂課程教學,并且將全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這使得高校聲樂教育迎來新的發展階段,在豐富學生業余生活的同時,促使學生藝術修養得以改善,從而健全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借鑒其他國家的教學理念及方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促進聲樂教育課程實效性的實現,從整體角度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2.2強化作品內涵理解
高校聲樂教育改革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們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深入挖掘作品本身的獨特性,從而明確作品的情感基調。對于作曲者來說,他們處于不同的時代背景,且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所以他們的情感基調有著加大的差異性。這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理解與領悟,并且思考如何向學生傳遞思想感情,讓學生了解作品本身需要傳遞的情感,而且彰顯作品風格,從而幫助學生能夠了解作品本身的風格,這對于聲樂知識的掌握是非常有利的一面。只有這樣,聲樂教育才能真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且彰顯作品真實性與完整性,學生能夠輕松自如的駕馭作品,同時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具有震撼力。從整體角度分析,教師的教學觀念非常重要,這在某種層面上決定了教學的走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真正體現出學生主人翁的地位。
2.3增加學生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興趣推動教學活動必然會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以往的教學主要是以填鴨式為主,而基于興趣層面的教學必然會使課堂教學氛圍較為融洽,對于教師而言需要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并且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抓住學生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生內心的求知欲,掌握新的技能。興趣教育在實施過程中會面臨極大的挑戰,基本樂理部分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但是相對復雜的音樂鑒賞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篩選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內容作為教學部分,“接地氣”的內容往往能夠達到最佳的效果,并搭建起學生與教師溝通的橋梁,增強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讓聲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充滿“人情味”,這也有助于教學獲得最好的效果。
2.4加入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內容的增加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有極大的幫助作用,強化學生表演的欲望,每位學生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且表揚模式大相徑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閃光點給予重視及發掘,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盡量篩選適合學生個性的教學模式,增加實踐教學內容,這對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也是有極大的幫助,并且考驗教師的教學技能,使其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及教學經驗。高校聲樂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藝術修養,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是益處多多,因而聲樂教育應當重視實踐教學環節,采取相應的措施去優化教學活動,比如學分制、獎勵措施等,從而促使學生對聲樂教育的興趣不斷遞增,并且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寬闊的舞臺進行表演,讓他們感受到聲樂教育帶給他們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由此可以看出實踐活動的展開對聲樂教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舉措,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與此同時對學生性格的形成也有極大的幫助,由此可以看出,舞臺表演實踐的推行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采取恰當的表現形式,這樣不僅能夠增強聲樂教學的實際效果,更能讓學生從中收獲掌聲與成功,這正是聲樂教育帶給學生的真實的體驗過程。所以教師在聲樂教學中應該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并且為學生給予有效的教學建議,優化教學活動。
3結語
總體來說,高校聲樂教育面臨極大的教學弊端必須予以及時的改善,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及環境,從而推進教學活動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提升學生藝術修養。本文中簡要概述了當前高校聲樂教育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優化的教學策略以提升高校聲樂教育質量。
作者:趙妍 單位:河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淺談關于高校聲樂教育教學的改進[J].音樂時空,2015(18).
[2]毛亞雄.關于改進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幾點探討[J].音樂時空,2014(02).
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起對聲樂藝術的宏觀感知,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將自己對聲樂藝術的理解貫穿到教學的每個細節中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歌唱者演繹聲樂作品的過程,也是對聲樂作品二次創作的過程,歌唱者只有充分把握藝術作品的典型特點、獨特性,并灌注自己的生活情感體驗,才能引起聽眾的靈魂的觸動和心靈的共鳴。要想達到這個演繹層次,歌唱者就必須積累大量的生活體驗,不斷豐富對音樂作品的感知能力。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歌唱藝術家,就必須積極投入生活,用心觀察和體驗人們的情緒變化和心理變化;用心觀察大自然的美景,體會大自然對我們的饋贈;觀看不同的歌唱藝術家的表演時,用心感受共通的藝術美感,也要用心甄別各自的聲音韻味和藝術風格;閱讀文學作品、觀看電影、朗誦詩歌作品時,要全身關注,用心品味不同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心理,這樣就可以擁有情節中主人翁的情感體驗,從而提升藝術修養。
學無定法,依據學生自身條件尋找適合的發聲規律
不同人在演繹同一個聲樂作品時,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因為不同人的自然稟賦不同,發聲技巧也就不同。每個學生都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尋找適合自己的發聲技巧。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與眾不同的獨特嗓音,只要流暢自然地演繹音樂作品,只要真正用心去參透作品背后的藝術內涵,就可以發出最美的聲音。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分析他們的聲音特點,在教學中充當起積極的引導者角色,幫助他們尋找切合實際的演唱方法,使其通過堅持不懈的練習最終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
創設新型有效的教學情境
二、在聲樂表演中升華審美教育
音樂本身是抽象并且很難準確捕捉的,大多數通過表演的方式傳達給觀眾。在表演過程中,聲音的表現能力很重要,然而樂器的配合也是重中之重。合適的樂器伴奏襯托歌唱者的聲音,也能將整個表演推上。所以樂器教學也是聲樂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個好和特長,引導他們掌握樂器表演技巧,讓學生學會如何增強自己表演的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另外,提高表演者自身的藝術修養也是培養音樂審美的一種重要方式。所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向學生灌輸內外兼修的思想,給他們在藝術修養的方面提出相關建議,使學生的一舉一動都透露出藝術之美。此外漂亮的服飾搭配也是一場音樂表演成功的前提,所以審美教育時一定要注重對學生服飾搭配方面知識的傳授。好的聲樂表演不僅要從聽覺上征服觀眾,更要從視覺上給觀眾帶來沒得感受,這同時也是對藝術本身的尊重,也使歌劇更加深入人心。例如歌劇《圖蘭朵》,正因為表演者用各種藝術形式完美的演繹了這個故事,才為觀眾呈現了一部視聽盛宴。
2音樂教育在學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音樂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在我國也收到來自家長和教育界的廣泛關注,隨著音樂學前教育的體系不斷完善,規模不斷擴大,音樂學前教育已經產生了一個十分巨大的環境影響氛圍,帶動著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和家長不斷的投資投入到音樂學前教育當中。我們可以認真的看到,在音樂學前教育的發展當中,存在著些許不合理的地方,盡管我們將其歸納為音樂學前教育體系成長中的煩惱,轉型期的陣痛,但是我們依然需要認真的總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刻的反思,只有在問題中到答案、在問題中做總結,才能為下一步的發展和學前音樂教學模式的根本進行探究,這也是本文的一個邏輯歸宿和出發點。首先,在音樂教育中功利主義盛行,在學前音樂教育中孩子始終應該是第一位的,不是說我們投資多少、付出多少就是對孩子負責人,就是對孩子好,而是在這個過程中,真正讓還是成長多少,收益多少。在這個方面,中國的家長和學前教育機構都存在著功利主義現象,大家都沒有對孩子本身的天賦和意識進行尊重和挖掘,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直是被動學習,不能夠真正地得到應有的良好教育,不能夠真正的在學前教育中收益,得到真正的引導和幫助,這使得學前教育變為了孩子家長變相競爭和學前教育機構不負責的收費競爭,讓學前教育變為了味道。其次,學前教育不是啟蒙一個環節,有些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了鋼琴,就讓自己的孩子也學習鋼琴,看到別的孩子學習畫畫也讓自己的孩子學習畫畫,覺得到了這個時間段了,應該讓孩子學點什么,沒有考慮到孩子需要什么,在整個過程中,孩子的學習時間被家長充分安排,沒有啟蒙的時間。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夠一直延續,家長變成虎媽虎爸還好,如果不能,僅僅是跟風學習,半途而廢,不僅浪費人力物力,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孩子的自身的能力也沒有得到良好的啟發。最后,學前教育不成體系,學前教育機構是市場化的結果,良莠不齊的學前教育給學生帶來的授課效果也是參差不齊的,在整個學前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真正能夠看到的是不斷地對孩子進行課程調整,沒有想到孩子是否有能力完成,不斷的灌輸,填鴨式教育。沒有統一的模式,從個體、私人到機構、集團,學習教育的過程中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整個體系不統一,結構紊亂。
二、多聽、多看、多思考提升樂感
要讓學生的樂感得到提升就需要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多聽、多看、和多思考的習慣,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一)需要多聽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語言的藝術、聲音的藝術。聲音的藝術指的是將樂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的對比、變化進行有規律的組織,并形成特定的音樂形象,通過聽覺器官來感受的一種聽覺藝術。人對音樂進行感知最直接的就是聽覺,因此,要讓學生通過多聽,在頭腦中樹立起一個正確的審美標準。這對初中生有著較高的要求,它需要學生學習音樂時,能夠用心去感受音樂,建立起內心的聽覺。學生要大量的去聆聽各種音樂,通過對音樂的反復聆聽,從而產生出良好的內心聽覺。在培養內心聽覺之初,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分辨能力,此時就應該讓他們盡量的多接觸優秀的音樂作品。在學生聆聽音樂時,教師要通過引導的方式來增強他們的樂感。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聽一些自己所喜歡的音樂作品,以此來幫助他們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層次理解與掌握,這樣可以帶來很多好處,提升學生的樂感。
(二)需要多看
對于音樂,不僅僅需要多聽,還需要多去看,看那些專業人士的表演,可以建議或指導學生去多讀多看音樂家的傳記、訪談錄,從這些東西去了解音樂大師是以怎樣的方式來思考問題的。例如樂圣貝多芬、音樂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交響樂之父海頓、圓舞曲之父老施特勞斯、圓舞曲之王小施特勞斯等等。同時,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摩一些高質量的音樂VCD,大師們的現場演奏等。如果可能還可以讓學生到現場感受演奏的氛圍及演奏者對作品的理解與表現。
(三)多聽、多看的基礎上還需要多思考
樂感的提升不僅僅需要多聽、多看,還需要多思考。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能夠成為音樂學習的有心人,讓音樂成為學生平時生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在聽、看的過程中還應該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記錄下來,時時思考。通過思考,讓聲音及音色在學生內心形成一定的內心聽覺和要求,從而直接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思考能夠讓學生對音樂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提升自己的樂感。
三、視唱練耳訓練鞏固樂感
想要讓學生保持良好的樂感,還需要重視音樂學習中的視唱練耳的培養,通過視唱練耳訓練來鞏固樂感。
(一)聽覺訓練
聽覺訓練應該要從小就開始,但是很多地方都不具備條件。然而必須要明白盡早接觸音樂對于樂感的鞏固十分的重要。只有聽覺能力逐步提高,才能夠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的效率,鞏固樂感。聽覺的提高應該從音程著手,因為各種旋律、和弦都是由音程構成,掌握了音程就已經掌握了視唱練耳的基本核心。
(二)視唱訓練
2重視學生的見習、實習基地建設
(1)組織學生去幼兒園進行觀摩,參加幼兒園的社會實踐活動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讓學生深入到幼兒園活動中去,讓他們充分了解到孩子們的心理狀態,并了解幼兒園組織的一些活動內容,學生實習前要讓學生做好實習準備,并且做出詳細的教學的計劃。在給幼兒園的孩子們上課時應注意用簡單的語言來講解,語言動作都要生動形象,讓孩子們感覺到親切、自然。課后學生學會總結每節課,吸取經驗,豐富自己。
(2)與幼兒園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
由于我國現在的學前教育正處于發展階段,隨著國家對幼教的要求不斷增高,我們應該更加注意培養出高技能、高素質的學生。我們應該改變以往教學的封閉性,更多地讓學生去單位實習,把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注重與學生相互之間多交流,了解學生的心里。畢業以后的學生回到學校與我們交流時,學生認為在實習期間學到的很多知識在現在的工作崗位都是很有用處的,在學前教育藝術教學方面,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顧著給學生講理論,應該讓學生多動口、多演唱,讓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才能學得更好。學生實習期間,應該把幼兒園的課程與自己的教育理論結合起來,讓學生有計劃地實習,我們也應該有計劃地帶學生參加幼兒園里的特色活動,讓學生深入地了解幼兒教學的最新動態,從聲樂教學角度深刻地理解與應用幼兒園歌唱教學的意義。
無法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目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采用的授課方式沒有跟隨時代進步進行相應的革新,傳統的理論式授課方式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得不到較好的發揮;同時,受到近年來中職院校擴招的影響,教師資源的匱乏使得學生得不到有針對性的培養,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雖然傳統的教學模式具備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但是就學前教育專業的特性來看,其目標是培養未來的幼兒教師,而不是培養音樂工作者,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過度重視樂理和技巧,這些內容往往無法提起非本專業學生的興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厭倦和懈怠情緒,主動學習的能動性較低。長此以往,學生會欠缺創新能力,使得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這對于完成教學任務是得不償失、沒有益處的。
1.2過度注重技能的培養
使得音樂的靈魂無法深入學生內心音樂從根本來說是一種深層次的內心活動,如果僅僅注重對于技巧的掌握,乃至成為模塊化的模式,將會使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都無法體會到音樂的真正魅力和感染力。目前很多學前教育的學生不是音樂專業出身,在進行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是“半路出家”,缺乏音樂教育的基礎。為了能夠縮短教育時間,很多中職院校采用了拔苗助長的教學方式,只將一些簡單的教學技能傳授給學生,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基礎音樂理論進行系統性的教學,也忽略了對學生音樂思維以及欣賞層面的培養,這使得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往往只能掌握聲樂教學的皮毛,無法深入地了解音樂作品的創作意境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其結果就是所教授的學生學習不到音樂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聲樂教學如同雞肋。
2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興趣培養的重要性
2.1有效降低和消除學生的負面情緒
學前教育聲樂課的教學形式一般為小組授課,也就是說一名教師帶著幾名學生,這種形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方便教學,但是這種形式在拉近教師與學生距離的同時,也會無形地給學生帶來一些之前沒有的壓力,課堂氣氛容易變得緊張不自然。所以說,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一定的手段來改善這種緊張的氛圍,拉近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給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排除學生的緊張心理。這就需要教師投入情感,因材施教,用真情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在聲樂課堂上,傳統的嚴師形象應該得到一定程度的隱藏。將嚴師的形象轉變為益友,讓學生和教師成為朋友。我們要求,教師在進行聲樂課堂教學時,要確保面對所有的學生都能夠一視同仁,不因為部分學生的基礎好,天賦佳而偏愛,也不因部分學生因為音樂基礎差、樂感不足而進行歧視和懈怠。要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充滿耐心地對待所有同學。這種教學方法的益處是能夠將部分學生的不自信情緒加以稀釋,使其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和期望,容易讓學生獲得自尊和自信,產生較為強烈的能動性,主動開展學習,并根據教師要求進行努力。在創造出一種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之后,之前學生感受到無聊、乏味的理論課程也會變得充滿樂趣。同時,聲樂教學是一門具備多種特性的課程,注重對學生內心深處進行靈魂的熏陶,如果學生能夠將課程的知識、自身的情感、教師的引導融合為一,那么就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出音樂的真正魅力。所以說,一堂能夠被學生接受的聲樂課程,必定是在一種積極、輕松、快樂的情緒和氛圍中展開的。只有創造出一種平等自由的課堂氛圍,學生們才能將精力轉移到課程內容本身,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2.2提升教師綜合素質
創新教學思維一堂成功的教學課程,可以培養出未來的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一堂充滿了愉悅氣氛、輕松開放的課堂環境肯定比一堂傳統的理論授課能夠得到學生的歡迎,但是這種類型的課堂往往需要教師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就給教師帶來了較大的壓力,也就是說,輕松的課堂氛圍環境是在增加教師負擔的基礎上產生的。這是未來課堂教學的一種趨勢。就目前的教育事業發展情況來看,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決定了學生的能動性,一個充滿了進取精神的教師才能教育出勇于創新的學生,這是素質教育的內核,也是創新教育的方向。
2.3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提升學生學習能動性傳統的教學思維是教師是課堂的主角,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課堂氣氛,使得學生能夠專心聽講。這種教學模式將教師作為了課堂的中心,學生變成了觀眾,缺乏主動地參與,只有被動地接受。實踐證明,被動學習的課程往往效果較差,而這種依托于理論的教學課程往往脫離現實情況,使一部分學生認為所學知識不具備實用性,從而輕視了對理論課程的學習,這種情況的產生不在于課程的制定,而是在于學生未能正確掌握學習方法。教師的授課形式沒有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使得學生的潛能沒有被充分地挖掘。這種現象的產生不能說是學校的教學內容一無是處,只是能反映出教師沒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那么,作為新時代的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師如何才能避免這一現象的再現呢?那就是確保把學生的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掌握課堂。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以往陳舊的教學觀念,由教師自導自演變為學生的自由發揮,通過讓學生自我學習,自我鍛煉,掌握進行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手段,同時深入地了解藝術規律,同時針對學齡前兒童制定行之有效的課程,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同時能夠開展新型教育。采取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程中去,而不是教師授課,學生被動接受,使學生能夠感受音樂,提升對音樂的敏感度,可以按照學生學習的接受程度和自身條件把他們安排成學習討論組,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討論和分享中來,讓學生既能相互輔導,又能互動體驗,獲得教師教學無法得到的良好效果。
3如何進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興趣的培養
3.1轉變教學思路
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溯其根源,改革傳統教學手段,實現學生從被動傾聽到主動索取的轉變才是培養中職學生學前教育專業的最終所在。實現多種內容的教學課程,確保多種手段的訓練手法,開拓更多教學思路,使得學生能夠從被動向主動逐漸轉變,促進學生自我獨立思考,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融合聲樂教學中的理論與課程實踐,變理論課為實驗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訓練,把課程的專業性與實用性進行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能力,在掌握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實現全面發展。
3.2手法創新
點燃學生學習熱情加大討論課的比例,使得學生能夠在討論的過程中實現獨立思考,具備判斷的能力和意識。目前在中職教學機構中,在學前教育聲樂教學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將基本的理論課程向學生進行講解,同時將作品的內涵和背景進行深挖,對作品的風格和中心思想進行判斷和賞析。還要讓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嘗試更好地進行聲樂教學的方法,并逐漸掌握駕馭各種類型音樂的技能,在課堂進行的同時,教師要根據課程進展加以針對性的輔導,及時解決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并進行歸納總結。
3.3導入激情因素
激發學生唱歌欲望聲樂教學,是一個由模仿到原創的過程,在充分的學習了理論課程后,要不斷地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對于初學者來說,在初期對教師的聲樂進行模仿并學習到位后,要不斷地深入了解音樂的深層次內涵,體會聲樂藝術帶來的魅力。聲樂教師有感情地范唱,不僅能使學生體會到聲樂藝術的魅力,而且會激起學生的歌唱欲望。對教師來講也是樹立個人形象的絕好機會。
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正越來越多地被運用于音樂課教學中。在一些有條件的學校中,鋼琴集體課、視唱練耳、樂理、配器等課程已基本上采用了數字化教學手段,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的科學性和優越性已得到人們充分的肯定。那么在聲樂教學中能否引入數字化教學手段呢?可以。
一、數字化教學手段使聲樂教學直觀化
聲樂教學不同于音樂學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學。它是一種非常抽象性的教學,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備直觀性,因此有人說聲樂是音樂學科中最難教和最難學的科目。
聲樂教學要能夠象一些音樂理論課程和器樂課那樣直觀化就好了,很多教師和學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科技的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為聲樂教學的直觀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并正使它逐步變為現實。
傳統的聲樂教學,幾乎全憑經驗和感覺,教與學的雙方往往要負出巨大的體力代價與時間代價。比如,老師要求學生某字或某段聲音要“圓一點”、“亮一點”、聲音位置要“高一點”、“低一點”等,這往往要在課堂上反復練習多次才能達到;再者,傳統方式下的聲樂教學是沒有自身參照物的,有的參照物是教師的演唱和大師的錄音磁帶,學生無法聽到自己真實的聲音,教學中無法保持學生良好的歌唱狀態和瞬間產生的歌唱靈感;對磁帶的模仿又容易造成學生的依賴心理,削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創造能力,而現在,一臺普通的多媒體電腦再加上一塊數字音頻卡(或能錄音的聲卡)及音頻軟件,就可以使聲樂教學變的直觀化了,這就是在聲樂教學中利用數字化技術對聲音的波形進行分析,使聲音能夠看的見,從而使聲樂教學直觀化,這種直觀化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以自己的身音為參照,切實感受聲樂學習中的點滴,如聲音的位置、咬字、音準等,這在下面的文章中將分制闡述。
二、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在聲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實施環境
聲樂教學所需要環境要求不是很高,各單位可根據自身的條件決定,條件較好的單位,可以將數字化教學設備的檔次配置的好一些,條件一般的單位只需配置一些基本設備就可以了。總的說來,利用數字化設備進行聲樂教學,在設備硬件上應選用586檔次電腦,一塊數字音頻卡(或較高檔次能錄音的聲卡),一支麥克風和一對監聽音箱,以及相應的數字音頻軟件,如CoolEdiePro、Mw3、CakeWalk6.0以上的軟件等;在外部環境上,上小課要求有一間相對獨立的房間,大課可單獨設立或與音樂多媒體教室共用,只要環境對錄音影響不大就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麥克風和監聽的選擇上,有條件的單位可盡量購置好一些的器材,上大課的地方對監聽要求高一些,以提高聲音的保真度。此外,還要求教師要有熟練的音頻軟件操技能及相關設備的操作能力。
2.以分析波形文件為參照,提高學生對聲音的認識和客觀評價能力
前面已經提到,傳統的聲樂教學是非常抽象的,不具備直觀性,我們在使用數字化教學手段時,應充分發揮其優越性,使聲樂教學變的直觀化。其做法是:有針對性地把學生演唱的段落錄下來,把幾次演唱的聲音做比較,幫助學生找出良好的聲音狀態,使學生感受到如何調動自己的歌唱狀態才是正確的。下面我們以歌曲《松花江上》(男高音演唱)為例來談數字化教學手段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1)歌唱狀態與音色的修正在正式進入歌曲演唱的教學前,教師都要對學生進行練聲訓練。必要的練聲訓練,是教學生把握正確的歌唱狀態的基本途徑,這時我們可選擇地把學生沒有進入狀態前的聲音和進入狀態后的聲音錄下來,進行波形對比分析,電腦屏幕上顯示的波形狀態是,未進入狀態前的聲音振動不明顯,聲響力度弱,進入狀態后的波形振動明顯且規則,聲響力度較強,通過對這兩條直觀的波形狀態分析,能夠使學生認識、感受到歌唱狀態下身體的運動狀態,明白身體各部分的機能協作,從而加強歌唱狀態的記憶。隨著歌唱狀態的進入,教師可向學生講授男高音在不同音區的聲音特點,幫助學生找到良好的聲音位置,抓住練習中出現的瞬間靈感,以獲得較強的歌唱記憶。如在練習至高聲區時,教師常說口腔打開,氣息下沉支持等。說起來非常容易,但學生做起來就未必輕松,這時教師可將學生在高聲區的練聲全部錄下,直至最好的一遍停下,聽錄音、看波形、分析并找出良好狀態下的波形段落,讓學生對比音色變化的細微感覺,如口腔未充分打開時的“扁”,氣息不足及上浮時的“白”與“澀”,學生在對照錄音后可再次練習、比較,這樣可使學生較快地找到聲音的正確位置,并且還不容易丟失這種正確的歌唱狀態。(2)咬字、吐字的糾正歌曲《松花江上》的開頭處于男高音的中低音區(1=bE),“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一句中的“我”字容易造成歸韻時間長的錯誤,從而浪費音符時值,影響樂曲的表達。這時教師可用鉛筆工具修整波形時值或修改音頭,標出歸韻的時間點,把前后波形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取舍,這比教師說做多遍示范要便捷的多,學生的主客觀感受力也都有所提高。再比如:“那里有森林煤礦”一句中的“那”字,聲母發音是“L”還是“N”,通過錄音對比學生很容易找出;在歌曲“爹娘啊”一句中,“爹”字需要用較強烈的音頭來表達,但學生在演唱時常會顧忌音高、情緒等多種因素,把強調“爹”字的歸韻形成很慢,教師此時會常停下來講情緒,“爹”字要一氣呵成,可往往是說了半天,學生仍然找不準點,收效不明顯。如果教師面對屏幕,用鉛筆工具先做出一個音頭,標出時間點供學生參考使用,這會使學生一下就找出問題所在,從而省時省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音準的糾正:這里所說的音準問題是指因歌唱狀態的不正確而引起的音準問題。聲樂演唱中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在特定的音區中,演唱者常會因聲音的位置、氣息等原因造成音準問題,這一問題很難解決,尤其是對于歌唱技能還不能夠熟練運用的學生而言,更難解決此時的音準問題,因為在這種狀態下,歌唱者的內心音高是準確的,是歌唱技術的不成熟造成了音準差異,在沒有參照的情況下,演出者難以察覺,而聽者一聽就明白了。如“爹娘啊”這一句,“爹”字是樂曲的最高音,又是閉口音,很不好唱,音準容易偏低,此時,教師可將音高不準的波形裁剪下,先指出問題,然后修正音高,樹立聽覺上的準確,再告訴學生應將歌唱狀態做細微的調整,如氣息不夠,咽腔打開不夠,聲音位置偏低等,這樣可使學生在良好的歌唱狀態下達到音高,而不是生硬的“夠音高”。
(4)音樂感覺的培養:教師在完成聲音和歌曲演唱的訓練后,便開始強調歌曲情感處理的問題。這是學生學習歌曲表達的重要環節。傳統教學中,教師常先講解作品,然后分段唱,再合成。這種方式對于還夠成熟的學生來說要一次合成,難免有不到之處,效果往往也不盡人意,因為這不但有對作品理解上的問題,也有歌唱技術上的問題。在采用數字化教學手段時,教師可這樣做;先向學生講解作品的背景、創作手法、情感表達等,甚至可用課件來激發學生的演唱情感,再讓學生不做停頓地演唱歌曲,這樣錄上一兩遍,再選擇較好的一遍進行演唱指導,指出不足,修正波形,幫助學生改進。如在《松花江上》中,“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共有兩句,分別位兩個樂句的開頭,這兩句在演唱處理上就有著不同的區別,第二句應當比第一句要唱的稍激動些。教師可以用鉛筆工具修改學生的演唱,調整兩句的音響度與個別字音頭,使演唱具有感染力;在感情表現豐富的“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一段中,漸強與漸弱的處理非常明顯和重要,教師可用鉛筆工具對波形進行處理,勾畫出樂句處理輪廓,幫助學生找準漸強與漸弱點及時間、段落,從而快速把握樂曲的處理,此外,在需要有氣口的位置處,教師也可在波形上做出氣口,以幫助學生找出位置點。
三、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對聲樂教學的拓展
把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運用于聲樂教學,不但可使聲樂教學直觀化,而且還可對聲樂教學進行拓展。
1.使聲樂課堂教學具有延續性傳統的聲樂課堂教學不具備延續性,在上課結束后,學生只能憑記憶去練習,很容易丟失上課時正確的感覺。如果把上課的錄音復制給學生,這就可使課堂教學有延續性,學生可按自己在課堂上良好的聲音狀態去練習,以自身為參照,對比清晰,可把課堂上的感覺較長時間地保存,加強和鞏固良好的歌唱狀態以及準確地把握樂曲的處理。
2.把風格音樂教學引入聲樂教學中傳統的聲樂課,都是以鋼琴伴奏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隨時適應學生的主觀處理;不利的一面在于,一是鋼琴自身的音準問題,二是隨時可變的“跟節奏”方式無法給學生以準確的節奏感及風格感訓練。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則可預先做好歌曲的樂隊伴奏,強調風格與節奏,使學生能夠樹立較強的節奏觀念和風格觀念,從而達到表達的準確性,提高對歌曲的表達能力。不但如此,數碼音樂教學方式還可將多聲音樂教育引入聲樂小課課堂,使學生在學習演唱同時,還能接受多聲演唱訓練。
2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對學前教育本科專業聲樂教學改革提出了要求
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專業的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人才;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學前教育本科聲樂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長期受專業音樂院校的影響。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方法通常只注重美聲、民族兩種歌唱方法的教學,而忽略了幼兒歌曲歌唱技巧的傳授;教學過程重視技能技巧,只在培養學生演唱能力,而忽視審美能力的培養、表現能力的培養;教學實踐只注重理論學習,沒有實踐操作經驗,學生在演唱兒歌的時候發聲、表情、眼神等缺乏藝術表現力,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目前學前教育本科聲樂教學與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相距甚遠,學生能力還達不到《綱要》對幼兒教師的要求,因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考,對學前教育本科聲樂教學進行改革,以適應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3聲樂集體課和小組課相結合,形成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的教學模式
學前教育本科聲樂教學模式要與普通高師聲樂教學模式相區別。普通高師聲樂學生大多數在進校前就進行了長期的專業音樂學習,進校后是一對一的聲樂教學。而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的學生在進校前幾乎都沒有系統的學習過音樂知識,音樂基礎差,聲音條件參差不齊。教師可以利用聲樂集體課,在學生剛進校學習聲樂基礎的時候,比如講授發聲方法、歌唱的姿勢、歌唱的吐字、咬字等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方法來歌唱。集體課的優勢在于聲樂教師避免了重復講解,節省了教學時間和教學成本。教師在課前要充分備課,盡量選用適宜學前教育本科學生程度的聲樂基礎知識教材;同時要準備豐富的教具和音響資料;結合最新的學科信息,適當調整課程內容。利用集體課的優勢,多采用啟發式教學,調動全體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內容,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聲樂小組課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教學,從而達到解決學生在聲樂的學習中所面臨的共性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將聲樂基礎、演唱水平差不多的學生分為一組。教師在進行小組課教學的時候,既要面向小組同學進行講授,又要針對個別同學進行指導,由于點和面比較多,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通過聆聽和感受,打開聲樂學習的思路。學生通過聲樂小組課的互相學習,可以感受到相同難度的聲樂曲在不同人身上產生的效果與作用,比如:在進行頓音練習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練習時要利用腹肌連續、有彈性的收縮,把聲音送入頭腔共鳴區,防止腹肌僵硬,并注意避免下頜僵緊,舌根不要用力。聲音要輕巧、圓潤、豐滿而有彈性,有氣息的支持。在一對一的聲樂課中,教師通常會模仿錯的頓音發聲,來與正確的頓音發聲來進行對比示范,學生有時候聽不出來。而小組課教學,這個問題就很好解決。一個同學唱,其他同學聽辨,老師在進行講解說明,學生可以更快的提高自己的聽辨能力,還可以學習教師如何針對不同學生來進行實際指導,從而為自己以后的教學打好基礎。在上小組課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分析水平和聲樂演唱判斷能力,形成一種良好的聲樂學習習慣。聲樂集體課和小組課相結合,形成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的教學模式,為教師和學生營造了一個共同討論聲樂演唱方法、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新的音樂教學環境。教師在教學觀念、方法和手段上要有所思考,要打開思路并把握好教學尺度,保證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
4在傳統聲樂教學基礎上,轉變教師教學思想,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兒歌教學
二、聲樂教學中學生表演欲望的培養措施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
人的心理環境中,心境是最重要的基礎,而影響心境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環境。特別是對于聲樂學習和演唱來說,其是一個審美的過程,要求有一個優美的環境來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心境,繼而獲得表現欲望的激發。舉例來說,人站在空曠的高山頂上,都要情不自禁地高呼一聲,根本原因就是此時此地的環境使然。具體來說,聲樂教學中的環境創設,包含兩個方面:
首先是物質環境。主要是指聲樂教學和演唱的具體環境,包含教室和琴房以及內部的物體擺放等。如琴房,作為學生歌唱學習的主陣地。如果有明媚的陽光、擺放整齊的書籍、鏡子以及一塵不染的鋼琴等,學生們就會迅速形成一種積極歌唱狀態。反之,如果是一個臟、亂、差的琴房,勢必會引起學生內心的抵觸和反感。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對學生學習和演唱的物質環境有足夠的關注,盡可能讓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情緒,這將會使接下來的學習和演唱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作品環境。每一首聲樂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時代和環境,對作品的環境進行復現,也是激發起學生表演欲望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師要利用多種手段,營造出一個作品情境,學生的表現欲望自然就會被激發。學生看到和感受到這樣的場景,情感會被充分激發,并愿意用自己的歌聲來抒發這種情感,由此也就獲得了表現欲望的激發。所以,無論是物質環境還是作品環境,都應該得到教師的充分重視,將其作為學生表現欲望激發的基礎性因素來看待。
(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歌唱的技術性特征,決定了其要以良好的音樂素質作為基礎。具備了良好的音樂素質,不但能夠使個人的歌唱欲望得到激發,同時也能夠更好地進行舞臺表現。具體說來,這種音樂素質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歌唱基本功的夯實。難以想象一個基本功不扎實的演唱者,會渴望在舞臺上歌唱。只有基本功越扎實,學生才越愿意將自己的歌唱技巧表現出來,才能夠更好地表現作品。所以歌唱技術的練習和夯實,應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歌唱技術越嫻熟、越扎實,舞臺表演的效果就越好,學生獲得的成功感就越強烈,從而對下一次表演充滿渴望,由此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其次是良好歌唱心理的形成。每一個歌唱者在初期的舞臺實踐中,都會產生緊張感,都會認為自己的表現有很大缺憾,所以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歌唱心理進行有目的的培養和調整。比如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讓學生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注意力,有效地控制緊張情緒,一旦出現意外情況,如何利用一些有效的技巧進行掩飾和彌補等。又比如培養學生頑強的性格和意志。教師可以把自己的聲樂學習經歷和學生分享,或者了解到他們的聲樂偶像,用這些歌唱家的經歷和事跡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等。
(三)端正教師的態度認識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統領者,尤其是作為聲樂教學來說,因為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所以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尤為密切,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培養學生的表演欲望來說,教師自身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對聲樂教學和表演的熱情。教師自身對聲樂藝術的認識和感受,將會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影響。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敷衍了事,毫無工作熱情和敬業態度可言,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無從談起,所以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身上的這種榜樣作用,通過認真、專注的教學,起到示范作用。形成一種對自然、對生活、對人生、對社會的深刻感悟,將這種對聲樂的熱愛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
其次要熱愛自己的學生。聲樂教育家周小燕曾說過,“我深深地愛著我的學生們,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般。”尤其是面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反復和不足,教師應該以寬容的胸懷和極大的耐心去理解和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樹立起學習的信心,讓這種信心始終伴隨著自己的聲樂學習,使其作為歌唱表演欲望的基礎。
最后是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受到歷史和傳統的影響,長期以來的師道尊嚴觀念,讓很多教師產生了一種高高在上的角色感,認為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統領者,教師在學生面前有著絕對的權威,學生是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容器,不得有半點疑問或不滿。但是作為音樂教育這門強調體驗的學科來說,很多知識、技能和感受的獲得,必須要在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內才能得以實現,所以應該在尊重人、關心人的基礎上,努力構建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
(四)完善藝術實踐的建設
表演欲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一次次表演成功的喜悅,無疑是表演欲望不斷強化的基礎。長期以來,藝術實踐的缺乏是高校聲樂教學中一個最大的短板,所以應該予以切實加強和完善,讓學生在一次次舞臺實踐中不斷收獲表演的經驗和愉悅。
首先,作為學校來說,要下大力氣完善相關實踐設施的建設,如音樂廳、音響設備等,通過專業的舞臺建設,激發起學生的歌唱欲望。同時,也可以以學校的名義,和當地的一些文藝單位簽訂長期的用人協議,不但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專業和更廣闊的舞臺,同時也滿足了這些單位的用人需要。
其次,作為教師來說,要盡可能多地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上臺表演的機會。在學校范圍內,可以和團委等負責各類活動舉辦的部門定期會談,制定演出計劃,讓聲樂專業的學生成為學校各類活動的主力軍。在教學范圍內,每一個教師都擔任多位學生的教學工作,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多種活動的舉辦,模擬出一個舞臺,讓學生得到充分鍛煉。如每周定期的公開匯報演唱、帶有競爭性質的擂臺賽等,教師作為評委,其他學生作為觀眾,并對每一個學生的舞臺表現進行細致點評,讓他們都能獲得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
最后,作為學生個人來說,也應該認識到藝術實踐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意義,積極主動地爭取表演機會。通過充分的藝術實踐,不但能夠讓個人的歌唱技巧得到充分鍛煉,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讓學生經過了一個必備的從緊張到從容駕馭的舞臺表演過程,經過這個過程之后,面對觀眾的掌聲、教師的認可等,他們會由衷地感受到一種成功的喜悅,從而使表演欲望更加強烈。
綜上所述,因為歷史和文化的原因,使中國人形成了特有的含蓄和內斂,這和西方人所追求的個性、自由有著本質的差別。作為聲樂演唱來說,這是一個長處,也是一個短處。長處在于演唱一些西方曲目時,常常會因為這種民族氣質,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而短處在于,聲樂演唱畢竟是一個積極、互動的過程,需要演唱者具有熱情積極的一面。對此的解決辦法,就是有目的地加強對表現欲望的培養。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從環境方面、學生方面、教師方面和藝術實踐四個環節,對聲樂教學中學生表現欲望的培養進行了具體分析。這不僅是學生聲樂學習的需要,同樣也是中國聲樂演唱事業獲得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