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6 22:15:0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校體育文化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高校體育文化作為文化領域的一分子,具備文化所特有的相關屬性。本文認為高校體育文化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高校體育文化即是在高校現有的校園環境里,全體師生員工在與體育相關的學習、教育、比賽、研究等實踐活動中所創造的所有體育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而狹義上的高校體育文化指的是高校全體師生員工以校園為載體,以體育活動為手段所創造出的體育精神、體育氛圍和體育力量。
1.2高校體育文化的構成
參照文化的構成劃分,本文認為高校體育文化有以下三部分構成。首先是高校體育精神文化,指的是具有高校印記、全體師生員工共同遵守的基本體育精神、體育信念、體育價值觀等。體育精神文化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卻是讓體育文化建設迸發激情與能力的內在動力。體育精神文化是高校體育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校園精神文化在體育領域的展現。其次是高校體育制度文化,是指高校在組織和開展各項體育活動時所制定與實施的相關規章管理制度。包括競賽規則、體育課程設置、體育教學方法等。體育制度文化是高校體育活動有序開展的保證,也是規范高校師生體育活動行為規范的基本準則。最后是高校體育物質文化,指的是高校現有的體育場館、器械器材、體育象征性建筑等相應的體育基礎設施。體育物質文化是高校體育文化開展的載體,也是體育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以上三者共同構成高校體育文化這個有機整體,其中體育精神文化處于核心層,是高校體育文化的靈魂;體育制度文化處于中間層,是高校體育文化的保證;體育物質文化處于最外層,是高校體育文化的基石。
2當前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現狀分析
2.1高校體育意識不夠
受中國傳統儒家思想與教育觀念的影響,重視文化教育,輕視體育教育現象在我國是普遍存在的。考分為大的思想始終占據著高校師生的腦海中,而體育育人的口號則被拋之腦后。這種狹隘的認識往往讓人們忽視高校體育文化的發展,也讓高校體育失去了應有的價值與意義。其次高校的管理者也存在著對高校體育文件建設的片面認識,僅將其理解為體育競賽、體育活動等形式而會草草敷衍了事。高校戰略層的局限性認識就會讓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地位大打折扣,特別是體育精神文化與制度文化更是難以得到重視與提高。
2.2高校體育管理制度不完善
當前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普遍缺乏一個整體的發展戰略,對長遠的規劃定位模糊不清。建設缺乏科學的組織架構,管理制度和措施不夠規范。高校體育相關部門缺乏科學化的管理意識與思路,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不夠科學合理。此外,我國高校在推動校園體育建設方面的制度保障力度不夠,高校的體育文化活動開展的進度明顯放緩。
2.3高校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高校體育基礎設施作為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物質載體,在推動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方面發揮著有效的作用。受傳統觀念與現實原因的較大影響,目前我國高校體育經費投入較為匱乏,進而導致體育場地、體育設施的嚴重缺乏。尤其是近些年高校招生擴大后,學生數與體育設施的比例正逐年擴大,有限的校園體育資源與不斷增長的學生體育需求日趨擴大,亦為推動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增加了新的難度。
3加強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路徑
3.1增強高校體育意識
高校戰略決策者應轉變思維方式,加強對體育教育的全面理解與領會,將其真正納入到高校的教育中去,讓體育教育真正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塊拼版。高校管理者還應加強對體育教育的宣傳力度,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對體育的認識與看法,讓學生意識到體育教育的意義與價值。此外,還應通過各項體育理論與實踐活動,讓高校學生在思想上有了轉變,才能讓高校體育意識深入人心。
3.2完善高校體育管理制度
高校體育部門應積極配合校戰略層,制定出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為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發展提供戰略支撐。還應針對高校師生的實際情況,提出21世紀高校師生體育鍛煉大綱,建立健全高校各項體育管理制度與方案,完善高校師生的體育鍛煉數據庫。此外,還可借鑒國外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發展模式,加以吸收消化,研究出符合我國高校體育文件建設的新模式,為我國高校體育文化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3.3加大高校體育設施的投入力度
高校應將相關體育設施的規劃納入到學校的長遠規劃中去,根據學校實際人員數量,科學計算出體育建設專項經費,并劃撥使用。相關體育部門應加強對高校體育設施的維護與管理,不斷完善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環境,保障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有序進行。
籃球運動對高校的體育文化物質層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對高校體育基礎設施的影響,體育基礎設施是籃球運動開展的基礎,如果沒有完善的籃球體育基礎設施,高校的籃球運動不可能興起與發展,就不能為體育文化傳播提供場地,因此體育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積極性;二是對體育師資隊伍的影響。師資隊伍的質量對學生學習籃球技能與知識具有關鍵的影響,如果高校學生學習籃球運動的氛圍比較濃厚,那么高校就必然會提高師資力量,從而帶動整個高校的籃球技能水平;三是對體育圖書音像信息傳播的影響。籃球運動在高校的興起離不開相關籃球知識的圖書音像信息資料,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學習與了解各種音像、圖書資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到正確的籃球理論知識,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這對提高校園體育文化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2籃球運動對高校體育文化制度層面的影響
首先籃球運動促進高校體育制度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學校的體育制度是保證校園體育運動項目順利開展的重要制度支撐,如果某項體育項目在校園內沒有普及,那么高校構建此制度的動機也就不足,籃球運動的普及要求高校要根據籃球運動的特點等設置相應的教學方法、訓練內容以及方式,同時需要制定相應的比賽制度等,同時還要制定運動員損傷應急預案等,這些都是體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對于完善與發展校園體育制度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其次籃球運動有利于校園體育運動傳統。校園體育運動傳統是經過時間的沉積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其具有普遍性、重復性以及相對穩定性。通過廣泛的籃球運動可以形成濃厚的籃球傳統,籃球運動傳統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籃球運動傳統可以為校園體育文化營造良好的氛圍,比如每當高校舉辦籃球比賽時,校園內的籃球文化氛圍就非常濃厚,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積極性就會顯著提高,進而也會帶動一些其它體育項目,為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契機。
1.3籃球運動對高校體育文化精神層面的影響
首先籃球運動提升了高校的體育風尚。籃球運動是將體格鍛煉與人格磨練為一體的集體項目,大學生在參與籃球運動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得體育鍛煉的,而且還能夠滿足自己的內心世界,進而形成樂觀、積極向上的性格,同時學生在感受到籃球運動的益處后,他們就會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形成主動參與的意識,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這樣一來參與高校體育鍛煉的人口越來越多,高校的體育風尚就會越來與濃厚;其次籃球運動提升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包括大學生的基本理論知識、還包括大學生的精神、道德、觀念等,通過籃球運動會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籃球運動是一項集體運動,這就決定了參與者必須要有集體意識、公平意識、責任意識以及較強的組織紀律性,只有具備這些基礎的意識才能保證籃球比賽的成績。同時籃球運動比賽所體現出來的:拼搏、創新、競爭、協作完全符合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內容。當然籃球運動對大學生的籃球運動知識的提高、樹立奮斗的目標等方面也具有積極地作用,而這些都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必要內容;最后籃球運動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容。校園文化包含的內容是非常多的,體育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容之一,通過籃球運動可以豐富大學生的業余生活,避免一些學生長期的迷惑于虛擬的網絡世界中,而且還可以通過觀看NBA等國際籃球比賽等了解世界先進的文化或者當地的風俗,拓展自己的視野。
2籃球運動與高校體育文化的關系
2.1校園體育文化推動籃球運動的發展
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可以為籃球運動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與氛圍:首先校園內到處充滿了體育鍛煉的氛圍,就會影響與帶動大部分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濃厚的校園體育文化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籃球運動中來,讓更多的人了解籃球運動的樂趣;其次校園體育文化可以為籃球運動發展提供平臺。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與籃球運動的融合,不僅可以豐富校園文體生活,還可以為籃球運動的開展提供保障,學校通過定期組織籃球比賽,可以在校園內營造一種“籃球熱”的氛圍,進而帶動整個高校積極開展籃球運動;最后籃球運動的普及離不開宣傳,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可以增加對籃球運動的宣傳力度。
2民辦高等學校對體育精神文化的宣揚和傳播力度不夠
校園體育精神文化是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體育精神文化可以折射出一所學校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完整情況,可以反映出學生的文明素質程度,道德情操以及精神面貌。也是一所學校辦學水平的綜合實力的體現。但目前大多數學校對校園體育精神文化的宣揚力度和傳播力度都遠遠不夠,基本都是在校園廣播、校園畫報上做一些簡單的宣傳,沒有長期、有計劃的進行校園精神文化的宣傳和傳播。傳播的手段都比較單一,沒有形成系統、完整配套的宣傳和傳播體系。還有就是這種學校自身體育精神的影響和傳播在學生的頭腦里扎根不深,在學生當中沒有深刻的意識和認識,所以只靠簡單的文字和畫報宣傳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要想改變現狀不是一個部門或者幾個部門能做到的,需要全校統一部署,協調安排,長期堅持,才能取得相應效應。
3民辦高等學校的體育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民辦高等學校的校園體育組織機構和普通高等學校相比,師資力量和教師隊伍建設上還有很大差距,多數民辦高等學校只是設定了基礎體育教研室,沒有在基礎體育教研室的基礎上又設定分支機構,進行工作分配的明確性。高等學校都設定了一名副校長專管校園體育工作開展,而在民辦高等學校在機構設置時基本都是監管的形式,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由于組織機構的不夠完善,也導致了體育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夠健全,沒有完整健全的制度做保證,就不能保證校園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民辦高等學校要想發展自己的校園體育文化,必須有自己的一套機構和制度做保障,不斷創新,積極開拓,堅持不懈,才能走出之前合作辦學單位的影子,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子。
4民辦高等學校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組織形式單一
民辦高等學校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在組織形式上都普遍比較單一,除了一年一次運動會是必須進行的,校園文化藝術節過程中也都是組織比較單一的籃球賽、足球賽、拔河比賽等缺乏創新性的文化活動,而且參加的學生基本上從頭到尾都是那一小部分人。類似學校每年都在固定時間,組織具有特色的傳統項目,并且一直堅持進行的,現在民辦高等學校里基本沒有了。現有的體育課外體育文化活動組織,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都不能引起其興趣和注意力。學校在投入上在不能有所保障,就導致了這種課外活動發展不利的主要原因。
5民辦高等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層次分布不夠合理
民辦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師隊伍建設還有待提高,大多數都是一老帶多新的情況,體育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職稱層次、年齡層次都存在很大差異,不夠科學合理。同時,民辦高等學校的課程設置時,都有額定的基礎課時,體育教師的課時量都普遍較大,在完成基本教學工作之余,很少有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校園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和研究中去,加上學校層次的投入還不夠,就更加沒有動力去傾盡全力去投入到課外活動中。
2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由
2.1校園文化建設的概念不清,規劃不夠
在很多高校,校園文化被割裂,不論是文娛活動還是福利性、公益性組織活動,抑或是文化設施建設都僅僅是校園文化的具體體現,而不能把它當成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本身是一種涵蓋面很廣的概念,高校文化包括高校歷史淵源、辦學宗旨、辦學目標、學風、校園文化活動等多方面的內容。基于目前現狀,高校校園文化抓藥偏向于娛樂性的校園活動,把校園活動狹隘的等同于校園文化來發展是不科學的,而且沒有形成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規劃,使得校園文化在高校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難以得到發揮。
2.2不能辨證地對待外來文化
在校園文化建設時出現兩種極端,一種是完全拒絕外來文化,認為外來文化都是腐朽的文化,這種傳統封閉的思想使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狀態受到遏制,致使人的思想固化,喪失思維活力,從而阻礙了教育的發展及人才多樣性的培養。另一鐘是全盤西化,拋棄傳統文化,崇洋,致使部分師生崇尚中掛民族傳統文化的意識薄弱。
2.3校園文化建設的組織不完善
校園文化建設作為一個精神指引,在高校的發展建設中具有重大的意義,一個嚴謹的、正規的組織機構,對于合理的發展校園文化有很大的影響。現階段,各大高校著重把著眼點放在了學科建設、生源發展當中,而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經驗,更缺乏重視。僅僅作為一個順帶的工作,就難以將校園文化統籌于在整體辦學方面和培養目標的大背景下來操作,難以行成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效應。
2.4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太少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長期的高校發展中并沒有被放在一個顯著的位置。在發展過程中只是按照已有的思維模式按部就班。顯少有人對校園文化建設領域進行理論研究,把它由實踐轉向理論層面,進行科學化,再指導具體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各大高校都在爭先恐后的開展自己的文化建設,但也只是流于表面,缺乏對其內在的研究和規律性認識,阻礙了其積極、健康發展。在物質文化日益活躍的今天,師生的思想得到的很大的解放,他們對于校園文化建設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但是都是在個人想法的基礎實施,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指導,很難得到較大的發展,絕大多數浮于表面。更有甚者只是為了表現自己,集體意識淡薄。種種問題表明,加強在校園文化建設領域的研究,創新校園文化建設的形式滿足師生發展的共同要求迫在眉睫。
3體育社團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
3.1體育社團有助于校園文化特色的建設
現今,各高校在發展校園文化的時候,主要按照傳統的發展模式,仍然局限于發展文娛類活動,大力加強傳統社團建設,體育社團作為作為社團的一種,既具有一半社團所具備的吸引學生的關注、引導學生多元化發展,更具有體育社團本身所具備的特性,如融合體育鍛煉和娛樂身心為一體,綜合素質發展和經濟效益與一體。體育社團的新興和發展不僅使得學生有更多選擇的權利,也使得校園文化不再是以往的單一和平淡,體育社團的發展,讓學生們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也讓校園文化更具有實質性的特色,在建設特色校園文化上也起著不容小視的作用。
3.2體育社團有助于加強校園文化中的現代意識
現在有許多高校中,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很好,但是并沒有與精神文化相結合,校園文化的傳統色彩過于濃厚,使得這種校園精神文化失去了意義和光澤,那么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就成為現階段校園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只有這樣與時俱進的建設校園文化,才能滿足學生以及社會的精神需求。在新形勢下,全國上下已經將體育發展領域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點,體育事業、體育產業越來越被重視,體育社團這一具有時代性意義的校園文化活動組織在加強校園文化發展、推動校園文化順應時代潮流發揮著重要作用。
【論文摘 要】高校體育教育不僅僅是給予了大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的培養,更著重于對大學生良好精神面貌和優良心理素質的培養方面。如何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構建優秀的體育文化是極具現實意義的課題,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構建優秀的體育文化首當其沖的是要更新高校體育教育理念,并且積極采取構建優秀的體育文化一系列的措施,從具體到整體,一點一滴的來構建高校優秀的體育文化體系。
所謂體育教育是指“學習掌握體育知識技能,發展身體,增強體質的教育活動;是對人體進行培育和塑造的過程。”[1]其是我國從小學教育一直持續到高等教育的具有持續性的教育內容,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其更成為了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作為教學科目體育教育是有計劃、有組織的,組織學生學習體育知識以及保持體育鍛煉,而更為重要的是傳遞給學生優秀的體育文化,其包括了,不僅要發展體力、增強體質、還要通過體育文化傳遞給學生有關于意志、協作、競爭、規則等精神文化層面的教育。高校體育教育所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即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塑造優秀的高校體育文化對大學生不僅僅在求學階段,更是在整個人生過程中鍛煉身體保持健康體魄,積極進取保持良好精神面貌,合理、健康的生活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構建優秀的體育文化首當其沖的是要更新高校體育教育理念
傳統的高校體育教育,往往被師生們理解為教會我們體育運動的基本技能,組織學生運動,其是競技性、表現性、娛樂性、教育性的教育活動,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體育教育課程改革不斷加快,高校體育教育的目標也從原來的強身健體逐步上升為素質教育,也更強調了高校的體育教育育人的功能。而體育教育育人的功能,最根本與具體的體現就是高校的體育文化。體育文化是實現體育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素質的具體途徑。
科學發展觀強調了人的全面發展,高校的體育教育在新的歷史時期,時代賦予了其新的歷史責任,其不僅僅是要培養了學生健康的體魄,終生鍛煉的習慣,更是在體育運動中,通過潛移默化的方法使得學生在意志、協作、競爭、規則等精神文化層面的受到優秀體育文化的教育。因此,高校體育教育中師生應清晰的知道現代時代與社會的需求下構建優秀的體育文化,是潛移默化中使得學生獲得體育觀念、精神、道德等各方面的體育文化的熏染,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人生觀念的基礎,并在教育過程中遵循這一教學理念,力圖把構建優秀的體育文化做到實處。
二、積極采取構建優秀的體育文化一系列的措施,從具體到整體構建高校優秀的體育文化體系
曾有人說“體育文化:健全各優秀文明的縮影”。[2]確實,在體育文化傳遞給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的積極態度與理念,它包含了歷史中、社會上各種積極的優秀文明成果,“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談到的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構建優秀體育文化,實質上它是系統而全面的工程。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都應該以積極的態度,采取構建優秀的體育文化一系列的措施,從具體到整體,去構建高校優秀的體育文化體系。
首先,體育教育的基礎設施,是體育文化,在物質文化上的體現。有形的物質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并且是傳播該文化理念的有效途徑。因此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構建優秀體育文化,高校應加大對體育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過對高校體育教育中基礎建筑、場地、 器材等的配備的完善,為學生在良好的體育教育的物質文化中,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活動提供物質上的保障,也以有形的彰顯著體育文化的基礎設施,潛移默化的對大學生進行體育文化的熏陶。
其次,課堂中與課題外相結合的高校體育教育活動開展,是涵養優秀體育文化的有效措施。高校體育教育中,體育課以學生的學習和鍛煉為中心,教會學生鍛煉的各種體育技能,培養學生競爭、頑強性格以及相互協作精神等等,但我們知道課堂是有限的,僅要求課堂中教師通過短短的教學時間來實現對優秀體育文化的構建是遠遠不夠的,就目前大學生的課外時間,極大多數學生是傾向于開展各類體育的活動,比如說一個寢室的挑戰另一個寢室的去打籃球并邀請其他寢室的同學聯誼等等,這正是高校體育文化的具體表現。因此構建高校體育教育中優秀體育文化,就是要實現高校課堂中與課題外相結合的高校體育教育活動開展,其是構建優秀體育文化的有效措施。
再次,多種形式的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以競技性、趣味性、多元化為基礎,以廣大學生為對象,多種形式的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是構建高校體育教育中優秀體育文化的有力杠桿。具體來說,高校的體育教育中應體現各種多元的體育文化,可以通過少數民族體育圖片展、畫報展和廣播宣傳等各種形式給大學生們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印象,使得體育對于大學生來說更增其魅力。高校的體育教育中也可以通過對大學生以校為單位或以院、系為單位的各種大學生體育文化節組織,以各種體育形式的競賽,在輕松與快樂的氛圍中,感受運動、享受健康,給予大學生優秀體育文化的良好氛圍,也為優秀體育文化的構建提供了有力杠桿。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教育中,構建優秀體育文化。體現了高校體育教育不僅僅是給予了大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的培養,更著重于對大學生良好精神面貌和優良心理素質的培養方面。如何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構建優秀的體育文化是極具現實意義的課題,在我們的高校體育教育中構建優秀的體育文化首當其沖的是要更新高校體育教育理念,并且積極采取構建優秀的體育文化一系列的措施,從具體到整體,一點一滴的來構建高校優秀的體育文化體系。
中圖分類號:G807.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7)09-1253-03
美國當代著名高等教育學家和社會學家伯頓?R?克拉克于20世紀70年代,領導研究小組對英、美、法等10多個國家的高等教育系統進行了深入的調查,揭示了高等教育系統的一個重要規律――以“信念”為核心的文化對高等教育系統運作有著重要的影響。“一所追求卓越的大學,如果缺乏卓越的大學文化,其永遠不可能成為卓越的大學”[1]。高等體育院校要在更廣視域、更高平臺和更深層次思考自身的發展,真正形成一流辦學水平,“文化建設”勢在必行。
1 建設優秀的“大學文化”是體育院校發展的題中之義
1.1 “大學文化"的內涵 理解大學文化有兩點至關重要:其一,鑒于大學教育在我國泛指高中以后教育,大學文化在我國實際上指的是高等教育文化,其存在范圍除卻綜合性大學外,還包括單科性院校等; 其二,大學文化兩層含義,一個層次是類的概念,指“大學”這樣一種社會專門組織自身專門的文化,而非其它領域的文化,如學術至上、理性批判、追求真理、和諧自由等均是大學所特有的文化精神。大學文化的另一個層次是個體的概念,指某一大學個體的文化,即每所大學(高校)有自己的特色和個性,本文所談及的大學文化正是包涵這樣兩個層面的意思。
1.2 建設優秀的大學文化,是體育院校發展的現實要求與理性選擇 優秀的大學文化是大學發展的核心影響力量,一所大學在發展過程中凝練成的獨有的風格、氣質和傳統及所構成的氛圍、精神與氣質,能讓其成員找到歸屬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所大學內在的文化影響是極為重要的教育力量,對身處其中的大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大學文化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制度性成分,如大學章程、校規、校紀等,具有強烈的規范性、組織性和秩序性,直接影響大學發展的質量與成效等。
對于任何一所高校來說,如果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重視大學文化的建設與傳承,以優秀的大學文化促進自身的發展,體育院校概莫能外。尤其在當前,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高等學校賴以生存的體制從中央集權的計劃體制開始向適應市場經濟體制過渡,各高校在獲得一定自的同時,也在一定意義上失去了政府提供的舒適的“襁褓”,這就要求各院校要學會在社會大環境下鍛煉自我生存能力,同時,由于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隨著各類高等教育“產品”來源的多樣化,教育“產品”的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更加挑剔,當前,在我國社會對上大學的社會心理預期已從有學上轉變為要上好的大學,而且這種趨勢將會愈益強烈。面臨著資格老、聲望高、實力強的國家重點高校在生源及社會支持等方面的競爭壓力,高等體育院校唯有追求卓越,自覺在更深層次思考自身的發展路徑,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因此,高等體育院校在確立自身的發展路徑時應把“大學文化”建設放在重要位置。
2 “大學文化”視野下高等體育院校文化建設的內容
2.1 學科文化建設――高等體育院校追求卓越的基礎 學科文化顧名思義是根植于學科的文化,包含著文化信息的學科知識體系、學科特有的觀念和精神,會影響著一代代的學科成員,使其在學科的“文化宮”中分享著學科的信念、價值、情感及思維方式,學科文化一旦形成,可通過引導、規范、形塑等形式,對學科成員進行有意識無意識的文化滲透,對學科成員,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不同學科特色的高校,所培養出來的人會烙上其學科的特色及氣質。學科文化與學科特點密切相關,學科的專業化程度越高,學科文化的內涵就越豐富,力量就越強大。體育學作為一門學科發展至今,盡管基本形成了一個理論體系,但在學科本身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特色并不突出,尚未形成獨特的學科文化。高等體育院校要形成一流的辦學水平,站在“大學”的高度考量自身發展,學科文化建設是不容忽視的內容,從實際來看,學科文化建設尚未得到各高等體育院校的重視。
2.2 院校文化提煉――高等體育院校大學文化建設的核心 院校文化是克拉克所謂高等教育系統文化的第二種基本類型,指不同院校的“組織特性”,即一所學校內的師生員工所共有的對事物的一般看法和價值準則,它確立了大學教育和管理活動的基本信念,決定著學校精神的基本格調和整體面貌。院校文化一旦形成,其所包含的價值觀、行為準則等精神因素,就會作為一種文化意識和氛圍彌漫于學校之中,滲透到學校成員的一切活動中,成為凝聚內部成員,保持并推動組織發展的動力。“院校文化”較之“學科文化”更為淺顯和直接,它主要是大學所采用的制度、流行的活動經過擴散、沉淀,而在人們的思想上自然而然形成的觀念。客觀講,作為一個特定的組織,每一所高校都有自身特有的組織文化,高等體育院校亦不例外,經過50多年的演變與發展,各體育院校均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組織個性”或者說是“單位文化”,特別是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推動下,各院校十分注重概括與提煉校園精神,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從優質大學文化的視野來看,筆者認為高等體育院校的院校文化尚不成熟,具體表現為:1) 沒能體現出高等教育文化的“個性”。克拉克在談及“院校文化”的主要內容時,首先談到的就是“院校自治、教學自由、學習自由等”。與“追求真理、獨立思想、注重人文”的哈佛精神[3]及“大度包容、思想自由”的北大精神[4]等相比,目前,各高等體育院校從概括的院校精神,或多或少地少了些“學術味”。這與高等體育院校辦學歷史較短、學科設置單一(或偏少)、文化底蘊天然不足等傳統有一定關系,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高等體育院校在推進發展的過程中尚缺乏一種“文化自覺”。2) 以學生亞文化代替全部的“院校文化”。“院校文化”中有許多亞文化,學生文化是最重要的,還其同時還包含有教師文化及行政管理人員文化等。從當前一些體育院校就自身的院校文化的提煉來看,大都是服務于學生的思想教育與管理,究其實質只能算做是大學生的亞文化。3) 尚沒有形成具有象征意義的“組織傳奇(神話、故事)、象征、儀式”等等。院校文化最顯著的特征是象征性。高等教育可通過培植傳說,樹立榜樣,標示統一象征,傳播和加強組織的共享信念和價值,從而使組織得到協調和控制。克拉克研究發現,美國Antioch、Reed、Swarthmore三所學院通過組織傳奇來形成強烈而統一的自我信念,從而躍居美國院校的最高層次,再如北大的“一塔湖圖”,成為北大寬松自由的學術環境和先進的教學科研設施的象征[5]。各高等體育院校在此方面仍有相當距離,如何通過一定的傳說、象征和儀式強調和傳播院校業已形成的核心價值,并通過組織的價值和信念使師生員工的活動統一到大學組織的目標上來,是高等體育院校在“院校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
2.3 專業文化養成――高等體育院校“大學文化”建設不可回避 筆者以為高等教育系統的專業文化更多是指大學教師的文化,一般來講大學里教師被冠以“學者”、“教授”或“知識分子”等稱號,作為“學者共同體”的成員,擁有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追求,具有共同的使命感,遵守共同的學術規范,并享有學術職業的自由和限度,由此形成了大學教師特有的學術文化。這種學術文化具體表現為教師的學術信念、學術自由、學術忠誠和學術責任等。受行業文化的影響,在我國長期以來對體育教師養成和體育教師成長始終占主導地位的是“運動技能專業化”價值取向,人們評價一位體育教師是否“專業”,主要就是看其自身是否具有或曾經具有相對較高的運動技術水平[6],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高等體育院校院校教師對學術的疏離,學術信念不堅定,學術使命感不強,學術研究中的急功近利和抄襲拼湊屢有發生。這種狀況會直接影響到教師所能達到的境界。早在民國時期留日歸國學者程登科在其《改善全國私立體育學校之管見》一文中指出:“這樣徒重術科,輕視學理,直等江湖賣技之流,一旦出而任教……安能望其能對于學校及社會有所貢獻之歟?……與其照現在培植千百個半途異志,只知跑跳,不明學理遺害青年的體育教師,不如造就一個修身為業,學有深究,術有擅長的真實同志。”[7]由此可見,加強專業文化建設,通過潛移默化的方法將學術的信念、規范內化高等體育院校的教師的內心,對高等體育院校的發展而言亦十分重要。
2.4 促成高等教育系統文化優化――高等體育院校當然的重要使命 高等教育系統文化是一個國家高等教育學術系統文化的最高層次,是由國家高等教育的固有傳統和管理體制的作用形成的對高等教育目標、運作和制度規則的認識。主要體現為:1) 入學信念:高等教育面向什么人、為誰開放,也就是什么人才能進入高等教育系統。同時還包括對入學者衡量的標準是什么,合適的入學人數等問題的態度、價值取向及假設。2) 專業信念: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發展純學術”、“促進教育民主”、“個性發展”和“社會變革”,還是“為各行各業培養合格人才”。3) 就業信念:教育系統為誰培養什么樣的人,也就是畢業生要到哪里尋求工作崗位。在這方面,不同國家的高等教育系統也有所不同,有的是為政府、事業單位輸送人才,而有的則為企業輸送人才。4) 研究信念:對于高等教育的研究與教學是否結合或怎樣結合,各國持有不同的信念。如德國大學強調教學與科研相結合,而前蘇聯則把科研作為研究所或科學院的特有職能,大學的職能則在于教學。
客觀講,高等教育系統文化是高等體育院校內部文化所處的宏觀背景,體育院校的內部文化是在國家高等教育系統文化氛圍中形成的,但這決不等于說高等體育院校對于我國高等教育系統文化的形成及優化“無可作為”或“無能為力”。中國高等教育系統文化的優化是每一所高校責無旁貸的使命。尤其在我國,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是從西方導入的舶來品,起步伊始即因中國傳統的“重行主義”文化本身就缺失德國大學所奉行的“學術研究至上、教學與研究相統一、學與術相分離”的經典大學理念;另一方面,也為近現代中國的形勢所迫,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自覺與不自覺間占據了中國大學理念的主體,這種傳統與現代的雙重缺失,使得我國高等院校在發展歷程中一直存在著理念上的迷茫[8];從現實來看,當前在有關對中國高等教育的種種批評中,有許多直指大學精神的缺失和大學文化的庸俗化。重建或優化以大學理念為核心的優秀的大學文化,是中國每一所高校或大學的使命,高等體育院校不僅不能例外,而且筆者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高等體育院校在某種程度上在推進優質大學文化建設方面還具有一定的優勢,“自由、競爭、拼搏、開拓、進取、重視個體、尊重科學、崇尚高尚、普適主義”等奧林匹克精神和情懷和“獨立精神、批判精神和理想主義”等傳統的大學精神具有相通之處。因此,體育院校一方面要正視自身辦學歷史較短,學術底蘊不足等劣勢,另一方面要充分自身的優勢,積極推進中國高等教育系統文化優化與重建。
3 主體視角下高等體育院校“大學文化”的建設路徑
大學文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決定了其建設路徑的復雜性,如其可從不同的側面進行,本文僅從主體視角剖析高等體育院校“大學文化建設”的路徑。作為高校校園“共生人”的文化,大學文化建設不是單個人或群體所能完成的,需要校園里每個人的共同參與,院校領導、教師、學生及至普通員工等都是高等體育院校大學文化建設的擔當者。
3.1 納入治校理念中,發揮院校領導在“大學文化建設”中的戰略領導作用 作為學校發展的領航人,高等體育院校的領導應當有大學文化的覺醒,將自覺建構優秀的大學文化納入到治校理念中,并予以積極的踐行,充當優質“大學文化”建設的塑造者和領導者。關于院校領導著手從哪些方面努力才能創建優質的大學文化,筆者將在以后進行探討。從當前來看,筆者以為,高等體育院校領導團隊而言,強化優質大學文化建設,首要的是要轉變這樣一種偏頗觀念,即認為大學文化很神秘,高不可攀,是有著厚重歷史,悠久文化傳統,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的事,而體育院校辦學歷史較短,學科門類單一,文化底蘊不足,和大學文化建設不搭界。事實上,簡潔明了的校訓或者是對大家廣泛認同的校風學風的概括總結,就能體現自身的文化和大學精神。其實,不管大學的規模大小、歷史長短,從它建立的那一天開始,就有了文化,盡管它是分散的、良莠并存的,但已經對學校發展發揮促進或阻礙的作用。
3.2 以大學精神涵養教師,奠定高等體育院校文化建設的基石 教師是支撐大學這一高等教育大廈的基石,決定了高校教師文化在大學文化建設中的基礎地位,大學教師是大學精神的傳承者,可以說優質大學文化的創建關鍵在于優質教師文化的建構,反觀當前高等體育院校的教師文化,筆者以為,所彌漫著的“匠氣、俗氣、浮氣”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所謂“匠氣”,就是缺乏理論素養和思辨習慣,方法至上,技術萬能,始終在技藝層面徘徊,最多搞些借鑒和模仿;所謂“俗氣”,就是缺乏穩定的價值目標,隨波逐流,一味迎合世俗;所謂“浮氣”,就是缺乏必要的文化底蘊,作風浮躁,滿足于熱熱鬧鬧、表面文章,甚至不惜弄虛作假等,均表現出與大學精神氣質的疏離,當然此“三氣”的出現有著復雜的社會背景。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先生在論及大學的理念時,有一段精辟的論述,“大學不能遺世獨立,但卻應該有它的獨立與自主;大學不能自外于人群,但卻不能隨外界政治風向或社會風尚而盲轉、亂轉。大學應該是'時代之表征',它應該反應一個時代之精神,但大學也應該是風向的定針,有所守,有所執著,以燭照社會之方向”[9],筆者以為,這亦是當下高等體育院校教師文化應追求的境界。
3.3 提升大學生主體地位、強化行政管理人員服務意識,形成高等體育院校文化建設的合力 學生是高等教育的主體,沒有學生,高校本身將不存在,大學生對大學理想的實現、大學功能的發揮都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生亞文化是高等學校文化的重要構成,優質大學生文化建設是優質大學文化的內容,大學生群體無疑是大學生亞文化建設的主體。提升大學生在高等體育院校大學文化建設中的地位,一方面要注重大學文化建設要能站在大學生立場來思考方向和策略,把大學生放在最為突出的位置,把“是否符合學生群體的實際需求"作為判斷學校文化建設價值的標準之一;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大學生亞文化對學校文化的影響作用。
高校院校文化中,還有一種十分重要的亞文化,是以學校行政人員為代表的管理文化或者說行政文化。從本體論上講,高校內的行政管理文化是后發衍生的,初創時期,高等學校并不設置專職的管理人員,隨著現代大學規模的擴大和職能的拓展,行政管理的職位就變成專職的了,由此,一種獨特的文化產生了。管理文化的價值核心是效率與服從,強調等級、強調責任、團隊意識和權力依附[10],被視為高等院校學術文化中的“異化”部分,尤其在我國,由于體制的原因,我國高等學校的管理模式是對政府管理模式模仿,健全的黨政群機構、臃腫的各類行政人員、直線職能制的組織設計、嚴密的制度安排等,使管理人員在高等學校各種層面、層次的活動中成為主導的核心力量。這種管理文化過強的態勢,不利于高校學術文化的發展。在高等體育院校大學文化建設中應注重轉變“管理文化過強而學術文化較弱”的態勢,行政管理系統必須牢固樹立服務意識,成為高等體育院校文化形成中的合力。
參考文獻:
[1] 眭依凡.關于大學文化建設的理性思考[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1).
[2] [美]伯頓?R?克拉克,王承緒等譯.高等教育系統――學術組織跨國研究[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
[3] 王諾.我所體驗的哈佛精神中國高等教育[J].2002,18:44-45.
[4] 楊東平.大學精神[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88.
[5] 金頂兵,閔維方.論大學組織中文化的整合功能,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3).
[6] 黃愛峰.體育教師專業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博士論文,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7] 成都體院體育史研究所.中國近代體育史,資料[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277.
體育場館、器材等校園體育物質因素是校園體育文化建構和發展的基礎,是客觀保障性條件,但隨著擴招規模的進一步加大,許多高職高專的體育場館和設施建設明顯滯后。陳功在《廣西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現狀研究》中指出:沒有建立好的體育教學氛圍,體育教學設施不健全、體育器材單一等嚴重地阻礙了學生的發展需求,學生所需求的體育器材、設施不到位導致體育活動無法進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逐漸喪失了對體育的熱情。周軍在《淺議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中指出:學校對于體育的投入對于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當前,高職高專為了本身的生存仍然在不斷地擴招,學生的數量呈不斷增長趨勢,但高職院校體育場館、器材及師資隊伍建設相對滯后,所投入體育經費與學生數量相比明顯滯后。施小花在對徐州地區“升格型”高職院校體育現狀調研后中指出:徐州地區“升格型”高職院校雖然已實現從中專到大專的跨越,但在體育教學條件、師資隊伍建設、體育設施的投入、學校體育組織與管理等方面卻依然停留在中專層次,難以滿足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
1.2高職高專校園體育制度文化建設缺乏規范性和保障機制
校園體育制度文化是聯系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的中間層面,包含教科研、大學生競賽、社團建設等諸多方面,制度文化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學校體育制度的完善與否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根本保證。高職高專校園體育制度文化建設進程中,由于學校主管體育的專門機構沒有獨立建制,普遍掛靠在“基礎課部”之下,無權進行學校體育制度、規劃等方面的全面策劃,導致體育活動的保障機制缺乏。2012年9月《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公共體育課程考核標準與辦法(高職高專)》出臺,標準設立了諸多考核內容,其中在組織保障一條中提出:體育部(系)須為獨立建制的二級單位,機構設置合理,服務、管理人員配備齊全,說明學校體育主管部門必須擁有制定學校體育各項制度的自。而筆者在《高職類院校體育特色項目的構建及培育策略》一文中對江蘇省13所高職高專院校進行調查,體育部獨立設置的院校只有7所。李明在《湖南省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中所調查的湖南省的63所高職高專,也僅有8所院校體育部獨立設置。“體育部”沒有獨立設置,制度保障體系缺乏,導致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構建計劃缺乏或計劃落實不到位。
1.3高職高專校園體育精神文化方面的引導缺位
精神文化層面屬于校園體育文化的高級層面,包含體育宣傳、師生對體育的觀念及對體育的態度等。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的導向是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之路,旨在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因而,當前高職高專院校更為看重學生的專業技能,以贏得較高的就業率,而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所忽視。高職高專體育重在培養興趣,以興趣帶動學生參與體育的熱情,在參與體育活動、參與體育社團、參與體育競賽中體驗體育的魅力,增加未來適應社會、與人交往的能力,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價值觀。當前,高職高專院校體育精神文化方面面臨體育賽事少、體育講座少、體育知識的展覽少及體育雕塑少等諸多內化學生理解體育的因素,導致學生對體育認知有失偏頗,感受不到體育所蘊含的力量,學生對體育的態度不冷不熱,不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致使學生認為現行的高職體育無法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無法內化他們參與體育的動力,高職高專體育精神文化層面的強化勢在必行。
2高職高專校園體育文化的構建路徑
1)加大校園體育物質文化的建設力度,創設無障礙參與體育活動的條件。打造優質的校園體育文化必然要重視校園體育物質文化環境的建設,加大體育場館的建設力度,提高體育場館的利用率,體育器材要滿足學生的多樣需求,體育教師的配備要趨于合理,尤其要為學生創造無障礙參與體育活動的條件,打造集功能化與實用化于一體的現代高職高專體育物質文化環境。
2)加大體育部門獨立設置的推進力度,建立健全體育管理制度。以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程考核的建設目標為主要方向,推進體育部門的獨立設置,使體育部門擁有主管校園體育活動發展規劃、制度建設的權利。健全的管理體制可為學校制定各項體育制度、規劃等提供有力的保障,也為學校有組織、有計劃地完成體育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能有效提升教科研、運動隊管理、體育競賽、體育社團建設的規范性。
3)打造優質的體育環境、情境,內化學生的體育價值觀和審美觀。體育價值觀決定著體育文化模式發展路徑的設計,決定著體育文化模式和體育文化發展的選擇,體育價值觀、審美觀等都是體育文化形成的內化因素,并以穩定的思維定式、態度制約著校園體育文化的形成過程。校園體育精神文化屬于“內浸”式文化,所以首先要做大做好對體育的宣傳,讓“體育標語”無處不在,時刻“浸潤”著學生的心靈,讓參與體育、參與鍛煉,成為一種時尚。其次,學校體育管理者和工作者應該“群策群力”,發揮集體智慧,舉辦形式多樣的體育文化教育活動,不定期地舉辦一些改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講座或報告,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體育的精神、力量,拓寬學生的體育文化視野,使學生樹立“體育是一種文化”的理念。
4)著力打造富有鮮明“職業特色”的體育文化。愈來愈多的研究者發現:高職高專體育文化應形成自己的職業特色,以專業特色為主要建構點、以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為主要的建構目標,突出“特色”體育文化來引領高職高專師生員工。以高職高專院校“業群式”或“職業性”體育課程為基礎,以學生就業所需的體育技能為主要目標,著重從院校類別及專業特色尋找“特色”體育文化的建構點,“以點帶面”,打造品牌,形成品牌效應,形成具有院校自身特點的校園體育特色文化。
隨著北京申請2008年奧運成功,2010年亞運會在廣州舉辦,2007年女足世界杯在中國四大城市舉行,無疑,未來十年內是中國體育產業的黃金時代。于是,如何搭乘體育營銷這輛快車就成為中國眾多組織的關注要點。聯想申請TOP計劃成功,中石化簽訂了中國企業有史以來首次贊助F-1賽事的合同,這些都是中國體育營銷史上的里程碑,但中國著名企業對于體育營銷的熱衷肯定不僅僅于此。其實早在2002年世界杯開始,中國就掀起了一股關注體育營銷的熱潮,當時的收視大約是120億人次,而中央電視臺的廣告收入則是將近6億元,是上一屆世界杯的6倍。體育作為營銷的一種載體,它延伸的歷史實際上很久,可以追索到古羅馬的競技場,但作為現代營銷手段,它的運用時間卻很短,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也有明顯的不足之處:一面是餡餅,一面是陷阱,中國體育營銷需要冷靜思考,全面總結。而體育營銷與品牌文化在高校這類組織中的實踐與探索應用相對滯后,本文試從體育營銷、品牌文化的特點出發,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探索高校體育營銷與品牌文化的理論及相關實踐,希望通過分析,能夠找出高校在體育營銷與品牌文化建設傳播方面的共性問題,以供其他高校在成長發展過程中參考。這不但在實踐層面上,而且在理論層面上,都具有雙重的借鑒意義。
一、體育營銷與高校品牌文化的概念與內涵
(一)體育營銷的概念與內涵
體育營銷是指為一種體育產品生產、定價、促銷、渠道等設計和實施的活動過程,其目的在于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或欲望,并達成組織目標。體育營銷不但是體育企業和組織最重要的職能,也是很多非體育企業和組織經常采用的戰略和方法。這不僅是因為體育營銷活動是體育產業的精髓,也是因為體育產業正在急速成長,而且沒有絲毫減速的跡象。
體育營銷和傳統營銷一樣,是一個過程,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體育營銷管理模型很好地描述了這一循環過程以及其中的體育營銷要素,這對體育企業和參與體育產業的非體育企業的決策層和體育營銷人員的實踐都具有借鑒意義。對這一模型的簡單解釋是:體育營銷循環過程始于體育和非體育企業/組織對體育營銷使命的設定。這一使命必須與企業或組織的整體戰略相一致,相協調。在設定體育營銷的使命(目標)的基礎上,企業和組織必須對自身所處的環境(包括宏觀和微觀環境)進行研究與分析,即對消費者(Consumer)、競爭者(Competitor)、企業自身(Company)和環境(Climate)進行分析,也就是我們俗稱的“4C研究”。基于“4C研究”所獲得的體育市場信息與數據,企業和組織按照一定的標準對體育市場進行市場細分,并確定自己的目標市場。在目標市場中,企業和組織制定適應自身發展的體育營銷組合策略,包括產品(Product)策略、價格(Price)策略、渠道(Place)策略和促銷(Promotion)策略,即4P組合策略。最后,通過對這一組合戰略的實施、管理和評估調整,使企業和組織將自己的體育或非體育產品更有效、更高效地銷售給消費者。
在這個體育營銷模型中,最為體育和非體育企業所采用、最為大眾所熟知也是體育營銷最有特色的策略之一是“體育贊助”。組織贊助常見的理由有:組織想在公眾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組織形象,想讓公眾看到并記住組織的名字,以及合理利用組織現有資源。組織贊助的其他原因還有:為了接觸特定的細分市場,為了鞏固基礎市場,為了將組織跟體育聯系在一起,為了作類似“慈善”營銷等等。
(二)高校品牌文化的概念與內涵
1.引言
高校生活貼近社會,課余時間豐富,自主性強。學生可以自行組織體育俱樂部和協會,以及各種體育講座,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將獲得成功與失敗、順利與挫折、個體與群體、平等與差別等種種情感體驗,從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交際能力、組織能力、競爭能力等。這些都是一個學校良好的體育文化的結果。良好的體育文化,還能夠培養高尚的情操和良好氣質的內在美,以及對生活、對家庭、對社會強烈的責任感和積極態度。高校體育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給大學生提供了認識自我、確認自我、提升自我的舞臺,構筑了大學生社會化的平臺。
2.高校體育文化與人的社會化
高校體育文化是指體育觀念、體育風尚、體育精神等,它影響高校學生人格的完善、個性的發展和情感態度價值取向。高校體育文化以一種社區文化的形態,使學生體驗到的自身價值和社會關系遷移到日常的學習,以及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中。
人的社會化是指個體通過不斷學習,掌握社會生活知識技能和規范,接受社會教化,適應社會環境,取得社會成員資格。在這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社會本質,發展自己的社會性,由一個“自然人”逐步成長為一個“社會人”的過程。[1]
高校體育文化教育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觸社會生活,有效模擬社會角色的教育過程。高校體育文化與人的社會化的關系,正是交匯在有效模擬社會角色這個基點上。高校體育文化實質就是一種促進高校學生的社會化進程的方式。不同高校形成的不同體育文化對培養的學生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醫學院校容易形成相當嚴謹、一絲不茍的體育文化,這和醫學院校的培養目標相一致。高校是學生離開校園生活,步入社會的最后一站,因此高校體育文化在大學生社會化的過程中起著最基礎、最關鍵的作用。
3.高校體育文化對人的社會化的影響
3.1校園體育文化提高人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校園生活中,學生可以通過體育認識生活,認識社會,學會競爭,同時提高社會認知能力、競爭能力和決策能力。體育觀念、體育風尚、體育精神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拼搏精神,而這種競爭意識和拼搏精神正是促進學生社會化的重要因素。通過參與校園體育文化活動,高校畢業走入工作崗位后,能夠加強與同事的交流。在與社會的互動中,他們自身所具備的綜合素質必將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應,對將來適應競爭的社會,實現人的社會化發展是極好的歷練。
3.2高校體育文化培養學生強烈的責任感和積極態度
通過參與模擬社會生活的體育社團和俱樂部,大學生在活動交往中不斷地進行溝通和交流,相互學習,優勢互補,各盡其才,事情的發生與解決能促進他們自發性、自主性地學習。學生在自學自練、自己組織和管理的過程中,能培養出強烈的責任感,發展社會溝通協調能力及組織能力,以一種更為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和工作。
3.3高校體育文化培養高尚的情操和良好氣質的內在美
高校體育文化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調劑情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勇敢頑強、拼搏進取、團結互助等良好的品質。[2]系列體育知識講座、學術沙龍、體育宣傳欄等,能開闊學生的體育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而形成各具特色的體育觀念、體育風尚、體育精神等。高校體育文化倡導尊重自然、熱愛生活的人文精神,可增強學生社會化發展的后勁。高校通過抽象的校園體育文化,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展示各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可使學生變得更加文明、健康和幸福。同時學生由于學習、生活所帶來的神經緊張、腦力疲勞與情緒紊亂等心理疾病在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下也會得到有益的調節和放松是調節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
4.高校體育文化促進人的社會化發展的策略
4.1構建有利于大學生社會化的體育課程結構體系
有利于大學生社會化成功的課程結構體系主要反映在課程結構的基礎性、時代性、綜合性和選擇性等方面。[4]所謂課程結構的時代性,是指在不放棄高校課程內容傳統精粹的基礎上不斷適應現代趨勢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改變課程結構與教學內容的陳舊面孔。同時,加強課程的綜合化,注意與其他科目及社會實踐相結合。
近年來時尚體育運動發展迅速,由于其具有時尚性、新穎性、文化性、時代性的特點,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因而,高校可根據師資力量開展街舞、網球、輪滑等時尚運動。學生追求潮流的欲望得到滿足就會更主動地融入到體育中來。學生自己組建俱樂部或社團,設計和參與活動及比賽,通過空間和時間的共享,搭建大學生自我展示的舞臺,通過社會經歷分享,增強與人合作的觀念,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社會化的進程。
4.2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作為終身體育一部分的高校體育文化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且是個人生存、享受、發展、獻身的需要。大學階段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階段。各種體育社團和俱樂部成員之間形成群體亞文化意識,學生不僅能從這種文化中學到必要的社會化知識,而且能得到團體生活的體驗,從而獲得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體育文化的魅力在于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愉悅身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體驗到體育的魅力,并從體育文化中獲得興趣和。當學生對終身體育的認識提高后,這就為實施人的社會化奠定了思想基礎。
4.3深化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改革
20世紀90年代,我國掀起了體育教育改革的思潮,在教學過程中越來越注重提高學生的體育樂趣,養成自覺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深化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改革主要是通過豐富的體育理論知識,教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動腦的意識。形成獨具特色的體育文化氛圍,使學生在濃烈的體育文化氛圍中完成社會化進程。
5.結語
高校體育文化是人的社會化的前提,同時社會化是校園體育文化的出發點和歸宿。校園體育文化可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學生強烈的責任感和積極態度,而且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氣質的內在美。高校體育文化對學生社會化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為了更好地發展體育文化的效能,高校要構建有利于大學生社會化的課程結構體系,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體現塑造人、培養人的宗旨和效果,以及深化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改革。高校體育文化促進人的社會化進程,有利于大學生盡快實現社會化轉變,更有利于高校畢業生走上社會后能夠盡快自覺適應社會、參與社會,履行健康有益的社會角色。
參考文獻:
[1]劉宇.高校體育對大學生社會化進程的影響[J].教育探索.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7-0192-02
高校是國家培養專業、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在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校園文化的建設等方面都非常重視。然而當前國內大多數高校卻都同時忽略了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學校領導和教師不重視體育,再加上課程又比較少,更是導致許多師生認為體育是個人運動是個人的喜好,純粹靠自己。在這些思想理念等因素的影響下,導致當前我國許多高校都沒有正確認識到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就高校體育文化的特征與功能進行了探討分析。
一、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和內容
1.內涵
通常來說,文化的定義都有狹義和廣義兩種,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也是如此。它屬于群體性文化的一種,需要高校教師及學生的共同參與的主要活動形式的體育活動。狹義上的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指的是體育精神、學生的心理素質等這些精神層面上的內容。而廣義上的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則是指在高校校園里,體育教師的體育教學活動和組織的其他相關體育活動,包括籃球賽等,通過這些手段來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在這些體育活動當中所涉及的體育場館等物質層面上的東西以及體育精神等精神層面上的東西都是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一部分。筆者在本文的討論當中將從廣義上來分析校園體育文化。
2.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內容
總的來說,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主要由三個方面構成:首先,物質文化,這指的是包括在建設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中所需要用到的所有相關的包括體育器材、服裝等在內的有形的、有物質特性的物質產品。其次,體育教育和制度文化,也就是用于規范高校各種形式的體育教學和活動的規章制度,如裁判規則等,通過制度文化的建設可以對高校師生的體育行為進行很好的約束并強制執行。此外,高校里各種形式的體育協會、俱樂部和運動隊對于師生所開展的和體育相關的各種技能、體質鍛煉在內的體育教育也是高校校園體育教育和制度文化的一部分。第三,規范文化,它指的是高校教師和學生以及其他高校工作人員在內在進行體育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體育行為規范,包括體育情趣等內容,重點是體育習慣。最后,體育精神文化,也就是高校師生在開展體育活動中所形成的體育思維方式、體育價值觀等思想觀念體系。
二、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特征
1.內隱性
從本質上來說,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也屬于文化的一種,因此它具有文化的特征,包括內隱性。簡單來說就是,體育文化以較為隱蔽的一種方式對高校學生的健康發展產生作用,使其能夠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形成自覺進行體育鍛煉活動的意識并付諸行動。這種體育文化的形成對促進師生的集體榮譽感有重要意義。
2.時代性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與其他文化形態一樣,都是時代的產物,因此時代特征非常明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我國的高校體育文化不論是形式還是內容也變得越來越豐富。此外,高校是進行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但同時也是社會文化大系統的一部分,所以其教育會受到當代社會的影響,這就使得高校體育文化有更為鮮明的時代特征。
3.多樣性
高校學生在文化學習上與小學、中學相比有很大差別,他們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因此高校在開展體育活動上除了體育課之外,更多的是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來組織和開展體育活動。一般情況下,教師和學生都能夠自行選擇體育活動的形式與內容。目前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認識到高校體育課程少,因此要提高自身體育素質就一定要參與到課余的體育活動當中來。同時,高校在課余時間所開展的體育活動內容和形式都更加豐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再加上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在參加體育活動的形式、內容等各方面都有所差異。上述因素都使得高校體育文化有多樣性特征。
4.全面性
高校注重培養和形成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對于刺激教師和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積極主動地進行體育活動,并讓其在體育活動中能夠形成強烈的集體榮譽感,體會到體育活動帶給人的愉悅感有重要作用,并幫助學生提高其綜合素養、審美素養。由此可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是一項有全面教育作用的文化活動。
5.層次性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根據各種不同的分類依據可以分成多種層次,也就是其具有層次性。就內容上來分析,則有專業性和一般性兩種;就活動類型來分析,則存在健身型與競技型兩種;就形態分析則衡量標準更是多樣化,如耐力、速度等。高校師生在參加體育活動的時候完全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如身體素質、業余時間等多個方面來進行體育活動。
三、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功能
1.教育功能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屬于業余文化的一類,學生更多的是通過課余時間來進行體育活動,體育知識及其作用也是通過這種形式對學生產生影響的。然而,體育并不只是單純的競技性體育活動,它還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課程。體育教師的教學活動、學校所組織的體育活動,都可以對學生產生教育作用:一,大學的體育課雖然課時少,但卻有很強的系統性,通過系統的教學活動可以在身體素質鍛煉、體育審美觀的形成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體育教育;二,高校大多擁有較為健全的體育場所和器材,且每一所學校都有其自身的精神和制度文化,這些都能夠營造出良好的育人環境,并在潛移默化當中對學生的體育活動帶來積極影響;當體育文化能夠對學生帶來積極影響并促使其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的時候,則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與工作都會因此而受到積極的正面影響。
2.健身功能
雖然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活動場所是校園,然而如前文所述,校園體育文化終究是體育文化的一種,因此它和體育文化一樣具有健身功能。學校教師在教學活動和業余體育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真正幫助每一位學生達到鍛煉身體素質的目的。同時,大學生也能夠結合自身的身體素質和時間自行選擇體育內容和活動形式,并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提高其對自身的健身要求,促進其體育素養的形成與提高,為其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
3.美育功能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也需要追求美,如優美的動作、健美的身材等。校@體育文化的形成還可以刺激更多的學生為追求運動美而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此外,它還能夠幫助我們提高審美標準,讓我們的審美觀變得更積極向上。
4.導向作用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主體是大學生,體育活動不僅能夠對大學生產生積極作用,當大學生進入社會開始工作之后,這些在大學時代所養成的良好的體育文化意識和習慣也會一直影響他們的工作、生活,并影響著身邊的同事、朋友,有利于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體育氛圍以及國家全民健身計劃的有效開展。
5.創造和超越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中最能體現其文化意義的功能就是創造和超越。眾所周知,競技類型的體育活動都存在著這樣的規則與目標,就是打破紀錄,也就是超越原來的記錄并創造出新紀錄。而健身型的體育活動也是師生個體對于自身的超越和創造。當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形成創造和超越的體育精神之后,其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也會積極超越自我,努力創造更高的價值。綜上所述,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種,它對于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集體榮譽感,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有重要意義,同時還能夠促進學校良好校園文化和氛圍的形成,幫助學校提高其整體形象和知名度。因此,高校應轉變觀念,使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和眼光認識到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性、特征以及功能,積極建設高校校園體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