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6 14:15:2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護士專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加強護理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是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實訓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教學,繼續實施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計劃。隨著職業教育教學的改革,人們越來越體會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也越來越認識到建設好實訓基地的重要性。2008年初,教育部和衛生部在京聯合召開全國醫學教育工作會議,指出:“要切實抓好實踐教學,加強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應不斷加強教學基地建設,保證臨床實踐的教學質量。”在前不久剛召開的2008年度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會議暨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會議上,教育部周濟部長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要根據就業市場和企業的需要,改變傳統的以學校課堂為中心的做法,職業教育的課堂有些要設在學校,有些還可以設在工廠車間、服務場所和田間地頭。職業教育教學要走在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最前頭。要把大力推行工學結合、頂崗實習作為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戰略重點。”所有這一切既說明了加強護理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性,也為如何加強護理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指明了方向。
做優、做強護理專業實訓基地是我校創建護理示范專業的重中之重實訓基地建設意義重大,既是現實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又是為社會培養大批熟練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是職教特色的體現。我校創建于1974年,護理專業是我校的傳統專業,至今已培養護理人才四千多名,畢業生就業率接近100%,其中不少學生已成為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這生骨干。目前,在校的3000多名學生中,護理專業的學生占1/3,因此,做強、打響護理專業品牌是我校既定的辦學目標。2008年將申報省示范專業,并以護理專業為龍頭創建省現代服務業緊缺人才培養基地。但是,對照護理專業的培養要求及有關標準,學校現有實訓場所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雖有相應的實驗室、模擬練習室,但仍采取較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停留在模擬操作層面上,缺少真人實境的訓練。學生的教學見習實習醫院難以按要求完成任務。同時,由于人們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患者的維權意識不斷提高,護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訓練機會大為減少,實習的條件受到了更多限制,從而造成了學科教育要求與現實情況之間的矛盾。要改變這一局面,顯然要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通過科學地構建校內外相互溝通的實訓基地來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護理專業的教學質量,實現護理人才培養的目標。
建設目標及原則
以建設三大實訓基地為目標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緊緊圍繞“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奮斗目標,以創建省級護理示范專業及現代服務業緊缺人才培養基地為契機,鞏固我校護理學科傳統優勢,構建校內基礎模擬型護理實訓基地、校內產教結合型護理實訓基地、校外院校合作型護理實訓基地三大體系建設。通過實訓基地建設,更多更好地培養受用人單位歡迎、人民群眾滿意的實用型人才。
以三個共同發展為原則(1)校內校外共同發展原則。護理專業實訓基地的構成有兩個環節,即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兩者缺一不可,不可相互取代。校內實訓是基礎、是前提,校外實訓是整個實訓教學的最終環節。所以我校的定位是加強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在完善校內基礎模擬型護理實訓基地的基礎上,新建校內產教結合型護理實訓基地,同時拓展校外實訓基地,做到三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2)硬件與軟件建設并重原則。基地建設將著重從實訓基地的硬件和護理人文環境的軟件設計上進行規劃。硬件建設就是以工作實景為規劃依據布局實訓基地,同時與教學環境設計相結合做好基地的整體布局,做好實訓室及實訓區域的劃分;實訓設備、工具、材料應根據完成各實訓模塊任務的需要確定。軟件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以護士職業能力需求為依據規劃實訓項目,以工作任務分析為依據開發實訓模塊;二是把護理人文環境建設融入基地建設中。(3)通用與實用相結合原則。由于護理專業分科較細,有較強的專科性,但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基礎護理工作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所以實訓基地建設方案的規劃應以護士開展基礎護理的各項工作為基礎,設置無論在何級別的醫院或社區或家庭都普遍通用的實訓任務,從而適應不同護理崗位的共同需求。
建設的主體內容——
科學構建校內校外互通實訓基地
科學構建校內校外互通實訓基地是實訓基地的建設關鍵,根據護理專業的學科教學要求和操作技能學習掌握過程分析,護理實踐教學需要經過三個階段才能完成。第一階段:在校內基礎模擬實訓中心進行反復的、無風險的練習;第二階段:在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內產教結合實訓中心或社區服務中心進行實訓,為進入綜合性醫院進行臨床實習打下一定的基礎;第三階段:進入綜合性醫院進行完整的臨床實習。通過科學構建校內外互通的實訓基地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護理專業的教學質量。基于上述思路,我校護理實訓基地建設方案主要內容由以下三大體系組成:
校內基礎模擬型護理實訓基地我校校內基礎模擬型護理實訓基地已在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實訓基地共五層,總面積4700平方米,總投資八百多萬元,設有醫學基礎實訓區、基礎護理實訓區和專科護理實訓區三大區域。醫學基礎實訓區包括尸體解剖室、標本陳列室、藥物實驗室等。基礎護理實訓區包括基礎護理多媒體示教室、基礎護理實訓室、護理形體訓練室、ICU搶救室、模擬護理站等。專科護理實訓區包括外科模擬病房、內科模擬病房、模擬手術室、健康評估實訓室、母嬰同室模擬病房、產科分娩模擬病房、綜合技能考核室等。該實訓基地投入使用三年多來,在護理實踐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為學生提供較完整的校內基礎模擬實訓練習,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護理示范專業評審、衛生部中高級護理員職業技能鑒定、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評估等重大活動中,得到了各級領導、專家、同行的好評。
校內產教結合型護理實訓基地據人口調查分析,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呈現出老年人口規模大、增長快、高齡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比例高等特點。目前社會上的養老機構主要有養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護理院等,這些養老機構都具有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的特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機構養老有其存在的客觀必要性。根據上述情況,同時結合學校近年來護理專業辦學規模擴大,已有實訓基地不能滿足護理實踐教學需要的情況。我校以產教結合推動衛生事業發展,培養實用型人才為己任,經上級有關部門批準,在原門診部的基礎上,創建了“產教結合型”護理實訓基地(護理康復醫院)。為方便學生見習、實習,基地選址在校園內,已于2008年5月破土動工,總建筑面積5200平方米,總投入1000多萬元。服務對象主要為康復病人、慢性病人、家庭照顧困難的老年人,結合醫療市場狀況,開設內科、外科、婦科、理療科、康復科、心理咨詢指導科等科室,有床位100張(按康復期病人、慢性病人、老年人分區收住),配備醫師、護士、護理員等工作人員,配置相應的醫療護理用具和設備。該實訓基地建成后,將造福我市及周邊地區的人民,滿足各類康復期病人、慢性病人及老年人接受康復治療、專業護理、維護和恢復健康的需求,同時,也可為護理專業學生實習實訓提供方便。
校外合作型護理實訓基地護士專業學生臨床實習是護理操作技能學習的重要階段,所以醫院臨床實訓是學生職業綜合技能訓練的關鍵時期。早在1992年,我校就在本地六家市級醫院聘請了一大批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護、藥)師為學校的專業兼職教師,走出了一條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嶄新路子。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學校更加重視抓好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充分利用醫院的設備資源,學校現已與周邊地區三十多家綜合性醫院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合作關系。為進一步加強院校合作和對實習生的管理,學校和醫院專門簽訂了校外實訓基地協議書,明確雙方各自的責任、權利和義務。為了規范實習基地的教學和臨床帶教工作,更好地發揮行業辦學優勢,學校不斷健全完善校外實訓基地的有關規章制度。對實習醫院、帶教教師、實習生等均作了明確的要求和規定,為了加強實習生的管理,學校特設以分管副校長負責,由學校實訓指導處、年級主任、班主任組成的管理機構,定期與校外實訓基地聯系溝通。學校每年舉辦一次校外實訓基地臨床帶教工作座談會,增進與實習基地管理人員、帶教教師的合作聯系。平時邀請醫院護理部主任等參與對學生的職業技能考核與鑒定,通過院校雙方共同努力,培養具有時代特色、符合社會需要的實用型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毛春燕.新形勢下衛生職業院校實訓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8,(6上).
[2]齊守泉.職業教育為山東半島制造業基地服務的戰略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8,(1).
1.1 畢業論文相關知識欠缺
多數本科護理專業學生是首次接觸畢業論文,在這之前他們從未受過相關的完善而系統的寫作訓練,致使不少學生一時無所適從。而且,醫學護理學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設計通常在進行臨床實踐實習的前期,而這一時期通常正是重要的專業課學習階段;同時,這一時期的學生又面臨著各種考試以及就業單位的種種考核等實際問題,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系統地研究和準備畢業論文課題的設計。
1.2 教學管理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高等教育的規模呈膨脹性發展,學生數量增加迅猛,而相關的管理人員有限,管理水平又參差不齊,面對各種變化的新情況,不能與時俱進地迅速做出應對。南陽理工學院作為一所綜合性高等院校,學科門類較多,各學科對畢業論文的要求大多不同,這給管理工作更增添了難度。而且,個別管理人員辦事推諉、拖拉、不負責任,導致教學文件不能迅速有效地傳達到指導教師手中,統計數據不準確、不及時,對學生完成畢業論文影響較大。
1.3 指導教師投入精力有限
由于學生數量猛增,師生比例存在著嚴重的失調現象。就我院醫學護理專業而言,每位指導教師帶有十多個畢業學生,而且多數教師都承擔有大量的科研和教學任務,投入指導畢業設計的精力明顯不足。個別教師對工作相當不負責,甚至有的教師連學生的畢業論文都沒有仔細地審閱,致使論文中出現大量的低級錯誤。在開題和答辯時,一些教師既不提問也不指正,或者教師自身的知識面較窄、知識層次較低,這些問題的出現也造成了畢業論文質量的嚴重下滑。
1.4 部分學生缺乏進取精神
畢業論文設計時期也是教學管理上相對松散的時期,盡管這段時間事情比較多,但教學內容的時間性要求不像課堂教學那么嚴格,這使得有些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對自己放任自流;有的學生文字表達和綜合分析能力較差,卻不虛心請教;有的學生不擬定提綱,寫論文時東一句、西一句,不能合理、正確地描述課題內容和自己所從事的臨床實踐工作。
2.論文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2.1建立全過程動態監管體系
為確保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加強對畢業論文設計的規范管理,筆者設想構建出一套包括4個層次(教師一專業系一學院一專家組的動態管理模式,并從我院醫學護理本科畢業設計開始實施,可以較好地解決學生、指導教師及院系之間的協調與監管問題,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從圖中可見,監控體系主要包括論文選題與設計、設計的實施與督查、成果評估3個核心環節,過程嚴謹,工作量飽和。各環節的具體特征如下。
2.1.1 論文選題與設計 這一環節從臨床實踐前4周開始進行,采取“題目公開、雙向選擇、院系調控”的方法,指導教師結合臨床實踐需求、醫院實際狀況、科研項目、教學改革與管理、學生自身素質水平等情況設計題目,題目要求本著目標明確,難易度適中,可控性強的特點,特別要注意結合具體臨床實踐。既可以由導師親自設題,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根據所查文獻資料等自己進行選題,選題可全方位、多角度涉及。設計完畢的課題由導師匯總至系里,由系審核評估小組對每一個課題進行“盲審”,包括題目的方向、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等,對不合格的課題堅決予以退回,要求重新修改完善直至達到標準要求。最后,由系審核評估小組將合格的課題送交學院教學督導小組,后者對所選課題進行總審把關后,上網公示。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一環節要有一個發動宣傳時期,針對全系護理專業將要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全體學生,邀請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寫作和培訓指導,從而使護理專業學生了解本專業的新知識、新動態,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科研使命感和責任感,激發其求知欲和科研興趣。還應組織指導學生閱讀專業刊物,在校園內創造良好的科研氛圍,并向學生介紹成功者的典型事例,樹立信心,激發興趣。最后,將選題表和任務書分發給每位學生,并要求其撰寫課題大綱并將選題表和任務書填好,交給指導教師,指導教師修改后再將以上材料返回給所指導的學生,使其能夠有針對性地參與到臨床實踐之中。
2.1.2 設計的實施與督查 這一環節是完全的動態流程,從資源的合理組織(包括查閱文獻資料、應用相關的實驗設備、收集病例、論文的設計規范等)到設計任務的完成,涉及的各種相關表格和項目的填寫,學生是主要實施者,指導教師負責指導、解惑和把關,學院督導小組進行全過程監控。
學生根據課題設計任務書的要求仔細規范地收集病例,分析總結,找出其中的規律。其中病例的收集是關鍵,要盡可能多地去收集病例,對所收集到的病例要盡可能詳細地進行記錄,做到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規范。對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籍貫、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各種陽性和陰性體征、診斷或印象及治療處理意見等都要做到認真、仔細地記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隨時和導師進行交流溝通,并在導師的指導下做好開題報告的撰寫工作。開題報告撰寫完畢,由系審核評估小組再組織相關方面的專家對開題報告進行評審,特別是對開題報告中相關內容的創新性進行嚴格評估。評審完畢,將需要補充修改的意見及時反饋給學生,讓其根據專家指導意見進行下一步的工作。隨后,學生根據設計任務書擬定各周計劃進行前期具體的課題設計工作,主要涉及細節方面的完善等內容。
學院督導小組要嚴格進行監督管理,包括嚴格執行教師和學生的考勤和請假制度。督導小組應定期聚會,反饋意見,提出建議,及時解決問題,特別是對學生在臨床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困難和心理問題更應該特別關注,確保學生安心順利地進行臨床實踐和畢業課題設計。為保證畢業論文保質保量地完成,根據周進度計劃表,要在中期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檢查工作,并將所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總結和通報,多方溝通以確保問題通過最有效的途徑得以迅速解決。
臨床實踐后期,要求學生抓緊時間完成畢業論文,并深入總結探討,將所遇到的具體情況隨時和導師溝通交流。待論文寫作完成之后,要求學生特別仔細地去審核其中的關鍵詞、統計數據表、圖表、參考文獻等相關內容,注意其中的規范書寫方式,避免學生養成粗枝大葉、馬馬虎虎的寫作習慣。隨后,進入-到畢業論文的結題審核和專家評定階段。要組織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嚴格仔細的審核評定工作,在選擇專家時,必須邀請課題專業相關領域的專家,專家組的成員不得少于7人,其中校外專家不少于2人,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專家不少于5人,專家評審小組的主席必須是取得教授或主任醫師職稱的人員。畢業設計的實施與督查這一環節是畢業論文最主要和最核心的環節,整個過程大約歷時18周。
2.1.3 成果評估 畢業論文質量評價包括:畢業論文設計過程中臨床案例收集、整理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方案和結構的合理性、創新性;獨立工作能力;文字綜合表達能力的準確性、規范性;圖表的美觀和質量;整個設計寫作過程的工作態度。其中導師和評審小組成員的意見各占20%,答辯小組意見占60%。答辯內容包括個人對論文的設計撰寫的全過程、遇到的難題及解決辦法;論文形式的規范性以及內容的質量高低;論文答辯過程中回答問題的嚴謹性和正確程度等。由答辯評委會小組教師根據學生的答辯情況分別打分,最終得出平均答辯成績。綜合導師和評審小組成員給出的成績以及最終答辯成績,得出綜合成績,并經學院教學評審委員會進行最終審核和驗收后,將成績在網上進行公示,并以此來評估導師教學和學生培養目標相符合的程度。對于特別優秀的畢業論文,由學校推薦并提供經費在相關專業期刊發表,為提升專業品牌和研究成果服務于社會做貢獻。同時,對畢業論文的作者及其指導教師頒發榮譽證書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從而在全院范圍內起到示范帶動作用。畢業設計成果評估這一環節大約歷時2周。
2.2 建立學生論文意見反饋統計數據庫
在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答辯之后,根據我院護理專業本科生培養計劃和相關文獻資料,設計一些調查問卷,如調查學生對畢業論文的認知和態度,包含是否有必要寫畢業論文、寫作態度是否認真等多個選項以及學生在撰寫畢業論文前、中、后期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建議的解決辦法等。前者可以采用半開放問卷,而后者可采用開放性問卷,允許學生自由回答。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再次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一方面,可以真實而充分地反映撰寫畢業論文是否在學生中起到積極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從交流中發現存在的問題,通過積極地探索研究,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為之后的畢業生論文設計的順利進行做更為完善和充分的準備。同時,將這些調查資料建立數據庫,其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既可以在整個學院內部之間進行有效交流,也可以在兄弟院校之間進行交流,以實現成果和經驗共享,為整個高等院校的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貢獻。
1.2調查方法問卷由研究者統一發放與回收。問卷使用統一指導語,調查對象以無記名方式獨立填寫。共發放問卷108份,回收有效問卷104份,有效回收率為96.30%。1.2.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描述,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本科護生實習前壓力情況本科護生實習前壓力得分為2.43分±0.51分,處于中度壓力水平,其中“出現差錯或事故的可能性”處于重度壓力水平;壓力水平排在前5位的依次為出現差錯或事故的可能性、接觸傳染性疾病、找不到如意的工作、處理病人緊急情況的能力、可支配的時間,見表1、表2。
2.2本科護生護理專業自我概念水平
2.3本科護生護理專業自我概念與實習前壓力相關性將本科護生實習前壓力得分和護理專業自我概念均分及5個因子得分之間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除“領導”因子外,其他各因子與壓力水平均具有相關性(P<0.05)。將本科護生實習前壓力水平及其對應的護理專業自我概念均分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均有相關性(P<0.05)。見表4、表5。
3討論
3.1本科護生臨床實習前壓力處于中等水平任何能使人體陷入壓力狀態的因素均稱為壓力源。壓力源可來源于軀體、心理、社會、文化和生活的改變[6]。護理本科生從習慣的校園學習和生活來到醫院學習、加之病人的情況千變萬化,很多學生害怕出現差錯或醫療事故,擔心遇到緊急情況不知如何處理,在臨床上接觸傳染性疾病以及就業問題等,造成學生很大的心理壓力。本調查發現,護生雖尚未進入臨床實習,但其中大部分已感到中、高水平壓力,這與相關調查結果一致[1]。護生主要壓力來源于護理的工作性質和內容,其次為考試與就業、對知識技能的需求、溝通與交流、監督與評價、病房環境與設備。其中出現差錯或事故的可能性是護理本科生在臨床實習期間的最大壓力源,與Kleehammer等[7]結果一致。其原因可能與本科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識不足,護理專業自我概念水平較低有關。
3.2本科護生護理專業自我概念水平較為積極護理專業自我概念是一個人從外行的學生成為一名專業護士的過程中形成的、與專業相關的、持久的一系列專業自我態度的感知[5]。隨著護理事業的發展,高等護理教育的崛起,護士的價值已得到社會肯定,護士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這些可喜的變化也反映到護理學生對專業的自我認知評價。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專業自我概念維度得分由低到高依次為滿意度、領導、溝通、靈活性、技能,實習前本科護生的專業自我概念總體項目均分為2.84分±0.28分,其項目均分>2.50分,且各維度的項目均分均>2.50分。這一結果表明護理本科生具有較為積極的專業自我概念,總體來說,護理本科生對本專業的認識是肯定的、有著積極的專業價值取向,其對護理專業的自尊情感和行為取向亦是積極的。Arthur等[8]曾使用同一量表測量11個國家注冊護士的護理專業自我概念,結果顯示,北京和香港注冊護士的專業自我概念項目均分為3.03分、2.99分,本研究結果低于此數值,說明本科護生的專業自我概念與注冊護士的專業自我概念存在差距。本調查結果與李紅等[9]在2006年對護理本科生的調查結果(項目均分為2.84)相一致。
3.3本科護生護理專業自我概念與實習前壓力呈負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科護生護理專業自我概念與實習前所受的壓力密切相關,且護理專業自我概念總體水平、靈活性、滿意度、溝通、技能與本科護生實習前壓力情況有相關性(P<0.05)。領導對本科護生實習前壓力沒有影響,究其原因可能是本科護生在今后的臨床實習過程中較少涉及領導方面的問題。因此,沒有成為本科護生實習前的壓力影響因素。從不同壓力程度本科護生的護理專業自我概念得分看,本科護生護理專業自我概念與本科護生實習前的壓力程度呈負相關,即如果本科護生能充分地認知自我、有良好的專業自我概念系統,在實習前感受到的壓力水平就越低,反之,其壓力水平則越高。為培養本科護生積極的專業自我概念,緩解本科護生實習前的壓力,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要多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向學生多講述臨床病例、增加學生臨床見習的機會,有可能的話可以和醫院進行聯合辦學,并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去醫院進行社會實踐,以提前了解醫院情況,熟悉實習環境。在臨床帶教的過程中,要注意構建良好的實習環境,以促進本科護生的護理專業自我概念,幫助本科護生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實習效果。
1.1學校方面的原因①學校對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不夠重視,認為護理專業學生重在培養實際操作能力;②學生科研經費投入甚少以及在科研立項中比例傾向于醫學專業的學生,有的院校到目前仍沒有設立專項的自助基金;③學校對學生科研工作缺乏有效的評價和鼓勵機制,沒有科研學分的要求;④學校沒有給學生提供合適的科研條件和環境;⑤學校科研、學術氛圍不濃厚,缺少經常性的面向學生的學術活動,導致學生科研意識模糊。
1.2學生方面的原因①學生科研意識不強,認為護理專業學生參與科研的意義不大,因而導致參與科研的人數比例偏低;②低年級學生缺乏系統的專業基礎理論,難以參與到較大的科研項目,高年級學生又要完成臨床實習任務和就業考研任務,時間精力不夠,很難專心投入科研工作;③部分學生缺乏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不利于參加到有關的科研小組,從而影響介入科研工作。
2護理專業學生科研意識與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2.1利于學生更深理解理論知識護理專業學生與其他專業學生一樣,感到專業理論知識比較枯燥、乏味、抽象,不知道理論知識與實際如何結合。若在校期間能夠參與到實際的科研中,利用理論知識去探討和分析實踐中的問題,這樣使得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就比較具體也更深刻。
2.3利于學生就業選擇高校擴招之后,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型為大眾教育,護理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問題也面臨激烈的競爭。高等學校的師資、大中型醫院的護理人才需求層次較高,在選擇人才時那些有科研經歷、有團隊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生被選擇的幾率明顯高于其他學生。
2.4利于培養學生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態度科研是一項嚴肅的活動,研究者必須具備勇于探索、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參加科研的學生在工作的過程中可以親身體會,并逐漸培養這種精神。同時科研活動的參與利于學生高尚人格的形成,這對于護理專業學生而言非常重要。
3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科研意識和能力的途徑
3.1改革課程體系,開設學術講座構建創新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目的在于克服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的專業口徑過窄、課程體系死板、滿足于將現有的知識灌輸式傳授給學生的傳統教學方式。開設學術講座,將學科前沿知識、邊緣學科的交叉內容、學術界爭論的焦點、難點問題以專題的形式介紹給學生。一些選修課也可以擇其精華,以講座的形式介紹給學生,這樣可以減輕學生不必要的負擔,有更多的時間和經歷用于科研活動。
3.2加強實踐環節護理專業是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專業,讓學生在學習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及實習的不同階段進入臨床。通過反復的觀察和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科學思維方法的形成,為進行科研工作打好基礎。
3.3不斷提升教師科研意識和能力教師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關鍵,教師的科研素質和科研能力是影響學生科研素質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設一支具有創新意識強、科研素質高的教師隊伍,對合格的護理專業學生的培養至關重要。
3.4建立完善學生科研機構,保證學生科研工作順利進行學校從管理機構上設立學生科研機構,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有科研經驗的教師組織科研小組,吸納有興趣、有潛力的學生及早進入科研活動,指導學生申報各種科研項目。在校級科研項目的立項中向護理專業相應傾斜。
總之,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科研意識和能力是21世紀護理高等教育事業的一項艱巨任務。我們要把培養創新型人才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術的護理人才作出貢獻。
長期以來,我校外科護理實踐教學緊緊圍繞本專業教學大綱展開,以單項操作技能學習為主,如打結訓練、手術人員無菌準備、常用手術器械認識等。在進行綜合模擬手術實驗,如闌尾切除術、胃穿孔修補術、腸吻合術時,通常是由教師指定護生扮演醫生角色配合小組其他護生共同完成。在處理和解決問題時,往往會局限于本專業角度,片面考慮問題,使學生對外科整體護理流程缺乏認識,對臨床實際工作中專業內容的運用更是無從知曉。
1.2實踐條件有限,動手機會少
外科護理實踐教學的開展,需要大量教學設備和一定的場地。我校現有的實驗室最多只夠容納40名學生同時開展實驗。雖然可以完成教學任務,但在練習時,一部分學生扮演醫生角色,完成護士工作內容的機會較少,導致教學效果欠佳。
1.3學時緊張,教學內容多
外科護理課程安排在第三、四學期,學習內容多,由于綜合仿真實驗的特殊性,如動物實驗前期的動物準備、教學組織、項目策劃、學生演練等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教學計劃的學時內無法完成多個綜合實驗。通常在學期結束前只能開展1~2次綜合實驗,不利于護生對專業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1.4學生自我發展需求
調查顯示,我校有60%以上學生愿意到省級醫院實習,80%以上學生認為基層實習醫院缺乏高水平臨床帶教教師,且大都存在病源、病種少,基本醫療設備不足情況,醫療水平一般,無法提供圓滿完成實習任務的條件。這表明學生對在校期間自身職業能力的塑造寄予了很高期望。
2實施方法
2.1教學準備
第一階段: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要求,在第三學期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外科護理單項技能操作練習,如打結、手術人員無菌準備、常用手術器械認識、手術區消毒鋪單及器械臺管理等項目。第二階段:在第四學期,根據教學計劃安排,與臨床專業教師協商,安排動物腹部手術,展開仿真綜合實訓。
2.2課前準備
臨床及護理專業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及教學內容特點,在完成理論課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通過典型病例,確定實驗項目,如闌尾切除術。利用病案式、情景模擬式教學方法,制訂相應實訓教學計劃。
2.3角色分配
根據實訓項目要求,將臨床和護理專業學生隨機分組,每組5人。其中臨床醫學專業學生3名,擔任主刀醫生、第一助手、麻醉師角色;護理專業學生2名,擔任巡回護士和器械護士角色。
2.4實驗實施
做好患者(家兔)術前全面評估,包括生理、心理狀態,術前準備;根據手術過程督導學生完成動物備皮(脫毛)、固定、術前用藥等;手術人員術前無菌準備;手術區皮膚消毒與鋪巾;模擬完成手術過程(即麻醉、切開、止血、切除、縫合等);“巡回護士“”麻醉師”分別填寫記錄單;手術結束后,按手術人員職責整理用物。
2.5課后討論
讓護生以操作前準備、操作中護理協助及操作后整理為重點進行討論,并就醫護合作進行仿真綜合實訓這種教學方法展開交流,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及協作精神。
3評價
通過專業合作進行仿真綜合實訓,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患者進行術前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能力,進行術前與手術、麻醉相關的準備。實訓涉及人際溝通、心理學、基礎護理學、外科護理學等課程知識,指導教師啟發和引導學生,著力培養學生操作的獨立性、主動性及創新性。通過綜合實驗,學生對外科護理基本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掌握得更牢固,為今后從事臨床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4專業合作開展仿真綜合實踐教學的優勢
4.1模擬真實情景,激發學習熱情
專業合作仿真綜合實訓的開展,使學生實訓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緊張、熱烈的氛圍中,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逼真的情景模擬,可使學生多方位、多渠道體會實訓感受。而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在學生觀察、探討、思考、總結中不知不覺地得以理解、消化和掌握。
4.2提倡專業合作,提升職業能力
專業合作仿真綜合實訓的開展,為臨床、護理專業學生互相學習提供了平臺。醫護之間仿真式交流合作,增強了學生醫護協作意識,使其認識到醫護、護患之間的角色關系,對其以后的臨床實習和工作都有幫助。與此同時,也達到了鞏固專業基礎知識、實現知識共享的目的。通過實訓,學生對外科臨床護理工作(尤其是手術室護理工作)中護士的職責更加明確,為臨床工作積累了經驗。
4.3整合教學資源,夯實專業技能
傳統的外科護理實踐教學多以教師為中心,著重于知識的灌輸,雖然知識點傳授較多,但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枯燥,方法單一,學生容易產生“學習疲勞”現象,導致教學效果不佳。而專業合作仿真綜合實踐教學,通過整合教學資源和精細設計教學項目,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求,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模擬醫療情景,醫護分工協作,不僅鍛煉了學生管理和協調能力,還發揮了醫、護各自的專業特長,從而共同提高操作能力。
2課程體系設置
課程體系是專業建設與發展的核心。老年護理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設置,立足于國家衛生事業和地區養老事業發展水平,并著眼于學生能力的可持續發展,以“校企共建”為平臺,打造以護理學為主體、加強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融入中醫學知識、彰顯老年特色的課程體系。具體來說,課程體系可以分為兩種描述形式:①按照內容分為公共課程、醫學基礎課程、護理學專業課程、老年護理方向模塊課程4個版塊,共計1988學時;老年護理方向模塊課程共計285學時,約占到全部學時的14%。②按組織形式分為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二者共同構成了整個課程體系。即上述每一個版塊中均包括理論和實踐2個部分。本文介紹的是其中“護理學專業課程、老年護理方向模塊課程”版塊中的實踐教學部分。可以描述為兩種形式:“嵌入式”,即嵌入在相關課程中的實踐(校內實訓+校外見習)、競賽、志愿活動等形式;“集中式”,即獨立于4個課程版塊之外的集中實踐,包括臨床醫院、社區、養老機構的見習和實習。“嵌入式”實踐部分共計285學時,“集中式”實踐部分有52周(表1)。每一學年都安排相應的專業實踐。特別是在第1學年就安排了學生到社區為老人服務的社會實踐,此時學生尚未接受專業課的學習,安排社會實踐的目的是讓學生對護理、對老年護理職業、對社會養老事業樹立感性的認識,初步形成自己的視角,在實踐中產生問題,再回到課堂上接受理論學習,這樣亦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而且打破了以往在二年級學生才開始接觸“護理”的傳統,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和社會責任感。
3老年護理實踐教學的特點
3.1“行動導向”的教學策略
老年護理人才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基礎,還要具有跨專業的能力,也稱為關鍵能力。在這種背景下行動導向教學勢在必行。行動導向研究者認為,關鍵能力的培養是在具體的職業活動中,通過解決職業工作任務來實現的,因此主張在教學中要引入行動導向式學習,通過行動導向型教育或培訓,才可以使學生獲得職業行為能力。“行動導向”教學并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以行動或工作任務為導向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與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所構成,如工作過程教學、項目教學等。
3.2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實踐教學內容
一個職業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職業,是因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過程,即在工作的對象、方式、內容、方法、組織以及工具的歷史發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獨到之處。工作過程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具有對象、工具、工作方法、勞動組織以及要求5個要素,及實現工作過程的6個步驟: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基于此,在校內實踐環節設計了“工作過程”導向的老年護理學實訓課程。具體為:將真實養老機構護理工作內容改編后引入校內課堂,設計成一個由若干工作情境組成的工作過程,每個情境中均有不同的工作任務,各情境及其當中的工作任務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當一步步地完成各情境中的工作任務時,也即完成了整個工作過程,舉例見表2。以上實例為1個教學單元,加上教師點評環節共計4學時,對象是1個小組的學生(約10名/組)。以上實例滿足工作程序的5個要素:對象是患者,工具是護理操作和語言,工作方法是護理程序,勞動組織是1個由3個班次組成的護理團隊,要求是護理操作標準及崗位制度。以“工作過程”設計的教學過程與臨床護理工作的實際步驟是一一對應的,力求體現工作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工作過程”的教學設計宜安排在三年級進行,一是對以往所學護理理論與單項操作技能的整合與提煉;二則在進入生產實習前開設,有助于學生較早熟悉臨床護理工作的基本流程,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護理管理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
3.3以“校企共建”為平臺的實踐教學基礎建設
3.3.1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除了傳統的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教學醫院之外,借助“校企共建”平臺,開辟的老年護理實踐教學基地目前已有3個,包括公辦養老機構、民辦養老機構、民辦非盈利慈善組織等不同性質的機構。并于2013年其中1個教學基地掛牌成立了天津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附屬護理院,為教師的教學與科研、學生的見習、實習與志愿活動提供了廣闊平臺。
3.3.2“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雙師型”教師,不僅用來鑒定職業教育隊伍中一類教師,而且用來鑒定職業教育教師隊伍;不僅是指對職業教育隊伍中一類教師素質的個體要求,而且是對整個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整體要求;不僅指教師個體素質,而且是指教師隊伍構成。基于此,一方面建立教師定期到養老機構學習進修制度和臨床帶教培訓制度。通過定期(每年不少于8周)到養老機構進行護理實踐、任職、考取護士資格證及養老護理員證書(中級或高級)等途徑提高在校教師的專業素養;通過集體備課、專職教師下機構指導、定期交流溝通、師生互評等形式,加強兼職教師的臨床帶教能力。另一方面,通過聘請養老行業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科研機構老齡問題研究學者作為兼職教師來校任教、講座等途徑,豐富老年護理教育師資隊伍,使其更加多元化。在未來,還將建立專門的老年護理教師教育培訓基地,實現“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可持續發展。
3.3.3教學資料開發
根據實踐教學特點,已編寫一系列實踐教學資料,包括《“雙師型”實訓教學導師指導手冊》《實踐教學計劃和大綱》《老年護理實訓指導及評分標準》《社區與養老機構見習手冊》《老年護理專業方向人才培養方案》等。以《社區與養老機構見習手冊》為例,在其中的“養老機構見習”篇,分為養老機構物理環境、醫療護理環境、護理人員工作制度與內容、常見老年護理操作、養老機構人文環境等幾大部分。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見習的認知特點:先從整體的物理環境開始,對養老機構先有感性的整體認識;隨著見習的逐步深入,開始接觸到醫療護理、工作制度、日常護理操作等內容;在經歷了數周的見習之后,開始逐漸體會到養老機構的人文環境,如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孝道氛圍等。對學生而言,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從外表到內在,這是一個認識不斷深入的過程;另一方面,對帶教經驗并不豐富的養老機構教師來說,有了手冊的指導,厘清了教學思路,有助于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教學效果。
中國的市場營銷理論幾乎都是對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的詮釋與衍生,常常是由理論課程建設到實踐課程開發,再到教學實踐,實踐教學虛擬多、實戰少,這種“就市場營銷學教市場營銷”的模式是造成高校營銷學生和社會需求脫節、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2.對高職實踐教學認知不足。
在面臨就業選擇時,不少學生不知道自己應該進入哪一行業,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產品,適合做營銷的哪方面工作。還有不少學生面對營銷工作環境,自信心略顯不足,有畏難情緒。還有的學生,缺乏學習動力,貪玩、上課打游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對專業的熱情,也是專業實踐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
3.缺乏有力的轉換機制。
市場營銷不乏系統的理論,但把具有一定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理論應用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營銷環境中時,卻要通過有效的實踐活動。這就決定了教學必須立足于理論的應用,立足于實踐。而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最大的問題是:從知識到能力、理論到實踐、學校到職業崗位三大節點缺乏有力的轉換機制。
4.專業任課教師有認識誤區。
有很多市場營銷的教師認為先把理論學完才能做市場營銷,甚至一年級不提倡參加市場營銷活動。市場營銷的實踐性非常強,市場無處不在,營銷行為隨處可見,所學理論要與實踐有機融合。因此,要從實踐出發,理論與實踐同步,利用創新科技職業學院真實的市場環境,創造一個四維互聯的專業教學指導平臺,將“營銷實踐—營銷理論—營銷實踐”高度融合,從而使學生在經歷中感受,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
二、四維互聯的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基礎
1.指導思想。
以解決實踐理論課程之間的松散、脫節問題為入口,深入研究市場營銷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的關鍵點。遵循“基于實驗室、協會搭臺、項目化運作、教研室專業化指導”的指導思想,建立全過程、全方位、多角度的四維互聯式培養平臺。結合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現有情況,通過四個關鍵聯結點組成教學平臺,從而有效整合更多資源融入培養平臺,四個互聯支撐點為實驗場所Lab、營銷學會Association、實訓項目Project、教研室EducationandResearchingoffice,簡稱實踐教學實施的“LAPE”,將更多有利于提升學生營銷技能的各項營銷活動資源融入培養平臺,有力提升市場營銷人才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培養的實效性。
2.市場營銷實踐教學平臺各個聯結點內在邏輯關系。
在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中提煉關鍵要素,進一步論證市場營銷實踐教學平臺各個聯結點內在邏輯關系,改善“LAPE”教學實踐模式。結合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現有資源,基于實驗室、依托社團組織,教研室介入,項目式運作,來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并在實施過程中修正、完善和提升原有“LAPE”教學實踐模式。
三、四維互聯的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實踐
四維互聯的市場營銷實踐教學平臺實施過程中,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將秉承因地制宜、活學活用原則,遵循市場營銷人才的成長規律,以培養具有“懂管理、善推銷、能策劃、會服務”高技能高職營銷實務人才為目標,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全過程、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培養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
1.以實用實訓場所為支撐平臺基礎。
有效實用實訓場所是確保學生完成營銷任務、提高營銷技能質量的重要保障。目前,可以供市場營銷專業銷售過程使用的實訓場所有:用友商戰沙盤實戰模擬實訓(含2個實訓室)、微格室內素質拓展訓練中心、工商模擬綜合實訓室等,與通信呼叫中心共同建設電話營銷實訓室,可以較好地滿足市場營銷專業的精推銷、善談判的需要。實訓場所是技能訓練的載體,我們提出泛實訓場所概念,整合校內校外資源,共同建設實用有效的實訓基地、實訓場所。本專業從第1學期到第4學期,結合學生要參與的推銷項目,請進和走出企業,利用優秀企業資源產品內訓體系,共同組織“推銷+公開講座”的培訓,分別與好家風紙巾、金河田、中國人保、寶龍珠寶、萬兆通電商、張裕國際等十多家企業進行合作,企業提供樣品產品,學習和研究產品的實訓場所可以是企業合作單位,也可以在學院實訓室、教室、會議廳進行講解演示,也可以在學院超市進行推銷演練,甚至還可以將產品帶回宿舍,讓學生組隊研究。
2.以“會”帶面,提升實踐教學組織效率。
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營銷協會是在市場營銷教研室指導下,由學生團體自主創辦的,分別是市場營銷協會和ERP沙盤協會。“兩會”,不僅起到傳幫帶作用,協會成員專業技能也得以快速提升。營銷協會旨在為同學學習營銷知識與技能,參與校內外營銷實踐活動,參加學院、市、省各項營銷技能比賽以及學術交流創造平臺,力求創建學院最活躍的、最精彩的“兩最”社團。營銷協會成立短短兩年時間,組織系徽設計活動,與企業合作協辦各種技能大賽,如“推銷之星”比賽、工模活動攤位拍賣、營銷策劃比賽等。學院還推薦優勝者參加了“2012年廣東省職業技能競賽營銷師大賽(學生組)”,最終“多利來紅酒隊”隊進入決賽并獲“2012年廣東省職業技能競賽營銷師大賽(學生組)”一等獎;“宅男宅女隊”隊獲得二等獎的優秀成績,并被組委會評為優秀組織獎。有了良好平臺支撐,2013年繼續獲得廣東省職業技能競賽營銷師大賽(學生組)”二等獎好成績。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競賽是強化教學效果的推進劑,建立ERP沙盤協會社團則有力推進實踐教學技能提高,通過組織沙迷開展賽事研究,共同切磋,提升技能水平。2012-2013年市場營銷專業學生代表學院參加用友杯ERP經營沙盤,連續兩年獲得省賽三等獎優秀成績,并邀請省內歷年一等獎獲得者的12支優秀團隊,“以賽促練”,參加我院組織網賽,引起省內高職院校關注和表揚。
3.團隊項目驅動,學以致用。
項目訓練能克服高職教育與市場需求脫節、實踐教學力度不足的缺陷,學生在“做中學”,通過項目驅動訓練解決問題,推動知識與能力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校與企業的結合、教學與研發的組合。2013年工商模擬市場活動,以市場營銷協會為主要成員,自發組成25人“組委會”,組成5人為小組團隊,每天開展PK銷售比賽,組成的團隊包括“好家風”團隊及“伊齊爽”。在“發現推銷高手就在創新!”為主題的每年一度的“推銷之星”比賽活動中,成立“贊助”小組和“企業項目”組,分別與揚雅果汁、金河田、中國人保、寶龍珠寶、萬兆通電商、張裕國際、寶隆紅酒等企業合作,由企業提供推銷素材和產品,由學生形成推銷文案和推銷演示,由企業人事專家或營銷專家進行考核,并對獲獎的項目團隊提供獎品。此外,在教、學、做一體化活動和認知崗位實習過程中,設定了十多項實操性的營銷項目,增加了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培養了吃苦耐勞團結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1.2對護理醫學基礎課實驗了解程度組Ⅰ100%、組Ⅱ83%和組Ⅲ88%選擇了解。
1.3醫學基礎課實驗與護理專業課關系方面2.3.1總體看法將各題目三組看法比較集中的(選擇率>50%)項目入選,三組人員對醫學基礎課實驗的地位、目的、作用的看法見表1表1對醫學基礎課實驗的總體看法(選擇百分率%)從總體選擇率看100%的教師和畢業生認為醫學基礎課在護理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醫學基礎課設置比較合理。護理專業學習醫學基礎課程的主要目的,選擇為學習專業課程提供基礎知識82%。護理專業基礎課程的實驗課在專業課程中主要起到的作用,被調查者62%認為既是為學習專業課程打基礎又為更好地掌握基礎醫學理論知識服務,73%的被調查者認為我院醫學基礎課程的實驗有體現專業特點。
1.3.2對于開設實驗課的必要性和實驗課類型及設置的看法見表2。其中99%的教師認為護理專業的醫學基礎課程有開設實驗課的必要性,認為實驗課類型選擇率為驗證型71%,演示型69%,創新型20%,在開設實驗課的看法上各組看法也比較一致認為有必要開設實驗課的醫學基礎課及選擇率:人體解剖學96%、微生物與免疫學84%、生物化學85%、藥理學88%、生理學83%、病理學85%、組織學46%。
1.3.3對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實驗內容設置及教學的看法見表3。各組被調查者對實驗課內容設置及實驗條件、實驗考核方式等方面看法比較一致。在“教學條件中影響學生醫學基礎實驗課教學效果學習的因素”這一條目中,選擇率比較集中,超過50%的分別是實驗指導教師相關知識水平、授課方法與技巧、配套教材、課時數多少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2.討論
2.1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實驗的地位、目的、作用醫學基礎課的實驗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專業課的基石。100%的被調查者認為醫學基礎課在護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重要,并且醫學基礎課程有開設實驗課的必要性,尤其是提高靈活性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良好職業素養的養成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主要起到的作用既是為學習專業課程打基礎又為更好地掌握基礎醫學理論知識服務,這些觀點是比較一致的。但組Ⅲ對醫學基礎課實驗的作用選擇率更高可能與當今護理工作者希望自身的知識儲備和護理技能的不斷提高改進的發展形勢有關。實驗課內容設置的原則方面,多數被調查者認為一方面應與護理專業課相銜接,另一方面應以臨床應用為目的,但三組的選擇率有差異,組Ⅰ選擇率相對較低可能是基礎課教師偏重于基礎課內容的完整性,而組Ⅱ和組Ⅲ選擇率較高可能因為他們直接與臨床護理工作接觸,更加重視醫學基礎課為臨床工作應用的實用性和實效性,所以更強調應以臨床應用為目的。
2.2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程實驗課的設置醫學基礎課所占的比重在減少也是現代教改和護理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但99%的被調查者認為醫學基礎課有必要開設實驗課,而且選擇率多數超過50%,這也說明基礎課實驗對護理專業課教學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中人體解剖學的選擇率最高達到96%,這提示教師要注重解剖學理論與實驗教學的緊密聯系,適當考慮在教改中趨向于理實一體化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對組織學開設實驗課的必要性的選擇率三組看法存在差異,組Ⅰ選擇率83%相對較高可能是基礎課教師更注重實驗課本身對組織學課程的直觀輔助教學作用,而組Ⅱ和組Ⅲ選擇率48%、35%,較低可能組織學對護理專業實踐的指導意義不明顯有關。本次研究顯示被調查者普遍認為演示型和驗證型實驗是比較適合護理專業學生的實驗類型。創新型實驗選擇率低,這可能是由于醫學基礎課實驗主要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醫學基礎知識和鍛煉基本操作技能有關。這與現在教改提倡提高創新型實驗比率的觀點不盡相同,可能由于多數被調查者認為學生的基礎知識有限,創新性條件相對較差有關。
2.3醫學基礎課實驗內容設置及提高教學效果方面的思考在教學中如何使醫學基礎課實驗有機的與護理專業課銜接互滲,提高其在專業課中的作用是我們的教學目標也是今后教改的目的所在。在調查中多數80%被調查者認為醫學基礎課實驗內容的設置應以臨床應用為目的,只有這樣才能使醫學基礎課程實驗更好的為臨床教學提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不斷提高繼續學習能力,使自身技能水平達到臨床工作要求。調查中79%的教師認為醫學基礎實驗課教師應適當進行系統護理知識的學習有必要,同時87%的被調查者認為專業課教師參與基礎課實驗建設是使基礎課程實驗能更好的服務于專業課教學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國外有研究表明學生學習完醫學基礎后,不能很好的將醫學基礎知識與護理實踐相聯系,不能利用所學知識解釋臨床實際問題[2],為解決這一問題一些研究者提出讓醫學基礎課教師進行臨床教育來進行學科知識的滲透,醫學基礎課及實驗指導教師進行專業的護理知識的學習,同時護理專業課教師充分參與基礎課實驗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案的制定也有助于基礎課實驗與護理專業課內容的銜接和互滲。由此可見,教師進行雙重知識背景學習有助于進行知識的銜接與互滲。[4]在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調查中,被調查者認為對教學效果影響最大的是教師自身因素(授課方法與技巧、指導教師的相關知識),其次是客觀條件(教材、課時量)。這說明教師注重自身修煉,內涵的提高及自身在教學中的作用,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的考核方面85%被調查者認為應采用實驗報告+實踐操作+平時成績的綜合成績比較合理,可見教師們已經轉變過去的期末一次操作考試定成績的方式,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在實驗考核環節,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護理專業是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一名合格的護理專業人才,對醫療單位的整體護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護理工作是一個輔助醫療對病人實施治療,使疾病最終得到轉歸的與多學科相關的專業[1]。護理專業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服務的對象是具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多重屬性的人[1],這就要求護理專業學生不僅要掌握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還要掌握社會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更要求必須具備以護理對象為中心,運用科學的護理程序進行整體護理的能力。
高質量的臨床教學對護理專業學生的專業思想的形成、社會責任感的建立,以及適宜的道德觀、倫理觀、價值觀的建立是有幫助的[2]。但護理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培養一名合格的護理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臨床實習階段所學習、掌握的實際操作技術。因此,在醫院這個實踐場所里如何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擺在學生和臨床帶教老師面前的一個嚴峻的問題。
目前,對各實習醫院的臨床帶教情況調查發現,各實習醫院的整體護理工作與實際的標準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
1存在問題
1.1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法律的不斷健全,人們法律意識不斷提高,醫療糾紛案件相對增多。在這種情況下,各醫院多不愿過多承擔實習任務,即使勉強接收了,對剛到醫院的學生也不敢放手,造成實習內容與教學大綱要求不符,實習學生多扮演著清潔工的角色,動手操作機會少,實習期內很難掌握臨床操作技術,直接影響了護理實習質量。
1.2學生入科后,雖然從形式上也指定了帶教老師,但對帶教老師的帶教能力缺乏系統的認定和把關,對帶教老師的帶教結果缺乏質量控制,甚至有一部分素質不高的帶教老師對學生不負責任,遇到問題橫加指責,嚴重挫傷了學生實習的積極性。
1.3教學內容與臨床操作脫節。很多醫院對實習學生安排的實習內容僅限于輸液、打針等技能性工作,沒有很好地把學生所學的護理理論和護理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認為護理工作無非如此,沒啥可學,動搖了獻身護理事業的決心。
1.4各醫院的出科考試方法單一,標準各異,從某種程度上說,考核的結果只能說明學生對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既未反映出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沒有體現出對學生整體素質的考評。由于缺乏規范直觀的考核標準,且參評的老師對同一問題認識的不同,看法不一,極易出現印象分、人情分,所以不能真實反映出學生的成績,以致出現高分低能的怪現象。
2應對措施
2.1創造良好的實習環境。實習場所的選擇對學生的實習質量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選擇實習場所要基于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原則。在選擇實習醫院時,硬件和軟件要兼顧,硬件是保證學生有機會接觸各類服務對象,有機會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護理實踐。所以,醫院規模、疾病種類都要考慮,最好選擇二級甲等以上醫院。
2.2選派有能力、高素質的帶教老師。臨床帶教老師是學生實習的榜樣,帶教老師不僅傳授技能,同時也在傳授情感。學生最初是通過觀察自己老師的工作行為,培養或建立對護理工作的觀念。因此,帶教老師應通過自己的實際工作,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及時準確地給學生講授所在科室的特點和病房情況,結合教材要求,針對不同類別特點的學生分配護理對象,布置計劃作業,并選擇不同的時間、方法對學生加以指導。
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對臨床帶教老師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帶教老師必須接受護理新概念,不斷吸取新的多學科知識,才能帶出高質量的適應社會需要的護理人才。
2.3設立實習管理組織,制定完善的考評體系。常設的實習管理組織和完善的考評體系,不僅對實習學生具有促進作用,同時對帶教老師也有約束效果。實習醫療單位應每周定時組織召開學生座談會,民主聽取學生不同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根據質量控制體系給帶教老師打分,并把帶教情況記入個人業務檔案,作為年終評分和晉升職稱的重要依據。
2.4設立專項獎勵資金,鼓勵帶教老師。實習醫療單位應與學校密切配合,設立一定的帶教專項資金用來鼓勵帶教老師,促進帶教老師以最大的熱情、發揮最大的優勢,培養出最佳的學生。
2.5根據學生現狀,進行教學改革。教學單位與實習醫療單位應合理分配教學與實習的時間,學生的臨床、實驗室實習與理論講授時間的比例一般應為1∶1,特別是授課時間不易集中安排,應將理論學習與臨床實習有機的結合起來,切實做到學用結合。
總之,各學校、臨床實習醫療單位要不段規范實習條例,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使學生有更多的動手機會,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為學生走入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更好地為病人服務。
對我院2010年5月~2011年2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需要進行手術。其中男患者有20例,女患者有40例,年齡25~65歲。其中行婦科手術有5例,產科手術28例,骨科手術有8例,外科手術有19例。
1.2護理方法
1.2.1術前心理護理
病人情緒過于激動容易引起術中的低溫,因此要加強術前的心理護理。醫務人員要以熱情、耐心、和藹可親的態度對待開導患者,傾聽他們的心聲,講解醫療技術的先進,讓患者充分了解與信任醫務人員,關心體貼患者的疾苦,協助患者解除各種顧慮,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手術。
1.2.2控制室溫
皮膚散熱是患者熱量丟失的重要環節,因此需要調節室溫,從而減少輻射與對流,來預防患者低溫。在一般情況下,室溫應調節在23℃~25℃,濕度在45%~65%為最佳。
1.2.3覆蓋物的使用
在接送患者期間要注意保溫,尤其是冬天,多使用棉絮、毛毯等,盡量不要讓患者的肢體暴露在外面。在手術過程中和實施麻醉后,需要減少肢體暴露,注意保暖。采用覆蓋物可以降低身體的散熱率,讓其與冷空氣隔離。有條件的術中可以使用電熱毯維持患者的體溫。
1.2.4輸血、輸液前加溫處理
沒有經過加熱處理的液體與血輸入明顯可以降低患者的體溫。因此,在進行輸液、輸血前采用加熱器把液體與庫血進行加熱,這是一種較為有效、簡單的預防體溫下降的方法。不過有一些藥物不能加溫,需謹慎處理。
1.2.5防止體腔熱量散失
部分手術時間比較長,一些腹腔臟器長時間暴露在外,容易導致體溫下降,可以采用溫熱鹽水紗布覆蓋,用溫熱液體沖洗體腔,從而降低體熱的散失。
1.2.6呼吸道加熱
把氣體熱化,取呼吸蒸發器加熱吸入氧氣,有效的減緩呼吸道的散熱率。尤其是全麻患者使用濕熱交換器,從而來維持體溫。
1.2.7術中嚴密監測
采用常規的體溫監測法,密切觀察體溫的變化,若出現體溫過低,及時給予有效的保溫處理。
2、結果
經過有效的低溫預防的護理措施,中途發生低體溫的有5例,對這5例患者針對性處理,體溫迅速恢復正常。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
3、討論
3.1產生低溫的原因
①采用的麻醉劑會直接影響體溫的調節,阻斷大腦與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作用[2],讓患者的身體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導致體溫下降;②皮膚消毒,一般消毒液都是冷的,擦在患者身上冰涼,皮膚在外、時間長加快了散熱速度;③補液、輸血過程中未加熱,使患者體溫下降;④手術室溫度過低;⑤手術時間過長、暴露的肢體過多、切口多大;⑥年齡因素,尤其是小兒與老年人身體抵抗力低下;⑦自身因素,情緒過于緊張等。
3.2低溫的危害
①增加傷口感染率和延長了住院時間,低溫不僅可以直接造成機體免疫力的損害,還減少了皮膚血流量,易出現缺氧狀態;影響切口愈合。②影響凝血功能,若發生低體溫可以導致循環血流過慢,血小板減少,使凝血因子活性降低;③增加心血管并發癥,體溫低的患者比正常體溫的患者發生心血管機率高很多,由低溫引起的低鉀是導致室速室顫等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3];④影響機體代謝,低溫產生抑制了生化代謝酶活性,讓患者清醒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