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4 03:16:1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工業產品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基于生命周期評價的綠色產品工業設計評
價體系分析以生命周期評價方法對綠色產品工業設計進行評價,主要是以改善環境為目的,對各類綠色產品的設計、生產等進行全面的評估,并對環境負荷做出分析,從綠色產品設計以及生產過程中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以下主要從清單評價分析、影響評價分析、對評價的改善等方面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2.1清單評價分析對綠色產品工業設計的清單評價分析,主要是根據對產品清單的分析來確定產品的功能單元以及系統邊界等,并結合產品的生命周期來建立各個階段的流程圖,從而實現對環境污染程度的量化評價,如廢氣、廢物、廢水等對環境產生的污染程度等,再根據評價結果來對綠色產品生產進行改進。清單評價分析主要從以下兩方面進行:(1)要對綠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所有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通過對各項數據的量化評價來實現對綠色產品工業設計流程的改進;(2)對綠色產品工業設計建立生命周期清單,定期對清單表格進行分析,并對表格上的各項數據進行綜合評價,分析綠色產品對生態環境的污染程度以及主要產生的污染因素等,再不斷對其進行改進。
2.2影響評價分析影響評價是基于生命周期評價的綠色產品工業設計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之一,主要通過對綠色產品產生的環境影響、生態系統影響、人身健康影響等方面的評價,來確定綠色產品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對綠色產品工業設計的影響評價分析主要從以下三個步驟進行:(1)要對影響進行合理分類,以生命周期作為基礎,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如NO2、SO2、固體廢棄物等方面的排放對環境的影響。通過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類來了解綠色產品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對環境的影響因素,并對其進行改進;(2)對以上得出的影響因素進行量化分析,最終確定表內的各個干擾因素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狀況;(3)通過比較評估的方式來對不同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行相互比較,同時要注重對環境產生潛在影響的因素評價,這樣才能確保評價的有效性。
2.3對評價的改善分析通過以上對綠色產品工業設計評價的分析得知,綠色產品在設計生產的過程中,對生態環境以及人身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在經過對危害因素進行量化之后,可以對影響因素進行定位,更有利于綠色產品設計的改進。以生命周期評價的綠色產品工業設計評價體系,主要是根據對生態診斷結果來改進產品的結構以及材料,避免或降低綠色產品對生態環境以及人身健康帶來的危害,為人們的健康以及生態環境的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
2014年陜西省飼料工業總產量為456.81萬t,較2013年的451.48萬t增長1.18%;總產值達159.9億元,較2013年158.01億元增長1.2%。其中配合飼料產量284.17萬t,同比增長5.47%;濃縮飼料產量155.36萬t,同比下降5.47%;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量17.28萬t,同比下降2.37%。
1.2主要飼料品種四增兩降
主要飼料品種中,豬料200.75萬t,同比增長1.19%;蛋雞料125萬t,同比增長1.37%;反芻料53.53萬t,同比增長8.56%;其他料7.39萬t,同比增長5.87%;肉雞料42.7萬t,同比下降2.4%;水產料27.44萬t,同比下降7.73%。
1.3產品結構跟進調整
緊跟陜西省養殖業發展趨勢,強化飼料產品結構跟進調整。2014年不同飼料在總產量的比重中,豬料為43.95%,蛋雞料為27.36%,肉雞料為9.35%,水產料為6.01%,反芻料為11.72%,其他料為1.61%。飼料類別中,配合飼料比重為62.21%,濃縮飼料比重為34.01%,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比重為3.78%,濃縮飼料比重持續下降。
1.4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持續提高
積極深入開展飼料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活動,籌措專項資金,加強產品抽檢力度,不斷強化監管,創新監管方式。首次組織開展了全行業省市監管部門交叉檢查活動,使飼料生產企業、飼料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識、質量意識不斷提高,有效地防止了飼料安全事故的發生,促進了飼料工業和養殖業的健康發展。2014年,陜西省共實施部、省級飼料樣品抽檢2749批次,合格2736批次,合格率達99.53%,保持了“十二五”以來,飼料抽檢合格率連續4年99%以上。飼料生產企業的原料和成品雙檢意識不斷增強,飼料中“瘦肉精”已連續十五年未檢出。
1.5規模企業強勁發展
根據陜西省重點企業跟蹤調查統計,全省前40位的企業年產銷量均突破1萬t以上,總量達220.78萬t,占全省總產量的48.33%。其中,前15位的企業年產銷量均突破4萬t,總量達167.28萬t,占全省總產量的36.62%。陜西石羊集團農牧有限公司、陜西正大有限公司、陜西華秦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康達爾高陵飼料有限公司四家企業年產銷量均突破10萬t以上,總量達104.29萬t,占全省總產量的22.83%。陜西省內規模領軍企業依托資金、技術和人才支撐,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在帶動產業發展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1.6反芻飼料推廣規范推進
按照新的許可條件要求,反芻動物飼料必須單獨設立生產線,陜西省混用反芻飼料生產線全部淘汰。截至2014年年底,陜西省獲得單獨反芻動物飼料生產資質的企業有19家,其中,專業公司9家,年綜合產能達165萬t。從監測的反芻飼料生產企業看,一年來,陜西省反芻飼料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總產量達53.53萬t,同比增長8.56%。
1.7小型飼料生產企業加速退出
通過實施新的飼料行業行政許可制度,大幅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和標準,使小型飼料企業、管理不規范、發展無后勁的飼料企業加速退出。截至2014年年底,陜西省生產配合飼料、濃縮飼料、精料補充料的加工企業數量由257家減少到100家,淘汰率達61%。
1.8原料市場行情波動進一步加劇
2014年,陜西省飼料原料市場行情漲跌互現,波動加劇。其中,主要能量類飼料原料總體呈現震蕩上行態勢,飼料用玉米9月份平均進廠均價接近2700元/t,全年玉米平均進廠價格達到2422.29元/t,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4.03%;動物性蛋白飼料原料價格一改上年度弱勢,開始震蕩抬升,在魚粉價格強勢反彈刺激下,其他動物性蛋白飼料原料價格出現明顯上漲態勢,蛋白含量在45%以上的飼料用肉骨粉全年平均進廠價格達到4410.08元/t,同比上漲15.41%;粕類產品價格一路震蕩下行,呈現明顯弱勢行情,2014年棉粕、菜粕進廠均價分別為3085.83和2762.15元/t,同比分別下跌3.40%和0.47%;蛋氨酸、賴氨酸價格走勢分化明顯,蛋氨酸價格持續強勢,賴氨酸價格繼續保持弱勢格局;主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中,除維生素E價格略有下降外,維生素A和D3價格繼續高位運行,微量元素價格保持弱勢震蕩格局。
22015年工作思路
2.12015年陜西省飼料工業工作的總體思路
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牢固樹立依法監管思想,創新工作思路、轉變發展方式。持續貫徹飼料行業許可條件,強化行業準入,推動行業轉型。扎實落實行業法律法規,嚴格依法監管,保障質量安全。圍繞陜西飼料工業發展的新常態,著力研究深化全省飼料行業發展措施,繼續按照“提高門檻、減少數量;加強監督、保證安全;轉變方式、增加效益”的工作思路,在持續強化執行新生產許可條件升級硬件基礎上,重點推進實施《規范》,提升軟件條件,從而全面推動飼料企業做強做大,著力構建優質、安全、高效、規范的現代化飼料產業體系。
2.2主要措施
貫徹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實現年內《規范》全面、平穩實施為核心,以提升行業硬件與軟件水平為抓手,著力推進陜西飼料行業規范發展,不斷強化依法治飼水平,為全省養殖業健康發展提供支撐,打牢保障養殖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繼續抓好六個專項整治,努力實施行業六個轉變,即:繼續深化飼料原料、違禁添加品、企業檢化驗室、產品標簽、執行標準和經營企業六個專項整治工作。加快推進從小型飼料生產企業向大中型飼料生產企業轉型、從濃縮飼料向配合飼料轉型、從單一飼料生產加工向產業鏈發展轉型、從使用自配料向使用工業飼料轉型、從傳統管理向現代化管理轉型,從傳統銷售向現代營銷轉型為主要內容的六個轉型。
文化是指在人類社會的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人類為了以一定的方式來滿足自身需要而進行的創造性活動"。"社會的人是動物長期發展的產物。但是,只有當人不滿足于坐享大自然的賜予,而開始親自生產他所需要的消費品時,人類的文化史才開始了。"這種文化誕生于人類最初的"造物"活動之中,可以稱之為"造物文化"。只是到了后來,生產力發展了,人的需要豐富了,文化的內涵就由簡而繁、由單一到多樣,文化的概念也隨著文化學研究的深入而被賦予越來越復雜的內涵。但有一點,即人類文化是由一元向多元發展的,沒有改變。
一部人類的文化史,無論哪個地區和民族,可說都是從制造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開始的。人類在打制第一件石器作為工具的時候,并不是出于"藝術"和"審美"的考慮,而完全是出于"勞動",利于"生存"的實用目的。也就是俄國普列漢諾夫(1856-1918)提出的"實用先于審美"。因此,從最早的意義上講,造物活動是綜合的、籠統的、實用的。但是,一般的人造物只要一旦作為物質出現,就會具有一定的實用功能;作為物質的存在,就會對人產生精神的影響。在"勞動"、"生存"的實用目的達到以后,就開始了附加上"藝術"和"審美"的考慮,一般的人造物就上升為造物藝術。在長期的歷史中,隨著人類進行"藝術"和"審美"考慮的越來越豐富,人造物作為它原來的載體已不能充分滿足了,便逐漸從中派生出、分離出現在所謂的"純藝術",由此形成藝術文化,譬如獨立欣賞的繪畫。以致出現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野。然而,造物文化作為原發性的"母型"并沒有被解體,而是沿著自身的軌跡發展。而此時的造物文化也就是造物藝術文化。
人類的造物活動,是以人類自身的創造性獲取一種自然界中本來所沒有的功能形式,求得在自然中的主動生存的開始,是最本質的文化現象。造物文化就是一種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間或之上未經分解的文化,帶有原發性和綜合性。張道一教授在造物藝術論中把這種兼具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而不可分離的文化稱為"本元文化"。并在《跨世紀的造物藝術》一文中說:
"……一般的人造物,按照通常的說法,多稱作為''''物質文化'''';它是相對于''''精神文化''''而言的。……嚴格地說,這方面的''''人造物'''',不能算作純''''物質文化'''',而是帶有文化的綜合性,我稱之謂''''本元文化''''。即在文化分為多元之前,一種最早的文化形態。隨著社會的和生產的分工,文化由一元而分作多元,本元文化并沒有被解體,而是同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行發展。而且由于它同科技的發展同步,又合著生活的脈搏,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如以陶瓷為例,從它的歷史演變中不難看出,盡管技術變了,生活方式變了,它的制作、式樣、用途也隨之變化,而且能夠看出各代陶瓷和品類式樣上的風格差異,成為實用與審美的統一物,但上萬年來并沒有中斷。由文化上的綜合性,決定了它在藝術上和美學上的綜合性。我們所要研究的''''造物藝術''''及其設計,正是指這一類的文化。"
作為本元文化的造物文化從其出現的時候就具有了實用和審美的雙重社會功能。實用功能的發揮是個體的,而審美功能的發揮是整體的。
而造物藝術文化從它形成起就具有了造物文化的性質。前蘇聯學者卡岡認為,藝術文化從文化形態上是不同于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殊文化,由此,他將整個文化分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藝術文化三部分。物質文化是指從自然向文化的轉化,包括物質生產的產品和方式;精神文化是指由精神生產創造的意識形態方面的文化,兩者是互為的。而藝術文化則是這兩種文化有機互融的結果。他認為:"人的藝術活動的這種特殊的精神--物質完整性導致了:定形于藝術活動周圍的藝術文化不能納入精神文化的界限內,它在文化的空間中既區別于精神文化,又區別于物質文化,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而這就是說,藝術文化的內部結構具有特殊性,既區別于精神文化的結構,又區別于物質文化的結構,因為它由藝術活動本身的特性所決定。"這里卡岡所說的"藝術文化"就是造物藝術文化。
人類文化的發展,如今已是豐富多樣,絢麗多彩。高爾基把大自然看成是"第一自然界",而人類創造的文化是"第二個自然界"。他說:"學者觀察著,研究著一切存在在''''第一自然界''''里的現象,教人用這''''第一個''''的力量去創造''''第二個'''',教人關心自己的健康,延長自己的生命。藝術家觀察著人的內心世界--心理。"他認為"三個人是創造文化的:學者、藝術家和工人。"藝術是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它的品類更是錯綜復雜,幾乎無法從同一個角度進行分類。一般的藝術,是"純然"的意識形態,作用于人們的精神,起著認識、教育和審美的社會作用,是易于辨別的。但是也有的藝術門類,并不純是意識形態,它以物質形態出現,同時又影響著人的精神,這就是造物藝術。造物藝術直接關系到人們的衣食住行,它既是物質文化又是精神文化,是適應著物質生產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表現的藝術。造物藝術也就兼具了造物文化和藝術文化的特征。
大千世界中,多樣的造物藝術已是司空見慣。然而,當我們生活在一切需用之物齊全的環境里,對這些無時無刻不接觸的造物藝術的存在以為都是天經地義的。于是便視而不見、熟視無睹了,對這些人造物的"母型"地位也就漠視了,把這種造物文化簡單化地歸入"物質文化",斥為工匠之作,并排除在藝術與美學之外。特別是我國自先秦以來,奉行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為不齒。造物屬于形而下的范疇,由此它從思想觀念上和社會實踐上都被納入了世俗末流之中,這種思想影響于歷代。正是我國這種傳統的"重道輕器"思想的沿襲,在實踐上強烈的社會需求促使工藝及產品大量介入人的生活,成為一種左右社會和人們心態的物質力量;而在人們觀念上卻又鄙視這種工肆之人的藝術勞動,不僅大批藝人、工匠得不到應有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造物活動作為一項文化也沒有在整體意義上得到相應的承認和重視。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們甚至"坐而論道":"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這種"君子不為",不知影響了多少人。
馬克思指出:"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因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為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我們不能否認造物藝術文化的本質。造物藝術文化是藝術文化的基礎和根源,又是藝術文化的一種特殊形態,是視覺藝術語言,是藝術語言的一種表現形式。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造物藝術文化的不斷積累,才將人類的藝術文化逐漸充實豐滿,才將人類的文明高高托起。
我們知道,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因為自然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基礎條件,人也不能離開自然而完全獨立生存。人類的祖先就是這樣作為自然的一部分而生活于自然之中。在這種狀況下,人類的生存受到當時人們的意志難以改變的、復雜的法則的支配。在自然中固定著自己的位置,不能從自然的循環中擺脫出來。當時,人們依kao樹木的果實、優裕的自然而維持生命,遇上嚴酷異常的自然災害時,只有凍死、餓死。這樣,自然對于人類的存在來說,是絕對的條件,同時,有時也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為此,人類便開始努力,盡可能逃避不利的自然環境,創造出有利的環境以便更容易生存。人類變得有意志和自然相對抗了。拒絕由自然來擺布本身生存的一切,開始作用于自然而又改造自然,對此,人類在人和自然之間,創造出了應稱為第二自然的人工環境,借此,從自然的直接的異動中逃避出來,開始調整人類和自然的關系,把自己生存的某部分掌握在人類自己手中。因為"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單純地以自己的存在來使自然界改變;而人則通過他所作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
因此,不管自然環境如何多變,隨著創造出適應多種情況的人工環境,人類便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生存。人類創造了制服獵取物的武器,創造了滿足各種生活所必需的工具。最初是kao手,盡管所用的材料也往往是原封不動地搬用自然的材料,但已經深深地刻上了人類的痕跡。在保留著打擊痕跡的人類第一件工具的石器中,卻能看出,人類經過漫長的歲月制造出了最順手的和最能發揮功能的造物藝術。"可以把一切意識性的、物象化的、符合某種目的的物品都稱為產品設計。若一般通俗地說明的話,即,把具有目的,由人類創造出來的所有實體都可稱為產品設計"。這些造物藝術都是手工產品,因此,也可以籠統地稱為工業產品設計。
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技巧的熟練,所使用的材料既有取自自然的,也有人工制造的。譬如說,制陶術的發明,是人造物由物理的性質向化學的性質擴延的一次大的成功。人類從此不僅能改變天然物的形態,而且能利用火對粘土的燒結,改變材料的性質。這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大發明。這一發明,是燒制出規整、飽滿的陶器。從而開擴了工業產品設計的領域和及其性質,藝術的手段可以輕而易舉的被體現,只不過當時的工業概念仍然是手工業。
在人類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過程中,工業革命開始以后,造物藝術伴隨著大工業生產技術和藝術文化的不斷融合,并在20世紀初凝聚成為工業設計,并作為一門獨立完整的現代學科得以確立,工業產品設計才成其真正意義。
工業產品設計就是對工業產品的功能、材料、構造、工藝、形態、色彩、表面處理、裝飾等諸因素從社會、經濟、技術等方面進行綜合處理,既要符合人們對產品物質功能的要求,又要滿足人們審美情趣的需求。
也就是在對工業產品進行外觀設計時,不僅要研究工業產品制造的可能性、操作時的可kao性、經濟上的合理性、形態表現的藝術性等,同時還要研究工業產品對社會的價值,對環境的影響,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作用。這里的"藝術性"是一種綜合性的概念,它不僅包括產品的造型處理、色彩處理、紋飾處理與視覺效果相關的結構處理、紋理效果處理,還包括人的觸覺、聽覺等綜合感覺效果的處理。
通常情況下,人類為了改善現有的生活條件,將會作出一定的實踐性創造活動,進而產生實用功能與審美功能。具體來說,在審美價值層面主要是體現在思維創新以及外觀造型創新上[1]。現階段,我國在工業產品設計教學上,已經很難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了,傳統形式的教學方法不可以真正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從而造成學而無用的問題時常出現。因此,學校應該在此基礎上,對教學體系進行創新,工業產品設計專業探索型教學體系的推廣與應用可以讓學生們得到更好的學習,掌握實用知識,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1工業產品設計專業探索型教學體系的基本概述
運用探索型教學體系開展工業產品設計專業教學中,教師往往不會急于把教材當中的相關知識點與實踐學習中的難點問題事先告訴給學生,使學生產生規避心理,而是借助演示教學法以及實踐教學法等,保證學生可以首先接觸到產品設計,然后再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引導,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探索與思考過程,有助于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2]。此外,借助工業產品設計專業探索型教學體系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深刻記憶設計全過程,并在此基礎上獨立發現問題,最終提出合理化的問題解決方案,讓學生快速成長,從根本上提升其獨立設計能力。
2工業產品設計專業探索型教學體系的具體構建
2.1強調工業產品設計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從某種程度上講,探索型教學體系的應用主要是為學生搭建促進其成長、成才的空間平臺,從而使學生可以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創造能力,為未來的工業產品設計奠定良好基礎。所以,在探索型體系構建的時候,相關人員必須要嚴格遵守該教學體系的實際教學要求,最大限度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保證教師占據主導地位,為學生的行為把關[3]。讓學生能夠在工業產品設計學習中真正脫離教師束縛,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使學生可以在產品設計當中盡情馳騁,從根本上增強設計效果,更快地設計出大量美好且實用的產品。
2.2強調實踐課程的合理化安排
探索型工業產品設計教學體系的科學構建必須要做到理論課程以及實踐課程安排的合理化,特別是要注重實踐部分的學習,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為充足的實踐空間與精力,使學生可以平心靜氣的開展作品設計。在實際教學期間,雖然不可以忽視工業產品設計方面的理論知識教學,但也不可以讓理論知識教學占據大部分時間。實質上,就工業產品設計專業課程來說,實踐機會往往要比學生理論知識提升更具重要意義。
2.3強調工業產品設計教學的生活性
現階段,工業產品設計過程中,藝術因素也占據重要位置,因此,產品的相關設計人員必須要高度重視設計的美觀性以及藝術性,然而,工業產品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回應用到人類生產與生活當中的,所以必須要將設計的生活性作為前提條件,重視其生活使用價值。在探索型產品設計教學體系構建期間,教師應保證課程的教學更加貼近現實生活,從而使學生從課程入門的時候就做好相應的思想準備,結合日常生活的實際需求來更好地設計產品。具體來說,一方面,工業產品設計應該堅持實用性的原則,要求設計人員重視生活性,然后將生活性有效融入到實際設計理念當中;而另一方面,在產品設計探索型教學中,教師需要給學生灌輸一定的思想,那就是每件設計產品都必須要具備較強的生活性與實用性,發揮其重要價值。
2.4強調工業產品設計教學的美觀性
目前,工業產品美觀性也是實際設計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視的,畢竟設計產品不可以只重視生活性與便捷性,若是不考慮美觀,則就不是“設計”了。所以,在探索型教學體系構建中,產品設計教師需引導學生大力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其欣賞美以及感悟美,具備一定的創造美的能力,然后實現自身美學意識的良好應用[4]。此外,學生不僅要有審美能力,還必須要學會創造,固步自封是難以創造出美好工業產品的,教師應鼓勵學生引領時尚潮流,進而創造出極具美觀的產品。
3結語
總而言之,工業產品設計探索型教學體系的構建直接關系到工業產品設計教學質量水平的提升,是一項專業性以及復雜性都相對較強的工作。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給予高度重視,承擔起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在探索型教學體系中,應重視學生主體性地位,強調實踐課程的合理化安排,注重產品設計生活性與美觀性等,充分激發學生潛力,提升教學效果。
作者:于鵬
參考文獻:
[1]劉秭岑.工業產品設計探索型教學體系[J].山東工業技術,2015(23):230.
二、產品設計深入階段的造型設計
工業產品設計中的產品比例、材料、質感、產品色彩、產品結構是產品造型設計的主要關鍵設計要素,這些要素的表達,無疑是設計深入階段的表達重點,表達比例更準確的方式是輔助工具(標尺、網格、參考線)的應用及相關參數設置。例如在做鼠標設計效果圖時,先打開標尺,定義和文件一致的設計單位,打開網格及其設置,單位也調到一致,子網格調校為整數,可以借助輔助線找準中心、邊界及出血位置,這樣做好輔助設置后再打開吸附參考線、網格功能,可以開始精準繪圖。工業設計的五大材料分別是金屬、木材、陶瓷、玻璃、塑料。以金屬為例,在表現的時候,常規方法就是添加雜色和動感模糊配合使用,具體數值要根據文件及材料粗糙程度而定,也需一定實踐經驗。同時,質感區別于材料,是人為賦予產品的表面肌理感覺,例如鋁合金材料就可以有噴砂(啞光珍珠銀面)、拋光(形成鏡面)、拉絲(形成類似緞面效果)、電鍍(覆蓋一層其他金屬)、噴涂(覆蓋其他非金屬涂層)等不同的肌理。每種不同肌理的表現是沒有固定模式的,要靠平時經驗積累,但基本方法是離不開各種濾鏡的使用,包括內置和外掛濾鏡,例如其中的拉絲肌理可以用雜色加動感模糊完成,噴砂可以白像素上填充雜色再光照通道再模糊。產品色彩可以通過拾色器賦給。最后還有結構設計方面,因為是三視圖的效果圖,涉及到結構問題可以參考產品造型設計初期效果圖表現內容。
關鍵詞:房地產品牌建設
1房地產品牌的涵義
今天,我們在而對紛呈的樓盤,很難判斷究竟哪一個房型更好,哪一種特色的物業管理史令人滿意,惟一能產生差別的就是開發商企業的商標和樓盤的名稱。房地產產業高質量、低成本的競爭在過去的幾年基本己經解決,目前擺在房地產開發企業而前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品牌的競爭。它會為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更廣闊的競爭空間。
從表面上看,品牌是指代某種產品的名稱、標志和注冊商標,而從更深層次來看,品牌實際上反映出消費者對產品和廠商的判斷、認可和評價。產品是消費者購買并期望帶來實際功用的物質載體,品牌則能契合消費者購買時心理上需要的放心、信賴、愉悅和滿足感。產品要成為品牌遠不是一個自然、簡單的過程。“品牌是歷史的產物,品牌是市場的產物。衡量品牌確立的標準是市場,檢驗品牌價值大小的標準也是市場。”[1]
房地產品牌是目前房地產業內開始頻頻使用的時髦概念。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現在理論上對這一概念的內涵目前尚未見權威、系統的解釋。一般認為房地產品牌包含兩個方面:房地產企業的品牌和房地產項目的品牌。房地產企業品牌是指房地產公司的整體社會聲譽,而項目品牌是社會公眾對某一具體開發項目的社會價值的認知。
房地產商借助品牌的力量及魅力開拓市場,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以求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脫穎而出,這是末來房地產企業市場竟爭的必然趨勢。
2房地產品牌建設的必要性
2.1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和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需要塑造品牌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漸趨成熟,消費者買房己經開始注重品牌效應。對消費者而言,住宅區別于普通商品,具有價值量大、使用周期長、商品特性不直觀的特點,因而購買風險大。消費者購買心理及行為較為復雜,購買決策謹慎理智,消費者購買住宅時除了考慮實際利益,還追求超值利益,希望得到質量免檢的保障,得到社會尊重、自我價值實現等心理滿足。這種附加價值是產品本身所不具備的,但卻是品牌刻意創造和包含的。因此,市場上品牌住宅一經推出,就會以其良好的知名度,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和積極評價。如果該品牌住宅己經由知名度走向美譽度,成為眾所周知的名牌住宅,則消費者會認為購買這樣的住房,不但能夠得到基本的利益保證,還可以享受到優質服務等超值利益,這樣他們在購房時僅需衡量地段、價位等極少因素,就可以快速做出購買決定。
而且,我國己經加入WTO,市場準入將進一步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外知名房地產公司將進入中國市場,激烈的市場竟爭將迫使企業走差異化經營之路。品牌作為企業差異化的集中體現,是其它企業無法效仿的。因此,隨著市場竟爭的日益激烈和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及早塑造品牌己成為房地產企業謀求長期發展的戰略性選擇。[2]
2.2產品品質的趨同性催生品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設計和施工技術的不斷改進、房地產產品的綜合素質普遍提高,產品品質的趨同性越來越明顯。而且我國房地產企業產品開放性和易模仿性的特點也導致同質化競爭日益嚴重。因此,企業要想在眾多相似的產品中獨具特色,必須塑造自己的品牌。
2.3房地產市場相對過剩的總體格局呼喚品牌據有關專家分析,目前我國的房地產市場處于一種相對過剩的格局。這種“相對過剩”既表現為房地產企業的數量過多,也表現為房地產產品的數量過多。以上海為例,截至2005年底,上海有房地產企業5000家左右,平均每個區縣的地盤上有大約200家房地產企業,且大多數企業表現出小、弱、散的特點。國外統計資料表明,在某一領域前十大品牌的市場份額通常超過70%,但目前上海排在前十名企業的產品市場占有率不超過30%,而香港則占到80%。
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完善和競爭的日趨激烈,一些大房地產公司的實力急劇增強,市場競爭的核心能力正加速形成,一批對市場有較大影響能力的房地產龍頭企業將脫穎而出,而那些實力小和缺乏核心競爭能力的房地產企業,在未來的幾年內將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危險。因此,房地產企業要想取得競爭優勢必須塑造自己的品牌,走品牌競爭之路。
3房地產品牌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竟爭的加劇,商品的品牌形象己成為消費者認知的第一要素,房地產產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也不例外。近年來,一些房地產企業己經認識到了品牌建設的重要性,開始著手創建品牌,如合生創展、萬科地產等。但不可否認,目前中國的房地產企業普遍存在著數量過多、規模較小、市場分散、實力有限等特點。房地產企業對品牌的認識還比較膚淺,與其他行業相比,其品牌創建還處在落后的階段。據有關資料顯示,與一般耐用消費品(如家電)的名牌企業占有70%——80%的市場份額相比,在京滬等大城市里,前五名開發商的市場占有率還不到20%。
2007年公布的中國最有價值的10強品牌,海爾位居榜首,其次是聯想和TCL。作為我國支柱型產業的房地產卻沒有一家企業入圍。這對動輒上億元圈地的房地產開發商來說無疑是一種莫大的恥辱。[3]
房地產企業品牌建設中存在如下的問題:
3.1品牌意識薄弱。一方面,房地產商普遍認為,對于房地產產品這種特殊商品,區位是最重要的。把精力放在考慮如何拿到一塊好的地皮遠比搞什么品牌建設要實際的多。換句話說,只要把房子蓋在好的地段,不愁不賺錢,完全沒必要花心思去塑造什么品牌。另一方面,房地產企業的員工沒有創建品牌的意識,認為創建品牌是公司高層的事情,與自己無關。
3.2品牌建設的連貫性差。房地產開發商常認為與消費者建立聯系的紐帶是項目,因此只要打造項目品牌就足夠了。其實這樣的品牌建設策略不但收效甚微,還會造成品牌資源的浪費。這是因為:房地產產品不同于一般的日常消費品,各項目之間的差異性大,關聯度小。如果只注重單個項目的品牌建設,那么勢必就會導致每開發一個項目就得打造一個新的品牌,而隨著每個項目銷售的結束,其品牌影響力也就漸漸消失。大量的投入并沒有多少沉淀為品牌資產,更沒有使品牌效應得以真正實現。留給消費者的永遠是一個忽隱忽現,極其模糊的印象。在具體樓盤的命名上,開發商隨意的拼湊幾個在許多城市幾乎都能找到的樓盤名字,像“某某花園”或者“某某豪庭”等,然后期望借助廣告的狂轟亂炸來打造品牌。這種做法完全忽略了品牌傳播對名稱的唯一性和可識別性這個最基本的要求,更不必談借此塑造品牌及進行有效的傳播了。
3.3缺乏打造品牌所需要的人才。很多房地產企業認為他們的企業最需要的就是那些能說會道的售樓小姐,這些人是關鍵,即使房子的質量不怎么樣,也能夠忽悠消費者買房。但是,在房地產品牌建設中,企業所需要的人才遠不止售樓小姐這一類人。
3.4不注重品牌的根本—房地產產品的質量。房地產品質是一個綜合的概念,既包括基礎的工程質量,也包括規劃質量、環境質量、配套齊全、物業管理的服務質量。有些小區規劃質量不高,對小區用地的分配、住宅群落的分布、住宅類型的確定、小區道路系統規劃、小區綠化用地以及其他設施沒有嚴格按照小區規劃原則進行合理規劃,在整體上影響了住房質量。有些小區的物業管理質量很差。比如,在小區安全方面,保安就是形同虛設的,任何人都可以隨意自由出入小區。
4房地產品牌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4.1樹立正確品牌觀,強化全員品牌意識首先,房地產企業的領導們應該有打造品牌的意識。因為,現在消費者買房考慮的并不僅僅是房子的地理區位好,還會受很多心理因素的影響,比如買這套房子能否體現自己的身份,社會地位等。這些心理上的滿足感是房子的地理區位所不能滿足的,必須由品牌提供。
創建品牌并非是企業老板或董事會幾個人的事,而是整個團隊的持續不懈為之努力的結果。企業員工不僅是生產經營的主體,也是企業與社會公眾進行聯系交往主體與承擔者。
企業品牌形象除了來源于項目自身的品質以及推廣,還與企業員工素質和形象有關。從一定程度上說,企業員工的文化水平、工作作風、技術素質、職業道德以及儀表服飾等都是企業品牌信息最廣泛、最直接的傳播媒介。因此,應當通過全員品牌戰略的實施來獲取員工的認可和支持,使企業部門間以及員工之間配合默契、步調一致,增強內聚力和整個組織的外張,最終塑造企業強勢品牌形象。
4.2“母子式”的命名策略“母子式”的命名是指房地產企業應該采用“企業品牌+項目及品牌”的品牌發展模式,依托統一的企業品牌來創建項目品牌。這樣的品牌建設將企業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轉移到產品品牌身上,進而抬升了產品品牌的價值,更重要的是使各項目品牌所帶來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沉淀與積累,克服了單純塑造項目品牌所帶來的弊端。如“萬科地產”開發建設的深圳萬科俊園、上海萬科城市花園、北京萬科星園、天津萬科城市花園等。另外,具體命名時還要注意以下三點:
4.2.1命名要符合“家”的語義“家”在中國人的心日中充滿了溫馨,富有人情味。一所房子能不能代表“家”,是“家”的最重要的物質體現。因此,樓盤命名需要采用花園、園、苑等諸如此類,意義美好,有著明確的合圍感覺的詞匯才能符合人類對于家的情感認知。
4.2.2命名要符合消費者的生活理念人們購房居住只是最低的需求,更高的追求是某種生活理念。所以,在樓盤命名中要考慮目標消費者的現實需求和潛意識里渴望得到的生活方式,從而激發消費者對這種生活方式的向往,最終贏得消費者的心。
4.2.3命名要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樓盤命名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文化習俗,這樣才能給樓盤起一個生動、形象的名稱,有利于與當地目標消費者的溝通,增強品牌在當地的認知度和美譽度。
4.3優秀的人才品牌戰略成功的根本是人才,大體上房地產企業需要三類人才。第一類是優秀的企業家。優秀的房地產經營企業家,應具備三方面的特質:一是具有強烈的經營意識與高超的管理技能;二是具有戰略頭腦,對大勢判斷的前瞻性與決策的正確性;三是特有的應變能力,房地產經營企業家不僅要有對行業走勢的獨到認識和相應的應變能力,還要有廣泛的交際范圍。第二類是各種專業化人才,如能體現可持續發展和以人為本思想,創造優良人居環境的規劃設計師,優秀的工程項目經理;了解顧客消費需求,分析預測市場走勢,為品牌探索市場之路、營運之路的市場調查師;為品牌提供合法的商標設計及相關的配套服務,能夠提升品牌形象的商標師等。第三類是高素質員工隊伍。房地產經營企業創品牌的關鍵在于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在于吸取廣大員工的智慧,調動普通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4]
4.4卓越的質量工程質量包括設計、建筑、結構、施工、裝修等全部都應是高質量的。而規劃應適當超前,體現出可持續發展的意識,留有一定的空間,為家庭用車的普及、網絡應用等做好準備。要創造一個較好的環境質量,在空間、地表、綠化、建筑布局等方面應適當合理,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品位,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配套方面,交通設施、生活服務設施、文化體育設施以及其他公共設施應基本具備。物業管理的質量高低對于房地產品牌的樹立和品牌市場的形成尤為重要。物業管理要做到服務態度熱情、及時、周到;服務設備完好;服務項目齊全;服務程序規范;服務收費合理;服務制度健全。[5]
房地產品牌的創建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復雜而系統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經過科學的調研,準確的定位,堅持一致的品牌執行及無微不至的品牌管理和維護,才能塑造成功的品牌。
參考文獻:
[1]謝靜.房地產品牌營銷的結構與模式認知[J].商場現代化.2008(3).
[2]王為峰,尹得剛.強化品牌塑造提升房地產企業競爭力[J].商情.2008(4).
這種構成方式主要通過不斷重復同樣的造型來實現。在工業產品的設計中,重復構成的運用十分普遍,例如產品造型的重復排列、產品的按鍵、手機按鈕等等。通過重復構成這一方式可以使產品具有高度的統一協調,從而使產品更容易被人們記住。而且一些按鈕進行重復排列之后也更加容易使用操作。不過在進行產品的重復構成設計時,要注意方向和空間的變化避免過于單調乏味。
2.發射
發射也是重復形式的一種,圍繞一個或幾個共同的中心進行形狀的排列組合,在生活中例如陽光光芒的排列、水花四濺的圖案、綻放的花朵圖案等等都呈現出發射的形態。發射這一構成方法的焦點十分明顯,而且具有很強烈的光芒感,因此產品會具有很強的節奏感。一般燈具的造型設計會常常使用到發射的構成方法以實現更好地產品效果。
3.對比
對比的構成方法是使兩種或多種不同特征相同屬性的介質進行相互比較,從而使它們的不同特點更加突出。在自然界中,黑白、冷暖都是很明顯的對立統一。對比這種比較方式,既可以是強烈明確的,也可以是輕微模糊的,可以進行簡單地對比,也可以進行復雜化的對比。在不少工業產品的設計中,就運用到了對比的構成方法,從而使產品的某些特征更加突出,從而實現造型和功能完美地融合。但是在對比過程中也要注意產品的統一協調,避免過多對比而使產品整體觀感雜亂。
4.特異
特異的構成方式主要是通過設計中一些不按照規律的設計來使產品的一些特點更加凸顯。特異夾雜于規律之中。一個產品設計異的構成要素不應該太多,而應該放在比較顯著的位置,從而達到一鳴驚人的效果。特異從根本上來講也是一種對比,但是這種對比效果更加強烈,很容易刺激人們的視覺感受。例如一些大型機床或者危險性較高的產品,在設計一些常用按鈕時往往會選擇更佳醒目的色彩和形狀,從而方便人們的使用。
5.分割
分割是構成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方法,將整體分割成部分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見。例如報紙雜志的版面、房屋的吊頂、冰箱的空間,這些都是依據分割的原理進行構成的。現代的產品設計中也常常使用分割的構成方法,例如燈具的設計、家具設計、手機面板上面的顯示屏幕、手機按鈕的大小和比例等等,都充分利用了分割的原理。
二、立體構成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立體構成主要是在三維空間中進行產品的設計組合,是一個由分割到組合或者由組合到分割的過程。立體構成更加看重不同材料的研究,并且對立體形態的形式美進行深入的規律探索,從而使設計更具想象力和創造力。立體構成是現代產品設計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生活中一些家具或者燈具的設計就充分體現了立體構成的原理。
1.線材和產品設計
線可以很好地表達方向性,線材主要有兩種,硬線材和軟線材,而線材的構成方式也多種多樣,例如壘積構造、框架結構、伸拉結構等等。在進行產品設計中,有一些默認的規律,例如:曲線代表動、直線代表靜;圓滑的曲線可以代表女性,硬直的直線可以代表男性。一些手機產品的邊角采用圓弧結構,并配以亮色,很容易受到女性的歡迎。而一些汽車選擇流線型的車型,簡潔大方,就很容易被男性看中。
2.面材和產品外觀
面的最大特征就是其具有一定的形態,很容易被辨認。面材主要分為曲面和直面兩種構成形式,曲面富有變化而且造型十分豐富,而直面就顯得更加挺拔有力,在產品設計中,面材主要運用于產品的表面設計,從而使產品更加具有充實感。
3.塊材和產品造型塊材作為立體造型中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具有幾何體和自由體兩種不同的形式。自由體有非常廣泛的體現,例如河邊石塊、海邊貝殼等等。而在現代設計中,產品的設計更加強調統一整體的美感,例如1998年的蘋果電腦外殼、華根菲爾德設計的臺燈等等,都體現出簡單大方的整體設計美感,充分體現了立體構成的完美運用。
三、色彩構成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色彩構成是色彩設計的基礎,通過一定方式的組合和搭配形成最佳的色彩關系,在產品設計中,色彩的好壞會直接影響產品的呈現效果,從而對消費者的購買欲產生刺激。
1.色彩的調和構成和產品設計
色彩的調和構成主要是由兩種或者多種色彩和諧的進行搭配,通過色彩的調和可以將原本對比強烈的色彩和諧統一的存在于產品設計中,根據產品的不同功能和要求進行色彩的調和,從而使產品更大程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2.色彩的聯想和產品設計
色彩的聯想主要是人們在看到某一色彩時會對其他事物產生相應的聯想。在產品色彩設計時,設計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來調節用戶的情緒,從而使產品更好地表達出自身特點,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和放松。
1.能吃苦耐勞。培訓的強度相對于一個中職生平時的課程學習來說是超強的,甚至可以說是超級強的,而培訓的過程又是漫長且枯燥的,有時甚至是令人煩躁的,除了每天重復相同的操作外,還要犧牲許多課余時間,甚至是休息時間,去鉆研軟件及設計產品的工藝等,如果參賽選手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是不可能堅持到最后的。因此,吃苦耐勞的精神是最基本且必不可少的。
2.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自律精神。和現在許多用人單位一樣,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自律精神也是選拔參賽選手的必備條件。有較強自學能力的參賽選手比一般只有自覺學習能力的參賽選手具有更強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善于積極思考,敢于質疑問難,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探索和進取的精神。而自律精神則是參賽選手健康人格成熟、穩定的表現,只有自律性好的學生才能夠按照制定的培訓方案完成培訓計劃。因此,只有同時具備這兩種能力和精神的參賽選手,在參賽過程中才能更容易在技能和知識上更好地穩定發揮。
3.想要獲獎的欲望。欲望就是激情,欲望就是動力,如果參賽選手抱著得不得獎都無所謂的態度,那么就不可能在日常的培訓中時刻保持較高的學習積極性。比賽中,沒有激情和動力的選手,能力也就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因此,參賽選手獲獎的欲望越強,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4.有較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去參加比賽的選手都是各市、縣、校經過層層選拔、精心培訓的優秀選手,可謂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進入最終賽場的都是高手對決,當賽場上遇到突發問題或是一時半會兒不能理解的問題時,較好的心理素質可以及時調整心態避免心理緊張,使選手的能力得以正常甚至超常發揮。
二、制定培訓內容
工業產品設計CAD比賽項目跟別的項目也一樣,制定培訓內容是培訓參賽選手最具體,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培訓內容除了具有科學性、條理性外,更要注重時效性和模擬訓練。因為從知道具體比賽通知到參賽,培訓時間通常不會很長,為了使參賽選手在規定的時間內能達到預期效果并訓練他們快速適應賽場,時效性和模擬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預期效果,意味著比賽獲勝的機率會變小;不能快速適應賽場、及時調整心態,意味著參賽選手有可能因為緊張而影響到水平的正常發揮。我校在制定培訓內容時特別注重了時效性和模擬訓練,特別是在培訓后期,幾乎天天“比賽”。除了根據比賽要求給出具體操作題目外,由于工業產品設計CAD比賽項目所涉及到的產品太多,為加深學生對產品實體的了解和美感、創意的培養,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安排學生去商場參觀產品,這樣不僅能讓學生跟更多的產品有直接的接觸,使他們在未來的比賽中對要求設計的產品多了一份“見過”緣,而且在緊張、枯燥的培訓中得到了適當的放松。事實證明,比賽的作品往往是我們在實際制定的培訓內容中沒有培訓過的,但我們的參賽選手都能較好地完成,用他們的話說就是“我們雖然沒練過,但我們見過”,問他們“緊張嗎?”說“不緊張,跟平時培訓差不多,習慣了”。
三、指導老師在培訓過程中的主要角色
指導參賽的老師在培訓過程中除了是指導、引導參賽選手的導師外,還要是善于發現參賽選手亮點和潛能的伯樂,更是參賽選手的心理輔導師。扮演好以上三個角色,成功的距離就更近了。
1.導師。在培訓過程中,指導、引導參賽選手學習、訓練,是指導老師最主要的職責。雖然經過層層選的參賽選手各方面都已經很優秀,但由于培訓的時間短,因此指導老師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學習、訓練的方法和技巧教會參賽選手,參賽選手才能在后面的自我學習和訓練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更好的調整。只要指導老師的培訓方向正確,那么參賽選手的方向也就不會錯了。
工業設計師在21世紀所擔負的使命,比過去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艱辛,面對的問題更加繁雜:第一,需要了解“產品設計—生產—消費”的方法和過程;第二,能夠有效的利用有限資源、使用可回收材料,用來減少一次性產品的消耗量;第三,還要從選擇材料、結構功能、制造過程、包裝方式、儲運方式、產品使用和廢品處理等各個方面,考慮資源利用和環境影響及解決方法。工業設計的造型由以往單調的機械化轉變成語意化、人性化的設計,并追求簡潔的造型,占用更少的空間,減少材料的消耗。同時使產品更加耐久,因此,綠色設計在需要設計師的理性的同時,更需要融入新科技,并獲得廣泛的社會性。綠色設計的推廣也不能局限于工業設計師中,而應該飛入尋常百姓家。
2綠色工業產品的市場前景
盡管我國早于1993年就開始實行綠色標準制度,并制定了嚴格的綠色標志產品標準,但其實施情況并不能讓人滿意:上海(我國最大的工業和消費城市),每天產生好幾十萬個不能回收的一次性餐盒,大自然需要200年才能消化掉它們,常年累月同廢水、廢氣等一起擠占著我們人類的生存空間。好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快餐盒已改成可溶解的材料,大型商場、超市也在積極推廣布袋或紙袋的使用。而在國際市場合格的綠色產品更是企業的通行證,越是發達的國家,消費群體更能意識到蘊含在產品里面的生態價值,并接受它們。這對綠色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只有無公害、能耗低的產品才能被大眾接受,才能被市場認可,方能走向市場。
(一)產生視覺沖擊,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產品外觀對于產品自身而言也是不可忽視的,這也就是說色彩在產品設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現代的工業產品設計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產品的質量,也要注重產品的外觀,要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審美價值。成功的工業產品需要搭配適合的色彩設計,二者相輔相成,這也是產品視覺設計中的第一要素。眾所周知,性對于其他元素,色彩給人的印象是特別強烈的,沖擊強烈的色彩會使人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加深人們對產品的印象。
(二)提升銷售數量,提高產品競爭力
目前,工業產品已經普遍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產品設計需要不斷的創新才能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而色彩信息會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合適的色彩搭配可以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成為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這也就意味著加強工業產品設計中的色彩設計與外觀設計對于產品競爭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成功的色彩設計會對產品的銷售數量起到推動作用,吸引消費者前來購買。
(三)提高產品附加值,展現產品的商業價值
現如今,工業產品設計十分廣泛,工業產品的光環逐漸退去,變成一件人們熟知的很普通很大眾的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就要積極思考其他因素來展現產品的商業價值,而色彩設計正是提高產品附加值,展現產品商業價值的最佳要素。色彩已經成為影響產品銷售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據統計,只需要在色彩設計方面增加少量的投入,就可以幫助產品提高15%-30%的附加值,色彩設計往往作為商品價值的主要依據之一,在進行工業產品設計時是不可忽略的考慮因素,因此,工業產品設計要充分發揮色彩運用低成本高收益的優點。
二、工業產品設計中進行色彩運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色彩在工業產品設計中的運用是十分重要的但并不是盲目的,在工業產品設計過程中進行色彩運用的同時也要注意一些問題,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立足實際,考慮不同人群的接受心理和審美趣味
受各種條件的限制,色彩運用要從實際出發,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職業不同的人對色彩的選擇通常會存在很大差異,例如幼兒園、快餐店在選擇工業產品顏色時往往會選擇一些明快鮮亮的顏色,而醫院、博物館在選擇工業產品顏色時往往會選擇一些肅穆莊嚴的顏色,其次,地區差異也會導致色彩選擇的不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對顏色也有不同的愛好,所以在進行產品設計時要考慮使用者好惡,例如北方地區偏愛于一些熱烈活潑的顏色,南方地區則偏愛于一些素凈柔和的顏色,另外,在進行工業產設計時色彩的運用一定要考慮到消費者的年齡,符合消費者的年齡階段特點,同時要符合消費者的接受心理和審美趣味,滿足不同人群的審美要求。
(二)進行重點配色,注意產品的視認度
一件工業產品具有多個組成部分,在進行色彩運用時應該注意重點配件的配色,在主色調確定的前提下,對某個顏色進行重點配置,進而對整個產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工業產品中的重點配色通常用于商標、廠標、運動部件等重要開關,因此,在進行產品設計時要對這些重要開關重點配置,選擇更為強烈的色調使其與其余部位區分開來,可以選用與主色調相對比的調和色,考慮產品整體的視覺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工業產品的設計中,明度對比決定視認度的高低,明度差異越大,視認度越高,反之,明度差異越小,視認度越低,因此,色彩的設計將會直接影響操作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工業產品設計中色彩的運用要充分考慮到以上兩點,確保產品良好的藝術效果和操作的安全性。
(三)樹立民族特色,注重產品內涵
近幾年來,我國工業發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在世界工業產品設計中我國仍然處于較為落后的地位。產品設計應該融合本國的民族特色,打造自己的產品特點,而產品的特色取決于民族歷史文化的沉淀和習慣。在我國,工業產品設計普遍存在“復制生產”的現象,產品設計與色彩運用往往陷入單純的模仿狀態,每個國家工業產品的特色都與他們的民族文化息息相關,我國雖然現代工業造型設計起步較晚,但發展潛力巨大,在進行產品設計的色彩運用時應該充分利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設計中融入中國元素和中國符號,決不能生搬硬套別人的設計經驗,色彩運用要注重創新,綜合中國民族藝術元素,在借鑒發達國家產品設計的思想和理念的同時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產品,為產品注入深厚的內涵。
三、工業產品設計中進行色彩運用的要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工業產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工業產品不僅要方便人們的生活,還要給人以美的享受,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如何科學合理的進行色彩運用已經成為了工業產品設計的重點內容,作為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色彩運用也是有技巧可言的,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在進行工業產品設計時要發揮色彩的重量感、運動感、體積感等特點,合理利用顏色間的對比關系,形成強烈的視覺刺激,注意色彩之間的主次關系,突出主色調,加深消費者對于產品的印象,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另外,要以色彩為載體,清楚的傳達設計者的理念,綜合考慮色彩的透視、冷睚、強弱等變化,色彩是不能單獨存在的,要考慮形體、位置、空間、肌理、面積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色彩的裝飾性、實用性以及環境性。成功的色彩配置不僅要進行色彩創新,還要結合產品的材料、文化、造型等元素,只有這些元素達到和諧統一的狀態,才會使工業產品的設計更加完美也更加人性化,豐富的色彩設計將會為工業產品增添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