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6:42:0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彩調劇的美學特色和創新發展研究,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006年,彩調劇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民間藝術,彩調劇擁有獨特的魅力和感染力,代表作有《劉三姐》《哪嗬咿嗬嗨》等。
一、彩調劇的藝術特征
(一)彩調劇的民族本色彩調劇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地方特色離不開當地的生活,這主要體現在時代背景、社會環境、題材內容、民俗習慣和地方語言等方面。戲劇孕育在民間,故而在思考和解讀戲劇藝術時,要先從民間性考察,彩調更是如此。民間性的共性在于總是與百姓以及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在具體到某一種戲劇形式時又擁有一些特點。[1]廣西人民將彩調劇世代相傳,吸收各種優秀的文化養分,留給后世諸多優秀的藝術作品,如《王三打鳥》《隔河看親》《三子學藝》《劉三姐》等。首先,廣西歌舞藝術發達,彩調劇在發展期間會受到它們潛移默化或有意為之的影響,從一丑一旦的“對子調”發展到具有各種唱腔變化的戲曲,彩調劇融合了一些廣西民間小曲和說唱音樂,吸收了壯劇、桂劇以及當地極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曲藝,如文場、零零落等說唱藝術,在不斷吸納養分的過程中形成腔、板、調三大類,唱腔根據身份和行當不同又有多種分類。廣西民間歌舞豐富多彩,其為彩調的生成和發展提供了文學、音樂和歌舞素材,并對彩調的劇目題材、音樂唱腔以及演唱形式等方面產生重要影響。[2]其次,彩調劇中還有巫儺文化和其他民俗文化的元素,其影響更多表現在它的祭祀活動,這體現了該地域早期的審美意識。藝術起源于巫術的說法并非沒有道理。巫術可以給藝術創作提供靈感和素材,使彩調藝術表演具有合理性,反之,祭祀活動的某些歌舞也使彩調劇的表演增加表現力。在彩調劇中,不乏神鬼題材的劇目,如《大補缸》《胡大打鐵》等,反映當地對巫術神鬼的信仰。婚喪嫁娶,逢年過節等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彩調劇中表現頗多的內容,例如《隔河看親》中的拜堂,《拜新年》中的拜年等,從中可以看出當地風俗習慣和禮儀規范等。最后,從劇目來看,廣西彩調扎根于民間,反映本土生活,臺詞融入廣西方言,具有濃厚的地域風味和民族特色。彩調傳統劇目基本上以小人物的小事情來反映人們的日常勞動、家庭和愛情生活,比如《送犁成親》《油漆匠嫁女》等。[3]
(二)彩調劇的內在多元廣西彩調劇可以劃分為桂北彩調、桂中彩調、桂西南彩調三種風格。桂林長久以來作為廣西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自身的歷史文化和當地人對文化層面的追求自然勝過廣西其他地區,于是,桂北彩調劇帶有更多的文采,產生了一批文學性較強的“詩對詩”劇目。除此之外,在音樂上,桂北彩調還借鑒了桂劇和文場的演唱方法和唱段表演形式,唱腔腔調靈活且曲調簡樸,用方言演唱并吸納民歌的養分;表演上特有的“三打五響”也需要演員具有較高水準的表演技能;桂北彩調另一較為突出的特色是一人飾演多角的獨角戲劇目。桂中彩調吸收山歌和方言,符合當地特有的文化情結。彩調在當地演出時,為適應各民族觀眾的欣賞習慣和審美情趣,往往根據現場觀眾的情況在念白中加入民族語言或當地方言,以調動觀眾的情緒,達到較好的現場效果。[4]彩調劇載歌載舞這一特色體現在其形成了一些特有的舞蹈動作和程式,例如根據人物的身份設定的矮樁、中樁、高樁,在觀演時具有視覺層次美感。桂西南彩調是三種彩調中最擅長“武調”的分支,這和當地的民風民情有著緊密的聯系,作為壯族的聚居之地,歷史遺留問題使他們長期受到壓迫而產生反抗精神,從而將其體現在藝術層面上。桂西南地區在清代就流傳著土戲(即壯劇),在彩調傳入之前,已傳入邕劇和粵劇。桂西南彩調深受粵劇的影響,再加上融合了當地壯族的民間藝術,因此,桂西南彩調自成一派。其大量移植粵劇劇目,如《珍珠衫》《陳世美不認前妻》等。[5]
(三)彩調劇的外在多彩1.愉快風格彩調劇整體呈現出輕松愉悅、明快清新的風格,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因為民間山歌、小調的節奏韻律本就輕快悅耳,彩調劇融入了大量的本地音樂元素,所以人們在聽覺審美上能夠產生喜悅輕松的感受。第二,廣西人民樂于展示生活的美好面貌和樸實又不失樂趣的日常,創作情節簡單的生活劇。彩調劇中喜劇劇目有生活喜劇,如《雙擺渡》《藍三妹》,也有諷刺喜劇,如《三看親》《雙戒賭》等;第三,廣西民眾具有樂觀的生活態度并將其體現在劇目中,試圖用唱曲來展示豁達的精神與對未來的美好愿望。2.歌舞形式廣西歌舞表演貫穿彩調劇,其中,“彩調三件寶”輔助舞蹈的表演,增加演出的觀賞趣味,有時還充當其他道具并刻畫人物形象,豐富情節內容。彩調劇中的唱非常值得研究,唱有多種形式,如對唱、接唱、合唱、伴唱等。對于唱詞,彩調劇善于利用其結構形式來表達不同的情感,劇目內容或塑造人物形象。句式長短不同可能在音節的組合上受到中國古詩詞的影響,使其更加富有節奏和韻律。廣西民歌中的襯詞襯腔也自然而然融入了彩調的唱腔,使唱曲的結構更加均衡和完整,其中某些唱腔有固定的襯詞,用以刻畫人物形象、實現情節過渡等。3.丑角藝術在廣西彩調藝術當中,丑角這一行當最具特色。丑角深受大家歡迎的同時表演難度也大,非常考驗演員的表演功底。矮樁上不同的步伐表演和舞蹈動作是彩調丑角的表演特色,介于唱念之間的課子是其獨特的語言形式。丑角的表演往往借助獨具特色的矮樁、風趣的課子、豐富的面部表情、夸張變形的動作、機智靈活的反應、俏皮幽默的語言以及個性化的臉譜模式等表現出來。[6]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美,我們觀賞丑,其實是在用置身事外、更加客觀的眼光審視這種丑,從而發現包裹在丑外衣下的美,進而參透劇目人物的立意以及創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情緒。
(四)彩調劇的文化內核彩調劇作為民間小戲,是當地的社會生活、民族歷史、風俗習慣、人文精神等的一面鏡子。通過彩調劇的一些劇目,我們可以感受到這個地方的文化底蘊與思想內涵。民間小戲大多以愛情婚戀為題材,彩調劇也不例外,大多數劇目描繪小人物的愛情與生活,如《雙黃蛋》《劉三姐》《三看親》等,宣揚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的思想觀念,這是對于傳統封建包辦婚姻的一種抨擊和諷刺,也是對當時婚戀觀、自由思想的鼓勵和贊揚。同時,倫理道德禮儀規范的表達也存在于彩調劇的劇目當中,除了對現實中一些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等行為的批判,還意在以藝術的形式達到教化目的,宣揚某些美好的精神品質,例如《劉三姐》中的財主形象批判對底層人民無情無義的地主們,表達對底層人民的同情,對他們的反抗精神進行贊揚。經典劇作《劉三姐》扎根本土,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情和地域特點,反映當地勞動人民的心聲,展現了彩調劇的演出風格、廣西的歌唱藝術,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大段的歌曲對唱填空式地補充了故事發展情節、提高了審美趣味、引發了受壓迫人民的共鳴。
二、彩調劇的有望前景——現代題材創
新《劉三姐》等彩調劇之所以成為廣西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離不開其具有魅力的藝術特色。但是隨著時代背景和思想觀念等的變化,任何文化藝術的傳承都需要以新的有力的載體為依托才能延續其生命力和活力。針對彩調劇未來的發展,筆者認為現有的一些成功的作品可以為其提供借鑒,例如《哪嗬咿嗬嗨》《新劉三姐》《山歌牽出月亮來》等現代題材的彩調劇傳承彩調的藝術特色,新增時代特色,給彩調劇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就目前彩調劇的生存狀況而言,創新是彩調劇獲得新生的有效途徑,現代題材的彩調劇創作在歷經歲月的洗禮后保留彩調劇原有的特色,吸納有益的養料,創作出符合現世的文化內涵,表達屬于這個時代的精神情感。比如,《新劉三姐》和《山歌牽出月亮來》分別從彩調劇的不同著力點出發進行創新,繼承彩調劇優秀藝術屬性,注入新時代的藝術內涵,《哪嗬咿嗬嗨》從彩調本體出發,創作新的故事,創新發展襯詞的特色,賦予“調子”新的寓意。
(一)新故事新出發彩調劇《哪嗬咿嗬嗨》講述彩調藝人在戰亂中的故事,它的創作和演出時間雖然是20世紀90年代,但以20世紀40年代為故事背景,用共有的民族情感感染他人。彩調在該劇當中不僅是生活的依托,還是精神的食糧,該劇演員在不同時刻用不同的情感演繹彩調,展現了彩調的內在豐富性和民間藝人的才智。《哪嗬咿嗬嗨》多次獨立使用襯詞卻無唱段,使襯詞的作用多樣化,豐富整個劇的表現力,為彩調劇未來的創新創作提供參考。彩調劇《哪嗬咿嗬嗨》使用襯詞的主要目的在于渲染劇情,而不僅僅是一種音樂設計的技術性追求。如何通過準確演唱處理,把襯詞的作用發揮到極致,是彩調劇《哪嗬咿嗬嗨》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7]據此可以得知,彩調的新生是極有希望的。《哪嗬咿嗬嗨》豐富彩調的內涵,實現彩調藝術的多重寓意。
(二)老彩調新闡釋彩調劇《劉三姐》深受人們喜愛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但是宏觀來看,它更加符合20世紀的審美意趣,彩調劇的傳承只有經典佳作是不夠的,需要更多不同的新的作品來書寫優秀的民間藝術,站在現實的時間點上,植入新的文化內涵。《新劉三姐》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塑造新的女性人物形象,加入了許多現代的元素,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展示了新的生存圖景,表現了彩調的突出的藝術魅力。基于此,可以看出,彩調劇的創新著力點可以是根據時代背景改編故事內核,卻不失彩調本身的藝術特色,比如,將原來《劉三姐》用對歌來對話和表達情感的特點延續下來,加入新的符合新故事背景的內容。
(三)新時代新元素彩調需要實現內部的革新。《山歌牽出月亮來》通過城里打工人的思鄉思家之情,引發觀眾情感的共鳴。該劇情感真摯,融合了彩調音樂和流行音樂,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式地植入流行元素,增添作品的審美情趣,擴大作品的受眾范圍。該劇從音樂方面著手,將彩調音樂繼承式發展并創新地融入現代音樂,由此可以看出,民族音樂和流行音樂之間并非存在不可跨越的鴻溝,我們可以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將二者融進劇中,使其既貼近群眾又有新的審美意趣。隨著現代化進程加快,藝術的形式與內容也應該與時俱進,流行音樂的參與使彩調劇的演出年輕化的同時增加了彩調的活力,并且開辟了一條彩調創新的路徑。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彩調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包容新事物的同時實現創造性發展。作為優秀的民族文化,彩調劇不應該被埋沒,尋找新的發展路徑,繼續弘揚其藝術特色是實現彩調劇發展的必經之路。從彩調劇《哪嗬咿嗬嗨》和《新劉三姐》《山歌牽出月亮來》的發展來看,彩調劇的前景是可觀的。
參考文獻:
[1][3]程文鳳.國家意識與彩調藝術耦合關系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3(04):107-113.
[2][4][6]何飛雁.彩調的審美文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0.[5]楊愛民,彭梅玉.廣西三地彩調的異同[J].廣西地方志,2003,(05):36-42+13.
[7]覃妮.彩調襯詞的演唱處理初探——以彩調劇《哪嗬咿嗬嗨》為例[J].神州民俗(學術版),2010,(03):53-57.
作者:胡紅一 羅晨 單位: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