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1:25:2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云計算技術對傳統廣播研究,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媒體傳播形式發生重大變革,從傳統單向覆蓋傳播轉變為移動式的雙向互動傳播。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行業面臨巨大挑戰,因此傳統行業紛紛向新的媒體傳播形式轉型。在這個過程中,技術系統的變革是根本所在。如何更新自身技術體系,適配新的媒體傳播形式,是各個傳統媒體行業要面對的問題。目前在廣播電視領域,各廣播電視中心積極打造融媒體,節目制作形式更加豐富,節目傳播更加多向化,這就需要靈活多變的技術體系來適應業務的變化,于是廣播媒體云應運而生。媒體云不是一項新的技術,只是云計算技術在廣播領域的應用方式。如何結合自身的業務特點,合理地利用資源,統籌考慮安全問題,搭建并利用媒體云,是廣播電視中心需要不斷探索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淺析云計算技術對傳統廣播行業的賦能。
1廣播媒體云
云計算技術是在分布式計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指大量專用模塊化、低成本服務器通過網絡互聯形成大規模高算力、大容量的存儲資源池,在此物理資源基礎上構建平臺,通過虛擬化技術提供彈性、靈活、可擴展的各種服務。根據使用層次的不同,可提供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asaService,IaaS),即只提供虛擬化的計算和存儲資源;平臺即服務(PlatformasaService,PaaS),即提供平臺型服務和開發環境;軟件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SaaS),即通過網絡提供軟件服務。此外,由第三方大型云計算提供商提供的云計算服務被稱為公有云,企業內部自己搭建的云計算構架被稱為私有云。云計算用戶根據自身需求在各種服務類型中進行取舍,而廣播電視中心往往是對多種服務類型進行綜合應用[1]。隨著媒體業務的發展,廣播電視中心從使用第三廣播媒體云業務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廣播電視中心將自身傳統業務流程遷移到云中;另一方面是圍繞傳統業務開展新業務形態。涉及短視頻和網上廣播、點播及外網節目制作、網絡發布、節目素材傳輸的新媒體業務通常部署在外網公有云中,一般基于PaaS和SaaS模式。涉及臺內的制播領域,通常搭建臺內私有云,一般基于IaaS或PaaS模式,臺內技術部門主導開發的各類軟件部署在私有云上。公有云涉及業務主要為融媒體模式的各類節目制作、發布、推送;私有云涉及業務主要為廣播和電視節目制作、上傳以及周邊監控、數據統計等技術支撐業務;直接涉及安全播出業務目前除部分播出端采用云架構外,節目交換、傳輸大部分還是采用傳統服務器模式。
2媒體云在廣播領域的應用
2.1媒體云在制作領域的應用云架構在廣播電視中心制作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目前被廣泛應用于采集、制作領域。在采集領域,媒體云通過部署新聞熱點監控和抓取工具,實時監控熱點信息,能夠根據關注度對熱點信息進行排序,為編播人員提供報道參考方向;可自動根據預設策略對海量素材數據進行檢索,抓取熱點新聞相關音視頻素材,為編碼人員使用。同時,部署于云端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輔助工具可以輔助過濾假新聞和敏感信息,提高編碼人員的工作效率。在制作領域,媒體云可以為編播人員提供云化的編輯工具和一體化的素材檢索工具,以此提高工作效率。目前,云化編輯工具主要為移動視頻剪輯軟件和基于Web的編輯工具,便于編播人員在臺內制作節目。臺內基于媒體云的虛擬非編系統和音頻剪輯工具可以有效提升臺內計算資源使用效率并降低運維成本。同時,部署于云端靠云算力支撐的AI輔助工具可以將編播人員從煩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如AI自動剪輯工具、AI文稿系統、語音識別系統、AI主播等。在素材檢索方面,臺內的媒體素材和成品節目全部編目存儲于云存儲的媒體資源池,統一檢索,分級管理,可以有效提升臺內素材使用效率,在網絡安全得到保障的情況下,臺外也可以訪問臺內媒體素材,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2.2媒體云在播出領域的應用為保障播出安全,廣播電視中心的播出節目交換技術體系一般為獨立網絡,以傳統的基帶信號為主。但是,隨著4K超高清視頻的快速發展,用傳統的基帶信號搭建超高清播出節目交換技術體系將大幅提升建設成本,而且隨著播出前端節目制作和后端節目發布系統的IP化,以IP信號為基礎的節目播出交換系統是未來大勢所趨。如圖2所示,在IP信號網絡中,利用私有云進行音視頻節目信號的轉換、壓縮可以有效降低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傳統節目播出交換系統中的節目變換、監控、信號調度和應急系統均可虛擬化為各類服務部署于私有云中,云化和IP化的節目播出交換技術體系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可以快速適應各類應用場景[2]。
2.3媒體云在傳輸覆蓋領域的應用網絡發布已成為廣播電視中心主要的節目發布渠道之一,目前媒體云在廣播傳輸覆蓋領域應用主要為編碼傳輸、發布和內容推送。編碼應用虛擬化技術較為成熟穩定,部分廣播電視中心已經開始利用私有云進行廣播電視節目編碼傳輸;同時,廣播電視中心的各類軟件均部署于云端,支持大量用戶訪問。國內部分媒體云建立了自身的數據分析引擎,通過對用戶進行畫像,可實現對各類數據和節目內容的挖掘,完成內容推送,增強用戶黏性和節目覆蓋效果。
2.4媒體云在內容審核和管理領域的引用在內容審核領域,針對目前快速增加的網絡節目,基于云計算的AI自動審核工具可以根據規則對節目內容進行審核,及時發現違規內容和敏感信息,提高審核人員工作效率。在管理領域,臺內各類節目生產相關業務上云,便于進行相關數據的收集、統計,生成各類數據統計報告,直觀反映各類業務運營情況,提升管理效率[3]。
3媒體云在廣播領域的技術發展方向
媒體云在廣播電視中心媒體融合過程中不斷發展演進,大部分廣播電視中心都在積極建設自身混合云架構模式。未來,媒體云的發展需要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3.1在保障網絡安全和提升混合云使用效率方面達到有效平衡廣播電視中心業務自由度大幅提升的同時,面臨的網絡安全隱患也在逐步增加。為了適應新的媒體傳播形式,各類節目制作和播出形態涌現,使得臺內與臺外的節目、素材互通需求大幅增加,并且大部分應用層的軟件需要同時訪問臺內和臺外數據資源,這給網絡安全防護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目前,大部分廣播電視中心采取臺外制作利用公有云、臺內制作利用私有云的方式,而臺內和臺外資源互通時便需要解決網絡安全問題。廣播電視中心要有效劃分網絡安全區域和保護等級,使核心的安全領域得到有效保護,并使大部分日常使用的數據資源實現臺內和臺外隨時隨地上傳與下載;各編播人員可以使用類似一賬通的賬號快速訪問自己權限內的節目素材。隨著未來業務的發展,安全和效率方面的平衡可能會被打破,因此需要構建軟件定義網絡(SoftwareDefinedNetwork,SDN),并在此基礎上構建相應的安全防護體系。
3.2實現播出技術體系云化安全播出是廣播電視中心的生命線,目前大部分廣播電視中心的節目播出、交換系統開始向IP化方向轉變,而周邊信號處理設備云化是未來技術發展方向。隨著前級節目制作和后級節目發布的云化,作為中級節目播出、交換環節,最終必然也將采用云計算架構,實現節目制作和發布過程的更好融合,進一步降低建設和運維成本,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同時提高需要快速響應的業務的靈活性和自由度。目前,播出業務上云的技術手段已經成熟,所有的廣播設備硬件信號處理功能均能通過虛擬方式實現。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三個方面:一是信號接口問題。目前IP化媒體信號采用統一標準(如ST2110),但臺內有些特殊應用需要采用傳統模擬基帶信號,因此需要預留充分的信號轉換接口(如IPG網關)。二是網絡安全問題。播出系統和總控信號調度系統需要符合網絡安全三級等保要求,需要構建充分的網絡防護以保證網絡安全。三是安全播出問題。雖然所有信號處理和調度均能通過虛擬方式實現,但是涉及廣播和電視節目的信號流程,需要在出現異常情況時快速響應,這就需要在算法和芯片設計層面進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保障廣播和電視節目信號的高等級和高效處理。
3.3有效整合利用現有的數據資源目前,廣播電視中心存在數據無法有效利用的不足。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數據量不夠大,難以有效利用;二是一些原始節目數據在生成之初并沒有互聯網基因為后期編目。大數據是提升用戶量和實現廣告精準投放的有效手段,廣播電視中心在業務上云的基礎上必須建立并有效利用數據中心,只有實現良性循環才能拓展自身生存空間。面對數據量不夠大的問題,廣播電視中心可以通過建立聯盟及統一的數據標準,將廣電數據互通并形成合力;針對數據缺乏互聯網基因的問題,廣播電視中心需要建立自身的廣電數據分析引擎,在此基礎上產生、收集新的數據,并根據數據分析引擎將已有數據進行編目分析,優化數據分析算法,形成數據良性循環[4]。
3.4將新技術工具快速嫁接至媒體云中由于廣播電視中心普遍缺乏專業的網絡和計算機應用人才,其媒體云建設一般為外包方式。公有云業務一般部署于阿里或騰訊云,直接利用PaaS或者SaaS服務,在此基礎上根據自身業務形態進行開發,并將業務遷移至云端[5]。臺內私有云一般由第三方公司承建,臺內人員負責使用和運維。因此,在新的技術形態出現時,廣播電視中心往往難以快速將業務組合上云搶占市場。例如,互聯網公司在虛擬現實(VirtualReality,VR)技術和增強現實(AugmentedReality,AR)技術領域迭代迅速,廣播電視中心由于缺乏相關人才和相關數據,只能等技術成熟后由互聯網公司輔助開展該項業務。因此,廣播電視中心需要培養基于云業務的技術開發和維護團隊,以實現將新技術工具快速嫁接至媒體云,助推廣播電視中心發展。
4結語
云計算技術已經廣泛賦能廣播電視中心各技術系統。未來需要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實現云計算與廣播電視中心各項業務深度融合。在新的傳播形式出現之前,廣播電視中心大有可為,擁抱新技術,結合自身定位和業務特點不斷積累用戶和數據,強化技術優勢,是每一位廣播電視中心技術人員的職責所在。
參考文獻:
[1]王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MG媒體云在北京冬奧會轉播中的應用與實踐[J].現代電視技術,2022(4):31-34.
[2]曹傳海,闞飛.融媒體播控系統初探[J].現代電視技術,2022(3):136-139.
[3]李釗.廣播電視監測系統中的云計算應用[J].廣播電視信息,2015(12):57-59.
[4]戴冬云.廣播電視監測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探討[J].視聽,2018(7):247-248.
[5]洪蔓.余竹敏.廣電融合媒體技術云平臺的建設與思考[J].廣播電視信息,2018(10):142-146.
作者:張穎 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