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0:03:5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傳媒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結構轉型和用人單位人才觀念的變遷,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因此,高校必須緊跟時代需求的變化,將應用型人才培養作為自身發展的重中之重。就高校傳媒專業而言,就是要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及模式,走校企聯合的道路不失為一種理性而有效的選擇。具體而言,校企聯合視角下的高校傳媒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應當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校企聯合創新傳媒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總體而言,我國高校培養的畢業生自身能力和社會需求“兩張皮”的現象十分普遍,這種情況不僅嚴重違背了高校人才培養的根本宗旨,也無形中提高了社會人才使用的總體成本,因此亟待改革。所謂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總體目標,就是探索及實踐高校與企業合二為一的人才培養方案,全面推進高校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的革新,從而造就大批理論功底扎實,專業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1]就我國眾多高校傳媒專業的現狀而言,進入新媒體時代后,新的媒體形式與社交軟件層出不窮,網絡及數字化技術的迭代明顯加快,傳統人才培養目標導引下的傳媒專業學生已無法有效適應上述變化,與社會實際的脫節日趨明顯,在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壓力也愈來愈大。有鑒于此,高校應當借助企業的力量,從社會需求入手,倒推傳媒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與能力素養。具體來說,設有傳媒專業的高校應當聯合電視臺、廣播臺、出版社、報社、門戶網站、廣告公司、新媒體運營商、傳媒集團等諸多形式的業界主體,雙方共同探討新時代傳媒行業的基本特征及發展趨勢。新時代的傳媒行業對高校人才培養及專業設置提出了哪些更多更高的要求,高校傳媒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如何才能適應時代行業的變化,高校傳媒專業學生應當具備哪些最為緊要的勝任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打破高校傳媒專業傳統人才培養目標的局限性及滯后性,增強高校傳媒專業與社會實際需求的銜接程度,為高校傳媒專業的良性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保障。
二、“走出去”“引進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必須匹配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就總體情況而言,我國許多高校教師都屬于理論型人才,尤其是傳媒專業教師在學術研究上往往有著較為豐富的成果,但是在傳媒機構工作的實踐經驗卻相對缺乏。[2]針對這一不足,高校傳媒專業必須改良師資隊伍的組成結構,與業界開展充分的人員交流與合作,條件成熟時可以考慮將傳媒行業的優秀從業人員吸引到課堂中來,與高校專職教師一起承擔核心課程的授課任務,從而取長補短,彌補以往單一授課模式的不足。具體而言,有“走出去”和“引進來”兩種方式可供選擇。[3]所謂“走出去”,是指高校傳媒專業教師不應局限于課堂、局限于學校,而是要主動到行業中去尋找工作機會,拓寬自身的視野,為自己的教學及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及靈感,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因此,高校傳媒專業專職教師可以利用校企合作、業余兼職等形式到報社、電視臺、廣播臺、出版社、傳媒公司等機構獲取工作機會。高校自身也應當為傳媒專業專職教師的業界兼職創造條件,鼓勵傳媒專業專職教師從事實質性的行業實踐工作,從而造就大批量“既有理論、又懂實踐”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為應用型傳媒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堅實的師資力量。而“引進來”是指高校專門聘請出版社、電視臺、報社、影視公司等優秀的傳媒行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作為傳媒專業的兼職教師,輔助專業教師共同授課,以提升傳媒專業核心課程的趣味性和實踐性。畢竟,和傳媒專業專職教師比較起來,業內人士在實踐操作領域有著不可比擬的先天優勢,可以有效彌補專職教師在理論授課方面的枯燥與脫節,同時也能夠使學生掌握最新的傳媒動態,了解傳媒理論運用到實踐過程中的重點、難點,以及面臨的主要困難及障礙是什么,這一點對于培養傳媒專業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而言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傳媒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核心專業素養之一。
三、協同構建傳媒專業實踐平臺
和高校其他人文社科專業比較起來,傳媒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及操作性都很強的學科,因此,在高校傳媒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有關實踐教學的課時比重較大,實踐環節的重要性較為突出。為此,設有傳媒專業的各類高校也都建立了相應配套的實訓室。然而,受設備、資金、場地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實際上這些校內實訓基地的實際效果不甚理想,無論是從仿真度還是專業性等多方面來衡量,都難以達到預期的實訓目標。因此,為提升傳媒專業的實際教學效果,減少理論教學與實際情況的脫節程度,切實提高傳媒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高校有必要和傳媒行業開展深度合作,以共享或者共建的形式,建立專業性強、設備齊全、技術先進、理念新潮的專業實踐平臺。高校傳媒專業的課程實習與社會實踐,可以試行校企聯合模式下的雙導師制度,亦即由高校導師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而由行業內的技術人員擔任企業導師。[4]企業導師的加入,可以極大地增強高校傳媒專業實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學生真正領悟到傳媒行業實際操作的真諦,從而對傳媒行業的發展規律有著更加深刻的感受。與此同時,借助于企業內部的設備優勢、技術優勢、人員優勢、理念優勢,企業導師可以為高校傳媒專業的實習實訓帶來新的理念、新的途徑、新的手段,改變傳統傳媒專業實訓形式浮夸、效果偏差的頑疾。高校傳媒專業的校企聯合實踐平臺建設,不能僅僅停留在掛牌公示的表象階段,而是應當嘗試雙方共同出資、共同管理、共同運營、共同擔責。傳媒企業可以采取橫向課題的方式與高校簽訂合作協議,經由高校將具體任務分配到學生名下,根據校企合作項目最終的完成情況,再由傳媒企業向高校支付事先約定的合作經費。此外,對具體參加項目實習的學生,傳媒企業可視其實際貢獻及工作態度,頒發不同等級的實習結業證書,通過上述有效的激勵及監管機制,激發傳媒專業學生的實習熱情,使得傳媒專業學生通過真刀真槍的實習環節深刻領悟到傳媒行業的職業屬性,有效扭轉以往高校傳媒專業學生在實習領域“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形式主義傾向。
四、配套建設傳媒專業就業渠道
高校雖然是以人才培養為根本目標,但也要考慮學生就業的實際問題,為此,畢業生就業率是各大高校不得不認真面對的現實命題,尤其是在人力資源市場供大于求的宏觀環境下,畢業生就業率可謂是懸于高校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劍”,就業率的高低不僅影響高校的品牌聲譽,更是直接決定了高校專業存在的價值。高校傳媒專業是一個歷史較為悠久的傳統專業,究其本質而言,技術性并不太強,也就是說,傳媒專業畢業生在求職中的可替代性相對較高,就業的壓力相對較大。為此,要想提高傳媒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比例,加快傳媒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速度,高校應當和傳媒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力邀傳媒企業協同打造有效的就業渠道,通過訂單式培養、定向式培養、模塊式培養等方式,在短期內達到高校傳媒專業學生對口就業、超前就業的預定目標,最終實現高校傳媒專業學生“學習—實踐—就業”三位一體,無縫銜接的長遠規劃。此外,高校傳媒專業有著與時俱進的顯著特性,尤其是技術進步給傳媒專業帶來的影響和沖擊十分顯著,現如今,傳媒行業已經由單一媒體向多元媒體轉變,由傳統記者向全媒體記者轉變,[5]這一趨勢給傳媒專業學生提出了更高的從業要求,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就業難度。因此,為加強高校傳媒專業學生在就業環節的適應性,全面提高傳媒專業學生的就業質量,高校確有必要引入傳媒企業的就業協同機制,讓傳媒企業充分參與高校傳媒專業學生的就業規劃、就業指導等實質性工作,真正實現高校傳媒專業學生的高質量、高水平、高層次就業,從而形成高校傳媒專業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張佳妮:《應用型高校傳媒類專業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科技傳播》2019年第1期
[2]劉藝:《融媒體時代應用型高校傳媒人才培養策略》,《傳媒論壇》2021年第3期
[3]王昭、段婷婷:《地方高校傳媒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科技傳播》2018年第12期
[4]郭紅英、史陽陽、劉志偉等:《高校食品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研究》,《農產品加工》2021年第5期[5]蔣瀟洋、林璐璐:《融媒體時代應用型高校傳媒人才培養策略———以某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為例》,《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20年第6期(作者古玉芳系湖北
作者:古玉芳 劉忠超 單位:湖北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 湖北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