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5 10:36:4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智能化工程研究3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工程項目概況
深航國際酒店客房局部裝修工程(8層~28層)弱電智能化工程位于深圳市福田區深南大道6035號,深航于1993年取得該項目土地使用權,占地4444.6㎡,建設性質為酒店,綜合容積率8.95,使用年限50a。總建筑面積39781.66㎡,酒店按照五星級標準于2005年開始運營,經過多年的頻繁使用,基礎裝修已經陳舊,本次工程將客房以及行政酒廊部分進行翻新改造,以五星級酒店的標準重新設計裝修,裝修改造面積26000㎡。深航國際酒店客房局部裝修工程(8層~28層)弱電智能化工程,承包范圍主要包括酒店客房層裝修改造,涉及8層~28層層客房層,共有客房422間。本工程弱電智能化涉及基礎信息設施系統(綜合布線系統、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有線電視及IPTV系統、機房工程含UPS備用電源及分配工程、背景音樂系統、主干弱電橋架),安全防范系統(視頻監控系統、門禁及電梯管理系統),設備管理系統(樓宇設備管理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客房控制系統、客房門鎖系統),以及所有系統的線管及底盒敷設預埋穿線,并負責所有材料設備及相應硬件軟件的采購、安裝、系統集成、調試、驗收及售后服務等工作。本工程合同工期總日歷天數276d,需配合裝修工程進度進行。
2項目特點
第一,本項目與總包單位施工交叉較多,協調量大;系統種類多,需要布置的設備多。智能化系統項目范圍大,涉及人力、物力、設備等資源和專業施工隊伍眾多,需要做好現場的溝通協調工作,以便項目的順利進行。第二,本項目要爭創深圳市智能化專業優質工程,因此,對設計和施工的質量要求更高。該項目是技術要求高的高層建筑,智能系統設備安裝位置不同于傳統管理系統,精度要求高,每一步都直接影響智能工程的設計、質量和工程進度。第三,工期計劃及施工部署需要考慮周全,防范各種風險。本項目施工過程包括設備交付、設計、施工、技術接口、施工全過程確認、施工項目審核、變更確認等,施工過程中需要各方面的協調,以減少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延遲,從而提高工程建設的效率[1]。
3重點專項系統實踐研究
3.1樓宇自控系統本系統網絡結構分為兩層,第一層基于以太網,采用BACnet協議體系,支持基于TCP/IP的BAC‐net/IP通信協議;第二層為基于BACnetMS/TP協議的現場控制層網絡,用于DDC控制器與DDC控制器間的通訊,支持DDC直接點對點直接通訊。BAS系統對建筑物的通風、空調、電梯等設備進行集中監測、控制和管理[2]。
3.1.1開發開發、調試階段這一階段是BAS系統實施的關鍵環節,也是最困難的環節。軟件通訊端口開發與調試工程師必須具備相關知識,對BAS系統圖紙、功能技術方案的需求有足夠的了解,并能夠清晰地了解所要做的工作。這一階段由三個主要部分構成:軟件通訊端口開發、系統組態及系統現場調試。在端口軟件開發完畢后,系統配置的部分工作將在前兩個模塊中進行。系統的配置和現場的調試可以稱為系統的調試。3.1.2通信接口軟件的開發通訊接口軟件的開發,又稱整合管理軟件二次開發,是指通過整合管理軟件,實現與其他系統通訊的接口功能,并將子系統所提供的協議或開發包相結合,從而實現界面通訊的動態鏈接庫。
3.1.3物理接口連線類型如果BAS主機與分系統主機連接,則采用RS-232串行線和網絡線路兩種物理連接方式。如果連接線是從一個子系統的控制器上傳來的,那么它就需要把它轉化為兩個實體界面,然后連接到BAS的端口上。如果該分系統的總線是RS-485總線,那么經過RS-485/RS-232變換模塊,就可以直接與BAS主機的串口進行連接。
3.1.4協議分析如果系統是RS-232或者RS485,那么BAS的執行工程師需要對協議的數據格式、通信參數、每個字段的意義進行分析。可以在辦公電腦上直接進行試驗。如果系統能提供NetApi、NetDDE等,則需要對其進行數據通信、通信的設定、數據包的精確解釋,以及其他技術參數的分析。至于標準的協議,只需要將BAS的硬件設備安裝到自己的網絡上,就可以進行系統的調試。3.1.5協議測試當現場分系統的調試人員確認系統已經正常工作后,到現場查看BAS系統和各個子系統的所有連接,以及連接端子的連接情況。將系統的操作系統,BAS軟件,數據庫服務器軟件,以及一些常見的測試軟件都安裝好,然后進行現場測試。通過該系統,試運行人員可以通過某些測試軟件對系統進行數據傳輸或者發布指令,從而進一步了解和驗證該協議。在軟件編程和調試過程中,需要對接口協議或者其他通訊方式的技術參數、使用示例等進行詳細的理解,然后才能進行接口通信網關的開發。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軟件的接口功能和各子系統所提供的接口通訊協議或功能,使軟件工程師能夠在相應的軟件開發平臺上編寫網關,并通過編譯調試生成網關應用。有些網關可以在辦公室內直接使用軟件測試:運行網關,經過若干點配置后,運行軟件測試工具,在配置頁和測試工具接口上操作(讀或寫),可以在接口上看到數據的正確與否,從而判斷出所寫的網關是否順利。該步驟還可歸入現場調試、運行階段。系統的整體調試過程是:首先將BAS系統與各個子系統連接、調試,然后逐級整合,形成一個大型的控制系統,最后完成整個系統的調試。這一階段要求各子系統的現場調試人員進行良好的技術合作。因要對監控點的實際狀況及作業情況進行觀測與核實,需要現場電工的配合。
3.2客房控制系統酒店客房控制系統是高科技電力電子產品,系統內既有弱電電路,也有強電電路,安裝技術人員必須兼顧兩方面的知識技能。酒店客房控制系統安裝分三部分:系統布線、箱體模塊安裝、現場前端設備安裝。
3.2.1系統布線酒店客房控制系統的網絡控制總線采用六類非屏蔽四對雙絞電纜作為整個控制系統中各部件之間的通信線。將每個配電箱、智能插卡取電開關、五合一多功能門鈴開關、風機盤管溫控器、調光鎮流器連接起來完成智能設備控制系統布線。1)網絡總線本工程照明控制系統采用分布式總線制網絡結構,系統內的所有設備包括控制主機、控制器、擴展控制器、網關、場景控制面板、串聯控制器網絡輔件等部件都是通過一條低壓小信號控制電纜,按菊花鏈方式把它們一一連接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照明控制系統。2)設備通信線的連接所有系統設備的通訊線路都采用UTP無屏蔽網線,分別在4個子網絡內或2個網關的兩個子網絡中,通過手拉手的方式連接。3)抗干擾措施根據該系統的特性,提出了以下抗干擾措施:在管道鋪設中,必須保證總線與強電電源之間的間隔不少于40mm;本系統的通信電纜采用UTP專用無屏蔽電纜,在鋪設過程中,不得有任何連接;控制箱及系統控制室內的所有設備外殼必須連接到地面;此外,酒店客房中央控制總線的兩端還需要有一個阻抗匹配的電阻,并且在通信線的正、負電極兩端都有120歐姆的端子。
3.2.2酒店客房中控系統從信號源開始,一步一步地檢查信號的傳遞,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只有所有的信號都能正常地傳遞,燈光設備才能收到精確而穩定的指示,才能保證燈光工作的質量。在進行調試的時候,首先要把所有的信號接口和相應的外圍處理裝置都放在旁路,并根據設計圖和信號的方向,依次檢測信號的電平值、穩定性、正極性、正負極性、導通性,保證每一級設備都能接收到來自上級設備的最優信號,并為下一級設備提供最優的信號。最后,對網絡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檢查,確認所有的設備、電路和信號都是正確的,然后才能將所有的設備都連接到系統中,然后根據測試的大綱,對所有的設備進行測試。
3.2.3系統模擬試運行當所有的設備都安裝好后,在正式運營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模擬系統的性能,因為燈光系統的規模太大,每個系統的工作狀態都不一樣,很難在短時間內將所有的問題都找出來,而當項目完成后,系統中的潛在問題就會越來越大,對業主和施工單位都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模擬試運行步驟一:在滿負荷的條件下,對每一臺設備的供電線進行檢測,盡管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都對電力系統進行過多次的檢查,對電力系統的運行狀況也有了一些了解,但實際負荷的運行情況與設計的理論和預期存在著很大的偏差,所以為了確保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轉,必須要對負荷進行檢測,一旦發現問題,就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確保電力供應的安全。模擬試運行步驟二:對不同等級的裝置進行全負荷和長期運轉的控制穩定性進行檢測,并對各裝置的加熱、操作過程中的技術參數進行檢測。當發生滿負荷、長期運轉不暢或操作參數異常時,必須進行設備的替換或必要的調整,并明確報告給業主,以證實其改正。模擬試運行步驟三:組織BAS、消防部門三次以上的聯合調試,全面掌握各系統的協同問題,尋找各系統之間的協調性,最重要的是完成整個項目整體工作下的全系統滿載時的總負載試驗,同時詳細做好數據記錄,并召開技術協調會,收集各方的意見,協調解決方案。由于照明控制系統需要進行大量的調試、設置和檢查,而這些問題和結果將會成為以后的使用和維修的重要參考,因此,在進行操作的過程中,必須要將所有的問題和結果都記錄下來,以便對用戶進行分析和總結,如果對用戶有幫助的話,就必須提交給用戶,以便今后的維護和維護。酒店客房中控系統工程驗收工作是對燈光控制系統的功能、設備性能指標、安裝施工質量的一次性總體檢查驗收,通過驗收后,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4結語
綜上所述,酒店工程涉及智能化專項系統眾多,為了更好地保證項目的建設質量,需要嚴格把控各專業、各系統、各材料的建設使用過程,做好協同聯動和安裝調試工作,使酒店智能化各軟硬件系統科學、高效運行。
作者:王鵬 單位: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智能化工程研究2
1引言
城市更新是指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對于環境惡劣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需要重建完善其功能的特定城市建成區,包括舊工業區、舊商業區、舊住宅區、城中村及舊屋村等,依據相關規定程序進行綜合整治、功能改變或者拆除重建的活動。城市更新過程中對管控設施、景觀小品及服務設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智能化設計在景觀中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景觀智慧化設計進行研究,能夠更好地助力我們實現現代化設計,打造更加便民的城市景觀。
2城市更新發展背景
城市更新是城市“存量發展”新階段的要求;是城市集約用地、綠色低碳的要求;是解決“城市病”問題,提升城市品質、優化城市功能,提升市民幸福感及滿足感的要求。城市更新率先在深圳實踐,隨后廣州、上海等城市相繼發布當地城市更新地方性法規,目前城市更新正在全國范圍內有序推進。
3景觀智能化發展背景
隨著人類需求的發展,技術和風格的不斷變化,景觀設計的趨勢也在不斷發展。未來的風景園林不局限于景觀設計,同時需要圍繞社會、經濟、環境問題,并為之提供解決性方案。景觀設計也在向新時代轉變,智慧景觀就是當下的一個新潮流。人工智能在城市空間、建筑領域的應用始于20世紀70年代,而新時代前沿的技術正不斷地被應用到城市建設中,全球不同國家地區都紛紛應用[1]。
4城市更新下智慧景觀的相關應用
4.1綠色建筑綠色建筑是通過創造性的結構和使用設計使整個建筑物在其壽命周期對環境影響最小,節省資源。綠色建筑大大減少了能耗,充分利用了地熱、太陽能、風能,和傳統建筑相比,耗能可以降低70%~75%。城市更新背景下,要求優化建筑外立面及建筑內部結構,綠色建筑無疑是一種良好的建筑優化形式。
4.2智能景觀小品城市更新背景下,傳統的景觀小品因體驗方式與交互方式單一、表現形式受限、趣味性低等問題,已不能滿足現代人群的景觀體驗需求。智能景觀小品從感知、理解和控制三個方面拓展了景觀體驗方式,通過數據采集及處理,分析用戶偏好,預測用戶行為并及時在景觀小品中予以反饋,使用戶在景觀空間的游憩中擁有更好的體驗感。智能景觀小品涵蓋互動性、跨時間空間性及智能性三大特征。4.3景觀智能控制技術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普及,設計人員逐漸將智能感應系統引入園林設計之中,音樂噴池、凈水系統、智能雨水系統這類型的人工智能水景景觀系統開始進入人民群眾的視線,與當前可循環思想相輔相成,作用顯著[2]。此類技術提高了景觀的變化性與節能性,在城市更新背景下,有利于改造片區風貌的提升。
4.4智能便民服務設施城市更新背景下,對設施便民性的要求不斷提高。我國一些城市更新后的商業街道,也能隨處見到諸如直飲水機、太陽能充電水機、自動售貨柜等智能便民服務設施。該類設施極大地響應現代化城市的智能建設要求,極大地提高了居民生活的便捷性。
5城市更新下的景觀智能化設計分析
景觀設計其實就是對人們生活環境的設計,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基本上就是對環境的要求。安全、舒適、方便和快捷是我們生活的主要目的[3]。而景觀智能化設計極大地促進了我們生活的舒適便捷性。1)智能光彩設計,全面提升城市夜間形象以成都商業街道更新標桿——望平街為例,該街道通過夜間燈光的設計和新型材料的使用,打造絢麗夜景,為這里注入更多活力,吸引新生代的到訪。5800塊小液晶屏幕形成了一個波浪似的天棚,這塊波浪式的巨型液晶屏,可以播放任何畫面甚至影視節目。隧道兩側經過通高6m多的原子鏡無限放大,將天棚的圖景、地面的人形反復投射,呈現新與舊的交融。夜間經濟的興起要求夜間景觀具有充分的觀賞性,夜間形象是城市的重要展示面,通過智能光彩設計,打造觀賞者記憶深刻的夜間景觀,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環節。2)智能設施的升級,多元傳承城市文化記憶依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要求保留城市記憶,保持老城區的格局和肌理,堅持低影響的更新建設模式,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和特色風貌。依舊以成都市望平街為例,整體以光影裝置、互動裝置等手法呈現成華區的工業光陰長河。從1953年,東郊工業區第1個電子工業項目錦江電機廠開始,一直到1998年,成都光明器材廠成為我國第1家量化生產鑭系玻璃的專業廠家,在跨越四十多年歷史長河的成華區工業記憶里,設計梳理出成華區工業發展史的10個第一,并以全新的語言進行了重現(見圖1)。1953年段,設計在休閑平臺上設置了一組線性裝置,從裝置的細長縫隙里可以窺探到一幀一幀的老照片,東郊工業區第1個電子工業項目錦江電機廠的全部歷史盡在眼底(見圖2)。以新型智能裝置的形式還原場地記憶,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以創新的科技手段彰顯場地精神,實現了歷史文化的現代化包裝,這樣的文化表達方式值得借鑒。3)智能裝置的加載,集約使用老舊街道空間以成都市棗子巷城市更新項目為例,其改造的一大亮點是升級老城街道公共基礎設施。整體新設30根棗花韻味一體化燈桿,代替原有32處路燈、1處信號燈、11個天網監控、8套電子眼監控等散亂燈桿,實現“多桿合一、多箱合一”,逐步提升智能程度,著力推動街區由交通凌亂向智慧安全轉變。集約使用街道空間,設置便民智慧引導系統,打造集約高效的智慧街道(見圖3)。智能設施的加載有助于直觀化體現智慧化城市的發展要求,擴大老舊街道空間,助力于城市更新的進一步發展。
6城市更新下的景觀智能化未來展望
6.1更多智慧設施及管控系統的應用城市更新背景下要求更多的智慧景觀的應用,因此智慧路燈、智慧公交站、智能監控、太陽能充電座椅、智慧噴灌系統等應更充分地應用于改造后的綠地及街道中。
6.2美觀化及特色化的設計要求在城市更新中,既要激活城市活力,也要保留城市記憶。作為承載一座城市文化脈絡和歷史記憶的特色街道,應該從人文角度出發,結合地域文化的歷史命脈,與產業、社交、辦公、旅游等功能多元融合,打造成具備文化底蘊和社交屬性的文化商業空間。因此,智能景觀的營造在美觀的前提下還要突出場地特色,還原場地記憶,嚴格篩選加載的智能設施,使之與場地匹配,并且通過燈光、地景等布置傳承場地文化,彰顯特色。
6.3城市更新下的景觀智能化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6.3.1同質化較強由于城市更新是一個較新的設計趨勢,許多設計從業者尚未形成個人的一套設計體系,多為套用已有的成功案例。這樣的背景將造成景觀的智能化設計過于同質化,缺乏創新性。千篇一律的智能化景觀設計容易造成人們的視覺疲勞,弱化場地體驗。
6.3.2文化性較弱目前仍有很多城市更新項目的智能化景觀過于現代,與場地原有特質格格不入,缺乏對場地特性的彰顯。在篩選智能景觀小品及設施時,應注意對場地的文化進行凸顯,打造具有傳承意義的景觀場景。
6.3.3普及化較差智慧景觀小品及設施由于其工藝的難度,使其生產成本較高,設計者為了控制項目造價而不愿意使用該類小品及設施。從運營維護成本的維度上,智能景觀小品及設施也相較于普通的小品及設施花費高,業主方也不愿意做出嘗試,使其難以普及。
7結語
景觀智能化設計是順應城市更新這一大政策背景的重要舉措,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科技的不斷進步,景觀設計師們應該結合場地原有的文化特色,勇于嘗試新型的智能化景觀設施,在傳承中創新,在現代化中延續場地精神,締造越來越美觀、便民、富有記憶點的城市景觀。
作者:龔皓 單位: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智能化工程研究3
0引言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1],傳統的農業管理通過人工現場勘查的方式判斷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效率不高,且會造成一定的人力資源浪費;隨著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為農業的智能管理提供了條件。葛文杰等[2]對農業物聯網的概念和技術體系進行了闡述,總結出國內外農業物聯網感知技術、通訊傳輸技術和應用關鍵技術,指出了我國的農業物聯網發展存在應用局限性、產品不夠豐富、農業物聯網數據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利用等問題,為我國農業物聯網的發展提供了方向。李道亮等[3]對農業傳感器工藝、農業信息傳輸技術、農業業務模型等方面提出了多方面具體的要求,為農業物聯網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依據。潘榮敏[4-7]等利用無線傳感器網絡、物聯網等技術,設計了一套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農業物聯網建庫系統,研究了農業智能管理系統的應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研究農業物聯網技術和數據傳輸加密技術,將物聯網監控系統和三維應用系統相結合,逼真地展現區域的三維地理環境、實時展示農業物聯網監測點信息,包括空氣溫度及濕度、光照、CO2濃度、土壤溫度及濕度、病蟲害等環境參數。可以根據具體的應用需求,對監測點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并以直觀的圖表、文字、視頻等多種方式展示分析結果,實現對農業的高效益規模化管理。
1關鍵技術研究
1.1農業物聯網數據云存儲技術農業物聯網通過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射頻識別、全球定位系統等設備,在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融合傳感器、信息處理、無線網絡等技術,獲取農作物生長的實時數據。這些數據具有種類繁多、數據量大、實時性要求高等特點,如何有效存儲農業物聯網數據以更好地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云計算能夠解決數據海量存儲問題,可以提高數據庫的訪問效率、性能和穩定性。本文通過搭建大數據平臺Hadoop集群環境,建設以云存儲、云服務為核心的物聯網數據管理中心,提供數據分類、數據管理、數據分發功能。數據分類功能將傳感器數據按不同類型分類,例如溫度信息、濕度信息、GNSS信息等;數據管理功能實現海量傳感器數據的實時存儲并建立存儲緩沖池,設置數據應用接口以便未來應用擴展;數據分發功能通過提供數據實時分發接口,實時向系統推送數據。將所有農業物聯網數據存儲在Hadoop集群環境下的各分布式數據庫HBase中,通過Hive數據倉庫工具來對數據進行存儲管理。利用并行計算,把實時獲取的物聯網數據分解為成百上千個小數據集,每個(或若干個)數據集分別由集群中的一個節點進行處理并生成中間結果,然后將這些中間結果采用并行計算的方式進行合并,形成最終結果進行數據分發,從而實現海量數據的快速存儲和并發訪問。以傳統RDBMS技術和云計算技術兩套方案分別建設農業物聯網數據存儲環境,從數據并發訪問的角度對兩種存儲方式進行壓力測試,結果見表1。可見,兩種方式都能保證所有并發訪問,但云計算技術下的數據并發效率明顯優于傳統單機方式,尤其是數據量增加的情況下,其優勢更加明顯。
1.2基于RSA的數據加密技術RSA公鑰密碼體制是由Rivest、Shamirh和Adleman三人在1978年提出的[8],已成為公鑰數據加密的標準。它使用相互關聯的一對密鑰:一個公鑰和一個私鑰[9-10],公鑰是公開信息,而私鑰是需要保密的,基于加密和解密算法進行數據的加解密處理。數據從物聯網數據中心到三維應用系統要經過3G/4G無線網絡,到達運營商基站,再通過運營商基站接入互聯網,最終被對方接收。在這個過程中,數據要經過數次中轉,每一次中轉都有被竊聽和截斷的風險。為了保證系統中農業物聯網數據在實時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必須在數據發送前對數據進行加密,待接收到數據后進行解密。物聯網數據中心和三維應用系統之間傳輸信息時通過RSA非對稱密碼算法進行數據加密處理。物聯網數據中心和三維應用系統各產生一組RSA非對稱密鑰,雙方保存好私鑰,公鑰提供給對方。物聯網數據中心使用三維應用系統的公鑰對農業信息進行加密處理,三維應用系統使用自己的私鑰進行解密,解析出需要的信息;同樣,三維應用系統使用物聯網數據中心提供的公鑰將分析出的預警數據進行加密處理,將數據傳送到物聯網數據中心,然后使用自己的私鑰進行解密,得到需要的信息,如圖1所示。
2農業三維應用系統架構
系統采用典型的B/S(瀏覽器/服務器)架構,利用SuperMapiServer提供場景服務,基于SuperMapiClient3DforPlugin進行客戶端開發。將三維模型服務與物聯網數據中心實時獲取的傳感器數據相互關聯,在Web端逼真地展現農業區域三維地理環境、以多種形式實時顯示物聯網監測點信息,并提供分析功能。系統由三維應用系統數據服務層、物聯網數據服務層和應用層組成,系統架構如圖2所示。①三維應用系統數據服務層:為系統提供三維數據服務,包括數據層和服務層。數據層由地形數據、影像數據和三維模型數據組成,其中三維模型數據包括重要物聯網監測點(安裝設備的大棚、露天監測點)的精細模型,該模型的編號與物聯網監測點建立一一對應關系;使用SuperMapiServer對數據進行服務發布,分別對應地形服務、影像服務、三維模型服務,為應用層提供服務支持。②物聯網數據服務層,負責農業信息的存儲和管理,維護農業數據之間的相互關系,并提供數據備份功能,包括感知層、傳輸層和服務層。感知層利用傳感器、讀卡器、音視頻采集器等實時獲取農業信息,包括溫度、相對濕度、pH值、光照強度、土壤養分、CO2濃度等信息;傳輸層通過各種網絡與互聯網的融合,實時準確地將數據傳遞到服務層;服務層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解析、分類、判斷后將有效數據存入數據庫,并提供數據分發服務。服務層采用云計算架構模式,通過搭建云平臺進行系統資源的整合,提升性能。③應用層,包括系統的三維場景瀏覽、量測、查詢等基本地圖操作,農業物聯網信息的多形式實時展示以及分析處理等應用。
3系統功能設計與應用系統主要由三大功能模塊組成:基本操作、物聯網信息查詢與展示模塊、分析預警模塊,如圖3所示。
3.1基本操作包括三維場景瀏覽展示、標注、場景自動飛行、三維量測;地圖的放大、縮小、全幅、漫游、旋轉等基本的場景瀏覽功能;預先設計飛行路線、設定相關參數(如飛行速度、飛行總時間、是否鎖定方位角、高程等),然后自動飛行,以身臨其境的方式進入管理區域。
3.2物聯網信息查詢與展示模塊包括物聯網基本信息展示、物聯網動態監測信息展示、物聯網監測的視頻實時播放與歷史視頻回放。通過在三維系統中接入農業物聯網信息,以文本形式展示基本信息;以儀表盤、折線圖等形式實時展示監控傳感器采集的數據;通過獲取監控視頻通道,實時展示監控區內的影像,也可以根據時間段查看歷史監控影像,對農作物的生長進行全程監控。農業物聯網數據的多種展現形式,直觀地反映農作物生長的實時信息,并且能夠快速及時地發現問題,準確定位問題農作物所在的位置,大大減輕工作量,并從整體上直觀地為農作物種植提供更加科學的決策依據,如圖4所示。
3.3分析模塊該模塊將接收到的農業物聯網數據實時存入數據庫,并進行分析處理,支持某時間段之內的歷史信息查詢,以便詳細觀察該時間段內的具體情況,為用戶提供分析決策依據。用戶可以自定義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參數范圍,根據該范圍值判斷是否超出預警閾值,如果超出閾值,通過獲取預警類型的參數之后,計算出相應的編號,發送預警信息,如表2所示。
4結束語
本文針對農業智能管理的需求,提出了將物聯網監控系統和農業三維應用系統相結合的解決方案,利用云計算技術,解決了農業網聯網海量數據的高效管理;基于SuperMap三維開發平臺,采用三維建模、物聯網數據云存儲、數據加密等技術,設計開發了農業物聯網的三維應用系統;以文字、圖形、視頻等多種形式實時展示物聯網信息,提供農業信息的預警分析功能,為農作物日常生長管理提供了方便直觀的方法;并在于洪區農業智能化管理中得到應用,對智慧農業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郭向東.農業經濟發展對宏觀經濟增長及波動的作用機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21.
[2]葛文杰,趙春江.農業物聯網研究與應用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農業機械學報,2014,45(07):222-230,277.
[3]李道亮,楊昊.農業物聯網技術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分析[J].農業機械學報,2018,49(01):1-20.
[4]潘榮敏,方章云,李洪兵,等.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溫室智能灌溉系統設計[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27):227-230.
[5]周新淳,張瞳,呂宏強.基于物聯網的精準化智慧農業大棚系統設計[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016,35(12):44-49.
作者:齊東蘭 魏永強 單位: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安測繪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