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7 11:33: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審美能力培養研究3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多注重對語文基礎知識的講授,忽視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認識美、感知美、欣賞美的能力不足。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引導學生感受并發現語言文字及作品中蘊含的美,并且學會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1]。小學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美的認知容易受到互聯網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因此,教師要重視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其樹立對美的正確認知。
一、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意蘊美
具有意蘊美的文字最能打動人的心靈。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優美的文字往往能夠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和好的心情。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經過專家組仔細斟酌之后決定的,不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情感真摯,通俗易懂,對于小學生來說極具學習的價值和意義。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須掌握文本中蘊含的語言文字美,進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分析課本中詩意盎然的文字及語篇,引導學生在優美的文本中體會語言文字的使用技巧及韻味[2]。而學生在分析文本內涵的過程中,要細心體會語言文字的節奏美、韻律美及文中修辭手法的使用,從而進一步感受、體味中國語言文字之美。然而,從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情況來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尚較淺顯,無法深入體會文本的意蘊美。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挖掘文本內涵,從字、詞、句出發,引導學生分析其在文本中的妙用,進而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對語言文字的運用。以《鸕鶿》一文為例,教師可將該文的講解分為三個課時。第一個課時,要求學生熟讀課文,掌握文中的生字;第二個課時,引導學生分析重點字詞,品析水鄉優美的景色,讓學生用心感受文字所描述的美麗畫面;第三個課時,要求學生鞏固復習并背誦,以加深對美的認識。在第二個課時的分析重點字詞環節,教師可以“抹”字向學生提問:“你們知道這里的‘抹’是什么意思嗎?”學生認真思考后依然對“抹”字沒有形成清晰的認知,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抹”字代入文本,聯系上下文后嘗試在腦海中描繪畫面。這樣一來,學生對文本所描繪的畫面會形成初步的認識,并進一步理解“抹”字是“輕輕敲”或“斜著劃過去”的意思。接下來,教師繼續提問:“作者為什么要在這里使用‘抹’字呢?”“你們覺得這里‘抹’字可以用其他字代替嗎?”提問后,教師留出時間讓學生相互討論。之后,有學生提出以“揮”“扔”“放”等字進行代替。隨即另有學生表示,雖然這些字的意思相近,但是在意境上不如“抹”字更具韻味,無法生動地刻畫出漁父的動作。最后,通過對不同文字的使用效果進行分析,使學生明白了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文字的含義也不盡相同。這樣的對比教學有利于學生逐漸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技巧,并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
二、組織教學活動,深化學生的審美認知
從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來看,部分學生的審美能力較弱,導致其在語文學習中無法深刻感受語言文字之美,無法準確把握作者所表達的真實情感。豐富的課堂活動可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也能夠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由此進一步理解作者創作時的情感,領悟文本內涵,進而準確掌握文章主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動個人審美能力不斷提升[3]。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組織形式靈活、主題契合的課堂教學活動,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強化學生的審美認知,在確保教學目標順利實現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以《慈母情深》一文為例,母愛具有一種抽象美,很多小學生對母愛的理解不夠深刻,所以在學習該文時不能完全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為了增強學生對母愛的理解,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先組織學生自由朗誦,讓學生帶著對母愛的理解大聲朗讀、反復朗讀,在此過程中認真思考、仔細體會文本所描繪的母愛之美。之后,教師隨機選擇幾名學生朗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要求他們在朗誦后發表自己對母愛的理解。一位學生表示,母愛就是無私的付出,本文以細節描寫突出了母親對兒子的愛;另有學生也指出了文中描寫母愛的一些具體細節,比如作者對母親工作環境的描寫。教學進行至此,教師可組織故事情節模擬活動,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共同演繹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生在表演中也非常注重展現細節,比如飾演母親的學生會一直彎著腰,飾演孩子的學生會表現出對環境的不適應,等等。通過這種故事情節模擬活動,學生對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和表現進行總結和評價,并再次引導學生理解母愛之偉大,以及作者對語言文字的精準把控。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啟迪思想、發散思維的過程。在活動中,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分享自己的活動感受,增加了審美的多樣性,提升了審美能力,加深了對美的認知。
三、以多媒體輔助教學,提升學生對美的理解
多媒體設備是現代化教學必備的輔助工具,視頻、音頻、圖片等內容呈現方式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審美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讓學生結合文本欣賞視頻。這種教學方式既可讓學生產生一種美的享受,也可加深其對文本的理解[4]。小學生知識積累不足,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學情境才能更好地感受、理解文本的內涵,而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形象生動的畫面和美妙動聽的聲音,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對文本產生共鳴,陶冶人文情操。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一些配有文字說明的動態圖片,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表達自己對文本之美的理解,以此深化對美的認知。以《觀潮》一文為例,錢塘江自古就有“壯觀天下無”的美譽,如果學生不能親眼所見,很難真切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也無法理解文中的描述。鑒于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先搜集錢塘江的相關視頻,然后結合學生的喜好和教學節奏適當剪輯,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可以直觀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波瀾壯闊。當教師介紹錢塘江大潮的歷史和特征時,可以播放錢塘江大潮的俯拍視頻,在精彩之處可暫停畫面,引導學生觀察、感受自然之美。之后,教師繼續為學生播放視頻,當學生看到潮水受阻,前浪遭遏、后浪翻滾,形成層層相疊、奔騰不息的海潮奇觀時,深受震撼,忍不住發出了驚嘆。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對照文本分析課文。借助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去感受文字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四、開展寫作訓練,提升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寫作訓練是讓學生將美的感受具象化的過程,而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往往會有所創新,從而不斷提升創造美的能力[5]。雖然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有限,但是他們的腦袋充滿了奇思妙想,會用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小學教材中有很多充滿豐富情感的課文,教師可對這些情感進行挖掘,引發學生對文本的共鳴,并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感體驗用語言文字表達出對某種美的理解。例如,在以“秋天”為主題的寫作教學中,當學生無法確定描寫秋天的話題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油畫《秋天的田野》,學生在觀畫的過程中會回憶起自己曾看過的秋日美景,進而觸動內心感受。有學生表示,當自己看到油畫中的碩果累累的樹木,便想到了自己在爺爺家收麥子時看到的秋景:金黃色的田野就好像是鋪在大地上的一層地毯,偶有綠葉點綴其間……之后,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所想所感進行寫作,并引入當時發生的趣事豐富文章的內容,表達發生在秋天的故事、秋天之美以及自己對秋天的感受。
五、結語
語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審美對象,語言學習和運用也是培養審美能力和提升審美品位的重要途徑。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因此,語文教師應認真挖掘文本中的審美元素,結合教學內容積極開展情境教學,并借助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多措并舉,全力提升教學效果,并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感受美、發現美,能夠結合所學內容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進而樹立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
作者:馬春霞 單位: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河橋鎮馬蓮灘回民小學
審美能力培養研究2
網絡環境下的藝術資源較多,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但是其背后潛在的不良因素也越來越多,會對人們的思想產生負面影響,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在這方面,幼兒所受到的影響最為深重,幼小的心靈里一旦種下負能量的種子,必將伴隨孩子的一生,不利于個人的成長,也會對自己的周圍人群或社會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抓好幼兒園的教學工作尤為重要,特別是要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最終形成良好的審美觀。事實上,幼兒園的鋼琴教育可以很好地培養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對幼兒進行音樂審美知識教育,不斷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逐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為此,本文通過對幼兒園鋼琴教學中的音樂審美能力的研究,期望為幼兒鋼琴音樂教學提出有效的建議,不斷增強幼兒的音樂審美素養。
一、幼兒鋼琴音樂審美教育的價值
人的一生都要經歷幼兒階段,從識字開始到認識世界,無不貫穿著幼兒對美的認識,只有良好的審美教育,才能讓幼兒產生正確的認知。一般來說,在幼兒園,幼兒教師都是通過其他形式來培養幼兒的知識獲取能力,常見的授課形式有舞蹈、鋼琴、音樂、美術等,都能讓幼兒從不同的側面掌握所需的知識,但都離不開對“美”的欣賞。其中,鋼琴、音樂教學都是讓幼兒從聽覺方面來獲得美感,像鋼琴的節奏、音樂的音調風格都能為孩子們帶來神奇的感覺,充分其中的“美”感。從鋼琴教育來講,它是借助一種獨特的樂器來彈奏,旋律動聽、優美,審美語言豐富多彩,再加上不同音樂作品內容的烘托,可以向幼兒傳遞多種情感和審美內涵。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下,幼兒會漸漸地習得音樂素養、藝術素養等,并從中找到一些能讓自己感到快樂的元素,而這些元素就是鋼琴音樂教育的審美內涵所傳遞出來的內容[1]。當幼兒獲得到美的享受,自然就會對熱愛鋼琴音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識別好與壞,為今后的善、惡、丑等的準確判斷奠定基礎。對于幼兒而言,鋼琴音樂教育也是鋼琴音樂啟蒙教育,往往會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不斷地找出最適合兒童的鋼琴音樂內容,強調其中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所以,引入具有美感的音樂作品,也是對幼兒鋼琴音樂學習興趣的激發,不斷培養幼兒的鋼琴音樂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進一步講,在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幼兒可以表現出對“美”的領悟興趣,熱情學習和探求新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養成一種識別美的事物的習慣,對于其審美素養的大幅度提出具有低估忽略的價值。
二、當前幼兒園鋼琴音樂審美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1.幼兒鋼琴音樂設施不夠先進
現階段,幼兒教育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無論是幼兒園,還是教育部門,都在積極改革教育形式,以便更好地促進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健康與持續發展。由于得到了教育界的大力支持,幼兒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得風風火火,家長、教師、校領導都為幼兒的成長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努力,取得的成果也較為可觀,尤其是幼兒藝術活動越來越多樣化,有助于培育兒童的審美能力。然而,當前幼兒園鋼琴教學還沒有達到預期的音樂審美能力培養目標,幼兒的這方面能力進步緩慢,一個突出原因在于現今許多幼兒鋼琴音樂教學設施不夠先進。究其原因,許多地區的幼兒園雖然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資金贊助,但是在樂器價格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幼兒園也顯得力不從心,購買不起先進的鋼琴音樂教器材,難以有效地將幼兒的審美能力與鋼琴學習相結合,幼兒審美教育的質量就大打折扣[2]。
2.幼兒鋼琴音樂教師能力缺乏
眾所周知,幼兒年齡較小,幾乎不懂得學習是干什么,更別提主動去學習知識,這就為教師教學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可以說,幼兒鋼琴音樂教師的任務極其繁重,教學計劃實施難度不亞于中小學教師,一旦不具備較強的幼兒授課專業素養或授課能力,很難駕馭幼兒藝術活動。從這方面來講,在幼兒園鋼琴音樂教學中,要想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一定要為幼兒提供優秀的教師,才能讓音樂審美教育在幼兒鋼琴教學中得到體現,進而培養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然而,當前許多幼兒園的教師隊伍并不令人滿意,專業的鋼琴音樂教師較為缺乏,比如:有的幼兒園引入的是一些兼職鋼琴音樂教師,不能按時到校上課;有的鋼琴音樂教師并不是本專業出身,無論是鋼琴彈奏技能,還是鋼琴音樂配音,都不夠嫻熟,難以輕松、自然地向幼兒傳授這方面的知識。毫無疑問,在這種情況下,幼兒教師的鋼琴音樂技能不高,也就無法向幼兒傳遞音樂作品中的審美意蘊,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無法得到提升。
3.幼兒鋼琴音樂教學方式滯后
從幼兒的角度來看,本身就對鋼琴音樂沒有任何基礎,唯有讓他們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才能主動地參與其中,否則很難得到鍛煉。正因為如此,幼兒鋼琴音樂教師必須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引導幼兒熱愛這門課程,并以此得到鍛煉,培養他們的興趣是重中之重。目前,很多幼兒園雖然加強了鋼琴音樂教學工作,注重對幼兒音樂藝術素養的培育,但是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依然滯后,沒有任何的新穎性,課堂活動死板,毫無生機,以至于許多幼兒適應不了這樣的授課方式。不僅如此,更有一部分幼兒教師依然采用“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方式,一直按照自己的教學方式授課,完全沒有顧及幼兒的感受,使得幼兒不得不被動地接受知識,無法對鋼琴音樂產生好感[3]。在這種情況下,鋼琴的琴音與音樂的審美也難被聯系在一起,幼兒既欣賞不到鋼琴音樂的美,也不能領悟音樂審美的內涵。
4.幼兒鋼琴音樂啟蒙教材不合理
無論是哪個階段的學習,都需要適宜的教材來支撐,教材就像一面鏡子,照亮了本學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特色,也能反映出其對學生的傳授的學科素養。對于幼兒鋼琴音樂教學而言,它可以被概括為幼兒鋼琴音樂啟蒙教材,雖然處于最基礎的教材水準,但是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縱觀當前圖書市場,出現了海量的盜版書籍和教材,這是因為許多盜版書商為了獲取利益而不擇手段,沒有講求教材質量,只是一味地翻版,特別是鋼琴譜例、鋼琴啟蒙教材的盜版程度最高。當然,與正版書相比,盜版書籍和教材的價格更為便宜,能夠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既經濟又實惠,便是這些人群并沒有考慮到其中的內容質量,以至于教材內容經常出現錯誤,也無人關注,甚至因價值便宜而助長了盜版圖書在市場上的流通速度。然而,許多幼兒園教師都采用的是盜版書籍,里面的譜例錯誤太多,音樂作品的內容也與原版不完全一致,導致幼兒鋼琴音樂啟蒙教材不合理。另外,許多幼兒鋼琴音樂教師還采用外國教材出版社的書籍,但是其版版稅高,相應的風險也高,于是就采用我國市場上出版的本土教材,但是曲目的編寫校訂不嚴謹,難易程度相結混亂,知識點與曲目混搭不到位,指法錯誤也很常見。
三、幼兒鋼琴音樂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1.增強幼兒欣賞鋼琴音樂的興趣
幼兒剛剛步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對外界的事物充滿了極大的好奇心,容易產生一種嘗試的沖動,但也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引起他們的好感,只有能夠吸引他們的事物都能促進他們主動地去學習。所以,在幼兒園的鋼琴教學中,培養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必須從考慮幼兒是否對這門學科感興趣,如果興趣不足,不能強塞硬灌,而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幫助幼兒找到興趣點,確保幼兒在鋼琴課堂上認真地欣賞鋼琴音樂,從優美的音樂旋律中體會“美”,進而形成個人的審美能力[4]。例如:在教授《兩只老虎》的鋼琴曲目時,音樂所傳遞出來的樂調能夠讓幼兒感受到老虎的可愛,這只是聽覺上的美感,但是幼兒很容易忘記而失去興趣。為了保證幼兒始終對這部鋼琴曲產生興趣,可以讓幼兒自己動手,輪流上臺進行模擬彈奏,向大家表演自己的演奏效果,并在演奏過程中歌唱《兩只老虎》,以此加深幼兒對鋼琴音樂課堂內容的印象,甚至以自己可以單獨演奏和彈唱《兩只老虎》而感到自豪,獲得無比興奮的成就感。毫無疑問,一旦幼兒擁有這種成就感,就會自覺地熱愛能夠讓自己成功的學科,越來越對鋼琴音樂充滿興趣,希望自己在下一節課中再接再厲,不斷取得好成績,其音樂審美能力自然會大幅度提升。
2.加強幼兒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
對于審美能力而言,它并不是讓一個人機械從事物的表面上去觀察其美,而是從外到內的洞察整個事物的本質美、內涵美,因為事物的表面存在太多的假象,容易迷惑人的眼睛,這就離不開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為此,幼兒園鋼琴教師需要注重幼兒想象能力的激發,以及引起幼兒學會思考問題,不斷探索事物的內在美與實質美,正確地判斷事物的好與壞。例如:在彈奏《小蘋果》這部鋼琴曲時,幼兒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出幾個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像蘋果樹長在什么地方?小蘋果是什么色彩?你最愛吃的小蘋果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就會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幼兒教師也會得到各種各樣的答案,從而了解不同幼兒的個性和喜好,以及他們對于大自然美的認知。然后采用針對性強的培養方式,為幼兒的音樂審美教育提供最佳偏方。進一步講,無論是對事物的想象,還是思考問題,幼兒的思維能力都會處于塑造狀態,這時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合理地思考問題,主動地參與審美活動,逐步從鋼琴弱奏中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美感,會使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更上一層樓。
3.創設良好的鋼琴音樂情境教學
音樂是陶冶情操、豐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兒歌曲在開啟幼兒豐富想象力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幼兒園鋼琴音樂教學中,既有音樂的美妙聲音,又有鋼琴的動聽彈奏,可以讓更好地刺激幼兒的大腦和心靈,并在此基礎上獲得獨特的“美”。那么,幼兒學習鋼琴音樂,必然會獲得精神上的愉悅,但也需要擁有個人對美的看法,也就是要培養幼兒的音樂審美力。面對年幼且認識能力低下的幼兒,教師決不可照著書本機械地傳授知識,也不能只靠鋼琴音樂的感染力,而要注重營造一些歡樂且有意義的課堂氛圍,最好是創設良好的鋼琴音樂情境教學活動。例如:在幼兒歌曲《我們去動物園》的彈奏中,幼兒教師可以先彈奏一個回合,確保幼兒對這本音樂作品有所印象,然后將歌詞展現出來,讓幼兒輪流朗誦,加深幼兒對本歌曲內容的了解。在這種情況下,幼兒的興趣的聽課熱情會越來越高漲,然后教師再部幼兒平時在動物園都看到過什么動物,以及喜歡和誰一起去動物園,這些問題會活躍課堂氛圍,也能使幼兒更好地審視鋼琴音樂,以個人的審美看待音樂,從而高效地培養了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
4.以音樂教育心理學樹立審美觀
幼兒時代是一個人學會審美的開始,審美能力偏弱,但也不能灰心,可以通過后天的教育獲得良好的審美意識。幼兒園是幼兒邁入審美學習的首要場所,培育幼兒的審美觀是其義務,尤其是幼兒教師更是幼兒把握審美方向的引導者,必須肩負起培養幼兒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重任。現階段,鋼琴音樂教學是幼兒園必須開設的一門課程,其目的就是為了培育幼兒的審美觀,讓幼兒人從小就掌握一些基礎的音樂審美知識,并形成自己的審美觀,為后續更好地接觸美的事物和辨別美的事物打下堅實的基本功。幼兒教師可以通過音樂教育心理學的方面,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理解音樂內涵,吸收音樂作品中的文化知識,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形成精神層面的提升[5]。例如:在歌曲《心中的太陽》中,幼兒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欣賞這部鋼琴音樂,感覺太陽的形象美、生命美、莊嚴美等,洗滌幼兒的思想,不僅可以讓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可以豐富幼兒的內心,確保他們以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積極向上地學習和生活。
5.積極開展幼兒園的打擊樂活動
幼兒還未涉及,天真爛漫,愛湊熱鬧,尤其是對“聲音”的敏感度高,喜歡隨著音響而手舞足蹈。針對幼兒的這些性格特點,教師可以積極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打擊樂活動,鼓勵幼兒參與其中,集體且分聲地合樂演奏,這個過程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比如:如何使用不同類型的樂器、如何跟著指揮手勢去演唱等。如此一來,幼兒就會慢慢地認識樂器,并在此基礎上掌握彈奏樂器的手勢,培養幼兒的肢體語言表達技巧,從而在鋼琴音樂教學中會更有悟性地發現音樂作品的美感。其次,教師還要注重配器的設計,讓幼兒感知打擊樂發出來的聲音,從整體上認識音樂節律、音樂風格等,可以從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尋找素材,引導幼兒想象事物的聲音,體驗事物聲音的美感。例如:像與雨天有關的聲音“沙沙聲”,幼兒就能想象到風雨交加下的窗簾被大風吹動所帶來的“沙沙”聲。久而久之,這樣的打擊樂活動就使得幼兒學會了從現實生活中發現美,養成發現各類新奇事物發出聲音的良好習慣,對于其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估低的促進作用。6.鋼琴結合故事解釋音樂的真實幼兒還有一個喜好,就是喜歡聽大人講故事,尤其是遇到趣味性較強的故事會聚精會神,興趣十足。對于音樂演唱來說,每一部音樂作品都包括一個故事,故事內容豐富多彩,故事風格各異,不同的故事散發著不同的韻味,能過鋼琴的伴奏會更加令人陶醉。為了讓幼兒更好地融入鋼琴音樂教學之中,可以將鋼琴結合音樂作品的故事來講解,以此突出音樂的真實,并讓幼兒從音樂故事中找到感覺,體悟事物的本質美。大體上講,在鋼琴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幼兒創設一個適宜的場景,吸引幼兒耐心地聽鋼琴伴奏和音樂,從而讓幼兒感覺到鋼琴音樂聲樂傳遞出來的真情實感。結束以后,幼兒會因有趣的音樂情感而倍加興奮,其學習興趣立即就活躍了起來,這里教師就要以故事的形式向幼兒講解歌曲中的感人內容,比如:人物的善良、美麗、正直、拾金不昧等,都可以鼓勵幼兒做好事情,懂得音樂中“行善積德”所帶來的人性美,從而不斷擁有正確的音樂審美觀。
結語
總之,在今后的幼兒鋼琴音樂教學過程中,幼兒會期待更加理想的鋼琴音樂作品,不斷實現音樂審美能力培養的前沿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以鋼琴為輔助工具的幼兒音樂審美教育的教學效果。幼兒是祖國的花朵,只有促使其健康成長,為其灌輸積極向上的思想內容,才能讓他們領悟做人的道理,以及為人處事的基本要求。審美不是藝術的專利,而是貫穿人們整個生活的必要素養,音樂審美能力更是有助于提升一個人明辨是非的能力,尤其是全球化下更需要這種能力。作為幼兒鋼琴教師,可以從音樂教材的實用性出發,一切以兒童的年齡特點為基礎,合理地為兒童選擇優質的音樂內容,確保其中擁有豐富的審美元素,也能吸引兒童的興趣。這樣一來,兒童既可以熟練掌握鋼琴彈奏技術,又能從中感受到音樂的美感,逐漸地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創造美,真正具備鋼琴音樂教育所需的審美能力。
作者:程容 單位: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
審美能力培養研究3
美學研究的是人與世界的審美關系,蔡元培是中國審美能力培養的倡導者和實施者。他推動了中國審美能力培養的研究。他對美學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將美學與中國傳統美德聯系在一起,強調美學對于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重要性。不僅如此,蔡元培先生還認為美學對公民美德體系的建設和發展有積極作用。在新時代,開展審美能力培養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公眾審美素養,引導公眾心靈美、言行美,構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審美能力培養能夠使學生德、智、體全方位發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素質,拓展學生眼界,提高學生智力水平,豐富學生知識。目前,審美能力培養已經成為民眾在發現、觀察、認識、欣賞、體驗以及創造美方面的有效途徑之一,它可以讓民眾對美的內在涵義更全面地了解,從而提升自身審美水平,推動美學平穩持續發展。音樂、歌唱、朗誦、美術和舞蹈等作為促進審美教育的方法沿用至今。其中,舞蹈作為一種身體的表演藝術,伴以音樂,通過肢體變化完成各種優雅或高難度的動作。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表演,在當代美學視角下,舞蹈對于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發揮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審美能力的內涵與功能
審美能力可以概括為:培養對美的審美意識、發展審美感知;體驗、創造、評價和表達美。總之,應為學生提供觀察美、體驗美、判斷美和創造美的機會。
(一)審美能力的內涵美學研究的是美本身,其探討所有美的事物之所以稱為“美”的本質原因,當主體接觸審美對象或外在環境(例如聽音樂、閱讀詩歌、體驗戲劇或探索自然)時,腦海中會產生美的景象,或在心中形成美的感受。審美能力培養就是采用一定的教育手段,讓教育對象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體驗美、表達美、創造美。作為美學發展中的一種通識教育,審美能力培養的關鍵是審美育人,核心是育德。對學生實施審美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審美觀并擁有優良的道德品質。
(二)審美能力的培養目標
1.培養審美感知能力審美感知能力起源于對美的觀察。審美感知能力既包含情感層面,又包含邏輯層面和心理層面。為了讓學生能夠欣賞自然景觀,首先他們必須要能夠注意到自然景觀。這就是為什么培養對美的覺察能力是審美能力培養的首要任務。美無處不在,但是,盡管它客觀存在,發現美卻需要審美能力的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如果審美感知的能力沒有得到發展,人們就無法敏銳地從外在事物中捕捉到美。可見,審美能力培養是審美感知能力得到強化的有效措施。
2.培養體驗美的能力美在體驗的同時會引起興奮、喜悅和樂觀的感覺。這種情緒狀態也鼓勵著創作者進行藝術創作,力圖將自身體驗到的美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傳遞給受眾。人體在注意階段往往會經歷多個認知元素,其中包含已形成印象的情感基調,基于這些情感基調,才能構建提升美的體驗能力。在某種意義上,處于美感和體驗狀態的人將自然形式提升到審美高度,并能夠從審美的視角引導自身行為,從而使得人能夠提高自身審美素質,豐富自身的情感生活,培養審美意識,提升審美素養。
3.創造能力讓學生參與積極的審美活動能夠發展其創造能力,這是為常規審美文化提供服務的創造能力,能夠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入手創造審美價值。人們不是天生具有創造美的能力,是否能夠獲取美感,取決于主體與藝術之間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接觸藝術作品,并對其進行解讀,進而創新,才能推動美的創造力的發展。
4.判斷能力審美判斷力是人們對周圍事物或人與事物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品味,并作出審美評價的能力。審美判斷能力與人們自身的生活實踐密切相關,是人們在長期生活經驗積累和訓練中形成的。審美判斷能力的形成離不開對事物特點進行了解。在開展審美能力培養教育活動時,教師應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扎實的理論基礎以及相關評價能力,從而對藝術作品從多個角度進行審美評價,為學生審美判斷能力的培養提供正確引導。
二、舞蹈的教育功能
舞蹈是人們借助身體動作以及舞具展現高超技藝的運動,人們通過舞蹈努力展示美、創造美,它不受性別、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限制,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外,舞蹈具有直觀、優美、藝術化的特點,很符合大眾的審美觀念,讓大眾欣賞藝術的同時接受美的熏陶,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
(一)引起情感共鳴,促進身心健康舞蹈有著豐富的內容、多元化的表現方式,每一種舞蹈都和學生的身體、思維、心理等方面的活動密切相關。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可充分借助舞蹈生動、靈活、流暢的人體運動引起學生情感和精神共鳴。舞蹈運動最大的特點就是觀賞性與參與性比較強,而且不會被年齡、時間、空間、體質等因素制約。同時,舞蹈這種群眾活動所營造的氛圍對校園文化建設有重要作用。舞蹈屬于競技運動,群體需要具備較強的協同性,有利于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培養,有助于提升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和競爭能力,加強學生集體主義的責任感與義務感。不僅如此,舉辦舞蹈競賽活動還能夠培養學生講友誼、講道德、守紀律、頑強拼搏的精神。尤其是現代舞與拉丁舞,有著深遠的思想內涵,學生在學習這兩種舞蹈的過程中會對真、善、美有更清晰的認知,從而使自身審美能力、鑒賞能力有所提升,讓學生構建正確的審美觀,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二)借助技術動作,感受藝術熏陶舞蹈運動的技術主要是指個體對自身各部位進行靈活應用做出優美動作語言,呈現動作質量與視覺效果。而技術美往往需要借助動作、節奏、時間以及合適的場地進行呈現。在呈現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技術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比如旋轉技術,需要個體進行一定力度的平動和轉動,如此方能展現協調流暢、連貫自然的技術美;向某方位移動也是要重點關注的技術,其和舞者呈現動作效果息息相關;將直線、曲線、圓周運動進行組合交替使用,能夠讓動作更豐滿形象,從而表現出和諧多元的形式美。舞蹈中的造型、動作需要個體通過靜止和平衡二者之間的限制來完成,其和雕塑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舞蹈藝術美蘊含各種不同的美,其需要由人體用節奏恰當、規范得體、組織合理的形體動作和姿態語言予以表達,從而展現學生的文化修養、技術水平、健康問題以及生物潛力。一套完整的舞蹈動作反映的是在遵循美學原則下,對難度較高的動作進行合理布局,依照層次發展的前后秩序,利用對比等形式,予以完美呈現。舞蹈通過團體舞技術選擇的針對性、音樂選擇的恰當性、動作的協調性以及隊形排列的美觀性將藝術美予以全面展現。總的來說,舞蹈技術美將形體美和動作美進行有機結合,再加上合適的服裝、音樂,讓技術動作的美感更加柔和協調,讓觀眾能夠體會藝術的魅力所在,進而讓觀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藝術美的熏陶,達到愉悅心情、凈化精神的效果。
三、舞蹈對審美能力的培養作用分析
(一)舞者形體美對審美能力的培養作用舞蹈以人體運動為基礎來創造藝術形象。舞者需要用標準化、多樣化的動作和豐富的肢體語言來展現舞蹈的藝術內涵和魅力。形體美培養的內容應該在充分考慮到人體結構和舞者身心發展的情況下進行,應注重培養舞者的節奏感和韻律感,確保舞蹈動作與音樂的精準融合,既要展現舞蹈動作整體協調性的美,又要讓觀眾感受到舞者通過肢體語言所傳達的情感。通過對舞者形體美的培育,有助于讓觀眾通過舞者的表演產生情感共鳴。舞者的肢體語言是真正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甚至可以使人們產生對藝術的遐想。更重要的是,通過對舞者的身體進行合理塑造,能夠突破藝術表現力的界限,并且為豐富舞者的肢體語言帶來新的靈感和可能性。為此,舞者需要在肢體語言和身體協調性等方面進行專項訓練,在增強自身活力的同時,還要確保能夠運用肢體語言準確地表達情感。若能以豐富的肢體語言為基礎,將舞者的態度和情感融入其中,就能利用舞者良好的外在形象和舞蹈姿勢,最大限度地提高藝術的美感。
(二)舞者動作美對審美能力的培養作用舞者需要用標準化的動作和豐富的肢體語言來展現舞蹈的藝術內涵和魅力。舞蹈動作訓練應注重培養舞者的節奏感和韻律感,確保舞蹈動作與音樂的精準融合,既要展現舞蹈動作整體協調性的美,又要讓觀眾感受到舞蹈動作通過肢體語言所傳達的情感。以芭蕾舞為例,舞者伴隨音樂從容而舞,形舒意廣。芭蕾舞的動作,最開始的時候,有俯身、有仰望、有飛翔、有步行、有聳立、有傾斜。舞者婀娜的身姿好似輕盈的蝴蝶,又似扭動的柳條,單腿飛轉、手腳并用,迅飛如風。舞者輕步曼舞時就像燕子伏巢,舞者疾飛高翔時就像深夜驚鳥,伴著隨風起舞的羅衣和長袖,舞蹈表演給予觀眾美的享受。
(三)舞者服飾美對審美能力的培養作用舞蹈中的服飾之美,是服飾藝術在舞蹈中的表現。含有中國色調的、具有中國元素的服飾越來越受到國內外舞者的關注和認可。在各類比賽中,舞者會穿著各具特色的舞蹈服裝,這些服裝或精美或詼諧或充滿激情,給人以美的享受。例如,蒙古族服飾以折疊的包巾、厚實的袍服和長統皮靴為主,這些服飾是蒙古族“草原馬背”生活的體現,能夠幫助蒙古族抵御草原寒風,彰顯蒙古族人民粗獷的性格特質。在蒙古族舞蹈中,這些服飾均有所體現,讓人們在感受蒙古族舞蹈之美的同時,還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之美。以戴愛蓮的作品《荷花舞》為例,舞者身著綠色長裙,裙擺呈現荷花狀,觀眾仿佛身臨荷花池看到荷花開放。再比如,舞蹈《雀之靈》以傣族服飾為基礎,將金黃色孔雀羽翎點綴在裙擺上,展現舞者曼妙身材的同時,還給人以舞蹈形態上的清新美感。
(四)舞者氣質美對審美能力的培養作用氣質是舞者內在涵養的外在體現,是舞者通過舞蹈表演展現的品味修養。舞者利用肢體語言,隨著音樂的節拍展示各種技術和身體動作。根據不同舞蹈種類以及不同舞蹈主題,舞者在舞蹈中表現的風格迥異。例如,在華爾茲舞中舞者表現的是優雅;在探戈舞中舞者表現更多的是激情和熱情;在拉丁美洲舞蹈中,要求舞者展現灑脫、生動活潑的個人氣質。舞蹈是一種美的體驗,其可以通過對作品的整體解讀來感知。舞者通過肢體動作和音樂節奏來表達舞蹈作品的內在精神,向人們傳遞舞蹈創編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比如巴西流行的桑巴舞,狂野的動作和夸張的舞步展現舞者本身的快樂體驗,為集會帶來更多的藝術性,能提升周圍觀眾的情緒。這不僅是舞蹈本身的藝術表現,也是舞者向觀眾傳遞編舞者意圖的藝術表達。四、結語舞蹈不僅可以提高人們身體的活動水平,更重要的是,人們可以通過舞蹈去發掘美,在舞蹈動作、舞蹈服飾、舞蹈對形體的塑造等方面感受美。在這一過程中,人們能夠提升理解美的能力和感知美的能力,最后培養出創作美的能力。此外,舞蹈還可以借助審美能力培養,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參考文獻:
[1]楊思思.中國舞蹈的美學特征思考[J].當代音樂,2022,(02):157-159.
[2]孫月紅.基于美學教育視角下高校形體舞蹈教學策略探析[J].尚舞,2022,(02):106-107.
[3]歐建平.踏上舞蹈美學的研究之路——感念李澤厚先生的美學啟蒙[J].舞蹈,2022,(01):53-61.
[4]李曉.戲曲表演藝術中舞蹈的形式與美學特征[J].今古文創,2021,(41):99-100.
[5]張怡雯.中國舞蹈美學從何而美?[J].大舞臺,2021,(05):73-75.
[6]張婷婷.民族民間舞教學中的身體美學與身體意識[J].藝術評鑒,2021,(17):118-120.
作者:任星偉 單位:運城職業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