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5 09:41: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飼養管理技術論文3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肥牛的主要生產目標為產肉,從養殖效益來看,育肥牛具有體重增重快、飼養周期短、飼料報酬率高等優勢。為提高肉牛養殖水平和效率,養殖場(戶)要從育肥牛選擇開始,規范日常養殖行為,抓好育肥牛飼養關鍵技術。
1育肥牛的選擇和引種
1.1育肥牛的選擇1)年齡選擇。年齡對牛增重具有較大的影響,幼齡牛生長發育和增重快,但以骨骼、肌肉、內臟增重為主,成年牛增重以脂肪沉積為主。因此肉牛隨著年齡增長,其飼料利用率逐漸下降,每千克增重所消耗的飼料越多,公牛(非去勢)一般從13月齡開始進行育肥。2)品種選擇。育肥牛可選擇西門塔爾牛、夏洛來牛、安格斯牛、利木贊牛和本地牛雜交所生的一、二代公牛,這樣獲得的雜交后代具有增重快的優勢,同時公牛的環境適應性好,所產肉品質也較佳。3)性別選擇。公牛血液中的睪酮含量較高,相同的飼養管理條件下,不去勢的公牛比閹牛增重速度高10%。因此,從性別角度分析牛育肥效果,養殖戶可優先選擇不去勢的公牛,其次是閹牛、母牛,這樣可以在短期內獲得較好的增長效果[1]。4)體型外貌選擇。一是整體選擇。育肥牛的體型較大,體軀較長(側望、俯望輪廓接近長方形),前軀、后軀發達,背寬,被毛短細、茂密、松軟、有光澤。二是局部選擇。育肥牛的頭短呈方形,眼大明亮且有一定間距,鼻孔和嘴巴寬,口角深。頸短,下顎發達,胸寬、深、豐滿,肋長,向兩側擴張,肋間肌充實,背腰寬廣且平直,腰角不突出,腹部充實,臀部短且肌肉豐滿。四肢上部深厚、粗壯,下部肌肉端正、結實,不同關節明顯,各個部位發育良好,蹄肢良好,肢勢端正。
1.2育肥牛的引種1)明確引種目標。對本地牛的品種、生產特性已充分了解,明確本地牛不足和要改良的性狀,了解要引種牛的優勢、缺點和環境適應性[2]。2)查驗種牛健康。引種前要熟悉種牛所在地疫病流行情況、種牛體質健康。引種后置于隔離舍單獨飼養15d以上,隔離期結束確認種牛健康后可進入生產區。3)查系譜建檔案。首次引種的養殖場,應以“少”“精”為宜,引種前仔細查驗種牛的系譜,引種后進行小范圍試驗,為其后代建立完整的檔案。
2育肥期的管理
2.1驅蟲防疫1)驅蟲。對新購育肥牛需在育肥前3d驅蟲,進行體內驅蟲時,服用丙硫苯咪唑(口服,18mg/kg)或甲苯咪唑(口服,13mg/kg),每天1次,連續內服3d;進行體外驅蟲時,驅蟲前給牛佩戴嘴籠,然后向牛體表噴灑3%敵百蟲水溶液,間隔7d再噴灑1次。對自繁自養牛則每年春、秋季根據牛場驅蟲計劃進行驅蟲。2)防疫。口蹄疫預防為每年4月、10月分別肌肉注射同型口蹄疫弱毒疫苗,1~2歲、2歲以上牛接種劑量分別為1、2mL/頭。布氏桿菌病預防為每年春季皮下注射布氏桿菌豬型2號凍干弱毒菌苗,500億活菌/頭。
2.2健康保健1)日常巡查。一是查料,飼養員每天飼喂前,觀察料槽剩余量,并做好料槽清潔、飼料品質檢測。二是查水,牛場要定期檢測飲水品質,pH為7.5~8.0,養殖人員每天要刷洗水槽,保證育肥牛飲水充足、清潔,夏季飲涼水,冬季水溫不低于12℃。三是查牛體,健康牛體溫為37.5~39.0℃,刷拭體表前查驗體溫;每天清理牛舍時,觀察牛排糞、尿情況,若出現性狀、顏色異常,則需隔離治療。2)體表刷拭。每天進行2次體表刷拭,5min/次,促進育肥牛血液循環,保持體表清潔,可降低寄生蟲發病率。3)定期稱重。育肥牛每月稱重1次,稱重為空腹體重,稱重過程中做好體重記錄[3]。4)健胃消食。健胃的目的主要是為促進牛消化液分泌,刺激牛味覺感受器,增加采食量,獲得較好的增重效果。育肥牛驅蟲后3d口服人工鹽,劑量為(85±15)g/頭,每天1次,連續內服3d。若健胃后牛采食量仍不增加或食欲不佳,可口服干酵母片,40~50片/頭;若育肥牛的糞少且干燥,可灌服少量植物油來潤腸,且讓牛多飲水。
2.3清潔消毒
1)清潔。牛舍每天物理清掃1~2次,保持地面無飼料殘渣、糞尿等雜物,清水沖洗后可用風機吹干,保持地面干燥,以防地面過潮滋生細菌或牛滑倒。2)消毒。每周帶牛消毒1次,消毒劑選用0.1%次氯酸鈉、0.1%新潔爾滅或0.3%過氧乙酸。每周對牛舍周邊、運動場噴灑2%氫氧化鈉水溶液。每周用3%過氧乙酸對料槽、水槽和其他飼喂用具消毒1次。每月用漂白粉對場內下水道、污水池消毒1次。
2.4優化環境1)通風換氣。牛每天排泄的糞尿、呼出的水汽量大,若牛舍無良好的通風換氣,舍內較高濃度的氨氣會刺激牛的呼吸系統,室內的濕氣還會遇冷凝結,出現結冰現象,牛舍可定時開窗或借助風機進行通風。2)溫濕控制。夏季舍內溫度為(19±1)℃,冬季為(13±2)℃,濕度為(65±5)%。夏季常用風扇、水簾、噴淋等方式降溫,冬季則用鋪設墊料、搭暖棚、取暖爐等增溫。3)保持安靜。牛舍內要保持安靜,飼養員切勿暴力待牛,減少應激對育肥牛的刺激。2.5分群栓系架子牛可按體重、強弱、體質進行分群飼養,分群時要在晚上進行,分群結束后關燈,保持舍內黑暗、安靜。為保障育肥效果,育肥牛一般采取栓系飼養方式,用來栓系的韁繩長度以(50±5)cm為宜。
3育肥期的飼喂
3.1育肥前期育肥前期,為了促進肉牛肌肉最大限度生長,一般采用限飼方法。育肥前2d只飲水、不飼喂草料,這樣有利于育肥牛的腸胃調理,提高采食量。育肥第1周可以只喂料,不供應牧草,為預防育肥牛挑食,可將精料、粗料、青貯飼料等按一定比例混勻后飼喂,手工混勻至少攪拌3次,機械混勻至少工作3min,保證育肥牛營養攝入全面。育肥前期,粗飼料以青貯玉米秸稈、氨化秸稈(飼喂前進行品質檢測,氨味消失后飼喂)為主,粗飼料占總采食量的50%~55%,同時根據場內或當地實際情況添加適量的精料,日糧精料添加量為肉牛體重的1.7%~1.8%。青貯量的添加量為24%~26%。育肥牛每天飼喂2~3次,每次飼喂90~120min,一般在飼喂30min后飲水。
3.2育肥中期育肥中期,肉牛的臟器、骨骼、肌肉發育完全,為獲得較好的育肥效果,需要合理搭配日糧,豐富飼料種類,并限制粗料量,粗、精比為(40~25)∶(60~75),育肥中期日糧精料添加量為肉牛體重的2.0%~2.2%。育肥后期為肉牛出欄前最后的催肥階段,又稱為育肥成熟期。育肥后期肉牛以脂肪沉積為主,其日增重顯著降低,該階段可通過調整日糧營養和搭配來改善肉質,促進肉牛脂肪沉積。育肥后期的粗、精比為(30~20)∶(70~80),育肥中期日糧精料添加量為肉牛體重的1.5%~2.0%,精料為低蛋白(15±5)%、高能量(65±5)%。4適時出欄肉牛1周歲前增重最快,隨著年齡增長其生長速度逐漸減緩,因此肉牛最佳的出欄年齡一般為15~18個月,最遲不能超過24個月[4]。優質育肥牛的屠宰率可達(70±5)%,本地牛育肥后的屠宰率一般為(58±2)%。出欄肉牛的標準:肉牛臀部肌肉豐滿、腿部肌肉結實,全身肌肉發達,肩肋結合和肋骨開張良好。
5結語
育肥牛要挑選品種優良、年齡適宜、體型外貌良好的非去勢公牛,這樣肉牛的日增重與飼料利用率高,養殖效益也會增加。育肥牛養殖期間,要控制好環境溫度、濕度、空氣質量、衛生清潔等,為牛群營造良好的育肥環境。同時做好育肥牛的驅蟲、疫苗接種和疾病防治等工作,根據不同育肥時期進行科學飼喂,能縮短育肥周期,生產出肉質好、屠宰率高的肉牛,獲得可觀的育肥效益[5-8]
作者:傅文奇 單位: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動物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飼養管理技術論文2
鵝肉品質好,營養豐富,富含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鵝具有抗病力強、耐粗飼、生長速度快、生產周期短等特點,近年來,規模化養鵝的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受到很多企業和個體養殖戶的青睞。公鵝體型笨重,容易導致種蛋受精率和出殼率低,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鵝養殖的經濟效益。種鵝人工授精技術不僅可以提高優秀種公鵝的利用率,還可以克服鵝品種間、公母體重差異造成的交配困難問題,能較好地促進鵝產業的發展[1]。本文對種鵝的人工授精技術和飼養管理進行簡要概述。
1鵝人工授精的優點
1.1提高優秀種公鵝參配母鵝的數量,減少種公鵝存欄量自然交配條件下,公鵝和母鵝的比例為1∶(3~5),采用人工授精技術可將公鵝和母鵝配種比例提高為1∶(20~30),參配母鵝的數量可增加5~7倍,因此可以減少種公鵝的存欄量,進而減少飼料和管理方面的費用支出[2]。
1.2延長優秀種公鵝的使用年限,提高使用率采集優秀種公鵝的精液容易受到季節、地點、時間等的影響,可以對精液進行超低溫保存,加大優秀種公鵝的使用范圍、提高使用率,從而使優秀種公鵝的遺傳性能得到更快、更廣泛的應用,有利于育種工作的順利進行。
1.3提高種公鵝的選種強度,加快鵝群遺傳進展通過優中選優方式篩選出優質種公鵝,使種公鵝各方面的性能都能達到最優水平,從而加快整個鵝群向育種目標靠近,加快鵝群遺傳進展。
1.4提高種蛋的受精率種公鵝性能優良,精液質量較高,定期給母鵝輸精,可避免母鵝漏配,提高種蛋受精率。
1.5有利于開展品種間雜交,培育新品種對于自然狀態下因品種間差異、公母體重差異造成的交配困難問題,可以通過人工授精技術開展鵝品種間或品系間的雜交,從而培育新的鵝品種。
2種公鵝的選擇
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選擇:一方面通過種公鵝的體型外貌進行選擇,優質種公鵝主要特征包括體型大,體質結實、強壯,各部位發育勻稱,肥度適中,頭大,臉寬,兩眼靈活有神,喙長而鈍、閉合有力,鳴聲響亮,頸長而粗大、略彎曲而有力,體軀呈長方形,肩闊胸挺,腹平整、不下垂,腿長短適中、粗而有力,兩腳間距寬。有肉瘤的品種要求肉瘤發育良好,雄性特征顯著,顏色符合品種特征。另一方面通過種公鵝的配種能力進行選擇,應選擇對人工采精應激小、性反應強烈、適應性強、射精量多、精子活力高且密度大的公鵝。
3采精技術
3.1器材準備采精前應準備好相關器材用具,如水浴鍋、集精杯(5~10mL)、稀釋液、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計數板、計數器、溫度計、結核菌素注射器(1mL)、生理鹽水、75%酒精棉球等。鑷子、剪子、集精杯必須洗凈,高壓滅菌,干燥備用。采精時,將準備好的物品放入經過消毒的瓷盤里,用無菌紗布蓋上備用。
3.2按摩訓練目前種公鵝最常用的采精方式為背腹式按摩法。按摩采精訓練前需將備用種公鵝和母鵝分開飼養15d以上。種公鵝需要在正式采精前進行按摩訓練,每天固定時間訓練1~2次,一般連續訓練7~14d便可建立起性條件反射,降低應激反應,提高適應性。所選用的種公鵝應在訓練前停料停水4h以上。按摩訓練時,首先將種公鵝泄殖腔周圍的羽毛剪掉6cm2左右,并用生理鹽水清潔肛門,避免精液受到糞便污染。同時,按摩采精訓練應盡量固定人員。訓練時一定要注意用力適度,減少種公鵝的不適反應,切忌因用力過猛而引起公鵝生殖器出血。
3.3采精步驟按摩采精時,最好兩人合作完成。采精人員坐在高度適中的凳子上,大腿與地面平行,兩手抓住種公鵝使其保持平靜,鵝頭夾在腋下,將鵝固定于胸前。左手大拇指和其余4指分開,并呈稍彎曲狀,整個掌面緊貼鵝的背部,按照從翅膀根部到尾部的方向進行有秩序的按摩,1~2s按摩1次,按摩4~5次后,左手捎帶擠壓種公鵝的尾根部,與此同時把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放于泄殖腔兩邊,開始有節奏地按摩鵝腹部后面的柔軟部位,并漸漸按摩和擠壓其泄殖腔環,使種公鵝的陰莖勃起、伸出并射精。陰莖勃起射精時,助手用準備好的集精杯集取精液。集精杯里最好提前加入0.3~0.5mL35℃的稀釋液,且集精杯不能太靠近泄殖腔,以免精液被糞便污染。采精人員擠壓泄殖腔的拇指和食指應該有節奏地、重復地進行擠壓和放松,直至種公鵝不排精或精液稀薄時停止按摩。3.4采精時間和頻率采精時間在上午08:00進行最為適宜。因為種公鵝經過一夜休息,早晨性欲旺盛,具有強烈的交配欲。正常隔2d采精1次(一般每周3次),一般每次采精需要20~30s。
4精液品質檢查
4.1采精量正常情況下每只種公鵝每次可以采集0.2~1.5mL的精液。
4.2顏色正常種公鵝精液的顏色為不透明乳白色,但精液顏色也會因公鵝品種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異。精液受到污染后會產生異常的顏色,比如摻入血液的精液呈粉紅色,被糞便污染的精液呈黃褐色,摻入尿酸鹽的精液呈粉白色的棉絮狀等。精液被污染應該丟棄,不能用于輸精。
4.3活力精子活力是指精液中直線向前運動的精子占總精子數的百分率,通常通過顯微鏡下計數可以獲得此指標。要求精子活力大于0.6,如果低于0.6,就不可用于輸精。
4.4密度正常公鵝精子密度4億~6億/mL,用于輸精的精子密度應大于此指標。
4.5畸形率畸形率是指畸形精子數占總精子數的百分率。如果種公鵝的畸形精子數超過20%,那么該精液就不能用于輸精。
5精液的稀釋與保存
5.1精液的稀釋雖然種公鵝每次射精量比較少,但是其精子密度一般較大,生產中可以通過稀釋來增加精液體積,從而達到成倍增加受配母鵝數量的目的。精液稀釋有利于補充營養和保護物質,可減輕乳酸對精子的危害,經過稀釋的精液可在較高的溫度下保存一定時間。鵝精液的稀釋倍數需要根據精子活力和密度來決定,常見的稀釋比例為1∶(1~2)。稀釋時,應先把吸有與精液等溫的稀釋液的滴管或注射器的尖端插入精液內,再將稀釋液緩慢地擠入精液中。實踐證明,如果將不同種公鵝的精液先混合再稀釋,容易造成精子凝集,從而導致精液品質下降及種蛋受精率低等問題,所以不能將不同種公鵝的精液混合共同稀釋。
5.2精液的保存鵝的人工授精最好隨采隨配,稀釋后的精液在15~25℃的常溫下保存時間短,應盡量在精液采出后0.5h內輸完。0~5℃的低溫下可適當延長保存時間,但也應在精液采出后5h內輸完。低溫保存一般采用逐步降溫到0~5℃的方法,在稀釋液中添加適量的卵黃、奶類等物質可以避免精子發生冷休克[3]。需要進行長期保存的精液常采用液氮冷凍的保存方法。該方法可以提高優秀種公鵝的利用率,加快品種的遺傳改良進程,使育種工作擺脫時間和地域等因素的影響,可促進種公鵝的優良基因在世界范圍內進行交流。冷凍保存精液的步驟為:先用含冷凍保護劑的稀釋液將新鮮精液按1∶1或1∶2的比例稀釋,再在冰箱中逐步降溫至4℃平衡30min左右;裝入毛細管并封口;將裝有精液的毛細管放在液氮面以上適宜的位置保持10min左右,以使其溫度降至約-140℃,再將毛細管沉入-196℃的液氮中進行冷凍,最后把制作好的凍精裝入紗布袋放入液氮罐中進行長期保存。解凍后的精液活力和密度應符合要求才可以進行輸精[4]。
6輸精
6.1輸精方法母鵝的輸精方法主要包括手指引導法、陰道口外翻法和直接插入法等幾種。直接插入輸精法具有簡便、易行、準確率高等特點,在生產實踐中應用較普遍。該法一般由兩人配合完成,在輸精過程中,助手把母鵝在輸精臺上固定好,輸精員面向母鵝尾部,左手四指并攏,把尾羽撥向一側,拇指緊靠泄殖腔下緣,并輕輕用力向下壓迫,使泄殖腔張開,右手將輸精器先插入泄殖腔再向左下方插入5~7cm深的輸卵管口位置,如果位置正確母鵝一般呈蹲伏不動的狀態,這時左手拇指放松,穩定住輸精器,右手通過操作輸精器控制輸入的精液量,然后拔出輸精器,完成輸精。輸精操作時,如果輸精器剛接觸到泄殖腔,引起肛門括約肌反射性收縮,導致輸精器不能順利插入,那么應該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先把肛門撐開,再重新插入。如果遇到鵝的腹壓升高或者腸內容物擠壓輸卵管導致位置改變而引起輸精困難的情況,要采取改變輸精器角度的方法進行輸精。如果鵝的輸卵管內有蛋,則應沿蛋壁插入輸卵管內,同時要保持動作輕緩穩當,以免引發母鵝輸卵管炎癥或死亡等情況發生。
6.2輸精時間與輸精量給母鵝輸精最好選擇當天大部分母鵝產蛋后,一般以14:00以后較為適宜。取稀釋好的精液(1∶1或1∶2),每次輸精量約為0.1mL(含3000萬~4000萬個精子),第一次輸精后6d進行第二次輸精或每周輸1次。如果母鵝是首次輸精,也可在次日加輸1次。
7注意事項
7.1保證種鵝充足的營養種鵝繁殖期間很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圈舍條件、營養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采用合理恰當的飼養管理措施才能保證種鵝人工授精獲得良好效果。在母鵝開產前30d左右,公母鵝應分群飼養,采用舍飼方式,給種鵝飼喂全價配合日糧。每天投料2次,日投料量隨產蛋期的接近而逐漸增加,并供給足夠的清潔飲水和牧草(如菊苣、苜蓿、狼尾草)等青飼料,保證種鵝獲得充足的營養[5]。產蛋期的母鵝按照常規方法進行飼養管理,公鵝則需要在常規飼養基礎上適當補充微量元素,還應補足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因為這些維生素具有促進性腺發育和增強生殖功能,以及提高種鵝繁殖能力的作用。
7.2科學的管理措施為了有效避免種鵝因羽毛沾濕造成操作困難和精液污染的問題,在進行人工授精前要禁止種鵝下水活動,同時暫停投料和飲水,以免種鵝消化不良;保持飼養環境的清潔衛生,嚴格落實各項衛生防疫措施,以保證種鵝健康、穩產。
作者:王兆亮 單位:沛縣楊屯鎮社會治理和農業農村局
飼養管理技術論文3
隨著養豬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規模化豬場必須采取有效的保健措施,才能確保豬群健康生長[1]。育肥豬的管理更加重要,與豬場的經濟效益息息相關,為此將規模化豬場育肥豬飼養管理和保健措施簡述如下,以期為生豬養殖實踐過程中的管理方案制訂和實施提供參考。
1育肥豬的生理特點
育肥豬生長發育較快,需要大量的飼料營養來滿足機體生長需求,為了提高養殖效益,應該科學飼養管理,促使育肥豬盡快達到出欄體重[2]。育肥豬通常按照體重差異分為兩個階段,即育肥前期和育肥后期。在不同階段生理特點有所區別,需要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才能充分挖掘育肥豬的生產潛力。育肥前期是指豬只體重在20~60kg的發育階段,該階段機體內的組織和器官發育不健全,各系統處于分化狀態,需要大量的營養才能滿足機體生長發育的需要,通常攝入機體的營養主要用于肌肉生長和骨骼發育等,很少用于形成脂肪。肥育后期為豬體重大于60kg的發育階段,此階段的豬群機體組織器官發育相對完善,對外界環境和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并且機體消化系統發育健全,對飼料營養的消化和吸收效率增強,同時機體骨骼和肌肉發育基本完成,攝入機體的營養逐漸用于沉積脂肪。
2育肥豬的飼養管理
為了提高育肥豬的成活率,促使豬群盡快沉積脂肪和達到出欄體重,規模化養豬場需要加強飼料管理,改善豬群養殖環境,采取合理的飼養模式等,這樣才能滿足育肥豬對飼料營養和環境條件的需要,發揮出自身的生產潛力。
2.1科學飼喂育肥豬在不同生長階段對飼料營養的需求有很大區別,為了提高豬群生長速度,維持機體健康水平,管理人員需要保證供給豬群的營養充足且平衡。首先控制好飼料的質量和數量,在選擇飼料時嚴格控制有害物質攝入,選擇適口性較好的飼料,有利于增加豬群的采食量和生長速度。同時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些粗纖維含量較高的草籽,不僅能夠補充維生素,還可以增強胃腸消化功能。飼喂過程中需要將精飼料和粗飼料進行合理搭配,根據豬群實際情況和季節變化制定飼喂程序,一般春季和秋季每天飼喂2~3次,冬季和夏季每天飼喂3~4次,每天定時定量飼喂豬群,每天的飼喂時間也需要根據外界溫度變化及時調整,例如夏季需要選擇在溫度較低的清晨和傍晚飼喂,可以增加育肥豬的采食量。此外,最重要的是在飼喂之前需要將料槽進行清理和消毒,避免飼料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確保豬群健康生長。另外供給豬群的飲水要干凈,嚴禁使用不能保證質量的地表水給豬群飲用,否則極易引起豬群發生疾病。
2.2適時分群隨著豬群日齡和體重的增加,需要適時分群管理。將不同品種、日齡及體重的豬只進行分類,置于不同的圈舍內進行飼養。這樣可以根據豬群 生理特點進行科學性管理,減少豬只之間因爭搶飼料、飲水而發生撕咬的現象,確保豬群安全健康生長。分群應盡量選擇在晚上進行,因光線較暗,可以減緩轉群帶來的應激反應,幫助豬只盡快適應生活環境。在豬群生長過程中,應該根據群體的實際情況,隨時進行分群調整,當豬群中出現個體特殊情況時,則需要隔離飼養。
2.3行為習慣培養訓練豬群定點排泄、休息、飲水和采食等,制定合理的飼喂程序,促使豬群產生定點記憶,增強豬群消化功能,提高飼料轉化率和養殖效率。
2.4保證飼養密度合理在育肥豬飼養階段,應該供給舒適的生活環境,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單只體重在20~60kg的豬群飼養密度維持在0.8~1.0m2/只。單只體重在60kg以上的豬群飼養密度維持在1.0~1.2m2/只。
2.5改善養殖環境做好環境衛生消毒工作,每天定時清理圈舍定期消毒,減少或殺滅環境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飼喂之前需要將料槽內的剩余飼料清理出來,并對料槽進行清洗和消毒,減少飼料受到病原體污染的機會。定期在飲水中添加消毒藥物,避免飲水受到污染。這樣可以切斷疾病傳播途徑,減少豬群感染疾病的風險。保證空氣質量良好,溫度濕度適宜。冬春季節環境溫度低,育肥豬適宜的環境溫度為18~22℃。夏秋季節適宜的環境溫度為20~25℃。夏季加強通風,可結合使用濕簾做好降溫防暑工作,避免高溫給豬群造成熱應激反應。在冬季加強保暖供溫,減少賊風入侵或冷應激帶來的不良反應。圈舍濕度對豬群的健康狀況有直接影響,通過加強通風管理和飲水管理來控制圈舍濕度,保證濕度維持在50%~60%范圍內。每次用清水沖洗圈舍后,加溫或通風,盡快將圈舍內的濕氣除去,防止滋生病菌。做好廢棄物質的處理工作,每天將糞便、尿液等廢棄物清理出去后,需要集中起來進行生物發酵,避免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
2.6驅蟲圈舍環境污濁,會引起細菌和病毒的繁殖,還會給寄生蟲蟲卵提供良好的生存條件,增加豬群暴發寄生蟲病的機會,所以必須做好驅蟲工作。首先,保持圈舍干凈衛生,減少體表寄生蟲病的發生概率。其次,保證飼料和飲水干凈無污染,避免攝入寄生蟲蟲卵而感染體內寄生蟲病。再次,養殖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定期使用驅蟲藥物,減少寄生蟲病給養豬場帶來的危害。
2.7科學免疫為了有效降低豬群感染傳染性疾病的風險,需要根據疾病發病規律和流行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選擇優質疫苗來接種,提高豬只自身免疫力,增強對外界病毒的抵抗能力。育肥豬養殖期間常見疾病包括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流感、豬傳染性胃腸炎、豬瘟等。針對不同疾病,應選用特定的疫苗預防。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種高度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病豬通常表現為體溫升高、咳嗽、心衰、精神沉郁、食欲減退等。該病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預防該病可選用傳染性胸膜肺炎滅活疫苗或亞單位疫苗。豬流感是一種急性、高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病豬會表現出咳嗽、高熱、呼吸困難等癥狀。該病發病率高、傳播速度快、死亡率低。預防豬流感可注射肺炎支原體滅活疫苗。豬傳染性胃腸炎是一種急性消化道傳染病。病豬表現為腹瀉、嘔吐、脫水等癥狀,且該病多與其他疾病并發。預防豬傳染性胃腸炎可選用豬傳染性胃腸炎與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氫氧化鋁細胞滅活苗。豬瘟是危害養豬業最為嚴重的疾病之一。病豬主要表現為高熱、器官或組織出血、梗死或壞死。預防豬瘟最常用的疫苗為減毒活疫苗,如豬瘟弱毒疫苗株(HCLV)。
2.8規范人員管理規模化養豬場需要制定嚴格的獎罰制度,有利于提高飼養人員的責任心和工作積極性,日常飼養期間,須認真觀察豬群的精神狀況、采食飲水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情況,立即上報獸醫,并將病豬隔離,進行及時的疾病診斷和治療。3總結育肥豬的飼養管理水平與保健措施直接影響規模化豬場的經營效益。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飼養管理措施,才能提高豬群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使其盡快達到出欄體重。同時做好保健措施,加強免疫接種、衛生消毒和驅蟲工作,防止豬群感染疫病,從而獲取理想的養殖效益。
參考文獻
[1]馬立偉.規模場育肥豬飼養管理和保健措施[J].中國畜牧業,2022(9):75-76.
[2]康永明.規模化豬場育肥豬飼養管理和保健措施[J].湖北畜牧獸醫,2021,42(8):35-36.
作者:張然 單位:大同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