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7 10:52:3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民間傳統藝術研究3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研究指導思想與整體思路
民俗文化由于其特有的文化烙印,在對外傳播中易受到語言因素的制約,容易在跨文化語境翻譯過程中出現“文化缺項”現象,因此,以多種媒介形態(紙媒、電視媒體、廣播媒體、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融合而成的全媒體為介質,以文字、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多模態語篇為內容的對外傳播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俗文化為研究對象,調研現有傳播途徑,同時收集國內外主流媒體的多模態報道作品,運用視覺語法理論從語篇語境、語篇構建、語篇設計角度進行多模態話語分析,探討其再現意義、互動意義、構圖意義,并對傳播效果進行評估,探討全媒體具有的傳播范圍廣、影響力大、互動傳播效果好等優勢,調整對外傳播策略,提升民俗文化傳播力。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境,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1]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是國際傳播的重要一環。其中,民俗文化的全球化傳播語境是本論文的研究重點。為了避免對外傳播過程中出現文化誤讀、民俗觀念錯位等現象,須充分了解民俗語言、元素、符號對當地市場和消費者的作用,考慮到對象國社會文化語境的接受程度,才能消除偏見、增進了解,保證民俗文化傳播的效果。因而,本土化策略、“他說”策略等話語策略均需成為研究重點。一方面,利用對象國的語言與媒體平臺,建立本土化的傳播渠道,以對象國受眾所熟悉的方式宣傳民俗文化,讓文化宣傳更有親和力。另一方面,創造機會提高江蘇境內海外留學生體驗民俗文化的參與度,并通過留學生的反饋,加大民俗文化對國外受眾的宣傳力度,提高可信度。民俗文化的對外傳播與多模態話語的結合有助于抽象的文化符號具象化,使“高冷”的民族特色通俗化,以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表現方式呈現給國外受眾,從而引發其關注、產生興趣和熱情,拉近心理距離,增強民俗文化對外傳播的效果,促進受眾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二、創作條件優勢與內容建構
21世紀,新興媒體的蓬勃發展使人類傳播史進入了“第四世紀”[2]。而短視頻是新媒體跨文化傳播中最常用的一種符號敘事方式。本文在素材準備與藝術創造籌備中深入運河文化帶進行考察與采風,通過深挖運河帶的民間藝術與傳承故事,為后期核心藝術創作積極儲備了豐富的資源,也為項目核心藝術價值的升華與多元媒介的傳播提供了可能。
(一)運河文化帶的民間傳統文化資源優勢據相關統計顯示,江蘇省運河文化帶的民間傳統藝術種類與品目多樣,自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中國昆曲藝術為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以來,江蘇省內的各類民間傳統藝術如蘇繡、玉雕等紛紛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各地開始興建各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博物館。2009年,南京云錦等10項民間傳統工藝被先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截至2021年,江蘇省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間傳統藝術達百余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達300多項。江蘇的木雕、漆器、剪紙、紫砂、泥人、竹刻、核雕等民間傳統藝術資源與工藝是江蘇發展文化產業的有力支柱,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通過創意方式增加文化財富的重要支撐。本文根植于運河文化帶優渥的民間傳統文化資源,為江蘇傳統民間藝術的國際傳播注入鮮活的生命力,激活和優化傳播內容。
(二)運河文化品牌“借船出海”的政策和環境優勢作為文化大省的江蘇,在傳統民間藝術的國際傳播方面擁有悠久的歷史。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各級政府與組織通過各項扶持政策,充分發揮團體和個人的傳播優勢,通過諸多平臺與媒介載體開辟了文化出海與交流的“新航線”,為民間傳統藝術的協作性、個性化的藝術傳播提供了保障,相繼打造了國內外藝術傳播的多樣化平臺。如江蘇省文化廳協同各級文化單位打造對外文化交流品牌“感知江蘇”文化周,對外展現江蘇民間藝術魅力;地級市如蘇州積極拓展民間工藝的海外市場。近年來,各地政府與團體紛紛借助媒介的力量,使用影像傳播將民間藝術介紹給海外受眾。
三、獨具民間藝趣的雙語影像敘事,拓展江蘇民間文化藝趣傳播的新媒體路徑
精彩的故事是一個國家形象的生動描寫,是一個民族文化軟實力的象征[3]。傳統民間藝術的民族性是在各民族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內容、形式、思想以及藝術情景緊密結合的,能夠真實反映民族特點的藝術作品及其獨具一格的民間藝趣,它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審美與情趣。大運河是流動的文化,是祖先留給人們的寶貴遺產[4]。本文以民間藝趣的雙語影像敘事為中心,通過對海內外受眾媒介使用情況進行社會調研,初步掌握融媒體背景下海內外受眾對江蘇民間文化的認知、媒介使用習慣等方面的數據,從兩個方面建構項目的內容敘事,打造民間傳統文化傳承的影像敘事系列精品,如紫砂壺(宜興)、剪紙(揚州)、絨花、云錦(南京)、蘇繡(蘇州)、年畫(邳州)、江都(漆畫)、梳篦(常州)、老虎鞋(鹽城)、上黨挑花(鎮江)、泥塑(惠山泥人、蘇州泥塑、沛縣泥模)等。并通過拍攝與推廣“歷史古運河?文化新航路”江蘇運河帶民間藝術與傳承的系列短視頻故事,實現本土民間文化融入全球文化交流之河。敘事傳播的藝術特征即以人物故事為內核。首先,強調敘事對象與主體,凸顯人物故事的創作內核。民間藝術傳承的手藝人是創作的核心人物。視頻中的核心人物——手藝人,既是民間藝術傳承故事的講述者,又是民間藝術傳播的參與者,其本身就是一個特色的跨文化符號。從手藝人的視角出發進行拍攝,能夠將屬于中國文化的新概念輸出給其他人,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視頻內容的話語演說和勸服效果。其次,以運河沿岸城市民間傳統藝術故事為主線,打造文化交流主線。為了更好地借助國內外各大媒體短視頻平臺傳播民間傳統藝術與民俗文化,要在短視頻內容及形式方面進行系統化設計。第一,根據江蘇運河沿岸城市的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的類別,在各個傳播階段確定恰當的傳播主體。第二,樹立品牌,借助網絡傳播平臺主體進行傳播。四、結語在跨文化傳播中,語言是實現相互理解的重要媒介。中國對世界的了解遠超世界對中國的了解。在新的國際形勢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文化觀念、樹立好國家文化形象至關重要。近年來,短視頻文化成為各國之間較量的一個重要內容,一大批承載人類共同情感、凝聚優秀民族文化的視頻作品“揚帆出海”,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國家形象。不可否認的是,當前短視頻文化中存在“貿易逆差”,對此,短視頻創作者在堅持內容為王、探索面向世界的共同體敘事體系的同時,還應積極構建短視頻的話語權與評價體系,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作者:李群群 李鑫 單位:南京傳媒學院
民間傳統藝術研究2
1民間剪紙藝術的起源
剪紙在民間廣為流行,常用于宗教祭祀、裝飾美化以及造型藝術等。實用性的不同使剪紙分類多樣,從剪紙色彩上可區分為單色剪紙和彩色剪紙,單色剪紙是基礎,以紅色最為常見;彩色剪紙顏色豐富,多用純色加以組合。從剪紙紋樣上區分,包括人物、動物、植物、文字等,這些紋樣都含有祝福、驅邪、趣味、警戒等內容。從剪紙用途進行區分,有風俗節日類,如門神;有稿模類,主要用于印染、衣料、頭巾等。從地域進行區分,廣東佛山剪紙、山東高密剪紙、江蘇南京剪紙等都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剪紙藝術本源可追溯到人類仰韶文化時期,如在石頭、獸皮、木頭等材料上用工具進行切割、鏤空。樸素的藝術語言是原始祖先運用視覺藝術記錄生活的工具,中國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出土的人面魚紋盆、鸛魚石斧彩陶缸、舞蹈紋彩陶盆等,這些彩陶制品包括早期巖畫、玉石等造型手法都與剪紙藝術具有相同造型手段,這些具有主觀意識的藝術作品都是早期人類社會運用圖像造型表達感情的藝術方式。從富含稚氣的人物造型中,可以觀察早期藝術中造型的生動性,雖無過多修飾,但也流露出樸素的真情實感。商周時期,青銅器工藝產生,饕餮紋、回紋、龍紋以及夔紋等紋飾也伴隨青銅器發展,廣泛應用于宗教儀式。秦漢兩晉時期,剪紙造型慢慢發生變化,雖也是為祭祀服務,但有民間造型元素的剪紙開始流行。人、喜鵲等動物形狀逐漸出現,該時期剪紙藝術迅速在民間發展開來,宗教因素豐富了剪紙造型多樣性,生活器具中的美化裝飾也逐漸促進了民間剪紙發展。唐宋時期,經濟文化的高度繁榮使剪紙在民間興起,剪紙方法的多樣化為造型藝術拓寬了視野。在宗教儀式中成為主要表達手段,并且陶瓷裝飾、民間印花,如緙絲等工藝美術品中的紋樣也出現剪紙藝術的身影。因受文人花鳥、人物畫影響,明清時期剪紙藝術已深受民眾喜愛。神話傳說、奇禽異獸以及花鳥植物等紋樣豐富了剪紙藝術題材,突出表達民眾階層審美。
2民間剪紙造型的藝術性
民間剪紙以其獨特的藝術性流傳于百姓生活中,體現出藝術創作者樸素的感情。從創作手法及表現內容來看,并未如傳統造像般儀軌眾多,相反,其自由寬松的表現手法更能清晰地表達作品主題,因此,可以看出剪紙藝術具有強烈的隨意性、主觀性與自由性。在創作者看來,創作過程中并沒有其他規矩的羈絆,熟練的手法和即興的創意往往更能彰顯藝術品的內在魅力,為作品注入一股天真且自然的活力。簡潔明快的藝術處理手法反映了樸實的民族精神。此外,民間剪紙藝術的創作目的非常直接,并不進行售賣,而是以美化家居以及裝飾生活等為目的,因此,在創作過程中并未被過多程式所限制,創作者可以將自身情感隨意發揮到作品中。從創作題材上來看,內容大多源于自身所處的現實生活,但并非是對客觀實物的直接臨摹,而是加以自己的主觀處理,用夸張變形的手法,改變自然物原有的造型標準,從而達到裝飾美化的效果,并直觀地表現出對生活理想的追求。這與傳統民間中的年畫題材相似,除表現生活內容外,也涉及表達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題材。這些客觀對象經過藝術創作者主觀的處理并以抽象概括的處理手段,通過剪紙這一媒介進行藝術處理,雖然有抽象性在其中,但并不是完全脫離生活中客體對象的真實性,憑空捏造進行的“抽象”,而是在現實生活中有美好寓意的原型,“事事如意”“早生貴子”“雙喜臨門”等以漢字為題材的剪紙便是如此,簡單的幾何化處理,加強民間剪紙藝術的裝飾性,更具藝術效果,是飽含中國本土民間藝術風格的美術作品。在中華民族漫長的傳統文化長河中,民間美術中大量抽象符號圖形被廣泛運用于剪紙藝術。如“魚”的形象在民俗文化中寓意有“多子多福”“年年有余”等含義;而在婚俗中,“魚戲蓮”“魚咬蓮”等一類采用魚與蓮的組合方式,是人類生殖崇拜、繁衍生命的藝術化。大量抽象符號被有意地運用,反映出藝術家對自然的崇敬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望。無論在作者方面還是在觀者方面,都能感受到來自傳統民俗中獨特的美術意韻,這是長期根植于中華大地所孕育出的思想共識。
3民間剪紙造型美學觀點
3.1無序中的統一剪紙造型渾然天成,隨意的組合使剪紙藝術無序而統一,作為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積淀,主要在于其是否源自中國傳統,是否具有民族特征,最重要的在于運用二維空間中存在與虛空之間巧妙的空間關系。點、線、面的結合,再將圖案重新進行排列、組合而形成一種新的圖像秩序。剪紙中所用的紙張大多色彩鮮艷、明亮,旨在快速捕捉觀眾視覺感官,最常見的是紅色,既簡單又不失生動。剪紙造型最常見的是化繁為簡,多采用人們喜聞樂見的事物,如牡丹、石榴、魚、孩童等進行組合,花瓣層疊的復雜感、孩童的動勢、石榴籽等都難以進行展現,但民間藝術創作者,取其精華,捕捉客觀對象的主要特征。在制作大型動物紋理及動態時,整體概括客觀對象,將其內部動態高度簡化,采用幾何形裝飾,形成特殊的藝術效果。在諸多含有吉祥寓意的圖形中,采用對稱形式的組合,即老百姓俗稱的“團花”,依靠對角折疊,可剪裁出雙面、四面均對齊的剪紙造型。在剪紙中最常見的“喜”字團花,側面表現出老百姓祈求和和美美、家庭和睦的愿望。
3.2陰陽相生的美學思想傳統的道家思想———陰陽八卦,影響民間美術家制作藝術品的思想。八卦雙魚圖的形式影響了民間藝術,且“陰陽兩和”的哲學觀逐漸成為民間剪紙工匠造型基礎。在傳統剪紙作品中,藝術家以生殖繁衍為主題進行創作,對剪紙中所出現的動植物形象元素圍繞陰陽為基礎的哲學觀進行藝術加工,這種哲學觀起初體現在剪紙紋樣圖案中,在民間許多剪紙作品以動植物形象的再組合排列表達陰陽觀念,具有強烈的生殖繁衍意識。在剪紙藝術中有陰剪法、陽剪法、陰陽結合等三種剪法,依據不同使用場景進行選擇,依靠實物結合產生獨特的視覺體驗,點、線、面的組合排列使黑、白產生強烈的顏色對比,畫面給觀者帶來極強的視覺體驗。這種傳統的造型構成與西方造型手法不同,在西方古典美術作品中,造型方式主要體現真實的客觀對象,對骨骼、肌肉、動態以及比例等的準確表達,與中國的含蓄美存在明顯差異。在剪紙圖案造型中,題材內容大多是民眾喜聞樂見的事物,通過民間藝人手中的剪刀進行再創作,以復合造型的樣式呈現在觀眾視野,將若干植物、動物、人物等形象巧妙地串聯,再構成新場景。如用動物與年齡大小不同的人物進行組合,枝頭喜鵲、蛙鳴、麥田等景象經過串聯營造勞動人民美好生活的場景。形與空白結合,線條陰陽變化,虛實相生,給觀者留下想象空間,展現無限的形式,代表中國式抽象獨有的韻味。大多剪紙并非簡單地拼湊,而是以民間傳說或吉祥寓意為由進行組合,歌頌生命,表達人民對未來的憧憬。
4結語
民間剪紙的藝術造型根源于藝術創作者主觀情緒的體現,蘊含中國本土思想與審美。在民間祭祀以及禮儀等活動中,藝術創作者為抒發主觀情緒并表達民眾期待美好生活的心理,運用特殊的思維方式和獨特的剪紙手法,借助象征、諧音以及隱喻等形式,衍生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生活氣息的藝術圖像。從剪紙藝術中可以看出,立足于中國傳統民俗中的藝術,雖然大多觀點以“俗”來歸類民間美術,“俗”是民俗的代稱,但筆者認為這種“俗”恰恰是以中國藝術為本體,代表獨立完美、整體統一的民俗美術,飽含中國獨有的哲學思想和濃厚的民族情感。以形寫神,相互兼容,彌補了藝術造型中可能出現的單調無趣。藝術作品里蘊含著作者的本體情感與精神,透露出中國藝術質樸率真以及稚拙簡約的韻味。
作者:宋佳杰 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
民間傳統藝術研究3
我國的傳統文化及其藝術表現形式具有獨特魅力,吸引了諸多藝術家與設計師的關注,同時也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中國風”的浪潮,為“中國設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如何將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融入產品設計是把握這一契機的重點。我國剪紙藝術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同時也有淳樸的民俗氣息,將其融入現代產品設計有著較高的參考意義。
1民間傳統剪紙藝術的美學認知
(1)視覺感受。剪紙藝術的視覺透空感可以給觀賞者帶來良好的視覺享受。我國北方剪紙藝術豐滿敦厚、粗獷豪放,南方剪紙藝術細膩入微、生動形象,但兩者的審美特征都較為相似[1]。(2)構圖規律。剪紙不善于表現多層次的色彩,并且對物象空間感的表現也相對困難。因此,創作者會打破時間與空間以及比例關系等多方面的限制,依照生活與創作經驗以及藝術創意,以二維平面展現真實世界中的形態。剪紙形象的主次、虛實、對稱等形式法則可以提升作品的感染力,進而形成相對獨特的構圖形式。(3)造型特點。剪紙傳統藝術不追求形似而關注神似,“意到筆不到”體現了剪紙對物象神韻傳遞的重視度。剪紙藝術可以對素材進行抽象化處理,以輪廓為框架、以裝飾中的點線面作為造型語言,這是剪紙藝術獨特的造型手法。(4)意境傳達。剪紙藝術圖案很多時候都以承吉祈愿為主題,這進一步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如剪紙圖案的連貫性的表現意義為完整圓滿;蝙蝠寓意福氣[2]。
2民間傳統藝術在現代產品設計中運用的重要性
2.1有利于提升現代產品的設計水平將民間傳統藝術融入現代產品設計中能夠全面提升產品的文化價值,產品有較深的文化意蘊就可以吸引群眾目光和關注度,進而獲取人們的認可。另外,在對現代產品構成要素進行評價時,如果其具有較強的文化感也有利于產品價值的提升。設計藝術的現代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傳統意義的繼承與發展,傳統藝術在現代設計藝術發展進程中具有很強的啟示作用,沒有豐厚的傳統積淀,就沒有現代藝術。我國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構成要素,借助多種要素的融合能夠提升設計人員的創作豐富度,傳統文化與現代產品的融合也可以使兩者的表現形式更加統一,最終呈現的產品可以給人良好的視覺感受,使人們體會到傳統文化的深層次含義及韻味[3]。2.2有利于強化現代產品的藝術持久力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含著極其深刻的社會內容和心理積淀,有諸多元素可以輔助現代產品設計。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科學運用傳統藝術,不僅可以提升產品的生命力,還可以更好地營銷產品,強化其藝術持久力。設計人員在設計現代產品時,可以以民間傳統文化為核心,并從中尋求更多的設計元素。現代產品可以體現傳統文化的深厚性與綿延性,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載體,這對于縮小人們與產品之間的情感距離和提升人們對現代產品的認同感十分重要。
2.3有利于推進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傳統藝術有著久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積淀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是觀察一個民族的民風文化承傳的窗口。要想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首先要考慮當代人的審美需求,把吸取傳統精華和不斷探索創新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傳統藝術不能停留在博物館和美術館里,而是要將現代的藝術融入傳統藝術之中,注重現代設計手法,進一步實現藝術表現形式的現代化、多樣化,更好地繼承和發展民間傳統藝術。例如在現代平面設計、空間設計、舞臺設計及服裝設計中都可以看到剪紙元素的使用和再創作。這一傳統藝術的應用范圍已經十分廣泛,在這一基礎上其商業價值也隨之增加。這說明剪紙藝術在新時期發展中的再生是值得期待的,也充分體現了其在新時代中的傳承發展[4]。
3民間傳統藝術與現代產品設計融合的原則
3.1簡潔性原則我國傳統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為留白,留白可以使畫面構圖協調,具有意境[5],剪紙這一民間傳統藝術也不例外。在現代產品設計階段,也需要重視簡潔性,對產品外觀做好抽象及簡化處理,以免裝飾過度而降低產品實用性。要遵循藝術性與實用性結合的原則,在這一基礎上凸顯藝術美學的內容,使產品造型可以更加藝術化,這個過程可借助剪紙藝術這一手段,通過藝術感染力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進而充分體現傳統藝術的內在價值。
3.2創新性原則在現代產品設計中運用傳統剪紙藝術時,為確保產品有一定的風格,需要在體現剪紙藝術的基礎上遵循創新性原則,依照產品的特點和使用人群的特征,通過創新思維進行產品設計。需要注意的是,在深入解讀和剖析民間剪紙藝術的過程中,不僅要保障這一藝術的獨立性,還應滿足設計延續及發展的需求。在設計階段,可以對傳統剪紙藝術元素進行抽象化處理,保留其中的精華元素和傳統特征,然后進行再設計與再構造,打破時間與空間,全面發揮傳統文化的傳承價值[6]。
4民間傳統藝術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運用
4.1造型理念傳統民間剪紙藝術的縱橫時空的造型理念很好地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其融入現代產品設計中,通過縱橫造型的組合可以提升產品的內在價值。另外,組合不同特點和不同屬性的形象可以給人們帶來深層次的思考及想象,也可以進一步凸顯多種象征及寓意。例如,某設計師設計的“伊卡魯斯之燈”,這一產品是一種羽翼形的燈,設計人員以希臘少年時期的伊卡魯斯為主題進行設計,插上翅膀的燈飾不僅體現了浪漫唯美的特點,同時也具有飄逸瀟灑的特征。這種設計模式很好地說明了設計人員的美好愿望及精神追求。另外,西方某設計師還以“云”為主題設計了一系列燈飾(見圖1),在其設計的產品中,設計師將生活中的點滴用剪紙進行了體現和記錄,以此來裝飾家居環境。設計師使剪紙從二維向三維轉變,還將人、植物及建筑等多種元素進行了融合,圖案樣式具有較強的概括性,配合明暗的燈光呈現了良好的視覺效果。設計師通過“以象寓意”的方式進一步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
4.2符號元素現代產品設計既要滿足產品的使用功能,還需要將民間傳統藝術的圖案、色彩及材質融入其中,這樣可以全面提升產品的最終呈現效果。在設計過程中可以改變產品表象特征,使其更具有傳統韻味,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中式產品設計模式[7]。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式產品設計應包含圖案元素,元素的選取與滲透是傳統藝術在現代產品設計中十分重要的應用。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龍鳳分別代表男性與女性,將其紋飾進行融合可以體現和諧對稱的美,古代人都習慣使用“龍鳳呈祥”來形容夫妻間恩愛相隨、相濡以沫的忠貞愛情。另外,“囍”字也與“龍鳳呈祥”一樣,其蘊意為祝福新婚夫婦幸福美滿、白頭偕老,這兩種符號在新人結婚時使用較多。某款臺燈也運用了剪紙藝術形式,同時選擇了民間傳統剪紙作品中的常見圖案來設計,臺燈的四面為“囍”裝飾(見圖2),同時兩個立面依次使用了龍紋與鳳紋,紅色的外觀配備暖色燈光,很好地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韻味。傳統民間剪紙藝術以表現手法、制作技藝及符號化形象語言等為特征,其中的造型、構圖、色彩搭配等都是現代設計可借鑒的關鍵素材,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素材不可簡單復制,需要將其進一步地提煉、概括、典型化,轉化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設計元素[8]。例如,可以綜合運用剪紙符號化元素,在色彩上運用剪紙藝術具有代表性的紅色;構圖可以采用陰陽、虛實、黑白、疏密、虛實、大小、高矮、相依相生、對比、對稱及均衡的方式;造型可借用剪紙藝術夸張的手法。雖然細節及比例上難以完全忠于產品特點,但強化了產品的個性化造型特點,很容易辨認。這種設計不是簡單地照搬剪紙藝術的色彩、圖案與造型,而是在一定的設計立意、審美要求與文化內涵指導下,將剪紙藝術要素融合,并轉變化為新的視覺藝術語言,并且充分體現剪紙藝術風格和傳統文化魅力。
4.3意境美意境美是我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點內容,是藝術的靈魂,是心與物交融的審美境界。這種審美境界是在思想情感的作用下,經過藝術加工,達到的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剪紙藝術在現代產品設計中運用的優秀例子較多,并且其他國家的現代產品設計師對剪紙藝術的運用也較為廣泛,其設計出來的產品不僅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同時還具有良好的意境體現。例如荷蘭設計師TordBoontje就在我國剪紙藝術中獲取靈感,其設計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剪紙藝術的影子,如花冠之燈就是其成名作(見圖3)。設計師將森林中散步時體會到的植物光影融入作品中,并且運用了切割的方式將薄金屬剪裁出了花草茂盛的景象,層疊的花草“剪紙”懸掛在燈光中,通過三維立體化的重疊剪紙技使產品呈現一種童話故事的氛圍。
作者:石榮 單位:民勤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