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6 11:04:0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3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0引言
特色專業建設是高等院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高等院校實現內涵建設的保障。在當前“互聯網+”教育時代下,高校電氣自動化專業建設不僅能體現高校自身的辦學特色,而且高水平的特色專業建設還能幫助高校提高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提升自己的辦學水平和社會影響力,加速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步伐。目前,我國的專業建設標準主要分為品牌建設、特色建設、合格建設三個檔次。在高校“雙一流”建設大潮的影響下,很多高校都結合當前一流專業發展和建設工作的寶貴經驗,緊隨“互聯網+”教育發展的步伐,努力提高自身專業建設的內涵質量,提升專業建設理念。通過開展特色專業建設,激發辦學活力,帶動高校內各項工作的創新發展。
1電氣自動化特色專業建設內容
1.1“校企融合”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開展電氣自動化特色專業的建設,首先要從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方面入手。高校要結合專業發展的亮點和優勢,對將來培養的電氣自動化技術人才進行準確定位,以滿足電氣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對人才的多元化需求[1]。高校在特色專業的建設過程中,要實時掌握當前高質量專業建設的發展態勢,主動去適應本地區及周邊范圍的經濟發展行情。根據當前電氣行業內技術人才的成長規律以及企業中技術人員工作崗位的實際情況,聯系這些地區電氣行業內具有實力的多家企事業單位,與他們簽訂關于“電氣自動化專業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的相關協議。成立由校方代表、企業技術代表以及行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專家顧問等人員組成的電氣自動化特色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通過三方溝通,大家根據目前“互聯網+”教育模式下國家教育部關于創新創業型技術人才的培養要求,結合電氣自動化行業內最新應用技術的特點、企業中技術崗位的實際需求情況以及一流高校電氣自動化特色專業建設的具體要求,共同研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然后根據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大家聯合進行專業中特色課程的開發,把當前“創新創業”教育、“互聯網+”課程等多項具有時代特色的因素融入到電氣自動化專業的課程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中去。同時,在電氣自動化特色專業實訓課程的安排上,高校要重視實訓基地的建設,在學生實習的環節中,要為學生安排優質的實習企業。校企雙方要互派精銳的師資和技術骨干力量,開展“互學互通”的人才交流模式,對學生的學習和技術進行雙向的培訓與指導。此外,高校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要利用當前“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優勢,結合電氣行業內前沿技術的發展情況,考慮企業內電氣自動化崗位技能的實際要求,對學生實行“定向培養”,做到“雙精準育人”,實現特色專業建設中的人才特色培養[2]。
1.2“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引領下的“特色課程”和“精準育人”加強專業“特色課程”建設、強化學生創新能力、突出學生專業技術本領,這些都是電氣自動化特色專業建設所要完成的任務。除此之外,高校電氣自動化專業在開展特色發展與建設過程中,要時刻保持“強調特色”、“堅持特色”、“突出特色”、“發展特色”的專業建設理念。有條件的高校應該積極承辦各級各類的創新創業比賽和技能技術大賽,并鼓勵教師和學生參與到其中。通過這些比賽,也吸引更多的高校和企業加入到其中。借助比賽的平臺,高校加強與行業內頂尖企業及高校間的專業建設、學術交流和技術學習活動。通過比賽的橋梁架設本院校特色專業發展的長遠路徑,讓師生在比賽的過程中豐富知識視野,開拓學習的新思路,第一時間接觸到行業內的新知識和新技術,培養和鍛煉他們的創新意識。幫助教師在日后的“特色課程”建設中提供新思路,開展教學模式的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及早接觸和掌握新技能,鍛煉新本領,培養創新精神。在電氣自動化特色專業的建設過程中,始終都要強調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教師要結合專業課程、“互聯網+”創新創業比賽、技能大賽等一系列內容與活動,盡早激發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鍛煉學生的技術能力和就業本領。此外,高校電氣自動化專業在特色建設中,要通過課程改革和各類大賽,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與創新本領。要牢牢把握專業建設中“精準育人”這一特色,一套符合企業用人需求、緊密銜接當前電氣技術行業發展水平的人才培養方案,可以說是高校電氣自動化特色專業實現“精準育人”的智慧錦囊。因此,為了能夠讓學生在實習前可以更好地與企業中的工作崗位進行對接,高校電氣自動化特色專業建設團隊要經常到企業中開展調研工作,了解和掌握企業中最新的崗位要求動態,及時地將信息傳遞給學生。同時,為了更好地開展特色專業建設工作,電氣自動化特色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每年都要結合國家“互聯網+”教育發展趨勢、電氣自動化行業發展動態、企業中前沿技術應用的實際情況,動態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人才培養方案的及時更新。保證所培養人才的技術能力、創新水平不斷提高,促進特色專業建設的可持續發展[3]。
1.3校企聯動,推進一個特色指引下的“人、課、地”的全面發展高校電氣自動化專業除了要堅持“互聯網+”教育模式引領下“精準育人”特色,還要全面開展“人、課、地”的全面建設。第一,“人”指的是參與特色專業建設的教學團隊參與人。高校與企業之間要加強在專業建設交流活動中的雙向互動,共同培養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所需要的教學團隊,加大專業建設隊伍人員的力度和深度,健全特色專業發展機制和專業建設人員管理體制。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電氣自動化專業在專業特色建設與發展的過程形成良性發展態勢。其中,在加強特色專業建設隊伍人員的深度層面上,高校不僅要加大隊伍中“雙師型”教師、企業技術能手的比例,更可以結合目前教育部關于開展高校“黨建+學術”“雙帶頭人”工作室建設的要求,聘請電氣自動化專業的“雙建帶頭人”參與到特色專業的建設中來,發揮“雙建帶頭人”工作室的指揮作用,讓特色專業建設朝向更高的水平發展。第二,“課”指的是課程體系建設。電氣自動化特色專業建設的難點,就是本專業特色課程建設。特色課程不僅能體現電氣自動化專業建設的特色和亮點,也是開展特色專業建設的有力支撐依據。根據當前“互聯網+”教育時代下電氣自動化行業先進性的要求、技術智能化發展的標準,高校應該在社會人才需求的導向下,聯合電氣自動化企業共同開發、制定課程標準。在明確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目標和范圍的基礎上,結合“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上的重要作用,準確把握并實現課程體系的創新。實現專業“特色課程”內容與企業職業標準地無縫對接,促進高校教學模式、教師教學理論、學生學習方法的全面創新。第三,“地”指的是實訓場地。高校和企業要根據當前“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趨勢,開展“產教融合”模式下的實訓基地共建工作。為適應“互聯網+”教育時代下電氣自動化專業創新創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求,高校要以新時代電氣自動化特色專業建設為契機[4]。本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綠色教育理念,在特色專業的建設過程上集中校企雙方的人員、資金和技術力量優勢,共建特色專業實訓基地。雙方可以通過共同更新實驗設施、實習設備,升級實驗、實訓場所的硬件教學條件。同時,校企雙方要緊密聯系“互聯網+”智慧教育時期智能化技術發展的行情,及時更新實訓基地內硬件設備使用的技術軟件,實現專業實訓項目與企業生產內容的同步[5]。此外,電氣自動化特色專業建設在實行“人、課、地”的全面建設同時,還要建立特色專業評價體系。根據校企雙方共同制定的特色專業評價指標,保證對專業建設方向、人才培養方案、特色課程、實訓條件等內容的質量監管。而且,專業建設委員會還要按時組織高校、企業、電氣行業專家開展對特色專業建設的多元化評價,及時為特色專業的發展和建設提出意見與建議,保證專業建設在“校企共創、優勢共享”的理念下順利進行。2結語在當前國家鼓勵高校開展“雙一流”建設,大力倡導“互聯網+”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背景下,高校電氣自動化特色專業的建設要緊密圍繞以上主題。在穩定專業發展,突出特色課程建設,強化專業優勢的基礎上,開展校企聯動的多元化特色專業建設。
作者:李宏健 王安國 王莎莎 邢馨月 崔維娜 何洋 單位:長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2
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以人才培養為目的進行針對性專業建設和改革,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國務院政府辦公室出臺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在《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中提出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了理論和實際脫節現象[1]。各高校高度重視提高素質人才培養質量,積極探索適應時代背景和培養質量的途徑。本研究擬在服裝與服飾專業教學過程中,勇于創新,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才培養方案,基于雙一流提出可行的融合措施并予以實施。在學科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訓練方法等方面多元化、全方位地實現學科教學和創新創業教學的有機融合。從而培養出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綜合型全面發展人才。
1“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的融合發展必要性
地方高校專業教育在以往的建設發展中,沒有全面引入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專業能力薄弱,適應社會能力差,從而影響就業發展。由于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特殊性,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難以全面融合,主要還是因為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實踐要求較強,與市場結合要緊密。服裝行業是一個快速產業,發展非常迅速,所以需要專業教育跟上創新創業教育,跟上時代的發展,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在“雙一流”的建設大背景下在專業課程上需要按專業特點進行整體規劃,并合理地對已有的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整合進行分析研討,進而有效提升地方高等教育內部的人才培養效率,并實現對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的各自優點再層次遞進的深化整合。積極適應“雙一流”發展背景所帶來的新機遇,提升學校教育質量,向社會輸出更多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2]。在高等教育“雙一流”建設中,基于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實踐要求高,所以要將專業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之間找到其相互促進的聯系,實現高等學校專業培養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融合和提升,促進高等教育中實現創新創業與專業培養的合理要求和體現,對教學工作具有促進意義。
1.1高校教育根本內在需求
(1)人才培養質量價值。高等學校的教育在長期實踐中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還是面臨若干困難,如部分院校自身定位不準確,盲從擴大招生數量和辦學規模,造成在校生規模迅速擴大,而相關的教學設備配套未能適時增加,造成人才培養質量不高,影響就業和創業。在“雙一流”的背景下,要提升大學教育質量,積極推動學科專業教學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深層次融合。提高教學和培養效率質量,為社會工作與生活質量提供更有力的保證。
(2)緊密融合發展價值。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結合,是確保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追求高水平發展,是“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重要舉措。在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知識方面,有效的創新、創業和專業素質教育應該緊密地著眼于創造力、創新與創業精神的開發,以及對學生思維、文化和理論知識儲備和專業能力與素養的開發,把專業知識運用于實踐生活中,使二者有機地融合。高校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與敬業精神,將學科專業教學和創新創業教學的相互融通路徑加以深化探究,不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業精神、增加創新和創業意識、提高學生創新和創業才能,同時還有助于推動國家經濟在創新創業新的要求下蓬勃發展。
(3)多元化發展價值。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增長,特別是服裝市場,產生了很多新型的產業發展模式,新型產業發展需要大批創新創業人員,所以,高等教育必須加強相關的教學改革,培育更多具備創造意識與創造力的復合型人才。打造“雙一流”,努力提高學校教育質量,促進教師教學創業和學科教學的有機融合,改變學校常規教育問題,才能突破單一學科教學的弊端,從而提升學校培養品質,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1.2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客觀要求在以往的地方大學專業教育發展中,創新創業力量嚴重欠缺,也沒有全面引進最新的教學理念,這樣培養出的人才知識水平和專業創新能力嚴重欠缺,在今后的就業中受到影響限制[3]。所以,為促進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的緊密聯系,以及在“雙一流”背景下所帶來的挑戰,對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教育領域的合作機制將作出進一步深入的探討。
(1)深化與拓展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育。在“雙一流”背景及教育不斷改革,地方本科高校面臨著無論是專業教育還是雙創教育各自發展,導致人才培養質量不高,所以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需要將專業教育和雙創教育有機融合起來,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培養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學生的雙創意識。把學科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進行深度融合,掌握學生的相關理論知識,提高學生應用專業理論知識的實踐能力,通過知識的學習深度擴展,提高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3)緩解服裝與服飾專業畢業生就業壓力。受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影響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導致現在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學生的就業狀況十分嚴峻,迫切需要創新創業人才。所以,高等教育要根據學科優勢開展創新創業教學改革,推進學科教學和雙創教學的深層次融合,從而實現就業。
2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的融合發展
高等學校要加強創新教育與就業指導服務,同時也必須提升人才質量。學者吳葉林等(2017)認為,傳統專業的現代化融合發展必須完善與突破高等教育體系,而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領域的現代化融合發展關系到二者價值融合體統一。王妤煜等(2020)主要是根據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現狀,以認識、理論、實際的視角研究人才整合機制。孫平(2021)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地方高校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融合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促進高等教育向更高水平發展的切實措施。在國外大學創新和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實踐方面較前沿。早在1994年美國學者Solomo提出在不同專業領域中開設創業課程。甄勇(2021)、毛波杰(2021)以創新與創業教學的實質為起點,系統研究了國外部分大學的教育創新實踐并對其成果做出了二點總結:一是將創新和創業課程體系系統化,系統的專業課程安排,跨學科課程內容以及教育實踐中的教學重難點;二是市場和創業制度完善性,包括學科管理、師資隊伍、獎勵政策、資金保障、校企校地合作等。綜上所述,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在高等教育和研究領域制定了明確的政策方針,并積極進行相關研究和探索。但是,由于不同高校的專業發展水平、管理方法和人才培養目標等方面存在重大差異,并且由于資源投入和學校辦學條件都不一樣,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作為一個有機整體融入高校,除了學校學科和專業建設的新特點、新需求外,還應在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進行整體規劃,逐步進行有機融合發展。
3“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的融合發展策略
通過研究高校專業建設戰略與培養目標,建立學科教學和創新創業培養的有機結合制度建設規范,探索建立實施方案的途徑。在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構建整合體系實踐中,通過各類教學研究與教改項目,對整合方法進行探索,并優化融合模式,制定并實施多個整合規劃項目,強化整合和保障體系建設。高等院校進行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并非短期,而是在持續推進專業教育變革中有效推進教學理念的革新。在學科理論的指引下,學校通過加強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引進創新創業教育領域中的學科師資,進一步強化與學科教學的銜接融合,更好地滿足“雙一流”高校不同層次、不同方向和不同特點的學生需求,以及滿足“雙一流”院校建設工程中的創新創業領域人才培養的需要。通過利用學校開展實驗平臺,進一步擴大創新創業活動的范疇,來培養學校專業整體的創業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并在構建創新創業領域教育資源方面大力加強其內在推動力。以學科建設為根本,促進有機創新融合和創業教育和諧發展,共同育人。以應用型本科院校湖北工程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作為研究對象,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進行實踐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是一個持續改進完善的過程,需要系統化、深層次進行改革。
3.1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的融合發展目標前期已經與衣谷商務電子有限公司、瑞德.范品牌私人定制公司、武漢尚雅薈服飾等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并已經組織開展過相關的專業集中實習。與孝感漢川的本土企業合作,與衣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開展了實習實訓教育合作,積極鼓勵學生設計原創服裝,把學生的作品推向市場。前期已經開展了一些工作,在具體實踐中尋求發展目標。(1)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進行更有效的創新與創業教學以及實現專業教學的目標,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應充分考慮到加入了創新創業教學課程所產生的教學效果,以及合理設計專業教學課程與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以對接學科建設與教師培養目標、市場需求之間的關系,連接好學科建設與培養總體目標、需求之間的關聯,以便培養社會實際需求的高質量人才。(2)系統優化課程體系。根據學院專業建設規劃與培養目標,將學科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研究制定合理的實施方案和路徑。在實踐中通過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項目探索和改進融合模式,制定并實施融合規劃體系,加強融合與保障體系建設。(3)深入專創融合機制。專業知識教學和創新創業教學的融合拓展提高了學校專業教育理論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運用專業理論知識的能力,通過知識的學習擴展應用于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4)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加強專業教育與雙教育相結合,通過學校創業合作項目為學生提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同時與“雙一流”的科學建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3.2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的融合發展研究策略創新深化“雙一流”建設,將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有機結合。以學科建設為起點,推進專業建設及其人才培養,創新推動融合體系建設方案實施與發展。各職能部門、各院系在融合體系建設中建立合作關系,資源共享、相互促進,提高資源整合利用效率與質量。同時結合科研教改課題、實驗(訓)中心與實踐基地建設、基地建設項目、產教研結合和課題研究建設,開發與創新課程整合模式與課程體系融合方式。在服裝與服飾專業教學過程中,勇于創新,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才培養方案,立足于雙一流教育融合機制、教育教學改革、雙師教師隊伍進行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從而培養出真正符合現代社會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來適應職場需求。
(1)提出完善的教育融合理念。在“雙一流”的背景下,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可根據學校特色,實現專業教育和雙創教育整合體系,指導全面實施各項工作。培育更高質量創新人才。
(2)堅持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把創新創業育人的理念從全過程中納入專業教學,確立了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圍繞培養目標調整教學內容,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努力培育更多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培養。(3)建立健全完善雙師教師隊伍。根據“雙一流”發展背景帶來的機遇,積極推進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與校外企業形成共同協作,充分發揮他們的資源優勢,形成高水平、有經驗的教師,為專業培養更多綜合能力較強的人才。
4結語
高校創新和創業教育發展是在專業教育理念改革中長期不斷深化和創新完成融合。通過學校專業發展計劃和人才培養目標,在構建融合體系實踐中,通過優化融合教研與教改項目模式,加強優化融合與保障體系建設。在專業基礎教學的引領下,開展“雙一流”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知識教學的有機融合才能更為有效。同時,學校通過進一步加強和優化專業的設置,積極引進創新創業方面的師資,進一步強化與專業教學的結合,從而更有效的滿足不同階段、不同特色的“雙一流”高校學生的需求。同時利用實踐平臺來培養學生在創新創業領域的綜合能力,以學科建設為根本,促進了創新創業教學和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
作者:陳倩 單位:湖北工程學院
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3
0引言
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給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課的融合帶來機遇和挑戰。互聯網中有多元化思想,因此在二者融合的過程中,思政教師要加強對高職學生的全面引導和關注,并積極提升其辨別能力,這樣才能避免互聯網中的不良思想對學生產生影響,從而確保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同時,創新創業與思政課充分融合,可為高職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這不僅有利于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形成,也能促進課程思政理念的深入發展。
1創新創業教育與高職思政課融合的可行性
通過分析創新創業教育與高職思政課,可以發現,二者融合具有較高的可行性。首先,二者共同致力于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教育目標相似。因此,學生可以在二者融合的過程中樹立遠大理想,敢于創新、勇于奮斗。同時,二者融合也能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學性,為培養優秀社會主義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礎。其次,二者的教育內容具有統一性。創新創業教育主要引導學生加強對時代的適應,而思政教育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二者融合可以在強化傳承的同時,有效創新教學理念。最后,二者的教學方法也具有較高的融合性。例如,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政教育都可利用案例教學法、實踐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使二者融合具有較高的可行性。二者在融合的過程中可加強教學實踐,也能有效提升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綜合能力與綜合素養。
2“互聯網+”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的必要性
2.1有利于共同鞏固教學目標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目標相同,教學方法和教學功能也有關聯,因此二者融合有利于鞏固教學目標,促進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推動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主要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職業核心素養,以培養掌握專業技術的高層次人才。而思政理論課主要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升學生愛國意識、責任意識、家國情懷等,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優秀的高素質人才,也能使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由此可見,二者都致力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這也使二者的教學目標具有相似性和相近性[1]。同時,創新創業教育側重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思政課致力于優化學生思想意識,二者融合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完善性,也能使傳統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得到優化和革新。
2.2有利于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包括四個方面:首先,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其次,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學生能力,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綜合提升學生的觀察力、領導力、協調力、合作力以及溝通力等,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優勢;再次,創新創業教育引導學生加強對社會需求和社會環境的正確認知,不僅能為學生規避創業風險,也能使學生加強對社會需求的綜合了解,提升學生創業和就業的成功率;最后,創新創業教育通過校企結合加強全真模擬引導學生自主撰寫商業計劃書,引導學生體驗創業,為學生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而思政教育不僅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能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引導學生全面了解社會主義國家,從而提升學生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由此可見,二者融合可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能鞏固教學,不斷提升高職教育質量[2]。
2.3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在傳統思政教育過程中,理論教育過多不僅不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趣味性,也不利于加強學生對思政內容的全面了解。而將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充分融合,可確保在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同時,改變高職學生現有就業局面,更有利于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也能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同時,創新創業教育可提升國家創新能力,思政教育可提升學生個體的思政能力,不僅有利于思政教育創新,也能在創新思政教育的同時,增加實踐教學比例,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也能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魅力。由此可見,二者融合可以促進思政教育創新,也能促進三全育人理念的深入發展和革新[3]。
3“互聯網+”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路徑
3.1利用互聯網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課程融合隨著三全育人理念的不斷發展,高職思政課程也越來越完善,在其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能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創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也能促進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形成。同時,互聯網現也為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課程融合提供了便利。首先,應用互聯網可提升思政課程的靈活性,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課程多元化的融合。例如,教師可積極通過互聯網引導學生了解更多創新創業案例,通過案例分析,可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有效提升學生理解能力,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其次,思政教師可利用互聯網實現動態化教材,線上動態化教材不僅能實時革新,也能豐富紙質教材的內容。由此可見,應用互聯網可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課程融合。最后,思政課教師可利用互聯網加強與創新創業教育教師的深入溝通和了解,使思政教師深入了解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確保教學的合理化開展。同時,思政課教師也可通過互聯網提升自我學習能力,有利于思政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
3.2構建網絡教育平臺,完善高職創新創業保障體系高職院校在思政課展開過程中,要提高對互聯網的重視和關注,并積極利用互聯網構建網絡教育平臺,才能真正完善高職創新創業保障體系,不斷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同時,互聯網可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促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發展,為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礎。首先,在構建網絡教育平臺時,可以增加思政教育模塊、案例教學模塊、全真模擬考核模塊等,構建完善的交流模塊,更加完善思政教育,也能不斷拓展和優化高職思政課程。思政課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通過線上教育平臺實行創新創業規劃,教師可通過規劃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和創新能力,有利于教師為學生制訂針對性的培養計劃,也能提升高職思政科的層次性,積極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課程深入融合。其次,高職院校要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保障體系,可為思政課展開奠定基礎,同時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優化和革新我國經濟格局。由此可見,高職院校要加強對學生創業的支持,這樣才能在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引導學生提升思政能力,能使學生有更多機會踐行思政內容。
3.3利用互聯網加強校企實時互動,提升融合的有效性高職院校要積極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提升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話語權,才能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深入融合。首先,高職院校與企業要積極利用網絡進行無障礙溝通。例如,高職院校和企業可成立專業的溝通部門,相關部門可以交換意見,也能有效尊重雙方,積極優化思政教育。同時,構建高職院校思政課程時,也要積極聽取企業的意見和建議,能有效提升思政課程的實踐性和創新性,能確保創新創業教育科學地融入思政課程。其次,高職院校可引導思政教師定期到企業任職。定期任職可提升思政教師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也能使思政教師了解企業需求和社會需要,不僅能提升思政課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也能使思政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企業可引導優秀企業員工到高職院校接受再教育,不僅能促進二者深入合作,也能確保企業對二者合作的高度關注和重視。最后,高校和企業通過互聯網進行溝通時,要積極聽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意見,這樣才能確保校企合作的實時優化和革新,提升二者融合的有效性。此外,企業可配合高職院校構建全真模擬線上實踐基地,不僅能使學生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有更多機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能積極培養優秀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為中華偉大復興夢的形成奠定人才基礎。
4結束語
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深入融合,需要高素質復合型教師團隊。因此,高職院校要加強對思政教師的培養,不僅要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學習能力,也要引導教師加強與同行的交流與溝通,有利于教師拓展教學視野,也能使學生提升對思政教師的認同和認可。教師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對思政教育的開展有重要影響。因此,思政教師要積極提升思政能力,在思政教學中,有效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思政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欣,陳偉.高校思政課融入創業型人才培養路徑探析[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7,32(1):16-19.
[2]李麗萍,曾學龍.新時代職業本科思政課“教法創優”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19,21(12):35-38.
[3]張可心.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課程銜接的現存問題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3):54-56.
作者:史曉晶 單位:成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