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4 11:55:4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茶葉工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我國茶葉無論是內銷還是出口,在檢測過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農藥殘留問題較為嚴重,制約著我國茶葉的正常生產和銷售,并對茶葉產業產生一定的威脅,尤其是烏龍茶和花茶,常由于含有大量農藥殘留而被詬病。因此,本文對烏龍茶和花茶中的農藥殘留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希望能促進我國茶葉行業的發展。
1烏龍茶和花茶中的農藥殘留現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我國貿易水平的不斷提高,茶類產品作為我國特色農產品出口量及貿易量不斷增加,但在茶葉出口中常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尤其是農藥殘留問題較突出,對茶葉的出口和銷售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尤其是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在進行對外貿易的過程中常會遇到貿易壁壘,在茶葉出口中表現為農藥殘留量不達標,如對茶葉農藥殘留量檢測的范圍不斷擴大,指標不斷增多,由20世紀的不到10種擴大到如今的幾十種,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技術標準也越來越嚴格,對我國茶葉的出口工作造成嚴重的威脅。近年來,我國茶葉出口總量持續走低,最重要的原因是經檢測后發現農藥殘留量較高,即使近幾年進行了技術改善,但出口茶葉的農藥殘留問題依然存在。從我國茶葉出口現狀來看,農藥殘留量最高的是烏龍茶和花茶。烏龍茶和花茶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農藥殘留量并不高,尤其是六六六的殘留含量幾乎沒有超標,滴滴涕殘留超標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但相比其他農藥來說問題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我國烏龍茶和花茶出口檢測過程中農藥殘留量超標率最高的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以及優得樂。
按照歐盟的相關標準進行出口茶葉農藥殘留情況統計,發現農藥超標率最高的是氰戊菊酯,尤其是烏龍茶和花茶中,其超標率極高,該農藥在綠茶和紅茶中的超標率為40%左右,而在烏龍茶中超標率達80%,在花茶中也接近80%。甲氰菊酯和優得樂在烏龍茶和花茶中的超標率相較氰戊菊酯來說較低,但與綠茶紅茶相比,其超標率也較高。例如,烏龍茶中甲氰菊酯超標率達63%,優得樂超標率達50%。這種情況必須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只有降低農藥殘留量,才能有效提高我國的茶葉出口量,減少茶葉出口中的貿易壁壘。三氯殺螨醇的農藥殘留問題也不容忽視,這種農藥殘留量雖然在2000年左右就已達標,但由于該農藥中含有一定的滴滴涕,在烏龍茶、花茶出口過程中對滴滴涕進行農藥殘留檢測時存在一定的不達標情況,因此除了要對滴滴涕的使用進行控制外,也要對三氯殺螨醇的使用進行控制,不能放松對其的警惕。根據歐盟對茶葉各出口國或地區茶葉中農藥殘留量的規定,可按照農藥殘留水平將這些國家或地區分為3個等級,即農藥殘留水平較高的國家、農藥殘留水平較低的國家和農藥殘留水平處于中間的國家,而我國目前是世界上茶葉出口國中農藥殘留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因此該問題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1]。
2烏龍茶和花茶中農藥殘留超標的原因
2.1直接噴灑農藥茶葉在種植生長過程中,茶農為保證茶葉具有良好的生長狀態,盡可能避免受到各種病蟲害的影響,會或多或少地使用農藥進行直接噴灑。在噴灑結束后,如果出現降水,再加上長時間暴露在自然環境中,茶葉上的農藥可能會被稀釋,部分農藥在尚未被稀釋時就逐漸進入到茶樹組織內部,經外界環境如陽光、雨水的作用,這些農藥物質也會逐漸被分解和吸收,或轉變為其他各種茶葉所需的生長物質或無毒無害的物質,上述兩種情況并不會對茶葉的農藥殘留檢測造成影響。但如果在茶葉表面的農藥物質還未完全吸收或降解時,就進行采摘和銷售,可能會導致存在農藥殘留的新鮮茶葉加工形成的成茶中農藥殘留超標。此外,花茶的農藥殘留還有一個較特殊的原因,即薰花中的農藥可能會在花茶進行窖制過程中,其農藥殘留逐漸從香花部位向茶葉中轉移,導致茶葉表面出現較多的農藥殘留物質,影響銷售和出口。
2.2間接農藥殘留茶葉中存在的農藥殘留除由直接噴灑農藥導致外,還可能由于間接的影響導致,這種間接導致農藥殘留的來源主要有以下3種。(1)從土壤中吸收。在噴灑農藥的過程中,很多農藥會進入土壤中,葉片上的農藥也會被降水帶入土壤中,這些農藥會在土壤中長期存在,部分具有內吸性的農藥,在茶葉的生長過程中,根系會在土壤中吸取水分以及營養物質,在吸取這些物質的過程中也會吸取一定的農藥成分,并將農藥通過茶葉內部的根莖傳輸到茶葉的頂端芽梢部位。六六六雖不屬于內吸性的農藥,但在使用過程中也能表現出一定的內吸性的特征,因此在茶葉生長過程中噴灑六六六也會導致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六六六成分,由茶葉吸取,導致芽梢部位出現六六六的殘留。其他不具有內吸性的農藥通過土壤進行間接殘留的可能性很小。(2)由水傳播。甲胺磷等農藥雖不會在茶樹生長過程中使用,但會在糧食作物種植的過程中使用,這些農藥會隨著稻田用水流入江河中,再被茶樹吸收,可能會導致茶葉表面存在甲胺磷農藥殘留。(3)由空氣傳播。空氣傳播是茶葉中發現農藥殘留的重要原因,甚至這種來源的可能性僅低于直接噴灑農藥造成的農藥殘留,農藥在茶樹葉片上方進行噴灑后,可能會經過揮發進入大氣中,也可能變成氣態隨著風進行轉移。出現降水時農藥也可能落在茶葉芽梢上,導致茶葉中出現農藥殘留。我國在20世紀就相對減少了茶葉中使用的農藥種類,但仍有很多農藥被檢測出,這是由于周圍其他作物噴灑農藥后經其他途徑傳播到茶園中對茶葉造成影響[2]。
3烏龍茶、花茶農藥殘留量較其他茶葉高的原因3.1烏龍茶烏龍茶的采摘標準一般與紅茶、綠茶等茶葉之間有一定的差別,烏龍茶是采摘一芽三四葉的芽梢進行加工,由于葉齡較老的葉片中含有的農藥成分更高,因此烏龍茶中含有的農藥殘留成分也比采摘較鮮嫩茶葉的紅茶、綠茶更高。
3.2花茶花茶由茶葉和香花兩個部分組成,其農藥殘留需從茶葉和香花兩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除茶葉中會有一定的農藥殘留外,香花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農藥殘留,如氰戊菊酯、甲氰菊酯、甲胺磷和三氯殺螨醇等,且香花中一般農藥殘留量較大、導致花茶中存在大量農藥殘留。此外,花茶所用的茶葉大多數是夏茶、秋茶,這兩種茶葉中的農藥殘留量本身就較高,會進一步加重花茶中的農藥殘留[3]。
4烏龍茶、花茶中農藥殘留的解決措施
4.1從茶葉生產方面解決為有效減少烏龍茶、花茶中的農藥殘留,需從我國茶葉生產方面進行干預。對茶園病蟲害的防治應盡可能減少農藥的使用,可通過天敵殺蟲等方式解決蟲害問題,貫徹落實“綜合防治,防重于治”的茶葉生產防治方針。盡可能采用可持續發展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改善茶葉的生長環境,從而有效減少各種化學農藥試劑的使用。茶園選址時盡可能選擇遠離需大量使用農藥的農田,避免周圍農田的農藥通過水、土壤及空氣等傳播介質傳播到茶樹中,有效減少間接農藥殘留來源。在香花的種植過程中也要盡量減少農藥的使用,尤其是各種劇毒農藥和高殘留農藥的使用。在種植的過程中將農藥的使用重點放在香花病蟲害的防治上,僅在必要時使用農藥,并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采用特定的高效農藥進行治理[4]。
4.2建立健全茶葉質量保障體系由于茶葉出口不是成茶直接出口或原葉出口,需對其進行一定的加工,需建立健全茶葉質量管理體系,包括茶葉和香花的種植生產、茶葉加工、茶葉包裝以及最終的銷售等環節。在茶葉和香花種植生產過程中需普及相關科學知識,要求種植者和工作人員采用科學的種植方式和農藥噴灑方式,盡可能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環保意識。隨著各國對茶葉衛生質量要求的進一步升級,必須創新和提升茶園種植和香花的種植技術,積極宣傳和普及新知識、新技術,尤其是有害生物的綜合治理技術。此外,需加強對當前茶廠衛生條件的管理和整頓,提高茶廠生產的衛生條件[5]。農業生產管理部門應對茶葉和香花種植區的農藥使用以及土壤、水源、空氣中的農藥殘留情況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禁止茶農、花農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各種高毒性農藥或禁用的高殘留農藥。質量監督部門應對茶葉、香花的衛生質量進行抽查,尤其是茶葉的農藥殘留情況,對質量不達標的產品不允許銷售和上架,對質量達標且優質的茶葉加大支持力度[6]。茶葉生產企業應建立完善的生產基地,對生產基地的茶葉和香花種植、生產、加工進行科學管理,使茶葉生產質量復合標準[7]。
5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作為茶葉生產大國,在茶葉生產及銷售方面已有豐富的經驗,但隨著農藥的廣泛使用,我國茶葉尤其是烏龍茶、花茶中的農藥殘留問題難以得到解決。因此,我國應加大對農藥使用的管控力度,建立健全茶葉農藥使用體系,針對茶葉農藥殘留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方法措施,進一步提高我國茶葉質量。
作者:武衛影 辛國賢 單位:巨鹿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河北天山食品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茶葉工業論文2
在長期無公害茶葉生產發展的基礎上,由于農業化肥本身的不合理使用,不僅會導致農業生產系統內部的環境污染,同時茶葉本身的衛生質量也會受到嚴重的威脅。隨著當前人們生活質量以及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也逐漸的提升,高質量的無公害茶葉本身也受到多方的關注和青睞。無公害茶葉主要是指不含有任何污染物質的茶葉產品,即使內部含有一定的污染物質,但是所有的含量都會低于國際的相關標準。種植無公害茶葉不僅可以有效的保障茶葉本身的質量安全,同時也能有效提升當前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有效的突破綠色的避雷要求,這也是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質量提升的一項主要途徑,是現階段我國茶葉市場發展的亮點。在此基礎上,無公害茶葉種植技術和管理標準也成為相關人員關注的主要問題。
1無公害茶葉生產關鍵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1.1產地環境選擇不當在當前無公害茶葉種植管理工作落實的過程中,高質量無污染的產地環境對于無公害茶葉的種植有著較為直接的影響。但是由于在傳統的管理工作中,對無公害的茶葉產地環境選擇缺乏一定的科學認識,加之對于土壤環境、大氣環境、水質環境等相關的指標監測費用較高等相關的因素,導致無公害茶葉的種植選址難度有所提升。為此在當前的生產種植管理工作中,部分的無公害茶葉種植選址并沒有嚴格的按照無公害茶葉的產地標準進行種植管理,導致少數的產地環境要求不能達到無公害茶葉種植的相關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些茶園臨近公路或是居民區,由于汽車尾氣、生活煤氣等相關廢氣的影響、公路揚塵等問題,都會導致茶葉本身內部的有害元素出現超標的情況。通過相關的研究分析可知,個別的茶園臨近城鎮,茶園附近也有一定的垃圾場,導致大氣、灌溉水以及土壤環境都會受到直接的影響,從而影響整個茶葉的基礎品質。對相關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可知,城市附近的茶園土壤含鉛量相對較高,收入天然的環境土壤本身的重金屬相對超標,甚至高于一些廢氣污染的相關區域。其次還有部分的茶園臨近礦山或是工廠、水泥廠等等,都會導致茶園土壤內部的有害元素出現超標的情況。少數的茶園臨近農田、菜地等等,茶葉往往也會受到間接的污染,一方面由于受到農藥殘留物的影響,可能隨著茶園用水轉移到茶樹的新梢;另一方面稻田農藥在施工的過程中揮發,也會導致各種附近茶園農藥殘留相對較高。即使一些遠離城市、居民區或是礦山的茶園,雖然有較為良好的生態環境場所,但是茶園本身的產地環境質量相對較低,經過了監測分析后,也不能有效地明確土壤環境是否會含有一定的有害元素,這些有害元素是否會呈現超標的情況。
1.2生產管理不規范無公害茶葉的生產管理主要存在農藥、化肥的使用管理工作之中,使用過程中更多的是通過限量的控制管理以期尋找更好地代替產品,有效的實施茶葉內部的清潔化加工管理。科學合理使用相關的農藥、化肥等等,都會有效地降低茶葉內部的農藥殘留以及有害物質的含量,因此實施茶葉的清潔化加工管理是現階段無公害茶葉加工生產的核心任務。但是在具體的生產管理工作推進中,仍舊存在各種生產管理的問題。首先農藥使用不規范的行為始終存在,國家技術監督管理單位對于相關的茶葉生產單位所生產的無公害茶葉樣品進行監測分析,在其中都發現了一定的農藥殘留,不合格率雖然相對較低,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無公害茶葉農藥超標的情況。近年來,我國茶葉出口管理部門對于茶葉農藥殘留新標準更加的嚴格規范,也制定出了新型的茶葉農藥殘留相關的標準,在此基礎上也增加了多樣化的檢測農藥方式。為此有效的提升茶葉質量安全管理,減少農藥殘留已經是當前無公害茶葉生產管理工作中亟待解決的一項主要問題,安全規范的使用農藥對于無公害茶葉的生產意義相對較大。當前我國茶葉在生產過程中農藥的使用工作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防治方法相對落后。雖然人們對于化學防治技術的關注度相對較高,但實際操作落實中的相關技術手段仍舊相對滯后,其主要表現在農業供需配套不足方面。農戶在實施購買的基礎上,供選擇的農藥產品種類數量相對較少。
農藥選擇方式以及使用方式有所缺失,農藥品種選擇不符合相關規范,使用科學性不足,在防治管理工作落實的過程中使用量超標,也不重視安全間隔,因此就容易形成多方面的安全問題。很多茶農在進行生產管理工作推進時,沒有按照要求使用農藥,因此濫用農藥的問題時有發生。農藥盲目配置問題時有發生。少數的茶農認為,多種農藥的混合使用所產生的毒殺效果是累計產生的,對于農藥作用方式并沒有相關的了解認識。大多數的茶農并不了解農藥的作用方式,錯誤的對相關的農藥使用效果進行判斷。若以現階段殺蟲劑的實際工作質量和擊倒效果來評價相關的質量優劣性,偶爾還會存在規范使用性不足的現象。大多數的茶農在進行茶樹病蟲害防治時,仍舊只知道使用化學防治的方式進行統籌,很少使用農業、物理以及生物的方式進行綜合的防治管理,且不知道如何使用合理的方式進行綜合治理工作,只是觀察別人使用農藥,自身就使用農藥。其次就是安全意識淡薄的問題。茶農本身對于安全使用農藥的基礎意識以及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就較為淡薄,只關注茶葉的外表形態,對于內部實際品質的了解有所不足,任意的提升農藥的實際濃度和相關計量的大小。但是現階段無公害茶葉生產本身沒有專業性的管理人員,茶農缺乏茶葉管理質量以及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相關意識。在面對茶葉產量不足、質量不高、短期經濟收入和茶葉質量安全等問題時,部分的生產人員只關注到短期的經濟收入,忽視了茶葉實際的安全質量。三是生產經營的實際渠道相對混亂現階段的農藥市場管理工作較為混亂,很多經營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相對較低,沒有構建較為明確的進貨渠道,對真假農藥或是違禁農藥混淆不清。農藥生產經營的規模相對較小,分布較為散亂,從業人員本身的業務能力相對較低。農藥經營主體的規范性缺失,雖然相關農藥管理工作要求之中已經對農藥的經營單位進行統籌管理,但實際上仍舊有部分的經營者是通過個體承包或是轉包實現經營的,農藥經營行為的規范性缺失,部分經營人員只關注經濟收益,對于農藥的售賣沒有實現規范化的管理工作,也對農藥的質量和生產情況沒有系統的統籌分析。銷售管理行為不當,銷售過期、失效農藥的行為時有發生,市場上也會出現少部分沒有農藥登記管理相關證書的行為,或是擅自擴大作物適用范圍的相關情況。最后是相關的監督監管行為不到位。由于現階段我國對于茶葉產品本身的農作物殘留的檢測管理工作能力不足,對于茶葉產品的農藥殘留不能實施及時的檢測分析,市場準入制度不僅沒有實現明確的規范,也沒有相關的技術管理工作支撐,對于農藥市場監督管理的工作力度力有不逮,茶農對于農藥使用存在不同程度的僥幸心理。
1.3施肥管理工作不到位在進行化肥的施肥管理工作過程中,由于原料本身、礦石本身存在較大的雜質以及生產工藝本身存在的污染狀態,化肥之中經常會出現多種多樣的重金屬元素或是有毒的有機化合物質,化肥使用之后往往就會產生一定的積累,逐漸的為土壤帶來較為嚴重的危害,通過植物本身的吸收和收集處理,在經過一系列的流轉之后危害人體本身。現階段在進行無公害茶葉生產管理工作中肥料使用主要存在的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兩極分化較為嚴重。部分茶園施肥的肥量往往過重,尤其是一些生產效益相對較好的茶園,施肥的質量往往會超出茶樹本身的實際用量;而有部分茶園本身則會因為施肥不足或是不均衡的問題,導致無公害茶葉生產種植質量相對較低。相關的研究人員在分析研究過程中觀察可知,無公害茶葉的生產種植中有機物質含量參差不齊,高質量的無公害茶葉與低質量的無公害茶葉有著明顯的差異性。高產的無公害茶葉土壤本身的有機物質以及各種基礎的元素含量相對較高;而中產的茶園本身的多種有機質含量也會高于低產的無公害茶葉生產的。當肥料之中所存在的多種金屬元素相對較高時,往往就會導致無公害茶葉生產質量相對不足,為此在當前的綜合管理基礎上,要平衡不同土地環境下的無公害茶葉生產種植環境,優化配置各種肥料,以保證無公害茶葉生產滿足實際的需求。
1.4茶葉加工規范性缺失在當前無公害茶葉生產加工工作推進過程中,無公害茶葉生產加工工作多以分散、小型農戶為主,這些茶廠很少存在相關部門之間的批準,其他的區域環境內部也會出現此種現象。這些無公害茶葉自營生產廠家本身的生產環境相對較差,衛生基礎條件不符合衛生管理單位的相關要求,更有甚者茶農并不按照相關的茶葉加工技術規范要求實施加工處理。例如并不會對家中飼養的家禽等進行隔離。因為生產加工的環境有所限制,茶廠內部往往會存放其他物品,各種有害生物在其中肆意活動,衛生質量不高,容易導致微生物的污染問題產生。另外從事現階段的茶葉生產加工管理、包裝處理,往往也會因為生產人員本身的身體健康問題導致加工過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問題產生。無公害茶葉生產經營管理人員不注重產品本身的衛生,經常會混入泥沙等相關無機雜質,這些含量的增加,若是超出相關的標準要求,加之缺少一定的滅菌手段,往往也會導致茶葉的微生物含量相對較高,對于整個茶葉的生產出口帶來較大的損失。精加工的茶葉沒有含有相關的雜質,就會導致茶葉本身的灰分相對較高,若是超過了相關的規范要求標準,加之沒有有效的滅菌管理措施,就會導致無公害茶葉的污染,加之生產過程中包裝材料的清潔度不高,就會導致有害污染物質的產生。
1.5缺乏對于茶葉之間的安全檢測和監督管理在實施無公害茶葉生產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精準的控制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生產環境質量、生產過程無害化以及茶葉質量安全檢測與監督管理。近年來我國的茶葉質量安全監測以及監督管理工作的力度仍舊不足,往往也會存在多種問題。茶葉的經營體制多數都是一家一戶實施無公害茶葉的生產種植以及加工管理,加工的茶葉再通過交易市場進行銷售,經過一般銷售用戶的操作轉售給其他的茶葉公司,最終通過現有的銷售網絡或是營銷措施銷售給消費者,各環節之間的聯系不緊密,導致無公害茶葉的溯源性較差。出現問題之后相關的管理人員不能及時地對無公害茶葉質量進行監督管理。另外對于一些不合規使用農藥的茶葉產品,一般都要等到問題出現之后,才能進行處罰,缺少事前制約管理工作模式的有效改進,執法管理單位對于廣大用戶難以實施系統化的監測分析管理。在整個茶葉的交易市場環境之中,缺少必要的檢測管理工作以及檢測儀器,茶葉的生產管理人員對于無公害的茶葉檢測分析不夠重視,缺少必要的管理措施手段。
2對于無公害茶葉生產關鍵環節的建議與對策
2.1優化現有的產地選擇為了有效地提升無公害茶葉生產管理工作質量,就要選擇無污染的茶葉生產管理基地對于無公害茶葉進行生產管理。對于一些新建的茶園,應當對現階段的產地環境條件以及選擇基地進行有效的分析管理,以規避種植區域范圍內的礦山、醫療機構等等污染源。同時也要判斷水源、土壤、大氣環境質量是否符合無公害茶葉生產種植的主要管理工作標準。無公害茶葉園區也應當遠離公路、工廠、城鎮等等。在茶園的周邊種植防護林、隔離區等等,繼而有效的改善無公害茶葉生態環境基礎條件,也有效的防止不良的空氣環境向茶園內部進行移動,減少茶園本身所存在的沉降物污染。尤其是距離一些重大污染區相對較近的茶園,植被的管控更是整個茶園內部建設管理的主要影響因素,這對于廢棄物的實際污染效果相對明顯。當然,對于基地環境要進行環境的監測分析以及評價管理,實施經常性的環境監測分析以及管理工作,嚴格按照相關的管理工作要求進行綜合防治,有效地規避可能存在的農業生產對環境產生的主要影響。
2.2強化農藥管理以及科學用藥綜合防治認真有效的宣傳落實農藥管理的相關制度法規,依法按照相關的農藥管理工作要求落實相關工作。建立健全農藥管理工作體系,提高現階段執法管理工作隊伍的基礎素質。有效的強化內部隊伍征地管理以及農藥市場秩序的規范化管理,繼而有效的推進農藥殘留監督控制管理工作落實。全面提升農藥管理工作水平,規范化使用各類農藥。同時強化病蟲害的預測報警機制構建,合理的使用各種農藥產品。
2.3構建合理化的施肥機制施肥是保證無公害茶葉種植管理工作有效落實的基礎,也是提升無公害茶葉生產種植質量的核心。為了有效的提升無公害茶葉種植工作質量,作為相關的管理人員在現有的管理工作機制的前提下,全面的分析無公害茶葉種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系統的統籌分析規劃,無公害茶葉的農藥施肥工作機制,以保證不同區域環境下的無公害茶葉園區都應當實現合理化的施肥控制,有效的削弱不同土壤環境的無公害茶葉種植差異性,實現無公害茶葉質量的提升。
2.4建立健全無公害茶葉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在現有的無公害茶葉種植管理工作落實的過程中,很多問題的產生都是國內無公害茶葉監督管理工作力度不足導致的。為了有效的加快無公害茶葉監督管理工作推進,首先管理單位應當統籌無公害茶葉種植監督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明確監督管控的各個項目任務。對于無公害茶葉的不同生產加工環節都制定出較為完善的無公害茶葉管理工作機制,以保證無公害茶葉種植管理工作符合相關的管理工作要求。其次各企業在進行無公害茶葉的產品收集過程中,也要按照相關的規范標準,制定明確的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對于無公害茶葉的相關產品進行抽樣檢查,一方面保證無公害茶葉的質量符合標準;另一方面確保經營管理工作質量符合要求。
3總結
高質量的生產管理工作技術,對于無公害茶葉的種植生產有著較為直接的影響。為了有效地提升無公害茶葉生產管理工作質量,加強生產關鍵技術環節的全面控制和綜合分析,相關的管理人員就需要在現有的管理工作基礎上,對相關的工作內容進行統籌分析,有效的明確無公害茶葉生產管理工作落實推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加強內部統籌管理,有效的規避在現有的管理工作技術影響下的無公害茶葉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升無公害茶葉生產種植工作質量,削弱由于不必要的管理因素導致的生產質量問題。
作者:許燕 孫云南 陳洪云 朱興正 單位: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茶葉工業論文3
1鄉村振興背景下茶葉產業的發展現狀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著眼于我國全局發展的重要部署。針對當前我國城鄉發展變化、新的城鄉關系的形成,以及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需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能夠更好的服務“三農”,能夠更好地推動鄉村產業的發展,能夠更好地滿足新時代農民的美好生活需求。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而茶葉產業作為我國鄉村經濟的重要產業,對響應鄉村振興戰略,推動我國經濟全面發展具有關鍵作用。
1.1我國茶葉產業的分布情況中國是茶葉大國,也是國際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與消費國。多年以來,我國茶葉的種植量和產量都居于世界前列,也在全球的茶葉產業體系中擁有較大的影響力。目前,我國茶葉種植分布地域較廣,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及自治區,包括1000多個縣。我國的茶葉生產也分成了不同的區域,包括江北茶區與江南茶區,西南茶區和華南茶區等。不同區域生產的茶葉種類不一。江北茶區主要是我國長江以北的茶區,以產綠茶為主,包括陜西、山東、河南、皖北等地。江南茶區則是我國重要的茶葉生產與出口區,包括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江蘇等地,生產黃山毛尖、西湖龍井、君山銀針、洞庭碧螺春、廬山云霧等多種茶類,其歷史與名氣俱佳。西南茶區則以云貴地區及川藏地區生產的紅茶、普洱、綠茶為主,是我國的古老茶區。華南茶區則包括兩廣、臺灣、福建等地,是烏龍茶、紅茶、白茶、花茶的主要產區。不同區域資源條件的不同,使得我國茶葉產業種類豐富、品類齊全,對推動我國茶葉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1.2我國茶葉產業的生產現狀近年來,我國茶葉產業發展迅猛,尤其在改革開放后,我國鄉村茶葉組織以及茶農不斷興起,茶葉的種植面積也在不斷擴大,無論是茶葉產量還是產值都取得了一定的增長。截至2018年,我國茶葉產業的生產面積已經達到了將近3000公頃,茶業總產值也到到了2000多億元。近年來茶葉產業規模的增長也帶來了我國茶葉產業結構的變化,紅茶、黑茶、黃茶、白茶以及綠茶、烏龍茶的茶葉產量占比結構都在不斷優化。
1.3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茶葉產業的發展趨勢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手段在于推動鄉村產業的發展,而發展現代農業是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為響應鄉村振興戰略,浙江安吉大力發展茶葉產業,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示范縣,福建、云南、安徽緊隨其后,也紛紛出臺了扶持茶葉產業的政策,通過茶葉產業的發展來助力鄉村振興。尤其是2018年以來,我國各區域大力推動茶葉產業的發展以助推鄉村振興戰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通過推動品牌茶企的發展,帶動茶葉產業和旅游業的融合;二是,通過推進人才隊伍建設,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三是,通過挖掘茶文化,推動茶葉產業發展;四是,通過推進生態建設,推動茶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五是,推動專項服務的發展,創新茶葉產業的轉型升級。以上舉措也成為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茶葉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通過茶葉產業帶動我國一二三產的發展融合,以生態茶葉、觀光茶葉、集約茶葉等為代表的現代茶葉產業成為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茶葉產業發展的大趨勢。
2鄉村振興背景下茶葉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茶葉產業的過程中,仍然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茶葉產業發展質量有待提升隨著近些年來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對消費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現代社會人們更加傾向于購買安全無害的綠色產品,尤其是農產品。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國家對茶葉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但是在助力茶葉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國很多地區仍然存在茶葉產業質量有待提升等問題。比如在茶葉出口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地區產業的生產與加工技術較為落后,茶產品難以達到出口標準等問題。還有些地區產業的農殘檢測不達標,影響出口。也有些區域盲目追求生產數量,忽略了生產質量的提升,最終影響茶葉產業的發展。此外,很多區域茶葉的同質化種植程度高,導致茶葉生產缺乏特色,最終影響鄉村經濟的發展。
2.2茶葉產業生產效能較低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主要的茶產區都在大力發展茶葉產業。比如我國云南、安徽等區域,近年來茶園面積在不斷擴大,茶葉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各區域也在不斷提升茶葉生產技術,提升茶葉生產的單產量與總產量。但由于各區域對茶葉產業的重視力度不均,仍然存在著茶葉產業區域發展不平衡以及部分區域茶葉產業單產量低等問題。這些問題折射出的不僅是當地政策對茶葉產業及茶葉生產水平的不重視,也反映出很多茶農對過去傳統的茶葉種植與生產經驗的依賴。另外,茶葉的制作利用率較低,能耗較高。比如部分區域由于技術條件的限制,采用傳統的茶葉制作技術,焚燒多、污染多,對茶葉原料的浪費也大。總體而言,茶葉的科技化及標準化程度都還不夠,不管是在種植環節還是采摘及后期的加工環節,技術化及標準化都不夠,無形中提升了茶葉產業成本,對茶葉產業發展不利。
2.3茶葉產業發展缺乏品牌意識茶葉產業發展過程中缺乏品牌意識,從而使得部分區域部分茶葉的品牌價值偏低,缺少市場上比較有競爭力的茶葉品牌。比如云貴地區,貴州省的知名茶葉毛尖的品牌價值相較于同年度的云南普洱茶的價值明顯偏低。相較于各區域不斷增長的茶園面積,不斷增長的茶葉產量,茶葉品牌價值的提升十分緩慢。一方面,很多區域對于茶葉產業的發展缺乏品牌意識,導致茶葉產業很難通過品牌來創造價值。另一方面,很多區域的茶農及茶企還是缺乏市場意識,因此忽略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創造品牌價值的重要性。
2.4茶葉產業發展缺少龍頭企業帶動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很多茶產區注冊了一系列茶企以及茶業合作社等,這說明了茶葉產業發展之快。但是在眾多注冊的茶企及茶業合作社中,國家級的龍頭茶企,省級的龍頭茶企,以及市級龍頭茶企的數量和比重依然不夠高。尤其是國家級的龍頭茶企依然十分稀缺,這將影響鄉村振興過程中龍頭茶葉企業對市場的帶動能力的發揮,對推動鄉村茶葉產業的整體發展不利。且很多區域依然缺少具有高技術水準的龍頭企業的帶動,從而導致區域整體茶葉產業加工水平不高。
2.5茶葉產業融合價值不足在茶旅融合成為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茶葉產業發展趨勢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區域茶旅融合所發揮的價值不足等問題。一方面,很多區域仍然以茶葉生產和銷售為主要經濟來源,傳統農業占主導地位,農業沒有很好地拓展延伸,沒有很好地與其他二三產業,比如茶葉文創、茶葉加工以及茶文化旅游等結合起來。另一方面,即使茶葉與二三產業融合,但是很多地區仍然沒有很好地利用茶葉產業資源,挖掘茶葉景觀、茶葉活動與茶葉文化及體驗活動的優勢,開展茶文化旅游經濟。即使開發了茶葉產業文化旅游的區域,也存在著對茶文化挖掘力度不夠,對茶旅游體驗活動的開發流于表面等問題,很難讓游客深入參與并了解和體驗茶文化活動,最終難以助力鄉村經濟的持續發展。
3鄉村振興背景下茶葉產業的發展對策
針對茶葉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發展質量不高、生產效能較低、缺少品牌意識及龍頭企業帶動、與二三產融合不足、茶葉產業人才不足等諸多問題,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解決以上問題。3.1把握時代機遇,推動茶葉產業發展作為黨的十九大重要部署,鄉村振興戰略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也為茶葉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諸多機遇。茶葉作為一種經濟作物,效益較高,是振興
鄉村經濟的重要產業。此外,茶葉的種植有利于緩解當地環境問題,茶產業是一種具有生態效應的產業,宜大力發展。而且茶葉本身還具有一定的文化屬性,能夠承載鄉村當地文化與風土人情,能夠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推動鄉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各區域應該把握好機遇,大力推動茶葉產業的發展。
3.2注重產品質量,推動茶葉產業生產增效一方面,在茶葉產業發展過程中,要不斷規范茶葉的質量,建立標準化的茶葉質量體系。具體而言,在茶葉生產過程中,要加強病蟲害的防治與管理,提升茶葉的整體質量。另外,根據國家茶葉質量安全標準進行茶葉的生產與加工,降低茶葉農殘,提升茶葉的綠色無害水平,打破國際貿易壁壘。同時,不斷推進茶葉信息平臺的建設,加強對茶葉質量的監控以及對茶葉市場反饋的監管。還可以通過技術研發等手段,以及改良茶葉種植的土壤、水分環境等標準,提升茶葉本身的品質,比如茶葉的口感、品相等等。另一方面,針對茶葉產業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效能低等問題,可以通過優化茶園的生態環境,比如修建水塘、種植觀賞植物,推動茶園的良性發展。加強對茶葉的收購,也有利于提升茶企的生產效益,減少不必要的茶葉浪費,提升茶葉的單產量。推進茶葉的機械化生產也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提升茶葉產業生產效能的重要途徑。同時,運用科技手段進行茶葉生產,也是提升茶葉生產效能的重要途徑。此外,各區域還應該不斷引進專業的技術人員,加強茶葉生產技術的研究與創新,加強茶葉制品的開發,提升茶葉產業的生產效能。只有提升茶葉的生產效能,才能更好地推動農民增收,進而更好地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3.3加強品牌意識,提升茶葉產業品牌效應各茶葉的生產區域具有不同的特點,比較容易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品牌,增加茶葉的附加值,從而有利于在市場上形成差異化競爭。不管是茶農還是茶企還是茶葉機構,都應該加強品牌意識,提升茶葉產業的品牌效應。具體而言,可以改變傳統粗放的生產方式,生產滿足現代消費者需求的綠色、有機、優質的茶葉產品,減少農藥等使用,創建有影響力的具有原產地特色的綠色茶葉品牌。另外,可以針對不同國家、不同區域消費者的不同特點進行茶葉新產品的研發,提升茶葉產品的市場滿意度,提升品牌價值。同時,還可以將茶文化融入到茶葉的生產銷售過程中,賦予茶葉一定的文化屬性,從而提升茶葉的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除了針對產品本身外,茶農或茶企還可以結合銷售環節,打造茶葉品牌。比如通過舉辦茶葉主體活動,引發公眾關注,從而產生品牌效應等。或者將品牌打造與茶葉的推廣結合起來,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茶品牌,引領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等。
3.4壯大產業發展主體,提升產業龍頭效應在茶葉產業發展過程中,針對國家級、省市級龍頭茶企數量及質量不足等情況,各區域應該在日常產業發展過程中注重對龍頭企業的培養意識。一方面,通過不斷提升茶葉的品質來提升產業品牌的價值,從而提升茶企的知名度,增強茶企的影響力。另外,茶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不斷加強產品的研發,以滿足市場上不同消費者的不同消費需求,提升茶企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在茶葉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各區域要重點發展具有特色的茶葉產品,提升產業龍頭企業的獨特性及在同質化市場中的差異性,帶動茶企的發展。此外,還需積極推進茶企的更新與改革,不斷適應市場環境,增強龍頭茶企的競爭力,從而壯大茶葉產業的發展主體,帶動整個產業的良序發展。
3.5加強茶葉產業帶動能力,提升茶葉產業融合價值茶葉作為一種經濟作物,不僅具有較強的經濟屬性,同時茶葉還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本身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茶葉產業的發展不應該局限于以傳統的茶葉的種植、生產和銷售為主,還應該要加強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比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等。一方面,各區域應該加強對當地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的挖掘,比如區域茶葉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等,并將其融合到茶葉產業之中,提升茶葉產業的知名度,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還應充分挖掘當地茶文化的特色與精髓,將茶葉產業與觀光旅游、文化體驗、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結合起來,開展多種多樣的茶文化活動,開發豐富多彩的茶文創產品,營造沉浸式的茶文化體驗,讓茶文化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包括旅游、電子商務、茶葉加工、茶飲商業等等,推動茶葉產業的轉型升級。此外,茶葉產業當地政府及相關組織還應該加大對區域茶文化旅游產業的宣傳與推廣,通過互聯網、電視等多種媒介傳播茶文化相關內容,提升鄉村茶葉產業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參與體驗,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當然,還可以通過茶藝大賽、茶藝表演等以茶葉為主體的活動或大型項目來吸引游客的關注,提升游客的參與性與體驗性。當然,在發展二三產業過程中,還要加強茶葉產業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提升區域整體服務水平,更好地帶動經濟發展。
3.6加大人才培養,反哺茶葉產業發展在發展茶葉產業過程中,各地政府還應該加強對茶葉產業人才的培養與重視,加強對茶葉生產的技術指導,尤其是針對茶農的技術指導等,提升茶葉的質量與茶葉產業的生產水平。另外,還應該加強對茶葉產業相關的研究人員的重視與培養,鼓勵專業人員加強對茶葉的科學研究,加強對茶葉生產技術、茶葉產品的研發與創新,帶動茶葉產業的創新與整體發展。此外,還可以通過產業合作,比如產學研合作等方式,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引入,帶動茶葉產業就業,提升茶葉產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激發茶葉產業的發展活力,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撐。4結語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茶葉產業的發展迎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我國茶葉生產區域應該充分把握時代發展機遇,重視茶葉產業的發展。針對當前茶葉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升茶葉質量,增強茶葉產業的增產增效,提升茶葉產業發展的品牌意識,加強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推進茶葉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加大茶葉產業的人才培養,更好地促進鄉村產業的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
參考文獻:
[1]董志尚.從世界貿易供需談中國茶葉國際貿易[J].福建茶葉,2018(04):44-45.
[2]王亞.鄉村旅游中休閑觀光茶園的景觀設計[J].福建茶葉,2018(03):128.
[3]田愛國.貴州省茶葉產業競爭力研究[J].中國茶葉加工,2017(02):34-41.
[4]莫懷鴻.廣西茶葉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可持續發展對策[J].南方農業學報,2016(06):1051-1056.
[5]賀文華.鄉村振興背景下縣域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基于湖南省洞口縣的調查[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9(05):58-70.
[6]李欣,黃月玲,韋俊峰.布央侗寨茶葉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路徑與模式[J].茶葉通訊,2019(01):131-134.
作者:王娜 單位: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