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4 10:59:3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播音主持研究,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經濟在快速向前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對于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有的生產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人們越來越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這使得文化產業取得了迅速的進步。播音主持工作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讓受眾真正地感受到播音主持的魅力,使播音主持工作可以真正經受起時代的考驗。通過對播音主持工作內容的豐富,可以滿足不同受眾的訴求,充分彰顯出播音主持的藝術魅力。
一、播音主持中的藝術魅力
對播音主持藝術魅力的探索,有助于從業人員整體認知自身工作要求,拓寬思路,科學發掘工作美感,為后續業務能力的穩步提升提供了方向性引導。在實際生活中,藝術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具有非常獨特的魅力,播音主持屬于語言傳播信息方面的藝術,最重要的就是彰顯出語言的藝術魅力。語言藝術的表達形式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給予語言的節奏性和情感性,第二種就是對內容進行優化和調整。播音主持語言上的豐富,可以進一步彰顯播音主持的藝術魅力,拉近播音主持和受眾之間的距離,使播音主持和受眾之間能夠進行頻繁的交流,有利于受眾更容易接受播音主持的語言表達形式。播音主持簡單來說是一門聽覺上的藝術,和音樂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為了進一步彰顯出播音主持工作的藝術魅力,可以加強播音主持工作和音樂之間的聯系。針對于詩朗誦和主持節目,如果缺少了音樂的配合,就會使得播音主持工作的藝術魅力減少。播音主持和受眾之間主要是通過聽覺的形式建立了橋梁,通過音樂可以進行更加深入的溝通與交流。播音主持所表達的語言形式就像音樂一樣,具有一定的語調和節奏,可以帶動受眾更多的聽覺享受,讓受眾真正地熱愛上播音主持藝術[1]。播音主持的節目當中搭配適當的音樂,可以對整體的節目起到襯托作用,有利于播音主持更好地對語言藝術進行表達。音樂可以拉近播音主持和受眾之間的距離,帶給聽眾更加真實和愉悅的感受,進一步帶動聽眾進行主動收聽,也為播音主持未來的工作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播音主持藝術魅力的培養
現階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眾對于播音主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播音主持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對播音主持行業的未來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播音主持需要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站在欣賞的角度進行系統性的分析,播音主持需要將藝術和音樂進行充分結合,為自己的播音形式打上鮮明的標志,朝著一定的目標提升專業水平,使自己可以有別具一格的工作風格。
(一)將藝術魅力與語言表達相結合播音主持主要是通過語言來對信息進行傳遞,情感可以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主要的價值都是通過語言的表達形式而產生的。播音主持在字里行間都應該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在播音的過程中要講求細節,采取適當的播音方式,才可以充分發揮出語言的魅力。播音主持在播音時,需要讓語言更加淳樸自然,掌握語言獨特的魅力以及播報時獨有的韻律。播音主持工作最終是來源于生活,播音主持在工作過程中,需要拉近和聽眾之間的距離,不能以一種高傲的姿態對節目進行播報,要學會貼近生活,營造更加輕松愉快的語言環境,讓觀眾可以感受到播音主持工作的魅力,也可以讓播音主持保持自身淡雅親切的風格[2]。針對不同的播音主持內容,播音主持需要具有不同的語言風格,如果是新聞時事類的播音內容,播音主持就需要秉持嚴謹和客觀的語言風格,如果播音的內容是比較貼近于生活民生之類的,那么播音主持可以使自己的語言變得更加地幽默和生動一點。根據不同的播音主持內容,對自身的語言播報方式進行調整,可以讓聽眾更容易接受所播報的內容,也可以真正地發揮出播音主持工作的藝術魅力。播音主持需要具備扎實的文化功底,以便于可以自如地應對各種各樣的播報內容,選擇正確的語言表達形式對內容進行傳播,也可以增加一些修飾的方法,進一步提高播音主持的文化水平。播音主持需要具有幽默機靈的表達形式,可以靈活地根據內容對語言播報方式進行調整,不同的節目類型要求播音主持具有特定的語言表達風格,這對于播音主持來說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3]。如果是綜合娛樂類的播音內容,播音主持就要采取一些幽默的語言表達形式,烘托節目的氛圍,讓聽眾可以逐漸放松下來,也可以從根本上發揮出播音主持工作的藝術魅力。
(二)將藝術魅力與語言形態相結合不同的播音主持節目具有不同的風格,不同風格的節目對于播音主持的播音方式也具有不同的要求,觀眾對于播音節目的第一直觀印象就是播音主持的外在形象,故此,播音主持對于觀眾在收聽節目過程中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播音主持的語言方式,主要是通過播音主持的外貌和神態來表現。除此之外,音樂也會對播音主持的播音風格起到輔助作用。播音主持在工作過程中,形象要端莊得體,外在形象也會影響到觀眾的收聽效果,也是彰顯出播音主持風度和氣質的重要途徑,可以進一步通過播音主持的聲音,發揮出播音主持的藝術魅力,可以進一步加深聽眾對于播音主持的節目印象。除了做好語言形態調整之外,從節目本質來看,藝術魅力來源于內容輸出效果,基于這種內在聯系,播音主持在日常工作中,應當調整思路,積極參與到內容節目播報工作之中,通過更加貼近內容、走進生活等方式,將自身放置于相關情景之中,才能夠有情感地進行內容播報,才能夠真正感染聽眾,也才能夠全面發揮出播音的藝術魅力。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廣播播音主持在節目播報過程中,應當采取更加務實的方式,通過基層走訪、基層調研等方式,對不同的節目播報對象產生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在此基礎上,結合傳播學規律,對節目播報信息做好二次加工,通過信息的匯總、整理以及呈現,滿足受眾群體的信息獲取需求。例如在廣播節目制作過程中,播音主持應當針對節目的主題,深入做好信息發掘工作,通過現場采訪等多種路徑,及時掌握不同群體的訴求,將新聞的焦點聚集到社會民生問題,在幫助群眾有效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傳播了社會正能量,使得節目播報更具社會價值。借助內容豐富以及提升,為播音主持創造出更多的空間,便于其利用節目素材,進行自我能力發揮,實現節目藝術效果。
(三)將藝術魅力與語言情感相結合人們在收聽播音節目的過程中,情感是最容易讓人產生共鳴的形式,故此,播音主持在開展工作時,需要強化語言的感情色彩和藝術特點。播音主持在主持的過程中要做到情感豐富,和觀眾在情感上達成一定的共鳴,從而可以從根本上提高信息傳播的質量和效率。播音主持需要具有自身的藝術形象和獨特的播音風格,針對不同類型的內容需要具有不同的播音風格。播音主持的外在形象和語言的表現形式,都可以為信息的傳播起到輔助作用,充分彰顯出播音主持的藝術魅力。播音主持需要對語言進行形象的表達,將播音的內容和播音的形式,以及相應的情感做好融合處理,確保可以發揮出播音主持的藝術魅力。播音主持自身需要具有外在的形象,培養對于播音藝術的修養,通過對藝術進行創新和調整,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播音方式,成為更加優秀的播音主持[4]。優秀的播音主持需要具有卓越的創新能力,緊跟時代的發展,不乏對語言的表達形式進行創新,充分彰顯出播音主持的藝術魅力。
(四)將藝術魅力與節目技術相結合從實際情況來看,多數廣播播音主持在節目播報過程中,仍舊沿用傳統的節目播報方式,受到節目播報形式的局限,無形之中,造成播音主持路徑單一,感情表達以及藝術魅力呈現不佳,最終導致節目播報效率不高、節目播報內容不完整。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持續增強廣播媒體節目播報工作的效能,科學發掘藝術魅力,在節目制作以及播報過程中,應當發掘技術優勢。以技術優勢為切入點,為藝術魅力的發掘奠定堅實技術基礎。例如播音主持應當積極做好節目技術整合優化,借助技術優勢發掘播音藝術魅力。創新節目播報工作手段,通過節目播報方式的持續性優化,實現節目播報工作成效的改善。具體來看,廣播媒體應當做好技術層面的升級,將大數據技術、5G通信技術引入到節目播報工作之中,組建全新的技術模式。例如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播音主持在節目播報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一段時間內受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還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對相關信息進行全方位的匯總,播音主持利用大數據提供的各類信息,從專業角度出發,進行信息的二次篩選、處理,以更好地提升信息的價值,為后續節目編輯、制作等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內容支撐,增加了受眾與廣播節目之間的粘度,實現藝術要素精準發掘。同時,考慮到信息變化速度較快,主持人在節目播報工作完成后,往往需要快速進行節目制作,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利用5G技術,實現遠程化的信息采集,通過現場與后臺的聯動,在確保信息快速獲取的同時,也逐步加快了資訊加工處理周期,避免了額外費用的產生,對于廣播媒體的發展有著推動作用。同時在5G技術等信息通信技術支持下,播音主持可以走出演播室,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為受眾提供最為真實的信息以及最為真摯的感情,實現其藝術魅力。藝術魅力的發揮是一個動態過程,要求播音主持調整自身藝術理念,創新播音方法,實現播音實用性與藝術性全面兼顧。為達到上述要求,播音主持通過與聽眾之間的有效互動,根據系列評論以及反饋意見,有效調整播音方法,以此為契機,定向發掘播音藝術魅力,確保播音藝術價值全面呈現。同時利用播音技術,做好播音收音、降噪等處理,通過技術介入,消除干擾因素影響,持續提升播音效果,為藝術魅力的呈現奠定堅實基礎。
三、對播音主持藝術魅力的體會
學習播音主持關于藝術概論方面的課程可以獲得許多知識,對于播音主持的基本素養有了系統性的了解,在學習一些系統性的理論知識之后,需要彰顯播音主持的藝術個性。在播音主持的過程中,需要樹立自己獨特的風格,進一步將藝術魅力和播音主持專業內容進行結合。播音主持自身的魅力是由多種元素共同構成的,并不僅僅是由一種元素所組成,需要經過系統性的設計和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得到最終的結果。考慮到播音主持藝術魅力要素之間的內在邏輯,應當從多個角度出發,對廣播電臺播音主持的藝術審美進行分析,了解其中的內涵和具體的構成,進一步分析優秀播音主持的這種魅力,在此基礎上,采取系統性舉措,定向提升播音主持的藝術魅力。在綜合各方面因素之后,既可以對播音主持理論方面的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可以建立屬于自己的播音主持風格,打造受觀眾喜愛的廣播電臺欄目。播音主持并不僅僅是語言的表述,更重要的是結合時代的發展,拉近自身和受眾之間的距離,呈現更加多元化的對話形式。單一的語言獨白并不能真正展現播音主持的魅力,需要在多元化風格浪潮當中形成自己的風格,最重要的就是掌握系統性的播音主持知識。人格魅力和節目的魅力是互相融合的,兩者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播音主持語言的表達和整體態勢的描述都是播音主持的重要組成內容。通過形成獨特的人格魅力,可以進一步影響到整個播音主持工作。語言的流暢度、聲音的辨識度、語態的合理調整,這些都是播音主持魅力的組成部分,只有站在多元化的角度對這些內容進行調整,才可以形成獨特的播音主持魅力。同時,播音主持魅力的呈現,有賴于內容發掘與感情培養。基于這種內在邏輯聯系,在整個播音主持職業規劃過程中,應當調整思路,認真做好內容創新,開展系列采編工作,通過這種方式,厚植節目優勢,為播音主持提供更多空間,使其可以利用自身素養,積極尋找感情契合點,實現節目感情要素發掘以及呈現,通過感情媒介,激發起聽眾的共鳴,在確保播音節目效果的基礎上,發揮播音藝術魅力,促進播音主持職業健康發展,全面提升從業人員自身專業素養。結語綜上所述,播音主持工作不僅僅是播音主持進行語言獨白,更重要的是結合語言藝術和形象藝術更好地將內容呈現出來,基于這種目標定位,在整個播音節目制作、技術選擇、技能提升過程中,應當有針對性地開展系列工作,切實發揮藝術價值,傳達播音主持自身的藝術魅力。播音主持需要提高自身的主持水平,經過實踐對經驗進行總結,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推陳出新,形成獨特的主持風格,獲得更多受眾的喜愛。
作者:謝非 單位:煙臺廣播電視臺
播音主持研究2
語言是人類進行思維的重要工具,但語言一邊幫助人們了解世界,同時規定著人們了解世界的方式和邊界[1]。可以說,人類的全部社會生活離不開語言,語言是人類與世界產生連接的重要橋梁。語言分為兩種客觀存在的形式,有聲語言(簡稱口語)與書面語言。習得語言也成為每個人開始接觸世界、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一個重要手段。其中幼兒期是人生學習語言的最初和最佳時期,也是最敏感時期,是孩子言語能力發展最快、學習效果最好的階段[2]。其中,幼兒教師的口語表達是幼兒最直觀的模仿范本,故幼兒教師的語言能力直接影響著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幼兒教師口語》(下文簡稱《口語》)作為研究幼兒教師口語運用規律的一門應用語言學科,是在理論指導下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口語運用能力的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本課程的開設旨在指導學前專業學生運用規范的教學語言,邏輯清晰、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地與幼兒進行互動,同時,能通過語言給予幼兒啟發與鼓舞,對幼兒的成長和認知有很好的啟迪作用。
一、開放融合:播音與主持藝術融入《幼兒教師口語》的必要性
《口語》課程要求學生達到“能用標準或比較標準的普通話進行一般口語交際;能較好地運用語氣、語調、節奏、重音、語速表情達意,并使用得體的體態語;培養良好的語感;能運用語言表達技巧對兒歌、兒童詩和兒童故事進行講述”的能力目標。但結合實際教學經驗與學生反饋意見,發現學生在完成《口語》課程的學習后,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普通話及基礎語言部分仍出現發音問題,如吐字歸音、聲調、輕重格式等。二是對兒童作品缺乏深入理解,難以運用節奏、語氣、語調等技巧生動形象地完成作品的表達。三是輔助口語表達的態勢語運用不足,導致口語表達缺少大方自然之感,四是組織課堂教學時,不能使用符合幼兒心智特征的流暢口語進行表達。而此類現象的出現則歸于學生受方言影響較重,年紀較輕、理解能力與經驗不足,羞于表達,缺少表演機會與場景等原因。而播音專業注重聲、臺、行、表等基本功的訓練模式,無疑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強大的幫助,有助于輔助和發展《口語》課程建設。同時,使得語言學習能夠保持開放的學科態勢,互相汲取優秀經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對幼兒實施體、智、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要求幼兒教師能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對幼兒進行美的啟蒙,開啟他們發現美、創造美的歷程。語言美作為感受美的直接形式,能夠讓幼兒在教師的口語表達中充分感受普通話的音韻美和節奏美,從而產生對普通話的認同與熱愛。播音專業的培養目標則是造就一批有著高度責任感和健全人格、具有有聲語言傳播造詣,同時又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和專業藝術評價系統完備的媒介人和有聲語言創造者[3]。對比兩種不同的要求,可以發現:播音專業既能以強大的社會責任為《口語》課程“樹立教師職業素養,用語言關愛學生、以愛促言,以愛促長”的情感目標做出貢獻,又能利用優美的有聲語言,進行師生間的傳播,真正落實“兩代師表”。播音專業與《口語》課程的交互融合,本質上是一種學科互助的開放態度的具體實踐,是對信息時代教育理念的探索和改革的有力踐行。秉持著開放的理念,方能突破傳統知識體系疆界,跳出專業壁壘和舒適圈,進一步推動學科的聯結與創新。隨著語言文字工作的重心轉移,文字改革逐漸淡化,推廣普通話成為新時期的首要任務。學前教育作為教育的起點,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基礎,說好普通話、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也應從幼兒開始培養。《口語》作為培養幼兒教師口語表達的專業課程,不僅影響著新青年的口語表達,更對學前教育的發展、國家推廣普通話事業起著深遠作用。
二、相倚為強:播音與主持藝術融入《幼兒教師口語》的可能性
(一)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重疊性
《口語》課程與播音專業教學內容都涉及基礎語言部分與文學作品的演繹,即朗誦與表達的訓練;教學目標也都涉及了“掌握普通話語音的基礎知識”“運用語氣、語調、節奏、重音、語速表情達意,并使用得體的體態語”“培養良好的語感,掌握朗讀、朗誦的一般技能技巧”等內容。相較而言,播音專業在教學上,從以下三個層面展現了較為完備的體系:一是規范性。大眾傳播的社會性,要求播音主持在語音、詞匯、語法和語用層面,具有共同語的規范水準和傳媒語言的專業水平。二是技術性。無論是播音用聲的清晰、圓潤、持久、自如,還是“有稿播音錦上添花,無稿播音出口成章”的創作要求,都需要從業者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三是藝術性。播音既是語言傳播的工作,也是語言傳播的藝術[4]。上述三個層面無疑是對《口語》課程基礎性表達的加持與補充,以開放的態度,取之所長,便可使《口語》課程更加專業與規范。(二)即興表達與課堂教學的交互性美國學者戈夫曼的擬劇理論被視為“情景化”教學的理論依據。其中,“表演”是指個體持續面對一組特定觀察者時所表現的,并對那些觀察者產生了某些影響的全部行為[5]。播音專業在觀眾面前輸出觀點、傳播信息的表演,在教學中展開“即興表達”的訓練。幼兒教師在幼兒和家長面前表達理論、傳播知識也可以被稱為一種表演,在教學中則對應為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二者都是在公開場合、面對大眾進行口語傳播的行為,換言之,二者無論在表演的實操過程中還是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都具備高度的相似性,具備交互的可能。同時,播音專業的即興表達訓練,更注重語言邏輯的建構與對隨機問題、多元信息的處理,可以為《口語》課程的教學,特別是對培養幼兒教師的表達邏輯和處理課堂突發狀況的語言運用效力顯著。敢闖、敢試的精神引導著《口語》課程,開放創新,接受與其他專業、課程的多元融合,方能在教育的歷史長河中立有一席之地。
三、兼容并包:播音與主持藝術融入《幼兒教師口語》的實踐性
(一)克服面子,放開表達《口語》課程收效甚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前教育學生在表達時抹不開面子。所謂面子,可以理解為人們彼此如何交往并由此產生“別人如何看我”的問題。《口語》課程進行表達訓練時,學生面對自己的同齡人或師長表演時,常常會害怕他人覺得自己的表達很幼稚甚至可笑。戈夫曼將舞臺、戲劇的相關場景嵌套到社會語境中。同理,學生在口語表達時也面臨著一個舞臺、表演者和觀眾之間的關系問題,即學生在表演時,更加注重“觀眾”給予的反饋,而不是自身表演如何。過分注重“面子”的表現,影響了學生的放開表達,進一步影響學生在語言表達時的狀態。另外,中國人內斂含蓄的性格特征也導致了上述現象。播音專業基于中國人的表達習慣與性格特征,進行教學的設計與編排,通過《戲劇表演》、形體表達、上鏡等課程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放下“面子”,放開對自我管理的束縛,能夠充分感受語言的魅力與表演的樂趣。《口語》課程可以通過借鑒其教學課程,創新基礎語言部分的課程訓練,在每節課前加入自我分享的即興表達環節,讓學生適應在公開場合的獨立表達;也可重構兒歌表達、故事演繹等模塊的課程訓練,進行“聲臺形表”的綜合訓練,融合態勢語、口語進行綜合式的開放表達,實現從“說”到“演”的跨越,讓兒童作品更加豐滿。
(二)重構前臺,創設環境前臺是個體在表演期間有意無意使用的標準的表達性裝備,前臺又可以分為“舞臺設置”和“個人前臺”[6]。只有二者共同實現,才可能成就一場完美的戲劇,因此要將前臺與戲劇的關系“投影”到課程教學中。本文認為《口語》課程缺乏一個沉浸式語言環境的創設,使學生能夠完全投入語言、文本所塑造的形象和角色中,放開自我進行兒童劇、詩歌等語言作品的演繹。“舞臺設置”,包括舞臺設施、裝飾品、布局,以及其他布景和道具的背景項目。離開了舞臺設置,表演就無法進行[6]。播音專業的教學中,上鏡課通過真實的節目錄制訓練對象感、交流感;表演課通過排演戲劇訓練情緒感染力和情景再現的能力……不同課程所創設的“舞臺設置”清晰明確,故學生能通過課程,投入自己的角色定位,在需要表演的“前臺”放開自己。然而,《口語》課程當下大多還停留在教師傳授、學生接納的單向學習階段,學生不能通過不同的“舞臺設置”去相信自己的角色,這樣就很難做到戲劇實現。因此,在《口語》課程的教學中,可以在故事教學等部分,借助兒童戲劇實訓室進行舞臺劇表演的訓練,真正做到“講故事”而不是“讀故事”;在教師口語教學等部分,帶領學生下企業或幼兒園實踐,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下與幼兒進行溝通交流,把握交流語氣和對象感。“個人前臺”指稱表達性裝備中能使人們與表演者產生內在認同的部分,同時人們也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裝備會隨著表演者移動而移動[6]。部分前臺,如種族特征、年齡等,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很難根據情景發生改變,但如衣著服飾、面部表情等前臺設置,就可以受到表演者的控制。人們通過“個人前臺”的“外表”和“舉止”可以厘清表演者的社會身份、狀態。通常,社會對不同職業、不同人群的前臺有著先設的刻板印象,如主持人常被視為是光鮮大氣的,教師則應該是溫文爾雅的。在專業培育的過程中,教師也應不斷通過環境創設、理念灌輸,塑造學生對未來職業的信念感,從而讓學生在日常的儀表、舉止中呈現出與未來職業相符合的前臺表演。以學前專業為例,《口語》課程可通過課程幼兒化的環境創設,讓學前教育學生適應幼教的職業定位,從而在舉止、言談、儀表等方面重設“個人前臺”,向幼兒靠近,避免鮮有接觸幼兒、尚未形成與幼兒交流的對象感和表達習慣的問題。
(三)開放教育,與時俱進開放教育以學習者為中心,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著力消除和突破各種學習障礙,使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得到教育的支持和援助[7]。開放性教育以其“開放式”模式和理念,讓學習者突破時空的限制,進行自助式學習,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具備宏觀和微觀兩種視角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與運用開放式教育。從宏觀上來看,開放式教育即開放人們的教育理念,轉變“教師本位”的教育觀念,改變重“教”輕“學”的教育模式,將學生看作課堂和學習的主體。播音專業作為一門技能型藝術專業,教師在課堂中起到統領指導的作用,學生則作為課堂主體進行大量的實操訓練,讓學生在不斷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增強自身的語言功力。只有增加了語言功力,才能規范有聲語言的表達、增強表達的情緒感染力、樹立自身的語言風格。《口語》課程可以借鑒播音專業的教學經驗,以學生為課程主導,以實踐為主要的課堂活動形式,多試多練,增加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微觀角度來看,開放式教育要求開放教學方法與時俱進,運用“互聯網+教育”、“智能+”、AI技術等信息化技術更新教學手段,打破學習時空邊界。融媒體時代,播音專業及時調整了自身的教學模式與人才培養目標,強調學生的綜合能力運用,以適應新時代的職業要求。
《口語》課程,可以做以下幾點借鑒:一是更新教學手段。學習播音專業采用線上線下交互式教學,課上運用新媒體技術與業內連線的翻轉課堂,課下運用各類學習平臺進行師生互動交流,加強校企合作,拉近師生距離。二是充盈教學資源。讓學生結合微課、慕課等優秀視頻、音頻找到自身學習的興趣點,也為《口語》課程的教學專業性做出補充,實現小屏學習、碎片化學習,以達到教學最優化。三是優化評價機制。利用暢言APP等普通話應用進行數據監測和分析,以個性化定制不同學生的練習內容與方向。利用抖音、喜馬拉雅APP等社交軟件布置作業或小測,將平臺的閱讀量、播放量等數據列為評分的參考項之一,結合信息化教學需要,同時鼓勵學生放開自己。
四、結語
《口語》課程是根據我國學前教育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它的收效直接影響著學前教育的教學水平。基于當前的教學情況,立足我國國情,本文認為,《口語》課程需要以開放的態度,吸納不同的優秀課程。而《口語》課程借鑒播音專業的教學經驗和理念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語言作為文化培育的重要手段和環節,需要教育工作者以過硬的專業素養、開放的教學態度,廣泛地吸納更多維的資源,以強化自身,開放思維。同時,在語言訓練過程中,對自我的認同、放下面子和身份的保守認知,亦是對新一代人才培養乃至民族自強、自信的有力踐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從開放到放開,既是語言學習、語言教學的一種態度,也是民族復興的一種表征。
作者:朱婧媛 董書研 單位: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播音主持研究3
網絡科技的迅速發展催生了融媒體興起,融媒體的獨特性以及特有的優勢獲得了人們的廣泛喜愛和認可。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于傳媒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有了更高標準。對于傳媒界來說,需要新媒體人具有融合觀念,同時也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播音主持教育也需要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緊跟時代形勢,及時調整專業研究以及教學實踐。在融媒體背景下,致力于培養出更好的播音主持專業人才。一、融媒體概述所謂融媒體,是在我國科技網絡不斷發展和進步過程當中所形成的新型媒體宣傳理念。與原有媒體的重要區別是融媒體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加入了新功能,從而產生了一個全新的媒體宣傳理念,其自身進行了拓展。像廣播、雜志、報紙以及電視新聞等屬于傳統媒體。傳統媒體具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在人力資源方面,以及信息宣傳方面都具有局限性。雖然傳統媒體具有一定弊端,但是同時也可以與新媒體相互補充。融媒體正是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特點進行了捕捉,取長補短,從而實現了利益共融、宣傳互融、資源通融等獨特優勢。融媒體在對功能進行拓展之后,可以產生內容兼融的網絡平臺。在形式上,融媒體不是實體媒體,并不像廣播、電視那樣可以單獨存在,而是對傳統媒體進行了整合。當前融媒體在運行模式方面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近年來,我國信息科技飛速發展,這些為融媒體技術創新提供了先進條件。同時也可以優化傳統媒體當中的信息宣傳方式,融媒體也在服務方面滿足了人們的需求。融媒體不僅可以創造社會利益,同時也可以創造經濟利益,可以通過融媒體,推廣各種優質信息新聞,使各行各業都能夠得到宣傳和發展。
二、融媒體背景下對播音主持專業方面的要求
融媒體時代下,使用傳統的廣播主持專業的教育培訓方式,無法培養出與當下時代發展潮流所匹配的優秀專業人才。高校對播音專業學生的教育培養,需要緊跟融媒體發展的腳步,進行創新和改革。以下是對高校播音主持專業在教育要求方面的闡述。
(一)教育過程中思維觀念要求。伴隨著我國經濟的提升,人們生活節奏也在不斷加快。同時微博、微信以及各種短視頻平臺也逐漸被人們熟知。因此,在教學思維方式方面,也需要進行重新關注和審視。在融媒體背景下,對于教學思維引入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開展教學過程當中,需要將傳統媒體當中的優勢提取出來,與新媒體進行融合。與此同時,高校在對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進行教育培養過程當中,理念也需要與時俱進,高校應當與媒體進行溝通和學習,為高校學生搭建起學習的橋梁,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了解到當代媒體的特點以及存在的環境。通過實踐探索來加大學生體驗感,在教學思維當中融入新觀念。采用多元化的模式,更好地提升新聞播音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教學內容方面的要求。跟隨時代的步伐,在不斷發展當中,對專業要求也會出現變化。因此,社會在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需求方面也會產生相應變化。在融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方面也會面臨不同需求。對于播音主持來說,其工作能力較大部分是源于學校對其教育,鑒于此,則需要學校在對播音主持專業學生進行教育培養時,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方向,教育內容也應當及時更新。比如在播音教材方面,不能夠出現與時代不相符以及老套、落后等情況。學生所使用的教材,也應當跟上時代發展步伐,不能夠使用陳舊的教材。陳舊教材中的方法較為落后,同時內容也與時代相脫軌,這種情況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主動性大大降低,致使學生學習效率低下。高校教育播音主持專業在教育方面不能夠應用陳舊落后的內容,這樣無法培養出優秀的專業人才。總而言之,在融媒體背景下,高校在教育播音主持專業學生時,對教育內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教育方式方面的要求。在融媒體背景下,創新是重要趨勢。就創新而言,其內容涵蓋了多個方面,同時也具有多樣性。優秀的播音主持專業人才應當具備創新意識,同時也應當具有創新能力。就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意識方面的培養則主要在于學校教育方式。高校播音主持專業如果教育方式落后,并沒有進行適當的創新與改革,仍然選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則很容易使學生與時代及社會的發展潮流相脫節,不能夠及時跟隨時代發展動態以及理念的創新,使學生在課堂當中所學到的模式,與融媒體不能相互適應。總而言之,高校在培養播音主持人才時如果教育方式缺少創新,則無法使學生對自己專業產生興趣和熱情,同時對于今后所要從事的工作也缺少認識及個人觀點,讓學生在進入社會后,無法在融媒體背景下,適應播音主持專業方面的創新與發展步伐,更加談不上今后工作當中的創新。因此,高校應當重視對播音主持專業學生在教育方式方面的創新與改革。
三、當前播音主持專業當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融媒體課程。當前在許多高校的播音主持實踐教學方面,雖然增加了些許實踐課程,但其大多數會受到校內實踐課堂的限制。同時在融媒體課程方面會有所欠缺。就以往來說,在課程比例方面,雖然有所提高但大多數高校在播音主持方面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傳統的教輔材料。在課程實踐方面,內容缺少創新性,同時較為單一。所使用的教學模式傳統陳舊,沒有融媒體方面的實踐內容,使其在專業需求方面,無法達到新時期對傳媒方面優秀人才相關標準,沒有在實踐上引起重視。使高校所培養出的播音主持學生缺少創新意識,與融媒體時代下對傳媒優秀人才的需求相脫節。
(二)教師缺乏經驗,無法給予學生正確指導。在融媒體背景之下,一個高素質教師隊伍是進行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前的現狀是,高校教師缺少與融媒體的接觸,教師缺少實踐操作能力,又不能夠給予學生正確有效的指導。這些高校教師雖然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取得一些成績。但是卻欠缺媒體經驗,對于融媒體方面的知識涉及較少。同時在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時,不能夠與媒體需要效果相匹配。另外,由于當前融媒體專業的高素質畢業生較少,因此優秀人才的缺口較大。
(三)學校缺少完善的設備,不足以支撐教學模式。在當前階段,許多高校在播音主持專業方面所需要的設備并不完善,同時還存在數量不足的情況,很多使用的是傳統的陳舊設備,更新率低。廣播演練室的規模也較小,建地面積不足,功能上較為單一、落后。學校使用落后的設備對學校進行創新與改革也有不良影響。使其在進行融媒體相關的實踐訓練及課程教學時,不能夠很好地實現,同時也會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生在學習時缺少熱情,從而降低學習效率。這種情況使學生在進行實戰教學過程當中,所應用到的設備與畢業后所從事工作時用到的設備差距較大,致使學生在從學校畢業之后,無法適應社會崗位需求。
四、在融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
進行實踐教學改革的相應措施在新媒體背景之下,傳統媒體受到沖擊,播音主持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與當下融媒體時代的要求相適應。因此,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轉變迫在眉睫。
(一)結合媒體變革情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第一,需要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引起足夠重視。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過程當中,需要對課程的設置進行適當調整,將實踐教學比例提高。并不是單純地為了提高實踐學分,而是為了使學生的實踐技能得到真正提高,使其能夠與當下融媒體的現狀相結合。將關于融媒體的新課程加入到課程實踐設置當中,使播音主持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進行恰當的融合,讓學生得到多樣化、多形式的實踐培訓與學習,提高學生參與實踐學習的機會。除此之外,也需要改革傳統的考核模式,可以選擇使用實踐與筆試相融合的模式,科學設置比例,使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能夠調動,讓學生主動參加到實踐教學當中。學生自身意識到實踐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實踐能力。在不斷學習與實踐過程當中,提高職業能力。第二,要重視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教育和培養。在融媒體背景下,創新是重要的趨勢,要求媒體專業人才也應當具備創新能力,有創新意識。高校應當重視對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思維培養。在教學模式改革創新當中,應當與融媒體相結合,重點培養學生的認知與個人觀點,將學生作為主體地位,激發其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提高對專業的熱情度的同時,緊跟時代發展動態與創新理念,使自身對學習有清楚的認知,在畢業從事工作時也能夠迅速適應媒體發展的速度和革新節奏。
(二)提升教師專業化水準,建設完善的師資隊伍。對于教師來說,只有教師自身具備了較強專業技能和先進的知識理念,才能夠有效地教育學生。教師要對媒體的發展現狀以及革新情況有密切關注,對于技能培訓和專業考試也要積極參與,加強對教育技能以及理念的學習,不斷提升實踐教學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除此之外,教師也應當根據當下情況以及社會對媒體人才的需求和標準,對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不斷改革和創新。善于應用新媒體軟件進行教學工作,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設備進行恰當地結合。比如可以利用視頻或者app提高與學生的互動和溝通,給予學生實踐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其次,高校在日常管理方面應當重視對教師隊伍素質提升以及實踐技能方面的培養,可以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培訓,有計劃地進行教學技能以及實踐技能方面的學習。對于在實踐教學過程當中所遇到的問題,可以有針對性地開會研討,或者選擇專題培訓。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開展研討活動,建設教師信息資源交流和互動平臺,使教師之間能夠進行合作、溝通與交流,另外還可以積極學習社會發展中的先進教學理念。對教師也可以建立考核制度,重視對實踐能力以及專業能力的檢測,對教師實踐教學能力要有嚴格的審核和把控,不斷提升教師水平,教師也要不斷進行自我完善。伴隨著時代不斷發展,教師隊伍建設也要嚴格把關,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可以激勵教師進行實際崗位訓練,使教師的理論與技能都能夠得到拓展。例如可以讓教師到廣電傳媒集團、影視公司等單位進行鍛煉,真正地參與到媒體工作之中,與業界進行溝通和交流。另外,還可以對招聘制度進行健全和完善,積極引進具有專業技能以及從業經歷的優秀人才到高校工作,這也是改善師資結構的重要舉措。
(三)不斷完善教學設備,增加資金投入。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媒體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高校應當重視教學設備的更新,加大在實踐教學方面的資金投入,依據實踐的相關需求,對建設資金進行科學合理規劃。例如,可以擴大學校的實踐教學場地,在設備方面,為學校播音主持專業配備高質量的器材設備,將學校原有的陳舊設備進行升級,使其與當下最先進的設備同步。另外,也可以聘請專業的設備管理維護人才,保障設備器材的完好和更新。對于落后的攝像機、小演播廳等要進行適當摒棄。
(四)高校不僅需要重視對設備、器材方面的投入,同時也需要結合專業的需求。建設校內實踐平臺,使學生在進行實踐操作時,能夠更加具有專業性和系統性,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成為傳媒實踐的核心,從而實現對融媒體實踐教學的創新與改革,為融媒體背景下高校進行實戰教學做出了實踐支持。在教材的選擇方面,也需要重視其內容是否與當下時代要求相符合,教材內容要跟上新媒體發展步伐。嚴格把控教育源頭。五、結語高校作為培養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主要陣地和搖籃,應當跟隨時代發展潮流,精準把控媒體發展的形勢,使其與媒介變革契合。對于融媒體背景下的新機遇與挑戰,在播音主持專業實踐教學當中,應當積極創新與變革,加強對于融媒體優秀人才的培養力度,針對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案進行積極調整。通過不斷地實踐創新,為我國融媒體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路建寧.融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20):215-216.
[2]李姣.融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6):24-25.
[3]張佳妮.融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235.
[4]張倩.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9):200-202.
[5]陳玥.融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現代交際,2018(16):170+169.
[6]馮小羽.融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析[J].傳媒論壇,2020,3(8):168+170.
[7]乃西排提·吾買爾.融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柝[J].魅力中國,2020(24):493-494.[8]時燕子.融媒體視域下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以中原工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7(15):78-79.
作者:黃宏義 單位:河南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