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2 11:18:0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旅游文化探究,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前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要立足鄉村文明,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支持鄉村地區優秀少數民族文化、民俗等傳承發展。海南省有6個黎族自治縣,海南黎族人民在自己的生產實踐過程中,創造和傳承了許多獨有的民族體育文化,有竹竿舞、打狗歸坡、射弩、頂牛等幾十余項體育項目。黎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產生和發展與黎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宗教、祭祀、習俗、節慶有著緊密的關聯,是根植于圖騰崇拜的宗教類傳統體育項目。傳承地區優秀的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有助于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只有達到了小范圍內的文化振興,才能實現更廣范圍、更深層次鄉村振興。如何將優勢資源與旅游創新性地融合與利用,推動整個黎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成為這些地區發展的第一要務。通過實地調查和查閱資料,了解海南體旅融合發展現狀,分析海南黎族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可行性,結合實際給出相應的建議,推進海南黎族傳統體育得到更好的傳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海南民族地區的鄉村振興。
1、海南黎族體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背景
1.1、宏觀背景“十四五”時期既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體育強國的關鍵時期,也是海南高質量、高標準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核心時期。海南旅游文化體育在這個重要節點上,面臨著一系列新的形勢、新的要求。國際發展環境背景下,受新冠病毒的影響,國內外的產業發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這就要求海南在未來的產業發展中,要深刻認識到國際大環境帶來的巨大沖擊,要不斷增強風險意識,積極主動求變化。在新的大壞境背景下,海南的“旅游+”產業要充分顯示海南獨特形象,不斷加強對外往來,形成良好的對外交流服務新局面。從國內的發展形勢來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體育強國”、“文化強國”等目標,要求“十四五時期”,旅游和體育、文化要轉變發展模式,摒棄粗放的發展,追求高質量發展模式。我國已經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面對新的發展格局,在旅游、文化、體育的發展上,要積極順應高質量發展、體旅融合、文旅融合等發展形勢要求,踐行健康中國、體育強國的發展目標,為海南的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提供新思路。
1.2、微觀背景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肩負著黨賦予的使命和責任。海南省擁有獨特的自然環境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核心吸引力。無論是旅游條件、旅游環境、旅游質量、承辦賽事水平、文化建設,都具備一定的水平,這個時期給海南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最佳機遇。政策紅利給海南體旅融合發展打下基石。在“十四五”的關鍵時期,海南省會把握良好的政策環境,借助優秀的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自由貿易港的“低稅率”、“零關稅”政策,激活海南本地旅游市場的活力,營造國內一流的營商環境,吸引國內外資本參與體育旅游項目的開發,助力海南旅游與體育的發展。
2、海南黎族體育文化與旅游融合現狀分析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是以民族學、旅游學以及體育學交叉融合在一起產生的,是一種新的旅游文化產品,是旅游業的一部分,它能通過旅游來實現人們求知求樂等多種目的。民族體育與旅游業的融合是一種新的旅游項目發展的方式,但是就目前市場發展的調查現狀來看,目前海南中西部地區民族體育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存在著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第一,政策落實待細化。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鄉村比較突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穩中求進。但在具體政策落實過程中,相關政策落實精準度欠缺,有關部門的規劃進程停滯不前,思維模式僵硬化,缺少將民族體育與旅游資源融合的創新思維,沒有深入挖掘民族體育,民族體育文化旅游產業缺乏優質內容,資金的不到位阻礙民族體育文化與旅游基礎規劃建設,缺乏價值的項目造成資源的浪費;第二,民族體育文化逐漸流失。現代文化以驚人的速度沖擊少數民族文化,使它失去固有的特色和個性。民族文化的商業化和世俗化,流水賬般不切實際的規劃和開發是導致民族文化內涵缺失的重要原因。民族體育文化大量所謂黎族文化也多徒有其形,而無其實。比如,竹竿舞是黎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原有的功能是黎族未婚男女青年節日慶典中傳情達意的中介,而現在的竹竿舞功能是娛樂游客,雖然形式上活著,實質上已經死亡。優秀的黎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危險,人才的流失,容易導致傳統民族體育文化失傳;第三,民族體育文化利用的深度不夠。民族體育文化的商業化,使得民族體育文化脫離自身的價值內涵去實現經濟效益。庸俗低能的旅游產品背離了黎族民族體育文化背后的內涵。房殿生等學者強調“黎族傳統體育是海南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特色經濟、文化和旅游等產業的一項具有潛力的資源”。然而,黎族傳統體育旅游資源開發應用等沒有深入研究。
目前對黎族民族體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層次不齊、粗淺不一,對于少數民族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深入,呈現給大眾的方式單一淺顯。比如,對于海南中西部地區的苗族,有射弩、押加等民族體育項目,只能通過三月三節日來展現,與旅游資源的融合發展力度還有待提高。同質化的旅游項目無法滿足旅客的消費和體驗需求。所以,民族傳統體育的開發與旅游的融合發展,關鍵在于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開發要實事求是,追求高質量發展,根據地方特色來規劃建設公共體育基礎設施;第四,關于民族體育文化人才方面。當前海南6個黎族自治縣的民族體育與旅游發展項目已具雛形,特別是位于環島高鐵線上的陵水、樂東和昌江這3個黎族自治縣,具有極大的交通優勢,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這方面的專業人士比較缺乏,項目規劃的質量有待提高,人才的缺乏影響相關地區的規劃和開發的進度,海南國際旅游島不缺乏旅游開發相關專業的人才,但是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的開發,缺少高質量對口人才。就目前發展狀況來看,海南西部地區民族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缺乏對口優質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綜上所述,海南體旅融合發展有待持續深化。體旅融合的產品轉化率不足,民族體育與旅游融合的成果比較少。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遺跡、體育藝術表演、等轉化為旅游產品的能力不足。體旅融合廣度和深度有所欠缺,公共體育服務設施供給狀況不佳,民族體育旅游產業未達到一定規模,旅文廣體協同發展有待加強。
3、海南黎族體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3.1、從保護民族文化的政策分析加強非遺區域性整體性保護是“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中的主要任務之一,規劃中提到,要將非遺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農耕文化保護、城市建設相結合,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之鄉、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中的非遺文化資源,探索有效的發展模式。規劃中還強調要發揮非遺文化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加大對貧困偏遠地區的非遺文化保護支持力度,推動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呂妍收集了部門出臺的相關文件,從海南省民族地區公共體育設施的供給和完善、民族體育競賽項目推廣、民族體育資源保護傳承、民族體育競技水平提升方面分析了海南少數民族體育事業正在不斷發展壯大。從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政策來看,發展黎族傳統體育文化是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有益于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工作的順利進行。而黎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離不開海南旅游產業的融合,民族傳統文化要與鄉村旅游緊密結合,形成“文體互惠”,為鄉村振興工作開展注入強勁動力。
3.2、從本地資源優勢分析海南的自然旅游資源與國際上諸多的熱帶海島國家和地區的旅游資源具有很大的同質性。黎族是唯海南獨有的民族,依靠根植于特定自然環境的本土文化,海南旅游在國際市場上才能形成明顯的競爭優勢。在海南島發展成為國際旅游島的過程中,少數民族地區的優勢資源沒有很好地被挖掘出來。相關部門著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開發重點多集中于經濟發展條件較好的東部海岸線,對于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資源,早年并沒有得到過多的關注和利用,沒有充分發現資源背后潛在的消費吸引力,再者就是開發項目內容和模式較為相似,對傳統文化精髓的把握不夠。在海南傳統民族體育與旅游產業相互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少數民族地區自然條件能夠帶來優勢和極大的吸引力。
3.3、從社會因素分析近幾年,各市縣旅游產業發展迅速,各種旅游項目層出不窮,旅游產業的發展已經從單純的領略自然風光延伸出差異化的消費需求,各市縣依據自己優勢發展特色旅游產業,帶動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推廣本地區的特色民族文化。海南西部地區少數民族比較聚集,以黎苗族為主,黎族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形成自己獨具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相較于漢族多樣的體育項目以及旅游文化,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更具獨特風采,將特色體育文化與少數民族地區獨有的自然資源進行合理結合,打造多樣民族特色文化項目,借助國際旅游島的勢頭,融合發展的體育旅游項目能夠吸引更多島外人士。
3.4、從消費者的角度分析自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以來,越來越多海內外退休人士定居在海南,越來越多年輕人踏上海島旅途,感受旅游帶來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富足。旅游是大多人選擇的休閑方式,消費的差異化,精神文化富足的需求,使得傳統觀光旅游已經不能滿足游客的多種需求,以海洋和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旅游項目尤其受歡迎,越來越多參與互動類的節目的推出,特色文化旅游產業紛紛組織與開展起來,不斷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借助海南西部地區少數民族特有的優勢,充分發揮少數民族文化、旅游文化的特色,黎調、黎錦等民族文化元素能夠為民族體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增添風采。從保護民族文化的政策、少數民族地區的資源條件、社會條件以及消費者的需求等方面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民族體育文化與旅游資源融合發展前景良好。
4、海南黎族體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遵循的原則
4.1、遵循正確導向的原則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把握好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和諧。在文化、旅游、體育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始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引領,始終遵循“五個堅持”的重要原則,抓住機遇,不懈奮斗,弘揚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
4.2、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十四五”時期要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這就要求在發展過程中要尊重海南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不體育產業THESPORTSINDUSTRY50斷提升產業發展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水平,堅持海南少數民族的家園和消費者的度假勝地一體化建設和發展。讓百姓在海南體育旅游的融合發展中享有生活文明、精神文明。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4.3、堅持綠色發展的原則綠色是大自然的底色,象征著生命,代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習近平同志強調,綠色發展理念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理念。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旅游、文化、體育之間的發展聯系,要堅持生態為主,綠色開發的原則,發揮好自然環境、紅色歷史、多彩民俗的特點特色,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嚴格遵守生態保護法律法規,不逾越質量底線,打造海南獨有特色產業、產品和服務,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4.4、堅持系統統籌的原則系統觀念是處理問題的一種基礎性思想。發揮系統觀念的重要作用,不斷推動體育文化與旅游在廣范圍、深層次和高質量上的融合發展,運用系統的觀念思考和分析問題、謀劃布局。統籌推動海南全域旅游的發展,把海南當作一盤棋,發展全域旅游,處處有旅游,鞏固現有的優秀體育旅游項目,補好民族體育發展的短板,不斷提高城鄉旅游的均等化。不斷實現旅游產業發展的整體質量和社會效益相統一,提升體育旅游對全省經濟和社會的貢獻。
5、海南黎族體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戰略分析
5.1、加強組織領導和資金保障首先,相關部門成立體育旅游工作專班。統籌推進民族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體育旅游重大項目落地;不斷豐富旅游產品的有效供給,系統性地整合資源要素,創新海南旅游發展的新格局;其次,加強資金的保障。加大財政投向農村地區和民族地區公共文化、體育旅游服務的傾斜力度。一系列的民族體育文化項目的研究都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撐作為后盾;積極爭取、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于支持符合條件的體育旅游重大基礎項目的投資建設;要發揮好文化體育產業發展基金、旅游文化體育產業投資基金的作用,做到專款專用,把資金運用的實處,加強民族特色配套設施的建設,聚焦體育旅游項目推動民族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
5.2、完善文化保護的政策法規體系完善少數民族文化保護法律法規體系。推動海南各地制定地方非遺保護條例、非遺保護專項規章,對條例、法規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加強無權資產保護的研究和探索,通過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地理標志等手段,建立少數民族民族文化保護和經濟效益共享體系。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采集、展演等方面的標準化研究,促進相關標準的制定和改進。
5.3、加強人才的保障,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人才的保障是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所以完善高端人才的保障。基于海南國際旅游島和自由貿易港的政策紅利,引進國內外高質量人才,落實好對人才引進的補助政策,促進高質量人才落地海南。(1)搭建專家智庫平臺。定期邀請專家開展思路研討和培訓課堂等活動,強化相關產業人才的培訓,推進體育旅游行業企業平臺的規劃建設,為體育旅游文化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2)加強文體旅專業人才的培養。支持海南高等院校培養旅游文化人才、技能人才,支持相關單位引入教育培訓機構,增強海南本地化專業人才,結合民族地區特點,推進市場化專業人員聘任制,完善人才引進機制;(3)制定本地化人才培養計劃。做好體育、旅游以及文化人才的政策設計,提升海南高校學生對海南本地傳統體育文化的認同感,減少本地人才的流失。深化產教融合,不斷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積極培養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人,完善人才的培訓機制和認證機制。
5.4、創新發展觀念,打造多樣化特色項目無論是從民族傳統體育還是從旅游角度來看,體旅融合發展要發揮出自然資源的優勢和特征,因地制宜、融合創新、串聯起景區、文化遺跡和特色民宿等旅游資源。例如,將陀螺、珍珠球等民族體育項目與旅游進行有機融合,借助當地的資源優勢,發展人無我有的體育旅游項目。多樣化的體育旅游活動發展過程中,還要充分地借助民族地區的特色文化元素,賦予體育旅游項目更多的文化內涵。比如,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文化、特色美食、特色歌舞等元素,將這些元素加以融合和應用,讓民族地區的傳統民族體育旅游項目更具民族特色,進而推動地區產業發展以及地區特色文化產品的推廣。
6、結語
隨著國內國際雙循壞的產業新發展的逐漸形成,當前海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體育旅游項目正在不斷地探索中,發展前景良好。國家和地區政策的加持,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旅游+”產業保駕護航。推動海南體旅融合的高質量發展,既是順應當前的新發展形勢,也是社會和人民所需。為此,在體旅融合發展進程中,要重視海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揚和傳承,確保體育旅游項目具有民族地區特點和個性。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要大力保護和發揚優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實現經濟效益和文化傳承的共贏。
作者:王芬 鄧善萍 楊寧 單位:廣州體育學院
旅游文化探究2
隨著旅游產業發展模式不斷創新,體育旅游現已成為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交叉滲透產生的新業態,同時融入了很多文化內涵,使得特色體育旅游步入了創新發展的軌道。海南省擁有豐富的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且具有民族性、社會性、差異性等諸多特點,只有大力開發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才能使其實現更大的突破,才能推動特色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創新特色體育旅游發展模式[1]。隨著“體旅融合”越來越受重視,海南省開始關注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并且優化和完善了開發過程,但按照較高標準和要求來看,海南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特色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對此,海南省應當在深刻理解和認識加強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的重要性的基礎上,著眼于解決存在的問題,采取科學的方法和措施,加大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力度,從而使特色體育旅游發展實現更大的突破。
一、海南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的特性
(一)民族性海南擁有山、海、河、城、雨林、島嶼等特色旅游資源,同時也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傳統體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因而從這方面來講,海南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對于打造特色化、國際化、市場化、生態化、開放化特色體育旅游產業具有很強的支撐作用。(二)社會性從海南體育旅游文化資源的特性來看,社會性也是其較為突出的特點,這使得海南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的整體性較強,可以打造一批具有針對性的特色體育旅游產業集群。因而從這方面來講,海南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的社會性將能夠有效地推動特色體育旅游產業發展。
(三)差異性對于體育旅游產業來說,只有加強對體育旅游文化資源的差異化建設,才能使其具有更強的競爭力。海南特色體育旅游可以從“運、健、學”到“游、購、娛”再到“吃、住、行”,通過融入體育元素、文化元素,使其更具競爭力。海南省傳統體育項目較多,而且具有十分厚重的文化特性,如武術、珍珠球、蹴球、毽球、射弩、押加等都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
二、開發海南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的價值
(一)有利于優化海南旅游發展結構《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了“體旅融合”的發展模式。隨著特色體育旅游產業政策體系日益完善,海南省大力開發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對于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海南旅游發展結構具有重要的價值,能夠使特色體育旅游產業成為海南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可以在創新體育旅游機制、模式、產業、產品等方面發揮更加海南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價值及對策研究積極的引導作用。
(二)有利于打造海南旅游文化品牌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品牌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吸引力和競爭力。海南省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豐富,通過對其進行合理、深入、系統開發,能夠在打造海南旅游文化品牌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依托海南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傾力打造水上運動品牌和觀賞體育賽事,能夠使海南旅游產業的品牌價值更突出。此外,海南通過深度開發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還能夠打造雨林研學、健步登山、雨林穿越、攀巖探險等一系列特色體育旅游產品[2]。
(三)有利于創新海南旅游發展模式海南省要想推動旅游產業發展,需要不斷創新旅游發展模式。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具有很強的開發、利用和創新價值,對于推動海南旅游發展至關重要,能夠在打造體育旅游名片、引導境外消費回流、形成體育旅游品牌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進而促進體育旅游服務升級、產品升級、路線升級,打造集康養、旅游、體育、文化等業態于一體的綜合性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模式,這對于海南旅游產業整體發展具有較強的支撐作用。
三、海南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一)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理念缺乏創新隨著“體旅融合”步伐的不斷加快,海南省越來越重視體育旅游的發展,但一些地區在發展特色體育旅游產業的過程中還存在著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理念缺乏創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盡管對“體育+旅游”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但卻沒有從體育旅游文化的角度組織推進,體育旅游的文化導向、文化輸入、文化輸出能力不強,很多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如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項目的融合不夠緊密,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海南特色體育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導致其吸引力不強。
(二)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主體不夠多元目前,海南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主體不夠多元,以政府為主,在構建政府、企業、社會“三位一體”開發主體方面不到位,導致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全面性不足,而且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也缺乏資金、人才保障。海南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主體不夠多元,主要是因為社會化投資規模相對較小,盡管體育旅游整體規劃已經日益完善,但由于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不強,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仍然受到較大制約。
(三)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體系不完善海南在開發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時沒有構建科學、完善、系統、高效的開發體系,如各地盡管加大了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力度,但戰略合作不到位,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的協同性、互動性、互補性等相對較弱,特色體育旅游產品、項目、線路設計缺乏綜合性。同時,對海南濱海旅游資源的挖掘展示相對較少,娛樂、文化、旅游、體育等業態的融合性不強,特色旅游資源、文化科教資源、體育產業資源的整體開發仍然受到限制,“體育+”與“+體育”特色體育旅游項目仍然較少[3]。
(四)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模式有待優化海南省一些地方不注重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模式創新,特別是特色體育旅游與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綠色旅游、低碳旅游的融合不足,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有待加強。如有的地方還沒有將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與鄉村振興戰略、智慧城市建設等有效結合,特別是在培育特色體育旅游文化項目、特色體育旅游文化園區、特色體育旅游文化市場、特色體育旅游文化傳播平臺等諸多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之處,需要引起重視并改進。
四、海南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的優化對策
(一)創新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對于海南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來說,有什么樣的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方式和開發戰略。對此,海南省應當將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上升到戰略層面,納入體育旅游發展體系當中,制定《海南省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指導意見》,保證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的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和效能化。同時,要充分發揮政府的政策引導作用,制定具有吸引力、整體性的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政策,依托“體旅融合”發展思路,大力推動健康產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體育產業的深度融合,加快構建海南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一體化運行機制[4]。另外,依托海南省各地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加強特色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重點打造環海南島體育旅游圈這“一圈”,中部熱帶雨林、西部山地與海上、東部會展健康體育、南部熱帶濱海休閑、北部綜合體育旅游這“五區”和瓊中、萬寧、儋州、三亞、海口這“五極”。
(二)豐富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主體開發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具有長期性和系統性的特點,需要不斷豐富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主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海南省應當構建政府、企業、社會“三位一體”的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主體,除了要發揮政府在政策、規劃、戰略方面的主導作用之外,還應當更加重視社會資本、社會力量、社會人才在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中的積極作用。如在特色體育旅游項目的開發過程中,應當積極實施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強化政府投資與社會投資的有效結合,將現有的BT(建設-移交)、BOT(建設-經營-轉讓)、PPP等模式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進行有效結合,充分調動民間投資公司參與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為了能夠進一步豐富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主體,海南省還應當組建專門的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集團,整合各方資源和力量,提升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的全面性和整體性。
(三)完善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體系海南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涉及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只有完善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體系,才能促進特色體育旅游發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各地文化旅游部門應當加大對海南傳統體育文化的挖掘力度,在此基礎上賦能特色體育旅游產業,發揮各領域、各行業、各組織的功能和作用,形成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合力,打造“體育+演藝”“體育+會展”“體育+極限”“體育+科技”“體育+健康”“體育+探險”“體育+民俗”“體育+濱海”等特色體育旅游產品,使文化、旅游、體育融為一體,傾力打造一批具有海南特色的體育旅游文化產品、項目和品牌[5]。
(四)優化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模式海南省在開發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的過程中,要不斷優化開發模式,使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實現最大化利用,并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具體開發過程中,要深刻理解和認識“體育+旅游+文化”對促進海南特色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從打造全域旅游的戰略高度入手,融合各地區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特別是要結合各地特色旅游資源、文化科教資源、體育產業資源,大力實施會展旅游與體育旅游、文教旅游與體育旅游、運動培訓與體育游學相結合的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模式,提升整體開發能力。同時,要將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與傳播有效結合,充分利用線上與線下平臺,創新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傳播模式,如通過各類網站、微信公眾號、抖音號等宣傳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不斷提升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而打造特色體育旅游產品品牌、行業品牌、區域品牌乃至全球品牌。五、結語海南省在發展特色體育旅游的過程中,應當將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上升到更高層面,既要深刻認識到加強和優化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的重要價值,也要著眼于解決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在創新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理念、豐富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主體、完善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體系、優化特色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模式等諸多方面加大力度,為海南省發展特色體育旅游產業提供支撐和保障。
作者:黃秀忠 黃拔山 單位:海南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旅游文化探究3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旅游產品的要求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顯然,具有創意性、實用性和文化特色的旅游產品更能吸引大眾的注意力,有利于促進旅游消費。對此,如何開發更受歡迎的文化旅游產品,成為各旅游景點需要重視的問題。近年來,廣西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旅游區內的旅游產品開發較為滯后,旅游紀念品以特產食品或普通的工藝品為主,難以展現廣西的特色文化。坭興陶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廣西地區的文化名片之一,將其作為旅游產品進行開發,其蘊含的文化價值能夠有效激發游客的消費欲望,進而實現廣西特色旅游文化的進一步推廣。
一、廣西特色文化對坭興陶旅游產品開發的影響
隨著全域旅游概念的推廣,旅游紀念品已逐漸成為旅游區域的文化符號,其所代表的是整個地區的旅游文化,是旅游城市構建自身城市形象、推進文化旅游特色品牌建設的基礎。坭興陶作為一項陶瓷工藝,其旅游產品的開發以工藝紀念品為主。作為陶瓷類的旅游紀念品,坭興陶旅游產品能夠將藝術性、文化性和紀念性進行完美融合,同時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和實用需求,在廣西特色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中具有重要優勢。坭興陶旅游產品的開發不僅需要依托坭興陶手工藝創作者的技藝和文化素養,更需要依托廣西地區厚重的特色旅游文化。作為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廣西民族文化十分豐富,這給其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潛力,同時也為坭興陶旅游產品的開發帶來了更加多元的靈感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對于旅游紀念品來說,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是使其特點突出的關鍵因素,廣西地區的旅游紀念品大都是基于民族文化特色展開創作和生產的。坭興陶想要擴展自身發展思路,就需要考慮在旅游產品設計中融入多民族的文化元素,對坭興陶旅游產品開發進行大膽創新,進一步促進坭興陶旅游產品的多樣化發展。坭興陶作為廣西欽州市的特色工藝文化,如果坭興陶生產作坊或企業能夠與廣西其他旅游業發達地區或景區構建合作關系,則能夠進一步促進坭興陶旅游產品的優質開發,將傳統工藝與地域文化進行更好的交融和展現。
二、坭興陶旅游產品開發現狀
作為廣西欽州市的文化特色產品之一,坭興陶工藝品本身便具有一定的紀念價值。近些年,坭興陶工藝品也逐漸成為廣西旅游產品的生力軍。當前,坭興陶文化創意產業園已被納入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在廣西地區尤其是欽州市,坭興陶生產作坊和企業也獲得了迅速發展,這為坭興陶旅游產品的開發奠定了基礎。目前,坭興陶旅游產品涵蓋日用品和工藝品,包括茶具、杯具、工藝擺件等。但是在實際發展中,坭興陶旅游產品的規模化生產還處于初步構想階段,廣西地區的各個旅游景區并未有大批量的產品訂單。同時,當前坭興陶文創產品主要被用于各大設計大賽和展會,而真正作為旅游紀念品的坭興陶產品開發還未能形成規模。
三、坭興陶旅游產品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一)產品樣式不足目前來看,廣西坭興陶旅游產品的形式、造型較為單一,以傳統造型圖案為主,創新度不足,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在廣西文化旅游產品市場中的競爭力不夠。缺乏創新的坭興陶產品抓不住游客的目光,且很容易使人產生審美疲勞,難以激發游客的購買欲望。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代人對于精神層面的需求越來越高,對于藝術的審美也越來越多元化,樣式單一的傳統坭興陶產品顯然無法滿足當代人的審美需求。
(二)推廣力度不足當前,坭興陶產品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力度還不足,國民認知度較低,導致人們在廣西旅游時,對于坭興陶旅游產品的購買欲望不高。相較于以“瓷都”聞名的景德鎮,其瓷器名號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打響,且打造了一系列的旅游精品,景德鎮瓷器已經成為江西旅游文化的代表之一。目前,欽州坭興陶還只是在廣西地域內具有較高的認知度,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不足。在廣西地區的旅游景區中,坭興陶旅游產品的數量仍比較少,且在坭興陶的實際推廣中,未能將互聯網經濟充分利用起來,缺乏大范圍的宣傳,人們提到廣西旅游時想到的依然是桂林的山水,而不會一下想到坭興陶藝術。
(三)技術缺乏創新隨著社會的發展,制陶技術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當前大多數作坊和企業對于坭興陶的生產仍然以傳統技藝為主。雖然不乏優秀的匠人和高超的坭興陶制作手工技藝,但是因為缺乏技術創新,整體生產效率較低,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生產,且缺乏與科技融合的高端產品,導致坭興陶旅游產品在廣西整體文化旅游市場中的占有率較低。
四、基于廣西特色旅游文化的坭興陶旅游產品開發路徑
(一)深挖廣西文化內涵,塑造民族特色品牌旅游文創產品與其他普通產品的意義不同,作為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紀念品,旅游文創產品不僅要反映當地的特色文化和民俗民風,還要具備一定的文化傳播作用,促進當地文化的推廣傳播,以形成更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產品的設計應該在地域民族特色和旅游景點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將當地特色的文化符號與旅游產品的開發設計融合起來,進一步推進特色旅游文化的發展,塑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坭興陶旅游產品應基于廣西特色民族文化、風景展開設計和開發,將廣西地區豐厚的人文優勢發揮出來,深入挖掘廣西的民族文化內涵,將廣西多民族聚居的特點充分融入坭興陶產品開發當中。在開發坭興陶旅游產品時,應積極融入廣西地區的民族元素和相關文化符號,深挖廣西各民族文化內涵,不斷豐富產品設計內容,賦予坭興陶旅游產品以更加深厚的精神意義,提升產品的文化附加價值,進而提升坭興陶旅游產品在廣西諸多文創旅游產品中的競爭力,實現坭興陶文化的進一步傳承和推廣。通過融合廣西民族元素,可以有效增加坭興陶旅游產品的民族文化韻味,賦予產品文化內涵的同時,還能夠有效提升產品的文化感和厚重感,使產品具備久盛不衰的生命力。這對廣西地區民族文化的資源開發和文化傳承具有積極意義,有利于打造民族特色旅游品牌。
(二)明確坭興陶旅游產品定位,滿足新時代需求1.材質特性功能定位目前坭興陶的制陶工藝相對成熟,其以欽江東西兩岸特有的陶土為原料,材料來源具有環保和天然的性質,成本較低。為了滿足當代人實用性的需求,可以在坭興陶旅游產品設計中開發日用品種類,將坭興陶制作成茶具、鍋具、杯具、儲存罐等日用產品。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可以進一步開發陳設擺件產品,將坭興陶的文化性和觀賞性充分發揮出來,根據現代人的多元化審美進一步豐富產品樣式和造型。在坭興陶旅游產品開發中,應依據其材質天然、易保存的特性,不斷開發創新旅游產品,將產品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充分融合,使坭興陶旅游產品能夠將廣西的特色地域文化充分展示出來。2.產品功能設計定位除了造型外觀,旅游產品的功能性也是刺激游客消費欲望的一大因素。尤其是對于坭興陶日用產品來說,除了觀賞價值、文化價值以外,最重要還是其實用價值,應以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為主,展開旅游產品的創新開發。比如,對于茶具來說,可以在傳統功能的基礎上增設新的功能設計,如在茶壺、茶杯中設置一個可以盛放茶葉的裝置,不僅便于茶葉的過濾,還更加方便清洗,有效實現了茶具的多功能化。旅游產品的設計要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和日常需求,且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三)加大科技投入,推進坭興陶旅游產品創新1.重視科學技術的融入隨著社會和技術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惠及坭興陶生產行業。坭興陶產品無論是外觀、功能,還是分子結構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進步。納米陶瓷材料、耐高溫陶瓷釉料等的問世,為坭興陶產品的開發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推進了坭興陶生產行業的發展。在這些高新技術的支持下,坭興陶產品的功能得到了進一步開發,使得坭興陶旅游產品在廣西地區諸多旅游產品中脫穎而出,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此外,在生產技術的支持下,坭興陶的生產鏈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坭興陶生產自動化有望實現。在現代化機械設備的支持下,坭興陶生產作坊和企業可以借助機器實現陶器造型的流程化制作和圖案的自動化繪制,進而實現流程化、規模化生產。這能夠縮短生產時間、降低人工成本,是坭興陶旅游產品開發的趨勢。2.提倡坭興陶自主創新創新在工藝產品的設計制作中是極為重要的,只有保持不斷創新,才能夠在時代的洪流中站穩腳跟,在工藝行業中占據一席之地。隨著江蘇宜興陶、廣東佛山陶瓷、重慶榮昌陶器、云南建水陶器等地方特色陶器的崛起,陶器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因此,坭興陶產品創作者必須強化創新意識,保持坭興陶制作技術、造型、功能上的先進性和創新性,以新穎的產品吸引受眾,才能實現坭興陶產業的長效發展,使坭興陶在國內陶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坭興陶生產作坊和企業必須不斷推陳出新,不斷優化坭興陶旅游產品的質量,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才能夠有效激發游客的購買欲望,進而促進坭興陶的傳承和推廣。
(四)加強坭興陶人才管理,加快高級人才引進培育縱觀廣西坭興陶從業人員現狀,雖然從業人士不少,但缺乏高級技術人員。尤其是一些小型的坭興陶生產作坊,大多是由一個老師傅帶著幾個學徒進行制作生產,老師傅雖然具有較強的工藝技術,但缺乏對新鮮事物的感知力,難以制作創新型的坭興陶產品;而一些年輕的學徒雖然有一定的創新意識,但是技術水平難以支撐產品的制作,導致優質產品產出困難。因此,廣西地區想要大力開發坭興陶旅游產品,就需要加大人才管理力度,加快高級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進一步完善坭興陶人才引進政策,鼓勵相關從業人員積極參與技藝培訓,傳承傳統工藝技術的同時,融入最新的科學技術,培養高級技術人才,使其能夠結合當代人的審美、生活需求,進行坭興陶旅游產品的創新。此外,還應積極構建坭興陶行業人才戰略聯盟,使坭興陶高級人才具有流動性,并形成人才共享機制,促進廣西坭興陶產業的整體發展。
(五)創新坭興陶營銷模式,規范坭興陶銷售方式游客對旅游產品除了有外觀、功能、收藏價值等方面的需求,還對產品的售后服務具有一定的要求。坭興陶作為一種陶藝品,雖然強度相較于一般的陶瓷制品較高,但依然屬于易碎品,游客在旅行中不易攜帶。對此,相關景區或企業、作坊在進行坭興陶旅游產品的售賣時,應該進一步創新營銷模式,可以通過線上營銷或者線下包郵等形式,解決游客攜帶困難的問題。此外,在進行坭興陶旅游產品的銷售時,還要注意產品包裝的安全性,積極規范坭興陶產品的包裝,保障包裝的包裹性和安全性,避免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發生破碎的情況。綜上所述,坭興陶旅游產品的開發不僅需要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和應用需求,還要具備一定的文化價值,不斷創新產品的技術、外觀等,以滿足當代人們的多元化需求,促進廣西特色文化旅游產品的進一步發展。廣西坭興陶相關從業者應重視坭興陶特色旅游產品的開發,對廣西特色文化加以整合,打造富有創意的旅游文創產品,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寧紹強.產品形象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2]穆榮兵.產品形象設計及評價系統研究[J].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0(2):82-86.
[3]王立森.基于地域文化符號的旅游紀念品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7.
作者:黃叔界 單位:北部灣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