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9 11:28:5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班級文化建設研究,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體現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整體精舍風貌,是激勵著人民積極奮進、勇往無前的強大精神力量。對于一個班級來講,班級文化則提現了班級的整體風貌,是班級內精神品格、學習能力的有力體現。為加強學生思想意識、維護班級團結向上的氛圍、凝聚班力、重塑班風,培養良好的班級文化不可忽視。早在1932年,沃勒就已經提出班級文化的概念,隨著人們對教育認識的不斷深化,對班級文化的概念也越來越深刻,越來越豐富多彩,我國的教育家先后提出了班級文化“二層次論”、“三層學說”、“四層次學說”。
總結下來,班級文化即是在班主任及科任老師的引導下,建立起來的包括班級精神文化、班級物質文化、班級制度文化、班級行為文化為一體的文化現象,是班級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是引領班級發展的旗幟。班級精神文化是指在長期的學習和活動中班級同學和老師們形成的公認的思想價值觀念,這是深入表象的一種精神文化形象,是班級的靈魂和內核所在。班級精神文化之于班級建設,如馬克思思想之于中國革命,二者皆為精神層面的結晶,卻對發展道路的轉歸起著引領作用。只有統一目標、追求,班級成員才能夠斗志昂揚、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以最飽滿的精神、最堅毅的毅力追求希望。若班級精神渙散,班級成員各有各的想法,那無論是在班級管理層面還是在班級發展來看,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建設班級精神文化時,應著重注意培養班級榮譽感、思想價值觀、工匠精神,通過班歌、班旗、班訓等形式培養正確的班級精神文化。班級物質文化是影響著班級同學學習生活、寄托著班級成員思想情感的實況、實景、實物。物質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窗口,貼滿名人名言的展示墻彰顯了班級發展的目標,精心設計的板書板報提現了學生們的創造力和執行力,相親相愛溫馨滿滿的照片墻凸現了班級成員的凝聚力。班級物質文化可以小到衛生打掃、板報設計、班級服裝發型管理,也可以大到教室整體布局、班級教學硬件準備,處處都能夠體現出班級成員的用心。正如馬克思所言,人創造環境,環境也創造人。班級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以在建設班級物質文化的過程中要注意將外界環境融入文化色彩和教育色彩,以外顯的環境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班級制度文化是為保障正常教育教學的開展,用以約束學生行為、規范班級管理的行為準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規范就像一把戒尺,時刻讓學生明確有何可為,有何不可為,如何在集體環境中規范自身的言行,維護班級利益。在建立班級制度文化時,應著重注意建立符合班級實情的行為規范制度、獎罰機制、監督機制以及相關的班委會管理機制,多種模式并行發展,既在規范學生學習行為、道德修養的同時,還能保障班級穩固發展。班級行為文化主要體現在班級內共同組織的文體活動、比賽競技、實踐教學等方面,彰顯了一個班集體整體的精神風貌和班級自信。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應以身作則,樹立良好榜樣,發揮榜樣的模范示范作用,在班級成員人際交往教育教學過程中受到班級文化內涵的熏陶。因此,在構建班級文化建設體系時,還應注重結合本班實際特點,考慮到多重班級文化的影響作用,切忌以偏概全、不明主次、紙上談兵。
當前來講,學生素質不斷提高,求學欲望較為強烈,中考相對于學生來說是第一個人生選擇。學生追求高質量教育的熱烈期盼、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心理,都給中職學校招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近年來,中職學校生源質量不斷下降,給教育教學工作來來了許多難題。相比于普通高中的學生甚至重點高中的學生,中職學校的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思想道德觀念、求知欲望、進取心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差異性。這些差異性主要表現為不遵守學校相關制度規定、厭學逃學情緒、自控力弱、學習意識差、缺乏意志力、自暴自棄、進取心不強等。對于班主任及科任教師來說,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難度大,各種活動工作進行不暢,給班級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難。汽修專業是中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學生以男生為主,這也給教師們帶來了許多問題。班級內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個體差異大,貪玩心較強,行為習慣培養仍然不完善、基礎知識掌握率不高、學科基礎薄弱、厭學情緒重、進取心不強,因此是學校管理中管理難度最大的專業。中職汽修專業班級管理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其班級文化建設中依然存在幾點缺陷。首先表現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學生發揮的主體性不足。以班級制度文化為例,制定班級相關規定制度時應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商議制定,在反復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切忌一刀切。在實際中,不少班級制度的建設缺乏一定的民主性,往往由教師根據學校相關規章制度,融入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制定,學生并沒有參與到制度的制定過程中來,甚至對某些制度不太了解,就更別提遵守實施了。
學生對班級制度的認同度不高,那么協助教師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也就不大。除此之外,在班委會的選擇及任命中,也存在民主欠缺的情況。雖說大部分班級可以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進行班委會的選拔,但是也存在班主任指派學習較好、相對聽話的學生擔任班干部,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在班集體的信服力、人際交往能力和管理能力,這都是班級文化建設缺乏民主性的體現。其二,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沒有注重培養學習意識和進取心。在中職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率普遍不高,上課容易開小差,玩手機、睡覺的現象普遍存在即便科任教師要求認真聽課,那么聽課的狀態也只不過只能維持幾分鐘,其他的時間教學質量不佳。在專業課的學習上這種情況或有所緩和,學生對專業課興趣較大,更容易聽老師講課,跟隨老師動手操作。中職學校學生不面臨高考的壓力,平時的學習壓力也較小,拿到畢業證較為容易,學校推薦的工作也為其就業減輕了不少壓力,因此不少同學并不在意學習成績的好壞優良,也不會在學習過程中勤能補拙,深化專業技巧,拼搏進取精神不足,缺乏斗志。最后,班級文化的育人作用不強,學生缺乏職業認同感、自豪感、工匠精神欠缺。班級內部的環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臟亂差、吵鬧嚴重的教室不會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不少班級的板報、墻面上的內容都很充實,但是同學們卻很少關注,究其原因,其一是為了應付學校工作敷衍了事,其二是內容空洞,并不能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和認同。充滿特色的專業知識和企業文化相對于積極向上的口號或是名人名言更具有感召力,讓學生增加對所學專業的興趣,增加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才能真正發揮班級文化建設對學生們的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探究這一局面的成因,大概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重視程度不足,考核機制不夠完善。中職汽修專業的班級文化建設是由學校、教師、學生三方合作共同完成。教師和學生為主體,學校為保障。作為保障力量,學校需要為班級文化建設指明大方向,樹立總標桿,教師和學生的班級文化建設計劃需要根據學校提出的要求融合自身的特殊性,只有在學校的審核和扶持推進下,班級文化建設才會如雨后春筍茁壯成長。在考核機制方面,學校的考核內容主要來自學生的出勤情況和班級內衛生維持情況,考核內容存在過于單一、不合理、不完善的情況,班主任為了績效考核往往把績效考核的工作中心放在出勤率及班級的衛生維持上,在班級文化建設方面沒有下功夫,原本的工作只是徒有形式,并未發揮到真正的作用。
二、教師專業素質不夠硬。在眾多中職班級中,班級文化建設千篇一律,往往很難有個性的體現。從班級的領頭人來說,班主任的綜合素質直接關系到班級文化建設,良好的專業素養、前沿的管理思維、恰當的管理模式對班級建設都有著積極影響。部分班主任只教授基礎課,對專業課不甚了解,在日常管理這樣的工作中尚且能夠做好,但是想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融入專業特色較為困難。工作壓力較大、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工作經驗,參加的相關技能培訓較少等等都是影響將專業特色融入班級文化管理的主要原因。
三、學生動力不足,缺乏集體榮譽感和專業認同感。中職院校學生不會面臨升學壓力,大部分學生上學只是為了混日子、混畢業證,真正想學習知識的學生少之又少,沒有學習目標、缺乏學習動力是當前中職學生們面臨的主要問題。學生對待學習自主性差,在基礎課上開小差,專業課上缺乏興趣,不能長久地保持學習動力。近年來我國提倡工匠精神,擁有職業技能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肯鉆研,掌握高精尖技術的人才越來越少,工匠精神尤為稀缺。中職院校學生是工匠們的接班人,只有刻苦學習,孜孜不倦,才有可能成為大國工匠。反觀該專業學生,對專業知識不甚了解、提不起興趣,沒有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在日后辛苦的工作中可能出現退縮的想法,不利于工匠精神的養成。為此,我將就中職汽修專業學生將專業特色融入班級文化建設提出幾點想法。
1明確目標,規劃大局
班級文化作為班級的靈魂,具有強大的導向功能。學校應發揮良好的標桿作用,為班級文化建設做出相應的要求和規范,并為教師與學生共同制定的班級文化建設計劃提出修正意見,監督教師和學生的執行情況。教師們應在創建班級之后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知識水平、身心健康狀況,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結合本專業的特色,設計出具體的班級文化建設目標。在構建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的獻計獻策,讓學生充分了解、掌握并執行相關制度。作為班級學生精神風貌和意志力的體現,班級文化的發展不應該止步于當前學習的課業知識,更應該立足于長遠,關注學生的未來。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知識并不是為了考試,也不是為了畢業證,而是為了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礎,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眼界,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提升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在設計班級文化建設中要充分融入專業特色,激發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職業認同感和責任感。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起主導作用。隨著國家對中職教育的期望不斷加深,教師的工作任務也越來越復雜,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之外,還要發展其職業能力,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和學生的變化。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上的各種信息都影響著學生們,由于學生們尚未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對是非對錯的判斷能力差,非常容易受到各種負面信息的影響,教師們應該具有前沿思維,時刻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規范學生的發展。對于缺乏教學管理經驗的年輕教師們,學校不妨開展交流研討會,請一些專家教授或是老教師們分享經驗,學習先進的管理辦法,教師們課后總結心得,取其精華,不斷精進業務能力。
3培養學生專業認同感,增強職業素養
中職學生所學專業的應用性較強,很可能成為日后工作的主要選擇,因此,學好專業知識對學生日后工作十分重要。目前許多中職院校都選擇了校企合作模式,但是這種合作不能局限于畢業就業的合作,在教育教學中也應充分體現。如在板報設計中,納入相關企業的發展歷程,以及職業前景,加強學生對所學專業的了解;在對招聘要求進行相應的解讀,讓學生明確自身的發展目標;在專業課授課是邀請一些高精尖工匠指導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求新階段的具有專業特色的班級文化建設模式,有利于學生近距離地感受專業文化,了解到崗位競爭壓力,體會到職業精神,從而鞭策自己,樹立長遠目標,精進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吃苦耐勞、坐得住冷板凳的工匠精神。構建具有專業特色的班級文化對于中職院校來說具有建設性的意義,在班級管理中起引導作用。良好的班級文化建設可加強班級同學之間的凝聚力和責任感,潛移默化得引導學生加強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學習,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學生的自我認同感、職業認同感、職業自豪感,為成為一顆工匠種子打下基礎。中職學校班級文化建設不僅要明確班級文化建設的目標和思路,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完善班級制度建設,提升班級凝聚力,還要培育良好班級精神文化,鼓勵學生長知識技能和思想領悟的雙重進步。任何優秀文化的建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們結合校情、班情和學情,秉承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結合以往教學經驗,找到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辦法。構建班級文化建設是學生發展的必要保障,學校和教師們應不斷探索,加強實踐,在不斷摸索中尋求一套融合了專業特色,具有針對性的班級文化建設方案。注
作者:張青 單位:常州市高級職業技術學校
班級文化建設研究2
當代大學生是與新時代中國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他們在維護國家安定團結、促進經濟穩步發展方面有著積極作用。班級是高校最穩定、最基層、最直接的群體功能單位,是高校學生實現自我服務與管理的有效載體,是學生開展學習、生活的主要平臺[1]。高校肩負著國家人才培養的重大使命,無法脫離班級這一組織單位,班級管理模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將繼續存在,并發揮重要的教育功能[2]。隨著班團一體化機制的持續推行,高校共青團工作的開展需要克服基層班團組織角色定位不清、活力不足等問題[3]。因此,在班級和團支部的日常管理過程中,高校要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完善管理機制和職能分工,并結合新時期大學生性格特點、成長成才規律以及日常學習和生活環境的變化情況,構建適用于新時期班團一體化的大學生班級建設模式。唯有如此,高校才能構建有效的育人工作網絡,提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效,循序漸進地助力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一、班團一體化的大學生班級建設意義
班團一體化制度建設是高校共青團深化改革的關鍵舉措,根本目標是促進團員青年成長,提升班級團支部活力,本質是以團支部為核心的班集體建設,通過基層團支部改革,促進基層團支部發揮先鋒作用,增強團支部的組織力和凝聚力[4]。高校普遍把“大思政”格局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性舉措加以實施,但無論是“大思政”格局建設,還是對青年學生的教育,都要求高校必須實現班團協同一體化運行。高校促進班團一體化協同發展,才能提升共青團的工作水平,為基層學生工作奠定基礎[5]。大學生個人的發展離不開集體的培養,班級作為學生個人載體的組成,是青年面向社會的第一道屏障,而團支部是建立在班級基礎上,引領廣大青年思想和為廣大青年提供服務的組織[6]。因此,高校構建新時期班團一體化的大學生班級建設模式,是對現行大學生班團建設的補充和完善,對推進新時期大學生班級建設和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義。首先,能夠有效整合班委會和團支部的優勢資源,充分發揮班團干部在思想引領和班級班風、學風及文化建設等方面的作用。其次,能夠逐步完善大學生班級上下聯動、同向發力的工作機制,強化大學生意識形態建設,加強對大學生日常行為的指導,激發其主動追求全面發展的意識。再次,能夠為國內各高校大學生班級建設提供參考與借鑒,各高校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對該模式進行創新,全面助力大學生成長成才。
二、班團一體化的大學生班級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班團職責界限模糊團支部作為共青團的基層組織,主要負責班級團員的教育、管理以及發展等重要工作。在大一、大二階段,班里黨員數量少,黨支部建立條件不充足,團支部則是班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而班委會是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選出來的班級組織,在學生群體中具有較高的公信力,是班級日常事務管理的主要力量。班委會和團支部的權利不同,二者應該有著明顯的權責界限。然而由于班委會與團支部之間既沒有明確管理范圍,也沒有明確職務之間的從屬關系,導致團支部在班級事務管理中發揮的作用沒有那么明顯,班級學生對團支部作用的認識也就不是十分深刻。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團支部的組織概念,師生多注重班級自身的管理,以致團支部的核心作用被削弱,出現了“班強團弱”現象[7]。
(二)缺乏健全的班團協作機制高校班團一體化制度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容易步調不一,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就需要制訂“班團一體化”建設方案,對班團一體化的步驟、一體化后團支部、班委會的人員組成和職責分工等內容做出原則上的要求,并進一步規范高校團支部工作,以適應新的發展形勢[8]。但在建立班團一體化的過程中,由于部分高校班級后期運行制度不夠完善,班團干部遇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規范制度參考與有效性指導,最終導致團支部工作形式化、套路化。此外,班級團員對于團支部的認識不夠清晰,過于注重班級組織的活動,忽略了自身的團員身份,導致團支部在思想引導、價值引領、團日活動開展和團員發展等方面的工作無法落到實處,嚴重缺乏團員身份認同感。
(三)班團活動形式傳統且單一班團活動類型可分為事務型和建設型。事務型班團活動往往具有強制性、程序性和規定性,而建設型班團活動則為建設班級文化、引導思想建設[9]。除事務型班團活動外,傳統的建設型班團活動主要以閱讀、討論交流或口頭分享的形式開展,活動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個別大學生并不喜歡參加班團組織的活動。多數團支部在開展團日活動時沿襲傳統的閱讀式理論學習形式,習慣性地采用報告、座談、討論等形式,加上經費不足、人員不多,導致活動形式呆板、缺乏創新,幾次活動后,學生的參會興趣、參與感越來越低,使得主題班會流于形式,進而造成團支部在開展活動過程中缺乏號召力和影響力,無法起到凝聚班級、促進班級文化建設的作用。
(四)班團評價主體不一致高校班級、團支部的學生主體基本一致,但管理評價主體不同。班級考核的內容主要是班級事務的管理,評價主體單位是學工部(處);團支部考核的內容主要是團支部的建設,評價主體單位是上一級團組織。這種單項考核并不能形成有效合力,導致輔導員工作和團委書記工作也不能有效協調[10]。由于班級和團支部考核評價的主體不同,所以考核評價的標準和側重點也有所不同。許多高校輔導員將日常工作重心放在班級事務管理上,常常會忽略基層團組織制度的建設和管理,致使團支部無法充分發揮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方面的作用。同時,許多團支書在開展支部日常工作過程中沒有意識到自身崗位的重要性,認為僅是班長助手,導致“班強團弱”的現象一直存在,團支部難以在班級中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作用。
三、班團一體化的大學生班級建設模式實施途徑
(一)優化班團干部結構,提高工作實效根據班級管理和團支部工作實際要求,優化班團崗位設置,均衡班團崗位數量。首先,劃分班委會與團支部的職能范圍,明確班團干部工作職責,實行團支部書記兼任班長的制度,確立團支部在班集體中的核心地位,統籌協調團支部與班委會的管理工作,明確班團干部的成員構成、工作內容與職責、決策方法及落實一體化協作模式,提高班團工作實效性。其次,在班團干部崗位數量占比上,建議采用趨近1∶1的比例,確保團干部數量和班委數量相對均衡,避免在作決策時出現一邊倒的現象。再次,精簡班團干部隊伍,鼓勵少部分崗位實行兼任,即有團員身份的班委可以兼任團干職務,有能力的團干部也可兼任班委職務,如團支部副書記兼班長或安全委員、組織委員兼紀律委員等,但必須嚴格控制同時兼任崗位的數量,防止組織團體過小,職權過分集中。
(二)健全班團工作機制,提供制度保障班團工作運行機制是班級和團支部有序開展各自工作的基本準則,也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級文化建設的一種呈現形式。要完善班團工作機制,提高工作效率,就要明確班團建設的總目標,使班級在建設過程中有明確的方向,團支部和班委會的有效運轉都有利于實現班集體的總目標。同時,制定的制度必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證制定的班團制度能夠落到實處。一方面,團支部要利用好“三會一課”制度,及時發現并解決支部發展和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主動關心支部中每個團員的成長與進步,持續加強團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自我教育,提升團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另一方面,班委會要通過不斷完善班規的方式,督促各宿舍制定宿舍公約來規范大學生的日常行為,主動引領班級、宿舍新風尚,加強班級建設和管理。
(三)重視班團干部培養,提升班團干部素質班團干部是班級建設和管理的中堅力量。首先,要規范選拔流程、重視日常教育與培養、定期開展業務與技能培訓,以有效保障班團干部在班集體中的核心地位,激發班團干部積極進取、甘于奉獻的意識,使其在做好班團日常管理與服務工作的過程中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實現自我價值。其次,要定期舉辦團支書理論與業務培訓,增強團支書的業務能力、增強團支部在班級中的核心力量,使團支書更好地助力青年團員的發展。再次,要面向其余班團干部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培訓機會,增強其崗位身份自信,強化其崗位責任意識,切實提高班團干部的綜合素質,使其具備出色地完成班級管理和服務工作的能力,并在此過程中鍛煉工作能力,提升思想覺悟,最終帶領班級同學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四)創新班團活動形式,調動全員參與班團活動要想具有吸引力、驅動力和影響力,必須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形式,注重打造班級特色品牌,不斷增強班團活動的正向激勵作用。首先,要重視網絡育人陣地,將新媒體技術與班團活動有機融合,通過豐富團日活動和主題班會的方式來使其多元化、體系化,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增強班級凝聚力。同時,以網絡新媒體為載體,拓寬師生或生生之間溝通交流的渠道,利用QQ、微信、抖音、微博等多種新媒體平臺來呈現班團活動內容,有效推動消息實時化、資源共享化、內容多元化,既節約時間和成本,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類班團活動。這種線上培養模式更容易被當代大學生所接受,能夠有效促進活動內容入腦入心,助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其次,要鼓勵班團干部大膽實踐、勇于創新,把握好學雷鋒紀念日、五四青年節和國慶節等重要的時間節點,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思想教育、勞動教育或各類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通過實際行動充分參與班團活動,深切感受班團活動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從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的實效性。除此之外,還要制定全部學生參加班團活動的日常管理臺賬,以了解學生在參與班團活動中的表現,并及時發現活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同時,對積極主動的學生給予表揚和肯定,對不主動、有情緒的學生加強關注和引導,確保學生全員參與,共同成長。
(五)構建一體化評價體系,推進同向發力高校要努力構建新時期班團一體化的大學生班級綜合性評價體系。首先,要梳理團支部管理考核與班級管理考核的側重點,協同團委、學工處、教務處等部門,從團支部、班級考核的實際出發,把解決了什么問題、班級團支部的活力是否有提升、學生是否得到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等作為評估班團一體化建設效果的主要標準。其次,要充分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建立和完善“樣板團支部”“優良學風班”評選制度,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充分發揮班團一體化大學生班級管理模式的積極導向作用,強化對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和價值引領,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學生在班集體中的歸屬感、獲得感和榮譽感。同時,要持續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提高輔導員開展班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黨委副書記的正確引導和團委書記的協同配合下,打破團支部與班級管理之間的壁壘,讓思想價值引領工作滲透到服務大學生的具體事務中,真正做到班團管理與建設同向發力。結語班團一體化是從制度上理順團支部和班委會之間的相互關系,減少不必要的溝通與協調成本,確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在該背景下,需要明確新時期大學生班級管理和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加以解決。當前所構建的班團一體化的大學生班級建設模式,具有很強地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以往“團支部組織政治學習,班委會開展文體活動”的刻板印象,能夠顯著提高班團干部開展大學生活動的工作效率。與此同時,不斷深入探索班團一體化視域下的大學生班級建設模式,有利于發展和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落實好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有利于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貼近學生學習與生活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育人工作;有利于充分發揮高校班團干部的榜樣與引領作用,提高學生總體素質,真正把大學生思想引導和價值引領工作貫穿于高校各項學生活動,持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代感、親和力和實效性。
作者:施秀飛 單位:閩江學院
班級文化建設研究3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明確提出:實施學生管理,應當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教育和引導學生承擔應盡的義務與責任,鼓勵和支持學生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1]。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堅持問題導向,對癥下藥,循循善誘,做到有妙方,才能引領有方,才能更好助力學生成長成才。藝術類專業在各高校占一定比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在認知、思想、心理和學業上都表現出與其他專業學生不同的特點。與其他專業的班級相比,藝術類班級的班風、學風建設存在一定困難。如何根據藝術類學生各項特點,加強班集體建設,充分發揮班集體對藝術類大學生的育人功能是輔導員的重點工作之一。本研究作者結合多年擔任藝術類班級輔導員的工作經驗,總結了在工作實踐中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策略,以期為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班級管理提供理論借鑒和經驗分享。
一、藝術類大學生的特點分析
(一)藝術類大學生的顯性特點
藝術類大學生因為長時間沉浸在藝術氛圍熏陶和藝術創作中,他們有獨具特色的審美觀念,形成了他們的審美價值觀。他們根據自己的審美價值觀、審美能力去塑造自己美的形象。有較強的表現欲,個性張揚,穿衣打扮和行為習慣均與其他專業的學生有著明顯的不同。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生追求時髦,對新潮流比較敏銳。這些是我們能通過觀察看到的學生顯性特點。
(二)藝術類大學生的隱性特點
1.藝術類大學生的認知特點感性是藝術類大學生最為重要的一個認知特點。藝術創作是發現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過程,而在這過程中需要創作者有強烈的個人感受和體驗。如果缺乏個人感受和體驗,那所創作的作品就缺乏生動微妙的感性特質[2]。所以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的感性特點明顯,而且他們的感性思維明顯優于理性思維,偏愛用感性思維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思維定勢是藝術類大學生的另一個重要認知特點,藝術類大學生認同和認可的事情,他愿意去做,而且愿意做好。但如果他不認同也不認可的事情,就很難完成其任務。
2.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特點一是思維活躍。藝術類專業大學生普遍思維比較活躍,對新鮮事物比較敏感,好奇心比較強,表現出較高的創造性[3],而且熱情且富有活力。求新求異成為藝術類學生追求的時尚潮流,他們在思想行為中力圖求新求奇,打破陳規,敢說、敢闖、敢想、敢干[4]。二是政治意識淡薄。藝術類專業大學生普遍不關心國家大事,對國家大事漠不關心,對中國的國情、政治制度、方針政策了解甚少,參與政治事務及熱情較其他專業的大學生明顯偏低。三是集體觀念缺乏。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往往是小班教學,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效果都對個性化有著強烈的追求。這樣就養成了藝術類學生一切從自身出發,考慮個人利益得失,這種思維習慣與行為方式就導致了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以自我為中心[5],集體觀念相對薄弱,對于集體活動缺乏應有的熱情,不積極參加學校、班級的集體活動,缺少大局意識、團隊精神薄弱、集體榮譽感不強。四是紀律性不強。藝術類專業大學生不喜歡被管束,喜歡自由。他們不喜歡群居生活,缺乏集體榮譽感和集體紀律觀念。在學習態度上,經常隨意遲到、早退甚至曠課,生活中表現為不顧寢室和教室公共衛生,寢室衛生臟、亂、差,夜不歸宿,上課時間偷偷外出兼職打工情況時有發生[3]。并對紀律教育乃至思想道德教育有較強的逆反心理。五是缺乏理想信念。藝術類大學生雖然思維活躍,但容易受社會影響,特別是各種利益的誘惑。部分藝術類的大學生過分地追求物質利益,過分注重當前利益和當前享受,缺乏遠大的理想,使他們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方面出現了偏差。很多學生文化基礎較差,專業能力也不強,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目標追求和引領。
3.藝術類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一是觀察力敏銳。藝術類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必須要對“美”敏感,他們必須具備比其他人獨特的感受能力和觀察力,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只有細膩的洞察力才能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二是情緒容易波動。藝術類大學生單純而直率,喜怒形于色,容易沖動,自我調整能力弱,有時難以理性面對現實。他們時而高興時而失落,容易積極進取也容易受打擊,情緒落差大。三是自負感強烈。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存在群體性特征,一方面,與一般學生相比,藝術類專業大學生普遍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他們沒有吃過生活的苦。部分學生多次參加商演和藝術創作,所得酬勞比普通勞動者高很多[3],逐漸使他們心高氣傲,產生強烈的自負感。另一方面,藝術類大學生大多來自城市,從小父母嬌慣,物質、心理需求無條件滿足,較強的優越感也助長了學生的自負感。四是抗壓能力較弱。藝術類大學生家庭條件較好,生活上,物質充足,學習上,高考對于藝術生的要求也不高,他們遇到的困難與挫折較少,導致他們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當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容易消極萎靡,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較弱。
4.藝術類大學生的學業特點第一,重視專業課程學習,忽視文化課程學習。在文化理論學習中,不少藝術類學生普遍存在理解能力差,理論基礎知識薄弱的現象,這就影響了他們對文化通識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表現為文化課頻繁曠課,不積極參與文化課實踐、討論,不按科任教師要求交作業和交課程期末考核資料。第二,專業能力水平較高,綜合素質較低。高校擴招后,由于藝術類學生的文化分數要求比較低,而對專業分數和要求比較高,所以藝術類學生對于專業領域的學習態度較好,也非常認真,投入專業領域的學習時間和精力較多,從而使他們掌握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練就了較強的專業能力。但因為對文化課重視不足,長期忽視文化的學習,導致他們對科學及文化知識掌握不足,知識面相對較窄,缺乏應有的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維,和其他專業類大學生相比,綜合素質偏低。第三,社會實踐能力較強,容易受社會影響。大學期間,與其他專業大學生相比,藝術類大學生因為所學的是藝術類專業,而社會藝術培訓、演出活動等需要大量的像大學生這樣的兼職人員,而且兼職大學生的工資待遇比專職的低,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所以藝術類大學生獲得兼職參與社會實踐較多。通過參加這些社會藝術實踐活動,一方面增強了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的專業能力得到鍛煉。另一方面,是非辨識能力不足,世界觀不成熟,容易讓學生陷入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的泥潭中。
二、藝術類專業班級建設和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一理念:“家”理念,聚人心,促班風
家是情感的港灣,家是靈魂的棲息地,家是精神樂園,家就是你和家人在一起情感的全部,一個優秀的家庭主要是依靠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針對集體觀念缺失、組織觀念淡漠的藝術類大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積極倡導“家”理念,形成“一個班級一個家”文化氛圍,班級管理工作就是要“給學生一個溫馨的家”,輔導員是家長。“家”理念強調同學之間像親人般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形成情感上的鏈接。共建“一個溫馨的家”,共建一個歸屬感和認同感都很強的“家”是我們所有“家庭成員”的職責和義務。實踐證明,以“家”作為理念管理班級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6]。在“家”理念的積極影響下,班級同學之間關系逐漸融洽,同學之間、舍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幫助,越來越團結,班級的凝聚力顯著提升,強化了藝術類大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組織觀念。同時,學生增強了尊敬教師,團結同學,真誠寬容的積極品質。在班級管理上,學生也逐漸形成了“主人翁”意識,積極配合班級事務管理,主動建言獻策,齊心協力共建班級,形成班風可嘉的班集體。
(二)二計劃:“啟智”計劃和“修德”計劃
針對藝術類學生理想信念淡薄、生涯規劃薄弱、政治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低的問題,從大二開始啟動“啟智計劃”。“啟智計劃”主要包括榜樣勵志宣講、專升本宣講、教師資格證考試宣講。勵志宣講,主要是邀請本專業發展得比較好的往屆師兄師姐(比如創業成功、就業比較好和比較順利)對其奮斗過程進行宣講,激發學生奮斗意志。專升本培訓,主要是請往屆專升本成功的師兄師姐進行“專升本的重要意義”“如何備戰專升本”現身說法;教師資格證考試宣講是針對未來想當教師的學生進行培訓,宣講內容為“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如何備戰教師資格證”等,通過師兄師姐等朋輩的宣講,讓學生知道如何準備教師資格證考試。通過勵志宣講、專升本宣講、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宣講啟發學生對未來職業生涯的思索,并在思索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和職業傾向,然后在確定職業目標和職業傾向的基礎上制訂在校期間的學業計劃。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個德既有個人品德,也有社會公德,更有報效祖國和服務人民的大德。德“立”住了,人才能“樹”起來,才能真正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7]。針對藝術類學生集體觀念缺失、組織觀念淡漠、社會責任感低的問題,在校期間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道德修養教育,實施“修德”計劃。“修德”計劃是通過各種各樣的主題班會、與學生談心談話機會對學生進行黨性教育、禮儀禮貌教育、社會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進一步促進學生學會做人做事,提高個人道德修養。通過“啟智計劃”和“修德計劃”,宏觀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職業傾向、是否升學等人生選擇中,自覺將個人價值追求和社會價值相融合。微觀上,通過一系列的教育和引導,藝術類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問題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解決。
(三)三措施:抓考勤、班委帶頭示范、以好幫差
1.措施一:嚴抓考勤,促學風針對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紀律意識不強,忽視基礎理論課的學習、平時上課遲到、逃課等問題。首先從課堂考勤抓起,每天每堂課,學習委員都要進行考勤管理,對曠課、早退、經常上課遲到的學生,如實上報給輔導員,再由輔導員通過談心談話、主題班會等對經常曠課、遲到、早退的學生進行紀律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平時上課考勤對一門課學習和成績評定的重要性,從思想上認識到曠課的消極影響,在行為上從懶散變為積極主動上課。輔導員也會采用QQ和微信提醒的方式提高學生上課的出勤率。通過不斷的實踐發現,持續對藝術類大學生進行考勤管理,班級曠課率、遲到率逐漸降低,學生的紀律意識逐漸增強,逐漸形成良好的學風。
2.措施二:班干部帶頭示范,發揮榜樣先鋒作用班干部是管理班級的主力軍,是輔導員建設好班級和管理好班級的關鍵依托,是班級凝聚力形成的中堅力量,在學習、生活、班級文化建設中都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為了更好實現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和自我服務功能,在班級中實行班委負責制。首先,班干部分工明確,將所有涉及班級管理的所有事務進行分解、細化,并落實到每一位班干部的職責中,做到各班干部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其次,對班干部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提出整體要求:班干部必須要有大局意識、有責任擔當,能以身作則;班干部要有奉獻精神和服務意識,管理好班級、服務好同學。班委每兩周開一次例會,就本班存在的各方面問題進行充分討論并提出解決的辦法。經過五年的實踐發現,班委責任制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班級的凝聚力和學生的執行力顯著提升,班級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明顯增強,形成了良好的班風。
3.措施三:實施“以好幫差”的學習幫扶活動針對藝術類學生專業學習基礎的差異性,有些學生專業基礎扎實,有些學生專業基礎薄弱的情況,實施“以好幫差”的學習幫扶活動,主張學習能力較強和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幫扶1~2個專業學習能力差、學習態度散漫的學生,采用提醒、帶動、幫助等形式進行幫扶活動。實施幫扶活動后,個體幫扶個體,部分帶動整體,最終從整體上帶動了全班的學習氛圍,又進一步促進了班級良好學風的形成。
三、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價值觀和思想動態也隨之而變化。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思想價值觀引領者,怎樣才能正確引導他們的觀念和價值取向,使他們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有用人才,是輔導員需要思考的。藝術類的學生天然背負“個性”“叛逆”“不合群”等標簽,是別人眼中的“不好管”學生。通過輔導員工作實踐發現,對藝術類學生存在這樣偏見是因為不了解藝術類學生,沒有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帶過兩屆藝術類學生的輔導員想說:對待藝術類學生,請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偏見。針對藝術類學生所表現的獨特的認知特點、思想特點、心理特點,打破常規班級管理模式,勇于探索,大膽創新,尋找到符合藝術類人才成長規律的班級管理模式,充分發揮班集體的育人功能,幫助藝術類大學生完成在大學期間的蛻變,不斷促進其在校期間的成長成才,實現了輔導員工作和學生成熟成長的“雙贏”。
參考文獻:
[1]袁翠.法治背景下高校學生宿舍契約型管理模式的構建[J].韶關學院學報期刊,2018,39(7):87-91.
[2]趙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成績考評模式的探索[J].才智期刊,2012(8):320-322.
[3]齊文生,鄭培國.藝術類大學生群體特點研究[J].滄桑,2010(2):189-190+196.
[4]梁淮平.淺論藝術院校學生的社會化與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J].學海期刊,2008,21(5):204-208.
[5]彭東亞.高校藝術類學生個性特點與教育管理對策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9,6(41):193-194.
[6]嚴渭敏.讓班級充滿家的味道——探析中職班主任管理之道[J].現代職業教育期刊,2018(5):200-201.
[7]鄭勤硯.美術與科學融合的基礎美育課程構建研究[J].中國德育,2022(11):32-35.
作者:何飛 單位: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