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9 10:34:5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播音主持范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名合格且出色的新聞播音主持不僅要展現出色的播音技能水平,還需要在工作過程當中不斷摸索并形成自身獨特的主持藝術風格,這對于提升個人綜合主持實力和提高新聞節目質量有重要作用。新聞播音傳達的信息較為真實,且會給人們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因此為了保證新聞信息的有效傳遞,要重視新聞播音主持個人的藝術風格培養,進而滿足時代發展對該行業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新聞播音主持的藝術風格分析
(一)新聞播音主持的藝術風格概述對新聞播音主持的藝術風格來說,本質上是基于新聞準確性的原則,通過使用藝術性的語言來完善新聞播報內容,進而通過不斷摸索和實踐,形成一種特定風格,展現的是新聞播音主持的個人風格,因而與實際的新聞播音主持之間存在較為緊密的關聯,所以也被稱為新聞播音主持的藝術風格。一般來說,藝術風格沒有專門的定義,而新聞播音主持的藝術風格也是根據實際的新聞內容和特點以及結合新聞播音主持的個人特長而逐漸演變過來的。此外,由于不同的新聞播音主持在新聞播報的過程中,展現的臨場發揮能力和個人主持魅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新聞播音主持的藝術風格也會根據新聞播音主持的不同而發生變化[1]。
(二)新聞播音主持的藝術風格特點1.個性化新聞播音主持的藝術風格往往會根據實際播音題材的變化而發生變化,譬如娛樂類的新聞播報與新聞類的播音節目在主持的藝術風格方面是一定會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對新聞類播音節目來說,其最基本的要求便是保證新聞事件內容的準確性,而新聞播音主持在進行新聞播報的過程中也要展現一定的客觀性,因此整體主持藝術風格較嚴肅。并且,根據具體的新聞事件內容,主持也需要在實際的語速和語言特點方面作出適當調整,以此來使得新聞信息內容的傳播具有真實性和可靠性。而對娛樂類新聞播報節目來說,在其實際的主持過程當中,為了打造節目特點,就需要營造出較為活潑和輕松的氛圍,切勿過于嚴肅,同時也可以適當地增強語言的藝術色彩,以此來提升整體節目的藝術效果。這對主持人的臨場發揮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主持人加強與觀眾之間的互動,進而保證節目的可看性[2]。2.客觀性在新聞播報的過程當中,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時新聞播音主持在進行新聞報道的過程中也要避免使用生活常用語言,盡可能地使用專業的播音語言,以此來凸顯新聞播音主持的專業能力。同時,新聞播音主持也需要根據播報新聞事件的實際內容有選擇性地融入個人的主持特色,營造較好的播報意境,以客觀的方式來將個人對新聞事件的看法和感受表達出來,拉近主持與觀眾之間的距離,這對于新聞播音主持的綜合素質能力也是一種考驗。此外,由于新聞播報的內容大多是日常生活當中的熱點新聞事件,因此需要新聞播音主持結合自身的感受將其傳遞給社會大眾,而非使用平鋪直敘的方式進行轉述,這便于大眾理解新聞內容,強化其認知,實現新聞播報的工作目標。3.親和性對于新聞播報工作來說,其內容的主要接收群體便是社會大眾,因此為了保證社會大眾能夠更好地理解新聞內容,需要新聞播音主持在實際的新聞播報過程當中,展現個人的親和力,以此來提升節目對社會大眾的吸引力。基于此,新聞播音主持只有將新聞內容以充滿個人情感色彩的方式表達出來,才可以提升社會大眾的新聞收聽體驗。同時,在新聞播音主持個人藝術風格的形成過程中,若能夠注重對親和力的應用,也可以拉近其與社會大眾之間的距離,進而加強大眾對新聞內容的理解深度,提升新聞播報的效果[3]。
二、新聞播音主持藝術風格的表現形式
(一)語言表達技巧方法不論是任何事情、任何工作,只要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和核心方法,便可以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新聞播報工作來說也是如此。新聞播音主持要想形成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特色,首要的是掌握新聞播音的主持技巧,進而通過不斷琢磨技巧和方法,逐漸形成適合自己的主持藝術風格。對新聞主持技巧來說,其主要是語言表達方面的技巧和方式,其中包括了親切感、莊重感以及時代感,同時也需要新聞播音主持懂得如何把握主持分寸。換言之,所謂親切感,其主要指的是新聞播音主持的語言要給人一種溫和、自然的感覺,并可以貼近生活,讓人感到舒適。莊重感代表著新聞播音主持的語言要緊跟時尚,能夠符合當下的時代發展潮流,而對于分寸的把握,其需要新聞播音主持能夠掌握如何控制語言的實際表達力度。
(二)準確表達新聞內容對新聞播音主持來說,能夠準確表達新聞事件的基本內容和具體信息是其基本的職業能力素養要求,同時主持也需要依靠這種能力,通過新聞播報這種方式來引發社會大眾對新聞內容的思考,以此實現新聞播報工作的重要目標。在實際的新聞播報工作當中,新聞播音主持要遵守相關的職業規范要求,絕對不能出現錯別字等情況。同時,也需要準確把握新聞內容播報的情感,應當善于根據實際的新聞事件實際內容來選擇合適的情感基調進行播報。此外,新聞播音主持也需要學會如何透過表面去分析新聞事件的本質,能夠通過運用自身的經驗來分析新聞背景的部分和整體之間的聯系,并將這種聯系與觀眾進行分享,便于觀眾正確理解新聞內容[4]。
(三)新聞事實二度創作新聞播音主持的藝術風格具有較強的獨特性,這也使得新聞播音主持在實際的新聞播報過程當中,能夠實現對新聞內容的二度創作。就我國當前的新聞播報工作來說,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向社會大眾傳遞最真實和最有效的新聞信息。一檔高質量的新聞播報節目,其背后凝聚的不僅是新聞播音主持個人的付出,還需要整個制作團隊的辛勞工作。而對于新聞播報過程中的新聞事件內容二度創作來說,其往往指的是新聞播音主持在傳播新聞內容時,同時也將美的思想傳遞給社會大眾,使得新聞播報工作具有較強的審美和教育作用,對社會大眾起到鼓舞的作用[5]。
三、新聞播音主持藝術風格形成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深化新聞節目改革作為社會不斷發展過程當中的重要產物,新聞播報工作不僅僅代表的是媒體行業,其更多代表的是實現信息發布,服務于社會與大眾,并與受眾建立溝通的重要渠道。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新聞播音主持也面臨著全新的要求,為了保證新聞播報工作的質量水準得到提升,需要新聞播音主持能夠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并切實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滿足時代對其提出的要求。新聞播音主持也需要認識到,形成新聞播報的個人藝術風格有助于提升新聞傳播質量,具有較強的社會價值。因此新聞播音主持藝術風格的形成,對于黨委、政府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以及促進新聞節目的改革創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創作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新聞播報工作來說,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是具有一定欣賞價值的,因此對于新聞播音主持而言,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這門藝術的重要價值,應當要在不斷增強個人基本功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在語言功底方面的訓練,尤其是要重視在語感和語言表達技巧方面的訓練。只有新聞播音主持作出這些努力,樹立目標,下足功夫,掌握扎實的基本功,才可以在實際的播音創作當中依靠過硬的業務能力和個人新聞播報經驗來形成具有鮮明個人特色的獨特美感,以此來形成個人的藝術風格[6]。
四、新聞播音主持形成藝術風格的路徑
(一)加強自身表達能力的訓練對于新聞播報工作來說,龐大的信息量是其較為顯著的特點之一,而面對數量如此巨大的新聞信息內容,該如何將其重要的內容快速、準確地傳遞給社會大眾,這對于新聞播音主持的語言表達能力來說,是一種極為嚴苛的考驗,同時也是新聞播音主持最為基本的能力要求之一。在實際的新聞播報工作當中,應當保證其播報過程的流暢和準確,這就需要新聞播音主持在個人的語音發音、用詞以及情感傳遞等方面作出研究,并樹立不斷提升個人能力的工作態度和意識,以期實現新聞播音主持職業綜合素養水平的進步與提升。具體來說,新聞播音主持在平日當中應多做發音訓練,并且抓住日常生活當中的各種訓練機會,譬如在對某一件事情發表個人看法和觀點時,要注重遣詞造句,不斷提升個人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這種訓練方式,新聞播音主持便可以逐漸養成一種習慣,對語音、用詞以及表達的流暢性和準確性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只要新聞播音主持的語言表達能力水平得到了進步,在實際的新聞播報工作過程中,就很難再次出現語言表述和用詞造句等方面的失誤,這為其個人主持藝術風格的形成也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基礎。
(二)加強調整情感力度的訓練對于電視新聞節目來說,根據題材和主持風格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不同種類,而不同類型的新聞節目主持工作對新聞播音主持的具體主持風格要求也各不相同。由于各類新聞節目所播報的新聞內容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在實際的播報過程中,也需要新聞播音主持根據實際的新聞事件內容來選擇合適的語言基調、情感基調來表達新聞內容,以此來提升新聞播報的效果,為收聽新聞的社會大眾營造較好的氛圍,提升其收聽體驗。在此過程中,一些特別的新聞事件內容,還會涉及一些特定對象之間的互動,而主持在對這種新聞事件內容進行播報的過程中,就不單單是要求使用基本的語言來播報對象互動過程,還需要注重借助自身情感的調動,以此來強化對象互動所產生的效果,提升新聞內容的可聽性和真實性。同時,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為了保證整體新聞節目播報過程的順利進行,避免播報中途出現播出事故或者主持人失誤的問題影響新聞節目的整體效果,還需要新聞播音主持具備較好的自身情緒控制能力,避免由于個人的情緒原因影響到整體的新聞播報節目效果。因此,為了提升新聞播音主持在該方面的能力,需要其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加大對于情感調整方面的訓練力度,以此來實現個人情感的收放自如,避免對個人藝術風格的形成造成影響。
(三)加強隨機應變能力的訓練新聞信息與其他信息相比,具有較為獨特的特點,即真實性、及時性以及重要性。在一些新聞播報節目當中,經常會由于外界實際情況的緣故,需要穿插一些突發性新聞事件內容,而在這種情況下,電視臺的其他工作人員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來對這些突發性新聞事件信息的內容進行再加工和再處理,只能夠將其直接送至新聞播音主持的手中進行現場直播報道。這種情況在平時的新聞播報節目中并不少見,因此對于新聞播音主持來說也是一種考驗,為保證播出效果,需要主持人臨危不亂,能夠對該類突發情況進行冷靜、客觀的處理,并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夠在復雜的信息內容當中,迅速找尋新聞事件本身的關鍵的內容,提煉出其內容焦點,并將這類突發性新聞事件的主體內容準確、流暢地傳達給新聞收聽群眾,在保證新聞節目整體播出效果的同時也避免對整體新聞播報節目造成影響。因此,這對于新聞播音主持具備較強的隨機應變能力、對其個人的綜合能力素養來說也是一種較為嚴格的考驗,需要其在日常的訓練過程當中,不斷加強個人的臨場應變能力,以便能夠鞏固自身新聞播報形成的藝術風格。五、結語綜上所述,在進行新聞播報的工作過程當中,新聞播音主持能否形成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對于整體新聞播報工作質量的影響尤為重要,同時也是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對新聞播報行業提出的根本要求,有助于全面提升新聞播報工作的水平和高度。基于此,新聞播音主持應當樹立與時俱進的工作態度與觀念,不斷完善自身的藝術風格,樹立不斷學習、不斷進取的職業態度,以此來保證自身能夠時刻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和心態當中,使得自身的新聞播報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增強個人的語言感染力,為社會大眾打造高質量的新聞收聽體驗,為社會和諧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作者:閆暢 單位:山西藝術職業學院
播音主持范文2
隨著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進入了信息大爆炸時代,抖音、快手、微博等短視頻平臺走進了千家萬戶,人們用移動媒體隨手記錄生活、記錄世界,這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拓寬了人們的精神視野。在移動媒體發展背景下,傳統的播音主持行業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越來越多的播音主持軟件應運而生,復雜的播音主持工作變得更加簡單,只需要一部手機就可以獨立完成。播音主持人員作為移動媒體信息傳播中的關鍵一環,起著紐帶和橋梁的作用[1],但在享受移動媒體帶來便利的同時,人們也會面臨相應的挑戰,因此了解移動媒體對播音主持行業帶來的影響,對其健康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移動媒體發展概述
移動媒體是運用信息傳輸技術來滿足流動人群需要的新興媒體,幫助人們隨時隨地查看萬千世界,主要包含3種類型(具體詳見圖1)。我國目前使用移動媒體的人數較多,已形成具有規模性的產業競爭力,成為了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移動媒體是將關系媒體、內容媒體與服務媒體相結合,形成一種共享、相互交流的關系,打造出個性化與品質化的精彩形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移動媒體也將變得更加完善與智能化,形式和內涵也在不斷的延伸。2016—2021年,我國網民數量呈增長趨勢(具體詳見圖2)。數據顯示,至2021年年底,運用互聯網上網的人數已達到10.32億人,占我國總人數的73%,其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數達到10.29億人。研究顯示,使用移動新媒體的人群中,最多的是進行社交。未來手機移動新媒體的消費者和廣告支出將會繼續保持增長,將在2023年達到7200億美元。
2移動媒體對播音主持行業的積極影響
2.1可以為播音主持行業輸送更多的人才移動媒體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還可以提供播音主持人才。目前,各類短視頻軟件應運而生,人們運用短視頻軟件拍攝視頻記錄生活,有的是進行網絡直播,近兩年,網絡直播人數直線上升(具體詳見圖3),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播音主持行業人才的培養。利用移動媒體可以進行網絡直播,這為從事播音主持的人帶來了更多的便利,拓寬了他們的學習渠道,通過該渠道可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及膽量[2]。播音主持從業人員需要定期進行培訓,培訓過程中可以運用網絡直播的便利性布置相應的任務,通過網絡直播及直播間觀眾的反饋及時改進不足,從而為播音主持行業輸送更多的人才。運用移動媒體進行網絡直播的過程中,有不少主播為了吸引粉絲采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向人們傳輸錯誤的價值觀。因此,應吸取教訓,積極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具有良好道德修養及職業素質的行業人才。
2.2促進播音主持行業的語言個性化過去的播音主持人員完全是依靠嗓音工作,隨著移動媒體的不斷發展,對于那些嗓音并不完美的人來說,也可以在網絡上盡情展現自己,一些人在修音軟件的輔助下進入了播音主持行業[1]。移動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行業的語言呈現出個性化特點。運用修音軟件可以隨意切換語言風格,改正語言中的不足之處,形成個性化語言風格,為人們帶來更好的聽覺體驗。有的配音軟件依靠移動媒體的流動性特點,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只需要將文字輸入其中,就可以形成比較流暢且具有專業性特點的配音。隨著移動媒體的高速發展,播音主持行業的語言變得更加大眾與流行,這不僅可以更加鮮明生動地展現出自身所要表達的含義,還可以展現出現代語言風格魅力。在移動媒體的帶動下,播音主持行業的語言表達也不再只依靠文字,會使用一些圖片、表情及一些搞笑的符號來代表,這不僅體現了人們的想象力,也豐富了播音主持行業語言的個性化表達。
2.3推動新聞播報方式的多元化發展,受眾群體逐漸轉為年輕人過去電視上常看見主持人著正裝,端莊地坐在演播廳進行播報[3],體現了他們對待工作的嚴肅認真,但是也會讓人們感受到些許枯燥乏味。隨著移動媒體的出現,新聞播報方式逐漸多元化,工作者不僅僅是通過演播廳的形式向人們播報,而是通過一部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發布相關信息。通過手機發布信息可以獨立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給人們帶來更加輕松的體驗感,更容易受到大眾的喜愛。傳統的新聞播報中,中老年人是主要的受眾[4],青年人的觀看人數較少,移動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傳統新聞播報方式,時間更自由,深受年輕人的喜愛。隨著移動媒體的出現,新聞播報的發展更具多元化,受眾群體也以年輕人為主。
3移動媒體對播音主持行業的消極影響
移動媒體的高速發展在給播音主持行業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消極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3.1從業人員專業素養有待提升隨著移動媒體的廣泛傳播,播音主持的從業者逐漸增多,其專業素養有待提升。我國對播音主持專業人員的要求十分嚴格,準入門檻較高。隨著移動媒體的普及,播音主持人員不再是單純地進行播報,而是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其專業素養會有所下降。
3.2對傳統播音主持行業產生一定的沖擊互聯網技術不斷完善,這為移動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手機、平板電腦等進一步普及,發布信息不再受到時間空間與地點的限制。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制作新聞及發布新聞的成本顯著降低,這使得信息傳播者逐漸增多,不再局限于播音員或主持人[5]。播音主持人在自媒體范圍內的信息傳播過程中極易被替代,不利于播音主持行業的發展。
4移動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行業發展對策
4.1加強創新,打造個性化發展道路培養播音主持人員的過程中,不能一味依賴移動媒體,應保留傳統優秀的方式,如專業的知識結構及優雅的神態,要結合移動媒體發展形式特點,加強對語言表達能力及神態和主持等方面的創新,按照人員特點進行專業培養,為播音主持行業打造個性化的發展道路。
4.2深層次挖掘移動媒體的優勢,提高人員的專業素養與能力播音主持人員在運用移動媒體的過程中,要清晰掌握其中的界限,保證行業主體不會發生改變[3],深層次挖掘移動媒體的優勢及時代意義,守好底線,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與能力,使移動媒體更好地服務于播音主持行業,賦予播音主持行業時代和實踐意義。
5結語
移動媒體在為播音主持行業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會面臨相應的挑戰。應抓住移動媒體帶來的機遇,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知識水平,積累工作經驗,打造獨具特色的個人品牌,將更多高質量的節目呈現給大眾,向大眾傳遞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促進播音主持行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作者:盧曉彥 單位:西安思源學院
播音主持范文3
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支撐媒體進步的核心技術。從早期用大數據處理、算法推薦等科技為受眾提供精準服務,到現在物聯網、VR、AR等技術的運用,萬物皆媒的智媒時代已經到來。智媒時代對播音主持藝術最直接的影響是AI智能主播的運用,其次是網絡主播的迅速壯大。AI智能主播和網絡主播作為播音主持藝術創作主體中的新成員,與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一起構成多元化創作主體。多元化創作主體帶來創作內容和創作方式的多樣性,并重塑著播音主持的行業圖景。智媒時代播音主持藝術的變化也影響著為其提供人才支撐的播音主持藝術教育,因此探索智媒時代播音主持藝術教育變革的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智媒時代播音主持藝術的新變化
傳統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行業的創作主體主要是播音員和主持人,其創作屬于集體創作中的一部分,與受眾的互動相對較少。智媒時代,播音主持行業出現了創作主體身份多元化、創作內容個人化和泛化,以及需與用戶建立準社會交往關系等特征。
(一)創作主體身份的多元化創作主體是指播音主持藝術創作活動中的主體,目前由播音員、主持人擔任。①智媒時代,播音主持創作主體呈現多元化特征。首先是AI智能主播與真實主持人的分庭抗禮。AI智能主播是虛擬主持人發展的高階產品,在外形、思維、表達上已接近真人主持。AI智能主播自2018年推出,就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各大主流媒體得到廣泛運用。其次是網絡主播的出現。網絡主播是指利用網絡視聽交流平臺,通過電腦、攝像頭、聲卡、麥克風等設備,以視頻、語音、文字等多種方式,在進行歌舞、聊天、游戲等現場直播表演活動的同時,與網絡受眾互動交流的表演者、主持人。②網絡主播與播音員、主持人一樣,都屬于媒體公眾人物。但播音員、主持人屬于廣播電視節目的代言人,他們經過層層選拔,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而網絡主播則門檻不高,只要有從業意愿,添置一定的設備,就能開播。因此,網絡主播的數量遠超持證的播音員、主持人。
(二)創作內容的個人化和泛化廣播電視時代的播音主持創作基本屬于集體創作。一檔節目由記者、編輯、攝像、播音員等多人組成,分別負責采訪、撰稿、攝像、編輯、播音等環節,播音主持工作是最后的關鍵一環,屬于節目的組成部分。智媒時代,傳播進入視頻化,“身體的媒介屬性進一步增強,成為信息傳播的核心力量。”③網絡主播將身體、場景和關系連接在一起,使播音主持創作內容呈現出個人化特征。此外,網絡主播的創作內容超出廣播電視節目的類別而呈現泛化特征。廣播電視節目的內容受時代和社會的影響,形成生活服務類、社教類、體育類、少兒節目以及綜藝娛樂節目等新的節目類型。網絡主播來自各行各業,其創作不受限制,呈現出泛化的特征。
(三)需與用戶建立準社會交往關系“準社會交往”(parasocialinteraction)是美國心理學家唐納德·霍頓和理查德·沃爾提出的概念。它描述了受眾與媒介公眾人物的關系,即受眾對媒介人物(如主持人、電視角色等)所產生的一種情感依戀,并由此發展出的一種基于“想象”的人際關系。④讓受眾對媒體公眾人物產生依戀,是媒體公眾人物的意愿,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亦不例外。為了留住受眾,二者會通過印象管理、自我形塑等方法來獲得受眾的信任,并借用與受眾間的書信、電話交流來增加互動,從而形成準社會互動關系。然而,由于媒體技術力量不能支持二者更多的交流,因此其關系頗顯疏離。智媒時代,直播與短視頻已經是互聯網用戶接觸媒體的主要方式,在具有社交屬性的短視頻、直播中,粉絲們通過評論、送禮、彈幕等方式,參與主播互動,而主播們則可以及時回應,二者在交流中形成穩定的準社會關系。在準社會關系中,互聯網用戶不再是松散的個體,而是有著情感紐帶的粉絲,并通過彼此之間的情感連接形成圈層文化。
二、智媒時代對播音主持人才的新要求
智媒時代,播音主持行業的新變化對播音主持人智媒時代播音主持藝術教育的變革路徑探析姚娟摘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媒體中的運用,媒體智能化已經成為現實。智媒對播音主持行業的影響表現在創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需要學科突破藝術學的定位,將傳播的意識和技能作為教學重點;其次,要強化學生的學習和交往能力,使其能適應智能媒體的協作需求;最后,要改變以“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一)傳播的意識與技能播音主持藝術屬于多性質學科,包括新聞性、語言性、藝術性三個方面。對于這三個特性誰是主調,學界觀點各異。播音泰斗張頌先生認為新聞性是播音主持藝術的本質屬性。深圳大學傳媒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戰迪則認為將播音員、主持人都劃歸為新聞工作者,這種一刀切的屬性判斷不能涵蓋類型復雜多樣的廣播電視節目。因此,播音主持專業質性中的主調難以“新聞性”加以規約。⑤在專業歸屬上,播音主持專業本科1998年后一直歸屬于藝術學門類,“有聲上相”是專業評價標準。實際上,播音主持專業的本質屬性應該是傳播,播音員、主持人是傳播者,他們不但以最快速度傳播真實信息,而且還應當肩負起傳播正能量的社會責任,倡導公序良俗和體現社會公平正義。⑥因此,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需具備傳播的意識和技能,充分利用各種手段,針對目標受眾精確、快速地實現主體意圖。傳播可細分為新聞傳播中的播音主持、藝術傳播中的播音主持、體育傳播中的播音主持、廣告傳播中的播音主持、知識傳播中的播音主持、健康傳播中的播音主持、經濟傳播中的播音主持、軍事傳播中的播音主持,甚至國外宗教傳播中的播音主持等等。⑦
(二)交往與合作能力智媒時代,播音主持藝術教育更強調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人在社會群體中生活,合作與交往不可避免。“合作交往是人類生存、發展的要求,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備人才素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權威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就提出,“學會共同生活”是新一代需具備的基本能力。“學會共同生活”是指培養孩子在人際活動中能與人共處和合作,提高學生的交往水平。⑧合作與交往能力在播音主持專業中顯得更為重要。隨著電視主持類節目不斷發展,主持人作為欄目組的成員,需要參與欄目組的策劃、文案、拍攝、后期等環節,主持人的合作與交往能力被凸顯。進入智媒時代,教學中新媒體元素的添加,使得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被進一步重視。例如以“直播帶貨”為主題的項目作業,學生合作小組與店鋪商家聯手,通過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等直播平臺進行直播。在直播帶貨整個策劃過程中,聯系商家、準備貨品、品牌推廣都需要學生之間的合作。承擔直播出鏡的學生還需與用戶合作。因此,合作與交往是學生的必備品質。
(三)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能力智媒時代,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成為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核心要素。當下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在學校接受的基本上是“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習,即在固定的課程體系下,完成普通話語音與播音發聲、播音主持創作基礎、即興口語表達等課程知識的學習。學習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通過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案規定知識學習的邏輯順序,進行知識傳授。由于整個學習是由教師主導的被動學習過程,學生學習能力鍛煉得不夠。播音員、主持人處于快速更迭的媒體環境中,需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學習新的技能,因此,播音員、主持人需要有很強學習能力。這種學習能力應該是主動學習知識的能力。主動學習知識的能力就是知道學什么。當面對工作中新的問題情境時,要能快速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實現步驟,并能進行知識檢索與整合,最終解決工作實踐中的問題。總之,這種學習能力是以問題為導向,然后利用新知解決問題的能力。播音主持藝術是實踐性極強的專業。進入播音主持行業的學生,雖具備廣播電視新聞的采訪、寫作、主持以及后期剪輯等理論知識,但是缺乏播音主持藝術的實踐經驗,因此,在工作中需將學習變為常態。例如,學習節目創作內容所涉及的相關知識、新設備的使用以及優秀同行的主持和溝通交流技巧等。
三、智媒時代播音主持藝術教育的變革路徑
智媒時代,播音主持藝術行業出現的創作主體身份多元化、創作內容泛化、需與用戶建立準社會交往關系等新變化,對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提出了具備傳播能力、合作與交往能力、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等核心能力的要求。面對行業巨變,播音主持藝術教育應該在教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上進行調整,具體表現在樹立大播音觀的學科意識、構建播音主持+的課程體系、構建以學習能力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等方面。
(一)樹立大播音觀的學科意識大播音觀是相對于傳統播音觀而言的。傳統播音觀是以語音、語言知識的訓練和習得為中心的播音觀。傳統播音觀來源于人民廣播的播音實踐,并指導著1963年播音學科的建設。傳統播音觀將播音與節目主持能力看作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并將標準規范的普通話語音能力、清晰的口齒、圓潤的嗓音、良好的外在形象、較好的語言感受和表達能力、思維與應變能力作為評價標準。大播音觀主要是對傳統播音觀邊界的拓展。隨著智能媒體成為互聯網時代的主流媒體,廣播電視規范化、程式化語言的習得不再是播音主持專業學習的唯一目標。播音主持邊界向著主持傳播和口語傳播兩個維度拓展。主持傳播不僅注重主持藝術,而且增加了節目策劃、采訪、攝像、編輯等編導技能的學習,以期培養復合型主持傳播人才。口語傳播是播音主持藝術教育發展的新趨勢。2018年,暨南大學、遼寧大學將播音主持系改名為口語傳播系,四川傳媒學院將播音與主持藝術學院更名為有聲語言藝術學院,云南師范大學、廣西藝術學院將播音系改名為語言傳播系。可以發現,部分高校的播音主持專業似乎都在去播音化,并進一步朝傳播學轉向。去播音化體現了新時代各高校對播音主持專業轉型的思考。當前,播音主持藝術職業化特征明顯,難以涵蓋互聯網時代多樣化的語言樣態。播音主持專業會從培養程序化的語言表述能力轉向培養作為言語生成主體的人的語言生產、傳播、修正能力,適配智媒時代對會交流、善溝通的口語傳播人才的需求⑨,進而提升專業適用性和包容度。
(二)構建播音主持+的課程體系構建播音主持+的課程體系,應在當前的播音主持課程體系基礎上進行。當前的播音主持課程體系是在廣播播音員早期播音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其培養目標隨媒介形態變化而不斷調整。從廣播時代到電視時代,播音主持藝術將“培養復合型應用語言學的專門人才”調整為培養“新聞報道、主持、節目制作等多元化人才”,重視播音員、主持人的節目制作、采編播等能力,培養方向更加綜合化,這是播音主持藝術應對電視媒體的一次認知轉變。⑩智能媒體時代,AI智能主播和網絡主播改變了社會對播音主持藝術的固有認知,同時也激發了媒體用戶對播音主持的新想象。只能對稿播讀和節目串聯的播音員、主持人不能滿足用戶需求,具有內在文化素養的、擁有專業知識的復合型、專家型和具有個性特征、可塑性強的兩類播音員、主持人,才不會被AI智能主播和網絡主播替代。當前的播音主持藝術課程體系是以文字的“音聲化”為中心構建的。音聲化的課程體系已經無法滿足智能媒體時代的需求,需要豐富課程內容,拓寬課程知識領域,從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傳授到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理科知識進入課堂,夯實學生的知識素養,培育專家型主持人。
(三)形成以培養學習能力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媒體環境不斷變化,變化產生新的知識和技能。為了適應生存,播音員、主持人則需要及時更新知識結構,掌握新的技能。因此,高校的播音主持藝術專業在不斷調整培養方案、課程內容,以適應媒體對人才的新要求。然而,由于一門學科在專業理念、專業建設、培養方案的制定上有一定的穩定性,學界與業界在銜接上總存在時間差。尤其是伴隨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媒體不分新舊,互通互聯,進入智能媒體矩陣,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內容受到了沖擊和挑戰。未來的播音員、主持人需要具備主動學習的能力,面對新媒體環境,能主動更新知識結構,掌握媒體技能。因此,形成以培養學習能力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十分重要。由于播音主持藝術的教學實踐完善,這一教學模式主要建構于專業教學實踐過程中,以成果教學法為導向,以項目課程為載體,以團隊合作學習為學習方式。借用喜馬拉雅、荔枝FM、B站、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等便利的音視頻平臺,完成教師下達的項目任務,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結論
伴隨著智能媒體時代的到來,播音主持藝術行業出現的創作主體身份多元化、創作內容泛化、需與用戶建立準社會交往關系等新變化,對播音主持人才提出需具備傳播的意識與技能、合作與交往能力、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等核心能力的要求。面對行業巨變,高校播音主持藝術教育需要從樹立大播音觀的學科意識、構建播音主持+的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習能力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三個維度進行變革,以培養滿足媒體發展需要的播音主持專業人才。
注釋:
①姚喜雙.播音主持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6.
②黃勇軍,張國建.網絡主播的特性與監管[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05):75-76+107.
③張兵杰.新媒體時代身體觀念的多重內涵———對具身傳播元概念的探析[J].青年記者,2021(05):12-16.④馬燕.大學生微博虛擬社交的傳播效果分析———基于“準社會交往”理論視角[J].傳媒,2014(23):77-78.
⑤戰迪.傳媒藝術視野中播音主持多質性主調的重建[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02):103-105.
⑥渠成.走出新聞播音主持工作本質屬性的認知誤區[J].新聞記者,2016(05):91-93.
作者:姚娟 單位:安陽師范學院傳媒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