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5 10:38:4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學科競賽與科研項目探討,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研究生創新能力分析
(一)研究生創新能力宏觀分析
通過調查分析和隨機訪談,發現一些研究生專心搞科研氛圍不佳,科研意識比較薄弱,科研創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研究生基礎理論不扎實。很多研究生對科學研究的方法理解不透徹甚至未曾涉獵,對本專業領域內的相關課題了解甚少,科研活動和學科競賽很難開展和參與,在創新方面更是遙遙無期。還有一些研究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較淺,在很多專業基礎上處于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缺少發散思維和拓展學習能力,難以發現理論知識和實際科研問題的結合點。二是科研視野不開闊。大多數研究生在開展科研項目時,總是會局限于自己的科研領域,對前沿知識和其他領域了解不夠,缺少探索的欲望,不能全面認清問題從而探索解決方案。三是創新實踐能力不足。研究生在學習理論參與導師科研項目時,不知如何將科研項目轉化為實際應用,很少進行實踐創新,在實踐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堅持探索的毅力不足,出現問題時不愿意去反復調試,最后只通過簡單的研究方法和建模手段就得出了過于草率的結論。
(二)研究生創新能力背景分析
國內很多學者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從多個方面進行了許多研究,主要歸納為以下兩類。一是對研究生創新能力評價體系進行研究。由于創新能力的內涵并未有一個統一的認定,所以眾多學者對于創新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徐吉洪等認為研究生創新能力是一種“復雜的綜合能力”,突破以往單一的研究視角,從心理學、經濟學、教育學、社會學和文化學5個學科進行全方位、多元化的分析,據此構建了創新思維、創新人格、知識結構、創新實踐和創新成果5個評價指標;焦海霞將創新過程和創新成果2個方面作為評價指標,利用多目標決策方法實驗得出創新過程勝于創新結果的理念;馬燕運用SEM方法對影響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內部因素進行了深入探討,結果表明專業知識、想象力、運用知識能力及學位論文情況是提升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的關鍵影響因素。二是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主要歸結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肖陽、溫洋等構建SEM結構方程模型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外部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導師指導和學術活動影響極為顯著。楊曉明、馮茜認為良好的創新環境和學術氛圍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影響最大,而對于導師來講,真正起影響作用的是導師的外在“光環”與學生本科畢業學校的協同作用對“創新能力強的學生”的信號篩選。此外還有學者對課程設計、學習動機和制度環境等進行過全方位分析。由此可見,研究生創新能力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從學科競賽、科研項目融合視角構建研究生創新能力評價指標,探索學科競賽與科研項目融合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影響。
二、研究模型構建
(一)學科競賽對研究生創新能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學科競賽是指在專業基礎課的基礎上,以競賽的方式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完成項目創新及團隊協作的能力。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暨學科競賽評估結果”,進一步明確了學科競賽作為高質量人才有效培養途徑的地位。目前大多數高校對于研究生和大學生的培養方式有所差異,通過對知網的文獻檢索可知,對于“大學生競賽”的研究有近3000篇文章,而“研究生競賽”僅有288篇,對比可知高校對于研究生的培養更注重于學術論文,忽略了學科競賽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王婷通過回歸模型發現競賽賽題的學科交叉性和賽題內容的實踐性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影響最大,高校應該選擇權威性強、含金量高的競賽在研究生院進行推廣,史耀媛和李昱良認為學科競賽不僅是一個科研實踐過程,更是一個創新思維的實踐過程,通過學科競賽可以培養研究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有助于提高科研轉化能力。因此研究中提出假設H1。H1:學科競賽對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二)科研項目對研究生創新能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研究生的人才培養強調“研究”二字,在與導師共同完成科研項目和課題研究的同時,形成導師與學生的雙向有益合作,在合作中培養學生的科研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郝彤亮,楊雨萌等深入探索了科研項目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對博士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影響,實證表明參加科研項目是博士研究生提高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參與的科研等級越高,創新能力越有優勢,柳瑛發現不同的科研參與方式對創新能力的影響也有所不同,新型的“自主式科研”相比傳統的“參與式科研”更能激發研究生的創新水平。
三、研究設計
(一)指標體系構建
1.創新能力評價指標對研究生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既要考慮其科學性和合理性,還要考慮可操作性和全面性。借鑒已有研究成果,本文從創新人格、知識結構、創新實踐和創新成果4個方面構建了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如圖2所示。對于創新人格,考慮到評價的可操作性,文章選取3個指標對其進行表征。一是研究生的政治面貌。政治面貌在表明研究生思想傾向、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的同時也從側面反應了該學生的思想積極性、社會責任感、科學精神、學術誠信和倫理道德等。只有思想積極、具備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自信心才能從中脫穎而出,加入黨組織。二是提交學科競賽申請次數。研究生參與學科競賽申請的次數越多,表明該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思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鉆研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三是學校組織活動的參與度。在參加學校組織活動的過程中,研究生要協助組織工作,服務學生,甚至代表學生向校領導反映學習生活情況,在學校與學生之間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學校組織活動的參與度從側面反應了該學生的批判思維。對于知識結構,考慮到評價的全面性,文章選取2個指標。一是專業成績排名,二是獲得獎學金的次數。研究生是對本科專業知識的進一步學習和鉆研,成績是對其專業知識掌握程度多少最直接的考核方式,但為了全面評價專業知識和非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還需要通過獲得獎學金的次數來體現。對于創新實踐,文章選取參與學科競賽的次數和獲獎名次2個指標。參加學科競賽可以很好地將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實踐衡量不僅要通過次數來體現其“量”,更需要通過獲獎名次來體現其“質”。對于創新成果,創新成果是創新實踐的產物,也是創新能力的直接體現。研究生在校期間最直接的成果體現便是發表論文。因此選取發表論文的數量指標進行表征。2.科研項目評價指標科研項目指標是根據米勒(Miller)和卡恩(Kahn)修訂的科研訓練環境量表的基礎上進行選擇,包括參與學術會議、課題項目和在項目中承擔的工作量3個指標。種類和次數代表其參與科研項目的廣度,在科研項目中承擔的工作量代表其參與科研項目的深度,通過多維度來精確測評研究生的科研參與狀況。3.學科競賽評價指標學科競賽類指標的選取,分為參與學科競賽的次數、學科競賽的獲獎名次2個指標。
(二)數據收集
大多數學者對研究生的創新能力評價進行研究時都是采用向各個高校發放問卷調查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不僅需要考慮問卷調查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及邏輯性,還要考慮填寫人員的認真程度,二者處理不好收集到的數據不正確,就有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為了保證數據的真實性,本文收集并統計了西安財經大學7年累計的數據,有研究生發表的論文數量、參與或者申請的科研項目數量、參加學科競賽的報名情況,實際競賽的次數及獲獎情況,參加的學校組織活動及入黨情況。
(三)實證分析
本文采用SPSS23.0進行數據處理及相關分析。1.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從創新人格(X1)、知識結構(X2)、創新實踐(X3)與創新成果(X4)4個方面構建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為了全面衡量研究生創新能力整體水平,本文利用SPSS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并將得到的主成分表達式同前一指標的數據乘其對應的方差貢獻率,再與其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作商。2.處理結果本文采用回歸分析法,考察科研項目和學科競賽與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關系。論文中把研究生創新能力作為因變量,把科研項目和學科競賽作為自變量,經過SPSS回歸分析之后,得到表2的結果。(1)假設模型擬合度測算從表2的結果可以看到,R2=0.560,意味著模型擬合程度為56.0%,即擬合狀況較好,表明科研項目和學科競賽可以比較好地解釋研究生的創新能力。(2)回歸分析結果表3的回歸結果表明,科研項目和學科競賽等因素和創新能力均存在正向的影響關系(β=0.258、β=0.655,P<0.05),且β值越大,說明兩者之間的關系越緊密。說明學科競賽、科研項目與研究生創新能力存在著較大的正向影響關系,同時它們的方差膨脹系數(VarianceInflationFactor,VIF)值均小于5,意味著這2個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即回歸模型的運算結果穩定可靠。
四、對策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結合當前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出提高學科競賽與科研項目融合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對策建議如下。
(一)強化融合培養意識
研究發現,科研項目和學科競賽共同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產生促進作用。為更好地促進研究生的創新能力,首要任務應改變研究生培養的教育觀念,強化融合意識。在重視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關注科研成果的同時,還應該重視學科競賽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作用,從制度機制上引導研究生多參與學科競賽,提高科研轉化能力,促進科研項目落地。
(二)完善融合培養措施
研究生培養部門應將科研項目、學科競賽考核的具體條例規范化,并定期考核,調動研究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導師也要鼓勵學生在完成科研的同時,引導學生將科研項目提煉為參賽題目,通過參加學科競賽,最終實現研究生科研創新的目的。
(三)加強融合培養評價
在目前的研究生評價中大多從科研項目、學術論文發表的數量和質量角度去進行,缺乏對科研項目實際應用及實踐能力方面的評價,而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重在實踐,需以科研創新、實踐能力為重要標準去評價研究生的學習結果,這樣才能體現創新能力的真正內涵。因此可以從多角度對研究生在校學習進行評價與獎勵,例如在獎學金的評比中,加大學科競賽的比重,其中包括參加競賽的等級、獲獎的名次及獲獎的等級等,同時制定科研與競賽融合發展的培養模式,鼓勵研究生“多產出,多獎勵”的獎勵政策,激勵研究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
(四)濃厚融合培養氛圍
良好的學術氛圍和環境有利于調動研究生的科研積極性,促進科研成果產出。學校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營造良好的融合培養氛圍。對于科研項目,學校可以邀請國內外的知名專家來校開展學術會議和學術講壇活動,介紹本領域最前沿的研究動態;完善教學的基礎設施,豐富圖書館藏書;鼓勵各兄弟院校的研究生在線上進行交流和討論。對于學科競賽,學校可以多舉辦一系列創新競賽并進行宣傳,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引導學生深層次地參與項目,了解前沿問題和項目運行機制,激發研究生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楊蕙馨.管理學科研究生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構建及培養機制變革對策[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4(2):116-121,128.
[2]肖陽,溫洋,于向鴻,等.基于SEM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研究———以A校研究生院為例[J].中國高校科技,2021(8):60-65.
[3]王婷.以創新實踐競賽為視角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J].中國冶金教育,2021(1):68-72.
[4]郝彤亮,楊雨萌,孫維.博士生科研項目參與對科研創新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J].高教探索,2020(9):50-57.
[5]賈海彥,周慧,韓祎祎.公共管理學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和科研實踐的協同培養研究———基于S省高校的調研實踐[J].中國高校科技,2020(8):56-61.
[6]魯祖亮,左小小,黎俊宏.強化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探索[J].湘南學院學報,2021,42(1):111-115.
作者:邢苗條 李政界 單位:西安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