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7 10:47:0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鋼琴與傳統文化的結合研究,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鋼琴在音樂界的地位比較高,它有“樂器之王”的美譽。它是一種傳播到我國的西方樂器,與我國傳統的樂器有著非常明顯的差別。近年以來,鋼琴的發展與我國的傳統文化以及社會生產產生了非常密切的關系,在幾代鋼琴家、作曲家的共同努力之下,西方的樂器—鋼琴,形成了具有中國風的樂器文化。中國鋼琴家對鋼琴的曲譜進行改編,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因此,才形成了鋼琴音樂民族化的獨有特色。
(一)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歷史
鋼琴在諸多的西方樂器之中,一直是一頂瑰麗的皇冠。明朝時期是鋼琴傳入中國最早的朝代,史書曾詳細記載:鋼琴曾被稱為“七十二弦變”,實際上描述的是鋼琴的前身。鋼琴能傳入中國,得益于意大利的一名傳教士,他將鋼琴作為禮物獻給了明朝的皇帝。它的形狀和發音的原理都被史書詳盡的記載,將它描述為擊弦古鋼琴。這便是對鋼琴來到中國之后最早的記載,鋼琴在中國發展的歷史之中未逾百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列強便蜂擁而至,紛紛在中國建立了教堂、學堂。這也是西方文化滲入中國的原因。此后,鋼琴以一種高貴姿態存于中國,其所衍生的作品也被人們所熟知。民間鋼琴教學活動在中國多個地區先后開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上海、廣州等地區第一時間成立了鋼琴生產企業,間接昭示著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也在迅速發展。最早出現在明朝,當時我國就開始與國外頻繁通商,為鋼琴傳入中國開辟了道路。隨后鋼琴便步入了中國的市場,于是有人因為好奇而開始琢磨它,學著去怎樣操作它,由于大家學術不精,便有人向傳教士發出了請求,鋼琴教育也因此產生,后來便演化為了鋼琴教育。民國期間,大力開辦具有現代化特色的學校,在這些學校中,音樂成為必修科目,而在音樂教學中,鋼琴又是教學中最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在當時,大部分鋼琴教學所用的曲目都來自西方。任職教師大多數也是由外國人擔任的,經過中國學生努力學習,出現了很多非常優秀的學員,這批學生最后也逐步成了鋼琴音樂創作的中堅力量。中國學生對西方鋼琴曲目進行深入學習之后,便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創作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音樂。民國作曲家趙元任將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音樂用獨特表現方式進行了結合式的創作,《和平進行曲》被創作出來之后,中國風格的鋼琴曲也相繼誕生,而這些鋼琴作品的創作也為改變中國原有音樂曲目獻出了一份力量。
(二)中國鋼琴與傳統文化的融合
中國鋼琴作品融入少數民族元素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民族與民族特點進行結合以及改編和創作,鋼琴作曲家創作出的作品都深入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將少數民族的日常融入鋼琴作品的改編和創作之中,在我國,鋼琴藝術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鋼琴創作與少數民族元素的融合也得到了很好的重視。我國鋼琴作品的少數民族音樂元素能夠更好地融合,為鋼琴改編創作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前景。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之中,廣大的民眾都希望鋼琴作曲家將鋼琴作曲與民族文化進行融合。通過這樣的一種手法,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鋼琴水平能夠達到與國際化接軌的高度,我國的少數民族文化也能夠得到更大范圍的推廣。能夠更加適應時代化的發展潮流,能夠做到與時俱進、共同發展。鋼琴藝術和民族文化都是我國藝術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民歌與鋼琴作品的相互融合
從對音樂創作的方面來說,中國風格并非國際風格。作曲家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中國元素在其中,而且也有明顯的國家定義,還具有中國民族傳統的民族屬性,因此可以將它看成是一種國際文化。從世界音樂的角度而言,具有中國風格特色的鋼琴作品在它形成更加精準的定義之前,就已經真真切切的存在。在歐洲,還有一部分作曲家用具有中國風格的創作素材和樂曲調式進行了作品創作。例如,意大利著名曲作家賈克模在其歌劇《圖蘭朵》的創作中就巧妙地采用了我國江南水鄉傳統的民間音樂《茉莉花》的旋律和一些元素,并且透露出具有明顯的濃郁的中國特色。對于不同國家的作曲家而言,在他們的作品之中加入具有中國元素的音樂,是為了增強所謂的異國情調,從而打破當時已經陳腐、聽眾近乎疲憊的審美情趣。綜上所述,這種嘗試并非屬于我國的民族風格,將中國元素融入西方的音樂作品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具有我國鋼琴風格的形成以及發展。這些作品具有明顯的文化標簽、文化烙印,這是基于當前的階段,大量的音樂也融入了我國的文化元素,這些屬于不同文化碰撞之后的結晶[1]。民歌源于人們的實際生活,它與其他音樂體裁的不同之處,就是民歌是由歌詞、故事所構成的,這也是具有我國民族文化的音樂語言。想要成功改編鋼琴曲目,就需要將具有獨特性的文化內涵巧妙地融入鋼琴作品之中,由此來增強鋼琴音樂民族性。例如,《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一曲,融入了典型的地方特色,所創作出的民族歌曲,其中蘊含了美好的故事,對紅軍長征勝利的歌頌就是其中最為主要的內容。在那個漫山花開的時節,紅軍抵達了陜北,以此給該民歌命名為《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通過歌聲,人們便可以身臨其中,在太陽初升之時,滿山的山丹丹花含帶著露水,在微風輕輕地吹動之下,滿山的花在微風中顫動嬌艷的景象被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在改編時,需要將這種具有民族文化的語言融入鋼琴曲目之中。《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這首曲目,王健在改編的時候巧妙地將故事的背景融入其中,在特殊的引子部分,他也曾多次保持音記號,在演奏時,能夠保持讓拍數更具合理性,來表達紅軍歸來的喜悅之情,暗示著新中國的崛起以及興盛。更能將陜北人民的興奮、喜悅之情表現出來,同時也能非常形象地將黃土高原的氣息表達出來[2]。
2.將中國戲曲的元素融入中國鋼琴作品
我國的戲劇文化歷史更加久遠,歷經了時代的打磨,是我國音樂形式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我國音樂的不斷發展中,給予傳統文化的音樂融合成了一大發展趨勢,戲曲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本身具有很高的價值,在音樂性上也具有獨特的音樂特質。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發展,音樂表演形式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創新,在戲曲上,音調也有獨特的魅力,隨著人們對精神文明的不斷追求,新興的音樂形式開始同傳統音樂進行融合。我國的戲曲文化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但在生活水平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已經不能單滿足于傳統的戲曲文化了,開始探索音樂的融合,其中戲曲音樂與鋼琴音樂的融合更好地滿足了現在人們的審美觀念,豐富的音樂形式帶給了觀眾不一樣的聽覺體驗。在融合的基礎上,人們更加關注傳統戲曲音樂的魅力,不僅促進了音樂的創新,還能很好地傳播傳統的戲曲文化[3]。戲曲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文化,與其他音樂文化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其中包含了獨特的音樂文化元素、歷史文化、民族特色等。中國戲曲元素與鋼琴音樂之間的融合,不僅更能彰顯濃厚的民族韻味美,還可以讓音樂的價值得到充分地體現。中國戲曲元素與鋼琴音樂之間的融合能夠完美地體現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的相互碰撞。戲曲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戲曲在我國的藝術構成之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鋼琴曲得到了相應的改編。從此,在鋼琴曲中,它們各自具有不同的曲調、音色,同時各自表現出不一樣的音樂特色。
二、鋼琴曲改編以及音樂民族化,借鑒了民族音樂藝術表現手法
在我國歷史發展中的文創作品,一直備受眾人青睞。在對它進行創作和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且成熟的經驗,經過深入地分析觀察之后,通過對人物形象的了解。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風格特色,在一定程度上音樂的變奏、對比方式,能夠將具有民族性的藝術形式與藝術旋律完美地展示出來。例如,云南和廣西地區,也有經鋼琴改編之后的作品,不僅很好地繼承了鋼琴作品原有的風格,在此基礎之上融入了具有現代化因素的音樂。在鋼琴的傳承以及發展的過程中,保留了原有的民族特色,在內部與外部之間進行了有效的調和,更加滿足大眾對音樂的審美需要,更為民族鋼琴音樂的傳播提供了便捷。
(一)融入中國風格的作曲技法鋼琴是屬于外來的演奏樂器,最初曾嘗試利用西方作曲理論來譜寫鋼琴曲,然而卻出現了一些水土不服的癥狀。這種曲譜的方式很難適應我國當地的文化元素。在20世紀初的時候,我國作曲家就嘗試運用中國元素進行創作的實踐[4]。有一些鋼琴作曲家并不是完全依賴鋼琴這一種樂器對曲譜進行創作的,例如,蔣定山所創作的《搖籃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能夠對西方的作品理論進行很好地吸收,而且還加入了具有中國風格的元素,這為其他的鋼琴作曲家展現了別具一格的作品,讓他們勇于追求具有中國風格的方式,這也為我國的鋼琴作曲家提供了借鑒,這也是作曲家對我國民族文化的一種再創造。對于我國的鋼琴曲的創作來說,這種探究歌曲形式的音樂可以用借鑒拿來主義的方式,將傳統音樂與新的元素相結合,在西方鋼琴的發展基礎之上,結合中國元素進行新一步的創新,讓鋼琴表演更具有較強的民族意識,符合大眾的審美情趣。我國鋼琴家對創作作品列出了兩條原則主線進行創作,保持寫作的共性原則,將民族音調看成是具有中國風格的鋼琴作品的主要基調,需要對和聲、旋律兩方面進行改進,進行新穎的創作,還需要具有明確的目標,不僅只是專注于中國風格,還要以此為基礎探究更多的方法,采用不同的創作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思維[5]。
(二)融入中國風格的創作元素
迄今為止,傳統音樂仍是我國音樂的主基調,在此基礎之上,也融入了一定的西方音樂的形式和技巧,是一個中西混合的文化,其中存在很多民族化的鋼琴元素。例如,沒有存在中國元素的主要有和聲和音調。如果能對這兩種元素在我國音樂元素中進行創作,可能會有效地替代在西方音樂之中的不適感,讓我國的鋼琴和聲能力與西方設計進行完美地結合[6]。鋼琴作為樂器之王,具有豐富的音階和音色,作者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來展示具有獨特韻味的鋼琴音調,從而達到具有中國風格鋼琴作品的目的。最常見的民間元素,與西方旋律進行相融,在整體上都是單一的民族基調的樂曲。挖掘民間的中國風格在鋼琴作品中得到展現,這才是真正的具有中國風格的鋼琴曲。
(三)融入中國風格的思想內涵
鋼琴曲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從發展初期到創作高峰期再到穩定期,中國鋼琴曲在發展的過程中吸收了音樂民族化,借鑒了民族音樂藝術表現手法,在作品展示的過程中,融入了中國風格的思想內涵。在鋼琴曲創作的過程中受到了時代因素的影響,將時代的思想內涵進行了融合,比如在作品旋律以及音色選擇的過程中,融入時代的思想內涵[7-8]。在改革開放之后,人們的思想得到了進一步開放,中國鋼琴音樂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新的變化,主要以改編為主的發展方式,得到了多種發展形態,改編意蘊得到了深化,在內容方面,具有模仿性,它模仿了民族樂器的音色。除此之外,鋼琴作曲家作曲的風格也邁向了具有民族文化方面的音樂創作[9]。在創作的過程中更具有時代的特點,將中國風格的思想內涵進行融合,豐富鋼琴曲的內涵,實現了音樂民族化的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鋼琴文化發展的過程之中,對音樂進行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民族藝術文化與民族音樂之間的融合,為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條件,它具備可利用性。鋼琴音樂的發展過程應該尋求更具有民族化風格和特色的發展路徑。在鋼琴原有的基礎之上,適當地融入現代的流行元素,使之重煥新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少數民族的音樂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發展的新狀態。還能反映當地的經濟發展,新時代的鋼琴曲目改編能夠得到音樂學者和民族音樂家深思的問題。如果將傳統音樂進行市場化,對于經濟落后的民族而言,優勢是非常明顯的,在市場的不斷發展中,優秀的傳統文化難免會受到一定的冷落,為了進一步保護優秀的民族文化,為了更好地符合發展的需要,進行音樂間的創新融合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保存和流傳都具有重要作用。鋼琴改編對鋼琴作品的民族化具有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張穎韜.從中國鋼琴改編曲看鋼琴音樂民族化[J].藝術教育,2018(1):85-86.
[2]李醒.怎樣解決鋼琴演奏中的“中斷”現象[J].歌海,2011,12(6):26-01.
[3]吳躍躍.學生音樂學習心理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
[4]吳鐵英,孫明珠.簡明鋼琴教學法[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0.
[5]吳曉娜,王健.鋼琴音樂文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6]謝穎.20世紀鋼琴大師[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7]李敬蓮.柴可夫斯基鋼琴音樂的創作風格與演奏藝術[J].民族音樂,2021(5):74-76.
[8]梁悅.西方鋼琴作品中的“中國元素”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9]張彬.西方鋼琴作品中的中國元素探究[J].藝術教育,2018(11):225-226.
作者:許育寧 單位:閩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