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1 10:15:3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順應論下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本文基于順應論原理針對目前跨文化交際用語失誤現象進行研究,同時針對跨文化用語存在的矛盾沖突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應對措施提出解決方法。隨著全球經濟進一步深化,中西的交流頻繁,跨文化交際時常出現偏差與誤解的語用失誤。目前語用失誤現象是個學者熱衷研究的一個現象,不過多年以來各方學者更加注重于口語和詞匯方面的語用失誤和偏差,而忽略了在更深層次上的語用失誤,導致最后不同學者研究出來的結果存在著交叉的現象。維特根斯坦的順應論認為使用語言即使在不斷的做出選擇的一個過程。而我們處在不同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中我們對語言選擇是基于我們的文化的。順應論是從認知,社會和文化功能的視角下來對交際語用做出的解釋。順應論中的語言是有選擇性,可變性,協商性和順應性的,這可以讓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作出動態的選擇。同時也可以解釋夸文化用語失誤的一個現象。
一、維特根斯坦的順應論與跨文化交際用語失誤現象
1、維特根斯坦的順應論,比利時著名語言學家維特根斯坦借用生物進化論的觀點,創立了語言順應論的概念。他認為:“語言使用者根據交際語境的需要不斷選擇語言手段,以達到交際意圖的過程。”順應論就體現在我們(發話者與受話者)在使用語言過程中根據自身的文化和使用環境對語言詞匯和語句結構做出選擇的一個適應過程。維特根斯坦認為語言選擇的過程取決于:選擇性、可變性、協商性、順應性。四個研究的維度,這四個概念撐起了語言順應論的理論基石。(1)語言的選擇性,我們在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時候,這首先不是單獨個人是事情,而是具有社會性的一個過程,我們基于我們的內外動因發起的一個交際,但整個交際的一個過程即是對語言的結構和交際意圖不斷的做出選擇的一個過程。但是我們做出的選擇是基于我們本身的出來的一個文化和語言環境。對于跨文化的交流這肯定會存在誤差和偏見甚至是錯誤相反的說法。(2)語言的可變性,可變性讓語言的使用者來說更具有可供挑選的選擇范圍,選擇有了可能性且具有不斷的變化和發展出新的含義,但是使用者要選擇必須局限在一定的范圍內選擇才行。(3)語言的協商性,協商性可以讓語言不再單調,不再按嚴格的語法關系或用語策略進行,使得語言更具有高度靈活性不會是硬邦邦的語用原則。(4)語言的順應性,順應性是使用者們經過協商和選擇各種變異性的選項的選擇后最終達到的交際的目的。選澤和協商,可變性是基礎,順應性才是我們達到真正目標。2、跨文化交際用語失誤現象,語用失誤現象是我們在跨文化交際當中經常會遇到的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確實關系著我們跨文化的一個交流能不能成功的一個絆腳石。這個問題最近幾年得到各方學者的關注和研究。可大多數的學者雖然都為跨文化交際語用研究付出辛勤勞動和豐碩的理論果實。但是這些研究都沒注意到要從語言使用過程的角度來探討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因此當不同文化背景要進行交際時候最好能做到“入境問俗”。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一般是指,使用者在使用正確的語法結構的句子里,卻因為對對方文化和社會價值禁忌等原因,使用了不合時宜的,不符合接受方的社會約定習俗的語言表達方式。從而導致交際失敗的原因。語用失誤一般有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是語用語言失誤,另一方面是社交語用語言失誤。其中語用語言失誤是因為我們在使用第二語言作為交際用語的時候,容易不可避免的被母語所干擾,借用套用母語的語句語法結構,從而造成違反社交用語習慣的一種常見失誤。而社交語用失誤主要是我們處在不同的文化圈里面,因不了解對方國家的風俗習慣和禮儀規范。沒做好入境問俗從而造成語句語法正確但表達的內容讓人家十分不適和誤解。研究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可以幫助我們對目前英語教學和商業交際有著非常實在的意義。一方面是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同文化圈的文化背景,讓我們可以規避很多文化圈里面不合時宜的用語習慣。另一方面是這讓我們認識到要做到良好的跨文化交際不僅僅是學好正確的詞匯和語法,更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對方的文化。這樣才能避免跨文化交際用語中的失誤。
二、順應論視角下分析跨文化交際用語失誤的原因
順應論是指:“語言使用者根據交際語境的需要不斷選擇語言手段”。選擇語言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失誤和有利交際,語言的形式是語言選擇中最關鍵的內容。這是語言的順應過程,但這順應過程是基于使用者的信心機制,和社交習俗,心理活動和物理世界等。1、了解語言使用者動態順應不足,語言使用者在進行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時刻應該要動態的注意到雙方的一個身份,地位,宗教信用和風俗習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尷尬。如:在餐桌禮儀上面,我中國是合餐制,而美國多為分餐制。且多新基督教等,這時候如果我們招待美國人來中餐時候,一定要順應對方的宗教戒律和風俗習慣。一般以牛羊肉為主,不可上十分具有地域特色的菜肴。不然等人家都表達了“It’sveryunusual……andinteresting.”不失禮貌委婉的拒絕了你的款待。而你卻還很自得的覺得自己東道主做的不錯這就容易造成交際雙方的誤解和尷尬了。我們這就沒有很好的順應到對方所表達的東西。2、了解社交世界動態順應不足,社交過程中應該以文化圈的社交準則進行社交。不然容易造成很大的誤解。一般在美國公司老板稱贊員工,西方人一般會自信的接受恭維和贊美,而我們中國文化講究的是含蓄,謙虛。我們回答自己做的不好的戒驕戒傲兢兢業業下次要做的更好,而美國人則認為你這一回答屬于不自信的表態,而且是對老板的判斷進行了一次質疑。從而互相之間產生不愉快和誤解。很多機會就旁落他人。3、了解心理世界動態順應不足,我們經常會在公共衛生間里面設立一個殘障人士專用的小便池,并在門口張貼這殘障人士專用。這在我們看來這是一件善的行為,體現我們社會對弱者的照顧和體恤。而在這些我們理解看來是溫馨的一面,美國人看來或許會覺得不可思議,畢竟他們覺得這是整個社會在時時刻刻提醒著殘障人士你是殘障人士,你只能上殘障人士的洗手間,這是一種侮辱與標簽會讓一個殘障人士心理受到二次傷害,這就是不同文化圈的心理世界動態順應。4、了解物理世界動態順應不足,物理世界動態順應指的是時間和空間的指示關系,和交際雙方的手勢,動作,表情,眼神等,如果在交際過程中不能很好的順應物理世界就容易造成很多誤解和麻煩。比如在印度很多搖頭方式就代表很多意思,比如同意,無奈,無所謂,開心,拒絕等等,比如在美國很多黑人打招呼的方式我們看起來就行打架一樣,掄起拳頭互相砸過去,但那種方式就是他們文化圈里面的物理動態順應,我們要提前去了解。
三、順應論視角下如何避免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的應對措施
1、遵循動態順應理論,注重動態順應能力提升,在跨文化交際中為了達到有效的交際目的,我們得去了解交際語境下的語言結構和語境關系,只有動態的順應語境和語言結構的關系才能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從而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出現。2、創設語用交際環境,重點培養語用能力,我們在教授語言的同時不僅僅要注意對語言知識的傳輸,語法結構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要把語境和文化結合進來,這會讓我們學生在使用語言進行跨文化交際時候用語用詞會更加準確無誤。同時我們也要注意語言在當地文化圈中的變化,因為任何一種活語言的詞語都具有可變性,會有不同的解釋和說法,如果使用不恰當就容易造成誤解和尷尬。但凡我們學習語言的時候一定要加強語用知識的了解,有意思的提高語用能力的提高。3、結合現代化多媒體技術與互聯網真實語料相結合,我們在學習對方語境的時候可以結合網上有的原聲電影,動漫,收音機等等來進行學習和揣摩對方的使用語言的一個情況。甚至我們可以經常瀏覽國外臉書等著名網站,在此提供的學習語言環境可以讓我們了解到對方是怎樣一個文化環境,這對我們在直面交際的時候后會更有底氣和自信的。
四、結語
在順應論視角下的跨文化交際用語失誤點主要體現語言使用者環節,社交環節,心理環節還有我們肢體語言的物理環節。這四大環節都是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際的誤解。我們在跨文化交流時候一定要先做到“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法,入鄉而問俗,入門而問違”。這樣做既有助于雙方交流的順暢和愉悅,更能達到我們的交際目的。跨文化交際的措施,應該著重培養這方面的知識背景,這樣不僅能大幅度提高我們夸文化用語的成功性,更能夠有效的避免交際用語失誤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