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4 05:51:2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利率市場化對金融機構經營模式的影響,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地方經濟建設有了較快發展,特別是金融行業呈現出多樣化發展,并且人們對金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但是消費者對金融權益意識增強對其的投訴也比較多。隨著金融行業在農村快速發展,更加凸顯出了農村金融建設的不完善,缺少競爭,并且農村消費者對金融意識比較淡薄和缺乏一定的金融維權意識,于此同時金融監督部門工作力度不足,出現了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的出現。對此中問題需要進行針對性的進行解決,在利率市場化中將農村金融機構得到更大的保護和問題進行更大的完善。本文主要闡述利率市場化后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問題和對策。
關鍵詞:農村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金融重構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金融業有了很大的發展,體現在企業中的各個方面,隨著金融行業從單一的存取款到其他的多種業務的出現,出現了消費者和金融機構的沖突不斷加重,這體現出了金融機構存在著一些問題,特別是農村金融消費者出現的權益保護缺失問題。對農村出現的金融風險和保護缺失需要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最大程度上杜絕金融風險給人們帶來的各種損失,采用一定有效的方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同時維護金融行業的穩定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一、農村金融機構出現的問題
1.金融產品信息披露欠缺
(1)金融消費產品價格透明度問題。我國現在農村金融機構中存款和貸款利率進行公開外,其他的比如貸款種類和跨行交易費等沒有進行完全公開,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們在辦理其他業務增加了難度。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各項業務不能進行很好的選擇,并且業務標準的浮動比較大,消費者很難把握,比如,我國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在其基礎上又10%的浮動,浮動的幅度由銀行自身制定,農村消費者只有被動接受。(2)金融政策宣傳不到位。一些金融機構對于一些標準的公開沒有完全的宣傳力度,再加上很多農村消費者對很多金融知識都不了解,這就給糾紛埋下了禍根,走上了投訴道路。
2.服務效率低,公平性不高
農村金融機構服務效率比較低,原因是一些銀行工作人員的素質比較低,并且工作窗口相對較少,辦事效率低下,消費者得不到好的服務。農村金融機構的秩序也很差,比如,排隊,辦業務排隊至少要30分鐘,排隊時間過長的現象比較多。金融機構中信貸管理政策經過調整之后導致審批占線過長,并且環節多,增加消費者辦理業務的難度,比如,我國農村信用社的貸款會集中在某段時間,過后就出現貸款困難的現象,而且有太多的附加條件,公平性大打折扣。
3.法律體系不完善
我國針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沒有完善的規章制度,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知識對商品消費權益保護的法律,但是由于金融行業和其他行業的差異性,使該制度沒有太大的利用效果,導致該規章制度的使用性達不到標準。比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和《商業銀行法》等法律制度對于金融產品的消費來說沒有針對性的約束條件,很多規定對金融機構來說有較多的漏洞,如果出現糾紛,沒有一個有針對性的機構來進行調節,使消費者處在一個被動的位置。所以,我國需要針對此種情況進行法律體系的完善。
4.保護機構體系不完善
我國有很多的金融監管機構,但是有很多監管機構沒有明確自身的監管事項,沒有將消費者權益作為法定職責來進行專門處理,糾紛不能正常處理導致糾紛進一步惡化。對于銀行監管機構主要事務就是規范金融機構的各項職能和制度,降低金融機構風險,但是近幾年來出現的金融糾紛日益增多,監管部門處理的方法很簡單,主要讓消費者通過投訴熱線來來進行解決,這種方法的辦事效率較為低下,在愛很大程度上不能對消費者權益進行全面保護,對監管機構來說也根本沒有起到保護的作用。
5.訴訟存在一定的困難
農村和城市的發展有很大的差距,較為落后,并且農村對金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比較少,金融意識比較淡薄,對一些金融糾紛沒有采取法律途徑進行解決。首先消費者權益保護得不到監管機制的很好保護,并且糾紛訴訟程序也的別困難,農村消費者也沒有更多的經濟條件和精力進行訴訟。我國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訴訟和國外相比有很大的不完善,其中最基本訴訟平臺不完善,出現糾紛很大程度上依靠有關制度進行不斷的調節,有一定的局限性。訴訟周期也相對較長,并且訴訟費用較高,舉證和執行更難。
二、在利率市場化下農村金融機構保護的重構
1.金融機構保護立法的健全
我國應當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消費者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存在的權益和義務,并且結合農村現有環境頒布一些有針對性的金融法律。還應完善《行業監督管理法》、《證券法》和《保險法》等,將消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礎上放到監管范圍中,并且確定金融機構的法律地位,以此更好的保護消費者權益。對金融機構的信息真實性和公開性進行完善,金融機構在進行產品銷售時對自身的信息進行真實的披露和公開,比如,銀行在進行貸款業務時要將貸款類型和風險真實的公開,不能對其夸大。
2.金融機構保護組織的建立
我過金融消費者保護權益還需要借鑒國外的一些發達國家的治理經驗,完全可以在監管部門中設置專業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并且在行業協會也設立該組織機構,形成多種機構并存監督機制,對消費者進行教育和風險提示燈內容,這對消費者進行投訴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也可以在銀行中設立金融消費者保護局,能夠更好的對消費者進行保護,對金融機構銀行卡,人民幣流通和外匯等業務中出現的違法和侵害行為進行嚴厲的懲處,最大程度上保證消費者的權益不受侵害。
3.服務體系的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我國要想要改善金融機構首先需要對農村金融機構環境進行改善,比如,可以增加辦理業務窗口和采用先進的服務設備,最大程度上縮短服務時間,提高服務效率,避免排隊長的問題。另一方面還需要對農村金融機構中的有關制度進行修改和完善,比如,嚴格規范資金貸款的流程,化簡貸款業務的程序,這不但能夠提高銀行辦理業務效率,而且還能降低消費者辦事成本。對農村服務網絡進行整改和完善,大力建設服務社區,完善金融服務網絡,對金融整體的支付結算服務體系進行徹底的完善,降低消費者因缺乏金融知識而出現的一些問題。
4.高效投訴平臺的搭建
想要在農村建立高效的投訴機構就需要對投訴部分進行整改和完善,我國投訴部門的設立和國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可以建立消費者投訴數據庫,將投訴內容進行分類處理,并且進行詳細的調查和解決,投訴部門要對信息進行定期的分析,對其中潛在的風險進行必要的調查,這也是為以后規章制度更加完善的基礎。還可以建立消費者自律性組織進行調節,對賠償事項進行完善,對懲處事項進行追究,真正意義上賦予消費者保護權益,對金融機構的違規行為進行時候嚴厲懲處,提升對消費者的賠償率。
5.金融機構業務的加強
各種金融監管部門要聯合在一起對農村消費者進行多項金融教育,以監管部門為代表開展多元化的金融教育活動,做到對知識的大力宣傳和學習,建立金融消費者教育網絡平臺,不但能夠提高消費者金融知識,而且還可以提高消費者的金融維權意識,降低因對金融不了解而出現的各種風險,與此同時還需要對消費者的素質進行提升,達到一種與之相適應的素質水平,從真正意義上對金融體系進行穩定。
三、結束語
由上文可以看出,農村金融機構想要得到更加長遠的發展就需要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這就需要金融機構對自身的一些標準進行全面的公開和進行有效的宣傳。在進行標準公示的同時需要采用宣傳的方式對農村消費者進行金融知識的普及,根據不同客戶采取不同的普及方法,進行針對性的宣傳普及。有關監督部門也需要加大監督力度,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進行全方位保護,對不合法金融機構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嚴厲懲處,以此提高金融行業的整體形象和質量來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摘 要:利率市場化在實現內外均衡、保證金融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起著重要調節作用的同時,會加劇金融機構間的市場競爭、更加考驗金融機構的定價能力、經營管理能力、風險管控能力。本文以轄區農村信用社為樣本簡要分析了其發展現狀以及利率市場化對其造成的影響,并就推進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利率市場化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利率定價;風險管理
一、研究背景
1996年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同業拆借利率、債券市場利率市場化方面不斷發展。貸款利率市場化方面,2004年10月,經過多次調整,央行取消貸款上浮封頂(農村信用社最高上浮基準利率的2.3倍),貸款最多下浮到基準利率的0.9倍;2006年8月和2008年10月,央行將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分別下設到基準利率的0.85倍和0.7倍;2012年6月和7月,貸款利率下浮區間分別擴大至基準利率的0.8倍和0.7倍;2013年7月20日,央行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個人住房貸款暫不調整),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貸款利率實現市場化。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已取得重要進展,金融機構差異化、精細化定價的特征進一步顯現,市場機制在利率形成中的作用明顯增加。
(一)利率市場化及其特征
利率市場化是指中央銀行逐步放松和消除對利率的管制,由市場主體根據資金市場的供求變化來自主調節利率,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引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資金供求決定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即將中央銀行對存款利率的上限和貸款利率的下限完全放開,利率高低由各金融機構根據自身的經營決策自主決定。
利率市場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形成機制:由市場供求及資金需求程度決定取代傳統體制下政府的人為規定;(2)結構體系:依據經濟活動中的風險程度、控制通貨膨脹程度以及經濟性質等因素形成多元化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彈性結構系統;(3)運行機制:既賦予金融機構相當充分的自主權,又強調國家在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和干預;(4)調節方式:用間接經濟調控手段取代傳統的直接調控。
(二)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性
利率的實質是資本的價格,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基礎。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深化的標志,是提高金融市場化程度的重要環節,既是利率定價機制的深刻轉變,又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條件和核心內容,它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對現階段我國經濟金融發展顯得非常迫切而必要。
1、國際經驗證明了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性。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國際金融市場上已陸續實現利率市場化,美國于1986年3月成功地實現了利率市場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成功地實現。利率市場化的國際實踐、經驗與教訓,已證明利率市場化在實現內外均衡、保證金融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的重要調節作用。
2、銀行負債方迫切要求利率市場化。隨著高息理財產品的大規模發行,我國銀行存貸款利率半管制的局面不斷受到挑戰。一定程度上,銀行通過創新理財產品來規避一些利率管制,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另一方面,隨著金融脫媒現象的加劇,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中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理財產品的快速發展,基本上可以視為銀行負債方對利率市場化提出了非常迫切的要求。
3、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亟需利率市場化。利率管制造成官方利率低于市場利率,使得金融市場資金供求關系高度緊張。在管制利率條件下,銀行為獲得低風險穩定利差收益,更傾向于向大企業發放貸款,提供低成本融資,損害了金融公平,導致大量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得不到平價貸款只能迫于無奈接受高利率的民間融資,也就是目前民間高利貸的亂象之一。現實情況中,很難有行業能夠持續獲得高額利潤來支撐高利貸的高額利息,因此高利貸存在很大風險。同時由于高利貸具有依賴個人信用、基本的信貸合同不規范以及缺失約定抵押品等特點,一旦風險爆發將會產生巨大的社會問題。利率市場化下,銀行業間競爭也會加劇,資金營運壓力也會加大,勢必會推動銀行根據貸款風險程度自主選擇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為客戶,有效遏制高利貸現象。
4、指導銀行高利潤向社會平均水平回歸依靠利率市場化。近年來,各銀行尤其是信用社等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高利潤被廣泛關注,銀行作為企業的一類,提高利潤本應該受到社會肯定,然而卻面臨質疑,主要在于金融機構獲取高額利潤靠的是高息差,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利率的非市場化。
5、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都有十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目前這一趨勢已不可避免,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的依次推進是重要前提。只有實現國內利率市場化,才能發展成為健康、規范的金融市場,承受復雜的外部風險沖擊。債券市場、銀行間貨幣市場、境內外匯市場等已經基本實現利率市場化,銀行存款利率市場化是利率市場化最后需要攻克的堡壘。
二、利率市場化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影響
(一)短期內貸款利率市場化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影響較小
從2004年以來,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就實行“上不封頂”,基本上貸款利率是根據客戶情況決定的,多執行的是上浮,執行0.7倍的情況非常少。作為農村金融市場上的重要主體,咸陽轄區農村信用社在多年的市場化經營中,貸款利率也從未突破甚至接近過基準利率2.3倍的上限。在此次貸款利率完全市場化之前,貸款利率的形成機制基本上已經市場化。商業銀行基于自身信貸資產風險管控和外部銀行業競爭兩方面考慮,在信貸風險沒有變化和外面市場競爭依然激烈的情況下,對此次貸款利率完全放開必然不會做出大幅提高或降低貸款利率的反應,加之大部分企業對于利率變化的敏感性較低,所以此次取消利率下限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貸款發放量及貸款利率都產生不了太大影響,目前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銀行業要下調貸款利率。但從中長期來看,貸款利率放開結合以后的存款利率放開及其他相關配套金融改革措施,會有利于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有利于實體經濟穩增長。
(二)利率市場化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長期影響
1、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將面臨新的考驗和壓力。
(1)利率定價和預測管理能力亟需提高。以咸陽轄內一級法人機構各農村信用社為例,擁有貸款利率定價的自主權,目前多是借鑒“風險加成”定價模型,采用基準利率加上浮的方式確定貸款利率。同時按照不同貸款期限、客戶對象和擔保方式區別確定不同的貸款利率。從全市十三家機構之間的利率執行水平看,經濟比較活躍,金融機構林立地區的機構利率水平明顯低于其他機構利率水平,而單純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山區社,則執行較高的利率水平,某聯社一年期保證貸款利率高達10.02%,較之基準利率上浮較大;與其他金融機構比較,除過郵政儲蓄外,貸款利率均高于其他金融機構。而目前這些定價方法均沒有建立在一個科學的定價機制和成本核算機制之上,只是一個簡單的基準利率加點浮動的方式來確定貸款利率。如何解決經營管理手段落后的現狀已成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必須盡快解決的難題。
(2)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利率市場化的逐步開放與農村金融市場的開放同步而來。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村扶持力度的大氣候下,農村市場逐漸成為商業銀行關注的重點。農行卷土重來、農發行商業化轉型、郵儲銀行組建、股份制銀行網點下設縣域、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成立,都給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帶來挑戰。
(3)經營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存貸款利率的雙向浮動給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直接帶來的是融資成本升高,主營業務收入降低。人員網點多、業務小而散、社會責任重、資產質量差,存款利率的上浮又加大農信社融資成本,壓縮了利潤空間。以咸陽轄區13家法人農村信用社的經濟現狀為例,目前經營成本較高,與其它銀行相比盈利水平不足。收入來源單一,主要來源于貸款利息和資金營運收入兩大塊,其中:貸款利息占到財務收入的80%左右,資金營運收入占到20%左右。利率市場化必將帶來的“一升一降”會嚴重擠壓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利潤空間,使其經營變得更加困難。
2、利率市場化是把“雙刃劍”,在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帶來考驗的同時,將促進其加快發展壯大。
(1)利率市場化將激勵農信社自身管理升級和產品創新。利率競爭是金融機構管理和技術的競爭,是綜合實力的競爭。存貸款利率雙向浮動倒逼農信社精細管理、加強核算。利率市場化后,企業和個人客戶由于對期限、利率、風險程度、流動性等需求不同,將對存貸款產品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必須遵循市場規則,重新審視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和經營策略,樹立科學的經營觀念與風險意識,盡快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不斷進行金融創新,推出適應客戶需求的金融工具和產品。
(2)利率市場化將激勵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盡快完善自我約束機制。利差縮小后,必將迫使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根據市場資金供求狀況,在進行成本核算的基礎上,靈活調整利率水平,同時細化對客戶的分類管理和差異化服務。這將有助于糾正其盲目擴張業務的慣性經營思維,探索新的適于客戶需要的服務方式。激勵農信社建立以頭寸控制、成本控制、風險控制、期限匹配為核心的資金約束機制,有利于培養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成本效益理念。
三、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對策建議
(一)充分挖掘現有市場潛力
面對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同業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堅守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社區和縣域經濟的市場定位。充分發揮點多、面廣、人熟、地熟的優勢,通過深入農村、農戶、企業、商戶和“掃街式營銷活動”,詳細了解不同種類客戶金融服務需求,在鞏固原有客戶的基礎上,加大對城區和城郊等區域的營銷力度,通過學習各大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各地農商行的先進經驗,不斷尋求新的客戶資源,培育新的客戶群體,研發新的信貸產品,提升原有市場份額,增強市場競爭力。
(二)加快轉變經營管理模式
一是由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細化管理模式轉變,通過對基層網點、機關部室進行整合重組,梳理操作流程,減少管理層次,實現業務處理的專業化、流程化、集中化管理,逐步實施流程銀行建設。加強資金成本核算,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二是由過度依賴存貸利差單一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盈利模式轉變。積極發展保險、基金、投資理財等中間業務,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實現收入結構多元化,最大限度地減少利率變動帶來的風險。三是加快金融產品創新,加大對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新興產品推廣與應用。四是創新擔保方式,不斷研發特色信貸產品,滿足不同客戶金融服務需求。五是由單純注重業務發展向綜合競爭力發展模式轉變。面對利率市場化的沖擊,同業競爭的加劇,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必須提高綜合競爭力。六是要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打造品牌形象,贏得廣大客戶的認可。七是重視人才隊伍建設,打造各專業后備人才庫,提高行業競爭力。八是重視網點形象,通過優質服務,提高服務效率,提升客戶滿意度。
(三)完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
利率市場化必然導致利率的頻繁變動,利率風險的加大,這就要求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必須盡快建立利率市場化風險管理體系。一是重視利率風險管理,改變過去固定利率定價方式。針對不同客戶群體及行業結構,實行差別化浮動利率,積極培植優質客戶群體,對優質客戶實行優惠利率,對高風險的行業及客戶慎重選擇,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尋求效益最大化,不能一味追求高利潤而忽視風險。二是加強對利率定價風險的監督。對內部貸款利率定價風險進行監督,對利率定價的合理性進行評估。
摘 要:近期,人民銀行連續兩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利率,擴大貸款利率下浮幅度并且首次允許存款利率上浮,標志著利率市場化進程又邁出了一大步。對此次利率市場化改革,金融機構反應強烈,普遍認為利率政策調整將對其盈利能力和經營管理產生深遠影響。此次利率政策調整,是央行推行利率市場化的一個重大舉措,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銀行面臨的競爭壓力也會更大,面對利率市場化的進程,銀行機構需未雨綢繆,積極應對。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
近期,人民銀行連續兩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利率,擴大貸款利率下浮幅度并且首次允許存款利率上浮,標志著利率市場化進程又邁出了一大步。為了解存貸款利率調整產生的影響,銀行的存貸款利率定價策略的調整以及應對措施,我們對此進行了調查。
一、利率政策調整的執行情況
2012年6月8日起,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并且首次允許存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10%,同時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7月6日起,人民銀行再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且采取不對稱降息,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31個百分點,同時將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7倍。存貸款利率政策調整后,轄內各大銀行利率執行基本保持一致,中小銀行利率執行有所差異。
(一)存款利率上浮為主,定價呈現差別化
自人民銀行宣布存款利率上限調整至基準利率的1.1倍之后,各銀行紛紛作出調整,利率以上浮為主,中小銀行存款利率基本一浮到頂,大銀行存款利率上浮幅度相對較小。各大銀行機構存款利率定價趨同,但多數保持了降息前的利率水平,并未達到1.1倍的利率浮動上限。6月9日,轄內五家國有銀行及郵儲銀行利率基本保持一致,一年期存款利率執行3.5%,較基準利率上浮約8%,與降息前保持相同水平。二次降息后,轄內五家國有銀行及郵儲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執行3.25%,上浮約8.33%,與7月6日降息前一年期基準利率相同,二年、三年、五年整存整取仍執行基準利率。其他類別存款執行略有差異,如工行活期存款上浮10%,中行、郵儲活期存款執行基準利率;中行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一年期上浮0.25個百分點,三年期上浮0.1個百分點,五年期執行基準利率,而郵儲的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一年期上浮0.285個百分點,三年期、五年期執行基準利率。
江蘇銀行存款利率在利率政策調整初期與各大銀行保持一致,后幾經修改,至6月19日執行一年內定期存款及活期存款均較基準利率上浮10%,二年、三年期定期存款實行有條件上浮,五年期定期存款按央行基準利率執行。
農村金融機構6月9日起存款利率參照省聯社的存款利率執行,即活期和一年期內定期存款上浮10%,二年、三年、五年期定期存款執行基準利率。之后,各銀行根據自身情況有所微調。目前,除泗陽農商行二年、三年、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執行基準利率外,其余各農商行和村鎮銀行各檔次存款利率均上浮10%。
(二)貸款利率維持原有政策,無明顯變化
從貸款利率執行情況看變化不大,繼續執行各行原有信貸政策,監測數據顯示,6-8月宿遷全轄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8.75%、8.35%和8.77%,沒有明顯的變化趨勢。
目前各行貸款利率基本維持原有政策,原則上執行基準利率及上浮標準,目前除住房貸款外,貸款尚未出現下浮超過10%的現象。工行貸款利率執行中要求根據人民銀行利率規定和客戶信用等級、擔保方式等確定不同的貸款價格。農行、建行等均要求對于下浮超過10%的貸款需逐筆上報總行審批,目前尚未發放下浮超過10%的貸款。
農村金融機構在貸款利率執行上以上浮為主。除存單質押貸款、扶貧貸款、國家助學貸款執行人行基準利率外,新居樂貸款、大聯航貸款(房產抵押)、大學生村官創業貸款、房產抵押貸款、擔保公司擔保貸款、優質信用戶貸款、農業貸款、小企業貸款、工商業貸款、公務人員貸款,分別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30%、45%、50%、60%、60%、60%、80%、90%、90%、110%、110%。目前,一年期貸款最高利率執行較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高6.941個百分點。泗陽農商行反映,由于該行貸款利息收入占總收入的90%以上,根據存貸利差收入、存款利率上調和市場競爭需要,部分貸款品種利率比調整前的上浮浮動比例增大8%左右,但調整后的利率比調整前整體下降。
二、利率市場化改革對金融機構的影響
對此次利率市場化改革,金融機構反應強烈,普遍認為利率政策調整將對其盈利能力和經營管理產生深遠影響。
一是存貸款利差收窄,盈利能力面臨較大挑戰。利率政策調整后,各商業銀行對存款利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浮,再加上二次不對稱降息,存貸款利差收窄。銀行機構認為,受重新定價周期影響,利率政策調整對商業銀行當期損益影響不大,但隨著資產負債業務重新定價的逐步到位,存貸款利率政策調整的影響將在明年快速體現,商業銀行盈利能力面臨一定挑戰。
二是經營管理壓力加大,客戶管理能力有待增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有效細分產品和客戶,進行差異化服務和定價,有效提升客戶貢獻和資源投入產出效率,對商業銀行而言是巨大的挑戰。由于中小金融機構利率上浮幅度較大,加劇了銀行存款的競爭,增加了儲蓄存款在銀行間的流動,對存款的穩定性帶來挑戰。此外,在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也將加大,經營中的不確定性增加,這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行業競爭壓力增大,銀行業務轉型在所難免。這次利率調整給儲戶提供了選擇空間和議價能力,哪家銀行利率高,客戶就更愿意把錢存在哪家銀行。銀行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群體,存款利率上浮幅度不同,必然帶來資金成本壓力不同,這就要求銀行在吸收存款的同時加強資金管理使用效率,單一依靠存貸款利差的方式已難以為繼,需要拓寬中間業務等其他渠道。如,村鎮銀行反映盈利主要來源于利差收入,除了匯劃業務手續費,中間業務微乎其微。由于科技創新等力量不足,只能依托于發起行蘇州銀行,而蘇州銀行暫未開發針對于村鎮銀行的中間業務產品,因此中間業務發展緩慢。從長遠看,此次利率浮動區間擴大,將促使其嘗試轉變經營方式,把過度依靠存貸款利差的盈利模式轉變到拓展中間業務等多渠道盈利模式上。
四是自主調控空間加大,面臨業務發展新機遇。針對此次利率調整要求,部分農商行反映,自主調控空間加大,面臨業務發展新機遇。銀行可自主將一年期存款利率定位不超過基準利率的1.1倍,如監管部門對銀行存貸比監管的指標不放松,銀行對存款需求量加大,會導致部分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執行一浮到頂的政策。如第一次降息時可執行3.575%,10萬元一年期定期存款可獲得利息3575元,而部分銀行執行基準利率3.25%,10萬元一年定存獲得的利息僅為3250元,在不同銀行的存款利差325元,會吸引客戶到利率較高的銀行辦理業務,在一定程度有利于存款市場份額的擴大,從而帶動此類銀行的理財業務、中間業務,甚至貸款業務的擴張。
三、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對策
此次利率政策調整,是央行推行利率市場化的一個重大舉措,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銀行面臨的競爭壓力也會更大,面對利率市場化的進程,銀行機構需未雨綢繆,積極應對。
(一)調整業務品種,提高信貸資金使用價值
積極調整信貸結構,將信貸資源更多地配置到利率定價水平較高的實體企業,加快向擁有較高風險定價權的中小企業傾斜,提升貸款收息水平。通過業務產品創新和品牌建設,形成各具特色的中小企業融資產品,更好地服務客戶,滿足市場需求。與此同時,營造存款來源綜合渠道,通過貸款、財富管理、代收付等多項業務拓寬低成本資金來源,保持存款穩定增長。
(二)開展業務轉型,提高中間業務結構占比
目前,銀行傳統存貸款業務占主導地位,中間業務的發展比較有限。利率市場化后,存貸款利差縮小,嚴重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為銀行提供更大的利潤空間,從而使銀行改變單純依靠資金量獲取利息收入的局面,增加銀行經營的靈活性與適應性。穩步擴大業務范圍,從低層次的代收代付向代客理財等高附加值業務發展,深化相關金融產品創新,要以市場為導向,客戶為中心,充分挖掘市場潛在需求,研究消費心理,分析發展趨勢,設計開發符合區域經濟特色的中間業務品種,不斷優化盈利結構,提高收益水平。
(三)探索定價模型,提高資產負債管理能力
金融機構有必要立足自身情況,結合成本收益分析、客戶盈利分析等科學方法,不斷探索能綜合反映風險補償、費用分攤、客戶讓利幅度、產品收益相關性、違約和展期等因素的定價模型,做好自主定價和維系客戶之間的平衡。主動參與銀行間交易市場,將資金更多地運用到那些效益好、風險低的資產上,尋求既符合效益最大化要求,又能有效控制風險的資金營運管理模式。
(四)找準市場定位,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利率市場化使資金價格放開,價格工具成為重要的市場競爭手段,但是金融機構絕不能將價格作為唯一的市場競爭手段。從某種程度上講,金融機構以服務為主要內涵的“軟實力”將會比以資本為內涵的“硬實力”更為重要。金融機構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根據自身發展定位,更加關注對利率敏感度不同的客戶需求,通過價格調整及非價格競爭手段為不同客戶提供服務,通過金融創新和流程優化為特定客戶群體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從而增強對客戶的吸引力,不斷提升客戶的忠誠度,以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取更大的生存及發展空間。
(五)關注利率風險,提高利率風險控制能力
金融機構要從單純關注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轉移到既關注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又關注利率風險的軌道上來,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戰略。要建立和完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加快存款定價機制、貸款定價機制、服務定價機制和授權定價機制等的完善,積極探索控制利率風險的新工具和新方法,科學地預防、識別、計量和處理利率風險,并實現事后的有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