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4 05:43:5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銀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要:近年來,淮安市銀行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居民的存貸款數額逐年增加,銀行的數量越來越多,銀行業出現了嶄新的發展局面。通過對淮安市銀行業的現狀進行分析,論述了其在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改變觀念抓信貸、保持存款適度增長、加強信貸資產風險管理等一些對策。
關鍵詞:淮安 居民存款 銀行數量 存在問題 對策
引言
淮安的銀行業雖然在近些年有了長足的發展,銀行業的改革,對銀行業實施有效的監管,是金融業規避風險、有效提高國際競爭力、促進銀行業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2010年淮安市銀行業運行繼續保持平穩發展,12月末,全市銀行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 301.06億元,同比增長29.2%;銀行業各項貸款余額918.73億元,增長29.8%。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和擴大,淮安銀行業的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但是我們也發現淮安市的銀行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下面文章將對淮安市的銀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一、淮安市銀行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淮安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政府加大了對銀行業的支持,淮安市銀行業已有了較大幅度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銀行業的存貸款規模快速增長。表1是2001―2009年全市銀行存貸款一覽表。從表1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從2001―2009年淮安市銀行的存貸款數額是逐年增加的。銀行業的總存款增長率大約在13.5%;銀行業的總貸款增長率大約在12.7%,總存款的數額遠遠大于總貸款的數額。由于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采取利用加息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雙重調控手段,特別是存款加息符合大部分城鄉居民積累增值的心理[2],增強了儲蓄的穩定性,也使銀行、信用社籌集更多的資金,加大新農村建設支持力度。居民的存款數額逐年遞增,年增長率大約在12.1%。促進經濟金融和諧發展。
2.銀行的數量不斷增加。改革開放以來,為了使淮安金融業更快更好的發展,國有四大銀行以及江蘇銀行先后在淮安成立。加快了淮安經濟發展的步伐,方便了淮安的居民,促進了淮安金融業的發展。隨著淮安市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進駐淮安市場。現在農村信用合作社在淮安廣泛興起,在全市各個角落都分布著網點,為淮安市居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2009年9月30日交通銀行淮安分行的開業,為淮安各類企業、各屆人士不斷提供更優金融方案,推動淮安經濟社會和交通銀行共同發展;2009年10月11日,昆山農村商業銀行進駐淮安;2009年12月9日,東吳農村商業銀行漣水支行在漣水成立,為漣水乃至淮安經濟快速發展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力量;2010年7月23日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淮安分行在淮安成立,成立當天就與淮安當地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給淮安金融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預計不久,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也將會進駐淮安,必然使淮安銀行越來越多,淮安金融市場越來越完善。
二、淮安銀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淮安市銀行業在近些年已經有了蓬勃的發展,銀行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居民的金融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但其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盲目搞存款競爭,阻礙銀行自身和經濟正常運行。由于銀行業的擴張和競爭的加強,銀行的投資活動需要找到足夠的社會閑散資金,自然而然存款問題就被放在首要位置。目前,淮安市各商業銀行每年都分級下達當年存款任務指標。特殊情況下,上級行還會給所屬機構來個月度或季度的存款比拼,并且將完成存款任務與員工工資獎金掛鉤、與評比先進掛鉤。雖然央行三令五申,不準將存款完成情況與員工工資、獎金、福利掛鉤,但淮安市很多單位依然我行我素,置若罔聞。在“存款立行”觀念的支配下,各商業銀行盲目拉存款,只重視存款數量不重視質量,也給自身發展帶來一系列不良后果。過分強調抓存款,擾亂臨柜業務的正常運轉。為攬儲一些機構公然將企業存款轉入儲蓄核算,為部分企業機關團逃避監督和大額提現開了方便之門,達到公款私用之目的。
2.不良貸款比率高,貸款風險防范機制不健全。首先,淮安市商業銀行在資產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貸款“三查”制度真正落實,授信不統一。不少項目貸前調查流于形式,對企業產品、生產經營狀況、經濟效益、發展趨勢等主要因素預測不準,在方法上重定性輕定量,缺乏科學的分析;貸時審查不嚴格、不科學,在放貸時違反規定與操作程序,使“人情貸款”、“關系貸款”等現象時有發生;貸后檢查不積極,流于形式,重貸輕營的現象較普遍[3]。這些因素將直接影響今后貸款的回收。另外銀行對不同企業貸款方式(主要有信用貸款、擔保貸款、抵押貸款)選擇不當也是造成貸款風險的重要因素。其次,由于目前很多機構現有信貸人員業務素質不高,且個別人員法制觀念極差,違章違規現象時有發生,人為造成信貸風險損失,嚴重威脅信貸資產的安全運營。最后,缺乏一套嚴密的監督機制,也是造成不良貸款增加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中國金融監管體系還不完善,監管機制也不健全,銀行內部稽核、監督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些都給不良資產的形成埋下隱患。必須加強內控建設,建立建全科學的資產風險管理系統。
3.人員素質水平普遍不高,技術裝備落后。現代銀行是高度專業化的產業,對員工的素質有著很高的要求,不管是管理人員還是一般業務人員。不僅要求員工要具備較高的學歷層次,豐富的專業知識,更注重員工的工作能力和創造力。而目前淮安市銀行職工隊伍素質普遍不高,學歷較低,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也不高。這主要是一些銀行缺乏一套完善的、適應現代商業銀行運作的勞動人事制度。員工錄用要求不高、把關不嚴,很多人都是靠關系而不是靠自身實力進入銀行;在崗人員缺少技術和業務培訓,沒有一套科學嚴密的考核制度;崗位分工不合理,員工缺乏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大量臨時用工人員充斥一線崗位,很多都是無證上崗,難以保證銀行臨柜業務的順利開展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再加上這部分人員缺乏必要的教育,且由于待遇較低,往往很容易造成某些人心理失衡,從而走上犯罪道路。近幾年來這類金融犯罪案件頻頻發生,呈逐年上升的勢頭,已嚴重威脅到銀行資金安全和社會聲譽。
4.銀行業還存在許多內部管理問題。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存在內部人控制、信息披露不足、經營目標偏差、缺乏明確有效的制約機制和市場激勵機制等問題[4],影響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容易引發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由于投資者保護制度尚待完善,投資者風險意識不足,近幾年在救助和關閉金融機構過程中的個人債權通常由政府墊付,這種方式不利于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和增強對金融機構經營活動的市場約束,還有可能誘發金融機構的盲目擴張和惡意經營行為。在風險處置中如何既維護金融穩定又防范道德風險,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5.金融監管措施不力。從金融監管手段看,淮安市金融監管長期依賴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金融監管以計劃、行政命令和適當的經濟處罰方式進行。基本金融法律與實際工作的要求相差甚遠,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監管難以做到有法可依和違法必究。從金融監管方式來看,淮安市的金融監管主要是外部監管。由于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機制不健全,自我監管能力極低,金融同業工會等行業自律性組織在淮安市也極為少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等社會監督機構對金融機構的監督和檢查非常少[5]。從金融監管內容來看,淮安市金融監管中的風險監管幾乎是空白,監管部門將主要精力放在機構審批和業務審批上,對金融機構日常營運監管較少,金融監管和稽核也忙于完成上級任務,作用有限。從金融監管標準來看,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檢查和評級以及風險管理沒有一套統一的具體量化標準,監管行為隨意性強。
三、淮安市金融市場發展的對策
針對淮安市金融市場存在的上述問題,我覺得可以有以下幾點對策,對于加快淮安金融市場的更好發展會有很大幫助。
1.改變觀念抓信貸,保持存款適度增長。存款不是銀行的本質特征,從整個經濟運行環境來看,只有適度合理的增長才能與經濟發展相適應。首先,各商業銀行要及時轉變觀念,變“存款立行”為“效益立行”,在增強銀行實力過程中,應以利潤作為主要考核指標,禁止下達硬性存款考核指標,但也不能忽視存款,要將存款數量與質量一起抓。其次,要在信貸管理方面加大力度,把信貸管理工作從實質上提高到銀行經營管理中心地位上來,充分體現贏利對銀行生存發展的重要性。以構建新型政銀關系為目標,推動淮安政府與金融機構全面戰略合作的范圍寬化和層次深化,淮安政府與金融機構攜手合作,共同創造當地有效的信貸需求。從本意上說,政銀合作是一項“雙贏”甚至“多贏”的戰略選擇[5]。因為政府掌握的大量項目資源、政策資源及其他相關資源同商業銀行擁有的資金、信息、技術、人才等專有資源和獨特優勢相結合,對于創造有效的信貸需求來說,無疑比不合作具有更大的正效應。以構建新型銀企關系為目標,協調和完善省政府各部門以及各市縣政府部門的銀企對接制度,繼續挖掘并向金融部門提供可供信貸的企業資源。
2.加強信貸資產風險管理,做好銀行體系不良資產的處理。淮安市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的形成有其歷史的和社會的原困,也有自身管理不善的因素。當務之急是必須盡快建立健全科學的貸款風險管理體系,實現貸款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益性。首先,要重點落實貸款“三查”制度和統一授信制度,強化貸款風險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各商業銀行應及時準確地分析客觀環境的變化,使信貸資金的投向、投量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要綜合企業領導素質、經濟實力、信譽狀況等各種指標確定企業的信用等級。在貸款發放前通過對借款企業進行信用等級的評估并對有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斷,通過量化方式測算企業信用對貸款風險的影響。盡量避免對信用等級低于貸款標準的企業給予貸款。同時要做好貸時審查工作,落實審貸分離制度,對貸款風險度進行驗證,以確定貸款方式、額度等具體事項,審查貸款的基本情況,最后由決策部門審批。最后還應把好事后檢查關,這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要及時監測貸款資產質量 的變化;加強對貸款使用狀況的監督。定期對其進行測算和分析,可借助電子計算機系統對貸款全過程實行風險預警,確定風險度。其次,建立貸款風險分散機制和風險救助機制也是防范風險,減少損失的關鍵所在。
3.加強銀行從業人員素質建設。一流的技術裝備加上一流的人員是商業銀行提高經營能力和競爭能力所必備的條件。國外一些著名大銀行常通過安排員工輪崗訓練或派駐海外機構工作等方式,以拓寬員工的知識面和視野,培養他們的創造力。淮安市銀行業可以借鑒他們的先進做法給合自身實際大力推進員工隊伍素質建設,嚴禁無證人員上崗,并可通過建立一套激勵型的勞動人事制度,從員工的錄用、培訓、考核、收入分配、職務晉升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讓忠誠能干的員工得到充分施展才華的機會。加強對員工思想政治教育、法律知識的學習,切實增強員工遵紀守法觀念,避免違法亂紀事件發生,使每個員工以為銀行作出貢獻與實現自我價值緊密結合起來,激勵全體員工傾心敬業。各商業銀行還要把更新技術裝備作為一個戰略性問題來對待,加快計算機網絡的建設,更新辦公室設施,改善營業環境,使軟硬件同步發展,為客戶提供一套高效運作機制。建立員工自我約束機制,切實防范“道德”風險。增強銀行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把顧客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為顧客著想,從顧客的角度出發,力爭微笑服務每一天。
4.強化金融機構內部控制體系。銀行要有嚴格的崗位分工和制定明確的工作職責,使各部門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能相互配合。一是嚴格崗位分工,切實根據業務運作的實際要求,因事設崗,因崗定人,盡量做到分工合理。并實行行內崗位輪換和員工年假制等,使銀行每個人員和每項業務都處于被監督、被檢查范圍之內;二是按照每一項業務至少必須有兩個崗位或兩人以上參與記錄、核算和管理的要求,明確各崗位或員工在業務操作中的責權劃分,按各自的工作性質、權限承擔相應的工作責任;三是加強業務操作的事后檢查,每項業務要求有一名業務主管或專門崗位對該項業務處理的整個流程進行綜合把關和全過程的檢查,確保各崗位按職責要求正確處理同一筆業務,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四是要做好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和相互促進工作。
5.加強金融監管,維護地區金融安全與穩定運行。維護地區金融安全與穩定運行是促進金融市場發育和金融市場深化的必要條件,這一點對于淮安來說更為重要。這是因為,淮安由于地處蘇北,不僅使地區金融業自身發展受到限制并逐漸落后于全省,更制約了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審慎面對多年來難得的金融形勢和發展機遇,注意防控當前的貸款集中度風險和潛在的長期信用風險,盡最大努力防止因項目選擇不當、企業效益持續下滑等原因而導致銀行不良貸款反彈。既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決策部署,保證擴內需、保增長、促振興目標的實現,也要避免某些行業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并加大對高能耗、高污染、產能過剩行業的退出力度。加大地方政府與金融監管機構協同監管力度,建立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雖然金融監管機構和地方政府所處的位置和角度不同,但在金融監管的目標上是一致的,即通過協調與合作,保障區域金融安全與穩定,共同促進區域金融的健康發展 [7]。加強地方金融機構的監管,努力防控地方金融風險。
結論
要想實現淮安銀行業更快更好的發展,必須把加強政府對銀行的宏觀調控、政策上的引導與銀行個體的主觀積極能動性發揮出來,加大銀行與企業之間的有效合作,改變觀念抓信貸,不斷引進新的金融機構,建立健全金融體系,本著服務人民、為人民提供方便的原則,大力貫徹科學發展觀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努力促進淮安金融市場更快更好的發展。
一、國內商業銀行私人業務的發展概況
私人銀行業務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社會富有階層提供的“一籃子”、專業化、私密性極強的金融服務。根據客戶需求為其量身定做提供個人財富管理方案,甚至充當“私人管家”服務。其核心價值在于為客戶創設一個個性化的綜合資產管理運作平臺,幫助客戶實現財富增值及事業發展的雙重目標。
國內的私人銀行業自2007年中國銀行率先開展私人銀行業務而揭開序幕,至今已走過五個春秋,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態勢。這源于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深化,實際GDP的持續增長,民間資本及個人可支配收入逐年累積,中國的高凈值財富人群在不斷擴大。根據《中國私人銀行發展報告2012》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底,我國高凈值人群數量達118.5萬人,2011年前五年平均增速為29.1%,預期在“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速為17%,到2015年我國高凈值人群數量將達219.3萬人。我國的高凈值人群分布顯示出幾大特點:一、財富的地域集中趨勢明顯,超過2/3的高凈值人群集中在6個主要地區,包括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和福建;二、年輕化趨勢明顯,我國高凈值人群的主要集中在30―49歲人群,對比西方發達國家更顯年輕化;三、職業構成集中化,私營企業主占比為71.6%,民營、私營企業管理層因其所擁有的企業所有權和股權在高凈值人群中占比11.11%,而家族繼承人的比重為1.42%。從數據可以看出,中國高凈值人士總數及所擁有的財富總量都在快速增長,中國私人銀行業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基于 “銀行業的二八定律”,20%的高端客戶帶來了銀行收益的80%,由此,關注高凈值財富擁有者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另一方面,國內金融體系直接融資渠道快速發展,“金融脫媒”現象日益加劇;加入WTO以來,中國銀行業戰略轉型的進程加快,商業銀行開始從主要充當融資平臺向融資平臺和金融服務平臺并重的狀態轉變。財富管理平臺作為金融服務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始成為各家商業銀行經營及業務轉型的重要選擇。截至2011年末,設立私人銀行部門的中資商業銀行已達到11家。
與外資銀行相比,國內銀行在發展私人業務具有一定的優勢,一是國內商業銀行在對本土市場的熟悉程度以及本土客戶文化的理解上具有絕對的優勢;二是前期業務展開中擁有的大量優質客戶關系;三是原有的機構布局與網點資源使其獲得高端客戶的成本相對較低;四是國內商業銀行相對擁有更多的政策優勢。這些都促進了國內私人銀行業務的快速發展。
然而,在私人銀行業務蓬勃發展的同時,其面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一是人才的極度缺乏,人才缺乏是制約國內私人銀行業務發展的最大因素,私人銀行業務要求配備大量的知識面廣、業務能力強、懂技術、會管理、善營銷的復合型人才;二是業務體制不健全,私人銀行運作的專業性極強,在管理上需要較大的獨立性和靈活度,建立什么樣的私人銀行業務組織架構,建立什么樣的服務體系和產品研發機制,如何理順總分行的關系等都是國內商業銀行開展私人業務面臨的重大課題;三是產品的開發能力不足,類別少、結構單一、缺乏創新,沒有體現出私人銀行業務應有的特色性和高端性;四是信息系統并不完善,不利于客戶信息的整合與數據挖掘。
二、國內商業銀行發展私人銀行業務的策略
1.樹立核心理念:以客戶為中心。堅持以客戶需求分析為起點,挖掘客戶需求,通過客戶的資產投資分析確定其風險偏好、風險容忍度等特征,確定最終的投資策略、投資產品的組合設計,最后根據客戶意見和市場動態對投資策略作出相應的調整。杜絕在實際操作中以銷售產品,完成指標而過度銷售、錯誤銷售的傾向。
2.資產端+負債端”綜合財富管理。根據客戶個性化、綜合化、多元化的理財需求,豐富服務內容,不僅局限于客戶的資產端的配置方案,還應延伸到負債端,一方面幫助客戶經營資產,通過多元化的投資組合構造來實現風險收益均衡基礎上的資產增值,另一方面幫助客戶經營負債,通過成本收益的權衡來達到財富最大化,進而形成了覆蓋客戶資產負債表的綜合財富管理解決方案。
3.建立良好的人才培養機制,提供專業、優質的服務。積極引進高端人才和培養高素質私人銀行專業人才,建立良好的人才培養機制與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激發員工積極性,以專業的服務獲取客戶的信任,以優質周到的服務提高客戶忠誠度。
4.精準營銷和客戶價值的深入挖掘。利用差異化的產品、優質化的服務、多元化的渠道以及現代化的手段進行高層次營銷。同時重視客戶價值的深度挖掘。建立專業數據庫,注重數據挖掘技術在銀行系統中各方面的應用;利用IT系統支持開發財富管理平臺,自動整合客戶財務規劃、資產組合管理、投資選擇以及披露報備、分析查詢等多功能體系,提升財富管理客戶的營銷效率和價值貢獻。
5.注重私人銀行品牌建設。在私人銀行的導入期,品牌戰略強于實際功效。因此,品牌建設不容輕視。從品牌定位、架構與體驗等多方位考慮,樹立安全、穩健、優質的品牌形象,打造一個值得信賴的私人銀行品牌。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迅猛,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作為我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業的發展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因此,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銀行業的快速發展。但在“新常態”的背景下,整體銀行業規模增速有所放緩。另外,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持續推進,促使我國銀行業調整盈利模式,積極推進金融創新。預計未來銀行將進一步調整收入結構,探索新盈利模式,結合信息技術金融創新,提高服務效率,繼續優化資源配置,支持小微和“三農”發展。
【關鍵詞】金融 銀行 經濟 轉型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迅猛,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作為我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業的發展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因此,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銀行業的快速發展。
一、銀行發展現狀
根據中國銀監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7月底,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212.72萬億元,負債總額196.40萬億元。從機構類型看,資產規模較大的依次為: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和城市商業銀行,分別占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的份額36.6%、18.8%、13.5%和11.9%。其中城市商業銀行與農村金融機構發展迅速,2016年各月總資產以及總負債增速與上年同期增速率均在16%。然而近年來,不同于以往的高速增長,我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進入相對穩定的發展狀態。在新常態的背景環境下,我國銀行業整體規模穩中有升,但規模增速也有所放緩。
(一)利差空間逐步壓縮,積極轉變盈利模式
從銀行收入結構而言,存貸業務是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2015年我國銀行業利息凈收入占整體收入的57.7%。其中企業貸款一直在商業銀行貸款中占據著主要部分。然而,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持續推進,在流動性改善以及市場競爭加劇的環境下,商業銀行的利差空間被逐步壓縮,銀行凈利息收益率平均水平持續下降。面對經濟新常態,存貸利差收窄的趨勢,我國銀行業積極進行調整,積極轉變盈利模式,正在經歷著一系列變化,如依托電子科技技術,由傳統物理網點向智能化、輕型化網點方向轉型。2015年,銀行業離柜交易達1085.74億筆,離柜交易額1762.02萬億元,同比增長31.52%,手機銀行、電話銀行、微信銀行、網上銀行交易額分別同比增長了122.75%、171.64%、195.67%、28.18%。
另一方面,在傳統貸款業務方面,公司貸款持續增長,貸款投向不斷優化,“三農”及小微企業貸款增長較快,小微企業貸款占比持續提高。小微企業新增貸款2.11萬億元,增量占同期企業新增貸款的38.1%;同時,隨著我國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消費觀念的轉變,個人金融產品和服務也隨之持續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2年我國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消費貸款余額為104,357億元,2014年為189,520億元,2012-2015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2.01%,增長顯著。此外,我國銀行業中間業務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以16家上市銀行為例,2015年共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7461億元,同比增長15%,新型中間業務收入貢獻度顯著上升。
(二)市場結構日益豐富,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從各類銀行發展情況來看,我國銀行業的市場結構日益豐富,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中小銀行市場份額迅速提升。2016年第一季度末,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其他類金融機構總資產占比同比分別提高0.35、0.9和1.68個百分點,大型商業銀行的總資產占比下降2.9個百分點。銀行業金融機構綜合化經營進程加快,進一步實現了業務結構綜合化、客戶結構均衡化和收入結構多元化發展。另外,我國銀行業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15年末,總計22家中資銀行開設了1298家海外分支機構,覆蓋全球59個國家和地區。
從銀行資產情況來看,收到近年整體經濟下行的影響,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及不良貸款率普遍出現“雙升”的情況。
二、我國銀行業發展趨勢
從國際上來看,全球經濟尚未脫離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和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的結構性問題將繼續影響全球經濟復蘇。從國內經濟狀況來看,經濟總體仍將處在去產能、去庫存的過程中,從投資和出口導向型的增長模式向消費和創新驅動的增長模式轉變。隨著經濟金融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我國銀行業面臨的風險形勢也日趨復雜,一方面是供給側改革將促進部分行業、企業產能出清、提質增效,但也會對銀行資產端產生一定沖擊,銀行業需要不斷提升防風險能力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服務水平;另一方面,銀行業高利潤增長的時期接近尾聲,在改革、創新和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銀行業自身發展轉型的任務更為艱巨。
(一)調整收入結構,探索新盈利模式
在銀行的利息收入增長普遍乏力,凈利潤的穩定主要依賴非利息收入的快速增長的情況下,銀行業將呈現凈利息收入占比持續下降、非利息收入占比持續上升的趨勢。在利率下行的環境下,各銀行通過業務聯動、產品創新、渠道創新、協同發展等途徑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另外,隨著商業銀行向輕資本模式的轉型及不斷深化集團內協同效應,以、私人銀行及資產托管為代表的及管理類業務將呈現較為突出的發展勢頭。
(二)結合信息技術金融創新,提高服務效率
信息科技不斷發展以及互聯網金融的沖擊為傳統銀行業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互聯網金融注重客戶體驗、善于運用信息技術的特點。傳統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重視客戶全方位數據特別是非結構化數據的收集,并據此分析和挖掘客戶習慣,預測客戶行為,有效進行客戶細分,提高業務營銷和風險控制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同時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用專業化的金融服務增強用戶黏性。客戶需求已部僅限于快捷的貸款,更包括結算、理財、咨詢等在內的金融服務,未來銀行業應滿足這些金融需求,同時打造線上線下服務的一體化。
(三)繼續優化資源配置,支持小微和“三農”發展
目前我國服務大型機構的體系比較完備,但在服務小微和“三農”領域存在明顯的不足。在農村金融政策頻出的支持下,銀行在“三農”領域的布局也正加速推進。預計未來銀行業將跟隨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綠色化、精品化的發展趨勢,以規模種養農戶、農機大戶及國家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為重點,積極增加信貸投入,提供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投資理財、外匯結算、農戶便捷交易等綜合服務,以此為新增長點。
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階段的同時,傳統的銀行盈利模式已不可持續,銀行業也被推到了轉型的風口浪尖上。在政策的推動下,不少銀行在積極挖掘已有市場與客戶的同時,也在開拓新的市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興起,信息技術和其他新興技術的應用不僅能極大的解放傳統銀行服務過程中的低價值、重復性操作工作,各種散落的數據也將重新被識別、收集、整合和挖掘分析,為大力發展農村金融提供了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