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30 09:08:0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班級文化的功能與建設,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要] 本文旨在從剖析組織文化功能的角度,對高職院校班級文化的塑造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討論。
[關鍵詞] 組織文化功能 高職院校 班級文化 塑造方略
一、組織文化與組織文化功能
1.組織文化界定
筆者認為,組織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指組織成員共有的一套意義共享體系,是組織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日趨穩定的價值體系,它使組織獨具特色,并個性鮮明。
2.組織文化功能定位
(1)目標導向功能。組織文化把組織整體及組織成員個體的價值取向及行為取向引導到組織所確定的目標上來。組織文化的整體優勢使得組織中的個體目標與整體目標相一致,成為個體目標發展的導向。
(2)自我內聚功能。組織文化通過培養組織成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建立起成員與組織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使個人的行為、思想、感情、信念和習慣與組織有機統一起來,凝聚成一種無形的合力和趨向力,進而激發組織成員的主觀能動性。
(3)激勵改造功能。組織文化所建立的精神目標和導向,可以激勵全體成員自強不息、銳意進取,形成為組織認同的統一意志,推動自身發展,產生激勵效應。同時,組織文化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成員個體舊的價值觀念,重樹新的價值觀念。
(4)約束教育功能。組織文化以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則和價值標準,引導和塑造員工的態度和行為,對成員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起到約束個體行為和氛圍教育的作用。
(5)完善延續功能。組織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積淀,通過無數次的輻射、反饋和強化,會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優化、更新,形成良性循環。組織文化一旦固化形成,便具有其特有的歷史延續性,不會因組織領導層的變動而立即消失,會持續不斷地起著其應有的作用。
二、學生群體中組織文化典型――班級文化
1.班級文化界定
所謂班級文化,即通過培育班級各成員之間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建立起班級各成員與班級整體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使個人的行為、思想、感情、信念、習慣等與整個班集體有機地統一起來,形成班級成員所共有的價值觀、態度、行為標準復合體。班級文化有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之分。顯性文化可以摸得著、看得見,也就是物質文化;隱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觀念文化和行為文化,發揮著潛移默化地影響作用。
2.班級文化在班級群體中的“強文化”地位
筆者認為,班級文化應使班級成員擁有的一套比較一致的價值觀,即應具有“強文化”地位。在強文化中,組織的核心價值觀得到強烈而廣泛的認同,在組織內部創造出一種很強的行為控制氣氛,可以導致組織成員的內聚力,忠誠感和組織承諾的提高,并降低成員的流動性。班級文化應在班級行為中產生重要的導向作用,應在班級群體中具備“強文化”地位。
3.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常見問題透析
(1)班級整體目標任務不明確,班級“主文化”不強。以高職院校在校二年級學生為例,通過一次民意不記名測驗,60%以上的學生不太清楚或根本不知本班級的班級口號;大部分學生反映課余時間并不愿意參與班級內部事務策劃與執行等。(2)沖突寬容度不夠,團體內聚性不足。接上例研究結果顯示,自由爭辯及公開批評等,易引起學生爭端和沖突,即便沖突調節的機制和制度已經建立,但班級內聚性較差,沖突寬容度不夠。團體溝通,關心,一致性與一體感不強。(3)良好班級文化并非一蹴而就,也不能照搬照抄。班級文化的形成所有成員相互融合,相互接納,共同努力的動態創造性過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把照葫蘆畫瓢,不考慮本班級的實際具體問題。
三、組織文化功能過渡――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塑造方略
1.班級文化的“本土化”
高職院校大學生班級文化的建立過程中,首當其沖的便是要注意班級文化的“本土化”問題。即立足于本班級的具體特點來選擇班級價值觀,把握班級價值觀與班級文化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協調。由于不同的組織有不同的目的、環境、習慣和組成方式,班級也是一樣,選擇適合本班級發展的班級文化模式,爭取班級成員的認同,開展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構建主體參與型的班級活動模式,方案由學生自主設計、自主制定、自主選擇、自主評價,既個性鮮明,又針對性強。
2.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正確引導
高職院校大學生班級文化的建立過程中,離不開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行為的正確引導作用。在教師的領導方式方面,建議采用一種民主型或是參與式的領導方式。教師參與到班集體當中,與學生一起,共同制定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班級計劃等;給予學生幫助或指導,接受他們的監督;教師要給班級活動以最大的支持,并盡可能的參與到其中。此外,筆者認為,班主任主持開展的班會課具有重要的凝聚作用。以各種形式開展的班會課,可以極大地優化班級文化軟環境。
3.強化班級成員認同感,提煉定格
(1)充分利用宣傳工具和手段。充分利用宣傳工具和手段,大力宣傳班級文化的內容,人人皆知,以創造濃厚氛圍。(2)培訓教育。有目的的培訓和教育,能夠使班級成員系統接收和強化認同班級所倡導的班級精神和班級文化,尤其注意班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以及注重培育和諧班委、和諧班風。(3)將班級成員的意見加以提煉定格。組織文化要得到班級成員的認同,還應將各班級成員反饋回來的意見加以剖析和評價,進行全面歸納和精煉定格,來構建更加完善的班級文化。
4.鼓勵班級文化創新,豐富發展班級文化的內容和形式
(1)“手抄報”和“光榮榜”。創辦班級“手抄報”,建立“光榮榜”等形式,學生手工完成,既增加團隊合作意識,又可開展展覽交流,鼓勵優秀,帶動進步。(2)班級“墻文化”。營造班級“墻文化”,編寫自己的格言并設計成精美的圖片,裝飾教室或走廊的墻壁,創設和諧溫馨的“家”環境,增強班級成員的向心力。(3)創建網絡班級。網絡班級,為同學們創造了更為廣闊的施展才華的空間,提供了輕松愉快的交流環境,為同學們搭建了五彩斑斕的活動舞臺。通過班級網絡博客,班級成員可發表文章,討論問題,記錄生活與學習中的點點滴滴,進而增強班級自豪感和內聚力。
【摘要】環境對人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熏陶中成長起來的。實踐表明,在同一校園文化中,不同的班級間存在著一定的文化差異。這種差異,不但體現了不同班級間的個性特征,更反映了各班級間發展水平的差異。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已成為我們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和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
【關鍵詞】班級文化 功能 建設
一、班級文化的涵義
根據馬克思的文化哲學理論,我們認為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據此我們認為班級文化是指班級成員在班主任引導下,朝著班級目標邁進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在一個班級中是客觀存在的。班級文化的內容主要包括:精神層,制度層,物質層。
二、班級文化的作用
1.教育作用。班級文化的首要作用是教育作用。班級文化作為一種特有的教育力量,滲透于一切活動之中,它所形成的一種“社會——心理動力場”,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引導、平衡、充實和提高的作用。
2.凝聚作用。班級文化的凝聚作用主要表現在,班級文化能把班級成員的個人利益與班級的命運和前途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使個人與班級“同甘共苦”。在班集體中,班級文化建設水平愈高,這種向心力、凝聚力和群體意識愈容易得到體現。
3.約束作用。班級文化所形成的規范體系,制約著學生的言行。這種規范一旦形成,就會成為一種強大的力量,使班級成員都能自覺地約束自己,讓自己的行為符合班級規范。
4.激勵作用。班級文化的激勵功能主要表現為,班級文化能為每個班級成員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創造的空間,提供文化活動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動設施、模式與規范,從而有效地激發和調動每個成員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緒和奮發進取的精神積極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三、班級文化的建設途徑
1.物質文化建設。班級物質文化屬于班級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班級物質文化包含教室內的環境布置及師生的儀表等,是班級文化的基礎及其水平的外顯標志。在班級物質文化建設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班級的主人,班級是學生的班級,班主任應帶領全班同學,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來布置教室,使他們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從而達到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教育人、培養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2.制度文化建設。“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級制度文化,是指黨和政府的有關方針、政策、法規、條例、指令等和社會主義道德觀念、行為規范、是非標準等在班級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是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并自覺遵循的行為準則。
(1)抓好制度的制訂與完善。班級制度文化主要表現為班級規章制度。在制訂班級規章制度時,要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下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法規、政策為依據,必須以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和班級管理活動的客觀規律為依據:制度本身應相對穩定,并具有一定的強制性。
(2)抓好制度的實施。班級規章制度雖然是班級制度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班級制度的制訂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級制度文化。班級制度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如何,要看班級制度能否被班級成員所接受。
3.精神文化建設。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主要指在實踐過程中被班級大多數成員認可的共同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信念等意識形態。它是一個班級的本質、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體表現在班風、學風、班集體輿論和班級人際關系等方面。抓住班級精神文化,就是抓住了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矛盾。建設班級精神文化,我們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班級人際關系主要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發揮班級整體效應。構建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護學生的正當權益,尊重學生的意愿和情感,培養學生的交往技能。
(2)培養健康的班集體輿論。班集體輿論就是在班集體中占優勢的、為多數人所贊同的言論和意見。班集體的輿論是班級成員觀念態度的集中體現,是班級深層次的精神文化。首先,要培養學生正確的認識。其次,要正確把握集體輿論,善于啟發引導,以確保班集體輿論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第三,要善于利用輿論工具,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
(3)培育優良的班風。班風是指班級的作風和風氣,是班級大多數成員的思想認識、情感意志和精神狀態的綜合反映,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和精髓所在。優良班風像熔爐一樣,對全班學生起著熏陶、感染的作用,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任何優良風氣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個漫長的培育過程,而且往往不會一帆風順。因此,我們在培育優良班風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撓;另一方面要抓住時機,因勢利導。
(作者單位:牙克石市第七小學)
摘 要: 班級是學生在校教育的基本組織,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載體。班級文化具有道德發展、教育管理的功能。明確班級文化建設目標,構建班級核心價值觀;發揮好輔導員的引導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從班級文化的三大要素出發,創新班級文化建設方法和途徑是實現這兩大功能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 班級文化 功能定位 功能實現
班級文化是班級這個特定的社會組織(包括教師和學生)在學習和交往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態度、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及其物質表現形式,是一種滲透在班級一切活動中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趨向。它包括班級物質文化、班級制度文化和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可以塑造優良班風班貌,增強班級凝聚力,促進班級成員全面發展。
一、班級文化的功能定位
1.道德發展功能。
班級文化通過對學生進行柔性的道德教化,啟發學生內心的一種理性約束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學生通過從班級文化中學習共同認可的價值觀,來確定自己行為的價值取向,促使自己的行為結果符合社會期望。學生還可以學到在班級文化形成的進程中,靠榜樣自身的人格魅力逐漸成為大家接受認同的道德規范。這些榜樣示范作用,能促進學生德育水平的發展。另外,班級文化的隱性特征有利于促進學生道德發展。此外,顯性的教室環境文化、隱性的觀念與輿論,剛性的各種制度、柔性的理性約束等多樣性的班級文化手段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德育。總之,班級文化對學生的道德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它以其目的的隱蔽性、榜樣的示范性和手段的多樣性實施影響,實現對全體成員的同化,促進全體成員道德素質的共同提高。
2.教育管理功能。
首先,表現在班級文化的教育功能。因為班級物質環境的美化與布置、班級制度的制定與實施、班級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的選擇等內容的建設,既涉及智育的培養與發展,又涉及美育的培養與發展,還涉及道德水平、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教育。因此,班級文化是一門潛在的課程,它所包括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都有著無形的教育力。
其次,表現在班級文化的管理功能。具體來講,有評價指導功能、規范約束功能和激勵凝聚功能三方面。評價指導功能表現在:班級文化的目標導向性和文化導向性。規范約束功能表現在:一是通過班級文化中一系列”法”的體系約束學生;二是通過良好互動,讓學生理解制度和規范,促進學生自覺進行自律。激勵凝聚功能表現在:一是班級文化對價值觀的整合,尤其是對班級主流精神的整合;二是班級文化中的價值觀導向、輿論氛圍、示范榜樣,會激發學生的滿足感、成就感和榮譽感,產生深刻而持久的激勵作用。
二、有效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1.以文“化”人和主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以文“化”人和主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就是指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既要突出“文化”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作用,多用隱性教育,通過物質層面、制度層面、精神層面的文化建設,做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又要開展專門的主題教育活動,通過主題教育的設計、實施、反饋建設班級文化。
2.合目的性和方向性相結合原則。
合目的性原則指的是利用主客觀條件,以實現我們所預期的文化,方向性原則是指班級文化建設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兩者的結合,指要處理好班級文化與社會大文化的關系,處理好實現教育目的與班級文化建設的關系,處理好班級文化與校園文化的關系。
3.指導性和自主性相結合原則。
指導性原則指教師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要加強指導、輔導,使班級文化的教育、凝聚、制約、激勵功能充分發揮,并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指導的整體格局。自主性原則指的班級文化建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學會自我規劃、自我選擇、自我督促。兩者的結合,是指班級文化建設,教師既不能放手不管,又不能干涉太多,應提高自身水平,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調動學生的自主性。
三、班級文化功能實現的途徑
1.明確班級文化建設目標,樹立班級核心價值觀。
創建良好的班級文化,應在班級創立之初,廣泛征求每個班級成員對班級文化建設的建議,并結合班級的專業特點、學生的個性特征等因素來確定明確的班級文化建設目標。班級文化建設目標一旦確定,切忌朝令夕改和空洞膚淺。班級核心價值觀是班級文化的內核,是被班級成員普遍認同,并愿意遵循的主要價值取向和基本信念。班風是班級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容,班風一經形成,便成為一種約束力反過來影響班級的每一個成員。因此,班級核心價值觀要引導學生關注學習,提高道德水平,形成師生之間良好的關系互動,增強班級凝聚力,形成良好班風。
2.發揮好輔導員的引導作用和學生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
班級文化建設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輔導員在其中起著重要的指導和引領作用。因此,輔導員必須高度重視班級文化建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文化修養,特別要在原則把握、價值判定、方向抉擇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保證班級文化的健康發展。學生黨員干部是班級的優秀分子,是組織者、管理者和服務者,只有學生干部主動關愛同學、服務同學,關鍵時刻身先士卒,其他同學才會心悅誠服地配合班級干部組織開展活動,建設班級文化。
3.從班級文化的三大要素出發,創新班級文化建設方法和途徑。
(1)創建特色班級物質文化,增強環境育人功能。
班級物質文化是看得見、摸得著、靜態的班級文化要素。課室的整齊與潔凈、板報墻面的提醒與激勵、窗臺角落的生機與勃發、班級網絡媒體的開放與互動等班級物質文化凸顯班級理念,暗示、引領、督促學生融入氛圍,奮發向上。因此,班級物質環境布置要充滿著文化的氣息,讓學生走進教室都有一種精神的洗禮,讓教室的每個角落、每個側面都能說話,都在微笑,都在育人。
(2)建立健全班級制度文化,形成優良的班風班貌。
完善班級管理機構和班級管理制度是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關鍵。要建立以輔導員為核心、班干部、學生黨員為骨干的班級管理機構。至于班級管理制度,可以采用五大機制,組織和培養班集體。一是競賽機制,鼓勵同學之間你追我趕。二是代謝機制,班干部不斷地循環,常換常新。三是協調機制,組建“協調小組”,以協調班委在“執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四是督導機制,師生共同制定“班規班法”。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時而動,權力彼此制約。五是引導機制,注意提高學生對班級自我管理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3)傳播良好班級精神文化,促進班級和諧發展。
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最高形態,是在班級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的隱性文化。班級精神文化可以通過主題班會的促進作用及班級特色活動的推動作用來傳播。一般說來,主題班會課的設計、組織、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強化主題班會課的嚴肅性與輔導員的責任心;強化主題班會課的科學性與主題內容的系列性;強化主題班會課的有效性與組織實施的藝術性。班級特色活動必須注重主體性、發展性、社會性、多樣性原則。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活動的主人;讓活動貼近學生生活;讓活動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增強班級凝聚力。因此,要耐心細致地抓好班級活動建設,細水長流,潤物無聲,使學生在良好班級文化氛圍的熏陶下健康成長。
通訊作者:唐德玉
【摘要】班級黑板報、墻報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占據著重要的角色,是班級文明的窗口,體現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積極上進的學習、生活狀態。但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它們的重要的德育教育功能喪失,筆者認為墻板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功能體現在美育上。
【關鍵詞】墻板;美育;班級文化建設
班級黑板報、墻報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占據著重要的角色,是班級文明的窗口,體現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積極上進的學習、生活狀態。班級黑板報、墻報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組織、動手、探索能力。在班級文化建設中,黑板報與墻報承擔著向同學們傳遞正面的、積極的、健康的、豐富的知識。然而這個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角色常常流于形式,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原因有:(1)學校對班級黑板報或墻報的建設工作不夠重視。學校往往是隨機性的下達任務,缺乏相應評比標準、評價體系等。(2)班主任對黑板報、墻報在德育中的作用認識不到位。絕大多數班主任認為班級墻板對班級建設而言只起到美化作用,當把任務布置給學生自由干,后續工作則不聞不問。(3)內容缺乏,內涵低俗。在學生自由發揮時,常因為沒明確的目標、要求,在黑板報或墻報工作中較多的參入個人因素。部分學生為應付了事,把整個課室后墻作為一面畫布進行涂鴉;部分學生以自己的價值判斷為取向,把一些低俗的笑話“搬”到黑板報或墻報中。
這些種種的原因致使墻板的功能喪失,同時失去了一個很好的教育載體。鑒于墻板在文明班級中的重要地位,本學期,筆者所在學校為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班級管理,同時結合市教育牽頭開展的“養成良好日常行為習慣,爭做客家古邑文明人”專題教育活動,舉行了班級文化建設活動。活動方案明確了目標、班級文化建設的具體內容,評定標準、獎勵辦法等。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積極參與并發揮自主能動性,同時班級的黑板報、墻報(即文化墻)是班級文化建設中的重中之重。筆者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以及多年班主任工作經驗,深刻的認識到黑板報、墻報擔任著重要的教育功能,其精簡而言體現到“美·育”兩字中。
一、墻報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功能
(一)美,這里指的是審美教育,或稱美感教育。審美教育即是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1、認識美、愛好美的教育。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墻報建設工作中,往往需要整體美好班級,這便把美麗的藝術帶入班級,用藝術的形式把客觀社會生活中的事物真實的再現。通過藝術的展現,讓班級學生在美麗的學習環境中認識到更多更好的美的藝術,從而更愛好美。
2、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育”教育通常是運用審美的方式實施教育,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力、審美創造力及審美情趣,以促進其學生人格的完善以及整體素質的提高。審美教育能廣泛而深入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能豐富學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學生的情緒體驗,有助于培養高尚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黑板報、墻板的設置,需要對班級進行一次美化,從美化的過程中,讓學生提高審美標準,強化學生審美意識的同時,能夠開闊視野、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并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感悟和啟迪。
(二)育,這里所指是德育教育。是墻報承載著德育教育的重要功能。
1、傳遞積極向上、正面能量的窗口。黑板報、墻板的德育教育可以從所載的內容向同學們傳遞積極的,正面的能量。通過里面的內容讓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過名言名句、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等讓學生從成功人士背后得到源源不息的激勵因子。
2、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指導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內容異彩紛呈,形式新穎獨特的黑板報、墻壁可以營造的環境教育,浸漬著學生的心靈情操,影響著學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啟發著學生用實際行動為理想奮斗。從筆者所帶班級黑板報、宣傳欄德育陣地,生動形象地展示著學生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團結、誠信、嚴肅、活潑的班風。
3、專業學習,思想交流的園地。墻報的展示往往有讀書角或專業欄,在這些欄目里,學生可以遨游在專業知識海洋里。同時在中職學生中常常因為缺乏專業的職業道德被用人單位棄之,這樣便強烈的需要在墻報中從學生傳遞專業的職業道德,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墻板的建議經常會引起同學們的強烈討論,這一過程便讓學生進行了一次有一次的思想的交匯。
二、墻報建設的可行性方案
墻報“美·育”功能的實施需要結合學生個體展開,有學生的參與方能把正確地思想深入同學們心中,進而引導同學們的行為規范,矯正同學們錯誤的價值觀。如何將這些內容根植同學們的心中,筆者根據所帶的中職班級墻板開展工作中領悟到,重在要讓全體同學都積極的參與。即使黑板報、墻板的內容再精彩,再深刻積極,缺少了同學們對自己的行為的思考、對照、改變,那么這一切將是徒勞。
在班主任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完成此項工作。通過近期筆者所在班級實踐得出,下面的實施方案具有較高的操作性、可行性和較好的效果。
(一)、把全班同學分為若干組,一般5-8人為一組,可根據班級人數增減小組人數。最好每個小組在一個學期的輪換中有1-2次完成板報、墻報工作。各小組選定本組負責人,同時各小組合理分配各種人才。,制訂墻板建設的學期計劃,具體落實到每一組。可以實行一月一大報、兩周周一小報的形式,配合學校相應的德育主題展開,也可以把社會時候融入進來。
(二)、每2周為一期,由一小組出一期板報或墻報。可根據班級學習任務的輕重程度調整適當的時期間隔。主題、內容小組自定。但需要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視覺發現、思考班級、生活、社會上不規范的行為,通過學生自己的語言,去批評發生在班內的不文明言行,曝光違反紀律、不講道德的現象,并倡導良好的行為規范。
(三)、制定規范的、合理的、可操作的評價標準。對于每個小組完成的工作,在一個學期結束后,對整個學期各小組的成功進行小組自評、小組間互評、教師評價。評比項目可以多樣,可創設設最佳書法獎、最佳創意獎、最佳美文獎、最佳組織獎等,評價標準應包括美觀程度、內容豐富程度、內容積極性等方面進行。
班級里優美、富有教育性的班級文化,不僅能陶冶師生的情操,溝通師生的心靈,更能激發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形成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塑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與精神風貌,并在學生積極健康的成長上,起著"潤物細無聲"的積極作用。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應該高度重視黑板報、墻報的工作,讓它們成為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
[摘要]大學生班級文化屬于社會文化的微觀層面,是班級成員在共同的社會活動中形成的,體現班級內外關系的倫理道德、精神追求、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大學生班級文化有具體的內容,在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必須從規劃、完善角度出發,重視班級文化構建。
[關鍵詞]大學生 班級文化 功能 構建
班級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最基本的單位,是大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重視班級文化建設,積極營造思想健康、團結協作、富有理想和追求的班級文化環境,保持班級文化環境的持續、良性發展,對于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大學生班級文化功能視野下,積極研究和探討新時期大學生班級文化的構建,是優化大學生成長環境、提升大學生育人水平的重要舉措,是高校育人工作中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班級文化屬于社會文化的微觀內容,大學生班級文化具有特定的含義
關于“文化”一詞,沒有人能夠用精確、概況的語言全面地闡釋。文化常常與精神、態度、價值、道德、倫理、習俗、文明等聯系,以有形或無形的東西體現出來,可以憑借人的體驗、感受等感知。一般來說,文化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顯性的,即通過看得見的東西來體現文化的含義,物質層面的文化,如建筑、標識、語言等;二是隱性的,即通過看不見的東西來體現文化的含義,精神層面的文化,通過教育、科技、體育、管理等人類社會活動體現,與思想道德、價值取向、政治理念、人文追求等密切相關。
大學生班級文化屬于社會文化中的微觀內容,具有文化的共同屬性,同時對于處于特定生活環境,具有特定的年齡特點、活動特點的大學生班級來說,班級文化有其特定的含義。從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角度出發,大學生班級文化應當是班級成員在共同的學習生活、社會活動中形成的,體現班級內外關系的倫理道德、精神追求、價值理念的總和。其中,班級內外關系包括班級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與班級的關系,班級與學校的關系。班級文化決定了大學生看待與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影響大學生協調、處理這些關系的態度。因此,班級文化決定著班內關系的發展,影響著大學生在人與人之間,個人與國家、集體、社會之間出現矛盾沖突時,所持的認知態度和處理方式。班級文化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精神追求、價值選擇等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大學生班級文化有具體的內容體現,在大學生成長與發展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功能
1.班級風氣。班級風氣即班風,是班級成員在共同的學習和社會活動中形成的風氣,是班級文化的重要內容。風氣既包括學習、科研、交友、消費、政治追求的風氣,也包括愛班、愛校、愛老師、愛同學的風氣,還包括愛祖國、愛社會、愛集體等諸多方面。好的班風能夠對班級同學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而不良的班風則會對班級成員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同時,班風也可以影響院系的風氣,進而影響校風。
2.班規班制。班規班制即班級的規定和制度,是學校規章制度在班級的具體化,是班級文化在制度管理方面的體現。由于不同班級的專業、組成結構、發展理念不同,因而班規班制可以因不同班級而存在差異。班規班制既是班級加強對成員管理的制度,也是班級成員行為規范的標準,對大學生的發展起導向作用,關系大學生的成長。
3.班內和諧。班內人際關系的和諧,是班級文化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有良好人際關系的班級,不但可以實現班級成員之間的團結、奮進,對每一個學生來說也可以營造快樂學習、生活的外部條件,有益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全,有利于大學生與團體成員之間形成協調、包容、友愛、奮發的個性品質,對于大學生人格塑造和全面發展將起到很好的影響作用。
4.班級活動。班級活動是班級文化發展的重要體現。班級活動開展承載著學習文化、宣傳文化、汲取文化的任務。班級活動的開展,有利于班級良好文化氛圍的營造,使班級成員在人文發展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班級活動開展,可以增長大學生的知識,鍛煉大學生的技能,使其體驗到同學之間團結、友愛、合作、競爭的關系,心靈得到凈化,性格得到錘煉,精神得到升華,思想取得進步,政治走向成熟,文明素養得到提升等。
5.班級典型。班級典型是班級文化的縮影,是一個良好班級文化的典范。在大學學生班級中,存在大量的自強不息,勤于進取、幫助他人、刻苦鉆研、熱愛集體、參與活動、見義勇為的學生先進典型。他們的典型事跡、典型形象既可稱為良好班級文化的詮釋,也可為班級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動力和支持,對激勵班級成員、促進大學生向先進典型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從班級文化對大學生成才與發展的功能出發,積極進行大學生班級文化構建
1.班級文化規劃。構建班級文化需要預先規劃、設計,應重視班級文化的調研,摸清班級成員的組成,了解班級學生的學習觀、價值觀、發展觀,掌握學生在校期間的需求,洞察他們的思想狀態、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在此基礎上,從調動廣大學生參與班級文化發展的積極性出發,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進步為立足點,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品位、精神追求,營造班級良好的學習風氣,形成團結友愛的互助精神,擴展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塑造班級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活動為目標,在班級組織、班級制度、班級活動、班級目標等方面,制定較為詳盡的班級文化發展的目標、計劃、方案、步驟等。
2.班級文化構建方案完善。班級文化構建不是少數人的事情,應在班級文化初步規劃完成后,通過組織開展對班級文化方案的討論,使大家各抒己見,用集體的智慧完善班級文化構建方案。班級文化構建方案討論、完善的過程,是進行班級文化構建宣傳、動員的過程,有利于班級文化的創建、奠定班級文化發展的思想基礎、激發廣大同學班級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3.班級文化構建具體實施。班級文化的構建涉及多個方面。一是組織層面。班級文化建設離不開班級的組織建設,要在強有力的班干部集體領導下,開展班級文化的建設。要將作風正派、熱愛集體、樂于奉獻、團結同學、具有號召力和一技之長的學生選拔為班干部,讓他們在班級文化發展中,凝聚大家的力量。二是目標層面。班級文化建設要在規劃的基礎上,將班級文化建設的目標具體化,應在班級學習、班級活動、班級發展、班級榮譽等方面制定較為詳盡的目標。目標的具體化是班級文化發展的基礎,使班級文化的內容得到分解,實現班級文化發展由抽象變為具體。三是制度層面。在班級文化構建中,制度起著保障作用,既是對班級成員的約束,也是對班級成員的激勵,促進班級文化規范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制度的設計應科學、合理,在學校規章制度的前提下,根據班級的實際,按照靈活性的原則進一步細化。四是內容層面。班級文化建設中,不同的班級文化有著不同的文化內容,應當將班級協調、團結、平等、和諧、友愛、互助、競爭,信念、口號、目標以及班級發展、創新、進步、獲得榮譽等方面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內容。五是活動層面。班級文化構建要通過一系列的具體班級活動來實現。一般指大學生課堂之外的活動,也可以成為第二課堂活動。大學生的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可以開闊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綜合能力,在培養大學生的情趣、愛好,發揮大學生特長,彰顯大學生精神追求,提高大學生品位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因此,學校應創造條件,積極開展第二課堂的學習競賽活動、科技發明活動、文娛體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