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6 05:01: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淺談時事政治與思想政治課教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 要:以本校高中學生時事政治學習現狀為切入點,通過對農村中學生時事學習狀況的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時事政治很重要,但苦于了解途徑太少,信息太閉塞,學習效果不是很好。為此,在此指出在時事教育學習過程中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了解途徑和更好的學習方法,并結合本校實際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和對策。
關鍵詞:農村;中學;時事;視野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的高考文綜政治試題,都以國內和國際上發生、出現的事件、事實作為背景材料。但我校作為貧困山區的農村高中,學生絕大多數是附近農村的,這一地區的家庭情況如下:低保和無收入人員較多,單親家庭的孩子較多,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有些孩子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家庭環境和文化氛圍較差。再加上學校封閉式的管理,學生收集時政資料成了一大難題。
一、問題的提出
以2010年重慶文綜第30題為例,材料以上海世博會丹麥館展出的“美人魚”雕像創作為背景,考查學生對于人們主觀創作與客觀基礎的關系。又如第39題第6問以大型電影《孔子》在短短40天的賀歲檔期,票房收入過億元,助推了“國學熱”,考查學生對于促進電影業發展因素涉及到的經濟學道理。由此不難發現,學生如果不關心國內和國際上發生的、出現的重要或典型的事件、事實及其來龍去脈,對時事缺少應有的了解,做題時就會束手無策。對于農村中學生這個特殊群體,應該采取哪些方式和途徑幫助他們了解時事,拓寬時事政治視野呢?
二、問題的解決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從整體上看,絕大部分學生對時事政治的學習有一定的興趣,熱情比較高,求知欲比較強,渴望交流,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和指點,但學習主動性稍差,對時事政治學習缺乏方法,理論聯系實際、分析理解能力欠缺。他們喜歡聽老師講結論,自己主動思考少,思維靈活性差,不善于提問和大膽質疑,急需教師的引導和指點。因此教師要做到:
1.自覺充電,增強自身的資料儲備
針對近幾年來高考試題都以國內和國際上發生、出現的事件、事實作為背景材料的趨勢,教師要不斷學習,自覺充電,積極研究高考試題,及時把握時政動態,關注重大主題,整合時政資源,形成一定的信息搜集和編輯能力。
2.注重課堂教學效能,讓“時政教育”貫穿高中教學的全過程
(1)充分發揮課前五分鐘新聞播報的作用
課前五分鐘,讓學生上臺進行新聞,使他們了解輿論的導向以及黨和國家的立場、觀點和看法,明辨是非,培養一定的政治意識。并要求學生對該事件進行評論,拿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特別是高三學生要學會結合教材所學知識點(經濟、哲學、政治觀點)對時事進行分析,一位學生分析不到位的由其他學生補充,這樣既鞏固了書本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運用分析能力,使之逐步與政治課的能力要求相結合,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
(2)加強時政教學實踐
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采用多種方式加強和重視時政教學,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合作精神,夯實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各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目前高三學生使用的仍然是舊人教版教材,課本上很少涉及時事問題,政治教師有必要把時事教學融會于課堂教學中。時事素材內容要精選,要摘取有意義、有價值、有影響的,能反映國計民生、縱橫天下的大事,使學生能從中了解形勢、認識國情、關注國際;滲透要深刻,要抓住學生的思想熱點,利用時事現象的生動具體的優勢,結合學科的主干觀點加以分析歸納總結,使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融會貫通,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注重時事教學與新聞媒體相結合
隨著目前新聞媒體的發展,獲取時事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學生可以從《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今日關注》、《經濟半小時》等具有一定權威性、專業性、地域性、生活性的媒體中選擇科學性、學科性強的時事材料,進行分析綜合加工處理。
三、問題反思
在當前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時事教學成為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重慶市歷年高考試卷來看:高考試題的鮮明特點之一是緊密圍繞時政熱點。因此,教師要密切聯系中學生生活實際,選取具有時代感、時效性的鮮活材料,重點拓展學生靈活運用教材知識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 巫山縣官渡中學)
時事政治即當前國內外發生的引人注目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新聞。思想政治課教學結合時政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學緊密聯系當前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的有效渠道,又能彌補教材相對于形勢發展滯后的不足,同時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培養學生運用書本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起到“一石多鳥”的作用。那么,如何結合時事教學、強化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呢?
一、 以時事熱點為話題導入新課教學
導語如何開啟,教師如何創設良好的情境,把學生帶入新課,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整堂課的學習興趣。新鮮的時事熱點開場往往能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比如我在上《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時,是這樣導入新課的:“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電影嗎?一定認識許多明星吧?有一個明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紅極一時,現在成了‘富婆’,她就是劉曉慶。可是她由于長期偷稅、漏稅,數額巨大,已被公安機關逮捕,等待她的將是法律的嚴懲。你知道偷稅、漏稅為什么犯法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公民納稅的有關知識,通過學習就讓我們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好嗎?”這樣的開場白使學生由陌生、好奇轉為主動認真地對待學習,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讓學生收集整理時政資料進行要聞
讓學生去收集、整理時政資料,就是促使學生把目光從自身和家庭狹窄的空間投向遼闊的社會大舞臺,讓他們去關注、去體會世界的變化,感受時代的脈搏,從而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心國家、關心人類的良好品質,培養他們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本著這樣的愿望,我要求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時政信息,一方面多閱讀各種有益的報刊雜志,如《人民日報》、《半月談》、《中學生時事政治報》等;二是要求學生每天收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和今日說法等節目。學生必須學會在讀和看中摘錄國內外、省內外甚至區內外的時事要聞。新課開始前,讓兩三名同學進行新聞,要求他們表述清晰簡明,突出熱點、焦點,避免內容重復。在學生要聞后,教師適時地進行點評,并引導學生談感受、提問題,教師帶著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進入正式課堂的學習。通過開展新聞會的形式,調動了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也使學生動手(搜集、整理材料)、動口(口頭表達)、動腦(觀察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鍛煉。
三、 舉辦時事專題講座
思想政治課教學不應該只是以傳播課本知識為己任,而要敢于突破課本的束縛,引進課外知識的教學。時事熱點、焦點雖是課外內容,然而常常也是學生津津樂道的話題。作為政治課老師要善于抓住這一點,及時地捕捉各種熱點、焦點信息,為學生作更深入、更全面的講解,而舉辦時事專題講座就是比較好的方式之一。在黨的“十七大”和兩會召開期間,我為學生作了“十七大專題講座”和“兩會專題講座”。這種把學生學習融入到現實生活中的教學,使學生對國策的關注、對社會的關心進一步深入。
四、 結合時事政治進行討論式學習
時事政治中蘊藏了許多理論知識,如何去挖掘,不是完全靠教師,而主要是靠學生,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圍繞時政材料進行討論,互相交流,在討論交流中發現問題,然后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課本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形成文字,作為練習題的形式交給老師。這種探究式的學習,改變了過去教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教學方法,而是讓學生去思考、去發現,自己主動地獲取知識。
總之,教師必須有創新的實踐精神,教師必須有創新的課堂教學手段,才能實現教學改革的目的。
摘要:藝術學校的思想政治課有其特殊性,承擔著培養“德藝雙馨”藝術人才的重任。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時效性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針對藝術學校的特殊性,將時事政治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將教材內容與現實問題有機結合,其教學意義深遠并行之有效。因此,應探討在藝術學校思想政治課中融入時事政治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藝術學校;時事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課
中等藝術學校是培養藝術專門人才的基地,思想政治課是藝術學校德育的主陣地,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承擔著“引導學生如何做人”的任務。學好思想政治課對于提高藝術學校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個性都很有幫助。思想政治課在藝術學校整個教學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做好思想政治課教學對培養“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至關重要。但是在教學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與實際教學效果卻存在一定的差異,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期望和實際效果與社會現實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改進藝術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激發藝術學校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就成為藝術學校政治課教師必須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
筆者根據在藝術學校多年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經驗,認為將時事政治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將教材內容與現實問題有機結合,以時事政治激發藝術學校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是一條值得探討的途徑。
藝術學校政治課教學融入時事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據筆者了解,許多學校的時事政治教育往往流于形式,甚至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筆者在教學中一直在思考:如果在日常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貫穿時事政治教育,將時事政治教育與政治課教學有機結合,恰當地引導學生,甚至于在學生課余時間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時事教育,這不是一條提高政治課課堂實效性的有效途徑嗎?其重要意義有以下幾點。
有助于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更適合藝術學校學生的特點 由于藝術學校專業的特殊性,藝術學校招收的學生年齡大都在十一二歲到十六七歲之間,文化課課程跨初中、高中兩個階段,培養方向不僅是就業,還包括高考升學。因此,大部分藝術學校的思想政治課均采用普通中學的教材,但是授課課時卻遠遠少于普通中學。再加上藝術學校招生主要強調專業特色,對文化課要求相對較低,造成學生文化層次參差不齊,慢慢也就導致藝術學校中普遍存在重專業、輕文化,忽視、輕視德育的現象。思想政治課的特點是理論性較強,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較抽象。這些抽象的知識與藝術學校學生的年齡、心理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不能創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一味地照本宣科,很難吸引學生。將時事政治與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從學生關心的問題出發,有目標地引入時政教育,會使政治課教學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時事政治材料體現著基本理論,基本理論寓于時事政治材料之中。利用時事政治材料更易于將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具體化,使學生感到更加直觀。例如,在講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時,教師可通過我國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2010年世博會、成功舉辦國慶60周年慶典以及成功進行載人航天工程等時事材料,用活生生的事實感染學生,讓富有時代感的知識占據學生的頭腦,從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論知識。
有助于藝術學校的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時事政治知識是一種來自于生活的寶貴的課程資源,它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是讓政治課堂更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源泉。實踐證明,利用好時事政治,可以使政治課教學更加生動具體,把握時代脈搏,豐富教學內容。藝術學校的學生是極其特殊的一個群體,藝術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必須要從小就進行專業訓練,受專業影響,藝術學校學生普遍重技術性的東西、輕理論性的東西,重具體的東西、輕抽象的東西。他們更多地關心娛樂新聞、文藝界的事件,很少關心時政新聞。但是這并不能說明他們不關心國家和社會,關鍵還是要靠正確的教育和引導。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說:“一個常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現在的藝術學校學生思維敏捷,求知欲旺盛。當今時代,網絡的發達,手機的普及,報紙和電視的司空見慣,使得如今的學生能夠迅速了解國際國內的大事小事,關注好奇之余,他們也有自己的思考。教師如果恰當地將時政新聞聯系到教學中,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視野開闊了,既可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也有利于藝術學校學生的身心發展。
有助于藝術學校的學生準備高考 近年來,中等藝術學校的畢業生除少數就業以外,絕大多數的畢業生都要參加高考,升入更高的藝術高校繼續學習。也就是說,現如今藝術學校大部分的學生畢業后要參加高考,政治也是他們參加高考必須面對的內容。怎樣讓藝術學校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順利通過高考,取得政治課考試的優秀成績是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政治高考說明已經明確規定,高考試卷必然含有時事政治的試題,近一年來的國內外重大事件、社會熱點,一直是高考試卷中的重要內容,時事內容占有幾乎固定的分數比例。同時,試卷中各種題型的背景材料甚至選擇題的題干,也越來越趨向于挑選能聯系時事的漫畫、文字和圖形表格等。“得時事者得天下”,已經成為政治課備戰高考的主導思路。所以,在教學中合理地安排時事政治教育的內容,在藝術學校政治課教學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藝術學校思想政治課融入時事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舉行課前五分鐘“新聞播報”活動 藝術學校的學生不是天生地不關心時政新聞,關鍵是要恰當地引導。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前的五分鐘時間,開展“新聞播報”活動。也就是每節課在課堂上用五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播報最近發生的國內外重大時事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事前教師要明確“新聞播報”活動要輪流安排,明確一個人主講,并準備資料,全班學生都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幫助主講人提供信息和整理材料。這樣一人播報,多人幫助,全班資源共享,全班學生受益。這種形式開放活潑,短小精悍,信息量大,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它就像是一個小舞臺,可讓學生在文化課的舞臺上展示自己獨特的見解,非常適合藝術學校學生善于表演的特點。舉行課前五分鐘“新聞播報”活動,不僅可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師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定期組織“時事政治專題課” 當國內或國外發生了重大事件后,當黨中央了重要的政策后,思想政治課教師應當積極向學校申請開設專題講座,對藝術學校學生開展時政專題教育。比如,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在北京勝利召開,黨中央做出了《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藝術學校的學生就是將來的文化工作者,國家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與藝術學校的學生是緊密相連的。學校可以針對藝術學校學生的特點開展學習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專題講座。再如,北京奧運會的召開、上海世博會的舉行、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等,都可以通過時政專題講座的形式,使學生及時領會重大事件的精神實質,同時深刻地體會到及時了解時事政治的必要性,彰顯時政教育的德育功能。
開展“學生時事評述”活動 學生時事評述就是讓學生針對十分感興趣的新聞、熱點開展評述,主要是學生閱讀時事新聞、結合新聞背景嘗試對時事進行深度講解、點評。這種活動剛剛開始的時候難度可能會比較大,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比如,針對剛入學的新生,可以不追求全面,重點在于將時事表述明白,只要求簡單評述。而高年級學生經過多年訓練,則要求評述不僅要全面,還要條理清晰,最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等等。這項活動可能會因為學生的素質、水平不同,導致時事評述的效果差異較大。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課下指導,課上補充,對活動的順利開展進行正確的引導。實踐證明,學生時事評述活動既有利于使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積極參與課程學習,也能夠使政治課生動形象、充滿活力。不僅能拓展學生的視野,給學生呈現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也可使學生具備比較健康的政治頭腦,使學生終身受益;不僅可使學生學到和鞏固課本知識,而且可使學生養成關心世界、關心社會、關心人類、關心身邊事情的好習慣。學生越了解時政新聞,對國家前途和黨的領導的認可度就越高;學生越了解時政新聞,越容易將眼前的學習生活與未來的國家建設聯系起來。
現階段的時事政治課教學,普遍存在著兩種情況:一是流于形式,學生到考試時強迫記憶一下老師列出的重要時事,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解決不了學生的實際思想問題;二是教師在教學時隨意性較強,往往達不到教學效果,甚至有時給學生造成思想認識上的誤區。筆者認為:要改變上述兩種狀況,必須改革和優化時事政治課的教學方法。通過對學生進行時事政治課的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把學生培養成為思想素質高、文化素質好、動手能力強的“四有”新人。基于這一認識,我校針對實際,就新形勢下的時事政治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優化,作了積極的嘗試和探索。我們的做法是正確處理“三個”關系,堅持做到“五個結合 ” 。
(一)正確處理“三個”關系。
第一,正確認識改革開放中政策的正確性和出現不少問題的關系。我國實施改革開放的政策肯定是正確的,取得的成就是偉大的,但改革開放過程中,還存在不少明顯和潛在的問題。教師對這個問題要有清醒的認識,不然在教學中對這個問題引入不當,會使學生思想上產生模糊認識。教師在教學中引入時事政治時,首先,對一些涉及到國家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問題,應闡明黨和政府政策的可靠性、科學性和可行性。這樣,既可以與黨和政府保持一致,又可以使學生比較全面地理解這些問題,并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中出現的一些弊病,和改革開放中存在的一些嚴重腐敗現象,也應比較客觀地向學生講清楚,讓學生分清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主流和支流,樹立辯正的思維觀念。
第二,正確認識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的關系。正面教育就是對學生進行符合執政黨、政府施政需要以及符合倫理道德、社會經濟發展、科學文化需要的時事政治教育。正面教育能夠振作學生的精神、增強學生的信心和愛國主義熱情。反面教育是指對學生進行執政黨、政府施政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倫理道德、社會經濟發展、科學文化等方面出現的問題教育。反面教育能夠使學生產生危機意識并以此為恥,激發斗志,力爭改革現狀,但容易使學生看不到希望而喪失信心。因此必須把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反面教育為輔。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增強信心,又可以使學生具有危機意識,以便給學生正確導向。
第三,正確認識教育目與教育目標達成度的關系。學校擔負著為社會主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的任務,這是我們的教育目標。學校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進一步改革和加強德育工作,有效地進行時事政治教育,從學校實際出發,將現實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禮儀規范和文明準則均列為教育內容,教育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向身邊的人和事學習。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關鍵還要看實效,不能只以開展的活動多少、找學生談話的次數為評價標準,應重效果、重實績。
(二)堅持做到“五個”結合
第一,與宣傳方針政策結合。利用時事政治課教學,對學生進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提高學生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績效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同時,市場自身的弱點和消極因素也會反映到學生的精神中來。一段時期,在學生中出現了個人意識增強,集體意識單薄;個人物質享受要求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工作責任心減弱等現象。這些情況的出現,向學校提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課題。針對這種狀況,我們必須結合實際,利用時事政治課組織學生深入學習、討論黨的“十六大”精神,從根本上提高學生抵御腐朽思想、文化侵蝕的能力。
第二,與社會的“大環境”結合。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大眾傳媒的普及,社會對青少年影響的渠道越來越廣泛,程度也越來越深,這種影響有正面的,也有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的負面影響。同時學生對社會也產生強烈的參與意識,他們常常會通過各種途徑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的變革,但由于他們對社會上種種復雜現象未能深入了解,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產生錯誤的價值取向。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一方面要用社會積極面來激勵學生,另一方面也要用社會消極面來警示。
第三,與校內的先進典型結合。首先是通過評比“十佳學生”,樹立正面典型。我們學校每學期都要堅持評比“十佳學生”,并將“十佳學生”拍成照片,配上其先進事跡,在玻璃櫥窗中展出,做到以典型帶動一般,促進全面發展。其次是舉辦事跡報告會,弘揚正氣。學校利用校內和社會上的一些典型事例、舉辦先進事跡報告會,擴大教育影響,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第四,與社會熱點結合。時事政治教育自然離不開社會熱點問題的分析,學校思想政治課教育假如能夠抓住時機 ,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活教科書”,及時對學生進行教育,可以讓他們接近現實,明白道理,激發斗志。如 2003 年 10 月 16 日,我校全校停課收看了“神舟”五號的成功返回,收到了極大的教育效果。看完電視以后,同學們一個個揚眉吐氣,信心倍增,愛國情緒高漲,都想為報效祖國而作大貢獻。
第五,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學校常有學生說“九年寒窗,高中渺茫,大學無望,職中混混”,認為自己前途暗淡,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對前途喪失信心。針對這種心理和狀況,我校對全體學生加強了小康社會人才觀的教育,使學生們認識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既需要像鐘南山那樣站在抗擊“非典”前線的中科院院士,也需要像葉莘那樣的普通護士;提高科技可以成才,做普通勞動者也可以成才;田間、車間可以成才,競技場也可以成才 ……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并在學生中開展讀書活動,演講比賽,書畫比賽,歌詠比賽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各自有施展才華的機會。通過教育,學生們的學習信心大增。
實踐證明,針對性和實效性強的時事政治課教學,確實能夠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