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3 08:57:1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淺談冶金建材工業發展策略,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本文作者:陳振華
1鋼鐵工業
近年來我國鋼鐵工業發展迅速,1992年鋼產量超過8000萬噸,居世界第三位,1994年鋼產量超過9000萬噸(為9153萬噸),躍居世界第二位。據發展規劃至2000年,我國鋼產量將達1~1.2億噸,可能居世界首位,發展前景很好。但是,我國鋼鐵工業在前進中問題也不少。郭廷杰在文章中,分析了當前鋼鐵工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產品品種、質量還不能滿足需要;企業勞動生產率低、消耗高、缺乏競爭力,能源供應仍是薄弱環節,節能任務艱巨。作者認為造成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企業規模偏小(年產100萬噸以上鋼鐵企業產量僅占總量的62.7%),設備容量小(1990年全國縣以上鋼鐵企業,高爐平均爐容103米”,電爐4.43噸,轉爐23.27噸,約為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企業組織結構不完善,部分企業仍使用二次化鐵煉鋼(1991年達870萬噸),并為嚴重浪費資源的小高爐和土法煉焦提供了市場,企業機構龐大、臃腫,嚴重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經濟效益的改善。文章對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強宏觀調控、完善市場機制,向經濟規模和集約化經營發展,以大鋼廠為核心組建冶金集團公司,主輔分離,發展第三產業等建議。紀貴東在文章中分析了我國鋼鐵工業勞動生產率狀況〔2〕。指出:1992年全國鋼鐵企業職工298萬人,年產鋼8000萬噸,人均26.8噸,大體相當于日本的1/25,美國的1/15。國內最好企業(寶鋼)達人均200噸,但比日本新日鐵687噸/人?年,韓國浦項657噸/人?年,仍低得多。作者認為勞動生產率低的原因:技術裝備水平低,企業生產結構不合理,輔助生產及后勤服務龐大,企業組織管理機構重疊低效,職工素質不高,就業壓力大。就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出應從提高裝備水平、改革用工制度、強化現代管理、提高職工素質、分離輔助作業和后勤服務、發展第三產業等方面深化改革。
郭廷杰還就我國鋼鐵工業節能問題進行了探討。文章指出:我國1990年重點鋼鐵企業噸鋼可比能耗為977公斤標煤(其中寶鋼為810,首鋼為875),而同年日本全國噸鋼可比能耗為629公斤標煤。文章按主要生產工序分析了節能措施和潛力。如采用大容量節能型焦爐、干法熄焦、余熱調濕加煤,采用超堿度燒結礦和酸性球團礦相配合的節能型爐窯和大型設備;采用精料、高壓爐頂、余壓發電、富氧噴吹等高爐節能措施;淘汰平爐、發展直流電弧爐、轉爐復吹、爐氣回收和鐵水預處理;大力發展連鑄;發展熱裝、直接軋制、連續軋制及節能型加熱爐,等等。作者在此基礎上對我國2000年鋼鐵工業能耗作了預測,如高爐、轉爐聯合企業產鋼占70%,電爐鋼占30%,全國大型鋼鐵企業噸鋼可比能耗可降至640公斤標煤,略低于日本水平。文章還就近年鋼鐵工業節能途徑和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議,如加強科學管理和科技節能,大力推廣結構節能(壓縮二次化鐵煉鋼和平爐煉鋼,取代土焦等),擴大企業規模,鼓勵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等。
鄭碩生就鋼鐵企業發展戰略的幾個問題進行了探討。綜述了信息與工程咨詢、技術進步和企業文化作為鋼鐵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所具有的決定性作用。指出信息是企業競爭獲勝的重要因素,工程咨詢是實現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和程序化的重要保證。技術進步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要制定鼓勵技術進步的政策、加強考核、保證必要的科技投入,確定技術進步的戰略重點(擴大品種、提高質量、節能環保、綜合利用以及高起點的技術改造),技術選擇的原則應包括基礎技術原則(材料、能源、信息)、主導技術原則(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與經濟合理性原則。企業文化是現代管理思想指導下形成的管理方式,其實質是重視人,重視職工的意識和觀念,激發其進取和創造精神,要鼓勵職工形成企業的價值觀,發揮領導模范行為的作用,增強職工對企業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并不斷根據形勢發展創新企業文化。
2有色金屬工業
1994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繼續發展,全年十種有色金屬產量達375.2萬噸,比上年提高7.5%,由于市場行情看好,整個行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宋永高就我國鋁工業發展戰略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文章認為:我國鋁土礦資源并不豐富,世界人均4.45噸,而我國人均僅1.45噸,按目前開采水平我國鋁土礦資源可開采130年(世界200年以上),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如人均耗鋁由0.6公斤提高到下世紀中期的3.5公斤,則只可開采50~60年,應重視資源保護和節約。關于鋁工業發展原料選擇問題,認為將是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并重,指導思想應是效益原則,國內企業面臨激烈競爭。關于鋁工業布局問題,作者認為利用國外鋁土礦生產氧化銘比進口氧化鋁合算,故氧化鋁基地除國內靠近資源建設外,必將在東部沿海建設,以處理進口礦和其它鋁資源,電解鋁廠布局應考慮原料、電力和市場,利用國產氧化鋁的電解鋁廠應重點在中部和西部,利用進口原料則應布局在東部,并隨著東部能源(核能)條件改善和靠近市場,東部將會發展迅速,隨著鋁制品由為國防服務轉向民用為主,鋁加工業由“三線”向沿海轉移趨勢將會繼續存在。總之,鋁工業布局東移將是必然趨勢。蔣緒斌在文章中〔6〕,對原蘇聯鋁工業作了全面介紹,原蘇聯是世界鋁生產大國,1989年生產氧化鋁350萬噸,原鋁238萬噸,產大于銷66.5萬噸,對國際鋁市場影響很大。原蘇聯解體后,一方面大量拋售鋁,以緩解國內經濟困難,另一方面鋁工業面臨成本上升、裝備老化、供銷渠道(原各加盟共和國之間)受阻等問題。作者認為對我國的啟示是:要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搞好鋁電結合,發揮規模效益,加強與原蘇聯各國的鋁業合作。丁立言在文章中〔了〕,介紹了發達國家再生鋁情況,指出80年代以來,由于再生鋁能耗僅占原鋁生產的5%,普遍重視再生鋁的回收,再生鋁在原鋁中的比重,1980年為21%,1987年為27%,1992年達36.7%,其中日本達98.74%,意大利、美國、墨西哥等均超過50%。
萬臻新就我國銅工業發展問題作了分析〔8〕。文章指出:我國銅工業發展較快,銅產量由1952年的1.05萬噸,發展到1990年的50多萬噸,年平均增長7%。但我國銅消費增長更快,長期以來我國銅自給率在50%~60%,據預測至2000年我國銅消費量可達125~185萬噸,供需矛盾還將擴大。我國銅工業發展艱難,探明尚未利用的銅資源豐度不夠,建設條件不好;現有銅礦山困難重重,難以在40萬t/a含銅量基礎上有大的發展;廢雜銅回收利用不力。作者提出:發展銅工業首先必須立足于國內,重視原料工業建設,鑒于銅礦山建設還貸期長(15~20年),國家應加大投資比重,實施優惠政策,并在建設方針上深化改革,積極對現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一般可節省投資和縮短建設周期30%,作好廢雜銅的回收與利用,我國再生銅產量約占25%~30%,國外可達60%~70%;充分利用國外資金和資源,以進口銅精礦為主,適當進口銅廢料、精銅和銅材,滿足國內需要。曹異生就當前銅熔煉建設過熱問題提出異議〔9〕。文章指出:1991年我國粗銅生產能力42。71萬噸,當年產粗銅38.46萬噸,達實際能力90%,但1992年起,銅熔煉廠建設掀起高潮,據調查已開工擴建和新建19家(新增能力26.51萬噸),即將開工建設的14家(新增能力35.9萬噸),設想準備建設的還有9家(可新增能力69.3萬噸),如全部建成粗銅生產能力將達173萬噸,為現有能力的4倍,生產能力將居世界首位。文章對建設銅熔煉廠基本條件(主要是原料)進行了分析、經詳細計算,國內至2000年礦山銅含量生產能力僅46萬噸,產量水平40萬噸左右;由于我國銅白給率僅64%,長期靠進口彌補(至1991年已系計進口550萬噸),通過詳細分析,認為至2000年我們可爭取到的進口銅精礦含銅約為10~15萬t/a,據此,至2000年國內可供熔煉的銅含量為50~55萬噸,考慮留有余地,國內銅熔煉能力最多只需增加20~30萬噸。作者認為,對當前盲目建設銅熔煉廠應十分慎重,并建議重點抓老廠技術改造,限制小銅廠發展,否則會造成極大浪費。
曹異生對我國鉛鋅工業現狀作了介紹,并預測了發展前景。我國鉛鋅工業發展較快,累計投資40億元,形成年產鉛45萬噸、鋅70萬噸的生產能力,成為世界重要鉛鋅生產大國(1992年鉛居世界第三位,鋅居第口位)。過去我國鉛鋅產量尚不夠國內需要,但從1986年起已自給有余,1992年產量為消費量的比例:鋅137.5%,鉛132.1%,產品開始進入國際市場。文章從消費領域分析著手,采用回歸分析法和彈性系數法,預測至2000年和2010年我國鉛鋅需求量分別為35萬噸(鉛)、85萬噸(鋅)和50萬噸、120萬噸。作者指出:我國鉛鋅工業發展有喜有憂,90年代鉛鋅將會有較大發展,但面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需要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建議重點開發鋅高鉛低資源,適應市場需要,抓緊中小企業技術改造,提高技術經濟指標,大力開拓國際市場,促進鉛鋅產品出口。
李恩生就錫工業生產與消費等發表專文。文章介紹了我國錫資源豐富,至1991年保有表內金屬儲量373.6萬噸,以脈錫礦為主。近年來世界錫產量略有減少,1991和1992年世界精錫年產量在20萬噸徘徊,國際精錫消費呈持平狀態(1991年為22.14萬噸)。我國1991年精礦含錫和精錫產量名列世界第一和第二位,1992年產量分別為4.58和3.96萬噸,國內消費目前約為1.5萬噸(預測至2000年可達2.55萬噸),錫工業存在主要問題是:砂礦資源消失、老企業資源枯竭、資源破壞嚴重、技改資金不足、產品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不高。近年來國際錫貿易量在13~13.6萬噸之間,國際錫生產國協會(我國已加入)限額我國精錫出口不超過1.5萬噸(實際超過),但1991年我國進口馬口鐵耗匯(26632萬美元)超過出口錫產品創匯(14042萬美元)。文章就我國“復關”后錫工業形勢進行了分析,認為我國錫工業產品價格優勢已逐漸消失,精錫成本按公布外匯牌價折算已超出國際錫價現貨價,競爭力不強,加之世界錫消費變動不大,我們增加錫出口,只會帶來錫價下跌,創匯并未同步增加。文章最后提出了若干對策和建議:控制精錫產量,至2000年前總量應控制在4一4.5萬噸(出口按1.5萬噸);測算脈礦含錫小于0.5%、砂錫礦含錫小于0.18%的資源暫緩開采,國內錫冶煉能力僅發揮60%,不宜再新建錫冶煉廠;改革產品結構,爭取多出口錫制品;加強老礦山外圍勘探,提高綜合回收水平,優先開發富礦;開展多種經營,擴寬經營渠道,彌補錫工業企業經濟效益不足。
3云南冶金工業
1994年云南冶金工業取得好成績,鋼產量超過130萬噸,十種有色金屬產量32萬余噸,提前實現“八五”規劃目標,取得較好經濟效益。姚天佑在1994年全省冶金工作會議上,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提出了發展規劃,布署了1994年工作。報告指出:云南1993年產量與1980年相比,鋼增長1.28倍、生鐵增長2.07倍、十種有色金屬增長3.55倍,并在提高產品質量、調整產品結構、資源綜合利用、節能降耗、安全環保、科技進步、經濟效益等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報告提出了云南冶金工業發展規劃:指導思想是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優勢,加快云南冶金工業發展,鋼鐵工業達到產品數量基本自給,有色金屬要加速優勢資源開發,拓展深度加工,為國家多作貢獻,規劃目標是至2000年,鋼產量230萬噸,生鐵200萬噸、鋼材180萬噸、錳礦石60萬噸、十種有色金屬50萬噸(地方33萬噸)、有色加工材6萬噸、實現利稅20億元(地方16億元),發展布局上,全省形成十個各具特色的生產基地。報告并對1994年工作做了布署。龔振華從資源、基礎、外部條件(能源交通)、市場、環保、資金、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t個方面,論述云南冶金工業可以發展成為省的支柱產業之一,按規劃實現,至2000年工業總產值可達110億元,實現省政府提出超百億元的目標〔‘3〕。1994年8月,冶金部部長劉淇、副部長王汝林,同云南省省長和志強、副省長李嘉庭及有關方面負責人,就加快云南冶金工業發展進行了商談,冶金部表示積極支持云南鋼鐵工業發展,重點建設昆鋼,并可選擇一、二個條件好的鐵廠,建成30~50萬噸能力鋼鐵企業,支持云南建成我國的富錳礦基地,冶金部協助列入計劃,支持云南建成國家級黃金基地,爭取引進技術和資金加快礦山建設,積極支持云南與周邊國家合作開發礦業。云南省政府表示,把云南冶金工業作為支柱產業建設決心不變,已定的發展目標和建設任務不變;已給企業的優惠政策不變;云南冶金工業管理體制不變。
關于云南鋼鐵工業發展,龔振華在文章中簡介了云南鋼鐵工業現狀,全省1993年有縣以上鋼鐵企業44個(大型企業僅昆鋼一家),6.5萬職工,固定資產18.1億元,產鋼114萬噸、鐵153萬噸,鋼材109萬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礦山滯后、裝備老化、小型企業多且基礎差、區域不平衡,品種、質量、數量還不能滿足省內需要。文章提出云南鋼鐵工業的發展戰略是:在一段時間繼續以數量增長為主,然后分層次推行結構優化;為實現2000年全省規劃目標,其發展方針,一是依托昆鋼,確保2000年實現200萬噸鋼的綜合生產能力,合理布局,滇中、滇西、滇東北和滇南都能利用當地資源,立足。
當地市場,發展地方鋼鐵工業,優化結構,鼓勵和支持新技術發展,特別是電爐短流程和最終型連鑄技術;協調發展,大、中、小企業,省、地、縣企業,國有、集體、合資企業,都要發揮各自優勢,揚長避短。陳啟忠就調整鋼鐵工業產業結構,加快云南鋼鐵工業發展發表文章〔,幻。文章指出,即使按省規劃實現,至2000年云南鋼材供應尚缺口80萬噸左右,云南鋼鐵工業必須上一個新臺階。文章在分析了國內外鋼鐵工業發展趨勢和產業政策后,提出了云南鋼鐵工業產業結構優化的途徑:利用云南電力優勢,發展短流程煉鋼工藝;技術裝備必須高起點,發展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以超高功率電爐和爐外精煉為特征的,短流程連鑄連軋的新型鋼鐵企業,向產品多元化發展,發展中寬熱軋帶鋼、不銹鋼、硅鋼系列產品;有計劃地發展直接還原鐵、鍛熱壓塊、金屬化球團、脫碳粒鐵等煉鋼新原料,多渠道集資,發展鋼鐵工業。最后就鋼鐵市場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議開發的產品方案,特別對特鋼產品市場及外延產品開發提出了建議。任廷孝在全省地縣骨干煉鐵廠會議講話中,對全省小高爐煉鐵發展狀況、科技進步、綜合利用、主要問題進行了總結,并對云南地縣煉鐵企業的發展指導思想、經營方針、礦山及焦炭基地建設、技術改造方向等提出了若干意見。傅先良從云南錳礦資源特征、錳鐵高爐熔煉的優點等分析,提出云南發展高爐錳鐵的建議。
關于云南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問題,姚天佑在報告中提出,2000年前發揮現有及新建骨干企業作用,形成滇中鋁銅鉛及材料、滇東北鉛鋅鍺及材料、滇南錫及鉛鋅銅鎳、滇西南鉛鋅銀、滇東南鋅錫銻、滇酉北鉛鋅及錫、滇東10萬t/a電鋁及鉛鋅硅、哀牢山國家黃金生產等八個生產基地。楊煒、劉星等發表調研報告,針對個舊地區以錫為主的支柱產業面臨的困難,即結構懸殊及產品附加值低,錫資源減少及市場競爭加劇,老企業包袱重等,提出開發巨大霞石資源,生產氧化鋁、鉀堿產品和水泥,作為今后主要接替產業,同時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及深加工,開發銅、鋅資源,以及發展輕化工業等。焦蘇華從分析云南鋁工業現狀出發,提出應優先發展云南鋁加工工業的論點〔2。〕。文章認為,發展鋁冶煉存在高能耗、環境污染、原料靠外進口等問題,提出鋁冶煉發展速度要有所控制。而鋁加工工業在云南經濟發展中有廣闊前景和潛在市場,發展鋁箔為云南“兩煙”工業配套,包裝鋁箔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鋁型材有廣闊的潛在市場,并可開發印刷用PS板及電氣用鋁材等。文章在剖析云南鋁加工工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建立鋁加工企業集團、建立鋁加工技術研究中心、加快人才培養、加強技術改造步伐、改革管理體制等建議。此外,趙惠英和楊涌分別就云南玉溪地區和蘭坪縣銅資源開發發表了看法〔?‘,2忿〕。文章對資源情況、開采現狀及問題、發展銅生產建議等作了論述。林萬儒就文山州礦產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發表文章。介紹了文山州本富的有色金屬資源,分析了礦產資源損失的方向和原因,提出合理開采、充分回收、綜合利用的意見。
4金屬市場回顧與展望
1994年由于日本、歐州、獨聯體鋼生產下降,至上半年鋼產量比1993年下降1.9%,8月份開始回升,9月份起日本開始增產,使全年鋼產量預計為71640萬噸,略比1993年(72630萬噸)減少約900萬噸。但1994年西方經濟繼續復蘇,全年鋼消費量估計增加3.9鄉命因此,1994年世界鋼材價格雖有所波動,且地區不一,但總體上價格有所上升。國際鋼價自1993年n月跌入低谷后,至1994年中期約上漲2%~5%。一季度美、德、法線材逐步提價,二季度歐州型鋼、遠東鋼坯、亞洲板材等均提價5%以.上,三季度日本對中國出口的板材、軋材、帶鋼均要求提價10~20美元/t,其中無縫管達20%~30%。年終由于中國進口鋼材減少,遠東地區鋼材價格有所回落(特別是線材和小型材)。我國鋼材一直供不應求,1993年共進口鋼材3034萬噸,其中12月分達454萬噸,1994年上半年進口勢頭不減,1~5月共進口820萬噸,估計全年可達1800萬噸。進口鋼材嚴重沖擊了國內鋼鐵工業,1994年9月份國務院發出完善鋼材進口管理的通知,加之國內鋼材價格下跌,進口已無利可圖,進口勢頭才減緩。我國鋼材價格,主要受需求而不是受成本所影響〔24〕,由于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不斷擴大,造成鋼材供應偏緊。自1992年3月價格放開,實行市場價格后,國內鋼材價一路攀升,1992年價格上漲一倍,1993年上半年又上漲30%,國內鋼材價格已高出進口鋼材平均價的30%~40%,改變了國產鋼材價長期低于國際市場價的狀況,從而刺激了鋼材的大量進口,加之國家實行宏觀調控,緊縮銀根,壓縮基建規模,國內鋼材出現供過于求,使鋼材價格受到很大沖擊,1993年下半年平均價格下降25%。1994年受進口鋼材沖擊,價格一直起不來,年中國內各鋼廠鋼材大量積壓,銷售價已跌至成本價(2850~3000元/t)邊沿或以下,加之貸款拖欠嚴重,鋼鐵企業經濟效益普遍不好。至年底尚無明顯好轉。
1993年世界有色金屬市場一直不景氣,出現較為嚴重的供過于求。產量增長趨緩(約0.22%),消費增長有限并存在地區差別,但貿易非常活躍,投機氣氛增強;價格在大起大落中趨于下滑,但是1994年世界有色金屬市場將明顯好于1993年〔25〕。據預測,1994年西方七個主要工業發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將增長2.2%~2.4%(1993年為1.1%),發展中國家繼續保持較高的增畏速度(5.5%~6.5%),從而促進了有色金屬的消費和生產。據預測報道:1994年全球產鉀量1102.5萬噸,銅消費量1132.5萬噸(19島年為1095萬噸),全球鉛產量443萬噸,消費量達463萬噸,全球鋅產量預計為544萬噸,比1993年下降0.8%,消費量預計為567萬噸,增幅3.2%,全球錫產量預計為11?7萬噸,比1993年下降8.6%,西方國家鋁產量預計為1445萬噸,低于1993年的1512萬噸,而實際消費量為1574萬噸,增幅3.1%,西方國家鎳產量為57萬噸,而實際消費量預計為67.7萬噸。以上可見,1994年主要有色金屬產量低于消費量,因此,促使有色金屬價格全面上漲,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幾個時期主要有色金屬價格見表1。特別是銻價戲劇性大漲,由3月的1719美元/t,至6月達3150~3300美元/t,9月更達到5360~5500美元/t。國內有色金屬價格受國際市場影響,與鋼材價格下跌相反,一路攀升。上海金屬交易所(SHME)和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SME)1994年四個季度銅鋁成交價見表2。其它金屬也均逐步上升,銻價由年初的8000、10000元/t,最高升至45000~50000元/t。
1995年金屬市場預測,有關報道均較樂觀,主要是西方國家經濟繼續恢復,預測國民生產總值將增長3.9%;東歐及獨聯體經濟也將停止繼續衰退,加上發展中國家繼續以較快速度發展,1995年鋼材及有色金屬需求將進一步增長,價格將進一步_L漲。
1995年世界鋼產量將有較大幅度增長,世界鋼消費量將達7.17億噸,接近最高的1989年,鋼材消費量達6.5億噸。過去20年鋼材消費平均年增長2%,今后可能達2.8%。1995年鋼鐵產品價格將會緩慢增高。首先因為原料價格上漲,世界主要鐵礦石出口國1995年粉礦價格將上漲5.8%~9.3%,球團礦將提高售價12%一20%,廢鋼價格也將上漲,必將促使鋼材價格上漲。據已見報道,日本六大鋼鐵公司宣布1995年出口鋼材平均_L漲10%。由于熱軋、冷軋、鍍鋅鋼板需求看好(歐州增5%,日本增7%),1995年價格可能提高40~100美元/t,德國、烏克蘭等國也將提高線材銷價(德國擬提高80馬克/t)。1995年國內鋼材市場情況是:社會需求將平穩增長,需求總量將達1億噸,國內生產能力充足,預計鋼材產量8800萬噸,比1994年增10%,并有增產條件;鋼材進口將繼續回落,國際鋼材價格上升和1994年國內鋼材價格持續下跌,將有利于鋼材出口而不利于進口,預計全年進口鋼材會在1200萬噸以下,且主要是國內短缺品種,價格將穩中有升,隨著進口鋼材減少,庫存消化,預計國內鋼材將由供大于求逐步向供求平衡方向發展,促使價格合理回升,由于國際鋼材價格看好,國內鋼材價格還有進一步趨于堅挺和上升的可能。
1995年世界有色金屬需求形勢看好,估計西方國家在經濟衰退后的兩年里,金屬需求增長率達10%~15%。據預測:全球銅產量將達1157.5萬噸,增長5%,銅消費量將達1165萬噸,增長2.9%;鉛產量456萬噸,消費量475萬噸,鋅產量為550萬噸,增長1.1%,消費量為587萬噸,增長3.5%,錫產量為12.05萬噸,增幅1.9%,西方國家鎳產量為58萬噸,需求量為69.3萬噸(有文章分析全球消費量超過90萬噸);西方國家鋁產量將降至1433萬噸,而消費量將達1631萬噸,增幅3.6%。各主要金屬的消費量將超過生產量,由于原料短缺,庫存減少,故將促使價格上漲。據有關預測,1995年有色金屬價格為:銅2755~3000美元/t,鋁1563~1800美元/t,鋅1065~1100美元/t,鋁646~700美元/t,鎳6550~5000美元/t,錫5908~7000美元/t,均比1994年年平均價有較大幅度提高。國內有色金屬生產將進一步發展,除銅需進口外,其余金屬均可滿足需要,并將增加出口。近年來,我國有色金屬價格已基本與國際市場接軌,國際市場價格直接影響國內價格,故1995年國內有色金屬價格必呈上漲趨勢。同時,由于國內有色金屬冶煉能力偏大,而原料(礦山)生產能力嚴重不足,1995年必將出現原料大戰,抬高原料價格,以及外部條件(能源、運輸提價)影響,生產成本也將上升,推動價格上漲。此外,本刊1994年還發表了電子工業引線框架材料、銅線桿等市場分析專文,以及國內外鋁市場綜合評述等,不一一敘述。
本文作者:李慶福
色彩是客觀存在,人類無時無刻不與色彩發生密切關系。色彩最善于賦于人們以各種各樣的感受,因而是人類美化環境、美化生活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作為建筑色彩來說,不僅在建筑藝術領域中是舉足輕重的一個方面,而且在體現建筑功能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民用建筑是這樣,工業建筑也是這樣。尤其是就建筑功能而言,工業建筑的色彩設計比民用建筑更為重要,涉及的內容更為廣泛。因為第一,處理好工廠建筑的色彩設計,提高其建筑效果,不僅可創造舒適的作業環境,使生產人員得以美的感受,而且可以從精神功能方面啟迪工人愛廠如家,提高其勞動積極性。顯然,這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提高生產效率的有效措施。第二,可利用建筑色彩的功能,向生產人員提供視覺上的警告和辮識的信號,防止生產事故,保障安全生產。第三,處理好廠房內部的色彩設計,可改善工人的視力作業條件,提高操作的準確性,這是提高產品質量和數量的重要保證。第四,好的建筑色彩設計,可使人們精神舒暢、心情愉快,這在心理作用和精神功能方面,能夠降低生產人員的疲勞強度,增進健康水平,從而提高勞動出勤率。近些年來,國外在工業建筑設計中,極為重視人類工程學的研究,而建筑色彩設計,正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受到普遍的重視。目前,色彩在現代化的工廠建設中,正在被廣泛地運用,發揮著愈來愈大的作用。現僅就冶金工廠的建筑色彩設計,作一些粗淺的分析。
一、必須徹底改變灰黑污濁的面貌
長期以來,我國建筑界對工業建筑的色彩設計是不重視的,尤其是冶金工廠的建筑色彩,更是無人問津,因而造成廠區建筑色彩單調、一片灰黑的狀況。即使在建設初期廠房內部噴刷了白灰,但由于年久無人管理,早已沽滿污垢,也變成灰黑的顏色了。這樣的生產環境,不僅嚴重危害著工人們的健康,而且給生產造成的不良影響也是巨大的。因此,今后的冶金工廠建筑設計,必須徹底扭轉這種違反科學的局面。正在建設中的上海寶山鋼鐵廠,在建筑色彩設計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令人欣慰的先例,把人們印象中又黑又臟的冶金工廠,建設成了一座絢麗多彩的現代化工廠。該廠的建筑設計中,非常重視建筑色彩的處理。一開始就在建筑設計統一技術條件中,對建筑色彩設計作出了明確規定:將全廠區的廠房建筑按其生產屬性劃分為五個色彩區,規定每個色彩區的主要廠房建筑,均采用同一基調的建筑色彩;并對全廠的輔助建筑物的建筑色彩,也分別作出了統一的規定,其具體色彩規定,詳見表1和表2。由表1、表2可見,寶鋼的建筑色彩是豐富多彩的,并且按功能分區做不同的建筑色彩處理,既有變化、對比,又有協調統一,體現了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的全新風貌。
二、廠區內建筑物的外部色彩設計
建筑物外部色彩的設計,應根據其周圍環境、氣候條件以及建筑物本身的性質、功能、體形、規模等方面的因素,進行統盤考慮,這是建筑色彩設計的基本原則。對于冶金工廠來說,其廠區內建筑物的外部色彩應如何具體處理?筆者認為,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整個廠區的建筑外部色彩,在色相的選擇上應避開紅色、金黃色等過熱的色相。因為冶金工廠的工人,在全部生產過程中,都是與火紅的鐵水、熔渣、鋼水、熱鋼錠鋼坯等打交道,一是高溫烘烤,二是火光刺眼,如果建筑色彩也處理為熱色、火色,則必然會導致內外夾攻、火上加火、熱中增熱的局面,從而加劇生產者心理上的灼熱感和疲勞感。因此,整個廠區建筑物的外部色彩,都應選取偏冷或中性的色相,如淡綠、淡藍、淺灰綠、淺藍綠以及淺咖啡、銀灰等等。這樣,工人在上下班時,行走在廠區會有輕快、涼爽、舒適之感。
2.在色彩的彩度選擇上,應以低彩度、力求淡雅為原則。這一方面是由于淡雅色彩的建筑物容易與其周圍的綠化環境相協調;另一方面,由于冶金工廠的生產特點是勞動繁重、精力高度集中,火光刺眼、噪聲較大,工人們在心理上總是希求一個輕快、安靜、涼爽的環境。而清淡、雅致和恬靜的建筑色彩,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個清心悅目的環境,使人們得以輕松、愉快,這對確保工人的健康和提高生產效率及產品質量均可起到較大的作用。而高彩度、過艷的色彩,只能加劇人們心理上的緊張、煩亂之感,使人們的疲勞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另外,對于地處南方的冶金工廠來說,低彩度淡雅的室外色彩,對于反射太陽輻射熱,改善廠房室內熱環境,也是極為有利的。
3.如前所述,整個廠區建筑物的外部色彩,雖均應以偏冷一些的色彩或中性色彩為基調,并力求協調統一,但在協調統一中還應求得變化、對比。因為有變化、對比的色彩才有生氣,才能活潑、動人。那末,如_何求得變化、對比了第一,可以像寶鋼那樣,按不同的功能進行分區,如煉鐵區、煉鋼區、軋鋼區、機修區等等。對不同區域的廠房建筑,采取不同的外部色彩,而各區域的建筑色彩之間,又要互相有聯系、差異不過大。這樣,就會使全廠區的建筑色彩既有聯系、協調,又有變化、對比。第二,在同一個色彩區域內,也應在協調、統一的色彩基調中,求得變化和對比。比如對于區域內部形體小的辦公和生活福利建筑,可以選取明度高、色相偏暖、彩度稍艷一些的建筑色彩。這樣就可以與形體高大、色彩偏冷的廠房建筑形成對比的效果。而且,辦公、生活福利建筑物就會像建筑小品的作用一樣,對廠區的建筑色彩起到點綴、潤色和補充的作用。另外,對廠區內的煙囪等高大構筑物,均涂以紅白相間等醒目色彩,這一方面可豐富廠區的空間色彩,更重要的是為航空飛行提供信號,以確保安全。還有,對廠區內不同功能的管線(如煤氣管、氧氣管、油管、水管等等),分別涂以不同的色彩,這樣既可取得色彩變化、對比的效果,又對操作者識別各種管道,以及保養和安全等方面,創造極為有利的條件。第三,對每一座單體廠房建筑物來說,除了大面積的統一色調,如淡綠、淺藍、銀-灰等色之外,還應配以其它色調的線條,如在檐口、欄桿、勒腳和門窗等處,以求得變化、對比的藝術效果,避免出現色彩單調、呆板的弊端。但是,在運用變化、對比的處理手法的同時,須往意兩個問題:一是配色的運用要適宜,不能喧賓奪主,而要烘托、陪襯,突出主題,為基調服務。也就是說,整個區域內點綴、對比的色彩不能過多、過雜,以免沖擊了基調,導致雜亂無章的局面。對于單體廠房建筑來說,色彩對比時要注意對比色與基調色的面積比例,對比色的面積要顯著的小一些。特別是用艷色作為對比色時,其面積比例更要嚴格控制,否則可能造成眩目刺眼的后果。二是色彩的對比不宜過強,因為過分強烈的色彩對比,容易使人產生疲勞,引起人們心機跳動和情緒不安。
三、廠房內部色彩設計
廠房內部的色彩設計,以處理好環境色、設備色和聚焦色為主要內容。
1.環境色
所謂環境色,是指圍繞著生產機械設備的建筑空間色彩,亦稱為背景色。廠房內部環境色的設計選擇,應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如廠房的生產性質、工藝布置、設備狀況、室內溫度以及采光通風要求等等。對于冶金工廠來說,絕大多數為熱車間,生產都是圍繞著熔融或赤熱的鋼鐵展開的。因此,其內部環境色宜采用沉靜的冷色調,以緩和生產工人心理上的緊張、灼熱之感,并恢復視力的疲勞。即利用建筑色彩的功能來改變室內氣氛、創造室內良好環境。另外,廠房內部環境色也應以選擇低彩度,力求淡雅為原則。一方面是因為過艷和.過雜的色彩,會導致生產者心情煩燥不安、精力分散、視力模糊不清,并加劇疲勞感;另一方面,過艷的環境色會削弱甚至破壞聚焦色的信號功能效果,給安全生產帶來危害。利用色彩處理的反射效果來改善廠房的室內照度,也是內部環境色設計中應遵守的原則之一。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廠房內墻面、天棚面等大面積色彩,也是以采用明度較高的淺淡色彩為好。
2.設備色
廠房內的生產設備,是工人在生產過程中視力集中的部位,因此其色彩的選擇首先應考慮如何減少眼睛視力疲勞這個因素;同時又要確保其色調能與加工部件明顯的區分開來,避免混淆,以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生產。特別是對于機械加工性質的車間來說尤為重要。具體做法如下:第一,設備色應比廠房內部的環境色稍深一些。這樣,在淺淡的背景色襯托下,使設備更為醒目。第二,應選取沉靜、有利于視力保護的色調,如蘋果綠、灰綠、藍綠等,以使生產者得以清心悅目的感受。第三,不應采用高光澤的色調,以避免由于鏡面反光作用而導致眩光。
3.聚焦色
所謂聚焦色,包括兩個方面的概念。其一是指警告標志色而言,即為了確保安全,用最明亮、最醒目的色彩來標志和描繪所有危險性部位,為人們提供視覺上的警告,或指引人們注意安全出人口及疏散的路線等等。如車間上部開行的吊車、地面上行駛的運輸工具、有觸電、爆炸、火災、毒氣等等危險性的部位,以及危險障礙物、未加圍欄的坑洞、有危險災害的機械設備、太平門等等。聚焦色的第二個概念是指識別標志色而言。即為了便于保養維修和搶救生產事故,將電纜和各種不同用途的管道均涂以具有明顯識別性和誘目性的色彩,為工作人員尋覓和識別復雜的管線系統創造有利條件,以避免因識別錯誤造成生產事故。
在設計中,應根據色彩的誘目性、認識性和可讀性的特點來選擇廠房內部的聚焦色。一般來說,彩度濃的紅色、黃色、橙色以及紅白相間、黑黃相間等色彩的明視度高、醒目效果好。所以警告標志色,如火警、危險、停止、注意等等,均選用這些色彩。綠色、藍色也有一定的醒目效果,但不及前者。
國外有些國家專門制訂了工業安全顏色和管道識別規范,對工廠聚焦色的選擇予以法律性的規定,全國統一,具有很大的優越性。
色彩的誘目性、認識性和可讀性受其背景色(即內部環境色)的影響較大、當背景色和標志色的色調比較接近時,則標志色的誘目性、認識性和可讀性將被破壞,甚至完全喪失標志作用。因此,鑒于人們習慣于用紅、黃、橙等高彩度的熱色相作為聚焦信號色,所以為了提高這些色彩的誘目性、認識性和可讀性的效果,廠房內部的環境色以處理為低彩度、淡雅的冷色調為好。
另外,在處理廠房內部粗大管道的識別標志色時,要注意強烈的大面積標志色彩可能干擾工人對工作的全神貫注,引起精神分散,甚至會導致操作質量低劣和生產事故,同時也會造成工人視覺疲勞。因此,對于粗大管道的識別標志色不宜滿涂,可采取涂帶狀色、環狀色或在局部位置、關鍵位置涂標志色等等措施。這樣,既可達到識別目的,又避免了因大面積艷色所帶來的弊病。
總之,廠房內部色彩的設計,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并且在選擇環境色、設備色和聚焦色時,要注意處理好其相互之間的襯托關系,以便更好地發揮建筑色彩的功能,達到美化環境、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減少生產事故,以及增進工人健康水平等目的。
當代世界,正處于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新的技術革命時代。冶金建筑設計也必將跟上時代步伐,日新月異地飛速發展,不僅會體現在新技術、新結構、新材料方面,而且將體現在重視人類工程學的開發,進入以協調人一機一環境的相互關系為中心的新的設計領域,其中建筑色彩設計將是主要內容之一。因此重視建筑色彩設計是時代賦予建筑師的使命,是建筑設計時代精神的具體體現。
本文作者:房啟超李培松斯可克單位:江蘇淮鋼集團有限公司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
經過多年的論證和爭論,國際電工委員會在標準IEC61158中,最終采納了多種現場總線于一體的折中方案,看起來是把最終選擇推給了用戶,但從技術角度看這種選擇并非是無章可循的。通過對不同現場總線技術特點的深入分析后,我們認為選用哪種現場總線技術的主要依據是:應用對象的類型和現場設備的種類。本文首先分析冶金工業自動控制及現場設備的特點和基金會現場總線(FF)的特點及優點,然后介紹基金會現場總線在冶金工業應用的實例。
1冶金工業自動控制的特點
冶金工業雖然屬于流程工業,但它的控制內容卻是熱工過程控制(典型的如加熱爐)和運動邏輯控制(典型的如軋鋼)的混合,其中許多還帶有批控制的特性(如轉爐煉鋼等)。冶金工業的現場設備既有溫度、壓力、流量、液位變送器和調節閥等熱工儀表,也有位置編碼器、調速電機這類機械量測量和運動邏輯控制設備等。冶金工業熱工過程控制系統中回路控制所占比例通常不大,而采集檢測占大部分。冶金工業過程控制系統大部分屬非易燃爆炸性質,少數需防爆的(如煤氣)也可劃歸I類防爆區從而可使用隔爆技術。因此每條總線上可掛較多設備(如16臺),有節省90%電纜的明顯效果。
冶金工業過程控制系統仍存在許多不易測量的參數和不易控制的過程,所以軟測量(即間接測量)和先進的控制策略(如專家系統)等也是非常需要的。冶金工業環境較惡劣,主要是溫度、粉塵、振動和電磁干擾等,需要現場設備有較強的環境承受能力。
從經濟角度看,冶金工業屬于大規模工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設備投資巨大,物流、資金流規模巨大,使其有經濟實力使用高檔次的自動控制設備。市場競爭的壓力也使其不得不提高其自動控制水平,它們已經或正要實現從檢測到企業管理各層次、全系統的信息化和自動化。但是,市場競爭又使得利潤趨于微薄,特別是中、小型企業不得不降低自動控制設備的檔次,其自動化水平往往還停留在基本檢測和必要的單機控制。
2基金會現場總線(FF)的特點和優點
基金會現場總線的低速總線H1直接聯接到現場設備(變送器,閥門等),支持傳統的兩線制供電和本質安全。高速總線HSE用于大量的H1總線鏈接橋路或與集中的控制器聯接,與DCS控制總線有些類似。與其它現場總線一樣,FF是全數字化的通信總線。FF現場總線采用設備描述技術和互可操作測試,使其開放性和互可操作性最好,不同公司的產品可做到像4~20mA設備一樣即接即用。
與其它現場總線不同的是,FF-H1現場總線將控制分散到總線上的現場設備中,從而分散了控制風險,弱化甚至取消了集中的控制器,減少了系統硬件數量。目前FF支持的現場設備以熱工過程儀表為主,例如溫度、壓力、流量、液位、濃度、酸堿度等變送器和調節閥。FF不排斥遠程I/O設備,對于簡單的信號采集來說,這仍然是最經濟的選擇。FF不排斥PLC,它把邏輯控制器僅看成一臺智能現場設備。與復雜、低速的熱工回路控制不同,簡單快速的邏輯控制并不需要控制徹底分散,所以PLC還是相對集中的控制器。FF也不排斥PLC常用的總線,如Modbus等,對那些與H1總線無關的信息,可直接通過它們和上位機通信;對PLC中與H1總線有關的信息則通過接口卡和其它現場總線設備交換信息。
由于控制被分散到現場設備中,系統由有控制功能的智能設備壘砌而成,系統規模的變化主要在于智能設備的數量不同而無其它本質區別。這類系統的一個特點是:在小系統上被證明的功能,可以簡單地推廣到大系統上,而且系統規模越大,其優越性越突出。
現場總線技術是從控制室向現場設備的一次大變革,使現場設備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它帶來的主要優點是:(1)來自現場設備的信息量增加幾十倍,這些信息除用于控制以外,大量的用于維護、診斷和管理。控制系統從傳統的I/O卡擴展到現場設備。許多原來要到現場完成的工作如校線、診斷、調試可方便地在控制室操作站上完成,原來需要停電的維護現在可在運行中進行。許多原來要手工完成的管理文檔現在都由計算機自動生成和保存。(2)節省大量電纜(50%~90%),節省盤柜、硬件設備、控制室面積及相應的施工工作量,這是既先進又節省的技術。(3)硬件設備的簡化,控制功能的分散,包括現場設備在內的實時自診斷技術都導致了控制系統可靠性的提高,而數字化又必然導致控制系統的精確度和魯棒性的提高。
對于現場總線技術的優點,往往僅僅被簡單地理解為/節省電纜0,實際上只有在我們嘗試到充分信息化帶來的好處后,才會發現節省電纜只不過是現場總線技術的表面和非首要的優點而已。
現舉例說明如下。
圖1是典型的基金會現場總線控制系統框圖。此系統集成了儀表控制(徹底分散),電氣邏輯控制(適度分散),信號采集(集中或遠程I/O就地),先進控制和企業管理,即所謂EIC一體化,管控一體化。以一大型現代化高爐為例,它可分為爐頂、槽下配料、爐身、水渣、循環水、熱風爐、制煤粉、噴煤粉、余壓發電等部分,共使用約380臺壓力、流量、液位變送器,約100個控制閥門,數千個采集和邏輯信號。現場到控制室平均距離約250m。可以這樣來粗略估算,對于380臺變送器,100個閥門,只要用(380+100)/16=30根H1現場總線,而不是通常的480根電纜,節省450根,節約的長度為450@250=112500(m)。其余上千個開關量信號和溫度信號則由分布在各現場的約20臺PLC或遠程I/O就近連接控制,而它們僅由2根冗余的Modbus總線與系統通信,估計節省60%的電纜。更重要的優越性是系統可通過現場總線直接、在線地管理、診斷和維護那些智能現場設備。將冶金工業自動控制的特點與基金會現場總線(FF)的特點和優點對比,可以說基金會現場總線(FF)在冶金工業應有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3基金會現場總線在冶金工業的應用實例
例1:煤氣混合控制中高爐、焦爐煤氣通過混合調節達到壓力和熱值的穩定。為防爆采用本質安全系統,硬件連接如圖2所示。一條H1現場總線共掛11臺現場總線儀表,由3個安全柵進行限能隔離以保安全。所有控制計算都在現場總線儀表中完成,包括氣體流量溫壓補償、壓力流量串級調節和熱值修正配比調節。下裝在現場總線儀表中的軟件功能塊的連接如圖3所示。高爐煤氣溫度輸入AI-t1、壓力輸入AI-p1和流量輸入AI-f1經ARTH-1進行溫度壓力補償后到PID-1功能塊中進行副環調節,其設定值來自流量分配計算功能塊ARTH-3,它的輸入是來自混合煤氣壓力輸入AI-p3經PID-3主環調節和熱值調節PID-4的結果。當混合煤氣壓力波動時,同時調節高爐焦爐煤氣的閥門開度,以維持壓力穩定。而混合煤氣熱值波動時,則改變高爐、焦爐煤氣的閥門開度的比例,以維持熱值穩定。各虛線方框為現場總線儀表,方框內圓圈表示內裝的軟件功能塊,功能塊間的聯線表示通過現場總線通信的信號連接。
例2:某6000m3制氧機(含提氬)成功地實現現場總線控制。
其系統為雙操作站冗余,4條H1總線共掛32臺現場總線儀表,完成出空冷塔空氣壓力控制;空冷塔液位控制;下塔液空液位控制;液氨蒸發器出水溫度串級控制;空透出口壓力防喘振調節;1#增壓機出口壓力控制;2#增壓機出口壓力控制;出冷箱污氮壓力控制;粗氬液化器氬側壓力控制;粗氬液化器氮側壓力控制;純氬塔上部壓力控制;純氬塔下部壓力控制;純氬泵出口壓力控制;純氬冷凝器液氮液位控制;粗氬冷凝器液空液位控制;粗氬塔下部液氬液位控制;純氬塔蒸發器液氬液位控制;純氬塔阻力控制;粗氬流量控制。還有15個手動遙控回路,共34個控制輸出,另外還有85個模擬輸入和77點溫度輸入,101個DI,62個DO,邏輯控制由一臺PLC完成。本系統還通過DDE與其它系統成功地實現了信息交換。
本文作者:孫振岳陳連金單位:浙江省冶金(有色)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
1前言
冶金工業是國民經濟中重要的原材料基礎工業,其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各行業的技術水平和社會經濟效益。但是,浙江省冶金工業總體上技術裝備水平相對落后、消耗高、效益差,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形勢相當嚴峻。因此,在目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處于挑戰和機遇并存的關鍵時刻,適時對全省冶金工業進行結構調整,以擺脫困境,提高經濟效益,進而促進浙江省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著相當重要意義。這里就浙江省冶金工業的結構調整問題談談我們的看法。
2浙江省冶金工業實施戰略性調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1浙江省冶金工業概況
浙江省冶金工業經過四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特別是經過“八五”、“九五”期間的結構調整,形成了包括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耐火材料制品業、冶金碳素制品業、金屬絲繩及其制品業等8大門類的工業體系。全省共有冶金企業1270家,從業人數14.04萬人,其中縣辦以卜企業127家,從亞人數8.46萬人,大中型企業48家,被列人浙江省“五個一批”重點骨干培育企業8家,系統內國有企業68家。1997年底,全省已具有年產鋼158萬認鋼材180萬t、生鐵83萬t、焦炭63萬t、有色金屬19萬t(其中銅?12.5萬t、鋁3.8萬t、鉛l萬t、鋅2萬t)、有色金屬加工材50萬t(其中銅材加工40萬t、鋁材加下10萬t)、鐵合金14.6萬t,以及鋼絲、鋼絲繩、鋼絞線6.9萬t、黑色有一色礦山采選309萬t的生產能力。據浙江省統計局提供的資料,1998年全省黑色、有色冶煉壓延加工企業為338家(國有工業企業和年銷售收人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不包括礦山、金屬制品、耐火材料、冶金機械企業),工業總產值167.n億元,銷售總收人167.95億元。全省產鋼量為166.6萬t,成品鋼材258萬t,生鐵為91.5萬t,鐵礦石156萬t,十種有色金屬達10.82萬t,生產銅材34.7萬t,鋁材8.7萬:,實現利潤總額4.14億元,工業增加值(現價)32.8億元。至今已初步形成黑色冶煉與壓延加工以杭州鋼鐵集團公司為主、銅冶煉和加工以寧波地區和紹興地區為主、焊管以浙江金洲集團為主、不銹鋼管棒以浙江久立集團和溫州地區為主、耐火材料以湖州地區為卞的區域經濟結構,但在這些區域經濟中除杭州鋼鐵集團公司等少數企業外,仍然存在著企業規模偏小、低水平重復建設、工藝裝備陳舊以及初級產品占主導等結構性問題。
2.2“八五”、“九五”期間結構調整上所做的工作
2.2.1”八五”期間結構調整工作
“八五”期間,浙江省冶金工業依照“打基礎、上水平、增效益”的指導思想,國有企業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39億元。首先,一批工藝結構調整和產品結構優化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如杭州鋼鐵集團公司的焦化二期工程、焦化熱電站工程、6000m3小制氧機、5萬二戶煤氣柜、3號連鑄機工程、110Kv變電站、中軋改造,紹興軋鋼廠650熱軋開坯項目,杭州萬勝鋼纜集團公司的鋁鋅合金鍍層鋼絞線,浙江漓鐵集團公司的選可改造,溫州冶煉廠鋅技改工程,浙江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電解鋁工程等。還有杭州鋼鐵集團公司年產25萬t的小型連軋生產線,紹興鋼鐵總廠70t電爐工程等致力于開辟以連鑄生產為中心、帶動煉鋼和軋鋼的新土藝項目在“九五”初期相繼建成投產,為全省冶金行業結構調整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其次,“八五”期間,全省冶金行業組織結構調整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原省冶金工業總公司與杭州鋼鐵集團公司合并組建了浙江冶金集團)浙江漓鐵集團公司、浙江天工礦業集團公司、嘉興鋼鐵集團公司、東風瑩石集團公司、浙江建德銅礦集團公司、浙江姚冶集團股份公司、杭州萬勝鋼纜集團公司等一批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集團也先后成立。其他冶金企業也積極推進內部“丁制”改革,在“精干主體、分離輔助”和“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等方面下功夫,積極探索符合企業發展的新路子。
2.2.2”九五”期間結構調整工作
“九五”期間,全省冶金行業在遭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和國內市場總量過剩、產品價格大幅下滑的嚴峻形勢下,生產經營運行能夠基本保持平穩過渡,得益于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九五”前三年全行業國有企業在結構調整方面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81億元。首先,企業裝備水平有所改善,工藝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主要建設項目有:杭州鋼鐵集團公司小型連軋工程、80、超高功率電爐工程、220KV輸變電工程、熱帶軋機改造、3號燒結機改造、二號制氧機改造及高速線材工程前期工作,紹鋼70t電爐改造及配套,浙江漓鐵集團二期工程,紹興平水銅礦二期工程等;杭州鋼鐵集團、遂昌鋼鐵廠、寧波鋼鐵總廠相繼實現了小型連鑄,提高了煉鋼連鑄比,嘉興鋼鐵集團棒材生產線和紹興軋鋼廠線材生產線也相繼實現了“一火成材”工藝;嘉興東方鋼簾線有限公司年產l萬t汽車子午線輪胎鋼簾線工程(一期)、嘉興德龍鋼鐵有限公司年產3萬t精密冷軋薄板生產線、寧波寶新不銹鋼有限公司年產8萬t(一期)高精度冷軋不銹鋼薄板生產線也相繼建成投產。這些項目起到了優化生產工藝、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生產成本的作用。其次,產品結構調整也邁出了較大的步伐,普通鋼材比例有所下降,合金比有所提高。如寧波興業集團著力發展拳頭產品—高精度銅板帶,杭州萬勝鋼纜集團開發生產55%鋁鋅合金鍍層鋼絲及鋼絞線、5%鋁鋅稀土層鋼絲及鋼絞線二個新產品,紹興第三銅材廠開發的C2720黃銅帶列人1998年國家重點新產品。通過加大技改投人力度,產品結構有了很大的改善,企業的產品質量檔次和經濟效益日益提高,市場竟爭力進一步加強。再次,企業改革步伐加快,組織結構調整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尤其是“杭鋼股份”的順利組建及上市,對全省冶金工業的資產重組、結構調整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同時,在學?邯鋼活動取得成效的基礎上,不斷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圍繞成本管理,進一步降低消耗。“九五”前三年全行業企業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比“八五”末有了明顯改善,先后培育了一批部、省、地市名牌產品和星級企業,多家企業通過了I陽9000質量體系認證。
2.3浙江省冶金工業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2.3.1鋼鐵工業
自1996年鋼產量突破一億噸以后,我國鋼鐵工業進人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即由以數量為主的“規模擴張”階段進人“結構調整”階段,鋼鐵工業發展的重心轉移到結構調整和優化上,轉移到品種、質量、效益上。而浙江省鋼鐵工業的結構盡管在“八五”、“九五”期間進行了一些調整,但還不夠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仍制約著全省鋼鐵工業的發展,其主要表現在以「幾個方面:一是產品結構尚不合理,仍以生產普通鋼材為主(1998年普鋼為111.4萬噸、優質合金鋼為55.2萬噸),常規產品生產能力過剩,初級產品仍占主導地位,新產品、短缺產品生產能力不足,支柱產業急需的特殊產品還不能生產;二是工藝結構不盡合理,工藝裝備陳舊,不少企業還是靠落后的設備唱主角,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嚴重,全省50多座5t以下的小電爐及幾十架橫列式軋機,已不符合口前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屬于必須淘汰的設備;三是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偏小,離散度大,低水平重復建設不斷,大量資本沉淀,不良資產得不到及時置換,抗風險能力弱,尚未形成以大型優強企業為核心帶動眾多中小型專業化生產企業的生產體制和產品開發體制。
2.3.2有色工業
從有色行業來看,在產品結構方面與鋼鐵企業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常規產品供大于求,市場競爭激烈,價格嚴重下跌,造成了全省有色行業效益低下,資金緊張,產品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當然浙江省的有色加工業也有它的特色和強項,一些具有優勢的非國有一企業在唱主角,產品在國內占有一定的市場,特別是銅材約占國內市場的四分之一。
2.3.3礦山企業
從礦一山企業來看,資源枯竭的狀況相當嚴峻,浙江省大部分礦山都是五六十年代建成的,經過三四十年的開采,資源已處于枯竭狀態,加上“八五”期間地礦部門提交的地質儲量極少,按目前的生產規模最多只能維持幾年。必須加大新礦體勘探力度,尋找新的礦山資源,否則礦山企業必將無礦可采,陷人困境。綜上所述,加快浙江省冶金工業的結構調整已勢在必行。
3實施戰略性結構調整
3.1結構調整的基本思路
我們認為,浙江省冶金工業結構調整必須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經濟效益為中心,進一步解放思想,要轉變觀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三改一加強”。以市場為導向,依靠科技進步,加速產品結構、工藝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在盡可能滿足社會總需求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國民經濟發展所需關鍵品種的市場占有率;以“五個一批”重點骨干企業為主體,以先進工藝技術改造老企業,淘汰落后的工藝裝備,提高產品質量,大力節能降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搞好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品的專業化分工;提高決策管理水平,要按照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確定投資方向,投資決策要實行“效益否決”;全面提高全省冶金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促進全省冶金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3.2結構調整的重點
3.2.1鋼鐵工業實行總量控制
根據國家經貿委要求,鋼鐵工業將實行總量控制。重點控制對一象是:污染嚴重、能源消耗高、產品質量差的“五小”等落后的生產設備和生產線;連續三年以上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和生產線;嚴重供大于求的產品;年產50萬t以上的國有重點大中型企業。要堅決制止重復建設,3年內不再批準新建煉鋼、煉鐵、軋鋼項目。已經停產的企業和生產線不得恢復生產,其設備就地淘汰不得轉移。據此,必須加強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堅決制止重復建設;要加強對生產許可證和鋼材市場的管理,積極配合國家冶金上業局、技術監督部門,把已發放的77份熱軋帶肋鋼筋產品生產許可證壓縮30%一40%,以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對“以產頂進”鋼材則給予優惠政策及扶持。
3.2,.2工藝技術裝備結構調整
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落后工藝裝備已成為制約鋼鐵工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其結構的調整是鋼鐵工業調整的核心。近期重點要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積極推進以連鑄為中心的技術進步,抓好現有連鑄機的挖潛與高效化改造,提高設備利用率,促進工業技術及裝備的整體優化和升級。二是堅決按照國家經貿委、冶金工業局的要求,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及環保能源、質量政策等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加強生產許可證的管理和整頓鋼材交易市場等手段,限期淘汰污染嚴重、能耗高、產品質量差的“五小”企業,劉列入國家產業政策淘汰目錄的要加快淘汰,削減工藝、技術、設備落后的生產能力。5t以下的小電爐,無環保設施,1998年冶煉電耗超過630kw?h/t鋼,1999年要停產;5一10t小電爐,在2002年前淘汰,而對于無環保設施,冶煉電耗超過省定最高限額(630kw.h/t鋼)要提前關停淘汰;1999年小電爐鋼產量爭取再壓縮10萬t;同時嚴格控制新增生產能力,堅決制止重復建設。省、市有關部門要積極給予配合和支持,使全省冶金工業結構調整得以順利實施。三是強化以提高產品質量和節能降耗為中心的工藝配套改革和監控技術,把節能與環保工作密切結合起來。全行業要充分重視和建立健全技術創新機制,加大科技開發的力度,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積極推行小方坯連鑄工藝、軋鋼一火成材工藝、高爐噴煤粉、交交變頻等成熟的先進技術,進一步節能降耗,搞好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工作。重點抓好一批結構調整項目,如杭州鋼鐵集團公司80t電爐達產達效,淘汰3座5:小電爐,高速線材工程,連鑄機高效化改造,燒結機改造和中型軋鋼擴大品種改造及熱帶分廠熱裝熱送改造;浙江久立集團公司年產4000t工業用中、大口徑不銹鋼焊管項目;浙江星鵬銅材集團年產3O0()t高效節能內螺紋銅管項目;溫州宏源銅業公司年產1萬t寬幅高精度銅帶項目;浙江興業集團公司“三環”牌銅板帶名牌產品的擴產;以及浙江漓鐵集團公司礦I匕二期工程、紹興平水銅礦礦山二期工程、遂昌金礦二期上程等。
3.2.3產品結構調整
產品結構調整的方向是要基本滿足國內市場對冶金產品品種和質量的多層次需求,特別是國民經濟各部門所需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關鍵冶金產品(如冷軋薄板、冷軋硅鋼片、冷軋不銹鋼板、機械用鋼、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高性能高精度硬質合金、新型剎車材料等),要立足國內解決,實現“以產頂進”。主要措施: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工藝裝備進行技術改造和配套,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以及大J一不愿生產,而小)一又不能生產且有一定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產品。二要加強技術開發,搞好科研攻關和引進技術軟件,在投資少、見效快的短平快項目上下功夫。三要尋求機會,利用浙江省港口的優勢引進外資,合作開發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產品項目,實現“以產頂進”。
3.2.4加快企業的改革步伐
在產品結構調整的同時,加快企業組織結構的改革步伐,要以現有企業改造為重點,盤活存量資產,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要充分重視內部經營機制的轉換,通過所有制結構和資本結構的調整來實現產業的跨越,盤活存量,跳出原有產品和工藝的老圈子,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體制上要敢于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積極引入非國有經濟和外地經濟參與我省冶金國有企業的改組,大膽進行資本結構多樣化的實踐。通過聯合、兼并和資產重組,組建較大的集團公司,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達到壯大實力、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目的。同時,對產品無銷路、虧損嚴重、扭萬無望、不能如期償還債務的企業依法實施破產。
3.2_5培育和發展
“五個一批”重點骨干冶金企業全省冶金行業目前有8家企業被列為省“五個一批”重點骨干企業。這項工作要堅持不懈地抓下去,要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服務功能,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以冶金工業總量控制為契機,把行業整體結構調整與企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省“五個一批”重點骨干企業要自覺地承擔重任,在行業結構調整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各市、縣財政也要視財力可能,對省冶金“五個一批”重點骨干企業在技改資金和貼息資金中給予重點支持,為這些企業創造更加寬松的發展環境。通過培育和發展“五個一批”重點骨干企業,帶動整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結構的調整,發展規模經濟。
3.2.6加強冶金行業的管理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政策及省政府、國家冶金工業局、國家有色局等有關部門對冶金行業的要求,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充分論證、切實編制全省冶金行業整體結構調整的實施計劃和“十五”規劃。要加強行業主管部門與有關市、縣政府的聯系,做好企業的指導、協調和服務工作,努力為企業創造更加寬松的發展環境,大力推進冶金行業整體結構的調整。
3.2.7深入學邯鋼降成本,進一步加強企業內部管理
全省冶金企業要將學邯鋼活動推向更深的層次,推行管理、科技進步、技術改造等全過程成本管理,建立扭虧責任制,加大激勵和約束力度,切切實實地做好扭虧增盈工作。認真貫徹《浙江省冶金有色工業質量振興計劃》,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創品牌,增強全民質量意識,努力塑造全省冶金產品的良好形象。同時要進一步做好分離輔助、減人增效工作,將分離輔助和實施再就業工作結合起來,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市場競爭力。
4結語
1)浙江省是全國的經濟大省之一,而作為原材料工業的冶金工業其結構不合理,滯后于總體工業水平,與浙江省的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有礙于全省經濟發展,浙江省冶金工業結構性調整已迫在眉睫。
2)面對國內外冶金工業生產技術和裝備水平的不斷進步以及相關工業對冶金產品的品種和質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浙江省的冶金行業如不迅速行動起來,抓住機遇,堅決淘汰那些落后的裝備和生產工藝,調整產品結構,必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逐步萎縮C
3)在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和全國大市場逐漸形成的情況下,要做好冶金工業結構調整這篇文章,除了需要企業自身的不斷努力外,還需要政府部門制訂相關的政策和扶持措施以及給予大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