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7 09:48:0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淺談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高中生物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四個方面,即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這四個方面既是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高中生物教學的基本理念。因此,生物教學應該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通過探究獲取知識的能力。
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或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處理等活動,從探究過程獲得知識和技能,并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則起組織者、幫助者和建議者的作用。因此,在探究性學習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如何運用全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 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究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 通過創設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主動參與探究和討論,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
在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如在講“生態學方法和原理在實際中的應用”時,運用多媒體課件依次演示農業生態工程、城市生態工程等,然后采取積極的態度引導學生去思考,教師應盡量多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不隨意否定學生的觀點和解釋,同時也引導學生聆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正確領悟他人的意圖,有針對性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對知識的活學、活用和創新發現,用生態工程知識關注社會、服務社會。
設計情景式問題、探究式問題等方法,引導學生對知識產生認知需要,主動參與探究。如,講“遺傳的基本規律”時采取提問式導入課題,“為什么有的同學是雙眼皮,有的是單眼皮?”“為什么有的同學的父母都是雙眼皮,而他卻是單眼皮?”“為什么有的同學是雙眼皮,而他的姐妹卻是單眼皮?”通過探究性的提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討論和學習過程。
在這些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只是起組織者的作用,不斷鼓勵和表揚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提高自身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2. 探究性實驗教學,讓學生獨立完成實驗過程 實驗是科學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生物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所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獨立操作實驗是培養學生科學研究能力和獲取知識的最好方法,而且學生對實驗很感興趣,容易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首先要指導學生學習掌握實驗研究的基本方法:確定問題——提出假設——實驗預測——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觀察——分析總結實驗數據。例如在講“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結合酶的特性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不能先讓酶和反應物混合再設置高溫和低溫。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實驗能力和動手能力。為了讓學生掌握溶液培養法來探究植物的必需礦物質元素,首先設計實驗小組:(1)完全營養液培養某種植物(三個實驗小組均使用生長狀況基本相同的同種植物)。(2)缺N元素的營養液培養同種植物。(3)缺P元素的營養液培養同種植物。然后教師與學生一起準備實驗材料:配置營養液;選取生長狀況基本相同的同種植物。讓學生理解到實驗材料的準備是十分重要的。最后讓學生自己管理及觀察實驗,實驗后學生自己總結實驗結果,并思考為什么要設計實驗小組。經過此實驗,讓學生懂得如何運用實驗方法去研究問題,并了解到科學地設計實驗的重要性,并從中理解什么叫無土栽培。學生還能從此實驗中總結出:時間長了要更換營養液,還要通入空氣,并且營養液濃度高植物容易出現失水現象。為以后利用無土栽培技術培養植物提供了經驗。有了實驗操作經驗后,在植物向性運動的實驗設計和觀察中,要求學生自行擬題、設計實驗、選取實驗材料和設計實驗步驟,并自己觀察及總結實驗。通過探究性實驗教學,使學生懂得實驗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探究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應具有的科研態度。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專題探究性活動,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探究性活動課題的選擇,可源于現實生活中的熱點為題或生命科學的各種技術,或與生物科學有關的實驗為題。確定課題后,進行調查研究或進行實驗研究。如學習完“遺傳與變異”的知識后,組織學生總結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上網收集信息了解探索遺傳物質歷程中各位科學家的假說、學說、理論及實驗,通過學生歸納總結引導學生理解探究科學發展的歷程實際上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從而達到領悟探索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提高科學素養的目的。學生對一些生物學上的先進技術都十分感興趣,例如克隆技術。這樣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查閱資料去理解克隆技術。指導學生分組研究收集資料:(1)克隆技術是一項怎樣的技術。(2)克隆技術已應用于哪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功的例子。(3)克隆技術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社會上如何看待克隆技術以及有關的倫理問題。通過專題性學習,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知識面,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以上是本人在新課標生物教學過程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學方式的一些方法的嘗試,力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能發揮學生的主題地位,創造機會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獲取知識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各種能力。通過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起到為知識拓路的作用,還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毅力,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落實素質教育。但探究性學習教學所需要的時間較多,不可能每節課都實施,所以多數是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創設情景或演示實驗探究過程,激發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然后通過討論,學生總結學習。所以實際教學中容易產生完成教學任務與進行探究學習之間的矛盾。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改革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生物新課程改革給生物教師帶來了很大的機遇和挑戰。傳統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機械沉悶、缺乏生氣,抹殺了“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的科學”這一本質屬性。學生學習往往是一種在壓力下的被動學習,這與學生的全面發展背道而馳,高分低能由此而來。從而導致不少學生對教材內容只是機械地記憶,無法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所見的簡單的生命現象,無法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的有關問題。《新課程標準》賦予了生物教師新的工作內涵和要求,作為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者,我們必須盡快在各方面加以轉變,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一、更新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是教學行為的先導,更新生物教學觀念是實施生物課程改革的前提。
新課程要求既要傳授學生知識,又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培養學生的能力;既要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明確地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上的主角,自己要甘心成為配角,把探索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教師不再是專家、講師,而成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合作者、組織者、指導者;教師不再以定規或定向來支配或限制學生的思維,而是將課堂的支配權下放給學生,讓學生主宰課堂,教師僅是一位積極的參與者。”
二、提高自我素質
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就得有一桶水”,而在課改的今天,一桶水根本不夠,應當是一潭水。教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只有高屋建瓴地靈活選用恰當的教法,才能用最短的時間取得最好的效果。
當今世界日趨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知識的獲取途徑越來越多,知識的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如果我們不加強學習更新,已有的知識會逐漸老化,必定會在教學中感到力不從心,捉襟見肘。因此,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把自身知識的更新視為一種責任,使“終身學習”內化為自覺的行動和自然的行為;關注課改信息,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自覺地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把新課程改革的偉大實踐落實在每一節課中。要多看多學、多思多想、多用多寫,在實踐中運用,在運用中積累,在積累中提升。另外,在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課件因它圖文并茂、聲像并舉、形象生動的特點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課堂教學,其優勢顯而易見。可見,作為新時期的老師,還應注重提升課件制作水平,以及網絡資料的獲取和整理等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只有具備扎實的基礎,精湛的業務,掌握多媒體技術,才能在新課改的課堂教學中游刃有余。
三、優化實驗教學
生物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學發展和提高的過程也是一個“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的循環過程。生物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實驗教學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更多地選用探究式的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將促使學習方式從被動型轉為探究型。就生物實驗教學而言,過去教師極少做探究實驗,舊教材的實驗更多的是驗證性實驗,教師只要按部就班地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結果一般都和預期相符合。很明顯,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都沒有得到發揮。而新課標則注重實驗探究,這不僅可使學生養成積極發現問題并探索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也能培養學生的分析與判斷能力,創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因此,為了適應新課改,我們應加強探究實驗教學:認真對待教材中的每一個探究實驗,讓學生自主完成,以培養他們探究的能力;對于教材中的驗證實驗,可針對實驗中的某些條件對結果的影響進行探究,也可將驗證實驗進行中出現的意外情況作為課題進行進一步探究;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也要鼓勵他們自選課題進行探究。
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訂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地將學生雖不大規范但卻完全正確甚至是有創造性的見解,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應該由傳統的重教師“教”向新課標下的重學生“學”轉變,由居高臨下的知識傳授向平等融洽的師生交往轉變。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有充分的尊重,對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激發他們的思維,使學生在平等、民主的氣氛中快樂學習。教師應融入學生,和他們共同探討、解決問題。這樣,師生會處在一種非常和諧的氛圍中,通過交流探討,逐步建立起和諧、民主、平等且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總之,作為高中生物教師,面對新課程的實施帶給我們的機遇與挑戰,我們只有盡快轉變教學觀念,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生物學科的特點,不斷地學習與實踐,探索新的教學思路,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才能跟上新課程改革的步伐,使自己和學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岷縣一中)
摘要: 眾所周知,探究性教學是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以及表達與交流等一系列的探究性活動,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品質,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使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更加主動和富有個性地學習。因而,在新一輪高中課程的生物教學中,應從各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完成生物教學目標。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學;特點;措施解析
教育部在2003 年頒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中明確提到:在普通高中生物課的學習過程中倡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隨著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倡導探究性學習也已成為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一項基本理念。所謂的探究性學習,是指由學生在學習與社會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選擇課題,設計方案,并通過自主探究、搜集、處理信息,展開討論,最終獲得問題解決方法,同時養成自主探究、創新意識與習慣,提高創新能力,建構知識積累和豐富間接經驗的學習過程。毫無疑問,在新課改中,探究性學習的地位和作用將不斷得到加強,其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符合現代教育理論所提出的“主體性教學原則”以及“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而且將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然而,據筆者所致,目前我國各大高中生物的探究性學習還是不盡如人意,故在本文中就如何創建高中生物的探究性教學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為完善高中生物教學工作盡綿薄之力。
1 探究性教學的特點
學生的自主性。在探究性教學中,要求學生自主地抓住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現象,并通過探究過程自然而然的進入到科學的學習過程中。
重視過程、階段性明顯。探究性教學旨在形成認識自然的基礎,即科學概念,但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學生的認識發展都必須要有一個從感性思維升華到理性思維的過程。而且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實踐而對某些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同時,掌握好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注重科學精神的培養。探究性教學注重培養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并在這一過程中,鼓勵學生思考、發問。此外,探究過程中要求獨立操作和思考,但也不缺乏必要的集體分析討論,這不僅讓學生有了獨立思考與自我解決問題的機會,還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以及尊重科學事實的態度,為學生日后的科學研究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完善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學的幾點措施
2.1 科學設計教學方案,增強學生主體意識。要實現高中生物的探究性教學,教師首先就必須進入“探究”的角色,進行換位思考,將設計教案的過程轉變其探究的過程。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設計探究性教案時,應遵循這樣一個思路: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搜集整合相關信息資料——了解學生的思維與認知情況——設計問題——尋找探究點——設計課堂具體探究過程。其次,教師在備課時,應從學生能力發展、知識呈現方式以及探究方式三個角度進行入手,通過學生認知結構內的富有啟發性的常規問題或者已知生物事實材料,創造相關的問題情境,如此一來,就有利于學生從問題出發,借助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的不同方式和不同層次的聯想,衍生出各種類型的新問題,進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擁有廣闊的思維發展空間,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提高科學的邏輯思維能力,增強生物學習效果。
2.2 營造一種探究的課堂氣氛。開展探究性教學工作,課堂氣氛十分重要,只有在開放、民主與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中才會有實現探究性學習的可能,但這并不是說讓學生一味的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學中進行適時的調節,做到收放自如。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自由的表達內心想法,并引導流暢的表達,學會溝通,讓學生更有動力和信心投入到生物的探究性學習之中。其次,對于課堂上學生的與眾不同和標新立異,只要他們有自己的合理思路,教師都應該及時的給予表揚,即使有些學生的問題偏離了整個的教育教學目標,也不能夠加以絕對地否定,可以建議其在課后的時間里展開討論。最后,當學生在課堂上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要適當的加以思維指導,可以嘗試降低問題的臺階,或者設置一個相對較低層次的探究點,引導學生繼續探究。總而言之,要摒棄傳統的教師“一言堂”教學模式,努力營造適合探究性學習的課堂環境,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讓高中生物的探究性教學得以開展并圓滿完成預期目標。
2.3 完善高中生物教學的評價體系。現在很多高中的生物課程評價體系還不夠科學和完善,根據新課改的相關要求,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建立一整套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進而保證探究性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一、改變原有的單一考試定成敗的局面,換之以筆試與能力測試相結合的考察方式。除傳統的筆試外,教師應增加對學生探究能力的測試,材料收集和整理能力的測試以及實驗能力測試等方面的考察內容。二,采取多種評價主體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如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師生互評以及學生互評等等,并根據一定的比例來確定最終的成績,以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全面發展,提升生物探究性教學效果。
【摘要】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和現代教學觀的形成,教師不僅需要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更應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思維能力是中學生物學習能力的核心內容,它與觀察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密切相關。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思維能力
觀察時沒有思維活動的參與,是不可能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做實驗必須手腦并用,不假思索的機械操作將無法提高實驗水平;自學能力的形成必須建立在一定思維能力的基礎上,由此可見思維能力對其它能力的發展水平起著制約作用,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成為每一位生物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1.引導學生明確思維目的 [CN333教學論文網]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人類的思維才具有真正的目的性。生物課堂教學應當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教學目標,實現教學目標首先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明確思維目的,明確思維目的,其實質就是通過分析未知和已知的矛盾,為最終解決矛盾找到恰當的途徑。我們對已知和未知這兩個方面作全面的分析和綜合,讓學生在教師事先設置好的思維目標系列指引、激勵下,通過分解、簡化、歸類等方法,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整為零,從而明確為解決具體問題而設置的思維目的系列,從而縮小未知和已知之間的距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拾級而上,在不斷的成功中實現從未知到已知的飛躍。
明確一堂課的思維目的是重要的,然而在長期的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明確思維目的,意義則更大。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思維能力不僅僅是各學科考查的重點,而且對自己將來的學習和工作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常常告誡學生:體會一門課或一本書的思想精華有時可受益終身。知識的有效性是短暫的,而思想的有效性是長存的。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明確思維的目的,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激發思維的活力,提高思維的效率。
2.創設條件營造良好的思維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把問題的答案一下子交給學生,而是通過創設良好的思維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最佳的思維狀態,善于為學生架設“臺階”,在反復的思維訓練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思維的目的。
2.1通過課堂提問啟迪思維。思維是由問題開始的,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提問過程都是思維教學過程。如果所提的問題和原有的認知結構之間缺乏必然的聯系、過難或過易、缺乏提問的方式等,都不能引起學生的思維。設置課堂提問的目的是為了啟迪學生思維,要實現這個目的,除了具備目的明確、層次分明、把握時機、面向全體學生等基本要求外,還應特別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
2.1.1提問要難易適度。在目標教學實施中,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問要按能級從低到高,由易到難逐層展開,其難易程度不能超過或低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既不能高不可攀,徘徊不前,也不能唾手可得,失去興趣,而是“跳起來摘果子”,做到伸手不得,跳而可獲。實踐證明,過難過易的提問均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
2.1.2提問要藝術新穎。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樣一個問題,提出時平平淡淡,既不藝術又不新穎,而是“老調重彈”,那么學生就不可能被引起較強的注意,如果變換一下提問的方式和角度,學生自然會產生興趣,被新奇之感所吸引,也會積極開動腦筋去思考。
2.1.3提問要有啟發性。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提如何,取決于教師引導啟發作用發揮的程度。因此,課堂提問必須富有啟發性,達到激發思維,誘導思維的目的。教師提出問題后,要注意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以期調動全體學生積極思維的目的,同時注意設計展現思維過程的提問,根據學生的實際,準確地點撥,及時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勞動越過思維障礙,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2.2通過思路教學激發思維。所謂思路教學,就是教師在研究教材思路和學生思路的基礎上,根據學科知識的邏輯結構和學生的思維特征,設計一條適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并有目的地促進其發展的科學思路,讓學生循著這條思路的正確線索而探索知識的教學過程。思路教學的本質是以思維活動的顯示來激發學生思維的。教師在教學根據教材思路,聯系自己的領悟,理清思維脈絡,先講科學思維的方法和過程,再導出思維的結果,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和能力。在思路教學中我們堅持“三思”(教材思路、教師思路、學生思路)相結合,以教師思路引導學生思維,就可以使學生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獲得鞏固的、靈活的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2.3通過生物實驗活躍思維。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生物實驗作為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學生思維方面有其獨特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生物實驗以其豐富的生物對象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刺激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的深入細致觀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維加工過程,無疑可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實踐證明,圍繞這一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引入生物實驗,努力改進、增補演示實驗,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3.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要設法營造良好的思維情境,還應指導學生怎樣去思考,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在生物教學中,啟發學生用辯證的觀點和邏輯方法對自然現象、實驗現象和其它感性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做出合理判斷和正確推理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前提。
以上介紹了我們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基本思路,要將以上思路付諸實施,首先必須將思維教學的目標與生物教學的目標綜合起來考慮,構建教學目標體系,設計相應的實施方案、檢測方案,形成一個教學目標系統。其次需處理好思維訓練與觀察、實驗等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之間的關系。注重與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相結合,探索生物思維教學的新模式。
知識有兩種形態,即過程和結論。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識才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新課程課改革核心是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就生物學科而言,教師該如何適應課程改革所需呢?
一、教師教育觀念要轉變
新《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是面向全體同學、提高生物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等三個方面。這是作為新課程改革的落腳點和導向,充分體現了教育理念從生物教學向生物教育的轉變。
1.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思想、教學過程、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要給每一位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待每一個學生的評價必須公正。
2.提高生物素養,培養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生命科學作為21世紀的主導學科,是對社會影響最大的領域。人類生存的大環境已成為生命科學中最為活躍的研究方向之一,因而生物教育在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和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
3.倡導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精神。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將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二、教學形式的更新
教學形式一般有課堂教學形式、評價學習成績方法和教育內容等三方面,隨著育人標準的改變,教學形式也應作相應的更新。
1.課堂教學的創新化。在課堂的教學中,要把以教師、教材為中心的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把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在課堂中暢所欲言,給學生以思想的自由、創新的自由和情感的自由,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評價學習成績的多樣化。閉卷書面考試、開放式考核、實驗操作考查相結合。
3.學習內容的豐富性。教學中不但要完成基本生物知識的教學,要盡量使生物知識存在于生活的背景中,能夠使之成為為人類服務的手段和方法。從生物教學向生物教育的縱深發展。
三、教學手段的優化
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把傳統的教學媒體與現代化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高效而簡便、科學而切實地為教學服務。
總之,中學生物教師只有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學形式,優化教學手段,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才能提升教育潛能,拓寬思路,改變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生物新課程改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