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8 03:44:0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探討鋼琴教學法課程建設,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要]隨著音樂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鋼琴教學法課程”已逐漸成為鋼琴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之一。本文調查了音樂學院和三本獨立學院兩種類型學校的鋼琴教學法課程,嘗試對其教學重點和教學方式進行分析研究,從比較中汲取音樂學院鋼琴教學法課程的教學優點,并嘗試運用到三本院校的教學中。
[關鍵詞]鋼琴;教學法;學科性質;教學方法
一、鋼琴教學法的概況
1、鋼琴教學法的學科性質
教育是一種廣泛存在于人類社會生活中、有目的培養人才的活動,教育學是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歸納總結人類教育活動的科學理論與實踐,探索解決教育活動產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教育問題,從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鋼琴教學法》是研究鋼琴教學的理論,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它所要揭示的是鋼琴教學中的一般規律。
鋼琴教學法具有專業性,專業性是鋼琴教學法最突出的特點之一。鋼琴教學法的專業性特點集中體現在扎實的鋼琴演奏技術和良好的音樂賞析能力兩個方面。專業性特點是實現鋼琴教學環節的重要依據之一,無論是鋼琴教學法的綜合性、交叉性,或者概括性,都是建立在鋼琴教學法的專業性特點的基礎之上的。
鋼琴教學法具有綜合性,鋼琴教師是一個復雜的統一體,除了專業性中技能的多樣性,還要求具備廣闊的理論知識。也就是說,教師除了擁有一定的鋼琴演奏技術和良好的音樂賞析能力,還要遵循鋼琴教學法的基本原則、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以及進行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因此,鋼琴教學法具有綜合性。
鋼琴教學法具有交叉性,從理論上講,除了鋼琴專業知識,還要在文學、美學、心理學、教育學等交叉學科有所了解,才能更全面地指導教學;從實踐上看,除了掌握一定程度的鋼琴演奏技能,還要研究演奏技術的內在規律、演奏者的心理特征和生理條件,所以說鋼琴教學法是具有交叉性學科性質。
鋼琴教學法具有概括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精簡的語言,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進行有秩序的、條理的、系統性的教學,并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運用自身的知識準確無誤地指出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2、鋼琴教學法的教學目的
應詩真著的《鋼琴教學法》、司徒璧春、陳朗秋合著的《21世紀高師音樂列教材?鋼琴教學法》、鋼琴教師代百生推出的《鋼琴教學法》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詳細地闡述了鋼琴教學法的教學目的:在學生掌握扎實的鋼琴演奏技術和良好的音樂賞析能力的同時,具備鋼琴教學的理論基礎以及鋼琴教學的實踐能力。
3、鋼琴教學法的教學內容
鋼琴教學法的教學內容可以分為兩大類:鋼琴專業知識和鋼琴教學知識。
鋼琴專業知識。鋼琴的構造與性能、現代鋼琴的發明與完善、中外鋼琴音樂的發展、鋼琴演奏法的沿革、鋼琴踏板的原理與運用等相關鋼琴基礎理論知識是鋼琴專業知識的理論知識,系統、全面的理論知識可以幫助演奏者正確分析鋼琴作品的寫作背景。手指的獨立、靈活與均勻;手腕、手臂的運用;八度、和弦、雙音、大跳、震音及裝飾音的技術與訓練;歌唱性旋律的彈奏都屬于鋼琴演奏技術訓練的范疇,教師要幫助學生在漫長而艱苦的學習過程中掌握這些技能。鋼琴教師除了傳授鋼琴演奏的知識與技能,還應當教會學生正確的練琴方法,提高練習的效率。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中有道、八忌、九界、外功等二十條琴決詳細地闡述了鋼琴練習的方法。
鋼琴教學知識。鋼琴如何教?用什么教材?如何搭配使用?掌握了鋼琴教學的階段以及內容,遵循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原則,這些問題就會引刃而解。另外,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做好演奏前的心理準備以及進行演奏中的心理調節的重要前提條件。因此,在鋼琴教學中,鋼琴教師需要注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訓練和培養。哲學中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論告訴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不能違背客觀規律。鋼琴教學中的原則、形式和方法等同于鋼琴教學中的哲學中的一般規律,教師只有在認識和把握鋼琴教學中的原則、形式和方法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
二、鋼琴教學法在音樂學院和三本獨立院校中的運用
1、鋼琴專業特點
音樂學院鋼琴專業以造就音樂表演與教學型人才為培養目標,要求學生掌握鋼琴演奏技能,提高藝術修養,使學生能從事獨奏、重奏(室內樂)伴奏和教學等工作。三本獨立院校中的音樂學專業要求學生掌握音樂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可持續發展潛力,具備高等和中等學校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基層和企業文化工作者、社區文化工作者的相關能力。
2、鋼琴教學法的教材選擇
音樂學院采用了應詩真著的《鋼琴教學法》進行教學,本書主要是探索專業鋼琴教學中的一些規律性問題,適用于專業鋼琴教學。書中用美學、心理學和教育學中的一些觀點去研究和指導鋼琴教學中的具體問題,不單純從教學重點技術問題進行闡述。獨立三本院校采用司徒璧春、陳朗秋合著的《21世紀高師音樂列教材?鋼琴教學法》進行教學。教材從鋼琴教學的知識、能力以及方法等三個部分入手,全面地講解了鋼琴教學活動的理論內容,使學生充分了解鋼琴教學的任務、內容、過程原則和方法,具備與鋼琴教學有關的全面的基本知識和能力,熟悉有關的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能自覺地、創造性地從理論的高度去指導教學實踐。
3、鋼琴教學法的課程設置
音樂學院和三本獨立院校的鋼琴教學法課程都安排在大學課程的第三年,開設一學期,共36課時,集體授課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進行了兩年的專業技能課的練習課程之后,再系統地學習鋼琴教學法的內容,除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鋼琴教學法理論內容的同時,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4、鋼琴教學法的教學方法
音樂學院以理論為輔、實踐為主的教學方法。注重師生間的互動,教師讓學生針對在鋼琴教育教學上遇到的困難與瓶頸提出疑問,巧妙地引出教學法的教學宗旨:教學對象需要主觀能動地參與教學。教師把小朋友帶入課堂現場示范上課,讓學生們通過觀摩教學實踐領悟語言的表達、思維的啟發、正確的示范三者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同學們的智慧來解決大家在教學生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成為一個集思廣益的交流平臺,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充分吸收了各種獨到的經驗與方法。最后把經驗和方法升華成文字,再次鞏固了學生學到的教學知識。三本獨立院校的教學方法比較呆板,教師照本宣科,按照教材上的內容給學生上課,講授知識要點、難點,面面俱到,缺乏具體實踐,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失去了學習鋼琴教學的興趣,學到一堆書面文字,無法真正運用鋼琴教學法進行授課。
三、鋼琴教學法課程在三本獨立院校的創新改革
對比音樂學院與三本獨立院校的鋼琴教學法課程,發現三本獨立院校的教學在理論授課與具體實踐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作為三本獨立院校的一名鋼琴教學法的教師,從課前、課中、課后等角度嘗試改革。
進行課前調查。為了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教學前對學生進行課前問卷調查,在調查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學生眼中鋼琴教學法是什么;期望在課堂上學到什么知識;以及學生期望在課堂上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
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在大三之前,學生們進行過很長時間的專業知識學習和訓練,因此他們對鋼琴基礎知識、演奏技巧和練習方法比較熟悉,但進行一個完整的鋼琴教學活動還需要掌握鋼琴教學的階段與內容、心理訓練、原則、形式與方法。所以需要安排相關的理論課,讓學生復習和梳理已掌握的理論知識的同時,學習新的教學內容。
由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僅僅只有知識理論是不夠的,必須在理論的指導下掌握系統化的鋼琴教學技術。學生們運用電子設備錄制參加鋼琴教學實踐活動的視頻,在集體課中播放視頻時教師發現學生教學活動中產生的問題,提出問題并與學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途經,之后學生再次通過實踐活動鞏固所學到的理論知識。
定期自我總結,學習教學反思。反思,反過來思考的意思,作為哲學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間接性意義,指不同于直接認識的間接認識。教學反思則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某種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進行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逐步培養和發展自己對教學實踐的判斷、思考和分析能力,從而為進一步深化自己的實踐性知識,直至形成比較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提供了有效的途徑;還能夠充分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造性,并為其專業發展提供機會和條件。因此,教學反思這一環節在整個鋼琴教學法課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鋼琴教學法的授課教師應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教學反思討論會,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和困難,鼓勵學生思考解決方案,升華成文字。不僅讓學生學會教學,而且讓學生的教學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四、結語
鋼琴教學法在鋼琴教學實踐活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熟練地掌握教材內容能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將來的發展做良好的鋪墊。通過對以上兩類院校的比較分析,發現他們都各具特色,作為三本院校的鋼琴教師清晰地了解到三本院校和音樂學院學生專業上的差距,從而更好地針對本院的學生開展適合的教學活動,查缺補漏,加強學生理論、科研的能力。
[摘要]《鋼琴教學法》是普通高校研究鋼琴教學的理論,是音樂教育專業必修的課程,屬分科教學法,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在音樂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從鋼琴教學的意義入手,分析出《鋼琴教學法》課程教學實踐的內容和方法,以及課程開設的影響,進而從更深層次展現鋼琴教學法在音樂教育專業方面的優勢。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鋼琴教學法;課程建設;教學實踐
《鋼琴教學法》課程建設的任務是研究隸屬于國民音樂教育的鋼琴教學中,鋼琴教師與學生雙邊活動的內容、過程、原則、方法等問題,以及專業音樂教育中鋼琴教學的共性問題。這一課程使學生在學習怎樣彈琴、怎樣練琴的同時學會怎樣教琴,掌握與鋼琴教學有關的知識、能力和方法。
一、國內外鋼琴課程改革趨勢
鋼琴課程改革實質就是課程現代化的問題。課程的現代化具體來講表現為以下特點:(1)重視鋼琴課程內容的理論化、綜合化;(2)強調鋼琴音樂與相關文化,強調知識的系統化與結構化;(3)重視鋼琴課程對智力的開發、學習能力與自學能力的培養;(4)重視鋼琴學習的個性差異及個別差異。那么,分析國內高等師范院校鋼琴課程改革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個時期:
(一)20世紀90年代后期至2002年的研究,也就是新一輪基礎音樂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標準正式出臺以前的研究。其主要觀點是改變高等師范院校專業教學采用專業音樂院校課程設置現狀,確定現代獨立的教育價值,在于為所有學生服務而不僅僅是為精英學生服務,隨之的課程標準也就是一個基本標準而不是培養精英的標準。由此,加強鋼琴教育專業的師范性和人文性,增加教育理論與實踐課程,變“專業型人才”培養為“復合型人才”培養。其代表文獻如《教材建設與管理》、《課程改革的政策基礎》、《論高等師范院校鋼琴教學的轉型》、《高等師范院校鋼琴教學改革座談會紀要》等。
(二)2002年至今,基礎音樂教育改革以來所進行的相關研究。這一階段的鋼琴課程改革研究已進入了一個變化與發展的動態過程。主要針對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現行的辦學理念和框架下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能否符合中學音樂合格教師的要求,課程體系的構建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基礎,以及圍繞修訂后的鋼琴課程目標、重整課程體系、改進課程間融合和鋼琴精品課的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特別是通過對比中外鋼琴課程教學與設置,進而提出幾項對我國高校教師教育鋼琴課程設置改革的合理建議。其代表文獻如《音樂學科教學法概論》、《中國鋼琴教材歷史沿革與發展之探索與研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綱要的特點》等。
二、課程建設的性質、目標與原則
(一)課程性質
《鋼琴教學法》是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是學習音樂各相關課程的基礎,并直接與基礎音樂教育的課堂教學和課外音樂活動相聯系,是培養學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基本能力的一門主干課程。本課程融知識性、技能性、藝術性和實踐性為一體,對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學生的音樂才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課程目標
1.了解鋼琴的發展與演變過程、鋼琴藝術發展簡史以及鋼琴演奏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鋼琴演奏的基本方法與演奏技巧,能演奏中等程度的樂曲及伴奏曲,突出為歌曲配彈伴奏能力的培養。
3.與聲樂教學相結合,具備自彈自唱的能力。
4.具備理解、分析、鑒賞鋼琴音樂作品及演奏風格特點的能力,準確表現鋼琴音樂作品。
5.掌握鋼琴教學的基本方法,能勝任一定能力的鋼琴教學。
(三)課程設置的原則
合理設置鋼琴教學的課程,必須構建一套富有特色的培養體系和合理的課程設置。因為課程設置是學校教學環節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反映學校的教育理念、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直接關系所培養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形成,體現國家或學校教學的具體要求。由此,結合音樂教育改革現狀,尤其是鋼琴學科外延內涵相互促進與發展的整體來緊扣定位。
1.課程形式研究――分科課程與綜合性課程
綜合化是現代課程改革的趨勢和核心,全面、廣泛、綜合的音樂教育成為基礎音樂教育改革的必然。作為音樂教育分科課程――鋼琴,在教學中必須對某些課程進行一定層面的改革與調整,必須在專業學習中強調綜合意識,結合文化的多樣性來擴展音樂學習深度與廣度。在加強基礎知識、技能,保證各門課程的基本教學內容要求的同時,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實際出發,結合相關綜合性課程的學習,以適應社會文化藝術發展的多種需要:①專業化與綜合化各自不同要求;②數量與質量比例、藝術與技術的關系等。為使音樂與技藝的融合,藝術與文化的平衡得到教育者重新關注與重視,在鋼琴課的學習中有效加強相關綜合性課程的學習,例如專業綜合性課程――將鋼琴表現技能、鋼琴音樂史學、美學、文獻學等有機綜合;教育綜合性課程――將音樂專業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綜合;通識綜合課程――將鋼琴與其他姊妹藝術學科、人文學科、社會與自然學科進行有機聯系與綜合。進行分科與綜合兩種形式的課程設置,是針對目前素質教育和人才培養方案改進而進行的一種課程改革,它定位了全面發展的人才必須具備鋼琴演奏、音樂教育和文化素質三方面能力,具備未來所從事基礎音樂教育綜合教學的良好師資水平。
2.課程內容研究――技能課程與理論課程
技能課程既包括音樂表演技能課程又包括音樂教學技能課程。理論課程既包含音樂專業理論課程義包含音樂教育理論課程。調查得知:音樂課程設置中增加了音樂教育理論課程,但教學技能課程的不足,對人才培養更為不利。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應并重技能課程與理論課程,使雙方相互聯系、相互增益。在技能學習中加強理論意識,使技能更具理論性、系統性與教育性;理論學習中重視實踐技能訓練,以此提高理論學習的興趣、發揮理論知識的效能,以提升實踐技能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在具備實踐與理論知識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中,達到社會對具備綜合素質人才的要求。
3.課程教學研究――拓展綜合知識結構
音樂技術以藝術表現為根本目的,脫離藝術表現,音樂技能便失去意義。長期以來,我國傳統鋼琴教學中技術與藝術相互分離,存在著關系錯位現象,認為藝術的基礎是技術,由此帶來重技輕藝的后果,教學明顯存在藝術含金量不足。針對此現象及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高等師范院校鋼琴教育的經驗,筆者認為:作為培養21世紀基礎音樂教育師資的重點,讓學生明白音樂與文化是音樂學習的深層內容,音樂之存在與其文化息息相關,從音樂上理解技術,從藝術上理解音樂,從文化上理解藝術是我們提倡的學習路徑。沒有音樂的技術,很可能退化為蒼白的“炫技”;偏離藝術的音樂,如同無根的浮萍;缺少文化含量的音樂,易喪失人文的內涵,這些都將使音樂變得膚淺、不可理喻。
由此以突出鋼琴音樂文化學習為出發點,掌握基本技能為基礎,提高綜合素質為目的,培養編配能力為教學的指導思想,在保證教學內容的藝術價值與含金量的同時,結合文化的多樣性來擴展學生音樂學習的深度,使其具備認知和了解鋼琴藝術發展歷史、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的開闊視野,有效拓展其綜合音樂知識結構,培養能奏、能唱、能導、能講、能寫的全面型音樂人才。
三、課程內容與教學
(一)課程內容
1.課程內容的選編原則
(1)重點選擇適應當代大學生需要、思想性藝術性較高的古今中外經典鋼琴音樂作品,同時注重選用優秀的鋼琴音樂新作品為教學內容。
(2)教學中應重視選擇具有中國民族特點的鋼琴音樂作品,使學生掌握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風格。
(3)緊密結合基礎音樂教育實際,適當選擇中小學教材中的曲目以及青少年熟悉和喜愛的作品。
(4)恰當處理精練曲目和瀏覽曲目的關系,在保證練好一部分以提高演奏水平為目的的曲目的同時,注意選擇以培養視奏能力、伴奏能力和自彈自唱能力為目的的曲目作為教學內容。
2.課程的基本內容
(1)鋼琴基本理論與知識
包括鋼琴的構造,鍵盤的排列方式;鋼琴發音的基本原理;鋼琴的基本演奏形式;鋼琴音樂作品的體裁與鑒賞;鋼琴藝術發展簡史;鋼琴的保養及維護常識。
(2)鋼琴基本演奏方法
包括鋼琴的基本演奏姿勢,手型、手指的站立并能流暢地跑動,手臂放松,自然大方地演奏;鋼琴基本演奏技術,非連音、連音、跳音,音階、琶音、和弦的彈奏方法;踏板的構造,各種踏板的運用方法,踏板在不同風格音樂作品中的表現意義
(3)鋼琴彈奏技巧與綜合技能
包括讀譜方法與要求,準確地把握音樂的節拍與節奏,分句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讀譜習慣;正確的聲音概念建立及如何辨析聲音的方法,把握不同風格作品的聲音要求,學會體驗音樂,表現音樂;歌曲鋼琴即興伴奏的理論與技巧,為旋律配和聲的基本方法,各種伴奏音型在不同體裁歌曲伴奏中的運用方法;熟練演奏三升三降以內大小調的音階、琶音、和弦。循序漸進地進行視奏與移調訓練。掌握首調識譜法和簡譜讀法,具備自彈自唱的能力。
(4)表現與審美
通過對《鋼琴教學法》這門課程的學習,不僅可以了解鋼琴音樂表演與鋼琴音樂審美的基本原則、鋼琴音樂文化中的情感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與審美能力,還能讓學生學會獨立分析處理與準確表現鋼琴音樂作品。在進行合奏、伴奏訓練,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及組織課外音樂活動的能力方面也有幫助和提升。
(二)課程教學
《鋼琴教學法》的課程實施,首先應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尊重學生演奏基礎及能力的差異。任課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別為不同學生制定具體的教學實施方案。包括:目的要求,周進度和階段進度,應完成的練習曲、樂曲的數量和具體曲目,技能技巧訓練,教學實踐等。
在課程時間中,還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技巧訓練的同時要注重技能的培養。技術的訓練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樂曲選擇應與學生的演奏水平相適應。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
其中,體現教師教育的特點也是關鍵。鮮明的教師教育特點,能使學生的演奏既能反映與教學方法思維相互交融,讓學生了解如何進行鋼琴教學。這樣既注重到學生鋼琴歌曲伴奏能力和自彈自唱能力的培養,還加強了多學科知識的融合與貫通,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此外,教師還應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將課程分別采用個別課、小組課、集體課等多種授課形式。集體課可利用數碼鋼琴教室和多媒體教學手段。
總之,《鋼琴教學法》課程教學的實踐之路是一條艱難而漫長的道路,想要做出優異、正確的成績,必須對鋼琴教學新的理念、思路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加以理解和運用,只有推動這門課程的改革和優化建設,我國普通高校的鋼琴教學質量才會有所提升,整個音樂教育體系才會越來越完善。
摘 要:高師音樂教育是以為社會上培養更多的音樂教育者為前提條件的教育工作。那么如何進一步完善和規劃教學法課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缺陷,培養出合格的從業音樂教育者,提高音樂學生的音樂專業從教能力,以此來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更加優秀的音樂教育人才,這是高師音樂教育在未來的音樂教育專業課程中所要重點改革的地方。本文章從研究性學習的基本內涵、高師鋼琴教學法課程中“研究性學習”的可行之處、高師鋼琴教學法課程中“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施方案等方面進行闡述。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創新,進一步完善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法課程,并為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起到借鑒與幫助的作用。
關鍵詞:高師鋼琴教學法課程 改革創新 研究性教學策略
根據2006年12月教育部下所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必修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導綱要,倡導啟發式及創新性教育,在提倡“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之下,明確學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雙主體”地位,本人提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 “研究性學習”。它是在新式教學方案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情況下,進行教學上的相互的互補與發展,從而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健康的發展。
1 研究性學習的基本內涵
研究性學習主要是致力于培養學生永不滿足、不斷追求卓越的精神態度,培養出學生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在之后能夠解決問題的自主能力。研究性學習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活動的科學研究教學課程。它要求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獲得思考啟發,并從中獲取不同類型的課題和研究項目來進行研究、設計,以此來作為學生的學習載體。在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要運用和學習到科學的研究方法,還要學到多方面的科目知識和不同的經驗來豐富自己的學識和見地。研究性學習是比較強調學生去聯系各種知識,以做到各個學科之間,各種知識的相互融合。通過研究性學習,不僅懂得了學科之間的相互關聯性以及運用他們的辦法,還對過去和現在學到的知識起到鞏固、理解、疏通、復習的作用,鍛煉學生凡事都會問個為什么的好習慣。總的來說,研究性學習就是學生通過教師的從旁指導,自主采用研究性學習方法展開科研項目的一門新型的教學形式課程。
2 高師鋼琴教學法課程中“研究性學習”的可行之處
2.1 高師鋼琴教學法課程中“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斷的發展與更新之中,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法也在其改革之列。根據教育部所下發的指導綱要,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法課程的課改目標的主要目的是在于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就活動主體而言,大學生具有。相對完備的知識體系,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鑒于研究性學習能為學生素質能力的拓展提供幫助的優勢以及音樂教育專業的特點,在高校音樂教育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其活動主體無論在知識面,還是研究能力等方面,無疑更具有成熟的條件和優勢。
2.2 高師鋼琴教學法課程中“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法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在于培養基礎鋼琴教師。教師要具備音樂教育知識和音樂教育技能。基礎鋼琴教育現在所面臨的新的教育形勢對高校師生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也是一次全新的機遇之所在。現在社會上對于鋼琴教師的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嚴格,不僅需要鋼琴教師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豐富的職教經驗和嫻熟的鋼琴技能,但這些苛刻的要求,對于師范類畢業的大學生而言是遠遠達不到的,這些潛在的知識和經驗是高校教師所無法手口傳教的,這些技能要求都要靠學生自己去探索、領悟。因此,對于這些不滿足于社會的需求發展,新型改革下的“研究性學習”,就發揮了它的真實長處,彌補高校師范類學生在就業時所面臨的尷尬境地。鋼琴教師要深刻了解到高師的重要性,理解當前的教學模式,從實際情況出發,認識到研究性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在今后的工作、發展中的必要性。良好的學習方法不僅對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態度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能為學生在鋼琴教育方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決定性因素。
2.3 高師鋼琴教學法課程中“研究性學習”的迫切性
面對日新月異的新型社會,傳統的教學模式日漸顯露出它的不足之處。教師在課堂上的授課方法枯燥、乏味,學生只是在被動的接受教師所傳下來的知識,片刻現象嚴重;教材內容無法做到與現有社會新知識相關聯,內容相對滯后,沒有給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實踐過程中學生缺乏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研究性學習”可以有效的緩解這些問題的存在,改變現有教學的呆板方式,克服傳統教育教學中的弊端情況發生。
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思考教學的教育方法,進行合理的綜合調查分析,了解現今學生的思想認識、興趣愛好、現有的音樂基礎等問題。采取個案分析的研究手段,實施不同的課堂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改變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的學習狀態。通過課題研究的方法,把課堂教學內容延伸到課堂之外,豐富教學內容,彌補學生實踐難的問題。爭取做到在教學、課堂、實踐相互作用之下的“研究性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科認識能力和對學科研究的激情,進而培養出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
3 高師鋼琴教學法課程中“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施方案
研究性學習把學生從原來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的學習狀態,在學習的熱情、學習的潛能和學習的能力上都有很大程度的進步,在看見這些顯著的成效的時候,也不能忘記這背后高師所作出的努力和對學生的幫助。高師通過對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研究,從中探索出一套適合高師鋼琴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完善鋼琴教學法的教材教法。學校還建立出一支能夠實施鋼琴教學法課程與研究性學習改革的師資隊伍,培養出鋼琴教學法中研究性學習課程授課的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通過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學習,最終由傳統單一的對知識型人才的培養轉變成對有研究型、開拓型、創造型人才的培養,使學生在專業音樂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類似科學性研究的教學方式,進行對音樂上的探索與知識構建,使之更好的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并從中獲得研究的心得體會,養成學生自主創新的意識和行為習慣,學會對音樂展開自主研究,形成對音樂信息搜集和學習的能力。構建“以學生為本”的鋼琴教學法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教師可以重新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進而達到該課程的教育教學效果。
3.1 “高師”要展開小組合作研究,分享研究性學習成果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直接灌輸學生書本上的陳舊知識,一味的強硬要學生去接受這些教學內容,毫不考慮學生是否可以接受的了這些知識,也沒有考慮這些知識是否和實際脫節,這樣的老套路教學方式,往往在教學中起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而且會產生很多適得其反的效果,學生在這樣呆板教學中不是采取左耳聽之、右耳冒之,就是采取逆反心態,失去了音樂教學的實際目的。高師要通過“研究性教學”方案,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注入新的活力。在教學改制初期,教師要向學生講明教改實施方案,讓學生明白改革的目的、意義、內容與方法,鼓勵學生從鋼琴教學實際出發,創造性的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對教學方案做出適當的調整,采取問卷調查或是談心的方式對班級學生進行了解,明白學生對現行音樂的觀點和喜好,明確學生會對什么樣的教學方法產生興趣,改變原有學生只是在聽“一言堂”的陳舊教學方法,破除學生只是在對學習進行接受的學習方式。高師在開展有效的教學方式的同時,讓學生開始學會對問題學會問“為什么”,使學生形成一種對知識去進行主動的探知欲望,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上得到有效的鍛煉,并開始對音樂產生主動地、積極地學習方式。
根據課程大綱和課時的具體安排實際情況,采用“小組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開展研究學習活動。小組合作研究,學生一般由3~4人左右組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指導教師的組織、參與、指導下,自選課題,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既有合作,又有分工,要制定課題研究方案。組織與實施過程包括選題、資料收集、制定研究方案、課題研究、結題等幾個環節。各研究小組在按計劃完成課題研究之后,以多種交流形式展開研究性學習,分享研究性學習成果。研究性學習的交流形式不拘一格,有研討式、調研式、講座式、答辯式、辯論式等等。多樣化得方式來呈現成果為研究性學習創建一個交流的平臺,集中交流,相互促進,培養興趣,形成方法。
3.2 充實鋼琴教學法的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
研究性課題延伸到課堂開創課堂的創新實踐課程,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開展人性化的教學模式,與學生一起進行課堂的教學互動,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課前的預習工作,讓學生去主動收集課堂上的相關問題的資料。如教授踏板章節時,教師拋出踏板分類的問題,要求學生課后收集不同種類踏板的分類和特點,并結合具體作品說明,在課堂中,由學生來演奏,說明該曲設計踏板的依據,教師和學生進行課堂分析和討論等等。高師的教學優劣不是在于教師如何把一堂課講的如何的妙筆生花,而是在于學生在這堂課上是否激起他的學習熱情并獲得多少學習方法。鋼琴教學法的授課方式有別于其他科目的理論教學方法,如果只是在黑板上進行板書或是照書宣讀,是很難讓學生去接受多少理論知識的。高師最好是能將理論課、講座課與演奏實踐進行有機的相結合,在“研究性學習”中,確立基礎鋼琴教學的實際研究方向,對課程展開有針對性地重點研究。教師在教學課程上要改變以往知識理論傳授的課程教學,逐漸轉變成以啟發性、帶動性、討論性、研究性、開放性為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知識認知從靜態的理解鋼琴音樂教學過度到對鋼琴文化進行賞析式的開放式鋼琴音樂教學,多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直接獲取音樂知識,使教學內容得到多方面的教學檢驗。增加學生對現實問題的比較性和對比性,通過對音樂案例的賞析和解讀,從不同視角發現音樂的獨特藝術魅力,從而在實質上提高音樂教育課程的實效性,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音樂教學質量上的提高。
3.3 “高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考核方式,加入新式的評價方法
高師音樂教育是以為社會上培養更多的音樂教育者為前提條件的教育工作,它和正常的師范類所開設的音樂教學是有著本質上的差別的。師范音樂專業在兼顧教書育人的同時還要明確音樂內容的學習,所以它的考核方式就會相對高于普通音樂專業學院。師范類音樂教育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把握理論知識、技能,還要求學生要學會善于傳授知識,明確師范教育的共通性。針對教學法課程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方案,在課程考核的方式中要體現出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等全面的藝術綜合素質,在考核中體現研究性學習在課程中的影響。在成績考核方面,要改變以往成績考核中單一的考核方式,考核中可以加入對教師的考試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等等相對公平、公正、合理的人性化考核方式。這種評價方式不是以往的教師對學生單項參與的評價方式,研究性學習是進行學生自評,互評及教師評價相結合。
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參考:(1)評價的內容可以包括學生發展的基本素質評價,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實踐中探究新知的能力;學生的態度。(2)學生體驗與能力。(3)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
3.4 重視音樂實踐課的重要性,加強教育實習環節
在老式的音樂教學下,高師在音樂課堂上的教學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使學生在課堂上缺乏實踐的機會與經驗,使之得不到很好的社會實踐經驗。課程的陳舊與教學內容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都讓學生在今后的就業發展中失去優勢。學生對陳舊的教學內容起不到任何去學習的興趣愛好,一些高師也對學生采取聽之任之的放縱態度,不去為學生的未來做出考量。這樣的惡性循環最終只會讓學生在音樂專業上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也會出現厭煩心理,從此在社會競爭中失去了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通過“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高師要增強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法課程與具體的鋼琴教學實際相關聯,使其具備適應社會的能力。音樂教師可以在課題上開展課題研究,讓教師與學生一起解決音樂上出現的難題,以適應在新型課堂體系下的教育教學行為。這樣才能在教師上音樂課時,學生不會對音樂失去興趣,還能在相互討論中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用適當的教學計劃來引導學生去進行音樂的學習,讓教師去主動適應學生的教學接受與理解能力,而不是讓學生去接受教師的強灌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去主動配合教師進行下一節的音樂課程,增強學生對課程的適應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師鋼琴教學法課程中實施“研究性學習”,可以進一步完善鋼琴教學的技藝水平和整體教學質量,從而在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上達到預期的實踐效果。不僅進一步的促進音樂教育事業在學科內部之間相互交流與碰撞,推進音樂教育在未來道路上的發展,而且使教師在高師鋼琴教學法課程上更加符合學生對于今后社會發展的整體需要,為社會帶來更加符合社會對21世紀音樂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