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5 04:13:5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心理護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關鍵詞】兒科; 靜脈穿刺; 心理護理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社會因素在兒科護理中的地位越來越被廣大護理工作者所重視。患兒心理護理在整個護理工作中的作用是比較重要的,尤其在靜脈穿刺技術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1 對嬰幼兒靜脈穿刺時的心理護理
嬰幼兒時期患兒的語言表達力差,大多數患兒總是用哭來表達緊張恐懼的心理情緒。由于患兒人院后,對周圍環境陌生,對靜脈穿刺尤其害怕往往哭得很兇,以致影響了其它患兒的休息和治療。為此需要護士主動、親切地接近患兒了解患兒的特殊生活習慣和愛好,如喜歡玩什么玩具、喜歡聽哪些愛聽的話等。多撫摸接觸患兒,讓其逐漸熟悉護士,感覺護士阿姨并不那么可怕,也并非是疼痛的象征,切忌突然將患兒從父母懷中搶抱進行靜脈穿刺,在患兒哭鬧時設法轉移他的注意力,利用非語言性溝通、愛撫動作、根據了解到的特殊習慣和愛好來安慰患兒,逐漸與患兒建立感情,得到患兒的信任。與此同時穿刺動作盡量輕柔,盡可能不要讓患兒感覺到劇痛。這樣首次靜脈穿刺成功也給以后兩三天靜脈穿刺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從而有效地消除了患兒的恐懼感,讓患兒感到靜脈穿刺并不那么可怕。
2 對學齡前期患兒靜脈穿刺時的心理護理
此期患兒已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懂些道理,但對靜脈穿刺缺乏足夠的了解,只知道“扎針”疼,因而十分懼怕靜脈穿刺,一看見吊瓶即表示拒絕,不喜歡護士阿姨,認為護士就是疼痛的象征。對這一年齡段的患兒,應首先和他親切交談,告訴他們阿姨扎針會很輕的,是感覺不到疼的,要堅強。同時可選出穿刺時不哭的患兒作榜樣,讓這一小朋友親口告訴其他同伴:“護士阿姨扎針不疼”。這樣使患兒增強對護理人員的信任,身心得以放松,對疼痛的敏感性就會降低。
3 對學齡期以上患兒靜脈穿刺的心理護理
這個時期的患兒語言表達能力已很強,對疼痛已有一定的克制力,但他們畢竟還是兒童,對靜脈穿刺仍然十分恐懼,他們懂得“扎針”是為了治病這一道理,因而不拒絕靜脈穿刺,但嘴里常說:“阿姨慢點,輕點扎”,眼睛里流露出不安的情緒和害怕的淚水,這時護理人員應該展現給患兒關心、自信、真誠、和藹的姿態,操作過程中不斷與患兒交談,講些患兒比較關心的話題,問一問他們在學校里的表現,啟發他們在學校里的趣事。告訴他們靜脈穿刺時堅強不哭,別的小朋友會向他學習,他就會成為小英雄。
從而增強患兒戰勝疼痛的信心,穿刺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4 時間較長反復進行靜脈穿刺患兒的心理護理
對于輸液時問長久(如肺炎、喘息性支氣管炎、小兒腎炎等)長時間輸液的患兒,因血管大都已破壞,穿刺不易成功。反復穿刺給患兒帶來非常大的精神、心理壓力,每次穿刺前患兒緊張、煩躁、懼怕那一刻的到來。年齡小的患兒(學齡前期幼兒期包括嬰兒期)害怕見護士,對于這樣的患兒,護士盡量減少對其刺激。每次穿刺前找技術最熟練的護士為其輸液,縮短穿刺時間。并在穿刺前根據患兒愛好采取多種措施分散他的注意力,使其盡量放松,從而減輕痛感。
5 患兒家屬對靜脈穿刺心理護理的影響
患兒家屬積極配合是患兒靜脈穿刺治療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當今社會大多家庭為獨生子女,一個寶寶連著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最少六位親人的心,給孩子靜脈穿刺更難以讓他們忍受。而患兒家屬的過激反應,又會給患兒乃至護士帶來雙重壓力醫學|教育網整理搜集。因此在靜脈穿刺過程中處理好與家屬關系尤為重要。
首先護士應最大限度地縮短穿刺時間,從而縮短患兒的哭鬧時間。如果一位護士穿刺不成功,則應請更有經驗的護士進行穿刺,避免了護士本身心理因素的影響,家屬更能理解和配合我們的工作。另外多與家屬交談,除向他們介紹醫院的情況外要多交談有關孩子多方面的情況,并為家屬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條件,使家屬不僅對護士的工作滿意也能增強了家屬對我們的信任,穿刺容易成功。
總之,心理護理在兒科各項護理工作中作用越來越顯著。特別在靜脈穿刺時,對各種不同年齡,不同情況的患兒進行心理護理則能取得顯著效果。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醫療保健的進步,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在我們社區中,老年人約占總人口的60%以上。老年期面臨重大的生活改變,如退休、喪偶、由子女照料等,這些變化使老年人出現一系列心理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社區護理工作中采取了相應的護理措施,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現將社區老年人心理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
1.1智力改變老年人反應速度慢,容易健忘。
1.2情緒變化老年人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情緒不穩定,常表現為興奮、激惹、多變。情緒激動程度與所遇到的不順心事嚴重程度不相符,一旦強烈情緒發生后需較長時間才能平靜。
1.3人格變化較多老年人表現為比較頑固,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習慣按A己觀點看問題、守舊、不易接受新鮮事物和他人意見,猜疑心較強,有的則過多的感慨、傷感,喜歡回憶往事,沉溺于對過去成功事例追溯之中。
1.4生活方式改變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都獨立生活,這種生活環境和角色變化構成了老年人孤獨的主要原因。
孤獨寂寞、社會活動減少使老年人選擇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煙、釀酒、缺乏運動等。
2針對上述心理問題我們采取相應護理措施
2.1社區護士為老年人進行處置或做健康咨詢時,解釋耐心細致,遇到聽不清或不懂時,我們會不厭其煩地為老人重新說明,直到滿意為止。健忘時指導老年人有規律安放日常生活用品。老年人應加強健腦鍛煉,如背詩詞、經常下棋等。
2.2幫助老年人調整情緒護理人員對老年人應給予特殊照顧,熱情的關懷,減少其精神刺激.除了語言交流外,還使用了非語言交流。例如,扶老年人走路,需服藥的老人為其準備溫開水,在社區護理工作中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們感到愉快。
2.3尊重老年人老年人突出的心理要求是受到重視和尊敬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對他們稱呼要用職銜稱或尊稱,老年人經歷、特長、愛好要強調出來,如“您是革命戰爭中過來的老首長,真了不起”。
對他們配合醫護人員工作的每一點進步要予以表揚。與老年人交談中常以聆聽為主,順勢提出自己的建議,輔以適度的表情,如微笑的點頭,同情注視加上輕揉的動作,使老年人充分信任社區護理人員。
2.4社區護士應與老年人家庭保持多方面聯系,動員家屬、子女多關心、體貼老人,經常與老人團聚,減少寂寞感。鼓勵老人適當參加社會活動,保持與人交往,從社會生活中尋找樂趣。
3社區老年人提高了生活質量
社區老年人通過社區護理人員的心理護理,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他們對待疾病采取正確的態度,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認真學習疾病相關知識,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增強了保健意識,提高了老年期生活質量。
目的探討頭外傷患者急診應激反應的心理護理。方法采取的心理護理措施有:語言護理,清創前的準備,觀察病情和遵醫囑對癥處理。結果通過以上心理護理及一般外科急診護理,消除了患者緊張、恐懼、焦慮的情緒,預防了應激反應的惡化,甚至減除應激反應,收效顯著。結論對頭外傷應激反應患者采取恰當的心理護理臨床效果滿意。
【關鍵詞】損傷;應激;反應;心理護理
頭外損傷是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頭部引起顱骨及腦組織的損傷J.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150例頭外傷有應激反應的患者。除按一般外科急診護理常規護理外,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減輕了患者的應激反應,取得了比較滿意的心理護理效果。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資料
我科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8月急診外科收治頭外傷有應激反應的患者150例,其中男1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26.7歲。
2心理護理體會
2.1心理狀態意外的傷害是強烈的情緒刺激的主要來源。有的人遇事患得患失,因此當意外的傷害出現后,表現憂心忡忡,焦慮不安,坐臥不寧,夜間做夢,意外事故反復再現。看到手術器械好象邁人生死關,害怕疼痛,怕麻醉意外,怕留后遺癥,怕失去記憶能力影響將來的工作、學習、生活,接受治療時往往不能很好配合。由于病情較重,患者安全感不足,害怕醫護人員不重視自己會給自己帶來生命威脅,所以患者會自己強化自己的病情以吸引他人的注意。
2.2語言護理傾聽、支持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保證首先是傾聽,鼓勵患者無顧慮的訴說,例如,有的患者劃傷一個小刀口,卻因流血過多大叫“救命”,此時,不要終止其訴說而要鼓勵患者繼續訴說。
其次是支持,對患者的訴說不加評判地接受和設身處地地理解,強調經過適當的步驟可以好轉,如實告訴患者是由于頭皮血管豐富導致流血過多,只要堅持每天換藥,一般傷口7~12d可以拆線愈合,幫助患者建立信心和希望。最后是保證,即在醫生認真檢查或拍片后,配合醫生以明確肯定的語氣,作出適當的保證,還可用移意法與患者談論親人、朋友等,轉移患者的注意力。護理人員態度和藹可親,使用誠懇的語言,平緩的語調,邊清創、包扎,或在縫合傷口時配合語言護理,科學的講解患者最關心的傷口愈合與預后功能恢復問題。使患者減輕心理壓力。
2.2清創前的準備頭外傷有應激反應的患者同時還具有頭痛、頭昏、惡心、嘔吐、出血、疼痛、腫脹等功能性癥狀。應激時患者易出現低血糖,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清創前給予患者溫鹽水250~500mnl飲服,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或直接給予10%葡萄糖水,或5%葡萄糖水,或5%糖鹽水250~500ml,一次飲服完或分次飲服,一方面可增加患者的血容量,幫助加強血液循環,升高血壓,對抗低血糖的癥狀減輕應激反應。另一方面,飲水的過程分散了患者對疼痛和頭部傷口的注意力,緩解了其恐懼、焦慮的情緒,有助于減輕應激反應。
2.3病情觀察和對癥處理頭外傷首要的治療原則是清創、包扎、止血或傷口縫合,對頭外傷有應激反應的患者除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外,還要注意應激反應在全身的表現。因為極少數患者體質虛弱,過度應激有可能出現全身發紺、出冷汗、虛脫、呼吸困難而致循環系統功能異常和呼吸系統功能異常。出現以上較嚴重癥狀時應及時報告醫生,遵醫囑對癥處理使患者的焦慮得以緩解。必要時遵醫囑給予升壓藥和其他搶救措施。待癥狀緩解,病情穩定后酌情配合語言護理,行為放松療法等心理護理措施,提高患者對應激反應的承受能力。
2.4醫療環境對患者的影響保持換藥室的整齊、清潔、安靜,光線柔和,通風良好,維持適當的溫濕度,可幫助患者減少恐懼感和緊張感。加上各項護理操作熟練、準確,能讓患者認識到醫生、護士是負責的,從而產生信任感、安全感,從而增強信心,消除緊張情緒,達到減緩應激反應的作用。同時,給患者家屬做好解釋工作,使家屬心理平靜,可以避免或消除患者家屬存在的不良情緒影響而加重患者的應激反應。
3總結
整體護理觀把服務的患者視為生物的、心理的、社會的、文化的、發展的人,而給予適合不同個體需要的護理。對頭外傷有應激反應的患者,重視心理護理,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能更為有效的促進患者的康復。現代心身醫學研究發現,軀體疾病導致的情緒障礙,可以加重病情或使疾病長久不愈,同時不良的認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以及恐懼、焦慮、悲傷、痛苦、憤怒等負性情緒的長期作用也可引起機體的不良反應和引發疾病。心理護理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技能對護理對象進行科學的心理評估,采用恰當的心理護理措施,改變護理對象的不良認知,改善情緒狀態,轉變不健康的行為方式,與軀體護理相輔相成,促進護理對象的整體康復,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的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價值,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措施。頭外傷有應激反應的患者,除遵循急診外科的一般護理常規外,應用心理護理措施在時間上和順序上要具有靈活性,并因人而異。
心理引導就是指運用心理科學等理論,根據病患面臨的問題,對護理對象心理所進行的幫助、指導和服務,從而改變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的行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轉歸和健康的恢復。心理引導是醫療護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護患之間的心理引導,主要是通過溝通的形式來完成的。能否準確地把握心理引導對象的心理特點,是護理人員進行心理引導的基本要求,是做好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
二、心理引導應注重病患的心理特征
醫院的病患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他們在所患疾病,年齡、性別和性格等方面會有所不同,這必然會導致他們心理特點會有著明顯的差異,護理人員就需要熟悉和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把握好心理引導的方法和尺度,才能做到對癥下藥,做好心理護理工作。這就要求醫護人員設身處地考慮病人的心理需求和行為,加強與病患的溝通來培養護患之間的情感,增加病人的理智,謀求醫療上的默契配合,達到最好的醫療效果。因而把握好病患的心理特征,是進行有效心理引導的基礎條件。
我們可以根據病人的氣質特征,分為膽汁型和多血型,黏液型和抑郁型等病人類型。一般而言,膽汁型的病人,容易發脾氣,有的常為小事計較,生氣發火,影響病情的治療;多血型的病人,比較容易溝通,其心胸開闊,常懷這樣心情的病人,對病情的治療有較好的促進作用;黏液型的病人心理素質比較好,較容易溝通,能盡快配合治療,不易發脾氣。抑郁型的病人,情緒低落,常悶悶不樂,不愛說話,表情淡漠,嚴重影響病情的治療。上述中膽汁型和抑郁型的病人,比較難以溝通、配合治療,這樣的病患尤其需要護理人員的心理引導。他們大多生性比較敏感,自尊心強。與他們接觸時,首先要尊重他們,理解他們,特別是在交談時,要注意語言的用詞,語氣要緩和,語調要低,用關愛的語言,對病情的治療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此外,還有很多不同類型的病患者,如老人病患者和小孩病患者,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等等,其心理特征和性格脾氣也有所不同,千差萬別,但無不受各自心理規律的制約。因此,心理引導時要努力準確地抓住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活動規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們主要從病人的氣質特征來介紹如何正確運用心理引導來幫助病人戰勝病魔。
三、正確運用心理引導的方法
護理人員在進行心理引導的過程中,應結合不同病患的心理特征,了解掌握病患的氣質特征,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引導,為病患排憂解難,達到爭取早日恢復健康的目的。
(一)運用語言溝通進行心理引導
運用語言溝通進行心理引導,就是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的過程中,通過與病人的交談來進行的心理引導,其主要包括與病患交談的語言、語氣和語調等方面。護理人員主要是通過運用語言溝通的技巧來引導病患配合治療。
1、巧用安慰性的語言來進行心理引導
生病總是一件令人時沮喪事情,患者在這個時候是最需要安慰。護理人員應該在這個時段用安慰性的語言進行引導,幫助病人克服病魔的纏繞,最終恢復健康。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護理人員一定要針對不同的病人心理特征,尋找不同的安慰性語言的來進行心理引導。護理人員應根據病人的氣質特征,巧用安慰性的語言來進行心理引導。針對膽汁型的病患,采用安慰性的語言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對事業心很強的膽汁型中年或青年的病人,進行護理時可以對他們這樣說:“不用害怕,你這么年輕,只要好好的配合治療,很快就會康復的,不會影響你的事業發展的。”如對牽掛丈夫、孩子的抑郁型女病人,我們可以說:“您要安心養病,他們會照料好自己的,其實有不少孩子,當大人不在的時候更懂事。”對于病程較長的抑郁型病人,可對他們說:“既來之,則安之,吃好、睡好、心寬,只要你對我們有信心,病會慢慢好起來的。”
2、善用鼓勵性的語言來進行心理引導
入院治療的病人一般心理都比較脆弱,護理人員適時給予病人一定鼓勵,對于調動病人積極與疾病作斗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護理人員應當善用鼓勵性的語言來進行心理引導。
例如,對新入院的膽汁型病人我們應該采用這樣的說法:“我們這里經常治你這種病,比您重得多的都治好了,您這病一定能很快治好!”可以消除其對病魔的恐懼,避免其情緒無端失控。如護士在遇到一位即將分娩的抑郁型產婦時,產婦由于恐懼、加上宮縮陣痛、其他待產產婦的呻吟,心情壞到了極點,痛不欲生。護士可以輕輕地撫摸著這位待產婦隆起的肚子,同情地說:“再忍一忍,過了這一關做了媽媽就好了”。分娩的產婦會產生莫大的鼓舞。對病程中期的黏液型或抑郁型病人則說:“治病總得有個過程,貴在堅持,不堅持怎么看到勝利呢”。對即將出院的抑郁型或黏液型病人可說:“出院后要稍加休息,您肯定能做好原來的工作!”
3、妙用暗示性語言來進行心理引導
一般而言,對于抑郁型的病人我們應多采用暗示性語言來進行心理引導,效果會較好些。積極的暗示性語言可以使病人有意無意地在心理活動中受到良好的刺激。比如,看到病人精神比較好,就暗示說:“看來你氣色越來越好,這說明治療很有療效。”對挑選醫生治病的病人說:“別看某某醫生年輕,可他治你這種病還真有經驗。”給病人送藥時說:“大家都說這種藥效果很好,您吃了也肯定會見效。”
4、活用指令性語言來進行心理引導
有時對有的病人必須嚴格遵照執行的動作和規定,護士指令性的語言也是必須的。但使用時應特別注意不用氣質特征的病人和不同工作情況。比如,在做精細的處置時,針對多血型,黏液型的病人就應該用指令性的語言——“不許動”等;針對膽汁型、抑郁型就要語氣略為舒緩一些的語言——“保持姿勢,不要亂動,否則容易出錯”。護士在表達這種言語時,要顯示出相當的權威性來。
(二)運用非語言溝通進行心理引導
運用非語言溝通進行心理引導,就是在護理工作過程中,運用護理人員的行為,包括儀表、儀態和表情等技巧來引導病患配合治療。護士應結合病患的氣質特征,運用非語言溝通來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引導,幫助病人早日恢復健康。病人在住院期間與護士接觸的頻率高,時間長,護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至關重要,言談舉止中稍有不慎都有可能會引起病人的不滿情緒。因此,護士不僅要努力提高護理技術水平,還要在工作中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除了要善于運用語言溝通進行心理引導以外,還要善于在行為、儀表和儀態等方面進行心理引導,對待病人和藹可親,有親和力,使病人愿意接近你,想跟你訴說心中的問題,從而達到心理引導的作用。
四、運用心理引導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與病人交流要多采用美好的語言
在交談中多用安慰、鼓勵和積極向上的語言,切忌一些敏感的話題和不吉利的詞語;說話不但要注意上述幾種方式,還要因人因病采用不同的談話技巧。膽汁型的病人喜歡說話開門見山,抑郁型喜歡慢條斯理,黏液型的人喜歡言語合乎邏輯,多血型的病人喜歡言語富有風趣,護士的言語要與之相適應。對急性或很痛苦的病人,言語要少,要深沉,給予深切的同情;對膽汁型病人,言語則以順從為宜。
【摘要】護理新人參加工作大概要經歷興致高漲期 緊張恐懼期、速茫消沉期,情緒穩定期。護士長有針對性進行適時的心理指導,幫助其糾正不良心理,使她們盡快適應環境,在工作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
【關鍵詞】護士長 護理新人 心理指導
護理新人即剛從護校畢業,應聘到醫療衛生單位從事護理技術工作的年輕護士。她們的成長、身心健康以及她們在關愛別人生命與健康的同時,也需要得到理解、群體內部的呵護和關愛。一方面護理工作辛苦,煩瑣、責任大,另一方面受市場經濟利益的影響,護理隊伍出現穩定性差,護理質量滑坡。經過十多年的護理生涯,從事護理臨床,科室帶老師和護理管理工作,通過與她們接觸并觀察其心理變化以及成長過程,結合自己當年剛參加護理工作的心理,大概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即興致高漲期、緊張恐懼期、迷茫消沉期、情緒穩定期。根據個人的性格不同,其程度各異。作為她們所在科室的護士長,應細心觀察,重視她們的心理變化,有針對的適時給予心理指導,幫助她們糾正不良心理,盡快適應環境,在這理談點體會僅供參考。
1. 興致高漲期
對于每個年輕護士來講,剛走上工作崗位,都很高興,她們一定好好工作,甚至把理想和追求會定下進一步的El標,沒來得及做好遭遇失敗與挫折的心理準備,心情多是處于興致高漲的狀態。所以一旦遭到失敗與挫折;容易走向極端。護士長在這個時期應早安排崗前培訓教育,使她們盡快熟悉工作情況,同時介紹工作會遭到的一些難題,以及可能給生活、學習帶來影響。講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及身邊護士姐妹們工作中發生的事情,讓她們有一定的心理準備,順利過渡。
2. 緊張恐懼期
在工作中,遭到以下情況,理論與實踐產生差距的時候,操作不熟練,稍有失誤遭遇病人或家屬不理解、責罵時;由于周圍同事年資都比自己深,當感覺意見不一致時,特別是遇到護士長或帶教老師表現對自己不信任,總不放手讓自己干事,或出點事情便小題大做加以埋怨、指責時,都會給她們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使她們變得謹小慎微,不敢大膽做事,長久下去,可能成為聽從指揮的“護理機器”,其創造性獨立思維能力將受到遏制。護士長在這個時候應多與她們談心,一定要表現出對年輕人的信任,相信她們有知識新、悟性強的優勢,鼓勵她們在工作中大膽運用剛從學校學得新理論知識,帶頭規范操作;告訴她們要正確區分科室同志的經驗與習慣性不良行為,向老護士學習也要有的放矢;常組織科內業務交流,技術操練,使相互熟悉;當她們受到病人或家屬指責,特別委屈的時候,護士長要適時做好病區管理者與護士群體中大姐姐的角色轉換,給予及時的關心、開導。把“白衣天使”受點委屈,更有利于今后技術的提高,言行的規范,當成好事醫學|教育網整理搜集。科室帶教新護士的老師要選擇經過培訓,素質好、業務強、好學上進者。因為年輕人需要多關心,指導和鼓勵,才能對自己充滿信心,對于出現的缺點或差錯的年輕人,重在幫助,可以先讓她們自查找出根本原因所在,再幫助查找。可以要求她們書面形式寫出自已的認識和今后防范措施,會比用指責或懲罰的形式解決效果好些,更能達到既解決問題,又不造成過大精神壓力,導致恐懼心理。
3. 迷茫消沉期
多因工作中屢屢受挫,總感覺事與愿違,心理過分緊張,壓力沒得到及時釋放造成。表現的妥協、做事十分小心、缺乏主動性,個人意志力逐漸減退。護士長要及時發現新護士的這種不良心理并給予糾正,耐心講述人生經歷坎坷和挫折很正常的道理。護理工作枯燥煩瑣,護士長可以利用科室工作休閑組織搞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動,如郊游,夏日游等,對琴棋書畫感興趣的,可組織欣賞或比賽,釋放工作壓力,讓年輕護士感受到和同事們在一起是件很開心的事。盡快走出迷茫消沉的心理。
4. 情緒穩定期
工作一段時間后,經歷一些工作中的事情,對環境基本適應了,護士長如將此期把握好,利用年輕護士理論知識新,操作規范沒忘記,上進心強且對新東西吸收快的優勢,順勢引導,鼓勵她們多學習,求上進,繼續深造,科室開展新業務首先應想到她們,多放手讓她們干事,干好了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但也要注意年輕人有粗心,浮躁,缺乏工作經驗的一面,做到放手不放眼。既要給她們提供充分展示才干的機會,也要考慮她們的正常成長,不因事小而放縱,畢竟護理工作,生命所系。
艾滋病是當前最為嚴重的傳染性疾病之一,尚沒有完全治愈的方法,病死率非常高。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艾滋病的傳播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大量的研究認為艾滋病已經從單純的軀體疾病轉變成為行為疾病,其傳播與心理問題和社會問題有著密切聯系。對于感染艾滋病的孕婦而言,由于對疾病的恐懼以及對于胎兒的內疚感,非常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同時來自于社會和家庭的壓力導致孕產婦產生極大的心理負擔。在臨床中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的數量逐年攀升,針對這一特殊群體采用怎用的護理和對待方式成為臨床工作中需要探討的問題之一。給予艾滋病孕婦特殊關注、幫助其克服和消除不良情緒,從而順利渡過孕產期是護理人員的工作重點之一。在本組研究中,通過對艾滋病孕婦的心理狀態進行觀察分析,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干預,幫助其改善身心健康狀態,起到良好的護理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縣2010年1月-2014年12月之間收治的20例艾滋病感染孕婦作為觀察對象,所有孕婦在我縣進行產前檢查初篩過程中檢查發現HIV陽性,通過疾病控制中心診斷確診。孕婦的年齡在23-35歲之間,平均為(27.86±4.58)歲。患者的心理特點主要有孤獨、焦慮、抑郁、悲觀和恐懼等。
1.2方法
分析艾滋病孕婦出現各種心里的問題有:生理因素,妊娠期孕產婦體內的環境發生變化,生活狀態改變,非常容易出現且身心失衡。發現患上艾滋病之后,軀體癥狀加重,恐懼、焦慮情緒讓患者身心疲憊;第二則是不規范的治療,由于諱疾忌醫或者沒有采取規范治療導致癥狀加重,從而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部分孕婦失去了治療信心,焦慮和抑郁隨之而來;第三則是對胎兒的擔憂。本組20例艾滋病產婦中絕大多數處于極度的自責和不安中,擔憂疾病轉播給下一代,同時由于治療產生較大的經濟負擔,擔心家庭或個人難以承受,稍有不適便如臨大敵,產生不好的聯想。針對以上造成心理問題的原因,對20例艾滋病感染孕婦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主要方法如下:
對患者一視同仁: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不要歧視患者,交流過程中使用文明語言,并采取合適的語氣、聲調和語速。由于艾滋病感染孕婦的心理非常敏感,害怕來自于社會的歧視,因此護理人員要盡量保持平和的狀況,和孕婦溝通過程中要保持積極誠懇的態度和基本的尊重。
按時巡訪,在巡訪過程中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使用關懷的語言問候患者,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大部分孕婦由于對疾病存在不正確的認知,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護理人員可以向孕婦介紹艾滋病的相關知識,發放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冊,讓孕婦形成正確認知,提高孕婦的治療和護理依從性。在日常交流期間,對孕婦進行語言暗示和鼓勵,如通過交流作為母親的感受、在新生兒出生之后的憧憬等,以增強孕婦對生活的自信心。盡可能將孕婦安排在單人間,保持環境的衛生和整潔、室內光線明亮,讓孕婦處于放松和舒適的狀態。
做好孕婦分娩期的心理護理工作:相關資料顯示,如果不進行干預,發生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幾率在15%-50%之間,其傳播的途徑主要有3種,分別為宮內感染、產道感染和產后感染。有效的干預是阻斷母嬰傳播的重要途徑。通過應用抗艾滋病病毒藥物、提供適宜的安全助產和提供科學的嬰兒喂養咨詢、指導,能夠很大程度上降低母嬰傳播的可能性。護理人員一定要向孕婦解釋清楚剖宮產、人工喂養的目的和必要性,說明孕婦的血液和生殖道中具有很高的病毒含量,在自然分娩過程中傳播給新生兒的可能性遠遠大于剖宮產,讓產婦能夠了解剖宮產的安全性,進而消除把疾病傳播給新生兒的恐懼,積極配合治療和檢查。產后避免母乳喂養,杜絕混合喂養,護理人員要與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及其家人就人工喂養的接受性、知識和技能、負擔的費用、是否能持續獲得足量、營養和安全的代乳品等做好評估,給予綜合指導和支持。及時根據孕婦的體重和身體情況服用抗病毒藥物,實行母嬰隔離,定期隨訪并向患者匯報新生兒的健康狀況,讓患者能夠感受到為人母的喜悅,進而提高治療依從性。同時做好艾滋病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向家屬講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發病特點以及治療措施等,解釋通過抗病毒治療能夠很好的改善病情。同時說明日常的擁抱、咳嗽、食物、水等日常的生活接觸并不會感染艾滋病,消除家屬緊張和疑慮的情況,以免由于恐懼和回避對患者造成傷害。
使用焦慮量表(HAMA)以及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定,總分均為24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心理狀態越差。
1.3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中的相關數據均錄入到SPSS16.0軟件實施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現,比較采用t值檢驗,以P<0.05代表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差異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20例艾滋病孕婦的焦慮量表(HAMA)以及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在干預之前較高,提示孕婦的心理狀態較差,通過持續的護理干預之后,患者的焦慮量表(HAMA)以及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顯著下降,與干預前的差異對比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艾滋病孕婦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評分對比
注:與護理前比較,*代表P<0.05
三、討論
艾滋病是當前對人類生命健康威脅最大的疾病之一,由于艾滋病造成的情感危機、婚姻危機以及對胎兒健康狀況的擔憂導致艾滋病孕婦具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對本組20例孕婦進行分析,盡管每一位孕婦的性格特征各不相同,但是總體發現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心理問題,表現為易怒、多疑、抑郁、自卑和焦慮等現象。患者有著非常特殊的心理特點,主要是由于當前艾滋病并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尚為可防不可治的傳染性疾病。因此部分患者表現出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不愿意配合常規的診斷、治療和護理工作;此外,由于艾滋病的極端危險性和傳染性特征,孕婦對胎兒的健康產生較大的憂慮,出現非常嚴重的思想負擔。對于此類孕婦的護理工作責任更加重大,護理人員應當做好本職工作,盡快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并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穩定艾滋病孕婦的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的信心。在本組研究中,通過對艾滋病孕婦應用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患者的心理狀態較干預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過程中,體會到對于艾滋病孕婦的護理與愛心,且由于疾病的特殊性,護理人員還應當加強對心里素質的鍛煉,心理上不要對艾滋病過度恐懼,護理中熟練、鎮定地實施各項操作,加強對日常護理的防護。在工作中尊重患者人格、不歧視、不批判患者,通過健康教育工作對患者進行認知干預,充分尊重患者的隱私,為患者保守秘密。
分娩是婦女一個正常而特殊的生理過程,產婦的精神及心理狀態會影響機體內部的平衡、適應力,所以產科醫務人員應認識到影響分娩的因素除產道、產力、胎兒外,精神心理因素也是很重要。
1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心理護理方法主要是支持療法,這種療法是通過母親的安慰,支持,咨詢,指導和監管方法,是產婦在醫務人員的互動。醫患關系一旦建立,助產士按照產婦的性格,文化水平,家庭狀況和孕次,深入了解產婦的各種情況,并通過他們自己的話說,表情,態度和行為的母體效應,使得它的助產士產生信任,產生依賴感和安全性。
2心理護理階段的過程中
2.1心理護理第一階段,是從定期的子宮收縮,疼痛是一種復雜的生理和心理過程,尤其是收縮和劇烈的疼痛,產婦應激反應增加,表現為情緒緊張,心理狀態在焦慮的不安全感和恐懼。性能:不聽醫務人員的解釋,甚至經常喊,不與相關的工人運動。這種變化對情緒的產婦缺氧,導致子宮收縮乏力,緩慢擴張宮頸,胎兒下降受阻,程延長,產婦的體力消耗太大,但也使母體內分泌的變化,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的釋放,升高血壓導致胎兒缺血缺氧,出現胎兒窘迫。因此,在這個階段中,助產人員應耐心安慰婦女,鼓勵婦女吃,保持體力,交付是一個生理過程,產婦分娩教會掌握必要的呼吸技巧和身體的放松技巧。提醒女性朋友,在任何時候小便,以免膀胱充盈影響胎頭下降。親密的談話,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例如:分娩疼痛的耐受力差,應鼓勵更多的舒適,安慰他們的平靜,避免體力消耗過大,指示耐心深呼吸和放松的技巧,所以不會引起宮頸水腫。幫助按摩下腹及腰骶部,以緩解癥狀。在勞工疼痛的耐受力,應多觀察,說服他們講自己的不適和要求,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2.2第二階段的心理護理:母親常常感到精疲力竭,懷疑自己的能力來交付。助產人員應繼續鼓勵和安慰產婦精神,正確指導產婦呼吸收縮和向下的力,不張開嘴哭了,呼吸,減少腹脹和不必要的體力消耗。放松,全身肌肉,子宮間歇性的休息,再次屏住呼吸等待下一收縮,并一再提醒的是,每一個軍官收縮直接的肯定后,產婦信心,避免恐懼,緊張和疼痛綜合征。助產士在生產過程中應是忙碌的,不是隨機的,技術和果斷,孕婦感到安全,對母親,對我們更加信任與親近,保證胎兒順利分娩。
2.3第三階段的心理護理:胎兒娩出后,可引起產婦的情緒,表達興奮和沮喪,這兩種情緒可以通過大腦皮層,調節子宮收縮的影響,會導致子宮收縮乏力和出血。一方面,以促進子宮收縮,另一方面安撫婦女的子宮收縮的藥物,告訴不要太興奮,祝賀順利分娩,臨產的表現給予表揚和肯定,把寶寶給她,協助皮膚過早接觸,早吸吮,女性迅速進入母親的角色。要特別注意寶寶的性別的家庭,他們說服教育。如果有任何異常情況,直到分娩后胎盤,子宮收縮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產婦情緒穩定的通知后,應避免產婦治療和安慰,以避免出血。
3討論
分娩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大多數婦女擔心能否順利分娩,擔心胎兒的健康問題,很少關注性別不理想。在臨床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到母親的心理護理的實施,產婦心理,優美的語言,心情愉快,友好的態度和果斷的行動,產生良性的刺激可以使產婦的心理緊張狀態放松,自然分娩的信心,并能夠正常進食,保持休息,良好的精神狀態,與助產士密切配合,縮短了生產流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圍產兒發病率和產科并發癥。因此,良好的心理護理是提高產科質量,一個重要的措施,以促進母乳喂養。
分娩是婦女一個正常而特殊的生理過程,產婦的精神及心理狀態會影響機體內部的平衡、適應力,所以產科醫務人員應認識到影響分娩的因素除產道、產力、胎兒外,精神心理因素也是很重要。近年來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和人們對服務水平的提高,在產程中如何對產婦提供優質的服務,解除產婦的思想顧慮,消除恐懼、焦慮情緒,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及充沛的體力順利完成分娩是我們應該思考不斷探索的課題。我院自2009年8月開展助產士全程陪伴分娩以來,努力把心理護理應用于產婦分娩過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現將具體措施和體會介紹如下。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產科心理護理的方法主要是支持療法,這種療法是通過產婦進行精神上的安慰、支持、勸解、疏導和環境調節等方法,是在醫護人員與產婦的相互交往中進行的。醫患關系一旦建立,助產士可根據產婦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狀況與孕產次不同,深入細致地了解產婦的各種情況,并通過自己的言語、表情、態度和行為去影響產婦,從而使其對助產人員產生信任感、依賴感和安全感。
產程中的心理護理。
1.第一產程的心理護理:
分娩是從規律宮縮開始的,產痛是一個復雜的生理和心理過程,特別是宮縮時劇烈的疼痛使產婦反應應激加劇,表現為情緒緊張,常處于焦慮不安和恐懼的精神心理狀態。表現為:聽不進醫務人員的解釋,甚至頻繁叫嚷,不配合相關的分娩動作。產婦的這種情緒變化致使子宮缺氧、收縮乏力,宮口擴張緩慢,胎先露下降受阻,產程延長,產婦體力消耗過多,同時也使產婦神經內分泌發生變化,交感神經興奮,釋放兒茶酚胺,血壓升高導致胎兒缺氧缺血出現胎兒窘迫。因此在這一階段,助產人員應耐心安慰產婦,鼓勵產婦進食,保持體力,講解分娩是生理過程,教會產婦掌握分娩時必要的呼吸技術和軀體放松技術。隨時提醒產婦解小便,以免膀胱充盈影響胎頭下降。通過親切的交談,進行針對性心理護理。例如:對產痛的耐受力差,應予多鼓勵多安慰,勸慰其保持冷靜,避免過多消耗體力,耐心地指導深呼吸和放松技巧,不要過早向下用力,以免造成宮頸水腫目。幫助按摩下腹部和腰骶部以減輕癥狀。對產痛耐受力強的產婦,應多觀察,勸其說出自己的不適和要求,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2.第二產程心理護理:
在第二產程中,產婦常感到精疲力竭,懷疑自己分娩能力。助產人員要不斷地給產婦精神鼓勵和安慰,指導產婦在宮縮時正確屏氣和向下用力,不要張口哭喊和呼吸,減少腹脹和不必要的體力消耗。在宮縮間歇時全身肌肉放松,安靜休息,等待下次宮縮時再次屏氣用力,并反復提醒,每次官縮后給予直接肯定,使產婦樹立信心,避免恐懼、緊張與疼痛綜合癥。助產人員在接產過程中應忙而不亂,熟練果斷,給產婦安全的感覺,使產婦對我們更加信任以取得密切的配合,保證胎兒順利娩出。
3.第三產程的心理護理:
胎兒娩出后,可引起產婦情緒激動,表現為興奮與沮喪,這兩種情緒都可通過大腦皮層影響其對子宮收縮的調節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導致宮縮乏力而大出血。一方面給予子宮收縮藥促進子宮收縮,另一方面對產婦進行安慰,囑其不要過分激動,首先恭喜其順利分娩,對產婦分娩過程的表現給予表揚和肯定,待臍帶處理好后,把寶寶抱給她看,協助進行皮膚早接觸,早吸吮,使產婦很快進入母親的角色。對特別注重嬰兒性別的家庭,對他們勸說教育。如有異常情況應避開產婦處理,待胎盤娩出后子宮收縮良好,產婦情緒穩定后告知,并予安慰以免大出血。
討論分娩是一個正常而又特殊的生理過程,隨著分娩的臨近,大多數產婦會擔心自己能否順利分娩,擔心胎兒健康問題,少數擔心性別不理想。在臨床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對產婦實行心理護理,使產婦從心理上產生良性刺激,美好的語言、愉快的情緒、友善的態度和果斷的行為,都可使產婦緊張的心理狀態得到放松,對自然分娩充滿信心,并能夠正常進食、休息,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與助產人員密切配合,縮短了產程,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圍產兒發病率及產科并發癥。因此良好的心理護理是提高產科質量,促進母乳喂養的一項重要措施。
護理心理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已得到普遍認可并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實踐。心理護理作為現代護理模式的重要組成,應貫徹臨床護理全過程,遍及護理實踐的每一個角落[1]。手術室護士怎樣做好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與病房的整體護理變通融匯,有待我們不斷探索和研究。我院于1997年8月開始至今已為2200例病人實施圍術期系列化心理護理[2]。通過術前出室訪視,在廣泛了解術前病人心理問題的基礎上,歸納總結了患者中同類性質或共同特征的心理問題共9條,并制定了一套規范化指導語,以利合理的解釋、善意的勸導、真誠的撫慰,來解除病人術前焦慮情緒,收到了滿意效果。現介紹如下:1. 了解術前病人心理需求
通過調查820例病人結果發現,術前最擔心、最關心、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術前擔心疼痛157例(19%),關心主刀醫生及手術效果119例(14.5%),緊張要求關心照顧69例(8%),擔心疾病性質52例(6%),擔心室溫51例(6%),關心愈后情況34例(4%),要求保留臟器6例(0.7%),不要輸血6例(0.7%),擔心經濟問題3例(0.4%),其它21例(2.6%手術時間長短、手術體位等),302例病人表示無特殊問題(38.1%)。根據調查結果,針對病人的心理問題,做好心理疏導。
2. 制訂規范化指導語
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信息傳遞最強有力的手段[3]。它可以直接地及時地交流信息,溝通情感,收效最快。但有時不恰當的語言表達,往往會誤導病人,產生適得其反的作用。在臨床實踐中,曾有一位病人談到手術怕痛問題時,一位年輕護士則對病人說:怕痛讓麻醉師多上點麻醉就行了。第二天病人打完連硬測麻醉平面時,不管針頭、針尾碰到皮膚他都叫痛,目的為了可多打點麻醉,使得麻醉醫師無法正確測試平面,延誤了手術時間。應用規范化指導語后,事先告訴病人麻醉過程,指導病人密切配合,確保麻醉、手術順利進行。因此通過設計的語言,實現對患者的心理調控及心理支持,往往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制訂了以下9條規范化指導語.
2.1 擔心疼痛 一般情況下,手術是在充分麻醉、安全、無痛的情況下進行的。另外,我院麻醉科的學術地位、臨床經驗,在全市處于領先地位,大部分醫生具有一定的臨床麻醉經驗。上完麻醉后將測試麻醉平面,到時麻醉師會用針頭點刺手術范圍表面的皮膚,您需分清刺痛與點觸感覺,希望您如實反映。術中麻醉師還會根據手術需要輔助用些鎮靜藥,可能您一覺醒來,手術已經結束了。
2.2 關心主刀醫生及手術效果
您的手術情況將由負責手術的外科醫生向您解釋。我院是三級甲等醫院。您要相信我院外科醫生的醫術、醫德水平。如手術過程中有疑難情況,會及時組織全院有關科室和有經驗的專家親臨解決,您盡管放心。
2.3 要求關心照顧
您明天早上進手術室時,會有護士、護士長迎接并關心您,為了減輕病人的緊張、焦慮情緒,我們手術室為病人設置了背景音樂。在手術等候期間,您可以借助優美、流暢的輕音樂,得到適當調整和放松。整個手術過程中您有任何不適或需要,可隨時向巡回護士或麻醉師反映。我們將為您提供一流的服務,請您放心。
2.4 擔心疾病性質
首先希望您手術結果屬良性。但有時結果可能會事與人違,您也要承受得住。人的精神因素很重要,要相信目前醫學在不斷發展,有不少治療和控制腫瘤的方法,如:化療、放療介入療法,中藥等。另外,有些腫瘤只要是早期診斷、早期手術、遠期存活率是很高的,您術后要注意勞逸結合,加強鍛煉,按時隨訪,完全能象正常人一樣生活。
2.5 擔心室溫
手術室內溫度按規定應保持在攝氏22℃。當傷口消毒前,巡回護士會把空調暫時關閉,有時因特殊手術需要,室溫可能會低于22℃。如您覺得冷,一定要及時向巡回護士反映,我們備有特制的小棉被為您解決怕冷問題,您不必忍受不說。
2.6 關心愈后情況
人的個體差異性很大,愈后情況也各不相同,如保持良好的情緒、合理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及盡早下床活動等,都能有利于術后早日恢復.由于手術室護士對病人(您)出室后的具體情況不了解,很難作出全面、正確的評估,應由主管您床位的護士、醫生根據術后情況為您作具體解答。望您諒解。
2.7 要求保留臟器
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該保留有關臟器。如病變累及附近臟器,手術醫生會根據病情與家屬及時聯系,在家屬同意情況下,再進一步決定手術方案.您應該相信醫生和家屬的決定。
2.8 術中不要輸血
麻醉師會根據術中出血情況,判斷您是否需要輸血。一般介于可輸、可不輸的情況下,會尊重您的意愿,盡量不輸,但術中出血非輸不可時,一定得輸,否則會影響生命安全。當然輸血有可能會帶來血清感染的危險。但其發生率是非常非常小的。
2.9 擔心經濟
您的擔心我們會認真考慮,術中我們會根據您經濟狀況保證情況下,控制高費用物品的使用,請您放心。如您實在有困難無法解決,可借助有關機構反映,以解決您的經濟問題。
3. 掌握交流技巧
我院手術室年輕護士占三分之二,有不少剛從學校畢業。她們年齡小、閱歷淺、社會實踐經驗少、人際交往能力差。在術前訪視中,碰到病人提出的問題,無法及時正確回答,有時解釋不當,更會加重病人的心理負擔。另有的護士則不善言辭,與病人交談時總覺得無話可說。為了使大家掌握交流技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平時晨會抓緊各方面知識訓練,模擬病人心理問題,尋找最佳語言表達方式.另外還請高年資護師到病房實地示范.一次在對一位喉癌病人術前隨訪過程中,病人情緒十分緊張,擔心手術效果,愈后情況,發音問題,術后生活質量等.這位護士的丈夫曾做過喉癌手術多年,至今各方面恢復很好,她就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經驗感受,措施等與病人足足談了半個多小時,使病人情緒大大緩解,術后恢復順利,提前出院.隨訪中要求做到:儀表儀態端正,語氣態度溫和,視線角度合適,回答問題恰當,掌握交流技巧,取得病人信任。在不斷實踐基礎上,我們指定了規范化指導語,并不斷進行修改、完善。在最近進行的病人焦慮自評測試的單項分析中顯示,病人術前一天與手術室護士交談后,焦慮值有不同程度下降。
4. 體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文化水平逐步提高,醫學衛生知識不斷普及,病人的自我保護意識日漸增強,病人看病、住院、手術都會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迫切需要解釋指導及安慰。常言道“言為心聲”,語言是人與人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4],作為手術室護理人員,應該充分利用語言,把一片愛心傳遞給患者,對病人的心理問題逐一認真、正確的解釋指導,從而獲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解除或減輕病人術前焦慮情緒,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充分體現“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工作宗旨,符合病人的需要,也是現代醫學模式的需要。
目的 探討68例骨髓移植患者的心理護理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5月共收治的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68例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各34例);參照組采用常規心理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上給予強化心理護理,對比兩組前后護理總有效率。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7%)明顯優于參照組(85%);護理后實驗組患者心理狀態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骨髓移植;分析;強化心理護理
白血病屬于血液系統中的惡性腫瘤,目前骨髓移植早已成為治療白血病最有效方法首選。但是由于移植所需環境特殊,治療時間十分長,且副作用較多,患者難以避免心理產生很大的壓力,尤其是當患者被單獨隔離在層流時極易出現嚴重的臨床心理反應,相應影響了治療效果。我院長期以來致力于研究心理干預在骨髓移植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獲得了良好護理效果,本文將隨機選擇68例骨髓移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我院血液科2013年7月~2014年5月收治的骨髓移植患者68例,按照國際字母排列法將患者均分為參照組與實驗組。參照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齡17~55歲,平均年齡為(38.7±5.2)歲。實驗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年齡19~50歲,平均年齡為(33.5±5.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無顯著性差異(P
1.2護理方法
1.2.1參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進行動態觀察,特別是病情的轉變與心理狀況極其重要。其中包括對患者生命體征、情緒與意識等進行監測。在骨髓移植后,室內空氣要保持暢通,預防感染和保持良好的心情。護士叮囑患者嚴格遵醫囑服藥,切記不能隨心所欲。另外,協助患者做好定期血常規檢查,如若存在異常現象及時與醫生進行溝通。
1.2.2實驗組 患者在參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上給予強化心理護理,護理措施如下。①建立心理干預基礎:患者入院后護理工作人員針對性對患者建立傾聽制度,仔細傾聽他們的意見,并且認知回答患者與家屬的疑問,給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采用問卷調查形式與患者進行對話,了解他們心理的想法與對疾病的態度,以及患者家庭、文化以及社會經濟背景等信息。然后根據此構建交流的方向與重點。②改善不良心理認知:患者入院5~7d內,根據患者的家庭與人文背景等情況使用患者容易接受的形式,及與家人的配合下,醫護人員對患者講到所患疾病,并立即給予心理疏導。由于化療的時間較長,每周舉辦一次專題講座,對患者進行了健康宣教。邀請到相關專家對疑題進行解答,然而分發相關科普知識宣傳品,讓患者與家屬漸漸對疾病有了一定的認識。讓患者認識到疾病后首先要積極面對,從而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自信心。③減輕負性心理情緒:護理工作人員每日按時查房,除了常規護理外更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護士要針對患者個體情況給予不同心理干預措施,加強對治療效果的認識。另外,在傾聽他們意見的過程中,對他們多加鼓勵,讓他們保持與外界進行溝通,增進患者的自信心與抵抗疾病的信心。同時,還可以在患者家屬的配合下讓患者更加安心、根據自己的愿望選擇合適的氣功療法,音樂等措施,進行合適的活動使心情得到放松、又緩解了壓力。
1.3療效評定標準 ①顯效:患者負面情緒基本上得到緩解,并未出現任何不適感覺。②有效:患者焦灼與消極等情緒恢復正常,但有時因疾病的疼痛出現負面情緒,采取強化護理有效措施能恢復。③無效:患者病情恢復了一些,相對于護理之前并沒有較大的明顯改觀。
1.4統計學法 本次研究過程我們采取SPSS13.0系統對骨髓移植患者進行研究,(x±s)表示計量資料,n表示計數資料,分別進行t檢驗,P
二、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療效對比(34) 通過兩組護理后,觀察組有效30例(88.2%),有效3(8.8%),無效1例(3%),護理總有效率為97%;對照組有效26例(77%),有效3例(8%),無效5例(15%),護理總有效率為85%。兩組比較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
2.2兩組患者心理狀態的比較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均已使用匿名形式,治療前后分別填寫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與和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接受強化心理護理前,兩組患者SDS與SAS評分比較無任何統計學意義;護理后實驗組患者心理狀態明顯優于參照組(P
三、討論
隨著醫療科技飛速的進步,白血病的治療方法日漸增強,心理因素在治療中地位占據著重要位置[1]。在實行骨髓移植以來,進行骨髓移植的患者不論是異體骨髓移植還是干細胞移植等,患者都很難避免產生不同的焦慮心態。焦灼在現實生活環境中對患者會造成危險與災禍,然而在主觀上是出現一種不愉快與緊張等情緒。焦慮是有消極、擔心與恐懼等交織而成的復雜負面情緒反應,為了能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護士要熟悉臨床醫學心理學知識,具有良好的素質與完善的性格與穩定情緒,同時還需要具有較高的醫德修養,臨床操作技術熟練等豐富林經驗,才能及時發現不同患者的內心想法[2]。通過自己良好的情緒、言語等態度去影響患者,讓患者改掉不良心理狀態,幫助患者建立樂觀治病的積極心態,才能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從而讓骨髓移植更加順利,讓疾病早日獲得康復。
摘要:本文根據護理人員的心理特點,簡要闡述了將心理護理的理論運用到護理管理中的目的和方法,使護理人員能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護理工作中,提高了護理質量和護理工作的管理水平。
關鍵詞:心理;護理;管理
護理心理學是以普通心理學的一般原理為基礎,以護理人員和患者的個體心理、心理護理、以及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修養為研究重點。因此運用護理心理學,能夠維護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促進護士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增強醫療服務各項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護理隊伍的凝聚力和工作力。門診護理工作實行院長領導下的護理部主任、科室護士長二級管理體制。搞好護理工作對于提高醫療質量、實施分級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1]。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護理學科的發展,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士要從社會、家庭環境、疾病、心理和精神等方面對患者實施全面的身心護理。醫院應積極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心理學、管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等邊緣學科的知識,將心理護理、護理管理中的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工作的管理水平,從而能有效地促進醫院的發展和建設。具體做法如下。
1激勵護理人員樹立自尊自重,克服自卑心理部分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缺乏正確的全面的認識,認為護理工作每天給患者打針、發藥、三班輪轉、工作單調乏味,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導尿、端便盆等生活又臟又累,社會地位低,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自卑心理。根據現代管理的基本原理,護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須根據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不同層次的需要,充分利用物質、精神、信息等動力,不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樹立自尊及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激勵對于人的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切內心要爭取實現較好條件,包括希望、愿望等所產生的一種動力[2]。在門診護理工作中對護理人員運用的最重要的心理護理理論就是激勵理論。激勵理論就是運用這種內心狀態及職工心理需求,激發職工工作動機的一條現代化管理原則。目前管理心理學中的激勵理論主要有需要層次論、雙因素理論、期望理論及公平理論。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1加強醫德醫風教育通過舉行一年一度的慶祝“5.12”國際護士節系列活動,如會議、演講、巡回醫療、觀看錄像等各種形式,積極宣傳黨對護理工作的重視,職工家屬對搞好護理工作的期望,充分認識護理工作在醫療衛生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光榮感、責任感。
1.2開展向先進模范人物學習的活動大力宣傳醫療衛生事業中的先進人物、事跡,用白求恩、趙雪芳精神激勵同行,同時樹立本院護理人員中的先進典型人物,認識到護理工作中的真正價值,增加自信心。1.3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為了防止“高效益、低道德”的現象出現,教育護士長和護理人員,時刻樹立“在其位要謀其政,在其崗要負其責”“、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等觀念,真正做到“一切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務患者”,使全體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普遍增加。
1.4講究工作方法管理工作者對待自己的下屬,防止用簡單、粗暴、訓斥的方法去處理工作中的矛盾,在開展批評或指出對方存在問題的同時,也要注意尊重對方,肯定其成績,贊揚其長處,滿足對方的心理需要,使其對批評的改進意見容易接受,不易產生反感,避免逆反心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逐月進行護理質量考核,消除僥幸心理護理規章制度是構筑護理文化的重要內容,是護理人員價值觀、道德行為規范、行為準則、科學管理的重要內容,它以規則和制度的形式,對某一文化加以肯定或否定,明確禁則和允則,它是全體護理人員共同遵守的辦事準則和行為規則,是關系到護理工作正常運行的保證性文化和支柱性文化[3]。因此醫院要完善護理部門的各項規章制度,才能使護理工作管理有的放矢。另外醫院護理部可結合醫院的具體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護理質量標準,并不斷修訂、補充,量化后逐月進行百分制考核;定期組織晨間護理檢查和夜間查房;充分發揮院護理質量委員會的作用,每季度對全院的護理質量進行一次大檢查,檢查結果通報全院并和科室資金掛鉤。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集體榮譽感,誰也不愿意因為自己僥幸的不執行標準影響科室,從而消除了僥幸心理。
3定期組織培訓學習,促進求知好學心理鼓勵科室護理人員積極繼續醫學教育,定期舉行科內護理知識考試、技術考核、成績優秀者給予獎勵,考核不合格者給予批評和再培訓。
【摘要】 探討心理護理在門診輸液過程中對老年患者的影響,保證門診老年患者輸液的安全、有效的進行治療,創建一個和諧的就醫環境。
【關鍵詞】 老年患者 心理問題 心理護理 有效溝通
目前,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及生育率的下降,我國已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隨年齡增長,老年人組織器官和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對疾病的易感染性增加,修復能力下降,老年病人的發病率、門診或住院治療率比其他年齡組高, 在門診輸液治療的老年患者越來越多.老年心理問題已成為輸液室護士必須面對且要處理好的重要問題 現將我們的做法介紹如下。
1 門診臨時靜脈輸液老年患者的常見心理問題
1.1恐懼緊張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對醫療知識比較缺乏,對所患的疾病以及接受的治療不了解,加之老年患者理解及記憶能力下降,對醫生及護士的解釋不能明白,故在輸液中易出現恐懼緊張的不良心理問題。另外,還有許多老年患者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當其身體又出現其他的疾病時,就愈發恐懼緊張,擔心自己給家庭帶來負擔。
1.2焦慮憂慮
由于多數老年患者的經濟條件不充裕,而所患的疾病多為慢性疾病,因而經濟負擔較重,思想顧慮較多,思想存在著不小的壓力,出現焦慮不良心理問題。同時由于患者本身血管彈性不好,穿刺時不能一次成功,且輸液時滴速較慢,耗時較長,這都易造成患者憂慮等不良情緒。
1.3易怒急躁
老年患者多有慢性疼痛折磨,因而有易激惹發怒的情緒。同時由于醫院在輸液高峰期,患者就診時間長且就診程序繁瑣,從掛號、就診、交費、取藥等排隊時間過長,體力不支,因而容易出現急躁情緒,影響病情改善。
2 心理護理
根據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我們要幫助他們正確認識靜脈輸液,積極配合,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2.1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輸液
護理人員針對患者尋求最佳治療和護理的心理,首先要和藹、真誠的主動和患者交流,了解病情,講明輸液的必要性、藥品作用及輸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力求有效溝通。
2.2人性化操作
老年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比健康人的心理和情感更為脆弱,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關懷,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從細微處體現人文關懷,在每項操作前用溫和的語言向患者介紹該操作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項, 操作中邊穿刺邊交談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若穿刺失敗道歉,并征求病人是否換人,穿刺成功感謝協作,定時觀察與問候病人,則體現了護理人員對病人的人性化關愛[1],操作完畢后給患者擺好體位,蓋好被子,患者有不適時,用手輕輕撫摩患者的頭部,以溫和的語言安慰患者,當患者詢問病情或其他情況時,應熱情、誠懇、準確地回答患者的問題,往往一個微笑,一句溫和的語言,一個得體的撫摩,就可起到藥物所無法替代的作用。
2.3舒適護理
給前來就診的患者創造一個舒適、有序的就診環境,在輸液過程中多巡視病人,多與患者交流,做一些健康教育,協助一些行動不便的患者解決如:如廁,喝水等生理需求。
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能起到藥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可促進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對門診輸液的老年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充分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增強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使護理人員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減少和避免了輸液并發癥,提高了老年患者輸液的安全性和滿意度。
【摘要】目的通過介紹1例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的心理護理效果,探討心理護理的技巧、方法及在治療和康復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采取加強基礎生活護理,與患者零距離接觸,細心觀察患者的每一個變化,微笑服務、調節情緒、變換心境、安慰鼓勵、音樂療法等心理護理手段。結果患者打開心扉,主動與我們傾訴,積極配合治療。最后康復出院,縮短了住院時間,減輕患者家屬的經濟負擔。結論心理干預護理時患者的治療和康復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是系統化整體護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中,心理關懷要體現和融入在每次操作、治療、護理以及護患溝通中。加強基礎生活護理,構建和諧醫護患關系,有利于心理干預護理的進行。
【關鍵詞】腦出血心理護理效果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和精神壓力越來越大,腦出血的患者越來越多,并且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我院神經外科病區2008年收治腦出血患者82例,其中年齡最大的85歲,最小的只有19天。在護理這些患者中,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這82例病例中,有l例青年女性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患者,通過介人栓窿、手術治療后,在康復期抗拒治療,我們通過心理干預護理,取得了滿意效果,最后患者康復出院。縮短了住院時間,減輕患者家屬的經濟負擔。現將該例心理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病例介紹
患者女,22歲,火學畢業,未婚,2008年11月17日人院。患者兩天前元明顯誘因突發頭痛、嘔吐,未予重視,兩天后頭痛加劇,頭CT示小腦蚓部出血。人院時患者嗜睡,臥床,頸抵抗,作全腦血管造影示“左小腦后下動脈瘤破裂出血”,2008年11月21日送放射科行左小腦后下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術后患者處于淺昏迷狀,GCS評分9分,腦積水,呼吸困難,1月24日行氣管切開術及腦積水腹腔分流術。術后患者通過消炎,對癥支持,營養腦神經等療法和我們的精心護理,病情逐漸好轉。2009年1月21H拔除氣管套管,呼吸平順,可發音1月31日拔除鼻飼管。但患者不愿服藥,不說話,拒絕治療,不配合我們做康復鍛煉。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加強了心理護理,逐漸消除了患者的心理負擔,積極配合治療,取得了滿意效果。患者2009年3月25日康復出院。出院時患者神志清醒,對答切題,言語清晰,精神好,無頭痛,胃納好,雙下肢肌力IV度。
2、心理護理
2.1熱情服務,增強患者信任感通過每天的生活護理、治療時間,主動積極與患者溝通、談話,剛開始患者始終不予理睬。我們堅持不懈,每天的床上浴護士親自撩,每兩小時的一次翻身拍背。護士積極參與,增加與患者的親近感。利用查房、治療等時間,給患者一個親妮的動作,如握手,幫忙整理一下頭發,溫柔的微笑,和藹的言語,讓患者感到溫暖,她終于肯點頭示意與我們交流。我們用古今中外殘疾人自強不息的事例,汶川地震生命不息和本病區腦出[缸患者康復出院的病例來鼓勵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心理護理與生理護理結合進行,做到身心互相促進。
2.2家庭親情培養做好她父母的思想工作,充分調動患者家屬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多與談話,要有耐心。讓她感受到家庭和親情的溫暖,重樹生活的信心。
2.3音樂療法,感官及語言康復訓練使用MP3每天給患者聽輕松舒快的輕音樂。使其沉浸在音樂的旋律中,放松心情。臨床實踐證明,音樂是一種然節律,適宜的音樂通過心理、生理途徑調節人的循環系統,可以使交感神經系統活動減少,副交感神經活動增加,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使人處于放松狀態。讀報和雜志,使患者對外界有所了解,不會與社會脫節。
2.4鼓勵做肢體功能訓練,完善自理能力講述恢復期肢體功能訓練的重要性,指導患者和家屬做被動訓練到主動訓練的要點和注意事項,我們護士每天都到床邊指導和參與,扶助患者下床走動。并耐心講述該病的有關醫學知識,使她了解自已的病情,學會修養性情,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每天的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從而樹立了患者的信心,提高自理能力。為病情的康復創造了有利的心理支持。
2.5營造和諧環境調動同病房的病友及家屬,互相幫助,互相鼓勵。調節情緒、變換心境、營造和諧的治療環境。醫護的角色功能加上朋友的功能,讓患者打開心靈之窗。建立信任、和諧醫護患關系,達到更好的心理干預效果。
3、結果
患者打開心扉,主動與我們交流,講出她的思想包袱和憂慮,釋放心懷,積極配合治療和肢體功能訓練,身體恢復比預想的快,患者康復出院。既縮短了住院時間,又減輕了患者家屬的經濟負擔。
4、護理討論
4.1該例患者是青年女性,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正是人生朝氣蓬勃的時期,卻因突患疾病并有可能留有后遺癥,對她的打擊很大,對以后的生活、工作和婚姻失去信心。此時患者的心理需要是要了解疾病痊愈的信息,病后生活保障。以及需要受人尊重、愛撫及照顧等。該例患者文化水平較高。我們護理人員首先要以科學態度向患者說明病情已好轉的情況以及康復治療、肢體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和允許出院的標準,講解腦動脈瘤破裂出血這一疾病的一般知識及注意事項,保持情緒穩定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幫助患者恢復心理健康,積極配合治療,并要求家屬配合我們,更多的愛護患者,提供多方面幫助,做好促進康復的工作。家屬和朋友的關懷愛護,對患者的心理慰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2生活護理是基礎護理的一部分,近幾年來因護士的嚴重缺編,護士只注重治療而忽視了生活護理,把一些生活基礎護理依賴護工、家屬完成。這樣會減少了我們護士和患者接觸的時間,不利于護患溝通,對患者的心理和病情的觀察也有影響。所以要求我們護理人員既要重視治療,更要加強基礎護理及生活護理。把時間還給患者,與患者零距離接觸,及時發現患者的變化,對治療和護理方案提供有力依據。
4.3心理護理是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中,我們護士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通過交往、言行、肢體語言等與患者交流,溝通,仔細觀察患者每一個細微的變化,就能“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弗洛德說過:“沒有一個人守得住秘密,即使他沉默不語,他的手指尖兒都會說話,他身體的每個毛孔都泄露他的秘密”。因此,要求我們護理人員既要善于用面部表情表達自己,更要細心體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我們通過身體的接觸,微微笑,使患者感到我們的善意,給她帶來極大的心理安慰和支持。因此醫護人員要轉變觀念,以人為本,既要重視患者的身體健康,更要重視患者心理問題。在實施心理護理時,要做到“潤物細無聲”,心理關懷要體現和融人在每次操作、治療、護理以及護患溝通中。而不是定時、定階段或是在完成臨床治療、護理后實施。
5、小結
心理護理無統一的模式,它應根據每個患者在疾病不同階段所出現的不同心理狀態,分別針對性地采取各種對策。
要使護理工作有針對性,就要在交往中不斷地觀察、交流、啟發患者傾訴,以便及時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狀態。加強基礎生活護理,構建和諧醫護患關系,有利于心理干預護理的進行。
近年來,外科急腹癥已成為急診科的常見疾病之一,急性腹痛是外科急腹癥的主要臨床特征,主要原因是因為腹腔內臟器的器質性病變或者功能異常,以及腹外相近臟器及全身性疾病所引起。在臨床上與內科、婦科等科室的腹痛鑒別起來有一定困難。它具有起病急、病情發展快、病情重,且往往病因也較復雜【lJ.由于它的疾病特點,所以就要求醫護人員應在第一時間對疾病做出判斷,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而大部分急腹癥患者會合并有心理問題,所以在治療患者時,不僅需要熟練的醫療護理技術,還應針對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相應的護理,以患者盡快康復。現將筆者的研究情況具體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1.1 資料與方法資料的選擇來源于我院2011年11月到12月急診科收治的5O例外科急腹癥患者,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年齡最小的2O歲,最大的55歲;疾病分類:其中急性闌尾炎15例,腸梗阻12例醫學教育| 網搜集整理,胃穿孔3例,急性胰腺炎l0例,膽石癥5例,膽道感染5例。方法:采用對照的研究方法,將5O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A、B組),各25例,分別進行單純的常規護理和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相應的心理護理對策,以患者對治療結果的滿意度進行評價,并進行統計學處理。
1.2 主要的心理問題焦慮:焦慮是急腹癥患者心理應激時出現的主要心理情況,在調查的病例中占到了70%.焦慮與疾病痛覺之間的關系相當密切,焦慮程度越重,患者機體痛閾越低。抑郁:常因擔心費用問題而表現出自責、嘆氣、情緒低落等等。同時患者還會有恐懼、無助、否認等心理問題出現。在進行心理護理前,應對患者的年齡、職業、病f青等進行全面的護理評估,制定完善的護理措施,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協助患者能主動訴說自己內心的感受,并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反應方式及心理反應程度的不同進行個性化與共性化得的護理相結合,為心理護理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 2 心理護理對策A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B組采取相應心理護理,具體如下。
2.1焦慮患者的心理護理:大多數急腹癥患者常常發病比較突然,多難以忍受,患者往往不知所措甚至認為自己的疾病很重,或不能治愈,因而患者會出現煩躁不安,嚴重者不配合治療。醫護人員應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注意到患者的變化。對于此類患者,首先,醫護人員應先保持冷靜,盡量讓患者自己陳述其心里所想,做些簡單的提問,給與患者微笑關懷;其次,了解患者患者的發病過程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治療情況,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做好解釋工作,向患者講解疼痛的相關原因,需及時進行的檢查及其目的,不能盲目地使用止疼藥物以免延誤病情。對可能需要急診手術的患者,應向患者解釋清楚手術的目的及意義,以及手術重可能會發生的情況,并取得家屬的合作及支持。患者會通過醫護人員的語言,詳細的了解到自己的病情,患者會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完成各項操作,及早進行治療,減少誤診。
2.2抑郁患者的心理護理:此類患者在忍受疾病疼痛折磨的同時還會擔心醫療費用的問題,寧愿忍受疼痛也要求保守治療,患者會表現出自責、嘆氣。針對此類患者,醫護人員應積極與患者交談,了解其家庭狀況,查找患者抑郁的原因。
告知患者貽誤了及時的治療可能會使疾病反復發作甚至留下后遺癥。在確診疾病隋況后花費的錢可能會更低。讓患者放下負擔,更好地接受治療州。
2.3其他:患者疼痛加上對醫院環境的陌生、對疾病的不了解,患者會產生恐懼心理,或不敢面對自己生病的事實。醫護人員應對患者積極開展正面的溝通,幫助患者了解醫院環境、講解疾病知識,讓患者盡快適應。解答患者的各種疑慮。
3 結果A組患者中,對治療結果滿意者23例,占92%;較滿意者2例,占8%;B組滿意者18例,占72%,較滿意者7例,占28%.經統計學處理,P
4 討論伴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一醫學”模式向“生物一醫學一心理”模式的轉變,醫院已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患者為中心,而心理護理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本文通過對照研究,說明外科急腹癥時積極的心理護理對策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復,大大提高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