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1 05:21:3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中學美術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國教育事業也在不斷創新,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實施,各學校都在提倡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展。就初中美術教學來說,傳統的初中美術教學僅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播,而忽略對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而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學校認識到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初中美術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符合當今的教學理念,在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本文就探究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以及培養這種能力對學生未來發展的深遠意義。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活動培養美術欣賞能力研究意義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教育事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初中美術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不應該僅傳授給學生繪畫技巧,更應該培養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發現美。初中美術這門學科的教學目標,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而發生改變。學生提高了美術欣賞能力,才能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以及價值觀。美術這門學科是初中教學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美術這門學科的教學符合當今教育提倡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我國初中美術教學的現狀
近幾年來,我國初中美術教學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老師和學校過于重視美術教學成果,培養學生的繪畫技巧,卻忽視了對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我國初中美術教學的現狀主要表現在:
1.對培養美術欣賞能力的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我國多數初中學校沒有很好地認識到學生欣賞能力的重要性,沒有順應新課標提倡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初中美術老師的傳統教學理念過于深入,僅僅重視對學生的繪畫技巧的培養而忽略了審美能力的培養。
2.學生自身的素質不足。
由于目前中學生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中習慣了嬌生慣養,在初中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吃不得苦,缺乏毅力,不能很好地完成初中美術教學活動。此外,初中學生的本身性格特征有一定的缺陷,他們對有趣的學習內容才會有學習興趣,學習質量才會得到提高。
三、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路徑
1.提高學校和家長對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的重視。
家長首先要明白孩子掌握美術欣賞能力的重要性,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再僅僅是知識的掌握,更需要全能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為了學生將來的發展,家長必須了解當今社會形勢,支持學校的美術課的教學活動。初中美術老師也應該努力轉變自己的思想,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不再一味地追求學生的繪畫技巧能力,而應考慮到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在初中學生們的眼中,世界是美好的,他們的美術欣賞能力得到培養,才會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發現更多的美好。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美術課的教學活動中,提高美術課的教學質量。
2.增加學生的課后實踐活動。
在美術課的教學活動中,要豐富教學形式,增加一些課外寫生活動練習,讓學生在美術課中體會生活中的美好。課外寫生活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活動響應了新課標提倡的“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形式。課外寫生活動可以讓學生們多多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品德。學習來源于生活,課外寫生活動和學生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培養學生生活中觀察事物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
3.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
初中美術教學活動要想順利的進行,就應該樹立學生先進的社會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有了正確的三觀做指導,美術這一實踐性強的學科教學才能順利完成。初中美術老師在引領學生學習的同時,也應該指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德,讓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對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初中美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利用生活中的美好、美術藝術品的美好等來幫助學生體會生活中的美。
4.豐富初中美術的教學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初中美術的教學方法也應該不斷豐富。在初中美術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創新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為教學目的,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合理使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在講解羅中立的油畫———《父親》的時候,老師可以用多媒體將圖片呈現給大家,并搜集這幅作品創作的歷史背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幅作品。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方法的豐富對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初中美術的教學在當今社會形勢下必須得到改革,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符合當今社會的需求,我們要重視對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重視到美術學習和生活的緊密相連性,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總的說來,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美術欣賞能力是一件艱難的工作,需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以及實際生活的觀察能力、想象力等。
作者:侯愛群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
一、充分整合網絡資源,為教學設計汲取更多營養
網絡可以帶來海量的信息,可以實現交流的及時性、互動的有效性。網絡已經融入了中學美術教學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環節,廣大教師應當充分借助于這一先進的媒介,豐富和拓展自身教學工作,讓美術教學向著更加科學高效的方向發展。在美術教學中,我致力于從兩個方面著手體現網絡資源的促進作用。一方面,或借助于網絡資源不斷完善自身教學設計。教學工作是一項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工作,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之間,美術教學都有其具體的要求。教師要時刻注重教學理念、方式方法與資源等方面的更新,切實有效增強教學的科學性、針對性。對于美術教師而言,完全依靠自身的教學經驗,要想取得更大的突破與創新,難度顯而易見。此時借助于網絡手段,充分瀏覽他人的經驗技巧,能夠對自身教學工作的完善起到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教師可以瀏覽一些知名中學的教學網站,了解他們的教學方法模式,以及在線與其他美術教師開展互動交流,這也是增強美術教學設計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我重視在網絡中搜集教學的補充信息,例如向學生出示不同國家、不同時期、不同人物的優秀美術作品,從油畫、水墨畫到雕塑等等。網絡資源可以為教學工作提供豐富的影像資料,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能夠更加有效輔助教學工作開展,對整個教學而言具有較為明顯的支撐作用,充分體現了網絡手段促進教學的功能。
二、充分整合情感資源,為教學開展激發內在動力
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促進因素,如何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調動他們美術學習的興趣,對美術教學工作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中學生進入了青春期,他們的思想情感也更加豐富和多樣化。教師要充分整合教學中的情感資源,使其有效推動教學工作開展。首先,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通過美術作品的展示,讓學生有效增強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學會結合作品的創作背景,從色彩、明暗、線條、造型以及蘊含的思想情感等方面感悟作品的魅力,投入到藝術的殿堂之中,在感悟其魅力的同時增強美術學習的興趣。其次,我在教學中注意發掘教學內容自身蘊含的情感因素,從古代藝術成就感悟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不同國家的藝術發展感悟藝術無國界的理念,感悟藝術發展中所呈現出來的瑰寶。這些內容中的情感發掘,可以為學生深入學習美術提供重要的支撐。另外,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還要重視對學生的激勵,通過正面為主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充分感悟到學習活動是一項快樂的事,自己所創作出來的美術作品得到了老師的認可、同學的肯定,這種因學習的成功而帶來的快樂,將會形成學生最為強勁的學習動力。在教學中我注重整合這些情感資源,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更加投入。
三、充分整合載體資源,為教學互動提供有力幫助
中學美術教學需要一定的載體作為承接,讓學生形成扁平化的學習集體,相互之間討論分析、研究深入,既能夠有效策應教師啟發引導活動,也能夠開動腦筋、拓展思維,增強教學的互動熱烈程度。我在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生實際學習狀況進行了載體的豐富設置。首先,在學習載體設計上注重創新,以小組這一形式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組織開展的主要單位,安排6人或8人一組,每個班級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還安排了牽頭的學生。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任務的布置落實,要求他們開展自主探究活動,對教學工作的順利推進設置了較為科學的組織體系。其次,我在教學中充分發揮這些合作小組的作用。每一個小組就是一個獨立的學習集體,教師在美術課堂上出示需要探究的內容之后,要求小組進行合作研究,由小組每一個成員進行共同討論,針對其中的難點開展研究。這樣的合作載體可以在集聚學生集體智慧、提高教學有效性方面發揮明顯的促進作用。每一位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有效進行分析研究,思維的深入程度、拓展程度都有了明顯提高。另外,我還發揮合作小組在學困生轉化方面的作用,組織學生開展結對。每一個小組都是一個整體,學生遇到美術學習方面的難點時,教師要進行引導,讓小組里面的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結成幫助群體,這也是增強教學平衡性、促進整體教學成效提升的有力抓手。
四、充分整合活動資源,為教學深化鞏固拓展空間
美術教學與學生的思想成長、觀念形成、審美情趣等方面息息相關,是對學生實施美育熏陶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教師一定要重視整合各種課外活動資源,讓學生既在課堂上學得扎實,又在課外活動得開心,從而為他們的美術素養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我在教學之余指導學生開展各種類型的課外活動,主要以興趣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生對哪一方面感興趣,就可以組織他們成立相應的興趣小組,擬定計劃與進度安排,確定活動內容,有效開展研究活動。我所任教的班級曾經組建了多個興趣小組,其中印象較為深刻、成效較為顯著的是一個班級的雕刻興趣小組。我在課外進行了技巧的指導,學生興趣也非常濃厚,學習了篆刻等多種技能,有效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養。有的學生在畢業多年后還提及這一興趣小組活動,養成了他們一生的興趣愛好,可見課外拓展活動的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我還針對部分有志于未來從事美術專業發展的學生進行了專門輔導,針對美術專業考試的項目內容進行強化鞏固,為學生未來的發展盡可能拓展空間,讓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
五、充分整合鄉土資源,為教學理解掌握豐富素材
各地區在長久的發展中都積淀了豐富的藝術精華,各種美術表現形式成為了美術教師教學中應當充分吸收借鑒和運用的重要素材。結合這些鄉土內容,教師可以開展校本課程活動、專題研究活動等,以滿足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素質化程度。例如本地在藍印畫布、板鷂風箏、郵票設計、木板畫等具有顯著特征的鄉土藝術方面有一定的基礎,學生也非常熟悉這些藝術形式。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專門研究,在教學內容中增加這些鄉土教材。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藝術才能,并帶領大家一起研究這些鄉土藝術的操作要點,使美術教學更加貼近學生實際,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使鄉土文化與美術教學融為一體,較好地體現了美術教學素質化的目標。綜上所述,美術教學中具有豐富的資源可以發掘,每一位教師都要重視并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服務于教學工作。
作者:施靜 單位:江蘇省通州區金沙中學美術組
由于農村中學的教學設施相對陳舊,教學資源相對落后,再加上地域特點、學生經驗等因素的限制,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在美術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更新農村中學美術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探索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學方法,是目前各農村中學美術教學面臨的重要研究課題。
一、應用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方式
有效評價美術課程教學,不僅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還能促使教師改進教學,進而推動美術課程迅速發展。因此,美術課程教學評價的基礎應是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客觀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重視學生掌握美術技能和知識情況的同時,還要著重關注學生在美術價值觀、學習能力、情感、學習態度方面的表現,以體現評價的綜合性和整體性。合理的評價能使個性特點和自身素質不同的學生在美術活動中都能得到鍛煉和發展,同時使每位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帶來的自豪感和喜悅感,進而樹立學習美術的自覺性和自信心。此外,教師還可通過給出等級的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并運用一些帶有豐富感情色彩的積極評語輔助評價,不僅如此,還可采取座談或互評的方式進行評價,以肯定學生的發展和進步,促使學生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和需要改進之處,摒除只求共性和標準答案的評價方法。
二、制定適度、有效的教學目標
一般來講,教學目標的主要制定依據是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目標具有指導性作用,也可作為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標準。因此,學生制定合適、準確的學習目標顯得尤為重要。農村中學的美術教師應當明白,完全依據教材要求制定教學目標,很難讓無任何基礎的學生有效理解和學習美術課程知識。同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未從實際出發制定適于農村學生學習的教學目標,農村中學美術教學效果必定不理想。所以,農村中學美術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制定適當的教學要求。在農村中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出相應的教學要求,促使美術課程教學面向所有學生,以降低相關技能和知識的難度,確保學生不斷發展、進步,同時具備成功的體驗和挑戰能力。如,教師在國畫課教學中,切不可要求學生開始就進行專業作畫,一定要在讓學生體驗國畫筆墨樂趣的同時,逐步提高學生的作畫要求。第二,選擇合適的授課內容。在農村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靈活選擇課程內容,切不可完全照搬課本內容,而是要在緊抓基本知識點和技能的基礎上,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學生的興趣和基礎,在教學內容中加入新的知識點。總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其生活環境,選擇能激發學生興趣且能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內容。
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其一,改變教育觀念,革新以往的教學模式。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用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以防過分灌輸知識而使學生局限于教師所授;創新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改變不講個性、重視共性的培養目標,不強調標準化、同一性和同步化,以保證在關注學生共性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個性。教師應具備全新的教育觀念和思想,教書與育人兼顧,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有效實現素質教育。其二,教師提高綜合素質,拓展教學眼界。教師只有具備廣闊的視野,才能真正成為教育能手。農村中學一些美術教師缺少精湛的專業技能和淵博的專業知識,很難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鍛煉技能、發展興趣。因此,農村中學美術教師應在課余時間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強化繪畫實踐能力,進而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其三,結合生活實際,靈活使用教學方法。第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中學生正處于心理逐漸成熟階段,因而其非常在意教師的態度,這就要求教師構筑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的錯誤,促使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有效激發創作靈感和創新精神。第二,走進現實生活,讓學生感受美術學習的樂趣。美術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學生在美術實踐活動中能獲取豐富的知識和創作的源泉,進而享受美術學習帶來的樂趣。第三,因材施教,以分層次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由于中學生的愛好傾向和審美素質各不相同,因而教師要因材施教,創新教學方法,實施分層次教學,進而讓學生在完成相應學習目標的同時,享受成功的喜悅。
四、結語
各農村中學美術教師應不斷實踐、學習和探索,以便更好地應對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在農村中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從其生活實際和興趣出發,不斷探索、設計美術課堂教學過程,同時了解創新教學的重要性,從而實現美術課堂教學的創新,推動農村中學美術教學穩定發展。
作者:藍國萍 單位:四川內江市市中區龔家初級中學
中國歷史悠久,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由于距今年代久遠,很多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并不了解,甚至無法理解和認同。中學美術課程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具有重要作用。中學美術教師應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培養他們全面健康的審美觀念。
一、傳統文化對于中學美術教育的重要意義
中學美術教學既要注重知識傳播和技能鍛煉,更要通過藝術的熏陶砥礪道德品質,完善人格修養,實現對人精神世界的塑造。而實現這一目標,傳統文化積淀的精神財富是取之不盡的瑰寶,中國傳統文化閃耀著崇高的人性光輝,胸懷、仁愛、誠信、修身、立志、廉潔、犧牲……這些美德都是傳統文化的信仰,也同樣應該成為我們鍛造人文素養,完善人格的信仰。傳統文化對拓寬審美視野、提高藝術修養大有裨益。中國傳統文化凝結了哲學和藝術的結晶,在中醫、科技、文學、藝術、教育各個領域積淀了無數令人為之傾倒的作品,其形態、功能、內涵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情趣和精神狀態,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寶貴財富。脫離傳統文化的積淀空談藝術修養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傳統文化和中學美術教育間存在著無法割裂的關系,是美術學習和創作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只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拓寬審美視野、提高藝術修養、提高藝術修養,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進入更深的藝術境界。
二、當今中學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結合丞待加強
“重知識,輕素養”根深蒂固。當前中學美術教育在提升人文素養上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重知識,輕素養”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一是注重美術技能傳授,忽視審美感受培養;二是注重美術形式學習,忽視文化低云積累;三是注重美術學科本身,忽視跨學科交流。這種局面下,美術教育容易流于形式,導致部分學生文化素質蒼白、難以厚積薄發。因此,強化傳統文化的熏陶,從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中吸取精華,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積累文化功底,是一項現實而緊迫的任務。“重洋輕土”一度普遍存在。無庸質疑,當前我國中學的美術教育實踐中仍然存在“重洋輕土”的現象,表現為大量采用西方的美術教學模式,側重西方美術能力鍛煉,比如繪畫上過分重視素描、色彩(水粉、水彩、油畫“、速寫等西方畫種教育,忽略中國畫的表現技法和形式。重視這些并無不妥之處,西方的焦點透視、解學、光影素描等能力的鍛煉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妥的是此薄彼、“重洋輕土”。這種情況下,容易使人在文化意識尚且模糊的狀態下,盲目追求“中西結合”。追求表面形式,忽視精神內涵,這對培養真正優秀的美術人才并無益處。當今世界文化發展趨勢是相互融合、取長補短,我們應該時刻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立足傳統文化,我們才能“拿來”得更理直氣壯,避免陷入盲從和消極。
三、中學美術教學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的舉措
中華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立一個兼具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諧社會,在各個方面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將大有裨益。對中學美術教育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在優化課程設置上下工夫。
課堂教學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教學方式。可以考慮在中學美術課程中增加傳統文化和傳統美術課程的比例,加大跨學科交流的力度,把優秀藝術作品引入課堂,充分利用課程設置的示范作用,鼓勵學生廣泛深入地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欣賞傳統文化的藝術價值,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
2.在創新教育模式上下工夫。
美術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可以讓優秀的內容走進課堂,又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博物館、美術館,走進節日風俗、祭祀儀式,有條件的中學還可以鼓勵學生呢感走出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進行社會實踐,到國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實地考察接受,了解我們國家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進而進行保護和傳承。同時,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普及的今天,利用網絡平臺開展教育和交流也是創新教育模式的應有之義,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師生之間的教育關系也應相應擴展,發展充分交流、合作、激勵的互動教育關系。
3.在搭建交流平臺上下功夫。
交流平臺是課程教育的延伸和擴展,要結合中學實際,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研究基地建設,加強中學之間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學術研討、課題研究、藝術展示、訪問學者等方式,搭建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交流溝通平臺,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其中。既強調學習交流,又注重發展創新,讓學生在充分貼近吸收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尋找創作靈感源泉,探索在創作中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
四、結語
總之,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應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讓我們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讓傳統文化趕上時展的步伐,植根于當代人們的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光彩。中學美術課程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具有重要作用。中學美術教師應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培養他們全面健康的審美觀念。
作者:騰達 單位:重慶市云陽縣教師進修學院
當代中學美術教育課程標準,已經意識到要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一下吧:
首先,新課程中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的轉變,現在的美術教科書都比較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激發學生參與表現與鑒賞活動欲望的思想,這一角色的轉變,充分發揮了學生在美術課程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創造了發現自己個性和創造能力的空間。這樣使得學生們在表現過程中真正感受到創造的喜悅,在自己制作的過程中發現藝術的豐富性、深度以及魅力。這一點的發展正是美術教育在制作創作領域中突飛猛進的結果。說實在話,美術是一門很特殊的學科,單純依靠老師的教是無法激起學生廣泛的興趣,只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美術的魅力就是體現在運用、制作、創作的活動過程中,而從事這一過程的是學生,因此學生的“學”便提高到一個高度,成為美術教學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一環。發展到現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求知欲,這不僅對于美術學科的學習,對于其它學科的發展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的。
其次,便是教材中美術與音樂的融合。之前,美術課和音樂課是各屬一家的,而現在中學的美術教材中卻將美術和音樂融合為一體構成了我們現在的藝術課。教材里面,美術和音樂分別以一個個小單元互相交疊穿插出現,讓學生得到視、聽覺美的全面感受,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嘗試,開辟了藝術教學在新世紀新課程中的新的天地。讓學生內在思想與感情得以表現,進而發展他們的個性。學生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時,也能洞察音樂的韻律和調和,從中又感受到情感的線條和協調色彩,動感地帶。而在動感和美妙的音樂氛圍中挖掘美的內涵,真的是一個偉大的創舉。說實話,音、美本一家,將它們割裂開來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錯誤。你說美妙的音樂、動人的舞蹈、感人的戲劇中沒有透漏出美的含義嗎?而精彩的繪畫中,強烈的色彩、振奮人心的設計中沒有音樂的動感在里面嗎?一個好的網站,精彩的圖片、完美的排版、優美的文字、動聽的音樂,都是構成一個成功網站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將美術、音樂的融合作為藝術課向學生傳導,不僅鍛煉了學生,也給老師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給教學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和深度。
另外,音樂、美術在融合的同時,自身內容也在不斷地改進和提高。如美術除了保留傳統的美術史(古今中外歷史),美術作品的欣賞、素描、水彩繪畫外,新增加了雕塑、工藝設計、建筑設計、動感網頁制作等一些很新潮的內容。而音樂中除了保留傳統的音樂歌曲外,新增加了各民族的舞蹈(孔雀舞、傣族舞、新疆舞蹈、藏族舞蹈),地方戲劇(包括滬劇、昆劇、越劇、京劇、黃梅戲),世界性舞蹈(有倫巴、芭蕾舞、恰恰、街舞)等一些很獨特、時尚的內容。同時美術與音樂的內容還作了融合,如描繪京劇的臉譜,畫出芭蕾舞的造型,舞蹈中服裝的穿著,顏色的搭配。走進大自然中聆聽大自然的音樂,描繪大自然的風景等。這些都是新課程中藝術課的新特征、新特點。這些新發展是值得肯定的,是社會進步的一個見證。
最后就是,對于學生作品的評價方式多元化了,傳統的教學中給學生布置美術作業就象一件任務一樣,只求數量,不求質量,一味讓學生臨摹書上現成的作品而忽略了學生在藝術活動中的創新。而現在就學生作品來看,非常全面地從色彩、形狀、構圖著眼,并表現在創作作品中的美感特征為標準,讓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美學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善用各種美術材料,從而創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新的評價標準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是值得肯定的。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科技、信息都飛速發展的世紀,美術教育也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跟上時代的步伐。本著創新和跨越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戰,并樹立新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我認為新世紀下,中學美術教育發展的新的方向應該是:
(一)進一步確立與終身學習,信息化發展相對應的美術教學目標,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美術的生命就在于和社會的接軌,離開了社會生活這片土壤,美術就如一朵枯萎的花朵毫無生氣可言。適應社會,就要適應廣大人民的口味,生產的產品,創作的繪畫作品要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甚至它還可以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因此落實在美術教育中,為了培養新世紀的優秀人才,教學目標要與信息化社會發展密切聯系。
(二)不應該忽略美術的歷史潮流,要注重發掘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內涵。中國有著悠久而古老的文化傳統,作為中國的炎黃子孫,都應該了解一點中國古老文化的底蘊,并可以向國內甚至國外傳播中國的藝術淵源和藝術精髓。貫穿在我們的美術教材中,這部分內容是永遠不可缺少的。
(三)更加重視美術與日常生活的關聯,美術的本義就是美好,因此創造美妙的東西、創造美好的生活是它最基本的要求,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不能分開。所以美術教育中應該貫穿一些和日常生活聯系的知識,才能發揮它的本質含義和現實意義。
(四)進一步擴展美術教育的內容和表現手段。簡單的講,美術課程中不能純粹地總使用老一套內容,局限于欣賞和繪畫,而可以適當導入攝影、漫畫*卡通、陶藝,以及計算機多媒體以及走出課堂等表現手段,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全面地培養學生,擴展他們的視野。
(五)注重美術學科與其它藝術學科(如音樂、體育)的滲透和融合,甚至可以與其它非藝術學科進行關聯。這樣不僅使美術學科自身發揮作用,還可以多渠道地收益不少。
(六)靈活利用社會教育的設施,進一步普及美術館、博物館。書本的知識畢竟沒有實踐來得真實有效,學生對于一件藝術品的欣賞,在博物館看到的要比書本看到來得激動、興奮。因此可以適當制造一些機會,讓學生可以去美術館或博物館欣賞文物、字畫,這樣不僅完善課本上缺少的內容,也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提高他們對藝術的興趣,增長了見識。
(七)開展一些比賽性質的美術活動,鼓勵學生踴躍參與,豐富他們的課余活動,也鍛煉他們的創作能力,培養他們對美術的熱愛,這也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是我在中學美術教育中提出的一些看法。總之,目的就是讓學生成為美術教育的主體,讓他們內在的創造性、造型表現欲望與外部存在的美術相碰撞,讓“美術世界”與學生的“生活世界”(包括現實生活和未來生活)相溝通,從而使學生真正意義上獲得對他們終身發展有益的美術能力,從而達到人格的完善的終極目標,我覺得這才是21世紀我們教育者所追求的共同方向。
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了中學美術教學中傳統教材里面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所要采取的一些解決方法,并指出現今美術教材中出現的一些好的發展趨勢,并展開一一分析,最后我對此提出,在二十一世紀,美術教材應該有新的突破,并提出它的新的發展趨勢,提出一些看法,確立目標方向。
關鍵詞:中學美術教法教材教學改革
引言:21世紀,各地的美術教育者都在積極地探索與新時代相適應的美術教育方向。回顧20世紀,中國的美術教育領域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也有不少教訓。本著大家對美術教育共同的話題,借此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與大家一起觀閱!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著豐富的文化遺產的國家,這使得我國非常重視本國的傳統文化,因此在以往的美術課程中導入了有決定性比例的傳統美術內容,讓學生以美術鑒賞為出發點,從而了解中國的文化,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這固然很重要,但很明顯的是,其中存在了很多的問題:
首先,在傳統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使用的方法太單一,只是一味地灌輸,說教或強制,這樣只會讓學生產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曾經看過有一篇調查報告中陳述一個調查結果是:學生在課堂上所“贊許”的,同他們在閑暇時間中所熱中的大相徑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就出在教師使用的方法上。其實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趣味故事,動人、通俗的陳述使學生對藝術品和藝術家先有一個深刻的了解,然后用分數或其它獎懲方法使學生按課本,大綱或教師的要求來對藝術品做出真實的評價。相信在理解基礎上的評價會來得真實,而并非弄虛作假。這樣才能真正養成比較高的藝術品味。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方式也不能一成不變,它還需要不斷更新,不斷完善,不斷發展。在現代,老師還可以在教學中融入幻燈片的欣賞、多媒體制作的課件、親身繪制的圖片來提高學生的興趣。
其次,教材內容方面較少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傾向和心理水平,違背了教育心理學規律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長與停滯不前的后果。教師讓學生欣賞藝術品,主要不是培養職業的鑒賞家和批評家,但經常對各種審美類型和特征作比較與鑒別,經常對各種藝術作品優劣之處進行區分與評價,確實有助于審美趣味的敏銳化。但這種審美趣味的培養,要充分尊重和愛護學生個性獨特傾向。教材切忌簡單劃一、強求一致、存在明顯的成人化傾向,應該由簡至繁、循序漸進式的遞進,充分考慮兒童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心理發展水平。
接著,還需要指出的是,傳統美術教材過多地引入中國古代、本民族的藝術作品,排斥了中國現代的、以及外國的藝術作品,這是不對的。美術應該注重歷史性、民族性,也該注重時代性、世界性。中學的美術教材應該古今貫通,中外聯系,才能發揮它的作用。但由于學生比較容易喜愛當代的和本民族的藝術作品,所以我們也不能忽略這個重要因素。因此從吸收當代和本民族的審美趣味入手,由今至古,由中及外地培養,這才是一條符合審美趣味的特征及發展規律的正確之路。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傳統的美術教材在歷史領域,批評領域很重視,即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的藝術文化及培養學生提高鑒賞能力的同時,卻在制作領域、創作領域出現了嚴重的一片空白。藝術的真正價值在于將美術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機會,去體驗美術、工藝和設計的不同方法,參加各種小組、班級的藝術活動,并運用創造力、想象力和實踐技能創造出各種藝術作品。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愛美、愛藝術、并積極地投入到創造美好生活中去,樹立真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樣才是真正達到了審美意義上的提高。
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了中學美術教學中傳統教材里面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所要采取的一些解決方法,并指出現今美術教材中出現的一些好的發展趨勢,并展開一一分析,最后我對此提出,在二十一世紀,美術教材應該有新的突破,并提出它的新的發展趨勢,提出一些看法,確立目標方向。
關鍵詞:中學美術教法教材教學改革
引言:21世紀,各地的美術教育者都在積極地探索與新時代相適應的美術教育方向。回顧20世紀,中國的美術教育領域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也有不少教訓。本著大家對美術教育共同的話題,借此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與大家一起觀閱!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著豐富的文化遺產的國家,這使得我國非常重視本國的傳統文化,因此在以往的美術課程中導入了有決定性比例的傳統美術內容,讓學生以美術鑒賞為出發點,從而了解中國的文化,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這固然很重要,但很明顯的是,其中存在了很多的問題:
首先,在傳統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使用的方法太單一,只是一味地灌輸,說教或強制,這樣只會讓學生產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曾經看過有一篇調查報告中陳述一個調查結果是:學生在課堂上所“贊許”的,同他們在閑暇時間中所熱中的大相徑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就出在教師使用的方法上。其實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趣味故事,動人、通俗的陳述使學生對藝術品和藝術家先有一個深刻的了解,然后用分數或其它獎懲方法使學生按課本,大綱或教師的要求來對藝術品做出真實的評價。相信在理解基礎上的評價會來得真實,而并非弄虛作假。這樣才能真正養成比較高的藝術品味。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方式也不能一成不變,它還需要不斷更新,不斷完善,不斷發展。在現代,老師還可以在教學中融入幻燈片的欣賞、多媒體制作的課件、親身繪制的圖片來提高學生的興趣。
其次,教材內容方面較少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傾向和心理水平,違背了教育心理學規律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長與停滯不前的后果。教師讓學生欣賞藝術品,主要不是培養職業的鑒賞家和批評家,但經常對各種審美類型和特征作比較與鑒別,經常對各種藝術作品優劣之處進行區分與評價,確實有助于審美趣味的敏銳化。但這種審美趣味的培養,要充分尊重和愛護學生個性獨特傾向。教材切忌簡單劃一、強求一致、存在明顯的成人化傾向,應該由簡至繁、循序漸進式的遞進,充分考慮兒童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心理發展水平。
接著,還需要指出的是,傳統美術教材過多地引入中國古代、本民族的藝術作品,排斥了中國現代的、以及外國的藝術作品,這是不對的。美術應該注重歷史性、民族性,也該注重時代性、世界性。中學的美術教材應該古今貫通,中外聯系,才能發揮它的作用。但由于學生比較容易喜愛當代的和本民族的藝術作品,所以我們也不能忽略這個重要因素。因此從吸收當代和本民族的審美趣味入手,由今至古,由中及外地培養,這才是一條符合審美趣味的特征及發展規律的正確之路。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傳統的美術教材在歷史領域,批評領域很重視,即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的藝術文化及培養學生提高鑒賞能力的同時,卻在制作領域、創作領域出現了嚴重的一片空白。藝術的真正價值在于將美術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機會,去體驗美術、工藝和設計的不同方法,參加各種小組、班級的藝術活動,并運用創造力、想象力和實踐技能創造出各種藝術作品。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愛美、愛藝術、并積極地投入到創造美好生活中去,樹立真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樣才是真正達到了審美意義上的提高。
當代中學美術教育課程標準,已經意識到要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一下吧:
首先,新課程中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的轉變,現在的美術教科書都比較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激發學生參與表現與鑒賞活動欲望的思想,這一角色的轉變,充分發揮了學生在美術課程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創造了發現自己個性和創造能力的空間。這樣使得學生們在表現過程中真正感受到創造的喜悅,在自己制作的過程中發現藝術的豐富性、深度以及魅力。這一點的發展正是美術教育在制作創作領域中突飛猛進的結果。說實在話,美術是一門很特殊的學科,單純依靠老師的教是無法激起學生廣泛的興趣,只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美術的魅力就是體現在運用、制作、創作的活動過程中,而從事這一過程的是學生,因此學生的“學”便提高到一個高度,成為美術教學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一環。發展到現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求知欲,這不僅對于美術學科的學習,對于其它學科的發展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的。
其次,便是教材中美術與音樂的融合。之前,美術課和音樂課是各屬一家的,而現在中學的美術教材中卻將美術和音樂融合為一體構成了我們現在的藝術課。教材里面,美術和音樂分別以一個個小單元互相交疊穿插出現,讓學生得到視、聽覺美的全面感受,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嘗試,開辟了藝術教學在新世紀新課程中的新的天地。讓學生內在思想與感情得以表現,進而發展他們的個性。學生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時,也能洞察音樂的韻律和調和,從中又感受到情感的線條和協調色彩,動感地帶。而在動感和美妙的音樂氛圍中挖掘美的內涵,真的是一個偉大的創舉。說實話,音、美本一家,將它們割裂開來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錯誤。你說美妙的音樂、動人的舞蹈、感人的戲劇中沒有透漏出美的含義嗎?而精彩的繪畫中,強烈的色彩、振奮人心的設計中沒有音樂的動感在里面嗎?一個好的網站,精彩的圖片、完美的排版、優美的文字、動聽的音樂,都是構成一個成功網站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將美術、音樂的融合作為藝術課向學生傳導,不僅鍛煉了學生,也給老師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給教學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和深度。
另外,音樂、美術在融合的同時,自身內容也在不斷地改進和提高。如美術除了保留傳統的美術史(古今中外歷史),美術作品的欣賞、素描、水彩繪畫外,新增加了雕塑、工藝設計、建筑設計、動感網頁制作等一些很新潮的內容。而音樂中除了保留傳統的音樂歌曲外,新增加了各民族的舞蹈(孔雀舞、傣族舞、新疆舞蹈、藏族舞蹈),地方戲劇(包括滬劇、昆劇、越劇、京劇、黃梅戲),世界性舞蹈(有倫巴、芭蕾舞、恰恰、街舞)等一些很獨特、時尚的內容。同時美術與音樂的內容還作了融合,如描繪京劇的臉譜,畫出芭蕾舞的造型,舞蹈中服裝的穿著,顏色的搭配。走進大自然中聆聽大自然的音樂,描繪大自然的風景等。這些都是新課程中藝術課的新特征、新特點。這些新發展是值得肯定的,是社會進步的一個見證。
最后就是,對于學生作品的評價方式多元化了,傳統的教學中給學生布置美術作業就象一件任務一樣,只求數量,不求質量,一味讓學生臨摹書上現成的作品而忽略了學生在藝術活動中的創新。而現在就學生作品來看,非常全面地從色彩、形狀、構圖著眼,并表現在創作作品中的美感特征為標準,讓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美學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善用各種美術材料,從而創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新的評價標準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是值得肯定的。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科技、信息都飛速發展的世紀,美術教育也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跟上時代的步伐。本著創新和跨越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戰,并樹立新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我認為新世紀下,中學美術教育發展的新的方向應該是:
(一)進一步確立與終身學習,信息化發展相對應的美術教學目標,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美術的生命就在于和社會的接軌,離開了社會生活這片土壤,美術就如一朵枯萎的花朵毫無生氣可言。適應社會,就要適應廣大人民的口味,生產的產品,創作的繪畫作品要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甚至它還可以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因此落實在美術教育中,為了培養新世紀的優秀人才,教學目標要與信息化社會發展密切聯系。
(二)不應該忽略美術的歷史潮流,要注重發掘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內涵。中國有著悠久而古老的文化傳統,作為中國的炎黃子孫,都應該了解一點中國古老文化的底蘊,并可以向國內甚至國外傳播中國的藝術淵源和藝術精髓。貫穿在我們的美術教材中,這部分內容是永遠不可缺少的。
(三)更加重視美術與日常生活的關聯,美術的本義就是美好,因此創造美妙的東西、創造美好的生活是它最基本的要求,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不能分開。所以美術教育中應該貫穿一些和日常生活聯系的知識,才能發揮它的本質含義和現實意義。
(四)進一步擴展美術教育的內容和表現手段。簡單的講,美術課程中不能純粹地總使用老一套內容,局限于欣賞和繪畫,而可以適當導入攝影、漫畫*卡通、陶藝,以及計算機多媒體以及走出課堂等表現手段,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全面地培養學生,擴展他們的視野。
(五)注重美術學科與其它藝術學科(如音樂、體育)的滲透和融合,甚至可以與其它非藝術學科進行關聯。這樣不僅使美術學科自身發揮作用,還可以多渠道地收益不少。
(六)靈活利用社會教育的設施,進一步普及美術館、博物館。書本的知識畢竟沒有實踐來得真實有效,學生對于一件藝術品的欣賞,在博物館看到的要比書本看到來得激動、興奮。因此可以適當制造一些機會,讓學生可以去美術館或博物館欣賞文物、字畫,這樣不僅完善課本上缺少的內容,也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提高他們對藝術的興趣,增長了見識。
(七)開展一些比賽性質的美術活動,鼓勵學生踴躍參與,豐富他們的課余活動,也鍛煉他們的創作能力,培養他們對美術的熱愛,這也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是我在中學美術教育中提出的一些看法。總之,目的就是讓學生成為美術教育的主體,讓他們內在的創造性、造型表現欲望與外部存在的美術相碰撞,讓“美術世界”與學生的“生活世界”(包括現實生活和未來生活)相溝通,從而使學生真正意義上獲得對他們終身發展有益的美術能力,從而達到人格的完善的終極目標,我覺得這才是21世紀我們教育者所追求的共同方向。
我國美術教育是培養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四個現代化,建設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方面。美術課是我國目前普通中學的一門基礎文化課,是對中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課程。在普通中學的教學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擔著不可替代的審美教育作用:即通過審美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進其智力的發展;通過對學生審美知識的傳授和美術技能的訓練,對將來參加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工作也是極為有益的。這點,中央在1985年“教改方案”、1989年的“全國學校藝術教育規劃”和1993年“中學美術教學改革”等文件中都再三強調和肯定了,并確立了相應的《中學美術教學大綱》,要想嚴格按照《中學美術教學大綱》精神完成其規定的教學任務,達到其預定的目的,中學美術教學就應該結合美術教學的特點,認真遵循美術教學的原則,選擇并運用好相應的教學方法。
一、嚴格遵循美術教學的原則
美術是選型藝術,也叫視覺藝術,它具有視覺藝術的直觀性和具體性,而且其形象的表現又是靜止的并對物質具有特殊的依賴性,從而決定了美術教學的特點。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思維的自主性、技能教學的實踐性、創造性思維的特殊性,以及個體操作與集體教學要求的矛盾性等。中學美術教學就是根據其自身的這些特點而確定了符合其自身規律的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在我國古代具有極其豐富的內容,如孔子提出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朱熹的“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等等。現代又提出有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的原則,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系統性原則,量力性原則等等。他們當然都可以適用于中學美術教育,但美術教學畢盡因其自身的特點和有不同于其它學科的特殊性,而教學上又有其自己的一些原則。中學美術課的教學原則,是根據教學方針、教學的目的任務和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美術認識活動的規律提出來的,是美術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是指導中學美術教學活動的一般規律。認真貫徹這些美術教學原則,正確處理教學過程中各種矛盾關系,為矛盾的轉化創造條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保證。
中學美術教學究竟主要有哪些原則,遵循這些原則有些什么要求,筆者有如下認為:
(一)審美性原則。1989年中央頒布的《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明確規定:“中學美術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文化素質”,并再次要求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作為主線貫穿于美術教學活動的始終。可見,審美教育,是中學美術教學的首要任務,它起著決定本學科教育性質的作用。
貫徹審美性原則,應該做到:
(1)把審美教育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到美術教育工作的全過程,即要求教師從備課、上課到作業批改、輔導課外美術活動及教學總結,都應該注意給學生傳授審美知識,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他們認識美、創造美和應用美的能力。
(2)把審美教育同思想教育和傳授知識、技能訓練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美術教學在陶冶美的思想情感和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方面的特殊作用。恩格斯說:“美育就是美學方面的教育”;蔡元培說:美育,“可以用它來陶冶人的感情,培養高尚的人格,發為偉大的行為”;康德也講:“美是道德的象征”。
審美教育,既是提高學生審美文化素養必須遵循的原則,它也是提高社會主義公民的審美文化素質重要途徑,全社會都應引為重視。
(二)直觀性原則。美術教學中首先要求的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而美學問題、技巧問題,又往往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這就只有借助直觀教學的手段引導學生深入地觀察、感知客觀現象去形象地認識世界。如把握構成美術的基本因素—一形體、比例、結構、空間、明暗、色彩、筆、墨、線條等,才能獲得較明確的概念。
這就要求教師在貫徹直觀性原則時,應盡力作到:
(1)語言的表述應形象、生動,口齒清楚,能深入淺出,簡明扼要。
(2)要盡量采用多種直觀教學手段。如實物直觀,模象直觀,示范直觀等,并能做到把握好關鍵,適時展現。
(3)要教給學生掌握好感知物象的正確方法和培養他們的藝術感知能力。
(三)啟發性原則。教與學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對基本矛盾,而教是矛盾的主導方面,教師必須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以調動其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填鴨式的滿堂灌是起不到美術教學效果的。
貫徹啟發式原則,要求教師應做到:
(1)教師必須胸中有學生。班上有多少學生,他們對美術課學習的興趣愛好如何,掌握的知識、水平情況怎樣,心中有數,教學時方能作到有的放矢。
(2)啟發學生的思路要定向,前后所提之問題要有連貫性,而且只能圍繞主題進行,否則,會漫無邊際,無法收拾。
(3)不墨守陳規。即所提問題的方式、方法要多一些,形式變化要大一些,以拓寬學生的思路。
(四)精講善練原則。中學美術教學多屬技能性的內容,而且技能的本身就在于多練、苦練,但每課時又只有45分鐘,要騰出盡量多的時間讓學生練習,不精講就完不成教學任務。“精講”,就是要求教師在作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高質量地少講,把所用之道理講清楚,把重點、難點講透,把方法、步驟和要求講準確,以達到指導“善練”的目的。“善練”,就是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有明確的訓練目標,有嚴格的訓練計劃、方法步驟,按質按量地完成規定的學習內容。
貫徹精講善練原則,要求做到:
(1)明確所講理論與其指導實踐的關系,絕不能為講而講,更不能有與練無關的講。
(2)精講善練,講是關鍵。講的內容是為了解決學生的認識問題,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去認真地多練、苦練,使練的方法步驟正確,達到“善練”的目的。因此,對“講”,一要求精煉、概括、扼要;二要有真知灼見和規律性的知識。
(3)要保證學生練習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要認真做好輔導工作,即在學生練習時,要求教師認真巡視,看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學知識,并能否運用于指導實踐;是否理解了訓練的目的、要求和作畫的方法步驟;學生觀察、理解事物的方法是否合理;對工具材料的掌握和運用是否恰當等,并能及時地予以輔導、肯定或改正。
(五)以點帶面,面向全體的原則。我國現行的班級教學組織形式,基本上是以年齡為基準組建的,由于學生的來源及其生活條件、所處之社會環境的不同,對美術的興趣愛好乃至天賦差別,造成水平的參差不齊是必然存在的,而教學活動是集體的,要求也是以統編教材為依據即劃一的,這便產生了統一要求與水平程度參差不齊的矛盾。然而我們的社會制度決定了我們的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唯一的辦法,只有以點帶面,抓兩頭帶中間,在不同基點上去要求、提高。
貫徹這一原則,教師應該做好:
(1)善于選擇典型。上一節課,學生多,課時短,每人都能享受到教師的輔導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選擇典型來啟發大家。選優者,以用作模范,激發大家學習。有不足之處,可以通過輔導使其更完整,也可以給其加大學習份量,提出更高要求;選差者,指明缺陷,通過輔導糾正,一是在做差生的轉化工作,使其跟上趟,二是啟發大家改正自己不足,作借鑒之。
(2)注意加強輔導的針對性。教師經過巡視檢查,已基本上把掌了全局,對反映練習的目的、方法、步驟和要求方面的情況業已掌握,這時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輔導對象,或是對訓練目的的不明確者,或是對方法、步驟掌握不正確者,或是不按要求去做者,進行重點輔導,可以達到啟迪多數,面向全體之目的。
(六)創造性原則。創造性是美術學科的顯著特征,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才能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創造性才能是衡量一個人能力大小最主要的標志,是人的智力結構中最主要的因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內容,也是時代和現實社會生活的需要,切不可忽視。美術教學在這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
貫徹創造性原則,應要求教師做到:
(1)正確認識美術教學是培養全面發展有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教育。學生全面發展需要審美文化素養的提高,離不開美術教育;社會的生產技術也離不開美術。
(2)培養創造性才能需要從創造性的學習開始。從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講,學生需要邏輯思維能力的不斷發展,也需要形象思維能力的不斷提高;人的智力和才能,都得從小開始培養,這就需要教育,其中包括審美文化教育,教師在對學生的培養教育中,既要注意尊重學生的創造個性,又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以上之中學美術教學原則,既有他們間的區別,但又是互相聯系的,教師要善于從實際出發,把他們配合起來,靈活地、創造性地遵循和運用。
二、認真研究和選擇美術教學的方法
美術教學原則是美術課教學的基本準則,是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是用于指導中學美術教學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體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的依據。認真貫徹教學原則,有利于正確處理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教與學的關系,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美術教學法是教師根據美術教學原則為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方式和手段。當然,教學方法本身又是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和發展而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所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就是這個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方面,這進一步說明正確選擇教學方法對于完成預定之教學任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應認真研究和正確選擇美術教學方法。
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很多,但根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精神的要求和筆者長期從事美術教學的經驗體會,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幾種。
(一)講授法。這是一種由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它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等。一般理論性的講述、美術常識、欣賞教學以及技法課訓練前的講解,都采用講授法。用這種方法教學的長處是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強、效率高,照顧面寬。但其缺點是容易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缺乏感性知識,如無法解決怎樣畫等問題。鑒于這種情況,使用這種方法教學時,應該注意下述情況:
(1)對所表述的內容要有科學性、思想性和系統性,以給學生一個合符邏輯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國人把描繪大自然為主的作品稱之為“山水畫”而不叫“風景畫”,學生肯定會問一個“為什么?”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講:一是從中國人的情感習慣去講,在通常情況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國”的同意詞或同義語,因此山水畫也可以說是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國藝術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畫的畫家經過擬人化加工處理了的作品,它是畫家藝術修養的表現。而風景畫屬西畫的稱謂,它是寫實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觀表現。經過分析和比較,就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山水畫”不能叫作“風景畫”。
(2)語言的形式要符合語法,要清晰、準確、精煉,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動,要富有感染力。
(3)要善于組織學生聽講,所述問題能引進學生的思維共鳴,要善于洞察學生的反映,及時調整講授的內容,變換講授的方式。
(4)可以借助板書、板畫或示范圖等直觀教具,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幫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演示法是為了配合講課和練習,通過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學生增加感性知識,加深印象,明了作畫(或其它美術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驟。這是美術課尤其是技法課教學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為:當堂作畫要求之全過程演示;按作畫步驟要求學生跟隨教師一起進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識地找準難點作局部演示。
運用這種方法,應該做到:
(1)演示的內容必須與課堂講述的內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講”是“練”的前提和基礎;“練”是“講”的深化,是所學知識的表現、運用和實踐。
(2)課堂演示要做的簡明扼要,要圖象清晰、準確、生動熟練,并能使全體學生都能看到、看清。
(3)為節省時間,有些示范可以在課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課堂上選擇關鍵的過程適時演示。
(三)練習法。練習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各種技能技巧、把新知識變換為能力之目的的一種方法。這是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教學方法。這種練習包括視覺觀察練習、造型技法練習、工具材料之操作練習和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練習等。按新編教材的要求,它在整個初中的教學活動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這種方法,要求特別講究:
(1)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當,引起學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鳴;還要注意組織教學,以便提高學生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切忌盲目性和單純的為練習而練習的作法。
(2)應注意指導和檢查學生掌握練習的方法、步驟的情況;要科學合理地分配作業練習的時間。
(3)教師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優缺點應予及時總結,肯定成績糾正錯誤,可以個別問題單獨講,普遍問題集中統一講。
(四)談話法。談話法是通過同學生互相交談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包括啟發式談話法、提問式談話法和指導式談話法。這種方法有利于啟迪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信息的積極反鎖。但談話法的缺點是意見容易分散,不易控制,運用不好還容易使所傳授知識支離破碎。因此,運用談話法應做到:
(1)教師要有充分的準備,提問的目的要明確,要帶有啟發性,并且難易得當,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還要注意對學生回答問題可能出現的麻煩情況要有充足的預計,并為此還要準備好正確的答案。
(2)對此法的運用要帶有啟發性,所提問題要構成前后連貫,層層深入、逐步引向結論的問題系列,還應講究談話技巧,要面向全體學生。
(3)提問要注意讓學生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應搞突然襲擊,而且談話的形式要活潑多樣。
(4)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正確與否,教師均應有明確的表示,要鼓勵他們敞開思路,大膽發言,錯了也不宜過多批評。
(五)參觀法。參觀法是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擴大視野,使教學同實際生活相聯系并從中受到實際教育的一種方法。其內容有參觀書畫攝影展覽、作業觀摩展覽、還有歷史文物、名勝古跡、建筑物體、自然風景、動物花卉等。這是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熱愛生活教育的一種較好的教學形式。
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時,應注意下列要求:
(1)教師對參觀的內容要有足夠的了解,對其參觀活動要有充分的準備,并有明確的目的。
(2)要有嚴格的組織紀律規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3)應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和看法,認真討論,結束時教師要認真總結。
上述教學方法具體怎么選擇,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目的、任務,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靈活選擇運用;還可依據課型,有時僅用一種方法即可,而有時兩種甚至三種聯用。
總之,中學美術教學的特點決定了美術教學的原則,其特點和原則又確立了符合美術教學規律的方法,作為中學美術教師,只有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實事求是,遵循中學美術教學的原則,靈活機動地選擇最佳之教學方法,切實上好每一堂課,方能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內容提要]: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欣賞評述活動中來,激發他們的興趣,產生從藝術形式上分析、探討美術作品的積極性,從自發欣賞進入到自覺欣賞。那么在此過程中教師如何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欣賞評述多元化藝術,并從藝術中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建構一個多元化藝術觀念,是課程標準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目標。
[關鍵詞]:創新、教法
中學美術欣賞課在整個中學美術教學的位置極其重要,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中學時代所接受的欣賞教育,對他將來的藝術觀點、藝術修養的形成,完美人格的健全有重要影響。
在中學美術課上,我們教師大部分采用傳統的教學法,即“傳遞----接受式”。這是最常見的繪畫欣賞教學類型,其特點是以教師講解說明為中心,學生只需全神貫注的聽,思考和記誦。其教學基本變式是敘述或描述畫面----形式分析----解釋意義----總體評價。此類型操作程序及要領是明晰的,只要吃透作品資料,在欣賞畫題方面下功夫,具有良好的演講能力,一般效果不會差。但我們是在認識論方面過分強調理性思考方法,在教育上過分強調傳授方式,把學生看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這種欣賞課剝奪了學生自己體驗和理解美術作品的權利,那就談不上是欣賞,而是美術理論課,從而導致學生個性和興趣發展受阻礙。
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體驗是藝術課程學習方式之一。因為體驗意味學生積極參與到欣賞和評述活動中來,能夠自主的對美術作品觀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著學生們一起討論、比較、操作、嘗試甚至爭論,一句話,強調體驗,強調學生理解,強調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的學習逐步轉向以自己已有知識和認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本人在平時教學中,根據新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心理特征,對美術欣賞課方法作了一定嘗試,使學生積極地從多角度觀察、思考、判斷美術作品,充分尊重學生自身感受和體驗,使之形成主動積極的學習觀念。從而愉悅的獲取知識,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問答型“引導、發現式”
這是一種學生在教師誘導下發現并解決問題為中心,以發展視覺感受能力,形象識別和理解能力為目的地教學類型。其特點既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也強調學生的獨立探索和思考。如果學生在此過程中缺乏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可采用:設問、反問、詰問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貼近作品隱含的問題,這種類型有助于學生學會怎樣欣賞作品,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例如:上七年級《勞動----人類創造力的源泉》中,《紡織女》這課時,讓學生先觀察,接著提問學生,全畫面可分為幾個部分?前景婦女和后景婦女的衣著有什么不同?后景壁毯上表現了什么內容?你對作品中的人物心情有什么感受?前景紡織廠條件如何?從何處判斷出來?在提問中,讓學生個人思考和小組討論相結合,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視線會掃過畫面每一個角落,并認真收集知識,根據信息分析解釋畫中所給人物,景象的意味。許多同學能從畫面穿著分析出前景紡織女工在馬德里簡陋的條件下勞動,后景則貴婦們欣賞由婦女織造出的壁毯,并指出兩個場景,代表不同的階級,隱含著對比,甚至有同學通過自己搜集資料知道壁毯表現的神話故事的內容,
整個是為前景紡織女陪襯這個故事而安排的。這樣的回答欣賞教學,使欣賞者認真細致的面對作品,不僅充分調動視覺直感和想象力,而且也能從理性方面把握作者通過畫面傳遞出來的信息。
二、討論型“創境----領悟式”
這是充分顯示了教師創意造境的能力,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欣賞教學。其特點強化了欣賞教學的賞悅性,教師應根據教學任務需要和欣賞對象的性質,采用多媒體教學,語言描繪,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的審美情景,教師可以出一些背景材料,學生暢談感受和領悟,教師啟發總結,使學生領悟所欣賞對象的深層意蘊。
1、創設正確的審美情境
對于初步具有美丑好壞判斷力的學生來講,要進入美的欣賞,首先要求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創設情境,使其擺脫日常意識狀態。
例如:在欣賞七年級課本杜健作品《在激流中前進》時,播放樂曲《黃河船夫曲》,此時學生進入某種情景,自覺體驗船工的艱辛,
產生審美意境。此曲和《在激流中前進》題材相同,作品表現情緒相同,《黃河船夫曲》聲音渾厚,有氣勢,通過短促的喊號聲和漸強的梯度節奏,表現了劃船的動作,感受經過緊張的險灘戰斗,船工們心里充滿著愉快,希望與光明。《在激流中前進》色彩凝重,用筆粗放,運用襯托和對比手法表現船小、浪險、人艱,兩件作品都表現了船工驚人力量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學生積極的認同心理活動,由于理性參與了欣賞活動而推向深化,從而獲得藝術作品內層意蘊的領悟和審美想象。
2、共鳴和理解
在審美體驗中使學生的審美想象融入作品本身的情感中,使學生用整個心靈去關照、體味、理解,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例如:欣賞七年級油畫《糧食》時,因學校地處農村,可帶學生參觀農民在田間勞動的場景,從農民揮動手中鐮刀割稻、收稻、挑稻等一系列農忙收獲的場景以及農民收獲的情緒中獲得初步審美情境,然后結合蘇聯的歷史背景,讓學生體驗到作品創作于衛國戰爭之后,從而體現出蘇聯集體女莊員高漲的勞動熱情和嶄新的生活面貌,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在日趨異新社會我國勞動人民對于收獲的喜悅以及勞動人民耕作的艱辛,從而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愛惜糧食。
三、自由型“指導----自學式”
這種欣賞教學類型是個更高的要求,隨著學生知識面的擴大,教師可讓學生一開始就自主欣賞繪畫作品,而且允許學生按自己的意愿對作品從美術語言角度、從歷史背景角度、從美術家生平或創作心理角度進行觀賞、分析和討論。中學生由于性格、文化修養方面的差異會產生不同見解或不同評價。當學生在這方面傾向性不斷增強的時候,就說明他們在審美趣味和價值方面有自己較穩定的“標準”,審美意識也逐漸形成。對于學生的見解,教師應尊重、保護,引導、鼓勵學生以創新精神從多角度理解作品,發表真正屬于自己的主張。結論的正確與否并不重要,關鍵是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實踐的過程。在探究過程中開發學生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例如:在欣賞梵高油畫《播種者》時,教師可把它和米勒油畫《播種者》聯系在一起進行分析。可事先讓學生分組查出梵高、米勒的生平,作者的代表作,作品的時代背景,作品的藝術流派、風格。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把研究成果組合起來進行自由討論、交流、比較,并讓小組推選學生演示播種者,推選學生分別對梵高《播種者》和米勒《播種者》大膽進行評述,從而了解作品既相同又有區別:作品構圖相似,描繪內容相似。米勒以倫勃朗灰暗的風格,用雕塑般單純而簡練形象概括表達耐人尋味的內容。梵高作品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作品以明亮的黃色基調和燦爛的色彩表達畫家內心強烈的情感,把油畫的線條和色彩表現力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共同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交流和碰撞,加深對學生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綜觀新課程,在欣賞教學中,本人認為:美術教師只有準確的把握初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目標,積極探索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注重美術與其她學科特別是子門藝術學科內在聯系的研究,從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術與其它學科的共性,并且激勵學生研究美、探索美,善于結合藝術品產生的時代背景、文化環境,從藝術史、藝術批判的角度,采用聯系比較的方法和各種手段使學生對藝術家、藝術品、藝術現象有綜合、立體的認識,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視覺感受能力,掌握運用語言、文字和形體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從而形成崇尚文明,珍惜優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的態度。
摘要:新課程標準突出的特點就是注重學習方式的改進和指導,明確“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嘗試教學法”主張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先學后教”,概括出以“嘗試”貫之教學過程的教學模式,在中學美術教學實踐中大有用武之地;“先試后導”實現了美術教師角色的換位;“先練后講”實現了美術自學能力的培養;“先學后教”實現了美術創新能力的培養。
要害詞:
嘗試教學中學美術教學主體嘗試作用
中小學教育改革轟轟烈烈,但傳統的“注入式”、“—言堂”仍普遍存在,在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等方面還做得不夠,學生自學能力弱。創造能力低,這種情況在我們欠發達地區顯得尤為突出。在當前美術課教育中,也存在同樣的弊端,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繪畫愛好,束縛學生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養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開拓型人才。嘗試教學理論,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自由探究,主張“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先學后教,具體操作是“從嘗試入手,從練習開始”,采用靈活多樣的嘗試策略,為教學理論注入,新鮮血液。筆者認為美術課以練為主的學科特點非常適合運用“嘗試教學法”,中學美術教學界有借鑒運用嘗試教學理論的必要,“嘗試教學法”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大有用武之地,有利于推動美術教學改革,充分發揮美術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功能,促進全體學生在素質教育中均得到同步發展和提高。嘗試教學法在中學美術課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先試后導”實現了美術教師角色的換位。
“先試后導”是指讓學生根據教學目的先自己進行嘗試。教師根據學生的嘗試情況再進行指導,強調先讓學生試一試。以練習為主的美術課正適合充分運用嘗試教學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先不講繪畫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讓學生自行觀察范作先試著畫或試著做,這樣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了主體地位,而教師則退居”幕后”,對課堂實行監控,及時指導.及時矯正,發揮主導作用。“先學后教,以學為主:先練后講,以練為主”,充分體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的精神,改變了教師主宰課堂的現狀,實現了教師角色的換位。這正是當前實行創新教育所必須的。
二、“先練后講”實現了美術自學能力的培養。
“先練后講”是指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先練習,教師在學生練習的基礎上再進行講解。當前,許多學生在美術課上習慣于聽教師講解后才進行練習,根本談不上動腦筋自學。而嘗試教學法將從一定程度上改變這種現象。嘗試教學法,從問題開始,經自學自我解決間題,再經討論才去聽教師講解,是有主體意識的學習。“先練后講”的教學模式非常符合學生熟悉事物的一般規律,在其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非凡具有深刻性,它不僅使學生學會一些繪畫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學會繪畫技巧的過程中培養自學能力,把握思考方法,發展智力,具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本領,達到葉圣陶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如筆者在《美術字》的教學中,就是鼓勵學生一邊看步驟圖及課本中的美術字寫法與步驟,一邊進行練習,給于盡可能大的空間發展其自學能力當學生碰到了百思不解的難點時,教師再及時給予講解,這樣在學生學會寫美術字的同時培養了自學能力。
三、“先學后教”實現了美術創新能力的培養。
“先學后教”是指讓學生先自學,教師在學生自學的墓礎上再進行全面系統的教授、嘗試教學法沖破了“注入式”的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先讓學生大膽去嘗試運用繪畫技法或進行手工制作。對于沒有教過的繪畫技法,看不懂的畫面效果或腦中還未成形的制作方法,學生能夠憑借已有舊知識大膽地嘗試,通過自學相互相討論,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嘗試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在不斷地嘗試中獲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養他們試一試的精神,長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創新精神和能力,不斷提高創造美的能力。
在中學美術課中運用嘗試教學法.強調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學生藝術思維能力的創造性等,著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使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主動、輕松,視學習為樂趣。嘗試教學是察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模式,只要我們美術教育者不斷摸索與實踐,定能讓這顆現代教學中的明珠放射出刺眼的光線!
[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基本知識和技能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造力是藝術的生命力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設計游戲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走出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放飛想象的翅膀在聯想中迸發創新的火花另外教師要結合小學美術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設開放包容的情境以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
[關鍵詞]美術教學;創新思維;小學美術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首先要了解創新思維的含義和特征創新思維是人們在創造作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思維形式創新思維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靈活性在解決問題時善于選擇問題的解決方案或提供多種解法第二精致性主要表現為對作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精致的效果第三流暢性主要表現為在學習與創作過程中能夠比較快速地產生許多想法和念頭第四新穎性主要表現為在學習與作品創作過程中能大膽嘗試以求作品及創作方法新穎獨特第五敏捷性主要表現為在創作過程中能快速地用各種策略解決出現的問題且效率較高美術學習中的創新思維更多地體現在學生的作品中而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與美術教學過程、美術教師的修養等因素息息相關
一、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
(一)設計游戲
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愛玩是兒童的天性兒童都喜歡玩、喜歡動特別是游戲更能讓他們在快樂的過程中得到感知并獲取經驗游戲也能較好地解決小學生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問題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游戲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游戲中來在游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筆者在教學湘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大嘴巴?時就是通過一個小游戲引入課題的:上課前筆者將事先做好的“大嘴巴”的教具分給幾位學生請他們上臺表演童話劇其余學生當觀眾參演的學生努力表演臺下的學生看得入迷精彩的表演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參與興趣表演結束后筆者不失時機地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他們自導自演童話劇、課本劇并指導他們制作“大嘴巴”道具這樣每一位學生都有參演的機會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他們認真地做道具、排練、表演他們的表演精彩極了不知不覺他們在游戲中學到了相關的美術知識游戲化的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審美情趣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合理設計教學游戲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保持課堂秩序的穩定
(二)走出課堂
在生活中放飛想象的翅膀藝術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放飛想象的翅膀這樣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因為豐富的想象力正是創新思維的原動力保護兒童的想象力對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起著關鍵的作用然而傳統的美術教學方法是在教室中臨摹現成的作品練習表現技法很少有教師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大自然、生活中進行創作作品的臨摹與技法的練習固然重要但它們不是美術教學的全部教師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才是美術學習的目的和動力因此筆者提倡教師應根據課程需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讓學生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讓他們親近大自然在自然界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美術例如筆者在教學湘版四年級美術下冊?春天來了?一課時讓學生走出了教室在校園中尋找春天的氣息感受春天在校園里學生用他們獨特的眼光去找尋春天他們認為春天在草叢里、水池邊、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