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1 04:44:3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高中美術教育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高中美術教育的重要作用
新的課程標準對高中階段的美術教育明確了教育目標,即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而且,教育體制改革后,高中的美術課程被稱為美術鑒賞課,這也明確顯示出高中階段的美術教育更應當注重對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德育的側重,而不是單純的對作畫技巧和方法的講授和傳輸。可以說,高中階段的美術學習過程是一種文化學習的過程,能夠使學生通過對一些作品的鑒賞和分析深刻體驗到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積淀的魅力。此外,美術學科本身與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可以在否不知不覺中提升自身的多方文化素養。比如,美術學科中的“透視學”與數學的密切聯系、“色彩學”與物理學中光學的密切聯系等。在具體的美術鑒賞課的開展過程中,學生通過對優秀的美術作品的欣賞,可以體會并學習到其蘊藏的豐富的文化積淀,能夠深刻體驗到美術作品的美感。高中美術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通過欣賞美、創造美來逐步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和氣質,從而逐步形成一種穩定的文化素養,促進自己文化素養的全面提高。
二、目前高中美術教育情況及其建議
(一)高中美術教育情況
當下,高中美術教育依舊在應試教育模式的籠罩中,對素質教育的提倡和實施沒有相應有效措施:高中美術教育不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重視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不關注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二)高中美術教育建議
首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重視素質教育。高中階段的美術教育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素養為最終目標。倡導和貫徹素質教育的實施,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其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美術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自主發現美,感受美,提升審美意識。此外,美術教師要響應素質教育,自覺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學生素養的全面提升提供堅強的后盾。其次,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其創造性思維。高中美術教育要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體性,使其個性得以張揚,激發和培養其創造性思維。高中美術教師要因材施教、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促使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散,可以通過增進師生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討論,使學生擴展思路,也可以引導學會通過將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具體化來促進創造性思維的有效發散。在高中美術學習過程中,創造性思維對于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生只有有了創造性思維,才能夠創造出好的美術作品。正所謂“想象確實是我們必須發展的才能”,想象是學生學會創作的前提。高中美術教育要充分關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發展,并且給予足夠的重視,使學生通過想象力的大膽發揮,得到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結論,并實施作品的創作。再次,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一是要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高中美術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多觀察,多去發現問題,并從中學會捕捉美感,學會從普通的事物中發現不尋常的美。二是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任何美術作品的創作都離不開必要的技能和技巧,更離不開創作者的親手操作,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創作成功美術作品的必要前提和基礎。高中美術教師除了教給學生一些理論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而使學生能夠把握雙手的準確性和協調性。三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因為良好的心理素質對美術創作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只有有著超強的心理素質,才能夠創造出更好的作品。高中美術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知識經濟的到來,教育在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美術教育的重要性也尤為突出。為此,我們要采取積極措施,進一步完善當前的高中美術教育,促進美術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畢力格 單位:青海省格爾木第七中學
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避免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作為一個國家的成長基礎,教育領域也不例外。高中美術教育,作為高等美術教育和少兒美術教育的“橋梁”,在全球化時代,必然要受到多種文化理念的影響,而國際化和本土化以一種相互交雜的形態日益為高中美術教育所重視。國際化作為一種概念,強調的是通用于世界的某種一致性,它抽離了國家、地域、文化、語言的語境。教育國際化則著重指向教育理念和內容的多學科綜合、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先進與靈活多樣、培育具有廣闊視野和創新能力的國際化人才。國外高中,美術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學習科目,而在中國,很多高中將美術列為“副科”,基本上不予重視,完全忽視了“美的教育”對于一個人的全面成長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高中美術教育的國際化,除了在技術的層面對國外教育技術的學習,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引入和重視。
一、高中美術教育實現國際化和本土化的途徑
1.完善信息時代的教學條件
要實現高中美術教育的國際化,必須加大高中美術教育教學條件的改善。這個時代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高中美術教育不能再以是否具備高質量的畫室、是否具有充足的靜物為衡量的標準。要想培育出全面發展和充滿創新意識的優秀學生,必須加大教學條件的投入,如建設良好的數字教學平臺,引入國外優質美術教育資源,強調新媒體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只有這樣,才能讓喜愛美術的學生“贏在起點”。
2.著重本土教育資源的挖掘與應用
本土美術教育資源的挖掘與應用,是實現高中美術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徑。高中美術教育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把本土文化資源運用到教育中去,從中汲取養分,發現素材,逐步開發本土美術教材,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引導學生親身感受所生活的空間中的美,從而提高美術教育的教學質量。在具體的實踐中,可以采用“請進來”與“走出去”的策略。“請進來”,主要是將本地區著名的美術家和手工藝人邀請到學校進行專題講座或參觀他們的工作室,以此來讓學生親身體驗本土美術文化的魅力,改變應試教育背景下對“美術”的狹隘看法,從而真心喜歡美術,同時產生對“本土”“本鄉”藝術的關心,維系區域藝術的發展。“走出去”,則是指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區域自然環境、民俗民藝、傳統節日和宗教活動,利用當地建筑和展覽,將課堂搬到自然里,社會里,展覽館里,更有效地加強美術與生活、美術與人的關聯,有效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法,可以積累鮮活的教學資源,逐步開發校本教材,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利于教師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大膽進行教學創新,利于學生尤其是農村學生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凸顯地域美術教育特色。
3.大力普及美術欣賞課程
我國的教育要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最基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應是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普及美術欣賞課程,并予以足夠的重視,是高中美術教育實現國際化和本土化的重要方式。美術欣賞課程可以讓學生在一種國際化的文化情境中審視美術,獲得不同國家、民族、地域在文化、價值、思維方式上的啟迪,也能夠增強學生對自己國家、民族、地域文化和藝術的感受,開拓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識視野,培育對“異質文化”的接納與尊重。
二、高中美術教育實現國際化與本土化的意義
高中美術教育實現國際化與本土化能夠開拓學生視野,培育學生人文素養。國際化的推行,學生能夠與世界美術潮流同步,開拓視野,發現和感受現實生活中的美;本土化的強調,則讓學生重新審視自小所感知的各種知識,最大限度使美的教育為學生認同和接受,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全面發展。
一、高中美術教育正確的價值取向
其一,關注、尊重、理解學生的想法。在某次課上,教師問學生“雞蛋里面是什么”。有一位學生回答說雞蛋里藏著一只漂亮的大公雞,有油光發亮的翎毛、鮮紅高聳的雞冠,一圈色彩艷麗的羽毛順著脖子垂下,像戴了一條美麗的圍脖。教師聽了很生氣,批評學生的想法亂七八糟,雞蛋里就只有蛋清和蛋黃,學生聽了感到很羞愧。其實換一個角度看,這位學生的回答非但沒有錯,反而是非常精彩的答案,這體現了這位學生與眾不同的想法,這是一個富有想象力的回答。這位學生將一個雞蛋的未來模樣呈現得那樣美好,而這樣好的想法卻得不到教師的尊重和理解,反而遭到了教師的責備,這必將阻礙學生想象力的發展,也會對學生的美術價值取向產生不良影響。學生在高中階段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創新意識,在這一時期,學生會產生許多與眾不同的想法,這些想法有很多是非常新穎和獨特的。教師應該密切關注學生的一些想法,當學生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發表意見時,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不扼殺他們的想象,教師可以試著主動理解學生的想法,這樣才能發自內心地懂得學生的想法,才能主動呵護學生的想法,呵護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其二,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交流。以往的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單方面向學生灌輸知識。長久下去,學生將會形成惰性思維和慣性思維,不愿意思考,這將對學生美術價值取向的形成造成很大障礙。學生只能以同一種方式思考甚至不會思考,美術創作的多樣性和獨特性將得不到體現,創作的美術作品將失去應有的美,變成線條與色彩的構成物。為了防止此種情況發生,教師應變單向灌輸為師生雙向交流,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在與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思維。與此同時,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也可以得到一些獨創性的見解,加深對學生的理解,有利于調整并更加合理地開展教學活動,今后對學生的美術價值取向的引導也將更加準確和順利。
其三,將美術與生活相融合。藝術來源于生活,美術作為一門藝術也不例外。因此,教師在高中美術教育中也應將美術融入生活。美術創作的靈感來源于生活,因此,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創作美術作品。高中美術教學活動不應局限于書本和教師的傳授,應該走出教室,走進生活。通過對生活中繽紛多彩的事物的觀察和理解,學生能夠更好地對色彩和線條進行搭配和使用。如,學生可以逐漸理解一件作品為何選用這種顏色和線條,甚至還可以與大自然中未經雕飾的美融會貫通,創作出富有靈氣、與自然相契合、貼近生活的作品。
在高中美術教育中,價值取向的正確與否決定著美術教學活動的優劣。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是廣大高中美術教師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
作者:賈海濤 單位:河北張家口市第二中學
【摘要】在素質教育及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高中美術教育也對教師授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素質教學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人文素質教學正不可逆轉、更多地出現在高中美術教育中。人文素質教學引入高中美術教學需要教師們對學生更多的引導,需要教師不斷強化自身素質為學生樹立更好的榜樣,同時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也需要不斷革新以適應新時期的需要。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育;人物素質教育;素質教育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于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術教育由于能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產生極大的影響,也逐漸被相關部門、學生家長所重視。為了能更好地培養高素質的學生,將人文素質教學引入高中美術教育成為了一股研究風潮。本文將首先將對人文素質教學在高中美術教育的現狀進行介紹,隨后對于具體的落實方式方法做一個簡單的概述。
一、新時期的人文素質教學
在素質教育及新課標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高中時期的教育主要以提升學生的基本素質為主。高中美術教育引入人文素養教學也是高中美術教育落實新課標教育理念的重要標志。人物素養可以大體分為三個方面,即人文知識、人文態度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上。一般理解中的人文素養既包括個人的自我修養和人格塑造,也包括學習人類長期以來發展總結出的智慧,包括但不限于哲學、美學、倫理學等。高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具體指的是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包括與他人的交流合作、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等等,因此人文素養教學對于高中生的成長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人文素質教學,在字面上看就是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引入一些基本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知識教學,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相關品質,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并最終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提升學生情操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目前,我國高中美術教育中引入人文素質教學主要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模式,另一種是教師引導學生的探究學習為主的模式。這兩種方式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更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做主導,老師只是對學生的學習起一個引導作用,這和以往的老師灌輸式教學完全不同。
二、將人文素質教學引入到高中美術教育中的具體措施
1.教師隊伍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質素養,改進授課方式。在高中美術課堂上引入人文素質教學首先需要老師們自身有過硬的人文素質素養,以及豐富的人文素質基礎知識。除此之外,老師們還應該善于引導,將自身所學更高效、更透徹地傳授給學生,善于引導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興趣。善于抓住學生注意力的老師一定懂得用合適的方式方法將課堂的主角變成學生,讓學生替代老師成為高中美術人文素質教學的核心。美術教師提高人文素質素養可以從兩方面分析。首先,美術教師應具備基本的人文精神。在當今時代的新背景下,美術教師除了有著基本的審美情操外,還有具有現代社會所提倡的競爭意識,環保意識以及創新意識等等。另外,高中美術教師要對以上所提及的人文精神有深刻的認同,最好還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延伸。只有教師對人文精神和內涵有清醒的認識,才能在課堂上更有效地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素養的提升。2.在人文素質教學中要注重對人文素材的發掘。教材的運用是課堂效果的基礎,要實現人文素質教學,教師首先應該以高中美術教材為基礎發掘人文素材,并找到背后蘊含的人文精神。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靈活運用教材,用這些人文精神引導教育學生。高中美術課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藝術鑒賞課程,主要上課內容之一就是教師引導學生欣賞作品。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猶如鑒賞家,學生需要教師運用恰當的方法引領學生樹立基本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操。高中美術課堂上,美術教師應該根據高中生的興趣愛好、自身特點對人文素材進行針對性的發掘。這么做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保持對素材的新鮮感和好奇度,這些素材選擇的標準應該是能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塑造起到積極作用的作品。同時值得一提的是,素材的選擇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某一個領域或者某一位作家,教師們應該廣采各門各派的長處和特點,通過多樣化的素材選擇為人文素養教育創造必要的教學手段、方法和教學內容。3.高中美術教師要發揚創新意識,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高中美術人文素質教學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教師能否激發課堂的活力以及學生的求知欲。美術教師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潛能,拓展學生想象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讓學生能夠突破傳統教學的枷鎖。美術教師應該不斷發展新的教學方式,以豐富的教學手段為依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躍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給予學生敢于發言,勇于求知的信心,老師應當鼓勵學生敢于和善于對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積極對問題進行探索,創新學習方式和教學內容。
三、結語
高中階段是學生們獲取知識,陶冶情操的最好時期,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塑造會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美術課堂中引入人文素養教學對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人文素質大有裨益。實現高中的素質教育,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水平是每一個老師的畢生追求,高中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結合本班同學的實際水平和真實情況總結出適合的方法。唯有通過不斷的創新和實踐,才能使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落實到高中美術教學中,這一過程本身也是人文精神的體現。
作者:楊銘妍 單位: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
【摘要】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美術教育常被忽略,誤認為是專門培養學生特長的一門課程,與學習成績無關。因此,美術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美術教育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如何在新課改理念下提高高中美術教育的效果和質量,是目前美術教育的熱點話題。鑒于此,文章簡單闡述新課改理念下高中美術教育的不足,然后提出幾點建議進行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高中美術;課程改革;有效性
1.當前高中美術教育的不足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為美術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美術教育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觀念的缺失。很多人都認為,美術就等同于繪畫,甚至有些教師也這么認為,但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也就比較片面的,美術涉及的范圍非常的廣泛,而繪畫只是美術教育當中的一部分。而高中美術教育,教學的重點主要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但是目前很多的美術教師都未準確的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第二,思維的局限。目前,對于高中美術教學,很多的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先畫一幅作品作為示范,然后學生就跟著老師的作品進行觀察模仿或者創新,但是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傳授學生繪畫技巧,而是根據學生畫好后進行點評,然后教師最為直觀的判斷是學生畫得是否一樣,正是這種思維的局限,才導致學生學習美術時的墨守成規,以致失去了他們自身思維發散、創造的能力,因此,很難實現新課改理念下的美術教育目標。
2.提高高中美術教育的措施
2.1轉變美術教育理念。在傳統的高中美術教育過程中,是學生圍著老師在轉,往往忽視學生自主精神的培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處于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新課改理念提倡的是以人文本,注重學生自主精神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根據當前學生自身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加強引導和改變學生對美術的錯誤認識,同時教師也應對之前認為美術等于繪畫的錯誤認識進行自我反省,要重新加強對美術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轉變以往傳統的教學理念,從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出發,先從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和熱情開始,以逐步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1]。2.2完善美術評價體系。在傳統的美術教育中,對于繪畫作品的評價,很多老師都是根據學生繪畫相似度進行判斷學生的水平,這種評價方式太過于片面,很容易對學生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想象力造成一定的限制。因此,為了能夠改變目前這種現狀,教師應建立一套較為完整的評價體系,不再是當方向的對學生作品進行判斷,而是逐漸的向多元化評價,對學生的繪畫作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在評價過程中,還應多鼓勵學生,激發他們的美術學習興趣和熱情,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2]。2.3加強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美術教育是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學科,在以往的美術教育中,就非常的注重學生對美術感知力和美術技能熟練度的培養,但是隨著新課改的到來,這些卻遠遠不夠。新課改要求美術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繪畫技能,還要教會學生學會鑒賞美術,以培養他們的美術感知力。所以說,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授學生基本繪畫技巧的同時,還要加強學生繪畫理論知識、藝術史以及藝術鑒賞方面內容的教育,以進一步的培養學生美術綜合能力。2.4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不僅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更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3]。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美術教育也應不斷的改革和創新。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往往都是交給學生現成的知識,學生跟著臨摹就可以,這種教學方式太過于傳統,缺乏創新。美術教育不僅是一種技能的沿襲,更是一種創造,學生在模仿教師或者其他作品時,一定要有自己的見解,并將這種見解加入自己的美術創造中,以形成自己獨特的創作。這種創作是無意識的、隨意性的創造。因此,在培養學生美術創新能力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創設,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自己加工,創作出一幅能夠表達自己思想,并且具有意義的作品。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對美術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美術教育教學質量,應從學生實際問題為出發點,采取有效的解決方式,才能更好的提高美術教學效果。
作者:李金相 單位:內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學
摘要:新時代的高中美術教育要求注重生活化教學在課堂中的運用,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促進美術作品的創新,還要通過美術教育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該文探討了生活化教學對于美術教育的重要意義,分析了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高中美術教育;運用;思考
美術可以體現一個時代的文化和精神,而現代生活又具有明顯的藝術特征,作品的靈感來源于生活。因此,美術教學不僅要教授學生繪畫技巧,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發現美的眼光和塑造美的心靈。這就要求教師在高中美術教育中加強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實踐。
一、生活化教學對于高中美術教育的重要意義
首先,來源于生活的美術素材具有一定的親近性,每名學生的生活方式都不大相同,對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或經歷必定會產生獨特的看法,因此他們在心理上一開始就不會對來源于生活的美術素材產生畏懼或感到抽象、不可把控。據研究,學習與生活有聯系的知識會增強學生的接納意識,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生活化的知識有助于提高高中美術教育質量。如,在教學米勒的《拾穗者》這幅作品時,由于現代學生基本在城市中生活,往往難以理解創作者表達的意境,也沒有興趣挖掘其中的內涵,這就是由于生活經驗的缺乏而引起的學習障礙。而提高學生體驗生活的興趣對于其將來的美術學習會產生一定的幫助。最后,在高中美術課堂中進行生活化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也能給學生創造想象的空間。
二、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目前,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高中美術課堂中生活化的素材較少,而且部分學校的美術課程設置不太合理,一些教師在設計美術知識的過程中沒有較好地聯系生活化的事物,不能夠較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采風等室外教學活動較少。其次,部分高中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于注重美術技巧的講解,沒有考慮到課堂氛圍和課堂創新教學等問題。不管在什么年代,都必須推陳出新,美術教育也應當如此。沒有生活色彩的素材,不能給學生帶來創作靈感。這樣學生創作出的只有技巧而沒有情感的美術作品相差無幾,沒有新意。最后,一些高中美術教師的專業素質還不達標,在生活化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教學方法不得當,無法取得有效的教學成果。除此之外,由于高中生面臨高考,部分學校對于美術的關注度不夠,導致美術課形同虛設,學生也難以得到很好的學習機會。
三、在美術教育中運用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1.加強對美術課程的重視,不斷提高美術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學校應當加深認識美術課程的積極教育作用,并合理安排美術課程,加大投入建設師資隊伍,不斷提高美術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在高中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當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注重增強學生的實踐自主性。教師可以在美術教學中創設與生活素材相關的課堂主題活動。如,在教學《魚》一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觀察生活中各種魚的特點,并發現它們的獨特優勢,然后進行創作,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在課程教學方案設計方面,教師應當增強美術的綜合型運用,學校也可以創建美術校本等新型課程。另外,美術教師還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緊跟時展步伐,在美術課堂上不斷創新和突破,利用新穎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2.讓學生學會將課堂所學的美術技巧運用到生活中生活本身就是一門藝術,任何教育的最終目的都是讓學生獲得全面成長,從而更好地生活。學生可以利用在美術課堂中所學到的一些專業知識,如線條、構圖等進行生活實踐。如,學生可以進行知識遷移,利用線條的相關知識賞析生活中建筑的特點,發現各式樣建筑獨特的美,從而感受藝術的魅力,由此,學生會更加熱愛生活。
3.進行科學的美術課堂教學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能夠有效延伸課堂,因此教師在進行美術課堂教學評價時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利用綜合性、實效性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增強學習美術的自信心。當然,教師還應當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建立一個評價體系,不斷反省自己的教學過失并加以改進,還要優化教學方案,定時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獎勵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如,在班上設置“晉級榜”等,慢慢讓學生進步,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學校對于表現較好的班級還可以開展美術作品特色展覽會等,帶動學校的美術學習氛圍。總而言之,美術教學不但要教授學生繪畫技巧,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發現美的眼光和塑造美的心靈。教師應當將生活有機地融入美術教育,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作者:武思夢 單位:江蘇省淮陰中等專業學校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給今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人文資源。隨著我國逐漸重視素質教育,高中美術教育成為培養學生審美、學習傳統美術文化的重要課程,但目前的高中美術教育缺乏中國傳統人文精神,沒有有效地將民間美術資源融入高中美術教學,影響了我國高中美術教育的質量。該文主要探討了民間美術資源的基本概念,闡述了民間美術資源在高中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與有效運用的途徑。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育;民間美術資源;運用
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和歷史文化積淀,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美術文化。高中美術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民間美術資源在高中美術教育中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教學內容,加強了學生對于人文教育和傳統美學的認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美學基礎,培養學生對傳統民間美術資源的興趣,保護我國傳統的民間美術文化。
一、我國民間美術的基本概念
我國民間美術具有悠久的歷史,是千百年發展留下的寶貴藝術。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民俗文化差異較大,逐漸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間美術。我國的民間美術資源豐富多樣,美術作品的創作目的和用途也有很大區別。我國民間美術資源主要包括繪畫、刺繡、家具、服飾、雕塑、剪紙、玩具、戲劇等,它們融于我國人民的生活之中,是我國人文精神的重要體現。我國民間美術資源充分體現了我國人民的藝術創作能力與聰明才智,是我國人民審美意識的體現。
二、民間美術資源在高中美術教育中運用的重要性
民間美術資源是我國特色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我國人文精神的體現。民間美術蘊含著整個中華民族對自然的感知、對哲學的思考、對審美的認識,包含著中華文化的民族情感。但是,由于對傳統文化缺乏重視,一些民間美術資源正在流失,今人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必須挽救先輩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傳承文化瑰寶。目前,我國美術教育者充分認識到民間美術資源的重要性,認識到民間美術資源是美術教育的根本,是弘揚民族文化、傳承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徑,并在美術教育中合理、有效地運用民間美術資源。民間美術資源在高中美術教育中的運用,有助于讓學生了解我國傳統且具有民族特色的美術文化的價值,讓學生認識民間美術,對民間美術產生興趣,培養學生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意識。高中美術教育工作者應從基礎做起,將民間美術資源與美術教育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美術教育形式。民間美術資源在高中美術教育中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教學形式,拓展了課內外教學資源。同時,學生通過接觸民間美術資源,進一步了解了我國的傳統文化、歷史發展、人文景觀、民間風俗等。讓學生產生親切感,了解民間美術資源的藝術價值,對于民間美術資源的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三、民間美術資源在高中美術教育中有效運用的途徑
1.激發學生學習民間美術的興趣
興趣決定態度,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民間美術的興趣,才能有效發揮高中美術教學的作用。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改變以往刻板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民間美術資源多樣性、獨特性的作用,讓學生提高對民間美術資源的興趣。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從地區民間美術資源入手,通過挖掘學生身邊的美術文化資源,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民間美術的魅力。高中美術教育需要改變以往刻板的教學形式,解除課本教學的束縛,從青少年充滿好奇和渴望認知的心理出發,讓學生從沉悶的課堂教學中解脫出來,切身感受民間美術的美感。如,美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的美術館參觀,讓其直觀感受民間美術資源的魅力,這樣就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學生更愿意參與其中,從而有效地實現民間美術資源在美術教育中的運用。
2.聘請本地美術藝人授課
民間美術資源來源于生活,活躍在民間,它的精髓往往只有民間美術藝人才能夠掌握。要想有效實現民間美術在高中美術教育中的融合,只有理論研究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結合藝術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深化學生對民間美術藝術的理解,改變固有的教師授課形式。所以,在高中美術教育過程中,需要聘請德藝雙馨的民間美術藝人來學校為學生授課,展示民間美術作品。如果說民間美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那么民間美術藝人就是民間美術資源的開拓者和發揚者,是傳統藝術的繼承人。民間美術資源有著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沒有藝術傳承人的口傳身教,只是通過理論教育,學生很難掌握要領。同時,民間美術資源富有趣味,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熱愛民間美術,積極傳承和發揚民間美術。
3.高中美術教育須因地制宜,發揚地方特色
我國地域遼闊,民間美術資源豐富,所以不同地區的高中美術教育要有所側重,因地制宜,發揮地方特色,傳承和發展地區民間美術資源。學校也需要根據地區民間美術資源的特點和分布情況,科學、合理、有目的、有計劃地設置課程。教學應具有針對性,針對學生的不同興趣進行深層次的專業劃分,讓學生專心學習某項民間美術,做到術業有專攻,有助于專業人才的培養。高中美術教育應該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區民間美術資源,讓學生感受到美術教學的親切感,這樣更容易將美術教學融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主動發現生活中的民間美術資源,從而有助于提高高中美術教學質量。
作者:蘇亮 單位:江蘇省黃橋中學
摘要: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有極大的幫助,分析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缺乏學習主動性的原因,并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找到相應的解決問題策略。
關鍵詞:美術教育;主動性;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是指學習者對學習較為持久的肯定及否定行為傾向或內部反應的準備狀態,學生的學習態度直接影響學習行為。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探索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的課程改革具體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主動”的詞典解釋是:“不待外力推動而行動,跟被動相對。”“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指學生在主體意識的支配下,有目的自覺自愿地學習。學習態度不是生來就有的,可以后天通過家庭、通過學校的培養而獲得。
一、學生學習不主動的原因
1.傳統態度的影響傳統上,大家都認為美術課是副科,美術課是非高考科目,美術課是可有可無的一種課。甚至,很多家長認為,高中上美術課是浪費時間的行為。自己的孩子進重點中學就是為了拼命讀書考上好的大學。家長、社會上的這些思想已經深深地影響了學生,導致開學第一堂美術課,就有學生做其他課程的作業。在期中、期末考試前這些復習緊張的時段,會有學生曠課,不到美術教室上課。
2.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很多學生不知道為什么要上美術課。問卷調查中,學生對這個問題雖然會回答得很精彩,因為多年的培養,讓他們早已訓練出了完美的答題技巧。事實上,他們對上美術課這件事,覺得沒用,或者純粹是覺得好玩,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
3.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很多學生一開始對新學校、新教師有強烈的興趣,帶著好奇走入美術課堂,學習積極主動。可是,不久就產生了厭學情緒,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被教師扼殺了學習積極性。有的教師缺乏對學生的關注、理解,毫不顧及學生的喜好,用讀書或者講座的形式上課,課堂枯燥無味,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就此一點點消失殆盡。
4.知識基礎薄弱由于一開始說到社會上的部分人,對美術課看不起,導致很多學生一直到高中,都沒有經受過系統的美術教育。甚至少部分學生基本就沒上過美術課,他們以前的美術課都用來上其他課了。面對教師在課堂上提到的概念、作品、技巧,一片茫然,很難引起共鳴。
二、從學生方面解決問題的策略
1.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情況高中學生來自于各個不同的初中學校,進入高中后最好先做份問卷調查。2015年9月的調查問卷顯示,50%的學生基本系統完成初中階段的美術基礎教學,這其中20%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得到了良好的美術教育,美術素養很高,他們可以獨立完成藏書票、泥塑、水墨畫等一系列創作,對各種名畫也有認識。但還有20%左右的學生,美術方面的知識少得可憐。
2.根據問卷調查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基礎好的、基礎差的學生盡量每組平均分配,這樣分組學習、分組討論時可以相互幫助。避免出現原來一個學校的學生擠在一個小組里,組與組之間水平落差太大,導致沒有經過系統美術學習的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
三、從教師方面解決問題的策略
1.引入“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以興趣為基礎,倡導實踐性學習。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做課堂的主人。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可以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動機越強烈,其行為也越明顯。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通過集體的力量來解決問題。改變學生的老觀念,讓他們從為老師學習、為家長學習、為分數學習,轉變成為自己學習,對于能挑選自己喜歡的學,這是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很重要的一步。
2.把課堂搬上互聯網互聯網作為承載知識的海洋,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給學生自學提供了源源不竭的信息資源。我們美術組設立了一個自己的新浪微博,學生和教師互粉,微博內容以轉載為主,保持經常更新。有作品介紹、博物館介紹、畫家介紹,還有最新的美術方面的動態,時下流行的水彩畫技法,漫畫欣賞各種各樣的內容。在研究性學習課程期間,要特別安排一些和學習內容有關的知識鏈接。學生會轉載我們的微博,也會把他們認為合適的內容@我們,微博是作為教師給學生推開的一扇窗,通過微博,展示給學生更廣闊的世界。希望學生通過閱讀微博,去思考一些問題,聯系一些知識,然后從一個點想起另外一個點,追求發現“知識”。網絡是學生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不管是學生之間,還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甚至是與網上的陌生人,都可以相互交流。線上交流比線下交流更受學生歡迎,他們可以通過網絡結識不同的朋友,在聊天中見識到很多有趣的東西,豐富閱歷。通過組合使用評論、轉發、收藏等一系列功能,輕松解決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和協作問題,串聯起每位參與者(包括教師),建立蜘蛛網狀的交流模式,促進信息的分享、傳播和獲取,極大地調動參與者的熱情。引導學生在微博中形成討論組,在其中討論交流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共享所具有的學習資源,并把這種線上的團隊合作延伸到線下課堂中,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3.進行開放式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不僅在課堂上,并且延伸到互聯網上,讓學生養成習慣,用互聯網及時記錄下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體驗并發表出來,等候各方反饋,這樣可以拓展學生思路或者調整方向。學生用開展研究的過程、在開展過程中的體會、最后得出的分析、結論,以及研究成果在課堂上交流,也能到學校的網站上或自己的博客中。一方面滿足了學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與人分享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是對成果的一種開放性評價。評價來自各方面,既有指導教師的,也有學生自己的和學生相互的,還有家長的。有時也會把學生的想法和作品,放到我們的微信公眾號里讓大家投票選出優秀作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困難,碰到挫折,通過多種多樣的評價形式,能讓其恢復自信、獲得認同感、成就感。
4.讓地方性“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入課堂花邊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常熟農村婦女基本人人會繡制花邊。很多學生家庭中都有當年留下的一些實物,比如桌布、靠墊套等,學生對此熟悉又陌生,很容易就勾起他們的興趣。“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名詞,讓學生覺得非常“高大上”,離自己很遙遠,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坐在他們中間,給大家做繡花邊示范時,學生覺得特別新奇有趣。女學生選擇學習繡制,試圖把花邊和自己的時代結合起來,做出一些新東西。男學生則更多地選擇去考察花邊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為什么花邊會遠離我們的生活,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一個課題的研究。在這樣一次次多變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慢慢培養出主動性學習的態度,同時也掌握了主動性學習的方法。這不僅僅有利于美術教學本身,同時又可以反哺主課教學。真正做到蘇格拉底說的,教師的任務是做一名“知識的助產婦”,在學與教的關系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輔助教學。以上是本人在美術教學實踐中做出的一些嘗試和總結。探索的道路漫長,教學改革的路上我們攜手同行。
作者:朱愜 單位:江蘇常熟市中學
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學習者的情感。積極向上的情感,活潑開朗的個性,有助于學習者積極參加語言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大膽實踐的精神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自信心有助于學生克服外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相反,很多消極的情感則影響語言的學習,如過度的害羞心理和過于內向的性格不利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過度的焦慮和膽怯心理不利于學生大膽地用外語表達,不利于學生展現自己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因此,英語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挖掘積極的情感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學,運用情感策略提高教學效果。那么,關于情感策略的運用,本人結合教學經驗,談談幾點建議與體會。
一、教態表情作為初中英語教師,面對的都是一群十五歲左右的孩子。
他們尚不成熟,自制力差,對父母還存在嚴重的依賴性。因此,我們的教態必須讓孩子們感覺到親切、自然、有安全感。教師親切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適當的手勢等教態,一經成為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就會產生相應的情感共鳴。在課堂上,教師的站姿可以稍微彎腰往前傾,這樣,教師就不會讓學生感覺到高高在上,從而拉近了師生間的心靈距離。另外,教師的著裝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從心理學角度考慮,十來歲的孩子通常喜歡較亮的顏色,而且看到鮮艷的顏色會有一種興奮感。因此,初中英語教師的服裝應以亮色系為主,有時為了教學的需要,比如學習一個有關動物的單元,教師可穿得卡通可愛些,有利于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
二、語感傳情教師的語言應該清晰簡潔,快慢得當,鏗鏘有力。
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還必須用聲情并茂地表現教材的內容。教師在對教材的朗讀中要把學生帶入情感體驗,讀出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可見,教師的語感傳遞的不僅是知識更滲透著師生情感的交流與共鳴。
三、評價激情教師的鼓勵性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教學中,我們應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在課堂提問時,有的學生由于一時緊張回答不上來,教師也不必強迫。有的學生若出現語法錯誤或語言表達錯誤時,教師可以先表揚做得好的地方,然后糾正錯誤。教師對那些敢于提出不同意見甚至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同學要給予肯定地評價。鼓勵性評價和肯定性評價都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摘要:網絡已經成為高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網上的共享資源,積累教學資料,豐富教學內容。同時有利于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掌握知識,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網絡技術與高中美術教育課程整合也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網絡技術高中美術教育教學模式課程資源學習方式
在現代信息化的時代,網絡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運用。網絡不僅是美術課程資源共享的途徑與手段,而且本身已成為一座具有無窮發掘潛力的課程資源庫。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僅有利于高中美術教學信息的優化整合,而且有利于對學生處理相關信息能力的培養。網絡的優勢勢必會對高中美術教育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一、圖文并茂,信息互動,網絡技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優勢
網絡的即時性、交互性和遠程特性,使學生突破時空的限制和教師知識局限性的束縛,更好地達到學生知識全面性的要求。傳統的美術教育有一定的固定場所和相對固定的時間限制,而網絡美術教育打破了傳統班級授課制的教學模式,拓展了現實課堂授課時間和空間上的雙重維度,并增強了其靈活性。網絡教學采用多元化教學,通過各種媒體技術來傳遞文本、圖形、聲音及視頻信息,這種圖文并茂、視聽并用的學習情景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網絡建立起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的環境,網絡資源信息量大,更新快,便于了解藝術資訊和查詢美術學習資料。根據課堂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從網上查找資料,將網絡資源整合利用,以擴展學生的學習資源和視野,彌補學校美術課程資源的不足,網上有大量可供下載的軟件、圖片和資料,通過網上的共享資源,積累教學資料,豐富教學內容。同時有利于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掌握知識,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如欣賞繪畫作品《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利用網絡鏈接到美術網站瀏覽,就可以了解俄羅斯巡回展覽畫派畫家列賓的生平、作品評論和課本上沒有的其他代表作品如《查波羅什人寫信給土耳其蘇丹》等。讓學生身在課堂,卻能打破時間、空間、地域的界限,在美術長廊中漫步,在藝術海洋里遨游。這相比較傳統教學方法而言更有效率、有滋味、有吸引力,能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當然,課件的設計要靈活,盡量避免如固定程序、定型情節等一些課件教學的局限性,體現人的主體性、教學資源可重組性、開放性等原則,使課堂多元化,更科學、更靈活、更人性化。
二、融會貫通,相輔相成,網絡技術促進高中美術教學新模式的產生
《全日制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指出: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藝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劇場、戲院、音樂廳、美術館、而是更廣泛地進入電視、電腦網絡等大眾媒體,成為現代人生活和學習不可分割的部分。網絡美術教育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潮流,隨著現代家庭電腦大量的引進,學生自主接觸電腦的便捷,也大大方便了網絡遠程教育的進行。因此通過網絡來傳達在高中美術教育中舉足輕重的情感因素勢在必行。
網絡已經成為高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重視學生這一獲取知識的途徑,了解學生已經形成的知識結構。教師可以應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手段更新傳統的美術教育方式,通用過網絡論壇、博客等手段接近并走到學生中間,從學習、生活的多個角度,正面或側面了解學生的情況,使個別化教學模式、小組協作教學模式、在線學習、在線討論都成為可能。教師可以將網絡資源整合利用,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掌握獲取的知識信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選擇的能力,并從多方面給予學生幫助,及時對學生學習做出評價與反饋,真正做到了解學生、愛學生,從形式上和心理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也有和教師交流的需要,需要得到教師的幫助、支持和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認可會激發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我在教《中國古代建筑》藝術欣賞時,就指導學生充分運用了網絡資源。課堂就變成了查找資料(皇室宮殿、皇家園林、私家園林、民居)——搜集整理(按資料類別分組下載)——理解交流(歸結到教學平臺)——發表看法(網上留言)——教師總結的開放性課堂。網絡可以提供大量研究所需的資源,能讓老師實現個別化異步輔導,能讓學生建立小組合作,通過分工合作,把網絡與圖書館、社會調查等方式相結合,進行課題的探究。學生以及師生之間還可以通過網絡資料信息和自己的成果,進行評價交流,開展課堂外的探究學習。查找資料時,這樣的課堂以學生操作、自由探索為主,教師只是向導、合作伙伴。
同時利用網絡的共享資源,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強烈的情感體驗在美術教學中作為一種審美心理因素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網絡打開了學生的眼界,開闊了藝術視野,提供了大量的審美情感體驗資源。比如美術教學網站、網絡圖書館、美術館的建立提供了美術情感體驗交流的平臺,甚至可以用美術的形式通過網絡的傳達進行超越國度和語言障礙的審美情感交流,形成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
在信息獲取方面,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積極開發信息化美術課程資源,鼓勵學生在校內或校外充分利用網絡,獲取最新的美術或與美術有關的信息;美術教師應利用網絡,不斷獲取美術教育的信息,了解美術教育的新動態,開發富有創意的教學內容及方法。信息交流方面,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制作個人美術網頁或班級、學校的美術網頁,開展學生間、學校間、省市間乃至國際間的學生作品交流。另一方面,教師通過網絡發表自己教學成果,并于國內外美術教師、美術教育研究者、藝術家等進行多方面的交流。由此,再次表明了網絡教育的渠道,也證明了交流的多渠道、地域之間、師生之間可以通過網絡便捷達到更廣泛、更深刻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必然存在情感的交流,其中有美術作品情感的交流,也有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情感的交流。
高中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往往為我們所驚嘆。他們對網絡技術往往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和愛好,這種關注對培養他們學會用信息手段學習知識的能力是有利的。但是在現代信息時代,網絡灌輸給學生的不僅僅是正面的,有的孩子就沉迷于網絡游戲、聊天室和網上交友。即便是在學習過程中,網絡信息的豐富多樣也會沖淡學習目標,轉移學生的注意,需要老師強制控制。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切不可放任學生,把人機交互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避免放任學生自由隨意地學習。
網絡技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這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無疑會有很大的沖擊。面對新時代、新的教育方式,務必要求教師重新擬定新的教學目標,增添新的教學內容,不斷在思想觀念、教學方法上推陳出新,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將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轉化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不斷探索、開拓創新,把高中美術教育工作不斷向前發展推進。
摘要:隨著21世紀以來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力推行,高中美術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為美術課程改革帶來了蓬勃生機。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高中美術研究性學習已成為大勢所趨,同時我們有必要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通過發揮師生的互動效應等途徑來完善這種創新型獨立課程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美術研究性學習多媒體技術引導
自高中美術課程改革得到各地許多美術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以來,大家的共同努力使高中美術課改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在高中美術研究性學習開展中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一定程度上彰顯了教學與管理的科學性和人文性,但是這也需要我們在前進發展中不斷總結經驗并反思研究。
一、研究性學習在高中美術課程中的重要性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社會對人才的創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緊迫要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課程改革的目標是要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美術課程作為普通高中課程的組成部分之一,在這次課程改革浪潮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充分發揮了美術特色和優勢力量。其中研究性學習作為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之一,它強調讓學生通過實踐加強探索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合作精神。為了響應國家教育方針的號召和順應時代的發展,許多普通高中教育開展美術研究性學習頗有成效,但仍有部分教師對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理念或開展的方式一知半解,出現了開展方式過于形式化、學生敷衍了事的現象,這樣的研究學習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促進個性發展方面無法起到突出的效果。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強調美術課程應該“鼓勵學生在感受、體驗、參與、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學習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體驗美術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個人和社會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同時它也指明了:“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的實施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倡導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而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對研究性學習作了解釋:“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研究性學習在美術課程中的重要性,它在理論上可以通過教師的“解惑授道”來引導學生習得相關知識,又在實踐上通過學生親自實驗來驗證問題的假設,最終達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和自我個性塑造的和諧發展。
二、高中美術開展研究性學習是時代的要求
1.多元智能理論對高中美術研究性學習的啟示
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對人類智力結構提出了新的觀點,把智力結構歸結為九種智能:言語——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覺智能、音樂——節奏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這九種能力相互間是獨立的,但由于受到環境和教育以及遺傳或性格等影響,又會使不同方面的智能形成各自特點,在成長過程中突顯智能的優越性和差異性。因此如何利用教育的力量來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研究性學習打破以片面培養學生一兩種智能為核心的課程的傳統觀念,力求更全面、創新地培養獨具個性和創造性的學生。它關注為學生創設更真實生動的學習環境,鼓勵他們從自身及周邊生活中去挖掘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這種強調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更大限度地減輕了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扭轉了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被動接受性,開辟了學生獲取知識渠道的多向性。
美術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高尚的審美情操、發展學生健康全面的人格特質,并適宜地開發其美術方面的智能都具有重要意義。面對個性迥異的學生,以開展美術研究性學習為手段,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讓他們通過以美術為切入點的研究活動來更加了解自己的才華和能力,是順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體現。美術可以與歷史、文學、音樂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聯系,只要學生對某一個方面有興趣,都可以成為研究的內容。高中美術研究性學習同樣可以通過社會調查、參與社區活動、合作創作、交流匯報等形式來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2.現代信息技術對高中美術研究性學習的影響
由于高中生對外界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所以面對著信息網絡發展迅猛的互聯網時代,電腦、數碼相機、DV等已成為了他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工具。現代信息技術將動態或靜態的圖、像、聲、字等多種信息資源巧妙結合,帶給人們最大限度的視覺沖擊,這一特點與作為視覺藝術的美術的形象直觀性特點是最吻合的,使得美術課的教學不再局限于平面和立體的空間視覺形象上,而跨越了時空的界限,漫游在無際的虛擬世界。倘若師生不擅長運用最具時效的交流工具,就會和21世紀的先進文化脫節,那將不利于學生形成對世界的感知力和獨立思考的價值取向,有礙他們的智慧提升和人格塑造。
隨著20世紀初課程形態的研究性學習的誕生以來,逐漸顯示出研究性學習是一場以合作為方式、以實踐為手段、以網絡為平臺的學習方式革新,顯然它的關注點并不在于探究的結果是什么,而是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應怎樣學。在美術教學中希望通過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學會用藝術思維的方式認知世界,掌握藝術表現的方法,因此只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才能實現學生“實踐——感知——思考”的整體學習。學生除了可以利用電腦進行繪畫和設計,還可利用數碼相機和攝像機等工具進行攝影攝像。他們對搜索到的信息資源進行分析——歸納——整理——提煉,最后把經過篩選得到的有價值的信息重新組合成自己的學習成果,并把學習成果實行資源共享,進而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合作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團隊交流協商互助的意識。
三、加強高中美術研究性學習的途徑
1.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整個互聯網時代的環境背景下,美術教師已經不再是學生唯一的知識傳授者,網絡資訊的普及使得學生獲知的渠道變得四通八達,因此美術教師要能跟上時代的節奏,就必須加強整合網絡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需要教師轉變職業角色,采用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教學步驟,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在開展高中美術研究性學習中,課程的性質需要教師以引導者與協助者的身份介入到學生的課題研究中來,師生之間應該體現出“對話”的關系。教師以學習伙伴的身份與學生共同研究課題,及時了解學生的興趣點,面對疑惑時能給予啟發和指導,對整個研究過程進行統籌安排。尤其是關于課題的選擇上,教師更應該把主動權和選擇權交給學生,無論是問題的提出和研究的方向、方法都應該允許學生按照個人興趣提出并經過篩選等方式最終確立下來。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地點也不一定都在課堂上,反而充分利用課外時間更能體現師生對資源的優化能力,因此網絡上流行的QQ、E-mail、BBS、MSN等對話方式成為了師生青睞的互動手段。假如美術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建立一個專門用于交流討論的網站,那么必定是為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了極為便利的途徑,在網站里大家可以把研究成果分階段共享,對有效的信息資料也可以互相傳閱和討論。此外教師同樣生活在合作的群體里,要善于利用其他科目教師的優勢,打破教師孤軍作戰的教學方式,以包容和開放的態度進行協作,幫助學生共同完成具有創新意義的研究工作。
2.完善對美術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由于美術具有濃厚的人文內涵,與社會、宗教、政治、經濟以及其他領域的文化發生普遍的聯系,加之其表現形式的多元化,包括繪畫、雕塑、攝影攝像等不同種類,決定了在美術領域有豐富的可研究資源,美術研究性學習的表現手法也比其他學科更多樣化,除了常見的撰寫調查報告、實驗報告,對繪畫作品的評析,還可以制作手工藝品、設計海報、拍攝DV或制作小電影等。一些高中開設美術研究性學習時雖然體現了表現手法的多樣性,卻只是注重研究的結果,單純從研究課題的選題新穎與否、作業表現形式創意與否等作業質量角度來評價學生,使得評價的標準仍然停留在“書面”的層面上。由于參與到研究性學習的學生一般是以合作的形式組合,所以在研究過程中可以看到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會投入等量的努力,也不是每個學生都會表現出全面的智能,所以才需要教師因材評價。有時候學生會出現一種對待自評和互評“無所謂”的態度,因此就更應該加強學生在合作中的自評和互評的時效性,以及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和觀察的全面客觀性。不僅學生本人要認真進行自評,還需要組員之間進行匿名互評,從對待研究課題的學習態度和實踐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投入程度,到合作期間反映出每個人不同的能力。通過書面形式把這些相對客觀的評價匯集上交給教師進行審核。教師要善于用學習記錄或成長記錄袋等形式來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價,并注意對評價的反思。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先分組進行討論,然后再請代表對本組研究情況向全班作匯報,最后教師再作總結。另外,家長也應該參與到對學生的評價中,更全面地評價學生在課內外學習過程中的表現。
3.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學習成果
當今的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學習的途徑也應是多元化的。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并學會享受成功的喜悅,因此把先進的現代化信息技術運用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是教育發展的必經途徑。我們提倡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技術逐漸融入教學中,我們的教學就可以擺脫往日那種因為受客觀物質環境所限的狀況,使學生的學習可以更透明,傳遞學習成果的途徑更寬闊,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更公平。由于高中生對多媒體技術并不陌生,因此除了言語表達,他們還可以通過軟件制作、攝影、錄像、幻燈、制作電子雜志等媒體技術來把學習過程記錄下來,如利用投影把研究學習過程的筆記原版放映出來,或者利用錄音錄像把采訪調研的片斷剪接編輯成片等方式,讓多媒體把同學間共同探討問題、走訪調查時的片斷都變成匯報共享內容的一部分,使得老師和同學評價時可以更全面綜合地分析每個同學的表現。
摘 要: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永恒主題。主席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步入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一個國家人民的創新意識顯得尤其重要。如何發掘學科優勢,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高素質人才,是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
關鍵詞:高中美術;創造力;培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觀念的更新,怎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怎樣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優良個性品質的形成,已成為檢驗教育教學成敗的關鍵。在這大力倡導創新教育的今天,美術教育教學更應該發揮出它所具有的獨特作用。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實施,以及教學結果的評價,都應該圍繞著服務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這一重要目標。高中美術學科由于其特殊性和無窮的藝術表現力,被公認為是培養創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那么,如何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創造力呢?
一、精選教學內容,激發創新思維
(一)要選擇有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觸動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教學內容
培根說:“好奇是知識的萌芽”。因此,教學內容應力求構思新穎,趣味性強,能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吸引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引發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欲望和創作沖動。
(二)要選擇有利于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和發散思維的內容
“在藝術教育里,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創造的過程中,變得更富于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施用于何處。假如孩子長大了,由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高的創造力,并將之應用于生活和職業,那么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己達到。”這就要求我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只看到傳統意義上的美術學習,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學生良好綜合素質發展,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是否有利于學生個性品質的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識的遷移。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有靈活性,給學生以充分發揮想象的空間。若使每個學生畫出一樣的畫,或呈現同樣的風格,那就談不上創造了。應該引導學生沿著不同的途徑,突破傳統思維習慣和模式,產生大量的變異見解,有意識地促使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地進行思考,以培養學生思維發散的能力。如在課業訓練中,就不能僅限于單一的模仿訓練,模仿作為基礎訓練固然重要,如果不顧自己的內心感受,不積極認真地思考,一味模仿,很容易導致學生陷于僵死的思維狀態,使作業呆板、乏味、缺少生機,甚至阻礙學生創造意識的發展。
(三)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學生個體身心發展的特點
學生年齡、性格、生活環境等方面都有著不同的特點,學生個性發展存在差異,這就造成了學生思維方式和作業面貌的復雜和豐富,學習過程中難免流露出年齡階段中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教學內容的設計,就要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和特點,使之順應其成長規律,符合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以利于他們智力的開發和技能的提高。要改革不顧學生個性特點和實際要求編排教學內容的做法,避免“一刀切”。
二、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創造能力
(一)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合理的手段、恰當的措施,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說、敢做,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打破傳統,鼓罘⑸⑺嘉
沒有發散就無所謂創新,定勢心理制約著人的發散思維。學生剛剛入學時我就發現,大部分的孩子接受的學前美術教育基本是以臨摹或學習簡單繪畫技法為主。他們所畫的房子就是一個長方形加上三角形屋頂,再加一個田字形窗戶。樹畫得像蘑菇,甚至連太陽的位置都差不多,存在思維上的定勢,如果不打破這些定勢,思維就不會活躍,久而久之就喪失了創新意識。
(三)啟發想象,培養創造能力
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是學習創新方法的一種最要手段。在美術教學中,盡可能地利用各種方法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第一,進行添畫練習,學生根據自己的自由想象,在教師事先準備的范畫上添畫東西。第二,課文想象畫,讓學生給學過的課文畫插圖。既是對課文的復習鞏固,更是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與創造力的檢驗。除了以上兩種訓練形式,還有很多,如把局部變完整,畫詩歌、換背景等等。這些做法可以使學生大腦活動起來,開發右半腦,發展智力,對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大有益處。
三、改革評價方式,促進創新發展
科學合理的評價,可以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評價應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發展,并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和自豪,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作品中的閃光點,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美術作品,否則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失去創造中的自由意識。比如;大名鼎鼎的藝術家沃爾特?迪斯尼小時候的經歷就值得我們借鑒。他上小學時,曾把老師留的作業“盆花”的花朵畫成人臉,葉子畫成手,這神奇的幻想非但沒有得到稱贊,反而得到老師的一頓毒打,差一點讓這位藝術家早年夭折。評價要鼓勵探索與創新,杜絕平淡與重復,要重視個性的培養,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揮。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取消“只用一個標準、一個答案,只求共性、忽視個性”的評價方法,以避免學生只追求作業表面效果,畫出無創新意識和見解的平庸之作。
【摘 要】隨著國家大力扶持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不斷加強,美術類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國家對美術行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新課程實施以來,藝術教育在高中學校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開展。普通高中美術鑒賞課既能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終身愛好美術的情感,發展美術方面的能力,也能積極的展現學生們的個性,美化校園的同時形成亮麗的風景線。藝術教育是一民族研究和吸收世界文化,比較和進一步認識自身文化的機會,使義務教育階段藝術教育成果得到進一步的發揚與推廣,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推進普通高中藝術學科新課改,提高普通高中藝術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育特色;新課標;藝術特長生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我國教育還不完全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內容方法比較陳舊,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素質教育推進困難;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緊缺”。綱要又提出:“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全面落實課程方案,保證學生全面完成國家規定的文理等各門課程的學習。創造條件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促進辦學體制多樣化,擴大優質資源。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探索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途徑,鼓勵普通高中辦出特色。
隨著國家大力扶持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不斷加強,美術類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從傳統的廣告行業、環境藝術行業、服裝行業、美術教育行業、圖文編輯及純藝術行業等等到新興的動畫游戲行業均表現出旺盛的活力。國家對經濟增長的要求,導致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這種發展也使美術類人才就業前景光明。
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普通高中藝術課程標準(實驗)》指出:“藝術教育有不同于科學教育與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單純的藝術知識傳授與藝術技能培養,而一種提高學生智力和智慧,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合作意識和個性,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藝術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無法替代的。”新課程實施以來,藝術教育在高中學校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開展。普通高中開設美術鑒賞課是加強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措施。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中去理解藝術家的創作初衷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涵義以達到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增強綜合素質的目的。 普通高中美術鑒賞課既能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終身愛好美術的情感,發展美術方面的能力,也能積極的展現學生們的個性,美化校園的同時形成亮麗的風景線。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化,絕大部分的普通高中都設置了美術藝術班,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高中美術藝術班的特色教育,不但要體現出應有的整體性和基礎性,還要彰顯現實性、時代性及超前性,同時要關注學生們的個性差異,發掘個性差異。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學不好數理化,弄不明白句型語法,但擁有較強的藝術領悟力和表現力的學生大有人在,美術藝術生高考錄取的優惠機制為這些文化課成績一般,但是在美術修養方面表現突出的高中生開辟了實現自我價值的道路,讓這些熱愛藝術的學生不被文化課成績擋在大學校門之外,使更多的學生有深造求學的希望,也給社會留住了更多的美術方面的人才。
藝術教育是一個民族研究和吸收世界文化,比較和進一步認識自身文化的機會。通過藝術教育,使全社會認識和尊重人自身所具有的物質和精神價值,促進個人的覺醒。在今天,藝術教育的健康發展,是豐富人的精神內涵和人格魅力,促進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推動中華民族復興的動力。美育不僅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學校藝術課程的教學是藝術教育的重要陣地和主渠道。它對培養學生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關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的藝術教育絕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更多的是傳承、體驗和認識藝術的內涵。
根據高中學校的實際,克服一些實際困難,積極開發利用好當地資源進行藝術教育。一是環境、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年級與年級之間,校與校之間應推進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藝術活動,廣泛利用社會、學校、家庭環境及人力資源等一切文化藝術資源。二是藝術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藝術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有密切的聯系,結合藝術學科教材,可以開展一些綜合性的藝術活動。另外,應結合學校實際,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一些校本藝術教材,如開發利用陶藝、編藝等藝術資源。并創造一些簡易的藝術教具、學具。這都能為學生提供創造性解決問題和發揮其藝術潛能的機會。
人能夠按照美的規律改造世界和美化自身,人的審美過程即是一種自身教育,它能實現人的自我塑造。促進藝術教育健康發展,為學校全面提高學生藝術素養提供了實踐經驗。更為科學第協調安排好藝術特長生的文化、專業課程,更好地培養藝術特長生。使義務教育階段藝術教育成果得到進一步的發揚與推廣,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推進普通高中藝術學科新課改,提高普通高中藝術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造就一批具有現代教育思想、勇于改革創新的藝術骨干教師隊伍,促進普通高中藝術特色教育再上新臺階。
摘要:藝術是從生活中衍生出的產物,同時藝術又具有著高于生活的審美價值,但這并不表示藝術可以脫離生活單獨存在和發展,以美術為例,美術創作的靈感和素材源自于生活,很多美術設計也被應用于生活當中,增加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審美享受,美術與生活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美術教育也是如此,將“生活教育”與美術教育結合起來,不僅有助于美術教育自身的開展,也能夠擴大美術教育成果的應用范圍,本文就將對此展開探討。
關鍵詞:生活教育;高中美術教育;課程教學;藝術素養
現代素質教育的模式下,對于人才培養提出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的培養也是現代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任務,美術教育正是這項任務的主要承擔者。但從當前我國高中階段的美術教育開展情況來看,存在著美術教育嚴重脫離生活的問題,學生所學習的美術知識和審美能力缺少了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也較少能夠運用到生活當中,要改變這一現狀,加強對“生活教育”與高中美術教育融合的研究也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生活教育”與高中美術教育結合的必要性
1.是強化藝術與生活聯系的必要途徑
在人們普遍的認識當中,藝術都是高于生活的,但生活是藝術的產生根源,藝術與生活的聯系是不可割裂的。然而在高中階段的美術教育當中,由于美術并非作為高中的主要教學科目,往往學校對于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并不如其他學科高,同時,很多學生雖然對美術有著較高的興趣,但由于課堂教學的刻板枯燥,也很難在意識上將美術學科與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將“生活教育”與高中美術教育的結合能夠將生活中的事物以及所蘊含的審美元素引入到美術課堂教育當中,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并使學生發現平凡生活中美的元素,幫助學生建立起藝術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學生不僅在課堂內能夠接觸到與生活相關的美術知識,在課外也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探索,發現更多潛藏于生活中的美,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美術創作,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都能夠發揮出十分積極的額作用。
2.是提高高中美術教育水平的必然選擇
由于傳統應試教育的慣性思維影響,高中美術教育所受到的重視始終不足,美術教育的開展水平也相對不高,主要體現在素材單一、教學模式僵化等方面。通過將“生活教育”與美術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能夠充分利用生活中豐富的資源來補充美術教育的素材,將生活元素融入到美術教育當中,無疑能夠為學生開辟更廣闊的美術發現與鑒賞天地,這也能夠使教學活動的開展擺脫教材有限內容的束縛,無限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更有效的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而豐富的生活素材也能夠為美術教師的教學方法、模式創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使教學活動不再枯燥、刻板,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也將得到增強,更容易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美術教育活動中來,美術教育的水平也將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利用“生活教育”提升高中美術教育水平的策略
1.以“生活教育”的理念,優化高中美術教材編制
高中階段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能力及審美需求等方面都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傳統的教材內容已經不能夠有效滿足高中生的實際審美需求,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必須要及時對高中美術教材內容進行優化調整。對此,可以“生活教育”的理念為指導,在高中美術教材的編制環節中,精選適當的生活化元素融入到美術教材當中,當學生面對熟悉的生活元素時,往往能夠第一時間產生好奇,想要了解其與美術學科的聯系,此時教師再開始美術教學,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在生活化元素的選擇上,必須要注意常見性、趣味性和時代性幾點要求,所選取的生活元素應當能夠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并要符合時展的特征,陳舊而老套的生活元素是難以使學生產生共鳴的。利用這樣的教材開展教學,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審美邏輯思維,實現美術課教育的真正目標。
2.借助生活實踐活動,擴展高中美術教育空間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對待學校教育方面深入強調的一點。所謂學以致用,就是說要積極在日常的社生活中運用課堂教學成果,讓其對我們的生活作有益的指導和改變。比如,高中學生通過對美術教材中《各異的風土人情》一章節的學習,就可以將自己所學到民間美術知識與元素應用到生活當中,如在節慶活動中自己嘗試一下剪紙,或是到市場中搜集一些民族服飾的元素,作為自己新衣的點綴,使自己穿著與眾不同,亦或是自己動手仿照傳統民間風箏的圖案,加上自己喜歡的元素畫自己的風箏,再或是學著做一個屬于自己的布老虎,可以在生活中嘗試的實踐多種多樣,在這些實踐當中,不僅學生對民間風土人情中蘊含的美有了更深入的體會,使他們的美術知識和技巧在生活中得到了運用,美術教育的空間也將得到極大的擴展。
3.緊密結合生活元素,強化學生美術創作能力
培養學生美術創作能力是高中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同時美術創作也是學生對所學的美術知識與技巧進行應用的主要途徑,高中美術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應當注重學生創作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開拓自由創作的思路,將美術創作與生活元素結合起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一些生活素材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以此為元素自由發揮進行美術創作,或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選擇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通過自己的創作來體現其所蘊含的美,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在培養學生觀察美、發現美的能力的同時,鍛煉學生通過自己的手展現和創造生活之美的能力,而學生所創作的作品不僅具有鮮活的生命力,還能夠對生活中的美做出新的詮釋,美術的魅力與價值也將得到更好體現。
總結:本文首先對“生活教育”與高中美術教育結合的必要性進行了闡釋,隨后從幾個不同的方面探討了利用“生活教育”提升高中美術教育水平的策略,美術教育對于素質型人才培養具有著重要意義,在此僅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當前高中階段美術教育的有效開展提供些許的參考與幫助。
摘 要:隨著人們對素質教育認識的不斷提升,高中美術教學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生活化教學作為一種能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的教學方法,也因此而被應用到高中美術教學中來。文章結合高中美術教學內容和特點,就生活化教學法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具體運用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高中美術;生活化教學;運用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但是藝術又高于生活。“注意教學聯系實際,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并促使其將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是新課改給高中美術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策略來教學就成為高中美術教學新課題。那么,如何在高中美術教學中來進行生活化教學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運用生活化素材和案例來教學
過去,許多教師雖然在美術教學上進行了積極嘗試,但是美術教學效果卻始終較差的主要原因就是,許多教師將美術教學的內容、形式限制的太死,如美術教學內容局限于課本知識,舉例僅限于大師繪畫、經典雕塑等,使得學生一想起美術就想起那些擺在美術館、博物館里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新課改也明確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教育資源來擴展學生學習空間,使課程教學生活化,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這既給高中美術教學指明了新方向,也提出了新要求。這就要求高中美術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要根據學生接受能力和興趣愛好,將美術教育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結合起來,積極利用一些生活中的事物來進行美術教學,并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以增加美術教學的可接受性,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如在講述美術線條、色彩等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大家以自己家餐廳餐桌、餐椅的款式、線條為例,講述色彩搭配原理與技巧,探討如何搭配才能優化整體環境。
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美術是人們表達情感、記錄世界的一種方式,它來源于生活,也可以為生活所用。美術教學的目的不僅是教給學生一些美術知識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使其具有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新時期教育改革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與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是有所不同的。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許多教師都將主要精力放在知識傳授上,卻不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學習體驗,學生的知識獲取、處理和使用能力培養也受到影響。要想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學習中來,根據教學內容,緊貼學生實際創設能激發學生情感體驗、生活經驗的教學情境,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要求高中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以生活化情境教學為切入點,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教學、學科融合教學來創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如在人美版高中美術《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漫步中外園林藝術》章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蘇州@林、承德避暑山莊和歐洲古典園林的美景,讓大家見識一下中外古典園林的代表,并讓大家說一下自己去過哪些園林景點,講述附近公園里面的園林亭臺有什么特色等。然后,利用“園林設計”這個問題進行教學情境設定:學校準備在圖書館附近開辟一個小型園林區,請大家根據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園林設計,并讓大家結合學過的詩詞給園林命名。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還能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
三、使美術教學回歸生活
生活中的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是在生活這個大環境中提煉出來的,沒有生活,藝術也就無從談起。同樣,離開生活,美術教育也會成為無本之木。美術教育只有回歸生活,運用于生活,才能檢驗其作用,體現其價值。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材料來進行美術教學,讓學生通過細致觀察,認識到美術素材、材料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同時指導學生運用美術知識和材料去表現現實生活,妝點生活環境。如隨著廣告設計行業的發展,許多日用品如紙巾、化妝品、飲料、筆記本等產品的外包裝設計越來越個性、漂亮。因此,教師可以將一些優秀的廣告招貼和外包裝設計等通過多媒體應用到美術課堂教學中來,講述構圖和色彩搭配技巧。引導大家注意留意、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美術學習資源,對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家居、廣告工藝美術等進行細致觀察和思考,使學生積累更多的美術體驗。然后,鼓勵大家將學習到的美術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如讓大家根據廣告模板,去創作裝飾性的平面圖案,嘗試著去進行產品廣告設計。再如,在學習過“民間美術”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大家利用課余時間,搜集身邊的閑置物品、廢舊材料來制作中國結、香包、燈籠等手工藝品,開展“手工美術創作”課題活動,并鼓勵學生在創作過程中體現自己的風格,以幫助學生養成創造學習、學以致用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美術教育是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重要途徑,在高中美術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來教學是很有必要的。高中美術教師要本著學以致用、“以人為本”的原則,運用生活中常見的美術資源和生活化教學策略,充分將美術教學與學生生活、學習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標準和實踐能力,又快又好地實現美術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