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0 04:47: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美術專業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論文關鍵詞:教學大綱;教學材料;教學方式;測試方式
論文摘 要:該文通過問卷調查發現西安體育學院武術系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學大綱脫離了學生的英語水平;教材的選用和教學方式落后;測試方式和方法存在弊端。針對以上問題,該文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式:重新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設計教學大綱,在新大綱的基礎上選取富于時代性的教材,改善教學方式,依據新的教學大綱采取切實可行的測試方式和方法。并且基于此調查結果分析,探討體育、音樂、美術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現狀及對策。
1.目前武術系英語教學的現狀
長期以來,武術系的外語教學處于極其傳統落后,停滯不前的狀態。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的興趣,表現為課堂上說話,睡覺,閱讀課外書;課后根本不完成作業,更談不上積極主動的學習了。課堂教學仍然處于傳統的“添鴨式”的教學狀態。教師的講解和舉例幾乎占到課堂時間的90%,甚至更多的時間,其原因是學生毫無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為了使教學繼續進行,教師只好自己講解。由于學生沒有有效的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又不能完成作業,課后也不積極的學習,因此形成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陌生,不理解,無法掌握,其結果是無法通過期末測試,而考試的失敗又進一步挫傷了學生本來并不高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就逐漸放棄了英語學習。這樣的課堂情形也導致了教師的教學熱情下降。
針對這種教學現狀,本文試圖通過調查問卷發現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方式。
2.研究問題
教學行為是教與學的統一。著名的教學法專家(p. corder)認為“典型的麻煩是我們總談論教,而不談論教學,教和學是一種結合的行為。不應過分把注意力集中在教上。”所以在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時,本文以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學生而言,與他們學習緊密相關的是教材和教學方式(體現在課堂教學)以及考試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是重要因素之一。hutchinson and torres曾經指出沒有教材,就沒有教學背景,教材反映了教學思想?目的和方法。對學生而言,教材是主要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的來源;對老師而言,它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指導((nie aiming, 2001)。因此選擇合適的教材至關重要。而在目前的學習環境下,即單純的母語學習環境,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外語教學目標的實現,必須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換句話說,課堂教學實際上就是外語教學目標的集體執行過程。其次,對許多中國學生來說,課堂是其接受外語輸入的主要場所,對部分學生甚至是唯一的場所。第三,外語課堂教學不但是學生接受外語輸入的地方,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學生接受學習策略培訓、學習行為得到評估的最重要的場所。”(束定芳2006)因此本研究除了圍繞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教材,教學方式,考試方式之外,還把學生對課堂的期望也作為研究內容之一。
2.1如何定位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
2.2學生如何看待現行使用教材?
2.3學生如何評論現行使用的教學方式?
2.4學生如何看待現行的考試方式?
2.5學生期望什么樣的課堂教學形式?
3.研究設計
本研究把教學的主體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實證研究方式,試圖發現以上問題的答案,因此該問卷調查是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的。
3.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是武術系2006和2005級的部分學生(2006級75人,2005級75人),共150人,占該系英語學習人數的75%。回答問卷件調查的150名學生均由教師隨機抽取。
3.2研究工具與方法
調查問卷由作者在文獻閱讀和與同行反復討論后精心設計,包括10個陳述。涉及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對教材的看法、對教學方法和測試的看法。每個陳述后提供了四個不同層次的評價,供調查對象選擇。
3.3調查結果與分析
問卷調查于2006年11月進行,要求150名參與問卷回答的學生自由而坦率的回答所有問題。15分鐘后,收回所有的答卷(其中有效問卷為120份)。
3.3.1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偏低
高達60%的學生“從沒學過”或只學過“兩年”英語;4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只“相當于小學三年級水平”;25%的人認為“相當于小學畢業水平”。換句話說,70%的學生的英語水平只達到小學畢業的程度,只有5%的人自己評定為“相當于高中畢業水平”。這一結果表明該系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偏低。
3.3.2目前選用的教材不適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
陳述3和4是有關教材的。60%的學生認為教材“很難”;20%的人認為“難”;50%的學生希望教材“簡單一些”,30%的學生還希望教材“有意思”。這一結果表明學生對目前選用的教材不滿意,其原因是教材難度較大,不適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而且教材內容缺乏趣味性,無法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3.3落后的教學方式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40%的學生認為目前的教學方式“很落后”;25%覺得“落后”。也就是說超過60%的學生不滿意目前的教學方式。高達55%的學生希望“使用語音室”或“采用多媒體教學”;更有40%的人希望“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這一結果說明落后的教學方式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學生迫切要求采用現代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和傳統的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3.3.4學生對目前的測試方式不滿
65%的學生對目前的考試方式感到“討厭”或“很令人討厭”;40%的人希望的考試方式是“口試和筆試結合”。這樣的結果說明學生對目前的測試方式不滿,希望采用新的考試方式。
3.3.5學生希望的課堂教學形式
高達70%的學生“討厭”或“很令人討厭”目前的英語課堂教學,其原因可能與教材難度較大,以及目前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與他們所希望的模式不一致有關,因為有40%的人在“我希望的課堂形式”這一陳述中選擇“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另外還有30%的人選擇“教師講解和學生討論想結合”。這一結果說明學生厭倦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希望借助新的教學設備以及和同伴之間的互動來完成學習任務。
4.解決問題的對策
針對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本文擬從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修訂教學大綱、根據新的教學大綱選用適當的教材、采用適合學生并且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式、依據教學內容和學方式采用適當的測試方式方面來探討解決以上問題的相應對策。
4.1修訂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對語言教學內容和方法等作出選擇,其主要任務就是確定教學內容,并為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細化處理。大綱除了要對語言內容和語言要素進行描述外,還要設計語言的其他內容,并且反映語言的教學理念,形式和方法(范愛克,1975)。教學大綱的制訂是針對學習者而言的,其出發點就是適合學習者的實際語言水平,符合學習者對語言使用功能的要求,而且也要指明適合學習者學習習慣和要求的教學理論和方法。
目前的教學大綱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目標要求較高,超出了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而且沒有明確的教學理論和方法;其規定的教學內容陳舊,語言呆板,不能反映出學生學習英語,以期實現交際目標的要求。因此,修訂教學大綱,使新的大綱教學適合學生偏低的英語水平,滿足學生實現交際目標的要求,教學理論和方式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習慣,是目前改變兩個系英語教學狀況的當務之急。
4.2選用適當的教材
呂必松(1993)指出:任何一種第二語言的教材都必須針對一定的教學內容、課程內容和教學對象。并且提出了教材普遍適用的原則:(1)實用性原則: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實用性;(2)交際性原則: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語言材料的組織要有利于交際能力的培養;(3)知識性原則:教學內容中要包含學生感興趣的新知識;(4)趣味性原則:要求教材內容和形式生動有趣;(5)科學性原則:語言要規范,解釋要科學,內容的組織要符合語言規律和語言學習規律;(6)針對性原則:要明確所編教材適用于那一種教學類型、那一種可型、那一種教學對象等。劉?(2000)把教材的編寫概括為五性: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趣味性,系統性。不難看出,對教材通用性原則的認識大同小異。這也就是我們選用教材不得不遵守的原則。
但目前的實際情況是選用的教學內容陳舊,句子冗長,語言缺乏時代性,導致教材缺乏趣味性和科學性,失去了針對性和實用性。由于教學內容喪失了教材通用性原則,直接導致了教學理論和方法的呆板與保守,使目前兩個系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甚至于厭倦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要改變兩個系目前的英語教學停滯不前的狀況,根據教材通用性原則選用適合武術系學生英語學習的教材刻不容緩。
4.3采取傳統課堂教學和多媒體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根據修訂的教學大綱,結合選取教材的特點以及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教學方式也應該隨之而改變,采用傳統課堂教學和多媒體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兩種課堂教學形式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提高,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處于良性上升狀態。
通過傳統的課堂教學,從根本上完善和提高學生的基礎語言理論知識和形成較為系統的英語語言體系。這種教學方式具有兩個方面的優勢,一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方式和長期以來養成的學習習慣,二是為多媒體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認知法的教學原則之一是“母語是學習者已有的知識,應該在教學中加以利用,必要是通過母語與目的語的對比,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語言規則。”(carroll)而且,“把新的語言材料跟學生母語和目的語已有的知識銜接起來,跟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選擇和創造合適的情景教學。”(carroll)因此,通過傳統的課堂教學,可以有效的使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英語語言的基礎理論知識,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多媒體課堂教學又有效的實踐了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何克抗1997:36)。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最終完成對知識的意義構建。而多媒體的課堂教學正是這一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兩種教學方式的結合是兩種教學理論體系的結合,相互補充,相互配合,既促進和完善了學生基礎英語知識的學習,也加深了了他們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而且也通過多媒體提供的教學材料,進一步的了解了英語國家及人民的生活,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機,提高了起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4.4采取平時與期末、口語和筆試相結合的測試方式
根據本文前面談到的修訂教學大綱、選用適當的教材、采取傳統課堂教學和多媒體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作者建議采用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相一致的測試方式:采取平時與期末、口語和筆試相結合的測試方式(具體細節不是本文討論的話題)。教師把平時學生的課堂表現列入測試分值之一,能有效的督促學生平時的學習;而期末的成績則是一個學期階段整體效果的顯現;口試與筆試的結合則可以更有效的考察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水平和交際能力的高低,這一反拔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因此該測試方法適合武術系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方式,也符合學生的要求。
5.結語
體育、音樂、美術專業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從小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專業學習上,大部分學生的文化知識面相對于其它學生而言比較狹窄,這從他們進入大學的文化課考試成績就可以看出來。當然,英語也不例外。西安體育學院武術系英語教學狀況的調查結果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目前體育、音樂、美術專業學生整體的英語教學現狀。所以,本文通過對西安體育學院武術系英語教學狀況的調查,發現該系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對策,并且希望對體育、音樂、美術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有所啟發。
一、出版美術專業素描教學的作用及現狀
我校的視覺傳達專業的素描課程以設計素描為主,強調設計。而美術教育專業學生以傳統素描教學為主,學生追求畫面的寫實效果。兩個專業的素描教學各具特色。本專業從2011年開始招生,教學現狀主要表現如下:(1)、學生在進校前大都是通過專業速成進校的,在應試教育的前提下,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短期作業、人物頭像、半身像素描和人物速寫上,而對靜物素描的質感表現和細節表現缺乏訓練,很少進行長期素描作業稿的訓練,在進入我校后他們需要加強長期作業的訓練。(2)、素描主要參照視覺傳達專業的素描課程,以設計素描為主,但學生對于設計素描的創作形式和手段缺乏認識,創作思路難以打開。(3)、表現技法單一,傳統的素描大都是用素描紙、鉛筆或者炭筆作畫,在表現上顯得較為平淡,視覺沖擊力不強。針對以上現狀,要想使學生符合本專業的專業需求,既具備對對象的表現力又具備設計的創新性思維,需要我們對他們的教學體系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革,以下是我這兩年來在實踐中的改革思路。
二、出版美術專業素描教學的改革思路
1、對學生進行超寫實素描能力的培養
(1)、超寫實素描的概念
20世紀80年代,法國藝術家伊維爾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個超寫實繪畫材料與技巧班,培養出一批優秀青年畫家,他們又把超寫實觀念帶入到各大美術學院,在工藝與廣告設計專業的學習中,超寫實表現素描發揮出很大的作用,成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
(2)、超寫實素描的作用
超寫實素描訓練是最能體現技術和技能的訓練,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前,一直受應試教育影響,大部分為短期繪畫作業,以表現大的黑白灰關系為主,而對于出版美術專業,學生將來需要更為細膩和藝術化的表現產品或者畫面,超寫實素描相對于全因素素描更偏重于塑造力的表現,特別是對物體質感和表面的肌理效果的塑造。同時,學生通過超寫實素描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有序、細致、耐心的作畫習慣,這在他們將來的設計工作中是非常關鍵的,為今后涉及到的商業繪畫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
(3)、超寫實素描的教學安排與要求
在環節安排上首先以臨摹為主,讓學生在臨摹中體會優秀的超寫實繪畫的表現手法,培養學生的耐心與技法。隨后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要表現的靜物,比如一片樹葉、一段麻繩,在傳統素描中,一片葉子的表現只要求概括的表現它的形體的卷曲關系、光影和主要葉脈,而在超寫實素描中,每一條細紋、蟲蛀或者肌理都需要細致描繪出來,這對培養學生更為深入的觀察力和表現力是非常有好處的。在作業量的安排上不宜過多,1到2張為宜。超寫實素描比一般素描都要深入,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刻畫、塑造,作業量太大,必然導致學生因為趕作業而不重視質量。學生在剛接觸超寫實素描時,對表現技法比較生疏,可以讓學生畫一個小的簡單一些的靜物練練手,待學生有了經驗后再布置一張長期作業。在靜物的擺放上,可以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有意識地去思考:如何運用點、線、面構成畫面?如何處理靜物的主次關系?什么樣的靜物搭配能夠使畫面和諧?靜物怎樣擺放有趣味性?在作畫步驟上,要求學生“全面打稿-局部塑造-整體調整”,先用鉛筆輕描出對象的輪廓,包括各個結構的細節,再從某個局部開始深入塑造,逐步擴展,最后整體調整。
2、學生設計素描能力的培養
西方國家的設計學科和設計教育體系已經趨于完善,我國針對設計素描教學的改革還在摸索階段,國內一些美術院校都根據國外最新的教學經驗,并結合自身特點,對素描教學進行改革。設計素描課程的開設也越來越多樣化和具體化,以下是本人對于學生設計素描能力培養的一些探索:
(1)、平面構成在設計素描中的作用本專業素描主要在學生進校的第一學期開設,學生進行素描課程學習的同時,也在進行設計類課程的基礎課學習,如平面構成,在教學中,可以嘗試把構成的思維引進素描教學,在進行了半個學期的超寫實素描練習后,轉而將學生引導到設計素描的思維模式,我們可以利用平面構成中的構成形式讓學生來組成素描畫面。如以眼睛為設計元素,可以從重復構成、近似構成、漸變構成、特異構成、對比構成、聚散構成、空間構成、分割構成等等角度去進行表現。在講解的同時,我們也可以采用一些范畫來啟發學生。如在講解近似構成構成眼睛的時候,我就找了一張較為經典的范畫作品,該作品是用素描的形式描繪眼睛的不同表情,并將這些表情放在相同大小、排列整齊的圓里。學生看了后大受啟發,立馬產生了很多不同的想法,取得了很顯著的教學效果。
(2)、設計素描中工具和技法的綜合運用鼓勵學生突破傳統的表現技法,盡可能多地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技法,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傳統的素描所用工具一般為鉛筆、炭筆,而在設計素描中,我們可以借助更多的工具去表現畫面,如粉筆、水彩顏料、甚至是廢棄的報紙或雜志,通過點、抹、染、裁切、揉搓、粘貼、煙熏等各種手段制造各種特殊的效果。
(3)、設計素描中的聯想和“寫意”作畫的形式由學生照本宣科的描繪改為主動的思考構思,作品要求“寫意”,或是寫一種特定的形式美、或是引起人的一種思考,如進行想象和聯想訓練,聯想是思維的翅膀,思維之間聯系得橋梁,在訓練中讓學生通過某個物體聯想到另一個事物,可以使接近的事物、類似的事物、或者有因果聯系的事物,如以喝酒禁止開車為主題,學生用整個骷髏頭作為背景,把汽車的外形和眼睛的形結合在一起,酒瓶組成鼻梁形狀結合在一起,很好的詮釋了喝酒開車的后果。
(4)、強調設計說明在設計素描中的運用要求學生每幅作品都寫150字左右的設計說明,強化學生的設計意識,讓學生會“想”會“畫”的同時也要會“說”,這為將來學生面對廣告文案的撰寫和設計產品說明的撰寫打下了有利基礎。剛開始要求寫設計說明時,學生常常不得要領,長篇大段下來就是不知道想要表達什么意思,沒有切中要點,通過引導后好了很多。學生在撰寫說明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反思自己的作品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畫面效果。
3、利用計算機輔助創作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計算機在設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創作中可以鼓勵學生借助計算機進行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在出版美術專業素描課程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上課前,利用計算機對上課對象進行快速創意設計。如將各種圖像素材通過電腦進行修整、剪切、拼接,這樣可以快速地了解創意的效果,并可以對多種創意效果進行比較,然后選擇出最佳的設計。這種方式的效率是傳統手繪方式無法比擬的。
(2)、創作過程中,利用計算機可以快速實現靈感的捕捉。在上課創作過程中,整個周期一般較長,很多時候都會隨著實際的場景和對象變化、實際對象和事先準備的素材不完全一致和個人想法變化等,導致不停的有新穎的靈感迸發,那么需要我們能夠快速地將這個靈感付諸實現,并看是否可行。這時候計算機就是一個有利的工具,可以快速的確定新想法的效果,以及是否需要及時調整創作路線與方案。
(3)、創作完成后,可以同學之間對各自作品進行互相評價和啟發。一般的素描課程課后沒有同學之間進行作品互評,或者只是針對已有作品本身進行表面上的評價。而如果采用計算機的話,同學之間就可以對各自的作品進行更深層次的評價和啟發,比如某個同學對某個作品有某個看法或者觀點,就可以在計算機上快速實現效果,直觀地表達自己想法,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或者表面上。這樣可以大大地促進同學之間互相學習與啟發,真正意義上增進交流。
圍繞上述計算機在出版美術專業素描課程中三個作用,為了能夠充分利用計算機,將效果落到實處,在我所授課程中,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了靈活多變的方式實施各項措施:(1)、在課前,提前給學生布置設計主題,并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先在計算機上實現幾個創意,組成成員進行互相選擇,得到出較好創意方案。(2)、在課程中,如果有學生有新的想法,鼓勵學生進行及時利用計算機進行快速的實現創作方案修訂,但是在進行方案修改的前需要得到指導老師的認可,以免耽誤過多的課程進度。(3)、創作周期結束后,除了老師對每個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打分外,增加以組為單位進行組內互評環節,對互評實施效果較好的組進行適當的加分,激勵學生之間進行啟發和再創作。
三、總結
以上是筆者對出版美術專業素描課程改革的幾點看法。本專業屬于目錄外專業,其教學改革還在不斷地進行。作為專業基礎課程,不管是超寫實素描還是設計素描,亦或是用計算機輔助創作,我們都需要取其精髓,為我所用,為學生今后的專業學習打好堅實基礎。
本文作者:張莉 單位:長沙師范學院
[摘要]伴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發展與改革,許多新式教學思想逐漸融合到各個學科教學工作中,其中包括美術專業的素描教學。在美術專業日常教學工作里,素描教學作為基本教學科目,對學生美術能力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學過程里,素描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就。然而在日常教學過程里,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我國美術專業素描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基于當前美術專業素描教學現狀出發,論述了當前素描教學工作中存在著的一些問題,同時提出了一些創新型教學策略。
[關鍵詞]美術專業;素描教學;問題;創新
一、引言
美術專業素描教學作為美術專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針對學生,素描教學都不是一門簡單的學科。素描教學注重學生的視覺意識以及視覺語言的培養,然而在以往的教學過程里,一些教師為了“教學”而教學,學生也是為了“學習”而學生,并沒有注重素描教學工作的內涵。并且,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一些教師依舊采取傳統式教學模式,并沒有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忽略了學生在素描教學課堂上的主體性,此舉不但不利于素描教學工作的開展,同時對學生學習習慣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因此,注重美術專業素描教學的創新,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對于美術專業素描教學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意義。
二、美術專業素描教學創新的意義
(一)順應了時展潮流
在造型藝術中,素描是一門基本功。通過專業專業素描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素描與國畫、油畫以及色彩之間的關系,進而能夠熟練掌握。然而在日常素描教學過程里,并沒有真正實現這種教學高度。伴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國家綜合國力在不斷提升,人們生活質量也在不斷提升,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品位以及生活質量。由于受到科技力量不斷提升的影響,人們逐漸感受到信息傳播方式多樣性帶來的巨大魅力,信息傳播與交流已經不再是僅僅依靠傳統式的紙張印刷技術,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所有人都能夠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獲取相關信息。伴隨著我國科技力量的不斷進步,信息傳播方式將會越來越多樣化。基于當前的這種環境下,人們如何選取自己喜歡的信息傳播方式呢?視覺信息就會起到關鍵性作用,視覺信息往往能夠瞬間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進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在傳統成語中的“一目了然”往往能夠形容視覺信息的速度,讓人們能夠直觀、清晰去了解信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書本、報紙已經逐漸脫離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它們已經不再是人們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傳播工具了,而電視機作為一種傳統式獲取信息的工具,至今依然被廣大人民使用。電視機傳播信息的方式是基于圖像作為傳播方式。無論是針對國際重大新聞,還是基于社會小事,都能夠在電視機上了解相關信息。人們可以通過電視機來了解外界信息,掌握信息來源。因此可以看出,電視機已經逐漸成為信息文化傳播的重要工具。那么為什么電視機作為一種傳統式信息傳播工具,至今還沒有被淘汰掉呢?電視機傳播信息的方式是基于圖像技術與音頻技術,不但能夠傳播文化,同時還可以將文化和娛樂加以結合,迎合了當前信息技術發展的浪潮。不僅如此,畫面傳播色彩的設置起著關鍵性作用,好的色彩設置往往能夠吸引人們的眼球,給人們造成視覺上的沖擊。假如色彩設置的不合理,那么必然會影響視覺效果,讓人們產生不好的視覺沖擊。總的來說,素描作為造型的基礎,怎么樣利用素描技術來實現視覺沖擊力度就是美術專業素描教學中的教學目標。素描教學要讓學生了解與熟練運用視覺語言,培養他們的視覺意識,幫助他們能夠以多樣化的視覺形式把需要傳遞的信息傳播出去,這也廣大美術素描教師的教學任務與需要實現的教學目標。伴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美術專業素描教學一定要轉變教學模式與教學目標。通過美術專業素描教學工作幫助學生充分掌握素描技術要領,進而能夠熟練運用。
(二)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教學僅僅注重教師的“教學”,卻沒有對學生的“學習”加以重視,忽略了學生的個人認知能力以及學習情況,此舉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針對美術素描教學工作,日常教學模式往往是借鑒其他院校的教學模式,在形式上稍微加以改變,并沒有注重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注重他們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名美術素描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不僅要幫助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同時還要注重教學質量的提升。素描教學作為一門技術型教學,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同時還需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對知識加以補充。然而在日常素描教學過程里,教師并沒有注重課余時間的知識拓展,忽略了量變與質變之間的關系。即使是非常有藝術天分的學生,僅僅憑借正常的課堂教學時間,他們也往往無法快速提升自己的素描水平。與藝術類院校進行比較,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并不具備一定的藝術天賦與藝術修養,因此,在學習過程里,短暫的學習過程里無法幫助學生基于量變轉向質變的變化過程。并且,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僅僅依靠教材,并沒有注重知識拓展。然而在教材編制的時候,無法對所有知識都進行概括,再加上在日常教學過程里,教師并沒有進行知識拓展,必然形成教學知識不完善,無法幫助學生構建與完善知識體系,同時教學目標也存在不明確之處。在日常教學過程里,學生都僅僅重視技巧與技能的培養,注重“模仿技術”的訓練,根本沒有注重學生個人人文素養與藝術素養的訓練與提升,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三)課程安排之間缺乏連貫性
為了有效開展課程教學,補充課程知識,一定要注重課程設置之間的連貫性與補充作用。素描技術的培養需要依靠紋理、結構與線條等一些部分,這些知識學習往往是在其他課程教學中涉及,在素描教學中并不注重這些知識的教學。然而在課程安排的時候,并沒有注重不同課程之間的知識的補充作用,學科教學采取“各自為政”的策略,不注重學科知識的滲透與綜合,此舉并不利于學生對素描技術的培養與提升。由于學科教學之間的相互獨立性,并沒有讓學生到知識的充實性。在日常教學過程里,學生往往會遇到知識鏈斷裂,對有一些知識點無法理解,這樣對學生素描技術的培養與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不利于美術專業素描教學工作的開展。同時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甚至對美術專業素描教學產生厭學心理,不利于高職院校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與形成。
三、基于當前教育背景下美術專業素描教學的創新型改革
(一)合理化安排課程教學內容
在教學過程里,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依靠課程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對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里,一定要注重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實現合理化、高效化。在安排教學內容的時候,不能夠僅僅依靠其他教學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說和藝術類院校進行比較,高職院校美術專業的學生在美術基礎方面稍微遜色一些,假如照搬藝術類院校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必然會導致教學安排出現漏洞。高職院校學生在進入專業學習之前,他們往往沒有接觸過美術專業的相關課程,他們在美術素描基礎方面較為薄弱。因此在安排教學內容,制定教學大綱的時候,一定要基于基礎知識出發,采用循序漸進的策略,逐漸提升教學難度。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掌握素描學習技能,提升教學質量,同時還能夠幫助高職院校美術專業學生培養與提升美術學習興趣,實現教學的真正目標。
(二)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提升
動力源自于興趣。要想快速提升教學質量,一定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伴隨著新課改的開展,越來越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提升。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里,一定要基于“生本”理念出發,注重學生對美術素描教學的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提升。同時,教師還要注重情感教育以及價值觀教學內容的滲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學不僅要側重知識的學習,同時還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出真知”,只有注重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策略,才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與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以及運用能力。
(三)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素描教學不能夠僅僅依靠教學大綱開展教學工作,同時還要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一位好的藝術大師,他們往往具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一幅好的藝術作品,往往不是借鑒別人的作品臨摹出來的,而是通過作者的自身想象,融合自身的情感創作而成。因此,在日常素描教學過程里,一定要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由于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習慣與個人特長,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里,教師一定要提倡個性化發展,只有充分發揚學生的個性,才能夠幫助他們提升藝術創造力,實現藝術學習的不同風格,實現教學的真正魅力。
四、總結
伴隨我國的不斷發展,人們的觀點以及思想認識都有了很大的轉變。因此,對于美術專業的素描教學,一定要注重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變。在日常教學過程里,只有采取與時展背景相互融合的教學模式,才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幫助學生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作者:趙金霞 單位:北華大學師范分院
摘要:文章在論述素描教學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提出了優化高職院校美術專業素描教學的具體策略,即:提高學生對素描的學習興趣;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素描水平;反復訓練,加深學生對素描的認識;培養學生獨特的素描風格。
關鍵詞:高職院校;美術專業;素描教學
素描作為“繪畫的根基”,是完成美術作品必不可少的切入點。因此,各院校要高度重視美術教學中的素描教學。首先,要從教師抓起,必須保證教師的專業水準可以勝任教師職位,為學生更好地學習素描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要提高學生對素描的認識,也就是了解素描對于美術作品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學生素描的專業水平;最后,要多加練習,讓學生根據參照物反復練習素描,以增加學生對素描的熟練度。
一、素描教學的重要性
對高職院校而言,素描教學是非常有意義的基礎課程,在美術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美術作為表達物體形象最直接的藝術形式,其藝術性是復雜多變的,而素描作為造型藝術的基礎,不管什么風格的造型都需要素描來提升整個作品的神韻。素描教學訓練可以培養學生對物體形象的認知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由此可見,素描對于繪畫來講尤為重要。
二、優化素描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提高學生對素描的學習興趣在素描教學過程中,構圖、形體、質感及結構等是素描課程的主要訓練內容,由于素描課程需要大量的時間,學生在長期學習素描的過程中就會較為枯燥乏味。因此,要想優化專業素描教學,就要調動學生對素描的學習興趣。例如,開展作品欣賞教學課程,教師選擇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并讓學生先說出自己對作品的印象和想法,以此來提高學生對藝術的鑒賞能力,通過欣賞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作品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素描水平在素描訓練中教師要分別對形體、結構、色調、明暗等進行逐一講解,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應用范圍。例如,形體與結構是表達物體最重要的內在元素,兩者之間密不可分,也是學生學習造型的關鍵,而色調、明暗則是表達物體外在的重要因素,給予人直觀上的沖擊。對于素描的結構和特點,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素描基礎,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多種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構思,也就是在教學中增加作品的新穎度,并在具體作畫中,憑借眼前的實物獲取更多的藝術信息,為日后的創作提供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三)反復訓練,加深學生對素描的認識一部藝術作品可以直接反映出畫家的心理活動及思維活動。在素描訓練中,學生常常處于無思維狀態。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不具任何生命色彩。對此問題,教師不能只采取修改繪畫的方式,這種方式會導致學生過于依賴教師的評語,也會使學生跟著教師的思維走,這對素描教學來講不具有任何意義。因此,為了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教師應采取各種手段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例如,發現學生繪畫中所存在的問題時,不要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應讓學生先談談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并結合素描的各種元素引導學生回顧每一種元素的正確應用范圍,使學生可以自己找出問題的原因,在糾正后要讓學生反復練習,使學生加深對素描元素的認識。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并在日后繪畫中少犯或者不犯類似的錯誤。
(四)培養學生獨特的素描風格美術作品是充分展現個人設計才華的直接體現,作為一名設計者,最基本的能力就是用作品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這就需要高職院校的教師打破傳統素描教學思維的習慣,構建全新的思維方式,以視覺上的審視就可以判斷出原作品中作者的想法和觀點,從而轉變為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法國畫家德加曾說過:“素描畫的不是形體,而是對形體的觀察。”也就是說,教師在素描教學中,要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從物象的全貌中觀察出主要部分,然后根據局部細節部分找出作品的精髓。當然,從很多畫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素描的風格多樣,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遵照教師的風格進行復制,缺乏屬于自己的藝術特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素描本身的多種因素引導學生追求屬于自己的素描風格,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
三、結語
素描是體現藝術作品的重要元素,也是體現一切藝術造型的基礎,要想優化高職院校美術專業素描教學,就必須重視素描聯系,對素描的各項元素一定要有深刻的認知。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其作用不僅僅是按照傳統方式完成課程任務,而是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要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主,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善于摸索、善于表達。素描教學要以基礎教學為主,培養學生掌握素描的技術要點,并以創造和設計為目的,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
作者:楊棟昉 單位: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一、素描教學的基本情況
在美術學專業中素描任課教師主要以專業方向的教師為主,其中油畫方向、國畫方向、版畫方向、設計方向教師都有基礎素描課程的教學任務,根據教師繪畫風格與學生基礎情況,教授內容主要以具象、寫實性方面的素描教學為主。這和中國美術教育的發展有著密切關系。從最初中國留學的有志之士,在學習西方的造型體系回國之后,他們認為可以拯救中國單一的國畫體系,就是在中國美術院校開始教授西方寫實性造型體系,這種寫實性造型體系來自歐洲,至今已經有一個世紀,并且源遠流長,人才輩出,大師璀璨。因此學習古人、前輩的優秀的傳統繪畫是高校美術教育的責任,在我校美術專業的素描教學以寫實性為主,目的也是作為傳承、學習、研究前輩的優秀文化遺產。目前的現狀是從一、二年級到三、四年級都是寫實性教學體系,國畫專業學生在三、四年級中的素描課程也基本是寫實性的素描造型方法。設計專業教師更多會以設計素描的方法進行教學,整體美術教學屬于接受性教學方式,把前人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創造性教學方式較少涉及,也就會導致學生在畢業創作時不知所措,臨摹古人,自己的理解少之又少,在創造性方面是少有突破的,這就是目前美術專業的教學現狀。這種教學模式與素描教學大綱的制定內容是有一定的關聯,素描教學大綱中要求以對象造型準確、刻畫深入、形象生動為標準要求以寫實性造型體系為依據進行素描教學,標準只有一個,這就很容易導致教學中創造性的剝離,而且學生的作品也會呈現出千人一面的繪畫風格,這樣的教學后果也是我們教師不愿看到的,同時這就要求我們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思路進行反問式的思考:我們究竟應該教會學生什么知識,學生用這些知識干什么的追問式的教學反思,才能夠改變一成不變的教學現狀。
二、素描教學現狀分析與反思
(一)素描教學模式單一
我系美術專業在契合西部大開發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大環境的帶動下,有了長足的發展,美術專業的學科建設與課程建設也在積極的建設之中,素描教學作為基礎的造型課程,應該起到基礎的思維訓練、基礎的技術訓練兩個大的框架之內,只有技術的練習,沒有思維的訓練,只會把學生訓練為會畫畫的工匠,而沒有藝術思想。因為長期以單一寫實性素描教學時,會出現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美術史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訓
練相互混亂而導致理解的偏差美術專業學生在學習美術理論方面時,會學習到西方美術史中從古至今美術發展的詳細脈絡,之中包括古典主義、現實主義、印象派、后印象派、野獸派、超現實主義、超寫實主義、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立體主義、極簡主義、當代藝術等各種派別及繪畫形式,這些形式的代表作品均被世界著名的博物館收藏,并被流傳至今,是世界的優秀的藝術文化形式。縱觀這些形式中偏向寫實性的風格有古典主義、現實主義、超寫實主義,其他形式的也有不是純寫實性繪畫風格的,我們長期以單一的寫實性素描造型形式為基礎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在美術史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專業技能訓練之間,相互混亂而導致片面性理解:學生在理解寫實性繪畫方面是容易接受,甚至固執地認為寫實性繪畫是最好的藝術繪畫方式(根據對美術史的學習與分析,我們知道各種繪畫形式,只要能夠畫出好的作品都是好的繪畫形式),但在認識其他繪畫形式時,如印象派繪畫、立體派、野獸派等,他們不是太能夠理解繪畫大師們的繪畫意圖及繪畫風格,有些學生甚至認為這些繪畫是不好的,為什么能夠被放到著名的博物館呢?這在我們的教學當中是屢見不鮮的。顯而易見,這就是單一的寫實性教學模式帶來的可怕后果。從歐洲美育教育的現狀來看,博物館承擔了一部分美育教育的功能,在博物館中可以看到以美術史為主線的各種展覽,其中從古典主義、印象主義、表現主義、現代主義到當代藝術,在博物館中都可以欣賞得到,社會人群中各個階層都可以在博物館中進行藝術熏陶及美育教育,歐洲整體的藝術欣賞與藝術素質較高,并且具有普遍性。中國的美術博物館在美育教育方面注重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展示,但在現當代美術方面展示較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校專業學生的藝術鑒賞水平,因此學校美術教育不能夠全面的從美術史的角度去進行美術教學,而只片面地講授與寫實性繪畫有關的知識,就遠遠背離了客觀的美術史的發展變化,忽略了多元文化客觀并存的現狀,這是我們不能夠漠視的,應該積極改變這種現態的發展,不斷完善美術基礎教學理念,重視基礎素描的思維能力訓練,提高學生的整體藝術素質。
2.素描教學形式與內容的單一
會導致千人一面的繪畫效果寫實性繪畫,從它的誕生注定是容易讓人接受的一種繪畫方式,由于它的客觀性與寫實性,容易識別繪畫的內容與思想,受眾普遍,是一種較好傳播的一種美術繪畫形式。但是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在以教學的方式普及并廣泛傳播時,容易造成千人一面的藝術后果,每個人沒有特點,形式統一,正是失去了藝術的獨特性與可識別性,這樣的藝術作品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因此我們在設置素描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時要追問式地探討教學的目的與價值,要培養有思想、有思考、敢于懷疑、敢于創造的學生,那么就要對我們的選擇去負責,去改變單一的基礎素描教學模式,加入多種繪畫語言風格訓練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己懂得思考什么、如何思考,每個學生的繪畫作品中的不同面貌就會自然出現,逐漸會運用繪畫語言去表達自己對社會、人、自然的思考,這樣就避免了千人一面的教學后果,是對學生的負責,也是對藝術的負責。
(二)應該融入并設置有多元語言的探索性、創造性的素描教學模式
現有的素描教學內容主要以寫實性素描風格為主的教學方式,旨在學習前輩傳承的造型方法與技能,這種方式基本屬于接受性教學模式。這種方式在傳承與創新中起到了傳承的作用,如何在傳承中創新,并具有思想性、創造性、時代性的教學模式,這在現代美術教育中是主要討論的主題。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學首要是培養思維,同時還要注重技能,而且還需要把握時代的特征,從這三方面去入手進行基礎素描教學的全面探討,能夠對我們的教學模式有所突破。我在學校從事基礎素描教學多年,認為基礎素描的核心主要是“基礎繪畫語言的思維訓練”“繪畫造型語言的技能訓練”“繪畫語言的創造性訓練”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中首推思維訓練,其次為技能訓練,然后是創造性訓練。我們現在的訓練模式更多的是強調了單一語言的技能訓練,而缺失了多種語言的思維與運用訓練,這樣的基礎引導會導致學生到了高年級時,面對創作思維變得簡單,創作語言也可謂只是模仿他人的繪畫語言,不會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與認識,也就是面對“觀眾”時是“失語”的狀態,不會自己“說話”,而需要借助別人的語言來說。這種情況在眾多國內高校的美術教育中屢見不鮮,問題就出在我們的基礎素描教學的目的不明確而導致的教學結果。綜合分析如包豪斯設計素描教學、王華祥“將錯就錯”素描教學、中央美術學院周至禹的“讓學生站起來環顧四周”等各種教學方式,由于各自的思維、訓練指向不同,雖然能夠學習吸收教學理念,但不能夠兼具有綜合的繪畫語言訓練方法,由此探討一種具有實驗性的、探索性的、能夠吸收各種綜合繪畫語言的基礎訓練方法,定義為“實驗性”素描教學方法,目的就是通過對綜合繪畫語言的分析、研究、訓練,了解并掌握“會說話”的語言,能夠表達自己想說的話。運用這種“實驗性”素描教學方法,由學生在完成“基礎繪畫語言的思維訓練”與“繪畫造型語言的技能訓練”后,選擇適合自己的語言完成“繪畫語言的創造性訓練”三個過程,從而形成對自己語言面貌的了解、思考與蛻變,產生出全新的自我狀態。同時我們應清楚實驗的探索性與傳統的關系,首先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的探索,不是“無源之水”的創新,更不是臆想的創造。我們想讓學生從一種繪畫語言中解脫出來,尋找適合自己的語言方式,其實更多的還是從傳統中繼承、學習、消化為自我的理解,創作出屬于這個時代的、有思想的優秀作品。
三、結語
其實我們不是要把寫實性素描作為罪魁禍首,而是我們的教學模式需待完善,我們單純地把一種表現語言形式作為了繪畫的“基礎”,而殊不知繪畫語言的多樣性并存的現實特征。同時我們也忘卻了我們教育的初衷與目的:教育獨立的人,有創造性、有思想的人的本質教育。單一寫實性的素描教育模式應該有所改變,融入多元語言的、包容性的素描教學思想,亟待完成學生在素描基礎中的綜合思維訓練與綜合技能訓練,才能夠有效促進創造性教學的健康發展。
作者:田軍單位:喀什師范學院藝術系
1、中職院校在素描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1.1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熱情不高,主動性不強
當代中專學生普遍缺乏對學習的主動性和韌性,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再加上一些學生對素描沒有興趣,遇到困難就輕易退縮,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1.2師資短缺,教師共同教研少
由于學校的編制是有一定限度的,美術專業教師不足以應對逐年增加的生源,面對幾十名學生根本就輔導不過來,如果班級多,上課也就往往處于應付狀態,那么談提高教學質量就變成了一句空話,雖然有的學校外聘教師,但往往沒有共同的教研活動,雖然有一致的教學大綱,專業教師坐不到一起來研究學生、研究教學活動,往往一人一套方法,一個路子,使得學生疲于應付,何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2、根據以上狀況,在素描教學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善
2.1加強思想動員,明確學習目標,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入手,保證教學效果
在思想上對學生進行動員教育,明確學習目標,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注重提高學生興趣。素描課以構圖、形體、結構、明暗、質感、空間感等為主要訓練為主要內容。課時較長,需要長期的反復訓練,易枯燥。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適當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如學生講評、小組評比、每周進步獎,每周優秀獎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枯燥情緒的產生。
2.2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
一張畫是作者作畫時思維活動在心理活動的過程的反映。緊扣這些過程的每個環節,是指導繪畫的關鍵。學生作畫的訓練中,常常不自覺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維方法,混亂無序地表現對象,對此卻認識不到。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沒有對表現對象進行整合和提煉,而只憑主觀臆造、機械地表現對象。對此問題,教師不能采用單純地糾正、修改畫面的方法。而應引導學生去正確把握自己的思維方法,達到教學目的。比如:當發現學生的形不準時,不是直接指出,而是由學生談談作畫時怎么想、怎么看和怎么畫,啟發學生回顧作畫過程中的每一個思維環節,針對問題出現的原因,建立起學生正確的認識方法,給予學生相應的畫面方法上的微觀指導,使學生學會運用正確思維方式去學習并指導自己的藝術實踐。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樣,學生就會少犯或不犯類似的錯誤,進而逐漸形成獨特的個性。
2.3增加基礎素描訓練課
素描學習只有對素描的點、線、面、體、色度空間、質量、質地、光線、材料等各個因素的深入理解,才能產生對素描有真正把握。如果把素描僅理解為描繪具體形象的過程,忽略其作為抽象、純粹元素存在的本身意義,寫實的素描將變得蒼白。因此,在基礎素描教學過程中除了進行再現性素描訓練外,還涉及到素描單個因素和各因素間關系的訓練、否則難以到達素描教學的真正目的。
2.4速寫、默寫貫穿于常規教學中
在教學中可以增加一些速寫訓練和默寫訓練。速寫訓練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增強學生的感受性,培養學生的敏銳的洞察力。在訓練時可以有意識增強學生的感受性,由于速寫工具簡單、方便,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因而短期速寫的訓練應該貫穿在教學過程中。默寫比速寫更能鍛煉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力、表現力。比如對學生身邊非常熟悉的東西進行經常性的默寫訓練,有利于學生發展個性,對素描的表現手段也會因為自己的獨自判斷力有所增強。
2.5設置素描風景寫生訓練
通過風景寫生有利于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感受力,對宏大場景的組織、整理、概括構圖的能力,以及進一步鍛煉學生深入塑造形體、刻畫對象的能力。在外出寫生的過程中,學生要運用不同的素描手段去表現美好的事物,由于自然景觀具有可畫性與零散性相混雜的特點,促使學生不得不選擇表現對象,在繪制過程中,按自己的審美和所掌握的繪畫技巧進行提煉、取舍、創作,能更快的提高素描水平。
2.6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教師傳授知識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方向,可以想見,如果教師傳授了錯誤的方法給學生,會給學生造成多大的困難。所以教師要有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教師在輔導學生的時候才會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更好效果。同時教師對新理念、新的教學形式,要有一個分辨能力。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許多新的教育觀念不斷地涌現,過去積累的知識經驗可能在幾十天時間就有新的變化,那么教師這時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對新事物加以分辨,合理應用。總之,對于職業中專美術專業素描教學的改善措施,在這里只是初步的一個構想,如何使素描的課程設置更科學,訓練模式更具體,還有待于同仁們共同努力,做進一步探討。
作者:仝保奇單位:河南省經濟管理學校
一、教學技能的培養依賴于學科專業能力的提高
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要想提高教學技能,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學科專業能力——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掌握盡可能多的美術史知識、美學原理,踏踏實實地學好每一門專業課,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讓自己有更多優秀的作品,在上課前找到更多有意思的相關知識,才能讓學生對自己充滿敬意,自己指導學生時也會輕松自如。大多數師范類學校的美術教育課程設置都會借鑒非師范美術類專業的課程安排,與非師范類美術專業相差不大,缺少美術專業與教學法的融合,缺少針對性。因此美術教育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的教學基本功,如簡筆畫、美術字、黑板報、教學掛圖制作等方面相對較弱,上學時學到的技能與實際教學能夠結合的比較少。同時,美術教育類專業的學生存在見習、實習時間短的問題,尤其是實習,基本上都是校內實習,校外實習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學期,由學生自己安排,很多學生找不到實習單位或者不想去實習,最后只是找個單位蓋個章來應付。這些問題應該】起學校的重視,美教專業教學應該注重專業特征,在美術專業基礎課中,加入更多的適合小學生教育的如美化校園、裝飾教室、櫥窗海報之類的內容,加入教師的指導,讓每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另外,學校應該對實習作統一的安排,對實習做出更加細致的要求,安排人員監管。
二、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學生說課能力的培養
對于師范類美術專業學生來說,語言表達能力是必須鍛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自己的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既要使用專業的概念與術語,又要使這些術語簡單易懂,與實際操作相聯系,盡量不用過于死板的概念解釋美術類的專業術語,而應該用通俗的、便于理解的語言進行講解,每節課盡量能夠教授學生一個專業術語,例如素描、線描、速寫、油畫、國畫等。小學生課堂有其特殊性,教師的語言表達更加需要技巧,要控制自己的語調高低、語速快慢,合理控制講課時間與實踐時間、教師示范時間與學生制作時間的分配。一般師范類院校會為教育類學生舉辦說課比賽、演講比賽等,但美教專業的學生很少參加,原因有兩個,第一,認為自己是技能類學生,本專業的教師也不太重視培養學生的說課能力;第二,就算參加,也很少能比得上中文類或者其他教育類專業的學生。針對這個現象,美術教育系應該組織學生觀摩學校優秀說課選手的比賽,并且組織小范圍的說課,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與展示的機會。
三、提高編寫教案與課件的能力
組織教學需要很多課前的準備,編寫教案與課件是其中的重要環節,這需要教師查閱很多資料,了解小學教育學科發展的動態。編寫教案與課件是師范生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是培養教學技能的重要手段。長期以來,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缺少了這一部分的學習,對編寫教案與課件不夠重視。提高學生編寫教案的能力,可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教師要求學生寫詳案,讓學生選擇小學教材的某一課,根據課程標準和小學生的情況編寫教案;第二,教師參照網上優秀教案,對學生做完的教案進行評選,旨在指導學生如何編寫條理性強、科學有序的教案;第三,是學校邀請當地優秀的小學教師親臨指導,以便學生吸取一線教師的經驗。
四、注重創新性教學思想
布盧姆將技能領域的教育目標從低到高共分為七級,最高級就是創新。美術教育通過對學生創造性的鼓勵、培養,必然會使學生形成一種創造意識,一旦這種創造意識形成,就會成為心理定勢,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們具有與眾不同的想法和思維。小學美術教師的教學需要富有創造力,要能對學生有所啟發,有時甚至要做得有一點“出位”。例如,在寧德師院附小一堂美術課中,羅曦老師主講《生命的甘露》,上課前,教師先用多媒體播放根據幾米漫畫改編的《向左走向右走》的畫面,畫面中下著小雨,人們帶著雨具穿梭在城市中。接著,教師穿著雨衣、雨靴,打著雨傘出場,以此來引出“生命的甘露”的主題,這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這是一個成功的開場,是一位美術教師用心經營的教學技巧,贏得了學生的喜愛。大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更多的是按照成年人的特點來進行的。大學生畢業后成為小學美術教師,要將學到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以另一種教學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在大學中,國畫課要上工筆、寫意、花鳥、山水臨摹與寫生,特別是臨摹課耗時很久,學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靜心學習,像羅曦老師這樣繪聲繪色的課前導入在大學教育中顯然不適合。而小學教育則非常需要這種創造性教學。首先,課堂45分鐘的時間不適合長時間作業,枯燥的臨摹課也只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能力。其次,小學生文化課課業壓力比較重,因此美術課堂需要活躍的氣氛。所以小學美術教師需要有更多創造性的課前導入和課程安排。如何提高教學技能是美術教師應該終身學習和研究的,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跟上小學美術教育學科發展的步伐。
美術作為一門學科,它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技”的層面和“道”的層面。“技”的層面是指美術作品創作的方法,高等美術專業的課堂教學主要傾向于技能的教學和訓練。當代我國中小學美術教學人文精神的培養做得較好,特別是“新課標”頒行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傳統的教學觀念和就業形勢的影響,高等美術專業培養的模式仍以技能訓練為主。在這一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及人文精神的培養,忽視了學生作為個體的獨特情感及未來的發展。從近幾年學生的畢業創作中可以看到,有些學生除了本能的模仿一些作品的技法外,畫面中似乎看不到自己的觀念和意識。現在,教育者開始逐漸認識到了在美術專業的教學中應該逐步由“技”入“道”。這里的“道”指的就是美術學科的人文性。將美術學科上升到人文學科的高度,從狹義的美術走向廣義的美術,這不是簡單的口號,這是當下我國社會轉型時期人文精神體現在教育領域內的必然結果,高等美術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理應受到高度的重視。多年的藝術擴招,一些學生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可是最終的歸屬還是社會。現今社會中的美術類崗位趨近飽和,而實踐純藝術家的理想更是有其一定的難度。通過幾年的大學生涯,然后回到社會底層去做一個美工,是現在一些美術類大學生不能接受的,于是一些有著遠大理想的藝術青年成為社會現實中的“低能兒”,可見真正的育人在于“道”。
高等美術專業培養的人才直接面向社會,使學生成為現實社會中真正有用的人是這種教育的結果,而缺少人文精神的教育必然會潛伏著一定的素質危機。人文精神是整個人類文化所體現的最根本的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價值理想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為終極目標。它是一種高度重視人和人的價值觀的思想態度。它關注人存在的意義、尊嚴、價值、道德、文化傳統,關注人的自由與平等及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即人文實質區別于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人與社會的事物,其核心貫穿在人們的思維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價值取向、人格模式、審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①
人文精神就是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視人格完善為教育的最終目標,中國儒家學說中提出的“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便是一種典型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道家老子主張“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它從人對客體自我的認識開始,最終又返回到主體的自我,這也是一種非常明顯的自然主義的人本主義思想。高等美術教育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是進行人文教育的核心學科,它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不同歷史、不同國家的藝術家所創造的美術作品中蘊涵了人類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價值、道德、尊嚴、個性、教養、生存狀態、智慧、自由等人文特征。美術作品是最為直觀的人類文化之一,往往以一種不同于人類語言的方式傳達著個體的情感,用比語言更直觀的方式關注整個世界,這賦予了美術本體最大的價值和功能。高等美術專業的課堂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學習美術技法和相關理論,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一點在藝術類學科中尤為突出。在這一過程中,美術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力圖使專業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早在20世紀初,我國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認為教育家的任務,就是通過美感教育使人達到最高精神境界。高等教育就是注重對人的品質的培養和改善,為社會培養高尚的、有品位的人。因此,人文精神的培養在美術學科教學中的作用日漸顯現,高等美術教學對人文精神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美術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著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等美術專業的學習絕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從2008年四川省美術高考文化成績的劃分就可以看出,美術專業對美術考生文化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美術作為人類文化的載體,能夠使學生認識到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及人類社會的豐富性,并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美術學習不僅僅是美術技能技巧的學習,也不應該僅僅是美術知識的學習,而應該是在一種文化觀的指導下的學習。美術教師應該讓學生在一種文化情景中理解美術,并通過對美術的學習來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響。
面對當前就業的壓力和社會上諸多的誘惑,如何確立正確的繪畫觀念對于高等美術專業的學生來講是極其重要的。了解、學習和借鑒各種有益的文化因素,完善自身的文化,是當今社會狀態下合適而正確的文化態度。
高等美術教育仍然是一種心理教育,也是一種情感教育,是一種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內心體驗過程,不管學生學習什么內容,或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對學生的真正考驗是怎樣立足于現實社會。高等美術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是一種十分迫切的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要從他們的職業道德的教育上做起,學生對職業的社會屬性的理解直接影響學生的社會適應性。高等美術專業的人文精神教育還應從積極認識和理解本民族與世界各地藝術的歷史和文化意蘊做起,讓學生形成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并參與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高等美術專業教學的重任。人文精神是一個較抽象的概念,它屬于精神層面的東西,具有不可觸摸性,這需要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學生能夠有意識地運用更多的途徑來關注,這樣才能夠在研究、學習、探討、實踐的過程中達到對自身人文精神的培養。
一、拓展藝術實踐形式
藝術實踐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實踐的形式可多種多樣,實踐的意義在于學生參與實踐過程中知識水平得到提高,理論知識得到檢驗,通過實踐拓展學生知識面,增加知識的橫向聯系。
單一的藝術實踐僅僅局限于繪畫寫生或攝影收集素材,這種走馬觀花的單一實踐模式遠遠不適應現代教育培養人才的要求。為了達到實踐目的,除增加藝術實踐內容外,結合時展需求,按照新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還要充分考慮學生就業因素,探索新的實踐模式,適當拓寬藝術實踐面相當重要。無論造型藝術專業還是美術學專業,藝術設計專業,多數院校都把藝術實踐單純看作藝術采風活動,既沒有制定計劃和方案,也沒有明確目的和要求,更沒有確定實踐的形式,藝術實踐等同于學生旅游,學生基本沒有什么收獲。由于辦學指導思想和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造成了學校對藝術實踐的片面認識,現在許多高校對實踐教學沒能足夠重視,出現了既浪費時間也沒有學習結果的遺憾現狀。
其實,根據不同的專業需要,選擇適合的時間、內容以及實踐方式不難做到,不同的專業有各自的培養目標,不同的社會崗位也有各自的崗位要求。美術學專業是以培養中等學校教師和實用美術人才為主的,設計專業是培養時代建設所需的設計專業人才,美術學院造型藝術的各類專業是培養拔尖型的美術創作設計人才,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取向和要求,實踐的方式也就應該有所區別,傾向于繪畫的專業實踐的形式,以寫生為主無可非議,其他專業的實踐方式就值得推敲了。對于當今多元化的社會,藝術實踐應考慮學生就業、知識提高與鞏固等因素,單一的實踐模式已經不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積極探索多種藝術實踐模式是時展所需,分專業、分年級、分特長、分階段考慮藝術實踐形式,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合理培養實用人才和創新人才十分重要。
二、明確藝術實踐目的
藝術實踐教學是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造型藝術專業或藝術設計專業必須經過的學習內容。實踐的意義在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培養審美情趣,收集有關創作素材,磨練課堂所學基本知識與技能,為創作和設計打下堅實基礎。要搞好實踐教學,針對具體專業和各種年級階段,應該有明確的實踐目的,制定相應的實踐計劃。首先,藝術實踐是專業知識的強化與補充。高等美術教育培養目標是明確的,雖然各自專業有不同的要求,但在培養學生對社會、對自然、對藝術的親和度和敏銳洞察力上是一致的。無論是美術學還是藝術設計都離不開實踐教育,實踐環節是對課堂學習知識的加強與補充,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美術專業通過藝術實踐提高學生對藝術的認識能力和審美判別能力,在實踐過程中不僅專業知識得到了提高,對事物的觀察和表現能力同時也得到培養。其次,藝術實踐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最佳方式,從廣義而言,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知識與技能雖也有實踐的機會,但這與專門的外出實踐活動是有區別的,藝術實踐是將課堂理論運用于具體實踐活動,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以有較多的機會探索藝術規律,結合課堂理論知識,探尋表現方法和審美追求,對于高等美術教育的學生來說,充分的實踐訓練是學生感受和體驗大自然,尋找生活與藝術的銜接點,培養高尚情操和檢驗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環節。同時,藝術實踐也是學生技能提高與鍛煉的良好機會。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技能是相對有限的,通過實踐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和表現能力,激發學生對事物的表現激情,學生在寫生和藝術活動中,表現技巧得到提高的同時,還獲得了審美經驗的積累,既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也為將來學生畢業創作打下良好基礎。
三、擬定藝術實踐計劃
美術專業藝術實踐計劃是指導和安排學生實踐的基本依據。系統性、目的性明確的實踐計劃,對于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有目的地進行實踐非常重要。“隨著西方現代藝術觀念的影響,美術和藝術設計院校原有的教學模式受到強烈沖擊,人們懷疑原有的教學模式滯后,而新的模式又沒有建立起來,所以反映在教學上有些混亂。”現在許多美術院校都在探討人才培養模式,課堂教學得到了足夠重視,但對藝術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還是不夠,把藝術實踐搞成了游山玩水的簡單形式。學生無論是深入農村、少數民族地區還是城市工廠,都只帶一個相機,拍點資料就回來了,甚至連寫生和速寫都沒有,就更沒有什么調查和研究。科學的實踐計劃是實踐教學的指南,針對美術院校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年級結合院校所在地區的資源優勢,考慮教學進度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學的教學計劃安排,才是實踐教學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證。
科學的藝術實踐計劃應該對學生和教師提出明確的要求。藝術實踐要實現的目的、時間內容和活動方式都是必須列入計劃的內容,計劃中既要體現學生作業和作品或草圖的基本要求,也要體現實踐中應掌握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因素,提出建議和提前布置任務,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學習信號和努力目標。
藝術實踐是學生收集創作素材的基本手段,是學生接觸創作活動的最初形式,由于我們安排藝術實踐去的地方往往是有地方特色,具有代表性且可以入畫的地方,這些因素都能激發學生的作畫激情,觸動學生表現自然的欲望。我們知道學生的激情對學好某種知識是十分有益的,由于學生長期是在畫室里作畫,外出體驗生活的機會少,尤其是城市學生對鄉村的建設變化以及民風民俗不太了解,這一切都是引發學生好奇心的因素,正是這種好奇往往會轉化成學習的力量。所以,藝術實踐計劃如何體現關注學生因素,是值得大家注意的問題。
高等美術教育倡導培養個性化人才,其核心就是激發人的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精神,磨練學生意志和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美術創作首先應有情感體驗,創作是一種主動追尋、探求、思考的品質,不可能無病呻吟。任何藝術作品都是時代的反映,藝術感覺的提煉都來自于現實生活,缺少生活體驗的創作,所謂的創新也就成了“無源之水”。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在于提升學生對藝術理解的深度,對藝術的批判、鑒賞能力,藝術實踐是為了夯實學生功底和基礎,激發創作靈性的重要方式,通過實踐將生活美的元素轉化為自己的創作動力,藝術創作的過程是作者的情感、主題精神運用視覺媒介傳達的過程。著名畫家羅中立說:“對我而言,藝術創作其實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情感呈現,我一直忘不了我們去大巴山寫生的經歷,我們在那里和當地農民同吃同住,他們的生活成為我人生經歷中不可遺忘的一部分。他們艱辛的勞動,平凡的生活,原始的情感,質樸的性格,以及對我的心理觸動,是任何重大題材都無法比擬和替代的。”任何一個藝術作品的產生,都應該是作者感情的傾注與投入,通過實踐體驗,陶冶學生性情、完善學生人格、培養學生情操。實踐培養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情感體驗最終使學生對社會、對自然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自覺不自覺地將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融為一體,得到最終的實現和升華。所以說美術專業藝術實踐對于學生一生成長和藝術發展來說很有意義。
四、探索藝術實踐的方法
1.帶任務開展實踐教學
藝術實踐教學進行前組織學生召開實踐動員會,明確具體的任務和要達到的基本目標。美術專業實踐教學低年級以寫生為主,中高年級逐步轉向觀摩作品和進行創作活動,寫生一直是美術專業藝術實踐的基本形式,根據專業不同,選擇不同的寫生地點,派出相應專業指導教師。室外寫生是造型基礎課程訓練的延續,長期以來都是在沿用美術專業院校的模式進行,藝術院校把它看作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和藝術感受能力的重要訓練方式。針對不同的專業布置明確的學習任務,規定具體的作業量,任務中適當考慮一些文字性的感想、體會、日記、小型座談會等內容,這樣會對學生有較大幫助。
2.結合教學進度配備相應指導教師
藝術實踐教學指導安排適合的指導教師十分關鍵,由于擴招的影響班級學生人數較多,學生的專業方向區別較大,針對實際情況安排專業對應、責任心強、有敬業精神的教師才能指導學生完成相應的作業。由于現在一部分教師輕視室外寫生,無論是色彩還是速寫的表現能力都有限,帶學生開展藝術實踐就會有較大難度,學生抱怨實踐一趟回來,錢花了但沒學到東西的情況也較多,所以,對實踐教師的選擇必須考慮專業過硬、基礎扎實并經常從事創作實踐活動的教師參加。
3.正確選擇和運用實踐器材
擴招帶來的負面影響,使不少院校的專業教師無法顧及學生的個性培養,面對人數眾多的大班,學生可獲得指導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少,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情況也大不如從前,這樣的局面在高校中比較普遍,體現在藝術實踐教學中更是無能為力。一些院校為了圖方便,學生外出時干脆只帶相機,繪畫材料和工具等一律不帶,這樣雖然省事,但難以達到實踐的真正目的。攝影器材對于當今作為收集素材的一種輔助工具當然重要,但光靠它幫助完成實踐學習內容實在不可能,現在藝術院校美術類專業較多,光憑照片資料進行加工和創作這完全違背了藝術實踐的本意,實踐的目的是通過深入基層和具有特色的鄉村或城市,采風寫生、了解民風民俗以及社會發展變化,探究課堂教學之外的一些藝術存在形式及審美特征,通過寫生,調查、記錄、走訪、收集、創作等形式把感受表達出來,通過這個過程使專業知識得到強化,審美判別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華。如果只借助相機拍下一些照片,走馬觀花,實踐的目的就無法實現。
4.建立寫生實踐基地
建立實踐基地是保障實踐教學正常化的關鍵,現在美術專業的學生多,全國相當一部分非藝術院校都在招美術專業學生,有時候一個寫生景點突然出現數百學生在同時寫生的情況,食宿、交通無法保證。藝術實踐應建立相對固定的實踐基地,對于實踐經費預算,安排學生步調一致參加藝術實踐是很有益的,因為現在所有高校的實踐經費基本由學生承擔,如果沒有相對固定的實踐基地,給教師制定實踐計劃也造成困難,許多學生往往由于經費制約,教師制定的實踐地點最后只有少數學生有條件參加。實踐基地的選擇應根據專業不同,考慮風景、民俗、地域及人文歷史因素,每個院校分別建立相應的一至五個藝術實踐基地,既便于預算經費,也便于教師指導和開展工作,對藝術實踐的質量提高也會有所幫助。
5.探索展示實踐成果的形式
實踐匯報展覽:匯報展出是展示美術專業藝術實踐的最好形式,經過一段實踐鍛煉學生收集和畫了一定數量的東西,通過一定形式展示出來既是對學生實踐情況和教師指導情況的檢驗,也是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提高的好渠道。展覽的方式是靈活多樣的,可以以組為單位,也可以以年級或班為單位,鼓勵個人專題的匯報展出。無論什么形式對于學生和老師而言都是好的,學生回到學校后有了一個再創造的體驗過程,這對將來打下創作基礎有好處。探索展出的形式是搞好實踐教學后期工作的內容,原來的展覽往往只展出學生寫生的一些作業或草圖,筆者認為只要能反映學生實踐學習、實踐生活的一些圖片以及收集的原始素材資料,甚至包含文字記述都可以列入展覽內容。
實踐座談體會是總結實踐經驗,表達學生實踐體會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展現學生實踐成果的一個方面。通過總結座談,了解學生參加實踐教學的感想和對實踐的要求,對教師進一步搞好實踐指導,制定新的實踐計劃非常重要。實踐座談是學生與教師間建立的對話平臺,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座談、對話、答疑等,對實踐過程中的感想和體會進行梳理,確定有用素材并進一步加工和創作,逐步培養獨立創造能力。
高等美術教育是培養適應社會相應崗位的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人才,教學及實踐的環節都是圍繞這個中心進行,我國傳統的美術教育對于實踐教學還是相當重視的,一大批著名的畫家都是在實踐中得到培養出來的。但是,藝術實踐是當今美術專業教學的薄弱環節,實踐教學對學生在實踐中審美情趣、思維模式、創新意識以及人格品質和綜合素質的形成不夠關注,我們應該著眼未來、切合實際,努力探索美術專業藝術實踐的方式方法,這也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所在。
【論文關鍵詞】工業設計;美術教學;審美能力
【論文摘要】文章論述了如何通過美術教學加強美術技能訓練,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訓練,開發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智能,提高審美和繪畫能力,為他們今后進行產品設計打下良好基礎。
工業設計是一門發展迅速的新興學科,隸屬于藝術設計學。它將科學與藝術相結合,其核心是對工業產品的功能、材料、構造、形態、色彩、表面處理、裝飾等要素從社會的、經濟的、技術的、審美的角度進行綜合處理。既要符合人們對產品物質功能的要求,又要滿足人們審美情趣的需要,還要考慮經濟等方面的因素。工業設計的這些特性,就要求工業設計人員應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發明創造能力,對產品美學功能的鑒賞力,對設計構想的表達能力,以及審美性的表現能力,這樣才能更好進行產品設計。
美術教學是培養工業設計人員具備完美的設計構想的表達能力以及審美性的表現能力,使其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從感觀角度對產品進行全面把握的重要教育手段。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更多的要求產品能夠給他們帶來視覺的享受。這需要我們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其扎實的審美能力、提高藝術素養。
但是,從目前工業設計專業的基礎美術教學現狀看,學生的造型、審美能力、藝術素養并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創造性的構思能力以及具有審美性的表現能力是目前工業設計美術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怎么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提高審美能力,并教給他們正確的觀察方法,啟發形象思維,促進創造性設計思維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藝術修養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到處都有美的事物存在。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發現它們。正如羅丹所說“美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由于生理、教育與生活環境等各種原因的影響,有的人對于美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在很多事物中都能發現美,并產生很明確的審美體驗。很多偉大的藝術家之所以創造出了優秀的藝術作品,一個前提就是他們都具有很高的審美敏感性。
美術教學可充分發揮其特有的認識功能、審美功能和形象表達能力的訓練,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使受教育者通過美術教學提高“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以美引善,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啟真,增強學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1]
目前我國的工業設計專業教育模式分為藝術類和理工類。藝術類學生有較好的繪畫基礎,有較好的藝術氛圍,他們在審美能力和表現技法上要高于工科學生,而工科學生在入學之前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美術教育,在這些方面明顯要差一些。針對學生自身的特點,可開設內容不同的欣賞課程,幫助學生在對藝術作品的欣賞、鑒別與評價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在欣賞教學中,最有價值的不是藝術作品本身,而是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想象與再創造。
在欣賞教學中,應遵循審美的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在教學中也要融入學生感知意念,加強對美的互動交流。馬克思說過:“如果你想欣賞藝術,你必須成為一個在藝術上有修養的人。”雖然每個人的審美經驗不同,但多給他們感悟藝術的機會,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在欣賞教學中注意聯系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藝術設計之間相融合之處,聯系與藝術設計的形式要素相通的地方來進行欣賞講解。如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在現代包裝設計、平面設計等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巧妙地將中國書畫中“意象”應用到現代設計中;京劇臉譜藝術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等等,在欣賞中有意識地開闊學生的設計思路。
二、通過美術教學,加強美術技能訓練,提高美術能力
在具備了基本的美術素養后,學生還需要有一定的美術語言來表達設計構思。美術技能的教育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空間造型能力,通過訓練學生在對形、色、體、質的概括和處理上會比較得心應手。
對于有一定繪畫基礎的藝術生來說,可以改變傳統的素描、色彩課程,變其為設計素描和設計色彩課程。在進行素描訓練時,可采用新的教學模式進入課題內容,如對實體進行拆分切割,用微觀特法表現對象,對拆分的形體進行描繪,追求肌理紋樣,圖形特征、質感量感的變化。這些訓練不但能夠使學生理解物體的大小、厚薄,還可以懂得物體實質和內部構造的關系,對將來進行產品設計很有幫助。還可以采用“半寫生半創作”“意向開拓”、“命題式教學”等新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訓練。這些訓練側重設計素描,穿插傳統素描,可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分析力、觀察力、想象和表現力,有助于藝術與設計的聯系,有助于創造力的開發,讓學生力求做到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感知錯覺走向理知精確。[2]
對于沒有任何繪畫基礎的工科學生來說,就要從最基本的形體的結構訓練入手。通過結構素描來分析物體的形態結構,找出其形態與結構的關系、節奏韻律和構成規律,從對形態認識和理解到創造,達到培養和提高造型能力的目的。首先讓學生了解素描的基本知識,作畫步驟、透視原理、正確的觀察表現方法等。教師可通過邊給學生作范畫,邊講解的方法,讓學生快速入門。由于學生初次接觸繪畫,會有一定的抵觸心理,教師應正確引導,向學生講解結構訓練與設計的關系,及其重要性。后期可側重設計素描的訓練,著重表現形體的結構、材質。
三、通過美術教學,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從一定程度來講,設計的過程就是一種創造的過程。設計不但要創造打動人的視覺形象,還要創造一種高效的信息傳達方式。一個設計作品是否具有創造性,決定了它是否具有價值和生命力。人們之所以會提出對某一對象進行設計的要求,往往是希望看到新的形象、更有效的工作方式或信息傳達方式。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具有很強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能主動的在設計中求新、求變。同時,人的創造意識是創造活動的基礎。人的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創造力是倍受推崇的人類智慧要素,這些要素的發展是通過教育來促進的。
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是將制作力等同于創造力,以為讓學生從無到有地畫出一幅畫或制作出一件雕塑和工藝品,就培養了創造力。照著對象,模仿他人,或自己尋找契入點,都可以完成一件作品,但其中的意義卻相差甚遠。
我們對美術基礎課程的設置,不能僅只是使學生能精確的描繪出客觀對象,而是在這個基礎上,能有所創造,創造出自己的風格、創造出自己表現美的方式以及自己對某一事物的個性化理解。在美術教學中,應按照聯想、想象、創造的思考順序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命題創作繪畫、默寫等手段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有效方法,在課程中可適當增加學時,來達到訓練目的。在講授美術知識時,提倡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可采用一個問題多種答案或多種解釋的具體做法;在美術技能指導中,應允許學生進行自由表現技法。教師應從“主宰”的位置上走下來,正確培養、鼓勵學生的創造意識,側重傳授一些規律性的知識,引導、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工業設計專業的美術教學應著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設計表現能力和設計思維能力上下功夫,通過美術知識的學習能夠為今后進行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
內容摘要: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美術專業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當前學生色彩寫生基礎的現狀,提出強調科學訓練的重要性,注重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以科學的知識作引導,加強對色彩知識的理解和色彩觀察能力的訓練,重視教學的示范性和直觀性,重視教學的程序與方法的教學原則。
關鍵詞:美術專業色彩寫生教學方法
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高速發展,美術院校招生比例逐年擴大,學生色彩基礎差且程度參差不齊的現象正不斷困擾著美術院校的基礎教學。色彩寫生是美術專業的重要課程,是提高學生藝術素養、觀察方法和表現手法的一個有效手段。目前我國大學美術專業在色彩寫生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諸如:忽視對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對色彩的觀察與理解不夠重視;教學方法簡單,模式陳舊;教師教學隨意,缺乏針對性;缺乏對教師進行行之有效的評價與監督的體系等。其產生的直接結果是學生對色彩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普遍偏低,依賴心理強,缺乏創新的意識與能力。這些都在制約著色彩寫生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近年來圍繞如何提高學生的色彩寫生能力,進而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美術人才的呼聲日益高漲。由于學生在入學前很少受過色彩寫生的專業訓練,加上藝術鑒賞能力不高,色彩知識欠缺,觀察方法不正確,因此,在色彩寫生教學過程中會面臨許多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不斷地改進與提高。
一
美術鑒賞具有藝術再創造的性質,作為藝術鑒賞對象的藝術作品,既是藝術家認識生活的成果,也是鑒賞者再認識的對象。要使學生明確美術鑒賞對色彩寫生課的重要性,通過美術鑒賞課教學,參觀美展等形式,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色彩的魅力,理解繪畫色彩的表現規律。在鑒賞作品時,要盡量選擇原作,原作的筆觸清晰,肌理層次分明,色彩效果生動,印刷品無法取代。如果為條件所限,也可以選擇畫幅大、拍攝清晰、印制精美、色彩還原準確的作品。在鑒賞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引導學生聚精會神地反復觀賞、品味,有的作品細節生動,有的作品整體和諧,有的作品技藝精湛,因此,要通過鑒賞別人的表現手法,汲取畫面中的精華部分。通過對作品線條、色彩、形體、構成的琢磨,體驗和諧、平衡、對稱帶給我們的美感因素,以此激發學生的表現欲。鑒賞過程要有針對性,例如:針對學生寫生時出現的色彩單一、色彩冷暖意識模糊、片面強調固有色的通病,可以著重欣賞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印象派在觀察方法和表現技巧上的大膽創新,在畫面光與色上的大膽突破,對學生有很好的啟迪作用,色彩寫生時他們不再只盯著對象的固有色,而是在光線、環境和固有色中去尋找色彩變化。
二
自然界的色彩雖然變幻莫測,但又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我們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不斷地與實踐相結合,就能正確地掌握色彩規律。
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光與色的關系。沒有光就看不到色彩,物體在光的照射下,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同是陽光,在不同的時辰也會有不同的變化。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莫奈,面對同一景物,每隔一段時間畫一張畫,生動地表現了不同時辰、不同光線下同一景物所產生的微妙變化。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印證了一般情況下,早晨和傍晚的陽光、火光為暖光;中午的陽光、天光、月光為冷光;光源的冷暖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同為暖光,傍晚的陽光就比早晨的陽光要暖;同為冷光,月光就比天光要冷。理解了光與色的關系,學生們也就能更好地理解環境色與固有色的相互關系,畫色彩時不再一味從固有色出發,而是充分考慮了光源色和環境色對物體的影響。例如:畫綠樹不再只用純綠色去表現,而是用不同的顏料調和成不同冷暖、深淺的綠色,使它跟特定的光線、環境相協調。
其次,色彩的三要素也是理論學習的重點,它包括色相、明度、純度。寫生中學生們對原色、間色、復色的相貌較容易識別,而對混合次數增多產生的色相就難以識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正確的觀察方法去加以識別。色彩往往由于其明度和純度的變化產生了無窮的魅力。教師在上理論課時,要特意布置相應的練習,讓學生用畫色表的方法掌握色彩的明度、純度變化規律。實踐證明,這種方法行之有效。在寫生中,學生們大都能用單純的顏色,經過調配、組合,產生豐富的色彩效果,色彩寫生中的一些難題在理論學習中得到了化解。
三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在《遺囑》一文中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古今中外的藝術大師都是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提煉出寶貴的藝術精華。沒有觀察就沒有齊白石筆下游動的蝦、跳動的蛙、橫行的蟹……就沒有莫奈筆下變幻的教堂、多彩的睡蓮……
人的眼睛都能觀察物體,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正確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察方法是畫好色彩的重要前提。在訓練色彩的觀察能力時,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先天條件、接受能力各異,所以發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學生對色彩感受較敏銳,一旦掌握了正確的觀察方法,許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而有的學生對色彩的感覺能力較弱,又沒有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盡管付出很大的努力,仍然進步不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統一的要求,也要考慮個體的差異,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要讓學生明白,在對色彩的辨別上,既有先天性,也有后天性,先天不足的完全可以通過正確的教育方法獲得較好的色彩辨別力。有的人雖然對色彩的感覺更具有天賦,但不進行科學的訓練,只會局部地辨別色彩,一旦從整體的角度來辨別色彩之間的相互關系及色彩的微妙差別時就感到束手無策了。
在自然界中,物體的色彩千變萬化,錯綜復雜,如何從復雜的色彩中找出其規律性,就必須首先學會整體觀察,觀察中要善于發現造型的優美、色彩的和諧,把握物體的主要特征和大的色彩關系。有些學生在觀察中往往容易犯孤立地看某一部分、不與其他部分進行整體比較的錯誤,結果畫出來的色彩基本上是物體的固有色,缺乏光源色和環境色所帶來的變化,這是色彩寫生時最忌諱的。要想改變這一現象,教師必須在課堂中反復強調整體與局部的關系,物體的局部應該服從整體的需要,局部的色彩再豐富,也不能影響整體的色彩關系。觀察時還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比較、鑒別,注意冷暖對比、明暗對比、純度對比。不進行物象間明度的比較,就無法獲得黑、白、灰的變化關系;不進行色彩的冷暖比較,就無法獲得正確的色彩關系;不進行色彩的純度比較,就無法感知物體的色相特點。
色彩寫生技巧的訓練也是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必須全面熟悉這門課的教學,掌握該課程一系列的知識和技能,不能只把課前畫好的范畫、作畫步驟圖展示給學生,而應該在課堂上加以演示,從構圖、落幅,到鋪大色塊,深入刻畫,調整完成,都要邊示范,邊講解,使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些常見的技法,如干畫法、濕畫法、干濕畫法、刀畫法,以及如何用筆、如何用色,也應該進行示范。教師的直接演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學生通過觀看教師作畫,對寫生的方法步驟和表現技法一目了然,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激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具體示范時,范圍要大,要讓全體學生都能看到,對重點、難點問題要反復強調。當寫生過程遇到障礙時,要及時演示。例如,有的學生畫面上常出現臟、灰、粉的毛病,教師就要對其進行調色和用筆的示范,并指出產生這些毛病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師還必須具備其他畫種的知識,加強畫種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學生作業的相互觀摩,也是直觀性教學的有效形式。教學中要及早發現優秀的作業,指出畫面的精彩處,使其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對于有典型問題的作業,應提示大家注意,使類似的問題得到及時糾正。一張作業完成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自由地發表意見,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必要的小結,肯定成績,提出不足,或進行作業展示,對下一階段的教學提出新的要求。
五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程序和方法,加深對重點、難點的體會和理解,是確保色彩寫生順利進行的有效手段。
(一)單色畫練習
素描是繪畫的基礎,單色畫是素描的另外一種形式,學好單色畫,對熟悉工具、材料的性能,豐富色彩寫生的表現手法,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有較大益處。為了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可以先進行色彩的明度變化練習,以培養學生辨別色彩明度的能力,接著便可進行室內單色靜物和室外單色風景的練習,為色彩寫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有了單色畫的基礎,在光感的表現、空間層次的處理、色度的變化、水分的掌握、筆觸的運用上也就有了一定的適應能力,色彩寫生中的一些難題,在單色畫中得到了化解,為畫好色彩鋪平了道路。
(二)大色塊練習
剛開始作畫時,學生的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對色彩的感覺也較敏銳,這時要求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用大筆觸準確地表現出物體大的色彩關系。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了因長時間作畫,感覺遲鈍,或過多地表現細節,忽略整體的現象。這種大色彩稿可以保留下來,畫長期作業時,用它來比較大的色彩關系會很有幫助。
(三)色彩冷暖練習
冷暖是構成色彩的重要因素,因為有了冷暖,色彩才更生動。在寫生過程中,學生往往注意物體的明度和色相,忽略了冷暖,因此,在教學中應加強色彩冷暖的訓練。在室內作畫,物體的亮部偏冷,暗部偏暖;在陽光下作畫,亮部偏暖,暗部偏冷。一般情況下,物體的暗部如果偏冷,亮部就必須偏暖;暗部偏暖,亮部就必須偏冷。同樣的色彩,離我們近的暖、遠的冷。
教學中可以依靠畫色表的方式進行冷色和暖色、色彩的前進與后退的練習,也可以通過畫不同光線下不同距離的物體,來達到練習的目的。
(四)循序漸進的練習
如何使課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順應知識的內在邏輯順序,這是考慮學生實際情況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我國古代,墨子曾提出:“量其力所能及”的教育方法。在循序漸進向前發展的同時,就要考慮量力性。在色彩寫生剛進行時,應該先畫結構清晰、色相明確的物體,由于它簡明易畫,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了成功的體驗,再畫結構復雜、色彩微妙的物體時就不覺得太費力。例如掌握了室內靜物后,再去表現室外景物,這也是循序漸進。室內靜物穩定不變,較少受時間、氣候的影響,作畫條件相對舒適,學生可以反復推敲畫面,潛心研究物體的色彩關系。而室外景物變幻莫測,受時間、氣候的影響較大,作畫條件又相對艱苦,難度也就更大。所以,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室內作畫經驗后,才能更好地表現室外景物。
對于初學色彩的學生來說,寫生中可能還會碰到許多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注意學生反饋的信息,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