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8 10:46:5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美術學生小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要:美術教育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不僅需要教師的耐心指導,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學習中的主體意識。傳統的教育方式一般都是教師“專制型”的教育模式,對于學習美術的學生來說,最初的“復制式”臨摹是必要的基礎練習。但如果高校美術教育依然沿用這種“復制式”臨摹,那么對于學生藝術靈感的培養將是一種“扼殺”。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高等美術教育;主體意識;突破傳統教育
我國的高等教育機制一直以來比較嚴格,為了使學生擁有更多的教育選擇機會,很多老師和家長會建議學生選擇美術專業。教育選擇的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專業人才的培養,起到了比較大的推動性作用,也為許多在藝術方面有才華的學生提供了有效的天賦培養和發展。但一部分美術專業的學生在進入高等美術教育后,依舊無法擺脫中小學時的美術學習習慣,沒有自己的創作特點,至今處在臨摹狀態。通常美術專業的學生都經過基礎美術培養,掌握了基本的繪畫技術。作為高等美術教育,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主體創作意識。本文主要探究高校美術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對培養自身在美術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一、我國高校美術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美術教育的單一化。在我國,高校美術教育與其他學科相比,美術教育在形式上比較自由靈活,但本質上還是無法擺脫傳統教育的影響。高校美術教育在內容的傳播中還是局限于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方面。高校美術教育缺乏與時代相一致的教育內容,高校美術教育的生命力無法體現。美術作為一個時代的真實寫照,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發展,如果將美術脫離實際,就無法表達出美術在一個時代中的意義。文藝復興時期之所以成就了許多優秀的畫家,正是因為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各種文藝思潮不斷涌現,畫家們融入時代的脈搏,傾聽時代的聲音,并用畫筆一一記錄。歐洲著名的現實主義版畫家,雕塑家科勒惠支描繪的《面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國兒童與婦女饑餓形象的代表。畫中兩個饑餓的孩子拉著母親啼哭著要面包,但無可奈何的母親只能側過身子。寥寥幾筆就將因戰爭而處在苦難中的婦女兒童形象躍然紙上。科勒惠支用藝術視角與現實相結合,通過畫作將戰爭的罪惡揭露的一覽無余,這幅畫至今都影響著人們對戰爭的厭惡。
(二)實踐中培養高校學生美術教育主動意識。作為高校美術院校,應該多給學生外出實踐觀察的機會。大部分接受高校美術教育的學生都已成年,完全具備形成自己獨立見解和意識的能力,學生應該自覺培養像科勒惠支這樣將藝術視角與現實相結合的思維意識,主動從現實的各個方面發現、創作反映時代脈搏的作品,將高校美術教育變得多姿多彩。
二、認識高校學生美術教育的主要任務
美術的教育具有三大功能,首先是最基本的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教育范疇,使學生在明辨是非的同時擁有基本的美術知識;其次是審美功能,審美功能是美術生必備的專業素質,也是不同于其他學科的重要標志;最后是認知功能,認知功能使人們對事物的構成,發展的動力、發展的方向及對基本規律的把握能力。良好的認知能力可以幫助我們完成最重要的心理條件,對于培養以上三點是高校學生美術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三、發展美術高校學生主體地位的現實意義
美術教育最終是要服務于社會的,這就要求美術教育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更需要指導學生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高校美術教育中要引導學生從優秀的作品中感知生活、感知世界,培養學生的潛在創造力。高校美術教育在學生綜合素質上的提高,以及積極的素質教育都有著重要的責任。美術高校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僅可以在學生的學習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未來進入社會中的適應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四、多種方式培養高校美術教育 提高學生藝術審美的建立
作為一門高級的藝術學科,當下的高校美術教育無法擺脫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方式,至今影響著些老師們的教育方式。美術教育作為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需要學生親自實踐、觀察和主動融入,就需要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高校的美術教育在課堂教育外,還應該沖破傳統教育模式,注重實踐性的課程和相關的課題活動。多種方式的為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接觸社會,探索主流文化,幫助他們認識世界,注重學生開拓思維上的培養。
五、學習國外高校美術教育的優秀方面
東方國家在美術方面的教育相較于西方,需要多加借鑒。國外有許多國家在美術教育領域中,有著非常高的造詣,值得我們學習。我國傳統的美術界在水墨畫與篆刻方面比較優秀,現代主義的畫作應該向西方學習。尤其作為教育領域比較發達的美國,他們在藝術的培養過程中,非常注重對時代節奏的把控,甚至會明確指出,新時代下的美術學習者應該掌握的基本藝術技能和素質。在美術教育中他們鼓勵學習者將日常活動與藝術形式聯系起來,以此來啟發學習者的創造能力。
六、結語
美術教育歸根結底是將基礎的理論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技能,只有用心了解一個時代的發展,體會一個時代的風雨變幻,才能創作出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我國如今處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思想中,高校美術教育對學生技能的培養向商業化傾斜是在所難免的。但不可忽略的是對學生在藝術修養上的教育和熏陶。藝術修養是從事美術活動者靈感的來源,是自身必不可少的素質。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培養自己的主體意識,所創造出的作品才會有靈氣,才會打動人心。
作者:吳聆 單位:江蘇宜興中等專業學校
摘要:在教師的幫助與必要的示范下,學生結合教學基本目標與個人學習情況進行學習目標的制定,并確定實踐的方式,在實踐中探究并監控自我,最終獲得實踐評價的過程即為自主性學習。本文主要圍繞這一教學策略在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討論。
關鍵詞:教育;美術;初中;自主性
學生的自主性關系著學生在欣賞課中的投入程度,因此,教師應積極應用自主性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在欣賞教學中的參與性,提升其審美素養與欣賞水平[1]。
1興趣帶動自主學習
總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欣賞課的教學難免會讓學生產生乏味單調之感,因此,教師應注意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以多樣化的教學來轉變學生印象,促使學生發揮其自主性,同時也能夠將更大的空間提供給學生的自主學習[2]。而興趣在這一過程中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興趣是學生獨立賞析作品的動力,興趣可促使學生不斷的豐富自身的體會與理解。教師可靈活設計教學內容,可將一些教學輔助工具引入至課堂教學中,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引導學生更好的體驗、感悟美術作品,升華學生認知。在信息化時代,自主性學習教學的方式非常多樣,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極大的便利了自主性學習的開展,豐富的網絡資源對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都十分有利,教師可對其加以利用來實施自主性學習的教學。以《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賞析為例,通過賞析作品學生就能初步掌握畫中人的生活狀況、精神狀態和具體的職業,且畫中壓抑、沉重之感非常鮮明,學生通過賞析也能有所體會。為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行為,教師應多準備一些材料,如影像資料、圖片等,這些素材中應包含了當時的背景、纖夫的生活狀況等,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一步了解這幅畫作,從而能夠從另一個層面來欣賞畫作。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學的內容變得更為豐富,而作品的賞析也變得更為立體,可有效增強學生興趣,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從而自主探究畫作,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
2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自主性學習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因此,教師需有此意識,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作為主體,鼓勵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良好的刺激其積極性,在實踐中加強自主學習能力[3]。與傳統的知識教學相比,欣賞課的教學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學生感知與體驗作品是欣賞課教學的重點內容,以學生感受能力、審美素養的提升作為教學的目標。教師可在課前安排學生進行相關資料、素材的查找,并進行材料的匯總與制作,以多媒體的形式在課堂教學時展現出來,通過小組探究的方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發揮自主性學習的優勢。例如,在欣賞《清明上河圖》時,教師向學生說明這一宋代風俗畫的獨特之處,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再以小組自主學習的方式開展教學,四名學生組成一個探究學習小組。在完成小組的組建后,由教師統一發出任務,即圍繞這一作品展開探究,探究內容主要是學生感興趣的人物特征、背景知識、表現手法、藝術特色等。讓學生充分發揮其自主學習能力,而教師則主要是提供建議與指導,了解學生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給予點撥,了解學生的探究進度并給予鼓勵或指導。在探究完成后,學習小組需向教師與其他小組分享其探究成果,并對不同小組的成果進行評比。教師需注意總結學生的自主學習,對探究結果進行概括和補充,進一步升華教學效果。
3適當延伸賞析空間
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廣闊的賞析空間,因此,在賞析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受限于課本知識,而是將賞析的范疇與內容不斷的拓寬,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教師可將教材內容的講解作為基礎,在完成教材內容的講解后適當的進行延伸,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展,提升其知識范疇[4]。與此同時,教師可設置形式多樣的任務,并將任務安排給學生,促使學生在課后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相關的創作背景與作品資料,通過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對作品產生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以《格爾尼卡》的賞析為例,要使學生通過教學對這一作品產生深刻的理解,教師需將作品本身與學生的想象力結合起來,在理解作品本身表達的基礎上促使學生發揮想象力,投入到更廣闊的空間中理解作品。學生在初步賞析畢加索的這一畫作時產生的第一感覺就是凌亂,其次則是恐懼。在進一步賞析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從另一個角度來欣賞作品,在欣賞的過程中加入自身的體驗,從小見大。在學生對作者產生好奇心時,鼓勵學生去了解作者與作品創作的背景,通過延伸與想象深化理解。
4結束語
自主性學習是科學的教學方法,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策略,學生的自主性是其核心內容,學生自我知識體系的建構與可持續發展是這一教學策略的目的所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應用這一方法,彌補傳統方法的不足,優化教學質量。
作者:黃莉媛 單位:江西省銅鼓縣第二中學
摘要:小學美術教育是最能直觀形象的表達創造效果的方式,是啟發智慧發揮想象的一片沃土,是培養創新能力和開展實踐活動的最佳方式。
關鍵詞:培養想象; 創新 ;實踐能力; 素質培養
目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大主題是如何提高人的素質,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青少年是人才的后備軍,培養優異人才的途徑很多,其中美術教育是最直觀形象的,然而現實中,許多老師、家長、學生都認為美術這一學科無關緊要,是學習其他主科疲勞后的放松課,調劑插空的副科。他們很少用心地思考美術教育的功能、作用與內涵,認為美術課可有可無,甚至人為地減少和壓縮美術課,而讓位于其他學科,擠了時間提高考試科目成績,這樣從眼前看似乎達到了一定效果,但從長遠角度看,是利小弊大。小學生依據其心智特點是最需要通過視覺感覺,發現和認識外部世界的年齡段,需要通過美術教育去誘導他們的想象力、啟發他們的創新意識,由于教育機械地以“主科”為主,以主考科目分數看眼前利益,剝奪了受教育者應該得到全面發展的機會。
美術學科的重要性
從生理角度看,左腦半球是完成邏輯思維的,右半腦是負責形象思維的。許多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右腦的工作能力比左腦強得多,學習美術的形象塑造和造型,對右腦是最大的開發和應用。由于對形象思維的訓練少,對創造性的培養不足或根本沒有,右腦用的就少,造成學生形象思維差,創造力弱。形成了高分低能,只會應付考卷而缺少創造性。新世紀培養出的學生要求注重想象和創造。科學幻想,既是激勵人創新的動力,也是引導人們進行創新的萌芽。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大多數科學發明都是從科學假設開始的,而科學假設又始于科學幻想。小學生時代是最天真爛漫的,但如果學生整天陷于做題應考之中,學習知識是為考試升學,不是為創造而學,這樣不知不覺中扼殺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與創新能力。要培養豐富的想象與創新能力,教育者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主動積極地學習鉆研各種知識。培養學生的想象創新能力,美術課是最好的手段和實驗場地。因為形象思維,能充分使用右腦,把右腦中的邏輯思維形象化,再用美術語言:色彩、線條、塊面、光線、明暗色調等生動優美地表現出來,把想象中無限空間躍于平面線上。一個畫面不夠,還可用連環畫的形式表現。通過這樣的美術創作,培養學生勤思考,愛動手的良好學習習慣。既然美術是創新的最好實驗室,首先就要重視美術,并賦予其新的內涵,教師不僅是美育的教育者,也是創新思維的啟蒙者。我們實驗小學站在新課標、教改的高度,不但重視美術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還注重在美術教育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我們以新課標為綱、以調查研究為主,搞課題研究,通過幾年的實踐,筆者認為:要提高學生美術素質,挖掘教材的內在因素是關鍵,加強情意性教學是手段,提高學生個人素質和綜合素質是目的。
培養美術素質的四個方面
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呢?結合美術欣賞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素質 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要努力挖掘教材內在因素,緊扣每一個環節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例如:四年級上學期第一課《江西民間美術》的賞析,我先從“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引出江西的歷史,介紹江西的物產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再引出瓷都——景德鎮,介紹江西瓷器的輝煌歷史,讓學生對江西充滿自豪感,熱愛自己的家鄉。由愛家到愛國,再聯系近代中國屈辱的歷史,講解祖國的許多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告訴學生落后就要挨打,鼓勵學生勤奮學習,為中國經濟騰飛作貢獻。加強情意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 所謂情意性教學,是指教學行為的目的與行為的過程基本上統一,或者說過程不被目的過分地約束,這也是新課標的精神所在。這種教學行為給予學生的是輕松愉悅,并對應著學生的情感、直覺,與學生興趣發生關聯。體現出了一種暖性和活性,從而構成一種更趨浪漫表現性的教學模式。小學生美術的基本功還不扎實,但是他們喜歡想象肯動手,我在講解三年級下學期《小花傘》這課時,讓他們充分展開想象、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潛能。我先拿幾把實物的傘給他們看,簡述傘的結構,然后重點放在設計裝飾一把小花傘上,同學們有黑白線條設計的、有用各種顏色組合的,還有在傘上寫字表達心意的,還有用實物做的等等,設計不出來的同學,讓他們和設計能力強的學生合作設計,然后讓學生分別說出自己的設計意圖,并進行成果展示。這樣,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既激發了學習的內在興趣,又使他們的審美素養于無形中得到提高。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美是道德清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強大源泉。”喚起一個人美的情感,也往往喚起了他的道德覺悟,學生們就能對現實中的美與丑、高雅與庸俗,文明與野蠻,新生與腐朽,健康與頹廢作出正確的評價,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維護美的高尚品德,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通過藝術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創造能力 小學美術課本中有許多手工制作課,要求精工細作,工藝性還較強,我們應當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對學生進行性格和心理訓練,培養學生工作的計劃性與條理性及認真觀察和有意注意的習慣。例如:四年級上學期《適合紋樣》這一課是全面訓練學生智能的系統過程。圖案設計的過程除了開發學生智能外,還要求學生在創作過程中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甚至在作業過程中,調色盤、繪圖工具應該放在什么地方,繪制程序如何,坐、站、握筆的姿勢如何,都有明確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說,美術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與良好的行為習慣。又如,在泥塑課中學生通過搓、揉、抓、捏為技巧訓練,可增強動作的針對性與準確性,培養學生認真、耐心、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和愛勞動、愛整潔的習慣。鼓勵學生勇于實踐,大膽嘗試,培養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力,這都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藝術活動是創造性的,美術學科在培養人的創造才能上有許多獨特功效。如在素描中可以鍛煉學生形態美、比例美、和諧美、結構美等能力,使學生創造能力得到提高。注意學科滲透,促進文化素質的提高 美術作品對現實的概括、反映,需要有科學理論和哲學的指導,需要借助于邏輯思維,有了這些才能表現出現實的本質和意義。例如:美術課中的透視知識、形體結構等的學習與立體幾何相結合,能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增進學生對數理化等文化課的理解,促進文化課的學習。在美術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通過藝術作品所表現的事件、人物、內容、形式及有關歷史環境,條件的評析,幫助學生生動地、鮮明地去認識現實,認識歷史。使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更豐富、印象更深刻,從而增長智慧。因此,從美術作品中認識世界,可以補充從思維科學上認識的不足。美術教學與語文也是密不可分的。美術教學對于學生形象思維及觀察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很有幫助的。
美術教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讓我們乘著課改的東風,加強美術教育,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在教學中,教師不能簡單空洞的說教,而是以其豐富、鮮明的視覺形象,便學生在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直觀形象中,不知不覺受到熏陶和教育,從而達到知識的完善,思維的凈化,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作者:鄢惠云 單位:江西省豐城市上塘第三小學
【摘要】美術教學對大學生素質的培養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美術教學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發展他們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并且培養一定的特長。大學生美術課的教學還可以幫助他們提高鑒賞審美的眼光,對于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均有較大的幫助。在緊張繁忙的大學生活中,美術教學可以很好地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人文素質,對于學生各方面的成長都有著積極的意義。由于教育教學工作者認識上的差距,對于目前的高校美術教學來說仍存在一定的薄弱環節。我們應該借鑒國內外的美術教學成功經驗,提高高校美術教學水平來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美術教學;大學生;素質發展
一、引言
在當前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普通高校的美術教育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當代大學生在學習專業文化知識的同時,亟待補充有關美學和人文方面的知識,才能實現素質的全面發展。在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過程中,知識的多寡并不能代替美術教育在大學生身心發展中起到的作用。大學的美術教學可以培養大學生的審美心理和審美層次,提高大學生的感知能力和情感能力,并對大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進行一定的提高。實踐證明,美術教學陶冶了學生的生命情感,完善了學生的人格,在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美術教學在大學生素質發展方面的作用
(一)美術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創造力是人類最美好的能力之一,西方教育學家認為,對于事物的探索欲和創造力是人類內部的基本驅力。人類生存過程中必然要運用到一定的創造力才能不斷發明更好的東西,發現更適合人類生存的生活方式。人類創造力的提高,離不開情感和心靈的自由以及對美好的事物的感知。創造力的存在是新事物不斷出現的前提,這種新事物既包括物質方面的又包括精神層面的。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就是由于具備一定的創造力。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就是人類的創造力不斷發揮的過程。雖然在形式上有著一定的區別,但是創造力的實質是不變的。人類綜合利用情感、智慧、生理、直覺、美感等條件,進行一定的創造。在美術作品中,就特別能體現出人類的創造力。創造力是美術作品的靈魂,不管是我國古代的彩陶還是西方古希臘的雕刻,處處彰顯著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的創造能力。在具體的美術創作中,形象思維是美術創作者的基本思維模式。在一般的大學學習中,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學生,往往在邏輯思維方面有著很高的要求。邏輯思維往往要求學生循規蹈矩,亦步亦趨,在創造性方面有一定的不足。而美術教育教學往往能夠對大學生的形象思維進行很好的彌補。美術教學要求學生思維敏捷靈活,注重強調個人性格的發揮,對于美術作業的完成也可以選擇靈活的方式進行實現。美術學習教學方面的靈活,和美術課程的教學特點有著很大的關系。想象在審美的環節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美術的學習和創作過程離不開審美創造力的發揮。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美術教育教學的過程就是使學生的想象力充分發揮的過程。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還有著一定的區別。聯想能力是由某一種事物想到了與之相關的另一種事物,只是對于人們的心理范圍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擴大作用。而想象則是在頭腦中創造出一種新型的事物。因此,想象能力對于創造力的發揮有著較為深刻的影響。在審美活動中,想象能力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想象能力強的人,在審美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美就越豐富,反之則越貧乏。大學里的美術教學,其特點之一就是可以通過美術教學來進行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這在高校的美術教育教學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共識。單純的臨摹和模仿在美術的學習中是沒有多少價值的。即使是技術再好的模仿作品,也難以達到原作的水平。美術教學對大學生個性的引導、鼓勵和培養,會使大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動力獲得空前的提高。這種創造思維在大學生的心中形成一定的定勢,就會變成一種素質融入到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專業的學習到將來走向工作崗位,相信都會從美術教學中培養的創造能力中獲益。
(二)美術教學有利于大學生的審美情感和愛心的培養。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下,人們在忙碌中無法靜下心來體會生活的美好和內心的安寧。而藝術這個上天賜予人們的禮物,可以讓人們在進行藝術欣賞時柔化欣賞者的內心,有利于人們愛心的培養。愛心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一種重要的素質,是善良的基礎,一個沒有愛心的人,必然是與社會脫節的人,沒有愛心就相當于精神上的貧瘠。在社會中,愛是聯系人與人之間的紐帶。大學的美術教學,可以通過美術鑒賞課等形式,對學生進行藝術方面的培養,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水平,通過藝術的作用來柔化他們的內心,獲得更多人文方面的滋養。促進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當然,美術教學并不是美術教學的最終目標與任務。對于大學生的素質教育來說,美育具有一種特殊的作用。大學生審美的過程,即是愛心的流露。因為在審美的過程中,人們會把自己最美好最善良的情感賦予所審美的對象之中。審美的過程體現出人性中的閃光點,越是懂得審美的人,越具有豐富的愛心。美術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鑒賞能力是隨著學生素質的提高應具備的一種能力,一些學生和老師只關心一般意義上的文化知識層面上的教育,而對美術教育教學方面的審美能力和人文情懷不甚重視。這種情況導致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素質教育的失衡。通過美術教學,學生具備對美的認知欣賞能力,從而在生活中做到愛美、知美。有了一定的審美底蘊,大學生就不會對一些營養不多的流行歌曲或者一些平庸的肥皂劇進行追捧,也不會穿一些奇裝異服來嘩眾取寵,以丑為美。因此,美術教學對大學生的人格修養起著一定的培育作用。大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來源于對于藝術語言的精確理解和對藝術情感的豐富體驗。這種審美素質是依靠專業的教育和專門的訓練來進行提高的。
(三)美術教學可以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培養大學生的心理調控能力。美術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體現在對于美術作品的表象美的欣賞方面,還包括在道德層面上的認知和把握。在中國的傳統美育當中,一直在強調心靈美的作用。美術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美感是從創作者的內心流露出來的,在道德的層面上達到了一定的認同感。美術同樣可以給人帶來道德修養方面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教育、教化作用。比如,在世界美術發展史上,有許多反映戰爭殘酷的作品,從一定意義上起到了反戰的作用。美術對于人們表現世俗中的情感,激發起人們的共鳴上有著一定的意義。美術的教化作用使大學生領悟到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微妙而獨特的精神氛圍,足以滌蕩心靈的污垢,達到一個美化心靈的效果。同時,對于大學生的美學教育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學生的自我心理調控能力。因為,審美在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超越性的活動,一個具備一定審美能力的人,在心理層面可以具備一定的自我調控能力。一是對于物質性的超越。美術教育是一種精神上的活動,審美的功用主要是進行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要進行美術審美活動,需要與物質世界保持一定的距離。二是通過美術教育的審美訓練,學生可以學會從另一種角度看待問題,從而變得更加達觀,這是一種意義上的心理調控。通過對美術的學習,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達到對于主客體關系的超越。主客體這一二元對立的概念提出對人類哲學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忽視了人與自然的統一。通過對于美術的學習,使藝術的和諧性在學生的認知觀念中發揮一定的作用,從而對學生的心理發揮一定的調控作用。
三、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大學生素質方面的教育越來越重視。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起美術教學對于大學生素質的重要影響作用,通過合理開展美術教學活動,來進行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培養,提高大學生的藝術水平,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作者:薛佳佳 單位:吉林農業大學
摘要:隨著新課改教學理念的深入發展,人們對教育問題也更加重視,特別是小學的美術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的興趣培養和創新能力培養。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將教學過程和學生的生活有效的聯系了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另外,美術教學的改革中,教師特別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本文結合當前的美術教學改革,從教學方式、教學環境等方面對學生的興趣和創新精神培養進行了有效分析。
關鍵詞:美術教學;興趣;創新精神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興趣培養和創新精神萌芽的關鍵時期,因此,有效的教學過程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是非常重要的。隨著新課改教學的推進,小學的美術教學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因為美術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豐富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是實現對學生綜合培養和教學的重要的過程。因此,在美術教學的改革中,如何實現對學生的興趣培養和創造性思維培養,也是本文研究和分析的重要問題。
1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
小學的美術教學,是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和發展非常重要,所以,美術課堂教學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要充分的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培養學生。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奇心都比較強,所以,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興趣培養,這也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基礎。小學生往往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弱,在課堂學習中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所以,教學的有效性很難把握,特別是在美術教學中,學生如果興趣不高,就很難進行教學,導致教學過程變成了一種強制性的教學。隨著新課改教學理念的發展,要求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積極的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性。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觀察事物的形狀、顏色和結果,還可以通過講故事、猜字謎等方式,結合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1]。
2豐富美術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
小學美術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對學生的教學要求也比較低,所以,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采取多種方式教學,培養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教師要對學生的問題和需要進行及時的了解,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導,促進學生的發展[2]。另外,今天的社會發展變化迅速,課堂上的知識是有限的,對學生也不能產生一定的吸引力,所以,教師要豐富美術課堂教學內容,結合一定的故事來開闊學生的視野,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可以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活動,迎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寓教于樂,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教學和興趣培養。
3不斷增長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識積累基礎之上,所以,教師要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廣泛的涉獵課堂學習之外的知識,而且可以讓學生有效的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小學的美術教學,是對學生實現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過程,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對相關知識的教學,還要進行知識的拓展,養成學生知識積累的習慣,所以,教學中應該有足夠的重視,讓基礎知識的普及和學生的能力提高有效的結合,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
4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多媒體技術開始廣泛的應用于教學中,并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充分的應用多媒體教學,將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形象化的展現出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傳統的美術教學,在教學中受到了很多局限性,色彩的表現也不到位,所以,教學效果也很不理想[3]。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圖畫、聲音等內容進行了有效的結合,更加形象的展現了出來,能夠很好的增加學生的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另外,多媒體教學也要進行合理使用,不能過多的使用,否則會對學生的思維過程產生一定的限制和影響。
5加強實踐教學,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
通過一定的理論知識學習,要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教學鍛煉,特別是在美術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教學,是挖掘學生創造潛力的重要過程。所以,在當前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的給學生創造一些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和進步。另外,在過一些節日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的發揮主動性,制作一些賀卡之類的小禮物,培養學生的創造潛力,實現對學生的教學和發展。
6結束語
小學美術教學,是對學生興趣培養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過程,因此,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培養。教師要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并加強實踐教學,實現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和創新能力培養。
作者:翟三 單位:拉薩廣西友誼小學
一、注重培養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
對于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只有優秀的美術技能是不夠的,因為其承載著教書育人、傳播美術知識的重要任務。在目前的高校美術教學活動中,美術教學偏重于對美術技法和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學生社會人文素質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創作中創新能力和文化思維都受到束縛。在美術教育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加注重對學生各種能力的開發和培養,學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應在藝術修養方面有所修為。學生只有提高綜合能力,才能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上有更好的發展。因此,高校除了開設美術專業相關的課程以外,還應當開設提高學生藝術文化修養的課程,提升對美的感受、欣賞能力,運用正確的審美觀表現美、創造美。高校還可以跨學科設立選修課,如增加社會學、民族學、哲學、文學、口才等相關領域的課程。藝術教育離不開文化支持,學生只有提高綜合素質,才能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
二、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
高校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培養具備實踐能力的人,而不是僅僅完成科目理論講授的任務。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職業素養、教學能力、高尚人格。
三、美術教育內容要與時俱進
如今,教育從“以教為本”過渡為“以人為本”,美術教師應該注重教學實踐和知識的創新,采用新的技術,增添新的知識,教學課程要跟上時代步伐,這是適應當前社會科技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需要。教師要結合學生發展和就業走向,汲取國內外先進的技術、材料、形態等方面的內容進行教學,學校也要讓教師走出去開闊眼界,將師資水平和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條件,培養學生適應新技術的能力。
四、改善重技術輕人文的傾向
美術作為一門藝術學科,能對客觀事物進行記錄和重新認識,滿足人們的實用需要。隨著社會進步,美術形式不斷發展,表現技巧也不斷改進,更注重學生具備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技術的掌握不再是檢驗美術人才水平的唯一標準,而關注的是學生對社會、對事物、對生活的切實感受,對當代精神是否有深刻的洞悉和把握,能否把對事物的感受轉化為自己的藝術語言,當代美術教育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目前教師比較關注學生的美術技能水平,導致學生雖然具備扎實的繪畫技能,但作品缺乏靈性和美術內涵。教師應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美術理論知識水平,使學生具備美術理論、藝術素養、文化知識。
五、合理評價
美術教學評價具有獨特性,有些學生為了得到良好的評價,有時會仔細考量教師的喜好,按照教師的模式和想法開展創作。這使得美術教育評價無法完全發揮作用,這種教學評價方式阻礙了學生的積極性和發展。因此,高校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業時要注重美術學科的特點,從學生的美術技巧、思維和綜合能力出發,防止片面的評價方式造成負面影響。
六、加強培養美術專業學生的鑒賞能力
美術作品包含的信息是多層的、豐富的、有一定深度的,擁有美術鑒賞能力的人可以在如今繁多的美術作品中發現藝術表現的真、善、美。同時,鑒賞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教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目前的教育方式對美術專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存在一定的限制,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已有的知識,這種模式往往導致同一教師教授的學生對一幅畫有同樣的評價和感受。這不僅不利于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也忽視了美術鑒賞存在差異性這一客觀事實,簡單地把美術鑒賞歸為一般的理論知識進行傳授。鑒賞者因個人的閱歷、文化層次、生長環境不同存在個體差異,教師在素質教育教學中采用權威的教學方式和利用教材權威性強制教學,就不適應教學改革和時展的要求。培養美術鑒賞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培養學生鑒賞能力時要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鼓勵他們敢說、敢評。教師應在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結合作品的背景故事、時代背景、作者所處的生活環境等多方面因素進行思考,對于學生的各抒己見,教師也要尊重他們的看法。高校教師一定要重視這一突出問題,促進素質教育的推廣,進一步提升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有效性。
作者:王蕾 單位: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一、消除畏懼及自餒心理,增強創作的勇氣和信心
美術教學中教師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在創作開始的時候總是不敢動筆,問其原因,是怕畫不好。這一現象到小學高年級表現得更為突出,這源于學生的畏懼、自餒心理,往往是學生創作的自信心不足所造成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鑒賞能力,但往往眼高手低,于是對自己的創造能力產生懷疑,繼而產生畏懼、自餒情緒。若任其發展,學生會逐漸疏遠藝術,進而抑制自身潛力的發展。對此,教師絕不可掉以輕心。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對自己作品的正確認識,還要借機向學生闡明:藝術的表現手法無一定之規,只要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不管采取什么形式、畫得如何,都稱得上是一幅好作品。在《今天我值日》一課的教學中,一些學生因對人體動態把握不準而有所畏懼。對此,筆者在他們創作前先引導其欣賞著名畫家的作品和其他學生的作品,之后學生覺得名家作品和學生作品相差無幾。只此一舉便打消了學生的顧慮,增強了學生的創作欲望。另外,要讓學生消除畏懼和自餒心理,教師還要幫助其解決創作過程中的實際困難。首先,教師在創作過程中不能脫離學生的年齡、個性而人為地提高要求;其次,在完成難度較大的作業時,要多給學生提供參考資料,加強直觀演示,少定框架。如,在《剪紙》一課的教學中,一些學生覺得設計紋樣很難。筆者拿出一些選材極其平常的剪紙作品,如蘋果、葫蘆等,雖然設計、剪制并不十分精美,卻是上好的作品。結果學生的思路開闊了,創作靈感也隨之涌現。此外,教師應以表揚鼓勵為主,少批評,力戒諷刺挖苦。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創新之處并給予啟發、鼓勵、表揚,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從而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
二、鼓勵勤奮,克服懶惰、倦怠心理
創造能力提高的關鍵在于勤畫、多練,而懶惰、倦怠只會使創造才能逐漸萎縮。一般來說,小學生對美術課是非常感興趣的,較少表現出懶惰、倦怠情緒。但到了小學高年級,個別學生會有厭學情緒,只愿臨摹作品,不愿開動腦筋積極創新。對此,教師應從兩方面著手幫助學生克服懶惰、倦怠情緒:第一,堅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做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對于任何一門功課都要認真學,幫助學生從思想上重視美術課。第二,提高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欣賞、手工、繪畫教學交替行進,尤其在作業設置時應注意難易適中。對于個別較難的作業,一方面要鼓勵學生一絲不茍,增強意志力;另一方面要限定時間讓學生完成,不拖泥帶水。課堂節奏緊湊,能使學生專心致志,克服懶惰、倦怠心理。
三、培養良好的性格品質,打破狹隘觀念
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智慧和意志方面的優秀品質,缺乏道德、情緒方面的優秀品質,就會使個性不和諧,影響創造才能的發揮。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德、智并重。教師通過深入挖掘教材內涵,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能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受到美的熏陶。如,通過《珍愛國寶——秦始皇陵及秦兵馬俑》鑒賞課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正義感的教育;通過《最受尊敬的人》等課程教學,讓學生用繪畫表現好人好事,使其心靈得以凈化;通過《紙帶穿編》等手工課程,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環境的好習慣。此外,教師還應該經常通過參觀畫展、隨堂欣賞、作業講評、教師示范等途徑將風格各異的作品展現給學生,啟發學生認識藝術表現手法的多樣性,意識到藝術不能“唯我獨尊”,只有百花齊放,才能繁榮藝術,從而幫助學生打破狹隘觀念,使學生心無旁騖,全身心地投入藝術創造。
四、增強課堂吸引力,避免興趣的狹隘性
興趣會影響性格的發展和創造才能的發揮。學生興趣廣泛,精神生活豐富,會為藝術創作提供靈感。因此,教師要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量,為學生創造奠定物質基礎。第二,在教學內容上,盡量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如,繪畫課《最受尊敬的人》,教師可啟發學生表現清潔工,讓他們了解美好的環境是別人付出寶貴時間換來的,讓學生存有感激之心,從而發自內心地創作。在教學手段上,教師要大膽改革,積極引入新的教學理念,使教學形式多樣化,寓知識技能的培養于趣味性教學之中,使學生保持新鮮感。如,在《走進春天》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觀察校園里的春天,拓展了學生的興趣愛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既增強了美術學習與生活以及其他學科的聯系,又消除了學生興趣和知識方面的狹窄性。
五、結語
學生的創造能力是在不斷消除心理障礙的過程中發展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要教師掌握了學生創造活動的心理要素,就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為學生施展創造才華營造更加廣闊、自由的空間。
作者:洪巧菊 單位:江蘇豐縣實驗小學
一、農村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美術教學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在農村地區因為各種原因,美術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方面
部分農村學生的家長只看重學生的成績,不注重學生其他方面的均衡發展,這就導致了一些農村學生沒有美術興趣,或者即使有興趣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從而使學生的個性逐漸泯滅。
2.學校方面
部分農村小學的美術教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美術課開設的課時不足,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成熟,將美術上成了臨摹課,或者以灌輸講解教學為主。美術課的應有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3.學生方面
學生在幼兒時期大都喜歡美術,但是到了小學一年級,喜歡美術的學生往往開始減少,小學三年級更成為一個分水嶺,三年級以后部分學生為了升學,放棄了美術的愛好,但這種放棄可能使他們今后的全面發展留下缺陷。在素質教育大形勢下,美術教學應該從美術的實質入手,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農村小學美術教師應該從自身做起,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美術對學生全面發展的積極作用。
二、農村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影響
1.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授課模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新課改要求,師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平等地位。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環境,可以有力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以往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很多學生有想法、有創意卻不敢和教師交流,或者難以得到教師的認可。而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和諧的,教師或采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或采用表揚激勵的評價,讓整個課堂洋溢著輕松愉悅的氣氛。小學生積極好動,對新奇的事物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可以引導學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發展個性才華,培養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審美情趣和獨立人格的培養都能起到促進作用。
2.多元美術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途徑
美術教學方法很多,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其中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一是寓教于樂、玩中學習的開放式教育。愛玩是兒童的天性,小學生喜歡游戲。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可以組織一定的游戲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深入思考,創作個性鮮明的繪畫作品。二是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的交互性和靈活性,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以往的美術教育側重示范性和臨摹練習,具有一定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而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聲音、文字、圖像集于一身,形象生動地打破時間、空間的局限,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美術世界。學生不僅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料進行學習,還可以從網上搜索有效的資料進行自主探索。如,在教學剪紙、折紙、泥塑等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大量課本以外的資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效的途徑。
3.小組合作探究模式明確學生全面發展的方向
相較于以往封閉性的教學模式,現今的美術教學大多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的發展。所謂合作學習,即在教學活動中將個人行為轉化為集體行為,讓學生在集體的氛圍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美術教學中,學生將自己的見解和作品展示給別人,其他學生會從中受到感染,從而推動整個學習進程的發展。總之,雖然農村小學美術教學存有一些問題,但是美術教師要積極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更好地為學生營造和諧、輕松、自主、愉悅的學習氛圍,在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個性、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讓學生在自由的天地里盡享美術的無窮魅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作者:張明泉 單位:安徽馬鞍山市含山縣仙蹤中心學校
一、發揮學生在美術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是否能夠發揮學生在美術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是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的先決條件。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前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掌握美術方法和美術表達。教師應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變單方向的知識講解為雙向的師生交流和互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采取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如遇到問題時,教師不是直接的給出問題的答案,而是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查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主動參與,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研究討論主動的獲取知識,并體會到解決問題獲得知識的喜悅感,這樣將會進一步激發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創新氛圍
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創新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以及對美術較強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第一,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營造創新氛圍。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做良師,在課下成為學生的朋友,把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擴展到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具體表現在,課堂上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同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平日里教師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和內心世界,多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關懷,努力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第二,師生間要建立平等的關系,教師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審美情趣、審美觀點,多元的思維等,平等對待所有的學生,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和挫折多正面鼓勵,為學生建立一個寬松和自由、崇尚個性的氛圍。第三,要對學生多進行正面的鼓勵。每個學生身上都有不少優點,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體會到通過自己創作來獲得的快樂。第四,逐步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和善于表現的特點,鼓勵學生個性發展,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三、改革教學方式方法
教師要利用美術教育易于發揮學生想象力的優勢,做好美術學習引導者的角色。教師要積極學習和借鑒優秀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經驗,不斷更新教學方式方法。在教學的深度上要不斷開拓創新,在專業技巧上精益求精,不斷進行知識積累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實行開放性教學,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大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對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因此教師要在美術教學中積極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和方式。教師要敢于嘗試新的的教學方式方法,同時應該設計制定適合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課題,提高內容的開放性,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在美術教育中體會藝術的價值和魅力。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有意識的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遷移,鼓勵學生突破固有思維的束縛,進發新思想,進行發散思維能力的鍛煉。
四、利用現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學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計算機和其他多媒體設備的普及,將現代教育技術引入教育教學中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傳統的美術教育中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教學材料不足條件等的限制,主要采用教師講解、學生練習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自己發揮的空間和思維的空間太少,不利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檢索、鑒賞藝術作品的新途徑,也可以進行藝術創作和藝術交流,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增強美術教育實踐環節
實踐活動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美術教育的學科特點之一就是實踐性強,但以往教師的講解卻占據了大多數時間,造成學生實踐能力偏弱。因此,教師要注重增強美術教育實踐環節,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用于繪畫和鑒賞。美術教育是一種創造性的實踐活動,除了傳授知識和技能之外,更多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要描繪具有自己思想和風格的繪畫作品,通過作品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學生只有不斷的進行美術實踐,才能夠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當今社會的競爭,與其說是人才的競爭,不如說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高校美術教育是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應該積極采取措施和方法來改革和優化現有的高校美術教育,使其更好的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服務。
作者:張靜 單位:新鄉職業技術學院
美術基礎進行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美術思維,因此,美術教育被認為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最有效的學科。學生具有思維能力才會善于發現美術學習中的問題,分析思考發現的問題,運用自己的創新思維解決發現的問題。
一、自主學習的創新意識的培養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繪畫創造能力和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訓練學生觀察美術事物的能力,提高形象思維水平。學生只有勇于標新立異,善于觀察、學會思考、勇于創作,才能在學習中不斷形成自己獨特的構思。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不能像以往一樣跟著教師的步伐學習,要學會經過教師的引導之后自主學習,多角度、多方位地觀察事物,美術教師為學生提供的繪畫物體要打破常規、具有創造性,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培養創新思維氛圍的構建
小學生的學習階段是至關重要的,美術學習更加需要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和學生建立平等的學習關系,減弱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讓學生毫無負擔地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越有助于創新思維的產生,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美術有助于拓展想象空間,激發創新意識。
三、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的建立
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比較強,比較在意教師對自己的鼓勵、支持和評價,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經常表揚表現比較好的學生,鼓勵表現欠缺的學生,能夠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重視,對于學習更有積極性。教師要定期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合理的評價,讓學生知道自己的進步之處和退步之處,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做出不同的分析,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小學階段是一個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美術思維能力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發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學會思考、善于思考和主動思考,養成良好的美術創新思維。
作者:程暉 單位:吉林省敦化市實驗小學
一、美術教學能充分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美術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研究表明,美術課開的早晚、是否全面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因為美術課不單單是培養學生的美感、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還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和創造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歷史上,蘇聯在科技方面遠遠領先于美國,就在于蘇聯在小學階段就開設了美術課,并一直延續到大學,而美國在初中階段才開始美術課程。這就充分證明了美術課在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通過欣賞美術作品可陶冶學生情操
美術作品凝聚著作者的個性和想象力。通過欣賞美術作品,學生可以喚起自己的審美意識和想象力,從而激發創造潛能,陶冶情操。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或展覽名家名作,或張貼學生的優秀作品,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會鑒賞,提高審美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有效結合其他學科內容,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使其思維有一定的拓展和提升。
(三)美術教學可培養學生善于實踐的優秀品質
學習貴在實踐。書本知識的真正吸收,主要體現在運用和實踐上面,美術課程的學習同樣如此。無論是思想上的感悟、精神上的理解,還是心理上的認識都不能單單依靠文字表達出來,還可以依靠畫筆、工藝等美術手段表現出來,從而體現美術情趣和美術意境。學生學習中對其他學科知識的理解和領悟,往往和美術知識、美術作品的展現是息息相關的,當然也會對學生的生活和將來從事的工作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美術教學對中職學生身心發展有促進作用
中職學校的美術教育,并不是讓學生在美術上必須有一定的造詣,而是要讓學生通過對美術的學習,培養各種能力,陶冶情操,能夠借助美術來認識生活和社會中的各種美。鑒于美術范圍較廣,分為工藝美術、繪畫、雕塑和建筑藝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做出選擇,了解其不同特點和藝術作品的感染力。這種發自內心的感悟和體驗,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比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的課程大多是一些抽象的知識,而美術課程可以讓學生觸碰到實際存在的事物和具體可感的環境,這對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是十分有益的。久而久之,必定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水平。
三、美術教學能幫助學生心智發展趨向于成熟
美術教育的功效不僅限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想象力,還能幫助學生的心智發展趨向于成熟。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對勞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21世紀新型人才。如果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欠失了美術教育,就會或多或少地造成精神和行動能力的差異,使個體人格和性格普遍化,使生產勞動者的感官意識和審美功能不協調,從而妨礙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如果重視美術教育,可以使中職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和才能,積極展現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實際上,現行的應試教育已經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學手段,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美術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挖掘學生內在的美術潛能,讓學生掌握一些美術技能,從而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相對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中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為其心智的健康發展添磚加瓦。
四、美術教學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會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美術教學同樣如此。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感知,自己去判斷,這樣學生從中獲得的體驗和認識才會更加深刻。為了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我讓學生自己組成合作小組,要求他們通過相互合作完成一種以生活廢品為原料的工藝品制作。作業布置下去后,學生興趣高漲,紛紛商討、構思。有的用布的下腳料做成了“奧運娃娃”,有的用易拉罐做成了“樹”型的工藝品,有的用各種顏色的廢紙粘貼成了一條“大鯉魚”……通過學生的動手合作,不但練習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對美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懂得了美術的實踐意義。中職學生正處在青春期,也是思想的叛逆時期,無論是意志還是興趣,都還缺乏一定的穩定性,對生活中的善惡、是非也缺乏足夠的辨別能力,極易表面化、膚淺化。因此,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著眼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有意識地讓學生多參與美術活動,幫助他們形成積極健康的審美觀念,提高審美意識,升華審美情趣。
總之,中職階段的美術教學對學生的身心和全面發展有很大的益處,這不僅表現在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上,還體現在提高中職學生的創造力和綜合素質方面。因此,中職美術教育的實施應以發展學生個體為核心,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審美能力為宗旨,教學中不能僅停留在簡單的繪畫上,要從促使學生了解美術的內涵入手,使其深入美術實質,去感受、去體會,從而實現中職美術教學的真正目的,為普及美術文化做出貢獻。
作者:孫雪芳單位:浙江省杭州拱墅區職業高級中學
一、轉變美術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著教師教的行為與學生的學習行為,影響著美術教學的成效。新時期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轉變美術教學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營造開放式美術課堂,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
1.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要改變“滿堂灌”的教學現狀,積極嘗試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教學目標讓學生多層面地進行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其次,給予學生足夠的“表現”時間與空間。美術學習是一門復雜的學習活動,它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交流思想,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靈感”,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成功。“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為持久的情感態度。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讓學生體驗成功,來保持學生美術學習興趣。”
2.構建開放式課堂,讓學生“靈活”起來
實踐證明,人在自由、平等狀態下的思維是最活躍的,興趣是最濃郁的。因此,教師要積極構建開放式課堂,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師生應該是一種平等關系,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甚至成為學習伙伴,師生關系應該是和諧的,美術教學課堂應該是民主的,師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只有構建開放式課堂才能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中應以一顆包容的心對待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對學生的藝術見解不要輕易地否定,以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保護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另類思維與想象力,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富有樂趣的課堂教學氛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收到最佳的授課效果。”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美術學習氛圍,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
講故事是通過援引美術領域的相關故事,包括美術創作的背景故事,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感受美術藝術發展的悠久歷史,了解美術創作的背景,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作品,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豪感,使學生以一種飽滿的情緒投入美術學習活動;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為美術教學注入新鮮活力,改變傳統單一的美術教學形式,我們可以發揮多媒體資源豐富、直觀形象、呈現方式豐富等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是展示美術作品、播放影視資料、講述美術故事等,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準確把握好多媒體運用的目的,媒體的運用是為了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能喧賓奪主,淡化了美術教學活動。總之,無論采用哪一種情景創設方法,都要緊緊扣住美術教學的內容,要有助于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
2.創設良好的藝術氛圍
良好的藝術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抓住時機、創造機遇努力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如結合節日組織學生開展繪畫比賽,通過活動不僅可以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華的平臺,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而且也為學生創造了鍛煉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鍛煉,增添信心;此外也有助于在校園營造濃郁的藝術氛圍,激發學生的自豪感、成就感,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對每一次活動,教師要認真組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活動的籌劃、組織、實施等都要緊扣活動主題,如活動海報的制作,可以發揮學生的美術才華,讓學生自主制作,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的藝術氛圍,使學生受到感染、受到熏陶;教師要善于擴大活動影響,如將學生的佳作張貼墻壁上,使整個活動都散發出濃濃的藝術魅力。
三、適時開展實踐活動,突出“職教”特點
“職校教育具有很強的職業特點,大多學生畢業后面臨著就業,參與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所以提升學生美術專業素質是職業學校美術教學的首要任務。”職業學校的美術教學要散發出活力,激發學生的興趣,需要緊扣職業學校教育的特點,打造出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美術教學,在美術教學中不斷提升學生的美術技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崗位需要。
1.引導學生深入生活
生活是一切藝術的靈感之源,職業教育源于社會生活,又服務于社會生活。只有引導學生深入生活,才能使學生在生活中覓得創作靈感,更好地適應未來崗位對學生美術素質的需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擺脫狹小空間的束縛,充分發揮想象,到生活中尋找美術創造的素材,培養學生捕捉生活美、感悟生活美、呈現生活美等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用美術語言及時將觀察的素材、靈感積累下來,如“日記畫”,學生將每日的生活觀察、感悟等用美術的方式記錄下來,日積月累,既鍛煉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也為美術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更為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使美術更好地服務于生活,滿足崗位需求。
2.以“職業”為導向開展實踐活動
目前,影響職校生美術學習興趣的很大一個因素是學生的就業情況,美術專業職校生就業難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美術學習興趣,我們要積極探索職校美術教學特色,以“職業”為導向,努力推進實踐活動。職業教育的特色應該定位在“職業”兩字,因此,職校美術教學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以提升學生美術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為重點,在學習過程中努力尋找實現目標的載體。除課堂教學外,我們要重視學生美術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熟練掌握職業技能,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當前職業學校實踐活動主要是“工學交替”,教師要緊緊圍繞職校美術設計專業的未來崗位,積極拓展實踐渠道,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全方位的鍛煉與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只有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意義,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者:黃宇單位:吉林女子學校
一、培養學生觀察生活能力,啟發學生美感
美育即對人類創造的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具有的美感予以利用,對人開展教育,促使人發展得更加和諧與全面。美主要從勞動中產生,但是又為勞動提供服務。人們開展生產活動不單是追求物質滿足,還要求美感享受。目前科學技術發展迅速,藝術創意與設計有極其廣泛的要求,在人們生活的諸多方面均蘊含著美。一個人若無法了解現實生活美,那也無法對藝術美予以正確認識和理解。所有藝術創作的基本來源均為生活。在學校美術教育中,基本任務為對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予以培養,并使其養成良好習慣,學會從生活中對美予以發現和體驗,而后在創作中充分展現。
二、對教學方法予以創新
美術教學中現實與想象、形象與抽象共同存在且相輔相成,因此教師需發揮引導與組織作用,使學生擁有足夠空間與機會去參與美術審美與創作活動,若有必要可提供個性化體驗機會,促使學生對自我予以充分展現。對學生創新性思維予以培養的重點在于對學生學習興趣予以激發,故而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將學生興趣作為出發點,并基于此對可行性、針對性與創新性均較高的教學策略予以制定,使學生充分參與課堂,而后對其創造性思維予以激發。同時,當前多媒體教學逐漸普及,教師應對現代化教學方式予以充分使用,為學生展示教學內容時采用更直觀且形象的方式,促使學生對知識予以更好掌握和理解。例如美術密切關聯于文化、音樂以及文學,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音樂作品、朗讀詩歌等,亦可對民族文化予以介紹,為學生提供美術情境,激發其想象力,而后從自身理解角度開展創作,由此培養其創新能力。
三、教會學生用心感悟生活,對創新素材予以積累
美術創新并非憑空臆想或者閉門造車,而是要在一定創新素材的積累上釋放藝術情愫,同時綜合運用自身知識經驗。美術創新的主要來源為生活,這更是美術教學得以持續開展的強大平臺。要提升學生素材的積累需促使學生對生活予以細致觀察并用心感悟。教師需對學生對于生活的敏感度予以有效培養,讓學生學會用藝術角度對生活美景進行欣賞,并從中發現創新素材。在開展美術課堂時可增設探討生活環節。教師可在課堂中選取一個寬泛主題,需關聯于教學內容,而后讓學生依據此主題去生活中對素材予以找尋,并對其予以記錄,而后將其帶入課堂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學生記錄美時可使用簡筆畫、漫畫、照片、素描或者簡筆畫等方式。
四、強化課堂有效性溝通
美術教學可對學生科學審美觀予以培養,進而增強其審美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中需為學生構建一個創新環境,并開展有效溝通。教師需結合學生創新思維理念的相關要求,將學生作為主體,搭建有效平臺,對學生主動性予以充分發揮。教學環境若具有民主性可促進師生之間溝通交流,同時可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構建健康環境。教師需多溝通交流于學生,創造公平民主課堂氛圍,鼓勵并肯定學生言行與思想,認可學生創作作品并適當表揚。及時發現作品中缺陷與不足,并指導學生修改。
五、創建合理評價機制
要提升學生創新能力需基于科學合理評價機制的構建,這樣可促使學生積極性獲得提升。評價時要注重鼓勵與創新,避免重復與平淡,注重學生個性培養,促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美術活動中得到提升。在評價學生作品時應摒棄傳統的固定答案或者一個標準,這樣會忽視學生個性,并且導致學生在創作時過于注重表面效果,缺乏創新見解。因此需采用科學評價方法,以增強學生創造能力與創新意識。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美術教學中從其基本靈魂為創新。因此教學需結合時展要求對教學方法予以適當改進,注重學生審美情趣與個性的培養,使其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并積累創新素材,強化對美術的理解并充分感悟。同時還要構建一個民主、活躍且輕松的課堂氛圍,優化改進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積極性,進而有效培養其在美術創作中融入創新思維的能力。
作者:余謙單位: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中學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美術教學中來就必須要改變這種對立的師生關系,努力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距離,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好感,使學生實現積極情感的轉移,使學生對美術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正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親其師,信其道”。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對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對師生關系進行重新審視。教師并不只是傳道授業,是知識與智慧的化身,而且要發自內心地尊重學生、熱愛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鼓勵學生,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讓教師能夠真正地走進學生,與學生敞開心扉,進行心靈對話。這樣自然能夠換來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與喜愛,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也就在無形中形成了。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求知的欲望
學習環境以及學習氛圍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時的心情。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種舒適、愉悅、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就會以一種十分歡快的、積極的心情投入到知識的學習和探索中來。對知識的掌握和占有欲就會凸顯出來,由此表現出來的就是強烈的求知欲望。相反如果教學氛圍緊張、枯燥,學生自然也會產生消極的情緒與不安的心理,而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來。這樣的教學即使教師付出再多,學生依舊是游離于教學之外,成為教學的附屬,教學效果自然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著力為學生營造愉悅而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處于積極、良好的教學氛圍之中,這樣會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正面情感效應,使學生對教學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與強烈的求知欲,這樣的教學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要改變以往教學中黑板加粉筆的單調式教學,教師要學會運用優美的教學語言、高超的教學技巧、先進的教學工具來為學生營造愉悅而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陶醉其中,身心放松。例如,《花鳥畫的欣賞》這堂課的教學,我在教學伊始就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大自然中花兒盛開、鳥兒起飛的美麗畫面,讓學生拋棄單純學習的沉重心情,敞開懷抱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風光。此時在沒有我任何提示和引導的情況下,學生便自己欣賞起了教材中的花鳥圖畫,并且津津樂道地用自己的美術知識來描述和進一步學習。這樣我就為學生營造了一種和諧的、輕松的、優美的學習環境。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這樣的情境中得到了有效的激發和提高,從而自主而積極地投入到了學習之中。因此,我們想要輕松而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的情趣,就要重視學生學習的環境和氛圍。教師用自己的知識和素養來精心地為學生創設和營造適宜學習的環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三、巧妙設計有探索性問題,誘發學生探究的動機
初中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通過提出富有探索性的問題,不僅可以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得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到教學中來,展開積極的探究活動,這樣的教學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參與。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改變以往一味地說教,學生只能是被動地接受與機械地記憶,使得學生失去了展現個性與展開思考的權利。我們要為學生設計富有探索性的問題,以問題來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將學生帶入求知的憤悱狀態,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動機,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參與教學的空間,使得學生的個性得以展現、潛能得以挖掘,不僅可以讓學生親身經歷教學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靈感,碰撞出創新的火花,更利于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與教學內容的密切關聯,加強問題本身的針對性與目的性,集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兼顧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才能實現問題面向全體學生,激起全體學生學習的激情、參與的動力,使教學成為全體學生共同探究的平臺。
四、結語
總之,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我們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為出發點來設計教學活動,突出美術的學科特色,著力為學生打造一個富有活力與朝氣的美術課堂,這樣才能讓全體學生主動地參與進來,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作者:張景華單位:河北省遷安市建昌營鎮建昌營初級中學
一、利用教材明確主題,培養學生目標明確的觀察力
安排學生課前自學,通過對教材圖例的賞析明確主題,并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有目的的觀察中加深對事物的認識。一是指導他們將目標放在尋找對象的主要特征上,發現對象區別于其他事物的地方。二是引導他們針對性地去觀察與發現對象細節,通過具體生動的細節使形象更加真實飽滿。這種有意識、有目的的觀察,可充分訓練學生的有意注意力,達到較為理想的觀察效果。
二、觀察實物提出要求,發展學生整體有序的觀察力
寫生教學是培養高年級學生美術觀察力的重要途徑,但把實物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一邊觀察一邊描繪,這樣做并非完全是僅為了完成實物寫生作業,而是要他們在深層的觀察中加深對實物的認識,以便打破學生繪畫中的概念化,克服因對實物的觀察不清而草草了事的應付性描繪的現象。從技術上講,美術基礎訓練中的重頭戲就是教學生學會“看”,并且是“整體地看”、“有序地看”,即把外部世界作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我們所看到的每一個形象,都是處在和其它形象比較中的一個形象。面對觀察對象,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相應的觀察要求,強調在整體的協調中再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探究,培養觀察的整體性和條理性。
三、親近生活走進自然,引導學生細致敏銳的觀察力
大自然的神奇多彩,對學生永遠有著新鮮而神奇的魅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多在生活中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色彩感受,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美、采擷美,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和表現力。高年級學生知識面雖然有所增加,但他們仍習慣用鮮艷的純色來概念化地表現物象,如把樹涂成一種綠色,天空涂成一種藍色。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引導學生深入自然,讓學生到室外去認真觀察一下。學生在細心觀察自然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認知,豐富了畫面的色調,還進一步提高了他們觀察學習的興趣。
四、拓寬視野交流評價,發展學生由此及彼的觀察力
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對外部對象體會和研究的過程,是觀察、分析、理解、概括的過程,是眼、腦、手合用的過程,有效的觀察總是和積極的大腦思維活動緊密相連。在高年級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通過展示評價環節,鼓勵學生邊觀察,邊思索,相互交流、拓寬視野、共同提高,在感知的同時伴隨著對對象的理性的分析,才能使我們的觀察既整體概括又細致深入。觀察力的進一步發展還體現在觀察的深刻性和邏輯性中。舉例來說,當兒童年幼時,他所畫的圓柱形物體大多是上面圓圓的,而底部則是平平的一根水平線,這種現象表明學生的觀察力更多地偏向于直覺。而在一個經過一定訓練的小學高年級學生眼中,圓柱上部形狀和底部形狀就有了一種視覺上的聯系和必然———既然上部是圓的,那么底部也肯定是圓的,進一步的發展和透視知識的鋪墊還能使他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圓柱的上部和底部雖然都是圓形,但因為離眼睛的高低距離不同,所以形狀也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樣觀察也就更加細致入微了。
五、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的正確觀察方法
1.整體觀察法的培養。所謂整體觀察法即從整體出發,保持“整體———局部———整體”的觀察方法。一般教師在講解整體觀察法時,并不能說出整體是什么樣子,更拿不出一個什么整體來,學生沒有整體的表象就不能形成形象思維,利用電腦來幫助就可以先讓學生獲得整體的表象,把觀察對象的關系,整體比例關系,色彩關系或物體的基本形態,主要特征顯示出來,同時隱藏了局部的關系或局部的特征,等學生有了整體的表象和一定的概念后,再把各個局部分批顯示出來,使學生明確所謂的局部是什么,先主后次地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在感受整體是什么的同時也感受到局部是什么,做到既整體又入微,這種把整體和局部分離開來指導學生觀察的手段是其它手段無法替代的。
2.比較觀察法的培養。所謂比較觀察法,即指在明確比較觀察的目的與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確比較標準與參照物,教會比較的具體方法。一個物象可以分成多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有整體與局部的比例、色彩關系,在確定其中一個部分的大小比例和色彩關系時,是以另一部分物象為標準的,這樣就要求觀察一個部分物象時,同時觀察其它相關部分的大小比例和色彩關系,使各種關系相互制約相互參照,這樣才能不脫離大的整體關系,使各部分關系互為標準的不斷比較中逐步確立。
3.形體結構觀察法的培養。所謂形體結構觀察法,即將復雜的物體歸納為基本幾何形體或基本形的組合體的觀察法。當物體結構比較復雜時,學生往往被某些局部的特征所吸引而忽視了形體基本結構,要指導學生先去觀察形體結構,講解法說不清道不明,示范法時間又有限。為了能是學生注意到形體結構,則可以把物體拍成照片,運用多媒體在照片中加上幾何形體或幾何形狀來歸納物象的形體結構,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實物來觀察,總結歸納形體結構。
4.按步觀察法的培養。所謂按步觀察法即按作業步驟,先形后色的觀察法。學生在觀察物體時,常被物體斑斕的色彩吸引,其實美術的表現方法一般是先形后色,如果觀察步驟上與之一致,對觀察和作業都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可以用電腦模擬觀察步驟,先出現物體的形狀,然后出現色彩,這種先形后色的出示步驟有利了學生按步觀察法的形成。
本文作者:陳軍工作單位:鎮江市索普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