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8 10:42:3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初中美術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要】 美術是學生必修的一門藝術課程,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說其它課程賦予學生的多是理性知識的話,美術賦予學生的則是敏銳的眼睛、靈巧的雙手、豐富的想象力和一顆善感的心。雖然美術課所占課時較少,但只要把握好啟美、啟智、啟德、啟信這四個著力點,就可以使美術教學較大程度地發揮出其特有的作用。初中美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美術教育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對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幾年來我們國家也非常重視美術教育,許多學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學成果。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關鍵詞】 啟美 啟智 啟德 啟信
一、啟美啟美,即是引導學生欣賞美、理解美,進而最終能夠創造美
對工藝美術、建筑藝術、傳統繪畫、雕塑作品的欣賞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對現代繪畫藝術的欣賞可以增進學生對美的理解能力;美術教學中的技法訓練則可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因此,美術教學應與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聯系起來。如講《生活與設計》這一節時,談到服裝設計,我特別聯系了中學生的服裝設計——“衣服是無聲的語言,它隨時向別人傳遞著你的身份、性格、愛好等方面的信息。同學們正處在充滿活力的學生時代,因此,服裝應當能體現出生動活潑、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而耳環、戒指、美容化妝等成人的打扮暫時還不適合同學們。不是有人說,青春就是最好的化妝嗎?”同學們笑了起來,下課后,原來佩帶飾物的同學悄悄把飾物摘了下來。
二、啟智啟智,即是指美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表現能力
記憶畫和想象畫訓練對于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每逢新學期開學,我都要布置學生描繪假期生活。幾個學期堅持下來,學生在繪畫語言的表達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同學甚至把整個麥收場面畫了下來,畫面上有麥田、遠山、道路、脫粒機、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汽車和忙碌的人群等,內容豐富,形體正確,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也得到初步體現。這么復雜的場面,若不具備一定的表現能力和觀察能力是難以描述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現在上美術課的主要問題是相關教材資料缺乏設備不齊。特別是欣賞課,有些作品經過幾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圖片又不多,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就不能激發學生的美感。教師生硬的讓學生只是去畫畫,因此運用現有的教學設備來補充就非常有必要。通過自己找些資料,如掛圖、畫冊、錄象、幻燈、光碟等,讓學生觀看欣賞。通過聲音、圖像、音樂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興趣。通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只有通過大量作品欣賞,教學示范,才能使學生增加感性的認識,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不斷的藝術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術國畫的課程中,因為教室條件限制,教師示范很麻煩,而且學生也不容易觀看,我們就可以用vcd通過電視來演示。讓學生先欣賞作品,再觀看繪畫過程和技法表現。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真正欣賞到美的內涵,同時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
有的學校已經配備了多媒體教室,我們還可以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為學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觀,形象的感性材料,對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十分有利。
三、啟德德為立身之本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德”的教育,德育與美育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美的陶冶之時,還要有意識地傳輸道德規范,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如我在引導學生欣賞《珍惜我們的環境》這幅畫時,不僅講工業污染,還聯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學生珍惜生活環境,不亂扔廢紙,不亂抹亂畫等。
四、啟信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
對于身處緊張學習生活節奏之中的學生,美術課應當是一種精神體操,使學生緊張的心情得到放松。因此,選擇實施成功教育、快樂教育就應成為每節課的總體構思。數年來,我一直堅持每節課結束前的好作業評點,只要是有可取之處的作業,都可以得到展示
、表揚,使學生盡情品味收獲的快樂。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主要讓學生多寫生繪畫,少臨摹,要分層次訓練,按高低年級不同的要求進行。低年級的主要進行不同類的物體練習,觀察要求低一點。如:初一年級的線造型練習,開始應該從簡單的造型畫起,有的甚至要從簡筆畫開始,不能從難度大的要求學生,那樣會使部分學生感到困難而退縮,要循序漸進,逐步加深。通過這種類型的練習,可極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在簡單的寫生訓練后可用默寫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事物特征的記憶表現,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觀察事物時認真仔細,經常進行這類練習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只有根據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從自身出發,了解學生,轉變觀念,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工具,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不增加他們的負擔,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摘 要:要把美術設計課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融合,緊扣新課標的要求,側重“人與生活”美術教學進行探索,對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重組與充實,體現到學習生活中去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鍛煉。
關鍵詞:一個中心 情感認知 激發賞析 拓展思維 個性創意 主動評價
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初中階段的美術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它對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四化”建設人才,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幾年,原國家教委在基礎教育中強化了全面素質教育,重視美育(即審美教育),學校中的美術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地恢復和發展。國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為了加強基礎教育,不斷地改善教學條件,修建了一些新的教學樓,我們學區初中,就是其中之一。它周圍山巒環繞,河流相伴,綠樹成蔭,嶄新的教學大樓被藍天白云襯托,自然景觀十分優美。為促進內涵發展,學校不斷加大力度,精心營造育人環境,在路旁、亭邊、花壇里、操場上,矗立起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石頭,并在上面鐫刻了三十多條(首)引人思考、催人奮進的名言警句、詩詞諺語,如“德,國家之基也”、“振民育德”、“上善若水”、“天地之氣,莫大于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運動,生命的源泉”等,讓每一塊石頭都會說話。“石頭文化”成了學校創建和諧校園的宣傳陣地,通過這些名言警句對學生進行了潛在的、無聲的教育。
一、一個中心
“人與生活”的一個中心即圍繞“學校生活、社會生活”進行美術教學探索與研究。學校生活,是農村初中每個學生最有體會的生活經歷,對學校的學習生活環境、美化寢室的應用設計,是以現有教學環境和生活環境為物質基礎的整合改造,有利于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品味;社會生活,是以學生較熟悉的文化生活延伸到將來必將參與的社會經濟生活,有利于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培養認識生活的心智,提高人文素質和生活品味。整個設計教學的思路是在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引入商業美術模擬實驗教學的基本的指導思想,同樣也適合設計欣賞教學的建構。
二、五個要素
為了體現以生活為中心的美術課堂教學理念,本人設計了“情感認知——創設生活情境;激發賞析——結合實際生活;拓展思維——探究設計規律;個性創意——憑借生活閱歷;主動評價——合作學習研究”五個基本要素。整個教學模式遵循生活(素材)創作(設計)賞析(作品)的過程步驟,在具體教學操作中,對上述環節運用有所側重,并可以適當地調整與增減。
1、情感認知——創設生活情境
列寧說:“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重要的心理成分,是帶有情感色彩的認知傾向,是思維活動的起點,沒有學習興趣就不會有智慧和靈感。因為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所以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梁——即心靈的溝通。
2、激發賞析——結合實際生活
結合實際生活既體現了藝術源于生活的創作理念,也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理念。本要素是在師生廣泛搜集生活素材的基礎上開展的以人為本的教學方式,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過程,針對生活素材進行處理,建立師生素材共享,以及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信息庫。
3、拓展思維——探究設計規律
要創設生活問題情境,引發關于藝術與生活的熱點話題,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傾聽學生的獨特見解,并列舉社會生活中的例子,展開辯論、討論,進一步拓展思維。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尤其是網絡技術的普及應用,美術設計可以利用特定的電腦軟件來制作,并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為美術課堂提供了空間,更便于教學。
4、個性創意——憑借生活閱歷
美術設計課應充分調動中學生熱衷于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好想好動的天性,使學生主動進行創造,設計出符合青少年和時代特征的作品。要依據學生所感知的生活、審美情趣以及學生所理解、掌握的美術知識,提供典型的、與學生生活較貼近的設計師作品,從多角度探究作品成功的原因和規律,找尋設計師創作的靈感來源。
5、主動評價——合作學習研究
教師要充分尊重個體差異,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在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基礎上,對每一次作業、每一次活動,應該有多種評價方式并存,小進步小成就,大進步大成就,讓每一個人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要通過學生談設計思路、表現手法等,把握學生的愿望和索求,結合自評、互評(學生、師生),使評價活動從創新實踐上升為創新思考,使學生獲得帶有深刻情感體驗的獨特理性認識,引導學生課外拓展性的閑暇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和表現欲望,形成基本的設計素養,促進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和主題的深化。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本人的教學觀念得到了更新,科研意識越來越強。以生活為本,以藝術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體現了追求人文生活傾向的設計教學理念,學生獲得了進取的力量,分享了合作的和諧,發現了生命的燦爛。在這樣和諧的氛圍里,才能喚醒師生潛能,張揚本真個性,共同創造奇跡!
【摘要】 美術是學生必修的一門藝術課程,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說其它課程賦予學生的多是理性知識的話,美術賦予學生的則是敏銳的眼睛、靈巧的雙手、豐富的想象力和一顆善感的心。雖然美術課所占課時較少,但只要把握好啟美、啟智、啟德、啟信這四個著力點,就可以使美術教學較大程度地發揮出其特有的作用。初中美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美術教育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對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幾年來我們國家也非常重視美術教育,許多學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學成果。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關鍵詞】 啟美 啟智 啟德 啟信
一、啟美啟美,即是引導學生欣賞美、理解美,進而最終能夠創造美
對工藝美術、建筑藝術、傳統繪畫、雕塑作品的欣賞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對現代繪畫藝術的欣賞可以增進學生對美的理解能力;美術教學中的技法訓練則可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因此,美術教學應與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聯系起來。如講《生活與設計》這一節時,談到服裝設計,我特別聯系了中學生的服裝設計——“衣服是無聲的語言,它隨時向別人傳遞著你的身份、性格、愛好等方面的信息。同學們正處在充滿活力的學生時代,因此,服裝應當能體現出生動活潑、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而耳環、戒指、美容化妝等成人的打扮暫時還不適合同學們。不是有人說,青春就是最好的化妝嗎?”同學們笑了起來,下課后,原來佩帶飾物的同學悄悄把飾物摘了下來。
二、啟智啟智,即是指美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表現能力
記憶畫和想象畫訓練對于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每逢新學期開學,我都要布置學生描繪假期生活。幾個學期堅持下來,學生在繪畫語言的表達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同學甚至把整個麥收場面畫了下來,畫面上有麥田、遠山、道路、脫粒機、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汽車和忙碌的人群等,內容豐富,形體正確,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也得到初步體現。這么復雜的場面,若不具備一定的表現能力和觀察能力是難以描述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現在上美術課的主要問題是相關教材資料缺乏設備不齊。特別是欣賞課,有些作品經過幾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圖片又不多,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就不能激發學生的美感。教師生硬的讓學生只是去畫畫,因此運用現有的教學設備來補充就非常有必要。通過自己找些資料,如掛圖、畫冊、錄象、幻燈、光碟等,讓學生觀看欣賞。通過聲音、圖像、音樂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興趣。通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只有通過大量作品欣賞,教學示范,才能使學生增加感性的認識,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不斷的藝術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術國畫的課程中,因為教室條件限制,教師示范很麻煩,而且學生也不容易觀看,我們就可以用vcd通過電視來演示。讓學生先欣賞作品,再觀看繪畫過程和技法表現。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真正欣賞到美的內涵,同時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
有的學校已經配備了多媒體教室,我們還可以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為學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觀,形象的感性材料,對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十分有利。
三、啟德德為立身之本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德”的教育,德育與美育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美的陶冶之時,還要有意識地傳輸道德規范,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如我在引導學生欣賞《珍惜我們的環境》這幅畫時,不僅講工業污染,還聯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學生珍惜生活環境,不亂扔廢紙,不亂抹亂畫等。
四、啟信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
對于身處緊張學習生活節奏之中的學生,美術課應當是一種精神體操,使學生緊張的心情得到放松。因此,選擇實施成功教育、快樂教育就應成為每節課的總體構思。數年來,我一直堅持每節課結束前的好作業評點,只要是有可取之處的作業,都可以得到展示、表揚,使學生盡情品味收獲的快樂。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主要讓學生多寫生繪畫,少臨摹,要分層次訓練,按高低年級不同的要求進行。低年級的主要進行不同類的物體練習,觀察要求低一點。如:初一年級的線造型練習,開始應該從簡單的造型畫起,有的甚至要從簡筆畫開始,不能從難度大的要求學生,那樣會使部分學生感到困難而退縮,要循序漸進,逐步加深。通過這種類型的練習,可極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在簡單的寫生訓練后可用默寫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事物特征的記憶表現,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觀察事物時認真仔細,經常進行這類練習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只有根據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從自身出發,了解學生,轉變觀念,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工具,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不增加他們的負擔,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論文關鍵詞:生活 想象 創造力
論文摘 要:美術教學工作發現,很多學生在繪畫時作品缺乏新意,脫離生活,技法陳舊,沒有創造性,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筆者經由多年的美術教學認為,在美術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生活,走進生活,創設情景,發揮想象,在創作中發揮自己的個性,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積極參與到美術創作活動中來,是美術改革的重要方向。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任何一個藝術家,如果離開生活這個寬闊的海洋,那他們的藝術之源便會干涸。元代畫家黃公望“終日只在荒山亂石叢木中生,意態忽忽,人不測為何,樂而忘返。”唐代畫家王默“扁舟泛海,”以盡覽“海中之水”為趣。美國作家杰克·倫敦早年當過工人、水手、淘金者,廣泛的游歷人生……[1]這些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人們以豐富的人生告訴酷愛藝術的年輕一代應該學習自然,走進生活。筆者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結合學生學習的體驗及素質教育下的課改精神,得出如下體驗:
一、認識生活,體驗生活
藝術作品的創作離不開藝術家深厚的生活基礎和豐富的學問知識,古今中外優秀的藝術家都非常重視生活對創作的作用。大詩人歌德主張依靠體驗,認為現實比天才更富于天才。魯迅先生也說:“作者寫出作品來,對于其中的事情,雖然不必親歷過,最好是經歷過。”[2]誠然,每個中學生不一定都成為藝術家,但是培養創作的意識是非常關鍵的,它能誘導學生潛在的想象力,表現力,讓一個人的才情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
生活是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其樂無窮的,但讓學生真正走進大自然,去反映生活,表現生活,就會感到茫然,無從下手,這是因為學生還停留在盲目的無意識狀態中,作為教師就要引導他們體驗生活,認識生活,捕捉生活中最動人的一瞬間。善于從平淡的表面去表現其不平常的美。我要求學生做到三點:1,做一個有心人,仔細留意身邊的人和事;2,努力挖掘其中美好的東西;3,找出其中的新,奇,趣。
平時上課只要有可能,我都盡量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生活。我們學校地處郊區,田園風光優美。我利用這天然的地理優勢,走進生活,走向田野,走近農民,農忙季節,我組織學生一起走進麥田,做一回“拾穗者”,體會德國畫家珂勒惠支在油畫《拾穗者》中所體現的對農民的深切關心和無限愛戴之情,然后根據體驗創作一副畫,同學們在經過一次汗水的洗禮后,更加明白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美在晶瑩的汗水中,美在幸福的笑容里,于是他們情不自禁的拿起畫筆,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豐收圖”,回去以后經過精心整理,畫面少了些許浮躁,多了一份思考與內涵。其中的一位同學描繪的是“希望的田野”,畫面上同學們彎腰拾穗,金黃的麥穗映著同學們火紅的笑臉,畫面色彩亮麗,對比強烈,寓意深刻,名字也起得絕。
同學們都說,感覺胸中有太多的東西要表達,生活實在是太美了。還有一位同學描繪了幾位農民在麥田里割麥的情景,他們的臉上是陶醉的笑容,他們的眼里流淌著幸福,畫面以大片的麥田為背景,沒有任何點綴的東西,表面上看顯得“意猶未盡”,其實不然,這位同學獨具匠心,畫面讓人浮想聯翩,寓意深刻,連筆者都嘆為觀止,試想,如果不能讓他們走進生活,體驗生活,去挖掘生活中的動人之出,他們能創作出如此精彩的作品嗎?
二、創設情景,發揮想象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而想象則是開啟創作的鑰匙。將感受與藝術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有句名言:“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法國象征主義詩人波德萊爾也指出“沒有想象力,一切功能,無論多么健康敏銳,都等于烏有。”“靈通八極,心接萬物,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想象力以其幻想、聯想等方式出現。”[2]我們中學生應該從小就要培養這種神思的力,這樣對于他將來的藝術創作將有著神奇的不可低估的力量。“俄國畫家蘇里科夫偶爾看到一只黑色的烏鴉停駐在白色的雪地上,后來竟成了創作名畫《女貴族莫洛卓娃》的意象。古埃及獅身人面像是想象的產物,古印度的千手濕婆婆是想象的參物;中國的美女蛇白娘娘也是想象的產物。所以,天上人間,古今中外,神仙鬼怪,花鳥蟲魚都任藝術家馳騁想象。具象反映,意象變異,抽象顯現,都離不開豐富的想象力。”[2]作為中學生,要想有較強的創作能力,沒有豐富的想象力是不行的,沒有想象力的畫如同一朵沒有水分的玫瑰,一條不流動的河流,一輪不發光的月亮,缺少生命之源,只有具有豐富想象力的畫面才如同注入新鮮的血液,魅力四射,韻味無窮。而想象力的培養,源于生活中情景的創設,構思的獨到,學生由于平時進行美術創作訓練比較少,因此,在創設情景方面有一定難度,要善于啟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在一次美術課上,我先讓同學們聽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媽媽,再愛我一次》,這是一個風靡全球的煽情的電影,曾經賺取了多少人的淚水,失去母愛的孩子是痛苦的,但是,作為整天擁有幸福和母愛的中學生,是否真正體驗到母親的愛呢?我用真情的心聲,聲情并茂地講述完了這個故事,同學們的反映比較強烈,特別是女同學們都眼睛紅紅的,男同學也不吱聲,我趁熱打鐵,放了一段音樂《燭光里的媽媽》,放完音樂,我問同學們:“你們愛自己的媽媽嗎?”“愛,”同學們幾乎是異口同聲,“那我們今天就用自己的畫筆贊美母愛,好不好?”可以想象,同學們幾乎沒有讓我多費口舌,沒有多長時間,一幅幅生動的“母愛圖”便展現在我的眼前。如若在平時,大部分同學便只會單調,枯燥地畫上一個梳著齊耳短發的中年婦女,寫上“我的媽媽”,便算是完事。而現在你看,那個坐在病床前,目送著兒子去上學的媽媽,則更叫人肅然起敬。在燈下陪女兒讀書的媽媽,多么辛苦啊,你看女兒感動得都熱淚盈眶了,更有甚者,把眼光放到美麗的大自然中,描繪動物界中一幅幅生動的“親情母愛圖”使人感覺到人間的愛是無處不在的,望著這一幅幅生動,感人的完全發自內心的“母愛圖”,你無法懷疑同學們的真情與想象力的豐富。正象一位詩人所說:“想象是思維的精彩,美的創造離不開想象。”在美的創造中通過想象把情感、理性、感知聯結起來,在創造性的想象中各種心理因素象交響樂一樣組織在一起。感知的激發、情感的鼓勵、理性的啟導,都融化在想象中。
三、在美術創作中發揮個性的特點
美術創作是一定情景創設下的個體制作過程。在美的創造中切忌“似曾相識”,雷同是創作的大忌,一件沒有個性的作品像一杯無味的白開水,沒有品味,因此,在美術創作中要發揮個性的特點。在美的事物中所體現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以及各種心理素質都具有個性的特點。美術創造活動有著鮮明的個性特點。在美的領域,人們都喜愛獨創。唐代的吳道子和李思訓都是畫嘉陵江山的,但是風格各異,前者自由,奔放,后者嚴謹,富麗。李苦禪在論畫鷹時說:“林良鷹的古穆,八大鷹的孤郁,華巖鷹的機巧,齊白石鷹的憨厚,此所謂‘畫如其人’是也。”[1]這些都說明美的創造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在美的創造中保持個性的特色是很重要的,作為中學生,在進行美術創作時,要嘗試保持自己的良好的獨特的個性,創作風格,這一點是很難能可貴的,也是有一定難度的。
在“我為校園添風采”這一綜合探索課中,我要求學生為作為我們身份標志之一的“校服”做設計,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這就要求學生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審美品味,個性特點。創造出滿意的作品。我在輔導他們時,旨在強調個性的發揮,款式要符合中學生的身份特點,色彩盡量明快、亮麗、單純一點,同時鼓勵他們上網查資料,吸取別人的長處,融入自己的個性,同學們在我的啟發下,有所領悟,紛紛行動起來,作品的效果雖然有點稚氣,但還是收獲了驚喜。同學們的個性特點精彩地呈現出來了。班上有一位前衛、調皮的男生,他的作品很有個性,打破了傳統的校服的死板的模式,使校服時裝化,同時又不乏青春男孩的朝氣、活潑,非常獨特,一些文靜、內向的女生設計的作品較端莊、大方,很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我大大地稱贊了一番,同學們的自信心和表現欲更強了。
四、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鍛煉駕馭表現形式的能力
要創造美,必須熟悉和掌握形式的規律,培養對形式美的敏感。一個美的鑒賞者不一定能成為美的創造者,但是一個杰出的美的創造者卻必定是美的鑒賞者。要駕馭美的表現形式就要研究形式美的法則,形式美的法則來源于美的創造的實踐,是人類在長期的創造美的過程中的經驗總結。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藝術就是情感,如果沒有體積,比例,色彩的學問,沒有靈敏的手,最強烈的感情也是癱瘓的。”
因此,中學生的美術創作是與實踐過程密不可分的。根據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在平時的技能訓練及創作訓練時,注意采用靈活多變的形式,以鍛煉他們駕馭表現形式的能力,從實踐中尋找創作靈感,如在剪貼畫教學中,注意結合色彩,標圖,變形的基礎訓練,在此基礎上,加強對裝飾美的風格的體現,同時盡量采用多種表現形式。劉麗同學的《漁舟唱晚》,起初采用的是紙貼版畫,感覺畫面顯得太平,沒有意境,我引導她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可以營造意想不到的氣氛,經過一番設計,構思,一副別具特色的韻味無窮的畫面展現在面前,破舊的帆布搭成的船,用絲線織成的漁網,更有那象征漁家形象的竹筒為畫龍點睛之筆。這幅畫突破了傳統的剪貼畫模式,有一種原始的粗獷的美,學生大開眼界,創作激情陡增,都積極地尋找其他材料去表現自己的作品。“創作”已變成了一項既美麗又辛苦的勞動實踐過程了。
實踐證明,對中學生進行美術創作訓練,實際上是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法的改革,是提高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也是課改精神的真實體驗,讓學生走進生活,都參與到美術創作活動中來,用自己的雙手去描繪美好的生活吧!
摘 要:要把美術設計課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融合,緊扣新課標的要求,側重“人與生活”美術教學進行探索,對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重組與充實,體現到學習生活中去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鍛煉。
關鍵詞:一個中心 情感認知 激發賞析 拓展思維 個性創意 主動評價
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初中階段的美術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它對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四化”建設人才,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幾年,原國家教委在基礎教育中強化了全面素質教育,重視美育(即審美教育),學校中的美術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地恢復和發展。國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為了加強基礎教育,不斷地改善教學條件,修建了一些新的教學樓,我們學區初中,就是其中之一。它周圍山巒環繞,河流相伴,綠樹成蔭,嶄新的教學大樓被藍天白云襯托,自然景觀十分優美。為促進內涵發展,學校不斷加大力度,精心營造育人環境,在路旁、亭邊、花壇里、操場上,矗立起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石頭,并在上面鐫刻了三十多條(首)引人思考、催人奮進的名言警句、詩詞諺語,如“德,國家之基也”、“振民育德”、“上善若水”、“天地之氣,莫大于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運動,生命的源泉”等,讓每一塊石頭都會說話。“石頭文化”成了學校創建和諧校園的宣傳陣地,通過這些名言警句對學生進行了潛在的、無聲的教育。
一、一個中心
“人與生活”的一個中心即圍繞“學校生活、社會生活”進行美術教學探索與研究。學校生活,是農村初中每個學生最有體會的生活經歷,對學校的學習生活環境、美化寢室的應用設計,是以現有教學環境和生活環境為物質基礎的整合改造,有利于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品味;社會生活,是以學生較熟悉的文化生活延伸到將來必將參與的社會經濟生活,有利于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培養認識生活的心智,提高人文素質和生活品味。整個設計教學的思路是在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引入商業美術模擬實驗教學的基本的指導思想,同樣也適合設計欣賞教學的建構。
二、五個要素
為了體現以生活為中心的美術課堂教學理念,本人設計了“情感認知——創設生活情境;激發賞析——結合實際生活;拓展思維——探究設計規律;個性創意——憑借生活閱歷;主動評價——合作學習研究”五個基本要素。整個教學模式遵循生活(素材)創作(設計)賞析(作品)的過程步驟,在具體教學操作中,對上述環節運用有所側重,并可以適當地調整與增減。
1、情感認知——創設生活情境
列寧說:“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重要的心理成分,是帶有情感色彩的認知傾向,是思維活動的起點,沒有學習興趣就不會有智慧和靈感。因為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所以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梁——即心靈的溝通。
2、激發賞析——結合實際生活
結合實際生活既體現了藝術源于生活的創作理念,也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理念。本要素是在師生廣泛搜集生活素材的基礎上開展的以人為本的教學方式,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過程,針對生活素材進行處理,建立師生素材共享,以及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信息庫。
3、拓展思維——探究設計規律
要創設生活問題情境,引發關于藝術與生活的熱點話題,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傾聽學生的獨特見解,并列舉社會生活中的例子,展開辯論、討論,進一步拓展思維。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尤其是網絡技術的普及應用,美術設計可以利用特定的電腦軟件來制作,并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為美術課堂提供了空間,更便于教學。
4、個性創意——憑借生活閱歷
美術設計課應充分調動中學生熱衷于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好想好動的天性,使學生主動進行創造,設計出符合青少年和時代特征的作品。要依據學生所感知的生活、審美情趣以及學生所理解、掌握的美術知識,提供典型的、與學生生活較貼近的設計師作品,從多角度探究作品成功的原因和規律,找尋設計師創作的靈感來源。
5、主動評價——合作學習研究
教師要充分尊重個體差異,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在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基礎上,對每一次作業、每一次活動,應該有多種評價方式并存,小進步小成就,大進步大成就,讓每一個人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要通過學生談設計思路、表現手法等,把握學生的愿望和索求,結合自評、互評(學生、師生),使評價活動從創新實踐上升為創新思考,使學生獲得帶有深刻情感體驗的獨特理性認識,引導學生課外拓展性的閑暇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和表現欲望,形成基本的設計素養,促進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和主題的深化。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本人的教學觀念得到了更新,科研意識越來越強。以生活為本,以藝術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體現了追求人文生活傾向的設計教學理念,學生獲得了進取的力量,分享了合作的和諧,發現了生命的燦爛。在這樣和諧的氛圍里,才能喚醒師生潛能,張揚本真個性,共同創造奇跡!
【論文關鍵詞】美術教育 欣賞課 審美素質 審美能力
【論文摘要】長期以來,美術教學一直都停留在以傳播一些基本技能為目的的狀態上。要實現素質教育,就必須將美術欣賞與審美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審美素質教育,在欣賞課中創設美的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審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目的;通過正確的方法,深層次的誘導,加深學生對藝術的理解,構建完善的審美心理結構;不斷加強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評論,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等方面,探討了在初中美術欣賞課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長期以來,美術教學一直都停留在以傳播一些基本技能為目的的狀態上,且多數美術教師也不太清楚大綱上的精神要求,容易對教材形成片面理解。在這種情況下,往往一遇到欣賞課就一跳而過,而很少與學生一起欣賞、討論中外美術名作。即使上課,也只是走馬觀花,一掃而過地介紹,對于作品的創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歷史事件等,很少引導學生去進行分析、評論,這無疑就限制了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大膽評論對象的能力。在整節課中,教師當主角,學生當聽眾;教師講得平淡無味,學生聽了也反應淡淡。一堂課下來,學生根本沒有一點切身體驗欣賞作品所帶來的愉悅和深刻感受。長此以往,教師的思想里就日漸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審美情趣的培養這一重要教育目的,也偏離了審美素質教育的宗旨。
初中美術教育主要是通過美術欣賞課而得以實現審美素質教育。在初中美術課中,除了工藝課和繪畫課以外,教材的欣賞課在總課時中所占的比例不大,這就向美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不但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技能,還要求在有限的課時內通過對學生不斷的啟發和熏陶,培養他們感受美、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然而,課內四十五分鐘的時間畢竟有限,要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在美術欣賞課中,就必須以審美教育為重點,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激發心靈的感受,寓無形于有形之中
美和審美是聯系在一起的:審美活動、審美過程就是要感受美,換言之,就是要發現美,感覺到美,進而調動起自己美好的情感,即“美感”。“美感”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指審美能力,另一方面指審美情感。這二者之間的區別是明顯的,但聯系也同樣明顯。可以看出,有關審美能力的問題更為根本,因為解決了它,有關審美情感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但不管用哪種觀點來看待美感,也不管用哪種理論來解釋美感,審美能力起作用的效果都伴隨著情感反映。因此,要用心去感受美,以激起心靈的浪花。
1.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審美情感。美術教師應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重視對學生審美情操的培養,并精心準備教案,積極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美的環境。教師要積極運用自身的語言、教態、知識和各種形象的手段(如范畫、投影、故事、音樂等),通過有聲、有色、有形的環境氛圍,使學生處在濃厚和強烈的求知欲中,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同時,在適當的時候還可以組織課外活動,如參觀畫展,博物館等,無形中使學生的審美意識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利用課件展示懸掛在人民大會堂的大型國畫《江山如此多嬌》,以寬廣的畫面、磅礴的氣勢、流暢的筆墨、濃艷的色彩,描繪了祖國的萬里江山,表現了“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的主題。那綿延壯闊的群山、冉冉升起的紅日、高大蒼勁的綠樹,無不給人以美的遐思。通過教師的分析引導,能夠使學生透過畫面,悟出作者的立意,受到美的教育,并陶冶熱愛祖國的情操,升華自身的思想感情。
2.處理形神關系,培養審美感受。作為美術教師,還要處理好有形與無形的辯證關系,如果僅僅重視美的形式和美的外表,僅僅重視美術技藝的傳授,僅僅重視美的圖形、美的色彩、美的景物的欣賞,而不注意去挖掘其中更深一層的內涵,忽視了從創造美的主體心靈中尋找美的源泉,不主動去激發學生心靈的感受,那么,我們的審美教育就會是失敗的。
在美術欣賞課上,學生都會經歷一個對藝術的認識和理解過程。最初是從他們個人的角度開始的,他們覺得畫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畫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進去,但有些看起來“不美”的作品,卻被老師當成世界名畫加以介紹。正是這些反差,他們漸漸會發現藝術品并不是以畫得像與不像作為唯一的標準。有了這些思考后,學生才會關心藝術到底是什么。因此,教師不能從理論上空洞地介紹藝術,不能把學生框死在一個固定的欣賞模式中,而應從美學中對藝術的不同觀念入手,使學生認識到這些觀念在藝術史上并存的局面,從而拓寬他們思路和界限。比如,在出示我國20世紀著名的大藝術家齊白石的作品《蝦》時,學生往往會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聲,而出示現代西方最著名的美術家之一畢加索的油畫作品《格爾尼卡》時,他們則顯得茫然不解。這時,教師就應告訴學生,這是兩種不同的畫種,畫家運用了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畫得像還是不像,都務必使學生明白這是畫家對美的追求。由此,引導學生領悟畫家在美的藝術形象中所要表達的純真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在欣賞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神情和動態,或色彩鮮艷的《鴛鴦戲水》、《出水芙蓉》、《桃花飛燕》等中國畫時,更懂得欣賞畫家在作品中所傾注的對生活強烈的愛和淳樸的思想感情。在欣賞《北京故宮》與《巴黎羅浮宮》時,就要引導學生去領悟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油畫在色彩、材料、工具以及各自的特點等表現手法的根本區別,使他們開闊視野,使美術欣賞課達到理想的效果,同時對學生也進行了啟發和教育。
三、學會欣賞和鑒賞,是理解美的重要途徑
不管是由美引起了人的美感,還是人在審美活動中發現、創造了美,美都能使人愉悅,使人沉醉。就像做了一場好夢,夢醒了之后,意猶未盡;也像品了一口美酒,口留殘香,回味無窮。這種對美的細細品味,就是欣賞。藝術鑒賞就是鑒賞者通過對藝術作品起興動情,用發自心靈深處的沖動,并根據一定的感受、理解與評判,對作品進行分析比較,挖掘作品的深層意蘊,揭示作品的意義和價值,評價作品的得失與成敗,從而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領域,提高藝術修養。中學美術教育,更要注重藝術接受和審美心理的教學和研究,使學生形成新的自我與個性,孕育和發展創新精神。實踐證明,只有在鑒賞中獲得的審美體驗,才能調動再創造的聯想和想象。藝術鑒賞能力對藝術創造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創造又是在評價過去的基礎上的發展和創新。
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途徑存在于美術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關鍵是看我們是否有心利用,是否善于運用。為了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適時地向學生介紹優秀的美術作品,并將之作為鑒賞對象。這樣,當學生看得多了,就有了比較,就有了鑒別和欣賞。
但在許多教師看來,美術評論應該是評論家的事,似乎與學生無關。其實不然,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學生都會有一種初步的印象和感覺。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積累了一些初步的歷史文化知識,因此,教師應抓住學生的最初感覺,并將之作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點,積極引導學生對具體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比如,在欣賞我國當代著名畫家董希文先生的油畫《開國大典》時,就應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作品,并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當教師充分肯定了學生的回答以后,就要趁機簡單地介紹畫家的生平和創作這幅畫的時代背景,然后再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從而把作品的內容和畫家的思想聯系起來,將畫家的思想精神升華為民族精神。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上了一堂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同時也獲得了美的享受。同時,教師要抓住時機,讓學生在課外搜集各個畫種的圖片資料,并比較在畫家筆下的各種表現手法及情形,學會用審美的目光去分析,通過觀察得出結論,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四、創造是美的源泉,是升華美的原動力
創造是美的源泉:美,要體現生命運動的本質。其次,審美,就是要去發現美,感受美。可以說,美就是心靈創造的產物。因此,創新是美學永恒的主題。
作為人類的一員,每個學生都具有創新欲望,但卻不一定具備創新能力。審美教育的目的和職責之一,就是把人的創新力誘導出來,將體內的生命感和價值感喚醒。創新品質不是外部植入的東西,而是個體經過外界誘導而生成,是不斷成長和變動的。教育所要做和能做的是:為創新品質的培養與生長提供價值引導和有利的環境支持;誘導和激發、培植和保護學生的創新欲,使之轉化為創新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容忽視,他是學生知識、技藝的傳授者,是學生思維方向的誘導者,更是人格形象的塑造者。因此,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所以說,研究個性、挖掘個性、張揚個性是教師挖掘創造才能的重要途徑。
藝術創作是從無到有,從朦朧到清晰,逐漸發生、形成的過程。這一孕育過程有長有短,是作者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藝術素養、個人性格之綜合沉淀、升華的結晶。在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灌輸創造的理念,注意讓學生從“有形”中揭示出“無形”,培養學生從具體中概括出抽象的能力。創造既是這一過程的結晶,也是結晶過程的催化劑;既是產品,也是生產的原動力。創造是美,美源于創造。
美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更是擔負著雙重任務。一方面,它承擔著培養學生專業素質的任務,另一方面,它在完善學生人格、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應牢牢把握住審美教育這條主線,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這是每一位美術教師應負的教育責任。
論文關鍵詞:初中美術 現代教學技術
論文摘要: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人的思想、意志、喜惡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美術繪畫技能。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現代教學技術可以通過簡單快捷的方式詮釋美術的意境,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能夠構建完美的審美心理現代教學技術
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黨中央提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育教學實效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現試從初中美術這個側面探索現代教育技術對其教學實效的優勢。所謂“美育”,是使受教育者掌握審美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念的教育。在教育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教育技術的現代化,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的物質載體和有效途徑,尤其是它對美育在美術學科教學中的潛移默化作用更令人矚目。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把興趣以新奇獨特的形式喚醒,用美的感染和化靜為動的方法把興趣激活,讓其由萌動到活躍。而電教手段其具有形聲并茂、視聽結合、生動活潑、形象直觀的特點,它符合兒童心理的特點,更有利于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強美術教學的情境感
傳統的繪畫教學,“語言+靜止圖片+演示+練習”,課堂教學情感成分少,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易于在消極被動的情緒下,目睹枯燥無味的簡單重復,而多媒體教學系統提供的圖形、聲音、語言等交互界面及其交互操作,便于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能對學生產生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使學生通過各種靈活方便的交互界面來操縱控制學習,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習效果,為學生釀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形式的新穎,計算機的神秘,設計的獨特,加上激人之情,啟人之智的音樂、較好地調節了學生的情緒,使他們的信心十足,躍躍欲試,輕松愉快釋疑克難。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
在學科中要體現美的教育性,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由于學生閱歷淺等原因,對審美對象的比較、想象、聯想能力較差,如果教師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表現一些教材中蘊含的美,學生往往很難感受到,有些學科內容蘊含的美是深藏在抽象的文字符號之中,教師用語言、神情、動作等都無法表達,學生就更加難以感受和理解其中的美學內涵。如果適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形、聲、色、光等共同作用下,能有效再現和創設美的環境和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教材中蘊含的美,從而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培養學生欣賞美的能力
傳統欣賞課教學單一,缺乏藝術情趣,審美教育勢必淪為說教,欣賞美術作品的感知過程依賴視覺形式進行,多媒體的表現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與藝術有相通之處,在視覺形式上其點、形、色、線信息強度和畫面吸引力比課本圖片要強許多倍。
而且能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藝術氛圍,使常規教育手段富于變化,教學組織形式相對集中,突破常規教學手段,發揮多媒體輔助手段在欣賞課教學中的優勢,擴大欣賞容量,使學生能更多的吸收與內容相關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學的情感因素,極大限度的促進學生產生興趣,激發潛能,激發學生從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比如欣賞建筑藝術,不但可以用貫常的視覺方式欣賞建筑物在靜止狀態下的形或內部構造,而且可以做動感顯示,讓建筑物旋轉起來,欣賞建筑物的多個側面。學生有一種現場感、真實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空間的建筑風格。為充分利用40分鐘課堂教學時間,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生從“知識型”轉變為“智慧型”,從偏重傳授知識,轉變為重在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培養非智力因素,通過計算機輔助教學,減少常見的知識、技能、講解、演示篇幅,加大關鍵要害處的講授力度。提高知識的傳播密度,使“精講”、“多練”成為現實,從而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達到優化美術課堂教學的目的。
五、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是美術教學的新路子
在工藝與設計教學中,圖案的規范、嚴格,填色技巧很講究,因此范畫的制作或作業的完成耗時費力。然而在電腦中進行圖形繪制、著色、編輯和修改,卻都非常方便、快捷,比如說單獨紋樣、二方連續紋樣、四方連續紋樣等在電腦中生成圖形都是比較容易的事情.平面構成中點、線、面等元素的構成,以及重復構成、漸變構成等一系列構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電腦中顯示。如二方連續紋樣設計,我按以下步驟,構思制作了四個課件:首先安排一組二方連續紋樣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運行時,學生便一目了然地看到二方連續紋樣在生活中的作用。緊接著,播放一組二方連續紋樣的花邊,先出示一個基本紋樣,再出示一個單位紋樣(由幾個基本紋樣組成),點擊鼠標后,基本紋樣和單位紋樣自動地向左右或上下不斷地重復、排列,形成一條花邊。讓學生觀察動畫制作過程后,總結出二方連續的概念,即以一個基本紋樣或幾個基本紋樣組成的單位紋樣,向左右、上下兩上方面重復排列,形成的帶狀的連續紋樣叫二方連續紋樣。這一過程,如果在課堂中的當場演示的話,會費力不討好。這樣的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教學方式,非常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和運用。
通過電腦美術設計,以其操作靈活多樣,可塑性強的特點,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學生在作業完成后產生成功感、自豪感。對于造型能力、創造能力尚低的小學生來說,運用電腦設計可以彌補手繪基本功的不足,還可以加強創意、想象、欣賞、評論等能力的培養,滲透情感教育,總體上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是很有利的。在新課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有利于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表達美、創造美的能力,并潛移默化為自己的思想、行為品質,實現全面提高素質的培養目標。
作業是教師教育教學成效的標志之一,也是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表現形式。學生通過作業對知識進行掌握、溫習、運用,教師通過學生的作業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實際程度,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傳統與革新的教學理念是不同的,作業的形式也有了新的思考,美術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要求,美術的作業形式與傳統相比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反思傳統作業形式的情況下,對美術作業形式進行新的思考,有利于推進美術課程改革的進步與發展。傳統的美術作業形式注重學生對美術的技能、技法的表現和運用。教師通過對知識的講解,學生根據教師講解的步驟和方法進行作業的操作,或教師通過對步驟和方法的演示,學生按老師演示的步驟,隨著教師的示范,進行作業操作。這種作業形式多是臨摹其他作品或參照事物進行寫生,其形式單一,注重專業訓練。輕視學科間的整合,師生多是注重所畫或制作作品以及事物的結構、形體、比例、透視、色彩等效果;請示學生自主性的廣義上的創意、分析、思考與探究。其專業性強,但對初中生來說教育性不足,與課程改革的要求有極大的不同。再者,教師在作業的批改與評價中,注重分數評價,很少以批語的形式指出作業中的優點與不足,一般是展示幾幅較好的學生作業,指出他們的優點,其他大多數學生難以發現作業中存在的不足,所以就難以改正作業中的缺點。教師在作業的批改與評價中,追求優秀作業的完成效果,輕視學生作業完成的普遍性的做法,是不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另外,基礎教育階段的傳統教材中,學生的課外活動較少,基本上都是技能、技法上的寫生訓練。學生對美術的認識,了解,作業的完成基本都是在課堂。改革后的美術教材,學生的課外活動較多,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生活中去認識美術,了解美術,使美術貼近了學生的生活,所以,教師對學生美術作業的要求必須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針對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結合傳統教材中的作業形式,對現在美術教學中的作業形式進行了新的思考:
(一)講解示范與引導探究相結合,注重學生對作業的自主完成。教師應從傳統的教學觀念中解脫出來,在吸收傳統學生作業形式優點的同時,轉化為教師的講解、示范、引導相結合,但要突出對學生的引導,啟發學生創造性的完成作業,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技能、技法在作業中的運用,使之自主探究完成作業的創意過程。
從而,增強學生對作業的探究情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分析問題,主動動手動腦的能力。
(二)技能練習與創意體驗相結合,注重學生對作業的創意思考和過程體驗。學生作業中不可缺少技能技法的運用,但是生硬的臨摹與寫生中,難以開發學生的創意和創意中的體驗過程。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利用作業的創意印發學生多角度進行思維創意。比如:畫一個實物蘋果的作業形式和給學生留一幅《蘋果》作業的形式,在繪畫結果上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學生對蘋果的形體、結構、色彩可能畫得淋漓盡致,但對學生思維的開發上與后者相比回截然不同,學生可以展開想象,由蘋果聯想到果園,聯想到耕耘、收獲,聯想到人生等,畫的內容豐富了。之后再進行作業的分析與評述。
(三)單一形式與學科整合,注重對學生的全面培養。美術作業雖具有一定的直觀性,學生的興趣比較濃厚,但是久而久之,學生的興趣也會淡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從注重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與聯系,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有的教師引導學生描述作業內容,分析作業方法,評價作業形式,講述身邊故事,描繪課間趣事,設計自然花卉,觀察地方景觀等,都需要與其他學科相互聯系。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作業形式,增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達到了教學目的和要求,從多方面加強了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
(四)分數評價與批語評價想結合,注重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傳統美術教學中的作業評價一般是以分數為標準的。課程改革后,學生的作業形式有獨立完成的,也有小組合作完成的,教師在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是應采取分數和批語雙項結合的形式
在分數評出等級的同時,用教師的批語指出學生作業中的餓優點與不足,指出加以改正的方法和措施,同時提出希望加以鼓勵,促進學生對自己勞動成果的珍惜和認可,從而,也能溝通師生間的情感,增強學習興趣,改變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質量,達到美育目的。
(五)課堂作業與課下作業想結合,注重學生作業在時間中的應用。學生在課堂作業中,掌握了技能、技法,體驗了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創作性的完成作業的操作,但教師的任務還沒有完成,還要注重引導學生把學會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如指導學生運用于黑板報、手抄報的設計與繪制,班級文化建設的設計與應用等,使學生的作業能獨立運用于校園生活之中,并逐步拓展到校外的社會生活。
多年來的教育科研工作和美術課堂教學實踐,淺顯的分析美術作業的新思考,美術作業中注重學生的體驗性、探究性和創造性,并通過教師趣味性、直接性和廣泛性的引導,加強作業的豐富性、應用性和藝術性,使美術作業真正來源于生活,體驗于課堂,回歸于生活
【摘要】素描是美術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于培養學生表現、審美、創造、觀察等多方面能力,更是學習美術的基礎要領。但目前初中美術素描教學過于單一沉悶,教師占據課堂主要比例,完全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以致于學生美術素描底蘊不夠深厚,進而影響素描教學效果。對此,本文則從建立整體意識、創新教學途徑以及挖掘學生內在潛能等分析提高美術素描教學有效性策略,望給予美術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初中美術;素描教學;有效性;策略
素描是美術造型藝術課程的基礎,作為繪畫入門課程在于幫助學生練習基本功。和色彩教學不同,素描即樸素和單純的畫作,借助單色的線條表現物體造型。然而很多教師和學生都普遍認為素描是單純造型訓練途徑,忽略其潛在的藝術功能,以致于沒有足夠重視素描。因而要求初中美術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素描技巧,提高美術教學效率。
一、建立整體意識,開展循序漸進教學
造型藝術根本原則之一即整體觀察,其教學目的在于比較,重點考察學生是否能將刻畫的實物控制在視線范圍內以及是否能在處理局部時充分考慮整體。需要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強調和提升學生,然而這種教學并非只集中于整體教學而全面忽視局部處理刻畫,因為局部和整體是明顯的統一對立的存在,并非單純的局部和整體。其中局部是整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處于整體之中,豐富主體在于深入刻畫局部,也需要通過局部明確體現整體內容。一般初學素描就要較好地理解整體意識,從表現和觀察中重視整體關系,也避免傳統素描學習中過于集中于某一點弊端。緊盯某一方面而忽略全局屬于不正確觀察方法,并不是從全局考慮,單單為了看清需要描繪的地方,從而出現只有細枝末節,而不見整體現狀。所以教師在素描教學中應從細微觀察對學生整體意識進行培養,將從局部到整體以及從整體到局部始終觀察到素描教學中,提高畫作靈動性。除此之外還要堅持循序漸進教學規律,無論哪一門課程都會從由淺入深開展,因為符合學生認識事物規律。和其他學科相比,美術顯著特點在于有著直觀形象性,需要學生在進行素描時詳細觀察實物并對其認真分析,由此才能不斷鞏固造型技能技巧。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輪廓分明和結構簡單物體,從單個物體逐漸增添為2~3個組合,以此增加構圖難度,也不斷發展學生造型能力。
二、創新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素描興趣
初中美術教學應在課堂中引入啟發式教學,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使其獲得更多的成長并幫助其在未來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成功。很多教師在初次嘗試素描教學時不可避免會遇到具有逆反心理學生,出現這種情況多和學生思考問題方式和知識接受能力不同于成年人,如果教師依舊運用相同教學方式必然會加重學生逆反心理。因而在教學中應重視創立開放性課堂氛圍,尊重學生課堂主體作用,為學生素描創作提供意見。與此同時美術教師在素描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學會欣賞風格迥異的素描作品,拓展學生視野,并指導學生探究作品中隱藏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素描動機。此外還可以結合現實生活收集繪畫素材,進而創造出具有個性化素描作品。
三、挖掘內在潛能,增強分析創新能力
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講解專業知識時應采取各種能調動學生注意力的措施,例如設置有趣問題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激發學生表現欲望。初中階段學生思維十分活躍,認知相對于小學階段也發生了改變,活潑好動,樂于探究是學生最顯著的特點。教師應借助各種措施對學生內在潛能進行挖掘,促進學生發展。一般學生在素描訓練中除了要描摹物體,還需要從藝術手法角度再現實物,學生所刻畫的物體是否傳神以及是否具有表現力都取決于學生畫面組織、層次掌握、線條概括等各方面能力。此外美術教師在素描教學應不斷訓練學生對分析結構能力。素描藝術結構涵蓋藝術效果呈現狀態和自然物象內部構造兩大主體,相關畫家也明確指出,素描即觀察形體,例如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杯形態為錐體或柱體等幾何形體構成,那么這些幾何形體都有與其相對應的比例關系、透視關系、空間關系和動態關系,所以運用幾何形態對形態內部構造進行揭示能讓學生對物體形象也更準確的把握。
四、結語
總之,素描是美術教學重要組成,需要教師和學生給予高度重視。雖然素描教學從表面看較為幾年單,但需要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如何表現透視、明暗變化以及型體結構等知識,因而看似沉悶的素描教學其中隱藏著巨大的趣味。美術教師在素描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建立整體意識,善于創新教學途徑以及挖掘學生內在潛能,增強學生對形象分析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素描興趣,提高美術素描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作者:吳建明 單位:泰興市溪橋初級中學
摘要:美術教學生活化有利于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作用,幫助學生提高發現生活美的能力,提升審美情趣,培養其創造美的能力。縱觀當下初中美術教學實踐,雖然在新課標的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著與學生生活相脫離,內容太單調,模式太單一的問題,因而中學美術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結合社會文化資源,克服功利性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過程,充實課堂生活,開展生活化的主題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多媒體來推動中學美術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生活化;策略
美術來源于生活,為人們的生活服務,所以美術教學生活化是當下美術教學的方向,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基礎美術教育不是專業美術教育,而是一種生活美術教育。學生要認識生活、了解生活,在自然與生活中尋找美、發現美,能夠運用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來表現生活,表達自己的情感。初中美術給了教師充分發揮教育能力的平臺,具有操作性和可塑性,美術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將美術教學生活化,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一、當下初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下世界美術教育的主流是在開闊的文化情景下進行美術教學,不能單一、靜止地教學,而要在一個動態的、聯系的環境之中進行教學。據調查,一些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存在一定的困惑和誤解,覺得要想學好美術就必須有一定的天分,并且在學習過程中總覺得自己畫得不像,缺乏學習美術的動力和信心,造成這些問題的一個原因就是美術教育與生活結合得不夠緊密,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的功利化
很多教師為了教學成績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學中不注重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只是簡單地將一些基本內容教授給學生,省時省力,但是學生的美術欣賞和創作能力是一個長期滲透的過程,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栽培。所以,教師一定要充分重視美術教學,肩負起美術學科所承擔的美育、德育責任,認真研究教育內容和教學模式,讓學生都能有所收獲,通過美術課程的學習,進一步認識美、發現美,甚至創造美。
2.過于強調學科中心
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知識、技巧的傳授,忽略了建立學生與美術學科之間的聯系。所謂聯系,可以是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也可以是學生學習美術的一種感覺。教師在幫助學生建立與學科之間的聯系后,學生學習美術就會更有動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效率。那么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與美術學科之間的聯系呢?這就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探索中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美術教育生活化,使學生通過學到的美術知識來認識生活中的美,增強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忽視社會文化資源的作用
教育教學課程的開發和建設,需要教師結合社會文化資源做一個開放型的社區教師,而當下的美術教學正缺乏了這點,教學內容和模式較為單一,沒有將美術學習生活化,教師的教學目光也只停留在課本上,沒有進一步挖掘生活中的美術資源。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社會文化資源,多帶領學生進行實踐練習,讓學生體會到美術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美術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中美術教學生活化策略
1.充分結合學生生活,豐富課堂內容
要想將美術教學生活化,教師就要認真設計生活化的教學環節,建立美術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會,讓學生自然融入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情景的構建,并遵循一定的原則,從學生的認知特征和心理狀況出發,讓學生易于接受。同時,教學情景的創建不能脫離課程內容,整個課堂教學過程要流暢并讓學生有所收獲。教學中,讓學生完成一種植物的繪畫,教師不要只給學生一個模板或者讓學生臨摹書上的內容,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家中的一種植物,并記錄植物的生長狀況,在連續觀察后選擇自己認為可以創作的最佳時期來完成作品。在作品鑒賞評價課上,學生可以自由展示,講述自己繪畫的過程,并相互評價,教師可以適當點撥。
2.創新教學模式,開展生活化的主題實踐活動
初中美術教學的安排要根據課時情況和學生的接受程度來具體規劃,每一節課都要讓學生有所收獲,讓學生進步。所以,教師要為每一節課安排一個主題,將美術教學與生活更好地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發現生活中的美,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例如,在母親節到來之際,教師可以安排一節以“感恩母親”為主題的繪畫課程,引導學生回憶印象中媽媽對自己的愛及具體表現,鼓勵學生把平常不好意思和母親說的愛與感動用畫筆描繪出來,教師在學生繪畫過程中要做相應指導,并要求學生把完成的畫作送給母親。在繪畫的過程中學生提高了技能,也體會到了美術學習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同時更促進了學生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使學生學會了感恩,學會了發現生活中的美。
3.在美術生活化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僅通過課本和教師的講授來理解美和欣賞美是遠遠不夠的。一些簡單的實物,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但一些具有歷史性和地域性的內容,教師就很難展示實物了。所以,在美術教學生活化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結合多媒體的使用,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視頻資料,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對創作主題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認識。例如,在教《賽龍舟》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激發學生對我國傳統節日的熱愛,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端午節的一些活動,如包粽子、掛艾葉、賽龍舟等。學生雖然在生活中可能沒有親身經歷,但多媒體技術可以彌補這一不足,讓民俗走進課堂,讓美術教育生活化。總之,美術課程的作用不僅在于教會學生繪畫的技巧,更在于對學生審美、情操、品質等方面的培養。所以,相關教育部門和一線教師要充分重視美術課程的教學,并將美術教學生活化,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美術的使用價值,激發美術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為提升學生素質、培養綜合人才做出貢獻。
摘要:色彩是美術的基本元素,也是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基石。在美術課堂上的色彩學習中,學生提高了對色彩的敏銳度和理解能力,為美術素養的進一步提升,打下了基礎。
關鍵詞:初中美術;色彩教學;理論;實踐
一、色彩教學的意義
作為美術基礎知識教學之一的色彩教學旨在加強學生對色彩敏銳的觀察力和基本的運用能力。此外,眼球對色彩有著天生的敏銳度,所以色彩對大腦視神經有明顯刺激作用,因而,色彩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大腦視神經的發育。因此,將色彩教育作為初中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符合基礎教學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的目的的。所以教師應該重視色彩教學,并采用合理的方法進行色彩教學的課堂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對色彩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二、如何開展色彩教學
1.色彩感受———色彩教學的基礎
初中生心智還不夠成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采用的教學方式對教學質量的影響十分顯著。感受色彩是每個人的天性,也是我們色彩教學的基礎,學生在將在色彩感受的教學活動中提高了自身對色彩的區分能力和對色彩的敏感程度,從而達到色彩教學的第一階段目標。色彩是有情緒的,我們常用紅色表示喜悅,用藍色表示憂郁,但這只是色彩的簡單區分。在色彩感受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環境與色彩的配合,以生活場景為基礎,結合實際,讓學生體會不同色彩帶給人的不同感受。與此同時,光線變化引起的色彩變化帶給學生的不同感受和環境變化所引起的色彩表達情感的變化都能作為色彩教學中的亮點用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色彩的感受,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2.用色彩理論教學培養色彩運用
在色彩感受的基礎上,美術色彩教學的目的應該是讓學生通過色彩理論學習學會色彩的合理搭配,達到合理運用色彩的目的。在初中生的理解范圍內,初中色彩教學應該從摒棄針對單一顏色的教學,以色彩三原色為基礎,讓學生在原色混合中進行間色和復色的學習,并以此為基礎了解顏色的不同調配帶來的顏色變化,感受顏色漸進變化,為學生以后進一步學習繪畫時能更好地掌握色彩的變化和表現力打下基礎,實現學生色彩運用能力培養的目的。如果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色彩運用能力,還可以指導學生用不同比例的原色進行調配,用調配出來的層次漸進的顏色進行繪畫。通過這種方式了解不同顏色帶來的情感是不同的,進而加深對色彩的理解和感悟。
3.初中美術色彩教學的方法
美術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和教學規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活動也應遵循其規律。基礎知識作為基礎能力,必須受到重視。美術獨特的與其他科目不同的訓練方法能讓學生對色彩訓練有著高漲熱情。學習活動可以包括了解事物色彩的表現手法和掌握色彩的運用規律,從室內靜物開始,層層推進,進行教學活動。教學過程還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引入,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同時,教師還應該大膽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保持學生對美術色彩教學的積極性。色彩教學的教學方法不僅有色彩調配、繪畫、還可以選擇古今中外繪畫名家的作品,讓學生就畫家在繪畫過程中色彩的搭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表達、討論中加強對色彩的認識,提高學生對畫作的賞析能力。另外,多媒體作為現代教學的重要的輔助手段,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色彩的變化、培養對色彩的敏銳度,增加課堂趣味性。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教學的真正目的
在美術色彩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色彩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不僅要讓學生在理論教學中獲得對色彩變化的正確理解,還要讓學生親自體驗色彩搭配帶來的顏色變化,在對原色的混合搭配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增強對理論知識的印象。同時,繪畫過程中多次進行色彩搭配和選擇,能夠讓學生在了解顏色的表達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生對美術色彩的運用能力,提升學生對色彩搭配的鑒賞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美學素養的目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在增強美術感受能力的同時促進對色彩理論知識的掌握,進而加強美術色彩運用能力,實現培養學生的在美術方面的鑒賞、運用能力的目的,整體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四、小結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育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在初中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美術教育,以色彩教學為主要教學方向,圍繞學生在色彩理論知識的掌握,色彩能力運用的提高,色彩感受與鑒賞能力的加強開展教學活動。針對初中生在教學中的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針對具體教學內容采取恰當的美術教學方式開展美術色彩教學,在鞏固學生色彩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開展色彩實踐教學,進而達到培養學生色彩賞析、運用能力和繪畫鑒賞能力的目的,實現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作者:于洪 單位:河北省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上徐各莊中學
摘要:在新的教學理念中,個性化教學的特點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點。個性化教學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這也是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應具備的素質。在初中美術課堂上,讓學生自主創作施展才華,突出自身的個性特點,讓初中美術課堂上增加別樣的氛圍,讓學生在個性化教學中體驗美術課堂帶來的快樂。
關鍵詞:初中美術;個性化;教學;實踐
在《中學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到,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是學會尊重和保護人的個性特點。初中美術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對學生個性的影響較為密切,對于美術學習內容的選擇可以讓學生對學習有不同的見解,對學生個性的發揮在美術課程中是最容易體現的。初中美術個性化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形成一種價值觀。美術課堂中,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民主創新的意識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對于課堂氣氛的烘托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多費一番心思,這樣才能加強學生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初中時期學生對藝術的感知并不能充分的理解,有效的藝術實踐可以促進學生對藝術法則、藝術個性及藝術靈感的發揮,學生可以通過想象,創造出來真實的感受藝術的魅力,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利于美術個性化學習的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1開放思維,尊重個性
個性化教學在我國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初中美術學科中,個性化教學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美術構圖并不難,難的是在構圖中要反映一個人的思維以及審美能力,這是對一個學生美術作品最好的評價,也是讓學生充分展示個性的一個最基本的途徑。開放性思維是初中美術個性化教學的一個教學觀點,培養學生主體意識,讓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獨立構思與評價,激發學生內在的動力是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核心。在美術教學中,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是教師應重點開發的,教師應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創造,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在美術作品中盡情的展現。在美術課堂中,教師為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自身想象來創作出一幅“我未來家的樣子”的美術作品。這個作品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學生最后的作品讓老師大跌眼鏡,學生未來的家被安置到了幾千米以下的海底,各種海底生物圍繞著“家”跳躍、旋轉,讓這個“家”充滿幻想;有的“家”在汽車里,汽車中各種家居擺設,溫馨浪漫,這個“家”可以隨時移動,可以帶著家人去任何地方,與大自然為伴,隨時欣賞世界各地的美景。還有的“家”在太空中,另一個星球的世界充滿著愛與溫暖,那里的環境整潔,空氣清新,小鳥清脆的叫聲讓這個“家”和諧靜謐,等等,不同地方的家有不同的樣子,這就是學生的想象力,可以放大到不能預知的地步,學生的每一幅作品都充分的展現了獨特的個性魅力。學校應積極鼓勵學生的大膽幻想,鼓勵他們自主創新,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并用心去感受,為美術作品的藝術創作增加光彩。對于初中時期學生的美術作品,教師和家長應多用鼓勵的眼光去看待,要打破慣例,不要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衡量他們,從而影響學生的發揮。我們通過學生的繪畫作品能夠發現某些值得發揚的東西,或者具備某些藝術大師的特點,此時我們應當精心培養,正確地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閃光點,不要埋沒了學生具有創新的心。要培養出一名優秀的學生,就要給他發揮想象的空間和自由,不要限制他們的個性,讓他們展翅翱翔,描繪出自己的新天地。
2選擇個性化的創作方法
過去初中美術的教學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及技巧,常常是灌輸教育,忽略了學生在創作方面的培養,背離了美術教學的初衷。美術的靈魂是表達一個人的對于生活或周邊事物的一種感受和想法,它是一種情感的抒發。然而傳統的教學卻忽略了這一點,新課標要求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環境,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讓學生用各自的手法去創作,根據不同的作品制定不同的評判標準,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
2.1表現材料的多樣性
讓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充分表達自己的個性,創作屬于自己的作品。如蛋殼、樹葉、花草,等等。大自然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作為材料,學生可以利用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這對于創作出優秀且富有特色的作品是非常有幫助的。
2.2表現技法的自由性
學生對創作的想法很多時候都是非常新奇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自由選擇繪畫工具。在創作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用大膽真實的想法來繪畫出屬于自己的作品,將每個人的個性充分發揮出來。
2.3語言表現上的差異性特征
設計者要具備創造性思維,而在美術的個性化教學中,學生對色彩的掌握和使用是非常關鍵的,很多學生喜歡冷色調,所以這部分學生創作出來的作品,冷色調占的比重較大,有的學生喜歡暖色調,不同性格的學生設計出來的作品也展現出各不相同的狀態。
2.4表現效果的創造性
中學生的內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以成人的眼光去欣賞孩子的作品是不負責任的,面對孩子標新立異的想法,我們要正確的引導,充分的鼓勵,讓他們有信心去進行獨立創作,經過師生共同的努力繪畫出一幅幅具有視覺藝術的作品。
3合理評價,發展個性
合理正確的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教學效果,是個性化教學中的重要手段。黑格爾在《美學》中提到“繪畫內容的基本定性是自我存在的主體性”。因此,我們評判作品優劣的標準應該是學生是否用自己的思想在繪畫,只有具有靈魂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藝術。在美術教學的實踐中,我們應該根據教學方法的多元性,教學環境的多樣性,對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并針對創作作品新穎性、藝術性來衡量一個作品的好壞。個性化學習評價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上。當初中美術教師在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時,不要以像不像作為衡量的標準,要在畫中能夠感受到學生所要表達的真實想法。
4結語
在初中美術的個性化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個性對我國素質教育遵循的———培養創造型人才為基準的這一原則是非常符合的,要求初中美術的個性化教學要不斷總結前人經驗,不斷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全面提升初中美術的個性化教學。
作者:羅蓉 單位:郴州市五中
摘要:在校領導的相關安排之下,我擔任六年級及初一、初二八個班本學期的美術教學工作,并且學校的各種宣傳活動、初中書法班及學校中國畫興趣班準備工作都由我來負責,并包辦了家長會期間的學生美術作品展。而且,在縣教育局與檢察院舉辦的“檢察文化進校園活動”書畫作品比賽中,我率領我校學生參加活動,成績斐然,全部作品獲獎,其中二等獎兩名,三等獎四名。
關鍵詞:初中美術;問題;對策分析
一、初中美術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我在進行初一、初二的美術教學時,學生質量良莠不齊,發現大致存在以下幾種問題:1.不重視問題的探討研究,不做學生的思維啟發工作。2.教學較為馬虎,不重視總結和概括,多以加大學生的文本閱讀量來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3.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好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關鍵,但是很多學生對美術學習興趣不大,主動性和積極性欠缺。教學的主要任務和要求:聯系生活,扎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養成學習美術的良好習慣;在教學的過程中,努力開闊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有利于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能把內心的情感、思想,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學會對生活的觀察和分析、表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將美術與生活相結合,帶領學生多觀察身邊的事物,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慢慢積累繪畫與創作能力。
二、提高初中美術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業務素質
一學期來,認真參加本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另外,我還利用書籍、網絡認真學習了美術新課程標準、藝術教育新課程標準,以進一步地完善自我。并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使自己能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通過這些學習讓自己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也明確了今后教學努力的方向。不斷地充實了自己,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和見識,為自己更好的教學實踐做好了準備。1.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并結合具體實際運用,采用競賽、多媒體等,形象、直觀、大容量,扎扎實實上好美術課。2.挖掘豐富的課程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將美術學習與學生經驗、生活世界和社會、科學世界緊密聯系。將學習美術富有時代生活氣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3.不斷吸納先進的美術教學理論和方法,深入挖掘文本,借助資料分析教材、駕馭教材,對文章把握有自己獨到見解,給學生理智的挑戰,認知上的沖突,內心的震撼和無言的感動,帶給學生充實的精神生活。4.欣賞課部分,主要采用講授的方式進行教學,注重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欣賞方法,引導學生自覺地去感知美術作品的藝術風格和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5.技能技法課部分,本學期將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將采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觀察,學會制作,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二)認真做好本職教學工作
課堂教學是我們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本學期,我努力將自己的一些教學經驗及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課堂及教學實際,力求讓我的美術課堂為學生的視野開闊貢獻自己的那份力量。課前認真作好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教案,并結合各班的實際,靈活上好每一堂課,課堂上認真傳授,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盡心的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學到了一定的基礎知識,掌握了美術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時也學會了判斷美和創造美,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盡可能做到當堂內容當堂完成,使學生對美術更有興趣,同時注意發掘有美術天賦的學生,提高其欣賞及藝術感悟能力,使每堂課都能讓學生有所收獲。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我都以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目標,力求讓美術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加強反思,及時總結教學得失
反思本學期來的工作,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1.在自身業務能力的提高方面還有所欠缺,課堂教學實踐中思考得還不夠全面,不能及時將一些教學想法和問題記錄下來,進行反思。2.教學科研方面,雖然本學期加大了學習的力度,認真研讀了一些有關教學科研方面的理論書籍,但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還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夠細和實,沒達到自己心中的目標。3.美術教學中有特色、有創意的東西還不夠多,今后還要努力準備一些美術教學中的特色點,為我們的萬豪英文中學的美術教學做出自己的應有的貢獻。
三、結論
初中美術在進行授課時一定要注意每個學生自己的興趣,對于愛好的美術作品的藝術風格和藝術流派要進行統計,要針對每個人的喜好進行授課,爭創一個美麗和諧的初中美術課堂。
作者:王明仁 單位: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第一寄宿制初級中學
【摘要】當前初中美術教育教學的進行作為初中教學的重要的部分,在實際進行的過程中其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誒高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基于這一方面分析,在進行初中美術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在對其現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此提出積極的改進對策對于整體上促進初中美術教育教學的進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育教學;現狀分析;存在問題;對策分析
美術教育教學的進行作為現今我國在進行素質教育教學階段重要的講授課程之一,其被重點的突出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理念及為綜合素質提高等發揮重要的作用。那么,面對當前初中美術教育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能夠從其現狀分析中發現初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從而能夠有效的針對其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評價方式不科學、教學缺乏創新性、教學過程比較欠缺的問題,從而能夠提出積極的改進措施,幫助初中美術教育教學的科學、系統的進行相關的教育教學工作。
一、初中美術教育的現狀分析中存在的問題
1.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缺乏對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方式的評價環節的建立。現今在初中美術課堂教育教學進行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過分注重依靠教學過程的最終實現時間段的紙質方式的考試對學生的美術學習情況進行肯定或評價,而忽略了對學生口頭、文字表達式評價環節的建立,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給予了學生僥幸的逃脫心理,而且造成了美術教育教學背后的文化意義的挖掘和講授。具體而言,如果教師缺乏對學生口頭的、文字表達式的評價,而只是僅僅的依靠最終的考試評價方式進行學生學習成效的衡量,那么將會給學生造成“平時不需要表現好,只要在考試的時候能夠達標即可”的心態,這對于日常美術課程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學習態度。而學生每每在及進行美術課程學習或創新的過程中,教師都應鼓勵學生積極的通過文字或口頭語言表達其的認知情感或認知意義,以此幫助學生了解到美術課程學習的真正價值。2.美術學習模仿性嚴重,缺乏對趣味性和創新性。初中美術教育教學進行的過程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則是現今美術教育教學帶有大量的傳統的應試教育教學理念和意識的影響,造成現今在進行美術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單一模仿和仿真訓練,而大量的忽視學生在美術鑒賞基礎上的美術創作、美術交流,而且美術教學作為藝術類知識學習的課程項目之一,其應通過結合現實生活環境和課本美術教學內容等創新結合在一起,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但是由于現今初中教育教學進行的過程中美術課時比較少,而教師又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則紛紛采取趕鴨子式的教學方式,大大降低了美術教學課程一問題的出現現今是美術教育教學額趣味性,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正向的影響作用。而且這一現象現今大量存在于初中教育教學中,缺乏趣味性和創新性的美術教育教學過程的實現對于現今通過美術教育課程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拓展水平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3.美術教育看、想、感與創的一體化教學過程比較欠缺。現今初中教學教學課程的進行正在逐漸的向著多媒體教學和講臺面對面教學方式相結合的現代化的教學方式的創新和利用,面對這一教育教學方式的存在,同樣的美術教育教學也應積極的采納此種教學方式。但是,現今在進行初中美術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由于缺乏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另一方面由于教學時間和教學知識量的沖突,從而造成了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看、想、感與創等不能夠實現一體化的教學過程,導致現今教學過程中要么注重美術作品的鑒賞和感悟,而忽視了創新思維的培養和美術創作的進行,要么造成現今部分教師過度的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技巧知識的學習,對于美術教育教學的科學進行是非常不利的。
二、初中美術教育中改進現狀的對策分析
1.轉變觀念,創新美術教育的評價機制。面對現今美術教育教學中存在教師注重結果的評價,而忽視對學生過程性評價的實現。這就需要教師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創新美術教育的評價機制,通過學生美術教育理論知識學習和作品鑒賞等過程中適當的貫穿教師口頭性的評價以及積極的給予學生文字表達和自身思想感情的表達,促進學生內與美術作品認知、情感的抒發,教師并積極的給予評價,以此通過間斷性的評價方式的確立促進學生正確的學習美術的態度的形成。2.打破固有模式,創新美術教學進行的模式。美術教育模式的創新首先要在熟悉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教學實踐合理的進行劃分,通過具體的教學過程的實現將教學時間進行劃分;其次,在合理的劃分教學時間的基礎上,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的帶領學生對作品進行鑒賞,并且鼓勵學生將自身感受通過創新作品的方式展現出來;最后,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積極的利用多樣化化的教學方式,如戶外寫生和戶內展覽等美術活動的舉辦創新教學方式,以此提高么書教學進行的趣味性和創新性。3.強化現實感知與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的結合。美術教育教學作為一個集感知、思想、創新等于一體化的過程,現今為了能夠促進美術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必須要在美術教學基本特點實現的基礎上,不斷的強化學生在現實感知基礎上,將其主觀能動性與創新性正確的結合在一起,并且教師能夠通過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方式和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集動畫、聲音、圖像等一體化的現代化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能夠在生動靈活的教學環境中,促進其美術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小結
綜上所述,面對當期初中美術教育教學進行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在實際進行的過程中能夠從轉變觀念、創新美術教育教學評價機制、創新美術教育教學模式以及強化學生現實感基礎上主管能動性發揮與創新性的結合,以此不斷的促進初中美術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摘要:賞識教育就是通過贊美和激勵的行為讓初中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增長自信,并提升鑒賞水平和審美能力,為他們的良好發展打下基礎。在初中美術教育中,賞識教育往往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將結合教學實際,論證賞識教育在美術教育中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美術;課堂教學;賞識教育
初中美術教育所面對的每個學生,都是各自不同的個體,每個學生的美術藝術行為或許在成人眼里是荒謬的,但對于初中學生的美術世界來說是合理的,所以賞識教育就是保護他們內心世界的一種方式,賞識教育是一種充滿愛的教育,它尊重每一個孩子作為不同個體的存在。賞識教育不僅只是贊美和鼓勵,它更多是使學生對自己的行為結果的一種認可,是對學生自信的培養。
一、初中美術教育中賞識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強學生的自信心
初中生在身心發展的過程中處于一個敏感的狀態,他們的自信心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容易受到打擊,由于自信是學習美術的一個重要心態,任何一門藝術的學習都要帶有一定的任性和堅定,缺少自信對學習美術來說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此時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賞識教育對于自信心的重塑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在初中美術教育中學生的學習動力是判斷一個學生能否學好美術的重要條件,然而影響一個學生學習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學習的成果,這是一種循環,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每完成一件美術作品,希望得到的是表揚、贊賞以及別人發自內心的認同,此時賞識教育便是保護他們心中學習動力最好的教育方式。
(三)培養學生心理品質
賞識教育是心靈教育的一種,通過激勵,使初中生內心深處對自己學習成果產生認同感,這種認同感是通過教師的贊美和鼓勵這些行為一步一步建立的。當美術教師表揚學生的成果時,學生就會認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從而更加努力認真地學習美術,這是一種良性的循環,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美術學習效率。
二、初中美術教育中賞識教育的方式
(一)賞識學生,打破教材
在傳統的觀念里,教材是絕對正確的,是絕對不容懷疑的。一般來說,初中美術教師對于教材的合理性也不敢質疑,教師按部就班地教學,學生獲取知識,但初中學生思維大膽,往往敢于質疑教材的內容。我作為一名初中美術教師,就遇到過下列這一種情況:一次上美術課的途中,在一個關于繪畫顏色對比度的問題上,由于教材上一個字的印刷錯誤,當時我并沒有注意,滔滔不絕地進行著授課,其實如果按照錯誤的教材上的方式進行繪畫,其效果是很糟糕的,當時一位女學生大膽地在課堂上打斷了我的授課,我并沒有惱羞成怒,而是主動地在課堂上承認錯誤,并及時表揚了那位女學生。自此以后,在我的課堂上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挑戰意識和超前意識在學生的作品里有著顯著的提高,很多饒有趣味的作品被創造了出來。
(二)賞識學生優點,展示不同個性
初中學生處于好勝心很強的年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學生的個性要有包容性,以鼓勵為主,不能磨平他們的個性。在具體的美術教學過程中,對于不同學生的問題,教師應當不同對待,做到因材施教,考慮問題時盡量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在作品的評價方面,教師應該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繪畫技巧、繪畫特點,合理地評價學生的作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作品不足的同時,形成相對正確的學習態度,為以后的繼續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賞識學生創意,培養創新意識
初中美術教師的教學理念應當緊隨時代的步伐,不斷地改變,注重自身創新意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當學生的美術作品與自身的理念不符合的時候,不能全盤否定它的價值,要發現其中的閃光點,理解他們的創新意識,在日常的教學中給學生發表自身觀點的機會,要鼓勵他們勇敢地打破舊的思維模式,樹立新的思考方向,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初中美術教學質量。
(四)賞識落后學生,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
學生與學生之間并沒有優劣之分,每一門學科都有著成績不同的學生。美術是一門感性的學科,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初中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發現每一幅作品的美,應當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這是因為初中生處于一個競爭的大環境下,不管是多么差勁的學生,都有著屬于這個年齡段的銳氣,如何調動他們不服輸的心理,是一個課題。對于所謂的差生,初中美術教師應當一視同仁,不拋棄他們,對于他們的作品,每一個閃光點都應該好好地贊揚,這才是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激發他們好勝心的方式。
三、結語
在21世紀,教育理念應當與時俱進,作為一名初中美術教師,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應當充分展開賞識教育,將學生放在美術課堂的主體位置上,認同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學會站在他們的立場思考問題。由于美術是發現美的一門學科,所以美術教師也應當是發現美的教師,我們要多發現每一個孩子身上不同的美。
作者:胡長斌 單位: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梅港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