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5 05:03:4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室外景觀設計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老年公寓室外景觀設計的現狀及問題,給出了適合現代老年公寓景觀設計的方法,以便于將這些設計方法更好地運用于實踐中。
關鍵詞:老年公寓;景觀設計
引言
到2020年,預計我國全面進入老齡社會,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增加,老年人居住環境的狀況也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老年公寓作為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已經成為新的養老模式之一。老年公寓是指專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人體能心態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1]它給予老年人的不只是簡單的住養條件,更重要的是為老年人提供一個舒適休閑、環境優美、有趣味性的場所。在滿足了物質生活需要的基礎上,老年人更表現出對精神生活品質的向往。所以相比室內設計而言,老年公寓的室外景觀設計更能提升老年人的居住品質。因此完善研究室外景觀設計成為了當今老年公寓設計的當務之急。
1老年公寓景觀設計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國的老年公寓設計中,多重視公寓建筑內部空間的設計,強調內部空間的無障礙設計、功能性、安全性,卻忽視了老年公寓的外部空間的景觀設計。如庭院景觀設計、休憩與交流空間設計等等。現有的一些老年公寓室外景觀設計也存在很多不足。
1.1綠化面積小,植物種類單一
目前國內城市的老年公寓規模都比較小,使得綠化面積也小,室外景觀設計上缺乏創新感,植物種類單一,植物配置層次單調,大都種植一些高大喬木,綠籬等,觀花觀葉植物應用較少,沒有季節變化。
1.2多樣性差,結構功能相對簡單
現在很多老年公寓室外功能分區相對簡單,休息區與鍛煉區往往連在一起。整個室外環境中就一個相對開闊的公共空間。老人們下棋、健身、會友、聊天都在一個空間里,缺乏多樣性的空間來滿足不同的交往需求。同時,設計缺少趣味性,景觀元素單一。比如,步行路線過于筆直,沒有水景設置,沒有兒童游樂設施等。
2老年公寓的室外景觀設計
2.1景觀空間設計
老年公寓的室外景觀設計中,需要設計多樣性的空間來滿足老年人不同活動的需求。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活動圈,即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動頻率最高的范圍,活動半徑約為180~220m,符合老人5分鐘的行走距離。[2]在半徑250m的范圍內,針對不同活動能力、不同年齡段,不同愛好需求的老人設計不同的景觀活動空間,強調景觀空間的多樣性和參與性,將有助提高老年人的居住品質。比如,每逢周末,許多老人的子女和孫子、孫女會前來看望。在公寓里就需要這樣的空間,小孩子們可以做游戲、玩拼圖,子女則可以陪老人散步、談心。使老年公寓的室外空間成為鍛煉、欣賞、醫療等多種功能的混合環境空間。有相對私密的小空間,也有相對開敞的社交活動空間,為老人們留有多種選擇的自由性和選擇的多層次性。營造優良的老年公寓室外空間,提高景觀品質,既可以促進老人進行有益的鍛煉活動,更能促進老人的人際交流。
2.2景觀設施設計
由于生理機能的變化、生活環境的變遷和社會角色的改變,老年人內心比較脆弱,易產生孤獨感、失落感、自卑感等心理問題。簡單的空間設計已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基于精神層面和情感體驗的需求已成為共同關注點。這種體驗更多需要景觀設施來實現。比如,老年人在辨別黃、橙和紅時,比辨別紫、藍和綠要容易得多。所以,暖色調的景觀燈不僅易于老年人感知,而且還能給老年人帶來溫馨感和歸屬感。還可以設置一些音樂漫步廊。根據老人的行走速度,播放不同旋律和頻率的輕音樂。可設計些需要兩人或多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室外活動的景觀設施。讓老人被動地接受設施所發出的誘導參與信息,并通過協作使用設施,在共同參與室外活動的過程中,實現信息交換和情感交流,營造良好的交往氛圍。老年人普遍“戀舊”,還可嘗試把一些“懷舊”元素導入景觀設施設計中,讓老人在使用設施時產生愉悅的體驗。
2.3道路規劃及地面鋪裝設計
創造安全、可識別、可到達的景觀環境。比如鋪裝材料忌積水反光,鋪裝圖案忌復雜。地面防滑處理,選擇透水性較高的地面鋪裝。針對老年人視力衰退,記憶力減弱的特點,色彩作為最直接的視覺刺激可起到區分功能、劃分空間、引導交通流線,標識等作用。簡單明了,易于識別和記憶。適合用飽和度較低,灰度高的中性顏色,或是接近自然如泥土、樹木、植物的顏色,并可考慮用亮色作為裝飾、點綴和標識。從人體工程學的角度來說,道路規劃要符合人、車及周邊交通設施的尺度,老年公寓院落道路以步行道為主要交通要道,恰當設計車行道。既要保證交通空間的安全便利,又要考慮到老年人休閑散步時對道路趣味性和觀賞性的需求。人行道一定要平整無障礙,可采用曲徑通幽的效果,道路旁設置休息設施。有地面高差的地段,要用坡道來進行連接。
2.4水系設計
在室外景觀設計中,水體的運用可以使戶外環境的美感提升一個高度。老年公寓景觀設計里,水景同樣有無法替代的作用。比如,適宜設計溪流、池塘,這種讓老年人產生寧靜、自然、舒適的情感,相對而言,瀑布、噴泉這一類的水景會讓老年人心理產生胸悶、不安的反應。水景深度最好不要超過300mm,溪流邊上采取防護措施,水岸邊可設置休閑座椅,供老年人欣賞娛樂。在條件允許的背景下,老年公寓需增設湖面等垂釣場所,并在水面種植荷花等優美且富有意境的植物,可起到一個觀賞與趣味相結合的作用。在垂釣場所設計時,應將垂釣區域周圍用植物圍成半封閉清幽環境,給人以綠枝佛面之感。垂釣場所的設置還應注意加設保護欄桿、避雨設施等,必備不時之需。
2.5植物設計
植物可以調節氣溫、濕度、凈化空氣、減小噪音,有利于提高老年公寓室外環境質量,是老年公寓景觀設計中的重點。老人在夏季室外活動時能夠享受遮陰,避免陽光直射。第一,老年公寓植物景觀設計時最好選用大量鄉土植物,因為鄉土植物成活率更高,便于管理,綠化效果更佳,符合當地生態效應,還可展現地區地域特色,設計出有歸屬感的老年公寓景觀;第二,需選擇對老年人群無傷害的植物。有毒性的、飛絮的、有刺激性的植物應杜絕栽培;第三,栽種蔬菜瓜果(如金銀木、枇杷、柚子等)。室外景觀植物設計上,可改變以往傳統的草坪種植,在公寓的庭院內,將部分綠化用地改為農產品種植。一方面,可以提供給老人綠色無公害的食品,另一方面,也能讓老年人參與其中,既鍛煉了身體又找到生活的樂趣。像屋頂農場,菜園等。第四,栽種有保健效果的植物。保健效果是,植物本身具有的某種功能,尤其對老年人而言,他們的身體機能減退,導致的生理系統各方面的失調,從而引起失眠、嗅覺減退、聽力下降等。對于這種現狀保健植物就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部分植物可散發出有益于人體健康的氣味或負離子,刺激老年人群嗅覺系統,對呼吸道疾病的治療有輔助功效,比如油松、丁香、玫瑰。保健植物還可以消除疲憊,利于老年人的身心休養。
3結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老齡化社會背景下,老年人應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老年公寓室外景觀設計對于提升老年公寓的居住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完善建筑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決定了老年人對一棟住宅是否有入住意愿,進而變得喜歡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景觀設計,能在老人與環境之間建立起一種良性的互動關系,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增進老年人的情感交流,推動和諧社會的發展。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老年公寓室外景觀設計的現狀及問題,給出了適合現代老年公寓景觀設計的方法,以便于將這些設計方法更好地運用于實踐中。
關鍵詞:老年公寓;景觀設計
0 引言
到2020年,預計我國全面進入老齡社會,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增加,老年人居住環境的狀況也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老年公寓作為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已經成為新的養老模式之一。老年公寓是指專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人w能心態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1]它給予老年人的不只是簡單的住養條件,更重要的是為老年人提供一個舒適休閑、環境優美、有趣味性的場所。在滿足了物質生活需要的基礎上,老年人更表現出對精神生活品質的向往。所以相比室內設計而言,老年公寓的室外景觀設計更能提升老年人的居住品質。因此完善研究室外景觀設計成為了當今老年公寓設計的當務之急。
1 老年公寓景觀設計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國的老年公寓設計中,多重視公寓建筑內部空間的設計,強調內部空間的無障礙設計、功能性、安全性,卻忽視了老年公寓的外部空間的景觀設計。如庭院景觀設計、休憩與交流空間設計等等。現有的一些老年公寓室外景觀設計也存在很多不足。
1.1 綠化面積小,植物種類單一
目前國內城市的老年公寓規模都比較小,使得綠化面積也小,室外景觀設計上缺乏創新感,植物種類單一,植物配置層次單調,大都種植一些高大喬木,綠籬等,觀花觀葉植物應用較少,沒有季節變化。
1.2 多樣性差,結構功能相對簡單
現在很多老年公寓室外功能分區相對簡單,休息區與鍛煉區往往連在一起。整個室外環境中就一個相對開闊的公共空間。老人們下棋、健身、會友、聊天都在一個空間里,缺乏多樣性的空間來滿足不同的交往需求。同時,設計缺少趣味性,景觀元素單一。比如,步行路線過于筆直,沒有水景設置,沒有兒童游樂設施等。
2 老年公寓的室外景觀設計
2.1 景觀空間設計
老年公寓的室外景觀設計中,需要設計多樣性的空間來滿足老年人不同活動的需求。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活動圈,即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動頻率最高的范圍,活動半徑約為180~220m,符合老人5分鐘的行走距離。[2]在半徑250m的范圍內,針對不同活動能力、不同年齡段,不同愛好需求的老人設計不同的景觀活動空間,強調景觀空間的多樣性和參與性,將有助提高老年人的居住品質。比如,每逢周末,許多老人的子女和孫子、孫女會前來看望。在公寓里就需要這樣的空間,小孩子們可以做游戲、玩拼圖,子女則可以陪老人散步、談心。使老年公寓的室外空間成為鍛煉、欣賞、醫療等多種功能的混合環境空間。有相對私密的小空間,也有相對開敞的社交活動空間,為老人們留有多種選擇的自由性和選擇的多層次性。營造優良的老年公寓室外空間,提高景觀品質,既可以促進老人進行有益的鍛煉活動,更能促進老人的人際交流。
2.2 景觀設施設計
由于生理機能的變化、生活環境的變遷和社會角色的改變,老年人內心比較脆弱,易產生孤獨感、失落感、自卑感等心理問題。簡單的空間設計已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基于精神層面和情感體驗的需求已成為共同關注點。這種體驗更多需要景觀設施來實現。比如,老年人在辨別黃、橙和紅時,比辨別紫、藍和綠要容易得多。所以,暖色調的景觀燈不僅易于老年人感知,而且還能給老年人帶來溫馨感和歸屬感。還可以設置一些音樂漫步廊。根據老人的行走速度,播放不同旋律和頻率的輕音樂。可設計些需要兩人或多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室外活動的景觀設施。讓老人被動地接受設施所發出的誘導參與信息,并通過協作使用設施,在共同參與室外活動的過程中,實現信息交換和情感交流,營造良好的交往氛圍。老年人普遍“戀舊”,還可嘗試把一些“懷舊”元素導入景觀設施設計中,讓老人在使用設施時產生愉悅的體驗。
2.3 道路規劃及地面鋪裝設計
創造安全、可識別、可到達的景觀環境。比如鋪裝材料忌積水反光,鋪裝圖案忌復雜。地面防滑處理,選擇透水性較高的地面鋪裝。針對老年人視力衰退,記憶力減弱的特點,色彩作為最直接的視覺刺激可起到區分功能、劃分空間、引導交通流線,標識等作用。簡單明了,易于識別和記憶。適合用飽和度較低,灰度高的中性顏色,或是接近自然如泥土、樹木、植物的顏色,并可考慮用亮色作為裝飾、點綴和標識。從人體工程學的角度來說,道路規劃要符合人、車及周邊交通設施的尺度,老年公寓院落道路以步行道為主要交通要道,恰當設計車行道。既要保證交通空間的安全便利,又要考慮到老年人休閑散步時對道路趣味性和觀賞性的需求。人行道一定要平整無障礙,可采用曲徑通幽的效果,道路旁設置休息設施。有地面高差的地段,要用坡道來進行連接。
2.4 水系設計
在室外景觀設計中,水體的運用可以使戶外環境的美感提升一個高度。老年公寓景觀設計里,水景同樣有無法替代的作用。比如,適宜設計溪流、池塘,這種讓老年人產生寧靜、自然、舒適的情感,相對而言,瀑布、噴泉這一類的水景會讓老年人心理產生胸悶、不安的反應。水景深度最好不要超過300mm,溪流邊上采取防護措施,水岸邊可設置休閑座椅,供老年人欣賞娛樂。在條件允許的背景下,老年公寓需增設湖面等垂釣場所,并在水面種植荷花等優美且富有意境的植物,可起到一個觀賞與趣味相結合的作用。在垂釣場所設計時,應將垂釣區域周圍用植物圍成半封閉清幽環境,給人以綠枝佛面之感。垂釣場所的設置還應注意加設保護欄桿、避雨設施等,必備不時之需。
2.5 植物設計
植物可以調節氣溫、濕度、凈化空氣、減小噪音,有利于提高老年公寓室外環境質量,是老年公寓景觀設計中的重點。老人在夏季室外活動時能夠享受遮陰,避免陽光直射。第一,老年公寓植物景觀設計時最好選用大量鄉土植物,因為鄉土植物成活率更高,便于管理,綠化效果更佳,符合當地生態效應,還可展現地區地域特色,設計出有歸屬感的老年公寓景觀; 第二,需選擇對老年人群無傷害的植物。有毒性的、飛絮的、有刺激性的植物應杜絕栽培; 第三,栽種蔬菜瓜果(如金銀木、枇杷、柚子等)。室外景觀植物設計上,可改變以往傳統的草坪種植,在公寓的庭院內,將部分綠化用地改為農產品種植。一方面,可以提供給老人綠色無公害的食品,另一方面,也能讓老年人參與其中,既鍛煉了身體又找到生活的樂趣。像屋頂農場,菜園等。第四,栽種有保健效果的植物。保健效果是,植物本身具有的某種功能,尤其對老年人而言,他們的身體機能減退,導致的生理系統各方面的失調,從而引起失眠、嗅覺減退、聽力下降等。對于這種現狀保健植物就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部分植物可散發出有益于人體健康的氣味或負離子,刺激老年人群嗅覺系統,對呼吸道疾病的治療有輔助功效,比如油松、丁香、玫瑰。保健植物還可以消除疲憊,利于老年人的身心休養。
3 結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老齡化社會背景下,老年人應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老年公寓室外景觀設計對于提升老年公寓的居住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完善建筑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決定了老年人對一棟住宅是否有入住意愿,進而變得喜歡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景觀設計,能在老人與環境之間建立起一種良性的互動關系,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增進老年人的情感交流,推動和諧社會的發展。
摘 要:本文將養老院中自理型與介助型老年人作為主要的研究載體,以普通家庭的經濟水平作為衡量的標準,并探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行為模式對景觀環境的要求,同時研究了養老院的景觀設計應該如何去體現人性化。
關鍵詞:養老院;景觀設計;人性化
1 研究方面
1.1 研究的背景
(1)全球人口老齡化。1865年法國最早步入了人口老齡化的浪潮。目前,世界上已經有60多個國家的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達到10%,甚至有些超過了10%,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的行列。
(2)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起源與發展。現今我國正處在生育率較低,老齡化進程逐步加快階段。中國人口老齡化因為各方面原因形勢越來越嚴峻,從家庭到社會到政府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養老問題解決不好必定會對社會的穩定造成干擾。
(3)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第一,我國人口基數大,老年人口多。大概占到全亞洲老年人人口的1/2全世界老年人人口的1/5。第二,未富先老的現狀。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和西方國家有所不同的是:我國體現的是“未富先老”。而西方國家出現人口老齡化的時候,他們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一個水平,所體現的是“先富后老”,以充分的經濟水平來解決老齡化面臨的社會問題。第三,城鄉顛倒、地區間的發展非常不平衡。第四,“空巢”老人增加速度加快。中國提倡兩代一起居住或者多代居住,并且“4-2-1”的家庭結構模式近年來日益凸顯,這種類型的老年人人口還將會繼續增加。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產生的主要原因以及特點,對中國傳統家庭養老的方式提出了嚴峻挑戰。隨著我國經濟不斷進步,對養老事業的投入加大,以及各級政策的重視,出現了更多模式的養老社區和老年公寓,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子女也開始慢慢接受養老社區養老的方式。
1.2 研究的內容
首先從中國“養老”概念溯源探討中國當下的養老模式。其次從對老年人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對環境景觀的需求分析來了解老年人當下可依托的環境景觀。在理論研究中根據養老社區室外景觀設計的空間布局;養老社區室外景觀的要素,主要從硬質和軟質的景觀要素:道路交通、水景、植物配置、交往活動這四方面的環境要素來做具體分析。通過上述的研究得出養老社區室外景觀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為模式的影響最后根據以上分析總結了養老社區室外景觀設計原則,主要是功能性、安全性、舒適性、保健性、溝通交流、價值體現等原則。并通過國內和國外的案例論證上述的理論,驗證這些理論是如何在實踐中運用的,得出養老社區室外景觀設計研究總結,并對養老社區景觀設計的發展作出展望。
2 國內外發展現狀
2.1 國外養老社區研究現狀
老齡化已是全球化問題,我們可以依據老年人身體機能的變化,深入地研究設計出適合他們生理需要的居住環境。隨之而來,老年室內居住環境的研究應運而生,目前,對室內居住的研究已經非常完善。除了設計師和病理學的努力以外,社會各階層的學者從私密性需求、尊嚴需求、社會屬性等角度切入,研究老年人更深一層的心理需求。
西方國家以美國為例,早在19世紀60年代末美國就步入了老齡化社會,《美國老人法》對社區計劃、養老福利、老年住所設施三方面做了很大的改進。在社會養老設施中,著重建設高齡老人迫切需要的護理院,優惠和鼓勵私營企業經營。亞洲以日本為例,制定了東京住宅條例,明確指出了東京住宅政策的目標和基本方向為“東京都應加強必要措施,以促進高齡化社會住宅的發展”,包括民間住宅、公共住宅。從目前所收集到的資料看,國外研究的基礎點是針對本國老人的獨立生活的習慣,只是向社會指出了如何幫助老年家庭解決安全和獨立的生活問題,這個問題也成為老年住宅環境對策的中心。對應于這種環境對策,在住宅形式上產生了老年人專用的住宅,在社區規劃上形成了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年社區。在老年居住體制上更多的是依賴民間機構和組織,政府只是給予相應的資助和鼓勵。
2.2 國內養老社區研究現狀
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相對比較晚,隨著老齡化社會的逼近,政府采取了積極的措施。根據聯合國《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中國政府成立了“全國老齡問題委員會”,提出了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老齡事業道路行動的目標。
目前,推動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主要群體是廣大的中小型企業。例如,在養老院企業的經營方面,就逐漸興起了家庭式養老、日托、整托等,很多地區也己引入了地方政府、紅十字協會,并創造性地出現了將養老院的經營和房地產的經營結合在一起的產權養老院,這使得養老院產品多樣化、功能細分化、服務延伸化。養老區(點)從經營的主體內容來說,都在追求民族化、地方化;從服務設施、服務體系形成的綜合服務質量來說,是追求國際化、現代化、標準化。但在這些創新之舉背后,養老行業中的一系列問題仍沒有解決,集中體現在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管理理念陳舊、市場秩序混亂方面。
3 結語
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我國“未富先老”的社會現實情況以及家庭養老的負擔加重,使我國社會養老壓力加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得不由家庭轉向社會的一些養老服務機構。
在我國,鼓勵和引導個人和企業參與養老服務業行業是當前解決目前我國老年人個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家庭成員和睦相處、使社會穩定,促進老年群體與其他群體和諧相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但當下的情況很難滿足我國老年人人口快速增長,“空巢”、高齡和病殘老年人的需求。根據本人先前對國內外現狀的調研,從調研結果來看我國的養老模式更加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響,大多更愿意有子女的陪伴,而不像歐美國家的文化老年人更趨于單獨居住,更加的自主性。所以在養老社區的室外景觀上我們可以借鑒其綠化配置,親近自然的理念但在空間布局上應當結合我國老年人心理特征來提供設計方案。然而這也是我國養老社區室外景觀的現狀,雖然綠化容積率高但是使用率卻十分的低。忽視對戶外環境營造,景觀設計中沒有切實考慮老人的心理、生理需求,空間布局不合理,公共設施設計不合理,植物配置沒有考慮整體環境色彩不協調,使老人失去了與戶外接觸的機會。相對于一般的集體居住的地方,養老社區的室外景觀要營造安全舒適的環境,便于管理,同時也要滿足不同年齡層次老人必要的室外活動。最終打造一個適合當今中國老年人心理需求的養老社區室外景觀環境,讓老年人可以在這樣一個環境中有子女的陪伴和自身的體驗空間。
摘 要:景觀設計即意指寓“景”于“觀”,將具體的場所、具體的結構、具體的人置于一個舒適、開放的情景環境當中,使此情、此景具備觀賞性、藝術性和開放性,提升景觀環境的商業價值、文化價值和生態價值。而室外景觀是室內空間的拓展性延伸,運用室內設計理念與室外設計相融合,使室外景觀與建筑體和室內景觀環境共同構筑成和諧、統一的整體,統合分析各要素的特征和設計手法,用其中的關聯實現室內外的一體化架構。
關鍵詞:室外;室內;景觀;設計;理念
人類生存于大自然當中,處于不同的環境,環境中的景觀設計可以某種建筑群的一定區域為范圍,實現人的感觀欣賞價值并同時具備實際環境利用價值,綜合性地在其商業、文化、生態價值意義上體現人類與生存環境的和諧統一關系。將室外景觀設計與室內設計理念相融合的設計思想是一種非常有效而合理的表現方法,它將各錯綜復雜的要素通過空間的組織概念進行表述,達到統一的效果。本文就通過概述景觀設計的思想,分析室外景觀設計引入室內環境設計理念的手法、現狀以及發展趨勢。
一、設計思想中考慮的要素
(一)把握場所環境要素特征。景觀設計其最初的出發點是要立足于場所地域的特定特征,概括出場所整體的優勢特征,通過對場所優勢特征的深化和挖掘,開發出因地制宜的、與周圍環境整體相聯的景觀設計,只有最大化地挖掘出場所的特征優勢,才能形成獨具特色、風格迥異的整體景觀設計。
(二)體現公共空間要素的功效性。功效性其意是人們在這一公共空間所展現出的實際需求的性能,這一功效性并不體現于公共空間的有償的、功能的服務,而是突出體現在人們精神層次的舒適度的需求之上,開放的公共空間可以讓足夠多的人們駐足、停留,在開放空間的環境里能夠容納人們的各種精神文化交流活動。
二、室外景觀引入室內環境設計的現狀分析
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都在無形中給人們的生存帶來了壓力,人們渴望看到綠色的光影。于是,將室外景觀引入室內環境設計就成為了新的設計思想,人們以極大的熱情將室外的奇花異草、噴泉瀑布等引入室內的視野,渴望通過室內環境設計與室外景觀相融的設計方式實現統一,用綠色制造室內環境的園林景觀。現代的室內環境設計已不再局限于以往人們簡單化地擺兩盆花、種幾棵草,不再是人們的簡單生活興趣,而升華成了生存質量的個性化需求,現代的人們已經更多地關注無污染、無異味的環保綠色材料,紛紛選用綠色、環保的裝飾材料進行家裝,室內環境設計師們也面臨著新的設計理念的轉型,思考用藝術化、人性化的室外景觀設計引入室內環境設計中來。
三、室外景觀引入室內環境設計的總體風格特點
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使人們對室內設計的幸福感得以提升,用綠色、舒適的簡約時尚的風格設計,成為了現代室內設計理念的主流風格。其具體特點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同一性與變幻性。在室外景觀融合室內環境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們都是立足于自然,在大自然中汲取創作的源泉。同時,在向大自然索要創作的靈感、智慧的力量的時候,設計師們也要從多維的角度去發現、去挖掘創造出獨特的藝術設計風格,用變幻的設計、迥異的風格來創作出室內環境設計的創意性空間。
(二)親和性和交融性。一定區域的建筑群都是鋼筋鐵骨、由鋼筋混凝土構造而成的框架式結構,將人圍阻在方格之中無法動彈,冰冷而無情,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居住的生活需求而設計,沒有更多的設計藝術理念,而現代的室外景觀引入室內環境設計當中,則最大空間地將室外與室內進行融合,以室外空間的不同特色景觀融合進單調的室內環境設計中,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設計理念。
(三)沿襲性和區域性。室外景觀存在于變幻的不同地域的大自然中,由于地域的不同,傳統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差別,將室外景觀引入室內環境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地域性和傳統性的因素,用具體的、特色的、地方的想象進行室內設計,制造出社會特點和人文特點不同的設計意境,從而烘托出具有時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相融合的設計理念。
四、室外景觀引入室內環境設計的創作手法
(一)直接將綠色的自然移入室內。首先是選用綠色植物,綠色植物作為自然的顏色為人們所鐘愛,綠色以其淡雅、透明的顏色特點展現在人們面前,它富有生命的含義,代表著寧靜、成長和希望,它通過精心的修整、培植,可以剪裁而成姿態卓絕、生動而富含氣韻的藝術形象,從健康環保的意義上來看,綠色植物可以吸附灰塵、凈化空氣,為人們帶來潔凈的環境空間;從文化的蘊意而言,綠色植物體現了人們崇尚生命、崇尚自然、崇尚活力的題材特征。同時,綠色植物還可以作為一種標志化的間隔物,使室內環境空間具有層次和結構感。其次是山水之景,大自然中的流水之景通常用于室內環境設計中,流動的自然之態、靈活的節奏可以使人的心情舒緩、愉悅,使靜止的室內空間充滿活躍的靈動之色,從而激發人們的生活熱情。
(二)間接運用室外飾品及天然材料引入室內。用天然材料的自然元素引入室內,將天然材料:樹質、石料等建構室內裝飾,使人恍若生存在室外景觀之中,平添自然韻味;綠色,在室內環境設計藝術家的眼中,它是一個靈動的色彩,設計師可以給“綠”賦予不同種類、不同感覺的視覺享受:運用黃綠色的設計,可以給人們以溫暖而端莊的優雅風范;運用藍綠或碧綠的設計,則給人們以“冷”的視覺體驗;運用檸檬綠的設計,會讓人們感受到時尚、潮流的時代風尚。同時,也可以將室內的合適位置用室外景觀畫來加以鋪墊,例如鋪設墻紙、壁畫等,高明的設計師在進行墻紙設計時,不著眼于某款墻紙的顏色和圖案,而是從整體著手,從不同的家具風格和房間的整體格局進行統籌考慮,再配以與房間相符的墻紙圖案,起到室內與室外相融、生機昂然的獨特效果。
綜上所述,將室外景觀與室內環境設計相融,是一種符合人們生存狀態的需求趨勢,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通過設計師們大膽、創意的想象,用自然的組成元素進行創意設計組合,用變幻的景觀、特色的結構創作出風格迥異的藝術設計作品,使人們在欣賞室內與室外環境變幻融合的享受過程中,減輕了生活中的壓力,舒緩了人們的心情,提升了人們的精神層次享受水平,實現了人們渴望擁抱自然、貼近自然的愿望,解決了人們在室內渴望享受室外風景的矛盾,隨著室外景觀設計與室內環境設計的相融,其設計功能已達到了享受性與實用性相統一的功效,必將成為未來發展的設計主流趨勢。
【摘要】居住小區的景觀設計應該是建立在對現狀及周邊的充分了解和尊重上的。景觀其本身的核心應該是生態,形式應該是樸素和簡單的,其原則應該是以人的需要和感受為依據的。
【關鍵詞】區域現狀;制約因素;處理措施;人性化設計
1.導言
本文以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市屬行政事業單位集中統一建設職工住房為例,總結了影響本小區景觀設計中的主要制約因素,并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人與自然、人與現狀、人與建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同時設計針對不同的影響因子提出不同的設計措施,從而為居民營造出更具人性、人情味的生活氛圍和居住環境。
2.區域現狀
該項目地塊北部為觀園路,東南側為榆樹溝路,鄰近天山職業技術學校,北部為新疆師范大學新校區,位于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歌林小鎮西南方向約1公里處。居住區總用地面積65.5公頃,其中建筑用地面積10.7公頃,景觀用地面積54.8公頃。整個小區由于城市道路的分割,形成A、B、C、D四個組團,總戶數12636戶,其中A區5908戶,B區2144戶,C區3904戶,D區680戶。
3.制約因素
3.1 用地
工程基地由于城市道路的分割,形成A、B、C、D四個組團,且各個組團建設面積較大,景觀序列不完整,功能區輻射范圍不能完全覆蓋整個小區,各組團間相對獨立、分散。
3.2 地形、地質
A組團及C組團內部地形變化大,小區內局部區域有地下車庫分布。基地地質情況土層由表土、粉土、角礫、強分化基巖及中分化基巖組成,土質條件不適宜開挖重塑。
3.3 光照條件
小區內建筑主體已完工,地塊內總體容積率雖較低,但由于地形地質條件,建筑呈不均勻分布,致使基地內部不同區域的光照條件相差較大。
3.4 人
人作為小區公共空間的行為主體,在小區景觀設計中是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居住小區是都市人在緊張生活中最主要的室外環境之一。不同的人群,如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以及一些特殊人群其生理、行為模式、使用空間的方式都存在差異。
4.針對制約因素的處理手法
4.1 利用景觀結構整合分散獨立的用地。
依據小區總戶數及居住人口的分布,將原地塊由城市道路分割成的4個組團調整為5個組團,即將A區的南北片區分開,形成A區南、A區北、B、C、D五個組團,同時設置各個區域獨立的中心綠地服務區,通過打造公共服務核心、建筑景觀組合軸線及綠化景觀序列軸線,對各個組團進行組織和統一,從而形成了“一心、兩軸、五組團”的景觀結構。
4.1.1 中心公共服務核心
以居住區沿街商業景觀帶為主要展示空間,形成核心的集商業、公共服務、社區辦公為一體的居住區核心。
4.1.2 兩條景觀序列
建筑景觀組合軸線――由A區中部“一”字商業帶與B、C、D區中部的景觀序列組合而成的串聯各區的主要景觀序列軸線。
綠化景觀序列軸線――由綠化景觀將A區南北組團及C組團形成南北串聯,使整個居住區的綠化景觀序列形成合理的串接延伸,形成景觀環境的整體性視覺效果。
4.1.3五種特色主題
每個組團形成一種特色:
A區北組團通利用區域現狀地形,打造自然山石景觀,營造人與自然的親近感與回歸感。
A區南組團通過空間的組合切分,形成不同交流空間,打造雅俗共賞的生活情趣。
B組團通過花開富貴、香飄沁脾的花田人家,突顯田間花鏡及田園人家的生活氛圍。
C組團利用臺地高差和綠地中的綠植及局部的金屬構筑與修剪綠植的結合,達到質感對比,形成令人富有愉悅感受的生活場景。
D組團以場地空間平安祥和、寧靜泰然的保護圍合感,打造平安祥和的生活氛圍。
4.2 由光照條件指導場地及綠化分布
依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及大寒日早9點至下午17點的日照分析將整個片區根據光照時間的長短劃分為五個不同等級的光照區域:高度光照區、中高度光照區、中低度光照區、低度光照區和全年無光區。根據分析結果通過光照分布指導場地設置及綠化設計。
4.3 充分利用區域內的現狀和資源營造獨具一格的景觀
在地形上遵循“忌非其地而強其地,非其山而強為山,雖百般精而終不相宜的”的處理原則,根據每個區域的建筑、地下車庫分布及地形的變化,分析不同區塊的地形特色,保護原有的生態環境,避免出現為營造而營造的地形景觀,減少土方的開挖,結合現狀“揚長避短”。
小區內A、B、C組團由于建筑均沿周邊分布的特點,各個組團中部自然形成相對面積較大,空間較為開敞的景觀用地。將A區南、北組團及C組團中部的景觀用地與場地內原有的地勢結合,就勢造山,景觀用地周邊與車行道存在高差處采用擋墻及護坡適當處理,在組團中部形成自然山體的山地游園景觀。
B區組團由于車庫頂板的覆土厚度不足,我們將該片區作為花田主題設計,形成不同季節的花季景觀,由于花田的高低錯落,形成錯層的地面空間,增加空間豐富度。
D區組團容積率較高,建筑分布均勻,地形較為平坦,在空間營造上采用簡潔的手法,充分利用宅間用地,解決無中心綠地的缺點。
各組團充分的利用現有地形,不僅減少了經濟開支,保護了原有的生態環境,還在短時間內營造出了豐富的景觀空間,使人們不出遠門就能感受到自然山色,對環境的破壞在最小的情況下,達到生態美、文化美和藝術美的統一。
4.4 由人群特點指導景觀設計
居住區景觀設計的主體是人,其環境設計中的各個具體內容如道路、綠化、公共服務設施等的完成并不是景觀設計的目的,它終是要為人服務的,小區的景觀設置更多的是滿足居民的歸屬感。
4.4.1 老人及兒童的人性化設置
居住區景觀設計在關注普通居民的自然享受、身心健康的同時,更應關注特殊群體即老人和兒童的需求。
老年人隨著社會地位的轉型及身體機能的退化,社交圈變窄,設計需考慮其在戶外空間的私密性,設置不同尺度的活動場地結合綠化種植形成半圍合的、較私密的空間,同時路面應考慮防滑、防眩光的材質,少設置臺階。
其次是兒童,他們不管從心理還是身體都尚處于成長階段,安全性對于兒童尤為重要,在場地的材質選擇上,選用塑膠場地,減小兒童跌倒所發生的運動傷害。在公共服務設施上,亭廊等休憩設施便于大人的看護。
4.4.2 休憩設施的人性化設置
休憩設施的布置要考慮到人對空間的舒適性和安全性的需求,受歡迎的座位一般分布在空間的邊界、周邊有迷人的景色和開闊的視野,同時要確保其處于陽光的照射范圍內,但考慮到新疆的日曬到夏季較為強烈,應在場地及游步道西側,種植大喬木,避免在場地活動時陽光的曝曬。
5.結語
居住區承栽著城市人各種休閑、娛樂、交流等功能。園林景觀在居民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為了創造出具有高品質和豐富美學內涵的居住區景觀,在進行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初期,必須要到基地實地踏勘了解小區構造,了解基地現狀、風土人情、分析居住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才能夠有好的思路,才能設計出具有生態性、實用性、功能性的居住區景觀。
摘要: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人們對建筑室外景觀設計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既可以滿足各項基礎功能需求的基礎上,符合人們審美觀念,在整體上營造一個優質的環境。基于人性化件對建筑室外景觀進行設計,需要明確人們各項需求,將技術與藝術融合在一起,從生理以及生理角度來進行設計,保證可以滿足人們對室外景觀的各方面需求。本文對人性化建筑室外景觀設計理念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實施措施。
關鍵詞:人性化;建筑工程;室外景觀
人性化設計理念的提出,對提高建筑室外景觀設計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在進行設計時,主要就是以人們生理以及心理需求作為基礎,從多個方面出發進行分析,爭取實現技術與藝術的融合,通過合理的室外景觀設計來滿足人們各方面需求。基于人性化建筑室外景觀設計,需要明確設計原則,然后從不同角度著手,選擇合適的實施措施,爭取不斷提高景觀設計的效率。
一、人性化建筑室外景觀設計分析
對建筑室外景觀進行人性化設計,主要就是滿足應用主體人的各方面需求,結合人行為與思想意識方面需求,著重分析人的弱點以及差異,通過應用專業的技術與藝術等,營造一個同時滿足人們生理與心理需求的景觀環境[1]。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建筑室外景觀環境的要求主要分為生理需求、行為需求、安全需求、社會交往需求以及審美需求,因此在進行人性化設計時應對各項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對于生理需求來說,應保證充足的光照、新鮮的空氣以及良好的通風,以及適宜的溫濕度;行為需求主要是通過設計來實現不同人群與環境的交互功能,既可以滿足居民有目的的出行、休憩、運行以及散步等要求。另外,社會交往需求也是建筑室外景觀環境人性化設計的重要內容,滿足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交流需求,合理的景觀設計可以降低人們的孤獨感,為居民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空間環境,更好的滿足人們心理需求。
二、人性化建筑室外景觀環境設計原則
1.整體性原則
對于建筑室外景觀的設計效果來說,一般情況下景觀環境的整體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第一印象,同時也決定著景觀對人們注意力的吸引。因此,在對建筑室外景觀進行人性化設計時,為保證其設計效果,需要遵循整體性原則,對周圍實際情況進行綜合性分析,在全面考慮各項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高居民對景觀環境設計結果的認同度,從總體布局上拉近與居民實際所在位置的距離,使得景觀環境中的內部空間可以更好的吸引人們注意力[2]。
2.可識別性原則
可識別性原則即居民對自己所處環境在具有一定熟識能力的同時完成識別,識別性是居民在室外景觀環境中安全性的要素之一,更是所有行為活動的基礎,因此在進行人性化設計時需要做好此方面的研究。可識別性可以分為動態識別與靜態識別兩部分,從動態識別角度分析,通過對整個景觀環境的設計,形成一個整體有序的空間體系,符合人們識別環境的需求,保持對運行起點、方向、終點以及目標的感知;從靜態識別角度來說,需要通過設計來使得景觀環境具有明確的觀賞邊界,可以與周圍邊界進行明顯的區分,一般可以通過精確的細節來作為識別環境的要素[3]。
3.舒適性原則
室外景觀環境人性化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營造一個全方面符合人居民需求的空間,其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居民提供服務,因此無論是生態綠化環境、文化氛圍以及各項基礎設備,在設置上都需要完全滿足人們舒適性要求。遵循舒適性原則,要求在進行設計時,做好每一個細節的研究分析,爭取通過環境設計來向居民傳遞一種家的感覺,在靜態與動態體驗上,滿足居民行為活動以及精神層次的需求。
三、建筑室外景觀人性化設計措施
1.鋪地設計
鋪地環節可以說是建筑室外景觀環境設計的重要內容,其作為硬質景觀,主要包括坡道、街道以及廣場等。一般情況下通過設計滿足人們正常通行的需求,同時還可以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基于此在進行人性化設計時,不但要滿足其基本功能要求,同時通過技術與藝術手段的應用,更充分的滿足人們各方便需求。室外景觀鋪地的設計,應選擇與周圍環境搭配的鋪地材料顏色、材質以及圖案,對于材質來說應選擇耐磨性強、不易腐蝕并且防滑性高的材料,而色彩可以通過多種顏色的搭配,形成使人心情活躍的圖案,使得此環節在滿足基本通行需求上,提高其觀賞性。另外,對于不同類型空間的設計,需要結合實際需求來對設計方案進行適當的調整。例如公共活動廣場應選擇用大塊石材,可以選擇用鮮艷的顏色,帶動人們感情;住宅小區庭院則應選擇用更貼近小區環境的鋪地材料,顏色不易過于熱烈,給人營造一種舒適的環境。
2.水體設計
基本上所有的室外景觀環境中都會設計一定的水體景觀,可以在滿足人們親水性特性要求基礎上,達到審美與精神需求,營造出一種親近自然、輕松舒適的環境。基于人性化對水體環境進行設計時,基本上可以通過三種方式來實現,即點、線、面形態設計,其中點形態設計一般應用在小區住宅區,如噴泉、人工瀑布以及裝飾泉等力,可以成為整個景觀的中心,起到引導視線的作用,讓人更容易接受此環境[4]。線形態設計,主要為貫穿整個空間環境的溪流,一般常被應用于公園、廣場等比較大型的公共環境,在達到美化環境目的的同時,起到延伸的作用,帶領人們更好的融入到此環境中。面形態設計,主要以湖泊的形式出現,給人傳達一種遼闊的感覺,促進人們產生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無論是哪種設計形態,在對水體環境進行設計時,都要以滿足實際需求為目的,綜合分析各項環境因素,實現水體環境與整體景觀環境的融合,在整體上滿足人們需求。
3.綠化設計
綠化環節可以說是整個室外環境設計的重中之重,需要完成對核心因素的分析,提高室外景觀的設計效果。綠化環境設計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其凈化空氣、降低噪音等功能,在進行設計時應明確綠化結構可以本能的柔化環境并豐富空間層次,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放松心情。在進行人性化綠化設計時,需要以周圍環境作為基礎,并結合當地環境氣候,合理選擇樹種,保證其在設計后有較高的成活率,并且在滿足環境設計要求的基礎上,與整個城市的綠化環境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另外,為在整體上提高環境設計效果,還需要做好各類植被的規劃與搭配,喬木、灌木、地被以及花卉等,要合理設計,既能滿足生態系統需求,又可以起到美化的作用,提高環境的改善效果,全面滿足人們身心需求。
結束語:
對于建筑室外景觀設計,應從整體上進行分析,綜合分析各項要求,確定設計原則,并以滿足人們生理以及心理需求為目的,選擇合適的措施進行優化設計,爭取不斷提高環境設計的效果,為人們營造一個健康舒適的環境。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已步入老齡化的現狀,現代人們因生活、工作等原因已無足夠精力與時間照顧老人的情況變得日益嚴重,因此,老年公寓的建設就隨之進入了快速的發展時期。本文從老年人的角度出發,以人性化設計為理念,淺談老年公寓室外景觀的設計。
關鍵詞:老年公寓;室外;景觀設計
一、我國老年公寓室外景觀現狀
老年公寓基本上可劃分為三種模式:護理和醫療型老年住宅或機構、成套老年公寓住宅與合居老年公寓住宅。就我國目前老年公寓在設計上而言,大部分的都是忽視了室外環境景觀的規劃設計,而只重視公寓內醫療功能的建設。就一些老年公寓室外景觀設計的總體而言,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
(1)、空間布局簡單,缺乏層次,功能分區混亂,疏于考慮空間的開敞性與私密性問題;
(2)、綠地占有面小,綠化設施不系統,且植物的種植形式單一,品種較少;
(3)、生活設施較少,只考慮基本功能性的滿足,未考慮到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
(4)、缺乏相應的安全措施,對于老年人來說,很容易造成不便和危險,甚至還對生命造成危險。
二、老年公寓的景觀環境需求及活動特征
(1)、心理與生理的需求
老年人的體質均都處于較弱的,因此老年人自身安全的維護能力相對較差,平衡感較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經常采取鍛煉、散步等形式以此來緩解和預防各類疾患的發生,公寓外景觀的環境良好將對老年人的身體起到較好的養生與預防疾病的作用,還能從而起到賞心悅目的良好心情。
(2)、親情需求
從自己熟悉的環境搬到陌生的老年公寓,遠離了朋友和親人,老年人的心理上會有很大的轉變,這時候的失落感是很強烈的。因此,在這方面就要求居住的公寓環境提供必要的空間來滿足老年人的一些戶外活動,合理良好的戶外交流形成能有效的提高老年人和家人之間的團聚質量。但是又由于老齡人大都喜歡比較良好而安寧的生活的氛圍,因此,在選址上應遠離嘈雜的噪音源,選擇在比較安靜的區域范圍內。
(3)、交流空間的需求
老年公寓是一個疏于外界聯系的的所在地,其主要是缺乏與社會、與人群的接觸交流,處于閉塞的狀態,因此老年人有與外界交流的強烈愿望。老年公寓的室外交流空間不僅只是公寓內工作人員和老年人、老年人與老年人的交流空間,還包括著公寓內部人員與外來人員交流的空間需求。
(4)、環境設施需求
老年公寓室外景觀設計的的基本要求是:設施種類的優質和齊全,要符合老年人的人體工程學要求的設施、標識等。戶外休閑環境的好壞不僅決定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同時也是對老年公寓景觀設計市場開發的重要策略。
三、老年公寓室外景觀設計的探究
(1)、功能性
老年公寓環境設計要考慮老齡人“坐、停、臥、留”的各種需求,應當根據不同功能的需求安排老齡人集體活動,安靜休息、閑聊等不同的場所,做到大小分區、動靜分區和公共私密分區。
(2)、便捷性
老齡人活動空間范圍一般較小,室外活動時間也不長。因此老齡人休閑環境的設置應盡量以便捷第一,過遠的距離只能使老年人失去興趣。在設計中還應考慮提高環境的可識別性。
(3)、坐息空間設計
老齡人休閑活動大多數時候是休息、曬太陽、觀賞。因此,休閑環境中應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坐息空間。這些坐息空間可以設在大樹下,老年公寓的廊檐下等,同時要有良好的通風和充足的采光。
(4)、健身空間設計
健身鍛煉也是老齡人休閑活動的主要內容,健身活動場地和設備種類的考慮不僅要為體弱的老人們提供方便和安全,還應使活動項目具有一定的激勵作用。
(5)、座椅設計
因為老年人身體體質的原因,所以老年人坐著的時間占大部分。因此,座椅就成為了老人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在座椅椅面的材質選擇是應該選用一些導熱慢、熱阻值較大的材料,為了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要避免采用金屬合金、混凝土板等導熱快的材料。
考慮到老年人肌肉和骨骼的再生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不斷下降,在室外活動時間長容易產生疲勞等現象,因此,再選擇座椅的時候,盡量避免使用沒有靠背和扶手的長凳,選用帶有扶手和靠背的座椅,靠背可給老人的背部提供很好的支撐,增加休息和放松身體時的舒適感;扶手便于老人在坐下時或者站立時對他們身體的輔助支撐。座椅的位置應該設置在不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從而在不同的時間、氣候、光照條件的情況中,保證老年人所應用的遮掩和庇護,從而還可提高座椅的使用率。座椅的排列和組合方式也應根據情況而定,不同的方式的作用也不同,要考慮到老年人之間的相互交流需求的寬敞行或者獨自休息的個人私密性。
(6)、綠化設計
在設計老年公寓時,需要考慮公寓周邊的環境因素,選擇較為偏袒而且綠化較好空間,故此在設計時需注意地面上暴露在外的根莖以及帶刺植物,避免因設計方面的缺失為老年人行動上造成的不便。盡可能的選有花色鮮艷,季節變化較為明顯的種植樹木。這樣便于激發老年人對生活的熱情使得在心理、視覺感受植物景觀的變化。
(7)無障礙設計
1、視覺方面
老年人視覺敏銳度、色彩辨別能力以及在對視覺方面的識別能力下降,從而導致無法詳細的閱讀以及細節辨別,因此需要在設計方面刺激他們的感官功能。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在主要的活動區域以及周圍種植低矮的灌木為主的樹木,充分發揮綠化的層次性,綠化的視野要哦相對廣泛,可以使老年在綠化視野上感覺到一定的通透性,避免應綠化造成視覺上的障礙,從而確保老年人活動乏味的安全,對活動地設置以簡單易懂的標識。視覺綠化方面的設計,既能緩解老年人的視覺疲勞,又能凈化空氣;道路及活動區域周圍的植物配置講究空間層次性與季節變化,不同的季節呈現不同顏色的景觀,創造一種視覺上的藝術美。
2、運動方面
通常許多老年人因為生理因素,已經不能再開車,而老年人在公寓內的主要運動方式就只能靠步行,一個健康的老年人的步行距離大約為450米,而步行疲勞極限是10分鐘,所以,要對老年人的這一活動特征充分考慮,再進行設計道路的系統,應在則應在步行疲勞極限的半徑范圍內設計活動區域。
人行道的地面鋪裝,在對材料進行選擇時,不能用凹凸不平、砰石、沙子、卵石等材料,并且接頭也不宜太多,防止將老人絆倒;通常應使用透水材料鋪裝、海綿塑膠面磚鋪與地砂質土鋪地等材料,這樣有利于達到有彈性、抗滑、無積水、耐磨、堅實的效果。
為了確保老年人出行的安全便利性,交通系統應實行人、車分離。一般人行道應設計成富有變化與蜿蜒的道路,這樣有利于增加老年人行走時的趣味性,達到曲徑通幽的效果,力求避免漫長而筆直,并且能相對的降低風力的干擾,人行道還應確保平面沒有障礙物,用淺坡地坪來取代地面的高差,如果想要設置坡道,則其坡度1:12,坡道寬至少為122厘米,而且每一段間隔9米就應設計供休息逗留的平臺,合理規劃交通系統,實行人車分離,在交通系統的無障礙設計方面也做得比較好;人行系統在各類綠地景觀、公共場所、居住單元之間建立了便捷、安全、全面的聯系;為了出行的安全性,主要車行道采用曲線路型以減緩車速,在人車混合、交叉的區段也設置了必要的限速裝置和標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生活要求品質的提高,審美觀的逐漸提升,老年公寓的室外景觀設計也就隨著需要考慮到很多方面。這就需要設計人員根據老年人的心理、行為、生活的特征出發,對設計中發揮的作用進行分析,對老年公寓室外景觀設計不斷地逐漸完善,從而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適的、符合他們需求的生活空間,盡我們所能及的力量,不斷地去充實與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居民在滿足物質文化需求的同時,也要求滿足精神層次的享受,關注周圍的生活環境和質量。很多居民在選擇居住環境的同時,更加注重室外景觀環境的建設工作。室外景觀可以理解成為科學與藝術的結晶,施工質量的好與壞將會直接影響到室外景觀工作質量。
關鍵詞:室外 景觀 植物
一、引言
室外景觀設計的主要目的是滿足城市居民的精神層次需求,滿足居民觀賞、休閑等需求,室外景觀的設計空間很大,想象空間也很大。因此,在整個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細胞,用特有的眼光來展現室外景觀的藝術特性。室外景觀可以設立一些特有的景觀,施工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特有的敏感度來進行判定和選擇。
如果場地的基本狀態是自然要素為主的,那么設計就是再利用與再組織這些要素以形成符合新的使用需求的空間類型的過程:如果場地是己破壞的自然空間,那么要盡可能的提煉展現領土景觀特征的自然要素,來改造場地。這雖然是再自然化的過程,但絕不是簡單的要素提煉或形式、元素的應用,而是再造符合領土自然演變規律的景觀類型的過程。地域性景觀設計充分認識到所有的自然景觀元素都是相互關聯的。
二、室外景觀設計的現實意義
設計如同嫁接一樣,必須采取適宜的砧木與接穗。如果在設計中隨意去掉一些景觀元素,或破壞景觀元素之間的聯系方式,極有可能影響到原先錯綜復雜、彼此鏈接的生態格局。不僅造成自然環境的破壞,而且設計本身也難以成功,即使強行實施后要么遭到原有景物的排斥,要么代價高昂。植物種植的形式多種多樣,同時與使用、觀賞空間的組織具有重要關系。地域性景觀設計中的植物種植首先取材于周邊領土景觀的特質,將領土景觀之中具有突出特點的特質元素挖掘利用,成為設計的一個重要靈感來源。這是一種很好的將植物景觀與領土景觀相融的過程。 蘇塞公園中的植物種植是從處理場地與相鄰場地之間的邊界開始的。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和城市的不斷建設,更多人關心的是如何生活得更好,如何生活得更加健康,人們對居住環境要求有所提高。這也就要求室外景觀建設水平需要不斷提高,城市各項配套設施需要不斷的發展。室外景觀建設與一些配套設施還有一些差別,它是城市環境配套設施最后一部分,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將人―自然―生態結合在一起。室外景觀建設一項復雜的建設工程,一個出色的室外景觀建設是一個城市的標志,也是城市化發展最明顯的進步。室外景觀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室外景觀施工質量好與壞,因此,打造一個專業的施工隊伍,是室外景觀施工的重要保障。
三、室外景觀設計中的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是居住區環境建設中的重要一環,這不僅表現在植物對改善生態環境的巨大作用,更表現在其對于美化生活空間所帶來的巨大精神價值。植物景觀的好壞已經成為居民選擇住房的主要考慮因素,因此也成為住房價格高低的重要籌碼。然而,如何考察和評判居住區內植物景觀的好與差,考察和評判植物配置優差又有什么標準?從環境的意義出發,應從現實生活、社會文化、審美意識以及人的價值等多個方面進行考察。但是,這似乎太泛泛,另人無從下手,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和依據。為了更具體,有人提出應考察植物景觀是否能更有效、更實際地滿足居民的生活功能,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態環境,能否以最佳的狀態愉悅人的精神。以此為基礎產生了三個研究方向,一個是以功能為主的規劃設計,一個是以環境質量為主的生態研究,一個則是以美為主的景觀設計。單獨而言,三個方向的發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現代居住區建設中,對人的功能需求考慮的愈來愈周到和全面,從兒童游戲場到老年人休息空間設計,以及青年人交往空間的人性化設計等無不體現著這一領域的發展精度。生態研究更是先進,運用計算機的輔助作用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精確地測定環境的空氣質量,有關學者正根據生態理論研究生態居住區,以期創造一個充滿陽光雨露、空氣清新的生態家園。景觀設計師更不甘示弱,什么樣美的景觀他們都能想象得出來,他們是創造自然的天使,是把色彩、形態與質地拼湊成花朵的神仙。然而,現實中三個方面往往出現脫節的現象,要么破壞了原有的生態格局,要么失去應用價值等。因此如何能夠綜合三個方面的各個優勢,并落到實處,是最大的研究課題。本文作者無能開展此項研究,僅就幾個具體方面提出思考,以期對今后植物配置的實際工作有所幫助。
居住區綠化植物種數的思考。現代居住區環境建設中,大凡植物景觀單調,缺乏層次,缺少變化的環境,多呈現兩方面的缺陷:一是植物種數單一,二是喬木、灌木及花草應用量的比例失調。只有植物種類豐富多樣,才能產生植物景觀的多樣性。在這里,本文僅探討一下植物種數對植物景觀的影響及其確定;人工群落的應用。好的居住區環境綠化除了應有一定數量的植物種類外,還應有植物群落類型和組成層次的多樣性作基礎,特別在植物配置上應注重應用一定量的花卉來體現季相的變化。城市綠地中植物的搭配有著豐富的類型:喬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喬木――灌木――草本型、喬木――灌木型、藤本型等,在居住區綠化中這些類型的搭配幾乎都能用到。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綠地服務對象的需求和應達到的功能要求進行植物設計,例如棚架下采用藤本植物遮蔭,活動廣場采用高大喬木遮蔭,以觀賞為主的綠地可采用灌木――草本型或喬灌草搭配型。觀賞結合散步游覽的綠地可采用喬木――草本型的植物配置方式。防護型的綠地可采用灌木籬或復層的群落搭配。
四、結語
居住區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主要場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自己居住的小區度過的,小區環境質量的高低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小區作為城市環境的組成部分,其環境狀況直接影響著城市的面貌。能否做好小區的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直接關系到小區環境的優劣。
【摘要】室外景觀設計主要是指圍繞著環境主體、并對環境主體的行為產生影響的設計藝術。而作為室外景觀的專業屬性它又特指作用于人類的外部環境空間。作為一個概念,景觀環境的范疇并非一成不變。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活動領域的擴張,景觀環境的范疇也隨之不斷擴大。本文通過分析室外景觀設計的特征、內容,闡述了如何設計室外景觀使室外空間、建筑空間、室內空間成為一個完整的統一體。
【關鍵詞】室外; 景觀; 設計
前言
室外景觀作為室內空間的延伸把具體的人和具體的場所聯系在一起。景觀是由場所構成的,而場所的結構又是通過景觀來表達的。因此在室外景觀設計時要研究、理解所有需要考慮的因素,分析、建立諸要素間理想的合作關系,綜合的把這些關系的復雜整體通過空間的組織表述出來。
1室外景觀設計概述
1.1室外景觀設計對室內空間的重要性
空間設計決定了居所質量。戶型內部以錯層來分割動靜生活分區并豐富內部空間,使其有層次、動感。設計師通過營造室內外空間的連續性,使人感到并非孤立地觀賞單棟的建筑設計,而是把整個室外空間作為一個整體感知的,也就是說,建筑的立面不僅僅是單體建筑的“外包裝”,同時也是街道或庭院空問的“內包裝”。通過整合由街道空間、景觀綠化和建筑外觀造型共同構成的室外空間和建筑造型,不僅塑造了完整的空間,而且使景觀具有了連貫性。
1.2室外景觀設計的空間特性
(1)景觀空間的復雜性
室外景觀環境的形成是人類經濟、文化活動不斷發展的產物,因此,其空間的特質具有錯綜復雜的結構。為了適應多樣化的生活內容,人們要求綜合利用環境,考慮到交通、商業、服務、文化、娛樂、居住、辦公等多種功能以及各種越來越復雜的技術。
(2)景觀空間的綜合性
它受使用功能、結構技術、材料經濟、地域環境、社會意識諸因素的制約。每一項室外景觀設計工作都需要解決不同問題的矛盾。這就要求設計者必須具有一定的綜合能力,使各種矛盾達成一種平衡,最大限度地滿足各方面的要求。
(3)景觀空間的創造性
對設計具有影響的客觀因素包括:場所的實用要求、基地的自然氣候條件、景觀所使用的材料、有關環境創造的政策法規、藝術特征,以及不同地域的歷史背景、文化傳統、習俗愛好和審美風尚等等。這些客觀的因素不同程度地決定著景觀空間場所的內容和形式。這就要求設計者審時度勢,分析和綜合各種設計因素,創造性地提出融合方案。
2 外部景觀設計和立面空間關系
建筑的立面是室內空間與室外空間的界面,這個界面由許多構件組成,每一個構件對外環境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它的形態不僅決定了室內空間的形態,并且也是室外空間形態的重要構成。建筑立面包括屋頂部分和墻身部分。
2.1屋頂部分
對屋頂部分的研究包括:
a)屋面與外環境的關系;
b)屋頂形式;
c)屋檐(形式、尺寸、檐高);
d)屋頂的突出部分及其他構件;
e)屋頂的材料、色彩、造型。
建筑的屋頂是立面構成天際線的部分,對立面的形態,外環境維護面輪廓構成是一項具有支配作用的因素。
2.2墻身部分
對建筑墻身部分的研究包括:
a)整體形態,如高寬比,層數與層高等;
b)門窗、洞口、陽臺設計;
c)材料、色彩等;
d)基座;
e)人口部分;
f)過渡空間。
墻面的高寬比、層數與層高決定了圍護面的形態和尺度。門窗、洞口、陽臺的設置是在實面上開設了一些洞口,打破了實墻的封閉感,并有良好的采光、通風和視線的滲透。當開窗逐漸加大,特別是底層全部采用透明的玻璃窗,室內外環境達到了最大程度的交融。
立面的基部是建筑在外環境中的近人部位,需要掌握適宜的尺度,因為它將對人在室外環境中的行為及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
人口是建筑內外環境中的人群交流的節點,人口的形態要鮮明,人口設置的位置對室外環境場地、道路的布置都有著直接的關系。
建筑的門斗、雨篷、門廊等一些只有頂面的空間,是建筑內外環境的中間領域,它們可以突出于建筑之外也可以凹人建筑之內,常常作為人口的放大與補充,是重要的內外環境的過渡空間。
作為外環境圍合面的建筑立面,是通過建筑單體的形態設計和建筑的形體組合來實現的。建筑物的形態千差萬別,如矩形、三角形、圓形、風車形等等。當建筑形體設計完成時,外環境的幾個圍護面的關系也確定下來了。如平直的建筑立面的連接使外空間簡潔、明確;富有規律的外立面的連續排列,構成了有序而有節奏的外部空間;當地勢有輕微起伏時,建筑物依地形而布局,順勢而走,建筑物屋頂錯落有致,所圍合的外部空間生動而富有層次。
3 實例分析
3.1項目背景
該藝術館是在原有場館基礎上改造而成,室外景觀設計范圍面積5530.07m2,總占地面積6170.5m2。
此次建筑改造特色是采用直線及直角方塊的形及非對稱的輪廓,強調紅、黃、藍、白、等原色使用,以色彩、比例等來平衡圖面。設計理念以“風格派”為主。
3.2思想的建立
(1)概況場地的特征
此次景觀設計建立在對場地景觀資源的充分發掘、利用基礎上,設計師設計的出發點遵循以下原則:
a)尊重場地、因地制宜;
b)尋求與場地和周邊環境密切聯系;
c)整體的設計理念。
(2)實現公共空間的功能性
本次設計的創新點在于打破傳統模式與思維慣性,將傳統的功能性服務伸到提供“公共空間”的服務。設計內容主要包括:
a)開放的文化空間;
b)參觀者的停留空間;
c)承載各種交流、活動、派對。
(3)室內設計風格的延續
本次景觀設計特征延續了“風格派”特征:
a)把傳統的建筑、家具和產品設計、繪畫、雕塑的特征完全剝除,變成最基本的集合結構單體,或者稱為元素;
b)把這些幾何結構單體進行結構組合,形成簡單的結構組合,但在新的結構組合當中,單體依然保持相對獨立性和鮮明的可視性;
c)對于非對稱性的深入研究于運用;
d)非常特別地反復應用橫縱幾何結構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為了更好的將室內設計和室外景觀相融合,在室外景觀設計中要著重研究室內設計風格延續的問題。
3.3總體構思
室外景觀設計繼承和延續了建筑改造的概念設計,利用幾何形體、色彩的構圖、空間等形式將室內空間和室外景觀融為一體。并按照黃金比例分割了室內風格派鋪裝延伸到室外,利用不同功能元素分割延伸了室內空間。如圖1。
圖1建筑立體圖
3.4方案形成
室外空間設計以長方形空間為主,利用黑色條帶結合橫線和豎線。并通過鋪裝材料色彩的選取延續了室內鋪裝。南側和西側為阻隔行人,設立了大面積綠籬,延續了黑色條帶分割,很好的將綠籬和鋪裝融為一體。如圖2。為了提高空間的開放感,對除了遮蔽功能以外的單純密集種植方式進行了限制。為了強調景觀功能,一方面在主要交通點和眺望點種植了觀賞性樹木,另一方面進行了經濟實惠的種植計劃。
圖2空間設計剖面圖
4 結語
通過對依附于小區域“室外景觀設計”的探討,本文認為在室外景觀設計中不僅從人的感官、使用角度分析,更要在設計中加強協調人與周邊環境的關系,只有綜合考慮,以人為本,才能真正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才能提高該區域的(商業、文化、生態)價值。
【摘 要】景觀設計深深植根于遼闊壯美的草原精神,靈感取自于自然黃沙的流動、蒙古婦女的舞動來營造整個場地的紋理設計,草坡由于部分坡度過大,采用了局部陡坡錯臺式的處理手法,旱噴與廣場鋪裝高度貼合的手法,采用了螺旋線、同心圓等基本線條元素為母體。科普墻賦予了整個場地文化、科技與地域的屬性和氣質。大臺階的平面形體體現了“迎”的姿態。景觀照明的設計概念在于更加突出建筑的藝術性。
【關鍵詞】草原精神;紋理設計;延續;藝術性
遼闊壯美的草原不僅養育了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同時也感染了他們的精神世界,高尚、豪放的種子如草原上那爽朗的風擦過他們的臉頰、衣襟,融入他們的靈魂,一點一滴,在漫漫的歷史的長河中,種子漸漸沉浸下來,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就像這片土地上那一望無垠的綠地,生機盎然,從而形成了一種來自草原文化的精神——呼和浩特精神。激情、夢想、綠色,不僅代表著這片天地中無邊的草原景色和人們心中那顆已交融于這美景幾千年、變得開闊的心,同時也代表著科技、藝術、生命、自然保持良好互動關系,達到天、地、人和諧之美。
本景觀工程位于呼和浩特市東部,深深植根于遼闊壯美的草原精神。基地在城市主干道二環東路與新華東街、機場路交叉口的西北側,北有城市支路北垣東街,南與烏蘭恰特大劇院和內蒙古博物館相鄰,位置醒目,交通便利。本工程規劃中的建設基地呈矩形,用地規整,地勢平坦。基地四周城市建設基本完善,用地條件成熟。
景觀設計的建筑環境
本次內蒙古科技館新館及內蒙古演藝中心的景觀園林設計,設計用地內包括兩棟建筑——內蒙古科技館新館和內蒙古演藝中心。
內蒙古科技館新館是內蒙古自治區科教興國戰略、普及科技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公眾科學素質的大型科普設施,是“十一五”期間的重點工程。內蒙古科技館新館總建筑面積48300平方米,建筑地下1層,地上6層,總高度50.15米。
內蒙古演藝中心將建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文化藝術活動的重要基地,成為展示經濟、社會、藝術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成為廣大藝術工作者創作交流的重要平臺,成為城市建設的地標性建筑。內蒙古演藝中心是集辦公、排練、文藝演出、文化事業推廣等業務的綜合性建筑。總建筑面積38750平方米,建筑地下1層,地上10層,設計總高度48.50米。
內蒙古科技館新館以旭日騰飛為設計理念,取意天空草原之間的科技瑰寶。柔和潔白的建筑頂面輕盈地覆蓋著草坡,似天空的白云、潔白的哈達……草坡上的球幕影院如初升的紅日般展示著內蒙古這片熱土所蘊含的無限活力和草原人民對科技文明的不懈追求。建筑入口廣場和室外展場以整體而流暢的線條統一在一起,旋轉發散于特色旱地噴泉的中心,猶如一名婀娜的舞者在旋轉舞姿。內蒙古科技館新館建筑屋面和廣場景觀好似舞者美麗的裙擺劃出的軌跡,景觀中點點圓形的花壇和水池好似民族頭飾上靚麗的珠寶。整體建筑造型如白云飄至、似清泉流淌……展示著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內蒙古科技文明的活力和升騰。
內蒙古演藝中心的建筑布局和與其相鄰的內蒙古科技館新館形成了協調和呼應,演藝中心的建筑形體為由南向北再向南逐漸升高的屋面,與科技館建筑形體走向和城市天際線形成動態的均衡,從而強化了烏蘭恰特大劇院、博物館、內蒙古科技館新館等幾組建筑的中軸線。內蒙古演藝中心以漂浮于草坡之上的建筑體量,似白云般覆蓋著草原上的藝術瑰寶,流露著內蒙古地方文化孕育之中極具內涵的藝術氣質,展示出草原沃土所迸發出的開放向上的熱情與能量。
景觀設計手法解析
景觀綠化設計充分體現開放親民、健康環保的現代設計理念和以人為本、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人文精神,使得城市景觀和用地景區有機融合。
本設計靈感取自于自然黃沙的流動、蒙古婦女的舞動來營造整個場地的紋理設計。內蒙古科技館新館在設計理念上從場地的規模、功能、空間構成出發,表達出時代特征、內蒙古特色、創新發展的理念,是城市空間關系的延伸,又是作為科技文化廣場的城市客廳。在設計元素上,利用室外下沉廣場、特色噴泉、立體草坪與大跨度建筑設計的對比突出了整個場地的整體性和設計感。內蒙古演藝中心的廣場則展現出浪漫,柔和的景觀特征,主要在入口處設置韻律曲線廣場和草坪、柔美的燈光。作為建筑主體的延續,該方案以象征內蒙古科技、經濟騰飛的視覺力和感染力,成為科技內涵、內蒙古地域特色、現代造型與整體使用相結合的又一佳作。
從空間上主要可分為科技館新館南側入口廣場、演藝中心入口廣場、兒童樂園入口廣場。
科技館新館南側入口廣場。
科技館新館南側入口廣場為景觀設計中面積最大區域,也是景觀設計的高潮部分,由室外下沉廣場、草坡、科普墻、旱噴廣場、室外坡道及臺階、草坪等組成,在設計當中采用了彰顯大氣、開闊的設計思路。室外下沉廣場結合草坡設計、特色旱地噴泉的采用,體現出獨特的設計感。草坡由于部分坡度過大,設計中采用了局部陡坡錯臺式的處理手法,一方面提供了種植的成活率,另一方面極大的豐富了草坡的空間形態,打造了生動的立體綠化。旱噴廣場在整個設計中占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整個空間部分的高潮,也是人群樂于聚集的場所。在設計上,采用了旱地噴泉與廣場鋪裝高度貼合的手法,采用了螺旋線、同心圓等基本線條元素,打造廣場空間的同時,為旱噴豐富可變的形態提供了母體。整個廣場四周半圍合著高低變化、延續的科普墻,科普墻豐富的文化符號賦予了整個場地文化、科技與地域的屬性和氣質。
演藝中心入口廣場
演藝中心入口廣場則展現出浪漫、柔美的景觀特征,在建筑入口處設置韻律曲線營造出線性廣場、燈光、草坪及樹池。
空間因為變化中過渡、延續而讓人產生更多的想象和感受,在這塊南北長、東西短的場地中,用高度貼合建筑平面的曲線形態,展現了優美的綠化、鋪裝和景觀,營造出一種獨特的相互交融、連續流動的特征,增強了內蒙古演藝中心的性格。空間的開合、高低更替的變化,使人們的活動變得有趣,充滿了更多的期待性。
演藝中心的大臺階極大的強調了入口空間,如何處理大臺階與廣場的連續性問題呢?設計中采用了平面鋪裝過渡的手法,將大臺階的平面形態向南廣場作了延續,體現了“迎”的姿態,使步入入口空間的人群感受到更多的次序和“心動”。南、北側環形干道旁,采用了刻有演藝中心字樣的大型天然石作為建筑入口空間的引導。
兒童樂園入口廣場
活潑、和諧、有趣是在打造兒童樂園的基本原則,在入口的活動區域禁止車輛日常通行,由于東側是地下車庫入口,所以用高低變化的草坡結合硬質鋪裝分隔了車流與人流,也使兒童樂園入口廣場的主題更為突出,兒童的活動更為安全,避免車流干擾。
由于呼市的寒冷氣候特征,設計中在建筑北側減少了貼近建筑的綠化面積,而以鋪裝的變化為主,整個場地的弧線在這個廣場收尾,揚起的尾翹又預示著新的開始,線條柔和而又平緩,賦予場地溫馨的個性。
建筑空間元素和室外景觀的巧妙結合延伸了建筑的使用功能,使其成為大眾體驗地域文化、成為感受內蒙古藝術魅力的城市空間。主體建筑和室外廣場景觀統一在動態曲面之中,使建筑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標志性,同時抽象的實現了對內蒙古地域文化的藝術表達。建筑及其景觀猶如徐徐打開的鋼琴,舞動的裙擺和其中流動而出的跳躍音符,以及舒緩的草坡映襯著婉轉流線的建筑,都給人美好的草原印象,流露著內蒙古人民載歌載舞的浪漫氣質。
景觀廣場鋪裝設計主要采用了灰色、黑色及橙色的花崗巖石材,通過點、線、面的組合與構成,在色系的對比中,將各種場地聯系在一起。局部點綴得青色卵石,賦予了場地自然、活潑的氣息。
夜景照明設計
景觀照明的設計概念在于更加突出建筑的藝術性,廣場景觀的點點燈光和建筑的點點星空寓意的燈光突出了建筑的藝術品格。裝飾金屬板面層和弧形玻璃幕墻的不同質感在反射燈光的映照下,虛虛實實。潔白的金屬板外墻光影富于夢幻,玻璃空靈剔透。
旱噴廣場融入了豐富的夜景照明設計,多彩LED燈光與激光燈的結合,賦予壯觀旱噴水形以華麗多變、震撼的外衣,在夜幕中,填補了整個建筑及場地的中心,更賦予了這個城市空間豐富的性格與靈魂。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景觀設計這一行業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本文將簡要分析室外景觀設計的原則以及室外設計的發展趨勢,希望能為廣大的設計師提供一點幫助。
【關鍵詞】室外景觀;設計;原則;趨勢
室外景觀設計一般是指在某一個區域范圍內創造一個具有形態和形式因素構成的較為獨立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社會文化內涵以及審美價值的景物。室外景觀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人們提供一個休閑、活動的空間,最終使人們能夠在一個舒適、宜人的環境中進行活動。
一、室外景觀設計的原則
室外景觀設計一般包括對基地自然情況的研究、利用,對空間關系的處理以及發揮,還有與居住區整體風格的融合以及協調。室外景觀設計主要有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組織、路面的鋪砌、照明設計、小品設計以及公共設施的處理等等,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義,同時又涉及到視覺和心理感受。進行室外景觀設計,設計師要將整體性、實用性、藝術性、趣味性結合起來。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了解室外景觀設計空間的組織立意
室外景觀設計必須呼應居住區的整體設計風格主題,硬質室外景觀需要同綠化等軟質景觀相互協調。不同室外景觀設計風格會產生不同的景觀配置效果,現代風格的住宅適宜采用現代景觀的造園手法,地方風格的景觀則適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歷史語言的造園思路和手法。同時,室外景觀設計要根據空間的開放度和私密性進行組織空間。
(二)室外景觀設計要體現地方特征
室外景觀設計要充分體現地方的獨特性和基地的自然特色。因為我國幅員遼闊,所以自然區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區別很大,在進行室外景觀設計時只有把握這些特點,才能營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室外景觀環境。同時,室外景觀設計還應充分利用區域內的地形和地貌特點,塑造出一種既富有創意、又自然而且極具個性的景觀空間。
(三)室外景觀設計中要使用現代材料
室外景觀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于材料的選用。設計師應盡量使用當地較為常見的建筑材料,在充分體現當地的自然特色的同時,還可以大大降低成本。目前,在材料的選用上有以下幾種趨勢:① 非標制成品材料;② 復合材料;③ 特殊材料,如玻璃、螢光漆、PVC材料;④ 注意發揮材料的特性和本色;⑤ 重視色彩的表現;⑥ DIY(DoItYouself)材料,例如可以組合的兒童游戲材料等等。另外,特定地段的需要和業主的個性化需求也是設計師必須考慮的因素。室外景觀的設計必須方便運行和維護,一個景觀設計、施工完成后,就要投入使用,在使用過程中必然要面對維護問題,如果室外景觀很難維護,那么整個景觀設計就算不上十分成功。
(四)室外設計要遵循點線面相結合原則
室外景觀中的點,是整個環境設計中的精彩所在。點元素經過相互交織的道路、河道等線性元素貫穿起來,二者的有機結合使得景觀區的空間變得有序。在居住區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區,線與線的交織、碰撞又會形成面的概念,面是整個設計景觀匯集的最高潮。點線面結合的景觀系列是室外景觀設計的一個重要的基本原則。在現代居住區規劃中,必須將人與室外景觀有機融合,從而構筑全新的空間系統:① 親地空間,增加居民與地面接觸的機會,從而創造出適合各類人群活動的室外場地和各種形式的屋頂花園等等。② 親水空間,居住區硬質景觀要充分挖掘出水的內涵,體現出東方的理水文化,從而營造出人們親水、觀水、聽水、戲水的公共場所。③ 親綠空間,硬軟景觀要進行有機結合,充分利用車庫、臺地、坡地、宅前屋后構造出充滿活力、自然情調很強的綠色環境。④ 親子空間,室外景觀設計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兒童活動的場地和設施,達到培養兒童友好、合作、和冒險的精神的目的。
二、室外設計的發展趨勢
(一)室外景觀設計將實現智能化
隨著城市化進程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推進及提高,人們對于智能化設施的要求越來越多,室外景觀設計也正在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室外景觀設計的智能化體系一般有電視監控系統、可視對講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和有線電視系統、停車系統等。
(二)室外景觀設計將實現生態化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居住環境日益惡化。所以人們在追求舒適的同時,更加注重生態環保。這就要求室外景觀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時候,要以人為本,追求良好的生態平衡,從而將建筑、人、環境和諧的統一起來,創造一個自然、環保的環境。
(三)室外景觀設計將走主體化路線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人們的思想更是具有多元性特點,不同的社會群體對于室外景觀有著不同的需求,所以設計師需要通過一定的途徑了解到景觀針對人群的特定需求,設計出具有當地特色或者某種意境的主題景觀,這樣才能使設計更加人性化。
(四)室外景觀設計將實現藝術化
隨著我國居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室外景觀設計在關注舒適性的同時還要關注它的藝術性,這樣室外景觀在為人所用的同時還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從而在精神方面使人們產生愉悅感。
(五)室外景觀設計將走實用化道路
室外景觀必須實用,讓用戶真實地體驗到景觀的可用性。優雅舒適的室外環境,不一定要十分華麗、甚至奢侈,而是要符合使用者的審美水平和使用功能。設計師綜合使用者的生活需求,合理地設計室外景觀,從而達到整體和諧的效果。
(六)室外景觀設計將走多樣化道路
隨著“混合社區”理念的傳入,我國的室外景觀設計已不單單追求滿足某一特定群體的需求而設計了,而是要在同一景觀設計中滿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室外景觀設計不僅要滿足高收入者對藝術性的要求,也要滿足中低收入者對功能性的需求。所以設計師必須綜合考慮方方面面個的需求和渴望,以盡最大的可能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
結論:
在城市化進程和我國經濟水平不斷發展的情況下,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不單單局限在房子的大小和質量上,還體現在對室外景觀設計的要求上。所以設計師必須遵循相應的室外景觀設計原則,順應室外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設計出符合多類群體需求的室外景觀,從而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美觀、實用的室外活動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