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9 05:43:3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生物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關于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整合的幾點思考
(一)教師應通過積極主動的學習和應用,不斷加深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我認為,要想實現信息技術和生物學科的“整合”,教師首先要對信息技術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至少每一位教師要能熟練使用電腦,平時要經常主動上網搜集各種與生物學科相關的信息資料來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資源,并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經常動手制作PPT、FLASH、AUTHWARE等,還要積極學習和掌握電腦的多種應用手段,在不斷嘗試中將其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二)對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理解“整合”實際上是一種課堂教學中呈現出來的狀態,或是效果,每一節課都有具體的任務,都有一定的教學目標。在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面前,教學不能退居于后,成為次要部分,無論如何,教學都是首要內容,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獲得的學習結果,都是第一位的東西。利用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去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是必要的,但信息技術從屬于課堂教學的地位也是必然的。若信息技術能在教學過程最需要的時刻發揮作用,非常自然真實地成為教學過程中一個環節、一個步驟、一段過程……,這樣狀態下的課堂教學,就成為一種整合狀態,它所達到的效果是我們所追求的課堂教學效果,此刻很難說是教學還是信息技術在起決定性作用,因為它們之間不分彼此,已經完全融為一體,也就整合在一起了。
(三)信息技術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1.將微觀世界或宏觀現象通過視頻、動畫、聲音、圖片等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揭示事物本質,使抽象事物具體化。同時運用信息技術還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聽、看等多種感官,如用形象生動的圖像信號吸引學生的視覺,用音響適中、悅耳精煉的語言信號吸引學生的聽覺,特別是電教媒體的特技效果突破了信息傳遞中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能直觀地看到宏觀世界、微觀世界、遠方或過去的事物,使信息通道得到了無限的延伸和擴展。2.關注全體、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變學生對學習的倦怠心理,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生做題時,可以運用PPT打出不同難度的題,教師通過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其中,這樣既關注了全體,又達到了分層教學,同時也照顧了學困生的自尊心,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二、在實踐中發現的一些問題
在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整合的實踐過程中,我有過困惑,總結過經驗教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課堂教學中不能盲目突出信息技術在實際教學中,不能片面追求效果的最優化,不分課型、內容,不顧實際教學需要,盲目使用各種媒體。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工具或教學手段,如果利用得當,它就可以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如果沒有正確認識信息技術,那么素材、課件等就會變為教師的“電灌”工具。我們如果片面夸大信息技術的效果,排斥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如以電子板書替代傳統板書,或是本應使用實物、模型、掛圖等常規教具的情況下,一味使用多媒體技術,就會搞得學生視覺疲勞,失去了觀看的興趣。長此以往,不但會影響信息技術的使用效果,而且還會事倍功半。因此,我們在使用信息技術時,應注意時間長短適中,信息適量,媒體搭配合理、有序、適當,而且要根據不同年齡特點的學生及教學內容需要選擇不同的信息技術手段,內容、設計上不應過于花哨,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二)使用信息技術時,應處理好教師、學生、教材的關系“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我想,不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還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都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型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應在教師的引導下適當地通過各種媒介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動質疑等來提高判斷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同時教師也能對課堂收放自如,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高效性。但大家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信息技術時不能忽視教材,脫離教材,因為教材承載了當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習任務。
總之,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整合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學生有效的學習,我們無論運用什么樣的手段、方法,都應該首先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只有將學生的學習、學生的發展始終放在第一位,我們的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的整合才能實現最優化。
作者:劉夏末單位:北京師范大學鄂爾多斯附屬學校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1教師科研團隊
對教師科研團隊建設與管理制度的思考科研團隊建設的優劣,直接關系著每位教師科研積極性與科研質量的高低,因此好的科研團隊管理制度,對科研團隊的建設至關重要。然而對于多數地方高校來說,由于合并升本時間短,管理經驗少,因此管理方面沒有態度規章與制度遵循,很多時候科研團隊形成的項目經費決策權往往由主持人一人決定,其他人很少參與并且不知道經費的分配等具體情況,這樣造成團隊成員積極性不高,具體事務也不愿參與,就造成了主持人管理經費主持人完成課題。結果常常是效率低下,項目成果質量不高,團隊生命力不強。因此,創建高績效科研團隊,必需有一套科學的內部管理制度,用來保障科研工作任務按計劃、保質量的完成。這首先這需要對現有管理制度進行修改和完善,同時增加校內教師科研團隊的外部支持,如學校科研部門、教務部門以及后勤保障部門等,配套相應的一部分經費對項目組進行建設,以筆者所在宜春學院,科研部門對部分教師組建的科研團隊每年均投入十多萬元供采購小型儀器設備,并提供部分經費用于團隊成員對外交流;教務部門可用科研成果沖抵教學工作量;后勤部門提供辦公條件等配套設施,這樣的條件對科研團隊的支持力度很明顯。其次在團隊內部建立有效的激勵及約束機制,增加團隊的生命力,與此同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學習、培訓制度,激勵制度以及績效管理制度等,讓團隊成員可以不斷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能,并增加團隊的溝通,增進協作,有效提高團隊成員的科研積極性,最終實現提升團隊整體學術水平的目標。例如筆者所在宜春學院的部分團隊,每學期會定期安排會議交流,探討近期完成課題的進展,所遇到的問題等,群策群力探討解決方法;在項目申報前期成員對申報書進行交流,相互提出問題與建議,加以改進;這些舉措有效的增進了團隊成員的科研水平,加快了項目完成的進度與質量,提高了團隊成員申報項目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團隊成員從事科研工作的積極性與科研質量。
2學生科研團隊
對學生科研團隊管理與建設的思考建立學生科研團隊就是以學術研究為中心、借助教師的課題和項目為依托條件,為培養其科研思維與技術的一批有協作精神的學生群體。生物類教師的科研往往實驗性強,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但不少實驗試劑有一定毒性,需要安全操作和嚴格管理,因此,在團隊設立之初,除教師指導外,需要學生團隊負責人,發揮負責人的角色作用;此外,教師可組織參加部分學術活動,如安排組內成員匯報,共同學習一些儀器的使用等;而在完成某些階段性的工作后,可適度安排一些團體的娛樂活動,讓團隊成員增進了解,提升人際關系凝聚力;在團隊建設中,可引入組內淘汰機制,即通過觀察團隊各成員在計劃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表現,可將消極應對項目的成員淘汰出團隊,再引進擁有較高興趣和較好研究態度的新成員,采用能進能出的機制來提高研究狀態。
3結束語
提高科研團隊的建設與管理,對于提升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科研質量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對于實驗實踐性強的生物學科來說,它一方面能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與教師的科研能力,并能幫助學生提高實驗技能與科研興趣及思考能力,在幫助教師提高科研質量的同時,還有助于學生不管是工作還是讀研深造都能更好地掌握動手能力。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科研底子薄弱,缺少碩士點,想要在科研道路上加速發展,更需要師生團隊的努力,在科研團隊的建設和管理等問題上多做研究和探索工作。
作者:趙志剛徐占春單位:宜春學院生命科學與資源環境學院宜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1網站素材的收集和整理
生物學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因此,收集素材成為一項非常細致而繁瑣的工作。對于生活中常見的生物物種和現象,教師可以利用數碼相機和攝像機進行采集,當然也可以發動學生去發現、去拍攝。深入大自然既可以放松在工作和學習中產生的緊張心情,又可以增強人與自然的親和力,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對于由于時空局限等原因無法直接觀察到的物種和現象,師生也可以從網上進行搜集整理。生物素材的種類非常豐富,既可以是文字,又可以是圖片和視頻。發動學生采集,一來可以使學生在收集素材的過程中產生對生物學的興趣;二來可以培養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嚴謹治學態度和訓練出一些進行實踐操作的實用技能。收集來的生物素材要做到存放有序,以便于查找使用的時候得心應手。各種素材要存放在專門的文件夾中,依照生物學體系分門別類地建立相應的文件夾,每一小類中可存有相應的文字、圖片、視頻素材。當然也可以將各種生物知識以知識框架的形式聯系在一起,然后將知識點文字與其內容建立相應的超鏈接。這樣既有分類又有內容,有開有合,條理清晰,脈絡明確。
2網站素材的處理網頁中視頻的處理
視頻是網頁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能夠形象地表現各種生物現象,讓學生通過仔細地觀察,從而揭示出各種生命的奧秘。詳細頁面中的視頻素材應首先進行合理的編輯,截取掉無關或者重復的部分,保留關鍵內容和核心部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各種關鍵性知識,避免在枯燥的等待中浪費掉寶貴的學習時間。另外,長時間的觀看很容易消磨學生的耐性,因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在選取和編輯視頻的時候,最好要帶有聲音效果,這樣使學生更能集中注意力,同時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識的要點,切中中心題意。編輯視頻的軟件很多,如會聲會影、Premiere等都是很好的視頻編輯軟件。網頁中圖片的處理圖片能夠形象地表現出生物的外部特征,因此在拍攝或選取圖片的時候要采取慎重的態度,不能應付了事。拍攝時,一定要選取合適的角度以便能夠充分地表現出生物的外部特征;選取圖片的時候也要考慮到這一因素。如果找到或拍攝的圖片素材不理想,也可以利用圖形編輯軟件進行技術處理,以達到完美的技術效果。有時候某種場景變換太快,很難捕捉到恰當的動作,這時可以使用錄像的形式采集信息,采集完畢之后再利用截圖工具將播放過程中精彩的鏡頭截取下來。當然為了保證畫面的清晰度,要注意先將錄像設置成高清視頻,也就是較大的文件,以保證圖片放大時的清晰效果。在網頁中處理圖片素材的時候要注意大圖和小圖的搭配使用。小圖是為了讀者在眾多圖片素材中迅速選取,也是為了提高瀏覽網頁的速度;大圖是讀者確定好圖片素材之后,雙擊小圖便會展開的圖片。大圖文件較大,畫面清晰,更適合讀者下載使用,缺點是文件打開速度較慢,浪費讀者時間;小圖文件小,占據的空間小,因而打開的速度較快,方便瀏覽。二者搭配使用,互相取長補短,解決了圖片打開和存儲的難題。
3網站的規劃與設計
教師在設計網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面對的讀者是學生,一切要為學生服務。網站的宗旨是能夠使學生快速地查看他們感興趣的生物學知識。文字要簡明扼要,圖文并茂,能夠激發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網站的設計既要便于教師分門別類地進行系統授課,又能針對某一章節進行深入拓展。這樣的網站設計就能夠很好地為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服務。同時在網站上要設計一些專題討論區,用以組織一些師生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進行討論,使網站能夠切實地為教學服務。學科網站既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網站存在,也可以嵌入到或鏈接到學校的網站之中。這樣就可以節省服務器的存儲空間,方便用戶在不同學科間瀏覽。
4網站首頁的設計網站首頁的制作非常關鍵,它能夠在第一時間抓住讀者的心理,讓讀者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讓他們感到這個網站確實有一些實用性的東西,值得讀下去。畫面設計既要體現生物科學的豐富性,又要體現科學知識的嚴謹性。首頁上的大圖可以是一幅生機盎然的大森林的場景,上面是各種動物自然相處的狀態。此時不管是以動畫還是視頻形式,都要以最精彩的畫面進行展示。每一個崇尚自然的人都會心存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的暢想,從而從這里產生暢游動物世界和植物世界的愿望,進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網站的導航欄的設計要新穎別致,比如動物樂園、植物大觀園、微觀大世界等。網站要提供一些著名的有關生物方面的文學類叢書,讓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文圖并茂的文學叢書,從優美的語言描述中、趣味的場景再現中,體味那些不為他們知曉的另類世界,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動植物的生活習性,在理性方面增強對于生命科學的認識。
5網站具體頁面的設計
如果說首頁是一本書的封面,那么內頁就可以說是知識的海洋了。如何規劃好這片海洋值得深入思考。筆者的設想是這樣的:當點擊首頁中的導航欄題目,網頁跳轉到相應的內頁時,映入讀者眼簾的應該是一幅幅生動的精美畫面,使人們立刻進入五彩繽紛的大自然中,這就是內頁設計的精彩之處。內頁所展示給人們的應該是能夠打動人心的生動內容,讓人遐思,讓人暢想,能夠有感而發。內頁的組成應該有文字、圖片、聲音和視頻,其中視頻應該占主要的篇幅,而不僅僅是枯燥的文字說明。內頁可以這樣布局:分為上左右結構,上部是網站的總導航,下部左部分是總導航下的綱目內容提要,右部分是該提要的詳細內容。詳細內容的選擇和編輯既要風趣幽默,又不失科學的嚴肅性。其中圖片要能對文字起到輔助說明的作用,切忌胡亂拼湊,凌亂不清。在選圖之前要盡可能先進行美化處理,力圖做到最佳效果。
6網站功能區的設計
為了保證網站素材能夠為廣大師生喜愛,就要保證網站的開放與更新。讓師生既成為讀者,又能成為編輯。這就是說師生既能從網站上獲取有益的學習資料,又能夠作為網站的主人,隨時將自己感到有意義的內容添加到其中,從而達到共享共建的良性狀態。這種做法就好比百度文庫和百度百科,能夠達到學用相長的目的。網站的這項功能可以通過注冊會員的形式實現。凡是注冊成功的會員就有權向網站中添加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內容,也可以同其他會員就自己添加內容進行共同探討,以便得出相對全面的結論。當然,會員也能夠從中探討事物的多樣性,而不是過分拘泥于某一表面現象,產生狹隘意識。
作者:劉士香單位:唐山市豐潤區豐潤鎮中學
1教師科研團隊
1.1建立合理的教師科研團隊地方高校重視學生教學工作,多以系或教研室成為一個專業的教學團隊(如園藝學、農業科學、動物科學等),生物學科包括的專業涉及面廣,如土壤學、氣候學以及與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相關的課程,教學團隊的教師主要專注于教授3、4門主干課,這種團隊組合在教學中可以形成互補,但在科研中往往難以相互配合。這是因為教學團隊成員往往數量較多,專業方向也教分散,其目標是以課程建設為主,這樣有些教師即使教學質量很高,但科研實力卻較薄弱;以筆者所在院系為例,每個專業的教學團隊基本都有十多位教師,部分教師還是從事行政工作的雙肩挑崗位,因此難于形成一個合理的科研團隊。而建立合理的教師科研團隊在地方院校是非常重要的,這也得到了很多高校的共識。這首先選拔一位團隊負責人,也即帶頭人,他應有明確的方向,有一些在研的項目作為團隊支撐,此外,應具有治學態度嚴謹的學術道德和品德高尚的個人魅力,還應有較好的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其次,還有幾位科研骨干教師,在其相關方向開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可以為項目的實施提供必要的方法和技術;最后,吸收幾位年輕的教師加入,讓他們積極融入相關專業的科研團隊。科研團隊負責人既要落實分配好團隊成員各自的工作任務,又要做好團隊成員,尤其是科研骨干相互之間的溝通工作。
1.2對教師科研團隊建設與管理制度的思考科研團隊建設的優劣,直接關系著每位教師科研積極性與科研質量的高低,因此好的科研團隊管理制度,對科研團隊的建設至關重要。然而對于多數地方高校來說,由于合并升本時間短,管理經驗少,因此管理方面沒有態度規章與制度遵循,很多時候科研團隊形成的項目經費決策權往往由主持人一人決定,其他人很少參與并且不知道經費的分配等具體情況,這樣造成團隊成員積極性不高,具體事務也不愿參與,就造成了主持人管理經費主持人完成課題。結果常常是效率低下,項目成果質量不高,團隊生命力不強。因此,創建高績效科研團隊,必需有一套科學的內部管理制度,用來保障科研工作任務按計劃、保質量的完成。這首先這需要對現有管理制度進行修改和完善,同時增加校內教師科研團隊的外部支持,如學校科研部門、教務部門以及后勤保障部門等,配套相應的一部分經費對項目組進行建設,以筆者所在宜春學院,科研部門對部分教師組建的科研團隊每年均投入十多萬元供采購小型儀器設備,并提供部分經費用于團隊成員對外交流;教務部門可用科研成果沖抵教學工作量;后勤部門提供辦公條件等配套設施,這樣的條件對科研團隊的支持力度很明顯。其次在團隊內部建立有效的激勵及約束機制,增加團隊的生命力,與此同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學習、培訓制度,激勵制度以及績效管理制度等,讓團隊成員可以不斷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能,并增加團隊的溝通,增進協作,有效提高團隊成員的科研積極性,最終實現提升團隊整體學術水平的目標。例如筆者所在宜春學院的部分團隊,每學期會定期安排會議交流,探討近期完成課題的進展,所遇到的問題等,群策群力探討解決方法;在項目申報前期成員對申報書進行交流,相互提出問題與建議,加以改進;這些舉措有效的增進了團隊成員的科研水平,加快了項目完成的進度與質量,提高了團隊成員申報項目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團隊成員從事科研工作的積極性與科研質量。
2學生科研團隊
2.1實行導師制與指導畢業論文讓學生參與科研導師制是利用教師的科研項目與科研技能讓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的一種方式,目的是在于培養學生的同時,也增加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提高師生科研水平和質量;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科研能力的新型方式。筆者所在的宜春學院生物類專業,一般有科研工作在身的教師,在學生二年級接觸專業課開始,都會進行學生和教師的相互接觸,接觸中教師會介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課題以及實驗室的情況,學生介紹自己的學業、生活、愛好等個人情況,達到相互了解,其后,可根據學生意愿參與到學生科研團隊學習,教師可依據科研內容與其本科論文相結合開展指導工作。此外,畢業生的畢業論文在本科院校學生科研培養過程中占據著主要地位,是學生本科四年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也是重要的綜合性科研訓練教學環節。按照一般學校的培養方案安排,畢業論文完成往往是大學四年級第二學期的工作,但那段時期,考公務員、找工作和實習占用學生大量時間,放任自流的話常常使畢業論文流于形式。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論文,教師通常會提前介入,并找一些具體問題和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提前一年將題目出好,要求本科生構思;同時對那些主動性強的學生,吸收他們進入團隊一起參與科研活動。
2.2對學生科研團隊管理與建設的思考建立學生科研團隊就是以學術研究為中心、借助教師的課題和項目為依托條件,為培養其科研思維與技術的一批有協作精神的學生群體。生物類教師的科研往往實驗性強,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但不少實驗試劑有一定毒性,需要安全操作和嚴格管理,因此,在團隊設立之初,除教師指導外,需要學生團隊負責人,發揮負責人的角色作用;此外,教師可組織參加部分學術活動,如安排組內成員匯報,共同學習一些儀器的使用等;而在完成某些階段性的工作后,可適度安排一些團體的娛樂活動,讓團隊成員增進了解,提升人際關系凝聚力;在團隊建設中,可引入組內淘汰機制,即通過觀察團隊各成員在計劃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表現,可將消極應對項目的成員淘汰出團隊,再引進擁有較高興趣和較好研究態度的新成員,采用能進能出的機制來提高研究狀態。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本科生科研訓練,很多地方高校都出臺了一些鼓勵措施,比如大學生創新競賽、大學生實踐項目等活動,但由于學生缺乏相關科研素質的培養,主動性不高,往往是極少數學生有積極性,不少是教師協助學生完成項目申報,這些一方面反映出多數學生缺少科研訓練及獨立的科研思考意識,同時也暴露出科研獎勵政策對學生的吸引程度不高,還應有更多的輔助保障措施進行實施,如可采取科研項目結題答辯或,并結合指導老師意見的對應學分轉化機制等。
3結束語
提高科研團隊的建設與管理,對于提升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科研質量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對于實驗實踐性強的生物學科來說,它一方面能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與教師的科研能力,并能幫助學生提高實驗技能與科研興趣及思考能力,在幫助教師提高科研質量的同時,還有助于學生不管是工作還是讀研深造都能更好地掌握動手能力。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科研底子薄弱,缺少碩士點,想要在科研道路上加速發展,更需要師生團隊的努力,在科研團隊的建設和管理等問題上多做研究和探索工作。
作者:趙志剛徐占春單位:宜春學院生命科學與資源環境學院宜春學院
1聯系生活,激發興趣,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對醫學微生物學的興趣和熱愛,是學好醫學微生物學的動力源泉。在對教學工作的不斷探索和改革中我們發現,首次的緒論課會給學生帶來先入為主的影響,關系到學生對教師及課程的評價,直接影響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通過緒論課可以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在緒論課上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如人體自身腸道中的微生物與機體組織之間存在怎樣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的耐藥性是怎么產生的,我們應該怎樣解決耐藥現象日益嚴重這一問題?曾經一度被控制的傳染病又開始死灰復燃,原因是什么,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在后續的授課過程中逐漸揭開謎底。這樣帶著問題開展學習,可以較好地啟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開啟微生物知識的大門。近年來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傳染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大量的新聞報道使學生對這些病原微生物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將這些內容加入課堂教學內容中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內容變得更加生動,而且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微生物原來距離我們如此之近,使理論知識找到實際落腳點。比如2010年8月,美國雞蛋因受沙門氏菌污染從而導致至少1300人受到沙門氏菌的感染。2011年,德國下薩克森州的豆芽被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污染,從而造成22人因生食豆芽死亡,2200人住院治療。此外,還有近來流行的H7N9病毒、埃博拉病毒等。我們通過這些公共衛生事件的引入,講解相關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及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及防治原則,使學生有強烈的探索欲望,有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2靈活多樣,結合臨床,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學方法的選擇應根據不同的認知對象、不同的學科、同一學科的不同內容從而選擇不同的方法,但不管采取何種教學方法,關鍵在于把課上活,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因而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我們采取了多種教學方法。如對于細菌的形態和結構這一章節內容,采用直觀的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形象地看到各種細菌的形態、基本結構及特殊結構;在細菌各論部分,選取部分教學單元由學生自主教學。教師事先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提出授課提綱、學習重點及難點并確定人員分組。小組成員細致分工、相互協作,在課后完成資料素材收集及教學課件的準備。在此期間,教師與學生進行充分溝通,及時為學生排疑解惑,引導學生在教學大綱的框架下安排課堂講授內容,并傳授講課技巧及注意事項。同時設計《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評價標準》,由學生從教學內容安排、課件制作、語言表達等多方面互相進行評議、分析和總結,教師最后進行點評總結。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從學生獨特的視角中發現許多平時不會思索的問題;在學習引起人類疾病的常見病毒這一部分內容時,采取專題討論方式進行學習。專題討論式學習由教師提出專題,分組學生在本專題內提出應深入討論的問題,查資料,作綜述,課堂進行討論。例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討論式教學,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如HIV-1感染的分子機制及免疫反應、T細胞功能受損的疾病、HIV疫苗的研究等,經過討論,不僅全面完成了教學內容,而且為學生提供了一次“綜述訓練”的機會,教學效果令人滿意。此外,作為一門與臨床學科關系十分緊密的基礎課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微生物學知識的臨床應用,采用PBL教學法將臨床病例分析引入課堂討論教學,由病引入菌,菌中解析病,菌病結合,解除病菌。如此,在整個講授過程中就將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物質與致病機制、檢查及防治原則講解清楚。
3反映前沿,開闊視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將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為學生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要補充一些開拓性、時代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前沿內容。如微生物的耐藥性這一章節,我們為學生播放與耐藥機制相關的視頻和短片,引導學生就微生物耐藥機制的產生及防控進行積極的討論,鼓勵學生查閱耐藥機制最新的高質量學術論文并就學習心得進行討論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在授課過程中結合教研室老師的科研方向,為學生講授該領域的研究進展,如人體微生態學與免疫性疾病的相關性研究進展、新出現的傳染病病原體、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研究進展等教材中鮮有介紹的前沿動態,從而啟迪學生思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通過進行科學實驗研究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微生物學的興趣及愛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4利用網絡,練習鞏固,搭建師生交流的良好平臺
我校于2006年底引入Blackboard教學教育平臺,以整合學校所在的杭州濱江高教園區知識管理系統為載體,在園區師生中普及終身學習的觀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協作學習的方法;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強化師生交流互動,調動學生參與、協商教學改革,不斷改善師生的教學關系;引導、鼓勵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師生教學資源與占有水平,實現教育資源的拓展。本教研室針對五年制學生基礎較好、學習能動性較高的特點,讓學生利用Bb平臺以及互聯網其他資源,結合案例式教學,對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問題為基礎,讓學生處于一個將來知識被應用時相似的環境中,促進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加強自我指導性學習、問題解決技巧等能力,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同時,教研室利用Excel表格建立課程選擇題題庫,用Excel函數與宏語言構建選擇題練習程序。機組選項題的選項由程序根據知識庫計算組合而成,實現考查內容的“72變化”,有利于考查學生對特定具體學科問題的掌握能力,并防止了考試對知識的簡單再現,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死記硬背。這種題型設計靈活,考核的內容源于大綱、教材,但又不拘泥于大綱和教材,擺脫了教材文字的束縛,更有利于考查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在此基礎上我們將選擇題練習程序改進成可利用計算機局域網進行課程選擇題的練習系統,并在教學實踐中得以應用。選擇題庫設計成游戲模式,根據獲得的分數和難度進級,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我們將攻關練習題庫分割成五級:1級0-20分;2級21-40分;3級41-70分;4級71-90分;5級91-100分,最后可將此部分內容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計入最后的考核成績。我們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過程中,一直遵循“學生是教學主體”,并始終貫穿“互動”的教學理論。為了培養高素質人才,在教學中我們還需要繼續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注重知識更新,緊跟學科發展的步伐,通過不斷的學習進一步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奧秘。
作者:邵鐵娟何一中陶方方夏瑾單位:浙江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教研室
一、初中生物學的法制教育目標
青少年法制教育不是一項一蹴而就的工作,必須要充分調動社會、學校、家庭三方的整體作用,發揮整體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實效,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針對我國青少年的現狀和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學校教育是重要實施途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科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學生接受科學教育后具備了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維和價值觀,對學生將來走入社會,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初步形成民主和法制的意識等十分重要。古人云:“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教書育人決非一日之功。因此,在初中生物學課堂中結合環保、禁毒、防艾滋病、保護多樣性等內容,加強以紀律、守則、規范、法律為主要內容的法紀教育。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堅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逐漸滲透的原則,使學生在獲得生物學知識的同時,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目的。
二、初中生物學課堂滲透法制教育的教育途徑
探索法制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識,增強人們的法律意識,培養人們維護和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目的的宣傳教育活動。針對初中生物學的教學,這個學科蘊含著豐富的與法制教育相聯系的內容。我國的《教師法》中關于“教師義務”部分規定,教師應當“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對學生進行憲法做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想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根據初中生物學學科特點和法制教育的目的可以分為幾個層次的教育。
1.法律意識的教育。法律意識是人們對于法(特別是現行法)和有關法律現象的觀點、知識和心理態度的總稱。法律意識是一種觀念的法律文化,對法的制定實施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現為探索法律現象的各種法律學說,對現行法律的評價和解釋,人們的法律動機(法律要求),對自己權利、義務的認識(法律感),對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運用的程度(法律知識),以及對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等。實踐證明未成年人的壞習慣一旦養成,要通過說教法進行校正是很不容易的,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教師和家長要幫助未成年人在生活中就可以做到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規范,遵守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習慣,能夠加強自我修養、自我完善和自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在生物學中可以體現為認同愛護植物、保護植被的重要性,激發植樹造林、愛護環境、保護水資源的意識。關注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樹立保護環境、低碳生活的觀念,激發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認同法律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作用,增強法律意識,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強化參與環保社會決策的意識。教學案例:在人教版七年級上的第六章的《愛護植被,綠化祖國》中,其中一個重要的教育目標是形成愛綠、護綠的意識,在教學環節中有一個重要部分是學生明確保護植被的最主要措施是依法保護,并積極開展廣泛而持久的全民義務植樹種草的活動,增強愛好植被的意識。對于如何依法保護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案例的分析,展開辯論,學生在辯論中達到“理越辯越明”的自我內化的效果。這里的案例可以是反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這里還必須指出課外的活動是課堂的重要延伸,是實踐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綠化校園的設計活動”,鼓勵學生從身邊的愛綠、護綠入手,逐步形成自覺愛護校園,保護環境的情感與意識,也認同法律在保護植被的重要性。
2.行為準則的教育。行為準則就是個人、集體或社會的行為所服從的約束條件。行為準則可以分為兩大基本類型:一是“應該”型行為準則,二是“不能”型行為準則。行為準則具有豐富多彩的具體內容,其中有一點就是嚴格遵守社會規則。例如,公務員要遵紀守法,依法行政;提高遵紀守法和執行法律、政令的自覺性,嚴守紀律、嚴守機密;依法執行公務,不得以言代法、以權代法、徇私枉法。第二個重要內容是高度認同思想理念與價值觀念。任何人類行為都是在一定思想理念與價值觀念的指導下完成的,要想使人的行為具有更高的價值效率性和目的性,更好地符合社會規律與自然規律,就必須樹立正確的思想理念與價值觀念。認同思想理念與價值觀念實際上就是為了使自己的行為更好地符合社會規律與自然規律,就是了為追求“真”、拒絕“假”。初中生物就指出教育的情感價值觀目標之一是“認識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教學案例: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第二章第三節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情感目標就是確立保護生物圈意識,這可以在學習好“資料分析”中河流生態系統與其他生態系統是相互關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地域的角度分析生物圈的各個生態系統之間的聯系。在具體的典型例子的分析中真實地理解生物圈的一個生態系統的變化會影響著其他的生態系統。同時意識到人類活動對整個生物圈的各個生態系統的影響,產生珍惜和保護地球這個人類與其他生物共同家園的意識。從知道保護生物圈的重要性,到具體行動,比如不亂扔垃圾,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實踐減碳行動,這就是從意識的認同,實現指導生活中個人行為準則的踐行,這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課堂教師的分析引導就是讓學生達到意識的認同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課堂效果的反饋檢驗也是重要教育途徑之一,教師可以進行階段性的調查,比如設計表格,讓學生記錄自己在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圈中個人所做出的努力,在適當的時間進行肯定和表揚,從正面的角度給予學生學習的案例。這是對學生的行為準則的肯定,也是能讓這種行為延續形成習慣的有效方法。
3.法律法規的教育。法律法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地方規章、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對于該等法律法規的不時修改和補充。在與法規等一起談時,法律是指狹義上的法律。法規則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在初中生物學體現核心價值觀的法制教育的相關目標有認識我國頒布的保護植被的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認識我國食品安全相關法律,強化依規守法的意識,初步具備主動參與社會生活決策的意識。關注噪音、光污染、動物飼料添加激素等社會問題,強化社會公德心,主動參與社會決策意識。關注傳染病流行事件,初步具備預防意識和決策意識。這些目標應該在課堂中通過多樣化的形式進行教育,達到預期目標。教學案例:人教版的七年級下冊的第二章的“合理應該與食品安全”中的重要環節是“關注食品安全”,其實這是一個普遍和廣泛的問題,也是近幾年社會關注的熱點。教師可以通過收集當地食品安全的案例引導學生討論和思考,通過課外學生收集食品包裝,教師指導學生學會看配料表,初步學會關注營養和健康。在理解食品安全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解讀和討論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這樣可以達到兩個目的,第一,學生意識到作為消費者,可以利用法律法規進行維權;第二,讓學生知道從事食品安全生產經營活動必須依據法律法規,不能從事違法經營,如違規加入食品添加劑等。知道這些法律法規是規范經營和保證人民健康的一個重要保障。
總之,針對初中生物學滲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學,課堂一直是法制教育的主陣地,主題活動是法制教育的延伸。對于中學生這樣的文化素質還比較低的人群來說,教學要盡量形式多樣化,盡量采用直觀性、趣味性的原則進行教學設計。活動的設計要易于組織和操作,具備興趣性,符合中學生的身心特征。意識的認同重于對于具體法律法規的學習。當然,中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人生觀、價值觀的道德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應該加強思想修養,提高政治覺悟,加強法律法規的學習,才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法制法規的教育和滲透。
作者:洪燕飛單位:福建廈門雙十中學
1課堂教學內容的調整
結合水產微生物學教材的實際編寫情況,我校水產養殖本科專業目前采用的是2004年出版的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水產微生物學》,教材的編寫距離現今已10年整。對于一門生命學科來講,10年的發展是非常巨大的,有很多新的、前沿性的內容需要在課堂教學中予以補充。因此,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很多教學內容不能再僅僅局限于課本,而應該更多地和實踐、和當前的微生物學研究發展相結合,提高學生的上課興趣,挖掘學生中存在的創新點。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存在課程內容較多、學時設置少的矛盾,按照教學日歷的授課計劃,在緒論第一堂課的講解中,應以微生物的發展簡史為時間主線,將微生物的相關重要事件、經典的實驗設計、劃時代的人物給同學們一一展現,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水產微生物學的興趣。此外應突出課本中重點知識講授,如細菌、真菌、病毒這些重要的微生物,并和實驗課緊密結合,努力使學生達到能熟練掌握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而對于其他種類的微生物進行講解時可壓縮內容。同時,要緊扣水產微生物學的范疇,著重講述特殊的水產微生物種類,及水產微生物在生產實踐中為水產養殖業服務的現狀與實例。
2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進
隨著計算機在大學應用的日益普及,目前的大學授課基本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并在講臺上進行操作演示,使水產微生物學這門略顯枯燥的課程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生動而形象地展示在學生們面前。如在講解細菌的二分裂繁殖時,通過動畫的設計,使學生既明白了二分裂繁殖的概念,同時也對細菌強大而快速的增殖過程有了深刻而形象的記憶。同時,學院盡量保證小班化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此外,可以借助先進的計算機手段,利用課余時間制作或者從網上下載水產微生物學實驗基本操作的視頻錄像,上傳到專門的課程網站中,提前讓學生對實驗過程進行了解,提高學生上課的興趣,增加實驗課的趣味性與可操作性。在每次課程結束之后,要注重課下與學生的交流,很多學生不好意思當面指出老師教學中的問題或者說出自己在上課過程中的困惑,因此,通過QQ、微信、郵箱等方式收集學生課后的反饋意見,可以及時發現課堂中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或者給學生以及時、恰當的反饋。此外,現在手機進課堂的情況十分普遍與嚴重,很大程度上干擾了正常的教學活動,為提高學生聽課的效果,集中聽課注意力,就要加強課堂提問。可以采用兩種方式:(1)在每次上課前5分鐘,對上次課的內容進行檢查回顧,督促學生課下的復習與筆記整理,及時了解學生對已講述知識點的掌握情況;(2)在課堂中講授新知識過程中,遇到重點、難點,或者學生注意力分散時,要及時進行提問,使他們能迅速回歸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3實驗教學形式的補充
水產微生物學是分支于微生物學,隸屬于生命科學的,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的一門學科,對于實驗教學的高要求是致力于提高水產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不二法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河南農業大學的水產微生物學課程針對水產養殖專業大三學生開設,課程設置總學時為48學時,其中實驗課為20學時,所占比重較大,也凸顯了學校在教學大綱制定過程中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視。在實驗課的設計過程中,實驗課教學內容應突出實驗的連貫性、整體性和綜合性,將實驗教學內容設計為兩大部分:基礎實驗與綜合實驗。基礎實驗主要包括培養基的配制、高壓滅菌消毒、無菌操作、微生物的劃線分離、微生物的培養等常規操作技能,是水產微生物學實驗的基礎操作;綜合實驗可以設定為未知水樣的綜合檢測,將前期學習的基本實驗技術進行綜合運用,自行進行試驗設計,對未知的試驗結果進行判定與分析。實驗內容與在安排時間上與課堂理論教學緊密結合,從而有利于學生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迅速應用到實際中去,進一步鞏固課堂理論教學成果,提高學生參與實驗課的興趣,同時增強學生的創新性與動手能力,力爭培養合格的水產養殖專業人才。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日益凸顯,人們對微生物的關注也越來越高,微生物知識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網絡的普及,學生所處時代的不同,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水產微生物學教學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在進行水產微生物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順應時展,進行水產微生物學教學的改革與探索,致力于培養實用型、創新型、吃苦耐勞型的專業技術人才,力爭為我國水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鄭蘭蘭劉變枝高春生單位: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
一、積極利用教材中環保教育資源
在生物教材中,涉及環境保護的內容有很多。高中人教版第三冊教材《穩態與環境》中,就有兩章內容《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環境保護問題之間有密切聯系。除此以外,教材中還有很多其他內容也具有環保教育價值,如何恰當地利用教材中的環保素材,傳授給學生環保知識的同時,向學生滲透環保意識,對于廣大教師來說是一個十分值得探討的問題。如果教師能夠積極利用教材中的環保教育資源,對于環保教育乃至整個生物教學活動都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例如,在學習了“光合作用”以后,學生了解到綠色植物對于控制大氣中氧氣的濃度、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調節氣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借此給學生介紹:當前地球植物覆蓋正在急劇減少,被稱為“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僅僅在過去的四十年間就已經消失了一半;與日本百分之六十的森林覆蓋率相比,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遠遠低于百分之二十的警戒線等內容。結合剛學習的知識,學生對于綠色植物的減少所帶來的環境危害會認識得更加清晰,會有效地樹立學生保護綠色植物的理念。
二、密切聯系日常生活來加強環保意識的滲透
生物學科是一門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尤其是生物學科中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更是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發生著直接的聯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都可以作為我們進行生物環保教育的資源。因此,教師在進行環保教育的時候,可以嘗試著把它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從關注身邊的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滲透環保理念。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節約用水、垃圾分類、綠色出行等,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事都可以讓我們為環保事業作出貢獻。這樣,把環保教育用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不但會讓環境保護變得更加具體實用,同時也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環保實踐能力,為“綠色之美”能夠在生活中實現發揮出力量。
三、結合社會熱點滲透環保教育
環保問題本身就是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在生活中,一些事件一旦涉及環境保護問題,很容易會演變成社會熱點問題,這些與環保有關的社會熱點對于我們的環保教育工作者來說也是十分有價值的教育素材。教師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可以圍繞著教學內容,結合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有效的環保滲透。例如,在給學講到“食物鏈”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理解食物鏈在環境保護中的意義,筆者就給學生舉了一系列的例子,最典型就是“水俁病”。人以動物和植物為食,那么人與自然因依靠食物鏈而有了聯系,動物和植物又是從自然環境中獲取物質而生長的,當環境里有了汞污染,通過一些微生物的作用汞變成了有機汞,水里的魚類吃了這些微生物,有機汞就在魚體內富集,附近的人們吃了這些魚,有機汞進入人體神經細胞,引起蓄積中毒就會患上水俁病,這嚴重損害了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也給整個生態環境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對于這一社會熱點問題,學生并不陌生,而結合“食物鏈”的知識進行環保教育,可以讓學生學會利用食物鏈的知識更專業的分析環境污染給人類健康帶來的影響,既加深了學生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理解,也強化了環保在學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四、利用生物實驗深化環保意識
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實驗在生物教學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用實驗手段呈現的知識、蘊含的觀念意識更容易為學生接受。我們在生物教學活動中,也可以充分發揮生物實驗的優勢,利用實驗手段深化環保意識。例如,我們可以讓學生利用一些廢舊物品制作一個生態缸,引導學生對生態缸中的各種微生物進行觀察、記錄,當學生透過實驗直觀地看到微型生態系統所受到的諸多影響時,更容易引起學生對環境保護的關注,進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環境保護關乎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幸福,廣大高中生在不久的將來會走向社會,一旦他們的環保意識通過教育活動得以加強,會給整個社會的環保事業帶來積極的影響。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我們要懂得利用生物學科的優勢和特點,在生物教學活動中,采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努力提升他們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能力,讓他們有一雙發現“綠色之美”的眼睛,使得這些學生以后能夠成為踐行環保理念、保護地球環境的高素質公民,也愿他們將來能擁有一個美麗的綠色世界。
作者:王曉旋單位: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生物學知識現狀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自于普通初級中學,學生使用的是統一教材,教師按照統一教材實施教學。中考模式決定了初級中學生物學課程的邊沿地位。對剛進入學前專業的學生進行調查,結論是對生物學科喜歡的人數僅占5%,對微博、微信、游戲的喜歡程度遠遠超過對文化課的學習。絕大多數學生認為語文、數學學科很重要,但沒有一個學生認為生物學科重要。光合作用是生物學的一個最基本的知識點,小學、初中都要涉及到,但到了高中入學,一個班41個學生,沒有一個學生能完整回答出光合作用的過程。試想,如果這種程度去面對對世界充滿新奇、喜歡花花草草、滿頭腦都是“為什么”的幼兒,將會是一個多么可怕的結果。學前教育專業的老師倍感肩之沉重。
二、在生物學教學中應該做到的工作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以后大多數要成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把他們培養成合格人才,需要我們作出更多的努力。
1.在教學中注重將知識點與“現象”相結合。幼兒師范學校生物學教材內容是按生物的分類系統進行編排的。我們教師在教學備課時,不能就課本講知識,應當對與知識點相關的事物和現象進行認識和了解,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把生物學原理和生物現象結合,讓學生在新知識的學習中,解釋現象,揭開奧秘,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如,在傳授“種子的類型”這一章節,就可以引入“轉基因大豆”這個社會話題,通過認識了解轉基因大豆及產品對人類的影響,引導學生對社會事物進行科學判斷。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老師有針對性地對病毒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特點的生物學解釋,更能讓學生對社會實際有正確的認識。教師在教學中,傳授了專業知識,也增強了學生的分析辨別能力。
2.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使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植物分類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我們不妨讓學生走入校園、走進植物園,讓學生在現實中認識和辨別植物,為他們以后成為幼兒教師幫助幼兒認識身邊的植物打下基礎。校園的美化、校園植物角的建立、校園植物的分類掛牌,都可以讓我們的學生直接參與;人們比較普遍的把“二球懸鈴木”稱之為“法國梧桐”,我們要在實踐中把這種錯誤稱謂糾正過來。通過對“植物光合作用”的進一步認識,用科學的原理認真到保護植物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在學習了植物學后,讓學生做“如何添置植物美化幼兒園環境”這個作業時,引導學生從植物的各個器官的特點分析選出適合幼兒環境的植物,使學生在有趣的、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中去進一步學習和鞏固知識,也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學不是枯燥的原理、無趣的結構。生物學知識包圍在我們周邊與我們息息相關,還有好多生命現象需要我們去解釋,還有很多生命奧秘需要我們去揭開。
3.教師需要給學生要補充新知識。教師要不斷吸收新知識,豐富知識面。生物學知識在人類生存環境中是接觸最密切的,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相信教師們通過系統的專業學習,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都不缺乏。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技術的不斷更新,新事物不斷涌現:克隆、艾滋病、轉基因、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無眼蝸牛、生物戰爭、生態學等。這需要生物學老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保持個人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生物學教學對教師的需要。
4.通過生物學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獨自為大的成長氛圍形成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特別在團隊協作、集體生活等活動中,自我意識表現尤為嚴重,心中無他人。我們也發現,有時候他們的犯錯,不是故意而為,卻是根本沒想到。一次一個學生想戴一條放在家里的圍巾,一個電話就要求媽媽立即給她送到學校,而她媽媽當時正在病中。讓我們看到是心酸又難過。因此,我們在生物學教學中,不要單純講形態結構和生理,要給學生貫輸群體概念,講生物的生存競爭,將生物的團隊協作,講動物的反哺行為,講生物對人類的貢獻和危害,人類和動物的親密關系,講人在生物界的地位和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學會感恩,學會獨立生活,促使學生掌握生存技能,不怕困難和挫折,敢于去拼搏和競爭。將德育教育滲透進生物學教學中。近幾年,作為當代科學的前沿,生物科學迅猛發展,人類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生物科學在實際生活中的聯系更緊密。我們有責任引導學生到生物學的知識海洋里去遨游、去探索。在教學中,教師要把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各方面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學科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生物學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靈活的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作者:李強單位:重慶市龍門浩專業中學校
1.新課標指導下,中學生物學科面臨的新的難題
1.1學生調動性不足,課堂缺乏探究性新時期新的教學目標提倡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追求“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即把學生放在教學活動的中心位置,設置積極的教學環節,合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在傳授給學生新知識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創新的能力。根據近一個月的跟班聽課我們發現,在目前的教學課堂中,教師一般都還是采用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講課方式,學生多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上課效果不佳。再如在蘇教版的生物必修一教材中,有2課的課題探析課,9次開放式的教學活動。但在實踐教學中,任課教師常常為了追趕教學的進度往往把這些開放式的課堂取消了,改變成傳統的教學模式。如2次課程的探析課教師都取消了學生的討論環節。
1.2忽略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過度依賴多媒體隨著學校教學設備的不斷更新,學校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也不斷更新換代。多媒體軟件因其具有的新穎性、便捷性、開放性而受到廣大年輕教師的青睞。為了節省時間、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也為了追趕教學的進度廣大年輕的教師在課堂上多采用的是多媒體教學。雖然利用多媒體使得教師的板書更加簡潔、課件更加清晰,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逐漸滋長了教師的惰性。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教師采用的課件多是經過粘貼、復制而得來的。這樣就造成了課堂創新難,課堂內容陳舊、教學活動因循守舊。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材中,第一章《走進細胞》,在研究“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這一節中,多數教師一般是采用用PPT演示了細胞的演變過程,把論證“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這一復雜的問題簡化為“單細胞(最早生命形式)個體、種群、生物群落生物系統、生物圈幾個步驟。以一篇PPT演示了整個問題的討論,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全程都是教師在教授,學生只是被動的在接受。可見過度的依賴多媒體忽略了學生,使課堂缺乏了靈活性。
1.3只注重課內教學,放棄了至關重要的課外教學例如在講述《生物鏈》這節課時,如果可以代領學生到野外去參與野外觀察,讓學生觀看生物界中不同生物是如何生存下去的,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本課的教學內容。
2.解決策略
2.1“取之有度”,合理使用多媒體軟件應用到教學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要向學生傳授固定的知識,還要注重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會學習的能力。所以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限度的使用多媒體軟件,:生物學科是一門充滿趣味性的學科,涉及的內容也非常廣闊,從動植物的生物密碼到細胞機理,從世界上的生物到人本身,生物學的知識無處不在。生物學的復雜性使得傳統的教學活動比較無聊,如何豐富課堂的教學活動,不能可以僅僅依賴于多媒體,如不能總利用多媒體播放圖片、演示生活進化過程,還要結合傳統教學方式,積極調動學生參與到學校環節中。例如:在講《生物鏈》這節課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明白生物系統中有機物中的化學機能如何在生物循環系統中完成的層層傳導過程。一般來講,就是讓學生明白生物鏈中是怎樣完成一個動物吃掉另一個動物的。在講授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合理的適度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利用視頻播放軟件,為學生播放幾段視頻。如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有羚羊吃草,獵豹追趕野生鹿,老虎捕食野生兔子,鱷魚追殺在河邊喝水的斑馬……一系列捕食圖片構成了一個生物圈,選擇不同的例子,讓學生明白整個生物循環的過程。接下來,在教學課堂上,老師要開始演示PPT,PPT上有著本科教學的重點、教學目標等。伴隨著PPT的演示老師要把抽象的語言形象清楚的向學生闡述清楚,如解釋清楚,在老虎吃兔子,兔子吃草的過程中,哪種動物處于生物鏈較高的環節,在草被兔子吃掉后,兔子又被老虎吃掉后,有機物是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完成轉化的,并有效回答學生的疑問。
2.1開放教學環節,追求探析式的教學模式新課標要求在新時期的教學環節中要以學生為主導,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中心。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細胞》這一節中,把學生帶到實驗室,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分裂過程,讓學生參與到討論中,如根據觀察的圖片思考該細胞處于分裂的哪一階段。再如《種子萌發的條件》這節中讓學生自己動手培養種子,不僅傳授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這種探究式學校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綜而述之,新課標對傳統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結合實踐我們也提出了新的解決策略。但創新改革的道路還很長,我們的責任任重而道遠,還需要繼續努力。
作者:孫明崔金蓮單位: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一、積極利用教材中環保教育資源
在生物教材中,涉及環境保護的內容有很多。教材中還有很多其他內容也具有環保教育價值,如何恰當地利用教材中的環保素材,傳授給學生環保知識的同時,向學生滲透環保意識,對于廣大教師來說是一個十分值得探討的問題。如果教師能夠積極利用教材中的環保教育資源,對于環保教育乃至整個生物教學活動都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例如,在學習了“光合作用”以后,學生了解到綠色植物對于控制大氣中氧氣的濃度、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調節氣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借此給學生介紹:當前地球植物覆蓋正在急劇減少,被稱為“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僅僅在過去的四十年間就已經消失了一半;與日本百分之六十的森林覆蓋率相比,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遠遠低于百分之二十的警戒線等內容。結合剛學習的知識,學生對于綠色植物的減少所帶來的環境危害會認識得更加清晰,會有效地樹立學生保護綠色植物的理念。
二、密切聯系日常生活來加強環保意識的滲透
生物學科是一門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尤其是生物學科中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更是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發生著直接的聯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都可以作為我們進行生物環保教育的資源。因此,教師在進行環保教育的時候,可以嘗試著把它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從關注身邊的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滲透環保理念。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節約用水、垃圾分類、綠色出行等,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事都可以讓我們為環保事業作出貢獻。這樣,把環保教育用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不但會讓環境保護變得更加具體實用,同時也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環保實踐能力,為“綠色之美”能夠在生活中實現發揮出力量。
三、結合社會熱點滲透環保教育
環保問題本身就是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在生活中,一些事件一旦涉及環境保護問題,很容易會演變成社會熱點問題,這些與環保有關的社會熱點對于我們的環保教育工作者來說也是十分有價值的教育素材。教師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可以圍繞著教學內容,結合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有效的環保滲透。例如,在給學講到“食物鏈”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理解食物鏈在環境保護中的意義,筆者就給學生舉了一系列的例子,最典型就是“水俁病”。人以動物和植物為食,那么人與自然因依靠食物鏈而有了聯系,動物和植物又是從自然環境中獲取物質而生長的,當環境里有了汞污染,通過一些微生物的作用汞變成了有機汞,水里的魚類吃了這些微生物,有機汞就在魚體內富集,附近的人們吃了這些魚,有機汞進入人體神經細胞,引起蓄積中毒就會患上水俁病,這嚴重損害了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也給整個生態環境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對于這一社會熱點問題,學生并不陌生,而結合“食物鏈”的知識進行環保教育,可以讓學生學會利用食物鏈的知識更專業的分析環境污染給人類健康帶來的影響,既加深了學生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理解,也強化了環保在學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四、利用生物實驗深化環保意識
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實驗在生物教學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用實驗手段呈現的知識、蘊含的觀念意識更容易為學生接受。我們在生物教學活動中,也可以充分發揮生物實驗的優勢,利用實驗手段深化環保意識。例如,我們可以讓學生利用一些廢舊物品制作一個生態缸,引導學生對生態缸中的各種微生物進行觀察、記錄,當學生透過實驗直觀地看到微型生態系統所受到的諸多影響時,更容易引起學生對環境保護的關注,進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環境保護關乎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幸福,廣大高中生在不久的將來會走向社會,一旦他們的環保意識通過教育活動得以加強,會給整個社會的環保事業帶來積極的影響。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我們要懂得利用生物學科的優勢和特點,在生物教學活動中,采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努力提升他們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能力,讓他們有一雙發現“綠色之美”的眼睛,使得這些學生以后能夠成為踐行環保理念、保護地球環境的高素質公民,也愿他們將來能擁有一個美麗的綠色世界。
作者:王曉旋單位: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
一、激發學生興趣
生物學科是一門對生物的形態、結構、遺傳、進化等展開全面研究的科學學科。然而由于初中階段,學生普遍缺乏完善的知識結構,特別是對于一些理化方面的知識理解不夠深入,缺乏學習的興趣。因此,對初中生物的教學,教師面臨的難度更大。而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為了初中生物教師需解決的首要任務。
1.第一節課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初中生物的第一堂課中,教師需要采取各種方法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期生物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物與其它學科緊密聯系的特點,向學生展示一些科技圖片,并針對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討論,加深學生對生物的認識。同時,教師通過相關視頻的播放,將一些針對性強和容易引起學生注意的問題拿出來與學生共同探討,來樹立廣大學生對生物的興趣,讓他們在第一節課就充分的體會到生物這門學科的魅力。
2.有效設計導入活動,以調動學生興趣。有效且豐富的課堂導入活動的設計是一堂課美好的開始,而且學生學習興趣的強弱、良好課堂氛圍的創造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在課程導入活動方面的設計。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教師也應該采取各種手段創設豐富的導入活動,以活躍整個課堂的氛圍,提高教學有效性。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巧妙的運用幽默導入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深入淺出,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理論的問題具體化,從而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新的生物知識點。
二、實現課堂教學形式的多元化
1.合理應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新時期,要積極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合理的應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實施有效教學,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合作、探究模式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廣大學生在課堂實踐中自主的探究問題,而教師在其中就只是一個“引導者”的作用,組織、引導學生對相關的生物問題實施自主的探究,以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利用觀察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生物教學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廣大學生的觀察能力,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首先就明確觀察的內容、方式與目的等,進而將所有的空間留給學生自主研究。如觀察雙子葉種子的結構,教師就可先告知學生觀察的順序:先察看種子的外形,然后將種皮剝去,并分開其兩片子葉,將其放到顯微鏡下觀察胚的結構,從而全面認識種子的每個結構,最后讓學生自主觀察、研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提升了自身的實踐動手能力,而且強化了學習效果。
3.加強學法指導的科學化。目前,在初中生物課堂中,學生在學習方法上面獲得的指導較少,即使有,也主要以記憶指導為主,但是效果不大。因此,為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還需從學習方法指導這一方面入手,實現學法指導的科學化。眾所周知,每個學生在學習一個新知識后,普遍都是采用模擬與記憶的方式來加深對其的理解,但是學生對于這些陳述性的知識往往不能形成較長時間的記憶,且極易形成各種概念間的混淆,而這也是教師平時的指導不科學的表現。因此,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在不完全丟棄“死記硬背”的基礎上,在學生背誦知識點時指導學生將重點勾畫出來,并在背誦后適當的增加課堂的檢測,或告知學生一些簡單的記憶方法,引導其用自己的話復述知識點,從而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從整體上提高記憶的水平。
三、結束語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所具有的操作性與實踐性的特點,直接決定了其課堂實踐活動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與其它學科一樣,教師不僅要具備專業的學科知識,還需要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教師需巧妙運用各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在實踐中使其得到不斷地優化,從而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最終從整體上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趙蕾單位:河北衡水6中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突出特點
(一)現代教育技術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而且也讓教師接受了國內外新的教學理念,提高了教學質量,從而促進教學多媒體教學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時間和自己的需要,自主地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二)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資源的傳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積極作用傳統的教學中,許多有經驗優秀的教師耗費心血編寫教案,在探討交流后,由于保存不便,造成流失,浪費了寶貴的經驗、知識、心血。而今多媒體教學的使用,可以積累優秀教師一生的教學成果。當前人的課件被后繼人使用時,后繼人可以發現前人的良苦用心,可以體會和深切感受到前人的思想的深邃,經驗的豐富。后繼人也可以在此基礎上完善、更新,從而再次應用、留傳。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生物教學方面應用的現狀
(一)生物教師中很多沒有意識到現代教育技術的積極作用,也缺少實際應用從調查來看,大概43.2%的教師曾參加過信息技術的相關培訓,而大概4%的教師是自己去的相關培訓班,還有18.7%的教師表示有想法。有些進行了相關培訓,但未進行實踐,未在課堂中使用,還是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
(二)生物教學中,未利用好現代教育技術,造成許多教學上的弊端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擴大知識面,擴大課堂容量,許多教師摒棄了傳統的教學手段,把一些重要的結論,推導都事先寫在PPT上,在課堂中直接呈現出來,這樣節約了時間,但是效果不佳。學生沒有時間去思考,沒有時間記錄,這種手段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讓學生爆炸式的或呆板式的混完45分鐘。
三、現代教育技術與中學生物教學整合十分必要
(一)年輕生物教師師資力量薄弱,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彌補這一缺點許多年輕教師教學經驗不豐富,知識點漏講,上課時間把握不好等等,這些因素往往使學生的成績較差。為了彌補這一缺點,這一批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非常必要。年輕生物教師對網絡知識、計算機操作、信息化軟件、各種現代教學媒體的使用等各方面的接觸較多,學習應用起來很快。把現代教育技術與生物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能勝過許多有經驗教師傳統的教學方法。
(二)教育技術中形象生動的教學方式,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學中有些知識點枯燥、晦澀難懂,單靠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師一味的講解,收效甚差,良好的教學效果很難達到。學生一味地聽,老師講得越多,學生聽得越迷糊。如果用多媒體教學,老師不說,學生一看就懂,這樣老師節省了精力,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提升,教學顯得那么的簡單。例如,中學生物教學中的實驗部分,書上講的知識非常多,學生要死記硬背的東西也多,由于中學階段實驗室的設備不如高校中先進,還有學生本身的時間精力有限,學生的科目繁多,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深化生物學科的實驗部分,單靠書本知識還是難以掌握,難以活學應用到考試中。如果應用多媒體教學,知識點便會直觀化,如應用實驗相關的視頻,那么多的死記硬背的知識點在相關視頻實驗中,就顯得順其自然,合乎常理,學生理解了,應用了,頓時覺得如此簡單。印象深刻的選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書本第18頁,實驗步驟有八步,看書本,即使花很長時間,學生也難以把相關的東西整理成一個體系,而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時,學生只須一分鐘就回明白實驗的步驟及重點,又如在高壓蒸汽滅菌鍋使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的講,未免顯得太枯燥,如果加上相關的視頻,再解說,學生便會很感興趣,頓時把所須記憶的知識點掌握,理解。所以說,將現在教育技術整合到生物教學中來,十分必要。
(三)為使生物教學的內容緊跟科技發展步伐,促進教學內容快速更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勢在必行目前,教學成果的好壞與教學內容的更新有很大的關系,教師的知識面窄,教學上的構思也大有不同,教學難點的解決各有千秋,無疑有一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收效不佳,難免導致落伍。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各方面知識可以快速更新,教學得到及時改正和發展,教師可以掌握最新的知識,緊跟前沿科技。
四、現代教育技術與中學生物課整合的幾點做法
(一)學校應大力推進計算機教室的建設,生物教師應積極的應用網絡知識進行備課,進行交流協作,解決疑難手寫教案是教師傳統備課的一種方式,這種手寫教案有優點,但缺點更多。如果能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信息的交流,資源共享,備課的水平,教學技能會得到大幅度地提高,所以為了教學得到良好的效果,為了滿足教師的需求,學校應該大力建設計算機教室,輔助教學。
(二)為了避免現代教育技術帶來的弊端,應該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多種其他教學手段相結合對于一些重要的結論,以及推導部分,不能以PPT一步到位,讓學生難以接受,要以傳統教學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在PPT或黑板上板書出來,要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不足,恰到好處的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不斷的學習交流,將現代教育技術合理的應用于自己的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興趣。教師應巧妙地結合兩種及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提高學習生物學科的興趣如生物中有許多美麗的植物要求學生去認識,這可以用圖片的方式,直接展示出來,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和認識。每天以學一種植物,點滴積累,讓學生去認識,在生活中自己找特點,和圖片去做對比,真真切切的回歸生物,提高學習興趣。
作者:廖興利單位:四川省安岳中學
摘要:在生物學和醫學類科技期刊的來稿中,多數研究論文都涉及到目標物質的分子大小,但作者在描述物質分子大小時使用的物理量卻存在著一些問題。通過回顧“相對分子質量”等相關物理量的概念,指出其在運用當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道爾頓;分子量;相對分子質量;量和單位;量符號
1引言
在生物學和醫學研究論文中,常會碰到一些看似簡單,實則使人頭痛的物理量、計量單位和符號問題。例如,作者常常需要對研究的目標物質進行描述,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其分子大小。在我們的編輯實踐當中發現,來稿中很多研究論文在描述關于物質分子大小時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多數研究論文仍然使用“分子量”這一物理量,以“道爾頓”或“千道爾頓”為單位(××D或××kD)來描述;有的使用了“相對分子質量”這一物理量但是書寫卻不正確;只有極少部分論文正確地使用和書寫了這一物理量。究竟應如何正確使用?
2描述物質分子大小的物理量
對所研究的原子和分子的質量進行描述,以往多使用“道爾頓(D)”這一單位。英國化學家JohnDalton(1766-1844)是近代化學之父,在化學方面提出了定量的概念,總結出了質量守恒定律、定比定律和化合量(當量)定律。在此基礎上,1803年又發現了化合物的倍比定律,提出了元素的原子量概念,并制成最早的原子量表。人們為了紀念道爾頓,以他的名字作為原子質量單位,定義為12C原子質量的1/12,1D=1/Ng,N為阿伏加德羅常數。
以往我們常用的描述物質分子大小的物理量是分子量,它是“單質或化合物以分子形式存在時的相對質量”[1]。我們知道,以一個12C重量的1/12為標準,其他的原子質量同這標準相對照得出相對質量,稱為這個原子的原子量[2]。分子量是物質分子或特定單元的平均質量與核素12C原子質量的1/12之比,等于分子中原子的原子量之和[3]。
對于分子來說,一個分子的質量,用道爾頓表示時,應該是“蛋白質A的質量為××道爾頓”。因為分子量為該物質的分子的質量與12C原子的質量的1/12之比,所以如果說“蛋白質A的分子量為××道爾頓”,乃是不正確的表示方法。
3國家標準中規定的物理量
道爾頓是核物理與反應堆技術中慣用的質量舊單位,自1960年起,用原子質量單位(u)代替它,規定1dalton=1u≈1.6605402×10-27kg[4]。
作為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一致,現行有效的1993年修訂的國家標準《量和單位》選擇了“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這兩個物理量名稱,并在GB3102.8—93的引言中說明:“本標準中的相對原子質量Ar和相對分子質量Mr,以前分別稱為原子量和分子量,在使用中,應有計劃地逐步采用本標準的名稱。”
所謂相對原子質量Ar是指“元素的平均原子質量與核素12C原子質量的1/12之比”,即Ar=m/mu(m為元素的平均原子質量);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是指“物質的分子或特定單元的平均質量與核素12C原子質量的1/12之比”,即Mr=m/mu(m為物質的平均分子質量)。它們是量綱一的量,其單位為1[5]161。
4正確運用“相對分子質量”等物理量和單位
由于歷史的原因,在道爾頓當初提出原子量的概念時指出,“同一種元素的原子有相同的重量(weight),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因此“atomicweight”在中文里翻譯成了“原子量”。但是當時重量和質量(mass)是相同的概念,實際中獲得的都是原子的相對質量,但仍然稱作原子量,這也許是原子量和分子量的單位一直用“道爾頓”的原因。
但國家標準中規定了應當使用“相對分子質量”來描述分子的相對大小,那么,關于道爾頓(D),在現實中用作“原子質量”或“分子質量”單位時,原來的1D=1u;用作“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單位時,原來的1D=1,即其單位為1。
雖然“道爾頓”屬非SI單位即非法定計量單位,但由于歷史的原因,鑒于目前科學界尚有大量使用“D”或“kD”的文獻存在,在某些類型的論文寫作中,作者往往會堅持在某些數據中使用“D”或“kD”。例如在綜述類論文中,被引用文獻數據中“D”常常不可避免。在這種情況下,有人[6]認為應尊重作者的選擇,雖然期刊中會出現“非法的”D,但不應視為“違法”。超級秘書網
5正確運用“相對分子質量”的量符號
既然明確了描述物質分子大小的物理量,在使用“相對分子質量”這一量符號時,很多期刊沒有能準確把握,造成了很多錯誤。在國內免疫學相關的7本雜志以及其他生物學、醫學類的雜志,發現在稿約、正文以及SDS-PAGE、Westernblotting等結果圖中,“相對分子質量”這一量符號出現了很多種寫法,如:Mr、Mr、Mr、Mr以及仍然沿用kD為單位等多種情況。那么,究竟應該如何書寫這一量符號呢?根據科技書刊外文字符使用規范[5]197-201:量符號、代表量和變動性數字及坐標軸的下標符號應用斜體;量符號中除表示量和變動性數字及坐標軸的下標字母用正體。根據這一原則,相對分子質量中M是量符號,應用斜體;下標r是relative(相對的)的首字母,不是量符號,也不是代表變動性數字,更不是坐標軸符號,應使用正體。因此,正確的寫法是Mr。類似地,相對原子質量的正確寫法是Ar。
6結語
生物學和醫學類科技期刊是廣大科研工作者展示其學術成果的舞臺,要科學地將一系列學術成果展現出來,要實現科技期刊的標準化與規范化,就要改變人們長期以來的習慣,需要廣大科技期刊編輯擔負起科技期刊的社會責任,加強宣傳和普及,需要作者和編輯同仁長期不斷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終得以實現。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引起的白內障特點。方法6周齡albinoSpragueDawley大鼠被隨機分成4組,每組20只。UVRB輻射光來自于單色器相連的高壓銀汞燈,最大輸出能量在300nm(UVR300nm)和310nm(UVR310nm)。各組大鼠暴露于UVRB的有效生物學劑量均為8kJ/m2。每只動物的一只眼被暴露。兩組只暴露于UVRB300nm,劑量8kJ/m2,時間70min;另兩組先暴露于UVRB300nm,劑量4kJ/m2,時間35min;然后同一只眼再暴露于UVRB310nm,劑量42kJ/m2,時間35min。于暴露后第7天處死動物,行光散射強度測量。結果兩組比較光散射強度具有明顯差異,但數值接近〔teststatistic=2.56,t(approx.)32;0.975=2.04〕。結論UVRB300nm波段的生物學效應強。在相同的暴露時間下,UVRB310nm暴露強度是UVRB300nm的10倍時,生物學效應才與UVRB300nm接近。
【關鍵詞】白內障;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生物學效應
在最近的10年里,臭氧層的臭氧濃度減少,使得太陽對地球表面的紫外線(ultravioletradiation,UVR)輻射量增加〔1〕。老年性白內障是人類致盲的主要因素。近年來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表明,UVRB輻射與老年性白內障的發生密切相關。目前為止,單一波長UVRB輻射誘導的白內障特點已有很多報道〔2,3〕。人類每天同時接受不同波長的UVRB照射,但不同波長UVRB相干作用引起的白內障尚未見報道。本實驗旨在探討不同波長UVRB相干作用引起的白內障特點和生物學效應。
1資料與方法
1.1實驗動物與設備
所有albinoSpragueDawley母大鼠購自(M&BDenmark),保存在可調溫動物室,動物室每天12h燈光照明(平均照明度是5lx),12h黑暗;動物在此種環境中適應14d,直到6周齡用于實驗。所有大鼠都按ARVO的眼、視光學研究條例進行飼養和實驗操作。所有動物右眼活體暴露于UVRB,1w以后處死進行光散射測定。輻射光來自于350W的高壓銀汞燈,直射出的輻射線首先經過水冷卻,然后經過兩個單色器(λmax=300nmwith10.1nmfullwidthathalfmaximum[FWHM];λmax=310nmwith13.5nmFWHM),最后輻射光照在角膜上〔4〕。在角膜水平,輻射光被熱電器(model7101;Oriel,Stratford,CT)測量。美國國家計量局建立熱電器測量標準。光散射測量L光分布儀表測量光散射強度〔5〕,此儀表用標準暗箱照明。光線與水平面成45°角穿透被測物,光聚焦在光電二極管上。如果物體有光散射,這部分光將聚焦在光電二極管上,并發出信號。脂質感光乳劑diazepam(Diazemuls;KabiVitrum,Stockholm,Sweden)被用于作為光散射計算標準。因此,光散射的強度單位是tEDC(transformedequivalentdiazepamconcentration,tEDC)〔5〕。
1.2方法
1.2.1實驗過程
每只大鼠以95mg/kgketamine和14mg/kgxylazine混合腹腔注射麻醉〔6〕,5min后,1%散瞳劑tropicamide1滴滴雙眼。5min后,固定動物右眼上下眼瞼,右眼暴露于UVRB70min。1w后以過量的CO2致死大鼠,剜出雙眼,取出晶體置于平衡鹽溶液中(BSS;Alcon,Ft.Worth,TX)。在顯微鏡下去除睫狀體,測量每個晶體光散射3次,并照相。
1.2.2實驗設計
40只6周齡albinoSpragueDawley母大鼠,隨機分成2組。一組中的每只大鼠右眼活體暴露于UVRB300nm,劑量8kJ/m2,時間70min。另一組中的每只大鼠右眼活體暴露于UVRB300nm,劑量4kJ/m2,時間35min;然后同一只眼再暴露于UVRB310nm,劑量42kJ/m2,時間35min。每只大鼠左眼沒有光暴露。每只眼光散射測定3次。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
2結果
晶體光散射強度見圖1。兩組比較光散射強度具有明顯差異。UVRB300nm,劑量8kJ/m2,時間70min組的UVRB生物學效應較另外一組小(t=2.56,t(approx.)32;0.975=2.04)。
3討論
大氣中臭氧層厚度與太陽光中UVRB的輻射強度密切相關。在最近的10年里,臭氧層的臭氧濃度減少〔7,8〕。臭氧層每減少1%,將會導致世界上每年增加100000~150000例白內障患者。UVRB的眼輻射取決于它的波長、強度、暴露時間和暴露方式。單一波段UVRB的生物學效應和白內障特點已經很清楚,但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引起的生物學效應并不為人們所知。可事實上,人類每天同時接受不同波長的UVRB照射。所以研究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對預防白內障具有重要意義。
很多學者已經指出300nm波長左右的UVRB是最易產生白內障的波段〔2,3〕。因為晶體在這一波段上有最大的敏感性,所以本研究選擇同一只眼聯合暴露于UVRB300nm(劑量4kJ/m2,時間35min)和UVRB310nm(劑量42.01239kJ/m2,時間35min)下。因為UVRB310nm的生物學效率是低的,UVRB310nm在劑量42kJ/m2與UVRB300nm4kJ/m2的劑量,暴露時間同是35min時的生物學效率在計算上是相當的〔2〕。這樣,在計算上與另一組的UVRB300nm(劑量8kJ/m2,暴露時間70min)的生物學效率才能相近。這是本研究采用如此實驗設計的原因。
但實驗結果顯示,兩組UVRB暴露后生物學效應有明顯差異。聯合UVRB300nm和UVRB310nm暴露的生物學效應要強,但兩組數值較接近。本結果與本實驗的生物學效率理論設計較接近。即UVRB300nm波段的生物學效應強。在相同的暴露時間下,UVRB310nm暴露強度是UVRB300nm的10倍時,生物學效應才與UVRB300nm接近。本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大樣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