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7 05:05:1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通信技術專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要】 職業教育具有職業性特點,對于人才的培養更加注重專業性和實踐性。校企合作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提高辦學質量。本文從校企合作意義出發,對移動通信技g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通信 技術 校企合作
一、移動通信技術專業中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通信技術專業是一門注重實踐和操作的專業,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很少涉及到實際操作,使學生動手能力差,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屢屢碰壁。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已從宏觀發展到了微觀,而校企合作辦學就是其中一種新型專業人才培養手段,校企合作辦學是以市場為導向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也是產學研三合一的重要載體。校企合作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可以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的使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能力結合,在實際應用當中,加強學生鍛煉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現如今通信行業飛速發展,導致對人才的需求量和要求都大大增加,通過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對于企業而言,可以擴大企業招聘渠道,提高人才優勢,促進企業和社會的經濟發展。對學校而言,通過與企業的接觸,可以及時了解社會中各行業的發展狀態和人才需求,拓寬辦學視野,明確教學目標,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構筑科學、適時的知識體系,提高教學效益,提升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為學生提供就業前景,解決通信技術行業人才短缺的情況,提升就業率,實現雙贏局面。
二、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策略
1、建立校企合作實驗室。校企合作實驗室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對專業優勢、工業環境、人才需求、發展戰略等因素的研究,針對性的采取不同的合作教學模式,依托現金的通訊技術和工程能力,模擬真實的局域性運行環境,實現專業型的工程教育,為學生提供優秀的實踐環境。可以使學生在實踐中將所學知識與實踐融合,提升自身能力,初步鍛煉工作能力,改進校方教學體系,獲得設備上的優惠政策和教育資源,為雙方合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建立合作的課程體系。隨著通信行業迅速發展,職業教育更加需要貼近企業,符合企業的實際要求。建立合作的課程體系可以充分借鑒企業的實際培養方式,發揮學校與企業雙方各自的優點和特色,以培養實際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整合通信行業中數據、傳輸、通信等關鍵點,建設實際應用的教學體系。積極鼓勵師生從課本轉向實踐,為職業性人才培養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
3、建立校外實驗基地。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可以有效保證校企合作的實行,改善教學硬件條件,提高辦學能力,使學生提前熟悉企業工作流程模式。通過校外實驗基地的建立,企業每年給教師及學生提供至少一個月的上崗實習機會,可以使學生熟悉企業的工作制度,了解行業的發展狀況,鍛煉自身實際操作能力。同時也為教師提高自身水平,提高辦學能力,達到“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高素質”的教學目標提供了基礎。
4、建立校企合作的師資隊伍。通信行業注重實際操作和實踐能力,對任課教師的實踐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現如今通信教育行業的師資力量雖然有豐富的理論基礎,但缺乏實際操作能力。隨著通信行業的不斷發展,教師也應該不斷學習和鍛煉實踐能力才能緊跟時展,提高教學能力。校企合作中可以通過企業引進高素質人才,聘用技術能手到學校教學、校方對在職教師進行進修、崗位實踐等方式,打造具有高水平、高實踐能力的師資隊伍,使之成為通信技術行業的教學骨干,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5、提供學生上崗實習的機會。通過為學生提供上崗實習的機會,可以讓學生在正式崗位實踐,熟悉企業工作流程和強度,感受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可以有效的為學生的能力和經驗積累做好平臺。企業可以在上崗實習的過程中挑選企業需求的合適人才,提前給學生提供畢業后上崗資格,為學生的就業和企業的人才吸納提供參考。
三、結語
近年來隨著教育深化改革,教育者們對于校企合作模式和研究已經有了極大的進步。校企合作模式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對其專業性、實踐性有著極大的推進作用。校方在合作中深化了自身教育水平和能力,脫離舊有的傳統理論性教學模式,培養了更多高素質人才,企業也大大減少了人才短缺的情況,第一時間為企業本身提供了有上崗能力的人才。合作中應不斷深入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法,為培養通信行業動手能力強、了解企業工作流程的高素質人才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摘 要】本文以通信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基站建設與維護中“TD-LTE單站基站建設”為例,提出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將信息化技術貫穿整個教學實施環節。
【關鍵詞】信息化 教學設計 通信技術專業 課程改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發展進程,強化信息技術的教育應用。《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強信息化技術手段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當前,在高職院校通信技術專業的課堂教學中,雖然已經或多或少利用了信息技術的手段,但是更多的是把“黑板+粉筆”嫁接到“PPT+投影儀”上,授課方式依然是“滿堂灌”,“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化教學內涵沒有深入到教師的內心。此外為了提高通信技術專業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需要建立真實的實訓場地,但是真實教學情境中的活動進行也被時間、空間、資源所局限。而教育信息化環境下,各項信息技術的應用打破了這個局限,給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
一、教學設計依據
教學設計是教師依據本任務教學內容、課程要求及學生特點,提前預設適合的課堂教學流程。好的教學設計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側重學生的多種能力訓練,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完成教學目標。本文以通信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基站建設與維護學習情境二任務1“TD-LTE單站基站建設”為例展示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
(一)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是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礎。本次教學設計的授課對象為高職高專通信技術專業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現代通信系統基礎知識,如計算機網絡技術、程控交換技術等,能夠為本門課程提供學習基礎,適應理實一體化的授課方式。但是,他們對于基站設備安裝過程中的安全操作規范意識薄弱,實踐動手能力強,更樂意接受信息化教學方式。
(二)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是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首要步驟。為了便于課程開展,我院通信技術專業成立了校企專家為核心的建設團隊,詳細分析工作崗位要求,制定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依據教學目標選取教學內容,重構課程體系。根據崗位工作內容確定教學重點,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明確教學難點。如圖1所示。
本課例中,TD-LTE基站是4G移動通信網中用于連接用戶和核心網的重要網元,其建設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網絡的性能和移動用戶的業務體驗。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一方面,站點勘察和設備安裝步驟多,過程復雜,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數據配置過程抽象,難以理解,不易掌握,容易導致配置過程出錯,所以上述內容是本例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中,教學重點為站點勘察,教學難點為設備安裝與數據配置。
二、教學活動組織和實施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TD-LTE單站基站建設”技術,本課例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行動導向教學法。任務實施過程由七個教學環節組成,依次為:課程引入―任務分析―站點勘察―設備安裝―數據配置―運行測試―考核評價。教學設計同時采用“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u估”六步法,教學體系完整,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一)課前自學
在課前教學階段,教師利用課程資源平臺課前學習任務單,即收集4G技術提供的業務,從而提高學生對LTE單站基站建設的感性認識;教師根據學生完成任務單的情況,進一步有針對性地備課和開展課堂教學,并按照強弱搭配、優勢互補的原則進行“傳幫帶分組”,有效地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上因困惑而產生抵觸情緒。
(二)課中導學
在本課例中,為了完成“LTE單站”的基站建設,按照其典型工作過程將任務分解為:課程引入、任務分析、站點勘察等七個教學環節,如表2所示。
我們從多角度考核學生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
1.根據各教學環節知識點的評價標準,開發了形式多樣的習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自我檢測,完成知識目標考核。
2.小組代表展示LTE單站基站建設成果,簡述步驟及問題;教師點評各組的匯報作品,指出存在的問題;完成技能目標的考核。
3.引入企業評價方式,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按照企業6S生產規范對學生完成素養目標的考核。上述考核結果最終上傳到課程資源平臺,由系統自動生成學生個人素質綜合評價表以及評價量規雷達圖,系統根據結果給出寄語,并指出學習提高的方向。
此外,教師也可以統計分析全班的學習狀況,及時作出教學反饋,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課后助學
在課后的教學中,利用課程資源平臺開展多元學習方式,鞏固和加強學習成果。一方面,學生通過觀看微課來鞏固本次課的重難點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拓展教學模塊”完成課后拓展任務的學習。另外教師、學生以及企業專家還可通過QQ群、微信等方式進行交流和互動,能及時解決問題。
三、教學效果反思
“啟發與互動”的教學模式,打破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明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思路,在本課例中通過巧妙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學生帶著問題結束課堂教學,將學習任務延伸到課堂之外,延伸到校園之外,學會預習、復習,做好課堂筆記,做好學結,教師也設計了相應的檢查方式。
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給予了教育教學新的活力,極大豐富了教學的手段,擺脫了傳統式的“一支筆、一張板”的方式。在本課例中,將“虛擬技術、Flash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使得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動態過程可視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解決了“LTE單站基站建設”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信息化技術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對教學效果的優化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起很好的促進作用。
摘 要:我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企業走向國際化的程度也越來越深,對通信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對于高職高專通信技術專業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這就需要高職院校能提前做好市場分析,做好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與學習,根據社會的不同需求來對學生進行對口教育,以提高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在走向社會崗位以后,更快的融入工作,成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
關鍵詞:高職高專;通信技術專業;校企合作;方案;探新
一、當下高職高專通信技術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是教學方法傳統而守舊。傳統的教學模式依然存在于現代化的高職高專通信技術專業的課堂上,老師仍舊占據著主體地位,以灌輸式、填鴨式的模式對學生進行授課,而學生始終在專業化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課堂上完全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缺乏生機與活力,而且,學生們對這些枯燥而乏味的通信技術也不能產生興趣,在課堂上備受煎熬,再加上老師也不注重學生實踐性的練習,這與現代社會的需要嚴重脫節,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或許會取得高分的好成績,但卻不能與人進行交流與溝通,不能達到企業需要的標準,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
二是教學方向不明確。我國當前的高職通信技術教學卻不盡人意,老師的教學方向依舊是以教材大綱為依據,不去顧及市場的變化,沒有職業性,方向不明確,是在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努力,并沒有找到正確的教學方向和模式。
三是缺乏師資力量。要想培養出專業化的學生,就必須要配備專業化的老師,但大多數高職院校因為對社會的認識不夠深刻,師資力量建O不夠,這樣的教學過程就沒有針對性和專業性,只能按照書本知識進行籠統的講解,不能與企業發需要、社會發展及市場競爭相結合,也不能讓學生認識到當前經濟的變化,不能與社會發展同步,與職業崗位脫軌,根本達不到教學的實效性。
四是理論與實踐脫節。通信技術是一門現代化的技術,是當今生產、生活中離不了的一項高新技術,因此,除了要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以外,更要加強交流與溝通,學以致用才是目的,但就當前高職通信技術專業教學的現狀來看,大多數老師在講臺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學生聽的卻是昏昏欲睡,整個課堂教學在“一言堂”中結束,學生學不到實用性的東西,在走上工作崗位以后,根本不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起來,失去了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本質。
二、校企合作方案探究
(一)校企合作的課程體系建設
從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出發,根據通信行業發展的現狀以及產業鏈職業崗位對人才技能的要求,從職業分析的角度入手,以培養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為核心,建立通信技術高職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根據職業技能鑒定和評價標準,根據企業崗位需求開展課程體系的建設,以通信行業產業鏈的數據網絡、程控交換網絡、移動通信網絡、傳輸網絡崗位群為核心,構建“校企深度融合,課證相互融通”的通信技術工學結合課程體系。
(二)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的建設
要保證校企合作的有效實行,需要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校外頂崗合作實訓基地。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每年至少一個半月以上的頂崗實習機會,同時為專業教學的教師提供一個月以上的企業實習機會,以了解崗位發展的狀況以及最新的技術和要求。高職院校定期與通信企業合作,學校與企業共同建立生產性的實訓基地,集生產、銷售、維護于一體的通信產品的產業鏈,為學生提供有真正意義的產品研發崗位、銷售崗位、維修崗位的實訓環境,同時為教師的科研立項提供實驗環境,更為校企合作的課程設置、教材開發、科研項目的研究提供便利。要將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放在重點的位置,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為學生實踐創設環境和機會,使學生成為企業生產服務第一線急需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三)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的機會
通過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的機會,讓學生能夠真正的體驗崗位實踐。在頂崗實習期間,對學生要以企業正式員工來看待,按照企業員工的標準對學生嚴格要求,讓學生感受到真正的崗位能力要求,這對于學生工作能力的培養和經驗的積累十分有利。學校可對學生進行短期的崗位初步培訓后,按照崗位要求安排學生參加頂崗實訓,企業可給予學生相應的實習補貼和福利待遇。一般來說,對于崗位實習的補貼標準可參考企業的試用期和非試用期標準來給予。在合作企業批準的情況下,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可以實行崗位輪換制,以使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各種崗位的要求,為后續的學習和就業提供參考。
摘 要 通過分析學情和課程設置等方面影響高等數學與高職通信技術專業融合的因素,結合奧蘇伯爾有意義學習理論探索解決的對策,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通信技術;高等數學;有意義學習理論
1 引言
高通信技術專業是門復合型專業,包括通信、電子、計算機等相關內容,旨在培養掌握通信技術基本理論,具有通信系統運維、通信設備安裝調試基本技能的一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通信技術專業的核心知識點大多依賴數學理論作為支撐。以“服務專業,必需夠用”為原則開設高職數學課程,已成為高職院校廣大數學教師、專業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的共識[1]。
本文從學情及課程設置方面分析影響高等數學為通信技術專業服務的原因,并結合奧蘇伯爾有意義學習理論探索解決的對策。
2 高職通信技術專業學情分析
高職通信技術專業一般都開設了電路基礎、信號與線性系統等與高數密切相關的專業課。在實際的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倍感壓力,原因在于本應助力于專業學習的高等數學課程卻成為專業學習進程中的攔路虎。為此,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與研究對策是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迫在眉睫的事情。
基本情況調研 以筆者所在的湖北科技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為例,通信技術專業開設的系列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涉及的高數知識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通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專業課程的大部分重要知識點都以數學為基礎,數學作為上位知識,專業課作為下位知識。倘若學生不能分辨這種具有上下位關系的新舊概念和命題的異同,則新的有意義的學習就不能出現[2]。
為了獲得數學與專業融合程度的第一手資料,筆者對學院2011、2012級通信技術專業畢業生142人以及2014級通信技術專業在校生56人共計198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分別如表2、表3所示,表3調查結果見圖1。
調研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本專業約90%的畢業生從事與通信專業相關的工作,大部分畢業生認為數學與通信專業關系很密切,同時也認為專業課難學難懂,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專業課里涉及的數學知識多、深、難。在校生則覺得數學和專業知識關系不大,并且日后工作不一定能用得上,因此,學習數學課時積極性不高。經過筆者近3年的探索與調研,總結了造成這一現象的幾個原因。
1)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學習習慣問題。部分高職學生是因為高考失利或者學習成績不佳才進入高職學校學習,他們智商正常,欠缺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據調研發現,很多高職生的家庭教育就是不太讓人滿意的,因此養成的學習習慣不盡如人意。同時,學校的學習氛圍不夠濃厚,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不少學生漸漸隨波逐流,不再追求積極上進。根據問卷調查顯示,只有不足10%的學生會在上課時做筆記,約50%的學生能聽懂一半的課堂講授知識,只有約17%的學生會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預習、復習,能在草稿紙上進行反復演算、作圖、推導的是極少數。通信技術專業本身就是有一定學習難度的專業,所涉及的大部分專業知識都與電路、計算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而數學又是其根本,若不花時間來預習、復習、演算,上課時能真正理解的知識就會十分的有限。因此,如何從學習習慣的改善方面著手進行教學改革,是教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2)高數課程設置情況與專業課學習問題。近年來,在理論夠用原則的驅使下,各大高職院校對數學等基礎課進行了系列改革,提高了對數學的要求,同時縮減了數學教學的課時。這就加劇了教學內容多而課時少的矛盾,使得教師為了趕上教學進度,對一些重點內容和應當精講細講的內容一筆帶過,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果[3]。
在專業課的學習方面,從第一學期開設的電路基礎到第五學期開設的通信工程項目管理課程,首要的先修課程就是高等數學。據統計結果顯示,學院通信技術專業14級在校學生的高數成績優秀率僅為2.1%,合格率為60%。專業課教師反映,學生在學習專業基礎課時有點兒吃力,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專業的計算方法和思維方式。教師會根據需要適當地補充一些相關的數學知識,此時學生學習積極性還比較高;到了專業課學習階段,由于課程內容的難度有所上升,并且所需數學知識也越來越艱深,專業課教師無法給學生講授難度較大的數學知識。這就導致專業課的學習進入舉步維艱的狀況,很多學生到了這一階段學習熱情驟減,學習質量急劇下滑。
3 高等數學與通信專業課程有機融合的對策研究與實踐
高數課如何與專業課融合的問題存在已久,近年來,各大高職院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都進行了大量的課程改革。就高等數學而言,教學改革從壓縮內容發展到模塊教學;就通信技術專業課而言,教學改革引入真實的工作情境。但二者的課改都是分別獨立進行,相互沒有很好地融會貫通,因此對于通信技術專業學生來說改善不大。成功的教學改革離不開成熟教育理論的指導,在奧蘇伯爾有意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筆者就高數與通信技術專業的融合進行了一系列課改探究實踐。
奧蘇伯爾有意義學習理論 奧蘇伯爾(Ausubel)是當代美國著名的認知學派教育心理學家。他在吸取其他心理學家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針對西方傳統的學習理論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人的學習特點的共同缺陷,提出以確認人的學習特點為前提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并將其學習理論與教學論有機結合[4]。
奧蘇伯爾所說的有意義學習(有意義接受學習)是與機械學習相對的,其實質在于在以符號(語言文字及其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識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之間,建立起非人為性的和實質性的聯系[5]。這種聯系強調的有兩點,一是“非人為性”,二是“實質性”,在專業學習領域中可以認為是學生已掌握的基礎知識與正在學習中的新專業知識之間建立起來的因果、主次、遞進、并列等邏輯上的聯系,并且能夠用平實的語言通過不同的形式來表述。
如在學習信號與線性系統的奇異信號的內容時,在學生已掌握的導數、積分等數學知識與單位沖激信號的形成與特點之間建立起邏輯聯系,當這種邏輯聯系建立并穩固之后,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單位沖激響應與系統函數之間的傅里葉正反變換的關系,這樣的學習就算是“有意義”的。
高數與通信技術專業課程融合的研究與實踐 近年來無論是高數課還是通信技術的專業課,教師設計課改的初衷是美好的,但為什么學生參與度不高,效果不好呢?很多教師把達不到預期目標的課改原因歸咎于學生,認為是由于學生的基礎薄弱、自控力不強等原因造成。作為教學一線人員,更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考慮課改的問題。因為作為教改的重要利益相關者,任何改革都必須從學生的關切點、焦慮點和爭議點出發[6]。
1)重視學生情感因素,增強學習動機。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在入學時已經具有了各自獨立的想法,是有著豐富的情感體驗的個體。奧蘇伯爾認為要進行有意義學習,首先,學生得具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即積極把新知識與自己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知識關聯起來的心理準備狀態[2]。雖然情感因素不會直接影響知識的學習與智力的提升,但是情感因素當中的學習動機、堅持態度的強弱都會對后續的學習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關注情感因素,增強學習動機,是教學改革首先要考慮的因素。
2)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合理安排教學。奧蘇伯爾認為,在有意義的學習中,新的學是建立在原先的學習基礎之上,人們總是利用原先的學習來促進后續的學習,而后續的學習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原先的學習[2]。為了促進學生的有意義學習,教師首先必須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知識的掌握情況,即學生學過了哪些知識,對這些知識的掌握情況。
據調查發現,學院通信技術專業安排的36學時的高數學習是無法滿足學生后續知識學習要求的,經過高數教師和專業教師的反復研究后決定,在36學時的高數教學中,講授函數、一元微積分、常微分方程這些基礎理論,稱之為“基礎模塊”;另在第二學期開設專業的通信數學36學時,講授線性代數、概率統計、積分變換等與通信工程實際密切相關的專業數學,稱之為“專業模塊”。同時,在數學課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引入數學實驗的內容,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改良教學方法,從多個方面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會利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專業問題。
3)利用信息化技g,促進高數與專業的融合。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后,接下來思考如何在專業教學中融入數學的思想。傳統的板書加PPT教學的方式是遠遠不夠的,可以借助各種現代化信息技術促進高數與專業的融合,可利用MATLAB、Simulink等軟件進行仿真實驗。
MATLAB是美國MathWorks公司推出的科技應用軟件,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和符號計算[7]。如在信號與系統課程中,在講解工程上用得較多的“調制”的概念時,首先利用軟件觀察原信號的頻譜F(w)的波形,接著觀察已調信號的頻譜波形,從仿真結果來看,已調信號的頻譜是原信號頻譜的線性平移,即將原信號的頻譜圖左右各平移到中心的位置上,圖形由一項變成兩項。這樣學生先會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了解調制的本質就是頻譜的搬移,為接下來的理論講解奠定基礎。最后從數學公式上分析調制的實現方法,通過MATLAB軟件仿真,將數學知識、專業知識以及工程實際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學習。
4)系列課改實踐效果。筆者在學院從學生情感因素、高數與專業課課程設置、利用信息化技術等方面進行高數與通信專業融合的系列課改探索,從學生的高數成績以及部分專業課成績的統計情況來看,課改達到預期目標,如表4、表5所示。
4 結束語
筆者結合奧蘇伯爾有意義學習理論,在通信技術專業進行了近3年的高數與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從高數課程的設置到專業課程的調整,做了一系列積極的探索。通過改革,學生的學習興趣日益濃厚,專業課成績逐年見長,就業競爭力不斷增強,課改成效明顯。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公平、構建學習型社會、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增強職業院校的辦學活力,創新辦學體制機制,推進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是關鍵。
【關鍵詞】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推動了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的發展,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依據【教職成10號】文件精神,“高校的高職專業設置要堅持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的需要,適應各地、各行業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適應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們對學生的培養主要立足省會經濟建設,以學院發展為依托,以通信技術專業為研究重點,對多年校企合作的經驗進行探討。
一、為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優勢,發揮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為社會、行業、企業服務的功能為企業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同時也為學生實習、實訓、就業提高供更大空間,經友好協商,通信技術專業先后與河北通信建設有限公司網絡分公司、珠海經緯天地通訊有限公司、石家莊華政恒通通信有限公司、中國電信河北分公司等通信企業達成校企雙方人才培養、實習基地建設、科學技術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等方面的校企合作協議。在合作意向中,校企雙方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和義務,本著“教與學”、“理論與實踐”、“培養與需求”等平衡共融問題,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完善教學資源建設。
二、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的制定;師資建設、實訓條件的優化。
從省工經聯近期舉行的重點行業信息會上獲悉,2015年前三季度河北省電子信息產業繼續保持健康穩定發展態勢,省會骨干通信企業仍是創收創利大戶。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高質量人才的培養,人才培養反映的是地區經濟發展的需求,也就是說做職業教育既要有的放矢,又要因地制宜。所以在進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我們邀請企業專家參與提供指導意見,并針對課程的設置進行詳細分析,去掉理論性強的課程,融入技能性強、入職職員應具備素質培養的課程,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以增大學生求職的競爭優勢。
針對老師們多是直接從院校畢業、實踐經驗不足的實際特點,我們通過兩種方式完善師資隊伍建設。一、請進來。將企業的能工巧匠聘請到課堂,將真實的工作項目融入到課程中,教師隨班“跟讀”。利用教研活動時間,外聘教師和教師們一起探討課程內容的設置,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共同編寫教材《通信專業基礎》、《通信工程概預算》、《基站工程》等,指導制作校級精品課《移動通信應用技術》、《通信工程監理》、《基站工程》,為進一步完善通信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充實內容。二、走出去。選派年青教師到企業進行專職頂崗實習。教育不能閉門造車,所以為了更好地培養一支過硬的專業教學團隊,通信技術教研室定期安排教師進入企業進行全職實習。截止目前,通信技術專業全部教師都已實現累計2年頂崗實習。在實習過程中,教師們都能做到遵守企業規章制度,積極參加企業員工的專業培訓,監督并指導學生實習。一段時期以來,不僅在授課上,學生反映效果良好,而且在參與國家級比賽時也有不俗表現。2015年和2016年參加“大唐杯”全國大學生移動通信技術大賽榮獲高職組的優異成績。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謀求自身發展、實現與市場接軌、大力提高育人質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舉措,而企業在相應的培訓過程中提供相應的平臺加以輔助。其初衷是讓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讓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以切實提高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實訓基地建設規劃,是學校事業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加強高職院校基礎能力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現有的實訓條件是有限的,通過校企合作,利用企業已有的優勢資源――硬件設備進行學生的實訓,既可以節約辦學成本,又保證學生畢業后就可以直接上崗,發展與晉升的起點更高。在“大唐杯”的比賽中,模擬軟件和實操涉及的硬件設備是由合作企業免費提供的,并且企業選派指導教師與我們的教師一起全程參與指導練習和比賽。
三、與河北通信建設公司、珠海經緯分別成立“通建班”、“珠海經緯班”等定向冠名培養班。學生在校期間,除基礎n外,其他專業課均有企業技術人員承擔教學工作和實踐指導。授課時多采用工作中的真實案例,并帶學生到項目現場實際調研,指導學生實操。
在大三階段,學生們在通過企業對員工的資格培訓及考試后,能參與到公司所承擔的項目中的基站督導、通信客服、傳輸工程師、網絡優化等崗位,獨立完成工作任務,鍛煉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崗位專用能力和專業核心能力。在校期間安排學生頂崗實習230人;輸送合格畢業生88名。
在通建公司的走訪過程中,企業和我們強調了人才職業素質培養的問題。良好的職業素質伴隨每位員工的職業生涯中。在學生時期,專業教育和課程設置中應當需要灌輸職業素質的培養,這樣的學生才能在象牙塔的安逸生活中有意識的鍛煉自己,從而在實習和就業時更好地適應企業環境。學生素質不合乎企業用人標準,人才培養就會脫節,校企合作的主體失去了培養意義,更談不上長期合作了。企業的競爭力體現在“人本”的基礎上,經濟價值也體現在高素質的員工身上。無論哪個企業都希望擁有技能過硬、品質優良的高素質員工,熱愛企業、奉獻企業,首先就要了解企業。2015級學生軍訓期間,珠海經緯天地通訊有限公司安排工作人員,慰問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來自企業的溫暖,感受到專業以后發展的美好前景,和來自企業的人文關懷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客觀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引了正確的方向,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們對專業學習的熱情。
我們邀請企業技術專家和人事管理者入校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制定;參與教師技能培訓、考核;參與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校企合作實現了社會資源與教學資源緊密結合,由企業為學生實踐、實習提供場所,使教學能夠以真實工作項目為載體,采用校內外實習、實訓相結合的訓練手段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企業對教學改革和學生“四種能力”培養的作用。
摘要: 本文從明確課程體系建設的原則和指導思想出發,提出了高職高專院校通信技術專業課程結構體系的構建思路,進而提出了課程結構體系的設計和優化的方案,并提出構建課程結構體系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 通信技術專業;課程結構體系;改革
0引言
通信技術專業是我院電子信息系的一個主打專業,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確立高職課程結構體系是關鍵。如何構建一個體現高職特色、可持續發展的課程結構體系,就成了一個重要課題,為此,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探索。
1課程體系建設的原則和指導思想
1.1 指導思想認真貫徹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著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辦學思路,科學地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構建與培養目標相適應,以專業核心課程為主干的新型課程體系和以職業能力為中心的實踐教學環節,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2 基本原則
1.2.1 以就業為導向,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制定課程結構體系時,一定要開展社會調查及對就業崗位作具體分析,提煉出所需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并貫穿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
1.2.2 堅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制定課程體系時,正確處理好德育與智育、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正確處理好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三者之間的關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2.3 以能力為本,加強實踐能力培養在課程體系的整體設置中把實踐教學作為專業教學的重要核心環節,并把能力培養貫穿教學全過程,要保證實踐教學有足夠的時數,實踐教學時數占教學總學時數一半以上。
1.2.4 體現“工學結合”思想,按崗位需要設課,加強應用性和針對性基礎理論教學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要加強崗位的針對性,積極進行課程整合和優化。同時將職業技能鑒定的標準融入到課程體系中,并結合考取崗位證書設課。還應積極推行“多證書”制度。
1.2.5 走“產學結合”的道路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在制訂和實施教學計劃時要加強與企事業單位的緊密合作,成立由院內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企業專家組成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參與教學計劃修訂工作,使產學結合切實得以落實。
1.2.6 倡導創新,辦出特色在制訂專業教學計劃時,提倡“獨立思考,成功實踐”,根據本專業生源的實際情況,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力爭辦出特色。
2模塊化課程體系的設計和優化
2.1 合理課程設計,優化課程結構本專業培養的是能適應我國電信及信息技術發展需要、能從事通信技術崗位工作、具有較強的通信設備安裝、調試、檢測、維修、營銷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因此課程設置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建立了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課程設置分為必修課與選修課:必修課分為文化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選修課分為人文類選修課和專業類選修課。文化基礎課的開設主要以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目標;專業主干課和實踐課是課程結構的核心,主要使學生具備扎實夠用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人文類選修課主要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專業類選修課主要是延伸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拓寬就業面。通信技術專業課程結構圖見附表。
2.1.1 公共必修課程公共必修課程在通信技術專業的課程中所占比例較小。其中主要有大學英語、高等數學、政治理論等課程以理論教學為主。
2.1.2 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這類課程在專業課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如“數字通信”、 “光纖通信”等核心課程是按照通信行業基本崗位技能要求設置的;同時設置了“通信工程概預算”等通信線路工程方向的課程,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設置思想;設置“電子工程制圖”和“電路分析”以保證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需求;設置“計算機通信網”和“通信常用軟件”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拓寬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寬度;設置“專業英語”課程,提高學生獲取本專業外文知識的能力;“電信企業市場營銷”課程是針對“電信客戶代表”崗位設置的,可以適應本專業女同學就業此崗位的特殊需求。
2.1.3 專業選修課程 這類課程的設置體現了方向化、模塊化思想,強調文理滲透和學科交叉,強化專業新技術教育,照顧學生跨專業就業需求,關心學生在專業及職業上的進一步發展。“鐵路專用通信”、“鐵道概論”、“軌道信號控制”課程可以增加學生對“鐵道通信信號”專業知識的了解,為部分學生就業于鐵路企業相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電信新技術”課程可以提高學生了解本專業技術發展、應用前沿與趨勢,提高學生知識廣度;“科技信息檢索”課程可以培養學生應用各種工具獲取本專業知識的能力;“電子商務”課程增加了學生新型商業事務處理能力。
2.1.4 公共選修課程該類課程所占比重較小,但對于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人文科學素質及社交及求職禮儀具有重要作用,該類課程有 “美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
2.1.5 實踐課程本專業實踐教學課時占總教學時數的50%,這種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適當減少理論教學環節,并增加特色實訓課程的措施強化了專業訓練、主干課程、素質教育、實踐訓練,使學生能真正動手,做到實踐與理論的統一。實踐教學環節形式多樣,包括課內實驗、課程設計、社會實踐、入學教育、畢業教育、軍訓、畢業實習、、校內實習、畢業設計等。
2.2 強調職業素質核心,加強全面素質教育制定教學計劃時,從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專業素質三方面考慮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培養,發揮政治課在政治思想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組織好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教育,引導學生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在畢業前一學期我們還專門增設了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指導學生就業及增強學生對職業道德的理解。通過入學教育、軍訓、公益勞動等環節對學生進行教育。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德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和實踐。充分發揮學院黨校、共青團和學生會的積極作用,開展健康、豐富、活潑的課余活動和社會實踐,將素質教育滲透到專業教育中,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始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3構建課程結構體系的保障措施
3.1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一批高素質的“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是支撐課程體系實施的基本前提,所以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高職師資隊伍的建設。一方面,積極鼓勵教師進修深造,不斷完善理論功底;另一方面,提倡教師考證,盡快取得通信設備調試工證書和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證,努力提高專業技能水準。筆者認為,在高職教師的培養體制上,也應進行開放式建設,如讓專業課教師一邊實踐工作、一邊理論教學,通過實踐完善理論,以理論來指導和促進實踐。
3.2 加強精品課程、優化教材建設按照學院課程改革及建設總體規劃,確定了本專業精品課建設規劃并積極組織實施。以本專業副教授為負責人,邀請電信企業專家參與建設的院級精品課“光纖通信”獲得學院立項,目前該項目正按計劃有序進行中。本著“選優用優”的原則,優先選用國家級重點教材、精品課程、“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省部級以上優秀教材,對發展迅速和應用性強的課程,要在不斷更新教材內容的同時積極開發新教材。力爭70%以上的專業課使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鼓勵建設一體化設計、多種媒體有機結合的立體化教材。本院還鼓勵老師與通信企業家合作編寫教材,與計算機網絡公司專家合作開發項目,并編寫了實驗實訓指導書。
3.3 改革教學方式,實行彈性教學高職教育突出的是職業能力的培養,要構建一個良性的通信專業課程結構體系,就應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改革教學方式,實行彈性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亦應有的放矢,應根據學生的不同來源和具體情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相應的教學要求,實行分層教學。
利用本專業擁有較多、較好實驗實訓場地和設備的優勢,把以往只在課堂中講授的教學內容搬到實驗實訓室或企業生產現場中進行。讓學生一邊聽理論講解,一邊觀看并學習操作演示,一邊自己動手實踐操作練習。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內容由抽象難懂變得形象具體,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真正落實了對學生實踐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本專業“光纖通信” 、“數字通信”等課程逐步開展了“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探索,扭轉了傳統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脫節,重理論輕實踐和強行灌輸的不良傾向。同時大力提倡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鼓勵教師開發教學課件并利用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研發網絡課程;改革和完善考核方法和內容,在部分課程中增加口試、答辯、現場測試、現場操作等多種考核形式,實現理論考試和實操考核相結合,著重考核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3.4 加強校內外產學研一體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實踐教學的環境、條件和基地建設是落實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保證。根據專業建設的需求,一要積極建設“校內研究型”、“校外實習型”、“產學研緊密結合型”等多層次、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二要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不斷拓展校際之間、校企之間、高校與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加強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基地和實驗室建設。幾年來學院投資300余萬元建設了數字傳輸、程控交換等多個實驗實訓室;并與企業聯合建設了“西安聯通校內移動通信基站”和“西安鐵通校內電話機房”兩個運營型校內實訓基地,可以為本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提供完全真實的環境和條件;又與中國鐵通陜西渭南分公司、中鐵電化局西安通信信號工程處兩家企業合作,建立了兩個校外實習基地,進一步拓寬了校企合作共同培養人才的辦學模式。
3.5 改革課程要求,推行“多證書”制度為了貫徹“工學結合”思想,學院推行“多證書”制度。本專業新教學計劃將通信行業“中級工”技能鑒定的標準和要求融入到課程體系中,我們結合考取“光纖通信設備調試工”、“程控交換機整機檢驗工”、“無線電設備調試工”三個崗位證書,設立了“光纖通信”、“交換技術”、“移動通信”三門專業核心課,并對這些課程規定考證要求,可以確保職業技能鑒定的順利開展。本專業還通過“大學英語”、“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通信網”三門課程,對學生獲取“英語等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華為網絡工程師認證”做出了考證要求,初步構建起了本專業的認證體系。
綜上所述,通過對通信專業課程結構體系的研究,首先是發現重點應放在課程結構的調整上。其實質就是重新認識和確立各種課程類型以及具體科目在學校課程體系中的價值、地位、作用和相互關系,由此形成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和諧一致的通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其次就是諸如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等一系列構建課程結構體系的保障措施上,只有真正落實各項措施,才能保證課程體系的優化構建,才能實現寬口徑、厚基礎的教學目標及培養出符合國家、社會要求的通信專業技術人才。
摘要:以工學結合為主線進行教學改革是培養高技能通信技術人才的有效途徑。文章分析了高職通信技術專業實施“工學結合”的必要性,討論了通過校企聯合進行課程置換,基于工作任務設計課程內容,以工作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改革等措施。
關鍵詞:工學結合;通信技術;教學改革
0 引言
經過多年的改革,我國通信產業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以通信運營商、設備制造商為主導的通信產業鏈不斷擴大,伴隨3G網絡的全面鋪開,“三網融合”的不斷提速,我國通信產業迎來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已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先導產業和戰略產業。
通信產業的迅速發展使得各企業在通信運營、終端軟硬件產品生產開發、銷售、維修及通信服務部門的相關崗位對高技能人才有很大需求,高職通信技術專業培養的“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理應在企業大有用武之地。但是由于許多高職畢業生專業技能水平遠低于用人單位的期望值,許多企業實際工作崗位因難以招到合適的人而虛位以待,形成了“招工難”和“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就業矛盾局面。
究其原因,是由于學校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有脫節現象。學校所教授的知識與技能、學校的實驗實訓條件已經跟不上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僅是表面原因,而在高職教育中采用的以學科為中心的培養模式才是深層次的原因。以學科為中心的培養模式強調學科的系統性、完整性、理論性,而忽視了知識與具體工作任務的聯系,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而高等職業教育與本科教育的最大區別是對職業能力的培養,它不像本科教育那樣重視學科性和學術需要,而是在對職業崗位能力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以工作過程或工作任務為導向,來構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結構。
在通信技術迅速發展,市場不斷分化組合的今天,通信技術專業教學內容必須和企業技術發展及產品更新實時聯系在一起。工學結合模式正是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通過學校與企業雙向介入,將學校的理論學習、基本訓練和企業的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以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主線的一種培養模式。
西安郵電學院是一所以信息技術為主要特色的學校,行業特色鮮明,行業優勢明顯。近年來,圍繞通信技術專業,積極探索以工學結合為主線的課程改革,千方百計縮短行業、企業用人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差距,通過校企聯合進行課程置換、基于工作過程進行課程內容改革、以項目任務驅動進行教學等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我校通信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受到企業的歡迎。
1 校企深度聯合,進行課程置換
目前高職院校通信技術專業普遍存在教材陳舊、知識結構滯后、課程設置目標不明確、偏重理論教學而實踐訓練不足的問題這種情況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與高職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完全是背道而馳的。為了擺脫這種困境,目前高職院校通過和企業合作,在原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根據教學進度和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專業特長,與企業的現有資源進行課程整合,選擇適用的課程內容,采用課程置換的形式將專業課程全部或部分置換為“職業教育課程”。這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立足于企業的實際需求,知識結構緊跟最新技術發展,采用來源于企業的真實案例,讓學生邊學習邊做項目,通過做項目掌握相關的知識及項目的開發過程,讓學生及時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有機銜接,體現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職業性、針對性和實踐性。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隨著電信業從話音通信時代走向信息、多媒體通信時代,網絡的體系架構發生了深刻變革,全IP的業務融合網絡成為業界一致的認識,IP技術已經成為下一代網絡、寬帶移動通信、IPTV等新興網絡的核心技術,因此,各通信類專業都開設了計算機網絡課程。但傳統計算機網絡課程主要注重于TCP/IP協議族中各層協議的理解與編程實現,對實驗環境要求較低,而通信技術專業則強調通信大系統的概念,強調在現代通信網絡系統架構下,計算機通信網以及TCP/IP技術所處的地位,各種網絡設備的工作原理和在通信網中所起的作用。利用我校2007年與中興通信學院合作成立的NC聯合教育中心,并參考思科、中興數據網絡認證考試CCNA、ZCNE、CCNP、ZCSE等內容,開發了適合通信技術專業的數據網絡課程,置換原來的計算機通信網課程。充分利用我校與中興通訊的聯合實驗室和西北授權培訓中心,由獲得中興通訊數據網絡產品授權培訓的講師進行授課。在教學內容設計時,適當地縮小了對TCP/IP各層協議的分析,而增加對各種數據網絡產品的介紹。在強調數據網絡產品工作原理的同時,增加對思科、華為、中興等業界主流廠家的路由器、交換機等的性能、原理、配置等的介紹。這樣使學生能盡快地熟悉各種數據網絡產品,并且能夠進行配置、操作,縮短了企業用人和學校教育之間的差距,幫助學生更好地就業。
隨著3G移動網絡在我國的全面鋪開,3G人才存在很大的缺口。但由于實驗設備條件等的限制,學校的移動通信課程仍然以2G系統為主,3G較少涉及,這樣造成了學校教育遠遠落后與企業需求,學生畢業后還要參加相關技術培訓才能勝任工作。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我們對已開設多年但主要由教師課堂講授的移動通信課程進行了改革。通過與郵電通信技術公司合作,校企聯合開發了3G移動通信系統運行維護課程,并和原有的移動通信課程進行置換,課程內容包括GSM/GPRS模塊、3G技術基礎知識、WCDMA、CDMA2000、TD-SCDMA三大標準,共五大模塊,具體的課程內容則是基于工作過程選擇確定的。
2 基于工作過程,設計課程內容
基于工作過程進行課程內容設計的步驟為:市場需求調研分析崗位需求歸納學習領域確定學習情境制訂學習任務。基于工作過程以下以3G移動通信系統運行維護課程為例介紹。
【摘要】從分析高職高專開設專業英語課程的必要性,介紹了通信類專業英語現存的問題并作了簡單分析,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有:學生對專業英語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教材內容跟不上行業的發展,教學方法傳統且單一,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同時,作者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法,主要有:改變學生的觀念,編寫實用性更強的教材,增加職業場所工作情景的專業英語應用的模擬實訓,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師水平。
【關鍵詞】專業英語 通信工程 教學改革
一、高職高專開設專業英語課程的必要性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化,為了適應時代的需求,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已經迫在眉睫。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既懂文化知識又有職業技能,可從事各行業生產、技術、管理、服務等領域的高等應用性專門人才和復合型人才,以滿足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1]。
另隨著國內外商業、技術交流日益增多,接觸外籍客戶或外文資料的機會也越來越多,職業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具備進一步學習、理解國外先進技術、把握科技發展最新動態及趨勢,以便勝任企業的各種工作崗位,這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而適用于正式工作場合的專業英語,注重語言交流能力和運用能力,強調在現代工作環境的綜合語言能力。《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規定:“應結合專業學習,開設專業英語課程,這既可保證學生在校期間英語學習的連續性,又可使他們所學的英語得到實際的應用。”“學生還應結合專業英語學習,認知400個專業英語詞匯。”因此,高職院校在完成基礎英語教育的前提下,應當開設專業英語課程,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保證學生基本具備在中國環境下處理各種可能遇到的涉外交際能力。
二、通信技術專業英語現狀及對策
1.課程定位
通信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大多是國內發達地區的通信類企業。隨著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這些企業與國外的交流日益頻繁,主要表現為新技術、新設備、 新產品的引進,或者是我國自主研發技術、設備和產品的出口及推廣等方面,這都需要既精通通信技術專業知識又精通外語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因此,學好專業英語對高職工科類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影響[2]。
2. 課程現狀
但是在高職高專的專業英語教學中出現了一些教師不愿意教,學生不愿意學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具體如下:
(1)教學內容不合理
現有教材很少涉及專業英語本身的基礎知識,僅僅是專業文章甚至是簡單的科普文章的拼湊,課外參考資料少,教材內容片面陳舊,教學重點大多停留在解釋專業術語、難句和語法上,忽略了學生畢業后對專業英語的實際需求,也不能反映專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和前沿技術,缺乏聽說環節,沒有工作現場的模擬實訓,脫離了專業英語課程的本質,忽視了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培養和應用環節,學生學起來很費力,效果差。
(2)教學方法
首先,教學方法老套單一,忽略了語言教學的特點。老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缺乏互動性,課堂氣氛沉悶,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有抵觸情緒,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其次,教學活動完全遵照教材設計和執行,只注重專業詞匯的記憶和文章的翻譯,沒有根據實際工作的需求讓學生參與實踐練習,缺乏實用性和趣味性。
(3)專業英語教師的水平
困擾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英語教學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工科專業英語是高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任課教師不但要具備廣博深厚的專業技術知識和過硬的英語基礎,而且要掌握針對高職工科類學生講授專業英語的教學方法。但實際情況往往是兩全不能齊美,要么教師英語基礎好但專業知識不過硬;要么專業知識深厚但英語發音不標準。此外,缺乏實際的實訓項目和良好的教學方法也導致了教學質量的下降。
三、改進方法
1.轉變學生的觀念
轉變學生觀念,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專業英語的重要性。教師在上第一次課的時候可結合教材的目錄,向學生介紹這門課的作用、地位、特點等,再結合專業技術領域的現狀,讓學生明白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知識,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英語水平。其次,從學生密切關注的就業前景來分析專業英語在企業招聘過程中的重要性。再次,讓學生明白在撰寫畢業論文、參加企業培訓或者實習報告上,專業英語也是極其有用的工具。再次,教師可以帶學生到一些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和人才市場去了解用人單位的要求,讓學生親自感受到英語的重要性。
2.編寫實用性強的教材
由于高職學生是高等職業技術應用型人才,專業英語教材應從實際出發,重視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教學內容既要概括專業基礎知識,又要力求與主流技術、最新發展緊密結合,使學生在英語環境下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教師可將現在熱門的專業技術作為專題講解,使學生了解本專業前沿技術和最新動態,也可將學生工作中用到的產品、設備的英文說明書,英文界面的軟件及幫助文檔等作為教學素材。
3.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由于高職高專學生基礎差,自控能力弱,自學能力弱,為了增加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在授課內容上,不一定必須圍繞課文內容進行,教師可以自擬其它的與專業技術有關的主題,尤其是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新技術的介紹。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可結合專業英語的特點,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點,調動學生的熱情和興趣,比如在記憶專業單詞時,教師可以制作像幼兒識圖卡片那樣帶有圖形、中文、英文的幻燈片,采用圖形和單詞并茂的形式,增強學生對單詞的感官印象和記憶深度,提高學習效果。
4.教師能力的培養
專業英語對任課教師自身素質要求很高,要求教師具有較好的基礎英語水平,全面的通信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獲取最新信息的能力。因此專業英語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要經常通過互聯網檢索學習最新的前沿技術,積極關注本學科專業技術、科研成果的國際發展動態。經常去研發型企業參與需求分析設計或者到制造類企業了解生產實踐中的管理、設備的使用維護,參閱最新的產品手冊,從而在提高自己的同時也了解行業現狀及用人單位對英語的需求方向,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做到課本和實際不脫節,教授的知識更加貼合工程實踐,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學有所用。在教學經驗方面,專業英語教師要經常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虛心請教,觀摩授課過程,吸取教學經驗,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課程的組織設計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四、總結
目前,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高職教育得到大力推進,高職專業英語課程得到了教育機構和社會用人單位的重視,尤其通信技術發展速度很快,要求通信專業英語也要跟得上技術發展的潮流,不斷更新授課內容,要求專業英語教師必須時時關注技術發展動態,及時更新授課內容。另外,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專業基礎比較低,學習積極性低。這些現實對我們專業英語教師提出了很嚴峻的考驗,要求我們必須多分析,多思考,多努力,既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又要做好學生的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的有就業競爭力的優秀人才。
摘 要 通信技術課程是鐵道通信與信息化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根據課程特點,針對課程理實結合教學中存在的諸如教學目標模糊、教學方法單一、職業技能與崗位脫節等問題,基于四階一體化進行教學設計,并且以職業技能競賽崗位為向導,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技能,提高綜合職業能力。
關鍵詞 鐵道通信;實訓實習基地;技能競賽;課崗對接;通信技術課程
1 引言
2015年,教育部頒發了新的高職高專專業目錄,將鐵道通信信號專業一分為二,其中通信與信息化技術專業面向鐵路運營維護及鐵路施工、城市軌道交通等企業,掌握鐵道通信專業知識,具備從事鐵路通信設備安裝、調試、維護、管理、施工、技術改造等工作的能力。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專業的核心是課程,通信技術課程在本專業中起著奠基石的作用,具有基礎性和導論性[1]。目前,鐵道類通信技術課程教學中主要存在這幾個問題:通信課程專業知識更新速度快,現有教材的內容很難追蹤最新發展成果,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無論理論教學還是實驗教學,都存在與實際的工程應用結合不緊密的狀況,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的職業能力得不到充分培養[2];雖然校企合作逐步深入開展,但基于課程與崗位的對接尚處于探索之中。由此,通信技術課程教學探索理實一體化方法勢在必行。
2 課程教學設計
基于崗位的課程目標分析 鐵路院校通信技術課程所對應的崗位分為兩大類,分別是運營類(鐵路局及城市軌道等)和施工建設類(中鐵及中鐵建等)企業崗位,工種為通信工程;運營類從事鐵路通信設備(通信線路、傳輸、接入、數據通信、調度通信、綜合視頻監控、會議電視、電源及機房環境監控等)日常維護、檢修,施工類從事鐵路通信設備的安裝、調試。另外,在專業培養中還需注重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培養。
課程教學體系設計(圖1)
總體設計 隨著高職高專招生制度改革,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評價方式的單獨招生考試一般在每年4月基本錄取完畢,錄取至入學這5個月時間就成為學生從高中轉向大學學習的關鍵期。由此,如圖1所示:
第一段,利用通信技術網絡資源共享課,引導學生提前進入專業課的學習;
第二段,利用認識實習期間走進企業,感知鐵路通信專業的特色和企業文化,通過教師引導確認興趣切入點;
第三段,利用專業實習,深入企業,熟悉通信工崗位工作(包括施工與運營);
第四段,利用頂崗實習和職業技能競賽進行現場鍛煉,使學生深刻了解崗位規范,熟練崗位技能。
用這四個階段保證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保證工學結合的實現。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特點,實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多種形式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依據本課程的特點及行業特色,采用“分段遞進式”工學交替的四階一體教學組織模式。
教學過程 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將課堂搬到實訓室,開展項目教學、現場教學、案例教學,以此作為核心,專業核心課程實現“教、學、做合一”。注重調動和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學習實踐與體驗中,鍛煉和培養職業素質與職業能力。
課程考核 課程考核以學習能力、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考核評價核心。考核主體多元化,考核內容多維化,充分體現課堂考核與企業評價結合,教師和自我考核相配合、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融合。主要通過記錄學生參加二課活動,參加國家、省內、院內的各種競賽活動來計分,計分原則參照學生手冊。
3 基于職業技能競賽和崗位導向的課程改革
技能競賽導向 由于技能大賽的項目設置既切合生產實際,又符合行業發展的需求,其在促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每年大賽都吸收了行業發展的前沿技術,這也賦予專業教學新的內涵[3]。對應鐵道院校通信技術課程的技能大賽有全國鐵道通信專業競賽“華為杯”數據通信賽項、國賽“計算機網絡應用”賽項以及國賽“4G全網建設技術”賽項等。
賽項分析 “華為杯”數據通信賽項主辦單位是全國鐵道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該賽項的設置參考了2015年鐵路總公司“數據通信”競賽,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提供主要設備及競賽環境,此競賽環境模擬了整個鐵路數據通信網的實體環境。國賽“計算機網絡應用”賽項覆蓋了企業交換路由的所有內容,并且兼顧了云計算及綜合布線技術。國賽“4G全網建設技術”項目緊密結合我國移動通信產業及鐵路移動通信發展規劃的發展方向,通過競賽充分考查選手的專業知識、技術技能,進而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與職業道德。同時吸引廠商積極參與。
競賽作用
首先,競賽不僅促進了學生對通信技術(尤其是鐵路通信技術)的深刻理解,而且加強了鐵路院校通信專業教師之間的交流;
其次,使得鐵路通信技術課程確立了能力目標和具有鐵路特色的技能方向;
最后,通過企業的參與加強了校企間的融合,同時加強了鐵路類院校通信專業教師間的業務交流,為形成高標準化的鐵路通信教學方案提供了較好的平臺。
課崗對接一體化教學 職業行動能力是技能人才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課崗對接是培養職業行動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實際教學實踐過程中,職業行動能力可以具體化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三個指標[4]。專業能力重點在于課堂教學,方法能力重點在于崗位實踐,社會能力重點在于職業體驗,三者相互融為一體,相互促進,皆可在課崗對接中得到有效提升。對于鐵路特殊工種,建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與鐵道通信與信息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緊密結合的實訓方式尤為重要。
首先,以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依據,與運維單位和施工企業密切合作,建立穩定的實習實訓基地,以保障通信技術課程正常教學的進行。選定與路局培訓基地,在建的施工項目作為課程的校外實訓實習基地。
其次,與企業共同建立實訓基地,制定相應政策和簽訂相應協議,包括實訓基地能夠接納的實訓項目、內容、時間、接納學生數,雙方的責任、義務、期限等。其管理按實訓基地所在單位相關規定及管理辦法執行,但必須建立保證教學任務完成和教學質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學生進入實習實訓基地應按照所在單位相關規定及管理辦法進行要求,由帶隊教師負責統一管理,所在單位現場兼職教師負責教授分派學生相關實習實訓內容。實習實訓結束后,應由考核小組對實習實訓學生及教師進行綜合考評。
最后,建立相對穩定的實訓指導教師隊伍。聘請企業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或操作技能的工程師、技師及以上資格能工巧匠、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組成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教學隊伍,加大對兼職實訓、實習指導教師的培訓力度,使其明確專業教學要求,熟練運用職業教育教學方法。
4 小結
文中從鐵路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對通信技術的教學改革方案開展深入思考,提出基于四階一體的教學改革的思路和方法。通過技能競賽引導和課崗對接一體化教學,使得學生在校期間“學得到”“用得到”,畢業之后真正成為企業通信崗位“用得上”“留得住”的新型技能人才。
摘 要:為增強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能力,著力提升職業教育整體辦學水平,建立高職、應用型本科相貫通的人才培養通道,實施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課程銜接則是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的核心,必需按照五年一貫的思路構建“專本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本文基于當前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課程銜接的現狀,分析了“3+2”分段培養課程體系構建的關鍵因素,從學生就業出發,構建了“綜合素質+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課程體系,使兩個階段既有序銜接又相對獨立,以達到培養“本科素養+職業特色”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高職;本科;“3+2”分段培養;課程體系;銜接
一、通信技術專業“3+2”分段培養項目背景
2015年,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和《中共吉林省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吉林特色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吉發〔2014〕22號),促進中高等職業教育有機銜接,在“專升本”和“對口升學”政策框架內研究探索適合職教體系建設的人才選拔方式,建立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相貫通的人才培養通道,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和多路徑成才搭建“立交橋”,著力提升職業教育整體辦學水平,增強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能力。吉林省教育廳決定2015年繼續在部分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院校、省屬本科院校之間開展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試點工作,制定《2015年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試點實施方案》。依據《方案》,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信技術專業和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通信工程專業聯合申辦高職-本科“3+2” 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試點。
二、“3+2”分段培養課程體系構建的關鍵因素
(一)明確銜接的邏輯起點。高職學生入學起點較低,文化基礎較本科學生差,但在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注重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因此當前現狀是就業率較高,但就業層次低,崗位遷移能力差。而“本科教育更注重學科的系統理論教育,本科學生理論基礎扎實,崗位面向選擇性大,就業層次高,崗位遷移能力強,但專業技能弱,實際操作能力弱”。
(二)明確銜接的培養目標。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在學生的培養目標及就業定位等方面存在明顯不同。作為合作的高職院校,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信技術專業是培養面向國家鐵路、地方鐵路、工程公司、通信設備工廠、廠礦企業、通信運營商等企事業單位,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能從事通信設備生產、安裝、調試、維修養護、工程施工與管理、技術改造等工作,工作崗位主要是生產一線操作人員、生產一線技術與工藝管理人員以及技術能手。而本科院校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通信工程專業是培養面向通信企業,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具備綜合布線及數據通信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技能,具備研究開發通信系統的初步能力,能從事生產工藝操作控制及管理、技改、研發和工程設計等工作,勝任數據通信工程師、現代交換工程師、通信網絡現場工程師、移動通信網絡優化工程師、通信勘察設計師、通信軟件工程師等崗位工作的本科層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兩所院校屬“同類”而“不同層”。
對高職學段和本科學段的培養目標進行明確和分層,3年高職學段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2年本科學段著眼于專業技術、管理技術的提升,要求比高職人才有更寬的理論基礎和更強的解決問題能力。
(三)明確課程銜接上存在的問題。通過對目前各省開展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的試點情況來看,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都已認識到課程的有效銜接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在構建課程體系時,不能簡單地將課程銜接理解為知識上的準備和技能的延伸,將本科和高職學段的課程體系進行簡單的疊加;不能把高職學段學習作為本科學段的“預科”階段,使高職教育出現回歸學術化狀態的趨勢。總結當前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課程體系的主要問題如下:
(1)文化基礎課程脫節。本科課程的設置多數是在學科體系下完成的,與高職相比,更注重基礎性內容的學習,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高職學段更加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強化實訓教學、社會實踐和頂崗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要求實踐類課時占總教學學時的50%以上,基礎課程設置相對較少,造成高職學生畢業后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尤其是高等數學、英語等課程在本科的學習感到吃力。(2)專業課程重復或雷同。高職學段和本科學段的很多專業課程內容相似,有的甚至連課程名稱都一樣。這樣會造成教學內容上的重復,嚴重浪費教學資源及教學時間。也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學生對后續專業課程的持續學習。(3)培養目標的不同影響課程體系的設置。課程體系的設置是以就業崗位的崗位能力需求為依據的。作為本項目的高職學校是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信技術專業主要的就業面向崗位是鐵路信號的通信。且根據合作的方案,專科階段有就業可能,因此在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上必然開設一些針對鐵路通信的課程及教學內容。而本科階段的就業面向與鐵路完全不相關,因此在一些專業課程的設置上存在矛盾。
三、通信技術專業“3+2”分段培養課程體系的制定
高職與應用型本科分段培養,不是簡單的“3+2”的學歷嫁接,既要體現“分段培養”,又要整體設計兩個階段的課程體系,使之平穩銜接,即對接院校要按照五年一貫的思路整體設計重要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技能實踐課程。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要有序銜接,便于學生進入本科院校學習。因此,要有效實施中高職與應用型本科分段培養模式,實現高職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充分整合職業教育與應用型本科教育資源,制定科學合理的中高職與應用型本科分段培養的實施策略和銜接機制高職階段及本科階段的課程體系都從“綜合素質+專業知識
+專業技能”三方面進行設置。
(一)高職階段。課程體系包括綜合素質課程,一般專業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及素質拓展課程,課程體系如下表所示。
(二)本科階段
課程體系包括綜合素質課程,一般專業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及職業技能課程,課程體系如下表所示。
四、銜接課程體系與以往課程體系的比較及特色
“高職本科銜接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將原有高職、本科專業課程體系進行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的有序調整。以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為導向構建“專本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按照五年一貫的思路,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按照本科的理論知識要求,結合高職院校“學中做、做中學”的特色,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職業崗位要求為導向,整體設計綜合素質、專業知識和專業核心能力課程體系。
(一)課程體系銜接。根據不同階段的培養目標要求,系統構建課程體系,課程設置由淺入深:高職課程重基礎,強應用,強實踐,讓學生建立職業概念;本科課程重實踐和理論的結合,強創新,鼓勵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工作場景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性。
(二)課程內容銜接。共同制定相互銜接的課程標準,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順序和實施路線,既避免高職和本科課程內容的重復,又拓寬和加深課程內容,真正實現課程內容銜接的連續性、邏輯性和整合性。文化基礎課程注意高職和本科層次知識點的有機融合,以適應其漸進性學習和終身教育的需要,高職階段注重基礎素質教育;本科階段注重學生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全面培養,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職業資格證書銜接。分段完成職業技能培訓,高職階段進行中級培訓,獲得中級職業資格證書,本科階段進行高級(技師或工程師)培訓,獲得高級職業資格證書。
(四)課程體系既有序銜接又相對獨立。在本課程體系中,高職階段的課程設置包含鐵路通信必需的核心專業課程,但作為限選內容,削減部分教學內容和學時,以鐵路就業崗位夠用為標準,同時設置另一限選內容與本科階段有序銜接。在教學計劃中將此部分集中內容安排在第五學期。具體執行過程中,根據專科階段當年的就業形式靈活選擇。
摘 要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深入開展教學模式改革,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突出專業內涵建設。從通信技術行業主要崗位能力需求出發,完成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通過全程崗位實習,實現學生專業認知、基本技能、專項技能、綜合技能的穩步提高。
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崗位實習;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
一、通信企業崗位需求
隨著我國移動通信網絡的不斷提速,4G網絡建設已經全面鋪開,工程建設人員、網絡優化人員、移動商務和移動增值服務軟件開發人員的需求量會逐步提高。業內專家估算,4G正式啟動之后,每年直接增加的移動通信行業就業機會在100萬人以上,吉林省與我國發達地區相比通信行業優質人才尤其匱乏。工信部出臺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的意見,將培養移動通信人才作為緊缺人才,列入“十二五”信息產業人才規劃[1][2]。
二、構建“雙元四段式”工學交替課程體系
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顯示,移動通信技術專業主要職業類別為信息和通信工程技術人員、信息通信業務人員。通過對吉林省地區同類行業和企業的調研發現,移動通信技術專業面向的崗位可以進一步歸納為工程建設、網絡維護、移動商務和移動增值服務軟件開發四個方面。依據工作崗位所應具備的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和職業標準,以及工作實施過程中對應的工作任務,形成“專業認知、基本技能、專項技能、綜合技能”為主線的“雙元四段式”工學交替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第一階段主要開設常識性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專業興趣,并注重通過培養學生對崗位的認知,建立行業視野,指引學生學習方向。第二階段安排在第二、三學期,培養學生崗位基本技能,每學期前10周要求學生熟悉專業必備理論、掌握基站勘察設計、開通、運行及調測等基本技能,后8周學生與企業近距離接觸,開展階段崗位實習。第三階段為專業技能培養階段,教學安排在第四、五學期,前10周在校內通過仿真的形式針對網絡優化、數據通信進行專項技能的培養,后8周在企業師傅的帶領下進行崗位實戰。第四階段開展綜合技能培養,讓學生在企業進行一個學期的崗位實踐,以準員工的形式參與崗位生產,并能夠進一步了解企業文化、熟悉行業及崗位標準,為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三、打造專業核心課程,建設國家教學資源庫
專業與行業企業一線專家共同進行專業職業技能分析,確定移動通信技術專業面向的工程建設、網絡優化、移動商務和移動增值服務軟件開發三個崗位(群),包括以三個崗位群為中心的通信工程勘察設計、通信工程督導、通信工程監理、移動網絡測試、移動網線優化、移動應用開發等崗位。確定三個崗位(群)的核心課程:“基站建設與維護技術”“通信工程制圖”“通信工程監理”“網絡規劃與優化”“網絡組建與應用技術”“移動應用開發技術”。
專業與企業密切合作,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進行課程開發,制定課程建設目標和課程標準,并與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合作開發通信技術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項目。建設完成的資源庫可滿足學生開放式實訓、中高職銜接課程模塊化定制、社會在崗與崗前人員培訓,同時為開展專業畢業生終身教育提供保障。
四、課程的運行與實施
(一)“1+3+3”校企合作平臺的搭建
“1”是“一個規劃”,即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通信人才為目標,根據行業發展制定專業未來發展規劃;“3”是面向“三大領域”,即以運營商、設備商、第三方通信公司等三大領域人才需求為出發點,促進專業與企業的雙向交流,提升專業就業率及專業對口率;“3”是針對“三個崗位(群)”,工程建設、網絡優化、移動商務和移動增值服務軟件開發三個崗位(群)展開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推動校企合作、促進校企深度融合。
(二)“深度校企融合,全程崗位實習”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在深度校企融合的基礎上,在整個3年6個學期的培養過程中,第1學期作為專業認知階段,以企業文化與崗位認知為核心,開展專業教育和專業認識實習,進行職業規劃,拓寬專業視野,提升專業興趣。第2~5學期作為技能培養階段,以崗位素質為核心,將課程分為校內課程學習和校外崗位實習兩個階段,從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和專項技能出發,通過校內與校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學生的綜合素質穩步提升,逐步達到通信行業對崗位的需求標準,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各種真實崗位的實習發掘自身的特點和從事某崗位的優勢,從而更加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實現工學交替。第6學期作為綜合技能培養階段,以崗位綜合技能為核心,在企業崗位進行一學期的頂崗實習,實現由學生到準員工的轉換,培養學生合格的崗位從業能力。
(三)教學過程的實施
1.以企業真實項目為依托,建設仿真教學情境
在校企合作辦學思想的指導下,引進合作企業真實項目和崗位訓練項目,教學以專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教學內容以崗位工作任務為載體。遵循認知規律,能力的培養、技能的訓練、素養的提高隨著課程的教學進程逐層遞進。
2.以企業實訓環境為平臺,開展崗前實訓教學
努力創建校內有企、企內有校、互動雙贏、開放合作的辦學環境,校企雙方共建教學基地。軟件建設上,引進通信崗位標準,進行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的改革;硬件建設上,校內以校企共建的準通信實訓環境、校外以合作企業的實訓環境為平臺,建設通信技術專業實訓基地。
3.以“雙師型”教學團隊為主體,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
依托“教學能力、工程能力”的“雙師型”隊伍,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實施“教、學、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精心篩選教學項目、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
4.堅持參加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開放實訓室對教學的引領示范作用
開放式實訓室不僅能夠加強專業課程體系實施的課內教學[3],而且能夠補充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的不足,教師僅負責創設任務情境、布置和檢查學生任務完成情況,再配合相關的教學活動。總體上,開放實訓室能夠模擬企業通信工程項目、滿足全國職業技能競賽的需求、考取認證需求以及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需求[4]。
五、實施二級教學管理,強化教學質量保障
第一,發揮網絡在教學質量監控中的作用。每學期學生都可以在學院統一組織安排下對本學期任課教師進行評價,教務處根據評價數據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作為教學改革和研究的依據。教師也可以登錄教務管理系統客戶端了解評價結果,以便改進教學。
第二,堅持學院、分院兩級督學評價。學校教務處專門為每個分院配備督導、分院外聘督導、專職督導,全面系統的對分院每位教師進行跟蹤聽課,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與教師進行一對一的溝通,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并與專業教師定期進行座談研討,傳授教學經驗。
第三,提倡同行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實施分院同行教師聽評課制度,由分院教學院長牽頭,教務科組織實施,專業教師互相聽評課,并進行教學效果評價,作為年度評優及下學期派課的依據。讓輔導員走進課堂對學生進行管理,這對學生的學習狀態、課堂秩序都有很大幫助。
第四,跟蹤課堂教學狀態。分院學生會及學習部定期填寫《課堂教學反饋表》,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效果、學習風氣、教學條件、教學設備運行情況反饋給分院教務科,使教學管理部門能夠實時了解教學運行狀態,實施有效的管控[5] 。
總之,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專業培養目標更加明確,崗位技能提升明顯。從行業、企業人才需求出來,圍繞三個崗位(群)開展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通過校內學習和校外崗位實習方式結合實現學生與準員工的無縫對接,學生學到的技能即是職業崗位上用到的技能。“深度校企融合,全程崗位實習”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中二至五學期都開展一次崗位實習,可以實現多個崗位的企業實踐,解決了技能培養和環境的限制問題。
隨著就業市場對移動通信技術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掌握主流工程化移動通信專業技術無疑能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國內外的很多大學展開了CDIO(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CDIO倡導“做中學”和“基于項目教育和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CDIO通過每一門課,每一個模塊,每一個教學環節來落實產業對能力的要求,以滿足產業對工程人才質量的要求。采用CDIO教學方法,不儀可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自學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協調溝通和團隊協作的能力。CDIO“做中學”的理念和方法是先進可行的,完全適合高職院校專業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改革。
本文主要借鑒CDIO工程教育理念,對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項目化設計。
一、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現狀
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課程在講授時,實訓環節往往就是讓學生上機實現書上的示例,沒有與社會實際需要的專業技術及應用技術的最新發展聯系起來。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是國內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教學基本還停留在傳統的理工科人才培養模式,普遍缺少對學生工程能力和職業素質的訓練,同時也缺乏進行這些訓練所需的教學環境,囚此,培養出的學生與產業界的需求往往存在較大的脫節,難以很快融人現代IT企業的運作。
囚此,國內高職院校需要從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工程化改造,逐步建立工程化實踐教學體系,著力培養學生的工程化開發能力和職業素質,并進而形成一個融基礎理論、實訓教學、工程實踐為一體的整體化培養機制,使學生的基礎知識、科學素養、專業知識、創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職業素質都得到全面均衡的發展。
二、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課程改革思路
國內一些工程學院和軟件學院積極開展了工程教育改革探索和實踐,其中最重要的實踐之一是引入了國際上先進的工程教育改革成果――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代表構思(coneeive)、設計(Design)、實現(hn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CDIO培養大綱將工程畢業生的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四個層面,大糾要求以綜合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在這四個層面達到預定目標。
從2011年開始,我校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在實踐教學建設方面全面啟動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課程體系改革,其中,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移動通信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1.以CDIO先進理念為指導,開發課程
課程設計依據CDIO工程教育理念,依據CDIO教學理念十二條標準對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及本課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真實項目開發為導向,以培養學生個人技術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及系統構建能力為宗旨,與企業工程師共同開發的“一體化項目學習”課程。
2.以真實項目為載體,組織課程
課程及相關課程體系都以真實項目來驅動知識的學習。通過小型真實項目(二級項目),完成一門課程的學習,通過一體化的大型項目(一級項目),完成整個專業課程體系課程的學習,一級項目和二級項目之間有機銜接,二級項目是一級項目的一部分。
移動通信技術專業NET開發模塊課程鏈路以“計算機技術系網站”作為該方向的一體化項目,為完成該一體化項目,依據網站開發的流程,知識逐漸遞進的關系劃分為以下5個項目“計算技術系網站”――網站前臺設計項目;“計算技術系網站”――數據庫設計及數據庫操作項目;“計算機技術系網站”――基于C語言的數據庫操作項目;“計算機技術系網站”―― 動態網站項目;“計算機技術系網站”――服務器部署項目。
3.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
課程的教學系統設計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要面向高職學生的特點和整體水平進行教學目標設計,以促進課程總體目標的實現;要以建構主義等學習理論指導教學系統的元素設計。
4.以行動為導向,優化教學
課程學習以學生學習小組形式進行,一般3~5人,學生入學第二學期自由結合,一直到畢業該組同學都以一個整體的形式出現,一起進行課程考核,一起完成課程項目、學期項目、畢業項目等等。通過小組形式的學習,學生的團隊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及專業技術等能力都有相應的提高。
通過課程的改革與實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明顯加強,學習興趣顯著增強,學習效果顯著提高,專業能力明顯提升。以此為基礎,在今后的教學中,發現運行中存在的不足,進一步完善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移動通信專業課程體系。
摘 要 高職教育中的校企合辦專業對于解決在校學生的學有所得、學以致用,以及就業時的學有所歸起到積極作用。其中校企雙主體管理是合辦專業成功的關鍵,與行業需求無縫對接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合辦專業成功的基石,專業課程實時改革、教學方法實時更新和企業配置一線資深工程師任教是合辦專業成功的保障。
關鍵詞 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校企一體化;雙主體管理;雙主線教學;人才培養模式;高等職業院校
通信行業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蓬勃發展,時至今日通信行業的現狀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其中,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尤為迅猛,從模擬信號到數字信號,從1G到4G的傳輸速率的提升,技術升級速度越來越快,設備更新周期越來越短,功能越來越多。然而,與通信行業的快速發展相比,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老化、滯后,導致通信行業亟需的技能型人才缺口巨大。而企業也為獲取技能型人才付出了大量培訓時間和費用,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基于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目標,長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校”)與中興通訊開始了合作辦學,探索“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一、“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做法
(一)合作辦學管理機制建設
2010年6月,學校與中興通訊確立“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合作機制,依托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堅持“三融合一分享”,共建企業冠名學院“中興通訊NC學院”,實行企業主導的校企雙主體管理機制。三融合一分享是指設備融合、師資融合、教學融合和中興通訊全國就業資源的分享。在合作辦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企業主導的校企雙主體管理機制。在人才培養的主要環節,如招生、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改革、實習就業等方面充分保障企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校企雙主體管理模型如圖1所示。
(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1.樹立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的教育理念
在專業上,NC學院堅持服務型專業建設。服務型專業建設是“校企一體化”辦學的核心目標,明確了辦學的核心目標是為行業企業提供主動、有針對性的全面服務,為企業提供實實在在的人力資源幫助,從而實現行業對合作辦學專業的高度認可,有效提升本專業校內地位及區域行業影響力。服務型專業具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服務型專業是對專業教學的深度改造,解決企業訂單班無法支撐專業發展的長期性、寬口徑要求;二是服務型專業是以企業群支撐合作專業發展,真正實現了面向行業的按需培養;三是服務型專業的核心是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包括崗位能力需求、企業發展需求和職業素養需求。
2.制定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
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方針的指引下,在學校“校企合作實質化”和中興通訊“將企業崗前培訓前移至大學”的辦學理念共同指導下,校企雙方共同進行移動通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依托中興通訊這一強大的企業資源平臺,利用中興通訊學院企業大學完備的專業課程培訓體系,致力于將企業崗前培訓前移到大學,即把中興通訊企業培訓課程引入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的教育體系中,與現有高職院校通信專業的課程相結合,使學生在大學教育中直接、高效地獲得中興通訊學院的企業培訓,利用實訓基地平臺,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最大限度地縮短職業成長過程,實現學生培養與企業需求的一致性。在專業技能方面,課程設置充分考慮移動通信技術行業熱點及對應人才需求,分析和構建符合行業、企業發展需要的崗位群,打破傳統的課程體系結構,代之以新的內容。在職業素質方面,企業全程負責學生的職業素質提升,由專職的職業導師負責實施相應的教學活動。職業素質課程包括了準職業人導向訓練、職業定位與發展、求職能力訓練三大部分。通過職業素質課程的實施,將全面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有效溝通能力、團隊合作意識、職場禮儀風范。
(三)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校企一體化”課程改革
1.新課程開發與教材建設
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選用優秀新版的高職高專教材,保證了教育部對文化課程教學的要求。專業技術課教材由學校與企業共同開發,體現了工學結合,并根據行業的技術發展每年對專業課教材進行優化和修訂。目前校企合作開發的專業課教材為9本,分別是《GSM移動通信技術》《IP網絡技術》《SDH光傳輸技術與應用》《EPON寬帶接入技術與應用》《WCDMA移動通信技術》《CDMA2000移動通信技術》《TD-SCDMA移動通信技術》《移動通信基站工程》《LTE 移動通信技術》。這些教材的結構為模塊化形式,通常分為基礎篇、任務篇、工程篇和發展篇。
2.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專業課的講授上,推行的是“MIMPS教學法”(內置項目教學法)和工程師自主教學法。“MIMPS教學法”共分為五個環節:M代表的是模塊化,I代表的是分層-交織,M代表的是任務驅動,P代表的是研究型實訓,S代表的是自我評價。模塊化是依據通信行業的崗位職責,以任務模塊的方式組織教材,讓學生在學習中目標明確;分層-交織即實訓的能力要求是層層遞進的關系,知識模塊由淺入深,由少到多交織于實訓中;任務驅動是推動學生快樂地學習,以任務形成學習小組,完成實訓操作,總結交流學習成果;研究型實訓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計劃能力、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達到提高技能的同時完善個性,形成良好職業素質的目的;自我評價是全方位多層次評價體系,旨在幫助學生全方位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工程師自主教學法是所有課程中均要求工程師采用自主項目教學,利用工程師在行業內積累的經驗和知識,形成個人授課的特長,在完成現行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利用其中20%~40%的課時進行相關經驗和知識的傳授。工程師教學內容均經過嚴格的審核流程,實現教學過程的可追溯、可控制。工程師自主教學內容通過電信行業能力競技系統實現資源共享,為工程師經驗的積累與傳承提供了有效途徑。
(四)實訓基地的建設
學校與中興通訊總計投資2000多萬元共同建設9個技術方向的四個多媒體實訓室,其中包括120余臺計算機組成的三個多媒體教學平臺、1300多萬元的通信實訓設備和仿真教學軟件。實訓設備包括光傳輸方向、無線方向、數據方向、寬帶接入方向、電信工程實施方向;仿真教學軟件包括GSM、WCDMA、TD_SCDMA、CDMA2000、LTE及4G全網建設等方向。幾乎涵蓋現代通信全部主流和熱點技術,完全模擬真實的現行網絡運行環境。目前包括光傳輸實驗室、數據通信實驗室、移動通信實驗室和電信工程實訓室,實驗實訓項目開放率100%,實訓基地設備完好率98%以上,設備運轉正常,滿足專業校內實踐教學需要。同時,現有校外實習實訓基地6個,通過在企業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經常跟企業聯系,請企業專家擔任學生在生產單位實習的指導教師,企業安排學生頂崗實習和就業,教師和學生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等,實現校企合作共贏和解決學生實習及畢業生就業的問題,實現了資源共享、人員共享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五)師資隊伍建設
移動通信專業的師資為“雙師型”混編師資隊伍,其中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由學校教師承擔,專業課由來自行業一線工作的資深工程技術人員承擔。企業的技術人員均為通信行業的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他們長駐學校,按照學校的作息時間進行教學和就業指導工作。每年的寒暑假這些負責專業課的講師要回到公司進行新技術學習和新設備的調試培訓,使得他們所講授的專業知識內容與行業的需求緊密對接。根據人才培養的需要,目前已建成結構合理梯隊完善的教師隊伍。現有教師13名,其中移動通信專業校方帶頭人具有教授職稱、博士研究生學歷,有30年的高校教學工作經歷,現主要從事移動通信教學與研究;移動通信專業企業帶頭人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有26年的通信企業工作經歷,5年高校教齡,曾獲中興通訊“年度優秀督導”、中興通訊學院“優秀培訓師”等稱號。
(六)招生、實習、就業管理
打造高質量就業保障體系是實習、就業管理的核心,而就業率和專業對口率是檢驗就業保障體系優劣的硬指標。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招生計劃、共同招生,學生入學即與企業簽訂就業保障協議,入學就按職業人培養。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崗位認知和職場定位,而在頂崗實習開始時,所提供的就業企業資源充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技能水平,結合就業指導教師的建議,挑選自己滿意的工作地點和工作崗位。
二、“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成果
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設立五年多時間,教學和實踐成果顯著。截至2015年,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總計招生700余人,目前在校學生260人。學生就業完全由企業負責,采取的是企業安置就業方式,學生初次就業率為100%,專業對口率達到95%以上。對于在工作過程中有崗位變動需求的學生,企業給予二次就業安置服務。學生畢業時月薪80%超過4000元,工作2~3年的學生月薪達到7000至10000萬元。
畢業生主要從事通信行業網絡優化、網絡調測、系統聯調、工程管理、網絡工程、售前工程師等崗位。目前絕大部分畢業生均在國內各地區通信行業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并深受用人單位好評。部分2011級和2012級畢業生已經成長為企業工程管理人員和骨干技術人員,受到通信行業企業的認可。
三、“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體會與思考
(一)建立企業主導的雙主體管理機制是“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模式成功的關鍵
培養的人為企業所用,讓企業滿意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企業對所需人才的知識、技能、素質結構最為了解,最有發言權,所以在創建“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模式的實踐中,學校在招生計劃、人才培養方案、實習、就業等主要環節上均保障了企業的主導地位。實踐證明,這樣才能使“校企一體化”模式有根本性的突破。因此,高職院校應大膽放手真正做到以企業為主導的人才培養校企合作模式。
(二)企業教學團隊入駐學校是“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模式成功的前提
企業組織優秀的工程技術人才組成教學團隊入駐學校當“老師”,與學校教學團隊共同參與培養人才的全過程。這樣既能使企業教學團隊增強“以企業為主導”的責任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人才培養工作,還能充分發揮企業工程技術人才這一教學資源優勢。他們講授專業知識和技能之外,有充分的時間與學生接觸和交流,可以隨時傳授實際工作經驗和職業素質等,有利于師生能力的共同提升。
(三)實訓基地辦在校內是“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成功的基礎
“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中實訓基地的建設是不可缺少的,通信行業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其機房、基站的設備、設施均承載著各種實時業務,不允許出現中斷。因此將課堂搬進機房和基站不現實,這樣就需要將機房和基站搬進課堂,給學生提供能夠實現工學交替教學模式的學習平臺。通信系統的設備十分昂貴,只有具有實力的企業才能承擔起設備的投入,所以尋找合作企業時要考察企業對“校企合作”的認識程度,也要考察企業的整體實力。
(四)實習、就業管理是“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成功的保障
實習、就業作為高職教學環節的出口是考量“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是否做到了學以致用和學有所歸的重要參數,社會、企業和學生的滿意度是其直接反映。實習、就業的管理質量高也會直接影響到招生工作,對于剛出校門走入企業頂崗實習的學生采用專業教師進行跟蹤指導是有效的措施。
摘要:結合通信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對當前高職寬帶通信技術專業的建設目標及前景進行了分析,指明高職院校應該依據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設置符合ICT職業崗位的寬帶通信技術專業。根據產業結構調整驅動專業改革,建立產業技術進步驅動課程改革機制,按照真實環境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依托高水平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建立“雙師型”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基地,探索職業教育師資定向培養制度和“學歷教育+企業實訓”的培養辦法。
關鍵詞:職業教育;寬帶通信技術;專業建設
一、寬帶通信技術專業發展背景
ICT是信息、通信和技術三個英文單詞的詞頭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是IT信息技術與CT通信技術相融合而形成的一個新的概念和新的技術領域。ICT產業是一個典型的融合應用產業。從產業技術角度來說,ICT產業是IT產業和電信產業的跨界競爭引發的技術創新和相互融合;從產業構成角度來說,ICT產業是應用導向的信息服務業;而從更廣義的經濟模型角度考慮,ICT產業則是以信息通信技術為依托,以新應用模式、新商務模式為核心競爭,以社會化和行業化服務為價值目標的新型產業,由于ICT產業滲透到了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又被稱為“第四產業”。[1]總體來說,ICT產業是一個技術不斷融合、應用不斷衍生的新型產業。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概括了信息通信技術高度融合發展背景下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知識社會創新2.0的互動與演進。互聯網+通信,將成為通信新未來,是通信改革的機遇。虛擬運營商、寬帶運營商和鐵塔公司,讓電信化滲透各行業實現移動信息化和移動互聯網,為全國手機用戶提供智能生活的入口。[2]
二、寬帶通信技術專業建設目標
隨著通信產業結構的調整,融合已成為電信業發展的新趨勢。通信網、互聯網與廣電網的三網融合,加速了IT與CT技術融合,運營維護成本的縮減又促使電信運營商維護中心上移至省會。因此,通信專業職業崗位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綜合代維取代了傳統專業網維護。寬帶通信技術專業應該打破傳統的通信網中數據通信網、傳輸網、移動網等專業崗位定為思想,深層次校企合作,整合企業資源,遵循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律,以全面提高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目標,以現代通信綜合代維崗位的技能培養為重點,對通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創新與實踐。
通過調研通信相關企業,結合業內具有代表性的代維企業市場人才需求分析和預測報告,回訪畢業生并對其就業崗位進行歸納和分析,寬帶通信技術專業就業崗位主要定位在:基站運行維護,移動網絡測試與優化、基站勘測與設計三大職業崗位,另外還服務于通信設備生產、安裝及調測,電信業務營銷等職業崗位。寬帶通信技術專業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符合通信行業企業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能吃苦耐勞、誠信求實、愛崗敬業、團結協作;具備通信設備的安裝維護、測試調試與工程施工能力,面向移動通信領域,能夠勝任通信設備生產、安裝和調測,基站運行維護,移動網絡測試與優化,基站勘測設計以及電信業務營銷等崗位工作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
三、寬帶通信技術專業建設措施
探索ICT產業變革形勢和新技術發展趨勢,依據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設置符合ICT職業崗位的寬帶通信技術專業。根據產業調整完成專業設置改革,形成與產業技術進步對接的課程體系,按照真實環境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依托高水平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建立“雙師型”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基地,探索職業教育師資定向培養制度和“學歷教育+企業實訓”的培養辦法。
1.根據產業結構調整驅動專業改革。面向市場調整改造供過于求的計算機網絡專業辦學層次、辦學質量與需求不對接的專業,重新構建反映ICT技術發展的寬帶通信專業。高職院校應本著貼近區域經濟、服務區域經濟的原則,根據區域經濟對人才類別、質量和數量的具體要求,從學校發展的長遠規劃入手,結合地方的資源特點和學校的學科優勢,建設有發展前景的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特色專業,培養高技能人才,打造自己的品牌專業。
2.建立產業技術進步驅動課程改革機制。傳統計算機網絡專業已不能滿足ICT發展技術需求,網絡技術必須與通信技術整合,將相關的IT課程整合嵌入到CT通信專業課程體系中,按照科技發展水平和職業資格標準設計課程結構和內容。通過用人單位直接參與課程設計、評價和國際先進課程的引進,形成對接緊密、特色鮮明、動態調整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
3.通過真實應用驅動實施教學改革。按照真實環境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推動教學內容改革,按照企業真實的技術和裝備水平設計理論、技術和實訓課程;推動教學流程改革,依據生產服務的真實業務流程設計教學空間和課程模塊。以校企合作為基礎,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思想對專業核心課程進行了課程改革,從課程對應職業崗位的某個工作過程分析入手,進行課程的教學設計。在實施教改課程過程當中,注重課程教學設計要素的普適性,為了確保教改課程實施的成功率,對教改課程實施過程進行精細化管理,設計了教改課程實施的過程資料,使教改課程有計劃、按步驟地實施。以工作過程和項目化教學作為教改的主線,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企業需求,教學方式趨于“教學做”一體,教學考核更注重過程考核,教學組織上讓學生分組學習等,多方面的改進措施提高了教學質量。
4.建立專業教師新技術知識更新機制。建立職業院校教師輪訓制度,促進職業院校教師專業化發展。雙師隊伍建設是跟蹤行業前沿技術的保證,實行新任教師先實踐、后上崗和教師定期實踐制度,專業教師每兩年專業實踐的時間累計不少于兩個月。安排教師到企業鍛煉或通過參與工學交替、頂崗實習/實訓管理工作熟悉企業,體驗企業文化,培養職業意識,并通過參加實際工程項目鍛煉工程實施能力。另外,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契機,不斷提升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實踐技能水平。鼓勵職業院校教師加入行業協會組織。
5.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培養創新。將工學結合貫穿職業教育教學全過程,學生從入學開始就接受相應的動手和實踐課程,并根據培養目標同步深化文化、技術和技能學習與訓練,逐步實現就業需求和人才培養的有機銜接。構建“校中有企,企中有校”聯合辦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實現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教、學、做”合一。加強與企業合作的內涵建設,整合企業資源,構建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為創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堅實的支撐。將理論與實際應用緊密銜接,完善與技術理論相對應的實驗、實訓和實習教學環節的教學設計;構建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根據專業選擇合作企業,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完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
6.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從學生開學到學生畢業全程貫穿職業能力培養的理念,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并根據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職業性格,結合社會的實際需求,樹立長遠的學習目標,科學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然后學習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再通過職場體驗熟悉實際工作崗位具體要求和基本素質,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接著再進行工作過程導向專業核心課程學習,再選擇合適的企業進行崗前培訓,根據培訓結果和前期學習結果,選擇職業崗位,最后頂崗實習,實現零距離就業。
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服務社會和滿足自身生存發展的基礎,更是職業院校內涵建設和特色發展的核心。[3]因此,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必須根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市場為導向,貼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變化,增強專業建設的科學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從而達到不斷提升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和推進高職教育科學發展的目的。
摘要:通信技術專業具有技術綜合、實踐性強的特點,一個工程往往需要多方面知識,針對這個難題,本文對現有實訓教學環節進行研究,對通信技術專業的實踐環境的搭建、改造和完善,結合我校現存的實際教學問題,針對高職教育中實踐教學的特點,提出一套全程全網、系統化的綜合實訓教學改革方案。
關鍵詞:通信技術專業;全程全網;綜合實訓;研究;實踐
隨著電信行業的快速發展,當前通信技術專業教學及工程實訓、實踐在某些方面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實際發展,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迫切需要對當前的教學與實踐環節進行一定的改革和完善,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對培養應用型人才有積極意義。
一、通信技術專業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通信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中,采用源于一線的教學環境來開展學生的專業技能逐步被提出;部分高職院校相繼投入很大的資金去引進新型實訓教學設備,以滿足高職教育職業技能培養的目標。像2009年我校先后投資了750萬元建成了一個集“項目教學、任務教學、小組討論、實踐操作與綜合技能訓練”多功能一體化的通信綜合實訓中心,面積約為200平方米,可以開展WCDMA無線網絡、WCDMA核心網絡、光傳輸、程控交換等技術的系統原理與設備配置的培訓與教學任務。通信綜合實訓中心是按照一個小型通信局(站)的規模建設,由光傳輸、程控交換、寬帶綜合接入、3G WCDMA移動通信、電源等部分組成,設備包括接入層、匯聚層、核心交換層的各種通信設備,技術包含了程控交換、光傳輸、xDSL、數據通信、3GWCDMA移動通信等主流通信技術,架構理念是以通信網絡主流技術為核心,整合接入網、匯聚網、骨干網“全程全網”的通信綜合實訓架構,以3G WCDMA為主要架構,構建程控交換平臺、光傳輸平臺和3G WCDMA移動通信網絡平臺三個互通的平臺,主要提供電話網、3G移動通信網、光傳輸以及接入網等業務的教學和培訓。這種新型的實訓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實踐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為用人單位提供了適應實際需求的各項人才。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這種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實訓項目基本上都是讓學生在實訓操作間內進行軟件數據配置的操作,基本上沒有給學生對通信硬件設備動手操作的練習。
(2)在進行每個實訓項目的時候,需要提前給出相應的數據腳本,基本上沒有對學生進行靈活處理能力的培養。
(3)在上一門課程的實訓項目時,只是對該門課程對應的設備進行操作,而沒有把多個設備在聯網的條件下開展實訓項目。
(4)在目前實訓條件下開展的實訓項目缺乏網絡運營概念,對各設備間的聯接和聯調沒有開展訓練,沒有將設備的效能和利用發揮到最大。
我們將針對以上教學環節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革,提出“通信技術專業全程全網綜合實訓”的概念,就是希望能改變目前高職院校相關課程實訓項目存在的問題,形成一套綜合性的實訓教學方案,提升實訓教學的效果。
現有的實驗、實訓環境下,難以提高學生的通信技術綜合應用能力。我校現有與通信運營商應用的主流設備一致的通信設備實訓實驗室及各主干的專業實驗室,承擔相關課程的實訓實驗任務。在現有獨立的實驗、實訓環境下,學生可將學到的部分理論知識進行實踐驗證,但與通信企業要求畢業生的技術綜合應用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跟現代通信網的全程全網或互聯互通的精髓相離較遠。這樣,學生通過實驗、實訓后,可以掌握相關技術的實踐技能,但還不能貫穿通信網的各個環節,對通信網的整體認識還不足,離達到綜合應用能力的實訓教學目的還有差距。
二、通信技術專業全程全網綜合實訓平臺的搭建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們組織了相關一線教學人員到相關企業及學校參與調研、行業培訓等專家研討會,了解國內該課題研究情況和實際情況;參加國內外組織的相關專業培訓,了解該課題的國內外的最新動態和研究成果;在課題研究的各個階段,組織相關人員探討課題研究中出現的問題,并圍繞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及相應調整;同時邀請企業的技術專家對本項目進行指導。
在廣泛的調研分析結果基礎上,我們為我校的通信技術專業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組網方案,將現有獨立的交換、傳輸、無線、電源等設備,通過光纖傳輸把相關設備連接起來,搭建出一個與實際電信網絡一致的本地網,構建通信技術全程全網的綜合實訓平臺(硬件環境),見圖1通信技術全程全網綜合實訓平臺。在該平臺的基礎上,針對目前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院加強對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的訓練。通過設置綜合性的實訓內容,建立從課內實踐、單項實訓以及綜合實訓到企業項崗實習的實訓體系,從“單一”項目的實驗向“綜合”實訓轉變,以適應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的教學要求。
圖1通信技術全程全網綜合實訓平臺
通過通信技術全程全網綜合實訓平臺,我們設計了為期兩周時間的實訓課程,具體開設的實訓項目如下:
(1)項目一:認知實訓,包括的子項目有:核心網HLR9820系統介紹;核心網MSOFTX3000系統介紹;核心網UMG8900系統介紹;綜合通信實訓室網絡介紹。
在這些實訓項目中,我們不僅僅要求學生要對全程全網綜合實訓涉及到的設備進行比較好的認識;還要每位學生準確地用繪圖軟件描繪出設備之間連線,包括中間的配線架DDF、ODF以及以太網交換機的端口;并且要動手操作插拔、更換設備上的一些單板。
(2)項目二:驗證實訓,包括的子項目有:核心網HLR基本數據上機實訓;核心網HLR本局數據上機實訓;核心網HLR與核心網對接C/D/Gr接口;核心網HLR移動/用戶數據實訓上機;核心網MSOFTX3000基本數據配置實訓;核心網MOFTX3000 本局數據配置上機實訓;核心網MSOFTX3000&UMG8900對接Mc接口上機實訓;核心網MSOFTX3000和HLR信令數據對接上機實訓;核心網MSOFTX3000&MGW和RNC對接IU_CS接口上機實訓;核心網UMG8900基本數據配置上機實訓;核心網UMG8900對接RNC數據上機實訓。
通信技術專業全程全網綜合實訓的研究與實踐
通過這些實訓項目,我們讓學生比較好地了解單個設備的數據配置及調試。
(3)項目三:綜合對接調試實訓,包括的子項目有:UMG8900、MSOFTX3000數據配置;C&C08程控交換數據配置;移動接入網、移動核心網的光傳輸點對點數據配置;移動核心網光傳輸環型組網數據配置。
通過這些實訓項目,我們讓學生比較好地了解全程全網設備的數據配置及調試。
三、通信技術專業全程全網綜合實訓的意義
我們通過利用我校通信技術綜合實訓室現有的設備,把C&C08設備通過光傳輸設備的點對點或環型組網形式與移動通信設備搭建一個全程全網的網絡,并要求學生完成固話用戶與移動用戶之間的話音通信,實訓項目要求是按照難度而進行遞進的,可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選擇。
在“通信技術全程全網綜合實訓”的平臺上,我們為12電子工程技術、應用電子技術的班級設計了為期兩周時間的實訓課程,通過這些實訓課程的開展,學生把課本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有機結合起來,認識和把握“全程全網”的精髓,提高了通信技術綜合應用能力,具體體現如下:
(1)改變了學生對設備硬件動手不夠的問題;
(2)改變了學生全程全網認識不夠及利用不同的傳輸設備靈活組網的問題;
(3)提高了學生對全程全網設備整體數據配置規劃及整體軟件數據調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