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7 03:59:2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小學閱讀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 要】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閱讀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語文教學的質量,閱讀教學則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書面語言的教學形式和實踐活動。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語文教學不僅要把目光盯在課堂教學上,也要十分重視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中運用、鞏固所學知識,獲得新知激起他們對語文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一、情趣導航,以“趣”動“情”,以“情”促“趣”,使閱讀成為“悅讀”
教學中,通過運用多種手段,充分調動與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教師富有情趣的教學藝術誘導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趣味中獲知,在求知中得趣,達到教與學的和諧、情與知的統一。可見,以“情趣”作為教師教學設計理念上的導航,作為語文教學中的導航,就避免了教學中只重語言訓練,不重精神陶冶;只重機械分析,不重學習過程等近乎“殘忍”的語文教學,保護好學生求知欲望和感悟的靈性,語文素養便會提高。對老師而言,在“情趣”上下的工夫是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情趣因素,語言情趣的發揮,是對認知過程趣味的體現。對學生而言,“情趣”體現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就是:覺得閱讀內容有意思,想研究朗讀;老師說話有意思,想聽;閱讀過程有意思,讀、說、畫、演皆想嘗試;閱讀結果有意思,愿意記誦;閱讀體驗有意思,是一種享受。情趣導航,以“趣”動“情”,以“情”促“趣”,則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好途徑。
二、把時間用在點子上
教師在朗讀指導過程中就應該講求一個“精”字,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詞句和段落進行精心指導,起到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效果。如:課文中詞匯豐富、用詞準確、形象生動的句子;修辭手法用得貼切、精妙的句子;對話、心理、神態、細節描寫惟妙惟肖、活靈活現的句子;蘊含豐富、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的句子;對表現中心思想作用較大的句子等內容就是教師應該花大力氣進行朗讀指導的對象。
大膽、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廣而不實,把精力和時間用在了點子上,目標更明確,品悟更充分,訓練也更有效,切實提高了學生品悟語言文字的能力,積累了語感。
三、指導課外閱讀,提高課外閱讀效率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只有正確合理的選擇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準確的運用閱讀方法,做好讀書筆記,課外閱讀才有效率,才有收獲。
(一)做好讀物推薦。由于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鑒別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作為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做好讀物推薦工作,在讀物推薦時,重點是要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遵循這個原則,我們就可以從以下四個途徑向學生推薦書籍:
1.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課外閱讀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我們推薦讀物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如上完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們可以讓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選》;學習了《草船借箭》,可以向學生推薦《三國演義》。
2.推薦與年齡特點適宜的書籍:小學六年,跨度較大。我們推薦讀物時,不能一刀切,必須根據每一級段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向學生提供書籍名單。如:三、四年級的孩子,他們的識字量比較豐富,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我們就可以向他們推薦《格林童話》《寶葫蘆的秘密》《兒童科幻小說》《十萬個為什么》等書籍。
3.從時空結構上推薦有關內容:在實踐中,大膽地將報紙、雜志、小說、影視、廣告、標語等語文信息引入課堂,豐富深化教材內容。如:今年“神舟五號”飛上太空,振奮人心,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相關報道,了解事件始末。
(二)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方法。閱讀方法一般包括精讀、略讀。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常用的是略讀。根據閱讀目標的不同,我們又可以把略讀分為游覽式讀書法和篩選式讀書法。培養學生閱讀方法,我們要遵循課內帶課外、扶放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應用課堂中學到的一般的閱讀順序,即先初讀,感知課文大意,然后精讀品析,最后評議摘錄。只有正確的方法才有正確的讀書體驗。
(三)輔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外閱讀應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讀書筆記類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詞好句、科學珍聞、生活常識
以豐富語言,增長知識,啟迪思維,陶冶情操。感想型:在讀完一本讀物后,結合現實和個人經歷寫出對有關問題的認識及感想和體會,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續編故事,改寫故事,發展聯想和想象能力,從而培養創新思維。我們要通過提示范例、摘錄講評、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學生做筆記的能力。
四、加強朗讀,提高閱讀能力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發展主要處于形象感受階段,抽象思維還很薄弱,向他們講解詞語的意思,往往會顯得枯燥乏味,而很難讓其接受。學生最反對的是教師無休止的講授再講授,就像一個媽媽,反復嘮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達不到預期效果。如果在適當點撥的基礎上,再加以感受理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而且調動了學生的思維,也更加直觀形象。我在教學過程中用指導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結合上下文反復揣摩,漸漸領會其意是較為妥帖的方法。古人說的“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通俗易懂的句段,充分讓孩子們反復讀,反復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
閱讀課文我則全權放手,讓學生自讀、自疑,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議,我再作適當點撥。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升華,教學任務完成得輕松。因此,我在講課文時,盡量做到精講,讓學生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我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的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講,講在重點處。通過精講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多讀,通過多讀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外積極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以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效果。
總之,閱讀訓練的方法還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去發現、去積累、去實踐,才能找到最為理想的途徑,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摘 要】充分發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啟蒙性、訓練的綜合性和發展的漸進性等特點,堅持從入學抓起,從基礎入手,全面抓好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和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發展智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關鍵詞】閱讀教學 課內閱讀 課外閱讀 培養能力
未來世界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智力的競爭;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學會學習的人。我們的學校教育應該更加著力于學生的智力發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為提高民族素質這個總目標服務,使學生盡早成為有用之才。作為基礎學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充分發揮其思想性、工具性、綜合性的三大特點,啟迪學生智慧,發展學生智力,教會學生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優化閱讀教學,必須在抓好課內閱讀教學的基礎上,抓好課外閱讀的指導,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課內閱讀傳授方法,訓練思維,發展智力
閱讀教學應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教材為主源,以訓練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發展為主旨”的原則。教師要根據教材特色,深入挖掘、精心挑選教材中可供發展智力的因素,合理設計教學程序,形成教學高峰,并通過教學對學生的認知結構施加影響,通過引導學生對字、詞、句、篇的理解和閱讀,使學生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明確各段之間、各段與整體之間的聯系,為他們理解課文和熟悉課文打基礎,也為讀寫結合找準結合點和生長點。在課內閱讀教學中,要注重指導學生“粗、精、細”三讀閱讀指導。粗讀能從整體上了解所學的內容和所學內容的基本思想。精讀是用點、線、圈、勾等學習符號標示出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特點、關鍵詞句,做到邊畫邊讀邊想。細讀注意指導學生掌握好以下五讀:比讀,比較所學內容的異同點;聯讀,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比較,進行知識系統化、脈絡化的加工;續讀,做完練習后,再讀課文,加深知識的理解;寫讀,指導學生自己動手梳理知識,寫心得筆記,小結知識;憶讀,熟讀成誦,為寫作積累素材,儲存詞匯。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發掘課文中固有的可供發展智力的因素,切實把培養學生智力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促進教學的改革。如教學《將相和》中“負荊請罪”一段時,提出以下三個問題:1. 藺相如的什么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2. 廉頗聽到這些話后為什么會認為“自己真是不應該”?3. 藺相如這種忍讓的精神,你覺得可貴在哪里?廉頗知錯就改,向藺相如負荊請罪,這又說明了什么?教師設計的問題先是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獲取基本的知識,接著是啟發學生從句與句的關系中領悟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合乎情理的推理,最后要求學生把學習課文和自己的思想、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發表個人獨立的見解。這樣通過教學完成了“發現事實——進行推理——個人見解”的過程,先一步步地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感知,提取知識;再通過聯想,與生活經驗溝通,進行再造想象,使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以掌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同時把外部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這充分體現了閱讀教學憑借語言文字去發掘學生思維、發展智力的基本特征,達到了閱讀教學所企求的效果。
二、課外閱讀鞏固方法,形成能力,培養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在課堂里教語文,最終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使學生養成這樣一種能力,不待老師教,自己能閱讀。”閱讀習慣的培養,應從兒童入學時啟動,幫助學生樹立語文學習中的自我意識,使他們建立起這樣的意念:我是學生,學習是我自己的事情。幫助他們克服對家長、對老師的依賴心理,鼓勵他們勇于實踐、勤于實踐、善于實踐,在實踐中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目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由于受應試教育處在一種隨意狀態。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必須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有重點的指導下進行,同課內閱讀教學有機結合,以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建立讀書興趣小組。這種小組能以點帶面,使全校的讀書活動得以健康發展。讀書興趣小組,可定期組織活動,指派輔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掌握讀書方法;還可以在學生中搞閱讀情況調查,分析學生的閱讀傾向,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組織學生讀書知識競賽。即使農村學校現在大部分都能達到每校生均擁有圖書10冊以上,不能把這些寶貴的豐富的知識入庫封存,而要發揮其育
人成材的功效,開展群眾性讀書活動。組織學生讀書知識競賽,首先要確定主題,然后推薦一組書目,并根據這些書的內容,設計出一套問題發給學生,最后在廣泛參與的基礎上,選出代表,舉行比賽。
組織不同范圍的討論會。討論會的內容一般涉及學習體會的交流、讀書信息的溝通。另外,還可以在輔導教師的指導下,針對讀書中的問題展開討論。這樣能幫助學生從一般的閱讀轉入積極的思考。
舉辦讀書報告會或故事會。這種活動,可以請校外輔導員作專題講座,它很容易在學生當中產生轟動效應,從而誘發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還可以組織故事會或主題班隊會,把閱讀中讀到的英雄事跡、感人故事、人情風俗等繪聲繪色地進行演講,培養學生的再創作能力。
培養學生寫讀書筆記和做文摘卡片的習慣。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寫讀書筆記和做文摘卡片,既是學生積累知識的好辦法,又是促使他們邊讀書邊思考的有效手段。為使學生興趣盎然,定期組織“錦句名言”評價、鑒賞活動,激發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
綜上所述,我們要牢固樹立抓好課內閱讀的方法傳授,拓展課外閱讀領域,充分發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啟蒙性、訓練的綜合性和發展的漸進性等特點,堅持從入學抓起,從基礎入手,全面抓好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和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發展智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教育理論學者和小學一線教師圍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刻的論證,但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理論研究尚不深入,沒有形成系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思想,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竇桂梅為我們形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路,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理論研究向更深層次的發展。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
1.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研究
小學一線教師經過實踐探究,形成了誦讀、品讀、積累三步教學模式,即合理的誦讀、細致的品讀、有效的情感體驗。而教育理論學者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到整體的順序,借助計算機工具輔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但其教學模式局限于只對計算機輔助教學一方面的研究,沒有形成系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體系。
2.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研究
《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設計過程中經常出現偏重知識、缺乏過程、三維目標分開、語文缺失等問題的出現,導致設計目標與課標目標不一致。針對這一現象有學者提出了緊扣課題、抓住中心、研透文本、突出重點有效策略。
3.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
根據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小學一線教師運用引趣激疑的教學方法,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教育理論學者認為教學方法的運用與教學目標設定有關,離開了教學目標就很難比較教學方法的優劣。小學一線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優化組織語文資源、創設豐富的語境、注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教學等方法。
二、竇桂梅小學語文閱讀教育教學理念與實踐研究
1.關于竇桂梅教育教學理念的研究
2011年竇桂梅提出了她的第一個教育教學理念——“三個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對教材的一些內容進行二度創造;教學要走出課堂,創造“無圍欄”的課堂;教學建立師生平等的對話關系,讓語文教學充分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2003年竇桂梅提出了她的第二個教育教學理念——“主題教學”。“主題教學”是對“三個超越”的提升和完善。竇桂梅的兩大教育教學理念為教育工作者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提供了豐富的啟示。但由于主題教學時是多篇文章進行整合、課內與課外文章相銜接,容量大,預設多,大大增加了教師備課的容量和難度,不利于現實教學的長久操作。
之后竇桂梅提出她的另一個教育教學理念——教育回歸生活。她指出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為學生的生命奠基,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讓每一個環節都努力關注學生生命成長的體驗和感悟,喚起每一個生命內在的、心靈深處的涌動和震撼。
2.關于竇桂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的研究
對于竇桂梅教學內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期刊的文獻和書籍。從期刊的文章來看,主要是針對竇桂梅的語文公開課對竇桂梅課堂藝術方面的探究,如《覺醒抵達新境界——從竇桂梅的<珍珠鳥>說開去》、《教出古詩詞的文化意蘊來——竇桂梅教<清平樂·村居>片斷賞析》等等。就教學內容本身來看,《清平樂·村居》、《秋天的懷念》等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對家人的愛,感悟人間親情。竇桂梅多采用“情感教學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正是基于教學內容本身、基于竇桂梅教學方法的獨特性、基于竇桂梅本身是一個富有激情的性情中人,在做公開課時,特挖掘具有情感的內容,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字字句句都是有生命的,字字句句都是有著豐厚的情感。
3.關于竇桂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
竇桂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主要有調情、閱讀教學與學生人生相結合兩種教學方法,如《談有創意的閱讀教學“多角度”》、《讓學生在感悟中體驗情感》等。竇桂梅為讓課堂能夠傳達她對學生人生的關照,把課堂和學生人生的裂縫彌補起來,導課中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新授課中為學生生命成長奠基,課堂小節中拓寬學生生命成長的時空,從而讓課堂承擔“傳道”的職能。
4.關于竇桂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言的研究
(1)導入語
第一,實物演示法,竇桂梅在教學時多利用課文中提到的實物進行導課,例如明代學者魏學伊《核舟記》竇桂梅將核桃帶進課
,說:“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有一個了不起的人在這枚小小的核桃上刻了五個人,一艘船,八扇窗,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這樣的導課,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的思考,學生主動到書中尋找答案,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第二,情境渲染法,有的課文或是悲憤,或是欣喜,情感色彩濃郁,例如古代詩歌《觀滄海》、《次北固山下》,竇桂梅運用極富感染力的語言,聲情并茂的導課,營造一種情調氛圍,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
(2)提問得法
竇桂梅對課堂的態度決定了她課堂教學的質量,提問的態度,精心準備,溫情催化;竇桂梅提倡教師的提問要著眼于學生“開竅”,提問的角度,要巧妙切入,激趣生疑;竇桂梅話語樸素,它的妙處在于開課之始使大多數學生有話可說、有言可發,輕松自在地進行文本閱讀,體現了面向學生的廣度,開闊思維;竇桂梅設計課堂教學時總是深淺適宜,她一直把握一個原則,提問的深度,難易適當,促進發展;竇桂梅的課堂疏密有致,節奏相宜,循循善誘。
綜上所述,經過對竇桂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相關文獻的梳理,有關竇桂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對竇桂梅教育教學理論的研究;在實踐教學層面的研究,主要是對竇桂梅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途徑、導課和語言藝術的研究,這些研究不僅為教育專家提供大膽推陳出新的研究案例,而且為一線教師展示出本色語文課堂聽、說、讀、寫訓練的范例。但我們也不難發現有關“竇桂梅”研究缺少教育思想深層次的挖掘,缺少對竇桂梅教育教學藝術特質的研究。在觀看竇桂梅的教學實錄后,發現竇桂梅的教學主要是幫助孩子感悟“兩種境界”, 給孩子一個“喜新厭舊”的頭腦,讓孩子們敢于向教材發難,同時課堂是“無圍欄”的,她在課堂上一直追求與學生心靈的碰撞,讓同學們感受三種情感,即激情、溫情、真情。
摘要: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培養閱讀習慣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學要完成的重要目標之一。廣大英語教師以牛津小學英語教材為基點,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對教材進行了重組并產生了理性認識,提出閱讀教學的要求和方法,使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得到了很好的實踐和探索。
關鍵詞:時代背景;教學要求;遵循原則;具體措施
一、小學閱讀教學的時代背景
長久以來,人們總是誤認為英語閱讀,這不是小學英語老師所考慮的,小學英語老師似乎沒有多少發言權。而恰恰相反,隨著小學英語教育的發展,英語閱讀部分在小學學習階段的重要性日益突現。經過我區幾所實驗學校的嘗試,結果來看,接受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學生的語感,口語表達和英語作文以及詞匯量都比其他沒有經過訓練的學生高。因此,我覺得小學英語教師值得探索英語閱讀教學,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沒想象中的難。
二、小學閱讀教學的要求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不能一蹴而就,日常教學中要重視英語閱讀教學,明確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一個重要部分。激發學生閱讀英語的興趣和動機,滿足他們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我們根據學生的語言知識水平,制定了符合學生不同認知水平的閱讀教學的要求,具體如下:
1.初級階段:圖片輔助或提供注釋,理解單詞及簡單的句子。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
2.發展階段:通過上下文,猜測單詞在句中的含義。對非重要的單詞跳過。讓學生明白在閱讀中遇到生詞很自然,做到不懼,敢讀下去。
3.提高階段: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養成用英語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三、小學閱讀教學的遵循原則
我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現有的英語知識水平進行閱讀教學,我們遵循以下原則:
1.閱讀教學中的趣味性。內容生動的閱讀材料會吸引學生興趣,使他們在一種輕松的狀態下習得知識。如我區有一位英語教師在上4ap22的內容時,她把課文中簡單的句子加以整理,并添加了一些生動的單詞和句子,使它連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樣一個改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她讓學生讀故事想結局,學生們居然能說出6-7種不同的結局。
2.閱讀教學要求的循序性。閱讀教學既要防止閱讀語言過難,又要避免內容流于簡單。過難或過易的閱讀材料都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材料的選編應難易適度,循序漸進,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結合,重視復現注重運用。
3.閱讀教學中閱讀材料題材的多樣性,如可以選擇貼近生活的材料:學校、家庭、朋友、動物、植物等。閱讀材料體裁的多樣性,可以選擇片段、故事、對話、童謠等,不拘形式。總之,選材的多樣性不僅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也利于開闊學生眼界,避免閱讀教學的模式。
小學閱讀教學通過具體的課堂教學來實施,以下為筆者對閱讀課模式作出的嘗試。閱讀教學模式一般可分為三步:整體呈現、課文理解、鞏固活用。
第一步為專題呈現(presentation)。這是知識的輸入階段。在這教學過程中,老師引導的重點在于讓學生對于課文形成一個初步的之的概念,吸引學生對于接下來學習的注意力。教師可以采用掛圖、簡筆畫或者聽錄音的形式,把故事大概呈現在學生眼前。變化的語調或者夸張的動作都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新單詞及新語言點。教師還可以在介紹課文時有意識的暫停,讓學生對故事的后續發展進行猜測,一方面造成一種懸念刺激了學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能鼓勵他們發展想象力和初步的創作意識。
第二步為理解內容(comprehension)。這同樣是輸入階段,是由感知到理解的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初步理解課文后,教師可以用一系列簡短的問題來幫助并且檢查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程度。這部分的問題應分為兩個層次,首先是較簡單的問題,學生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學生回答的正確與否直接反映了是否看懂了課文文章。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也重溫課文的中心句型。而另一層次的問題,則是要求學生能運用新詞和新語言點,結合課文的內容和自己的理解,進行作答。在這個階段,教師應該允許學生就同一現象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學生則借此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印象,為接下來的表演等做鋪墊。
此外,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學生充分時間讀書,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采用不同形式的閱讀能有效的幫助學生熟悉和理解課文,如全班跟讀,全班齊讀,分小組讀,自由朗讀,分角色讀等。在引領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要注意針對每一次閱讀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學生在重復閱讀同樣課文的同時保持新鮮感和興趣,以及從不同角度去理解熟悉課文。
第三步為鞏固(consolidation)和
活用(usage)。這是輸出階段。讓學生在這一階段用他們所學到的英語來進行交際性對話和角色表演。在這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教師只起組織者和平衡者的作用。
分句講述法:讓學生先分組討論一分鐘,然后以開火車的形式,每人講一句,直到把整個故事講完為止,在學生講述內容和課文大致相同的前提下鼓勵每一個學生能大膽發言、積極參與。
表演法:教師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按文中的角色分組練習和準備,并且分組準備道具、服裝等。在整個準備和表演過程中,教師允許和鼓勵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和以前所學進行發揮創造。如unit 8 are those tomatoes故事結束后,讓學生自己準備道具,在原圖動作的基礎上自己發揮,將這篇課文表演出來。如該文最后賣菜者的原臺詞是“they are my carrots.”而在表演過程中就有學生加入了“give me money !money!”還有學生在表演此段喊“police! help!”學生們生動活潑的表演不僅引來其他觀眾的興趣,同時也鼓勵了其他表演者也不甘示弱進行發揮。學生表演的熱烈讓他們對課文的表演具有極大的積極性和熱情,在下一次表演的準備過程中都非常投入。
四、小學閱讀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幫助學生熟練認讀大量詞匯,提高閱讀能力
英語詞匯是讀懂閱讀材料的基礎,如果無法熟識認讀大量詞匯,閱讀根本無法談起。作為小學英語教師要努力地創設向上,活潑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記憶單詞的動機,讓學生思考怎樣用不同的方法記住各種單詞,將詞匯教學滲透于學生的認知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記憶規律,不斷的提供學生運用單詞的機會,滾雪球式的實現詞匯的積累,為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在恰當的時機教會學生使用英語詞典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遇到生詞是不可避免的。要培養學生通過上下文猜測單詞在句中的含義的能力,對非常重要的單詞也如此,讓學生明白在閱讀中遇到生詞很自然,做到不懼怕,敢讀下去。在基本理解的基礎上,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對文章的正確理解,擴展學生詞匯量,讓學生學會用英漢詞典,幫助孩子學會查英語字典。在教學中,遇到生詞,還可以用英語解釋英語單詞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單詞,如favorite,英語可以解釋為like ...something best.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當前網絡教學發達,也可以提供一些在線字典網頁,如,只需輸入生詞,便會出現解釋,并且網頁上提供美式和英式兩種發音,隨時供學生點擊自學。
(三)指導學生正確閱讀方法和習慣
首先,對閱讀材料不應做統一要求,而是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不同程度的讀物,并提出不同的要求。
其次,是教會學生如何去閱讀課外材料,小學生對英語材料的閱讀往往缺乏科學性,教師有必要多給予一定的指導,指導他們對材料多層次多角度的閱讀,培養他們簡單的略讀(skimming)、精讀(intensive reading)、查讀(scan),熟讀(proficient reading)的能力。哪些可以快速讀過,而哪些地方則需要稍作停留認真閱讀,不要對個別生詞作過多講究,只要能知其大意或猜測其大意即可。
最后,要糾正學生的不良的閱讀習慣,如逐字閱讀,移動手指或頸部,糾纏生詞,病態讀書姿勢。
(四)設計有效的讀后活動
讀后活動是對語篇閱讀質量的檢查評估,也是對文本內容的拓展、延伸和運用。經常利用簡筆畫、肢體語言及其詞組短語(key words)的提示,讓學生就課文復述,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在某個階段或單元任務完成之后,全班進行一次推選閱讀大王的活動,讓學生把自己最近所閱讀的材料用英語講述給其他同學聽。如在教完5b《unit3 hobbies》后,可讓學生敘述自己和家人的興趣愛好,并組合成一篇小短文《my family’s hobbies》讀給各位同學聽。既是對學生的閱讀成效的摸底,又給學生提供交流與實現自我表現的機會;既是練寫、練聽,又是練說;既磨練膽量,又培養能力;既是一種反饋,又是一種激勵。
(五)開展親子閱讀教學
教師或者是家長與兒童一起利用兒童喜愛的故事書,通過互動開展閱讀活動,分享閱讀的快樂。時常邀請學生和家長幫忙搜集相關英語閱讀資料,并請家長在孩子的閱讀訓練中加評語,讓家長探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問題、收獲。這些英語閱讀故事可以與課文教學的話題內容相匹配,如在教color時,可以是有趣的故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也可以與課文的語言結構相匹配,如在教”have, has”句型時,可以為學生上自編的故事“magic boxes”讓家
長參與到學生的英語閱讀中來,是使家長參與到教學中來的比較好的手段。一方面,學生能夠閱讀,家長會有一種成就,對教師的工作會更加支持;另一方面,家長的參與,使學生更加有學習的動力。
總之,我區實施體會閱讀教學的體會是,如果缺少閱讀能力的訓練,學生在各方面的發展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在對小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之后,逐步積累起來的知識和詞匯量會使他們更喜歡英語,漸漸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實踐能力,并為他們進一步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堅實的基礎。
課改幾年來,我們的語文教學似乎走過了一段浮華的歷程。往往忽略了語文學科處于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工具性,使得語文學科缺少個性,造成語文教學的盲目性。課程改革以來,廣大老師感到很苦、很累,而語文教學質量卻有下滑的趨勢。因此本文提倡語文應返璞歸真,回歸到語文教學的本分和個性上來。
語文學科的個性是什么?就是“聽、說、讀、寫” 并重,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語言文字的綜合訓練,回到它的本分——工具性。因此,讓學生充分的朗讀課文,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受到情感的熏陶是相當重要的。筆者以為,語文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應用于閱讀教學,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處于首要的地位。本文單就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教學絕不單單是為了讀好書、寫好字,培養閱讀能力才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培養閱讀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低年級側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興趣,并且能夠發現問題和敢于提出問題;中、高年級重在引導學生善于提問,能夠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如:我在教授六年級課文《千年夢圓在今朝》時,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有:千年夢指的是什么夢?為什么能在今天圓了?怎么圓的……我認為這些問題提得很有價值,就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快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尋找答案,解決問題。在尋找答案的同時,遇到自己不懂的知識點可作出標識,以便在課堂上提出,大家討論共同解決。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我發現通過不同形式的閱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每每解決一個個問題時,他們的興趣就越發濃厚,信心更足,爭先恐后地發言,表現欲極強,在解決了所有問題的同時,我也順利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愉快。我認為學生在閱讀課文解決問題的同時,他們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老師也達到了新課標的要求:精讀少講。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讀書、去體會、去領悟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效果的好壞,功夫往往在課外。怎樣才能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呢?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只有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他們才知道如何圍繞課文中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怎樣才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得到同學們的認可。當然,這些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養成的,如;我上每一篇新課文時,都要布置預習課文。一讓學生回家認真讀至少三遍課文,自學生字、詞;二在課文中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以便于在第二天的教學時解決;三是針對課文內容,思考自己能提出怎樣的問題,讓大家一起來解決;四把本課的四字詞語、多音字、反義詞或近義詞,通過查找詞典,抄寫在預習本上;最后簡單地寫一寫讀后感。通過我長期地訓練,大部分學生都能明確學習內容,書讀的流利,感受也很深刻,別的老師到我班來聽課,都覺得我班學生很聰明,學的很活,殊不知,我在課外下的功夫。
二、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教學中,低年級語文教師往往會開展游戲活動,增加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在游戲中引導學生學習語文。但開展活動要以學好語文為最終目的,我們提倡“快快樂樂學好語文”,要在“好”字上做文章,不要過分地在“樂”字上下功夫。
在小學階段,我認為三維目標應該強調的是:“知識和能力、方法和習慣、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現在的語文教學往往會從一個極端又走上了另一個極端:老師們在教學中往往強調的是學習的過程。如我在聽一些老師們的教學課時,這種感覺就很強烈(當然我不是在批評他們),整節課下來,感覺設計的環節很多,針對一個小小的疑問就有:全班討論、小組討論、同桌討論,你讀讀、他說說等等,一節課下來,我們很多聽課老師一頭霧水,不知道這節課的重難點在哪,而學生們卻開心地不得了,所有的環節在一節課上體現,那感覺就像東北的一鍋“亂燉“。語文課上成了“快樂大本營”,轟轟烈烈,熱熱鬧鬧,但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來看去不像語文課。形式大于內容,實際效果肯定不佳,必須向40分鐘要效率,必須在一、兩個課時完成一篇課文的教學任務。
小學生天生好玩、自制力較弱,當然我們的教學不能只由著學生的性子,光鼓勵不批評、光肯定不否定不行。現在的學生往往自我感覺好,缺少挫折感。如,我
的同行往往怕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回答,都給予肯定,不輕易否定,這樣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其實,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教師要讀在前面,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預告”書中的亮點,以激發學生的讀書欲。久而久之,學生讀書的興趣和習慣就慢慢培養起來了。
三、搞好低、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銜接
三年級上冊是進入中年級的第一個學期,對于課程標準提出的中年級學習目標,要把握一定的度,即不要以課程標準提出的中年級學習目標來學習。三年級具體的學習目標主要是從知識能力、方法習慣、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提出的,可以參看教師教學用書。
三年級提出的學習目標,有的是在低年級的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如低年級提出“結合上下文,了解詞句的意思”,三年級在此基礎上提出“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的意思。”
再如,課程標準規定,低年級開始學習默讀;中年級初步學會默讀;高年級養成默讀的習慣,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這些規定體現了小學語文教學關于默讀的訓練過程。低年級是起始學習階段,中年級是初見成果的階段,高年級則比較講究默讀。中年級的課文與低年級相比,篇幅顯然長多了,內容也復雜多了,如果此時的默讀還停留在出聲的或無聲的短時間思考的訓練中,學生就無法面對和承受中年級的閱讀學習任務。因此,默讀不僅是一種閱讀手段,更是一項發展學生內部語言,提高和鍛煉思維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語文訓練。
新課程為我們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留有廣闊的余地,教師只要把學生真正看成是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表現,尊重學生對問題的看法和選擇,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與交際能力,培養外向型性格,讓學生敢想敢問,敢講敢做,敢爭敢辯,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展現,讓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真正回歸本分,為學生今后的各科學習打好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摘要:新的課程改革的施行,改變了以前傳統的一對多,教師獨白式的教學模式,在新的教學模式的指導下,現在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注重學生的感受和學生的收獲。閱讀是語文的基本環節和結構,閱讀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注重閱讀的習慣,提高閱讀分析和理解課文的能力。閱讀能力直接影響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的高低會對語文其他方面的學習和理解造成最直接的影響。一個人的閱讀能力的高低是需要從小培養的,新的課改對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規定和要求,閱讀教學逐漸走進了小學語文課堂,對課文的閱讀理解也從傳統的粗略式向細讀化方向轉變。本文將從閱讀教學的重要新出發,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總結出更加適合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方法,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0.引言
在課改熱潮和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教學從傳統模式轉向現代模式。語文是一項最基本的,最不可或缺的科目,對語言和文章的理解領悟是人類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能力。閱讀能力需要培養,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就是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在課改的要求下,各小學在語文教學的基礎上展開并加深了對閱讀教學的重視。對于學生而言,一旦閱讀理解的能力不夠強,受到影響的不僅是語文這門學科,其他學科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薄弱的閱讀能力使學生無法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識,尤其是在考試的時候,會影響學生對題目的領悟力,直接造成錯誤后果,影響最終的成績。閱讀教學能從各個方面快速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本文將從閱讀的重要性探究加強閱讀教學的意義[1]。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
閱讀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必須掌握的能力。閱讀是語文的基本環節和結構,閱讀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注重閱讀的習慣,提高閱讀分析和理解課文的能力。在課改的大背景下,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的能力和習慣,培養學生自覺注重情感體驗,有利于積累豐富的知識,鍛煉出良好的語感。閱讀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閱讀不僅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更是一個認字識字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往往會遇到不少問題,對于小學生而言,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生字生詞,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去認識生字詞,更有利于幫助他們提高記憶力,掌握更多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讀寫能力。
2.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在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上,往往是老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這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能力產生了巨大的阻礙。課改后新課標要求學校的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以及形成主動學習的能力。閱讀是語文的基本環節和結構,閱讀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注重閱讀的習慣,提高閱讀分析和理解課文的能力。對于小學教學而言,小學的教學是一個引導的過程,對處于尚在識字階段的低年級小學生而言,要加快識字認字的速度,必須養成自我學習、主動求知的習慣,方可加快識字認字的速度和效率。所以,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閱讀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2]。
《新課標》中對小學低端語文的閱讀有一定的要求。總結說,就是要求學校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成長,學會做人,學會明辨是非和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求知精神,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具體來說,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要求,從低端到高端可分為三個階段,一二年級為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要求學生要培養閱讀的興趣,盡可能多的認識生字詞;學會用普通話進行日常交流、正確流利的朗誦課文;在特殊情況下,能夠練就默讀能力;對簡單的圖畫能夠用語言描述出來;能自主理解簡單語句,積累字詞;學會正確認識標點符號和不同標點符號所表達的不同意義;能夠從簡單的兒歌、童謠和古詩中體會簡單的情感體驗;學會主動閱讀簡單的故事和童話等。第二階段是三四年級,在這個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了簡單的閱讀技能,有一定的詞匯積累,對這個階段的要求也隨之提高。能夠聯系前后文理解句子意思,學會借助字典自我接收新的生字詞;能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學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學會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優美的語句,能夠在課外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進行簡單的描述;背誦優秀的文章詩歌;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學會與同學進行圖書資料交流,課表規定這個階段的學生課外閱讀量不低于40萬字。
3.加強和提高閱讀
學的措施
要加強學生的閱讀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教學質量,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愛好,一旦學生學會自主閱讀、主動閱讀,閱讀量就會大大提高。當然,能否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一個復雜艱難的過程。首先,學校要增加閱讀教學的課程,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輕松、自由、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保證為閱讀教學的成功進行。其次,要明確教學方法,選擇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學生喜聞樂見的情況下,明確把新課標的要求加入到課堂教學中,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快速接受和學習,也能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3]。
4.結語
總之,培養一個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也是提升自我素質和能力的一個體現,高效的閱讀理解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巨大的幫助,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摘要: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生大多在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上較為低下,很多新入學的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甚至還較為茫然,在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開展的難度也相對較大。在越發強調教育教學創新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在教育教學方法和策略上需要進行不斷創新及調整,這也是新課改的內在要求。本文亦將對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并就選取何種策略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
新課改極為注重教育教學在形式上以及內容上的創新,但也需要看到,在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育教學創新的空間相對較小,很多教師也不知道怎樣去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各種創新教學方法與策略。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開展好壞與否不僅會直接影響到低年級小學生的閱讀素養與能力,更加會對小學生接受更高層級的閱讀教學產生影響。鑒于此,依托創新程度高,適用性強的閱讀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中開展創新也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現狀
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當前并未受到小學語文教師的充分關注,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習慣性地運用一般性閱讀教學策略開展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這一情形下,很多低年級小學生不僅對閱讀本身逐漸喪失了興趣,其閱讀素養與閱讀能力也相對較低。在傳統的閱讀教學策略運用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創新環境也相對較差。在教育領域十分注重創新這一大背景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單調教學方法與策略也十分突兀。閱讀教學中師生間缺乏互動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這一現狀長期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低效率問題長期存在。
二、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創新的意義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創新首先是新課改目標達成的必經之路。新課改不僅對教育教學創新提出了新要求,更加對新時期義務教育階段人才培養的方向進行了重新確定。小學生在剛接觸義務教育的前幾年時間里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學藝術鑒賞能力,其閱讀能力十分重要。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進行創新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閱讀教學相關活動,更加能夠使得低年級小學生對閱讀本身有更多的了解,隨著閱讀數量與閱讀質量的提升,低年級小學生閱讀能力也能有較好提高,這也會對低年級小學生接受語文學科知識系統教育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將教師引導閱讀與自主閱讀相結合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發揮出引導性作用,在自主閱讀備受推崇的今天,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中需要不斷培養并強化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和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閱讀教學進行重新規劃,并在實際教學中運用多種手段引導小學生進行自主性閱讀嘗試。例如,在某一課文學習前夕,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制定出預習計劃并留下相應的預習任務,通過讓學生按照預習計劃進行課文閱讀,根據預習任務有選擇性進行閱讀的辦法使得學生養成自主閱讀并探究閱讀客體的良好習慣。在小學生對自主閱讀有良好認識后,教師應用更為復雜的閱讀教學策略也能容易的多。而自主閱讀下小學生積累下的一些閱讀技巧,閱讀經驗,也能幫助小學生不斷提升其實際閱讀能力,并使其在閱讀相關知識學習時有更好表現。
(二)依托課外閱讀豐富閱讀教學形式
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不能忽視課外閱讀的作用,單純依托小學語文課本開展語文學科知識教學以及閱讀教學較為單一,將課外閱讀形式引入并應用到低年級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中也較為可行。建議小學語文教師結合語文教材內課文類型以及閱讀教學基本策略,通過互聯網等多種途徑進行課外閱讀材料的搜集和共享。例如,在《有趣的發現》一文學習進程中,教師首先要將課文作為閱讀教學的主要載體,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將達爾文的傳記選段以及達爾文生平小故事作為課外閱讀材料。教師與學生共同對課外閱讀材料進行閱讀,分析與理解后,學生對于課本內課文的學習能夠更為輕松,課外閱讀所積累下的課外知識也能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對課文內容進行掌握及理解。課外閱讀中的一些趣味故事,衍生內容都能大大增加閱讀教學本身的趣味性,這對于改變閱讀教學單一現狀也有很大幫助。此外,在課外閱讀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后,量變也會引起質變,低年級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也能有明顯提升。
(三)借助多媒體教學開展趣味閱讀教學嘗試
多媒體教學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創新也可以對多媒體技術予以較好應用。例如,在《梅蘭芳學藝》一文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有感情地進行課文朗讀,很多低年級小學生無法對朗讀情感有準確把握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相應的背景音樂,從而使得學生的有感情朗讀可以順利進行。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來播放一些梅蘭芳的精彩京劇片段或人物專訪紀錄片等。在多媒體教學技術與設備應用下,閱讀教學可以通過視覺,聽覺等各方面來進行。對于小學生而言,在通過多媒體教學對各種課文相關知識進行獲取,對其他材料進行賞析和閱讀,小學生在進行課文閱讀時也能更為順利。更為重要的是,多媒體教學設備較好應用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上的選擇與創新空間便能逐漸增加,這也有利于低年級小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
四、結語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可以對現階段很多優秀的教學方法予以運用,諸如微課教學法,情景教學法以及多媒體教學法等都可以與閱讀教學進行較好融合。但也需要看到,任何一種創新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中運用都需要進行調整,特別是在不同學校,不同年級小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存在差異的情形下,小學生低年級教學策略的創新需要堅持從教育教學實際出發的原則,避免不合時宜的教學策略存在從而對常規教學活動開展造成負面影響。
作者:周婷 單位: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
【摘要】在科學技術和教學水平大力發展的當今社會,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出現了較大的變化,相應的心理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成為眾多學者研究和關注的焦點。語文教學貫穿到小學教育的每一個角落,任何學科的開展都與語文教學息息相關,而閱讀教學又是語文課程中的主體,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不僅能滿足新時代教育發展理念的需求,同時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閱讀教學是指以老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有計劃、有組織的實踐活動,對學生自主學習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是指教師按照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設定的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質。將閱讀教學滲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素質,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根據相關教育理論體系規定,小學語文閱讀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主要包括:因材施教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尊重主體原則、面向全體原則等。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須依據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差異對癥下藥,并以學生為出發點設置合理的教學模式。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小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現狀
第一,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厭倦、焦慮心理。他們年齡較小,好動,在長時間的固定閱讀模式過程中思想往往會開小差,無法集中注意力對文章進行仔細分析,并對密集的文字產生厭倦心理,導致文章主旨無法把握,出錯率較高。第二,對閱讀學習的興趣較弱。另外,由于課堂上封建、落后的教學模式,導致許多學生積極性不高,甚至產生厭倦心理。除此之外,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語文閱讀文章質量差等也是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關鍵因素,都會對閱讀教學水平的提高造成一定影響。
(二)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教學目標不明確、兩者結合程度不緊密、語文閱讀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對課本研究不夠透徹等等。小學生屬于智力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期,教師如果不能合理滿足心理發展的需求,在該教學過程中不能領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將會使小學生錯過滲透的最佳時期。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
(一)創造有趣的課堂環境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主要是通過教材上的文章來實現的,為了能夠在語文教學中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明確本課的主題,并能夠充分利用網絡促進語文教學的生動性。就以三年級語文課本中的《翠鳥》為例,教師在上課之前明確本課的教學主題為引導學生親近大自然,與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每一個生物都能平等對待。在上課過程中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翠鳥的外貌特征,可利用PPT來展示翠鳥的外部輪廓,讓學生在讀完課本后,通過繪畫自行填滿空余的部分,這樣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翠鳥的了解度,也有利于學生能夠更加了解動物寫作需要掌握的順序與技巧。
(二)為學生創造二次學習的機會
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工作不僅可以在課堂中開展,也可融入課后學習中,為學生提供二次學習的機會。在學習翠鳥的過程中,同學們已經了解到大自然的奧妙以及懂得了應該尊重大自然的每一種事物。就以《翠鳥》學習為例,教師可為學生布置課后任務,讓他們尋找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動物,在具體觀察后對自己喜歡的外貌進行外貌描寫,或是進行簡單繪畫。以此來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情與積極性,從而又為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第二重保護。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語文教學的未來發展趨勢,也是突顯語文教學優勢的重要途徑之一,需要教師能夠積極專研課本知識,為學生學習創設有趣的課堂環境。
四、小結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為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對我國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教育部門和教師必須結合小學閱讀的教學現狀,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等原則,將其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環境和氛圍!
作者:楊慧玲 單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繼紅小學校
內容摘要:超文本閱讀是一種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基于文本而又大于文本的閱讀方式。從閱讀的內容、閱讀深度、閱讀時空等方面都超越傳統觀閱讀方式。以超文本閱讀理念設計《黃鶴樓送別》教學。從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貫徹超文本閱讀的理念,以學生為本,立足文本,從縱向探究,橫向拓展等方面鼓勵學生超越文本,進行個性化閱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超文本;教學設計
新課標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語文能力。超文本閱讀教學正是著眼于學習方式的改變,著力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以超文本的閱讀來開拓探究的廣度和深度。[1]《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文詩兼美的“文包詩”形式的課文,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
一.教學目標設計
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及學生實際而制定的一種具體要求和標準,它是教學目的的具體化,是課堂教學的方向,是一堂課的靈魂,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所以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必須明確、具體。教學目標對教學具有指導意義,可以指導控制教學過程。目標的確定,新課改提倡“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教師要吃透教材,把握重點、難點,找準切入點、突破口,統籌安排,整體把握。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1.知識和技能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在課文、詩歌的空白地方會合理想象。2.過程方法目標: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古詩。能夠根據要求自學課文、尋找相關信息。3.情感目標:品讀詩文,體會詩文意境和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二.教學內容設計
《黃鶴樓送別》這篇課文是蘇教版教材獨有的“文包詩”體裁的文章,詩文結合,有利于學生理解詩歌含義,感受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之情。為了使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鼓勵學生和文本對話,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獨特體驗。筆者將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如下:第一環節是復習填空,整體感知。讓學生根據黑板提示,完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填空。一方面是對學生第一課時學習結果的檢測,另一方面也是為本課的教學奠定基礎。第二環節是讀演結合,品味“藏”情。課文描寫了暮春三月李白和孟浩然在長江邊分別的情景,流露出二者依依惜別之情,但是全文沒有一個情字,讀者透過閱讀卻能感受兩位大詩人深厚的情誼。通過研讀教材,查閱相關資料,筆者將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藏情”之上。體會二者分別時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此筆者這樣設計這部分教學。首先讓學生通過表演讀抓住人物動作體會人物情感,利用“藏”字讓學生展開想象,超越文本。通過人物心理活動感受人物情感。之后筆者抓住“藏情”,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尋找體現二者依依惜別之情的字詞句,通過自主閱讀,鼓勵學生自由想象,對文本進行個性解讀。在交流過程中,筆者再次抓住人物語言動作讓學生演讀,多次朗讀,體會情感。同時,鼓勵學生基于文本,超越文本,對文本內容進行擴寫。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抓住機會對課文中相關知識進行擴展,開闊學生視野。為使學生對詩歌有更深刻的印象,筆者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對詩歌內容提出質疑, 幫助學生體會李白與孟浩然深厚的情感。第三環節是總結延伸。課文內容主要是向學生講述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過程,課文內容同樣也是對詩歌的解釋,所以課文教學的落腳點應該是讓學生理解詩歌的意思,感受詩歌描繪的意境。在教學的最后,筆者引導學生朗讀品悟詩歌的意蘊,鼓勵學生在了解課文內容之后談一談對詩歌的理解,對不懂的地方提出疑問,尊重學生對詩歌的解讀。筆者讓學生沿著課文描寫的軌跡,循著李白感情變化的方向,自然而然的吟出古詩。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課程。筆者利用板書幫助學生回憶本課學習內容,讓學生從結構和情感兩方面把握課文。同時布置學生在課后按照文包詩課文的形式將本學期學習的《尋隱者不遇》寫一篇文包詩的文章,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鍛煉自己的技能,掌握語文寫作能力。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設計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語文學科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對不同的課題采取不同的有效的方法。針對本課內容的特點,在超文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筆者在設計本課時采用了自主學習法、朗讀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學法。
1.自主學習法
新課程改革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教師是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是學生學習的一個資源。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變老師的“講堂”為師生共同學習的“學堂”。者關注五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創造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根據教師要求自主對課文信息進行處理,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習書本和老師的思考,目的是產生自己的思考,個性張揚使自己得到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產生自己的想法,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
2.情境教學法
在語文教學,創設想象的情境,對于語文課來說非常重要。筆者在設計本課教學時,讓學生回憶黃鶴樓邊美麗的暮春三月的景象,接著讓學生按照課文中對李白和孟浩然的動作描寫進行模仿,讓學生邊朗讀邊通過動作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情感。讓學生走近離別的情境幫助學生獲得對課文的情感體驗。筆者抓住文本描寫空白處,引導學生想象,孟浩然到了揚州之后會怎么樣呢?李白看著孟浩然的船消失在長江的盡頭,他的腦海里會怎么想呢?兩位大詩人如果以后見面了,會怎么對話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入詩文所描寫的情境,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詩文的情感,品味古詩的意蘊。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種情景模擬活動。是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情境,讓一些學生擔任角色,并出場表演。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學互動的一種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教學方法。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模仿兩位大詩人在黃鶴樓上“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通過兩種看體會詩人“有情在心口難開”的情感。在之后的教學中筆者讓學生模仿大詩人之間的對話,并配以相應的動作。入情入境感受二者依依惜別的情感。在學習完整篇課文之后,請全體學生站立,想象自己仿佛是大詩人李白,站在浩浩蕩蕩的長江邊吟出膾炙人口的名詩。
4.誦讀教學法
誦讀教學是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千百年來,誦讀已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產物。隨著現代教育教學的發展,新課程標準提出了許多語文學習的新思路、新方法,但是母語教育傳統中的“誦讀教學”仍是我們當代語文課堂應該繼承和發揚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名師沙華中老師是運用讓學生讀詞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與品語言,深層理解深厚情誼等誦讀教學法的典范。[2]《黃鶴樓送別》整篇文章所渲染的是一種離別之情,可以說,是一篇充滿“情”的課文。通過讓學生自由讀、分角色朗讀、齊讀,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將自己的感情投射到在認識的客體上,產生審美的共鳴。在藝術的空白中借想象對美的事物進行再創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審美的能力。
作者:薛婷 單位:江蘇南京市瑯琊路小學明發濱江分校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閱讀素材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而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滲透具有可行性。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應當深入挖掘閱讀素材所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延伸課外閱讀,滲透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心理健康;可行性;對策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功能。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不僅要強化語文學科教育的“工具性”,同時也要重視“人文性”。而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教育,主要體現的是一種思想和情感的教育,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積極的意義。尤其是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背景下,小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學習負擔日益加重,心理問題的出現也就在所難免。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奠定基礎。本文中,筆者從更加微觀的角度———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方面闡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對策。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小學語文閱讀素材蘊含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
結合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語文學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功能,而人文教育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進行有效的思想和情感教育、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意義。尤其是對于小學語文的閱讀素材而言,很多素材都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且都是通過一些德高望重的專家議定,蘊含的知識也是比較廣泛的,如社會、哲學、心理以及人文等。例如,《司馬光》的故事,蘊含著“遇事沉著、機智”的道理;《王二小》的故事,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讓學生懂得知足、懂得感恩;《扁鵲治病》的故事,可以教育學生凡事要防微杜漸,不能諱疾忌醫,要勇于面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方能及時找到方法解決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閱讀素材。其實,對于小學語文的教材而言,教師要想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是很多的。由此可見,正是因為小學語文的閱讀素材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具有可行性。
(二)教師的潛移默化影響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小學生正處于快速成長和發展的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未成型,而這個階段的小學生,一言一行容易受教師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應當履行自己“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有目的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各種情感豐富的案例,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積極健康的性格,盡可能地減少負面的情緒和情感,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此外,在閱讀教學中,因為閱讀教學的特殊性———教師必須和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和交流,而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事物的看法和觀點,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感染學生,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的有效途徑
(一)挖掘語文閱讀素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教師要深入挖掘詩歌中所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從根本上講,詩歌是情感最為豐富的閱讀內容,無論是古詩還是現代詩,其意蘊的豐富,思想情感的表達等,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思想道德情感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是一些向往美好生活的詩歌,對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樂觀心態功不可沒。例如,在詩歌《微笑》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那種面對挫折和困難,積極向上和樂觀的態度;在古詩《鳥鳴澗》《暮江吟》中,教師應當通過積極的朗讀訓練,讓學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總的來講,詩歌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教師要善于挖掘,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形成。其次,在散文、童話、寓言故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的閱讀素材中,無論是散文、寓言故事還是童話故事,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例如,在課文《落花生》一文中,教師應當通過文章的對話形式、所蘊含的道理等,挖掘其中的人生哲理,讓學生懂得如何腳踏實地,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而在寓言故事《東施效顰》一文中,教師應當結合故事所蘊含的寓意,讓學生明白人應當有自我意識,不能盲目地效仿,堅持自己正確的,就不會隨波逐流。不同的故事,都蘊含著不一樣的人生哲理,只要教師積極挖掘,定能找到很多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素材。
(二)延伸課外閱讀,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美國教育家科威涅克曾經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還應當將教學的重點和眼光拓展到課外,引領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不斷提升。首先,在延伸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指導模式,立足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發展,對不同階段的學生予以不同的閱讀指導。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維能力和情感態度因素,積極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態度的形成。其次,教師應當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讀物進行有效的指導。例如,小學低段的學生應當以寓言、兒童讀物和童話故事為主體,如《三毛流浪記》《三字經》《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而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叢林故事》《中國古今寓言》《我要做好孩子》等。這些極具教育意義的課外閱讀讀物,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立足語文學科“人文性”的功能,通過閱讀素材中所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實現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教學目標。
作者:李本艷 單位:貴州省黔西南州普安縣南湖街道大灣小學
【摘要】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是一種新型的英語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下,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英文語境和完整的文本,并使生動有趣、圖文并茂的繪本在英語教學中發揮巨大的使用價值。文章闡述了英語繪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優勢,并對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繪本的策略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英語;繪本閱讀;興趣引導
在兒童圖書市場日益繁榮的今天,繪本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并得到了教育者的廣泛關注,成為了小學階段兒童的主要讀物。英語繪本以其獨有的魅力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中喜歡閱讀,成為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它改變了以往學生單純死記硬背、照本宣科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愉快的閱讀中自然而然的提高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養成好的讀書習慣。
1.了解繪本教學的優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英語繪本教學有情境交融、圖文并茂,提高兒童學習興趣的特點。英文繪本里往往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理念,繪本以情境圖畫的形式來解釋文字,用講故事的形式來表達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說,英語繪本教學就是通過英語故事讓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學生能夠在圖片和動作的提示中,聽懂、讀懂英語故事,并在教師和圖片的共同幫助下講述英語小故事和小短文,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其次英語繪本真實的語境和精美的畫面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因而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繪本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產生豐富的聯想,并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在語句重復中毫不費力的學習英語,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預測和推理能力。另外英語繪本一般采用簡潔明了的語句編排方式,并利用文字、圖畫兩種媒介結合的方式真實的表現故事情節,從而使故事內容躍然紙上。比如四年級繪本材料Theveryhungrycaterpillar中,Hestartstolookforsomefood…Heisabeautifulbutterfly.在這段描述中,繪本把毛毛蟲從開始尋找食物到最后化繭成蝶的過程生動地展現到了學生的眼前。學生感受到了英語的魅力,也提高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2.合理選擇英語繪本,提高學生學習信心
想要讓英語繪本教學發揮出最大的使用價值,教師對英語繪本的正確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兒童不同的成長經歷導致他們對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所差異。不同學生對世界的認知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師選擇的英語繪本要符合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低年級的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應當選擇那些圖畫多文字少、內容簡潔短小、語法和詞句結構難度較小,故事情節較為緊湊的繪本閱讀材料,以免造成學生由于難以理解文章意思而喪失了學習英語的信心。比如可以選擇由單一句型組成的繪本閱讀材料。如I’mgoodat...句型。學生在閱讀繪本時,也復習了當前所學習的內容。教師要選擇由簡單的句子和詞語組成的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去聽、去讀、去表達思想情感。而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繪本可以作為他們的課外讀物,對英語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補充和拓展。但是教師還要注意選擇那些原版的英語繪本。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和需求,有針對性的改編和重新編輯原版句子,把一些生僻的詞句改為常用詞,把不同的時態進行統一,這樣有利于學生克服原版繪本閱讀中出現的難點,使學生在心理上對英語繪本閱讀產生好感,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繪本材料只有配合教材合理使用,才能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3.科學設計課堂活動,充分發揮繪本的作用
教師只有科學合理的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才能讓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效果明顯提高,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事半功倍。首先教師要注意繪本讀前活動的設計。在學習和閱讀英語繪本之前,教師要先讓學生認真觀察繪本的封面圖畫,這里邊往往藏著一個故事的主體線索。比如學生看到Therunawaybunny這個故事的封面圖畫后,就知道講的是兔媽媽和兔寶寶的故事,學生從兔媽媽慈祥的眼神中看到了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其次是繪本閱讀中的活動。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看到了一只頑皮的小兔對媽媽說I’mgoingtorun.并引出了一場愛的迷藏。這時學生就會迫不及待的想要探究故事的結果,并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去想象后續的情節。小兔子無論是扮成河里的一條魚,還是花園的一朵花,兔媽媽總能抓住它,當小兔子逃累的時候,媽媽喂了他一根象征著愛的胡蘿卜。在看完這個故事后,小學生已經用自己甜美的聲音在心里喊道:“媽媽,我愛你”。這個讀本把學生置身于語境當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義。教師要注意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難點,指導學生進行部分拼讀。最后是讀后活動,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重要方法就是反復閱讀。對繪本的反復閱讀與模仿,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在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背誦模仿的任務,還可以乘著學生的興致再推薦一些類似的繪本讀物,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在繪本教學中,教師盡量不要考察單詞,也不要把繪本閱讀與英語教材混為一體,避免學生對繪本學習的積極性被挫傷。生動形象的繪本教學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新嘗試。通過課堂內外的繪本閱讀活動,教師用輕松的方式引導兒童進入閱讀模式,讓學生在輕松的閱讀中建立了英語思維,在生動的語境中提高了自己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提高了自身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從而有助于小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作者:蔡麗芬 單位:張家港市云盤小學
摘要:學生在小學階段是掌握基礎知識的重要環節,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兩個部分,兩者共同構成了小學生對語文的認知能力。閱讀的作用是為了給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掌握更多的詞匯以及言語,同時,寫作能力的提升反過來也會促進說閱讀水平的進步。本文重點對閱讀過程中讀寫能力的培養進行了重要的闡釋,希望在今后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為教學實踐起到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讀寫結合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在閱讀過程中讀寫結合的能力越來越重要。閱讀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讀者與作者進行無聲交流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就能在文章中找到的優美的好詞好句,并且記錄下來,應用在寫作的過程中,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得到顯著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更加重視閱讀教學時讀寫結合的能力。
1讀寫結合的重要性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讀寫能力的形成具有密不可分的作用,只有不斷的在閱讀中積累下優美的詞匯,才能在實際寫作的過程中獲得靈感。當前的小學教育中,眾多的小學生面臨作文難寫的狀況,一些家長不惜花費高額的學費去學習寫作,不如讓孩子們多閱讀文章,更多的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養成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這樣在實際寫作的過程中就會具有靈感,不會感受到作文難寫的窘境。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這個道理,寫作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長期積累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應該將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從而對語文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幫助。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應該令學生意識到閱讀與寫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寫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閱讀中的積累進行合理運用的過程,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這兩個方面的結合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新課標實施以后重點需要改革的方針,尤其是小學階段語文能力的養成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不加以重視,在后續的學習活動中就難以提高上來,因此,教師應該重點把握這兩者之間的關系,為形成綜合性的語文能力打下基礎。
2讀寫結合的幾個誤區
要想實現本文中提到的目標,也就是將讀寫能力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并且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這一過程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在實踐的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當然會存在一定的誤區,導致效果的不突出,從當前實施的效果來看,師生之間在這方面的教學活動中,主要進入了以下兩個誤區中。首先,讀寫兩方面的分離。這一問題是普遍的現象,也是較為突出的一個問題,因為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多數教師認為閱讀與寫作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應該分開教學,避免學生進入誤區,從而引起教學的混亂,因此教學時,尤其是在閱讀課時,極少提及與寫作相關的內容,進而形成了長期的習慣,學生對于寫作的理解不夠深刻,在寫作文時往往是絞盡腦汁也沒有思路,殊不知寫作是長期積累的過程,短短的幾天是無法完成的,因此,這已經成為當前教學的難點,學生在閱讀課上基本沒有動筆的機會,更不必說鍛煉寫作的能力了。其次,一些教師雖然意識到寫作的重要性,并且也沒有將閱讀與寫作相互脫離開來,但是在重視程度上,仍然時閱讀占據重要的地位,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一樣,寫作并不是短時間就能夠練就的一項能力,而是在長期的練習中不斷積累的技能,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重視,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后就會受到學生的忽視,不能將寫作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對于今后的語文學習來說無疑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通常情況下,教師在閱讀課的教學上,僅僅設置了一小部分的寫作練習,有時甚至沒有準備寫作練習,這樣一來,與相互分離別無二致,在這種重讀輕寫的影響下,學生的寫作能力很難有所提升。
3提升讀寫能力的有效途徑
3.1閱讀的吸收積累:在閱讀課上,可以說文章的積累量是寫作的基本要求,沒有豐富的辭藻對文章進行堆砌,亦或是沒有淳樸的語言進行文章的寫作,作文看上去就會顯得蒼白無力,更不必說提升寫作能力了。因此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應該重視語言的積累,有效的途徑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將一些美好的詞句記錄下來,并且深刻體會這些詞語在文章中的意思,這樣就能實現寫作能力提升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使其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就會自主的進行探究,而不再需要教師的指導,這是促進讀寫結合的有效手段之一。3.2閱讀的課堂練說:善于表達,敢于表達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應該重點培養的一項技能,因為只有將一句話表達清楚,才能讓人理解,這樣寫作時句子才會更加順暢,語言的運用才能更加的合理,因此教師應該在閱讀課上多進行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的練習,讓學生多說,將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例如編故事,進行故事接龍等方式,既能滿足學生的興趣,又能在無形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同時,還能從小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勇于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從而應用于寫作之中,這是鍛煉學生讀寫能力的重要方式,事實證明,在閱讀課的學習過程中具有明顯的效果。3.3閱讀的遷移寫作:小學生正處于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從初步構思與定題目,到選材并組織運用材料,再到列出作文結構提綱,以及如何遣詞造句,到最后修改整合作文,一連串的寫作步驟都需要教師有計劃地加以指導,一步步地改進與完善。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站在寫作的角度來指導學生閱讀,努力讓學生結合日常積累將閱讀中獲得的感受體會外化為語言文字,實現理解向表達的遷移。
4結語
總之,讀寫結合是一種雙向促進的教學機制,我們要辯證地分析對待。確實存在對應關系的讀寫要素,要大膽利用并促使其遷移運用;而對于一些過于機械的對應關系,我們要冷靜地放棄。真正理解小學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內涵并在實踐中去實施和完善,更加注重讀寫結合的隱性結合,提高小學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可操作性。
作者:嚴佐倉 單位:青海省海晏縣三角城鎮海峰幼兒園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由于語文教學教師的語文閱讀教學能力限制,比如理論教學基礎知識掌握不足或者不牢固,導致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出現盲目性。
在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一直忽視閱讀教學,不怎么重視這個項目,近些年,隨著教學的改革雖然把閱讀教學提高到重視程度,但是實際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這是因為只是單純的為了實驗改革教學方法,導致語文閱讀教學理論基礎的長期缺乏,沒有形成一套可行的語文教學理論體系,才會出現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盲目性。因此,長期依賴教師的教學權威,學生逐漸對語文閱讀學習沒有了興趣,也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
2.語文教學教師在制定語文教學計劃中對閱讀教學沒有明確的目標,因而也就沒有按目標制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教學的過程的首要任務,是整個教學的核心部分。如果一個教學過程,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沒有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那么它的教學任務根本不可能順利完成。然而,在我國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沒有明確的教學計劃和目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大都是根據教學教師的能力和水平發揮,隨想隨講,隨意性很強。這樣的教學對學生來說非常被動,因為在沒有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最終會致使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水平低下。
3.傳統的閱讀教學都是教師是主體,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只是被動接受,主動參與很少,因而導致學生逐漸喪失學習的主動性。
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歷來都是教師的主體性發揮作用,而學生的主體性常被忽視,即便是在現在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也普遍存在的現象。由于這種現象的存在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大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就不讓廣大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學習興趣,最后又導致整個教學效果不理想。
4.科學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評價標準體系的缺失,導致不能對現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效果進行有效評估。
一直以來,我國還沒有建立一套科學地評價語文閱讀教學評價體系,沒有一個科學的評價標準。教學教師就是在這種教學環境下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難免會導致最后在教學過程中出現想到哪里就講哪里的隨意教學。這種教學始終是教師本位,學生依然是很被動,而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始終都不理想。
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有效措施
1.一定要明白確定閱讀教學的實效性,重點抓在閱讀教學中的實際效果。
我們之所以重視閱讀教學,就是引文它能夠大大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的閱讀能力和運用所學文字知識的能力,能夠達到教學計劃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實際效果。所以,在以后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一定要把閱讀的實際效果當做首要任務,圍繞教學的實際效果這個目標,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真正注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不能以閱讀是否通暢和速度是否快速為評價標準,我們應該關注學生是否通過閱讀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能夠通過閱讀得來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這樣語文閱讀教學才可能真正收到實際效果。
2.教師要做好備課工作,學生要做好預習工作,雙管齊下,兩手都要抓。
我們都知道,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并取得預期的實際效果,一方面依賴于老師的備課,這是關鍵的步驟,老師在課前應當做好相關工作,明確教學目標,制定詳細地教學計劃,做到有備無患;另一方面,要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進行自主思維的預先理解和學習,為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可是現階段,一些語文備課工作流于形式,備課沒有實效性,所以課堂教學就不能順利完成,也達不到預期效果。所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定要重視備課和預習工作,同時明確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合理把控教學內容、得當分配課時。這就要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提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能力,結合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情況做好備課和布置預習工作,來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進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3.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課堂實際對閱讀教學進行綜合把握。
第一,依托課本,認真學習講授,挖掘課本里知識魅力,讓學生充分吸收這“養分”并轉化成自己的知識,以提高自身的語文知識素養和水平,為后面的深層次閱讀教學打下奠定基礎。第二,結合學生和課堂的實際,改變一成不變的單一授課模式,開展多種多樣的閱讀教學。在課堂中,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了解、學習并掌握課文的字、詞、句里的知識,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對文句的閱讀、感知和理解能力。進而提高提升閱讀教學效果。
4.為了保障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提高和教學方式進步,一定要建立相關的評價機制。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建立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考機制,通過該考評的標準對教學活動進行評估,找出成功和不足,對于不足之處就要積極思考,做出轉變教學思路,調整或改變教學方式,來促進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進步,提升小學生語文知識閱讀和運用能力。
作者:司秀華 單位: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第一實驗小學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促進教師、學生、課本之間的交流。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閱讀教學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高年級學生有較強的自主能力,教師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成為閱讀教學的主體。首先,教師要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空間;其次,應該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觀念,分析學生的知識以及能力、學習的心理狀態,滿足學生的需求;再次,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學生也應該尊重教師,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輔導,學生要配合教師;第四,還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愛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積極發展自己;最后,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逐漸強化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
二、加強閱讀訓練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就要強化閱讀訓練。閱讀訓練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有意識地將相應的閱讀方法滲透到閱讀理解的過程中,促使學生進行諸多的閱讀實踐,逐步掌握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審美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以及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探究性閱讀
教師應該展開各種閱讀活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促使學生在閱讀活動中鍛煉自己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圖書館、網絡等途徑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探究式閱讀。在當今的信息化社會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信息平臺進行探究性閱讀,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技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強化課外閱讀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要達到400萬字,優秀的古詩文大約50篇。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能夠提高語文素養和閱讀能力。因此,教師要強化課外閱讀。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不過也需要教師的指導、督促。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進行閱讀訓練,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并推薦優秀的適當的課外讀物給學生,做好書刊導讀,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促使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在教學中要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讀書、思考和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五)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雖說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閱讀方法,教師還要多指導學生,使他們掌握更多有效的閱讀方法。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使用有效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外閱讀資料,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結語
總之,教師要讓學生成為閱讀教學的主體。閱讀教學其實就是學生與教師、課本的對話,也是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組織下,通過閱讀實踐來積累語言、提高閱讀能力的過程。
作者:曹佩 單位:河北省平山縣崗南鎮東崗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