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7 03:54:3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小學語文古詩詞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要]在我國,漢語是我國的國語,學好語文是對每一位中國人的基本要求。并且,在Z文教學之中古詩詞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豐厚的文化底蘊。因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古詩詞教學進行了以下詳細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古詩詞教學往往占據著很大的比例,并且也是考試當中的重點。國家教育部希望通過古詩詞教學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令學生感受古詩詞的美妙與內涵,以便能夠將我國歷史悠遠的古詩詞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然而,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卻存在著重重困難、面臨著種種阻礙,小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對古詩詞產生強烈的興趣、熱情地投入到古詩詞教學之中。那么,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狀呈現怎樣的狀態呢?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狀呢?小學語文教師又該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來改變目前的現狀呢?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的原因分析
(一)教師過于重視內容,忽略了詩的意境教師授課的基礎是教材,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制定教學目標,帶領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然而,對于古詩詞教學來講,一味地依附于課本教材卻并不能令課堂效率提高,只會令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因為,教材只會給出古詩詞的內容,卻無法詳細的幫助學生對古詩詞的內容進行理解。而教師長時間重視古詩詞內容也會導致學生對課堂產生厭惡。盡管學生會將古詩詞一句不落的背誦出來,但是學生對詩歌的意境卻一無所知。這樣從根本上來說不利于學生的古詩詞學習。
(二)教師過于重視傳授,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導致古詩詞教學在小學階段停滯不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語文教師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往往根據試題對學生進行規律性的做題解答。比如說,這首詩表達了一個什么樣的思想,這首詞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這首詩歌體現的意境是什么等等問題,教師為了節約授課時間也為了提高答題的正確率直接將答題的一般規律傳授給學生。然而,這種做法卻令學生喪失了自主思考的機會,變成機械的做題工具。
(三)教師過分看重背誦默寫,忽略了朗讀大部分教師在教授過程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喜歡讓學生進行背誦。今天背《靜夜思》,明天背《望廬山瀑布》,學生每天都要完成一定的背誦量。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令學生增加古詩詞存儲量,但是卻忽略了對詩歌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不利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深層次的理解。
二、加強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訓練,通過朗讀促進感悟學習古詩詞,教師首先要進行的就是要帶領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朗讀。通過朗讀學生可以學會如何對古詩詞進行抑揚頓挫來表達詩人的情感,還能夠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詩詞的語言美。比如說,學生在朗讀宋代陸游的《游山西村》時,前兩句“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學生則需要讀出田園生活喜悅,而后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則需要體現重見光明的驚喜,做到因境抒情。經過反復朗讀訓練之后,學生會對詩歌朗讀產生一種習慣,以后每當看見詩歌的時候便會不自覺的進行朗讀,也會對詩歌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二)教師需要創設情境,令學生全身心投入詩的意境情境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有效的一種方式,當教師為學生創設情境之后學生會感覺自己真的身在其中。此時,學生更容易將自己當做作者自己,切身感受作者當時創作詩歌時的思想感悟。而情境教學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比如教師在講解杜甫《春夜喜雨》的時候,可以播放一首關于春天的歌曲,將學生引入春的情境,感受春雨的滋潤。再比如,教師可以將《村居》中描繪的草長鶯飛放紙鳶的情景通過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令學生更加直觀的通過畫作感受到無憂無慮的悠閑生活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總體來說,教師在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會更加生動形象、充滿活力,令課堂充滿樂趣,極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加強課外閱讀,致敬經典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內容,我國古代的優秀詩人、詞人數不勝數,他們所創作的詩詞也并不是單靠幾本語文課本就能夠包含的。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加強課外的古詩詞閱讀,向經典致敬。此外,教師還需引導學生在向經典致敬的同時加強與課本之間的聯系,形成系統化的學習。比如說,在學習過杜牧的《山行》以后,學生可以在課下學習積累杜牧其他的優秀詩篇,觀察其中的共同點,總結杜牧的創作特點。經過長時間的課外積累,學生的知識量會不斷增加,學生的文學素養也會不斷提高。
(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靈活運用
教師除了鼓勵學生積累課外詩詞之外,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學生需要縱觀教材,能夠從自己曾經學習過的古詩詞中找尋到共同的獨特之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給予幫助。比如說,令學生能夠找出五句帶“花”的詩句或者帶“鳥”的詩句。通過類似的訓練,教師能夠有效的鍛煉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此外,知識不僅僅是放在腦海中儲存的,學生還必須能夠靈活運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詩詞帶進自己的生活,鼓勵學生根據原有的詩詞結構大膽的創作,學會用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才能夠令學生真正的將詩詞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真正的熱愛詩詞。
三、結束語
總之,古典詩詞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優秀古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優美的詩詞、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流傳的佳句、精湛的語言,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通過古詩詞教學,學生能夠感受到美的不同表達形式。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牢牢掌握古詩詞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古詩詞修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樂余中心小學)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科技、軍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有豐富的歷史遺產,古詩詞就是這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化史上永放著瑰麗奪目的光彩。在新課改背景下加強小學古詩詞教學,對小學生的長遠發展大有裨益。本文嘗試提出幾點優化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對策,意在起到拋磚引玉之用。
一、小學古詩教學的現狀――多了“肢解”,少了整體意境感悟
古詩由于音韻齊整、結構簡潔、富有節奏感與音樂美這些特點,因而便于朗誦,是一種朗朗上口的語言材料,歷來受人歡迎。也正因此,學生學習古詩并非開始于小學階段,一般的孩子在幼兒階段便已接觸古詩了,背誦古詩被很多家長當作是培養子女的一項具體措施,很多家長把子女會背多少詩當作“教子有方”的一個重要指標和孩子是否聰明的一個重要參考。但只需稍微冷靜思考,這種古詩學習只是停留在“朗誦”的層面上。當然,限于幼兒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也不宜作過深要求。可是,對于古詩創作原意――詩以言志,表現一種意境、境界,這種古詩學習無疑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花費了家長的諸多精力,傾注了家長滿腔熱情,犧牲了兒童諸多玩耍嬉戲時間,有的還可能是以違背兒童自身意愿為代價,卻僅僅得到這種低水平的效果。這樣的投入和這樣的教育,可謂事與愿違。
小學階段的古詩教學,因現今的教學評價體制得不到根本變革,考試仍是主要手段,大多教師還處在“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水平。教師們不得不將精力放在與考試有關的教學內容上,如要考默寫故要求背誦;要考重點詞意故要求個個詞語掌握;要考詩句意思故要求學生一句一句將其抄下來并背出;要考中心思想故要求死記“表現了什么”“歌頌了什么”,等等。至于龔自珍為什么會寫《已亥雜詩》,“碧玉妝成一樹高”為什么要倒裝,這些不會考的內容,則忽略去教。@樣的教學勢必帶來這樣的后果:生吞活剝、肢解詩意。
其實,古詩作為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最講究的是在簡練的區區幾十字中必須蘊藏著豐富的意境,用司空圖的話來說就是“韻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很多詩歌之所以能經久不衰、千古傳誦,就是因為詩內蘊含了豐富的意境,給人以無限的遐想。所以學習古詩,僅會背誦詩句,機械地記住意思,而不去考慮寓于實境中的虛境和化為景物的情思,從審美角度看,顯然達不到目的。把握詩歌的竟境不僅僅在于感知,主要靠感悟,只有“悟”才能透過詩歌形象的“形”見出“神”,透過“境”見出“情”,那種要求學生記住什么、背出什么的教學是不可能使學生領悟到神形兼備、虛實相生的意境的。
這種多了肢解、少了整體意境感悟,只求“是什么”而不顧 “為什么”的古詩教學現狀,不能不說是古詩詞教學的一種遺憾。
二、新課改背景下優化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對策
新課改要求小學古詩詞教學培養小學生感受古文魅力的能力。小學生年齡尚小,古詩詞對他們來說顯得比較晦澀難懂,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學習興趣。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要創新教學方法。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1. 將古詩詞編成故事
聽故事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鑒于小學生不易理解古詩詞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古詩所述內容,發揮想象力,將詩歌編于一個小故事內,以講故事的形式將古詩內容描述出來。如教學《登鸛雀樓》一詩,可編成這樣一則故事:唐朝時,有個詩人叫王之渙。有一天傍晚,他去登游黃河邊上的鸛雀樓。站在樓上,詩人極目遠眺。向西看,只見一輪紅日已經接近了山頭,并且正在逐漸往山后落下去;向東望,滔滔的黃河水奔騰不息,一直向遙遠的大海流去。于是便得到了兩句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此時可及時向學生指明詩句中的“白日”“入海流”等詞語與所述故事內容的對應處,并簡要介紹之所以用“入海流”而不寫“流入海”是古詩在用詞的對仗、音韻平仄上的要求所致)詩人在樓上看到了這么壯觀的景色后想,如果還想看得再遠些、看得再多些,就像自己在學習上、工作上要再取得更大成績,該怎么辦呢?那就得再爬上一層樓,于是他又得了兩句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此時須向學生交待“千里目”并不僅指看到的景物,還隱含著事業方面的積極進取)教師以這樣的故事將《登鸛鵲樓》一詩的內容呈現給學生,并了解詩句是如何寫出來的,然后再根據詩歌進行教學,為學生學習遠離生活實際的古詩創造了一個感性的環境,使小學生感受到古詩中隱含的道理和韻味,在這“故事引入”的基礎上,再進行“熟讀理解”和“品讀背誦”這兩步教學環節,所花力氣不大,學生卻學得饒有趣味,遠比一開始就“就詩歌進行教學”的效果好得多。
2. 引導學生進行繪畫
繪畫是小學生的天性,為了提升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詩歌所寫對象以圖畫的形式再現出來,化文字為圖像、化抽象為形象,充分利用學生具體形象思維能力較強這一心理特點來為古詩這一抽象學習材料的學習服務。畫圖可以由教師來完成,也可以讓學生去進行;可以在“引入”“講授”等過程中出現,也可以在學完全詩后作為“鞏固”手段而采用。如學完《詠鵝》一詩,我便讓學生畫一幅簡單的彩色畫,學生都能在畫中表現出“曲項”“向天”“浮”“白”“綠”“紅”等詞的意思。學生的繪畫過程,不僅是進一步鞏固學習內容的過程,更是一次進行感受美、表現美的審美教育過程。又如,教學杜甫的《絕句》一詩,我結合自己的介紹、講述,在黑板進行簡筆畫:柳樹上的黃鸝、青天上的白鷺、窗外可見積雪的西嶺、門口停泊著的船只(要注意所用粉筆的顏色必須和詩中所述一致)。此時我的板畫首先可讓學生感知詩歌所涉及的具體事物形象,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記憶表象,在兩者的同化中獲得成功感,產生愉悅感,以此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過圖畫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首詩以區區28個字容納了這么多事物,感受到中國古詩巨大的容量,感受到中國古詩中蘊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國智慧。
3. 引導學生進行表演
中國古代詩歌流派紛呈、氣象千萬,有不少詩歌內容充滿生活氣息而富于童趣。在這一類詩歌教學中運用表演法,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表演法指的是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表演動作,充分利用直觀動作思維來促進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如《詠鵝》一詩,所描寫的對象為深受學生喜愛的動物――鵝,它長而彎的脖子、雪白的羽毛、紅紅的腳掌、在水面自由自在游泳的形象為學生所熟悉。在學詩過程中,我結合自身的肢體語言(如向上伸手臂為鵝的脖子;并攏的五指為鵝頭;大拇指與其他四個手指微開微合為鵝在唱歌;雙手前后輕輕撥動為鵝掌撥水)來表現“曲”“向天歌”“浮”“撥”等動作,這樣的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在學完后讓學生一邊念著古詩一邊以動作表現,這種操作實踐于課堂氣氛的活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主體精神的培養都有百利而無一害,至于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則是調動了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其效果當然是遠遠超過死記硬背了。
4. 引導學生反復吟誦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古詩則是用最精粹的語言寫成的。它合乎樂曲的韻律、節奏,講究韻腳的合轍、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數、句數的整齊、均衡。因此,凡稱詩,即便不唱,誦讀起來也朗朗上口,鏗鏘有聲,自然而然地產生樂感,讓人感受到悅耳順暢的音韻美、均勻和諧的節奏美。教學時,教師可根據古詩的特點,運用范讀、齊讀、串讀等多種形式來引導學生反復吟誦,力求讀得清晰、準確、有節奏,讀出詩文合轍押韻的韻律美,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深入感悟詩歌的意境美。如我在教學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時,引導學生注意詩中第一、第二、第四句的“曉”“鳥”“少”押韻,句內平仄交錯,句間平仄相對,充分顯示出語言的音韻美。我強調引導學生讀出古詩緩急交替、整齊勻稱的節奏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審美教育。
教學無法,貴在得法。加強小學古詩詞教學至關重要,值得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為小學生的日后發展奠基。
(作者單位:湖南省新田縣龍泉鎮第二完全小學)
摘 要:對于小學語文這個科目來說,它不僅是孩子們進入語文學科的向導,也是孩子們與母語第一次見面,是孩子們的啟蒙教育,小學的語文課堂是為孩子們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一個關鍵時期,小學語文教師的責任也就非常的重要,教師們該如何做好這個人生的啟蒙者,帶領孩子們走向一個健康積極的知識海洋是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接下來筆者將就自己對小學語文知識及其教學談一談自己的一點見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詞;改進
一、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說起來是很容易,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就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作為一個啟蒙者,其重要程度關乎每個孩子一生,而且現在的孩子們從小接觸網絡,他們的世界也就變得復雜的多,教師們想要引領他們走向一個健康積極的知識的世界也就需要更多心思了現在就拿小學語文中的詩詞為例,來具體分析相關的問題。因為上小學的孩子畢竟還小所以更多的還是需要教師們的引導,所以許多的問題還需要從教師們的身上找。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教師對學生期望值太高,過分的注重他們最終的成績,而忽視了他們對詩詞的意境或是感情的理解。很純粹的只是要求他們背誦,教學層面比較膚淺,也是導致孩子們對詩詞理解不透徹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學生們長期枯燥的背誦,使他們忘記了古詩原有的韻味,因而背誦起來難度也就加大了。這樣的教學方式很不利于激發學生們對于語文學科的興趣,反而會有一些厭煩。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改進策略
詩詞作為小學語文必學的一部分,同樣在小學的整個階段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學好詩詞,或是教好詩詞是學生以及相關的教師的一項重要目標。針對前邊提到的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我們進行了相關策略的改進以及完善。
(一)欣賞朗誦,理解背誦
對于正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們,他們的思維還處于十分活躍階段,同時他們的記憶力也處于最佳年齡段。所以在常規的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們要求學生記憶背誦古詩詞是不容質疑的,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要求他們能流暢的背誦古詩詞,還需要將古詩傳達的意思準確的表達給學生。如果學生的理解能力良好的話還可以講授一些詩詞常用的表達方法與技巧,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快速背誦和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加深記憶無疑是背誦古詩的一個好辦法。小學階段所學的古詩詞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無非是一些五言或是七言絕句,其中包括首聯、頸聯、頷聯以及尾聯,教師只需要將這幾部分抓住,主要教導學生們如何來閱讀和理解,接下來的工作相對來說就很容易了。在北宋與理解的基礎上還需要學生們掌握詩詞中相關的生僻字詞,同時學會書寫。而且這些絕句一般都比較押韻,一般具有較強的韻律感。教師需要給學生們做一個示范,讓大家來領悟。只要學生能夠掌握其中的規律,小學語文古詩詞這一部分就如魚得水了。
(二)合理聯想,深入理解
古代詩詞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語言精練,而又生動形象。作者能夠運用一些精辟的字詞來傳達給讀者一種意蘊深遠的畫面。因此在小學語文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需要將詩詞的意境繪神繪色的展現給學生,來加深他們對詩詞進一步的理解。同時為了帶動課堂的教學氛圍,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詩詞中的角色飾演,以此來激發學生們對詩詞的深層次的理解。還可以激發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舉一個含簡單的例子,就拿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游園不值》來說,這首詩主要描繪的就是一副春天美景圖,只是作者采用了一種別致的手法,從側面入手,小扣柴扉久不開,為什么呢一直不開門呢,給學生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這時候老師就可以適當的引導學生想想門沒有開的原因,然后學生們自然就會想到園中會有什么樣的景色,接著詩詞的下一句說道“一枝紅杏出墻來”,這是學生們會想一下為什么只有一只紅杏呢,在這一連串的想象中,學生會生出更多的想法。
(三)聯系生活,運用詩詞
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大多都是來源于生活的某些細節,能夠真切的表達詩人的心理活動或是情感的。所以不論是在詩詞學習的哪一個階段,都需要教師們能夠把詩人所要描繪的或是表達的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可以讓學生們對古詩詞有種親切的感覺,學習起來也更加容易一些。比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他講的是詩人遠別故鄉多年后,回到家鄉看到的一番景象。其中所涉及到的“少小”“老大”“鄉音”等學生們不常見到的詞語,教師們可以就身的例子來說明解釋這些詞語的含義。而且其中詩人表達出了強烈的思鄉感情,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身臨其境的想象一下其中的畫面,然后來理解詩人的情感。其中還可以引導學生們想想為什么老了才回來,回來是要做什么,等等多方面的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同時不能忘了讀寫相結合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加深孩子們的記憶。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是孩子們走進語文只是海洋的一個基礎,教師們需要格外注意孩子們各個方面技能的培養,尤其是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他不僅可以初步培養孩子們的文學素養,還可以提高他們鑒賞詩詞的能力。對于古詩詞來說,教師們采用一種有趣生動或是一種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更加能夠提高孩子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可以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最終能夠快速的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
摘 要:語文是學生們學習我國母語文化和傳統優秀文化最直接的學科,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除了會學習到許多現代風格的閱讀文章之外還會學習一些傳統的古詩詞。古詩詞不僅僅是一項學習內容,同時它也是一種藝術形式,學生們通過學習古詩詞不但可以直觀的感受到我國歷史發展中文人的成長環境和成長心態,進而在陶冶學生藝術情操的基礎上還能不斷的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發展,以此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發展。但是由于學生們現階段所學習的文字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最終定型的一種簡筆、直白的內容,而古詩詞大多涉及的句子和詞語都是帶有那一年代風格的,如果不展開翻譯和賞析學生們根本沒辦法很好的理解古詩詞的內容,因此這就給學生們帶來一種非常枯燥的學習感受。小學階段是學生們接觸古詩詞學習的起始階段,同時也是學生們打下扎實學習基礎最重要的階段,教師要如何在這一階段培養學生們的古詩詞學習興趣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教學話題,本篇文章將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角度出發,為實現古詩詞高效教學提出相關的教學策略以供眾多教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 小學語文 古詩詞教學 教學策略 教學研究
我國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已經累積了五千年的成長歷史,在這上下五千年的發展長河中我國遺留下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發明,古詩詞學習是小學生學習和傳承中華歷史傳統文化最直接的內容,為了使學生們能夠即順應時代的發展,又不忘我國傳統優秀文化,小學教師必須要做好古詩詞的教學工作,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方式來推動古詩詞教學的發展,以此不斷提高學生們的綜合學習能力。
一、將多媒體教學用于情景構建中
多媒體教學的引入,改變了傳統古詩詞教學的弊端,為學生進一步了解古詩詞所蘊含的意義做出了巨大幫助。如我們在學習《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因為古詩較長,學生對于古人的一些風俗習慣、稱謂等也不甚了解,不論是背誦或是翻譯都比較困難。教師就可在網上找到相關的動畫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再由教師給學生講解詩人的平生遭遇,故事發生時的相關背景。學生就能夠容易理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描述的美麗雪景,以及詩人送別時內心的依依不舍之情。在如在學習《早發白帝城》時,我們可以用聲音悠揚的古樂來給學生引入學習,讓學生在樂曲聲中閉眼想象,山水、小船、彩云、以及兩岸不停的猿聲,讓學生跟隨詩人一起去感受一路上如詩如畫的優美風景。總而言之,不論是動畫帶入還是音樂帶入,都是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更生動逼真的情境,將它們帶入到故事中所描寫的環境中,從而對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細致品讀。另外,我們也可以采用畫面的形式,對于一些描寫對象較為具體的古詩,如駱賓王的《詠鵝》,就可以給出學生一幅鵝在水中游的畫面。學生能夠通過圖片中鵝的各種姿態,來體會“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具體情景,讓學生對照畫面感受詩人用詞的凝練準確。還可引導學生對這樣歡快活潑的白鵝有什么樣的情感,充分活躍學生的課堂思維。古詩和畫本就是相通的,當學生對故事畫面有了初步輪廓,才能在腦海中想象這些詩詞所表達的具體情境,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也增進他們的理解和學習興趣。
二、誦讀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導致部分學生逐漸喪失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因此,為走出這一困境,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借助活動增加古詩詞教學的趣味性,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古詩詞誦讀學習中。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古詩詞誦讀比賽”。為學生提供一些符合該學段學生學習的課內外古詩詞,讓學生自由選擇,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練習。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誦讀比賽,誦讀成績優異的學生,教師將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這樣的形式改變傳統機械、硬板的古詩詞誦讀教學,為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增添新的活力,有助于提升學生對古詩詞誦讀的積極性,進而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另外,古詩詞學習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對詩詞進行背誦與積累,有助于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運用,進而為學生之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三、角色體驗,感受情境
情即情景,境即境地。為了讓學生能夠融入古詩詞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巧妙設計教學活動,做到有的放矢。但是,由于受到小學生自身條件以及客觀環境的影響,小學生的性格、語文素質以及古詩詞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也導致他們在進行古詩詞學習活動時適應能力不同。面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難題,教師有責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同時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大的發展。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讓他們擔任與自己相符的角色,讓他們通過努力,完成自己在集體中所承擔角色的任務,從而獲得同伴和教師的認可、贊揚,并從中增強信心,萌發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從心理學上說,角色任務教學法對于那些回避型性格的學生來說,成效更為顯著。
四、縱觀詩詞整體以把握作者的情感內涵
在古詩詞中,作者總會以借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方式來實現自身情感的表達,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從詩詞整體入手,借助作者寫作的時代背景與自身實際處境的分析,再聯系詩詞句子所描寫的內容,找出作者在創作詩詞時所要表達的核心思想情感,進而深化對詩詞的理解。以宋代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這一首詞為例,作者本人堅持抗金這一愛國主張,但是自從南歸之后,便受到了當權投降派的打擊與排斥,在二十余年間一直未得任用,理想破滅讓他在借酒消愁的農村生活中,借助詩詞來實現對情感的抒發與排解,以農村閑然自得、其樂融融的畫面為依托,表達出作者對黑暗官場的憎惡以及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之情。
五、結語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和拓展的過程,學生們通過古詩詞學習不但可以促進自身綜合學習能力的發展,而且還能提升自己的傳統知識學習素養,進而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斷的傳承和發展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摘要】 目前,我國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還存在著教學重點不明確、理解偏差和詩詞選擇有問題等多種不足,針對這些問題,筆者主要從對古詩詞的誦讀為主、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等多個角度,對如何做好小學古詩詞誦讀教學進行了深入分析,從而能夠確保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 古詩詞 誦讀 詠物敘事
古詩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瑰寶,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重點。古詩詞誦讀可以為小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打下堅實的根基,因此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的教學效果的好壞對學生具有深遠的影響。古詩詞誦讀教學的方式方法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育者思考的重點,應該做好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
一、古詩詞誦讀教學現狀分析
古詩詞誦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誦讀古詩詞不但可以培養小學生的情操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文學修養,但是現在古詩詞誦讀教學現狀卻是不容樂觀的。古詩詞誦讀教學當中對古詩詞誦讀理解的偏差等現象的存在,使得古詩詞誦讀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這些現象主要可以總結為以下兩點:
1.1古詩詞誦讀教學側重點存在偏差
在小學古詩詞誦讀教學當中,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對古詩詞的記憶和詩詞含義的理解上,而這恰恰是與古詩詞誦讀的初衷相違背的。理解詩詞不是目的,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古詩詞的美感才是最重要的。對古詩詞生硬的記憶和逐字逐句的解構會嚴重破壞學生對古詩詞美感的體會。
1.2古詩詞的選擇存在不合理之處
在古詩詞的選擇上側重點也存在偏差,古詩詞誦讀貫穿整個小學教育階段,在小學初級階段古詩詞主要為詠物詩,但是到了小學的高年級階段,詠物詩減少,抒情詩和明理詩增多,這樣看似合理的逐漸過渡,實際上是遠遠超出小學生認知水平的。抒情詩當中所表達的情感是不在小學階段學生理解范疇之內的,這點值得注意。
1.3學生對古詩詞誦讀的理解存在偏差
由于古詩詞誦讀教學上存在的偏差,使得W生對古詩詞誦讀的理解上也產生了偏差。學生簡單的將古詩詞誦讀理解為背誦古詩詞,更甚者為了能夠在考試當中取得好成績,會將古詩詞的解義部分一起背誦,對于古詩詞的真正含義漠不關心,對古詩詞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同樣模棱兩可。這種現象的存在實在是古詩詞誦讀教學失敗的表現。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的對策
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兩個方面,它們限制了古詩詞誦讀教學發揮的空間,針對這些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改善,可以遵循以下思路來進行,改變上述古詩詞學習與誦讀的不足之處,具體的講:
1、誦讀為主,明理為輔。在古詩詞的誦讀教學當中就應當以誦讀為主。古詩詞作為一種文學載體講究的是合轍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特別是宋詞,宋詞原本就是用來唱的,雖然唱詞的形式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經不可考了,但是誦讀宋詞依然可以感受其中的韻律感。教師應當在教學當中教會學生如何富有感情的誦讀詩詞,而對于詩詞的含義,則是次要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反復誦讀古詩詞的過程中會對古詩詞的含義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而具體含義則可以留到后續教學當中來闡明。
2、詠物敘事為主,抒情明理為輔。在誦讀的古詩詞的選擇上應當以詠物詩和敘事詩為主,而抒情詩和明理詩為次。小學生的人生閱歷和認知水平都是有限的,對于詩歌當中的情感是把握不到的,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和“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何人不識君”為例,同樣是描寫送別時的感情,但是所體現出來的心態卻截然不同,小學生從未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離別,無論教師怎樣解釋也不會使小學生產生共鳴。相反詠物詩和敘事詩則相對客觀好理解。
3、傳統與現代相融合,借助科技體驗詩詞。古詩詞誦讀是傳統文化教育,但是傳統文化教學完全可以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可以采取制作動畫的形式來再現古詩詞當中所描繪的場景,通過這種直觀而且小學生喜愛的形式來展現古詩詞,可以很好的讓小學生理解古詩詞的意境和含義,而不需要教師來逐字逐句的結構古詩詞。如果詠物詩當中所描寫的東西依然存在,則可以通過網絡搜索獲取相應的圖片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對照事物的照片來體會古詩詞描寫的妙處。
結束語:綜上所述,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精華之一,誦讀古詩詞可以使小學生受益良多。但是由于在古詩詞誦讀教學當中教師的側重點出現了偏差,使得學生將精力放在了背誦詩詞與解義上,而忽略了去體會古詩詞的美感,從而使得古詩詞誦讀教學效果不佳。針對這些問題,需要調整古詩詞誦讀教學方式,在古詩詞的教學中以誦讀為主,而理解詩詞含義為輔,在古詩詞的選擇上以詠物詩敘事詩為主,而抒情詩和明理詩為輔,并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制作以詩詞內容為主旨的動畫作品等形式來幫助學生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理解古詩詞的含義,從而達到誦讀古詩詞所要達到的效果。
一、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對于古詩詞的講解也停留在知識點上,單一地要求學生背b,而忽略了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并不能體會到古詩詞的真正意義,導致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出現恐懼心理,不能靜下心來認真學習。低年級的古詩詞講解中,教師過分注重背誦和生字教學,將理解詩詞的優美意境拋到一邊,學生往往學會了生字,但是對詩詞的含義理解表現為蜻蜓點水。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改進策略
1. 古詩詞教學要以讀為本
誦讀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方法之一,對于誦讀的重要性,朱熹《訓學齋規》中說的很明白:“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說明書要多讀才能通曉其義。《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古詩時,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的借助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
在低年級的古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始終以學生讀書為本。初讀古詩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自己對照拼音,劃出生字,做到讀準音,不丟字添字,把詩讀正確流利。這樣做有利于復習漢語拼音,也有利于學生克服依賴思想,提高朗讀能力。自讀后,可指明個別學生大聲朗讀,讓學生相互評議,讓他們糾正指導讀錯的字詞,接著,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讓學生得到熏陶,再以繪聲繪色的領讀,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的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這樣的古詩教學課堂,學生讀詩不下二十遍,學生讀的不累,而且越讀興致越高。他們的朗讀一次比一次讀的有味,大多學生能夠熟讀成誦,當堂背誦是根本不成問題。教師就應該這樣將朗讀貫穿古詩教學全過程,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的進行朗讀訓練,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2.如何才能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開拓意境呢?可采用“吟詩作畫,以畫講詩”的方法去打開學生的心扉。這是因為古代詩歌大多數都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并茂的。因此教師可讓學生去創造詩中的形象,根據詩中所寫的景物,把它畫在紙上,再讓學生從畫中去體會詩人的感情。例如,在教《山行》這首詩時,可先指導學生朗讀、吟誦“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兩句,然后讓學生去描繪秋天的高山,彎曲的石階小路,白色的浮云,山頂的竹籬茅舍的形象,接著再指導朗讀三、四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讓學生再在畫上畫出一片紅色的楓林,指導學生去創設詩的情景,描繪出一幅色彩鮮明,層次井然的古代山水畫,之后,在學生吟詩作畫的基礎上,再啟發學生以畫講詩:秋天是蕭殺的季節,面對葉枯花謝的殘景,歷代詩人多是吟誦著悲涼的詩句,但杜牧描繪的秋山霜林和“停車”觀賞的情景無不充滿著一股蓬勃向上的氣息,詩歌寫得既清新又富有生氣。通過以畫講詩,讓學生透過詩中展現的圖景,去捉摸詩人的感情脈搏,體會詩人的感情波濤。學生既動腦,又動手,經過吟詩作畫,以畫講詩層層深入的過程中,就領會了這首詩的深遠意境
4. 古詩詞教學要朦朦朧朧更是美
在學生“明詩意”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注意讓學生用現代白話來翻譯詩詞的意思。但是,如果直譯的話,譯句非常生硬,枯燥乏味。所以,這里應該讓學生描述大體的意思。怎么說都可以,倒也并不需要像釋字環節般的字字落實。如《宿新市徐公店》中:“飛入菜花無處尋”一句里的“無尋處”,究竟是兒童天真無奈地無處可尋呢?還是余興未盡的欲尋無處?讓學生爭論或保留自己的觀點都比落實了更好。有時,古詩詞字義的淺出,還可讓學生領會到意境的深入。
總之,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一定要精心準備,仔細研究分析教材,查閱相關資料,尋求合理的教學方法,以人為本,學會學習,自主創新,讓學生能讀懂古詩,喜歡古詩,為今后學習文言文打下良好基礎。
(江西省贛州市大公路第一小學)
摘 要: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必要的內容之一,而古詩詞中也有不同時期的歷史與文化,是文化的載體之一,但因為小學生缺少古詩詞的積累,不易理解古詩詞的含義,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客觀分析問題,改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歷史文化,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文化承載
教育改革的深入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讓學生掌握知識,還要讓其了解歷史,提高自身的學習素養。因此,教師必須深度理解,淺層分析,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傳承傳統文化,讓其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力,形成發散性思維。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現狀
(一)學生以死記硬背居多,缺少學習興趣
很多教師采用的都是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背誦古詩詞,并未真正理解其表達的內容,缺乏學習興趣。
課上,教師只會用較短的時間講解古詩詞,然后讓學生自主朗讀與背誦,使學生需要較長的時間才可以記住,又在較短的時間內忘記,記憶不牢固,逐漸失去學習興趣。這是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之一。
(二)教師教學水平較低,忽略了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
有的小學語文教師會偏重其他部分的教學,常常忽略古詩詞,只用較短的時間講解,剩余大部分時間來講解現代文,沒有給古詩詞以足夠的重視。另外,又因為教師教學水平較低,對古詩詞的理解只停留于表面,并未深層解析古詩詞中的含義,只是簡單介紹作者及詩詞的背景,增加學生理解上的疑惑,讓古詩詞的教學變得不完整。
(三)教師沒有深層次理解古詞
古詩詞是文化的載體,從不同角度理解都可以得出多種內涵,有美好的意境,而很多教師雖然會對古詩詞進行分析,但只是字面意思,機械式的分析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揮,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同時,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直接的感受是學習枯燥,很難感受到古詩詞的美感,讓學生的審美處于較低的水平。
上述的不足,會掩蓋古詩詞內容中包含的文化,不利于文化的承載。
二、完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對策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教學觀念
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并以古詩詞為載體,代代傳承,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文化。學生學習古詩詞不僅可以學會知識,還可以通過了解古詩詞創作的背景,知道歷史的演變,激發自身的愛國情懷。為此,教師給予足夠的重視,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發現其包含的文化性,深度了解古詩詞所講的內容,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陶冶情操,實現文化的傳承。
(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小學語文教師不可以只局限于自己現有的教學水平,而是要不斷學習,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參考成功的教學案例,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讓自己充分理解古詩詞表達的內容,營造意境,引導學生在意境中學習知識,讓其用發散性的思維從不同方面理解古詩詞,形成自己的理解,幫助記憶。同時,教師還要了解古詩詞中包含的文化,傳遞給學生。
(三)注重講解古詩詞的內涵與意境
古詩詞會用寥寥數句話,概括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內容精練、語言優美,把讀者帶入古詩詞所創造的情感意境中,而讀者進入意境后,會在腦中形成古詩詞描繪的畫面。對此,教師要注重古詩詞意境的講解,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美感。另外,因為古詩詞對人物及事物的描寫詞匯非常精練,按照字面的分析雖然可以理解古詩,但只停留于表面,所以,教師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學生一起感受古詩詞語言的魅力,而通過字、句的分析,學生可以用抽象的思維想象描繪的場景,結合當時的歷史與文化背景,感受文化具有的魅力和作者的情感,讓古詩詞與文化背景相結合。
(四)創新教學方法,增加教學內容
好的學習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如果依然用傳統的方法教學,會讓課堂學習氛圍僵化,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學習效果,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方法,促進教學的改革,實現教學方法的革新,用新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機。另外,對于教學內容的選擇,除了古詩詞內容的講解外,還要適當向外延展,介紹作者的生平與當時的朝代,找到與某首詩或詞內容相近的古詩詞,做課外拓展練習,引導學生根據當時的文化理解古詩詞,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問題以死記硬背居多,因此學生缺少學習興趣,教師教學水平較低,忽略了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教師沒有深層次理解古詩詞。其對策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注重講解古詩詞的內涵與意境,創新教學方法,增加教學內容,從而讓學生深層次地理解古詩詞,了解古詩詞背后的文化。
摘 要:古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奇葩,它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誦古詩,學古詩,自古以來,就是一件雅事。古詩文對兒童的熏陶,一直為老師們所重視。理解詩歌內容不僅僅是我們教學的全部,教學古詩最重要的是喚起孩子對古詩情趣的熱愛,對美好詩情的品悟。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語文教學
中國的古詩詞如同一座豐碑,彰顯了一個民族渾厚博大的文化底蘊。小學語文課本從第一冊到第十二冊選入的幾十首古詩詞以及新課程標準推薦誦讀積累的優秀詩文70篇均為古代各個時期的名家名篇,字字珠璣,是百讀不厭的經典之作。但是小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那么如何使小學生更好地掌握古詩詞的學習。
一、把握好詩人的思想感情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是學習語文的基礎階段,必須切實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加強思想教育,發展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編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都是從孩子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編選的。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和美麗風光的;(2)描寫自然景物和吟詠天成之美的。如駱賓王的《鵝》。其中“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一句,寥寥幾字將鵝的外貌、優雅的在水中游動的身姿描繪得栩栩如生,從而從小培養孩子熱愛小動物的品質;(3)歌頌勞動和勞動人民的;(4)抒發愛國主義情感和親情、友情、鄉情的,如:李白的《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表達了詩人與朋友之間的深厚感情,這些古詩的教學,可以從小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和熱愛親人、朋友的健康情感。
二、在詩境中領會詩意
詩的美,不僅是它的畫面美,更是承載了詩人的情懷和思想。如《江南春》的前兩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當學生讀到這兩句的時候,這是一幅唯美的畫,這也是對后面要表達的情思的鋪墊,這就是所謂的借景抒情。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是后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詩歌是詩人在特定的環境中對特定事物的思想情感的抒發,作者只是通過看到了這樣的景物而引發了憂思,也正是這樣的景物觸碰了作者心靈深處的萬千感慨。這首詩也是作者通過對美好景物的描寫來反襯朝代更替的哀傷。如何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體會情感呢?要想把學生真正地拉進作者的詩歌,我們要給學生還原創作作品的當時背景以及詩歌所敘事的背景,才能體會這一組組的意象所渲染的意境。學習詩歌,教師的引導和對學生情感的激發是尤為重要的。詩歌的詩性美,仍然重在體會,重在領會詩的神韻。
三、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正如《老子》中所說的這句話,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就是教給學生們打開古詩寶庫的鑰匙。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析詩題與知詩人。
分析歌題目,了解作者寫作風格及創作背景。這對掌握所學古詩基調,了解所學古詩內容,體悟所學古詩情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學好一首古詩的基石。
2.讀詩文與曉詩意。
通過學生預習,能夠讀通詩文,在此基礎上,能夠讀出古詩的韻律美和音樂美。通過結合注釋、查字典等方法了解古詩中重點字詞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二者是相互交融的,讀詩文是了解詩意的重要方法,曉詩意能促發學生更好地讀詩文,不能將這兩點割裂開來。
3.入詩境與誦詩情。
在理解了古詩意思之后,教師就要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及年級班級特點運用恰當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們進入詩歌的情境。
四、熟讀成誦,整體感知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詩詞也是如此。古詩詞短小精悍,語言富有韻律,是最適合朗讀的了。在教學時,教師應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感知詩詞的語句美,感知詩詞的意境,感悟詩詞的意蘊。此外,教師還應采取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如分小組朗讀、男女生朗讀、配樂朗讀等等。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更能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內蘊,從而陶冶情操。
五、把握好詩人的思想感情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是學習語文的基礎階段,必須切實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加強思想教育,發展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編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都是從孩子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編選的。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和美麗風光的;2.描寫自然景物和吟詠天成之美的。如駱賓王的《鵝》。其中“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一句,寥寥幾字將鵝的外貌、優雅的在水中游動的身姿描繪得栩栩如生,從而從小培養孩子熱愛小動物的品質;3.歌頌勞動和勞動人民的;4.抒發愛國主義情感和親情、友情、鄉情的,如:李白的《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表達了詩人與朋友之間的深厚感情,這些古詩的教學,可以從小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和熱愛親人、朋友的健康情感。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記憶力旺盛的時期,學習一定數量的古詩,引導他們感受一點中華優秀文學遺產的精華,體會理解詩中的意境與哲理,這無論對小學生學習,還是促進其情感、想像、記憶的發展,都是大有益處的。古詩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在不同的階段我們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通過逐步的積累和運用,提高學生的修養和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讓這樣一個精品文化得以傳承。
【摘 要】: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特色內容,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在素質教育和新的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要讓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更有趣、更扎實、更人文,不斷提高古詩詞教學實效,力爭發揮出古詩詞教學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詞 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一部分很重要而且很有特色的內容,那就是古詩詞教學。雖然現在古詩詞已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流工具,但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是功不可沒的。
無論是遣詞造句上的字斟句酌,還是思想文化傳承的一脈相承,古詩詞都可圈可點,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經典代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古詩詞在文化傳承上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加強古代經典詩詞教學,既是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具有鮮明人文特色的古詩詞教學的研究,讓我們的古詩詞教學更有趣、更扎實、更人文,不斷提高古詩詞的教學實效,不僅對于提高整體的語文教學實效有益,而且能夠更好利用古詩詞的感染力,發揮傳統文化的影響力,讓傳統文化更深入地融入到學生的思想和行動中,一舉多得。下面,我就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相關問題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讓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更有趣
新的課程標準,突出了“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只有讓我們的教學更有趣,才能讓學生在教學中更樂意⒂耄并獲得更好的體驗。小學生的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只要我們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中,改變傳統的生硬枯燥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就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的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從而更好的實現我們的教育教學目標。讓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更有趣,要注重課堂導入和情景設置,可以借助互聯網、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和手段,通過生動再現詩詞背后的故事,將詩詞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等方式來實現。比如,在《贈汪倫》一首詩的教學中,可以給學生講背后的故事,汪倫為一睹詩仙李白的風采,利用“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將愛好喝酒和游歷的李白吸引至名不見經傳的涇州,而后兩人相談甚歡,結下深厚友誼,也可以讓學生即興發揮,也談送別感言,可以現場表演,現場吟詩。又比如,在《尋隱者不遇》一詩的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內容進行創造性的表演,通過情景的再現和生動的演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讓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更扎實
語文是教學系統中的一門基礎文化學科,其他學科的學習要以語文學科的學習作為基礎。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學習的起始階段,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更是基礎中的基礎。所以,小學語文的教學更需要注重語文的基礎性,對語文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準確把握,實現更好的教育教學目標,古詩詞教學作為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如此。注重全面把握古詩詞學習的內容,注重新的課程改革三個目標及三個目標的有機融合,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實際開展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開展更為扎實的教學,夯實學生學習基礎,是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做到的。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習特點,新的課程改革,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上的要求也有所差別,我們在教學中要以新課改的要求為依據,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古詩詞教學。比如,學生在小學階段,相比對抽象的、復雜的、邏輯的內容,更喜歡也更容易掌握具體的、直觀的、情感的內容,我們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畫面感,讓學生結合生動形象的畫面,加強直觀感受,從而更好的認識和了解詩詞的內容,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加強情感引導,可以多給學生實踐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體會詩中情感,再現詩中描繪的形象,來記憶、理解和應用所學詩歌。
三、讓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更人文
新課標明確要求我們的小學語文的教學,要加強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古詩詞形象生動、語言凝練、意境深邃,是古人抒情表意使用的重要工具,也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表現手法,更是古人胸襟和智慧完美的體現,不僅極具特點,而且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可以說,古詩詞教學在體現語文人文學科屬性上具有典型性,加強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視,是加強對學生人文教育的要求。在小學語文的課程教學中,通過古詩詞的融合,能讓小學生更直觀、更深刻地感悟到語文的人文特點。教師通過古詩詞教學,要讓學生在看懂字面意義的基礎上,注重古詩詞背后蘊含的情懷,通過“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讓學生不斷開闊自己的審美視野,獲得更高層次的審美感受,得出正確的審美標準,體會和感悟詩中的意境,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染,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從而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和綜合素質,實現全面發展,為適應和推動社會發展做出更積極的貢獻。
比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除了讓學生領略明朗優美的景色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味面對山回路轉、撲朔迷離的迷茫,只要有鍥而不舍的追求,就有新的希望,就會豁然開朗。“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又讓學生感嘆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永遠保持一顆生機勃勃的樂觀向上的心胸和情懷有多重要,會讓學生更感性的去感嘆和體悟發展的力量。如果我們能夠注重古詩詞教學的人文性,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深刻的體會作者的感情,體味作品的意境,就能夠讓學生受到先賢們的感染,保持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從而取得更大的成就,這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極為有益的。
回顧歷史,人類社會得以發展,人類文明得以傳承,離不開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經典代表的古詩詞文化應該得到繼承。放眼世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富有中華文明特色的古詩詞文化應該得到發揚。展望未來,合作、競爭、交流是永恒的旋律,要想奏出時代強音,就需要把人才的培養,文化的傳承放在重要的位置。作為教育者,作為人才的培養者,我們既要有責任也要有擔當,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具有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基因和具有相應的文化底蘊的厚積薄發的全面發展的人才,讓他們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設者和推動者,注重古詩詞教學,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摘 要:從古至今,古詩詞滋養了無數讀書郎,對兒童的心靈、情感的熏陶與升華,個性、人格的健全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古詩詞的教學,引導學生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不僅激發學生學習故事的熱情、學習詩人的遣詞造句,同時要引導學生剖析其語言,品味古詩詞,探索其真諦,汲取其營養,使學生在精神上充實和提升。
關鍵詞:古詩詞;高效教學;小學語文
從古至今,古詩詞滋養了無數讀書郎,對兒童的心靈、情感的熏陶與升華,個性、人格的健全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古詩詞的教學,引導學生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不僅激發學生學習故事的熱情、學習詩人的遣詞造句,同時要引導學生剖析其語言,品味古詩詞,探索其真諦,汲取其營養,使學生在精神上充實和提升。現在我結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我對古詩教學的看法。
一、古詩詞教學要以讀為本
誦讀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方法之一,對于誦讀的重要性,朱熹《訓學齋規》中說的很明白:“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說明書要多讀才能通曉其義。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古詩時,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的借助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在低年級的古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始終以學生讀書為本。初讀古詩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自己對照拼音,劃出生字,做到讀準音,不丟字添字,把詩讀正確流利。這樣做有利于復習漢語拼音,也有利于學生克服依賴思想,提高朗讀能力。自讀后,可指明個別學生大聲朗讀,讓學生相互評議,讓他們糾正指導讀錯的字詞,接著,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讓學生得到熏陶,再以繪聲繪色的領讀,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的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然后變換多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分男女讀、小組讀、全體讀、輕聲讀等。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這樣的古詩教學課堂,學生讀詩不下20遍,學生讀的不累,而且越讀興致越高。他們的朗讀一次比一次讀的有味,大多學生能夠熟讀成誦,當堂背誦是根本不成問題。教師就應該這樣將朗讀貫穿古詩教學全過程,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的進行朗讀訓練,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二、緊扣語言賞析進入意境
要注意引導學生抓詩眼,把握詩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鮮明的,有深刻含義的詞語,反復推敲,進入詩的意境。如“香爐”就一語雙關,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爐,表示山極高。“紫煙”看起來簡單,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導學生細細分析。我主要用以下幾種賞析詩的語言:咀嚼字詞,理解意境。教學“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生”,讓學生理解“生”的本義是“產生”,而在此句中“生”既有“產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進一步追問:是什么東西產生并升起來了?“是香爐峰的云霧、水氣產生并升起”。讓學生展開想象:從“生”字你看到怎樣的一幅畫面?讓學生欣賞詩的意境后,再提出一個問題:詩人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這樣,學生就會從詩的本義,詩的意境去進行理解。“升”僅僅能看到煙霧升起,一會兒就散了,沒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爐峰的云霧源源不斷地升騰這個畫面,也能看到香爐峰云霧繚繞的畫面,從而看出詩人寫詩用詞之精當。
三、換詞對比,體會意境
在教《泊船瓜洲》這一首古詩的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時,我讓學生當小詩人,把詩中的“綠”字換掉,用另一個字代替。當學生換上“到”“過”“入”“滿”等字后,再比較哪個字用得好。讓學生在換詞比較中,體會到用上“綠”字就把春天寫活了,不僅寫出春天到了,還把春風給江南岸披上綠裝這一變化生動而又形象的寫出來了。根據詩句想象意境。在教學“飛流直下三千尺”這一句時,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飛瀉而下是怎樣一幅畫面,再引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從而更好的理解詩句的意境。所以,在古詩教學中,反復推敲字詞,既培養了小學生諸多語文能力,又讓學生體會到古詩的美之所在。
四、指導吟誦,讓學生表達美
學生喜歡古詩,因為它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的學生上學前就能背誦很多古詩,但背起來往往如小和尚念經DD有口無心。在古詩教學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古詩,是古詩教學的重點。傳統的古詩教學中,老師往往通過自己的范讀指導學生朗讀,但是,同樣的一首古詩,有的教師能讀出感情,引起學生共鳴,而有的教師平鋪直敘,缺乏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響,范讀教學不盡如人意。運用多媒體教學,播放錄制好的由專業人員朗讀的古詩朗讀錄音,效果會更好。由于專業人員能夠很好地把握古詩所表達的情感,用標準的普通話,抑揚頓挫的聲調,準確、傳神地傳達出古詩的感情基調,無論是快樂明朗的、緬懷追憶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握得非常到位。
五、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活動,多媒體教學平臺,精心設計活動內容和方式,力求使活動活潑有趣。針對小學生思維模式和年齡特點:以眼、手、耳的活動為中心,言語、文字描述相輔相助。要盡可能利用他們的形象思維優勢,通過觀察、言語,描述等活潑生動、趣味性強的形式來表現學習內容,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我在教學古詩《村居》時,先帶領學生進行了一次春游活動,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春天的景物,然后讓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春天景象用語言描述出來,最后讓學生結合自己觀察到的及我在多媒體上精心制作的課件記述春天的景色。整個活動中,學生興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總之,作為中華傳統的古典詩詞,應該納入小學語文教育中。在教材之中根據不同年齡,學段的學生特點,進行合理的編排。而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要把握好自己學生的特點,選擇科學的方法,或誦讀,或感悟,讓學生在輕松快樂中完成古詩詞的學習,提高語文素養。
摘 要:在小學教學中教師時常會發現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致不高,特e是要求背誦理解的古詩詞,年級越低,情況越嚴重。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心理發展的不成熟往往精神不容易集中,上課喜歡分神,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的時候不能呆板教學,否則學生的精神力將無法集中,不僅如此,還往往會覺得古詩詞枯燥無味,失去學習的興致,對古詩詞產生抗拒心理,這就導致低年級古詩教學無法順利開展、高年級學生已經不再樂意學習的狀況出現。所以在低年級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對古詩的興趣,用別開生面的方式去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不會對古詩產生抗拒心理,從而使古詩詞教學得以順利開展。
關鍵詞:小學教學;語文;古詩詞教育
一、關注學生心理
小學教學中最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要盡量避免厭學心理的產生,這就要求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在其有困難的時候及時解決,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加以指責,這時候的學生心理往往脆弱,自尊心正在逐漸形成,對一個教師的厭惡往往會轉移到一個學科之上。如果沒有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等發現問題再想去解決的時候就遲了。所以在古詩詞教學中要先關注學生對古詩詞教學方式的反應如何,一旦出現大部分學生對這門課失去興趣覺得枯燥無味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否適合這一階段學生,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使之適應學生的學習心理才能使小學古詩詞教學不失去它的意義。同樣,要注意不同教學方法的使用對學生學習熱情的影響,在古詩教學課堂上不能是教師一人唱獨角戲,要時刻記住課堂是教師與學生相互溝通交流的一大途徑,只有在課堂上適當的進行師生互動才能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才更容易做到理解,為接下來的背誦做準備。
二、注重背誦理解相結合
在古詩詞教學中最忌諱的就是死記硬背,古詩詞有其自己的意蘊在其中,低年級的學生可能還無法理解古詩詞的內涵是什么,但不能因為學生不能理解就忽視古詩詞含義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古詩的解釋,但又不能以成人心態來進行教學,要時刻記住,小學教學面對的是一群年僅6-12歲的孩子,不能將古詩的含義以高深莫測的語言進行解讀,而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釋,以便于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印象,同樣的,如果能將一首古詩講述成一個簡單明了的故事,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熱情也會增加,從而使背誦更容易得到開展。理解性記憶對于年紀尚小的小學生來說是最好的選擇,只要求背誦但不加以理解,只會使古詩詞教育失去它的意義,古詩詞教育的開展不只是為了考試,更多的是為了學生在以后的古詩詞閱讀中能夠更好的去理解作者為什么寫這首詩,它的存在有什么意義,這都是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該賦予詩詞的含義,所以只有在背誦+理解的模式之下,學生才能逐漸由不理解到理解,逐漸與詩詞作者產生共情,仿佛身處其中,品味出作者的所思所想。
三、關注詩詞特點
古詩詞主要分為兩大類:敘事詩、抒情詩。
敘事以描寫具體事件,任人物活動為主。抒情則以抒發作者感情為主,但抒情又時常借物抒情,這時候就要求教師對借物抒情詩進行一個解釋,為什么作者選擇借這個物,這個物又有什么特殊含義。
然而,不管是哪一種古詩都有其獨特的美感,形美聲美音美語美。意境美是指古詩所描繪的生活畫面與作者思想融合的美,人們常說的“詩中有畫,畫中有情”就是這么個意思。從古詩中得到熏陶,從而啟發學生想象力,去領會其中的意蘊深遠。音樂美是指古詩講究押韻和節奏,在古代古詩詞是用來唱誦詠吟的,所以往往有一定的樂音規則,掌握這個樂音規則會使古詩的背誦更加容易,古詩詞朗朗上口,聲聲悅耳,使人對其的興趣大大提升。語言美是指古詩的語言凝煉、生動形象,常常運用夸張、比喻、象征等多種手法再現大自然的美、社會的美和藝術的美。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些詩句讀來令人感到美不勝收。 形美,是指形式美與形象美。例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古詩,對仗工整,顯示了形象美。
關注古詩詞的特點,從其特點出發才能使小學教學得到較好的發展。從而不斷使小學語文課堂充滿藝術氣息,使學生的文化素養數詩歌鑒賞水平得到提高。
四、小結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為什么開展古詩詞教學,又為什么從低年級就開始,就是為了使我們的文化得到流傳,一輩傳一輩,代代相傳不遺忘。在教學中就要求教師從文化傳承的立足點出發,對古詩詞進行講解,使其在民族精神中煥發生機,將逝去的靈魂在詩歌中得到再次的升華。將枯燥無味的古詩作為一種生動的藝術展示給學生,不斷培養其學習熱情,提高其學習興趣,從本質上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效果。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經典古詩詞篇目,通過大量誦讀這些經典篇目,可以促進學生對于中國古代文學史、社會變革、風土人情等方面的了解,增進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可謂是一舉多得。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加強古詩詞誦讀教學:
一、提升學生智力發展水平
人的記憶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一個擁有著較高智力水平的人,往往智力水平也能達到較高的高度,我們可以通過強化訓練來提升小學生的記憶力水平,實現大力發展小學生智力的目的,而傳統經典古詩詞的誦讀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大量的研究和實踐證明,讓孩子們在兒童時期大量誦讀千古美文,做到熟讀成誦、爛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當大量的語言文字的精華,通過反反復復的誦讀而深深地印進兒童的大腦里,其智力的發展就有了一個廣闊的知識平臺。當這種背誦成為一種基本的學習方式和習慣的時候,孩子們的記憶力會得到非常好的鍛煉,許多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給他們留下最深印象和一生影響的就是這種大量的、反復的對經典詩文的強化誦讀,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誦讀根基,才有了當代中國、魯迅、郭沫若、胡適等一大批偉大人物的文化造詣。
二、促進學生崇高品德形成
中華民族擁有著幾千年的優良傳統,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崇高的思想道德體系,這點從傳統的經典古詩詞中具有著鮮明的體現,古人的進取、不屈、團結、禮儀精神都在這些文化作品中一一記載。因此我們應積極利用這一特性,充分采取經典誦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促進學生高尚的精神道德的形成。當前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一切以個人利益第一,對無私奉獻、助人為樂、團結友愛、孝敬父母意識淡薄,從“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中學生受到了教育。在“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中知道了怎樣做人;在“人心齊,泰山移”“眾人拾柴火焰高”中懂得了團結合作的重要;在“先天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詩句中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責任。誦讀活動的開展,不僅使學生積淀了知識,還在學生的腦海中刻下了發憤讀書、孝敬父母的印跡,對培養學生品德,激發學生勤學熱情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陶冶學生高尚道德情操
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水平,決定了他們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崇尚英雄主義,很容易受到周圍點滴生活的感染。因此我們可以有效把握小學生的這一性格特征,充分利用傳統經典古詩詞中表現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篇目,讓小學生通過誦讀的方式進行識記,以這些名家篇章中蘊含的人文主義精神、民族精神和高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感染學生,促進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的養成。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核心。如在學清照的《絕句》,文天祥《過零丁洋》,在濃郁的古詩詞誦讀氣息中,激起學生樹立一個堅定的信念:要像李清照、文天祥、譚嗣同一樣做一個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個有作為的人。誦讀課的藝術魅力,讓學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學生高尚靈魂,猶如春雨般無聲地滋潤著學生的心田。
四、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每一個公民最應該具備的素質便是對祖國深深的熱愛之情,這也是最崇高的一種精神。傳統古詩詞中傳達愛國主義精神的篇目很多,我們應該從小學教育開始便逐漸滲透對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通過以愛國精神為主題的古詩詞誦讀開展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從小就把自己的學習、生活與祖國命運前途聯系起來,在學生的心里播下愛國主義的種子。中華古詩詞中不乏歌頌祖國壯麗河山、名勝古跡、豐富物產、遼闊疆域等名篇,教師利用誦讀課機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x教學可謂水到渠成。如學習陸游的《示兒》可以利用作者的遺慮、遺憤、遺言、遺憾幾個問題,激發學生與作者的共鳴,在心底產生強烈的愛國情,報國志。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盡管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有理解不透徹、感悟不充分的情況存在,但是我們仍然要加強小學生的傳統古詩詞篇章誦讀教學,讓這些名篇佳作牢牢刻在小學生記憶深處,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學生人生閱歷的增加而慢慢釋放出濃醇的芬芳,以滋養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人生質量和品位。
摘 要 古詩詞教學應挖掘古詩詞中的美育素材,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但是當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陳舊與單一,以讀、背為主,不利于美育效果的強化。本文就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的美育滲透的有效途徑進行了詳細的探究。
關鍵詞 新課標 小學語文 古詩課堂 美育途徑
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存在簡單化的現象較為嚴重,突出表現在背誦為主。因此,改善目前我國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現狀,滲透美育教育值得探討。古詩詞的美育具有增進人與人交流、加深對古詩詞理解的社會性功能。只有通過美育的不斷研究,在美育過程中不斷喚醒學生對美的不斷追求,才能促進審美與文化和諧發展和全面滲透。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弊端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小學語文教師一般會為了保證學習效果,提高學生語文考試成績,經常會比較注重對古詩詞詞句解釋、知識考點進行著重講解,對文章所蘊含的人文精神、美學思想往往是教師的一兩句話而“一筆帶過”,忽視學生為主體的審美觀的培養。
此外,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忽略古詩詞教學的“三維目標”中的情感目標的確立,就是在備課中確定了情感目標,在教學中,也偏重于對古詩詞中的字詞句的正確理解、書寫和釋義,對古詩詞中的重點語法和修辭知識要求能熟練掌握,古詩詞中所蘊含的美,置之不顧,難以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對古詩詞的情愫的共鳴,更不利于學生的美的意識的形成、審美能力的提高,成為古詩詞教學的嚴重的缺口。
二、古詞教學中美育滲透的幾個主要途徑
1.樹立學生為主體的審美觀。目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美育”教育嚴重缺失,對于故事中“美”幾乎不去挖掘和滲透,即使教師注意到了這方面的美育教育,也是教師對古詩詞的美的理解強加于學生。如蘇教版四年級的《望洞庭》的教學,多數老師會以“這首詩通過作者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描繪,細膩、具體勾畫出洞庭湖的秋天的美景,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如此的“寥寥數筆”的點撥,學生只是“倉儲”了老師的觀點,適合考試,學生不能真正理解詩人的想象是如何豐富、為什么說描寫細膩、具體,對洞庭湖的喜愛、贊美之情又源于哪兒等,教師如果不引導學生具體感悟,這樣的“給予”除了應付考試,意義不大。
在進行美育教學研究活動時,對古詩詞的講解一定要直觀形象,通過詳細、具體的描述古詩詞中美麗的場景。如《望洞庭》的教學時,首先用多媒體呈現洞庭湖的整體概貌,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短片,初步感知洞庭之美。再呈現洞庭秋月的畫面,讓學生感知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月亮銀光閃閃、湖水和月亮“水乳交融之美。
2.通過反復誦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詩詞的特點是韻律感很強,詩人在寫作過程中依據“平仄、對稱、押韻”等規則,平仄、對稱、押韻等都需要學生反復誦讀和吟誦而自主感悟。古詩的動聽、委婉、流暢、和諧等,需要被讀者恰當地朗讀才能真切感知其中的語言美與韻律美。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古詩課堂教學中,依據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古詩教學方案,激發學生參與古詩朗讀活動,從而體會出蘊含在詩句中的韻律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確保學生對詩文意思有一定了解之后,通過反復誦讀的方法感知詩文語言。只要學生發現古詩中的押韻點具平仄交錯點,朗讀起來就會更加上口,并且易于理解與背誦,并且可明顯感覺到詩文的語言美。
詩詞的意境美,更需要反復誦讀而感悟。教師通過學生對文章誦讀和吟詠,直觀的感受到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看待文章的情緒,可以通過指導學生獨自咀嚼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滋味和理解文字中的情趣,從而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并體會詩詞中的審美意境。
3.引導學生運用想象和聯想感受古詩詞的美。古詩詞的美,教師的“給與”取代不了學生的自主感悟。由于詩詞本身語言就經過作者的高度濃縮,學生只能從有限的詞句當中去聯想、想象和補充作者所想要表達的高闊深遠的意境。教師應設計一定的情景和問題,讓學生運用想象和聯想,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思考和感悟詩人所表達的人生感悟和是思考。如《回鄉偶書》這一首詩,借助簡練的語言,把一個遠離家鄉多年的游子形象傳神地描繪出來,應引導學生找出描寫游子想象的句子,激勵學生發揮想象力用繪畫的形式將古詩中塑造的“鬢毛衰”人物形象,與“少小離家”對應,從而更彰顯作者離家時間之久。
4.運用視聽,引導學生欣賞古詩詞的美。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摒棄將古詩文中蘊含的意境美的具體內容直白地以文字形式傳遞給學生的傳統方式,采用視聽聯動,輔助學生自主感知與欣賞詩詞的意境美。如《望洞庭》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優美的風景詩,教學時,教師不妨播放一首與詩文意思比較應景的音樂,并播放洞庭山相關圖片,從而使得學生腦海中呈現出天水一色、造型精致、淡雅和諧的洞庭山景色,最終體會到縹緲、空靈的意境美。
摘 要:古詩詞是華夏文化遺產的瑰寶,新課程標準的深化也更加突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的地位。因此,當前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應具備通俗性、哲理性、生活性等特點,促使學生感悟到其中所蘊含的傳統人文思想,實現對小學生的人文教育,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高效性;應用策略
語文是一門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語言學科。小學語文新課標強調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其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因此,古詩詞蘊含了豐富的人文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得到合理的定位和應有的尊重。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意義
中國是詩詞王國,以唐詩宋詞為代表的詩詞浩瀚如煙,詩人不勝枚舉。其中不乏意境清新、語言生動、韻律優美且極富哲理的好詩詞,是華夏幾千年文化遺產的瑰寶,也是對學生進行啟蒙教育、加強人文教育的重要題材。因此,提升小學語文課堂中古詩詞教學的高效性,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突破,也是對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視,除了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之外,還能能夠有效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促使其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古詩詞教學是對民族文化的弘揚,不僅體現了古人對社會事物和人情哲理的認識,也是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通過古詩詞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珍惜生活、思鄉、惜友等情感,培養其明事理的處世之道,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質;同時,古詩詞蘊含了豐富的音韻美、意境美與哲理美,并以其特殊的審美功能熏陶學生,從而拓展了學生的審美視野,促使其獲得高層次的審美感受,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此外,古詩詞短小、簡潔卻意蘊豐富,留有藝術再創造的空間,促使學生發揮想象和創造性思維,構建詩詞畫面,從而提升其閱讀、寫作能力,發展其智力,拓展其想象思維與創造性空間,全面提升其語文能力。
二、小學語文課堂高效古詩詞教學的應用策略
1.引導學生從古詩詞背景中感受人文情懷
古詩詞背景包含了作者生平、寫作背景、詩詞題材及前人賞析等較多知識。引導學生立足于背景資料,進入到作者創作古詩詞的情境之中,更好地體會作者的經歷感受與思想感情,從而領悟詩人的人文情懷,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
如《相見歡》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了解李煜的生存背景和經歷,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石壕吏》教學則引導學生了解唐末安史之亂的歷史背景及相關資料,了解詩中反映的百姓疾苦問題,促使其明白和平與和諧的重要意義。
2.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感
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小學語文新課標也強調了閱讀作為學生個性化行為的重要意義。所以,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大聲朗讀,以突出古詩詞的韻律、樂感、節奏等,讓學生在一定的感情基調上,想象詩中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同時,加深學生的理解和體驗,進而形成一定的感悟、思考和情感熏陶,獲得審美享受。
比如:在《敕勒歌》的教學中,教師可在引導學生大聲朗讀的同時,播放合適的配樂,幫助學生進入詩歌氛圍與情境,促使學生自主勾勒敕勒川的圖景。在北方牧民雄渾而嘹亮的歌聲中,使學生感受到敕勒人愛家鄉、愛生活的熾熱情感,從而深入掌握詩詞的內容、特點與意義。
3.靈活應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語文教師應靈活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致力于對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的激發,促使其主動融入古詩詞的意境,更好地理解、掌握詩詞。
比如:在《游子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表演舞臺劇的形式,分別扮演詩中的母親和孩子,站在詩人的角度去表演、講述,演繹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精神,在表演和觀賞中得到心靈的感化,獲取積極的人文教育。
4.實施比較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聯想
教師可有意識地將一些具有聯系的詩詞歸在一起進行分析比較教學,如:李白和杜甫都是唐朝詩人,作品普遍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面,卻因個人經歷、環境、氣質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藝術風格。比較詩與詩、不同作家的不同創作方法、不同的藝術風格等,培養學生的分析、思考與概括能力。
綜上所述,古詩詞是華夏文化遺產的瑰寶,優秀的古詩詞也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資源。教師應重視古詩詞教學,在不斷提升自身知識儲備和文學素養的同時,靈活應用科學有效且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引發其情感共鳴,讓學生愛上古詩詞,熱愛優秀文化,培養其發現、欣賞、享受美的能力,全面提升其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作者簡介:孫立俠,女,1968年出生,籍貫:吉林榆樹市,現任教于榆樹市大嶺鎮中心小學,學歷:專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摘 要】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詩歌王國,古詩詞一直都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絢麗瑰寶。近年來,人們對古詩詞的研究日益加深,其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學習古詩詞,不僅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水平,而且也是向小學生傳遞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同時還符合語文新課標中提出的培養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中華文化的精華”的要求。小學時學習詩詞文化的重要階段,但是在目前的語文古詩詞文化教學中還是存有不少問題,影響了小學詩詞文化的教學效果。因此,針對現存的這些問題,本文進行探討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供大家參考。
【P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解決策略
前言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日益受到重視。中國是一個古典文化大國,學習古詩詞對傳承中華文化有著重要意義。那么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古詩詞的韻味,接受中華傳統優秀詩詞文化的熏陶,從而實現詩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呢?這些都值得在語文教學中得到充分考慮。下面主要探討小學語文在古詩詞文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強調死記硬背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語文老師在古詩詞文化教學中過于強調小學生對古詩詞的機械記憶,并通過大量的練習作業來加強學生對古詩詞的了解,這種古板的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對古詩詞文化的認識了解,而且還使得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對古詩詞文化的學習缺乏興趣,進而降低了教學效果。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學習古詩詞文化缺乏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忽視了學生對古詩詞的感受,一味強調記憶,使得學生對古詩詞所表達的情感意蘊都缺少了解,更別說是提起學習興趣。
2.重視知識的講解,忽視情境的感悟
在教學活動中,考慮到小學生的理解認識的能力有限,語文老師為了加快學生對古詩詞的記憶,最普遍的辦法就是幫助小學生了解古詩詞的內容,加強詩詞文化的課后練習。但是古詩詞是一種優美、和諧、清新的文體,不論是唐詩還是宋詞,每一首詩詞都有其獨特的意境和豐富的情感,但是語文教師在解說古詩詞時,經常忽視了對古詩詞所表達的情感意境的描述,從而限制了學生對古詩詞意境的想象,錯過了古詩詞所展現的豐富情感。比如,在對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講解中,很多語文老師只是用現代語言簡單的描述為“一會抬頭看天上的明月,一會低下頭思念故鄉”,縈繞在詩中淡淡的哀傷以及那動人心弦的意境瞬間蕩然無存,學生完全無法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憂傷,更別說創設情感意境,古詩詞于他們而言只是一篇課文,毫無美感可言。
3.老師引導過多,主觀傾向明顯
由于詩詞所蘊含的情感是豐富的,因此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對詩詞的理解感悟也是不同的,但是在古詩詞的教學課上,常常出現這樣一個現象:在課堂上提問時,老師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但是如果有學生回答的內容與老師心中的答案不相符時,老師就會否定學生的答案,并且千方百計的將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想滲透給學生,使學生的答案靠近標準答案。此時,教學活動的中心不再是學生,而是老師了,這無疑影響了學生對古詩詞文化的自我理解,自我思考。
二、針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文化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近些年來,小學語文課本多有改革,但像詩人李紳的《憫農》、詩人李白的《靜夜思》《贈汪倫》還有詩人白居易的《草》等經典的詩詞都繼續保留下來了,并且還新增加了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葉紹翁《夜書所見》等經典宋詞佳句。為了更好的幫助小學生學習和理解這些經典詩詞,在古詩詞教學活動中應掌握下面幾點方法[1]。
1.教學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興趣
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古詩詞文化教學課堂上,老師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現,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韻味的認真品味,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審美欣賞能力以及發散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從而提高學生對古詩詞文化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老師們通過提一些問題:同學們以前有沒有過離開家人的經歷?同學們離家后會不會想念家人、想念故鄉?有的學生會有離開家人、想念故鄉的經歷,有的學生可能沒有,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帶著對這幾個問題的思考來進入對這首詩的理解學習,學生對詩人離家的感受和想念故鄉的情感產生了興趣,自然就會跟隨老師的引導一起體會作者“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失落和哀傷,從而更好的理解這首詩的情感意境[2]。
2.理解學習古詩詞文化真正的目的
語文古詩詞文化教學中真正的目的是要讓學生能夠理解詩詞所表達的情感意境,從而對詩詞進行鑒賞,而不僅僅只是朗讀背誦。如果不了解學習古詩詞文化真正的目的,老師很難在教學活動中將詩詞所表達的情感意境傳遞給學生,學生也無法對詩詞進行美的鑒賞。比如,在學習古詩《游子吟》時,老師應該先介紹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指出作者孟郊終身清貧、仕途坎坷,在對作者背景有所了解后,學生就更容易理解詩人內心的情感,這首詩學習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對古詩的大意有一定理解,并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母愛的偉大以及作者孟郊對母親深深的感激贊美之情,明確了學習目的,老師才能在這首詩的教學活動中更有效的引導學生學習。
3.帶領學生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
由于古詩詞距離現實遙遠,并且小學生的認識理解能力有限,因此要讓學生真正了解詩詞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思想,離不開老師的幫助。比如在學習蘇軾的《題西林壁》,這是一首蘇軾在廬山西林寺的墻壁上寫的一首詩,初次讀這首詩,便能夠感受到廬山的優美景色。老色在課堂上可以先準備一些介紹蘇軾生平的資料以及蘇軾的其他著作來幫助學生了解作者以及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從而能夠更深入的了解這首詩。《題西林壁》的前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生動的描寫了廬山橫看崇山峻嶺、逶迤綿延,側看廬山群峰起伏、奇峰突出,詩的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則解釋了對廬山之所以有不同的印象,原來只因“身在此山中”,這首詩通過對廬山的描寫,作者用通俗的語言來表達人生哲理,引人深思。
4.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教學環境
情境教學一直是教學活動中的一種有效方式,在古詩詞的教學活動中也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教學方式,創設情境教學的環境,幫助學生學習古詩詞。比如在學習詩人李白的《贈汪倫》這首詩時,老師可以先在課堂上播放一首離別的音樂,并讓學生們回憶一下生活中離別的經歷,從而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這首詩所表達出的作者送別時的不舍。
5.帶領學生身臨其境,感悟古詩
小學生都是活潑好動的,如果老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能夠帶學生們走出課堂,身臨其境的感悟古詩詞,這無疑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以及效率,快樂之中學習,寓教于樂也是小學教學活動的一項宗旨之一。例如,在學習古詩《鄉村四月》時,老師可以帶著學生們走出課堂,來到四月的鄉村參觀,通過讓學生們身臨其境的領略四月的鄉村風光,從而更好的把握古詩中所展現的意境,從而了解作者對鄉村平凡生活的向往。
三、結語
古詩詞一直都是我國古典文化中的瑰寶,其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和人文精神都值得人們去探討研究,通過對小學生進行古詩詞文化的培養熏陶,能夠幫助學生啟發思維、凈化情感。在語文古詩詞教學活動中,老師要明確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詞文化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文化的過程中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實現古詩詞文化的薪火相傳、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