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4 10:12: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財務造假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要: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是上市公司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驅動下,違反國家會計法律制度,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行欏U庖恍形嚴重損害了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使投資者做出錯誤的投資行為,同時也弱化了政府宏觀調控效果、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到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是一個復雜的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它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共同努力。因此本文從上市公司自身角度分析其造假動因并對治理財務造假這一問題提出治理建議。
關鍵詞:上市公司;造假誘因;資本市場;投資行為
一、引言
無論對于投資者、債權人還是與上市公司有經營往來的其他利益相關者來說,分析該公司的財務數據是認識和評價一家上市公司的過去、現在及未來的經營狀況的必要路徑。而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基本上都反映在財務報表上,企業的財務數據分析實質上是對其財務報表的分析。若企業對其財務報表做手腳,掩蓋其真實的財務信息,那么帶來的危害小到投資者債權人,大到影響資本市場的穩定阻礙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了解上市公司造假動機并提出治理方案刻不容緩。
二、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動因分析
1.融資籌資,吸引投資者
上市就是該公司達到指定的標準后被給予發行股票的權利,股票是用來集資的,因此公司獲得上市資格就代表其不僅可以向銀行貸款或是內部融資,還可以吸引股民的資金來籌資,有了充足的資金,企業就發展的很快。而投資者投資通過參考公司的財報來判斷該公司的發展前景,決定是否要對該公司進行投資行為。上市公司為了圈錢制作了“漂亮”的財務報表,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股民,騙取股東的信任,從而獲得超額資金來幫助企業自身發展。
2.保持上市主體身份
上市公司造假有一個很大的動機來自于資本市場的壓力,很多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不佳,達不到招股說明書中簽訂的預測業績,若經營業績一直虧損,就會遭到證券市場退市的處理,所以很多上市公司為了保住上市主體資格,在財務報告上做文章來掩蓋其財務困境。另外,上市公司在成本、費用中人為調節利潤,也在某些層面上減少稅收的繳納。
3.上市公司股權治理結構不合理
公司治理結構的制衡功能不能得到有效發揮,為虛假會計信息提供了綠色通道。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的最大特點是:國家股、國有法人股所占比重過大且股權高度集中,社會公眾股比重小且股權比較分散。國家股通常掌握在企業高管經理人手里,經理層和董事會結成了利益共同體,獨立董事接受了上市公司經理的高額報酬,不僅不對經理披露虛假會計信息的行為給予監督,甚至還內外勾結,在內部控制人得到實在的好處,卻損害了眾多沒有話語權的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4.外部監管有漏洞,上市公司有機可乘
我國也缺少對于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的刑事責任與行政處罰,對于中小投資者利益沒有法律支持與保障。讓上市公司鉆了制度的空子。甚至有些政府官員與企業高管私下勾結,加大了查處難度,且因為法律的空白,導致很少有受損的投資者維權,給予企業造假動力與野心。
三、治理建議
1.調整公司內部治理結構
改變“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東為了一己私利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問題,因此要分散股權結構,形成制約機制有效實現內部監管,減少資產轉移、內部交易等問題的出現,將財務造假扼殺在搖籃里。另外,發揮監事會的監督作用、加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完善內部控制建設,從各個角度對公司內部管理實施有效的改革,防止財務造假行為。
2.加強外部監管,提高外部審計獨立性
加強監管一直是資本市場發展勢在必行的大趨勢。在過去頻繁的財務造假中,證監會也經常反思股市異常波動股市災難帶來的教訓,因此要治理這一問題,監管者就要依法全面監管,持續整頓市場秩序,切實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日趨復雜的經濟市場下,守住底線,維持資本市場健康穩定持續進行。另外,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客觀真實獨立的外部審計是保證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質量的有效途徑。首先,要對會計師事務所建立信用評價體系。根據以往的審計工作記錄,對其成果和失敗的案例進行評級,信用等級差的事務所以末尾淘汰制面臨被懲罰的后果甚至解散。以此方法提高審計質量。第二,提高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素養,注冊會計師要誠信做人,誠實做事,遵守職業道德操守,在利益面前堅定信念,不斷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及執業水平。
3.加大懲罰力度,提高造假成本
縱觀外國經濟市場,會計舞弊行為少之又少,因為國外對于造假的懲罰力度和懲罰金額讓心存幻想的上市公司望而卻步。因此,我國也應該嚴懲造假的企業和個人,在立法上,要進一步修訂《證券法》,細化法律懲罰條例,把懲罰標準提高到企業無法接受的程度;對于已經出現造假行為的公司給予近乎破產的處罰,對造假企業及主要負責人、實際收益人、會計師事務所等所有參與造假的相關者給予行政甚至是刑事處罰,吊銷營業執照,終身不得進入該行業。
[摘 要]目前,全世界存在著一個普遍的財務造假問題,然而中國也面臨著財務造假的危機,一些專業的人士對這種問題采用了多種方案,但財務造假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良好的解決。在我國這種財務造假事件已經對資本市場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不但給那些投資者帶來財務損失,且對金融市場和社會資源配置的有序發展帶來了巨大危害。會計誠信的危機大部分都是財務造假的問題,因此有效識別財務造假的手段及防止出現財務舞弊這類現象已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前提。本文運用規范研究方法進行專題研究,重點分析財務造假的手段及其發生的原因,并且對這一現象的產生進行闡述,提出如何運用法律手段防范財務造假行為。
[關鍵詞]財務造假;會計核算;法律防范
1 財務造假的概念
財務造假,是指一些會計從業人員或者和會計行業相關的職業工作者為了實現自己的欲望,滿足自己或小團體的利益,不擇手段地通過會計財經法規、相關會計準則的漏洞和從未涉及的一些法律空白,隨意刪改會計程序、財務數據和報表、會計相關數據資料,根據自己的需要增加或減少,甚至捏造會計信息,策劃違法亂紀的經濟活動,以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從根本上說,財務造假行為使會計信息資料數據缺乏真實性和可靠性,使用價值降低,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會計錯誤(也稱差錯)是會計人員由于自身某些因素的限制(如重要性和謹慎性原則)或者因會計行為人對會計業務技術不熟練和對財務政策不熟悉及管理組織不完善所致。可見,財務造假是不加掩飾地故意實施犯罪行為,而會計錯誤則是過失行為,兩者一個是主觀意念的過失,一個是客觀環境的限制,從本質上說是截然不同的。
2 分析財務造假的成因
2.1 財務造假的內部原因
2.1.1 利益驅動
許多公司為了追求更大的經濟利益,謀求發展,明示或者暗示企業會計人員做假賬,對財務信息造假。最常見的兩種情況:對于中小型企業,報盈為虧,瞞報利潤,以達到偷稅漏稅的目的;對于一些上市企業和大型公司,通過虛增利潤,制造企業盈利能力較好的假象,以騙取更多的貸款,另外,也可以從股市籌措更多資金。
2.1.2 財務造假的成本低
我國對會計信息失真的懲處手段主要以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為主。對大部分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的企業,主要是給予企業及主要責任人以罰款、通報批評和警告等行政處罰。行政處罰很難達到真正的處罰目的,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對于那些追究了法律責任的,也只是限于追究其刑事責任,目前還沒有公司因會計信息失真而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案例。刑事責任的追究是一種威懾力量,是防止市場危機爆發或產生嚴重社會后果的一種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無法形成日常的監督力量。若想形成日常的監督機制,必須依靠追究民事賠償責任來實現,這也正是我國目前懲罰手段中所缺乏的。
盡管我國的會計法規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對違反會計法規的處罰力度不夠,使違法的機會成本很小。違反會計法規的巨大利益誘惑與低廉機會成本所形成的反差,使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屢禁不止。依法行政的隨意性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執法不嚴、執法的隨意性大,助長了部分經營者的違法行為,使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朝量化的方向發展。
2.1.3 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為造假提供平臺
會計人員對會計核算程序、會計核算方法、企業財務價值的評估、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的選擇有所不同。會計工作人員往往是通過自己的工作經驗做出自己的相關財務判斷,并進行數據信息分析,最后總結歸納出數據信息,進行下一步處理填報。這樣一來,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財務報表是否真實可靠。
2.1.4 會計監督機制不完善,內部審計形同虛設
目前,企業內部監督控制具有局限性,內部監督不到位,會計人員不獨立,受單位領導指使被迫做假賬。社會監督仍處于起步階段,會計事務所雖然脫鉤改制,但仍缺少標準的執業制度,政府O督大于社會監督力度,職責交叉,經常重復檢查。企業領導同時管理會計與審計,內部審計不是處于董事會的領導下。審計監督對保障經濟活動的有序運行,打擊經濟領域的違法活動,保證會計信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實性具有其他經濟監督無可比擬的作用。我國的審計監督體系雖然已經比較完善,但與飛速發展的經濟仍有許多不適應。
2.2 財務造假的外部原因
我國對企業財務信息進行監督管理的部門主要有財政、審計、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等部門,但是這些重要的監督管理部門是按規定的權限劃分管理范圍。各部門按《會計法》的規定對所有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進行監督管理,由于人力、物力的不足,導致其不能全面的監管所有的財務造假行為。
3 財務造假的法律防范措施
3.1 加大造假成本
對財務造假的企業采取嚴格的懲罰措施(如關停、整頓、罰款),對于有關部門領導,視情節嚴重性,給予法律懲罰,特別是對于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行為與人員,給予刑事處分。對于造假的會計人員,吊銷其從業資格,并禁止其在未來從事相關工作,加大懲罰力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用法律的力量對財務造假行為給予重擊。
3.2 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
會計人員作為財務造假的經辦人,要加強業務水平的學習,明白財務造假的嚴重性。企業也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提高其能力水平。同時,也要加強誠信教育,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從而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知識水平,職業操守。
3.3 完善相關會計法律制度建設
會計準則是一個會計人員進行會計行為的基礎,作為一個財務人員必須要熟練掌握相關的會計知識和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以達到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要求,進而更好地進行財務數據處理和信息數據分析工作。隨著宏觀大環境的飛速發展,財經法律法規制度也隨著其變化而不斷完善,所以與時俱進,完善會計規章制度刻不容緩。我國為了提高財務會計信息質量先后制定和修訂了一系列相關的財務會計法規和制度,如《企業會計則》《會計法》《企業會計制度》《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披露細則》等。因為公正地實施法律法規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確保財務數據的精確度,對財務造假的行為形成約束。由于會計準則的不完善是讓財務造假人員抓住漏洞進行財務欺騙的原因之一,因此,為了治理和防范財務造假所帶來的危害,我國應該重視完善會計相關條款,從源頭上防患于未然,加強法律法規及道德文化建設,提升會計相關從業人員的愛崗敬業和職業道德素質,讓會計人員在財經法規的約束下工作,避免其在今后的工作中無法抵制利益誘惑而進行財務造假,害人害己。另外,對于通過財務造假可能獲得諸多利益的人,要特別設定相應的條約限制他們的個人行為。完善現有的會計法律法規,填補法律空白,精確規范法律的相關條約內容,讓想鉆法律漏洞的不法分子無所遁形。
摘要:近年來,我國財務造假案件頻繁發生,財務造假的方法越來越多,手段也越來越高端。縱觀我國A股市場,之前有 “萬人坑”的銀廣夏,后來又有綠大地以及被稱作“稻米加工第一股”的萬福生科。本文分析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表現形式,并深入探討其原因,最終提出治理財務造假的一些具體措施,以完善和改進我國上市公司財務的治理。
關鍵詞:財務造假;表現形式;原因;治理措施
財務造假,指在企業會計核算過程中,企業領導和財務人員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準則制度,做假賬及編制虛假財務報表欺騙社會公眾的行為。財務造假不僅嚴重侵犯了國家和相關利益方的利益,給社會各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擾亂社會秩序,使經濟、財務市場混亂。因此,整治財務造假,加強各方監督,促使企業自覺遵守會計準則和制度,建立起一個制度健全、監督完備、懲罰得當、健康有序的財務市場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有著關鍵的影響。
一、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表現形式
(一)偽造單據,虛構交易
虛構交易主要是虛構收入,這是許多公司財務造假最常用性質惡劣的財務造假手段。
虛構收入主要有以下方法:虛構各種交易對象,然后偽造出一些不存在的單據,比如像原材料購入發票和采購合同、材料運輸發票和入庫驗收單、增值稅專用發票等;或以以前存在的真實客戶為依據,編造銷售合同,虛擬訂單;企業還可以通過關聯方之間的內部交易確認收入;或者在每年報告日前的一兩個月里,提前確認收入,在報告日后再以銷售產品質量不合要求等理由做退貨處理。
(二)隱瞞營業成本
隱瞞企業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成本,造成少結轉營業成本,就會使利潤增多。例如,對于已經銷售的產品,不進行出庫記錄,然后不進行成本結轉;或者是在產品的成本計算中,故意漏記一些項目致使成本降低等。
(三)調節費用
調節費用最常用的就是在處理上市公司發生的費用時將其資本化。一般來說,企業的費用應與收入相配比,對于當期發生的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費用應當計入損益,沖減當期收入,而不應予資本化。企業的廣告費用、借款利息費用、研究開發費用等經常會被管理者不適當地資本化,這將對利潤造成很大的影響。
(四)騙取出口退稅款
騙取出口退稅款,是指企業故意違反國家稅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假報出口等欺騙手段來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行為,騙取數額較大的將構成騙取出口退稅罪。出口退稅不同于一般的退稅,這種退稅是國家為鼓勵出口,增強企業產品在國際的競爭力而給予的優惠待遇,騙取出口退稅對國家和人民的財產造成嚴重
的危害。
二、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原因
(一)利益的驅使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一般都是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上市公司粉飾會計財務報表,提供高盈利能力、高營運能力、高發展前景等虛假的財務信息可以騙取債權人、投資者、政府、銀行和往來客戶等的信任,滿足上市公司配股增發條件、避免被ST或退市、銀行貸款等方面的需要,進而可以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
(二)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
我國很多上市公司股權都高度集中,股權集中于大股東手中,造成“一股獨大”的局面,客觀上為財務造假提供了條件。同時,董事會結構也不合理,“內部人控制”問題嚴重,董事會成員和管理層人員經常相互兼任,權利和責任劃分不明確,不僅不能發揮董事會的約束作用,往往還會出現董事和管理層聯合舞弊的現象。另外,由于監事會成員不能保持獨立,其職位、薪酬都要依靠管理人員,難以擔當起監督的責。
(三)制度不完善,懲罰過輕
目前在我國,因為法律不健全,舞弊處罰過輕,舞弊收益大于舞弊成本,這是很多上市公司鉆法律空缺并進行造假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年的南紡股份虛構數億元的利潤,卻僅被警告和罰款50萬元;對牽扯的12名企業高管也僅是警告和處以3萬元到30萬元不等的懲罰。這個事例,讓我們看到,我國目前的法律對于證券市場上很多違規的行為處罰過輕,經常對企業施以行政處罰,導致其對法律缺乏敬畏,更加放縱了那些企業的違法行為。
(四)會計師事務所的合謀
經過注會審計過的財務報告為社會各方所使用,牽扯的利益關系廣泛,所以會計師事務所不應該只對委托人即上市公司負責,更應該對社會公眾負責。而社會大眾一方面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揭露上市公司的舞弊行為,把社會利益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又要求會計師事務所自己承擔揭露舞弊給事務所帶來的成本,自負盈虧。因此有些會計師事務所為了自身的利益,很難不和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合謀,不僅發揮不了應有的揭露作用,還一起進行財
務造假。
三、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治理措施
(一)提高社會的道德及誠信意識
首先,公司高管要懂法和守法,只有他們遵紀守法,才能組織企業財會人員認真學習法律,增強法律意識,加強職業道德素養。其次,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監控管理機制,加強對企業財務人員的誠信管理,對違規違紀的會計人員嚴懲不貸,絕不姑息。另外,還要建立完善的股票發行規則、上市公司退市機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經常圍繞股票發行上市、增發等,建立科學的股票發行機制,可以遏制上市公司因利益驅使而進行財務造假。
(二)加強公司治理結構
第一,強化公司的內部治理機制,減少職位權利的交叉,加強公司高管人員權、責、利的制衡。提高董事會和監事會的獨立性,聘請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避免董事和高管聯合操縱公司。第二,優化公司股權結構和董事會結構,股權不能過度集中于個別股東手中,避免“一股獨大”局面的出現,同時又要防止股權過度的分散和不穩定致使股東無法聯合起來對高級管理人員實施有效影響。第三,加強公司治理的外部機制建設,增強外部約束,提高證券市場的監管效力。證監會可以對企業建立社會誠信檔案,記錄企業造假行為,實行信息高度透明。另外,對于有漏洞不完備的會計法律法規,立法部門要積極完善,不能讓企業鉆法律的空隙。
(三)完善會計制度,加大處罰力度
目前的法律制度對財務造假的企業和責任人處罰力度不夠,不能對企業和管理人員形成足夠的威懾,應該加大對財務造假的處罰力度。引入民事賠償和民事訴訟機制,一旦發現造假,相關責任人要以數倍的代價賠償因其舞弊而遭到損失的投資者,這在經濟上將對造假者形成壓力。此外,更要加強刑事處罰,因為行政和民事處罰只能對財務造假形成威懾,卻不能從根本上阻止。企業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長久穩定的發展,就應該從長遠考慮,合法、誠信經營。
(四)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督,發揮審計的作用
首先就是要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熟練的業務技能,注冊會計師才能在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時準確快速地發現其中的問題。還要培養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素質,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做到在利益誘惑面前仍公正廉潔、遵紀守法。對注冊會計師實行強制輪換制度,防止注冊會計師與委托企業“日久生情”,然后和企業合謀,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
財政部門應對注冊會計師嚴格監管,細分財政部門、審計署、證監會的監管職責,建立專門的機構負責管理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監督其是否嚴格執行審計業務,有沒有進行虛假陳述,對執業有問題的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從
嚴處理。
四、結語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手段雖然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再高明的造假手法都會有漏洞,都能夠從企業的信息披露和財務報表中看出來,所以應從上市公司內、外兩方面加強對上市公司財務的有效監督和管理,加大對財務造假的打擊處罰力度,從根本上杜絕財務造假。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
【摘要】近年來財務造假事件頻出,而財務造假事件背后一方面有投資者的重大虧損,另一方面中介機構也是深受拖累,特別是會計師事務所,其負責的注冊會計師自然更不必說。一個個財務造假案例給審計人員敲響了警鐘,我們應該如何識別公司財務造假,其中的審計風險多大,應該如何進行審計風險控制?本文以欣泰電氣為例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財務造假;審計風險;審計風險控制
一、案例回顧
欣泰電氣(丹東欣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2009年9月,欣泰電氣首次提交IPO申報材料,但沒有成功,2011年再次嘗試,由于模擬財務報表發現有“應收賬款較多”、“經營性現金流量為負”等問題,便開啟了欺詐發行上市之路,虛構收回應收賬款。并于2014年1月27日成功上市。2015年7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歷時近一年,2016年7月,證監會對欣泰電氣啟動強制退市程序。雖然之后公司和胡曉勇提起了行政訴訟,但于今年5月4日被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駁回訴訟請求。
二、欣泰電氣公司的審計風險
(一)虛增應收賬款收回的審計風險
1.重大錯報風險
從圖2可以看到,應收賬款逐年上升,特別是2014、2015年,占總資產的比重到2014年已經超過35%,2015年更是達到41.38%的高水平。應收賬款上漲如此之快,上升幅度又比較陡峭,就應該對公司是否真是披露應收賬款的情況保持懷疑。我們都知道,應收賬款只是賬面上的資產,存在著壞賬損失的風險,應收賬款太高會引起股東對公司的懷疑,從而影響股價,這樣的情況下,欣泰電氣自然存在較大的應收賬款重大錯報風險。
2.檢查風險
如果公司及財務人員刻意偽造相關合同、協議、票據等,制造出虛假的應收賬款收回數據,而審計人員在函證時,一般是針對應收賬款余額進行函證,而不會對已經收回的應收賬款進行函證,這就會存在相信其應收賬款已經收回的假象,從而提高檢查風險。
(二)虛增利潤的審計風險
1.重大錯報風險
欣泰電氣的重要采購原材料是硅鋼片,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專業性,不是根據日常經驗就可以判斷的,因此,公司存在極高的提供虛假原材料信息的動機,通過虛低的原材料成本實現生產成本的壓縮,從而虛增利潤;另一方面,公司的稅收優惠較多,項目繁雜,金額有大有小,公司就有動機通過障眼法讓利潤在稅收優惠中實現,通過營業外收入提高利潤,增加公司的重大錯報風險。
2.檢查風險
由于原材料的專業性,獲取原材料價格信息的途徑比較有限,可能讓審計方付出很大的成本(時間、金錢、精力),從而可能導致審計人員不能獲得合理證據證明原材料價格合理性的檢查風險。對于稅收來說,一般審計人員查看了相關文件之后,便確定稅收優惠的實現,由于欣泰電氣稅收優惠種類繁多,可能存在在抽查^程中漏掉虛假稅收優惠的查證機會,從而增加檢查風險。
(三)大股東占用公司資產的審計風險
1.重大錯報風險
從企業持股情況來看,溫德乙先生持有遼寧欣泰股份有限公司77.35%的股份,溫德乙的夫人劉桂文持有遼寧欣泰股份有限公司13.33%的股份,兩人加起來合計90.68%,而遼寧欣泰股份有限公司是欣泰電氣的控股股東,持有欣泰電氣32.5778%的股份,另外劉桂文個人持有欣泰電氣13.0050%的股份,其他單個股東持股均不超過8%。溫德乙為欣泰電氣的實際控制人,與劉桂文合計持有欣泰電氣45.5828%的股份。股權非常集中,股東很難形成相互制衡的作用,董事會一旦被控制人所控制,其下設的審計委員會難以起到監督的作用。
2.檢查風險
由于大股東擁有很大的持股比例,能夠實際控制公司,其可能指使財務人員協助掩蓋其掏空公司的行為,從而難以讓審計方發現。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和獨立性也容易導致檢查風險。如果審計人員因為公司為此付出的審計費用而放松審計程序,比如把函證交于公司員工寄送等,就會導致審計程序失效,從而提高了檢查風險。
三、針對審計風險的應對措施
(一)可能存在虛增應收賬款收回的審計應對
對應收賬款絕對額和相對額進行趨勢分析,當應收賬款在總資產中占比較高,而且不斷上升時,一定要關注應收賬款收回問題。所以,在對應收賬款進行檢查的時候,不僅要檢查應收賬款的余額情況,還應該對近期發生的大額應收賬款收回情況進行檢查分析,以盡量減少虛假應收賬款收回的現象出現。
(二)可能存在虛增利潤的審計應對
當客戶的原材料有專業性,不能通過一般生活經驗判斷時,(比如欣泰電氣的重要采購原材料是硅鋼片),審計人員借助專業網站和相關專家的數據與工作,進一步還可以對比同行業其他公司的原材料變化情況,從而確定原材料成本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當公司稅收優惠、政府補助較多時,一定要仔細排查虛假的稅收優惠,特別是當公司營業外收入比較多且處于增長態勢時,更要關注通過稅收優惠等方式來增加的利潤。
(三)可能大股東占用資產的審計應對
查閱公司股份及股東情況,重點關注前十大投資者,特別是實際控制人。當出現“一股獨大”時,要特別關注大股東“掏空”行為。關注大股東的關聯公司、配偶、親屬與本公司進行的雙向交易,查看相應資料;關注大股東親屬在本公司的任職情況,是否掌握財務等重要方面的審核權,仔細分析,大股東與親屬之間可能存在的勾結與不良行為。
四、結語
由于現在財務造假案例的不斷涌現,注冊會計師更應該提高對這方面審計風險的關注,進一步采取審計措施達到風險控制的目的。審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只有提高審計風險意識,并采取相應的審計風險控制措施,才能避免一次又一次跳進公司“財務造假”的陷阱中。
摘要:在信息化時代,常常有企業被曝出財務丑聞。這些財務丑聞不僅給企業的形象造成不良影響,也極大地影響了社會的風氣。日本東芝公司在2015年被曝出財務造假。這次事件提醒了人們注意個人倫理道德、企業倫理以及社會倫理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影響。本文結合日本東芝公司的財務造假事件的進行分析,對其公司的人員職業道德、個人倫理道德、企業倫理以及社會倫理等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倫理原則;財務造假
1.倫理原則
1.1什么是倫理原則
倫理原則主要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以及社會與社會利益關系的基本倫理原則。倫理原則是社會中形形色色的道德規范的最基本的起始點和指導思想。
1.2企業倫理
企業倫理是用于規范企業的社會行為的原則。是將企業經營活動規范化、合理化的核心原則。
企業倫理可以通過社會公眾的輿論、傳統的習俗、企業文化、企業價值觀以及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等多方面對企業行為產生約束規范作用。
企業倫理為社會衡量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提供了一個價值尺度。通過這個價值尺度可以衡量企業的社會價值,引導企業正確發展,承擔社會責任。
2.東芝簡介
2.1東芝公司
東芝公司成立于1875年7月, 東芝公司已經有140多年的歷史。公司最開始是一個以家用電器、重型電機為主體的企業。后來漸漸涉及數碼產品、電子元器件、家電等業務。日本東芝公司目前全球約有580多家子公司,20 萬名員工,年銷售額 6.7萬億日元。許多年來,日本東芝公司一直處于公司治理改革的領頭地位。
2.2東芝財務造假事件
東芝公司在2015年被媒體曝出,從2008年第二季度到2014年第三季度期間進行財務造假,總共虛假報告了2248億日元的稅前利潤。
該公司自2008年起不正當使用完工百分比法,采取推遲確認損失的手法,虛增利潤。這次財務造假主要起因是高官的貪心,不斷追求高利潤,為追求利潤而不斷向下級部門施加壓力,最終導致公司內部集體參與造假。日本東芝這次財務舞弊丑聞是典型的違反個人倫理道德、違反企業倫理原則的會計違規行為。
3.對東芝財務造假事件的倫理分析
3.1東芝公司違背企業倫理
東芝公司違背了企業倫理原則,不僅沒有能承擔起企業責任,反而為了公司利益進行財務造假,欺騙利益相關者,違背了企業倫理。東芝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目標通常影響著企業整體作為一個獨立會計主體的目標。
3.2東芝財務人員違背財務倫理
東芝公司的財務人員違背了企業財務倫理原則,東芝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不斷向下施加壓力,財務人員在這樣的壓力下、違背了個人倫理原則,沒能堅守職業道德,進行財務造假,對外提供虛假的財務報告,導致社會公眾利益受到極大影響。
3.3內部審計人員違背倫理原則
日本東芝公司雖然有內部控制制度,但卻形同擺設,內部審計人員違背倫理原則,未能認真履行職責,配合領導共同造假。東芝公司有的曾經任職于公司管理部門的人又去擔任監事,東芝公司內部關系相當復雜、混亂,這一問題很可能導致董事會做出不合理決策,以及監事會職能起不到作用。
3.4外部審計機構職業道德缺失
防止企業進行財務造假的最后的關鍵一步就是進行外部獨立的審計。對東芝進行審計的事務所違背社會倫理原則,沒有認真履行其應盡的外部審計職責。從 2008 年開始,東芝長時間未更換審計機構。事務所不可能對東芝長期的財務造假一點都沒有察覺。負責審計的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沒有考慮投資者利益、沒有考慮社會公眾對利益,沒有保持客觀公正的進行審計,而是縱容了東芝的財務舞弊行為。會計師事務所為了實現自身利益而置公眾利益于不顧,縱容了東芝公司財務造假。
4.建議
4.1加強管理層及財務人員倫理意識
管理層和財務人員都需要進行必要的倫理知識學習,增強倫理意識。正確引導企業各層級人員能夠堅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遵守職業道德,以社會利益為重。通過倫理知識教育,使公司高管能夠正確樹立經營目標,尊重各級部門的工作,不以主觀意愿影響下級工作,真正努力實現企業目標。財務人員只有嚴格遵守財務倫理,遵守職業道德,才能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出發,對于對與錯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抵御上級領導對財務的干涉做出合乎倫理的財務行為及選擇。
4.2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企業倫理意識
目前我國董事會制度運作尚不規范,不能及時對經理層實施監督,導致監事會責任不夠明確,監事不能積極及時、公正地完成監督職能。
東芝優化內部治理結構需要建立健全董事會功能,提高董事會的有效性。不斷修改完善和不斷健全監事會制度,逐步將監事會的監督職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還應優化監事會成員的構成;規范監事的任職資格,不僅如此,還要對違反監督義務的失職行為必須予以大力處罰。
4.3完善外部審計監督體系
我國現行的監管會計師事務所的法制建設仍有缺陷,特別是對會計師事務所違規強制懲罰力度不夠,使其為了高收益不惜冒險縱容企業的財務造假行為,所以需要不斷加大對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注冊會計師不認真履行職責、不遵守職業道德行為的懲罰力度。
目前大多數審計機構害怕因過于客觀公正而失去長期合作的客戶,從而減少收益。鑒于此,建議我國應強制要求企業定期輪換外部審計機構。我國政府應定期對審計機構進行全面考核,并加大考核力度。
通過媒體獲悉自己投資的股票銀河投資(000806SZ)不僅涉嫌操縱業績扭虧摘帽,而且還涉嫌操縱二級市場的股票價格,某F先生決定向證監會實名舉報。該投資者在《舉報信》中將媒體已經公開的相關事實一一引用,而且還在此基礎上繼續深挖,發現了更多的可疑線索。
大股東銀河集團有違法大量買賣控股子公司股票的前科
舉報信中提到銀河投資的大股東銀河集團曾經因為大量買賣控股子公司的股票,被證監會處罰一事。經過記者查證得知,貴州天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112SH)是銀河集團控股的另一家上市公司,與銀河投資系兄弟公司。早在2003年到2007年間,銀河集團及關聯方通過實際控制的其他賬戶在二級市場大量違法買賣天成控股的股票,后因媒體曝光,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10年10月9日,證監會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對銀河集團及實際控制人潘琦等5名責任人給予警告和罰款等處罰。
舉報信中提及這次銀河投資股價上漲與增發消息時間點高度吻合,內幕交易或為鐵板釘釘。
5月14日是銀河投資停牌謀劃增發的最后一個交易日,當天,該股股價突然放量上漲,漲幅達到4.81%,成交量也從平時的1%換手率異常放大到5.85%。5月27日,銀河投資公布了定向增發方案,該股股票也是一度封住漲停,換手率更是放大到了9.92%。此后,銀河投資股價節節攀高,截止記者截稿時,股票價格已經越過6元,相比增發方案中確定的2.87元的增發價格,銀河投資股價翻倍。
除了增發消息出臺前后股價的“配合”外,主要股票成交席位與被舉報人銀河投資同處一地。
5月27日、6月3日、6月19日、7月4日,銀河投資都因為漲幅很大被交易所公開成交席位,在前五位的成交席位中,國海證券的北海某營業部每次都上榜,而銀河投資所在地就是廣西北海;另外,東北證券的南寧某營業部也先后兩次上榜,而被舉報人銀河投資的大股東銀河集團的所在地就是廣西南寧。
十年被處罰兩次整改一次銀河投資堪稱“壞孩子”典范
十年生死兩茫茫,銀河投資的造假故事伊始于2002年。
2006年1月,由于媒體報道,銀河投資被迫董事會公司公告稱,2002、2003年公司通過與大股東及其關聯企業的資金往來確認為收入的方法,虛增銷售收入2.63億元(不含稅收入2.25億元)、虛增凈利潤4300萬元。2003年,銀河投資大股東占用公司資金累計3.93億元,其中包括未披露的銀行貸款2.7億元,另1.23億元記入其他應收款科目。
就上述行為,銀河投資被處罰款10萬元。對公司法定代表人、原財務負責人、原財務部總經理分別處罰5萬元。如果不是媒體報道揭露真相,投資者或許永遠等不到銀河投資的致歉公告。
盡管銀河投資2006年的公告中對2002、2003年的財務造假和大股東挪用資金向全體投資者鄭重致歉。但之后依然我行我素。
2011年5月,中國證監會對銀河投資和潘琦等15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對銀河科技給予警告,并處以50萬元罰款,對潘琦等6人分別給予30萬罰款。
處罰書中披露銀河投資在2004年虛增銷售收入1.79億,虛增利潤6931萬,隱瞞2004年向關聯方巨額劃款累計達5.44億元。在2005年虛增銷售收入3475萬元,虛增利潤795萬元,隱瞞2005年向關聯方巨額劃款累計3.85億元。同時在2004和2005年未如實披露為關聯和非關聯放提供銀行擔保共計6.52億。
而在證監會廣西監管局2011年12月 30日的《關于對北海銀河高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其中提及銀河投資自2008年12月以來,利用實際控制的“南寧市桂亞商貿有限公司”和“北海正聯商貿有限公司”名下兩個銀行賬戶進行資金流轉,累計金額約3.1億元,形成資金賬外核算。
舉報信還提及,其梳理被舉報人歷年的年報后發現,除了已經知道的北海正聯、南寧桂亞這兩個公司外,四川鼎立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南寧凱宇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公司都具有走賬公司的類似特征。
為再融資 銀河投資敢于“系統化、團體化”造假
今年5月,銀河投資非公開增發預案,公司擬增發不超過4億股股票,募集不超過11.5億元資金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且這些新股將由其大股東銀河天成集團全額認購。顯然,對于貨幣資金不足6000萬元但卻存有高達5.92億元短期貸款需要償還的銀河投資來說,大股東此次無疑是為其解決了燃眉之急,屬于重大利好。
大股東銀河集團系唯一發行對象,認購完成后,將通過直接方式持有不超過45.80%的公司股份,而目前集團持股比例為14.75%。銀河集團由潘琦持股52.27%。
歷史資料顯示,銀河投資從2002年到2005年的連續多年的業績造假也是因為再融資的目的。2002年增發5000萬新股,2004年計劃發行可轉債9.5億元由于監管部門未批及股東大會否決而未遂。
銀河集團董事長潘琦、董事兼總裁姚國平、副董事長王國生、副總裁龍曉榮、副總裁徐宏軍、副總裁顧勇彪、財務總監黃巨芳因銀河投資2004年、2005年虛增銷售收入、隱瞞對外擔保、隱瞞關聯交易等行為,于2011年受到中國證監會警告和罰款等行政處罰。潘琦、姚國平被認定為市場禁入者,期限分別為10年、7年。
在證監會2011年對銀河科技及潘琦及15名責任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提及:本案是系統性、團體化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大案。銀河科技為了騙取發行可轉換債券的資格,貪短利而忘大義,有策劃、有組織地通過制作虛假出庫單據、開具虛假銷售發票并按比例虛構成本的方式,連續多年實施大規模的虛構營業收入、虛構成本、虛構利潤活動。此外,銀河科技還存在不及時披露受到地方政府處罰的事項。銀河科技的上述行為,既包括定期報告披露違法,也包括臨時報告披露違法,持續時間長,涉及事項多,涉案數額巨大,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之大成,情節特別嚴重,市場影響非常惡劣,應當依法予以從重處罰。
摘要:以九好網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好集團)財務造假為案例,分析其造假手段,提出審計對策,指出此次審計失敗暴露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建議,以期為防止財務造假行為的發生提供一些指導。
關鍵詞:九好集團;財務造假;審計失敗
九好集團是2017年第一家因“忽悠式重組上市”而被證監會處以頂格處罰的后勤托管服務公司,主要業務模式是作為中介服務平臺為客戶尋找后勤服務供應商,根據成交額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九好集團財務造假手段,可以代表我國擬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普遍存在的現狀,在此基礎上總結審計對策,對其他財務造假審計具有指導意義。那么,九好集團是通過何種財務手段來虛增收入的呢?又該如何去治理和防范財務造假行為呢?
1九好集團財務造假手段分析
九好集團在其2016年4月23日披露的《浙江九好辦公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審計報告(2013年至2015年)》財務數據中,虛增服務費收入2.65億元,虛增2015年貿易收入57.5萬元,虛構銀行存款3億元,未披露3億元銀行存款質押。
1.1虛構業務以增加服務費收入
九好集團造假作案手法的隱蔽之處在于將虛增的服務費收入分散到大量的供應商和客戶中去,實地走訪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財物,調查難度大。九好集團與125家供應商單位或個人、以及84家供應商對應的46家客戶通過虛構客戶、虛構業務、改變業務性質等方式增加服務費收入2.65億元。此外,九好集團通過與供應商簽訂虛假業務合同來確認業務收入,在收到這些服務費后又從個人銀行賬戶退回到供應商法定法人或其指定銀行賬戶。盡管這些業務收入是真實的,但九好集團充當資金掮客的角色幫助19家供應商套取資金的業務模式并不屬于九好集團的經營模式,不應該計入收入,可見九好集團虛構業務以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1.2虛增貿易收入
杭州融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康信息)通過向九好集團采購貨物存在業務往來,根據九好集團披露的《浙江九好辦公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審計報告(2013年至2015年)》可以發現,其賬務上確認了57.5萬元來自融康信息的銷售收入及應收賬款收回。然而,通過審計小組對融康信息的實地走訪獲知,融康信息并未對該筆采購業務確認收貨,九好集團也退回了已支付貨款。從會計準則規定的收入確認條件來看,該筆業務不滿足確認銷售收入的實質,因此可以得出九好集團通過虛增貿易收入粉飾報表的結論。
1.3虛構銀行存款3億元、未披露3億元銀行存款質押
九好集團運用的財務造假方式在實踐中非常典型,即通過銀行流水體外循環的方式虛增3億銀行存款。2015年九好集團通過虛構其他應收款、虛構銀行存款轉入、虛構退回購房款以及虛假記載收到上海九好等單位其他應收款的方式使得其賬面存在3億元虛假資金。同時為了掩飾賬面3億的虛假資金,九好集團首先通過借款購買理財產品或定期存單,然后再將取得的理財產品或定期存單為借款方關聯公司質押擔保,最后將承兌匯票以貼現的方式獲得資金并歸還借款,九好集團通過如此反復y行流水體外循環的方式使其賬面一直保持3億銀行存款。截止九好集團公開披露《審計報告》附注及《重大資產重組報告書》時這3億銀行存單仍然處于質押狀態,但是九好集團并未披露這一事實。
2就好集團財務造假審計對策
九好集團自2013年開始財務造假至2017年初被證監會頂格處以60萬元的處罰,此次九好集團造假也將其審計機構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推到了風口浪尖。相關專業人士指出盡管九好集團商業模式較新,但如果審計人員能夠保持職業懷疑精神,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獲得充分、相關、可靠的審計證據,就能夠能合理的審計報告。
2.1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以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風險導向審計中,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是必要程序,《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11號―通過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規定注冊會計師應當通過觀察和檢查、分析程序以及詢問內部人員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以充分識別和評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九好集團是一家后勤托管服務公司,號稱“中國首席后勤管家”,主要業務模式是作為中介服務平臺為客戶尋找后勤服務供應商,根據成交額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商業模式較新多為互聯網平臺業務,整個業務往來沒有采購、生產、銷售環節,沒有具體的實物流。特殊的商業模式決定了采用如觀察企業生產過程、詢問企業的銷售人員、盤點庫存等傳統的審計手段不能評估其重大錯報風險。再者九好集團作為中國后勤管理第一家,缺乏行業對比及專業的機構分析數據,加大了了解其行業發展和環境的難度。因此了解九好集團的性質及環境可以從企業規章制度入手,如看企業是否有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查看內部審計人員對內控制度執行有效性的評估報告;職責分離的相關規定;企業的組織文化等。
2.2執行有效的實質性程序
重大錯報風險評估是一種職業判斷,其質量多取決于審計人員自身的實務經驗,因此,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注冊會計師有必要針對所有重大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實施實質性程序。由于九好集團特殊的商業模式,審計人員應該從企業合同、財務資料入手,找到頻繁、大額、異常的交易,再通過走訪、函證等外部調查取證核實九好集團和供應商、客戶交易的真實性,具體程序如下。
首先,全面執行實質性分析程序。通過對15年九好集團披露的財務報表分析可以發現,九好集團15年末企業總資產為9.2億元,貨幣資金為5.3億元,貨幣資金占總資產57.54%。根據三大報表之間的勾稽關系可知,如果虛構營業收入,不僅會在利潤表上體現,資產負債表上的科目如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存貨甚至是在建工程也會有異常變動。由于九好集團的不存在存貨、在建工程科目,因此應該將審計重點放在貨幣資金、應收賬款科目上。
其次,執行有效的細節測試。一是通過查詢啟信寶、公司官網甚至是實地走訪可以獲知與九好集團業務往來較為頻繁的供應商和客戶的真實情況。九好集團提供的1200家供應商聯系方式中,錯號、空號263家,查無此人或長期無人接聽的210家。二是調取企業信用報告和已開戶清單。通過企業信用報告可以獲知九好集團在銀行的開戶注銷和貸款情況,以及隱藏的九好集團對借款關聯方擔保行為。將調取的已開戶清單和九好集團賬面的銀行賬戶進行雙向核對,可以發現以公司名義開戶,但是賬面沒有的賬戶,如果存在銷戶,應該向被審計單位取得銷戶證明。三是實施有效的銀行函證程序并核查銀行流水。實施有效的銀行函證可以獲知九好集團定期存款被質押的情況。對已質押的定期存款,檢查定期存款并與相應的質押合同核對,同時關注定期存款存單對應的質押借款有無入賬。對于未質押的定期存款,檢查開戶證實書原件,確認該筆定期存款是否為被審計單位擁有或控制。目前的金融環境下,銀行流水造假難度大,通過核查銀行流水可以發現九好集團通過銀行流水體外循環的方式虛增存款。
3九好集團財務造假成功暴露的問題
九好集團財務造假案,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失敗不僅是自身審計程序和方法的問題,與其所處的審計職業環境也密切相關。
3.1處罰不力下的違規成本低
此次九好集團忽悠式重組,根據證券法第193條規定證監會責令九好集團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60萬的罰款,與“忽悠式重組上市”成功將帶來的數十億、甚至是上百億資金相比簡直微不足道,如此低額違規成本與巨額的利益誘惑助長了企業財務造假行為的頻頻發生。反觀證券法第202條、2013條對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的企業處罰金額是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如在“唐漢博案”中,證監會對其處以高達12億元的高額罰款,與九好集團60萬元的罰款相比,12億元的高額罰款足以讓企圖違法人員望而卻步。而從以往發生的財務造假案例中可以發現,上市公司通過虛假陳述給證券市場造成的不利影響往往并不亞于甚至比企業通過局部內部交易、市場操縱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更為惡劣,但證券法對前者的處罰力度卻遠低于后者,可見證券法的處罰條例并不合理。
3.2高質量審計需求不足
我國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由于規模小與上市公司之間存在不平等關系,為了獲得審計業務,事務所在審計過程中往往不能保持獨立性,滿足被審計單位不合理的要求。A上市公司對審計質量的需求主要與政府的管制行為有關,如上市公司連續3年虧損將終止上市、上市公司配股需要滿足一定的盈余條件,多次暫停IPO發行等。上市公司對高審計質量的需求并不是由于市場行為,而是為了滿足政府管制的條件,獲得最佳利益。因此上市公司在選擇事務所時考慮的不是計質量的高低,而是經審計后公司是否能夠滿足有關部門的管制要求以及是否有助于公司實現利益最大化。
4思考與建議
4.1加大懲處力度,提高違規成本
一是要修改證券法條例。對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進行修改,即加大對虛假陳述擾亂市場經濟秩序行為的懲處力度,提高頂格罰款數額,使之與證券法第二百零二條、證券法第二百零三條相協調。二是完善會計師職業標準規范。改變因注冊會計師出具虛假報告導致投資者造成巨大損失,但注冊會計師基本不用承擔民事責任的現象。加大對涉嫌財務造假注冊會計師的處罰數額。三是建立集體訴訟制度。行政處罰力度有限,建立集體訴訟制度其高額的民事賠償足以杜絕大部分企業的投機心理。目前我國集體訴訟制度還不夠完善,可以通過借鑒美國股市中的集體訴訟制度,或者設立代表中小投資者向上市公司集體索賠的總機構等方式完善我國集體訴訟制度。
4.2加強監管措施
一是對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執行情況進行有效監管。改變我國大多以年檢、整頓清理為重的監管方式,加強事前監管和治理,嚴格監管簽字會計師資格和審計師任期,不斷進行風險提示,保證審計的獨立性,提高審計質量。二是建立健全舉報獎勵措施,建立高效快速的投訴通道,如網上匿名舉報窗口、舉報專線、舉報專設郵箱等。對舉報人員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并且給予一定的獎勵,鼓勵人們對財務造假違法行為進行舉報監督。三是監管機構介入擬上市公司聘用會計師事務所。改變擬上市公司直接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的現象,轉為由證監會、證件交易所等第三方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其進行審計。擬上市公司向第三方交納審計費用,再由第三方與審計機構進行結算,同時嚴格遵循審計費用的高低取決于審計質量的高低,防止會計師事務所與企業合謀造假行為。
【摘要】農業公司財務造假一直是資本市場的一個熱議話題,加之我國對農業非常重視,因此研究農業公司造假現象就非常具有現實意義。本文通過輝山乳業的案例,來分析農業財務造假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原因提出一些應對策略,從而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
【關鍵詞】農業公司;財務造假;動因
一、前言
近年來,農業公司造假現象層出不窮,諸如萬福生科、銀廣夏、藍田股份,綠大地、新大地、獐子島、參仙源等都是近幾年發生的引起投資者恐慌的例子。農業公司如此喜歡造假,其背后必然存在巨大經濟利益的驅動,且農業類公司還具有生產周期長、庫存核查困難、現金交易量大、交易對象分散、性能不穩定等特點,與其他行業比較而言,產品周期長并且產量不穩定,因此致使,農業類企業資金來源困難重重,必須做出更好的財務報告來吸引投資者。故此,研究農業公司財務造假現象顯得尤為重要。本篇文章通過對輝山乳業案例的分析,來找出造假背后隱藏的原因,并對該原因背后的策略應對提出一些見解。
二、輝山乳業案例分析
(一)案例簡介
遼寧輝山乳業集團有限公司(06863.hk,以下簡稱“輝山乳業”),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覆蓋全產業鏈的乳制品公司,業務涉及草料種植、奶牛養殖、液態奶和奶粉的生產及銷售,于2013年在香港上市。
2017年3月24日,輝山乳業在半個小時之內股價暴跌90%,最終跌85%后停牌,股價只剩0.42元,該事件的直接導火索是一份流落在外的文件顯示,遼寧省金融辦定于3月23日14點召開輝山乳業集團債權銀行工作會議,23家債權行與輝山乳業集團相關負責人出席。而早在2016年12月,美國知名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針對輝山乳業報告,稱輝山乳業至少從2014年開始虛假財務報表、夸大其資產價值及負債頗多,并稱該公司估值實際接近零。
(二)案例分析
根據渾水機構的幾個月調查,共訪問了35個牧場,5個生產設施基地和2個完全沒有建設跡象的生產基地。發現輝山乳業的欺詐行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牧草來源欺詐。輝山乳業宣稱其用于奶牛飼養的苜蓿是自產自足,近而來夸大利潤率。但大量證據表明這是個謊言,這家公司長期從第三方供應商手中大量購買苜蓿。
2.資本開支造假,輝山乳業在其奶牛養殖場的資本開支方面存在造假行為,其夸大了這些養殖場所需的花費,夸大程度約在8.93億到16億元人民幣之間。資本開支造假的主要目的很有可能是為了支持公司收入報表舞弊。
3.董事會主席轉移資產,輝山乳業董事局主席楊凱從公司竊取了至少1.5億元人民幣的資產,當中涉及將一家最少擁有四個乳牛牧場的附屬公司向一位未披露的關聯方轉移。
三、農業公司造假頻發背后的原因
(一)稅收政策降低造假成本
國家對農業的稅收政策,為財務造假提供了便利條件。農業企業的增值稅、所得稅減免幅度都很大,這樣虛增收入和利潤就沒有成本,所以農業企業造假成本很低。以一個工業企業為例,虛增1個億的銷售收入,通常需要拿出2000多萬的增值稅和所得稅。但是在農業行業,由于流轉稅和所得稅都有很多優惠,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可能虛構一億元的銷售收入,公司連一分錢的稅也不用交,造假者就會使勁往大了造,反正也不怎么花錢,用農業公司作為平臺來造假,可以一下就省掉幾千萬的造假成本。
(二)農業類公司交易較零散,且以現金收付為主,難以核查
農業企業的上游以分散的農戶為主,單筆交易額度很小,且以現金收付為主,這樣事務所進行審計時很難進行核查。如藍田股份采用偽造產權證明與銀行賬戶來虛增資產,采用錢貨兩清的現金交易模式偽造銷售數據、虛增收入;萬福生科通過虛構交易,并在銀行存款、應收~款、預付賬款以及在建工程等多個科目倒賬,最終把虛增的收入計入到在建工程項目。
(三)存貨以生物性資產為主,難以盤點
獐子島價值幾十億的蝦夷扇貝不翼而飛,第二年又回來了,這個事件剛公布的時候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而這些資產作為專業的審計師也是很難去進行排查的,輝山乳業的苜蓿草種植也是這個道理,盤點的時候存在很多障礙,這就為造假提供了機會。
(四)頻發的自然災害和特殊的行業性質
綠大地以2009年云南持續干旱為由巨虧,與獐子島的蝦夷扇貝不翼而飛手法如出一轍。農業企業的增長依賴自然資源的限制,很難追得上資本市場的步伐,達不到業績預期的,就有造假的沖動。這也就是市值管理給予農業公司的壓力,也間接地使這些公司業績不夠,造假來湊。
四、結論與啟示――財務造假策略應對
(一)重視收入的審計和存貨的核查
農業公司造假主要是在收入和存貨兩個方面。在收入造假方面,主要是傾向于通過關聯交易來進行造假。所以在審計時,要關注企業往來款項的波動情況;關注企業同行業、上下游行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對比;結合函證、走訪的形式對客戶及交易的真實性進行檢查。關于存貨的盤點,應該注意不同的存貨利用不同的方法,盡量去做到真實盤點;其次是要關注估約數的合理性;最后就是要注意界定生物資產的所有權。在審計識別的過程中,審計師應積極采納農業領域專家的意見。
(二)適當修改相關的農業稅收政策
我國在流轉稅與所得稅方面關于農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力度過大,這大大降低了農業公司的造假成本,也為農業公司造假提供了便利。所以我國應該適當地修改相關的政策,比如不同時兩方面都進行稅收優惠等,這也是阻礙農業公司造假的一個途徑。
(三)加大對農業公司造假的懲罰力度
縱觀這些年發生的農業公司造假事件,當公布出來以后會對該公司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事件過后也都沒有影響公司的運營,有些是換了董事長,有些是改了名字繼續經營,受到處罰的也大多是罰金。而我國對于造假處罰的力度遠遠小于美國,這就使得農業公司造假事件屢禁不止。
農業的發展關乎著國泰民安,是穩定經濟發展的一個基礎性產業。農業公司造假現象要想根除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但是可以通過國家和證監會的相關政策規定,來一步步約束和改善造假事件,促進農業的健康發展。
摘要:本文就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展開分析和探討,總結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主要手段和問題原因,并提出了具體的治理建議和策略,希望對于上市公司財務監管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交易
一、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主要手段
虛構交易經營、關聯交易等是目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主要手段。
虛假經營不但導致企業各項數據無法準確的反映自身的財務狀況和問題,同時也會導致企業形成造假習慣,不斷編造謊言去掩蓋原有的謊言,最終使企業名譽掃地,被消費者和投資者所拋棄。
關聯交易是指關聯雙方發生的轉移資源或義務的事項,而產生實際的價款收取。關聯交易并不被我國法律所禁止,而關聯交易也不全是違背市場規則的。但如果上市公司缺乏自律意識,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利用關聯交易操縱利潤,或不出現價款收取的情況下,非常容易出現數據虛構和失真等情況。此外,會計政策不恰當利用、空殼公司、信息披露不規范等,同樣會對上市公司財務真實性造成影響,產生財務造假的問題。
二、上市公司務造假問題原因
(一)內部原因
自律意識的不足,是造成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重要原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上市公司對于利益的追求也越來越強烈。為保證股票收益,公司股東非常注重炒作機會,并利用各種虛假會計信息刺激市場,從而提高股民信心,收獲可觀回報。可以說,上市公司急功近利、對利益的過度追求是財務造假的最本質原因。
其次,財務人員作為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關鍵,財務人員職業道德的缺位,也給財務造假帶來了可乘之機。目前,我國財務人員崗位能力、職業道德參差不齊。一些財務人員為了個人利益而摒棄嚴謹、公正的工作態度,與上市公司管理者相互串通,捏造虛假財務信息,最終損害了大量投資者的利益。
(二)外部原因
國內對于上市公司財務治理也缺乏足夠的監督。對于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國家并沒有形成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和控制,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處罰力度也相對較弱,違法成本非常低。
財務監管職能部門,如證券監管、交易所、財政和稅務等部門在實際的執法過程中,也沒有形成綜合監管的良好局面,造成部分上市公司有恃無恐,造假問題百出。
其次,我國會計準則也存在諸多漏洞,針對上市公司會計行為沒有形成有力的約束,這無疑為一部分不良上市公司造假制造了可乘之機,大量造假行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目前,國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也存在一定缺陷,許多上市公司都無法保障信息披露的真實、完整和準確,披露的信息無法客觀、真實的反映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甚至給投資者造成較大誤導,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三、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治理策略
(一)加強會計人員道德監管
針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首先必須要加強會計人員道德監管,規范財務人員的工作行為,切實規避造假問題的發生。財務人員是公司財務數據的直接負責人,一方面,必須要明確各項約束財務人員的規范、制度,完善當前會計法規,提高財務人員的法制意識。其次,加強會計崗位監督,在加強對會計崗位人員技術考核的同時,加強職業道德檢查,真正幫助上市公司財務人員樹立良好的職業品德和工作紀律,避免公司管理者與財務人員相互串通。
(二)完善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是規范公司會計行為的關鍵,會計準則必須要適時優化和修訂,保持足夠的先進性。一方面,國家政府相關部門必須要圍繞《會計法》建立操作性較強的會計準則,另一方面建立全面的會計監督制度和內部控制體系,加強對企業會計行為的約束。而企業也應該發揮自主作用,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并接受相關部門的嚴格監督,切實保障會計準則的落實,確保會計信息的客觀、真實。
(三)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的猖獗,很大程度上是由處罰力度不足所造成的。與財務造假獲利相比當前對于該違法行為的處罰顯得微不足道。比如,當前《會計法》中對于違反會計法規的單位最高經濟處罰僅為10萬元,對具體負責人的最高處罰為5萬元,處罰之低,與獲利相差甚遠。對此,必須要進一步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
針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根據造假程度和市場影響情況,在沒收上市公司一切造假收益的同時,處以造假收益20%-50%罰款。同時,對于社會影響惡劣的,還應處以一定的刑事處罰,以堅決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違法行為。
(四)規范上市公司交易行為
雖然,國內并沒有明令禁止關聯交易,但不合理的關聯交易所造成的影響和危害是非常嚴重的。對此,有必要從源頭處罰關聯交易,必須要加強對上市公司治理機構和股權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以合理的方式優化上市公司股權配置,形成有效的內部約束機制,杜絕違規關聯交易的發生。另一方面,必須要加強對上市公司交易信息披露的監管,進一步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的監管,降低不良交易行為的影響。
四、總結
上市公司作為國內優秀企業代表,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非常大。對此,國家必須要加強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的關注,加強對相關違法行為的打擊。而上市公司自身也應該加強內控,規范自身財務行為,為我國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打好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財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中國經濟通過幾十年不斷地改革與進步,資本市場制度不斷完善,環境不斷優化,上市公司數量也呈現不斷上升,規模日益發展壯大,在我國市場經濟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巨大的利潤的誘惑面前,低成本造假和相關制度的不完善,中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日益突出,欺詐現象屢禁不止,尤其是在違反金融秩序的案件頻繁地發生,有些公司在市場對外提供虛假的財務報表,嚴重地破壞了市場的經濟秩序,使得投資者不能真正地了解該公司的實際經濟情況,做出了錯誤的投資選擇,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會計市場發展緩慢的問題。這是對國家相關法規公然挑釁,是對會計法規無禮的踐踏。本文從當前的經濟環境和現狀出發,對上述問題,從多角度進行分析。
【關鍵詞】上市公司 財務造假 治理措施 內部約束 會計準則濫用
一、財務造假的特征和成因
(一)財務造假的特征
(1)造假主體一般是位居公司高位的管理決策人員,他們為了自己能夠獲取更多的利益,通過自己在公司的權力,指使會計財務人員在財務方面造假。最高管理層舞弊,往往是精心策劃的,掩埋了相關的證據,為了避免被暴露,以達到詐騙的目的。
(2)財務造假不能改變真正的盈利能力和財務數據,因為企業往往容易忽視一個鐵定的事實:他們捏造的財務數據不存在,妄想以為公司的衰落狀況是可以扭轉的,企業的地位和盈利能力在現實中是可以改變的。但現實恰恰相反,虛假信息會受到負面干擾,擾亂正常的經營決策,導致企業的惡性循環。
(3)掩飾交易事實真相,財務造假是一個經過涉事人員“精打細算”的,程序相當繁復的過程,在財務報告發表前,會采用各種手段,虛構會計事項,編造會計憑證,利用相關權利資源聯合各部門編造出一系列完整的經濟活動,這種司管理層介入參與的造假行為隱蔽性強,不會輕易被會計事務所從中發現破綻,暴露造假的事實。
(二)財務造假的成因
(1)目前中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法律還不健全,社會經濟環境還存在許多灰色地帶,現在的會計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導致會出現一些制度上的漏洞,讓謀利者有機可乘。沒有對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嚴格的監督,導致他們在進行財務造假的時候很少被發現,助長了他們造假的風氣。
(2)我國對企業財務會計沒有統一完整的監管部門,由于各個監管部門都有不同的監管范圍和標準,導致了監管部門不能在監管環節上進行很好的銜接,大大地降低了監管的效率,造成造假現象頻繁地發生,在質量和職業道德自律水平中,存在著人員素質低的問題,職業道德松散,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管環境,嚴重影響了審計質量的監督管理,滋生了部分公司非法舞弊的行為,也促使財務造假的蔓延。
(3)反映一個公司經營能力的高低和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管理能力的高低,就要從對它的業績考核結果來評定。因此,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為了升職,為了時公司自身能在業績上更“好看”,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就有可能指使下級和相關部門舞弊會計報表。
(4)公司在進行各方面發展時,例如擴大經營規模、采購設備或營運周轉的過程中需要源源不斷的經濟支持。而想要獲得資金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賴對外融資,能夠引起融資方注意的就是公司的財務信息。由于這些原因,有些公司進行財務上的造假來獲得市場上更多的資金投入。
(5)上市公司股價的上漲不僅能夠提升公司企業形象,還能體現其潛在的發展能力贏取投資者的信任。而股價是由公司每股收益和市場盈利率來決定的而且兩者存在成正比例關系,因此,有的企業就利用虛增利潤等諸多舞弊行為提高每股收益來抬升股票價格,誤導投資者又由于相應的連鎖作用,利潤的虛增使公司的市值上漲,導致價值虛高存在嚴重的泡沫。股票的價格提升了,自然使投資者對公司的經營情況和償債能力有了更大程度的信任,從而放松對該公司的質疑和考察,繼續加大投資力度,增加投資金額,公司也能蚧竦酶大更廣的資金流,這種誘惑導致了上市公司通過抬高股價進行財務造假來獲取利潤。
二、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手段及危害
(一)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手段
(1)虛構收入,上市公司是有義務將自己的經營情況在市場上進行公布的,為了掩飾自己財務來源不正當的那部分,他們通常會對自己的經營情況在財務上造假。他們造假以掩人耳目的主要措施是:第一,提前確認收入還沒有得到物品所有權的買賣合同;第二,將公司的庫存商品數量報的比實際庫存數量高,讓公司外的人以為公司的利潤收入比較高,虛報公司的資產。在這方面典型的公司的例子就是銀廣夏事件,該公司通過通過偽造商品買賣合同書,提高自己財務報表上財務的數據,來提高對稅收的進項抵扣額,大大地減少了自己的應繳稅額,是公司獲得不正當的利潤七億多元。該案件一經報道后,引起了中國股市的轟動。
(2)不上報公司經營過程中的重大事項,有些公司為了在市場上的地位和利益不受影響,不會如實地將公司的某些不良信息向全社會公開,比如有些公司可能會涉及訴訟,他們會對這個事件進行絕對地保密。上市公司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維護自身名譽和形象,因為這類事項一旦遭披露曝光,公司的股價可能會較大幅度的波動,給投資者和自身的利益帶來不利的影響。例如成都紅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它上市后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就出現了巨額虧損,盡管它前三年的經營狀況都是良好的,曾經被各大媒體捧逐如潮的上市公司已經頹勢難減,短期內扭轉現狀變得困難重重,紅光實業于上市的第二年就申請退出了股票交易市場。后來經調查發現,該公司的重要生產設備如彩管玻屏池爐和彩管玻錐池爐早在上市前兩年已經達到使用壽命并且是在超壽命期運行,設備老化嚴重導致產品合格率低,生產成本也大幅度的增加。而公司在對外公開的相關報告書中竟然閉而不談,紅光公司已經涉嫌隱瞞固定資產無法正常運作的事實,自身暴露出的問題也決定了公司最終的命運。
(3)不能真實、客觀地披露自己的會計信息,一個企業的會計相關信息是其它企業進行投資選擇時具有參考價值的信息,它也能給公司的決策者在進行決策的時候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議,可見,會計信息對一個企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有些上市公司為了吸引投資者的資金投入,會在自己披露的會計信息中作假,不如實地反映公司經營的真實情況。廣東東莞勤上光電有限公司自2011年上市以來,整體實力提升,前景似乎一片光明。然而卻被查出其通過隱瞞關聯方交易,涉嫌造假上市。這其中,勤上光電是于廣東品尚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有買賣合同關系的,因而,廣東品尚光電是勤上光電有限公司的大客戶。而勤上光電通過在其控制之下的其他同類型公司在2010年和2011年間不斷地輸出利潤,使得業績量因而增加。所有發生的這一切勤上光電都沒有公開披露其相關的會計信息,隱瞞了事實。
(二)上市公司造假的危害
(1)弱化市場對資源的分配能力,要充分實現市場對資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就必須保障財務數據的內容具有可推敲性。若是對其進行私自篡改等不實操作,違背相關法律法規,會打亂經濟市場的正常運行,無法盡到改善國企現存狀況,優化市場資源配置的責任。
(2)導致信息接收方產生誤解,同時不利于債權方合理決策的制定。公司的基本情況通過其財務報告得到展現,此外還為投資者以及其他相關部門進行分析奠定著重要基礎。并且會根據報告中涉及到自己利益的信息來作出一定的決策和措施,判斷該項目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或者分析該公司企業的償款能力來決定是否收回借款或繼續借款。包括政府部門也會根據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對市場經濟運行狀況進行分析規劃,以制定一系列更適用的方針策略。若是未能以真實有效的信息作為投資的基礎,則很大程度上會導致相應的方案策劃失去可行性,從而增加投資風險。不僅如此,對于國家來說,這樣缺乏真實有效性的內容極有可能阻礙政府決策,為國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危及國家經濟安全。
(3)導致證券市場呈現惡性發展勢態,對于證券市場來說,企業財務報告內容的真實性和全面性就是決定其內部運行能否保證平穩順利的決定性因素。若是無法予以肯定保證,則會對證券市場的發展造成消極影響,甚至導致運行終止。即使我國目前的證券市場在發展初期的先天條件不足,但其發展效率值得肯定。但目前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所以財務信息造假的行為必須堅決抵制,否則對其健康正常的發展會起到嚴重的阻礙作用,并且不同程度的打擊廣大投資者的信心,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改善和抑制,必將會使得我國證券市場收到越來越嚴重的干擾而失去其應有的功能。
(4)不利于公司發展,財務報表對一個公司長遠發展的作用和意義非同一般,反映出公司發展的方方面面。公司的管理人員能夠通過表中直觀信息進行一系列的戰略分析,實行一系列的戰略措施。如果財務信息虛假不可信,并且被公司管理層采納參考并實施相應的措施后,毫無疑問造成的后果不堪設想,這就會使企業的發展脫離實際并導致連鎖的不良后果。
三、整治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應對措施
(一)建立有效制衡約束,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內控
企業績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公司是否構建出合理有效且系統化的管理框架,其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就如股東大會缺乏實際意義,股權缺乏分散性,使得小額投資人無法按股獲取既得利益;監事會缺乏對公司實行決策的權利,僅保留其能夠監管督促以及控制的權利內容。此外,高層的人事變化以及董事等層級的任免沒有決定權,這恰恰反映出管理層面缺乏嚴重漏洞;內部董事的董事會,獨立董事占很小的比例,這將導致董事會結構不合理,獨立性較弱,容易導致舞弊。為了防止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必須要建立責任明晰、產權清晰、科學管理的企業制度,提高股東財產信息需求的地位,同時強化其對公司能夠監管督促和控制的權利,對現行的董事會制度予以深化和完善,重點關注內部控制力度的加強。這樣才能有效保障中小規模投資者利益的獲取,以及財務活動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
(二)加強法制監督,加大處罰力度
全面推動立法的健全工作,根據我國現階段的發展情況以及其他相關實例的研究分析,針對目前仍處于模糊形式下的條例規定以及制度體系等實行進一步的革新使其完備。通過對實際情況的具體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修訂與更正,使得法律保障范圍更為全面。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新增由于財務造假案而受到p失的受害者可以進行索賠,要求參與造假者承擔賠償責任。并加大處罰力度,增加的成本和費用由造假公司承擔,因為公司造假的收益遠大于成本,只有依法實行利益反奪,嚴懲造假行為,才能從根源處有效抑制造假動機,減緩造假的泛濫。
(三)健全內部外部審計制度,確保審計質量
內部審計在本質上歸屬于內部控制結構中極為重要的環節,其目的是對公司的財務和核算制度的建立健全予以監督和管理。其中內部控制主要是對管理階層在行為規范性以及可完善問題進深度剖析,重點關注其具有的本質特征以及緣由等內容,并結合審計單位的工作予以制定新的發展戰略。此外,還要對其現行管理規定進行完整性調整,強化的同時提高有效水平。實行外部審計則是使得財務報告的信度更高,從而維持市場穩定和經濟活動的有序進行。強化審計制度,改進審計程序已經迫在眉睫,相關會計師事務所應當進一步遵循獨立、客觀和嚴謹性原則,不違反相應的職業行為規范,努力杜絕財務造假事件的發生。
(四)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國家市場運行的高效性和高質量的建設都必須遵循誠信這一原則,可以通過社會輿論的導向作用,為其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論依據,同時建立健全信譽記錄制度以實現對理論有效性的保障。此外,結合新聞媒體的傳播性質,使得誠信理念深入人心。把信用作為工司企業最根本的生命底線,凈化經濟市場的環境。
(五)加強財務人員和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建設
通過對眾多造假案件的分析,不難看出該行為的目的性極強,且受決策者主觀意識的驅使。主要通過對交易過程復雜化的運用,結合改變相關政策等措施與關聯方實行聯合舞弊。事件中涉及到的相關人員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但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由此可見,工作的重點要放在對其進行道德教育強化的方面,要實現這一目標,第一就是要進行相關道德教育知識框架的建構,完善其認知的正確性。從而使其從自我內在的反省中得到醒悟,最終將可能出現的非正確性動機扼殺在源頭處。再者就是要重新調整行業內的從業標準,注重等級考試中的道德層面的分析。注冊會計師也應注意提高職業道德水平,拒絕一切財務造假行為,向社會遞交公平公正的審計結論,向職業道德提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摘 要:隨著經濟一體化的進行,大量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浪潮之中。在面對具有較強實力的對手面前,中國的企業面臨著重大挑戰,特別是企業的管理模式需要不斷進階,以適應于需求的新形式。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環境之中,不能夠適應競爭大環境的企業便逐漸將視線轉向財務造假。當然,企業財務造假的原因不僅僅是企業為了融資而欲求上市。企業財務造假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目的,企業對于財務造假的手段也會有相應的不同,有的企業會故意虛增收入,有的企業卻會故意增加費用。會計是一門極其細致的實用技藝,它需要學習者從會計目標和會計假設入手,對于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披露過程”,仔細體會其內在的邏輯聯系。因此,識別會計造假是一個需要功底的事情。通常人們會將財務造假劃分為不同的級別。低級別的造假自然好辨認,但高級別的復雜而老練的造假則需要有極其專業的業務能力的人才能夠識別,具體在正文中會被談到。
關鍵詞:財務造假;手段;防范對策
一、前言
我國資本市場在近幾年出現了一系列會計造假事件,在證監會官網行政處罰欄目中可以發現不少有關于公司財務造假的處罰決定書。這也從另外一方面反映了現今財務欺詐問題作為一個很早就出現但卻從未褪色的熱點問題,在人們的生活之中所扮演的角色尤為重要。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在于:第一,通過對于一般性財務造假事件的目的、手段等進行歸納,呈現出一般情況下,公司在進行財務欺詐時的動態性描述,進而也對于其他受困問題的公司提出建設性建議。第二,從國家角度看來,由于我國相對于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而言資本市場形成的相對較晚,在此情形之下,研究財務造假課題對于我國具有相對重要的現實價值與借鑒意義。
二、財務造假相關概述
(一)財務造假的概念
財務欺詐是金融活動中組織整體或者個人的一種故意行為,以獲得不公平的優勢而實施的違法違紀行為,包括欺騙非法行為。通過對財務與會計準則之中的漏洞策劃其行為,同時也包括故意制造對企業有利會計信息的行為。財務造假作為社會上的一股不正之風,在社會和經濟大環境中已經成為一大公害。這樣的行為不僅對于社會和經濟秩序進行干擾,誤導了投資者和消費者,也激勵其他財務欺詐,甚至導致更多的腐敗和犯罪。
(二)財務造假背景分析
1.當今經濟發展大背景
一直以來,雖然從經濟道路來看,中國的發展路途崎嶇。但是,卻在另一方面,中國作為一個全球吸引外資最具受青睞的經濟體而存在。這也正說明了現今中國的經濟發展形勢多變而復雜。
2.財務造假的行業現狀分析
談及經濟,繞不開企業;談及企業,無法繞開每一個企業的財務。每一個企業都有著各自的財務問題,財務問題也是企業自身的核心問題。因此,無論是哪一企業的高管,對其企業的財務會顯得非常重視,越是大而強的企業更是如此。
稍微認真些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海外的企業(如美國、日本等)會把公司的財務報表在網上,甚至會細到每個季度的狀況,而中國上市公司卻不會將其財報公布于自己的官網,只是將其公布于第三方(證券交易所)官網之類的地方。當然,上市公司有義務公布自己的財務狀況于證券公司,但也可以從中隱晦地看出我國的企業對于自己的財務問題還是相對于國外的企業對于自身的財務狀況稍顯輕視。
企業的每一行為都離不開其資金的流動。眾所周知,資金涉及到企業運行的每一方面,這也正說明著財務問題是企業自身的復雜與綜合性之所在。這時,企業財務造假便開始進入企業的眼簾。“每個企業有兩本賬,一本真賬,一本假賬”,這基本是在會計業內是公開的秘密。假賬是給外面人看的,真賬是給公司內部的領導看的。
財務造假,這一資本市場上古老的話題,在最近幾年總是在各個領域充斥著人們的眼球。由于非上市公司媒體關注度相對較低。僅從上市公司來說,在近幾年,財務造假事件層出不窮,例如皖江物流虛增收入91億元。特別是2013年萬福生科和綠大地等上市公司因財務造假遭證監會以及證監局處罰。這些事件相對財務造假的總體數目來說,真可謂九牛一毛。從財務欺詐的影響力度上看來,萬福生科財務造假事件相對典型。作為“創業板造假第一股”,萬福生科在2012年的半年報中虛增收入1.88億,虛增利潤4023萬元。此外,在公司上市前三年的財務報表中,累計虛增收入7.4億元左右。拋開其偽造的面具,我們看到這些數據確實是非常嚇人。在我們所接觸的資本市場里,實在較為少見。本來是一個“貧農”身家,卻裝作“大地主”的架勢,直到最后被戳穿,也令資本市場的各個角色進行反思。好在于其被及時發現,否則結果可能會更加嚴重。當然,對于萬福生科這一公司,我們也可以看出,它在上市之前(前三年)也做了相當細致的工作。
在上述論述中,不難感受當今財務造假的手段多樣,各行各業涉及面廣,社會影響頗高。
(三)財務造假的危害
在本世紀以來,在全球經濟背景下財務欺詐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其復雜程度上都越來越變本加厲。展望國外,安然、世通等知名大公司的財務造假相繼被曝光使整個全球資本市場被金融詐騙的陰影所籠罩。在中國國內,連續不斷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件持m更新著投資者對于財務造假的認識。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的猖獗,不僅僅帶給投資者經濟上的重大損失,撼動著投資者對于起本市場的信心,更為嚴重的是對證券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的優化作用造成嚴重損害,阻礙了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穩定地發展。財務造假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以及治理的滋擾,對于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打擊與防范是市場經濟之必須。
三、財務造假的分類及其識別
談及“財務造假”,其范圍之廣泛顯而易見。細致觀察,定義區分“假”的概念相對困難。因為會計本身在記賬時是一個可以爭論的學問。對于不同有經驗的會計師來說,對于同一個企業的思路不同,對于一個企業的同一個業務,他們可以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會計分錄進行表示。
舉一個生動形象的例子,就像一個人走在路上丟失了1000元錢,(1)當其被計入“管理費用”時,它表示的是因為個人對于財產的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損失;(2)當其被計入“營業外支出”時,它用以表示在日常生活的范疇意外所損失的財富,作為一個非常性損失而存在;(3)當其被計入“其他應收款”時,它表示這筆錢暫時沒有找到,但是在以后總有一天能夠將其找到;(4)當其被計入“長期投資”時,它表示這筆錢算作捐獻給了社會,造福群體等;(5)當其被計入“無形資產”時,它表示習得“吃一塹,長一智”的智慧,吸收了掉錢的教訓,促使以后走在路上更加謹慎。(1)(2)種做法是一般情形下企業的做法,也算作初級做法,越是靠后的做法越是高級,當然越是高級的做法,被認定為會計操縱的可能性也會越大。在這個例子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資產和費用在會計上同為“借增貸減”的科目,在一定條件下資產也可以變成費用,費用亦可以化作資產。
(一)財務造假大體分類
財務造假的形式多種多樣,從不同的層面去看待它,亦可以有其不同的方式去進行類別上的劃分,筆者僅列舉兩個層面而進行大體上的分類,一方面希望促使讀者對于財務造假的方式有其整體性判斷;另一方面,也希望激發讀者對于財務造假方式的思考,更進一步推進讀者對財務造假方式的識別。
1.根據財務造假的目的而進行分類
做假賬也不僅僅是為了虛增收入或者虛增資產。每一個企業,它所持有的目的不同,所做的假賬也會用以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有些企業為了少交企業所得稅會選擇盡可能少的確認收入或者提前確認成本或者將可以分年度確認的成本一次性計入損益。總體來說,多結轉成本,多列費用,將可以多年攤銷的費用一次性結轉,并將其美名曰“謹慎性原則”。
而且一些企業在考慮利潤調節的時候,不單單考慮本年度要做大做強,而是考慮幾年之后的情況。比如本年新開的商場對業績沒有考核指標,管理層就會傾向于多確認成本(比如商場的折舊等),為之后幾年的業績考核鋪路。
當然對于相對大些的企業來說,或許是未來上市的需要,或許是國有企業對于收入的考核要求,或許是銀行融資的需要等。它們會傾向于少結轉成本,少列費用,將明明可以一次攤銷的費用進行多次攤銷,將一些潛在性的盈利掛在往來款項之中,按照需要的期間進行結轉,用以做到其利潤相關的數據可以根據上層的期待而進行調整。
2.根據財務造假的難易程度進行分類
將其假賬的類別從低級到高級進行分類,是筆者考慮到會計師的業務水平不同,對于假賬的表現形式也會存在區別。
對于較為初級的會計師來說,他們通常會通過單據或者憑證的造假以達到其財務數據上想要達到的目的。就拿一個想要做大收入的企業來說,造假些銀行對賬單,虛增銀行的期末金額;虛構些政府文件用以說明有政府的補助;還有買些假發票開出做收入等。
對于較為資深的會計師來說,會計本身的條文里就有許多可以去主觀判斷的東西,在上面“走在路上掉了1000元現金的會計表現”的例子中也有所呈現。有經驗的公司管理層和會計人員會利用這些模棱兩可的條文,使得會計的處理令其財務報表變得好看,以滿足公司上層對于公司財務方面的要求與期待。這種情形是否能夠將其定義為會計造假也是一個值得爭議的問題,在客觀上也只能說其運用了不合理的會計估計,且帶有一定自身偏見地進行會計處理。但是其會計處理本身卻也是滿足會計條文的要求以及處理方式。這種手法,業內人士也相對青睞。
但對于技藝高超的會計師來說,“業務模式”造假一般情形下是其選擇。這一類造假在財務數字變得好看的情形下卻沒有實質性商業交易的支撐。在業內,“業務模式”造假也被稱之為最高水準的造假。例如通過極其復雜的關聯方交易與體外資金循環對其收入流水等進行造假等。美國“金融界的911”安然事件,也是通過其業務模式的造假,最終導致了安達信的解散,“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不復存在,孤留“四大”尚存至今。
(二)財務造假的識別
上面已有列舉由兩種不同的層面來對于財務造假進行區分,筆者進而亦從上述表達中進一步來論述有關于財務造假的識別問題。以上述“根據財務造假的難易程度進行分類”來說明其財務造假的識別問題。
首先,面對上述通過單據、憑證等文件類別的造假,外界對其識別也相對容易。通常,可以通過給銀行發詢證函,去政府網站查一查,通過稅務系統檢測發票的真偽等相應手段均可以進行辨別。通常,面對這樣公然違抗“公認會計原則(GAAP)”的行為,企業的負責人與負責審計的人員均會受到相應的法律懲罰。因為,這類操縱是一種惡意的欺詐,觸犯了法律。很早之前的紅光實業就是如此。
其次,面對會計準則中模棱兩可的條文所造成的報表里的水分,這也是審計難以核定的地方,例如一個涉及高新科技產業的公司來說,其開發一個新技術需要許多步驟,其中決定多少費用化進損益表,多少資本化計入資產負債表,都是相對難以界定的。再例如獐子島集團“逃跑的扇貝”,利用生物學專家進行對于存貨的評估,讓投資者今天看到存貨的消失,明天卻又看到存貨的回歸,這樣類型的鬧劇,可以說真是讓人為中國的資本市場捏把汗。進言之,這種類型的會計操縱時常出現。通常,外部審計就算發現了企業這樣的表現也唯有嘆服于企業精巧的“會計技藝”。因為,面對這樣類型的“盈余管理”,法律和準則也是無可奈何的。
最后,是關于業務模式方面的造假。@類造假,對于會計界的審計新人來說必然是無能為力的。對于這類造假的識別需要全局性思維縝密的資深會計界人員,并且能夠從整體方面對公司的架構模型和商業模式對其財務報表的影響力進行判斷。
四、(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動因分析
(一)內部動因分析
1.公司內部管理人員、會計人員個人素養缺乏(主要因素)
經營管理權被上市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所掌控,對于本公司的經營狀況較為了解,所掌握的財務信息也相對全面。在面對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時,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自己在公司的地位,促使會計人員弄虛作假,偽造數據。當然,也存在公司會計人員迎合公司高管,主動出謀劃策,有意識造假,從中間謀取私利。
2.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
在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的三者之間,當其形成相互推進,相互制衡的關系時,可以增進股東利益的最大化,但在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還不夠完善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股權結構不合理、國有股所有者缺位和上市公司董事會結構不合理。
(二)外部動因分析
1.會計準則、制度相對國外還不夠完善
在我國,各項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都是粗線條、框架性的,只能對于會計操作起到總體性指導作用,而缺乏細則性指導。例如,主觀影響對于壞賬準備、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以及減值準備具有重大作用。另外,當會計準則和稅法不同時,還是得依照稅法,比如遞延所得稅。
2.外部審計的選擇性失明
有的會計師事務所為了獲取更高收益,拋棄其自身職業道德,與被審計單位狼狽為奸,一同進行財務造假。眾所周知,就會計知識的理解程度來說,注冊會計師可謂行業內的首屈一指。如此高超的技藝進行財務上的精雕細琢,促使財務造假手段五花八門,也增加了會計財務造假的不可辨認性。
3.外部監督體系不夠完善
主要體現于三大方面:一是受會計法律法規不健全的制約;二是中介機構與企業的利益來往密切,使之不能及時有效地披露公司財務數據的欺詐行為;三是政府部門的監管相對不力,沒有起到相應監督的作用,受其成本效益原則,不可能有其相對足夠的人力物力來實現逐一進行調查。
五、財務造假的防范措施
在現如今這個經濟環境里,中國作為全世界范圍內吸收外商投資最受青睞的經濟體,中國的資本市場也在隨之不斷擴張。在這種情形下,具備一雙慧眼去看清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是必不可少的。財務造假亦不是一天就可以做成的。企業對其長時間的運作必然會漏出其中的蛛絲馬跡,使外界有據可循。因此,對于財務造假的防范工作,筆者認為應該去找尋更多的防范措施以減少被企業“忽悠”的可能性。在此,筆者也歸納了一系列措施,給讀者進行參考。
(一)企業內部防范措施
1.優化公司股權結構
上市公司的結構在大體上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管理層所構成。對于公司股權結構來說,在我國的中小上市公司中一股獨大是一個并不稀奇的現象。當一家上市公司某股東占據其公司較大的股份,處于對該公司絕對或者相對控股時,優勢在于應急反應速度快,也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但缺陷在于公司內部的權力得不到制衡,相對來說其不利于民主決策。
因此,在我國的各個企業中,應該優化股權結構,加強權力的制衡,在工作效率與民主決策之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促使企業能夠在現如今的經濟環境之中有條不紊地發展。
2.構建有效的內部監管機制,提高內控有效性
談及公司內部的監管機制,主要強調的是以監視會對董事會以及管理層的的監督為主的監事審計制度。在公司改制以后,雖然內部審計設置于公司內部,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致使內部審計工作效率極低。一方面是由于機構設置本身不合理,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內部人員本身的素質較為低下。在公司實際運作中,內部審計人員一般只通過查賬這一手段履行著自己的監督職能,然而對于其公司內部出現問題的員工卻沒有彈劾權,從而限制了內部審計于公司的監督力度。
因此,健全其公司內部的審計機制,適當增加其公司內審的職權,以提高其公司內控的有效性是尤為關鍵的。
3.加強業務人員職業道德建設
職業道德建設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為什么要在現今這一時點政府上層不斷在各個主流媒體強調職業道德建設?答案顯而易見,因為在當今環境下,業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是極具缺乏的。因為缺乏,才會加大力度以提倡;因為嚴峻,才會加大力度去重視。
當然,從根本上來看,道德并不能治本,它能夠做的是給社會大環境引領一種暖人的風貌。關鍵問題還是關乎公司制度的合理化運作。
(二)企業外部防范措施
1.完善會計準則
隨著我國立法工作的不斷完善,許多會計方面的法律法規也隨之出臺。會計準則作為會計操作的基準,對于會計實際操作的意義不言而喻。但是,由于我國的現階段法制建設還不夠健全,政府的經濟管理工作有時必須依靠其行政手段才得以維持。在這一情況下,會計準則亦是較為急切的需要其制定者更進一步進行完善。
當然,會計準則的每一次修訂都是一次具體化的進步。例如近一段時間,對公允價值的計量、聯營與合營單位判斷等作為新的準則而單獨,說明其在經濟領域的重要性。
2.完善業績評價指標
企業的業績評價主體包括其企業的利益的相關方。通常在對于企業進行指標評價時,他們會更加看重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以及營運能力。
但是,在現階段在全國范圍內,卻有不少地區將其對于企業的業績評價體系片面的集中于企業單方面的利潤以及收益等,而忽視了企業的環境生態效益,長遠期發展能力等整體性能力的考核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企業的發展偏離其健康的軌道。
3.加大審計工作力度
通常,注冊會計師在對于上市公司審計的過程中,時常為了節省時間,以經驗主義取代一些原有的審計流程,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外部審計質量不能夠得到確切的保證。
因此,在此情形下應該督促外部審計師保持謹慎的懷疑態度去面對其審計業務的每一個過程。從而敦促審計師克服其自身對財務經驗依賴的心理,以保證審計質量。
4.加大財務造假懲治力度
財務造假對小到投資者,大到社會環境都有其巨大的影響。中國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對于其各個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的質量要求會愈加嚴格。與此相應,對財務造假的懲治力度也應該不斷加強,一方面能夠推動各個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夠使更多妄圖以財務造假而進行牟利的企業更多地畏懼于《刑法》的權威而放棄自身最初對于會計造假的念想。
(三)投資者防范措施(從屬外部防范措施單列)
1.關注審計意見
非上市公司的審計意見,在沒有對外公布必要的情況下,一般不會掛出來,企業外界也可以聯系他們提供。上市公司的審計意見,一般在其年報和公告里(巨潮資訊網)。
注冊會計師的會計能力,作為投資者沒有理由不去相信。當一份財務報表里未曾出現審計意見時,表示這一家公司的財務造假可能性是相對較低的;但是,在財務報表中,一旦出現了注會所發表的審計意見時,作為對于關注這家公司的投資者來說,則需要更多關注該公司大多數時間的業務往來以及其賬務的表現。
2.加強自身風險意識與維權意識
投資者風險意識與維權意識的加強可以從側面提升被投資單位的財務信息質量。同時,通過加強投資者的維權意識于風險意識教育,亦可以促使投資者在投資時,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與跟風。由于國外的資本市場歷時已久且相對發達,國外投資者的其相應所具備的投資意識也顯現得較高一些,例如國外投資者相對于中國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會更多選擇進行實地走訪,以獲取相對直接而真實的證據,支持其自身投資以獲取更多價值。
六、結束語
本文先從現今經濟的大背景出發,對當今財務造假的現象進行了相關行業方面的大體分析。然后,通過對于財務造假手段的相關敘述,在了解財務造假的表現方式后,從而告誡讀者對于其手段的相關識別方法。最后,對公司財務造假的目的進行分析,分別從內部與外部角度分別進行剖析,以至于能夠盡可能地說明公司財務造假的原因,與其同時歸納對于公司財務造假的防范措施。
總體來看,公司財務造假實則作為一個復雜的社會經濟問題而存在于當今經濟大背景下。唯有社會上各個相關方團結一致,共同擔負才能夠從根源上對其當今財務造假之風進行扭轉,從而維持一個正常的經濟持續,促使各個公司財務信息質量的提高,推動我國資本市場向一個更加興旺而繁榮的時代前行。
[提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上市公司的數量也不斷增加,為了各種各樣的原因,財務造假亂象也層出不窮。財務造假不僅會導致會計信息的誠信危機、擾亂會計人員的正常工作秩序,同時也會給國家以及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損失。本文通過欣泰電氣財務造假欺詐上市案例,分析其財務造假的手段以及我們該如何防范。
關鍵詞:欣泰電氣;財務造假手段;防范措施;會計信息;證監會
一、案例背景
2016年6月1日晚,欣泰電氣公告稱公司IPO財務造假,涉嫌欺詐發行以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從2011年11月開始,欣泰電氣就開始了IPO申請,與此同時也開始了它的造假之路,其主要手段有虛構收回應收賬款、少計提壞賬準備以及虛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等。在不停的造假之下,終于在2012年7月3日,欣泰電氣通過了創業板發審會的考核,并于2014年1月3日獲得批文,隨后在1月27日登陸創業板,發行價格為每股16.31元,募集資金超2億元。
但是,欣泰電氣的造假并沒有在成功上市之后就停止。經過證監會查證,欣泰電氣《2014年半年度報告》和《2014年年度報告》以及《2013年年度報告》中繼續故伎重施,虛構收回應收賬款、少計提壞賬準備、虛增貨幣資金等。并且,該公司實際控制人溫德乙以員工名義從公司借款6,388萬元未被披露,導致《2014年年度報告》存在重大遺漏。
在2015年7月14日,證監會向欣泰電氣發出了《調查通知書》并立案調查。在歷時11個多月的調查之后,欣泰電氣造假上市的手段與歷程終于逐漸浮出了水面。
根據當事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與社會危害程度,依據《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中國證監會對欣泰電氣開出了罰單,合計處以832萬元的罰款;對公司實際控制人溫德乙處以892萬元罰款;對欣泰電氣總會計師劉明勝處以60萬元的罰款,其他多名高管和責任人也分別給予警告和罰款。其中溫德乙、劉明勝兩人違法情節嚴重,證監會擬對兩人采用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由此,欣泰電氣有可能成為第一家從創業板退市的公司,也將成為證券市場第一家因欺詐發行而被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而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欣泰電氣上市的保薦單位,也難逃重罰的命運。欣泰電氣上市前財務造假,完全不符合證券法關于IPO的條件,無論是興業證券秘而不宣還是毫無察覺,興業證券都難辭其咎。
二、欣泰電氣的造假手段
欣泰電氣造假手段主要有IPO造假和年報造假。
(一)IPO造假。想要成功上市,就必須要降低應收賬款的余額,于是欣泰電氣總會計師劉明勝向公司實際控制人溫德乙建議,在會計期末采取“用外部借款減少應收賬款,并于下期初再還款沖回”的做法,從而導致向中國證監會報送的IPO申請文件中有關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錄。而實際上又是怎么操作的呢?
1、個人借款來充當公司回款。除了使用公司的自有資金以外,溫德乙個人向其朋友以及第三方公司等進行了大量借款,甚至有時候不需要經過客戶的賬戶就完成了資金的回轉,從而達到美化公司財務報表的目的。
第一種方式是溫德乙向他人借款,公司的出納在銀行柜臺一邊辦理現金提取一邊辦理現金交款,只不過在填寫現金交款單的時候,付款人上則直接填寫客戶公司的名稱,充當客戶支付給欣泰電氣的應收賬款。而在報告期過后,再去銀行辦理現金提取和現金交款,如此一來資金就又從欣泰電氣回到了借款人的手中。
另一種手法是溫德乙向外部第三方公司借款,通過銀行匯票走賬。簡單地說,就是由溫德乙借款的第三方公司開具銀行匯票,經過客戶蓋章背書給欣泰電氣,算作收回的應收賬款。等到報告期過后,再由欣泰電氣開具銀行匯票,通過客戶蓋章背書,轉回給第三方公司。
為了掩人耳目,欣泰電氣的造假十分謹慎與小心,不僅會把造假分散給不同的客戶,且真假混合有零有整,比如把同一對象的借款分散成數十筆,分給各個不同欣泰電氣的客戶來開具銀行匯票,以充當應收賬款,等報告期過后再轉回借款企業或者個人。例如,2012年6月溫德乙就曾用此手法向丹東某企業借款9,000萬元,以此達到報表上“收回”9,000萬元的目的。
2、自制偽造銀行單據。由于借款需要支付利息,如此大額的借款導致造假成本驟升,利欲熏心之下,一不做二不休干脆連銀行進賬單以及付款單也開始自行偽造,從而降低倒賬成本。
在調查中發現,想要自制單據的流程并不復雜,工作人員先在電腦上制作銀行單據的格式,然后填入相應的客戶名稱、金額等信息,再打印出來就完事了。
第二步就是帶著這些自制賬單會交給出納去銀行補蓋章。因為公司和銀行關系好,另外一方面公司業務多,出現遺漏也很正常,所以一般來說都可以成功蓋章。
不過實際上,欣泰電氣在自制假單據時也是費盡心思。所涉及客戶都與公司有實際的業務往來,所以并不是一味單純的造假,而是在真實的業務單據中混入假的,并且金額大小不一,最小的也就萬余元,有的假數據會精確到小數點后好幾位,所以十分具有迷惑性,y以分辨。除了通過造假減少應收賬款余額之外,欣泰電氣還通過少計材料成本來虛增利潤。
根據中國聯合鋼鐵網的數據顯示,2010年硅鋼片的價格為17,000~21,000元每噸,而且前6個月價格則在19,000元每噸以上。
如果按照每噸19,000元來算,根據欣泰電氣的招股說明書,2010年硅鋼片的采購平均單價為每噸14,905.8元,其采購價格比市場每噸低出4,000元左右,而采購量為6,310噸,說明欣泰電氣通過少計硅鋼片的成本在報表上減少了約2,500萬元的材料成本。而招股說明書同時顯示欣泰電氣2010年的凈利潤為5,900萬元左右,那么由此計算,欣泰電氣則涉嫌虛增其報表顯示其凈利潤的40%以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稅收優惠政策也構成了欣泰電氣利潤“虛旺”的一部分。根據其招股說明書顯示,該公司是福利企I和高新技術企業,根據相關政策文件享受福利企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等各項稅收優惠,同時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15%。那么2010年其稅收優惠約為1,350萬元,也就是說,欣泰電氣2010年的凈利潤有1/5都是由稅收優惠政策貢獻的。
通過造假來減少應收賬款余額,通過少計材料成本來虛增凈利潤,都是無視法律、為所欲為、利欲熏心的行為,其數字之大以不能簡單的以“游戲”來形容。對于任何公司來說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是難以避免的,我們應該及時采取正確的措施補救,并適時予以披露,而并非通過造假來掩飾,假的終歸有一天會大白于天下。
(二)年報造假。除了IPO造假、虛構財務數據等行為以外,在2014年年報里,還存在有重大遺漏問題。公司實際控制人溫德乙,以員工名義借用公司6,388萬元供其個人使用,并且未在《2014年年度報告》中披露該交易。監管機構歷來不允許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占用公司資金,何況數額如此之大,并且不在報告中披露,那么該公司2015年度的財務報告被華普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三、對于財務造假該如何防范
由欣泰電氣造假事件我們可以從兩個問題入手提出建議:
一是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在案例中,首先是由欣泰電氣的總會計師劉明勝向溫德乙提出了外部借款沖減應收賬款余額的建議,隨后在接下來的造假之路中,上到總會計師,下到出納無一不參與了這次造假。那么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及會計從業人員的資質考核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除了教育會計從業人員要遵從道德底線之外,建立與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也是十分重要的。科學、完善的會計法律、法規、制度準則,是防范遏制會計造假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國制訂、修訂并頒發了數十項法律、法規、條例等,無法可依的狀態是結束了,可還應及時制訂出與之配套的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違反《會計法》的處罰制度,使會計法規更加具有操作性與實踐性,使各項會計工作可以有法可依。
二是會計信息的披露問題。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必須要如實完整,并且準確披露公司的各項相關經營信息,特別是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訊息傳播異常迅捷與廣泛,對于重大信息及時準確地披露比想盡一切辦法造假與掩飾重要得多。即使在經營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不合理,但是適時的披露,至少可以營造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并且一定程度緩解公眾的反感情緒。不僅僅是企業自身要加強內部審計、注意披露信息的真實與完整,同時改善審計體系、強化審計監督也是勢在必行的。根據我國當前財政審計稅務等監督部門的實際情況,明確各監督機構職責,互相協調好工作,既要增加審計工作的覆蓋面,又要想辦法避免重復提升效率,通過提升審計工作來降低財務造假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對于防范財務造假,還得從企業領導人方面做文章。對于企業領導的真實業績,不能只靠考察數字結果,更得從其領導的過程來判別其工作的好壞,然后將考察的結果與企業領導人的獎懲相結合。換句話說,就是將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企業負責人的考核任命相結合,才有便于進一步落實誠信的原則,從而從源頭上減輕以致杜絕財務造假的行為。
總而言之,遏制財務造假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程,各個方面都得進行統一和協調,才能使會計信息的質量不斷提升。同時,希望各企業與其負責人,能以欣泰電氣為鑒,收起那些舞弊的花拳繡腿,實打實的想辦法提升經營業務的能力才是關鍵,不要自毀前程釀成大錯。
西南證券再次因上市公司作假未能勤勉盡責被證監會暫停了投行業務,20余個在審項目面臨證監會的全面復核。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去年6月被立案調查之后,不到一年,西南證券公告稱,“因在從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活動中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再次被證監立案調查。
西南證券稱,根據相關規定,處于立案調查期間,證監會暫不受理該公司作為保薦機構的推薦,暫不受理相關保薦代表人具體負責的推薦,暫不受理公司作為獨立財務顧問出具的文件。這意味著公司投行多項業務再次被叫停,兩次調查之后,也讓原本發力投行業務而高速發展的西南證券業績蒙上陰影。
西南證券方面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當前調查過程中在審項目有20余個,按照證監會的規定進行全面復核。經復核,擬繼續推薦的,可同時申請恢復審查;對于已過發審會的項目經復核,擬繼續推薦的,可繼續依法履行后續核準發行程序。這樣看來,此前有媒體稱,相關項目可能被“連坐”當屬無稽之談。
同時,西南證券方面表示,預計該公司投資銀行業務在立案調查期間將受到影響,并可能對當期經營業績造成一定的影響。有分析人士指出,比投行業務業績受影響更深遠的是,公司在今年7月份的券商評級中可能被降級。
或踩雷“忽悠式”重組
西南證券公告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通知書》,只表示在從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財務顧問中涉嫌違規被立案調查,并未指出具體公司。不過此前早有預兆。3月初,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證監會準備對九好集團、鞍重股份及主要負責人員做頂格處罰。九好集團與鞍重股份在信息披露上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兩者企圖以此“忽悠”重組成功,謀求借殼上市。西南證券恰好是九好集團的財務顧問。
監管層將九好集團定性為“涉案金額巨大、手段極其惡劣,違法情節特別嚴重”,作為財務顧問的西南證券未能做好盡職調查自然難辭其咎。
這不是西南證券第一次被上市公司“忽悠”,2016年6月,因大有能源定增涉嫌欺詐發行,西南證券涉嫌未按規定履行職責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同時“暫不受理”公司投行業務材料。
盈利將受重創
在會項目將被復核重審,新增項目被按下暫停鍵,業績“支柱“的投行業務被罰⒍怨司業績產生較大沖擊。
目前,西南證券2016年年報還未做披露,不過從2016年中報數據可知,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20億元,投行業務貢獻近9.5億元,占比約為48%。在其他券商還在想盡辦法減少對經紀業務依賴之時,西南證券投行業務已經占據營收的半壁江山。原本業務結構優勢明顯,轉型之路順暢,雖然A股交易量下滑,但在去年IPO發行提速的背景下應大有可為。
不料去年下半年投行業務被暫停,錯失良機,根據1月的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6年1月至12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5%~75%。而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公司2016年凈利10.99億元,同比下滑達68%,成為上市券商下滑之首。
西南證券相關負責人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經紀業務、自營業務、資管業務和新三板掛牌業務等正常開展。
除了業績受挫,券商評級是懸在西南證券頭上的另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每年7月,監管層都會綜合券商上一年的表現給出等級評價,券商評級不僅直接影響創新業務的開展,影響兩融等業務規模,每降一級,券商將增加0.25%的比例繳納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按照西南證券2015年的收入來算,每降一級,則需多繳納2124萬元的投資者保護金,對公司資本金消耗巨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立案調查并不是納入評級考核,扣分降級還需要看調查之后監管層是否給出處罰。
中介監管更加嚴格
去年以來,興業證券、信達證券、中德證券等多家券商和多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等機構因在保薦、承銷、財務顧問、審計等業務中未勤勉盡責受到相應的處罰,中介機構違法現象受到監管層的重視。
為了完善證券中介機構被立案稽查與行政許可申請掛鉤機制政策,強化證券中介機構的主體責任意識,督促其勤勉盡責,今年2月,證監會就修改《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簡稱《規定》)公開征求意見。
根據《規定》,一是當證券中介機構或其從業人員涉嫌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或被司法機關偵查,尚未結案的,證監會將不予受理或中止審查其出具同類業務的行政許可申請文件。二是建立中止審查的恢復審查機制。在審項目被中止審查的,證券中介機構應當指派與被調查事項無關的人員進行復核。經復核,申請事項符合行政許可的,證監會可以恢復審查;否則,終止審查。
目前,相關監管舉措還未落地,但從西南證券的調查來看,未來對中介機構的監管將持續加強,對中介違法案件的處罰力度也將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