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3 04:33:0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小學四年級語文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教育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在整個教育當中,小學語文教學在整個教育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當今教育體系當中,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科,對于學生來說小學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語文的閱讀對于學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的閱讀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在一定層次上還能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解決措施
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當中,語文不僅僅是要學習字、詞、句等一些零散類知識點,對于小學生來說,大量的閱讀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修養,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勢在必行。但是當前學生的閱讀能力卻不盡如人意,并不能滿足自身的發展。本文將重點講述在語文教學當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以及在當前教育背景下針對這種現狀應該提出怎樣的解決措施。
一、當前教育背景下學生閱讀的現狀
(一)閱讀教學中老師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當中,教學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主,但在當前教育背景下應試教育在整個教育當中還是占據著主導地位。教育者在實際教學當中過度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在語文課文學習當中還是在走傳統的老路,老師在臺前對課文進行講述,學生對老師講述的重點進行記憶。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經常會存在這種現象。例如:《爬山虎的腳》是小學語文課文當中重要的內容之一,主要講述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右約芭郎交⑹竊躚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在傳統教學當中,老師一般只是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仔細閱讀,對生字進行重點的記憶便可。對文章段落以及內部構造沒有進行詳細的講述,對文章作者的用意也沒有進行深刻的剖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學生閱讀能力較弱。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理想。
(二)在閱讀教學當中,家庭參與的較少
在語文實際教學當中,學校是學生教育的第一主體。但是要想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家庭的配合也是至關重要的。在當前實際教學當中家長往往忽視了自身對學生的教育,大多數家長存在著錯誤的觀念,認為學生在學校學好就能保證學習的質量。對學生缺乏課外的輔導,在很大程度上學生都只是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相關任務,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會下降。
二、針對這種現狀提出一系列相關的措施
(一)在某種意義上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當中,要想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必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中老師可以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當中運用情景教學法。在某種層次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課過程當中,設計相關的教學情景。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了解得更加通透,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課文《鳥的天堂》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主要講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不同景象,在一定層次上寫出了榕樹的高大,因此被稱作“鳥的天堂”,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在講述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運用情景教學這種教學方法,設立出具體的情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加強與家庭之間的配合
在小學實際教學當中,學生能夠閱讀的課本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老師要切實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對學生進行開放式教學,結合書本中內容展開教學,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在小學教學當中《貓》是一篇較為經典的文章,在實際教學當中老師可以對這篇文章進行課外延伸,讓學生在整體上可以提高閱讀水平。除此之外,對于大多數的家長來說,學生的學了學校的輔導之外,作為家長也要對學生進行細心的輔導,了解學生學習的內容。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多給學生買一些有益的教材,促進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根本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實際教學當中,老師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當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強彼此之間的情感。另外,在教學當中,老師要注重自身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作為學生的家長對學生也要進行適時的輔導,只有家長和學校共同對學生進行輔導,兩者結合開來,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為社會主義培養新的接班人。
摘要:自從2013年國家首次進行微課程大賽后,以微課為代表的教學改革如雨后春筍般地在國內中小學中得到普及和應用。小學四年級語文觀察日記中應用微課,可以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升小學四年級學生觀察日記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四年級;觀察日記
互聯網已非常普及,微電影、微信、微博已得到廣泛應用,2013年國家首次進行了微課程大賽,此后,以微課為代表的教學改革如雨后春筍般地在國內中小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也得到大力的推廣和應用,小學語文觀察日記中應用微課,可以大大提升小學生觀察日記的寫作能力。
1 微課在小學語文觀察日記中的應用優勢
1.1創設微課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最大特點是年齡小,還處于典型的形象思維階段,心理發展和思維變化非常的活躍,他們思想不穩定,天性好奇,好動,善于模仿,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且大部分的小學生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賴學習興趣的。小學生在這一時期,各方面的發展尚未定型,因此可塑性比較強,也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期。為此,在小學語文的觀察日記中,針對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充分利用學生洞察力、想象力等因素,通過觀看短小精悍的微課,充分{動學生多方面的感官,激發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從而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設計“黃豆發芽”這一課的課外學習內容時,我提前一個月自己做了實驗,將黃豆在水里逐漸發芽了成長的過程用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再用視頻轉換器轉換成一段視頻,配上文字和教師的解說詞,這種類型的微視頻,極大地激起了孩子們自己動手做做看的興趣,引導孩子們自己去培育黃豆。
1.2通過觀察日記的形式,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語文的學習博大精深,很多內容并不是語言能夠表述清楚的,因此,在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深刻的體會、各抒己見,一定要讓學生將自己的不同見解表達出來。學生的思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微課的幫助下,學生在互動中相互學習、積極思考、大膽想象,并在教師的引導下,真正體會學無止境的內涵。在微課的幫助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的交流。很多的書籍和圖片在觀察日記課程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們不僅能夠為課前學習提供很多前瞻性的知識引導,驅使孩子們帶著各種知識性的疑問去觀察,并驅使他們在觀察中自我解決問題,而且能夠極大地激發孩子們的觀察熱情。例如:在設計“觀察蚯蚓” 一課的課前內容時,教師以經典繪本《蚯蚓日記》為載體,在網絡上下載了以蚯蚓的身份講述故事,帶領學生走進蚯蚓的世界,使學生在故事情境中了解了蚯蚓的外貌特點和生活習性,引導他們自己去觀察,這樣更富有實效性。
1.3通過課前搜索資料,鼓勵學生充分的發現自我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大部分語文教師都忽視了對學生探索精神與創造力的開發,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摒棄傳統的思想,在教學中對學生的閃光點必須進行鼓勵、肯定、尊重,不歧視他們的創造性。微課形象生動,再加上教師的旁征博引,會更增加說服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與求知欲。要寫好觀察日記,首先要對所觀察的物體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教師在設計課前作業單時,往往會有針對性地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或者其他途徑搜集有關這個物體的一些具體資料,在搜集資料中,學生會對這個事物產生一定的認識,有助于“翻轉課堂”的開展。例如在“孵甲魚”這個話題上,教師首先讓孩子們去搜集關于甲魚繁殖的資料,孩子們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關于甲魚的知識,有的甚至學到了不少甲魚繁殖的技巧,為寫好觀察日記提供了打下了堅實的現實基礎。
2小學四年級語文觀察日記的應用方法
作為觀察日記,“觀察”是重點。傳統課堂中,教師的講解是放在首位的,通過教師的講解,再引導學生有側重地去觀察。在“翻轉課堂”中,教師有意識地將觀察力的培養融于課前學習的途徑中,在以下幾個方面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
2.1方法一:有目的地引導觀察
孩子在觀察中往往目的不明確,只憑自己的興趣觀察。如要培養孩子較強的觀察力,就必須有目的地加以引導。在觀察之前,教師在課前學習的任務單上要明確地告訴他觀察的任務,尤其是不易引起孩子注意的地方。可以給孩子一些指點,讓他集中注意力,以達到良好的觀察效果。例如在設計“種黑豆”這一課程時,教師在課前學習單上明確了觀察任務:
(1)黑豆發芽后,請你觀察黑豆葉子形態的變化。
(2)黑豆葉子顏色的變化。
(3)請你摸一摸,隨著黑豆葉子的長大,葉子在觸覺上有什么變化等。
2.2方法二:有順序、多感官地觀察
在觀察目的已經明確的情況下,如果觀察的順序不對,也會影響觀察的效果。所以教師在制作教學視頻時,時常根據事物的不同特點,按照一定的順序,比如: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外到里,從整體到部分地引導孩子去觀察。并且還有意識地抓住觀察的重點,使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比如可以摸摸黃豆苗的葉子是光滑還是粗糙,用鼻子聞一聞是否有味道等等。
2.3 方法三:有對比性地觀察
對比觀察能夠幫助孩子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點[3]。比如在“黃豆發芽”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做的教學視頻是以黃豆種在水里作為示范,然后觀察它的生長過程。但是教師在課前學習任務欄里也告訴學生,黃豆在水里和土里都能發芽,可以同時在水里和土里都種下黃豆做對比觀察。在觀察中,孩子會發現水里的豆子先發芽,而種在土里的黃豆則在澆過幾次水后才長出葉子;孩子還會發現水里長出黃豆的莖是細細的,而長在土里的比較粗,葉子也更綠一點。通過對比觀察,不僅使孩子充分了解相同(不同)的物體在不同(相同)的條件下有著不同的表現形態,而且能使孩細致地觀察物體,并保持他們的好奇心,提高他們的觀察力。
在小學時期,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方法,但是在日常預習中不難發現,小學四年級學生預習積極性并不是非常高。文章通過分析小學四年級學生語文預習現狀與問題,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策略。
一、小學四年級學生語文預習現狀與問題
(1)預習態度。影響學生預習效果的最大因素就是態度。在進行實地調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學生認為語文有必要在課前進行預習。對于教師提出預習的要求,大部分學生也表示出贊同的觀點,只有極少數的學生對課前預習持有否定意見。但即便如此,學生在實際的預習中,行動表現力仍欠缺明顯。有文獻資料記載,只有少數的學生會在語文課前進行預習,但是在預習的學生中,敷衍了事的比率高達70%左右。如果預習的時候遇到難題,一個班級中只有少數的學生會做好標記,等上課的時候向教師問清楚,而其他的學生會直接忽視這些難題。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前預習中,端正學生的預習態度,消除學生預習中的消極情緒,將是語文教師教學期間需高度重視的問題。
(2)預習方法。在學生課前預習的時候,采取科學的預習方法,在實際中落實預習要求,是教師指導學生課前預習的關鍵。小學四年級學生并不是高年級的學生,即便有著強烈的求知欲,但是仍然不知道怎么做。在缺乏教師明確指導的情況下,學生的預習將難以繼續。教師如果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在預習中就會失去方向感,不知道如何展開預習。時間一長,也就難以對課文進行探究。為完成預習任務,不少學生會選擇抄課文的方法,這種預習方法缺少學生的主動思考,最終達不到理想的預習效果。
(3)預習習慣。對學生來說,良好的語文預習習慣同樣非常重要。唯有學生將語文課前預習作為一種習慣,才能夠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有資料顯示,一個班級中,進行課前預習的學生占據比率在40%,而不預習或偶爾預習的學生有60%。這就表明,主動預習的學生并不是非常多,但是不重視預習的學生占據多數,大部分學生并沒有將課前預習當成習慣。經過分析了解到,學生語文課前預習,與教師預習作業和家長的要求有一定聯系。要想學生養成預習習慣,家長與教師就應當產生積極的影響作用,缺乏良好的態度,就難以對學生的預習進行有效指導和監督,學生也就不會展開課前預習。
二、解決策略
(1)有效指導。在小學四年級學生進行語文預習的時候,教師的指導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才能夠展開有效指導,一直是困擾教師的難點。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前預習的時候,就應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語文課前預習的重要性,這樣才可激發學生對課前預習的興趣。教師可通過預習交流、引導典型例子以及晨讀時的溝通等各種方法,促使學生了解并認識到預習的好處,由此提高預習興趣度,按時、自覺、有質量地完成課前預習。其次,教師可預留一定時間指導學生預習。在指導學生課前預習的時候,可提出具體的要求,鼓勵學生多讀多想,提出自己的質疑。在指導學生預習的時候,教師應注意全面性,學困生也是指導的對象,做到因人制宜。最后,檢查預習結果。教師唯有檢查預習結果,才可落實預習的目的,且還要及時反饋,以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展開課前預習。預習反饋并不局限于教師對預習結果的檢查,還可鼓勵學生相互之間交流。通過學生相互點評,在討論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內容,學習到更多、更有效的預習方法,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課前預習。
(2)家長配合。在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時,家長的作用同樣不容忽視,學生課前預習需要家長的配合,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大部分家長并不是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沒有對學生課前預習進行監督,不能配合教師。事實上,家長配合與其自身文化水平有一定的關系。在受到文化水平限制的情況下,家長會認為很多的知識點教師會在課堂上講解,導致其認為課前預習并不是非常的重要。另外,在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家長生活壓力不斷增大,也就造成對學生課前預習監督不到位。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其實也受意志力的影響,在家庭因素的影響下,大部分學生缺乏較強的意志力。因此,家長應重視學生課前預習作業,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學生展開監督檢查,配合好教師,幫助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3)定期檢查預習效果。在學生完成預習任務后,教師應定期檢查、u比課前預習成果,促使學生更深入地感受到自己的預習成果,并提高自身的預習積極性。通過教師對預習結果的檢查,學生就會獲取預習成果,繼而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展開預習。
小學四年級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特點,提出具體的預習要求,并進行有效的指導,才能夠促使學生在預習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漣水縣鄭梁梅小學)
【摘要】小學四年級學生普遍具有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同時也懷有對生活事物的求知欲望。四年級學生在心理方面還比較浮躁,所以難以在較長時間里集中注意力的去做一件事情,缺乏吸引力或者枯燥的東西難以調動他們的探究興趣。這些都給小學四年級閱讀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面對這些挑戰,在把握教學核心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方法和思路的創新和改進。
【關鍵詞】小學四年級 語文閱讀 教學思考
前言
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是他們必須掌握的一項基礎能力,也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我國在課程改革的目標中,提到要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閱讀能力就是綜合素質中的重要指標,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對于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和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突出問題
1.課堂教學過度依賴教材
和語文其它方面的教學相比,閱讀教學的靈活性更強,其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而不是讓他們背誦課文,所以教材中的文章只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但是許多語文教師是“教材寫什么,課堂講什么”,對于教材中的重要學習課文,不論必要與否先讓學生把大段的文章背誦下來,這種教學方式缺乏對閱讀資源的開拓和創新,過于流于形式[1]。
2.教學思路落后
當前小學四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沒有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位置,同時過于強調學生的刻苦學習。一些教師在課堂中只顧自己滔滔不絕,并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愛聽,是否有疑問,是否有意見。這樣以來,一方面教師講的十分辛苦,另一方面學生在臺下昏昏欲睡,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1.重視課外閱讀積累
閱讀教學的教學素材不應該只關注教材的內容。教師在利用好教科書的前提下,需要合理的引導學生去主動搜集資料,閱讀課外文章,進而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比如,教師在講解生詞、生字的過程中,可以使用相關生活經驗或者淺顯易懂的例子來讓學生理解字詞的含義;在開展“叩響詩歌大門”綜合性學習時,引導學生搜集他們喜歡的詩歌;在講解“人物描寫一組”時,可以指導學生讀簡版《西游記》或者《水滸傳》等,指導學生摘抄印象深刻的內容,并且簡單做讀書筆記。這樣以來,既能讓他們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還可以促進他們寫作技巧的提升,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2]。
2.設計有效的閱讀形式
教師在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需要應用靈活多樣的形式。為了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熏陶,教師需要對文章的重點和精華部分進行示范性的閱讀。如果文章中含有比較難理解或者負責的段落,教師需要的使用領讀的方法來引導學生讀順、讀通,讓學生才不同的聲色和聲調上了解文章的結構和層次。對于自然多較多、篇幅較長的課文,教師可以指導班級學生進行連續讀。為了讓學生能夠快速理清文章脈絡和其中的線索,并且提取其中的關鍵詞語和句子,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默讀,并且細心品味句子。同時,也可以使用小聲自讀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描寫生動、語句優美、含義深遠、畫面集中的地方。對于故事情節和對話居多的文章,可以應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進而體會人物內心情感,理解文章內容。對于精彩語段、詩歌、警句,可以使用齊讀的方式,進而活躍氣氛、激發靈感、強化記憶。閱讀的方式有很多,教師需要因材施教,并且選用合理的閱讀方式,進而讓學生讀通、讀熟、讀懂,進而在閱讀文章中收獲知識。
3.重視“寫”的訓練
在小學語文四年級教材中,不僅具有豐富的內容,同時還有精美規范的語言,這些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但是需要明確的是:閱讀教學中所說的“寫”和寫作教學中的“寫”具有不同的內涵[3]。閱讀中的“寫”指的是根據課文的語言形式和思想內容而寫出的片段性的感想,屬于一種練筆,這種練筆耗時少、收獲大、目標明確,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度理解,并且把握文章中的語言形式。所以,這樣的“寫”,“言之有情”,“言之有物”,同時和“讀”相得益彰。比如在講解《觸摸春天》的過程中,手指悄悄的合攏,攏住了蝴蝶,她的臉上充滿驚訝,這個時候,她會想些什么呢?她想說什么呢?他的眼前是什么樣的影像?教師可以抓住此處的語言空白,讓學生動筆寫,進而進入課文的語境當中,道出文中人物的心理獨白,進而激發學生的激情和思維的花火,水到渠成的體會到此時作者的內心世界,并且把握好文章中向往光明和生活美好的主題。能夠應用這種教學方式的課文有許多,教師需要抓住文章中心內容,并且融洽的、合理的加入“寫”的訓練,讓閱讀教學更上一層樓。
三、結論
綜上所訴,小學四年級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時期,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其它方面語文教學的成效。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革新傳統的教學思路,并且加強對創新教學策略的應用,從而切實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
摘 要:人類一直以前進的姿態向著文明邁進,知識的爆炸、信息的廣泛傳播、發明成果的不斷涌現,一直在便利著人類的生活。信息技術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類的生活,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滲透到孩子的教育當中。微課程與課堂的完美融合,使教學資源得到了優化配置的同時卻也推動了教學的革命。優秀的教學資源、優秀的教學理念使得微課堂在課堂教學方面發揮出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得以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將我國的教學改革提上一個臺階。
關鍵詞:微課程;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
教育的改革一直都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調整也一直在進行。微課程是一種在線教學的視頻文件,老師主要運用這個視頻文件來進行學習和培訓,它主要的受益群體是老師與學生。內容主要由文字、音樂、畫面構成,通過畫面的播放引起學生的思考學習。
一、受教群體的分析
當教師在教小學四年級學生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這個階段學生的特點。與小學一、二年級相比較,三、四年級學的知識相對來說難度有所提高,并且四年級的學生處于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時期,他們還沒有真正形成成熟的思考力,所以,非常需要老師的鼓勵。四年級的小學生對于身邊的事情都充滿好奇心,對于感興趣的事情都有很強的探索欲望,并且有著極強的模仿能力。但同時也應該考慮到正是這群年輕的學習群體,他們身上有活潑好動、容易分散注意力等特點。四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與低段和高段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方向都是不同的,這是考慮到他們這三個層次學習能力不同的特點。通過對受教群體的分析,老師更容易對課堂內容的教學有著深層次的把握,從而提高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二、微課堂資源的開發
改變師本位的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和課堂相融合,使老師漸漸退出教學的主體角色。將微課堂資源進行整合開發,是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通過某一些特定的教學資源的利用,使文字、圖畫、音頻結合到制作的PPT當中或者是一個微視頻當中,傳達給學生課程的有效信息。一集微課程大約耗時是五分鐘左右,字數是在300字左右。通過這樣較為簡短的時間和簡練的文字,使視頻內容更加通俗易懂可以接受,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比如,老師在教學《桂林山水》這篇文章時,就可以運用微課堂教學的方法。在課前老師提前布置學生到網上觀看桂林山水的視頻或者是了解文字介紹,并且要求學生回答桂林山水的山和水的特點是什么,尋找其他的介紹桂林山水的文章,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點……在正式上課的時候老師通過PPT來展示,PPT當中可以穿插精彩的視頻。展示桂林山水的視頻大約兩分鐘左右,然后再進行圖片展示并且配一些文字。桂林山水的四大特點是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幾張美麗的風景照再配上簡練的文字,如,水的特點:清、靜、綠,山的特點:奇、秀、險。到了課堂上,對于這篇文章的分析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概括:桂林山水甲天下是總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總結,山水的特點是分述,文章的脈絡是總分總的特點。在課后,也能夠發揮微課堂的作用。老師可以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作品朗讀布置下去,讓學生通過深情并茂地朗讀來理解課文的內容,并把自己的錄音文件上傳和同學老師一起分享。通過這樣的課前與課堂上的配合教學以及課堂下的深入鞏固,把原本單調的教科書內容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更能使學生接受理解并且喜愛。教師在利用微課資源的時候還要注意選取恰當的要點進行展示,要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能夠制作成微課堂進行教學。
三、微課堂的延伸
語文老師在教學時,不僅要注重字音、字形的教育,而且還要重視教材內容的深層次教育。不能把學語文膚淺地認識為學生字,更應當是對語文素養的培養,即課文的拓展延伸。比如說《觀潮》這篇文章: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我們來到海寧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的好地方。我們隨著觀潮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學習這種觀潮文化的同時,老師可以擴展學生的課外知識,比如說為什么會形成錢塘江大潮呢?原因一是由于地球、月球、太陽處在一條直線上,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原因二是因為錢塘江的江口是喇叭形的,形成后浪趕前浪,一浪高一浪;原因三是江浙沿海這一代受季風的影響。通過這樣課外知識的介紹,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提高了,而且也增長了課外知識。微課堂的學習不止在課堂內,也需要在課堂外。課堂外的學習質量,也需要凝練提升。老師可以網絡資源共享平臺來上傳一些資料,比如說精彩的故事分享、美麗的圖片展示、有趣的視頻觀看等方面來建立一個優秀的網絡平臺,供學生分享交流。
總之,順應著時展的潮流,微課堂在教學中的應用必然會越來越廣泛。讓微課堂在小學語文中展現出它的魅力,使學生愛上學語文。微課堂是課上與課下相結合,是老師與學生互相互動,通過這兩種形式的開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必然會提高,不會把學習語文變成一種負擔。
摘 要 本文根據小學語文四年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出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語文教學呈現方式應靈活多樣。尤其注重提倡人文精神教學法,促進每一位學生的人文精神的提升。有效的人文精神教學方法應展示學生獨特的思維個性和情感體驗。
關鍵詞 新課標 小學語文 小學生 人文精神
0引言
新課程標準下教材中的小學四年級語文課程是語文人文精神訴求的訓練場。語文課程的人文內涵是實現人文精神訴求的基礎。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課程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也是人文精神的要求。科學人文化的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材對學生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學生直接接觸的就是教材,直接研讀的也是教材。語文教材的建設應立足于學生生命個體的發展,選文生動形象,要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語文教材應該具有開放性,摒棄于保守性和單一性。
1進一步提高小學生人文素養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不僅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質量,內心和行為應該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日常的學習中應該廣泛閱讀,增加知識面。在課堂上學習一篇課文不僅要學習當中的語言技巧和思想感情,還應該重點學習課文中所折射出的寶貴的人文內涵。優秀課文中包含很多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和道德觀。有的課文重在講述如何具有創新思維和想象力,如何增進人文情感。這些都是我們小學生重點學習的對象。我們的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材,信息量太少,學生單靠讀課文,受益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們小學生在讀透教材之后,還應該多讀課外讀物,并利用班會舉行人文匯報會,學生介紹自己所讀讀物的書名、主要內容等,從而吸收更多的人文營養來補充自己的能量。
新課標要求,談人文精神離不開教材、教師和學生,而其最終歸宿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關注生命個體,關注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天性,發展學生的個性,啟迪學生的靈性,誘發學生的悟性,促進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語文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要順應和充分體現學習者的人性的需求,把一個“自然人”培養成一個“社會人”,學生的健康發展乃人文精神最根本、最徹底、最成功的體現。因此,站在學生健康發展的高度,教師應努力搭建民主、科學、平等的平臺,為學生而教,為學生的發展而教,依照學生的學習規律設計教學,為生命個體的發展撐起一片自由、和諧、明朗而多彩的天空。
2強化小學語文教師自身人文素養和專業知識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自身人文素養和專業知識對小學四年級語文教育的人文質量起決定性作用。因為教師為人師表是學生的模板榜樣。小學生正處于模仿成長階段,老師的人文影響對他們有重要的意義。教師的人文素養也會體現在教學實踐中,如教學方式教學目標等。語文新課程的實施,決定于教師思想觀點的先進,文化底蘊的豐厚,專業知識的廣博。教師也應該對新課程理念理解辨證的理解。教師是語文教學的主體,因此提升語文教師的全面素質,最根本的意義在于提高教學系統對教學疾病的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這是預防、抵抗教學疾病的重要內因。
小學四年級語文具體教學中,可以再現文境,誘發情愫。課文中蘊含了大量積極的人文情操,飽含了豐富的人文情感。這些情感如能再現文境,學生的情感就能與作者的情感得以溝通,所以要把文中的境界融入學生腦海中去感受,去領略,從而產生共鳴。教師重點評論文章之中的精彩之處,有助于學生學習作家的寫作技巧、體會作家的精神意境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有感情地用民族的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哺育后代,以收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之功。還可以借助誦讀,感知情愫。誦讀是學生感知作品意境,與作品產生共鳴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例如學習寫景抒情的名家名作,完全可以借助朗讀、聽錄音、范讀、自讀,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的藝術境界之中,從而獲取美感,陶冶情操。其文繪聲繪色,傳情傳形,凝練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道德情操;它的語言猶如一杯美酒,甜美濃烈,耐人尋味。課堂上,課堂結構要改變,改變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問、教師答的單向型直線交流。教師要把所有學生組織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一要研究教材,二要研究學生,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把學生思維的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因為語言文字當中蘊涵的語音感、語意感、語境感不是教師能夠全部講出來的。弘揚人文、熏陶感染,高尚的愛國情感、強烈的民族自尊等等健康的情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教師的角色作用于每個學生,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思想、知識、情感、能力交流的網絡,使學生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信息量大大增加,能力獲得發展。語文教學中只要認真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內涵,并通過恰當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學生就能在感知理解課文文化內涵的同時,滋養自身的人文素質。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四年級是從中年級到高年級過渡的重要階段,為了達到國家提出的新要求,教師要注重采取多種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四年級;備課;提問
語文是重要的基礎性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新課標對語文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為了達到國家提出的新要求,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利用多種措施構建有效的語文教學課堂。
一、認真有效的備課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要注重開展認真有效的備課活動,利用有效的備課確保課堂教學環節的有效銜接,切實用好語文課堂中的每一分鐘。首先,認真地備課標。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要求,備課時教師要認真地閱讀課程標準中的相關內容,借助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指導備課的方向和方法。其次,認真地備教材。教師要認真地閱讀教材中的內容,在讀的同時標記好文章中出現的新詞、生詞及含義深刻的語句。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可以很好地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語句及文章中的重點難點,提高備課的效果。教師閱讀了文章之后,要正確流利地朗讀文章,朗讀時注重朗讀的語速、語調、字詞發音等,通過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作者蘊含在文章中的情感。語文教材中的某些文章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是有一定距離的,備課時教師要注重查閱文章的背景資料,降低學生理解文章的難度。此外,備課時教師要認真分析文章中的語言表達及謀篇布局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中的寫作方法。最后,備學生。學生是課堂知識的主要接受者,教師在教學前要認真收集與學生相關的信息,在結合學生實際的基礎上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課堂教學中的難點,思考如何設計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在課堂教學前進行認真有效的備課工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展開奠定基礎。
二、有效的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要注重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實現良好的師生互動。首先,課堂提問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表現。學生在面對不同難度的問題時會表現出不同的小動作和微表情,提出問題后教師要深入地觀察每個學生的面部表情和行為動作,從學生的眼神、動作或與其他學生的小聲討論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了解學生對提問的看法,采取小組討論、搶答、辯論等適合的問題回答方式。其次,教師要注重改進課堂提問的技巧。教師在提問時可以將問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利用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的內容。以《中彩那天》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中的內容針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提出問題,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的父母有沒有買過彩票啊?若是你們父母買的彩票中了頭等獎,你的感受如何?可是若中獎的這張彩票是你的父母代別人買的,那時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樣的呢?你會把中獎的彩票還給它的主人嗎?”教師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層層遞進地向學生提出問題,促使學生認識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此外,教師也要注重在學生學習過的語文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促使學生形成連貫的知識體系。
三、運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展開課堂教學
1.情境教學法
為了建設有效的語文教學課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利用情景教學法展開教學,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以《鳥的天堂》的學習為例,學生對文章中的內容是不了解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張家界、九寨溝等風景美麗的地方相關的視頻,通過播放視頻將學生帶入情境中。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與《鳥的天堂》相關的圖片和資料,并向學生播放各種鳥鳴聲。在各色鳥鳴的背景下,教師不斷變換圖片,并在圖片中插入文章中出現的語句,引導學生在原文中尋找。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展開教學,使學生整節課都跟隨教師的步伐學習文章中的內容,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2.小組合作學習
四年級的學生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和他人合作與交流有效地完成任務,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學習為例,本文是一篇自學的文章,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與黃河和黃河水患相關的資料,并結合學習過的《自然之道》中的內容提出治理黃河的方法和措施。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通過網絡、報刊、圖書館等途徑搜集相關的信息,并根據搜集到的信息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最后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源及提出的建議制成展報,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教師結合主要的教學內容,開展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在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理解的同時,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總之,教學前教師要進行認真有效的備課,為課堂教學的有效展開奠定基礎,課堂教學時注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并運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四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摘要:教育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教育要從孩童時代抓起,尤其是小學時代,由于小學生年紀尚小,對于很多事情都還是未知懵懂的狀態,所以在教育方面更需要教師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時間。在小學階段,主要是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教師需要以最好的教學方式教會學生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并且能夠做到讓他們熟練地應用。然而在此之前,需要的是給學期定下學習目標,并且根據目標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因此,在這里,本文就來談談小學四年級語文的教學。
關鍵詞:四年級語文;教學目標;教學方法
小學四年級的語文主要是以漢字的書寫、課文的朗讀、工具書的運用、寫作的初步教學為主。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做出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實現教學目標。總的來說,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是一一對應,不可分割的關系,因此不可割裂這二者的關系,要在教學目標確立的前提下,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可以高效率高質量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文成績。
1.小學四年級語文的教學目標
1.1認字達上千,能熟練的寫出漢字。作為四年級的學生,應當是對拼音的拼寫非常熟悉的,所以,在基本地掌握了所有漢字的發音規律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地去學習更多的漢字并且記錄下來,特別是多音字和形近字,比如學生可能認識"器"這個字,但是對"鍥"這個字很是陌生,這時,就可以要求學生作好記錄。
1.2臨摹硬筆字帖和正確書寫毛筆字。我國的漢字經由歷代王朝的演變,從甲骨文到小篆再到大篆、行書、楷書等等最終變成了今天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漢字,所以,我國現在的漢字是非常蘊含歷史文化的,作為一個中國人,不但要能做到認識漢字,還要能夠正確地書寫出漢字。所以,小學四年級就要求學生臨摹硬筆字帖和書寫毛筆字,以此傳承中華文化,并且練字也可以修身養性,培養學生的耐心。
1.3流利并且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是一件和寫漢字并駕齊驅的事情。朗讀的要求不僅僅是要做到咬字清晰,節奏明確,還要富有感情地去朗讀,這樣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還可以幫助學生表達情感。
1.4學會做到課前預習并且帶著問題上課。不論是語文還是其他學科,課前的預習都很重要,一個好的課前預習會大大提高課堂的聽課效率和質量,此外,預習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也要勇敢地向老師提問,教師可以借此培養學生的膽量和勇氣。
1.5摘抄積累課文中優秀的段落語句。上文提到了摘抄漢字,這邊說又一個目標是摘抄優秀的段落和語句,摘抄優秀的段落和語句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和表達力。
1.6學習寫作的基本方法和寫作技巧。寫作是語文中最令人頭疼的一個內容,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寫作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因為沒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和表達能力,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來幫助他們克服在寫作中遇到的困難。
1.7熟練地應用工具書、字典等。在課堂學習理論時,也要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能夠做到熟練地查閱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等就是在這個階段能掌握的最大動手能力。
2.小學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方法
2.1定期布置學生課后積累生詞。針對小學生認字上千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的同時,教師也應要求學生最好課后的查找和積累工作,以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比如我們學習到了"迫不及待"這個成語,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課后查找成語字典找出與他意思相近的成語,并做好積累,這樣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更多的字,還可以幫助學生區分清楚成語之間的區別和差異。
2.2課堂遇生詞現場讓學生查閱。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們上課查閱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生字詞,并當堂做好記錄。這樣做,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生詞的印象,還可以培養學生養成及時的的動手能力。教導他們在遇到困難時,可以首先靠自己解決問題。
2.3閱讀課堂上要求學生上臺朗讀。針對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在閱讀課上讓學生們站在講臺上與同學分享最近閱讀到的好文章,并且說出對于文章的大概的讀后感。這樣強制的要求,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重視朗讀,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和表達能力。
2.4設讀書角,推薦學生優秀書籍。在班級內部,設立一個讀書角,讓學生們主動地分享優秀的書籍,并且做到每周換讀,讓學生們多閱讀書籍的目的不僅在于提高學生的認知度,還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學生語文的學習。
2.5要求學生閱讀優秀范文并仿寫。對于讓學生們都感到頭疼的寫作,我在這里提出的一個方法是,按照優秀的范文去仿寫,對于沒有什么寫作素材的小學生來說,最好的學習寫作的方法就是按照好的作文去模仿,包括修辭手法的應用和情感的表達技巧。
2.6定立語文課堂規矩、嚴格執行。在語文課堂上,定立語文課堂規矩的目的在于規范課堂紀律,讓學生們以一種更加認真地態度去對待語文課堂,比如,教師可以讓曠課的學生下節課做好在全班背誦課文的準備。這樣做,還可以起到教育學生的效果。
2.7多媒體放映與課文有關的視頻。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除了以上幾種教學方法外,還有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在課文是比較生動有趣的故事時,教師就可以上網查找影視視頻在課堂上放給學生看,一來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二來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的內容。
3.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四年級的教學除了要確立認字、朗讀、臨摹、寫作等等之外的教學目標之外,還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去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其中制定一套課規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以此來確保課堂的紀律性。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加強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對于學生提出來的問題,要及時地給予回答。教師要在教學中和學生們一同成長。
摘 要:預習作為學生課堂學習的前奏,是實現高效學習的關鍵基礎,預習環節在學習小學語文知識過程中更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影響到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效果,還影響到他們學習習慣的形成。鑒于此,筆者以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為切入點,針對預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著重分析和探究,同時制定一系列合理化教學對策,希望對眾多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四年級;語文預習;問題;對策
對于小學四年級學生來說語文知識的學習相當關鍵,不過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天真爛漫、活潑好動的特殊時期,他們通常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過缺乏學習主動性、注意力更是難以長時間的集中。為此,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需意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帶領學生解決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為課堂學習提供優質服務。
一、小學四年級語文預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究
首先,預習態度,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不少學生也認識到課前預習是對課堂學習有所幫助的,不過由于缺乏自律并沒有將預習落到實處,態度不夠積極,特別是在遇到困難時更是直接忽略,有的甚至產生畏難情緒影響后續預習質量。其次,預習方法,小學四年級學生受年齡特點和學習經驗的影響,雖然他們的求知欲較強,但是在預習語文課文時并不知道具體該怎么做,如果再缺乏教師的明確指導,學生的預習方法可能存在問題或曲折,導致預習效果一般反而浪費時間和精力。再次,預習習慣,在小學四年級語文預習中習慣較為重要,只有學生將課前預習當作一種自然的學習習慣,才能夠真正發揮預習的作用。但是事實上并非如此,不少小學四年級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并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
二、解決小學四年級語文預習中問題的有效對策
1.明確課前預習目標,指明學生預習方向。
在小學四年級語文課程教學中,要想有效解決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需明確課前預習目標,為學生指明預習方向,只要有了目標他們預習起來才會更加積極、高效和有計劃。預習目標作為學生預習的努力方向,教師在設置預習任務時需給予重點關注,這樣他們能夠依據預習目標知道自己的具體預習任務。為此,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可將預習目標以電子屏或小黑板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也可要求他們把預習目標寫在新課課文上。而且教師可利用分小點的方式清晰明了的展示預習目標,讓學生有步驟、有計劃的預習。
比如,在《牧場之國》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這樣設置預習目標:自主學習和認識本課中的8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課文中的新詞;通順流利朗讀課文,做到不添加字、不缺少字、不將句子讀破;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蘭牧場的田園風光,體會動物與人、與環境和諧統一的美好意境;領悟本文在寫景方面的一些特點,體會課文優美的語言。如此,學生在課前預習中目標明確、努力方向清晰,將會有針對性的認真閱讀課文,初步掌握課文中運用擬人、比喻等生動形象的描法,知道自己需要完成哪些預習任務,能夠有效調動他們的預習動力和熱情,為了能夠在課堂上有良好表現,將會認真仔細的做好預習工作、實現預習目標。
2.合理設置預習內容,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預習是對新知識的提前熟悉和學習,建立初步認知,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為解決預習問題可從合理布置預習內容著手,設置的預習內容應貼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合理即為預習目標不能過高或過低,內容不能過多或過少。如果預習目標過低或過少,學生不需要特別努力就能夠輕松完成影響進步;過高的話他們通過努力難以實現,極易喪失自信和預習積極性;預習內容過多會讓學生感到負擔過大容易出現逆反心理,將會應付了事翻轉影響預習效果。只有預習內容合理,才能夠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例如,在學習《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依據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這樣設置預習內容:認識課文中的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嘗試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述出本文講述的是一個什么故事?初步了解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過程;搜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任務圖片和生平資料。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人差異,教師在設置預習內容時應區別對待,對于基礎較差可適當降低預習要求,以理解課文為主;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可認真探究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原理,恰當的提高預習要求。預習內容與學生能力相匹配,才能夠幫助他們不斷樹立自信,并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在小學四年級語文預習環節,教師需正確認識到預習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問題來制定科學合理的對策做到有的放矢。所以,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可采用明確預習目標、合理設置預習內容等對策,全面提高預習的有效性。
在新課改的要求中,積極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一項最為主要的內容,并且在《語文課程標準》中進一步強調了學習方式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是基礎課程的重點學科,是與生活密切聯系的重點學科,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思維意識,樹立正確的語言意識的關鍵課程。而小學四年級正處于至關重要的階段,其課外作業的設計,不僅要具備趣味性,并且還要具備多元化,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完成課外作業的同時積累大量的語文知識。
一、變瑣碎為簡明,建立多層次的課外作業
眾所周知,我國教育體制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其教學陷入了繁瑣的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語文課文被肢解得七零八散,課外作業表現為繁瑣化以及復雜化,其中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習題的繁瑣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題量比較大;二是題型比較多。根據筆者對當地小學的調查,四年級的學生平均每天完成語文作業的時間為兩個小時,另外很多語文題型呈現出越來越古怪的現象,僅僅是句子練習就超過20余種,甚至還出現了按照相應的要求完成句型等難度比較大的題型。
對此,筆者認為需要將繁瑣的語文習題轉變為簡明、多層次的課外作業。首先,在課外作業的設計中,需要進一步突出重點,雖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需要將課文中的重點內容進行展現,并且要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基本情況。其次,需要改革題型,要保證題意的簡明,避免出現怪題以及難題,要讓學生將全部的精力放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之中。最后,在對四年級學生的課外作業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對其整體性有所認識,加強綜合訓練,減少單項訓練,為學生設計具有多層次的課外作業。
二、變機械為靈活,建立多特性的課外作業
在當前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設計中,作業設計過于機械,其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機械抄寫。很多教師將抄寫生字詞作為主要的課外作業,讓學生對課文中所學習到的生詞抄寫幾遍,甚至部分教師發現學生將生字抄錯,甚至將錯字抄寫多遍。
二是機械記憶。學生在學習完課文之后,教師會讓學生死記硬背相關的詞語含義以及句子的含義,部分教師甚至讓學生背誦課文的段落大意以及寫作特點。
三是機械理解。四年級學生所學習的知識比較多,很多語文教師會讓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含義以及文章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進行表達,并且以書面的形式表述出來。
以上的幾種模式對學生的思維會產生束縛,對學生理解課文知識產生阻礙。筆者認為,需要變機械為靈活,進一步優化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設計,讓整個課外作業更加具備靈活性、多特性。比如,在設計語文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生字進行鞏固,雖然可以進行抄寫,但是不能拘泥于一種形式,可以讓學生利用寫作、造句的方式。另外,教師在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中心含義進行表述的時候,需要將其方式進行摒棄,因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學到的不是毫無價值的結論,而是掌握學習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建立多特性課外作業,才能提高小學生的理解能力。
三、變封閉為開放,建立多類型的課外作業
在筆者的調查之中,當前四年級學生的語文課外作業設計得比較封閉,很多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僅僅將其局限于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其課外作業僅僅是抄抄寫寫的書面訓練。其中,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封閉式的課外作業,不僅將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進行割裂,而且會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枯燥。針對于此,筆者認為,需要將封閉的課外作業轉變為開放型,建立多類型的課外作業。比如,讓學生收聽廣播以及電視臺的新聞節目,記錄自己最關注的新聞。觀看動畫片,寫短小的童話故事,閱讀課外讀物,做好讀書筆記。這樣的課外作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并且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干,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
摘 要: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種方式。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了解更多的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學到寫作及語言表達的一些知識,由此可見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閱讀能力也是評判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指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文素養
閱讀是學生學習、擴展知識的一種途徑。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閱讀水平的高低影響著學生寫作及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所以說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小學四年級學生經過了前階段的學習,已經在語文閱讀方面有了扎實的基礎。在這一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閱讀能力的提高,這樣學生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提高語文素養。
一、利用多媒體進行閱讀教學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提高,很多學校的教室都已經配備了多媒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科學地運用這些多媒體,讓課堂上不僅有教材上的文字描述,而且有圖片和視頻的展示,讓學生體會到多種感覺的沖擊,讓學生更好地閱讀和理解。例如,在學習《火燒云》這一節課的時候,學生先要閱讀課文內容,但是只通過文字的描述學生很難想象出火燒云的樣子,不利于學生理解課文,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在課堂上給大家展示一些火燒云的圖片或是火燒云形成時的視頻,產生視覺上的沖擊,相信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了解課文了。只有先對文章有了理解才能從文章中吸收到知識,然后在寫作和其他語文學習中得到運用,并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二、立足于生活,豐富學生的閱讀世界
小學四年級學生閱讀的文章大多都來源于生活,記敘了生活中的景象或事件,所以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多觀察生活,有一雙發現生活中美的眼睛。在閱讀教學時立足于生活可以使學生根據生活現象更加透徹地了解文章內容,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這一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發表一下自己的感想,講一講在生活中自己觀察過的小動物。在這個過程中會增加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及時地讓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東西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儲備,正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好時期。作為語文教師,要多了解學生的情況,安排好學生的發展方向,讓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來提高語文素養。
摘 要: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需要語文教師通過各種方式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在探求語文知識路程上的助推器,幫助學生在廣闊的天地間走的更遠,飛的更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習慣培養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于語文學習至關重要。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是小學階段從低年級步入高年級的時期,正處于孩子習慣的定型期,學習習慣將開始逐步固化下來。此時,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對其今后的學習與發展都有十分重要影響。
一、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作用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什么是學習習慣呢?它是指在學習過程、學習生活中,在學習環境的影響下,經教育反復練習形成的,最終發展成為個體需要的一種自覺的學習行為方式。對于一名四年的學生來說,培養適合本年齡階段的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二、適合四年級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內容
1、養成查閱字典的習慣。字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工具,尤其是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雖然已經掌握了一些漢字的書寫用法,但還不能夠自如運用,這就要求學生勤于查字典,學會通過字典來學習字詞的用法。作為教師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認識到字典的作用,讓學生自己解決字詞問題;教學設計增加查字典的內容,大膽進行家庭作業改革試驗;組織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查字典的良好習慣。
2、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提倡并引導孩子進行充分的課前預習十分重要。教師可以以作業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查找讀音、組詞的預習,還可以讓學生提前閱讀課文,在課文中標記出不懂字詞和難以理解的句子。同時老師在檢查預習作業的時候,也能夠及時地發現哪些字詞學生不易掌握,在進入到課堂教學的環節中,就能夠有所導向,教師有針對性的盡興教學,學生自然就能夠記得更扎實,學的更透徹。
3、養成認真聽課,獨立思考的習慣。(1)對于四年級學生,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在課堂上邊聽邊想的習慣,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舉手,向老師提出來,此時教師不但要耐心的講解,同時還要予以適當的鼓勵,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學習意識,在課堂上消化掉疑難問題。
(2)對于重難點問題以教師要著重強調,可以提高語調,稍作停頓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養成注意聽課的習慣。
(3)邊聽邊記。“不動筆墨不讀書”,做筆記是課堂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尤其是對于需要重點記憶或是難以辨析的字詞,更應該隨時動手記錄,反復復習,才能夠加深理解。養成這種聽寫同步進行的習慣對今后的學習是大有益處的。
(4)排除課堂干擾因素,在上課之前需要準備好的物品要提前拿出來,整理好,避免在上課過程中翻找物品分散注意力,也對其他同學造成干擾。此外,教師講課時要善于察看學生聽課的表情,當學生對所講內容反應淡漠時,需要及時調整講課內容方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4、養成獨立認真書寫作業,及時訂正錯誤的習慣。課堂與家庭作業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作用,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與理解,還能在做作業的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那么培養學生認真、獨立地完成作業就顯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家庭作業的優質、高效,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力與自覺性。另外這種習慣的養成需要一些評價機制的滲透與輔助,通過評比,能夠大大激發學生做好家庭作業的積極性,促進同學間的交流學習。監督學生及時訂正作業中出現的錯誤也是學生反饋其學習效果的重要渠道,及時訂正作業不僅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及時回顧、整理,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還能培養學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5、養成勤動筆、善積累的習慣。我們都知道語文的學習是源于生活,同時也實踐于生活。這就要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善于傾聽,獲取信息的能力、從多讀多背中積累語文材料。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最好讓學生準備好筆,以便閱讀一邊動筆,可以在將精美的詞句進行勾畫,還可以進行簡單的批注,以便在下次看到的時候有大致的印象。對于描寫的特別優美的詞句,可以將其摘抄下來,為作文積累豐富的語言。相信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勤動筆、善積累的習慣。
6、養成愛讀、多讀課外書和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多讀書,加強課外閱讀,是小學四年級學生有效的提高語文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課外閱讀能夠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多做讀書筆記,能夠將書中的優秀內容變成自己的文學積累,為語文的運用打下堅實基礎。
三、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1、強調作用。教師要講清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重要意義,使學生認識其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他們的足夠重視。
2、明確目標。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有巨大的導向性和動力性。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過程就是語文學習習慣與語文特性相融合的過程,并在學習中樹立習慣意識,努力克服不良習慣,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3、要求具體。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一定要有具體要求。首先,這幾種最基本的語文學習習慣都要具備,缺一不可。其次學生要針對自己的實情來確定一種或幾種自己欠缺或不足的習慣來著力培養。第三每一習慣中又都有度的不同差異,學生因人而定。第四學生要有一個具 體可行的達標計劃。
4、嚴格督導。習慣的形成非一夕之功,所以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時務必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從一招一式人手,從一點一滴抓起。開始時一定要嚴格要求,出現偏差及時給予指導,直到行為方式固定化。
5、堅持不懈。習慣的培養猶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勁退千尋”,所以培養習慣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松懈,否則良好的習慣之舟就會擱淺,甚至倒退。
摘要:小學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小學學生能力培養的重點。當前,國家正在實行新一輪課程改革,其改革的目標不僅僅局限于改變當前的教學內容,同時也旨在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綜合能力。閱讀是評價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逐漸完善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著重闡述我校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四年級 閱讀教學 問題 方法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比較好動,但是對學習的熱情比較高,而且其心理情緒方面較為不穩定,因此必須進行合理的引導與糾正。語文閱讀教學在某些方面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同學而言比較沉悶、無趣,難以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閱讀教學過程中。小學四年級是小學生的過渡階段,這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轉折點,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積極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一、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概況
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在于提高小學生的文字閱讀能力、認識字的能力、總結文章內容以及闡述思想的能力。小學四年級是小學六年教學階段中的轉折點,關系到今后學生的語文學習發展情況,因此必須加以重視。
當前,我們國家正在實行教學改革制度,這就需要中小學、高等教育學校共同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我國的教育質量,改變當前的教育現狀。
二、當前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農村小學的教學基本情況較城市小學教學基本情況而言差距甚遠,這不僅僅影響了學生的發展,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我國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進程。目前,我校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國家政府部門雖然對農村地區的教育投入逐漸加大,但仍然無法改變當前我校的教學格局。學校內部的教學設施較差,與其他地區的多媒體教學而言,我校目前仍然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工具(黑板、黑板檫以及粉筆),這種教學模式意味著學校的教學效率較差。閱讀技能是學生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們當下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小學語文作為一種基礎教學,其對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對學生基本語文素養的形成和以后的繼續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這種教學環境與條件下,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只能夠講授書本中的閱讀或者是少部分的課外閱讀,這對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消極的影響作用。
2.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因為教學條件受限,使得其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與陳舊,相關方面的教學理念比較落后。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過分的強調要學生刻苦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利用傳統的教學工具,主要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解,這不僅僅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也不能夠較好的吸引學生的關注度,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偏低,學習的熱情較低。在這種教學背景下,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頻率比較低,一旦遇到教師課堂提問,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與教師進行交流,其余的學生課堂積極性較差,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3.由于農村學生家庭條件較差,較城市學生而言農村地區的學生視野比較窄,而且相關方面的表達能力比較弱,朗讀能力還有待提高。農村學生由于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使得其在學習資源方面的限制性比較大,知識的來源主要是教師的教授以及書本知識,這就大大降低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利于閱讀水平的提高。不僅如此,農村學生的課余活動尤其少,較城市學生而言,其參加活動與比賽的次數少,有的學生甚至沒有對外交流的機會,這就導致農村小學生的表達能力比較弱,朗讀能力差。在這種基礎上,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也會隨之降低,教師的教學負擔逐漸加重,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解決閱讀教學問題的相關措施
1.國家政府部門要逐漸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教育投入量,積極建設農村學校教育體系,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設施質量與科技含量,從而帶動教學課堂質量的提高。政府部門、社會團體以及學校應當共同合作,逐漸轉變學校內部的教學現狀,使其向多媒體教學轉變。這樣才能夠為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不僅如此,還應當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加大學生的課外知識學習量。
2.教師也要積極改變閱讀教學方法,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積極創新,從而提高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合理的閱讀教學方法,積極改進與創新,從而有效的吸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閱讀教學課堂的有效性。
3.學生也要積極轉變學習態度,在閱讀教學課堂上積極與教師互動,課外多多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為提高閱讀能力奠定基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在把握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拋棄與時代不符的教學方法,大膽創新,讓學生對文章內容產生形象直觀的感受,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才能邁上更高的臺階。
四、結論
小學四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僅僅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也影響了學生學習閱讀技巧與方法的最終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措施加以改進。
摘 要: 語文教學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主要針對小學四年級課內閱讀教學進行了探討。要提高課內閱讀教學效果教師要轉變角色,以學生為中心,利用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閱讀,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并進行指導,強調朗讀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認真體驗朗讀,做到讀寫結合,使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關鍵詞:小學 四年級 語文 課內閱讀 教學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要想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就必須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因此,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閱讀是被動的,機械的,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就必須讓學生主動地閱讀。
作為四年級的語文教師,我認為要利用課內閱讀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會主動閱讀。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際談一談如何進行課內閱讀。
一、轉變角色,以學生為中心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所以我每天利用午讀時間來指導學生閱讀,首先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時時刻刻感受到教師在與他們一起閱讀。
二、激發興趣,變被動為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閱讀的興趣,學生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投入到書的海洋中去遨游。一般說來,學生對某科的學習目的是能夠明確的,問題是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教師進行閱讀目的教育時,學生就“熱”一下,過一段時間,又“冷”了,這時我覺得就應該適時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一是當學生認為對課文內容理解得差不多,沒有什么可想的時候,就追問一個可以加深理解的問題;如教學《搭石》第四自然段時,經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如果有兩個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才相背而行。問:這樣的舉動讓你感受到什么?生談感受。接著問:這種事情是不是經常發生?你從哪里讀懂的?二是就提出有點撥作用,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問題;三是當學生的思維處于抑制狀態,不愿思考問題時,就提出可能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激發他們探討的興趣;四是當學生滿足于自己能從一個角度提出問題時。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小學四年級上冊學了《語文園地二》中的成語故事“胸有成竹”,后來學生對成語很感興趣,于是我讓學生課外搜集更多的成語故事來讀,讀完后讓學生來揣摩成語的意思,結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導閱讀,授之以“漁”
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首先是指導精讀。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學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如教學《觀潮》第 3、4 自然段時,先讓學生細讀課文,想象畫面。再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寫潮來時的聲音和形狀,并分別用波浪線和直線畫出作者描寫錢塘江涌潮聲音和形狀的語句。這樣,學生才會設身處地、入境入情地讀書。這樣學生既理解了內容,體會了感情,又領悟和學習了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其次是指導速讀。在現代社會當中,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和篩選速度尤其重要。作為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所需選擇讀物進行速讀,當然在速讀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對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們就能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再次是注重課外延伸。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同學們閱讀的有關報刊、書籍,經常開展閱讀課外活動,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閱讀。如我教學完《幸福是什么》后,搜集了有關幸福的名言,如:徐特立的“想不付出任何代價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話”;果戈理的“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對我們的公共利益有所貢獻,我就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四、重視朗讀,讀出“其義”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知道朗讀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而大聲朗讀能使他們保持注意力的穩定,有利于對課文內容的思維、理解和記憶。古人所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即說明了這個道理。此外,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無論哪種表達,都要求做到用詞準確、生動,語句通順、連貫,句式靈活、多樣,內容具體、清楚等。另外,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可以積累語言材料,把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說話、作文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學《去年的樹》,我讓學生找出小鳥與樹、樹根、大門和小姑娘之間的對話,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讀出當的情境和人物的心情……
五、讀寫結合,提高閱讀與寫作的能力
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律。讀可豐富詞匯、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反之,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量。為此,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段,甚至篇。同時指導學生出黑板報、寫隨筆,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總之,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小學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學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我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而且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等,我認為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近年來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關注越來越多,其中對閱讀教學的關注尤其多。因為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始終不放心、不放手,無論是識字、寫作還是閱讀都是“滿堂灌”,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教師所期望的目標。這種教學方法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個性,阻礙了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轉變角色,以學生為中心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要形成發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二、激發興趣,變被動為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閱讀的興趣,學生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投入到書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但興趣的培養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耐心地加以引導和培養。一般說來,學生對某科的學習目的是能夠明確的,問題是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教師進行閱讀目的教育時,學生就“熱”一下,過一段時間,又“冷”了,這時需要教師注意適時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一是當學生認為對課文內容理解得差不多,沒有什么可想的時候,就追問一個可以加深理解的問題;二是當學生思考遇到困難時,就提出有點撥作用,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問題;三是當學生的思維處于抑制狀態,不愿思考問題時,就提出可能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激發他們探討的興趣;四是當學生滿足于自己能從一個角度提出問題時。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小學四年級上冊學了《語文園地二》中的成語故事“胸有成竹”,后來學生對成語很感興趣,于是我讓學生課外搜集更多的成語故事來讀,讀完后讓學生來揣摩成語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導閱讀,授之以“漁”
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首先是指導精讀。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學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如教學《觀潮》第3、4自然段時,先讓學生細讀課文,想象畫面。再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寫潮來時的聲音和形狀,并分別用波浪線和直線畫出作者描寫錢塘江涌潮聲音和形狀的語句。這樣,學生才會設身處地、入境入情地讀書。既理解了內容,體會了感情,有領悟和學習了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其次是指導速讀。在現代社會當中,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和篩選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則很難適應時代的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所需選擇讀物進行速讀,當然在速讀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對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們就能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再次是注重課外延伸。為了使學生逐步學會讀書,豐富學生的生活,開拓他們的視野,幫助他們積累生活經驗,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同學們閱讀的有關報刊、書籍,經常開展閱讀課外活動,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閱讀。如我教學完《幸福是什么》后,搜集了有關幸福的名言,如:徐特立的“想不付出任何代價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話”;果戈理的“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對我們的公共利益有所貢獻,我就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四、重視朗讀,讀出“其義”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知道朗讀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語文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時注意力穩定性大多較差,而大聲朗讀能使他們保持注意力的穩定,有利于對課文內容的思維、理解和記憶。古人所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即說明了這個道理。此外,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無論哪種表達,都要求做到用詞準確、生動,語句通順、連貫,句式靈活、多樣,內容具體、清楚等。朗讀可以使學生對讀過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可以積累語言材料,把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說話、作文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學《去年的樹》,我讓學生找出小鳥與樹、樹根、大門和小姑娘之間的對話,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讀出當的情境和人物的心情……
五、讀寫結合,培養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能力
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律。讀可豐富詞匯、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反之,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量。為此,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同時指導學生出黑板報、寫隨筆,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總之,對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提高小學生的思維和豐富學生視野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