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2 05:51:4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服裝設計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要:在強調服裝商業性和藝術性的基礎上追求藝術的設計方式是發展我國時裝業的正確方向,在設計中如何正確運用這兩者的聯系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的處理方式應該既是循序漸進的,又是全方位提高的。使社會和設計師本人協調地聯系起來,為發展中國時裝事業做出努力。這一切對于我們時裝設計工作者提出了一個高要求。中國時裝業要更快發展,需要每一個設計師刻苦鉆研,解放思想,不懈地努力,及與社會各部門建立協調的關系。
關鍵詞:時裝設計 服裝商業性 服裝藝術性
當今社會是信息的時代,生活中人們以追求時髦,講究穿著以成了一種新的社會時尚。服裝設計越發處于一個重要的地位。時裝,既是商品又是藝術.談起服裝,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它的款式、色彩、面料等.學術和藝術因素,對于一個單純搞服裝設計者來說,更偏重于藝術方面的研究.但在服裝廠家、公司眼中,首選的是市場,設計出的服裝有市場才有價值.
服裝屬于商品文化。東西方對其理解大相徑庭。西方人把藝術作為其價值的評價主體;而我們則以功利評價服裝為主。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理解時裝設計之中的藝術性和商業性呢?個人認為,應該從時裝設計的社會客觀性和設計師的人為主觀性這兩個方面來加以認識。
首先,在允許的條件下要極力追求時裝美的表現形式。在我國,以功利為評價核心,追求以銷售為第一性的時裝設計一直沒有得到快速發展,這是由于人們對時裝的整體認識尚未完善,著裝知識尚未普及等等因素。也就談不在時裝的藝術性和商業性的如何完美結合了。比如我國的旗袍,以合體、反映人體曲線美,具有民族味作為主要特色而為不少中國女性青睞。但是,旗袍的穿著場合限制較大,與現時代人們的的生活距離較遠。可某些服裝廠家不顧現裝,對其進行簡單的修改就期望大批量生產,于是出現了既失旗袍的優雅端莊又缺現代筒裙款式的味道‘新式樣’,這樣的“設計”之后果必然是造成產品的積壓。當然,我國設計時裝的另一因素是長期的封建意識造成我國人保守的思想和嚴重的“從眾”心理,促使著毫無個性的設計產品充斥市場。
因此,作為一個設計人員在設計之前必須建立一個正確的設計思維。藝術性的,商業性是一個相互聯系為作用的兩個要素,任何放棄了它們的前提而孤立強調其中之一設計都不能也不可能會創造優秀的作品。藝術性和商業性在設計中應該是并列的,而這其中,藝術最終應服務于商業性。
時裝藝術是既聯系與其它藝術又區別于其它藝術的獨立文化。因為它有一個重要的聯系媒介,就是必須通過消費者加之鑒定設計的成敗。可見必須把商業性作為設計的首要條件。鑒于國內的經濟基礎及設計水準,把功利作為評價之核心,以人為設計目的,這也是一種循序漸進和正確的發展方向。那么,如何提高設計作品的商業性呢?應該注意兩個方面:
第一, 流行傾向與市場的銷售狀況。現代時裝最顯著的特征是“變”,我國在近幾年隨著經濟、政治的改革開放進一步加深,在服裝業上這一種趨勢,越來越靠近世界的流行軌道而逐漸顯著起來。由此而來,如何追求時尚的穿著成了消費的中心問題。于是,流行傾向的研究就成設計師作品致勝、服裝廠家、商場部門獲得的重要一環。時裝的適應性差、流行周期短等特點首先表現在商業性上的是具有良好商業較益的時裝在設計銷售上是以多品種、多層次、多變化來適應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的。其次應該明白時裝的流行傾向特點是泛指某幾種類形的面料、某幾組色彩及服裝款式的長短,大小、松緊的總趨勢。它的要求是設計師應結合市場需要靈活地把流行趨勢溶入自己的設計風格中。求類似而并非盲目照搬。再次是流行傾向與市場消費的緊密結合表現在對時間與流行的掌握上。時裝的流行千變萬化,但它還是有一個產生、發展至消亡的過程。這就需要設計師具備一種深刻的洞察力,在流行傾向產生之前具備準確的預測能力,而當一種流行和款式已形成和定型之后才跟隨它去設計生產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商業價值的。
第二, 設計與生產、銷售的協調性。時裝設計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一門強調人與人協作關系的藝術。因為時裝設計很大一部分是感覺的東西、心理學的東西、帶有某種數學的東西。從設計到生產到銷售經歷了設計師與廠商之間、廠商與消費者之間、消費者與設計師之間的循環反復的關系,只有適當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才能最終使設計作品發揮良好的效益。關于這一點對與我國市場來說,由于服裝業剛剛起步,面臨著眾多的問題。因而在市場上就不難發現經常有這樣的現象:設計師的作品廠商無法接受進行批量生產;而廠商的商品的產品又缺乏其藝術屬性而被消費者持否定態度;設計師渴望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有失去了服裝廠商這中間環節的支持。這種互相間的不協調產生了服裝業發展的不穩定。要改變現狀首先是各服裝廠要有自己的設計師,有自己的名牌產品,有自己的消費者。
第三, 時裝之所以是時裝,就是因為它以時尚為準則,以美與新為核心內容。圣。若朗從繪畫上吸收靈感,創造了蒙得里安系列及一系列極富繪畫藝術特點的高檔時裝,顯示了驚人的神韻和設計師本人高雅的藝術修養;三宅一生的布料塑造的具有立體形態的時候使穿者成了一個會移動的塑造。。。。。。。。時裝的藝術性可以這樣理解,即指設計師運用的藝術修養盡善盡美。因此我們的設計師應該把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視作提高作品藝術性首要條件。
第四, 提高藝術修養這不是一兩天的事情,這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需要設計師自身意識到其重要性而不懈的努力。時裝藝術廣泛地包融著建筑、音樂、繪畫、文學等等美學形式。如中世紀地哥特風格使時裝藝術大放異彩;時裝的節奏感來源與音樂上的韻律;從繪畫中引入了達達主義、主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的設計風格等等。正是設計師對其它藝術的融合貫通,來完善自己獨樹一幟的設計風格的。這表現出設計師高雅的鑒賞力,然而它的前提則師每個設計師必須具備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不難想象:如果一個一點也不懂時裝史的人為迎合近幾年的復古風而設計的古典情調的作品史什么樣子的。
其次使設計作品富有藝術價值還在于設計師的設計角度。一名設計師的作用應該是以他的設計思維,設計作品來引導消費。在我國常形成這樣畸形的流行:一種好看的款式、一人穿、百人穿,象發的工作服;一種流行色彩,一人穿,生活象一下子失去了七彩色。前年流行運動服,全城的人都成了運動員,今年看好廣告衫,大街小巷一下出現了不計其數的產品推銷員。這里自然存在著一種 對流行傾向的理解問題,但更主要的是一種“從眾”的觀念困惑了設計師的設計思維,表現在設計上這不是進行設計,不是進行引導消費,最多只能算來“樣”加工。自然無從談及設計藝術價值了。一名優秀的設計師應該是跨越時空限制,從新的角度創造出時裝與人體的整體感和氛圍。設計師應該廣泛地從自然界、人類歷史、社會、民族文化中汲取營養進行創造性的設計。世界上的名設計師們沒有忘記這筆豐富的設計資源,它不僅僅只是歷史的遺產,而且還時刻在生中創新、補充、發展。象圣 諾朗經過中國一行推出的以中國古文化為特點的“中國風”系列哄動巴黎時裝界;帕克 拉邦納的金屬唱片制成的時裝來源于現代文明;保羅 戈蒂埃用閃光面料及黑色網紗、拉鏈塑造的“未來形象”得至自然界的蜘蛛網也獨領風騷。我國悠久的歷史,發展中的現代社會創造了豐富的物
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歷史上,我國曾被譽為衣冠王國,禮義之邦,從博大的唐風到明清的秀麗,歷代精美的服飾品都是一筆不可多得的遺產以及遺留下來的諸如雄偉的故宮、小巧的蘇州園林等等各種風格獨特的建筑;馳名世界的中國絲綢,浪漫的絲綢之路;多民族不同的有服飾特點;不同地貌產生的各異的自然美......。為每一個設計師創造了豐富的設計資源。皮爾 卡丹從中國故宮飛檐得到靈感,創造了風摩世界的時裝翹肩樣式;帕克 拉邦納從長城得到啟發,設計出了獨具一格的長城領。同樣的東西在我們的設計師是否站在一個設計的全新的角度去進行創造性的思維。這是提高設計作品的藝術性的重要一環。
總而言之,在強調商業性的基礎上追求藝術的設計方式是發展我國時裝業的正確方向,在設計中如何正確運用這兩者的聯系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的處理方式應該既是循序漸進的,又是全方位提高的。其中應該做好如下幾點:
第一、建立起商業性的流行預測機構。以消費都的反饋和西方國家流行傾向為依據,為設計師提供客觀的設計方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設計師、服裝行業至少對于市場調查這一環節必不可少。
第二、樹立正確的商業性概念。我國目前不少服裝廠家(設計師)進行的所謂純商業功利性設計與生產,其實應歸結成不符合今天市場現狀的計劃性產品生產為主體,輔助以少量的消費反饋,而這種生產方式在西方國家的時裝商業中已很少見,甚至于已不可見。我們的企業是以消費者是否接受為標準的。因此,我們的設計中其實已經放棄了以人為設計目的這一商業性設計的首要條件。時裝設計需要設計師與廠商之間的協調發展。故要發展時裝業,還需經營決策者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形成生產經營機制的良性循環。
第三、提倡時裝的藝術表現力,擺正藝術與商業之間關系,使國內時裝業走向高級時裝發展的正確軌道。中國時裝必將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總之,這一切對于我們時裝設計師提出了一個高要求。中國時裝業要更快發展,需要每一個設計師刻苦鉆研,解放思想,不懈地努力,及與社會各部門建立協調的關系。只有這樣,不久的將來,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的另一個時裝中心。
目前流行的有韓國絲、如意帶、金銀等金屬類線材等材料。現代成衣繩結的選材還可以與不同材料組合,充分體現質感和表面肌理效果。這些材料因質感和肌理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纖維空間構成感與工藝感,會使人產生不同的感覺。巧妙地運用材料本身所獨有的形式美感,開發材料固有的審美特性,再加上多樣的繩結自身質感與色感與不同面料相組合,便可形成豐富的獨特的服飾視覺效果。現代成衣繩結設計繩結藝術經過千年的發展漸漸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形態和審美語言,現在中國傳統繩結藝術被視為東方文化的一種傳播載體,正被賦予現代設計理念,散發著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展現在世界藝術舞臺上。現代成衣繩結藝術的表現手法是用各種可塑線材和傳統圖案紋樣作為設計延伸元素,通過現代意識與傳統文化相糅合的設計創作出個性化的成衣,對傳統“繩結”技藝和內涵作出嶄新的詮釋。現代成衣繩結設計不能只憑天馬行空般的想象,更不僅僅是造型和色彩的形式組合,而應該是對某種觀念意識和情感表達的詮釋。現代成衣繩結的色彩設計較傳統繩結豐富很多。紅色是傳統繩結藝術的主色調,它蘊含著符合中國繩結最質樸的吉祥的文化內涵。然而現代成衣繩結的色彩設計除了傳統的紅色外,也可選用一些金黃色、綠色、黑色等其他顏色。現代繩結藝術要注意選擇材料以及色彩的搭配,例如同種色、相近色,以及一色系中深淺色搭配在一起會產生和諧的美感。
結構設計是繩結設計的重要內容。繩結按其功能價值可分為兩大種類:實用結和裝飾結。作為實用結主要是用繩子編制成鈕扣、腰帶等起系、捆、扎等連接、固定的作用。作為裝飾結如花結,主要是充分展示繩結本身的結構美和工藝美,代表著美好的寓意和象征著喜慶、吉祥。現代成衣繩結在原來綰、結、穿、繞、纏、編、抽七種不同的編制方法基礎上,創新繩結編制方法,圖案新穎。繩結有各種各樣的形態,如單結、帶結、塊結和網結。單結是完整而簡練的單體繩結,它除了本身的功能外,還可以反復編制形成更為復雜的群結。帶結是一種以一維的形式用一根或多根的繩結反復編制成連續延伸的線狀群結,如手鏈或是腰帶等。塊結是由單根或是多根繩結盤繞穿插而成。網結是以單根或是多根繩線通過基本結的重復、勾連、延伸而形成的面狀群結。繩結的結構設計還可以與其他的多種藝術形態相結合應用在成衣上。繩結圖案在成衣面料上的應用繩結藝術運用到現代服裝上是十分廣泛的。現代繩結設計充分融入其它服飾技藝,開發創新繩結藝術應用在現代成衣面料上。如繩結可作為花紋圖案雕刻在飾物中,印在素縐上、織在錦緞里,用以表達美好的吉祥寓意,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繩結機理在成衣面料上的塑造在裝飾方法上,繩結可運用在布貼、刺繡、絨繡等工藝上,使之更加多彩。如利用縫制線跡肌理進行裝飾的方法,在面料上采用粗細不同的毛線、絲帶和絨條,以扎、結、盤、填的方式塑造肌理,表現立體化的花卉、吉祥文字等紋樣,淺浮雕般醒目的繩結肌理與面料底紋對比強烈又不失優雅,古意盎然中透出現代氣息,東方情調中傳遞出大家風范。繩結藝術在成衣配飾上的體現繩結作為衣服上的配飾變得流行起來,如以各色絲帶線、皮條等編結并串接珠子制作疏密有秩、變化豐富的結飾腰帶。如2001年在上海召開的APEC會議上各國領導人身穿的唐裝,盤扣運用于服飾中,既實用又美觀,還體現了東方特有的韻味。繩結還可用以點綴裝飾,如在領口、胸前、衣緣、袖口、腰部等處都可運用一些設計巧妙、款式精美的繩結來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在繩結服飾配件創作時,不能只是進行雜亂無序的堆積,而必須遵循服裝設計規律進行題材選擇、畫面構圖、決定作品大小、設計色彩搭配等等一系列的構思。
在人們個性化、時裝化的著裝心理和服裝工業呈現出多品種、小批量、短周期、現代化的生產特點的背景下進行服裝創作,期望能找到既有個性體驗,又能適應成衣生產的技術途徑。探索結果可以將傳統的繩結裝飾技藝結合現代服裝藝術設計理念和現代加工技術,拓展服裝設計與制作新領域,適應中國繩結裝飾服裝的現代化批量定制。市場調研調研中高檔女裝市場,了解都市白領女性的服裝需求。在紛繁復雜、琳瑯滿目的時尚世界里,都市白領女性渴望感知一種純凈卻不羈的共鳴。優雅是一種堅持,時尚延續著這樣一種堅持,她們希望擁有一種源自內心的從容和寧靜,詮釋自己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以期滿足被認同被愛的心理需要。設計創作面料整理后,系列服裝結構設計先采用立體構成方法進行造型和粗裁,把裁片展開進行平面修改,再在人臺上進行試樣,修正完善后進行精確裁剪、圖案繪制、拓下樣板、縫制加工。立體裁剪與平面裁剪交錯應用,用立體裁剪的方法來造型和修改,用平面的方法形成制作樣板,達到工業化生產要求。用手工嘗試多種花紋圖案的繩結小樣制作,經過多次反復比對后確定圖案后再進行實樣批量制作。作品市場化為適應現代化生產,編制技術文件。其內容包括構思說明、效果圖、款式圖、規格表、結構圖、放縫圖、推碼圖、工藝單、生產流程圖和成本核算等。依據文化創意產業的特征,結合服裝行業背景,提出滿足個性化著裝需求和現代化生產相統一的目標,技術與藝術結合,既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又有一定的經濟價值,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平面構成與立體構成相結合的結構設計技術,順應了現代成衣訂制的特征與趨勢。二是傳統裝飾元素與時尚風格服裝的結合,古樸韻味的手工技藝與現代生產技術的結合。
一、服裝設計人才的培養目標及培養模式
服裝是一個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的綜合體,體現著人的價值觀、倫理觀、審美觀、民族風貌和時代精神,濃縮著人類發展史和文明史,是社會的一面鏡子。隨著時代的發展,服裝產業已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轉化,企業的競爭已由低成本、低價格的競爭轉向品牌的競爭,其中服裝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以及創新將是競爭的關鍵,這就對服裝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要求。我們必須就目前相對落后的教育觀念、教育形式、教育結構、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養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較高的科技素養,高尚的審美品位、較強工程技術能力的高素質服裝設計人才。
所謂培養模式,是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標準,為受教育者設計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一結構的方式。根據培養目標服裝專業應采用以應用能力和基本素養為主線,同時注重應變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模式。按照寬知識、厚基礎、能力強、素質高的要求,建立新的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采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其中最核心的是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
二、服裝設計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作為一名符合時代需要的優秀服裝人才,除了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外,還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素養:
1.人文素養愛因斯坦曾指出:“學校的目的始終應該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業一個專家。”一方面服裝是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的綜合反映。曾有位學者調侃地說到,如果讓他沉睡一百年,醒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買一本最新的女性時裝雜志,通過它就能夠了解到一百年后的社會是個怎樣的狀況。可見,服裝不僅僅是商品,它更是一種文化,凝結著一定的文化素養、文化個性和審美意識,展現著一定的文明水平。另一方面,服裝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如果把它與社會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的發展分割開,而僅僅就事論事地講服裝設計、工藝、技術等,拋棄了服裝發展的靈魂、動力與背景,就會使服裝看來只是某個設計師的所謂“靈感”的拼湊,服裝風格的形成完全是偶然的結果;如果忽視了對服裝發展的歷史邏輯必然的關注,就會導致設計中出現盲目的模仿與抄襲,斷章取義、玩弄形式,追逐所謂新潮流和表面的浮華;而割斷服裝發展的文化脈搏、割斷服裝的民族傳統的服裝文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沒有生命力的。正如藝術大師、教育家吳冠中先生所說:“藝術創造中,路遙知馬力的‘力’字,往往隱藏在文化底蘊中。”
因此,我們所培養的服裝設計師必須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要學會做人,有社會責任感,關心他人、關注社會、關注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有高尚的情操和審美品位。只有這樣,才能把握時代的脈搏,把真正時尚、健康的文化傳播給大眾,才能設計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服裝。
2.科技素養以信息技術和生命科學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迅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倫理觀念、價值觀念和審美取向。互聯網的出現和運用,改變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使我們能真正做到在規模化生產的同時,能很好地滿足人們需求的差異、多樣化和個性化,建立起真正的快速反應系統,大大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生物和材料科學的進展,產生了大批新型纖維;萊卡的廣泛運用,使穿衣中長期困擾人們的舒適與合體的矛盾得以解決;tencle、彩色棉、新型醋酸纖維面料、綠色聚乳酸纖維面料等新型纖維面料,既具有天然纖維的風格,又具有合成纖維的性能,還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對環境的污染;再加上后整理技術的進步,使得服裝面料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賦予面料以新的風格和內涵,豐富了表現力,使服裝呈現出新的視覺沖擊,散發出新的魅力;隨著“基因工程”的突破性進展,不久將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環保纖維和面料。科技的迅速發展,在改變著我們的物質世界的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審美取向。在工業經濟時代,為適應工業化大規模生產形式的需要,人們崇尚簡潔美簡約主義,計算機的廣泛運用,使生產個性化的產品成為可能,人們又強調個性美。鑒于工業化所造成的污染和環境破壞對人類帶來的危害,以及生物化學和環保科學的發展,導致了人們以“綠色”為美,形成了當今的“綠色文化”潮。由此可見,科技對于服裝來說,不僅僅是技術,它還將影響到思想、文化和美學等諸方面的問題。
3.跨文化素養在跨國際經營中,由于文化的差異使服裝產品在款式、色彩、面料、裝飾手法及廣告、營銷等手段上,與當地人們的生活方式、審美情趣、風土人情、價值觀、道德觀不一致而造成滯銷的狀況,經常發生,人們把這種狀況稱之為“文化障礙”;相反,如果產品能同當地人們的文化背景相一致,則稱為“文化溝通”。因此,我們的服裝要想占領國際市場,創立世界名牌,設計師就必須了解國外市場,了解那里的消費者的文化背景、審美觀、價值觀、消費觀以及其歷史、宗教、哲學,等等。此外,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特別是中國即將加入WTO,中國經濟將加快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市場國內化正在成為現實。國與國間的經濟交往的增加,必定帶來國家間的文化滲透和融合。經濟資源的共享,也必定帶來文化的共享。未來的服裝,可能很難說清它是源于何種文化。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善于從我國傳統文化中提煉出符合當代社會思潮、美學意識及未來世界發展趨勢的內容;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拋棄狹隘的民族意識,廣泛吸收世界各國文化之長。使我們培養的學生心胸開闊,具有一代新風,能設計與生產出與全球
化時代相適應的、具有世界性的中華服裝。4.市場經濟素養服裝是一種商品,必須遵循商品的一般規律。從產品到穿在消費者身上,才是設計的真正完成。我們的很多服裝設計師在T型臺上的設計是成功的,但在市場上卻大都是失敗者。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缺乏市場意識,不懂市場經濟,不懂產品的真正涵義,沒有真正深入分析和了解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不懂得消費者真正需要什么。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和審美化,這在給我們設計師帶來施展其才能空間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挑戰。由于人們的經濟收入水平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以及價值觀的多元化趨勢,人們消費的追求是不一樣的,對于產品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從營銷學的角度來看,一件完整的產品有三層涵義:實質產品核心產品、形式產品和延伸產品。比如對于受教育程度高,收入豐厚的人來說,在購買一件服裝時,往往把精神上的滿足看做是產品的實質,即他她從產品中追求的利益所在。而面對一般消費者來說,他她可能更看重的是產品的實用功能,把產品的實用功能看做是產品的實質所在。所以,作為一優秀的服裝設計師,必須是一位市場整體的策劃者,充分熟知市場運行規律,找準自己的消費群體,進行正確的市場定位,了解你的消費者真正需要所在。正如一位世界著名高級化妝品生產企業家說的那樣:“我們在工廠生產的是化妝品,在商店出售的則是信心和希望。”
(文秘站整理)
一、電影服裝設計自身所代表的文化含義
服裝是人們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一種文化傳播的載體。最初用于保護身體、遮羞蔽體。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服裝裝飾和美化開始被重視原來簡單的屏蔽效應修正功能已經從社會的實際內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服裝已經不僅僅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但作為一種文化遺產,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服裝藝術民間暗示的含義和代表的政治意義,完美地體現出來。
影響深遠的電影藝術,跨度大,廣闊的時間和空間所描述的內容,也對服裝的要求很高的,需要的真實性,但也兼具藝術性。電影的影視作品中必不可少的道具,而穿著的服裝字符的外表形象傳達人物的內心活動和審美取向。服裝是的元素最親近的人,最能體現性格的人,所以,在影片中的服裝不僅要反映的裝飾美,而且還與情節的特點和作用,建立人物豐滿的層次感,反映中的作用和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二、影視人物造型所蘊含的服裝信息
人物的身份,除了用言語和行動,以顯示最重要的,但也是最直接的方式是依靠合適的衣服,視覺上的沖擊,讓人們觀看電影和電視的時候,初步的印象。觀眾將很快就能服裝信息,以確定人物的性格和角色的定位。
服裝被稱為“身體的延伸”。心理學認為,服裝是一個反射的心理和心態”裝扮和修飾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性別,種族,年齡,社會經濟地位,職業,性格,愛好,和值。這件衣服可以起到美化自己的表現內心世界,并實現特定的交際目的的作用,可以反映不同態度的人對自己的角色在社會和周圍的世界。許多專家研究和分析的服飾和人物的心理,性格的問題。服裝與某種信息,因此,服裝和心理的趨勢密切相關,反映一個人的情感和性格。
在電影版的《杜拉拉升職記》中,拋去精彩緊湊的劇情,最大的看點是由中外時尚團隊合作打造的主角徐靜蕾和有著“美麗時尚達人”稱號的吳佩慈。吳佩慈以紅色褶皺抹胸裙搭配黑色鉚釘高跟涼鞋出現,大長腿的優勢顯而易見,很有“白骨精”的味道,讓人覺得個性十足;而徐靜蕾則是層疊上衣加上西褲外帶魚嘴高跟鞋的形象,既掩蓋了比吳佩慈身材豐滿的劣勢,也顯得比較低調,實用性很強,容易模仿。通過這樣對比,影視中的角色形象更加豐滿,也在不知不覺中,透露給觀眾一種微妙的時尚信息。
三、電影服裝設計對人物性格的剖析與展示
影視服裝是劇組的設計人員根據電影劇本以及導演對故事情節和人物的刻畫而進行的設計創造,通過對人物的認知和理解,展現出角色的性格、地位、職業、身份以及他們的情緒和命運。電影服裝和舞臺上的戲曲服裝在運用上大不相同,戲曲服裝的主要表現是沿襲舊制,通過幾百年以來的藝術沉淀,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很少有變化。而影視服裝的設計來源是生活,設計的依據和靈感同樣是生活,利用生活的多姿多彩和千變萬化,設計出來的服裝可以更貼近生活,從而形成“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的千古真理,并且通過這種方式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思想和性格的種種特征表現。例如:電影《紅樓夢》中的賈府是鐘鳴鼎食的富貴之家。在原著的小說作品中,有很多關于珠環翠繞、錦衣繡襖、讓人眼花繚亂的服飾描寫。而在電影中,這些描寫被直觀地展現出來,讓觀眾從服裝的視覺感受上,對人物的性格、心理都產生了深切的認知。賈寶玉是賈家的希望所在,是全劇的男主角,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寶玉在生活中絕對是時尚和精致的代表。他的情感在服裝上也有體現,其服裝的主打色彩就是紅色。在寶黛初見的時候,通過林黛玉的眼睛,我們見到了衣著華貴、服裝色彩斑斕的寶玉,大紅箭袖、紅絲束發、銀紅大襖、大紅鞋使得寶玉的形象一下子深入人心,把一個活潑好動、喜歡自由、風度翩翩的貴族美少年展現得堪稱完美。那“平生萬種情思”的形象,一剎那間深深地鐫刻在黛玉心中,為兩人的情投意合奠定了初步基礎。同時,也暗示了寶玉在賈府里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特殊身份。男人在稱呼女性朋友的時候,往往會說“紅顏知己”,紅色在傳統文化中,代表的也是女性。而寶玉是那樣關心女性、推崇女性,紅色的裝飾是他的個性和心理狀態的顏色,表現出他積極、亢奮的性格特征。他所居住的“怡紅院”,他小時候的諢名“絳洞花主”,紅色在展現賈寶玉的性格特征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電影服裝設計對人物角色的塑造
電影和電視服裝設計不僅需要設計師有良好的美學基礎和繪畫能力,更重要的是敏銳的觀察力,高度的對人性的敏感和強烈的情緒生命的力量。斯坦利·庫布里克曾經說過:“如果說,電影是虛構的,其實我覺得這是更喜歡音樂,它是一個情感和情緒化進程的推進。主題隱藏在背后的情感意義,最后出現”服裝設計這是前進的一種無聲的機器演員還沒有說話的神神不知鬼不覺數字悄悄地呈現出來,然后再與跌宕起伏的劇情和角色的過程,反映自己的美麗和緊張感。
所以,如果他們中的人物,沒有深入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設計師設計的服裝,無論多么美麗豪華的蒼白。在《莎翁情史》中,女主角薇奧拉的服裝就幾乎和她的語言一樣為我們清晰地描述了這樣一個聰慧而勇敢的女人:她穿著那件像蜻蜓一樣的彩虹褶皺紗和杏黃花緞的外衣;還有那件淺湖綠色的衣裙,看上去就是一位海底公主;唯有那件沉重暗淡的金色婚禮服,使她看上去僵硬呆滯,即使是那塊很輕的頭紗也不能減輕這件服裝的重量。在整部電影中,薇奧拉的婚禮服裝是唯一件看上去不對勁的衣服,但正是這種感覺使得它成了一件很搭的衣服。薇奧拉穿著它的時候,她所有的動作都變得很困難,她變得猶豫不決,躊躇不定,變得沒有那么性感——令人窒息的絎縫緊身胸衣似乎是對她將來單調沉悶的生活的預兆,似乎是她為適應這種生活所必需要上的第一堂課。我們都知道,伊麗莎白時期,服裝的整體造型是龐大夸張,在其中脫穎而出。
由于舞臺服裝要為舞臺藝術服務,所以必須受到舞臺藝術的制約,這也就決定了舞臺服裝的假定性必然會高于其實用性。令舞臺藝術的受眾能夠從舞臺藝術中聯想到真實生活,并認同舞臺藝術所表現出的內容,是舞臺服裝設計及舞臺服裝運用的重要目的之一,這就是舞臺服裝的假定性。人們心中的審美尺度會影響人們對藝術真實性的認知和認可,而假定性作為一種約定成俗的屬性能夠滿足人們心中的審美尺度。總而言之,舞臺服裝在舞臺效果的要求下必須要具有假定性,而在符合假定性的基礎上實用性中的合身、便利、耐穿等都不再占據主導地位。
舞臺服裝作為舞臺藝術中的一部分,與舞臺中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是緊密相關的,并且會受到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的影響與制約,如在舞臺藝術表演中,舞臺空間與服裝的搭配程度、演員與演員之間的關系、角色自身的形體條件等都會對舞臺服裝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在舞臺服裝設計中,舞臺藝術中的其他方面也是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只有實現舞臺服裝設計與舞臺其他表現藝術的和諧,才能夠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舞臺藝術中的舞臺與觀眾席會有一定的距離,而這種距離效應會使舞臺服裝強調的內容不在于縫制工藝,而是在于整體的輪廓與造型,尤其表現為對材質和色彩的重視。同時由于距離效應的存在,舞臺服裝在再現生活服裝方面的材質選擇上通常會以假代真,即利用類似的色澤與質地來仿制生活服裝。而事實也證明,這種以假亂真不僅經濟,而且在表現效果上也更加事半功倍。這也就決定了在舞臺服裝的設計中服裝樣式、材質、色彩的選用應當放在突出的地位上。
舞臺服裝設計與舞臺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的關系
(一)舞臺服裝設計與化妝造型的關系
由于舞臺服裝設計與化妝造型都是為塑造角色外貌服務的,所以舞臺服裝設計與化妝造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都能夠通過直觀的視覺效應來使觀眾感受到角色的內容,為角色的外部形象起到定位的作用。兩者不同的是化妝造型在舞臺藝術中難以做出改變,而舞臺服裝需要根據不同的場景做出不斷的變換。無論如何,在舞臺服裝的設計中,重視與化妝造型的相輔相成應當是重要的原則之一。
(二)舞臺服裝設計與舞臺美術的關系
舞臺美術應當包括舞臺服裝設計,因為舞臺服裝能夠塑造良好的舞臺形象,為舞臺藝術的受眾提供更好的視覺享受,所以舞臺服裝設計應當屬于舞臺美術的范疇,但是舞臺服裝設計又與舞臺的設計、燈光、道具、效果等各個部門在媒介語言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是由各個部門的本質特征所決定的。要將舞臺藝術做到相對完美,就必須實現舞臺服裝設計與舞臺美術的相互融合與互補,在與道具、燈光等默契匹配的基礎上保持舞臺視覺形象的整體性。
(三)舞臺服裝設計與表演藝術的關系
舞臺服裝設計與表演藝術的體現載體都是演員,在舞臺藝術中,舞臺服裝設計是否貼切也將影響表演藝術所能達到的高度。二者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舞臺服裝能夠促使演員盡快進入角色。舞臺服裝作為演員的外部形象,能夠折射出角色的特點及情感狀態,所以通過對舞臺服裝的定位可以誘發演員去體驗角色,從而促使演員能夠更形象地表達角色的感覺;二是舞臺服裝設計需要與表演藝術互補。舞臺服裝設計是舞臺角色的外在特征,而表演藝術需要演員通過表情、心理活動表現出來,所以這種表現手段的差異應當通過互補來達到完美的統一,這就要求設計者在服裝設計中能夠對角色進行正確的定位與把握。
現代舞臺服裝設計對傳統舞臺服裝設計的傳承與創新
(一)現代舞臺服裝設計對傳統舞臺服裝設計的傳承
現代服裝設計對傳統服裝設計的傳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傳統舞臺服裝設計構成樣式的傳承。在舞臺服裝設計中,堅持創新勢必會帶來發展,但是事實上舞臺服裝設計領域中的許多方面必須受到表演藝術形式的局限而不能隨意做出改動。例如在一些傳統的舞臺戲曲表演中,舞臺服裝中的樣式、花色等方面都是經歷了很長時期的發展而固定下來的,也使受眾形成了一種審美習慣,這也是許多老戲迷通過人物的服裝就能辨別出角色的原因,所以這些具有“寫意性”以及“符號性”的舞臺服裝應當繼承而不能進行隨意的創新;二是對傳統服裝設計審美觀點的傳承。同樣是以傳統戲曲為例,傳統戲曲重視整體美與對比美,在舞臺服裝顏色上包括黑白對比、華素對比、同調對比和援例對比,這些色彩的運用十分獨到并且對現代舞臺服裝設計仍舊具有很大的氣勢與借鑒作用。
(二)現代舞臺服裝設計對傳統舞臺服裝設計的創新
現代舞臺服裝設計對傳統舞臺服裝設計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觀念的創新。隨著文化交流的國際化,現代舞臺服裝設計逐漸體現出國際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現代舞臺服裝設計中我們應當在傳統舞臺服裝設計的基礎上實現國際化,從而保留舞臺服裝設計的本土性與民族性,而無論是背離傳統性還是國際化都是不符合現代舞臺服裝設計發展趨勢的;二是科學技術的創新。現代舞臺服裝設計應當挖掘和發揮出傳統舞臺服裝設計中所不具備的優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舞臺服裝設計在服裝造型、服裝面料、服裝制作的設備、服裝的材質工藝、服裝的裝飾工藝等方面都具有了更多的選擇,以科學技術為基礎對現代舞臺服裝設計進行創新將使舞臺服裝設計成為科技發展的一個符號,使舞臺服裝設計具有更深的人文內涵。
現代舞臺服裝設計思路
(一)重視與角色形象和情感的結合
舞臺服裝的設計能夠塑造出舞臺角色的形象、體現出舞臺角色的情感,也正因為如此,舞臺服裝設計由于受到舞臺人物形象的局限,必須要表現出特定人物的特點,如通過服裝的顏色來體現角色的情感變化,藍色表現出角色的悲傷與憂郁;粉色來體現出角色的柔情;白色來襯托出角色的高貴和純潔等,符合舞臺角色的舞臺服裝設計能夠成為一種傳情的工具,通過給予觀眾視覺沖擊來使觀眾體會到舞臺藝術要表達的內容,所以重視舞臺服裝設計與角色形象和情感的結合,能夠對舞臺表達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重視服裝的統一與變化
舞臺服裝設計的統一能夠使舞臺藝術更加整齊與單純,而舞臺服裝設計的變化則會使舞臺藝術更加活潑,沒有變化的舞臺服裝設計只會使舞臺藝術顯得過于呆板。所以舞臺服裝設計要重視統一與變化的結合,統一的準則是和諧,而變化的準則則是適度,只有和諧的統一才會給予觀眾更好的視覺享受,而適度的變化才能夠實現與統一的互補,并且沒有雜亂的感覺。
(三)突出服裝的時代性
在一些傳統的舞臺藝術中,尊重傳統的服裝設計構成樣式能夠得到觀眾的認同,但是在一些具有現代感的舞臺藝術如現代音樂劇中,服裝設計應當體現出時代性的特點,即要具有時代感與時尚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對當前時裝設計的原色做出借鑒,在角色衣著的風格中也可以適當地運用夸張來突出角色的個性化,從而加強觀眾對劇目發生背景的印象及對角色的印象。
(四)與現代科學技術的融合
將現代科學技術融入服裝設計理念能夠給予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也能夠使服裝設計成為體現科技發展的一個符號,例如在2008年奧運會閉幕式中的鈴衣舞就是利用現代科技進行服裝設計的實例,鈴衣舞采用許多銀鈴作為裝飾,成為了服裝設計的一大亮點,而與演員身上的燈帶結合進行舞蹈可謂是有聲有色,給觀眾帶來了難忘的視覺享受,同時也為現代服裝設計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一、前言
20世紀初,在歐洲和美國相繼出現了全面的、革命性的和徹底的現代藝術運動和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在藝術設計發展史上有著巨大的影響。現代藝術作為20世紀以來占主導地位的藝術形態,它的突出特征是在藝術形式上不再以寫實的風格為主,而是體現藝術家個性的觀念和形式語言,并且形成了許多藝術流派,一個時期以某種藝術流派為主導。二十世紀上半葉,最具代表性的現代藝術是立體主義。它顛覆了古典藝術"真"的原則,即徹底放棄了空間透視的方法。主要藝術家有畢加索。二戰后至今,現代藝術主要是沿著達達主義的軌跡前行。它徹底否定了傳統文化,是反藝術。主要藝術家杜尚。其影響一直到今天的信息時代。其它流派還有野獸派、未來派、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波普藝術、照相寫實主義等,都是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對傳統藝術不同程度的否定。
無論何種藝術形式,它所反映和表現的都是現代社會變化給人們帶來的社會心理特征,都是藝術家對藝術表現形式的探索。而服裝設計與人們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著裝體現人的精神狀態和內心世界,具有時代氣息,現代藝術對服裝設計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二、現代藝術對服裝圖案設計的影響
(一)抽象的幾何紋樣
抽象的幾何紋樣受抽象派畫家觀念的影響,以直覺和想象力為創作的出發點,僅將造形和色彩加以綜合、組織在畫面上,打破了繪畫必須模仿自然的傳統觀念。二戰以后,由抽象觀念衍生的各種形式,成為二十世紀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抽象繪畫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通過對自然物的概括與提煉所創作的抽象繪畫,帶有浪漫色彩。另一種是用單純的點、線、面、形體與色彩構成的抽象繪畫,比較理性。這種藝術形式最具裝飾性和圖案特征。如荷蘭風格派的主將蒙德里安的創作,他利用垂直水平結構和原色矩形色塊的作品,簡潔卻蘊含著嚴謹而復雜的結構關系,雖是裝飾性的,但具有深刻的哲理,使得許多人產生了精神共鳴。
服裝設計師也直接采用了蒙德里安的語言,這種影響直到今天還存在著。抽象派美術對現代裝飾藝術和圖案藝術影響廣泛,使得印花織物的紋樣處理呈現嶄新的特點,隨意的抽象的幾何紋樣取實的精致的花卉紋樣而廣泛流行。
(二)平面構成紋樣
平面構成紋樣的產生源于包豪斯的構成理論,以點、線、面、體來高度概括復雜的事物,將幾何形體進行理性的排列,構成新的藝術形像。這種平面構成紋樣被廣泛運用于染織圖案中,并不斷推陳出新。如男式襯衣的印花圖案就是比較典型的平面構成紋樣,以極小的幾何圖案重復并且有規律的進行排列,形成大面積的幾何形態,不僅男士襯衫上會應用平面構成紋樣,T-恤,領帶,圍巾等也有平面構成紋樣的應用。
(三)歐普紋樣
歐普紋樣來源于歐普藝術(optical art),又稱為光效應藝術、視幻藝術或視覺藝術,在60年代流行于歐美。
60年代以前,布料上的織紋圖案僅限于蘇格蘭格紋、千鳥紋和人字紋等傳統織紋。60年代,紡織和印染技術水平有所提高,再加上歐普紋樣比較便于拷貝和復制,使得歐普紋樣廣泛應用于服飾品設計,掀起時尚界的革命。
因此,歐普紋樣應用在服裝、絲巾、領帶等服飾品上會產生一種時尚前衛的著裝效果。另外,歐普圖案所產生的視覺錯覺還能達到修飾、雕塑身材的目的。如07年秋冬季,以60年代為設計主軸的馬克·雅各布斯、喬治·阿瑪尼等設計師品牌,相繼推出采用類似歐普藝術手法的服裝。英國知名時裝設計師亞歷山大·麥奎恩、日本時裝設計師川久保玲(Comme de Garcons)和紀凡希品牌以大小不同的黑白棋盤式格紋等。
(四)立體派紋樣
立體主義開始于1906年,由喬治·布拉克與帕布洛·畢加索所建立。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型態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的目標。它追求一種幾何形體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美感,探索畫面結構、空間、色彩和節奏的相互關系,在造型和表現上突破了時空限制。
立體派紋樣應用于服裝面料的印花設計中,使平面的布料仿佛具有立體感,賦予服飾品獨特的美感,采用這些圖案設計的服飾大有畢加索之風。這種紋樣的融入使著裝者洋溢著充滿時尚的氣質,在當時的歐美社會一度流行。
(五)野獸派的杜飛紋樣
杜飛應用印象派和野獸派的寫意手法,吸取馬蒂斯繪畫的裝飾風格,線條質樸簡潔,花卉圖案形像夸張變形,人物動物相互交錯,豪放粗獷,流暢自然,具有創造性、裝飾性,后人把這種寫意花卉圖案稱之為杜飛紋樣。時裝設計師利用杜飛紋樣體現服飾設計作品的獨特靈魂,體現一種自然美、野性美,利用流暢飄逸的線條結合服飾品的造型,生動而鮮活地突顯出服飾的獨特魅力。
(六)迪斯科紋樣
迪斯科紋樣的命名源于迪斯科音樂和舞蹈,迪斯科紋樣有著迪斯科般的風格特點,新鮮、多變、富有活力。迪斯科紋樣最初來源于美國影片《星球大戰》,大多是描繪星系和宇宙的主題,超人、外星人、天空流行等圖案,后來,迪斯科紋樣采用抽象派巨匠康定斯基和西班牙畫家米羅的繪畫作為服飾面料的圖案,從兩位大師的藝術中汲取營養,平鋪色塊,流暢潦草的線條,強烈的對比色,用干筆在紙上一蹴而就,揮灑自如,當然,印有迪斯科紋樣的服飾品也會被賦予迪斯科個性,給人以富有活力、浪漫、新潮、瀟灑的視覺感受。
三、現代藝術對服裝材料設計的影響
20世紀的女性追求獨立,徹底拋棄了緊身胸衣,喜歡式樣簡潔,有綜合功能的服飾,由蕾絲、花邊、絲綢面料組成的內衣問世時,曾引起轟動,有人稱它為“內衣革命”。現代服裝設計越來越注重材料的開發性應用。然而在二戰之前,服裝設計基本上以款式、結構和造型的變化為主。50年代的藍色絲緞晚裝。極其輕柔的面料,被稱為“女人的肌膚”。20世紀,人們越來越關注面料,有句名言:僅次于情人愛撫的,是好的布料。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設計師開始以材料為出發點進行服裝設計,如1966年拉巴尼設計了以仿金屬片鏈接的時裝,七十年代后“面料魔術師”三宅一生作品的面世,都給了服裝設計界以巨大的沖擊。到八、九十年代,材料逐漸成為設計師關注的焦點,并形成了一些共識。
四、現代藝術對服裝廓形設計的影響
戰爭改變了原有的社會價值體系,也將19世紀浪漫主義風潮打破。現代西方服飾逐漸去除了大量不必要的裝飾,越來越強調其功能性,服飾變得簡單、實用。隨著女權思想的逐漸成熟、普及,女裝與男裝之間的差異日漸縮小。隨著20世紀下半葉年輕風潮的興起和大眾審美標準的變遷,服飾流行日益多元化、平民化。
1、20世紀20年代:永遠的經典——可可·香奈兒“現代主義”設計師追求人與機器之間的一種和平共處,在追逐機械化、現代化的同時,女性的束縛也被逐漸解除。20世紀20年代,年輕的法國女時裝設計師可可·香奈兒,以她簡潔的日常服裝、運動裝、便服和度假服裝,將女性從束縛中解放。她推出直線型男孩兒式的輪廓和新潮的短發,提倡背肩包與針織品套裝,她把晚禮服“法定”的拖地長裙縮短到與白日服一樣的長度,盡可能使造型樸素、單純化,她教給人們如何用人工寶石來裝飾自己,把服飾品的裝飾作用提到首位。
她提供了具有解放意義的自由和選擇,讓女人也可以穿褲子將服裝設計從男性觀點為主的潮流轉變成表現女性美感的自主舞臺。香奈兒設計時裝追求實用,推 動了服裝設計新概念,對現代女裝的形成起著不可估量的歷史作用。
2、20世紀30年代的服裝廓形:斜裁女皇——瑪德琳·維奧內特
20世紀30年代早期的光滑輪廓與"現代主義"秩序井然的線條相和諧,這可以在不少設計師的作品看到,如瑪德琳·維奧內特的斜裁真絲緞子的緊身女裝,巴斯博物館兩件藏品的其中一件是1934年的拖地長袍,裙子的上半身是蕾絲褶皺緊身胸衣、飄逸的綢緞輕盈地從肩上瀉下,下半身是招牌式垂墜長裙,腰間飾以褶皺。
維奧內特的設計強調女性自然身體曲線,反對緊 身衣等填充、雕塑女性身體輪廓的方式,有“裁縫師里的建筑師”、“斜裁女王”的稱號。在大師一生的作品中,“古希臘女神式”的斜裁和皺褶垂墜連衣裙是她設 計中的經典代表。她打破了之前打版制樣的裁縫傳統,而直接將布料或垂掛或纏繞在身體上進行裁剪,利用衣料的自然垂墜使得時裝如第二層肌膚般輕盈飄逸,勾勒 出女性流動的曲線和曼妙的體態,皺褶則是這種剪裁方式 所衍生出的特有細節。
但這些最終都被更精心制作的輪廓所替代,到了這10年結束時強調肩部、掐腰和連身的裙子更加堅定了新浪漫主義設計傾向,并預示了戰后“新外觀”的出現。
3、20世紀中后期的服裝廓形——迪奧
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主宰巴黎的高級女裝潮流的人是迪奧,他的設計與他豐富的藝術修養和讓敏銳的藝術感覺是分部開的, 1947年,考慮戰時物質節制強加給服裝業的簡樸需要,迪奧推出的“花冠線條”轟動了時裝界,被譽為“新風貌”。1952年,迪奧設計的三件套——羊毛夾克、線條簡潔的帽子和柔軟淡雅的結綢短裙,多年來一直成為時裝設計的樣板。迪奧設計的裙子,常在裙上打褶,或者用各種顏色的布鑲拼;有時還縫上絹網,打造豐滿感;各種各樣的帽子側戴頭上,再配以硬高領的上裝。接著又有了不對稱裙子、O型、A型、 Y型、H型、郁金香型等各種廓形的服裝。他在巴黎時裝界辛勤工作的10年里,巴黎女裝從整體到細節都發生了耳目一新的變化他的線條設計和整體結構設計優美絕倫,幾十年來一直影響著婦女和其他服裝設計師們。
摘要:圖案作為一種裝飾元素在服裝設計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已經成為服裝設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服裝美的重要體現。好圖案的設計與選擇可以掩飾形體的不足,也可以給人無限的遐想。
關鍵詞:圖案 服裝 設計 裝飾元素 情感表述 文化差異 應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裝現在已經不僅僅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很多時候也是一種審美的需要,是地位的象征。我們通常設計服裝會從三個方面著手:款式、色彩和面料,這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但很多時候人們卻忽略了圖案在服裝中的重要作用,這個現象與以往設計師設計完圖案無法得以實現有關。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印染技術的提高和數碼噴印技術的出現,這個瓶頸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細心的人們會發現近年來圖案在服裝設計中已經大行其道,成為一種流行趨勢。那么,圖案在服裝設計中如何運用才能起到審美的作用呢?又有著怎樣的情感表述呢?
圖案作為一種裝飾元素在現在人們看來已經司空見慣了。據史料記載,我國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有了凸版印花技術,到西漢時期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到現在,圓網印花、平網印花、數碼噴墨印花等印染技術已經普及,不光應用在服裝上,已經遍及了每一個裝飾角落。在服裝上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圖案的應用形式及部位
服裝設計中圖案的裝飾主要集中在領子、胸部、腰部、袖口和下擺等部位。
領子、袖口、門襟、衣擺和裙擺部位多以二方連續紋樣裝飾為主,并且多體現在套裝上,但這也是相對而言。在領角和衣襟的擺角部位通常會使用角隅紋樣,并且多是以對稱形式體現,形成對稱美。胸部、衣擺或裙擺的裝飾,尤其是大的衣擺和裙擺通常會采用不規則的單獨紋樣,或是單獨紋樣進行散點式排列,在大小、疏密上形成不規則排列,給人以生動活潑的感覺。另外,運動裝、t恤衫和童裝等也會經常采用單獨紋樣進行裝飾。童裝中除了采用花卉圖案表達甜美可愛,還會采用卡通圖案造型贏得兒童喜愛,體現其童真活潑的感覺。
四方連續圖案在我們服裝或是家紡產品中應用廣泛,但都是作為印染面料圖案使用,多直接作為服裝整體圖案,而不是應用于某個局部。
二、 圖案與人體
服裝除去防寒保暖的基本功能外,人們比較在意的就是審美感覺了,服裝的美感主要體現在款式美、色彩美、材質美和工藝美這幾個主要方面。但圖案其實也是不容我們忽視的一部分,并且圖案的使用與人體美緊密相關。在這個以?為美的時代,纖細苗條的身材是人們尤其是女孩子們所向往的,好的身材可以更充分地體現服裝美。我們可以利用圖案和色彩給人們造成的錯覺,達到顯瘦的視覺效果。比如胖體在選擇花型或波點圖案時比較適合選擇中等大小花型或波點,過大的花型和波點會有擴張感適得其反,過小的花型和波點圖案又會顯得瑣碎與小氣,與人體特征不符。同樣在色彩的選擇上深色系會優于淺色系,因為深色系有收縮感,而淺色系會有擴張感。
另外條狀圖案也會給我們視錯感,比如豎條圖案會讓我們覺得有向上的延伸感和挺拔感,橫條圖案會讓我們覺得在左右方向上有拉伸感,利用這個錯覺我們就可以給胖體型人設計豎條圖案服裝,讓其有瘦高的挺拔感;相反對于過瘦的人體我們可以采用橫條圖案設計,不僅可以使形體顯得豐滿,還會產生活潑可愛的節奏感。設計師在設計之初就應該考慮這些,但服裝設計不是一次性設計,作為穿著服裝的消費者其實也是自己的設計師,通過選擇與搭配完成服裝的二次設計。
三、圖案的情感表述與聯想
大千世界中萬事萬物無論是以什么形態存在,只要用心去體會都能給人以無限遐想,色彩如此,圖案亦是如此。大花型譬如牡丹之類給人以高貴、大氣、華麗之感;玫瑰圖案給人以浪漫感;小碎花型給人以田園感;格子圖案給人以質樸感;波點、卡通圖案給人以活潑感;傳統圖案給人以民族感;佩茲利、莫里斯等紋樣給人以異域感;波普圖案給人科幻感;動物毛皮圖案給人以時尚感,其中也不乏野性之美,比如豹紋圖案等等。
當然對于圖案的聯想表述還跟其色彩與面料有關,深色系的圖案給人以沉重感;淺色系的圖案給人以明快感;暖色系的圖案給人以華麗感;冷色系的圖案給人以沉靜、質樸的感覺。帶有光澤的面料讓人感覺華麗,亞麻、棉布等就會讓人感覺質樸。這些需要人們細心觀察、真心體會才能夠得
的情感語言,也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感悟。
四、圖案的地域性文化差異
圖案作為裝飾元素盡管給人以美感,但是由于民風民俗以及各個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不同,對于圖案的喜好也不同。
中國的很多傳統圖案不僅老百姓喜愛,也深受設計師們的青睞,不僅因為它們帶有濃郁的東方特色,還因為很多圖案帶有吉祥的寓意,比如鯉魚代表連年有余;松鶴代表延年益壽;喜鵲、梅花代表喜上眉梢;鳳凰牡丹代表婚姻美好、榮華富貴等等。
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別,每個國家的喜好也不同。比如加拿大喜歡楓葉圖案;意大利喜歡植物、動物等自然圖案,尤其是貓狗,這跟意大利人喜歡大自然密切相關,而狗卻是泰國的忌諱圖案;埃及不喜歡星星圖案,但是星星和新月卻是多數穆斯林國家的標志;日本喜歡松、竹子、梅花圖案,忌諱菊花、荷花,而在泰國,荷花卻受到歡迎和喜愛;烏鴉在中國是不吉利的象征,但在斯里蘭卡卻被視為神鳥;中國人不喜歡貓頭鷹,而在西方人眼里貓頭鷹卻是智慧的象征等等。
因此,服裝設計師不僅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與傳統,只要是自己的設計對象就應該了解他們民族的風俗與習慣,這樣才能打開市場,讓自己的產品被接受。
服裝設計師需要掌握的知識有很多,圖案在服裝設計中不是最重要的,但圖案美是服裝美的重要體現。因此,服裝設計師必須很好地了解與把握。
總之,好的圖案設計會給人以美感,能夠恰到好處地應用于服裝設計中去,圖案美就會成為服裝美的一部分,服裝設計師應該很好地把握和應用。
論文關鍵詞:滿族服飾 文化特征 繼承 發展
論文摘要:本文從服飾的繼承和發展兩個方面論述了滿族服飾在現代服裝中所體現出的文化特征。滿族服飾在現代服裝中繼承的文化特征主要包括中國服飾元素的象征、禮儀性表現、標志性特點、流行的體現等四個方面;滿族服飾其發展的文化特征主要有階級等級的消除、中西結合的創新等方面。
服飾是人類物質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人類精神世界的物化形式 ,它以一種符號反映了一個民族在一定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 、宗教信仰 ,同時也折射出一定歷史時期民族之問的涵化、融合 ,民族服飾自身的傳承、發展和創新。每一個民族都有 自己獨特的服飾文化,每個民族的生產方式 、風俗習慣、宗教禮儀、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藝術傳統等等,無不折射到他們的衣冠服飾上。服飾不僅能展現出人類文明的全部,也是一種意蘊深厚的文化形態。
我國有 56個民族 ,有多種多樣的民族服飾 ,作為 中國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的服飾文化,滿族及其先世的民族服飾文化元素影響著整個 中華民族服飾文化 ,其中眾所周知的旗袍、坎肩、馬褂等已被近、現代中國人接受并認可 ,并成為中華民族服飾 的典型代表。滿族和漢族的服飾在文化、禮儀等方面互相影響、互相吸收,呈現出民族服飾文化融合的特點。滿族服飾元素已成為中國服飾乃至世界服飾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體現了豐富的文化特征和時代特征。
一、滿族服飾在現代服裝 中繼承的文化特征
滿族的民族服飾文化是文化變遷和絢麗多彩的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滿族服飾不但繼承了漢族在歷史上衣著的長處,而且還把自己民族經歷過檢驗、實踐,證明既適合于生活需要、又有民族特色的東西保留了下來,它把繼承、借用、創新,有機地融為一體,它是當代中國民族團結、民族融合、民族借鑒的重要內容之一。滿族服飾的形成 、發展和變遷 ,促進了滿族的不斷進步也為中國民族服飾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提供了實際的例證。滿族服飾發展和變遷的軌跡對研究中國民族服飾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推進中國民族服飾文化的共同繁榮、對現代服裝設計中傳統民族服飾文化與流行時尚的結合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經過長期的積累與沉淀,滿族服裝樣式演變發展成為現今的旗袍,在現代生活中被廣泛穿著,已成為現代中國女性的國服,成為中華民族女性服飾的象征,在現代服裝中表現著豐富的文化特征。
(一)中國服飾元素的象征
滿族服飾沿襲至今主要以立領、盤扣、開衩、龍鳳等題材團花圖案、立體圓扣等服飾元素體現在服飾中,這些服飾元素包括鑲、嵌、滾、繡等變化豐富的裝飾技法,已經成為“中國元素”的象征,應用這些元素的服裝被界定為 “中式服裝”。
(二)禮儀性表現
開放政策使我國各行業對外交流活動el益頻繁,出席各種外事活動時為了表明我們的身份,禮儀性服裝則需要穿著中國特色的民族服飾,中式服裝自然最為恰當,尤其是女性的旗袍;在百姓生活禮俗中,婚禮等場合穿著旗袍也成為一種習俗,尤其是新娘的禮服,大多是大紅色龍鳳團花鑲金織錦的旗袍,象征富貴祥和、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三)標志性特點
國際問文化 的傳播帶動文化產業與產品呈現標志性特點,醫學、酒店、餐飲等都有中式和西式差別,相應 的服務人員所著服飾也有著中式和西式風格區別。中式服裝基本都以滿族服飾元素體現其中式特點。
(四)流行的體現
因為政治 、經濟、文化等方面發生了大的變革或事件,從而會導致某種服飾流行。皮爾卡丹等世界級大師的中國風時裝設計和世界首腦apic中國區上海會議的中式服裝都使中國元素服飾火熱流行。
二、滿族服飾在現代服裝 中發展的文化特征
隨著社會的發展 、人類的進步和文化的交流 ,服飾 式樣 、著裝方式與服飾觀念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這種變化不是對 舊的服飾文化的徹底否定 ,而是對 舊式樣 的更新 ,對 舊觀念 的進一步完善與充實,滿族服飾的發展體現了舊文化的變革與新文化的融合。
(一)階級等級的消除
清王朝的一般官員上朝時要穿補服 (即官員的朝服),體現了文官武將的等級差別,①補服就是在前后心處補一塊有多處紋式 的外褂 ,補子又分為 圓補和方補,在補子上飾 以各種鳥獸 圖案作為品級的徽識 ,清朝 《會典》規定補服圖案文武官員官階不同。現代服飾中補子則沒有了階級意義,演變成補花 圖案 ,成為現代 中式服裝元素。
“龍、鳳”圖案表現了帝、王、后、妃至高無上的尊榮,在清朝時期,只有帝王與帝后的衣服上方可以繡上龍鳳圖案。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龍、鳳”圖案已沒有了階級等級的限制,現代人認為龍鳳是富貴權利的象征,所以現代中式服裝中的團花圖案題材很多還沿用龍鳳圖案,寄托了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
(二 )中西結合
現代西方服飾文化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著裝觀念和方式,中西合璧成為后現代主義的服飾文化特征,不是單純地再現,主要是對沿襲的滿族服飾的分解并與現代西方服飾元素重新組合,總體風貌建立在現代主義設計的構造基礎之上,將傳統的代表中國的滿族服飾元素巧妙地和現代西式服裝造型相結合,體現適體 、簡潔、輕松、 自由的風格。
所謂現代中式服裝設計主要從造型、面料、款式、色彩、裝飾工藝等方面進行改良。國內設計的比較成功的有 “木真了”、“玄色衣裳”、“閣蘭繡”等品牌,既有時尚性又能展示濃郁的中國特色,具有很大的市場占有率。國外的皮爾·卡丹、伊夫·圣洛朗等設計師也曾運用這種設計手法設計了很多成功的作品;tom ford在 2004年為ysl rive gauche所做的設計中,大量運用了龍的圖案和中國旗袍的造型,并巧妙融入時尚氣息,創造出典雅而前衛的新旗袍樣式;john galliano的設計,則運用立領 、扣袢系結等,結合時尚元素設計的服裝華貴、自由、灑脫而前衛。
目前,中式服裝不但在中國流行,而且在世界上受到各國、各民族婦女們的歡迎,這是滿族人民對中華民族和世界服飾文化的一大貢獻。設計師要在文化精神的層面上把握東方文化的精神理念防止符號化、表面化②地組合中國滿族服飾元素,比較東西方差異,提高知識修養和對文化歷史的了解能力,使中國元素與現代流行和國際風格完美結合。
總之,滿族服飾與現代中式服飾一脈相承,如果說滿族服飾是工筆畫,那么現代中式服裝就是寫意畫。滿族服飾對于中國服飾文化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努力搜集和弘揚滿族的服飾文化,把中國的民族服飾文化發揚光大。21世紀,中國文化必將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主流,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對服裝的需求將呈多元化趨勢。如何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既保持本民族的主體文化特色,又能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平融洽的相處,真正做到 “文化自覺”,如何將傳統和現代以及世界 的服飾元素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論文關鍵詞】傳統圖案 裝飾工藝 服裝材料 服裝款式
【論文摘要】傳統圖案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它隨著全球范圍內“中國風”服飾時尚風潮的愈演愈烈,而深受世界各國著名服裝設計師的青睞,研究和探討中國傳統圖案在服飾設計中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傳統圖案經過千百年來的沉淀,形成了各種具有典型文化內涵的圖形和紋飾,它凝聚了鮮明的中華民族特色與深厚的華夏文化內涵,它是民間、民族藝術和民俗文化千百年來沉淀的結果。
1中國傳統圖案的發展歷程
早在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就在彩陶上運用紋樣來裝飾自己的生活。新石器年時代仰韶文化的精髓—彩陶,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驕傲,它的紋樣結構嚴謹,疏密適宜,色彩雄厚樸實,它主要反映的是原始人的漁獵生活,水是當時紋樣常用的題材,水波紋、旋渦紋、重疊同心圓、弧形三角形都是從水的動態中攝取而來。此外,谷葉紋,斜葉紋是反映當時人們耕作生活的。
商周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青銅器從藝術風格到制作工藝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青銅器促進了圖案的發展,其圖案以云、雷變化的回紋為主要形式,還有蛇紋、羊紋、鳥紋··一以及具有圖騰象征的龍鳳紋、怪獸紋,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龍與鳳的形象在人們的理想中發展完善并流行了數千年。在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龍鳳的形象經久不衰,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并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如“龍鳳呈祥”、“九龍戲珠”等紋樣在民族服飾中不僅隱喻著圖騰崇拜,而且抒發著“龍的傳人”的情感。到封建社會,戰國時代的工藝美術上出現花卉圖案和人物、動物圖案,春秋時期,上層社會的人們不勞而獲,其圖案也受其影響,精美嚴謹、規整多樣,配色調和而華美。漢代織物和繡品的圖案,以變化的云雷紋和動物紋為主流,也有以植物為主題,服飾中常用題材有人物、動物、幾何紋、花卉等,形象生動概括,風格粗獷豪放,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唐代是我國封建經濟和文化藝術的鼎盛時期,花卉紋樣日趨成熟,運用廣泛,著名的唐草紋一直影響宋、元、明、清的圖案風格,唐代圖案豐滿、富麗、端莊、大度。宋代圖案古樸渾厚,豪放流暢,色彩較唐代沉著淡雅,服飾圖案以寫生折枝花為主。明朝是我國古代圖案遺產最豐富,存在世最多的時期,明代圖案特點是結構嚴謹,造型簡潔而豐滿,色彩沉著而富麗。大都運用諧音、會意的手法,如“五谷豐登”、“連年有余”等圖案,都充分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物質條件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圖案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
2中國傳統圖案的特點
中國傳統圖案,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和內涵,無論是在紋樣造型上,還是色彩上,無不體現出中國古人的審美設計傾向和思想內涵。它是構成古代燦爛的服飾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具有四個藝術特征。
2.1圖案題材豐富多樣
中國傳統圖案題材廣泛、豐富多樣,它可以是客觀存在的,人們在創造美的活動中,善于借助無情的山水、花鳥等,將其物化到本民族的圖案中,寄托自己的情感,采用這種“移情”紋樣,常用敘事形式的手法,使觀者也覺得它遇有了情感和生命,并逐漸成為本民族圖案的一大特色。也可能是人們主觀想象的如龍鳳等紋樣。
2.2圖案造型具有“寫意”性
寫意是一種精神,一種縱橫觀照,一種宇宙觀,是相對于物質世界的一種存在。它不是客觀,而是一種思維、思想和狀態的存在,是主觀化的客觀存在,是精神而不是物質。中國的傳統藝術觀向來都是輕“實”重“意”的,在認識和理解客觀物象的基礎上,結合工藝的特點,以自身的理想、感情去刻畫形象。傳統圖案留下了許多諸如“意境”、“意象”、“意趣”、“意緒”、“意在筆先”、“意在言外”等語言和思維的結晶。
2.3圖案紋樣具有“標識”性
在紋樣題材內容上充分體現社會價值地位,圖紋被統治階級利用,以圖紋去強硬地推行一種統治制度,這在紋樣題材內容上顯示得較充分,例如古時期衣裳就有,’十二章”之制。十二種紋樣各有特定的象征意義,如日、月、星,取其照臨光明,如三光之耀;龍是神明的象征,同時又不可捉摸,取意應變;山,象征王者的崇高;華蟲(堆),取其有文彩,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宗彝,表示有深淺之知、威猛之德;藻,象征冰清玉潔;火,取其向上;粉米,代表食祿豐厚;麟為斧形,象征決斷;獻作兩已相背,象征善惡分明。這是“十二章”圖案的象征意義,又是社會意識在圖案中的集中反映,充分體現了紋飾這門藝術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和地位。天子之服,十二章全用,諸侯只能用龍以下八種,卿用藻以下六種,大夫用藻、米、粉米四種圖案,士用藻火兩種圖案,界限分明,不可逾越。而明、清兩個朝代用于官服上標明品級的補子紋飾,更是在禮制精神下的產物,是封建帝制的標志之一。同時從紋樣色彩上表現人的等級,中國傳統服色尊卑有別,等級森嚴,其色彩運用具有鮮明的特定性,成為統治階級權力與等級差別的標志與象征。
2.4圖案構成具有“寓意”化特征
中國傳統圖案極其講究寓意,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愿。如漢代植物圖案中常見茱英紋,這是由于茱英是古時的祭品之一,有去災辟邪的寓意。((龍鳳呈祥》是很好看的一種圖案。作為源遠流長、蘊含豐富的文化現象,龍和鳳都是中華民族的圖章、徽記、標志和象征。如果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符號按其功能效應的大小排個座次的話,龍無疑是要坐第一把交椅的,那么,第二位就該是鳳了。神性的互補和對應,使龍和鳳走到了一起,一個是眾獸之君,一個是百鳥之王;一個變化飛騰而靈異,一個高雅美善而祥瑞;兩者之間的美好的互助合作關系建立起來,便“龍飛鳳舞”、“龍鳳呈祥”了,中國傳統紋樣的吉祥寓意在明清圖案中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3古代傳統圖案在現代服裝上的運用
任何一個優秀的傳統圖案,在它所處的歷史時期都具有很強的時代感和前瞻性,是無數藝人與工匠多年的創作結晶,尤其是中國的傳統圖案,是歷經幾代或幾十代工匠、藝人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提煉而成的。但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單純優秀的傳統文化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生活的需要。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將傳統圖案引入到最時尚的設計中,中國兒千年的傳統文化與底韻在服飾文化中得以展現得淋漓盡致,今天服飾中復古風潮的流行就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完美的體現。由于時裝帶有鮮明的時代個性,因此,復古的流行也決不會是簡單的重復過去,而是以現代的形式予以新的包裝和淦釋,所以現代的服裝設計不僅要體現傳統的文化韻律,更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我們要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材料和技術手段,使傳統紋樣釋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3.1傳統圖案與現代工藝手法的結合
在過去,傳統紋樣多以手工刺繡的形式表現在服裝中,而今科技高度發展,各種新設備、新儀器、新工藝層出不窮,人們所追求的是一種高速度、高品位、單純優質的生活方式,人們的審美觀也較過去有了很大的改變。在過去,龍鳳紋樣是皇家的專屬,裝飾手法也以刺繡為主;而現在,除了在晚禮服中常用外,其工藝手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可以是傳統的刺繡與珠繡結合,也可以是直接印染,甚至可以做雕花鏤空處理。
3.2弱化傳統圖案的寓意,注重其形式美感
中國傳統圖案講求寓意,而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完全可以弱化其寓意,只追求其形式美感,服裝上的龍鳳紋樣已不再是權力的象征,而是折射出一種中華民族精神的光芒與生命力,是民族文化的體現與升華。如在一個多袋的休閑褲中繡上龍紋樣,既增添了褲子的文化內涵,又展現了它的時尚感與休閑感。
3.3傳統圖案樣與現代材料的結合
只有將傳統紋樣的各類題材同現代各類織物的質感和色彩恰當地結合,才可發揮出異于一般紋樣的造型效果,才能為時裝的意境塑造增光添彩,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傳統紋樣不僅應用在綢緞、棉麻等常規面料中,而且常常在新材料,如現代皮革等材料中廣泛運用。
3.4傳統圖案與現代服裝款式結合
傳統的圖案是中國服裝文化的出新之處,其相對的獨立性使它們可以大量地移植到現代服裝中去,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傳統圖案只有與具有現代時裝款式造型的服裝結合在一起才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要注重傳統元素與現代時尚元素的有機結合,展示傳統紋樣與現代審美意識結合所產生的意蘊。
3.5古今結合、中西合璧,揉合時空創造新機
中國傳統紋樣對于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往往顯得過于繁雜,所以,在應用時必須加以簡化,可以保留圖紋的古意,在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宜男百草,吉慶(馨)有余(魚)”的吉祥意境,但要放棄滿地花的紛繁格式。古紋樣歷經年代的粹煉,具有典雅的風格與深度的內涵,它蘊含著先人們的無限巧思,如能將其圖形精神維持,另透過現代設計觀念,予以精簡圖形,保留原創的部分,必然呈現新的面貌。同時將傳統的圖案裝飾手法與西方的圖案裝飾手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兼容并蓄,自成一格,自然呈現另類新意。
以中國傳統圖案作為靈感來源的時裝,表現出不同凡響的生命力,這些時裝的外形雖以現代的設計方法進行包裝,卻充滿了中國文化所特有的青煙淡墨,超塵出世的氣質,在這些中國味十足的時裝中,有的很難說清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的哪個朝代,但已成為時裝界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將目光轉向中國傳統紋樣,于是突然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論文關鍵詞:滿族服飾 文化特征 繼承 發展
論文摘要:本文從服飾的繼承和發展兩個方面論述了滿族服飾在現代服裝中所體現出的文化特征。滿族服飾在現代服裝中繼承的文化特征主要包括中國服飾元素的象征、禮儀性表現、標志性特點、流行的體現等四個方面;滿族服飾其發展的文化特征主要有階級等級的消除、中西結合的創新等方面。
服飾是人類物質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人類精神世界的物化形式 ,它以一種符號反映了一個民族在一定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 、宗教信仰 ,同時也折射出一定歷史時期民族之問的涵化、融合 ,民族服飾自身的傳承、發展和創新。每一個民族都有 自己獨特的服飾文化,每個民族的生產方式 、風俗習慣、宗教禮儀、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藝術傳統等等,無不折射到他們的衣冠服飾上。服飾不僅能展現出人類文明的全部,也是一種意蘊深厚的文化形態。
我國有 56個民族 ,有多種多樣的民族服飾 ,作為 中國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的服飾文化,滿族及其先世的民族服飾文化元素影響著整個 中華民族服飾文化 ,其中眾所周知的旗袍、坎肩、馬褂等已被近、現代中國人接受并認可 ,并成為中華民族服飾 的典型代表。滿族和漢族的服飾在文化、禮儀等方面互相影響、互相吸收,呈現出民族服飾文化融合的特點。滿族服飾元素已成為中國服飾乃至世界服飾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體現了豐富的文化特征和時代特征。
一、滿族服飾在現代服裝 中繼承的文化特征
滿族的民族服飾文化是文化變遷和絢麗多彩的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滿族服飾不但繼承了漢族在歷史上衣著的長處,而且還把自己民族經歷過檢驗、實踐,證明既適合于生活需要、又有民族特色的東西保留了下來,它把繼承、借用、創新,有機地融為一體,它是當代中國民族團結、民族融合、民族借鑒的重要內容之一。滿族服飾的形成 、發展和變遷 ,促進了滿族的不斷進步也為中國民族服飾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提供了實際的例證。滿族服飾發展和變遷的軌跡對研究中國民族服飾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推進中國民族服飾文化的共同繁榮、對現代服裝設計中傳統民族服飾文化與流行時尚的結合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經過長期的積累與沉淀,滿族服裝樣式演變發展成為現今的旗袍,在現代生活中被廣泛穿著,已成為現代中國女性的國服,成為中華民族女性服飾的象征,在現代服裝中表現著豐富的文化特征。
(一)中國服飾元素的象征
滿族服飾沿襲至今主要以立領、盤扣、開衩、龍鳳等題材團花圖案、立體圓扣等服飾元素體現在服飾中,這些服飾元素包括鑲、嵌、滾、繡等變化豐富的裝飾技法,已經成為“中國元素”的象征,應用這些元素的服裝被界定為 “中式服裝”。
(二)禮儀性表現
開放政策使我國各行業對外交流活動el益頻繁,出席各種外事活動時為了表明我們的身份,禮儀性服裝則需要穿著中國特色的民族服飾,中式服裝自然最為恰當,尤其是女性的旗袍;在百姓生活禮俗中,婚禮等場合穿著旗袍也成為一種習俗,尤其是新娘的禮服,大多是大紅色龍鳳團花鑲金織錦的旗袍,象征富貴祥和、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三)標志性特點
國際問文化 的傳播帶動文化產業與產品呈現標志性特點,醫學、酒店、餐飲等都有中式和西式差別,相應 的服務人員所著服飾也有著中式和西式風格區別。中式服裝基本都以滿族服飾元素體現其中式特點。
(四)流行的體現
因為政治 、經濟、文化等方面發生了大的變革或事件,從而會導致某種服飾流行。皮爾卡丹等世界級大師的中國風時裝設計和世界首腦apic中國區上海會議的中式服裝都使中國元素服飾火熱流行。
二、滿族服飾在現代服裝 中發展的文化特征
隨著社會的發展 、人類的進步和文化的交流 ,服飾 式樣 、著裝方式與服飾觀念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這種變化不是對 舊的服飾文化的徹底否定 ,而是對 舊式樣 的更新 ,對 舊觀念 的進一步完善與充實,滿族服飾的發展體現了舊文化的變革與新文化的融合。
(一)階級等級的消除
清王朝的一般官員上朝時要穿補服 (即官員的朝服),體現了文官武將的等級差別,①補服就是在前后心處補一塊有多處紋式 的外褂 ,補子又分為 圓補和方補,在補子上飾 以各種鳥獸 圖案作為品級的徽識 ,清朝 《會典》規定補服圖案文武官員官階不同。現代服飾中補子則沒有了階級意義,演變成補花 圖案 ,成為現代 中式服裝元素。
“龍、鳳”圖案表現了帝、王、后、妃至高無上的尊榮,在清朝時期,只有帝王與帝后的衣服上方可以繡上龍鳳圖案。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龍、鳳”圖案已沒有了階級等級的限制,現代人認為龍鳳是富貴權利的象征,所以現代中式服裝中的團花圖案題材很多還沿用龍鳳圖案,寄托了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
(二 )中西結合
現代西方服飾文化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著裝觀念和方式,中西合璧成為后現代主義的服飾文化特征,不是單純地再現,主要是對沿襲的滿族服飾的分解并與現代西方服飾元素重新組合,總體風貌建立在現代主義設計的構造基礎之上,將傳統的代表中國的滿族服飾元素巧妙地和現代西式服裝造型相結合,體現適體 、簡潔、輕松、 自由的風格。
所謂現代中式服裝設計主要從造型、面料、款式、色彩、裝飾工藝等方面進行改良。國內設計的比較成功的有 “木真了”、“玄色衣裳”、“閣蘭繡”等品牌,既有時尚性又能展示濃郁的中國特色,具有很大的市場占有率。國外的皮爾·卡丹、伊夫·圣洛朗等設計師也曾運用這種設計手法設計了很多成功的作品;tom ford在 2004年為ysl rive gauche所做的設計中,大量運用了龍的圖案和中國旗袍的造型,并巧妙融入時尚氣息,創造出典雅而前衛的新旗袍樣式;john galliano的設計,則運用立領 、扣袢系結等,結合時尚元素設計的服裝華貴、自由、灑脫而前衛。
目前,中式服裝不但在中國流行,而且在世界上受到各國、各民族婦女們的歡迎,這是滿族人民對中華民族和世界服飾文化的一大貢獻。設計師要在文化精神的層面上把握東方文化的精神理念防止符號化、表面化②地組合中國滿族服飾元素,比較東西方差異,提高知識修養和對文化歷史的了解能力,使中國元素與現代流行和國際風格完美結合。
總之,滿族服飾與現代中式服飾一脈相承,如果說滿族服飾是工筆畫,那么現代中式服裝就是寫意畫。滿族服飾對于中國服飾文化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努力搜集和弘揚滿族的服飾文化,把中國的民族服飾文化發揚光大。21世紀,中國文化必將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主流,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對服裝的需求將呈多元化趨勢。如何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既保持本民族的主體文化特色,又能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平融洽的相處,真正做到 “文化自覺”,如何將傳統和現代以及世界 的服飾元素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論文關鍵詞】傳統圖案 裝飾工藝 服裝材料 服裝款式
【論文摘要】傳統圖案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它隨著全球范圍內“中國風”服飾時尚風潮的愈演愈烈,而深受世界各國著名服裝設計師的青睞,研究和探討中國傳統圖案在服飾設計中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傳統圖案經過千百年來的沉淀,形成了各種具有典型文化內涵的圖形和紋飾,它凝聚了鮮明的中華民族特色與深厚的華夏文化內涵,它是民間、民族藝術和民俗文化千百年來沉淀的結果。
1中國傳統圖案的發展歷程
早在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就在彩陶上運用紋樣來裝飾自己的生活。新石器年時代仰韶文化的精髓—彩陶,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驕傲,它的紋樣結構嚴謹,疏密適宜,色彩雄厚樸實,它主要反映的是原始人的漁獵生活,水是當時紋樣常用的題材,水波紋、旋渦紋、重疊同心圓、弧形三角形都是從水的動態中攝取而來。此外,谷葉紋,斜葉紋是反映當時人們耕作生活的。
商周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青銅器從藝術風格到制作工藝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青銅器促進了圖案的發展,其圖案以云、雷變化的回紋為主要形式,還有蛇紋、羊紋、鳥紋··一以及具有圖騰象征的龍鳳紋、怪獸紋,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龍與鳳的形象在人們的理想中發展完善并流行了數千年。在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龍鳳的形象經久不衰,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并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如“龍鳳呈祥”、“九龍戲珠”等紋樣在民族服飾中不僅隱喻著圖騰崇拜,而且抒發著“龍的傳人”的情感。到封建社會,戰國時代的工藝美術上出現花卉圖案和人物、動物圖案,春秋時期,上層社會的人們不勞而獲,其圖案也受其影響,精美嚴謹、規整多樣,配色調和而華美。漢代織物和繡品的圖案,以變化的云雷紋和動物紋為主流,也有以植物為主題,服飾中常用題材有人物、動物、幾何紋、花卉等,形象生動概括,風格粗獷豪放,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唐代是我國封建經濟和文化藝術的鼎盛時期,花卉紋樣日趨成熟,運用廣泛,著名的唐草紋一直影響宋、元、明、清的圖案風格,唐代圖案豐滿、富麗、端莊、大度。宋代圖案古樸渾厚,豪放流暢,色彩較唐代沉著淡雅,服飾圖案以寫生折枝花為主。明朝是我國古代圖案遺產最豐富,存在世最多的時期,明代圖案特點是結構嚴謹,造型簡潔而豐滿,色彩沉著而富麗。大都運用諧音、會意的手法,如“五谷豐登”、“連年有余”等圖案,都充分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物質條件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圖案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
2中國傳統圖案的特點
中國傳統圖案,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和內涵,無論是在紋樣造型上,還是色彩上,無不體現出中國古人的審美設計傾向和思想內涵。它是構成古代燦爛的服飾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具有四個藝術特征。
2.1圖案題材豐富多樣
中國傳統圖案題材廣泛、豐富多樣,它可以是客觀存在的,人們在創造美的活動中,善于借助無情的山水、花鳥等,將其物化到本民族的圖案中,寄托自己的情感,采用這種“移情”紋樣,常用敘事形式的手法,使觀者也覺得它遇有了情感和生命,并逐漸成為本民族圖案的一大特色。也可能是人們主觀想象的如龍鳳等紋樣。
2.2圖案造型具有“寫意”性
寫意是一種精神,一種縱橫觀照,一種宇宙觀,是相對于物質世界的一種存在。它不是客觀,而是一種思維、思想和狀態的存在,是主觀化的客觀存在,是精神而不是物質。中國的傳統藝術觀向來都是輕“實”重“意”的,在認識和理解客觀物象的基礎上,結合工藝的特點,以自身的理想、感情去刻畫形象。傳統圖案留下了許多諸如“意境”、“意象”、“意趣”、“意緒”、“意在筆先”、“意在言外”等語言和思維的結晶。
2.3圖案紋樣具有“標識”性
在紋樣題材內容上充分體現社會價值地位,圖紋被統治階級利用,以圖紋去強硬地推行一種統治制度,這在紋樣題材內容上顯示得較充分,例如古時期衣裳就有,’十二章”之制。十二種紋樣各有特定的象征意義,如日、月、星,取其照臨光明,如三光之耀;龍是神明的象征,同時又不可捉摸,取意應變;山,象征王者的崇高;華蟲(堆),取其有文彩,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宗彝,表示有深淺之知、威猛之德;藻,象征冰清玉潔;火,取其向上;粉米,代表食祿豐厚;麟為斧形,象征決斷;獻作兩已相背,象征善惡分明。這是“十二章”圖案的象征意義,又是社會意識在圖案中的集中反映,充分體現了紋飾這門藝術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和地位。天子之服,十二章全用,諸侯只能用龍以下八種,卿用藻以下六種,大夫用藻、米、粉米四種圖案,士用藻火兩種圖案,界限分明,不可逾越。而明、清兩個朝代用于官服上標明品級的補子紋飾,更是在禮制精神下的產物,是封建帝制的標志之一。同時從紋樣色彩上表現人的等級,中國傳統服色尊卑有別,等級森嚴,其色彩運用具有鮮明的特定性,成為統治階級權力與等級差別的標志與象征。
2.4圖案構成具有“寓意”化特征
中國傳統圖案極其講究寓意,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愿。如漢代植物圖案中常見茱英紋,這是由于茱英是古時的祭品之一,有去災辟邪的寓意。((龍鳳呈祥》是很好看的一種圖案。作為源遠流長、蘊含豐富的文化現象,龍和鳳都是中華民族的圖章、徽記、標志和象征。如果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符號按其功能效應的大小排個座次的話,龍無疑是要坐第一把交椅的,那么,第二位就該是鳳了。神性的互補和對應,使龍和鳳走到了一起,一個是眾獸之君,一個是百鳥之王;一個變化飛騰而靈異,一個高雅美善而祥瑞;兩者之間的美好的互助合作關系建立起來,便“龍飛鳳舞”、“龍鳳呈祥”了,中國傳統紋樣的吉祥寓意在明清圖案中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3古代傳統圖案在現代服裝上的運用
任何一個優秀的傳統圖案,在它所處的歷史時期都具有很強的時代感和前瞻性,是無數藝人與工匠多年的創作結晶,尤其是中國的傳統圖案,是歷經幾代或幾十代工匠、藝人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提煉而成的。但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單純優秀的傳統文化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生活的需要。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將傳統圖案引入到最時尚的設計中,中國兒千年的傳統文化與底韻在服飾文化中得以展現得淋漓盡致,今天服飾中復古風潮的流行就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完美的體現。由于時裝帶有鮮明的時代個性,因此,復古的流行也決不會是簡單的重復過去,而是以現代的形式予以新的包裝和淦釋,所以現代的服裝設計不僅要體現傳統的文化韻律,更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我們要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材料和技術手段,使傳統紋樣釋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3.1傳統圖案與現代工藝手法的結合
在過去,傳統紋樣多以手工刺繡的形式表現在服裝中,而今科技高度發展,各種新設備、新儀器、新工藝層出不窮,人們所追求的是一種高速度、高品位、單純優質的生活方式,人們的審美觀也較過去有了很大的改變。在過去,龍鳳紋樣是皇家的專屬,裝飾手法也以刺繡為主;而現在,除了在晚禮服中常用外,其工藝手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可以是傳統的刺繡與珠繡結合,也可以是直接印染,甚至可以做雕花鏤空處理。
3.2弱化傳統圖案的寓意,注重其形式美感
中國傳統圖案講求寓意,而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完全可以弱化其寓意,只追求其形式美感,服裝上的龍鳳紋樣已不再是權力的象征,而是折射出一種中華民族精神的光芒與生命力,是民族文化的體現與升華。如在一個多袋的休閑褲中繡上龍紋樣,既增添了褲子的文化內涵,又展現了它的時尚感與休閑感。
3.3傳統圖案樣與現代材料的結合
只有將傳統紋樣的各類題材同現代各類織物的質感和色彩恰當地結合,才可發揮出異于一般紋樣的造型效果,才能為時裝的意境塑造增光添彩,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傳統紋樣不僅應用在綢緞、棉麻等常規面料中,而且常常在新材料,如現代皮革等材料中廣泛運用。
3.4傳統圖案與現代服裝款式結合
傳統的圖案是中國服裝文化的出新之處,其相對的獨立性使它們可以大量地移植到現代服裝中去,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傳統圖案只有與具有現代時裝款式造型的服裝結合在一起才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要注重傳統元素與現代時尚元素的有機結合,展示傳統紋樣與現代審美意識結合所產生的意蘊。
3.5古今結合、中西合璧,揉合時空創造新機
中國傳統紋樣對于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往往顯得過于繁雜,所以,在應用時必須加以簡化,可以保留圖紋的古意,在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宜男百草,吉慶(馨)有余(魚)”的吉祥意境,但要放棄滿地花的紛繁格式。古紋樣歷經年代的粹煉,具有典雅的風格與深度的內涵,它蘊含著先人們的無限巧思,如能將其圖形精神維持,另透過現代設計觀念,予以精簡圖形,保留原創的部分,必然呈現新的面貌。同時將傳統的圖案裝飾手法與西方的圖案裝飾手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兼容并蓄,自成一格,自然呈現另類新意。
以中國傳統圖案作為靈感來源的時裝,表現出不同凡響的生命力,這些時裝的外形雖以現代的設計方法進行包裝,卻充滿了中國文化所特有的青煙淡墨,超塵出世的氣質,在這些中國味十足的時裝中,有的很難說清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的哪個朝代,但已成為時裝界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將目光轉向中國傳統紋樣,于是突然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論文關鍵詞: 服裝設計 教育 實踐 就業
論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服裝設計專業教育在當前服裝行業中的重要性。服裝設計專業教育各門課程合理設置,學生才能得到綜合性培養。教師應該安排好學生的課堂學習與實踐,分析現在企業和學生就業的客觀情況,指導學生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就業面對社會。
服裝設計是綜合性的美學設計,它的基本構成要素與穿著關系著人的心態、心理、品味等,以及服裝的外形、色彩、材料、工藝甚至是社會文化、經濟等潮流。服裝設計既具有審美性,又具有實用性、經濟性、獨創性等多個方面的綜合性,它屬于設計美學的范疇。
從古至今,服裝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裝飾品,也是人們扮演角色的重要工具,同時還是一種流通的商品。特別是后者的壯大,使服裝在當代世界經濟發展中成為重要的一部分。
在新的世紀里,服裝市場不斷壯大發展,服裝企業必須對市場作出快速的反應,縮短商品周期,降低庫存,環保意識的增強。在這復雜的環境中,設計師要以清醒的頭腦,鎮定的姿態,敏銳的目光,為企業產品導航。正因如此,設計師這一職位的競爭日益激烈,服裝企業對設計師的要求更加嚴格,服裝設計教育則成了重要的后備力量。而如何培養一個迅速適應市場的設計人才,是服裝設計專業教育的主要課題。
一
在服裝設計專業教育中,各門課程的設置關系到學生對專業的認識、理解、掌握,以及畢業之后適應市場的能力。大學的課時基本上是固定的,在這固定的課時內怎么安排學生的學習內容是我們要考慮的。
首先是基礎知識的把握。服裝設計專業應該掌握中外服裝發展歷程、服裝人體工程學、服裝結構學、服裝工藝學服裝材料學、服裝色彩的搭配及攝影基礎等基本知識。例如,在服裝發展史中,把握各個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服裝特點;在服裝的結構中,了解人體結構特征,線條的運用;在服裝材料中,了解不同面料的縮水、縮熱、保暖、吸濕等性能;在色彩中,掌握服裝色彩的搭配方法,不同區域人們對色彩的尊崇和厭惡,等等。只有這些知識豐富了,才能夠充分表現設計靈感。手頭能力的練習也是基礎知識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工藝課開設和繪畫課開設加強了對學生手頭能力的鍛煉。
其次是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在第二個階段課程設置時,在基礎知識的層次上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像服裝結構變換應用中分割線和省道的處理、服裝面料中面料再造藝術等方面的內容,而這樣的內容要結合立體裁剪這樣創造空間比較大的課程進行,使學生將基礎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想法進行加工,自然地延伸,完成設計。
再次,在后期教育階段應該在創造性思維的基礎上,加入一些市場化的內容,讓學生了解自己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能力的優缺點,市場對于設計師的要求和對于設計師產品的標準。如服裝商品學、服裝心理學、服裝衛生學、服裝人體工程學、服裝企業管理學及服裝各種軟件等課程的內容。
最后,在這些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還要不斷培養學生的養成教育。設計師是一種相對比較獨立的職業,也是一種責任。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設計師的水平對于企業有決定作用,而設計師的素養對其作品又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從學生階段就應該抓起,使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知識和素養,如政治、歷史、哲學等學科,看起來和服裝設計的關聯并不大,但它們是幾乎所有文化表象的底蘊和本源。服裝設計作為文化的載體,本身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
“設計師除了掌握服裝方面的設計理論知識,還要對藝術史論、美學、中外服裝史、藝術概念,甚至包括非本專業領域的其他藝術或設計內容,如雕塑、建筑、音樂、舞蹈、文學等知識有所了解有所涉及。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門藝術的基本原理和規律是相同的,可以相互啟發借鑒”。[1]
二
“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指大學生在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了解社會、研究社會、主動參與社會生活和社會建設的能力。它服從于社會對大學生素質的總體期望和要求,具有未來指向性,即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形成過程,是他們為未來工作、學習和社會做準備的過程”。[2]
著眼于信息化社會,知識經濟時代,以及二十一世紀中國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培養的同時,也要加強其綜合能力的鍛煉。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創作空間,并提供最新服裝專業知識信息和服裝市場信息,面對眾多競爭對手,讓學生有對知識和信息加工處理的能力,還要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社會實踐活動其本質就是社會交往中人際關系的處理,因此交往能力也是學生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過程中,要遵循學生是主體,教師是支持者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必須深刻認識到自己在學生實踐過程中的作用,做好向導和助手。不僅要指導他們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了解社會、服務社會,而且要讓學生從中明白做人的道理,發現自己的價值。
三
作為教師,欲正人,先正己。教師這一角色甚至可以決定學生是否有能力適應社會;而學生的表現也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行得通。特別是現在很多藝術專業中,教師是剛畢業的“80后”,學生也在“80后”到“90后”的階段,年齡相差甚少。年輕教師的教學經驗有限,現在學生性格多樣性,年輕人與年輕人的碰撞,問題自然多。
在藝術設計專業中,基本上都是小課,每個班的學生不是很多,老師應該盡量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習慣和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特別是有些性格怪癖的學生,要耐心地進行溝通,和學生一起學習,并在此過程中給學生解決問題,從而既豐富了自己,積累了經驗,又把學生帶領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四
服裝設計專業教育和服裝企業是現代服裝產業鏈上兩個密不可分的環節。在服裝企業紛紛走品牌道路的今天,現代服裝產業特征之一是服裝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的運作都圍繞提升品牌價值進行,服裝企業是服裝品牌運作的執行者,院校是提供維系服裝產業運轉人才的制造者。
在供大于求的今天,學生畢業所面對的問題太多。服裝業還處在一個不太成熟的時期,服裝企業從節約成本出發,多選擇偏僻的地方落址,規模也不太大。學生剛畢業時多憧憬著去大公司就職,現實和理想的差距給他們第一個落差。對于新手,服裝公司總是先安排做一些打雜、剪樣板之類的事情,這些小事淹沒了學生要做設計師的愿望,這是第二落差;千元左右的工資,除去每月開銷基本就沒有剩余,有的企業工資要拖后幾個月才發,這和每年萬余元學費之間的巨大差距形成第三落差。
這樣,在一種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下,一些學生不愿從最基本的小事做起,總期待著有朝一日會到大公司就職;而平日安逸的環境讓一些學生養成了自私的性格,不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在要求完成的項目中,缺乏自我犧牲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在付出與得到之間不能平衡,付出就認為自己吃虧,別人占便宜。一些學生覺得企業檔次不高、條件苛刻、薪水太低,去一次就不想再去。這些使得企業形成了對服裝院校學生的一種偏見,覺得現在的大學生眼界高、資格硬,而學生設計的東西又不理想,在接納了第一批新人之后就不愿再接納。
針對以上這些情況,教師應不斷更新、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避免一本備課筆記講到老的情況出現。
總之,老師不僅要安排好學生的學習和實踐,而且要注重自身的修養,給學生正確的指導,才能有效地培養出實用型的服裝設計人才。
論文關鍵詞:高職;服裝設計;教育體系
論文摘要:進入新世紀,服裝產業已逐步在工業化技術的基礎上發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正在悄然進駐到蓬勃發展的服裝產業中,服裝是以科技為依托,以美學為規范,以肢體語言為形態,以市場價值創造為目的。那么我們在確定服裝設計教育辦學方向,明確辦學思路上,必須充分了解目前服裝行業的現狀以及服裝行業發展趨勢。
服裝教育也要與時俱進,緊跟飛速發展的服裝產業變化、絕不能閉門造車、紙上談兵使服裝設計教育體系,與服裝產業發展以及市場脫軌。
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通過“產、學、研”逐步形成具有高職高專院校服裝設計教育體系,特色化的發展思路,所謂特色就是優勢,特色因體現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獨特風格,作為高職高專服裝設計教育,應立足于“技術與設計并重”走一條特色服裝設計教育發展之路,逐步形成特有的“學院與市場”的辦學特色,“技術與藝術”的教學特色,“設計師與企業家”的育人特色,“傳統與國際”的發展特色。
一、將嶄新的教學理念貫穿于教學始終
必須在社會需求及服裝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完善更新學科,完善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服裝市場和服裝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即是培養人才的方向和目標,現代的服裝設計教育與未來的人才關系,愛德華牛頓曾有過精辟的論述:“服裝產業是一種‘今天’的事業,‘今天’的人穿什么衣服就做什么賣什么就可以了,而教育則是‘明天’的事業,他左右著這個國家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并最終決定其在世界的地位。”在這段論述講述了教育具有前瞻性、長期性、重要性之外,還說明了設計教育與人才質量、設計教育與企業發展乃至國家未來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擯棄以往“大統一、大而全”的服裝教育模式,這種服裝教育模式所顯現的突出問題就是學不致用,學生一旦走入社會適應性、實用性較差,他們在專業上好像什么都懂,卻什么都不能勝任。這種較長且痛苦的磨合期,使學生面臨的選擇不是跳槽就是改行。歸其根本就是現有的教育模式以呈現出“僵化”,服裝教育體系遠遠不能適應對服裝產業、服裝市場靈活多變、多層次、多方面、多類型、有特點的人才需求,所以對教學內容(專業設置)必須不斷的進行及時更新、調查和修正。這也是服裝產業和服裝專業自身的屬性和特性所決定的。
對專業設置應該突出針對性、專業性、科學性、避免大而全、力求精而專,設置的重點應是智能、技能及創性能力的培養,開拓學生的應用及動手能力。服裝教育應與學生為本,以學生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為本,積極地探索和解決教育與實踐的脫節、教育與市場的脫節,打破固有模式,在學科的交叉和更新,在社會實踐方式的選擇等方面,重新進行優化組合。
二、服裝教育的市場化之路
從開辦服裝專業以來,我們高等服裝教育,為社會、為企業輸送了許多人才,但許多企業仍在疾呼,服裝真正人才的需求太難,讓人可悲的是現在的畢業生連市場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更讓人遺憾的是一些學生,甚至還自我陶醉在單純的“藝術設計”迷戀中不能自拔,他們崇尚藝術,鄙視技術,不清楚設計與產品的關系,不關心市場對設計的需求和內涵,在加之學院和社會結合上的誤導,使學生們只熱衷于毫無目的的行空大賽和紙上談兵,缺少動手能力更沒有市場意識,這樣的人才培養智能是扭曲的,不合格的,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更應及時對現在服裝設計專業作出調整,特別是在教育的方向和定位上,一定要堅決的向實用性上轉移,充分的突出服裝技術的掌握和技能的應用,改變我們在服裝教育上的偏差和教學結構上的不合理。在服裝教育中共性是基礎、個性風格,沒有基礎談何風格,同時服裝也不是純藝術,它是實實在在的商品,現在服裝院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重設計輕工藝,他們誤認為服裝設計才是“陽春白雪”而工藝并未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認可,高職高專院校服裝教育應與企業、市場并軌銜接,真正的面向市場,走學以致用的辦學渠道。
三、師資結構的調整
高職高專院校服裝專業的教師不僅要有一定的學術水平,更需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他不僅是一名教師,還更是服裝產業的實踐者、職業人、或開拓者,這是新時期服裝教育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所以我們要把服裝行業的名師戰略引入高校,形成名師效應,在整個服裝教育中,既有教授又有名師,這樣就形成了特色而具有鮮活力,特色往往產生于特色的人才之中,同時讓我們服裝專業的教師努力走向產業、走向市場、走向品牌、融入社會、打造自我、實現自我。將社會需求、市場需求、產業目標和項目帶回院校、搬進課堂、融入教學之中,使校園與校外、課本與實際有機的結合。教師利用暑期停崗實踐,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努力擴展自己的視野,所以極具特征的教師隊伍,名師群體,對我們高職高專服裝設計教育體系的進一步修正、完善和更新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