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5 05:07:2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小學一年級數學小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第一次接手一年級數學的教學,真的有些不適應,感覺教得很累。一年級的孩子天真爛漫,活潑好動,有時真的是老師喊破喉嚨學生依然對你不理不睬的,很無奈。但是,作為一年級起始教學,對于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不能疏忽,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中之重。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在小學,使學生學好數學,培養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漸進過程,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培養,只有要求具體,循循善誘,持之以恒,習慣的培養才會取得理想效果。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不僅要“教”,而且要“導”,不僅要教數學知識,而且要教如何學數學知識。下面就談談在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如何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分析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
目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著許多不良習慣。如一些學生寫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跡很難讓別人看懂;添字、漏字、錯字、漏掉數字或運算符號、點錯小數點,也常有發生。有些學生計算粗心大意、經常出錯,計算后也不檢查驗算。有些學生做作業不善于獨立思考、愛抄襲別人的。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生對作業中做錯的題目,一是不找其原因,不及時糾正;二是走馬觀花、一帶而過。
二、一年級數學教學應培養的好習慣
1.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為了教和學的同步,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思想,專心致志地參加學習活動,認真聽同學發言,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如果沒有認真傾聽的話課堂學習效率等于0。所以課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主要采取正面引導的方法,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就適時的表揚。如,“某某同學聽講多認真呀,小朋友們真應該向她學習。”而看到個別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教師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級學生很單純,都愛受表揚,因此正面引導的效果會好一些。
一年級學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齡特征,其思維更具形象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盡量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教具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種游戲的方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2.培養學生大膽“想”的習慣
積極思考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使自己始終置身于教學活動之中,這是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證。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比較懶散,對于新的問題和未曾見過的題型多數都在等待老師的答案或是好同學的發言,應該培養和訓練孩子思考的習慣,只有多動腦思考才會讓孩子越變越聰明。也是為他們將來步入高年級增強解決問題的意識做鋪墊。如果不積極動腦思考就不可能學好數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不是單純地“教”知識,而是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去做、去想知識。如在學習“10的分與合”時,在復習鋪墊的基礎上,提問:“10可以分成幾和幾呢?”引導學生一邊分小棒一邊思考,從而自己得出結論。多問幾個“為什么”比直接告訴學生“是這樣的”要好得多。 另外,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也應引起我們的注意。如在進9加幾的學習時,我才剛開講,有的學生就叫起來:9+2=11、9+4=13……千萬不要以為學生都會了,知道答案的學生都是上過幼兒園的學生,而那些沒上過幼兒園的學生則一無所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樣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則僅是形式上會背出答案而已,而對于具體的思考過程、計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問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你們是怎么算出來9+2=11、9+4=13……你 能當小老師說給其他同學聽聽嗎?”這就促使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來考慮如何解釋,從而重新思考關于9加幾的相關知識。而對那些還不會計算9加幾的學生我則引導:“同學們,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這么多加法算式,我們可不能輸給他們,趕緊想辦法試試看。”這樣,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就幾乎能全部調動起來了。之后,我再請小老師說說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學進行驗證、補充,學生在相互之間的思維撞擊中學會了知識,獲得了積極的成功體驗。
3.培養學生大膽發言的習慣
發言需要學生將自己的思考過程用言語的形式表達出來,要把內部的知識轉化為外部的語言,必須表達清楚,使別人能聽懂,因此自己內部的思維必須清晰才行,所以發言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我在課上盡量創造更多讓學生發言的機會,注意學生表達的準確性與嚴謹性。但一節課讓學生們發言的機會畢竟有限。有的學生按捺不住,提意見:“老師,怎么不喊我呢?” 我向孩子們解釋:“一節課老師不可能讓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來回答問題,但敢于舉手的小朋友都是愛學習的勇敢的孩子,老師都看見了,這節課老師喊不到你,以后的課老師會盡量喊你。上課的時候如果你來不及跟老師說你的想法,下課還可以告訴老師呀。”于是,一些課上沒有來得及回答問題的學生會在下課以后跑到我跟前說自己的想法,適時的表揚仍讓他們心滿意足。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桌互相說說”、“小組內大家討論討論”、“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讓學生有更多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如果正確且清晰,那是再好不過了。如果學生回答錯了,說明他們對知識還沒有真正理解透徹,而他們的錯誤回答往往能代表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漏洞,如果我們能很好地加以引導,就有助于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如有一次遇到這樣一道題目:“小紅的前面有5個人,后面有3個人,這一排一共有幾個人?”學生有的說是8個,有的說是9個,于是我請答案是8的一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紅前面5個人,后面3個人,5+3=8,所以應該是8個人。”我又請了答案是9的學生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應該是9個人。想想一些高年級的學生不喜歡回答問題,恐怕就是因為怕回答出錯挨批評。“你的回答錯了,坐下,聽別人怎么說的。”“不對,你也好好想想再舉手呀。”諸如此類生硬的批評話語,往往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我們還是應該慎重一些。
4.培養學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的習慣
學生學習數學這一活動,歸根到底是思維的活動,只有勤于動腦,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形成各種數學能力。教師首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形成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品質;其次要注意提供適量的思考依據,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有序的進行思考的慣;還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個人的見解,主動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思維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況下,學生想出比較新穎獨特的解題思路,大多是在整個思考過程的后半段時間內形成的,如果教師過早的作出評價,往往會挫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思維的進一步拓展。如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準確的表達17-8所表達的意義,學生一般表達為17減去 8得多少,但如果教師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啟發學生從減法的運算名稱、意義等多角度進行思考,就會促使學生積極動腦,踴躍發言。①被減數是17,減數是8,差是多少?②17比8多多少?③8比17少多少?④8再添上幾就是17?⑤17減去多少與8同樣多?所以,課堂上教師要善于觀察,多方引導,恰當把握時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習慣只能在學習中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選取最能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教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使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做學習的主人。
摘要: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小,各方面發育都不健全,要想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按照《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如果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傾聽習慣,并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根據我的教學經驗,加上對這一學段學生性格特點的了解,我輔以具體的事例對這些觀點加以論述說明。
關鍵詞:激發興趣;習慣;培養;傾聽;應用數學
一、注重興趣的培養
(一)巧設導入激發興趣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恰當的導入語言是一堂好課的基礎,它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進行第一冊中的“6和7的認識”教學時,我在計數器上連續撥上1、2、3、4、5,邊撥邊讓學生數,然后問:“5比4多幾? ”學生回答說:“5比4多1。”于是我趁機說道:“由于5比4多1,所以5就站在4的后面了,那么,5的后面是幾呢?”我又一個一個地撥下去,還是邊撥邊讓學生數,并大聲地讀出來,因為學生在幼兒園已經接觸過了數字,對這部分內容不太陌生,所以,學生齊聲答道:“6。”于是我又順勢撥了一個珠子,問道: “6的后面是幾呢?”學生一起回答: “7”,此時點明課題,并板書“6和7”。這樣一問一答的形式,激發了學生渴望獲取新知識的強烈愿望。
(二)運用教具激發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絕大多數都喜歡運用數實物的方法進行簡單的加、減法計算。因此,教學中我投其所好,以小孩子喜歡的氣球作為教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加減混合”時,我進教室之前先準備了三種顏色的氣球,然后等到上課時就說:“同學們我們今天講加減混合,今天如果誰表現的好就把氣球獎勵給誰”,孩子們一聽可高興了。于是我先在左手里拿著5個粉色氣球,然后在右手里又拿上3個綠色氣球,然后我把兩只手順勢合起來問:“現在老師的手里有幾個氣球?”同學們爭搶回答后,我板書“8”,接著我把手里粉色氣球放下了2個,又問道:“現在老師的手里有幾個氣球?”學生們回答過后,我板書了算式,又講了計算順序,而且在我以后的教學中每次提問孩子們對這節課都記憶很深。通過上述例子不難看出,教具可以使抽象概念變得具體,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為他們打下了剖析應用題的基礎。
(三)利用實踐活動激發興趣
我們從事教育事業,就必須善于研究教育對象的心理,依據其心理特征,投其所好,方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好動是兒童的天性,我們不妨抓住并利用好兒童的這一特性,讓這一特性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中,我給每個孩子都發了一個鐘表模型,通過撥動鐘表讓孩子自己感知整時,知道整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并通過同桌合作的形式讓孩子們自己說一說,指一指,看一看。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們之間的友誼也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二、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
學習習慣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反過來又作用于學習。因此,在教學中要精心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培養他們會聽并且認真聽的好習慣。在習慣訓練中,我主要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訓練。
(一)讓學生善于傾聽并大膽表達想法
例如在講授新課“8”的寫法時,我通過板書演示,讓孩子看清楚筆順和該字
在日字格中的位置,并且引導他們:“我們在學習7的寫法時,需要橫線和日字格平,數線稍微傾斜,那么大家看一下8需要注意什么呢?”于是我又讓孩子看我寫8讓孩子們自己學著去口述,在日字格里寫數字8需要注意哪些,并及時掌握。
(二)良好習慣的培養從有限的強迫性復述開始
一年級孩子在課堂上堅持聽講的時間有的是十幾分鐘,有的只能堅持幾分鐘,那么培養學生傾聽能力就需要從有限的強迫開始。課堂中最平常的方式如學生回答問題前先提示:“仔細聽,等會讓你們來說說他說得怎樣?”或者學生回答完問:“你們聽明白了嗎?”“誰能來再說一遍?”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有意強迫中慢慢學會傾聽。
教學中,我還會特意加入這樣的聽說訓練,如學習5以內加法后,我進行這樣的訓練:小朋友乘電梯,明明說:“我家在5 樓”,小紅說: “我家在小明家樓的樓上”,問小紅家在幾樓?教學十幾時,讓學生聽說“1 個十,6個一組成幾?”學習連加之后讓孩子聽“小明排在隊伍里,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這個隊伍有幾人?”……通過這樣的聽說訓練,我發現孩子們提煉信息、復述信息的能力漸漸變強了。
(三)在鼓勵中堅持加強孩子傾聽的積極性
很多孩子在聽到教師的問題后只管自己舉手,根本不去注意聽其他同學的發言,這時就需要教師正確地加以引導。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眼睛看著發言的孩子,也可以在一個學生發言結束后,追問一句:“誰聽懂了他的意思?”并對能舉手講明白的孩子大力表揚:“老師真喜歡你,你是全班最會聽的小朋友。”經過表揚,或許這孩子以后每次同學發言時都會聽得特別認真。如教學《9加幾》一課,我出示了“9+9=?”一題,一般學生的思路都是湊十法,有位學生這樣回答:“我的方法是想5+5=10,9和5相差4,4+4=8。”當時這位學生回答的聲音并不響亮,我都聽得有點困難,沒想到好幾雙小手舉了起來,興奮地說:“老師,我聽懂了,我來說他的意思。”看到這樣的情景,我的心里一陣欣慰。所以,在傾聽能力的培養中,教師千萬不要吝嗇贊揚,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三、培養學生應用數學、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新《課標》中要求通過數學學習,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比如,學習“數一數”這節數學課,首先要把數數有意識地引向學生身邊。如:讓學生數身邊的實物:數一數我們校園里的事物,家里的、路上看到的一些事物,并把這些發現講出來。教學中,學生從數畫面上的事物到數自己生活周圍的事物,讓學生在數數活動中不斷感受到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數學就在身邊。還有,在學習連加連減時,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購物,給孩子10元錢,讓孩子選擇自己的東西,看看錢夠用嗎,或者讓孩子分擔一些買小東西,(在10元錢范圍內的),讓孩子自己算好錢,從媽媽那取,這個過程既加強了口算能力和自理能力,也讓孩子感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由此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產生學好數學的愿望。在實際參與中,學生從數學學習活動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走進了生活,解決了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這樣,在感知數學與生活聯系的同時不斷促使學生產生愛學校、愛老師和同學、愛家人,熱愛生活的情感。
總之,一年級數學教學是學生學數學的開端,是學習數學的基礎。生活中所包含的數學知識豐富多彩,為了把豐富的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們得到更多的知識,就必須認真研究數學教學。根據不同階段的學情,不斷地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積極參與到新課程改革的行列中,用新的n程標準實施教育教學活動,使我們的學生成為新世紀需要的人才。
摘要:教學策略是指當教學目標確定以后,根據已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特征,有針對性地選擇和組合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技術,從而形成具有效率意義的特定的教學方案。有效的數學教學策略就是教師如何優選確保在單位時間內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途徑和教學措施。由于小學一年級學生本身的特殊性,所以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我從下面的五個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一年級;教學策略;有效
新的課程帶來了新的挑戰,新課程標準的全新理念給人們特別是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震撼和反思,而深刻的反思必將帶來教育持續健康的發展。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師必須具備有為學生一切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因此,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作用,尤其是對于一年級學生,他們小還不能完全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在學習活動中,他們的注意力很不穩定,愛做小動作。同時,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但觀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體,比較籠統,不夠精確等等,針對他們的這些特性,下面我將從課堂組織、學習興趣、自主探索、傾聽和評價這五方面入手,探索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重視課堂組織,讓課堂充滿激情
組織教學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斷地組織學生注意,管理紀律,引導學習,建立和諧的教學環境,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行為方式。一堂課的好壞不僅僅跟老師的教學方法有關,還和老師組織課堂紀律的好壞有關。它不僅影響到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而且與學生思想、感情、智力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課堂組織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級學生喜歡比賽,表現欲強,所以在課堂上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男女同學比賽,小組比賽和大組比賽,激發學生的激情,同時,一年級學生容易產生喜新厭舊的情緒,我經常換著形式比,有時進行爬山比賽,看看誰最快爬到山頂;有時進行摘果游戲,看看誰摘的果子最多;有時進行互吃蘋果比賽,誰表現好就可以吃對方的蘋果一口,直到把對方的蘋果吃完算贏等等,讓學生在形式多變的比賽中充滿激情,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另外,一年級學生自制力較差,很難在一節課里都注意力集中,因此我也設計了一些整頓紀律的兒歌,比如:一、二,拍拍手;三、四,點點頭;五、六,拍拍肩,(雙手交叉拍);七、八,扭扭腰,(雙手掐腰);九、十,快坐好!如果課堂上有人講話,我就會說:小鳥小鳥在哪里?學生:小鳥小鳥 飛走了。(雙手做飛的動作)如果有人做小動作,我就會說:小猴小猴在哪里?學生:小猴小猴溜走了。(雙手做溜走的動作)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有效組織課堂,使課堂充滿激情。
二、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表明:興趣是最活躍的心理成份,是一種帶趨向性的心理特征。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數學的學習內容是抽象、枯燥、無味的,它沒有形象生動的語言及生動的故事情節,不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把他們的心理狀態調節到最佳狀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教學“0的認識”時,我創設了一個故事情景:小朋友們,你們都知道小猴最喜歡吃桃子,這天,它到山上摘桃子,不一會工夫就摘了2個桃子,你們看,他吃了幾個?(1個)你能說說剛才的過程嗎?(2個桃子,吃了1個,還剩1個:2-1=1)。可是,他吃了1個桃子后覺得不夠飽,于是,他又吃了一個。你們看,現在還有幾個?(0)你能說說剛才的過程嗎?(1個桃子,吃了1個,就沒有:1-1=0)你能說說0表示什么嗎?(什么都沒有)這樣設計,把原本生硬的數字變成學生喜歡的故事,吸引他們到故事中,并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把思維的過程說出來,使學生樂學、易學。
(二)利用數學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一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比如:我在教學“5的認識”時,設計“搶凳子”這個游戲:5名學生圍著4張椅子繞圈,其他學生們唱歌,歌聲停下來后,學生們奮力搶屬于自己的座位,看誰的反應快。通過這個游戲,學生們直觀的建立了數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復習了有關“4”的知識,又引發了學生們學習新課的興趣,一舉數得。
(三)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對語言的要求很高,只有生動、形象和有趣的語言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完“10的組成”后,我把10的組成的數編成一首有趣的兒歌幫助學生掌握:1 9 1 9 ,好朋友; 2 8 2 8,手拉手;3 7 3 7,真親密;4 6 4 6,一起走;5 5,湊成一雙手。這樣,學生在形象易懂的兒歌中很容易記住10的組成。
(四)利用直觀教具、操作學具、電化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可是他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奇動人的事物比較敏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直觀教具、電化教學及操作學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 “10的認識”時,教師簡單地操作鍵盤,屏幕上出現了數字娃娃“0”,接著跳出“1”“2”“3”“4”“5”“6”“7”“8”“9”,同時出現聲音“9”說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來打抱不平,說:“如果我與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師問:“小朋友,你們相信嗎?”屏幕一閃,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們緊緊吸引住了。教師自然地把學生引入新課:“10的認識”。又比如我在教學“9的組成”時,我讓學生擺出9根小棒,然后把它分成兩份,看看有幾種分法并與同桌交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把9的組成這一抽象內容變成具體的操作,從而很輕松、容易的掌握9的組成。
三、鼓勵學生嘗試自主探索學習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很容易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同時,《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必須重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主動探索的機會,變“接受性學習”為“創造性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要鼓勵學生嘗試自主探索,從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比如教學《分類》時,使學生理解同一標準下的分類結果的同一性后,讓學生對水果、顏色和平面圖形不同的圖形進行分類,探究其中分類的多樣性,并通過小組的交流和集體交流感受到在不同標準下分類結果的多樣性,而在一道有平面圖形,有立體圖形,有大小圖形,有不同顏色圖形的題目里,鼓勵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看看能有幾種分法,只要學生是同一標準分類就可以,從而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又比如在教學“10的認識和組成”時,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動物森林里舉行“保齡球大賽”,邀請了8個小動物參加,讓學生猜一猜小動物們有可能一次打中幾個保齡球?沒打中幾個?學生可以動手畫畫,然后與小組同學進行討論、交流,再通過匯報總結出10的組成,還可以讓學生想一想如果讓你參加比賽,還有可能是什么情況?最后按照成績給小動物排隊、發獎(找規律)。學生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基礎知識,也使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了到提高。
【摘要】小學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學生的心理和身體特征較特殊。如何提高低段學生的數學課堂效率一直都是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從數學課堂的游戲環節對課堂效率的研究入手,從課堂游戲的形式,課堂游戲時間的長短等方面研究怎樣使用課堂游戲才能使數學課堂的效率得以提高。量化課堂游戲對低段數學課堂的效率提高的影響。
【關鍵詞】低段數學 課堂游戲 課堂效率
一、前言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從散漫式的寬松的環境,進入到有規律的有約束的新環境中,這個階段的小學生具有自身獨特的特征。首先對小學生的特征分析如下:
1.注意特征。小學生注意力不穩定,容易分心。因此,教師講課時要注意教學的組織嚴密、形象有趣、方法得當,這樣可使小學生保持40分鐘的連續注意。
2.感知特征。小學生視聽覺感知迅速發展,感知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漸增強,感知的分析綜合能力不斷提高。
3.思維特征。朱志賢在《兒童心理學》一書中指出: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思維為主要形式。
4.記憶特征。小學生很多知識的積累和思想的提高都是通過無意記憶起作用的,如故事、言語、教師的人格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就是不知不覺地儲存在學生記憶中。
根據小學生的以上特點,如何提高低段小學生的課堂效率也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問題。李曉梅[2]認為不但要為學生創設游戲與故事情境,還要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賈樂青[3]認為小學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靈活地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顧愛紅[4]從導入新課,弄清概念,突破重點和鞏固效果四個方面來闡述課堂游戲在低段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題材,呈現方式應豐富多彩。
游戲在數學教育中的有效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5]:首先,游戲是數學內容獲得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次,游戲與數學結構的相似性保證了游戲有利于數學思維的培養,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的精神。最后,游戲可以培養正確的數學態度。
本文通過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的課堂游戲的形式,課堂游戲的時間長短方面研究課堂游戲對于小學低段學生課堂效率的影響。量化課堂游戲對于低段數學課堂的效率提高的影響,為從事低段數學教學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二、課堂游戲對于低段數學課堂的效率的影響
開展實驗班級為小學一年級上學期階段的班級,為剛入學不到一個月的學生,學生人數50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0人。對于實驗有效性的說明,各實驗從游戲開始時計時,參與學生或關注的學生人數超過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即為有效開展實驗。游戲結束時計時結束,游戲結束的判定依據為參與學生或關注的學生人數低于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停止計時。
1.情境圖講解實驗
本部分實驗給學生們出示一幅內容較豐富的圖片,請學生們觀察圖片,說一說其中的數量關系。記錄講解多長時間,學生開始分散注意。如提供一幅圖,圖中有草地和小河,草地上有兩顆桃樹,桃樹上和桃樹下各有幾只大猴和小猴,有的猴在吃桃,有的猴在玩耍,天上還有幾只飛翔的鳥,樹上還停留了幾只鳥,小河中幾只大白鵝和小黃鴨在戲水。學生開始發言為計時開始,學生發掘圖中的數量關系,舉手發言,全班同學進行評價,關注圖片的學生人數低于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時停止計時。本次實驗所得計時時間約為10分鐘。
2.游戲形式及時間長短實驗
本實驗采取的游戲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全部學生集體參與的游戲,即集體游戲;另一種是選幾個學生到前面展示游戲,其他學生做回答判斷,即展示游戲。游戲開始時計時,參與學生或關注的學生人數低于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停止計時。
集體游戲,本部分實驗根據所上課堂內容,設計與課堂內容相符的課堂游戲。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第2單元《位置》,教學內容為《左右》一課,教授完左右內容后,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口令摸摸自己的左眼,摸摸自己的右耳,舉起自己的左手,跺跺自己的右腳,看誰又快又準。開始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很高,但實驗進行了6分鐘54秒,三分之二以上同學就開始注意力轉移到游戲以外了。
展示游戲,本部分實驗根據所上課堂內容,設計與課堂內容相符的課堂游戲。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第3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內容為《第幾》一課,請5到7名學生到前面來排隊,先請排隊的學生報數,老師隨機提問,排在第3位的同學是誰,全班同學一起說出他或她的姓名,老師說排在隊列中同學的姓名,讓全班同學說出他或她排在隊中第幾名。本實驗計時所得時間為10分鐘。
展示游戲的時間比集體游戲的時間長,說明游戲的形式對學生的注意力是有影響的,展示游戲與講解情境圖的時間相似,說明無論是看圖還是游戲,此階段小學生的注意力時間都是有一定范圍的。
三、研究結果
本文通過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的課堂游戲的形式,課堂游戲的時間長短方面研究課堂游戲對于小學低段學生課堂效率的影響。課堂游戲的形式對學生的注意力是有影響的,展示游戲會比集體游戲對課堂效率提高有更好的作用。
四、提高低段數學課堂效率的途徑
1.運用有效課堂游戲提高課堂效率
從本研究結果可知,游戲形式對課堂效率的提高有一定影響。教師在低段數學課堂上要根據授課內容設計游戲,游戲的目的是通過游戲的形式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盡量避免教師一個人在前面演示等形式的集體游戲,多增加學生參與性的展示游戲形式,這樣更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
2.增加課堂形式的多樣化
從本研究可知,無論是游戲形式還是說說情境圖形式,學生的興趣時間都不會超過10分鐘。現行的低段數學課堂每節課的時間是40分鐘,一節課中至少要安排4種以上的不同形式來完成本節課所要達到的課堂目的。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合理安排一節課的內容,達到動靜結合,形式多樣的效果。
【摘 要】我們學校申請了《新媒體時代下農村小學數學閱讀理解能力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研究,我作為課題組主要成員,主研《低年級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為了課題的實驗能真正落到實處,我在本學年主動申請到村小教一年級,在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困惑,但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利用《小學數學報》,“班班通”等資源,結合家長培訓會,QQ、微信等聊天工具及時指導,讓孩子在數學閱讀能力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時激發孩子濃厚數學興趣。
【關鍵詞】村小一年級;數學閱讀能力;培養
我們學校申請了《新媒體時代下農村小學數學閱讀理解能力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研究,我作為課題組主要成員,主研《低年級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為了課題的實驗能真正落到實處,我申請到村下教一年級。我接收的班級有48人,80%都是留守兒童。因為幼兒園不教識字,加上沒有家長輔導,有幾個孩子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所以閱讀方面只能算零基礎。怎樣培養孩子的數學閱讀能力呢?
一、定期召開家長培訓會,為數學閱讀能力培養“助力”
多數家長認為孩子在一年級會口算就是數學得行,少部分家長想輔導,但為了生活也鞭長莫及。怎么辦?及時召開家長培訓會。大部分家長因為孩子剛入小學,對孩子和老師都充滿期待,而且也十分熱情和配合。我趕緊抓住這個契機召開家長會,跟家長們講解一年級學習對孩子是多么的重要,“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雖然“萬事開頭難”,但“萬丈高樓從地起”,基礎打好了,孩子后面的學習就會越來月輕松了。國家主席提出全民閱讀,提高國民素質,讓家長們明白孩子學習讀書,不僅是個人的事情,這是國家的要求,讓家長從認識上去改變,從而愿意陪伴孩子走過“幼小銜接”的這一段路。同時培訓家長如何指導孩子學習和配合老師督促孩子自主學習,例如讓家長每天堅持伴讀,在孩子做作業時在旁邊看著,孩子有不識的字要及時提醒;讀不懂的題目家長要指導,同時提醒孩子注意書寫規范,姿勢正確等。QQ、微信也是我們溝通的主要渠道,把每天的作業要求發到群里去,家長們及時提醒孩子完成,有不懂的地方,就在群里討論,家長取長補短,也跟著漲了知識。家長不會上QQ的,就由孩子父母打電話提醒,“遙控指揮”。對于特殊家庭,我只有采取定期家訪。
二、從識字教學開始,指導讀題方法,為培養數學閱讀能力“奠基”
一年級的孩子在幼兒園識字基本為零。讓這些孩子閱讀書本文字那簡直是看“天書”。看著孩子們“蒙蒙”的樣子,我真的無語了。
怎么辦?從識字教學開始吧。在新課教學時,先教孩子們認識關鍵字。例如:第一單元的關鍵字是:多,少,數一數,左右,最,第,順序,同樣多,比,畫,涂,劃,從大到小,從小到大;第三單元的關鍵字有:分一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數學課中經常出現識字教學,讓有的家長誤會我要改行教語文呢。剛入學的一年級,識字量很少,在最初一段時間由老師或家長為其讀題,這是無奈之舉。但是當拼音教學告一段落后,我就把讀題的權利交還給學生,不能因小學生讀題速度慢就一包到底。因此,練習設計中,對于學生不認識的字就加上拼音,讓學生拼出字,然后讀出字詞,并引導他們自己理解題意。數學老師不能貪圖省快而放棄了拼音這個工具,應充分利用拼音這個工具讓學生自己讀題解題。在讀題習慣的培養上,我的原則是教師一定要做一名“懶”老師,該讓學生理解的要求,讀的題目一定要讓學生獨自完成,學會抓住重點的詞,逐步養成認真讀題的習慣。當做練習有了一定的經驗,學生便有了憑經驗做題的貪懶思想,而忽視題的要求。在這時,我們不妨采用多種形式,變換讀題方式來刺激學生讀題,比如讓讀題最棒的小朋友當小老師為大家讀,當小老師是小朋友覺得最榮耀的事,因此大家都努力地把題讀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那個。再比如開火車讀,分角色比賽讀等這些都是小朋友們喜歡的讀書方法,應用到讀題中來,同樣也受小朋友的歡迎。這樣摒棄了單一的讀題方式,把讀題置于比賽、活動甚至游戲中,自然學生的興趣就提高了。給出讀題的方法。例如:5+=9,-=3。想一想,表示幾?表示幾?思考先求那個圖形?學生在讀題的時候“正方形表示幾”對應的是“表示幾”,但在點的時候不能一一對應,學生一點無法對應,就傻傻等在哪里,這時候老師應當在投影儀下指導逐字點的方法。這樣題目讀順了,孩子才能夠思考有幾個問題,如果連題目都不順,何來按要求呢。
在數學閱讀中不僅僅是文字的閱讀,還有不同類型的題目。例如:純圖片,圖文結合,表格,純文字等等,這就要求學生不僅有讀文字的方法,更要仔細觀察題目的習慣。如圖文結合的題目中往往隱含著一些條件。要挖掘這些隱含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先看文字,找出這些問題需要哪些條件,然后,再從圖上找一找,圖上有哪些信息。一些只有圖形的問題,一定要讓孩子說說圖的意思。
三、借助課外讀物《小學數學報》,為培養數學閱讀能力注入“活力”
農村家庭經濟條件差,家長意識也差,孩子基本沒有課外讀物。于是,我就向家長們推薦定了《小學數學報》。例如,關于“第幾”的練習就編了一首兒歌:《雞鴨排隊》(說稀奇,真稀奇鴨子隊里混只雞。正著數數它第三,倒著數數它第七。小朋友來算一算,小雞小鴨各是幾?)當孩子們通過自己閱讀理解,爭先恐后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答案的時候,孩子們心中的成功體驗是多么的強烈。又如,把“0”的作用編成故事《“0”的記者見面會》,讓孩子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中就記住了0的妙用,孩子們發現,原來數學不只是枯燥的數字和計算,而是有趣的故事和兒歌。還有《名師大講堂》、《大數學家的故事》、《每日一練》都是孩子們喜歡的欄目。每周三的中午是孩子們讀報時間,孩子們在愉快的閱讀中獲得知識,長了智慧,更是激發了孩子濃厚的數學興趣。
四、利用“班班通”資源,為培養數學閱讀能力“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也是數學教學的關鍵內容。國家“均衡”教育讓村小也享受到現代化數字信息資源。“班班通”提供計算機系統進行定格、慢放、加速、重讀、圖像的變化、色彩以及聲音配合等效果,可展示優美的圖像、動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求知欲,活躍學生的思維,在次情景下的閱讀理解更是事半功倍。例如,講“幾”和“第幾”的區別時,就利用動物開運動會的動畫場景讓學生理解和認識。學生內在的學習愿望和學習動機一旦激發,就會聚精會神,努力追源,并感到樂在其中。通過“班班通”資源,對一個知識點呈現多維動畫,都會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在動腦中形成鮮明的知覺表象,有助于揭示數學問題的本質特征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啟迪心智,培養學生探究精神,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總之,農村小學一年級數學閱讀能力培養是個挑戰,只有家長老師配合,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多種媒體輔助,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收獲閱讀的成功。
摘 要:數學知識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教師可以在數學教學中采用動畫人物、游戲、動手操作、講故事、編口訣、兒歌等激趣方法進行教學,使抽象的數學形象化、具體化,把學生學習數學的狀態帶入最佳,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激趣;數學知識;教學效果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年級學生在學習上還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在課堂上注意力不夠集中,要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必須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針對一年級小學生的特點,我在多年教學工作中總結出以下幾種激趣方法。
一、以動畫人物激趣
一年級的學生榮譽感較強,喜歡爭強好勝。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常讓學生扮演他們喜歡看的動畫人物“熊大”“熊二”或“光頭強”,進行兩人之間、小組之間的比賽。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如在學習了10以內加減法后,我設計了爭當“熊大”“熊二”或“光頭強”比賽,讓全班學生每兩組之間進行比賽。我念算式,讓學生搶答,答得又對又快的就是“熊大”“熊二”“光頭強”,或讓學生自己出題,同學之間進行搶答。不言而喻,爭當學生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具有很大的激勵性,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也將他們帶進了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以游戲激趣
低年級小學生具有好動的特征,為了調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動的特點,把數學抽象的內容以游戲形式生動地呈現出來,從而使學生能自己思考、理解和消化。例如,在學習加減混合計算時,在教室指定兩個地方假定學生熟知的兩個車站,然后由教師當司機(游戲熟悉了可由學生當司機),學生當乘客,自愿在兩個車站上下車。游戲開始:教師開車到1號車站報站:“嘀嘀――××車站到了,下車的乘客請下車走好,注意安全,上車的乘客請坐穩。”由5個學生上車,教師開車到了2號車站并報站:“嘀嘀――××車站到了,下車的乘客請下車走好,注意安全,上車的乘客請坐穩。”這時下車3人,又上車4人。由學生提出“車上一共有幾位乘客?車上共有多少人?兩個車站共上車多少人”等問題,學生會在游戲過程中積極提出不同的問題,再逐一解決問題。在游戲中學習,能夠使他們的思維處于興奮狀態,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輕松地學會了數學知識。
三、操作化激趣
愛動是低年級學生的天性。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操作活動要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習新知,掌握知識。例如,教師可以找幾個學生唱歌,豆豆同學的前面站3個同學,他的后面再站5個同學,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學生在唱歌。教師也可擺學具:。用“”表示豆豆,用“”表示其他學生。通過操作,學生明白了這一隊一共有9人。接著,教師再改成:總共有10個學生做游戲,從前數倩倩第4,從后數倩倩第幾?學生很快就從擺好的學具中發現從后數倩倩排第7。將實際操作活動運用到數學課堂,其具體化、形象化的特點易于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生活化激趣
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生活情境,設計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設計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我在教學“應用題計算”時,讓學生參與“買”室內的任何物品,并標上價格,如告訴學生:“一個筆袋3元,一個本子2元,一根鉛筆1元,媽媽給你10元錢,你想買哪幾樣學習用品?”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他們會提出一個又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可以讓他們親身感受到數學問題來源于實際生活。
五、置身童話激趣
我根據兒童好動、好玩、好奇的身心特點,利用童話來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愉快地接受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來說,學生對小動物都有喜愛之情。因此我把一些數學內容編成童話故事性的東西讓學生邊玩邊學習,如:讓兩個學生分別充當熊媽媽和熊寶寶,他們在自己的果園里采摘了許多水果,想請小兔子、小猴、小刺猬、小羊、小馬(由學生扮演這些小動物)來家里做客,熊媽媽帶領熊寶寶禮貌地拿出6個蘋果、4個梨、5個桃子、10個葡萄(可用卡片)請它們吃。學生會興趣盎然地根據這個畫面提出各種不同的數學問題并解決。利用童話法教學,可使小學生積極地、愉快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培養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六、故事化激趣
低年級學生最愛聽故事,于是,我在教學時會隨時把數學知識貫穿于故事之中,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學習加減混合計算時,我邊畫簡筆畫,邊講:“星期六上午,五只小白雞來到草地上做游戲,兩只小黃雞看見了,高興地跑去也參加了游戲。一會兒,兩只小黃雞的媽媽叫它們幫她做家務,兩只小黃雞高興地走了。一只小白雞的媽媽叫它去吃飯,這只小白雞也高興地走了,其他小雞就在草地上講故事。”講完后,我讓學生根據故事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這樣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呈現出來,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非常集中,興趣也特別濃厚。
七、口訣、兒歌激趣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和單調,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將它們編成口訣、兒歌來進行教學,這樣不僅便于學生掌握,而且課堂也變得富有生機。例如在學習用“”比較數的大小時,我根據兩個符號的特點編口訣:認符號看左邊,左尖尖小于號,左口口大于號;比大小,看符號,尖尖小,對小數,口口大,對大數。學生念著口訣使用“”就不會搞錯了。學習“湊十法”時,我編了“湊十找朋友兒歌”:小朋友,拍拍手,我們幫數找朋友,一和九拉拉手,二和八是朋友,三見七點點頭,四找六玩游戲,兩五相湊就滿十,九一、八二,七三、六四相加都是十,做加做減想到它,又對又快用處大。這些口訣、兒歌大大地幫助了學生的記憶和計算,使學生計算又快又準。
總之,“激趣”教學能發揮數學知識的內在魅力,使課堂煥發活力,吸引和感染學生,并把知識、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地推進低年級數學素質教育。
【摘 要】常言道,興趣是人們最好的老師。但是,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他們正是無憂無慮、喜歡玩耍的時候。對于學習方面,他們還沒形成一種正確的思維。而且,一貫的數學教學模式似乎僵硬許多。所以,教師應該以激勵和趣味性強的方式將小學生們帶入到愉快又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去。如此,小學生們才會輕松并有效的進入到學習的狀態中去。下面就如何激勵低年級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來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激趣方式;數學游戲
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迅猛發展,我國各方面都應該做到相應的改革才能與時俱進。當然,這其中少不了教育方面的改革。只有采用靈活、多變的教育模式,結合孩子的自然天性,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孩子們自我學習的本能,我們國家才能培養出一批優秀的數學人才。
一、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數學融入到生活中
我們知道,一年級小學生們都處在心智還不健全的時期。他們對問題的思考能力還比較弱。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們應該學會將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和小朋友們愛玩愛鬧的天性結合到一塊,讓他們不知不覺中就能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美和魅力,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認識物體》一節中,小朋友們對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都不太熟悉。于是,我就拿出我已經準備好的魔方、水杯、牙膏盒等讓他們先看一看,觀察一下。然后,讓他們自己說一說這些東西的基本特征,歸歸類。從而,使他們對長方體、正方體、球體有一個概念性的理解,而且也會使他們印象深刻。
小孩子們還處于什么都不懂的年紀,他們的世界里只有玩鬧。教師們只有學會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小主人們。特別是數學課上,給一些實物,讓他們的主動意識增強。這樣,課堂效果才會大大提高。例如:有這樣一道題,小朋友們做游戲,小明的后面有3個小朋友,小明的前面有2個小朋友,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做游戲?先讓學生通過擺具的方式來記住代表小朋友的數字符號,“”表示小強,“”表示做游戲的其他小朋友。我相信通過這次簡單的游戲,他們能夠很快計算出一共有幾位小朋友。所以說,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一來提高他們的課堂注意力,二來能夠使他們很好的掌握課堂所學的知識。
二、用簡單有趣的物體來幫小朋友們快速記憶,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大家都知道,數學的教學內容對于小朋友們來說遠遠沒有玩具有誘惑力,當然不易引起小朋友的興趣和關注。因此,在教學生認數和記數時,我們應該采用具體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為了讓學生記住數字1―9的字形,教師可以放映多媒體,將小動物或孩子們喜歡的玩具等下面標識1、2、3...9,然后讓他們說出喜歡的動物或玩具的數字,以此來幫助學生記住字形。通過這樣的教學,將枯燥無味的數學融進到了孩子喜歡的事物中去,讓他們主動地去學習,而不是老師被動地去督促。
三、游戲可以最大化激發小朋友學習數學的強烈興趣
(一)愛玩愛動是一年級小學生的天性,游戲恰恰符合學生這一特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們一邊做著游戲,一邊慢慢地對數學有了基本的認識和了解。這也可以為他們喜歡上數學而打下一定的基礎。如此一來,小學生們在數學游戲中,學習和玩耍兩不誤。并且他們也會在在游戲中享受獲得成功的極大的快樂和自豪感。這樣,能夠極大調動小學生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如做關于“6”的游戲時,老師說2,伸出2個手指頭。然后小朋友們說出幾能夠得到6,可以老師學生一塊猜,也可以同桌之間相互猜。
(二)在教學中,通過做有趣的數學游戲,讓他們在數學游戲中,玩并快樂著,快樂著并很好地學習著,這樣肯定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如:口算練習時,常用的有書本排隊、土豆先生是幾號、超市大采購等,再增加一些獎勵游戲,如頒發優秀卡片、小紅花等,氣氛會更加熱烈。
例如教師在講授知識的同時,可以把數學滲透到猜謎語的環節中去。把小朋友們分成若干組,然后多媒體上放出謎語的問題,要外放聲音,哪組小朋友回答正確的多,就可以獲得小紅花的獎勵。這樣,在競賽中,不僅能夠使小學生們體驗成功的樂趣,還能喚起他們內心的好勝心和自我表現的能力,以此來調動他們學習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以多媒體為載體,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在現代社會里,信息表現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所以,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可以為小朋友們提供一個視聽說并存的奇妙的學習環境。這種方式可能比老師在黑板上講更具有誘惑力。這樣,不但使數學教學生動有趣好玩,還能快速加強小朋友們的記憶力。例如:在學習10的知識的課堂上,屏幕上出現了數字娃娃“0”接著跳出1、2、???9,并且出現畫外音。“9”說自己是老大,看不起“0”。“1”出來打抱不平,說:如果我和0站一塊,就比你大。老師問:“小朋友們,你們相信嗎?”。然后話剛說完,1和0站一塊,他們倆緊緊吸一塊了。最后,9悲傷的低下頭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結語
總之,要想充分激發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必須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并結合教學的內容,來設計小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不一樣的數學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他們主動學習數學的熱情。當然,教師們也應該正確把握數學教學語言的特色、技巧等。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小學數學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剛剛接觸數學知識,這導致學生學習起來存在較大的困難,很多知識無法有效的理解,長期下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探究式教學模式則是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帶動學生主動學習。本文主要是對小學一年級數學探究性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數學;探究式教學;應用
現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有效進行數學知識的運用,從而來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探究式教學模式,以此來促進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并且主動探究并解決問題,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1.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提升學生的探究興趣
對于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來說,小學生剛剛升入學校,對小學生活不夠熟悉。并且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其存在較大的邏輯性,抽象性較強,學生在學習起來存在較大的困難[1]。因此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必須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措施不斷提升學生的探究興趣,能夠讓學生主動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索,從而來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索,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而教學模式,能夠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從而來激發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另外,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以及要根據學生的基礎能力,設置出科學合理的措施進行針對性教學。這樣就需要教師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經常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設置出有效的教學模式。不斷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提升,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現今,小學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小學一年級數學探究性教學來說,教師必須要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以及創新的習慣。教師不能直接為學生解答疑問,要能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思考,從而來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2]。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充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動手實踐,以此來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師要針對一些數學問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要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并且能夠小組之間進行探討,以此來對問題進行分析,從而來不斷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
3.創新教學理念,提升學生信心
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設置出科學有效的措施,以此來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學生只能根據教師的提問進行思考,并且也只能按照教師的思路進行問題的分析,最終得出答案。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僅僅很多都是教師一個人主導課堂教學,導致學生缺少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導致學生無法進行舉一反三,思維能力無法得到鍛煉。這樣學生無法有效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長期下來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這樣教師必須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采取創新的模式來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尤其是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可以采用小學合作教學模式,為各個小組成員設置一些有效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進行相互討論,從而來不斷思考,讓學生了解數學的魅力所在,學生在討論中進行思考,不斷開發一些新型的解題方式,這樣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將得到鍛煉,從而來在探究中了解數學的樂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3]。
4.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所在,教師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將會提升學生的親切度,促進學生主動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教師要對數學教材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并且也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出合理的教學措施。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有效學習習慣,不斷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這樣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開放性的討論題目,以此來促進學生之間相互探究與討論,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外,教師要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去制定出有效的解決策略。同時教師也要尊重學生,了解學生心中所想,并利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以此來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興趣,主動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
結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教育事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小學數學學科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科,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必須要采用科學有效的措施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探究式教學模式則是一種有效的模式,能夠帶動學生主動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在探究中提升數學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
一年級的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剛升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大都接受過學前教育,所以他們對數學并不是一無所知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數一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能數出的數,例如人數、桌子等。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都有哪些數。還讓學生說出一些和自己有關的數字,看誰說得多、說得好。讓學生感覺到數學永遠在自己的身邊、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途徑。現在的數學教材中有很多的練習題具有解法不唯一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培養學生多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剛開始,當我提出還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時,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我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對提出不同見解的學生給予表揚。受到表揚后,大家的積極性就更高了。這樣使學生以后敢于發言,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從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問題、用不同的手段來解決問題,充分意識到解決同一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3.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
聽講是課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門。學生聽課專心與否,是決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課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主要采取正面引導的方法,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就表揚;而看到個別不認真聽講的學生,就用眼神加以暗示。一年級學生都很單純,都愛受表揚,因此正面引導的效果會好些。
一年級學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齡特征,思維更具形象性。在教學中,我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盡量利用教學掛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種游戲方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大膽發言的習慣。
發言時學生需要將自己的思考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要把內部的知識轉化為外部的語言,必須表達清楚,使別人能聽懂。發言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我在課上盡量多創造機會讓學生發言,提高學生表達的準確性。但一節課上學生能發言的機會畢竟有限。有的學生按捺不住,提意見:“該到我了。”我向學生們解釋:不可能全班同學都來回答問題,只有敢于舉手的老師才叫。這節課叫不到你,下次一定有機會叫到。學生回答問題如果正確,那是再好不過了。如果學生回答錯了,說明他們對知識還沒有真正理解透。而他們的錯誤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如果能很好地引導,就會有助學生掌握知識。
5.主動參與,善于合作。
教學中,我注意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同時精心組織每次合作,使他們在有效、有序的共同學習中得到交流、受到啟發。我認為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交流、合作學習時,不見得每個知識點、每個學習內容都必須采取合作的學習方式。只有在某些地方意見發生分歧時或可多方面解決問題時,才需要適時地采用討論交流的合作學習的方式,這樣可使學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別人的想法,擴大知識面,又在與同學的交流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同時在新課程的合作學習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彼此相互傾聽、思考、交流。老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適時評價。學生在這多元性、豐富性和生動性的學習交流中,能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并得到發展。
6.打破常規,樂于創新。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為課程改革的重大課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首先要為學生營造和諧、活潑的學習氛圍。只有在一個相對寬松、包容的環境中,學生才敢于讓自己的思想插上創新的翅膀,也才樂于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其次,要善于開發資源,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例如在學習了《認識圖形》以后,我布置的家庭作業就是要求他們應用學過的圖形畫一幅美麗的圖畫。這樣的家庭作業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經過他們的描繪,一幅幅充滿創意的圖畫出現在我眼前,我不禁感嘆他們的思維是如此的活躍。這樣的家庭作業不僅鞏固了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以后的繼續學習打下了基礎。
7.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是數學學習的必備素養之一。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要求觀察時要有條理,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可以按從上至下的順序觀察,也可以按從遠到近的順序觀察,最好能多角度地觀察。每幅圖觀察完后,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說說大體的意思。學生說時,教師要及時引導、提示,學生說得不完整的,要指導學生說完整。從而讓學生學會觀察,并能用數學語言完整地表達主題圖的意思。
摘 要: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是祖國未來建設的接班人,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花朵,而對于他們數學學習興趣與習慣的培養,有助于他們健康、良好地向前發展,成為未來國家建設中的可造之才。從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的近況與問題開始著手分析,研究培養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興趣與習慣的主要措施,從而實現對一年級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與習慣的培養,提高數學教學成果與效率,推動教育事業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興趣;習慣;問題
數學教學在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對學生數學知識與數學能力培養的一門重要學科,在新課程改革中,數學教學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更加重視對小學生能力的培養,并重點強調了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與習慣的重要性,由于一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兒童時期,其性格、智力等素質能力還未開發與發展,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與習慣,不僅會使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數學知識得到促進與提升,還有助于小學生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使小學生向著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思想的方向邁進。
一、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的近況與問題
1.數學學習近況
雖然素質教育已經全面實施,但是由于小學生處于兒童時期,其心智、能力表現都還不夠成熟,需要教師與家長的啟蒙與開發,因此,一年級的小學生在目前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是很熱衷,并且還存在非常多的不良學習習慣,影響了小學生數學知識的積累與數學能力的發展。其不良學習習慣具體表現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聽講,容易被外界因素吸引或者干擾其他學生學習;在數學習題書寫時字跡潦草,不僅存在錯別字,還總是寫錯或漏寫,使人不了解也看不懂他在寫什么;不懂得審題或審題不認真、馬虎,常常計算出錯;太過依賴他人,經常抄寫他人作業;上課小動作不斷、愛玩游戲等,這些不良習慣,都制約著小學生個人的良好發展,因此,改正小學生的不良習慣,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與習慣是目前教育事業急需完成的重要任務之一。
2.影響培養數學學習興趣與習慣的問題
(1)心智不成熟
一年級小學生在心智方面的不成熟是小學生兒童時期所存在的主要內在因素之一,而正是由于這種因素的影響,才導致小學生不能以成熟的態度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與干擾,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思維轉移的情況,這種內在因素是影響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與習慣培養的主要問題。
(2)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小學生培養數學學習興趣與習慣過程中的引導者,數學是一門由運算組成的學科,其主要依靠的能力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而現今在數學教育的過程中,缺乏對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往往只是采取以講授的方式為小學生解答難題,卻很少運用引導的方式使小學生獨立找出答案,這種現象極不利于小學生的個人發展,因此才會出現不會審題、經常抄襲他人作業、太過依賴他人的情況。
二、培養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興趣與習慣的主要措施
1.教師應樹立良好榜樣,從而正確引導
由于一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兒童時期,在其能力的表現中,模仿能力是一種表現極為突出的能力,而教師是與小學生接觸非常密切的人,因此,教師在日常對小學生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樹立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對小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使小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而老師榜樣形象的樹立在很大程度上也會激發小學生模仿與學習的興趣,加強對小學生興趣與習慣的培養。
2.創新教學方法,調動小學生的好奇心
創新教學方式,首先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具有多樣化與新穎性的教學方法,調動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講授十以內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采用色彩比較艷麗的輔助教學工具,對小學生進行10以內加減法的數學演練,同時,小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被新穎、顏色艷麗、可愛的教學輔助工具所吸引,實現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從而使小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印象,培養數學學習興趣與習慣。
綜上所述,通過對當前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的近況與問題分析,我們了解到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對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與習慣的重要性。明確對一年級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與習慣的培養,有助于小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強化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對小學生個人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培養數學學習興趣與習慣,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成果與教學質量,還能推動我國教育事業在未來的長遠發展,為我國的人才之需提供強大的堅實后盾。
摘 要:受主客觀條件的約束,農村小學一年級的教學與城市小學一年級的教學存在一定差異。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以及提高農村小學教學質量的客觀要求,農村小學的教學理念和模式都在進行改革。本文以農村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為例,結合農村小學的實際情況,提出開展農村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的三種方式。
關鍵詞:農村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
小學一年級是學生正式步入學習的啟蒙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習對小學生打好學習基礎、建立學習興趣以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均有著重要影響和意義。農村小學的教學條件雖然有限,但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農村小學也在積極進行改革,力求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筆者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并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農村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
一、開展趣味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一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顯示,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但卻天性好玩,對做游戲、聽故事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且在參與這些活動時能保持相對較長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可根據這一特點開展教學。
1.游戲教學
小學一年級學生很難在短期內適應從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學前期進入以正規課業學習為主要活動的學齡期的這一變化,教師利用游戲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較好途徑,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例如,教師在教學生“數的組成與分解”時,可以借用小學生都較為熟知的“找朋友”游戲來教學。首先讓參加游戲的小學生頭戴數字卡,隨后學生一邊唱著“找呀找呀,找到一個好朋友”,一邊相互找朋友,當教師發出“分”或者“合”其中任意一種口令(或某一數字)后,學生需按照口令要求找到與自己頭飾上的數能合成或者分成教師口令中的數的另一人,組合正確就是一對好朋友。
2.兒歌教學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抽象思維尚未發育,記憶知識與其喜好、興趣有較大聯系。如果教師能把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易于記憶,則能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教“認識10以內的數字”時,教師可以編成兒歌:1像鉛筆細長條,2像小鴨水上漂,3像耳朵會聽話,4像小旗迎風飄……如此一來,學生很快就學會了10以內的數字。
3.故事教學
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童話故事。因此借用故事進行教學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用白雪公主的故事來進行數學教學,教師可以設置幾種情境:首先是白雪公主被巫婆帶走了,要想救出白雪公主,需數出巫婆魔盒里裝有幾種圖形以及每種圖形的個數;其次是白雪公主雖被救出,但巫婆在其回家的路上設計了陷阱,需數出每種陷阱各有多少個才能安全回家;最后白雪公主安全到家了,很多動物前來祝賀,需數出動物的種類以及數量。
二、知識生活化
在很多人眼中,數學是抽象的,是枯燥乏味的,是難以理解的。殊不知數學也可以是生活化的。學習小學一年級數學知識時,盡可能地將其生活化,這樣不僅能給學生直觀的感知,還能改變學生對數學固有的認知,讓其體驗學習數學的輕松愉快。如在教“認識時鐘”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思考“7點鐘起床,洗漱吃早餐共用了20分鐘,然后和媽媽一起出門,請問出門時是幾點”等類似的問題。
三、借助工具,輔助教學
1.借助實物、教具
借助實物、教具進行數學教學,可以讓知識變得更直觀形象,易于小學生理解掌握。如在“認識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布置任務,要求小學生從家里帶上自己喜愛的卡片、學習用具或者玩具,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認識不同的圖形,描述它們的特征,并對同類物品進行歸類。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羅列出不同圖形的事物。
2.借助多媒體
現階段農村小學還不能完全實現多媒體教學,一方面是因為教學設施不完備,另一方面個別教師的多媒體教學技能有待加強。但多媒體教學是未來教育教學的必然方向。在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把生動的動畫、聲音融為一體,為學生呈現一個生動、活潑、有生命力、直觀的形象,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這一點也是利用了一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
總之,農村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任重而道遠,需要教師不斷努力嘗試并總結經驗,以期能使農村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小學一年級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最重要的,這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因此,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
聽講是課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門。學生聽講能力強弱與否,是決定接受信息多少的首要因素。
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首先要注意教師的教,由于學生的年齡特征,思維更具形象性。在具體教學中,要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盡量利用圖片、模具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種游戲的方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另外,還可以采取正面引導的方法,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就適時的表揚。如,“某某某聽講多認真呀,有的小朋友真應該向他學習。”而看到個別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教師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級學生很單純,都愛受表揚,因此正面引導的效果也不錯。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這樣的學習習慣才會有助于學生的進步。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應單純地“教”知識,而應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去做、去想知識。如:在學習“10的分與合”時,在復習鋪墊的基礎上,提問:“10可以分成幾和幾呢?”引導學生一邊分小棒一邊思考,從而自己得出結論。多問幾個“為什么”比直接告訴學生“是這樣的”要好得多。
另外,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也應引起我們的注意。如在進行“8加幾”的學習時,也許你才剛開講,有的學生就叫起來:8+3=11、8+4=12、8+5=13……千萬不要以為學生都會了,知道答案的學生都是上幼兒園時學得好的,而那些幼兒園沒學會的學生則一無所知。即使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樣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則僅是形式上會背出答案而已,而對于具體的思考過程、計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這時我們可以問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你們是怎么算出來的?你能當小老師說給其他同學聽聽嗎?”這就促使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來考慮如何解釋,從而重新思考關于十幾減8的相關知識。而對那些還不會計算十幾減8的學生可以這樣引導:“同學們,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這么多算式,我們可不能輸給他們,趕緊想辦法試試看。”這樣,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就幾乎能全部調動起來了。之后,再請小老師說說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學進行驗證、補充,學生在相互之間的思維撞擊中學會了知識,獲得了積極的成功體驗。
三、培養學生積極發言的習慣
發言需要學生將自己的思考過程用言語的形式表達出來,它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
學生不發言或怕發言是因為他們缺乏勇氣和信心。所以,要培養學生積極發言的習慣,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有敢說的勇氣。針對實際,要時時以敢說者帶動、激勵怕言者。教學中,對于那些愛探索、肯帶頭的學生,給予及時的表揚:×××同學膽子真大,回答問題時聲音真響亮;×××同學真愛動腦筋;你說的棒極了等等。對于那些不善于發言,怕發言的學生給予期待的眼神,鼓勵的目光,并加以適當的點拔、適時的引導,增強他們說的勇氣和信心,只要他們能開口,我也會以鼓勵的口吻對待,讓他感到自己也能說,即使說錯也沒關系。還可以讓怕發言者復述敢說者發表的想法,并給予鼓勵:“你也說的很好”,以此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課中那些較簡單的問題,就把說話的機會讓給怕發言者,并及時鼓勵:“你答得非常正確,很有進步。”孩子都有從眾心理,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把個人的回答改為同桌互說、四人小組交流;把點名回答改為幾位小朋友的一起回答,以此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回答問題的興趣。
四、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習慣。
動手操作是兒童認識事物的重要手段,兒童在動手操作中獲得直接經驗,在“做中想,想中學”。只有學生確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為了讓一年級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擺一擺”“畫一畫”“圈一圈”“數一數”等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學生在直觀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能夠積累學習的“關鍵經驗”,而這些經驗是教師無法教會的,必須由學生自己體驗。例如,在教學“分與合”時,教師讓學生借助學具,將6個桃放在兩個盤里:一盤放1個,另一盤放5個;一盤放2個,另一盤也放4個;一盤放3個,另一盤放3個……,有了這一操作的過程,再抽象成數的分與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實現了由形象到抽象的過渡。
五、培養學生“認真做作業”的學習習慣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升華,作業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課堂學到的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理解。堅持獨立完成作業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好機會。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
1.認真審題
題是正確解題的前提。我們在課堂上教給學生讀題方法,要求學生邊指邊讀,強調他們多讀,弄懂題目告訴了哪些數學信息,讀中畫重點字、詞,養成用符號標記習慣,同時指導分析對比的方法。
2.規范書寫
教給學生寫作業方法,要求書寫數字清楚,整齊、美觀、格式正確,并且要限時內完成作業。有了時間限制,學生不敢隨意浪費時間。和時間比賽的結果會鼓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3.細心演算
演算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我們訓練學生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計算必須慎重,切勿草率從事。不管題目難易都要認真對待。對認真演算有進步的同學給予鼓勵表揚,樹榜樣。
4.檢驗改錯
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有錯誤是難免的。要要求學生在做完作業以后再認真檢查,發現并改正錯誤。
總之,一年級學生由于特殊的年齡特征,光靠老師的工作是不夠的,家長的力量不可忽視。所以,還需借助每一次和家長接觸的機會,向家長滲透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讓他們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和家長交流一些輔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爭取家庭輔導與學校教育達到和諧統一。只有多渠道、堅持不懈地抓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工作,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有用人才。
【摘 要】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都是剛剛入學的兒童,天真浪漫,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課堂上,有時要玩一會兒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傳統的教學思想把這些特征視為影響學生學習的缺點加以約束,限制學生“動”,強制聽課,有的還認為是患了“多動癥”。上課不專心聽講,老師批評,家長責備,他們上課時像是被捆住了手腳,束縛了思維,完全處于被動地位,上一堂課下來又苦又累,從小產生厭學情緒。長此以往,形成大面積的后進層面,日積月累,延誤孩子的一生。
【關鍵詞】一年級;數學;設計;認識;實踐
如果我們上一年級課的老師,能夠讓孩子們一上學就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小培養起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對孩子們來說,將受益匪淺。我擔任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在掌握教學大綱要求和教材編排意圖的基礎上學習、引進、移植外地外校教師和本校同行們的理論和經驗,在課堂教學設計方面,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目的,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品質,進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積極作用,收到較好的效果。既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又提高了教學質量。
一、故事開頭,創設情景,營造濃郁的課堂學習氣氛。
六七歲的孩子,剛走進學校開始學習文化知識,還沉浸在童話故事的世界里。腦袋里想象著小動物們的活動。他們很愛聽大人給他們講一些小動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課,根據教材的內容,自編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樂,從講故事開頭,創設一種情景,再進行一組富有啟發性的提問,來導入新課。我們學校每個班級都有六七十個學生,單靠教師控制課堂紀律,教學秩序難以維持。但一說到講故事,教室立刻安靜下來,個個豎著耳朵聽講。故事講完了,孩子們還沉浸在故事里,動腦筋為故事里面的小動物想辦法解決困難,解答問題。小故事營造出了濃郁的課堂學習氣氛。例如,在教學“100以內數的比較大小”時,編了一段這樣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約好,一起到森林里給小松鼠慶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車,他們一大早就到車站,買好車票。小牛的座位號是23,小山羊的座位號是25。過了一會兒,小猴司機開著中巴車來了。小猴司機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給他們說,誰的座位號數大誰就先上車。小牛和小山羊都還沒有學過比較兩位數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辦。他們想回去問問小狗,可時間又來不及了。小朋友,你們能幫幫小牛和小山羊嗎?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積極性很高,誰都想幫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師及時加以引導,學生很快地學會了兩位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二、多媒體展示,激發學生獲取信息和學習新知識情感需求。
在現代社會里中,信息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隨著媒體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能夠在一種媒體上表示、傳遞和處理多維化信息的多媒體系統,它能夠同時獲取、處理、編輯、存儲和展示包括文字、圖形、聲音、靜態或動態圖像、動畫等不同形狀的信息在計算機上把圖、文、聲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種媒體互補,傳遞信息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多媒體計算機為小學生勾畫出一個多姿多彩的視聽學習環境,是實現學生獲取知識信息最優化的通道。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圖文聲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不但能強化學生的記憶,而且還給學生展現出無限的知識空間,激發學生獲取信息和新知識的的情感需求。
三、動手操作, 引導學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識,培養思維品質。
我國思維科學的開拓者錢學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維也是從形象思維開始,然后到抽象的”根據低年級好奇好動的特點,上課時,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動用多種感官,通過積極思維,獲取知識。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每讓學生進行一種操作時,必須首先要求學生看清題意,再想一想,根據題目要求,你在操作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該如何做。堅決克服不經思考,盲目動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學“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時先讓學生擺一擺,第一行擺(4個),第二行擺要求擺的比 多2個,在擺的時候,要想一想先擺幾個,再擺幾個,一共擺幾個,讓學生把自己擺得結果,到展示臺上展示。老師再在黑板上擺出以下圖形:
通過觀察、操作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由具體到抽象,逐步理解數量關系,圖和數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擺出來的6 個,是由與同樣多的4 個和比多2 個合起來的。
通過擺一擺、想一想、講一講,再引導學生觀察驗證,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期中的數量關系。這樣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逐步地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而且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而培養學生對學數學的興趣,提高了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游戲活動,促進學生鞏固知識,發展能力。
課堂教學設計游戲則要因勢利導,能盡量發揮學生好動好玩的特點。比如,在教學“元、角、分”的練習中,我設計了“小熊賣文具”的游戲。請一個小朋友戴上頭飾做小熊,大家當顧客,到文具店買東西。這一場景,真實地再現了孩子們的生活,頓時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戲行列,望著商店里想買的東西,快樂之情溢于言表。此時此刻,教師及時把商店里要買的東西變成簡單的元角分換算,看著價格上的算式得出價錢就能買到你想買的東西。在游戲中學習,學生學而不厭,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而數學是小學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有著極大的作用。處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基礎階段的學習,認知能力和心智都不夠成熟,因此教師需要采用數學作業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達到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目的。
一、提前認字
處于一年級階段的學生,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對于學習的認知還不夠成熟,尤其是在語文教學當中,部分學生認識了一些簡單的漢字,但是大部分學生基本沒有識字的能力,因此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即使學生能夠解答一些簡單的數學題目,但是卻因為識字能力的不足,時常出現答題錯誤的現象。教師在小學一年級數學作業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抓緊學生認字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題目中漢字的意思,了解清楚題目的要求和數量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在解題時才不會胡亂答題。另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歸納數學題目中最常出現的幾個詞語,如最、多、少、小、大、短、長、一共等,然后將其制作成卡片讓學生進行認識和記憶,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認字能力,更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題意。
二、形式多樣
由于小學生沒有經過系統的思維練習,在獨立完成數學作業,特別是第一次遇到不同類型的作業時,總是在解題時因為沒有教師的指導,靠著自己的認知能力來解答題目,題目的形式過于復雜,導致學生的思維受到影響,繼而出現答錯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對學生的家庭作業進行指導,教授學生一些基礎的解題方式,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解答,從而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另外,小學階段的學生十分喜愛游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年齡特征,將學生的家庭作業與游戲進行結合,這樣不僅能使學生保持極高的參與興趣,更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關注細節
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若能夠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夠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更能為他們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養成關注細節的習慣。例如,教師在對學生的數學家庭作業進行評價時,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字跡、完成度來評價學生的態度,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作業的字跡是否潦草、解題思路是否清晰、解題過程是否詳細等來判斷學生是否認真完成作業,并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評價。這樣一來,就能夠幫助學生端正態度,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另外,數學作業中的細節問題,教師還可以通過作業題目的復雜性來呈現,教師可以根據之前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相應的問題,然后在問題中增加一些隱藏性的數據,讓學生通過兩個或者三個計算才能得出一個數字,或者可以在題目中增加一些小的數據,若學生不認真觀察則會忽略,這樣一來就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本文對小學一年級數學作業的教學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內容,既要注重課堂上作業的講解和評價,也要注重對學生作業的指導和幫助,并且數學作業一定要多樣化,使學生學會觀察細節,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才能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