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3 03:11: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信息化建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目前,以建設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在蓬勃展開,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日益加快,農村土地承包及其流轉方面的新矛盾、新問題陸續顯現出來,對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已不能完全適應和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為適應經濟社會和現代化管理的需要,切實加強我市農村土地承包管理,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和智能化,提高整個農村經營管理水平,20__年8月份開始,我市在建立平湖市農村經營管理計算機監管網絡系統的基礎上,通過增加農村土地承包管理模塊,利用完善農村二輪土地承包工作的有利時機,對全市農村土地承包信息實行網絡化管理,成為全省第一個應用農村經營管理系統,對農村土地承包信息實行網絡化管理的縣市,得到了省農業廳、嘉興市農經局領導的肯定。目前,全市10個鎮(街道),137個行政村,1782個村民小組,88044戶承包戶,353646畝家庭承包面積已全部實行網絡化管理。
一、平湖市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網絡系統介紹
平湖市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系統包括土地承包管理和土地承包管理查詢兩大功能,全市共安裝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網絡系統2個站點(市級),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客戶端40個站點(鎮街道級)。土地承包管理的功能主要是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平湖實際,采用便捷的操作方式和多媒體技術,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情況登記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登記薄、地塊變動登記、合同變更、權證變更等信息進行動態管理,主要由鎮(街道)負責操作管理。農村土地承包管理查詢的功能主要在各鎮(街道)對權證、合同等資料錄入后,通過計算機點擊相關菜單,能快速、準確地查詢全市任意農戶的農村土地承包及承包權證變更信息,同時還能及時了解全市農村土地承包情況的匯總和數據分析資料,此功能主要供各級領導、市農經局查詢和管理使用。
二、基本做法
(一)統一思想、領導重視。1998年我市根據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精神,開展農村二輪土地承包工作,20__年,全市又根據省委省政府和嘉興市的統一部署,開展完善農村二輪土地承包工作,從而穩定和完善了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促進了農村社會的穩定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但隨著改革的深入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土地承包工作出現了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特別是有些地方因土地征用、土地整理等原因導致農戶土地承包糾紛上升。通過農村土地承包信息網絡化管理的實施,對于全面提高我市農村土地承包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滿足社會對農經工作的需求,從而更加有效地樹立農經部門的形象和權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市農經局領導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將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網絡化建設作為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切實加強領導,統籌規劃,出具可行性報告,制定具體的項目建設方案,周密布置,落實專項經費,配備相應的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1名,迅速鋪開農村土地承包信息網絡化管理建設工作,實現我市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新的突破。
(二)建立平湖市農村經營管理計算機監督網絡系統。20__年3月我們按照省農業廳統一軟件、統一科目、統一培訓、統一管理的“四統一”要求,依托現代計算機技術,以平湖市農村信息中心為平臺,采用全省統一的“浙江省農村經營管理系統”網絡軟件,投資34萬元,建立平湖市農村經營管理計算機監管網絡系統,該系統由杭州金安易軟件公司組織安裝并于20__年6月正式投入運行。平湖市農村經營管理計算機監管網絡系統涵蓋市、鎮(街道)二級的農村財務管理、土地承包管理和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及農經統計等農村經營管理工作。平湖市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網絡系統就是在平湖市農村經營管理計算機監督網絡系統的基礎上,通過開發土地承包管理軟件,增加土地承包管理模塊建立起來的。
(三)開發和完善土地承包軟件系統。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軟件系統是我們市農經局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投資10萬元,委托杭州市金安易軟件公司,成功開發出的軟件系統。作為全省最早對農村土地承包信息實行網絡化管理的縣市,我們所使用的土地承包管理軟件系統和農村財務軟件系統比較,相對來說不夠成熟,在使用初期,我們堅持邊應用、邊完善的原則,針對碰到的一些問題,及時與金安易軟件公司取得聯系,通過軟件的不斷升級完善,使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軟件系統逐漸趨以成熟。如:去年8月份,我們在進行農戶承包權證數據錄入的過程中,發現承包土地總面積數據的錄入和承包地塊明細中面積數據的錄入沒有平衡關系,錄入錯誤的數據系統也給予認可,我們及時將這個問題反映給杭州金安易軟件公司,金安易軟件公司馬上從技術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從而確保了農戶承包權證數據錄入的準確性。再如,最早使用的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軟件系統只有農戶承包權證原始數據的管理,沒有農戶承包土地流轉情況的管理,而近幾年來我市的土地流轉正在穩步發展,20__年底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4.6萬畝,占全市家庭承包面積的13,涉及土地流轉的農戶2.7萬多戶,占全市家庭承包戶31,土地流轉管理同樣需要規范化和信息化,今年7月份,我們市農經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并結合我市土地流轉現狀,制定了《平湖市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租(轉包)合同》、《平湖市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平湖市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平湖市農戶承包經營權證變更申請》、《平湖市農村集體土地承包變更合同》等6張土地流轉文本格式,及時與金安易公司取得聯系,在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軟件系統中增加了土地流轉管理功能,并在黃姑鎮試點使用。
(四)組織培訓。我市在農村土地承包信息網絡系統建設和運行過程中,按照建設要求,除保證必要的設備投資外,還注重業務操作員和系統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20__年9月我們市農經局專門組織市、鎮(街道)兩級共32人到杭州,請金安易軟件公司技術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市農經局組織鎮(街道)人員
培訓3次,培訓65人次。在系統運行過程中,金安易軟件公司也先后十幾次派出技術人員到我市各鎮(街道)進行現場指導,同時我們市農經局的技術人員經常到各鎮(街道)進行技術指導。(五)數據錄入。1998年我市全面開展農村二輪土地承包工作,20__年又在全市全面開展完善農村二輪土地承包工作,至04年底,全市農戶的二輪土地承包合同簽訂率和承包權證發放率均達到99.9,村、鎮(街道)、市三級分別建立了農戶承包權證登記薄等檔案,農村土地承包原始資料齊全,我們利用這個有利條件,從20__年8月開始,全市各鎮(街道)農經站組織農村會計服務部人員,部分鎮(街道)還專門抽調人員,集中精力,集中時間,進行數據錄入,到20__年12月底,全市10個鎮(街道),137個行政村,1782個村民小組,88044戶承包戶的承包權證全部錄入電腦進行網絡化管理,建立了平湖市農村土地承包管理數據庫。
(六)建立與網絡化相配套的管理制度。為了加強農村土地承包軟件系統的專業化管理,進一步明確崗位職責,規范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轉管理的操作流程,維護網絡的正常運行,確保網絡的安全和數據信息的完整暢通,我們依照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各級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訂并下發了《平湖市農村經營管理信息網絡化管理制度》(平農經[20__]67號),指導和規范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網絡化工作。
三、成效
(一)創新農村土地承包管理新模式。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網絡系統的建成,標志著我市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走上科學化、規范化和智能化的軌道,網絡系統的投入運行,全面規范了農村土地承包、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管理,強化了農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創新了農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模式。
(二)進一步完善了農村土地承包長效管理機制。通過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網絡系統的建立,切實加強了農戶承包權證的管理,強化了對農戶承包期內承包面積增減或四至變動的規范管理,確保權證內容與實際的一致性,切實保護了農戶的承包權益;進一步規范了農戶承包土地檔案管理工作,市、鎮(街道)兩級既有農戶承包土地最原始的紙質檔案,又有先進的農村土地承包網絡檔案。
(三)實現了農村土地承包的網絡化管理。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網絡系統建成后,依托網絡可快速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傳輸,可通過上網,就能快捷、準確地了解任意農戶的農村土地承包、土地流轉和其他相關材料情況,使全市農戶的土地承包情況一目了然,視同公安局管理戶口一樣方便,可隨時在計算機上面查詢,實現了農村土地承包的網絡化管理。
(四)實現農村土地承包統計工作的自動化。通過農村土地承包信息網絡,市、鎮(街道)兩級既可以在網上辦理各類農村土地承包、土地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更登記等業務,也可以通過網絡及時地了解本地區農村土地承包、流轉及相關情況的詳實匯總和數據分析資料,節約了三級管理工作成本,減少了工作差錯,極大的提高了市、鎮街道、村三級的工作效率。
四、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軟件系統。《浙江省實施辦法》將于20__年1月1日起全面貫徹實施,隨著該辦法的實施,我們將及時和金安易軟件公司取得聯系,對現在使用的土地承包管理軟件系統進行升級完善。
(二)加強土地流轉網絡化管理。目前,土地流轉網絡管理模塊已在黃姑鎮試點使用,從試點情況看,通過土地流轉情況的網絡化管理,不僅能掌握農戶的土地承包情況,還能及時了解農戶的土地流轉情況。明年初我們將在全市推廣應用土地流轉網絡管理模塊,切實加強我市的土地流轉管理,維護農戶的土地流轉權益。
論文摘要: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人口管理的工作關系著國家的各項工作的部署與安排。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各個領域的不斷深入發展與應用,帶動著我國各項工作信息化進程。人口管理的信息化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在此對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給我國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建設起到促進作用。
引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是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無論是經濟、文化還是政治的建設都是朝著這個目標方向不斷努力的。人口管理信息化作為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我國各項工作不斷改革、進步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國掀起了一股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熱潮,無論是在資金、技術還是人力方面的投入,都實現了突破。尤其是對于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講,做好人口管理顯得至關重要,那么實現人口管理的信息化,將會給計劃生育部門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是同時也對有很大的挑戰。因此,作為信息管理部門應當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從理論、體制和策略等方面深化人口管理的改革與發展,以實現我國人口管理信息化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所謂的人口管理信息化,就是在人口管理的工作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人口資源,完善人口管理服務的職能,不斷的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促進人口管理現代化的實現的過程。
二、人口管理信息化的特征
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特征。人口管理的信息化是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信息的創新而出現的,其本質特征是現代化,其是在現代化的理念的指導下,實現現代化的人口信息資源的共享和掛歷方法、手段等。
三、搭建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口和計劃生育的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尤其是從公安部門組建“金盾”工程以來,我國人口計劃生育部門認真的貫徹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設的精神,堅持“抓創新、樹亮點,強基礎、建機制,高起點、快速度,重發展、促應用”的原則,進行周密的部署和組織,根據每個地區的計劃生育信息系統的建立程度和水平評出優秀市、縣,以積極的推進計劃生育信息化建設。計劃生育信息系統的建立能夠為工作人員的工作提供很多的便利,例如能夠準確的了解管理地區的常住人口的婚育狀況,為人口計生管理和相關人口工作的決策提供準確的數據,從而不斷的提高地區的人口與計劃生育的綜合治理水平。
為進一步加快城市人口和計劃生育系統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可以召開全員人口信息數據庫建設工作匯報會。全員人口信息數據庫是以全部常住人口為管理對象,以戶為單位進行管理,涵蓋公民身份信息的大型人口信息資源數據庫系統。針對全員人口信息數據庫建設工作涉及面廣、任務重、難度大、時間緊等因素,市人口計生委專門成立領導機構,統一部署。各區縣人口計生局精心組織,認真實施,確定“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親自安排和部署信息采集、審核和錄入等三個環節工作。 四、實現人口管理信息化的過程
實現人口管理信息化是計劃生育部門管理中對信息科學技術的應用的過程,其主要包括社會層面和技術層面的雙重推動。
1、實現人口管理信息化的社會過程
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建設中的信息化就是信息科學技術在社會中應用的普遍化,也就是信息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發展緊密的結合,兩者之間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過程。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人口管理信息化實現了很大的進步與發展,但是由于我國各個地區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人口管理信息的綜合應用水平還是很有限,其中主要是因為我國的發展處于不均衡的狀態,有些地區缺乏足夠的經費與人才保證。
2、實現人口管理信息化的技術過程
人口管理信息化的技術過程就是信息技術在人口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發揮,信息技術在人口管理信息中主要通過以下四個層面是實現:
第一,基礎設施的建設。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建設,需要一定的信息設備、信息資源和計生信息網絡作為基礎。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是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設中最為基礎的部分,因此,要實現人口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必須要在基礎條件上下大功夫,保證這方面工作的完善性。
第二,人才和制度的保證。人口管理信息化的技術實現,對現代技術信息要求的水平比較高,因此,要有一定的技術人才為信息化管理提供技術保證。在人口管理中要注重人才隊伍的建設,可以通過培訓、院校學生的培養和引進外來人才等來建設一支具有高技術、素質的人才隊伍。
第三,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就是信息技術在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將人口信息技術的工作與日常的工作進行整合,在各個環節中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信息技術功能的發揮。
結語: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建設是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近年來,在全國各級政府領導和支持下,我國在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當前我們更應當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在相關政策的指導下推動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持續發展。
劉家義審計長指出:“中國審計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而要充分發揮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無疑應該強力推進審計信息化,以審計信息化建設帶動審計組織、管理方式和技術方法的轉變,系統解決那些不適應、不符合審計事業科學發展的種種難題。通過建設“國家審計信息系統”(gais),逐步承載起越來越多的審計業務和管理工作,夯實“免疫系統”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才能充分發揮國家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推動審計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從而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保駕護航。
近年來,信息化浪潮逐漸波及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也深入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生產、組織、管理方式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和變革,計算機信息系統逐步成為承載各行業、各部門、各單位開展業務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同時,由于資金、技術、開發周期、管理、經驗、知識產權等原因,這些信息系統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諸多問題,成為威脅國家財政、金融、國有資產和資源、民生、生態環境及國家信息等系統安全的潛在爆發區。
面對新形勢、迎接新挑戰,國家審計機關要充分發揮“免疫系統”功能,實現審計事業的新發展,結合我國審計信息化發展的現狀,該如何有效應對?筆者認為,應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考慮:
一、以數據審計為基礎,以發現大要案線索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國家審計“免疫系統”的微觀功能
我國審計機關自建立以來,計算機審計經歷了計算機輔助審計和向計算機審計轉變的兩個階段。通過多年的數據審計實踐,我們積累了較多的經驗,總結了比較成熟的技術方法,開發了一系列數據審計軟件,成為審計人員開展數據審計的有效工具。在對銀行、海關、電信等信息化程度較高的行業審計中,這些經驗、技術方法和審計軟件對發現大要案線索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邁出了由以手工審計為主逐步向計算機審計發展的關鍵步伐。應堅持以數據審計為基礎,逐步使其成為審計人員普遍掌握的基礎審計方法,加快完成由手工審計向計算機審計的跨越。通過開展數據審計,注意發現大要案線索,及時揭示國民經濟各領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從而充分發揮國家審計“免疫系統”的微觀功能。
二、以信息系統審計為高地,重點揭示各行業、各部門、各單位信息系統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充分發揮國家審計“免疫系統”的宏觀功能
隨著整個社會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行業、各部門、各單位內部的信息系統將逐步整合,整個社會的信息系統也將逐步融合,“信息孤島”的現象將逐步消除,審計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視角也必須逐步從轉向一般特殊、從“細胞”轉向組織和系統。只有站在系統思維的高度,通過開展信息系統審計,統籌兼顧相關信息系統的總體和具體情況,才能夠充分擴展審計的視野,準確把握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業務范圍、工作流程和控制環節,進而及時發現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點,并放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背景下通盤考慮,才能為維護國家安全發揮好國家審計“免疫系統”的宏觀功能。
三、積極探索聯網審計,建立預警機制,前移審計關口,充分發揮國家審計“免疫系統”的預防功能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廣域網、城域網、局域網等基礎網絡逐步成為國民經濟中各行業、各部門、各單位處理業務、從事管理的基礎信息平臺。借助網絡建設和應用開發,以部門的預算跟蹤及聯網審計為試點,逐步探索各部門、各地方的預算執行及其他常規業務的聯網審計工作,通過植入相應審計模塊或軟件,建立起預警機制,及時或實時發現違法違規事件,做到關口前移,逐步實現“三個轉變”,提高審計工作效率,降低審計成本,從而更好地發揮國家審計“免疫系統”的預防功能。
四、進一步加強審計機關內部的信息化建設。結合信息化工作,改革機關內部管理體制和機制,提高組織、管理水平,為審計機關充分發揮國家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提供堅實的技術和組織保證
審計機關內部的信息化建設是制約審計信息化建設和審計機關科學發展的重要環節,審計機關內部的信息化建設搞不好,審計人員和管理人員的信息化觀念的轉變和樹立、信息化知識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必然收到限制,必然影響信息化環境下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也是影響審計信息化發展水平的重要內因。因此,應站在審計事業科學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本著對事業和隊伍負責的態度,首先應加強審計機關內部的信息化建設,堅持不懈地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加強領導,保證資金和人力的投入,為順暢開展數據審計、信息系統審計和聯網審計提供良好的前提和奠定扎實的基礎,從而保證國家審計更加充分有效地發揮“免疫系統”功能。
近兩年來,我大隊信息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堅持科學發展,推進經濟轉型”工作目標和衡陽市信息化工作考核要求,大隊全體攻堅克難,全力推進信息化與電子政務的發展,在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推行政府信息公開、促進企業信息化發展、提高信息化隊伍素質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現就相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重視硬件投入與網絡建設,夯實信息化建設工程的基礎
信息化建設如果離開了硬件與網絡支持,無疑建設空中樓閣,大隊黨委高度重視硬件投入與網絡建設,在這項工作上堅持高點定位的原則。近兩年來,大隊加大在這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截止到目前為止,大隊已增加電腦5臺,并辦理了光纖業務等,這些工作的開展,夯實了我大隊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基礎。
二、狠抓學習培訓,努力提高消防隊伍的素質
信息化建設的發展,人是關鍵,它要求我們的消防隊伍是即熟悉本職業務,又要具有現代科技知識,熟悉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我大隊領導高度重視對全體人員的計算機知識的培訓,積極安排大隊干部、文職輪流參加市政府組織的各種微機業務培訓,重點針對網絡基礎應用、文字處理等應用類培訓,有的放矢,使各級領導干部掌握基本的電子政務應用技能,并安排專人負責信息錄入工作。目前我大隊全體干部與文職都取得了計算機初級證書,綜合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時大隊繼續推進部隊作風紀律建設,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強化工作紀律,提高工作效率。加強工作的日常調度,促進工作落實,樹立良好的新時期公安消防形象;繼續創建學習型隊伍,加強政治思想和業務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干部隊伍綜合素質,做到每月至少集中學習一次。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通過開展業務技能培訓、跟班培訓和全員業務技能比武,評選業務標兵活動等形式,提升全體官兵的業務水平。
三、扎實推行政府信息公開。
大隊加大政務信息公開的力度,促使非涉密政務信息100%公開;維護和更新公開大隊信息;對擬公開的信息進行保密審查;強化應用,強力推進網上作戰實效,行政許可與處罰案件全部實行網上辦理,全面推行“陽光執法”活動,促進依法行政。
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統計信息化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重要內容,統計信息化是為了實現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交換和共享,保障統計資料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全面提高統計效率,更好的為統計工作服務。
一、南縣統計信息化的現狀
縣級統計局是政府統計的基層單位,是政府統計部門與企業、公民聯系的紐帶,是采集統計數據的第一線。因此,縣級統計信息化是整個統計信息化建設的前沿,也是信息建設的關健所在。
1、省、市、縣重視統計工作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加強統計工作的通知》(湘政發[20__]8號和《進一步加強工作意見》(湘政發[20__]8號精神,以及益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加強統計工作的意見》(益政發[20__]15號),省、市兩級政府明確指出要加快統計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加快統計專網建設,實現省、市、縣網絡線路開通,鄉鎮、機關企業事業單位要逐步實現聯網直報。鄉鎮微機配備經費按省、市、縣分級負責的原則負擔。縣人民政府對統計工作有關要求也進一步明確。
2、統計基層,基礎情況
從縣統計局看,縣統計局在職人員16人,平均年齡42歲 ,統計師2人,懂統計與計算機復合型人員不超過一半,現有微機13臺,筆記本1臺,人平0.8臺,針式打印機3臺,激光打印機1臺,局內全部聯接internet網。
從鄉鎮看,全縣12個鄉鎮,統計人員暫為經管系統編制,縣政府、編委正就統計人員定編定員問題進行研討中,就鄉鎮微機配備事情,經費由省、市、縣按3千、2千、2千比例已經到位,對鄉鎮統計站的電腦、打印機、傳真機已進行政府采購中,5月底可以全部配備到基層。
從企業事業部門看,向統計局有報表報送任務的單位317家,其中規模企業41家,商業 37 家,房地產建筑22家,服務業17家,縣部門95%都擁有電腦,八成接入寬帶,統計人員基本由財務室或辦公室兼,持有統計上崗證不足20%,企業單位統計人員由會計兼,電腦接寬帶情況只有90%,但統計上崗證持有約有30%。
從信息化交換信息情況看,縣對市基本實行電子化辦公,通過市級內網“ftp”進行數據傳輸,企業部門中除規模工業企業德盛紡織、德興紡織、匯源麻業、湖南拓普進行聯網直報外,其他均進行電話、傳真、報表等紙介進行傳輸。縣統計局對縣域經濟數據及主要經濟指標主要通過統計年鑒、南縣經濟數據月度卡、南縣調研分析向外傳送,在20__年底,縣統計局建立了南縣統計信息網,縣局的有關工作及統計數據在網站上向外公布。
二、制約統計信息化建設進程的因素
1、信息化意識不強
有不少的干部與公眾對統計信息化建設認識不清,部分單位領導對統計信息產生、傳遞、服務、作用認識模糊,對計算機使用僅停留在文件打印上,認為信息化是高新技術,還不知如何著手來抓信息化,利用信息資源來提高工作效率。
2、資金投入有限
統計部門的本身業務經費就有限,如果從有限經費中擠的話,也是非常少的,所以在設備更新、網絡升級、網站更新上都難以跟上社會發展。
3、統計軟件更新較快
現在縣級在處理統計數據使用sarp系統,有的使用的foxpoe系統,一套表制度的epras,普查版本的apras,再到抽樣調查各類新程序,縣統計局的統計專業人員使用起來尚需摸索中求發展,更別談鄉鎮、部門、事業單位了。在對報表單位布置工作時,月季、年報基本上是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匯總,統計軟件的快速更新使得報表單位也有些應接不暇。
4、統計信息網管理落后
南縣統計信息網還處于起步階段,內容少、更新慢、數據少、統計分析、調研報告少、版面也不美觀,點擊率十分低,網站還不能很好的發揮它的對外宣傳,公布的作用。
5、專業人員缺乏
縣統計人員年齡結構上看40歲以下有5人,特別是懂統計又懂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少。懂計算機的人員也只是停留在簡單操作計算機、錄入、匯總操作上,而網絡技術的方面幾乎空白,精通業務與懂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直接關系到統計網終化建設成敗。
三、統計信息化建設與對策
對于我縣統計信息化建設的現狀,應立足實際,充分挖掘有利條件,實行揚長避短,分步實施的策略,逐步加大統計信息化建設力度。
1、要以省、市、縣《關于切實加強統計工作通知》文件出臺為契機,大力宣傳統計信息建設的重要意義
利用好各種宣傳工具,特別是南縣統計信息網普及統計信息化知識,宣傳統計信息化建設重要意義,讓公眾了解統計信息化工作,支持統計信息化工作,參與到統計信息化工作來。
2、辦好南縣統計信息網,構建互動開發的信息平臺
統計信息網是統計信息的一種手段和方法,是發揮統計服務功能,展示統計工作成果的陣地和窗品,在豐富網站內容、美化網站版面的情況下,更好的考慮誰在觀看我們的網站?用戶需要了解哪些統計內容,可以嘗試建立一種開放式服務格局,為社會公眾提供網上服務。發掘和捕捉企業、部門和公眾需求,推動統計業務的發展,另外還可以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合作、溝通,實現信息共享。
3、大力度進行統計信息化硬件建設
統計局的電腦設備是最多、最好的,因為計算機就是工作人員的工具,報表錄入計算匯 總都離不開,只有有了先進設備,先進系統,工作效率才能提上去,才能讓統計工作者既“勤奮”又“聰明”地工作。
4、加強統計人員計算機應用技術培訓,提高操作水平
信息化建設,人是關健,有了設備和系統,還需要操作員,要利用辦公自動化、電子政務培訓班,對在職工作者進行充電,針對網終技術空白,更要找時間找機會讓操作者學習掌握計算機應用較深層次的知識。通過開展人才培養活動,造就一批精英統計員,既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又熟悉經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5、采用分步分塊策略推行聯網直報
統計聯網直報是統計信息化過程的必然趨勢,目前,市統計局對統計聯網直報工作正緊鑼密鼓的進行,我縣的規模工業企業也已有4家,通過聯網直報向國家統計局報表,對統計報表單位可以就水平、層次及狀況進行分類,逐步實現統計資料聯網直報。
統計信息化是社會發展必然,我們統計部門要抓住機遇,按高標準要求,通過統計信息化帶動統計工作改革發展,更好地為縣域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摘要文章從消防信息化建設出發,結合當前全國消防通信網絡的建設現狀,從網絡的脆弱性、網絡入侵手段等方面分析探討了網絡應用中的安全問題,并提出在消防信息化建設中解決網絡安全問題的對策,對實現我國消防信息化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關鍵詞消防信息化網絡入侵網絡安全信息革命席卷全球,迅速而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方式。消防信息化對實現消防業務辦公自動化和消防業務信息共享及其綜合利用、建立消防部隊快速反應機制、提高消防部隊預防和撲救火災以及處置其他災害事故的實戰能力、優化消防業務工作流程、實現消防業務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提高工作質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由于網絡自身的脆弱性及在系統平臺搭建中的一些不穩定因素,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安全問題,這些安全問題將有可能直接導致病毒傳播、非法入侵、信息泄漏甚至平臺崩潰。因此,如何避免和解決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安全問題,使之更好地服務于當前的消防工作,也是信息化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l.消防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1.1消防信息化的范疇
消防信息化是利用先進可靠、實用有效的現代計算機、網絡及通信技術對消防信息進行采集、儲存、處理、分析和挖掘,以實現消防信息資源和基礎設施高程度、高效率、高效益的共享與共用的過程。
消防信息化建設的范疇包括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信息系統建設及應用、安全保障體系建設、運行管理體系建設和標準規范體系建設等內容。
1.2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全國消防通信網絡從邏輯上分為三級:一級網是從部消防局到各省(區、市)消防總隊以及相關的消防科研機構和消防院校;二級網是各省(區、市)消防總隊到市(地、州)消防支隊;三級網是各市(地、州)消防支隊到基層消防大隊及中隊。對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直轄市,二級網和三級網可合并考慮。每一級網絡所在機關均應建設本級局域網。
1.3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安全保障體系是實現公安消防機構信息共享、快速反應和高效運行的重要保證。安全保障體系首先應保證網絡的安全、可靠運行,在此基礎上保證應用系統和業務的保密性、完整性和高度的可用性,同時為將來的應用提供可擴展的空間。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的基本要求是:
(1)保障網絡安全、可靠、持續運行,能夠防止來自外部的惡意攻擊和內部的惡意破壞;
(2)保障信息的完整性、機密性和信息訪問的不可否認性,要求采取必要的信息加密、信息訪問控制、訪問權限認證等措施;
(3)提供容災、容錯等風險保障;
(4)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盡量為網絡應用提供方便,實行全網統一的身份認證和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
(5)建立完備的安全管理制度。
2.消防信息化建設中面I臨的網絡安全問題
2.1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定義
從狹義的保護角度來看,計算機網絡安全是指計算機及其網絡系統資源和信息資源不受自然和人為有害因素的威脅和危害;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系統上的信息安全。
從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計算機網絡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計算機網絡安全的研究領域。
2.2網絡系統的脆弱性
2.2.1操作系統安全的脆弱性
操作系統不安全,是計算機不安全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現在:
(1)操作系統結構體制本身的缺陷;
(2)操作系統支持在網絡上傳輸文件、加載與安裝程序,包括可執行文件;
(3)操作系統不安全的原因還在于創建進程,甚至可以在網絡的結點上進行遠程的創建和激活;
(4)操作系統提供網絡文件系統(NFS)服務,NFS系統是一個基于RPC的網絡文件系統,如果NFS設置存在重大問題,則幾乎等于將系統管理權拱手交出;
(5)操作系統安排的無口令人口,是為系統開發人員提供的邊界入口,但這些入口也可能被黑客利用;
(6)操作系統還有隱蔽的信道,存在潛在的危險。
2.2.2網絡安全的脆弱性
由于Internet/Intmnet的出現,網絡安全問題更加嚴重。可以說,使用TCP/IP協議的網絡所提供的FTP、E-Mail、RPC和NFS都包含許多不安全的因素,存在許多漏洞。
同時,網絡的普及使信息共享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信息被暴露的機會大大增多。Intemet網絡就是一個不設防的開放大系統,誰都可以通過未受保護的外部環境和線路訪問系統內部,隨時可能發生搭線竊聽、遠程監控、攻擊破壞。
2.2.3數據庫管理系統安全的脆弱性
當前,大量的信息存儲在各種各樣的數據庫中,而這些數據庫系統在安全方面的考慮卻很少。而且,數據庫管理系統安全必須與操作系統的安全相配套。
2.2.4防火墻的局限性
盡管利用防火墻可以保護安全網免受外部黑客的攻擊,但它只能提高網絡的安全性,不可能保證網絡絕對安全。
2.3基于消防通信網絡進行入侵的常用手段分析
由于消防工作的社會性,消防信息化建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強化為社會服務的功能,積極通過網絡媒體為社會提供各類消防信息,如消防法律法規、消防知識等,促進消防工作社會化;在網上受理消防業務,公布依法行政的有關信息,為社會提供服務,增強群眾對消防工作的滿意度。在利用網絡提高工作效率和簡化日常工作流程的同時,也面臨許多信息安全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2.3.1內部資料被竊取
現在消防機關上傳下達的各種資料基本上都要先經過電腦錄入并打印后再送發出去,電腦內一般都留有電子版的備份,若此電腦直接接入局域網或Intemet,就有可能受到來自內部或外部人員的威脅,其主要方式有:
(1)利用系統漏洞入侵,瀏覽、拷貝甚至刪除重要文件。前段時間在安全界流行一個名為DCOMRPC的漏洞,其涉及范圍非常之廣,從WindowsNT4.0、Wind ows20__、WindowsXP到Windowerver20__。由于MicrosoftRPC的DCOM(分布式組件對象模塊)接口存在緩沖區溢出缺陷,如果攻擊者成功利用了該漏洞,將會獲得本地系統權限,并可以在系統上運行任何命令,如安裝程序,查看或更改、刪除數據或是建立系統管理員權限的帳戶等。目前關于該漏洞的攻擊代碼已經涉及到的相應操作系統和版本已有48種之多,其危害性可見一斑;
(2)電腦操作人員安全意識差,系統配置疏忽大意,隨意共享目錄;系統用戶使用空口令,或將系統帳號隨意轉借他人,都會導致重要內容被非法訪問,甚至丟失系統控制權。
2.3.2Web服務被非法利用
據統計,目前全國各級公安消防部門在因特網上已建立近100個網站,提供消防法規、危險物品基礎數據、產品質量信息、消防技術標準等重要信息,部分支隊還對轄區內重點單位開辟網上受理業務服務,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基于網頁的入侵及欺詐行為也在威脅著網站數據的安全性及可信性。其主要表現在:
(1)Web頁面欺詐
許多提供各種法律法規及相關專業數據查詢的站點都提供了會員服務,這些會員一般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才能正式注冊成為會員,站點允許通過信用卡在線付費的形式注冊會員。攻擊者可以通過一種被稱為Man-In-the-Middle的方式得到會員注冊中的敏感信息。
攻擊者可通過攻擊站點的外部路由器,使進出方的所有流量都經過他。在此過程中,攻擊者扮演了一個人的角色,在通信的受害方和接收方之間傳遞信息。人是位于正在同心的兩臺計算機之間的一個系統,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它能在每個系統之間建立單獨的連接。在此過程中,攻擊者記錄下用戶和服務器之間通信的所有流量,從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或有價值的信息,對用戶造成威脅。
(2)CGI欺騙
CGI(CommonGatewayInterface)即通用網關接口,許多Web頁面允許用戶輸入信息,進行一定程度的交互。還有一些搜索引擎允許用戶查找特定信息的站點,這些一般都通過執行CGI程序來完成。一些配置不當或本身存在漏洞的CGI程序,能被攻擊者利用并執行一些系統命令,如創建具有管理員權限的用戶,開啟共享、系統服務,上傳并運行木馬等。在奪取系統管理權限后,攻擊者還可在系統內安裝嗅探器,記錄用戶敏感數據,或隨意更改頁面內容,對站點信息的真實性及可信性造成威脅。
(3)錯誤和疏漏
Web管理員、Web設計者、頁面制作人員、Web操作員以及編程人員有時會無意中犯一些錯誤,導致一些安全問題,使得站點的穩定性下降、查詢效率降低,嚴重的可導致系統崩潰、頁面被篡改、降低站點的可信度。
2.3.3網絡服務的潛在安全隱患
一切網絡功能的實現,都基于相應的網絡服務才能實現,如IIS服務、FTP服務、E-Mail服務等。但這些有著強大功能的服務,在一些有針對性的攻擊面前,也顯得十分脆弱。以下列舉幾種常見的攻擊手段。
(1)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
攻擊者向系統或網絡發送大量信息,使系統或網絡不能響應。對任何連接到Intemet上并提供基于TCP的網絡服務(如Web服務器、FrP服務器或郵件服務器)的系統都有可能成為被攻擊的目標。大多數情況下,遭受攻擊的服務很難接收進新的連接,系統可能會因此而耗盡內存、死機或產生其他問題。
(2)口令攻擊
基于網絡的辦公過程中不免會有利用共享、FTP或網頁形式來傳送一些敏感文件,這些形式都可以通過設置密碼的方式來提高文件的安全性,但多數八會使用一些諸如123、work、hay等基本數字或單詞作為密碼,或是用自己的生日、姓名作為口令,由于人們主觀方面的原因,使得這些密碼形同虛設,攻擊者可通過詞典、組合或暴力破解等手段得到用戶密碼,從而達到訪問敏感信息的目的。
(3)路由攻擊
攻擊者可通過攻擊路由器,更改路由設置,使得路由器不能正常轉發用戶請求,從而使得用戶無法訪問外網。或向路由器發送一些經過精心修改的數據包使得路由器停止響應,斷開網絡連接。
3.消防信息化建設中解決網絡安全問題的對策
3.1規范管理流程
網絡安全工作是信息化工作中的一個方面,信息化工作與規范化工作的根本目的一樣,就是要提高工作效率,只不過改變了規范化的手段。因此,在實行信息化的過程中,管理有著比技術更重要的作用,只有優化管理過程、強化管理基礎、細化管理流程、簡化管理冗余環節、提高管理效率,才能在達到信息化目的的同時,完善網絡安全建設。
3.2構建管理支持層
信息化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其實施自始至終需要單位最高層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包括對工作流程再造的支持、對協調各部門統一開展工作的支持、對軟件普及和培訓的支持。在實際工作中,應當建一個“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由各部門部長擔任成員,下設具體辦事部門,具體負責網絡建設和信息安全工作,這是一種較理想的做法。但要真正發揮其作用,促使信息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僅需要領導的重視,更重要的是需要負責人有能力充分協調與溝通各業務部門開展工作,更要與其他部門負責人有良好的協調配合關系。
3.3制定網絡安全管理制度
加強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的法規建設,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是確保計算機網絡安全必不可少的措施。如制定人員管理制度,加強人員審查;組織管理上,避免單獨作業,操作與設計分離等。
3.4采取有效的安全技術措施
就當前消防信息化建設的程度來看,網絡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局域網服務、Web服務和數據庫服務上。應當避免與Internet連接直接接入,而是配置一臺安全的服務器,整個局域網通過這個上網,這樣上網的終端在Internet上是沒有真實IP的,能避免大多數的常規攻擊。對基于Web服務的網上辦公、電子政務,應當安裝經公安部安全認證的網絡防火墻,由專人負責,盡量少開無用的服務,對系統用戶的數量和權限做嚴格限制,并可采用授權證書訪問或IP限制訪問,增強站點的安全性。在數據庫方面,現消防部門主要應用Microsoft的Acce,此數據庫的網絡功能主要基于A、PHP等動態網頁平臺來實現,通過SQL查詢語句與頁面進行交互,在保證系統不被侵入、數據庫不能被直接下載的前提下,數據安全主要由頁面查詢語句的嚴密性來保證。除Acce之外,應用較多的是Microsoft的SQLServer和Oracle,這兩套數據庫系統的網絡功能很強大,其安全性首先需要一個專業的數據庫操作員,對數據庫進行正確的配置、限制數據庫用戶的數量、根據用戶的職責范圍設定權限、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定時備份數據庫,保證數據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4.結束語
隨著Internet/Intranet技術應用的迅猛發展,消防部門辦公的自動化、網絡化進程正在悄然啟動,這是一個不可阻礙的發展趨勢,信息化建設中所面臨的安全問題也將越來越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網絡安全建設應抓住三個重點:一是提高領導的安全意識,分派專人負責安全建設,注重信息的價值性和保密性;二是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體制,對重要信息進行專人專項管理,避免敏感信息直接接入網絡;三是網絡安全專業化,培養專業的網絡安全人員,對整個網絡進行專業的安全管理,提高整個網絡的安全性,建設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先進的、可行的、實用的消防信息網絡,在不斷滿足現代化消防工作需要的同時,推動并完善消防信息化建設。
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涉及武裝力量動員、國民經濟動員、人民防空動員、交通運輸動員、科技信息動員和政治動員等諸多領域,包含動員資源管理信息化、動員指揮控制手段信息化、動員內容結構信息化、動員力量信息化等諸多方面,是國防現代化建設征途中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在以信息化為核心的新軍事變革持續發展的當今世界,從我國的國情和軍情出發,加快推進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要使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沿著正確方向扎實有效地發展,就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刻理解、全面實踐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重要思想,統籌規劃,嚴密論證,科學指導,堅持實現國防現代化長遠目標與適應軍事斗爭準備現實需求相統一,堅持走以信息化為主導、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牽引帶動機械化的復合式發展之路,堅持從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總體布局出發,謀求信息化戰爭條件下國防動員能力的全面提高。
國防動員信息化,是指在國家和軍隊的統一規劃、組織和領導下,在國防動員領域的各個方面,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實現從信息獲取、傳輸、處理、使用到管理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實現國防人力、物力、財力、信息力資源的高效開發、利用與共享,全面提高國防動員能力的過程與目標。在我國,不論是從實現國防現代化的長遠目標還是從完成軍事斗爭準備的現實任務來看,國防動員信息化都處于影響和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的戰略地位。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隨世界新軍事變革潮流,著眼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需要,加快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步伐,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從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戰略全局出發,認清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地位
軍委江主席指出,新軍事變革的核心是信息化,實質是軍隊建設模式的根本轉型和戰爭形態的根本轉變。這一論斷深刻地揭示了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本質性內涵。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群的迅猛發展及其在軍事上廣泛應用,使信息化武器裝備逐漸主宰戰場,能量釋放的受控性、系統性、智能性增強,作用空間更為廣闊,形成了以信息力為主導的武器系統和軍隊力量構成,信息力成為軍隊戰斗力的關鍵性要素,戰爭形態迅速向信息化轉變。國防動員是國家軍事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實現國防動員信息化的目標,是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為新軍事變革核心的信息化在國防動員領域的具體實踐,是提高信息化戰爭條件下國防動員能力的“倍增器”。
國防動員信息化,走的是一條基于內涵發展的綜合集成式國防現代化建設道路。它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對國防動員各系統的滲透、融合和改造,將信息網絡終端植根于每一動員資源之中,通過提高信息能力增強人力、物力、財力的整體動員能力。與傳統建設模式相比,主要表現為三種轉變。一是由“縱向式”向“體系式”轉變。傳統的國防動員建設,側重于從縱向上發展各要素,信息化建設改變了這一縱向發展思路,它從體系對抗需求出發,著力于動員體系結構力、組合力和思想力建設,通過解決長期存在的各要素結合不緊密問題,改進人與人之間,組織機構與組織機構之間,人和組織機構與系統的硬件、軟件之間的協調配合,實現整體動員效能的倍增。二是由“捆綁式”向“融合式”轉變。傳統的國防動員建設方式是對各動員要素的合成及對動員行動的合同,實現各局部動員能量“捆綁式”累加釋放,結果是1 1=2。信息化建設方式是對組織結構與動員行動進行融合集成,實現各要素、各局部動員能量“融合”式釋放,結果是1 1〉2。三是由“平臺式”向“網絡式”轉變。傳統國防動員建設主要靠的是數量規模優勢,戰爭動員規模不斷擴展,殺傷支援能力不斷增強。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以信息為需求和導向,變以往以人和裝備等平臺的規模和數量為重心,為以聯結平臺的網絡為中心,通過數據鏈路,把人、裝備等平臺要素聯成為一個網絡化整體,通過由以平臺為中心向以網絡為中心的轉移,提高對各種復雜困難局面的反應能力,實現國防動員整體效能的量級倍增。這正是提高信息化戰爭條件下國防動員能力的必然要求。
隨著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的轉變,戰爭節奏明顯加快,戰場態勢瞬息萬變,作戰信息量劇增,制信息權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同時,現代作戰殘酷激烈,毀傷破壞嚴重,物質能量消耗巨大。這就要求國防動員具有較高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感知、傳輸、處理和決策應用能力;要具有較強的抗干擾、抗毀傷和持續保障能力。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正是滿足上述要求的必然舉措。第一,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以信息為媒介,可通過與國家潛力的緊密聯接,將國家潛在實力轉化為體系對抗的有效實力。第二,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以國家信息化建設為依托,可通過與國家信息化的緊密結合,增強戰爭動員的基礎與潛力。第三,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以應用為目的,通過發揮信息能量,對各動員要素達成優化組合,增強應急機動動員能力。因此,我們要建立適應信息化戰爭要求的國防動員體系,必須堅持實現國防動員信息化,走中國特色信息化國防動員之路。
以國防動員建設模式轉型為目標,科學確立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一是在動員理論上,加緊研究和建立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的國防動員理論體系。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國已經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國防動員理論。但應清醒地看到,我國的國防動員理論還是建立在機械化戰爭背景下的,理論體系的基點是為了打贏機械化戰爭。在新世紀新階段,打贏信息化戰爭勢所必然的成為我們軍事斗爭準備基點的情況下,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加緊信息化動員理論的研究,以動員理論的轉型指導和牽引動員模式的轉型。
二是在動員內容上,要盡快建立和形成以信息動員為核心的內容結構體系。縱觀人類戰爭歷史的發展進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的社會形態孕育著不同的戰爭形態,而不同的戰爭形態,又依托于不同的動員基礎資源。只有以不同時期的動員基礎資源為核心,及時優化組合動員內容結構體系,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戰爭動員的需要。在信息化戰爭中,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性因素已不再是體能、熱能,而是信息能。在這個時期,信息資源成為信息化戰爭的強大物質基礎,戰爭動員的重點勢必轉移到信息動員上來。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雖然都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信息化戰爭,但信息動員在戰爭中的地位卻在不斷提升。在20__年上半年進行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雖然動員的兵力比海灣戰爭少得多,但信息動員的規模卻比海灣戰爭大得多,僅民用衛星就動員了100多顆,為海灣戰爭的20多倍。因此,正視信息動員在信息化戰爭中的戰略基礎地位,盡快建成以信息動員為核心的動員內容結構體系,應是國防動員信息化的核心標志。
三是在資源管理上,要加快開發和建設可視化的動員資源配置管理數據庫系統。要提高對分布分散、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動 員資源的準確掌控和精確動員能力,就必須建立可視化的動員資源配置管理數據庫系統,實現電子化動員。首先,要研究開發公用的地理信息電子地圖,作為動員資源配置顯示的電子平臺。其次,要研究開發軍民一體、平戰一體、技術一體的國防動員資源信息資源配置管理數據庫系統,作為國防動員資源數據管理操作平臺。再次,要大力加強對各種動員資源的潛力調查、計算機編碼和分類建庫工作,以充分地實現信息共享。第四,要建立動員資源定期申報、核查、更新、維護工作,確保庫存資源數據的準確,為動員指揮機構決策提供可靠保障。
四是在指揮方式上,要努力建設和完善一體化的組織實施指揮控制體系。國防動員系統作為未來信息化戰爭大系統的一個戰略基礎系統,要想發揮好系統的整體威力,提高系統的快速反應能力、快速支前能力、快速保障能力等,就必須構建一體化的組織實施指揮控制體系。這一體系,在結構上,縱向應由國家、戰區、省、地、縣五級組成,每級指揮控制系統終端均設在本級戰時動員指揮控制中心,并與同級聯合作戰指揮控制系統聯網互通;橫向應由各動員部門、動員系統構成,指揮控制終端平時由各級國動委綜合動員辦公室管理,戰時由國動委指揮控制中心負責。這一體系,在分系統構成上,應由國防動員號令發放分系統、警報傳遞發放分系統、資源分布管理數據庫分系統、動員方案自動生成修改分系統、資源流動可視分系統、指揮控制輔助決策分系統等構成。鑒于國防動員資源廣泛分布于國家及民用系統中,動員工作也主要是通過地方黨政機關、同級軍事機關進行。國防動員組織實施指揮控制系統,應充分依托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立,依靠地方信息技術人才組織維護。
以國防和軍隊信息化目標需求為牽引,切實加強對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的組織領導
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是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必須服從和服務的根本目標。為了使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始終以這一目標需求為牽引,走科學、高效的發展之路,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的組織領導。
首先,要建立健全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組織領導體系。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服務于全國、全軍,是一項國防動員整體“改造”工程,其中會遇到不少阻力和困難,以至深層次矛盾。以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例,要做到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就必須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防止出現網絡空間內“孤島”等“違章建筑”,影響國防動員信息化系統的有效運行,為此,必須把維護國家安全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實加強對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的組織領導。根據我國國情,可在各級國防動員委員會下設相關領導機構,負責規劃、指導本級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工作,形成上下銜接的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組織領導體制。要從全面提高國防動員能力的要求出發,合理調配建設資源,大膽地采取和運用有利于民兵、預備役官兵綜合素質提高,有利于動員工作效率和動員能力提高,有利于信息化建設發展的一切方法、措施和手段,充分發揮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努力推進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全面健康發展。
其次,要搞好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設計。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涉及面廣、建設周期長、技術復雜、組織協調難度大、綜合創新性強,要確保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快速健康地向前發展,就必須搞好總體設計,重點要抓好論證、決策、實施三個環節。在論證環節上要找準突破口。要圍繞建設一支打贏信息化戰爭的國防動員力量,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案進行比較,真正拿出立足現實、面向未來、保證國防動員能力持續提高的建設方案。當前,要首先搞好國防動員信息化體系結構論證和信息化建設技術標準論證。在決策環節上,只要是經過論證、看準了的,決心要堅定。要有破“舊”立新的勇氣和魄力,敢于面對現實,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在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上動“手術”,這是決定信息化建設成敗的關鍵。在實施環節上,要做到持之以恒。定下來的方案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予以及時調整,但決不能一遇到阻力就妥協、放棄,走回頭路。
再次,要有效推進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的跨越式發展。根據國外的經驗和我國的實際,應把握住技術推動、應用拉動、建用互動和整體聯動這四個關節點。技術推動就是把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作為直接的推動力來促進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迅速發展。利用信息技術的滲透性,采取內部嵌入式方法,實現國防動員各領域的綜合集成,就可快速提高整體的信息能力及動員能力。應用拉動就是通過信息化建設成果的廣泛應用,來強力拉動國防動員機制向著信息化快速轉型。建用互動就是在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中堅持邊建邊用,以建帶用,以用促建,在建用互動的循環往復中推動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不斷向縱深發展。整體聯動就是要使國防動員各領域、各層次協調發展,既要發揮好“長板效應”,又要避免“短板制約”,只有整體聯動,全面發展,才能實現國防動員整體建設水平的攀升,推進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論文關鍵詞:人口管理 信息化 發展
論文摘要: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人口管理的工作關系著國家的各項工作的部署與安排。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各個領域的不斷深入發展與應用,帶動著我國各項工作信息化進程。人口管理的信息化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在此對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給我國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建設起到促進作用。
引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是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無論是經濟、文化還是政治的建設都是朝著這個目標方向不斷努力的。人口管理信息化作為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我國各項工作不斷改革、進步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國掀起了一股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熱潮,無論是在資金、技術還是人力方面的投入,都實現了突破。尤其是對于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講,做好人口管理顯得至關重要,那么實現人口管理的信息化,將會給計劃生育部門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是同時也對有很大的挑戰。因此,作為信息管理部門應當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從理論、體制和策略等方面深化人口管理的改革與發展,以實現我國人口管理信息化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所謂的人口管理信息化,就是在人口管理的工作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人口資源,完善人口管理服務的職能,不斷的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促進人口管理現代化的實現的過程。
二、人口管理信息化的特征
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特征。人口管理的信息化是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信息的創新而出現的,其本質特征是現代化,其是在現代化的理念的指導下,實現現代化的人口信息資源的共享和掛歷方法、手段等。
三、搭建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口和計劃生育的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尤其是從公安部門組建“金盾”工程以來,我國人口計劃生育部門認真的貫徹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設的精神,堅持“抓創新、樹亮點,強基礎、建機制,高起點、快速度,重發展、促應用”的原則,進行周密的部署和組織,根據每個地區的計劃生育信息系統的建立程度和水平評出優秀市、縣,以積極的推進計劃生育信息化建設。計劃生育信息系統的建立能夠為工作人員的工作提供很多的便利,例如能夠準確的了解管理地區的常住人口的婚育狀況,為人口計生管理和相關人口工作的決策提供準確的數據,從而不斷的提高地區的人口與計劃生育的綜合治理水平。
為進一步加快城市人口和計劃生育系統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可以召開全員人口信息數據庫建設工作匯報會。全員人口信息數據庫是以全部常住人口為管理對象,以戶為單位進行管理,涵蓋公民身份信息的大型人口信息資源數據庫系統。針對全員人口信息數據庫建設工作涉及面廣、任務重、難度大、時間緊等因素,市人口計生委專門成立領導機構,統一部署。各區縣人口計生局精心組織,認真實施,確定“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親自安排和部署信息采集、審核和錄入等三個環節工作。 四、實現人口管理信息化的過程
實現人口管理信息化是計劃生育部門管理中對信息科學技術的應用的過程,其主要包括社會層面和技術層面的雙重推動。
1、實現人口管理信息化的社會過程
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建設中的信息化就是信息科學技術在社會中應用的普遍化,也就是信息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發展緊密的結合,兩者之間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過程。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人口管理信息化實現了很大的進步與發展,但是由于我國各個地區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人口管理信息的綜合應用水平還是很有限,其中主要是因為我國的發展處于不均衡的狀態,有些地區缺乏足夠的經費與人才保證。
2、實現人口管理信息化的技術過程
人口管理信息化的技術過程就是信息技術在人口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發揮,信息技術在人口管理信息中主要通過以下四個層面是實現:
第一,基礎設施的建設。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建設,需要一定的信息設備、信息資源和計生信息網絡作為基礎。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是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設中最為基礎的部分,因此,要實現人口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必須要在基礎條件上下大功夫,保證這方面工作的完善性。
第二,人才和制度的保證。人口管理信息化的技術實現,對現代技術信息要求的水平比較高,因此,要有一定的技術人才為信息化管理提供技術保證。在人口管理中要注重人才隊伍的建設,可以通過培訓、院校學生的培養和引進外來人才等來建設一支具有高技術、素質的人才隊伍。
第三,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就是信息技術在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將人口信息技術的工作與日常的工作進行整合,在各個環節中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信息技術功能的發揮。
結語: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建設是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近年來,在全國各級政府領導和支持下,我國在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當前我們更應當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在相關政策的指導下推動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持續發展。
1農牧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尚不完善
在我國目前的多數城市中,雖然對農牧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已經了解,但實際操作中對農牧業信息化建設的體系還是不夠熟悉,在部分農牧業管理單位中尚未將農牧業信息化建設作為工作中心,這樣不健全不完善的農牧業信息化服務體系是會影響農牧業信息的建設進程的。而且,農牧業信息化建設的專業人才比較緊缺,這樣就出現了管理建設水平低,建設團隊的整體素質也沒有達到標準,限制了農牧業信息化建設的程度。
2農牧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所面對的消費群體消費能力不足問題
在農牧業信息化建設實際施行的過程中,農牧業生產可以通過信息化建設產生幾倍的效率,信息化建設在面對農牧業信息服務時,可以形成農牧業與信息技術共存互補的良好局面,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信息技術所需要的大量資金投入對于農牧業管理人員來說是比較難以支撐的,這樣就出現了農牧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所面對的消費群體消費能力不足問題,農牧業管理人員的消費水平有限就造成了農牧業信息化建設停滯不前的現象。
3農牧業信息化建設的推進完善策略
3.1政府的主導作用要充分發揮,增加扶持的力度
農牧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難度很大,涉及面很廣的工程,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也需要其他各個部門的通力支持配合,與社會中的其他工程設計相比,農牧業信息化工程的建設具有很高的價值,從根本上來說是讓農民直接收益,在社會覆蓋面來說也是最廣的工程。農牧業信息化建設的深入過程中,政府的主導作用要進一步加強,通過政府的大力扶持可以解決農牧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諸多問題。
3.2農牧業信息化建設中服務體系的完善和管理層面的規范
農牧業信息化的團隊建設需要很高的技術支持,加強服務體系的建成是對農牧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通過管理方法的確切制定來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和服務內容,在市場運營方面可以增加社會化信息服務的活動,增強農牧業信息服務的工作動力,這樣就可以推動農牧業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4結語
農牧業信息化的建設是需要在實施過程中結合多個部門的通力合作的,建設的內容會涉及到社會中的各個層面,政府在支持的同時要努力調動社會中各方面的積極性,來努力促進農牧業信息化建設的程度,農牧業信息化的建設道路目前還處在發展中,在這個特殊階段需要信息化建設工作人員和農牧業管理人員共同協助合作,讓農牧業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加快,開展信息農牧業的正確合作活動,合理推進整個農牧業信息化工程的進度。
關于農業信息化和農業產業鏈發展,說實話是個很大很難的課題,但這關系到農業發展,農民致富,農村發展。作為企業家,用自己的親身體驗和實踐來寫,也許是從另一個角度的理解,也許對和我一樣從事農業的人們有所幫助。所以就把自己的想法和體驗寫出來,與大家分享,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本文主要從宏觀的幾個角度和農產品與電子商務兩個部分做一下簡單的闡述。
“先富與共同富裕”——和諧社會與共富裕的新發展觀
剛剛閉幕的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強烈表達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心,提出要認真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其中就包括努力緩解地區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等。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說,中國正在從單純追求GDP或GDP掛帥的舊發展觀轉向以人為本、以十幾億人口共同富裕為中心的新發展觀。這是整個社會價值觀的取向,體現在經濟領域,表現在每條產業鏈上,就是每個經濟單位和個體的產業化的明確分工和鏈條增值。
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聚焦現代服務業
尋找和諧可持續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由資源消耗型向節約循環型轉變。現代服務業就走進了我們的視野。隨著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也成為現代服務業不可或缺的一環。目前國內方面主要基于一些政府引導的驅動模式,提倡政府引導,平臺推動,企業自主,產業鏈吸納。如泉州外向型中小企業服務模式和義烏商品城以及第三方商務交易平臺。所以聚焦現代服務業,體現在農業信息化和農業產業鏈上比較集中的就是信息化和電子商務——隸屬于現代服務業這個龐大的國民經濟第三產業。
農業產業化——六大領域構建的鏈條
從農業生產資料到農業種植、農業養殖,再進入農產品加工和農業大流通和涉農綜合服務,這根鏈條上匯聚了全國5萬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7萬個農村合作及中介組織,95萬經營大戶,240萬農民經紀人。這些鏈條上匯聚的每一顆珍珠,把大農業生態鏈構建的如此龐大與和諧,成為社會經濟領域一道亮麗的風景。中小企業是農業產業鏈上的璀璨群星,是每個產業不斷成長的永久動力,龍頭企業是帶動產業珍珠鏈上的鉆石。每一條產業鏈條都存在它發展的勃勃生機
農業信息化——均衡發展與數字鴻溝
農業信息化包括管理信息化,服務網絡化,農作數字化、智能化和精準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務網絡化貫穿了產前、產中和產后。如產前主要為生產規劃和準備生產資料,產中主要體現在種植和養殖兩大方面,產后主要體現在加工、流通和農副產品銷售方面。管理信息化方面,無論是前期的資源配置和優化,中期生產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精準化上,都可以因為管理的高效和準確,而帶來標準生產和規范管理。服務網絡化方面,讓市場和銷售也變的可以預見,產品的品牌和渠道得到廣泛的拓寬。
農村城鎮化與農民職業化
在未來15年里,中國將有2-3億農民遷入城鎮居住,城鎮人口將從現在的5.24億增至8-9億。中國市長協會秘書長陶斯亮說,據官方統計,目前中國的中產階級只占總人口的5.04,預計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變為45。也就是說,在遷入城鎮的中國農民中,必定有一部分會成為中產階級。
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在以每年約1的速度增長,已經由1990年的18.9升至20__年的40,到2020年將達到60。在此期間,中國不僅要提高現有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還將建設數百個小城市,每年將可以吸納1300-1800萬農民。
隨著城鄉二元結構的解凍,“農民”的身份轉換已成為一種必然。農民也將由一種身份變為一種職業。農村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把農民的區域分布和職業歸屬做了實至名歸的標記。農業信息化又可以解決數字鴻溝,拉平了全國市場,嚴重的信息不對等可以壽終正寢,讓農業產業化質的提升成為一種現實可能。土地上的農民至少有三種主流的走向。其一,他們會自主創業,成為民營中小企業的企業家或小老板;其二,很多農民工在城鎮化的過程中,會離開土地,融入城鎮,成為產業工人或從事服務業或自謀出路;其三,最終選擇留在土地上的,最有可能成為農業經理人如家庭農場。如下圖所示:
綜上所述,大家可以考慮自己本地的產業,設計出一種符合自己區域經濟特色的現代農業模型。
第二部分,我們從農產品與電子商務方面做一簡單闡釋。
電子商務是一個大產業,是一場革命,意義極為深遠。現在是中小企業大批量應用電子商務的關鍵時期。重點在于發展模式,而非商業交易模式。我們在傳統方式下,用五年十年才能完成的事情,在互聯網狀態下也許1-2年就完成了。在傳統方式下,我們這輩子永遠不可能認識的人和事,在互聯網狀態下,都可能變為現實。這就是”點對點”,”NtoN”帶來的無窮力量,是我們人類自身的力量在這種工具下得到了更大的發揮和進步。
在電子商務與農產品的結合上,尤其要注重以下幾點:
1、龍頭企業主導與行業協會帶動
龍頭 企業帶動模式包括“公司 農戶”,“公司 基地 農戶”,“公司 合作組織 農戶”等類型,是經濟較發達的沿海地區、大中城市郊區和其他農產品加工出口有一定基礎的地區較為適宜采用的一種農業標準推廣的實施模式。由于龍頭企業在資金、技術、加工、儲運、市場信息和銷售渠道等方面都有明顯優勢,同時,農民按照標準化要求生產出來的優質原料可通過深加工變成高質量、高檔次的產品,從而贏得市場,提高經濟效益,因此,龍頭企業帶動模式能促進農業標準的推廣實施工作在廣度和深度上發展。
如上海水產集團公司為了適應大型超市集團連鎖經營、統一進貨的管理體制,通過整合重組幾十個獨立小企業,組建了上海水產集團配送中心,在連鎖超市的帶動下,借助批發市場和配送中心將水產品直接配送進大市場,通過信息化手段把分散的漁民和現代化大市場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漁業的產業化經營。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是我國最大的農產品行業協會,一頭連著3700多家農產品加工、銷售、出口企業,一頭連著45個國家250多個同行業組織,并參加了8個國際行業協會,獲得了參與國際同業界制定國際貿易規則的權利和機會。作為發展專業化生產,推進產業化經營的專門機構,這些協會正在架設起政府與企業、農戶之間的橋梁,發揮著重要的信息交流與合作的作用。
2、“借臺唱戲”和“搭臺唱戲”
主要是講要請進來,還要走出去。如亞太種子年會(上海),經國務院批準,第一次在中國舉辦;花博會——花卉行業的奧林匹克;北京科博會,農交會,壽光之果蔬會,西安楊陵之農業科技會都將成為當地農業經濟的一張名片。
進入國際超市的采購清單如家樂福等,一些國際的展會也要多參加。幫助本地的農產品打出自己的品牌,走進國際超市,走上老百姓的餐桌,走上老外的餐桌。
3、品牌體系與電子商務
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要注重品牌體系的建立。其實我們很多企業在品牌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大部分還沒有形成體系。像一些國際大企業都有強大的品牌體系。這樣抵御內在與外來的危機能力就很強。像蘇丹紅事件和雀巢事件,要是放在中國企業身上,估計都要大病一場,甚至是一病不起。品牌不是簡單的VI/CI或產品品質。就目前更符合中國企業實際需要而言,要注重品牌統一化、產品個性化和渠道多元化。如銷售模式與渠道上,農貿市場、連鎖超市、批發市場、網絡渠道等都可以考慮。產品倡導綠色與健康,針對不同市場與消費者,準確定位,重點出擊。同時加強與市場的互動和交流。要對自己的企業和產品進行全面包裝,又要能重點突破。
“到平谷摘桃去!”已經成為北京人休閑生活的一部分。憑什么打造出這樣的品牌。政府、協會、企業共唱一臺戲,實現多方共贏。雙匯集團冷肉全國連鎖,尤其是在渠道建設和品牌體系上值得我們企業學習。深圳超大集團非常注重無公害、綠色、有機等系列認證,渠道上自建、加盟或連鎖。在貿易方面,面對海外市場,也要在國內做足工夫。目前而言一個是渠道上,一個是在產品上。重點突破可以放在品牌上,以品牌體系的突破帶動相關環節的完善。
4、兩個關注
首先我們要明白國內市場是最大的國際市場。其次面對全球市場時,海外也可以成為生產原產地,海外市場不僅僅只是消費市場。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特點,產品方面要加強規模化和品牌化,形成自己的產品體系。如山東省金鄉縣的大蒜面積就發展到了2萬公頃,形成了規模生產,成為金鄉縣農村的支柱產業。金鄉縣圍繞這一產業建立了10多處大蒜市場,其中最大的批發市場長達10公里,營業面積50萬平方米。而山東大蒜市場讓人覺得新鮮的還不僅這些——冷藏保鮮、輻射保鮮、脫水加工及大蒜制品等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建成了恒溫庫108座,加工企業1000多家,從業人員4萬多人,年加工生產能力13萬噸。大蒜加工銷售業的發展,也帶動了以大蒜為中心的其他產業的發展,全縣農產品銷售車隊100多個,銷售人員7萬多人,運銷專業戶5000多戶,旅社、飯店、商店發展到1200多家。
另外,大型連鎖超市和全國25萬農家店是全國各地的農產品直接競爭的主陣地,尤其是國際化的連鎖超市。而批發市場慢慢將變為物流或倉儲中心,也將成為農產品進軍大城市的橋頭堡。
5。“互聯網 大農業”=“鼠標 農產品”?
互聯網的核心實質是互動交流,是NtoN,它凝聚了人自身的力量。讓每個人都能參與進來。互聯網第一次讓人類有了一個能凝聚人類自身強大智慧并產生無窮能量的革命性的工具。它帶來的是一個時代。就像瓦特的蒸汽機帶來的工業時代一樣。作為整個文明社會的物質基礎一樣,它要經歷三大潮流:鋪路之信息化、應用之商業化和大眾之社會化。手機、電視甚至是各種網絡家電,都會象電腦一樣成為網絡終端,構建成為全社會的一張無限的網絡,一網而盡天下。
“互聯網 傳統產業”成就了很多新型的網商。我這里有兩個例子。其一是湖南一家生物公司的董事長通過農博網,不到兩個月就實現了400萬的業務,占其年業務總量的20;另一個例子就是四川成都的一個蘑菇經銷商,托朋友把供求信息到農博網上,一個月內就通過網絡結識了遼寧丹東的一個客商,達成了20萬的訂單。當然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廣州一個沒有文化的老太太靠工藝品,通過互聯網把生意做到了海外,兩年之內形成了200多名婦女加工作坊。
電子商務主要是為了滿足交易需求。中國不同行業商業環境的成熟度不同,電子商務情況也就不盡相同。整體上來看,真正的電子商務在中國還是比較遙遠的,但市場需求和交易信息帶來的效應已經發揮了作用,很多企業因此受益。在電子商務里,除了網上真實身份需要的電子認證之外,企業信用系統和產品標準體系都是整個社會的系統工程,需要漫長的歷程。安全支付和現代物流也是需要長期不斷努力的。這些挑戰都始終存在。還要注意一點,把農業信息化 電子商務結合起來。這樣避免產生因為意識差異造成的“信息孤島”。
論文摘要: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國家綜合檔案館的信息化建設越來越迫切。本文結合__市檔案館的實際,就檔案館信息化建設的途徑作了初步的探討,主要從辦公自動化、立檔單位檔案信息化建設、網絡建設、人才引進培養等方面進行具體闡述。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 途徑
以信息技術為先導的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信息時代,人類正從工業社會走向信息社會,社會信息化已經成為世界發展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信息資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信息技術是當代新興的生產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信息資源、信息技術、信息產業的依賴程度愈來愈大。檔案工作要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務,在__市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進程中發揮特殊的作用,加快檔案館信息化建設是必由之路。近年來,__市檔案信息化建設工作從起步到現在開展得有聲有色,曾是全省經驗交流的7個地市州之一。但是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步伐還不夠快,要進一步整合檔案信息資源、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全社會共享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結合__實際,我認為積極開展檔案數字化工作、立檔單位檔案信息化建設、網絡建設、人才引進培養培養信息技術人才是四條有效的途徑。
一、努力實現辦公自動化,開展檔案數字化工作,為檔案館信息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辦公方式已逐漸被現代化的辦公方式所替代。辦公自動化程度的高低在一定意義反映了工作效率高低,同時,掌握現代化辦公技能,也是檔案館信息化建設的第一道門檻。
1、適應信息化的需要,加快實現從傳統辦公方式向現代化辦公方式的轉變。
(1)充分利用電腦外部設備,實現文件、資料完全電子化。局、館所有聯網的電腦共享打印機、掃描儀、刻錄機等外部設備,除領導起草的文件外,各科室形成的文件材料由各科室文件起草人負責輸入、編輯和打印,不再全部交打字員負責,這樣既節約了設備投資,節省了人力和時間,減少文件“流通”環節,同時鍛煉了隊伍,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2)運用網絡資源,實現辦公室自動化。依托黨政網(電子政務內網)或局域網和辦公自動化軟件,實現文件網上收發,即文件的起草、簽發、審核、文印、傳遞、簽批等基本上在網上進行,從而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同時一定程度上增加局館內部與外界的聯系渠道。
(3)建立局域網信息庫,實現網上資源共享。根據市館的實際研究可行的網上共享方式,用最少的錢辦更多的事。如,可單設1臺性能較好的電腦為服務器,建立1個局域網共享信息庫,將常用的軟件、各科室起草可公開的文件材料、各類統計報表、業務數據和資料都放入共享信息庫,各科室和個人在需要時可隨時進入共享信息庫目錄即可查找使用,將極大地方便工作,提高整體工作效率。至于日常維護工作可由單位指定專人負責。
2、突出局館主體地位,積極開展檔案數字化工作。
我局從98年升省二級館開始用檔案軟件著錄檔案條目,但迄今為止,只著錄了7萬余條,現行文件500余篇,與館藏量相比還遠遠不夠。檔案數字化工作是進行檔案館資源建設的基礎,首先要從館藏檔案的數字化開始。
(1)在已經建好的局域網基礎上,充分利用統一規范的檔案管理軟件網絡版,所有聯網的計算機都可以安裝客戶端程序,進行條目錄入、查詢檢索,根據各科室工作實際,合理分配時間和工作量,使各科室均有機會錄入館藏檔案目錄,加大目錄著錄量。
(2)進一步對文件級數據庫進行調整,逐步實現全息化。從我館的實際出發,可優先重要全宗和珍貴歷史檔案的數字化,做到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對重點檔案要內容全部數字化,要盡快建立起檔案全息數據庫。
(3)開展多媒體檔案數字化工作。爭取政府投入,研究解決多媒體檔案數字化的技術難題,探索多媒體數字化檔案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對重要的音像檔案資料進行采集、編輯并刻錄成光盤,增加數字化載體檔案,為檔案館信息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4)應加強已形成的電子文件進行有效管理。近年來,電子文件量不斷增大,除本機關自身發文已全部實現數字化外,對黨政網上的電子文件如收文、政策法規性文件等數字化的信息要按電子文件和檔案管理相關制度和辦法,進行收集、整理、分類保管,刻錄到光盤,做好光盤編目,并妥善保管。重要的電子文件有必要保留雙套制。
二、促進各檔單位檔案信息化建設,為檔案館信息化建設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積極探索研究電子政務信息資源與檔案信息資源的合作共建,實現兩者的合作開發,共建高水平的基礎信息資源庫,不僅加快檔案信息化建設步伐,同時也是促進政府電子政務發展的有效途徑。檔案信息化建設是各立檔單位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組成部分。市局應加大指導力度,大力推動全市立檔單位中檔案信息化工作進程。把信息化工作延伸綜合檔案館外,推進各立檔單位機關檔案室信息資源建設,不僅為各單位信息化工作打下基礎,也是為綜合檔案館的信息化建設長遠發展創設良好的條件。
1、通過加強檔案行政執法、目標管理、建規范化檔案室等有效手段,推行文檔一體化管理。使各立檔單位檔案現代化進程加速發展,為將來接收進館檔案的同時實現檔案數字化奠定基礎。
2、大力推行建立數字化檔案室,把各單位的檔案信息化工作納入辦公自動化體系和單位的信息化建設中,并納入“十一五”
規劃,使檔案工作更好地為各單位工作服好務。 3、不斷改進和完善規范檔案管理軟件。開發并推廣適應技術發展的檔案管理軟件綜合網絡版,并與各單位的辦公自動化軟件接軌,做好數據接口,實現數據有效接收、轉化。有了良好的裝備才能更好地開展檔案室信息化工作,推動機關檔案室信息資源建設和發展。
三、加快建設__檔案信息資源網,真正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社會共享。
__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全國雙擁模范城。近年來,經濟和社會發展呈現良好的態勢。在經濟發展如工業企業改制、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模式支部加協會、城市建設等方面有很多全省先進經驗,形成了豐富的檔案資料。我們除了依托黨政內網建立__檔案網外,也應加快步伐在政務外網上建立檔案網站。為更好地宣傳__和檔案工作,通過檔案讓人們了解__市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好準備。
1、研究網站的組成,優化網站信息資源。根據實際需要,網站可設多個一級模塊、若干個二級模塊、數百個網頁。可設局館概況、檔案利用、檔案展覽、政策法規等十余個欄目,或參照政務內網上的網頁建設,多設開放式欄目,便于普通大眾接受,有效地提供網上服務。
2、結合實際,探索網站建立及維護模式。在經費緊張且財政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先采取依托政府信息中心或某些實力雄厚的友好單位的網絡資源,在政務外網上建立檔案網站,有三種方式:
一是完全利用對方網絡資源。網站由對方制作和維護,服務器也由對方提供,我們將檔案數字化信息直接轉入對方服務器上。
二是共享網絡資源,網站由我方制作和維護,我方購置服務器,對方建立一個鏈接到我方的服務器上。但這樣日常維護工作量較大。
三是有效利用對方人員技術優勢和網絡資源。網站的制作和日常維護交給對方,服務器設在我館內,數據庫由我們掌握,這樣既可保證網絡暢通,相對減少人員經費的投入,又便于檔案信息資源的安全保密。
四、注重信息化人才引進和培養,促進人才從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
計算機及相關設備的使用維護,軟件的開發利用,檔案信息的采集、錄入、加工、存儲、傳遞等都需要專門人才,既需要檔案方面的人才,又需要計算機方面的人才,更需要既懂檔案專業知識又懂計算機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1、人才引進上優先考慮計算機網絡人才。特別是對既有檔案專業知識又兼通計算機知識的人才,而且來之能戰的掌握先進技術的人才,為檔案館資源數字化轉換找到能手。
2、加大在局館職職工人員計算機基礎知識、應用軟件和網絡知識以及英語的培訓。要本著學以致用的宗旨,結合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和檔案館內部最缺乏的某方面技術,側重于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局館從領導班子成員到一般工作人員,要會用鍵盤輸入漢字、會用文字處理軟件編輯文件、會上網查閱有關資料、會收發電子郵件的“四會”,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提高局館工作人員的計算機和網絡專業水平。
3、加大培養專門人才力度。根據各科室實際,有計劃地,每年從每個科室選派計算機基礎較好的一到兩名同志學習新技術,參加網絡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作為檔案信息化建設人才儲備。
隨著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社會上的各個領域和電力企業對信息系統建設的重視,使得目前國內電力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無論是在認識水平上,還是應用基礎的建立上,都已經有了較大的改觀和進步。現如今,國內外企業面對著嚴峻的挑戰,而信息化技術的水平直接影著企業的競爭力,尤其是電力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發展需求,電力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管理方面紛紛大力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通過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創新提高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綜合實力。然而在電力企業的信息化發展進程中,還面對著諸多的理由和挑戰。為此,本文分析了電力企業信息化的建設目前狀況,并提出了提高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的相應倡議措施。
【關鍵詞】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管理
引言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目前已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在人類社會中得到越發廣泛的應用。當前,信息技術已逐漸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貫穿到企業管理決策的始終。一個企業如果缺乏信息化,就意味著被時代拋棄,對其深化發展極為不利。而電力企業高端技術密集,企業對信息的運用能力關系到整個企業的經營運作和核心競爭力,同時也是企業管理水平的標志。許多電力企業千方百計地提高信息化水平,以擴大企業的存活、發展空間。因此,如何在當前信息化改革的嚴峻形勢中脫穎而出,已經成為擺在電力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之一。
1 電力企業信息化涵義
電力企業信息化就是電力企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信息網絡技術,通過信息資源的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從而實現電力企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管理方式的網絡化、決策支持的智能化、創新和電子商務運營的電子化。電力企業信息化由4個部分組成:
(1)電力信息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實現電力企業工作流程信息化,其中包括信息的采集、檔案的采集、文檔的傳遞等基本工作流程;(2)電力生產制造業務的信息化,其中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制造,以及數據管理等;(3)電力企業營銷流程信息化,其中涵蓋了銷售、采購、庫存等業務流程;(4)電力企業運作管理信息化。
2 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目前狀況分析
上世紀60年代電力生產過程就基本實現自動化。而發電廠、變電站也致力于信息化的發展,因此自動監測與監控方面自動化發展程度較高。但電力行業因為在國民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國家一直使其處于相對獨立地位,而且電力行業改革較為頻繁,如何貫徹體制改革和提高產能一直是改革的關注點。不斷的制度體制變革使得整個電力企業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參差不齊,電力行業缺乏統一性標準。縱觀現在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可以總結出建設存在幾大結構性理由:
(1)電力企業的信息化發展要求很高的技術性,目前來看,“重硬輕軟”。現在,我國電力企業還停留在大規模的基礎硬件的投入階段,信息化建設程度建設還沒有達到理想水平。同時,相對而言
摘要:以高度信息化的收費系統為突破口,對實現一個集不停車收費、監控、通信、物流、救援、環保為一體的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系統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高速公路;收費系統;信息化技術;效益
經過“十五”期間的快速發展,中國綜合交通體系在設施總量規模、運輸能力供給和服務質量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就。交通運輸已開始進入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能力擴張與質量提高并進,全面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新發展階段。但從適應經濟發展要求、促進社會進步和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等方面來衡量,[文秘站:]仍有相當差距。在黨的《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交通運輸,要合理布局,做好各種運輸方式相互銜接,發揮組合效率和整體優勢,形成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要建設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要以科技應用自主創新為動力,加快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提升運輸質量和服務水平。基于上述目標和要求,本文以高度信息化的收費系統為突破口,對實現一個集不停車收費、監控、通信、物流、救援為一體的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系統進行了初步探討。
1.收費系統在智能化管理系統中的作用
經過17年的發展,我國高速公路已突破3萬多千米,居世界第2位。信息采集方式可分為人工采集和自動采集。我國的高速公路收費系統是一個封閉式的收費系統,目前正向跨省市區域聯網和電子收費的方向邁進。在國外,如美國90%以上的高速公路不收費,而且多為開放式的收費系統,潛在的交通信息遠不夠豐富。我國的高速公路收費系統具有專用的通信網絡,能夠實時地將每一輛車的車輛及載運信息、出人及路徑信息、收費信息傳遞到結算中心,據此可以得到實時、準確的流量、行程時間、行程車速、OD、擁擠度、事件以及運營特征等常規方法不易獲取的重要信息。從這個意義上講,與其說是收費系統,不如說是先進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統。因此,完善的收費系統是我國的一大特色,收費系統中具有寶貴的信息資源。可惜目前我們對收費系統的功能開發得不夠[1]。
2.基于GPS的不停車收費系統的構建設想
高速公路目前的收費方式一般有人工收費、半自動收費和自動收費三種。人工或半自動收費方式不僅影響了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現金交易中還存在著一些其它弊病,以及導致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可持續發展問題。據資料統計,僅廣州地區1996年因為停車等待交費而損失的車時就達數百萬小時,由此導致的汽油浪費達億元之多[2]。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自動收費方式到了人們的重視。人們把不停車收費(NoStopElectronicTollCollectionSystem,簡稱NSETCS或ETC)系統作為智能交通系統(ITS)的重要研究內容。采用不停車收費系統,對使用高速公路這種“商品”的“用戶”來講,減少等候時間,節約了燃料,減少廢氣排放量,具有“友好環境”的特征[3]。
90年代起,我國交通部展開了一系列的電子收費項目組織和研究工作。目前多個示范點的工程己經開始了試運行。這些工程基本都是采用了國外的車輛識別技術和DSRC短程通訊手段,所以也稱為ETCbasedonDSRC,即基于DSRC的不停車收費系統。這種技術方式經過國外的多個系統測試,并且已經形成相應的國際標準。但基于DSRC技術的收費站點建造昂貴,同時這種收費方式在我國隨著區域性收費轉向聯網收費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我國至今還沒有相應的技術標準。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交通系統(ITS)中運用無線通信技術進行車輛的調度、監控、防盜等各種服務。現在第三代無線移動通信技術已付諸于商用,其高速率的數據通信能力在智能交通系統的有著更廣闊的應用前景,因此,目前世界各國都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時,全球定位技術(GPS)在交通系統中的使用也越來越普及,特別是在日本、美國和歐洲;我們國家也己經出現了比較成熟的商品,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各地的車載定位產品和導航裝置也在逐漸增加。在這種情況,采用第三代無線移動通信系統和全球定位技術相結合的電子收費方式也漸漸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GPS是一種全天候的空基導航系統,用于精密定位、測速和提供精密時間,它可以看作一種衛星從空間已知位置發射信號,用戶接收信號測定到達衛星距離的測距系統。GPS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廣播信號的衛星組成的空間部分;控制整個系統運行的控制部分;各種類型的GPS接收機組成的用戶部分。基于cPS-cu的不停車收費系統中,其基本設備包括車載設備(OBE,On-BoardEquipment)和中央設備(CE,CentralEquipment)兩類。車載設備和中央設備的交互功能實現是通過移動通信網絡進行實時的信息交換而得到的。
這種基于GPS-CN的不停車收費系統在理論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在國際上也還處于實驗階段,沒有什么成熟的標準可以遵循,國內對這一技術基本上持觀望態度。我們在“十一五”期間對這種技術要“有所作為”,不能再向其它技術一樣等國外開發好了在引進,始終在技術和標準上受別國的牽制。
3.基于GPS的不停車收費系統的增值效益
此種收費方式還可以提供其他由通信技術帶來的一系列的增值服務功能。全球定位技術在車輛調度、監控和管理的優勢也可以得到充分的應用。
1)可以對各種類型的道路進行任何形式的收費。DSRC技術只能在道路的入口和出口
處收費,在區域收費中,基于全球定位系統的不停車收費系統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按距離收費也可以按區域收費。也可以依據時間、空間或道路進行收費。這一優勢在長距離的跨省市的聯網收費中可以得到更好的體現。2)利用該系統可以按不同時間和不同路段收取不同的路費,以緩解交通擁擠狀況。由衛星跟蹤車輛的位置、在公路上行駛的時間以及所使用的道路種類等,這些資料將被傳送到地面的中心站計算路費。這樣可把路費和交通擁擠與否掛鉤,而不是向車主征收統一路費,可以大大緩解國內大部分城市的交通擁擠的狀況,同時降低尾氣排放量,減少空氣污染[4]。
3)與GPS結合還可以實現普通的車輛導航功能,配合系統自帶的無線蜂窩移動網絡,更可具有調度管理和監控的功能,能夠完成智能交通系統中其他的一些服務功能。如:車輛跟蹤、信息查詢、交通指揮、緊急援助等。
4.信息化技術在高速公路管理系統的應用展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高速公路是以高科技為先導謀求發展的,在建設、運營、管理等各個環節中,無不體現出高科技的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運營管理以人性化為根本,使整個系統始終在實踐著管理現代化、運營自動化。以各省乃至全國高速公路聯網收費及不停車收費為代表的智能化交通建設勢在必行。
高速公路科技仍面臨著制約發展的以下幾個問題,仍然要依托信息化技術來解決。(1)技術協調。聯網收費涉及到的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通信技術及視頻監控、銀行結算等,在不同地域,對技術程度、水平、要求也不同,如何有機地集成應用到高速公路上,保證三大系統的統一性、整體性和有效性。(2)資源整合。高速公路電子通訊、骨干網建成之后,在收費監控、監控調配、緊急救助、應用通訊等方面,如何把所有資源進行整合,以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為前提,以安全暢通為保障,實現人、車、路全天候無障礙溝通與對話。(3)技術拓展。在高速公路建設、管理、經營、服務等多方面如何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高速公路企業為主體的高速公路現代電子商務平臺,拓展到交通征稽、公路運輸、運輸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管理領域,實現面向社會公眾的交通全方位服務。
5.結語
總之,我國高速公路在十幾年間的發展令人嘆為觀止,已成為世界上高速公路里程增長最快的國家。高速公路在交通乃至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不可小窺,其管理和服務與經營雖正在逐步邁入良性發展軌道,但應該全方位地進行管理“提速”,切勿讓低效率、低水平的制約因素和問題成為發展的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