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0 08:52:1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路橋專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要:本文論述了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學院下道路橋梁專業在走工學結合道路時,首先走進路橋企業進行調研論證,再充分將市場需求與自身辦學特色相結合,從而設計、制定出一整套理論可行,實施到位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道路橋梁工程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1道路橋梁施工課程“工學結合”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道路橋梁施工課程“工學結合”辦學理念認識不足。目前在教師隊伍中還存在著對“工學結合”辦學理念認識不足的問題。常簡單地認為在教學中把學生推到社會上實習就是“工學結合”,即“放羊式”的頂崗實習。
還有的認為“以實驗代實訓”,單純增加實驗的課時,把工學結合簡單化、片面化,仍然強調學生以學校學習為主,課堂學習為主,使學生的綜合技能得不到訓練。
1.2 課程改革多數還不能適應職業崗位需求。高職課程的改革既要符合企業的需求,又要符合職業課程的基本要求,要體現職業知識的科學性、專業性、發展性、實踐性和過程性。但現在高職課程的改革僅依靠由學校和個別企業成家組成的專業教學委員會來進行課程內容的選擇、知識的編排和課程的設置,缺乏權威性性和科學性。真正構建以崗位職業能力和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還需要經過充分論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3 實習實訓條件差。高職實習實訓基地是工學結合的載體,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是職業教育辦學的特色所在。但目前大多實訓場地狹窄,設備缺少,資金缺少無法建成生產性實訓基地,特別是道路橋梁這類大型工程建設基地。其實實踐教學基地作為高職院校開展實踐教學的場所,校內實踐基地承擔了實踐教學的大部分任務,是學生在校期間實踐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的主要場所。
1.4 雙師素質教師嚴重不足。因為擴招學生數量過大,教師數量不足,教師工作任務量大,使教師忙于教學無暇顧及工學結合。教師仍習慣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對下企業、進車間鍛煉,指導學生實訓缺乏熱情,致使真正具備較高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能指導學生實訓的雙師素質教師嚴重不足,能參與企業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更少。
1.5 在教學質量監控上,由于學生分散在不同的企業頂崗實習,實習成績的考核很難統一標準,缺乏過程管理和實時監控,使工學結合的實效大打折扣。
1.6 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不足。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往往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只對能立即帶來利益的新技術感興趣,沒有把職業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企業價值鏈中,大多數企業認為培養人才是職業院校的責任和義務,因而不能主動承擔為社會培養高技能應用性人才的任務。
介于以上原因,目前道路橋梁施工類課程在工學結合上還停在淺層教學,而真正取得實質性效果的確微乎其微。
2推進道路橋梁施工課程“工學結合”的對策及建議
2.1 牢固樹立工學結合的辦學理念。樹立正確的辦學理念是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先導,要突破原有的思想禁錮和思維定勢,打破傳統授課理念和方式,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放到一個新的高度去加以認識和理解。
2.2 加強教學改革,建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從教育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點入手,把企業崗位、技能要求與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課程教學的組織實施有效結合起來,讓企業由配角變成主角,參與到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決策。學校要以企業生產活動和職業崗位能力分析為基礎,重新構建基于生產過程的課程體系。并以行業制定的職業能力標準和國家統一職業資格等級證書制度為依據,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道德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出發點,把崗位職業能力標準作為教學核心內容,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的核心課程和實訓教材。
2.3 互惠互利校企共建共享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運行機制市場化、根據生產流程和職業崗位要求,建設集“學做合一、生產與實訓合一、教學與技術服務合一”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根據“優勢互補、產權明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則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如:學校提供場地,引入企業具有生產功能的儀器設備,將車間辦在學校內。也可以學校投入部分資金,將實習基地建設在企業。
2.4 建立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師資團隊。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改革關鍵要有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師資團隊,專業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是形成在本專業(行業)中具有影響力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學校也要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鼓勵教師參加職業技能鑒定或考取資格證書,進行學歷學位進修。要制定激勵機制,鼓勵教師主動下企業鍛煉、為行業企業提供各種技術支持與服務、參與行業標準的制訂,積累實際工作經驗,提高實踐教學能力。聘請行業企業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來校兼職上課。要形成一個良好的教師隊伍培養、管理和選拔機制。
綜上,道路橋梁工程專業的工學結合建設,應該在不斷增強自身軟硬件實力的同時,緊密依靠市場,求助與企業。要把為企業謀利益和自身院校建設、學生未來出路結合起來,瞄準市場發展動向,即時掌握企業需求,不做短命專業,也不能無視學生前途,只管招不管出,這樣的專業才能長久,才能為國家、為企業培養真正的應用人才。
摘要: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有效手段與主要方向,也為企業發展進步提供堅強支撐。本文從高職教育的目標出發,分析總結了幾種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模式,并簡要論述了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路橋;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0引言
當前高職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和造就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技能型、應用型的高級實用人才,而企業的根本目標是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成為競爭的核心。企業對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求,決定了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職業教育。校企聯合,是高職教育發展的本質需要和必由之路,也將成為企業發展的有力依托,職業教育能否培養出現代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是企業所關心的,而企業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又是職業教育所關心的。
高職院校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已是國際職業教育界公認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途徑,其顯著特點就是學習與工作交替進行,其最終目的是通過學習和實踐的相結合,實現教育與工作的結合,從而達到學校與社會的結合,是實現多方共贏的重要手段。對學校而言,理論與實踐結合才能使學生就業更有保障,就能保證生源穩定的同時,吸引到大量優秀的學生。對企業而言,學生畢業后能直接上崗,減少了培訓成本和適應崗位的時間成本,同時學生實習時還能為企業創造一定的效益。對學生而言,畢業后能順利找到對應自己專業的工作,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1校企合作發展模式探討
影響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因素有時代文化背景、經濟環境、國家體制及行業發展形勢等,這是許多研究者從不同研究視角中得出的共同結論。針對我國現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吸取各國校企合作模式的成功經驗,從我國高職院校路橋類專業實際情況出發,尋求適合學校與企業合作的一種有效運行機制,是實現校企合作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國校企合作機制的建立正處于過渡時期。從行政管理機制方面來看,要最大限度地爭取政府支持,從市場經濟發展的視角來看,要更新觀念,著眼于未來,研究市場經濟體制下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
1.1 畢業實習企業學生互選模式這是目前學校普遍采用的方式。學生畢業實習時,沒有固定的實習單位和對象內容,通過學校邀請各家單位進校,進行現場招聘,供需雙方見面,相互選擇,確定實習單位后,再明確實習的目標和任務,進而決定考核的辦法。這種方法可操作性強,靈活機動,學校壓力小,學校、企業和學生都有一定的選擇權,相對積極性高,但也存在相關單位招不到實習生的問題和學生找不到實習單位的問題。這就要結合其他方法作補充,用其他合作企業作為后備。這種方法,實習與就業緊密聯系,深受多方歡迎,很多學生通過實習既培養訓練了能力,又找到了工作單位。企業可以依據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表現,決定是否錄用,學校對學生就業工作有了一個提前量,工作起來有針對性。這樣就有效緩解了合作企業實習崗位的不足,彌補了大量實習生實習的不足,如南京交院路橋工程系學期末在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辦的2010年實習生雙選會,經事先邀請及企業主動聯系,有一百多家單位進場,實習生呈現出供不應求的良好局面,有多家以前筆者熟悉的單位聯系要實習生,都無法找到足夠數量學生滿足他們的要求。根據計劃和實體情況,學校按專業統一安排是否中途返校,這樣的實習企業不一定就是原有的合作企業,因此,范圍廣,影響大,與就業聯系緊密,受到各方擁護。
1.2 專家咨詢模式學校成立顧問委員會或專業指導委員會,由校內專家、本專業骨干教師與企業專家共同參與,并定期召開咨詢會議,研究和探討有關學院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的安排,結合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從而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及其授課內容,按人才市場需求培養高技能專業人才,以市場為導向加強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
對企業專家要選聘那些責任心強,實踐經驗豐富,工作熱情,對教育和培養人才比較積極的工程技術或管理人員,最好為有一定的知名度和高級職稱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并且給與適當的報酬和榮譽。專業指導委員會開展活動要有一定的年度計劃和保障措施,并且對每次會議或活動要認真作好記錄和總結,以防走過場,流于形式。
1.3 成立校企合作委員會為了解決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僅靠高校自身條件和努力還遠遠不夠,必須大力倡導和廣泛爭取企業和政府的積極參與支持。校企合作委員會是高校與企業合作并為企業提供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為供需雙方緊密合作、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直接面向需求培養人才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該委員會旨在學校與企業合作,研究技術發展趨向和高新技術在行業及國民經濟中的應用,促進科技成果盡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為企業的技術進步、產業升級、人才培養及員工培訓作出貢獻,通過加強與社會特別是國內外企業界的聯系,獲悉社會經濟和技術發展信息,爭取社會各界對學校建設的支持,促進教學和科研體制改革,使學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加快職業教育建設步伐。
校企合作委員會下設理事會,理事會由理事長單位、副理事長單位、常務理事單位和理事單位組成。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原則上每年召開一次代表大會,探討校企合作重要事宜。在校企合作委員會的指導和支持下,通過系統地開展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等,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成長創造了優良的環境和條件,較好地解決了畢業生就業市場上出現的一系列矛盾。
校企合作委員會為會員單位提供信息服務,內容包括:①高校幫助合作單位及時了解國內外的本領域研究動態和先進科技成果,促進企業之間、企業與研究單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②定期發送學校收集整理的國內外企業界經濟與技術發展的有關信息資料,學校科研現狀的報告,成果匯編以及由學校的專家學者、研究人員、學術部門、實驗(實訓)室和研究中心提供的有關資料。③建立校企科技協作網,會員單位享有查詢網上全部信息最高權限和優先相關信息的權利。④高校可以為企業提供講座、培訓服務,企業可以為高校提供科技成果轉換平臺。⑤優先向學校畢業生介紹會員單位情況及人才需求信息,優先推薦畢業生到會員單位就業。
1.4 資源共享模式由于受財力制約,配置昂貴的設備對學校來講是一難題,所以學校可組織學生進廠實習,利用企業設備資源,在完成畢業實習任務的同時為企業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企業也可以利用學校資源對員工進行深造,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同時還能借助院校的信息與技術服務,研制新產品、開發新技術以及設備的技術改造等,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以資源優化整合方式開展的校企合作使校企雙方獲得最大化利益,是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發展、高質高效培養服務經濟建設技能人才的良好途徑,也是現今職業教育不斷發展的出路所在,如成立職教集團,既加強校企之間資源共享,又實現學校之間資源共享。學校也可接受企事業單位資助,在校內建立適當的實訓基地。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省交通運輸廳質監局合作,2008年在校內建立基樁檢測培訓基地,在作為全省橋梁檢測大賽比賽場地之后,已為全國和省內進行了數期的培訓考核工作,在平時空閑的時候,可以直接在現場實訓教學。
1.5 短期工作型實習模式針對目前高校在校學生“出校門進校門”,對社會和企業的現狀缺乏了解,積極鼓勵和推薦學生利用寒暑假去企業打工,探索以就業為導向的寒暑假期時間短期工作型實習模式,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在廣泛征求本行業企業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同時考慮到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對路橋類專業人才基本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針對路橋企業較難招聘到動手能力強、專業素質高、具有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精神的人才以及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激烈的形勢,前些年探索將假期短期工作型實習模式推廣應用到畢業實習過程中,基本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以就業為導向的短期工作型專業實習模式。例如,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確定了多種類型的教學模式,現在在時間上分:分別制定了“2.25+0.75”、“2+1”、“2+0.25+0.25+0.5”、“2.5+0.5”等人才培養模式,為實施“校企合作、工學交替”工作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與多家企業建立培訓基地關系。
1.6 訂單式人才培養訂單式培養,就是根據企業生產崗位的需求,設置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量體裁衣地培養人才,這種培養方式既解決了企業技能人才的短缺問題,又為學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培養了一大批既有理論基礎知識、又有實際動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以班級為單位的整體大批量訂單式培養方式,目前是比較成功的一種做法。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工學交替多循環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學院積極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工作,目前每個專業群都有“訂單式”培養項目。路橋類專業有與北京鐵研建設監理有限公司合作開辦“北京鐵研班”,與江蘇東南交通工程咨詢監理有限公司合作開辦“東南班”,與柳工集團合作開辦“柳工班”,與江蘇滬寧鋼機有限公司合作開辦“滬寧鋼機班”等。培養過程中,學院與用人單位共同設置課程、制訂教學大綱,為企業定向培養人才。學院還與行業企業合作辦學,開展職工繼續教育、行業準入培訓、崗位培訓等,2009年培訓15000人次。
1.7 其他方式充分靈活利用各種社會關系,實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不拘泥于本行業、本專業,重視學生先就業,就好業。要有兼容并包的思想,就算是學生改行,從事與本專業沒有太大聯系的崗位,也能允許其通過一定特殊的考核方式,完成其頂崗實習的要求。
穩定學生就業渠道,滿足企業用人需求,嘗試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模式,受到了企業和學生的歡迎,企業、學校、畢業生三方都比較滿意。只有在推進校企合作過程中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機制,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培養技能人才制度,才能推動校企合作培養技能人才的工作不斷深入。
2積極實行校企合作的措施
2.1 社會評價監督機制發達國家一般采取社會參與評價的方式監控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如何。如德國職業教育實施“雙元制”模式,堅持以企業培訓為主、學校教學為輔的原則,按照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組織教學和崗位培訓,雙方共同擔負人才培養任務,國家出臺法律保證其實施,其培養目標為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高級職業人員,教學或課程安排分為兩個階段,在兩個學習階段均實行嚴格的國家考試。美國由工程技術評估委員會制定評估標準,加拿大由合作教育協會制定標準,澳大利亞和英國由行業協會制定培訓計劃和標準,日本則是企業直接辦學培養所需高技能人才。以社會監控為手段,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發達國家中的專業協會或專業團體已擔當起職業教育質量評價的主要責任,形成了學校對教學質量負責,企業和社會專業團體等提供專業指導和知識更新,充滿活力、職責分明、內外統一、相互促進和約束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
2.2 職業的導向性路橋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及其職業能力的要求不同于其他的行業,相對比較集中,如測量、試驗、設計、施工及造價等,不會象有些行業隨著產品的更新換代和產業升級,許多知識架構、能力體系需重新構建和實行。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要適應培養目標的要求,及時加強職業能力的整合,辦學思想由傳統的學科本位向就業導向、職業能力本位轉變、以實踐教學和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只有這樣才能使畢業生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為企業創造效益,也能使自己順利畢業。
經濟發達國家在高職教育中,都非常注重實踐教學和課程的職業功能性。如德國一般用近2/3時間在企業培訓,英國的工讀交替的“三明治”課程等,側重理論和實踐教學交替進行。
2.3 以政府立法為保障由于歷史的原因,使得國外職業教育比我國相對完善,許多職業教育的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尤其在職業教育保障立法方面,有不少有益的啟示。美國政府在1982年制定了《職業訓練合作法》,1988年又頒布了《美國經濟競爭力強化教育、訓練法》,1990年的《珀金斯職業教育法》。德國在1969年頒布的《職業教育法》是最基本的職業教育法律,其中包括了很多針對企業參與培訓的法規,隨后又有《職業教育促進法》、《企業基本法》、《實踐訓練師資格條例》、《青年勞動保護法》等。而日本設有專門組織機構,如產學懇談會,負責將企業界對人才需求反映給學校,加強產學合作。
中國的職業教育立法不斷完善。20世紀90年代,在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實行“三改一補'政策的推動下,為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對大量應用性人才的需要,一大批專科學校、成人高校、中專和部分本科院校相關系部申辦改制成高職學院。1996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頒布和實施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教育法規體系,對職業教育的地位、發展方針等做出了規定,在法律上保障了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的健康發展。近年來,教育的發展過程中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但我國職業教育起步較晚,仍有很多方面需要進一步的規范。職業教育工作者借鑒國外經驗基礎上富于創新的探討成為我職業教育立法的現實基礎。我國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大量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動職業教育轉變辦學模式”。教育部2006年16號文《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等。這些要求對于加強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進行專業和課程體系改革,建立合理高效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3結語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是一個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的動態發展過程,是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完善自身效能,高質高效培養服務經濟建設技能人才的良好途徑,也是現今職業教育向縱深不斷發展的出路所在。
摘 要:高職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掌握道路橋梁工程基本理論知識、具有道路橋梁施工技術和施工管理能力、能夠從事道路橋梁一線工程工作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鮮明的職業特點要求高職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教師以就業為導向,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幾方面進行積極的改革,以由此構建的新型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專業核心能力的提升,滿足行業企業對道路橋梁施工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高職;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模式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為主要目標的應用型教育,明確的職業屬性要求高職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教師秉承“以培養職業素質”為主線的職教思想,立足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律,潛心研究學生現狀、教學內容與學生職業需要的關系,積極實施教學模式改革。以求突出專業和課程特點,促進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提高,為學生的求職就業和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教學理念的改革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教師的教學理念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培養效果。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高職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教師應深化自己的教學理念改革,在深刻理解“高職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這一教學指導方針的基礎上,明確就業是高職教育的生命線,潛心研究社會職業崗位要求和人才培養與社會需要的對接問題。要清醒地認識到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求職就業過程中的主要競爭優勢在于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教師在專業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現狀與學習能力,摒棄過分強調理論教學的落后教育理念,以實用、夠用為原則,不過分追求課程理論的高深性,突出教學的實踐性,重視校內學習與未來實際工作的對應性,通過工學結合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以此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性,使學生既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占得先機,又能形成較強的職業發展潛力。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
為使高職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培養的學生適應職業崗位的需要,教學內容的選擇至關重要。學校和教師應根據道路橋梁工程職業崗位的相關要求,參照職業資格標準,能動地調整課程,并對通用的教材內容進行梳理,在教學內容安排和處理上打破統編教材的設置與結構,以工程項目的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少、精、新為原則實施教學內容的改革。如在課程的開設上,按照職業基本素質和能力、專項能力、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協調發展的原則,以《道路建筑材料檢測與應用》、《公路工程檢測技術》、《橋梁施工技術》、《路基施工技術》、《路面施工技術》和《工程測量技術》組建核心課程網絡,根據學生施工測量、施工技術、現場管理、質量檢測、工程監理、養護維修等不同求職方向,對相關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增刪,強化教學針對性。同時,對應學生的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更多地關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在公路勘測中的應用等新知識、新技術,使學生掌握道路橋梁工程一線最需要的技術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道路橋梁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從某種意義上講,高職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在現代職教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方法改革。從學生認知規律出發,把教學重點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轉變到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上來是現代職業教育專業教學必須堅持的方向。結合高職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特點,教學方法的改革應側重以下幾個方面。①行動導向教學。以道路橋梁工程真實或模擬的職業工作任務為導向,把課程學習、職業技能培養融入工作任務的完成之中。如對于路橋工程監理員的工作任務,將工程質量、進度、投資的監理方法,合同管理、招投標的管理方法以及利用所收集的各種工程特征數據判斷工程的最終特征值構設為一個模塊,讓學生在任務的完成中實現模塊教學目標。②案例教學。通過剖析道路橋梁工程技術應用案例,在專業實踐活動中應用所學的知識。如教學“公路工程施工測量與放樣”內容時,引入高程控制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等案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③項目教學法。以某一道路橋梁工程項目為依托,通過專題研究的方式,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
四、教學評價的改革
教學評價是高職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教學的總結性環節,科學、客觀的評價能夠有效促進教學的創設與生成。根據現代高職生視野寬廣、頭腦靈活、自我意識強烈的特點,教師要立足人文理念和精神,不僅關注學生對道路橋梁工程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情緒表現、學習態度、情感意識、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進行科學的判斷。要做到對學生的全面、公正、客觀的評價,在評價方式上就應有所創新。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天性,用發展的眼光審視每個學生,客觀地看待學生的個體差異,本著欣賞、發現和激勵的原則,運用理論考試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相結合等多種方式。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從評價中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以學習過程和諧性的不斷增強促進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及“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道路橋梁工程數量及規模不斷擴大,因此對相關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原有的課程體系已經不能滿足實際的需求,我們只有做好課程體系的研究工作,才能滿足實際需求。本文以模塊化課程構建體系為基礎,詳細闡述其在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中的應用,以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模塊化;課程構建
1.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高等院校在設置專業課的過程中需要具備針對性及實用性,也就是必須分析職業崗位的需求,根據這些需求設置相應的專業課程,安排具體教學內容。要走出原有的課程體系設置圈子,在遵循素質教育及能力訓練的基礎上,構建適合本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在其中發揮引導的作用,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筆者通過調查發現,道路橋梁專業學生畢業后可以從事的行業較多,但崗位存在著一致性,這些崗位對人員有著以下方面的要求: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嫻熟的專業基礎能力,較好的人際溝通交流能力以及全面的綜合素質能力[1]。
2.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現狀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等院校道路橋梁專業課程內容及教材內容均比較落后,造成學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間存在差異。因此在構建新的專業課程體系時要擺脫原有體系的限制,在優化組合原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引入技能培養理念。為了確保課程體系的實用性,高等院校還需要做好相關調研工作,細化分析這些職業能力中包含的知識點及技能點,將這些知識點與技能點按照難易程度排序,形成相應的課程體系,在專業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完美體現以工作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形成新的專業課程體系。道路橋梁工程專業課程設置過程中需要體現以下幾個內容:與道橋資格證書考試對接;結合道橋崗位特 點;教學內容源自實際;技能訓練中還原道路橋梁實際工作流程[2]。
3.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模塊化課程構建
道橋專業課程體系應該以任務驅動為基礎,結合道橋工作任務及崗位技能需求,對傳統課程體系進行優化組合。與此同時,考慮道橋專業技術人員的知識結構及后期學習需要,給學生后期職業發展及規劃打下堅實的基礎。這里可以通過三種方式進行調整。
(1)模塊化的課程結構。在新的專業課程體系中,采用模塊化的課程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模塊結構主要包括四種: 拓展能力課程、職業核心課程、職業基礎課程、公共基礎課程。
(2)優化專業課程結構。在優化專業課程結構的過程中,需要堅持適用及夠用原則,適當綜合及整合原有的課程。除此之外,還需要協調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關系,確保兩者均衡發展;推行人文與科學、通識與專業相融合的人才培育模式,在課程結構中體現出做人及職業道德的培養教育。
(3)結合職業技能考證。道路橋梁專業人才培養中,需要結合新形勢進行創新,實現從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在實際課程體系構建中推行課證融通與理實一體的模式。課證融通指的是課程體系與職稱認證體系相互對接,在道路橋梁專業課程中教授職業證書考試中涉及的相關知識點,通過課堂教學層層深入,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筆者通過匯總各個高等院校實行兩種模式結合的培養方式發現,職業證書有著比學校考試認可程度更高的社會認可度;而理實一體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而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起來;在道路橋梁實訓課程上,要實現教師、教材以及教學過程三者之間的聯系,也就是常說的“三位一體”。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既看重學生理論知識,又看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及人文素養的培養。高等院校在設置專業課體系的時候,應該與職業認證體系相互結合,在課程教學中盡量將其納入所有考試內容中。
總而言之,在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中,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加以關注,避免課程體系與市場需求相脫節情況的出現。在實際中我們結合市場需求,創新課程體系,從而實現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目的。
摘要: 結合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道路橋梁專業“工學結合”的教學實踐, 提出高職教育 “工學結合”的教學思路, 闡述了“引工地進校園”教學模式的基本形式、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安全地實現工學結合的教學思路。論文同時總結了“引工地進校園”教學模式實踐效果。
關鍵詞: 工學結合;道路橋梁;教學模式
0 引言
工學結合是一種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如何在職業教育中體現并突出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是世界各國在職業教育模式探索中都十分重視的問題,很多職業教育相對比較發達的國家也推出了很多符合本國職教特點并行之有效的職業教育模式,例如德國的“雙元制”、美國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英國的“三明治”教育、日本的“產學合作”模式、澳大利亞以行業為主導的“TAFE”模式等。
工學結合一直是我國教育部大力提倡的辦學方法,至2005年起教育部陸續了一系列文件來指導我國職業技術院校工學結合工作的發展,其中包括了《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意見》等,這些文件明確指出了在我國大力推行工學集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對校企聯合辦學培養模式的指導意見,至此工學結合、校企聯合培養已經成為我國高等職業院校辦學的一項重要指標。
教育部2006年啟動了的全國高等職業院校示范性建設項目,明確規定學生工學結合時間不得少于半年。各高等職業院校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為保證工學結合的順利進行,提出了多種模式與方法。在這些探索實踐中仍有一些關鍵問題需要解決,如路橋建設周期長,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建設全過程的工學結合;路橋建設點多、面廣,崗位能力要求、工作內容差異較大,學生在施工現場的教學、指導無法集中安排;路橋建設多為野外作業,學生安全問題無法得到有效監控,容易發生人身傷亡事故等。
同時由于學生在工學結合實踐學習期間,不能作為企業員工參與生產實踐,但企業仍需承擔一定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因此對工學結合參與積極性不高,學校因考慮一定安全問題,而不得不損失工學結合的辦學效果[2]。在此背景下,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結合長期以來工學結合辦學模式總結并構建了全新的工學結合模式,即“引工地進校園”。
1 工學結合“引工地進校園”模式
職業技術院校專業的設置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使專業與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職業素質、以及國家相關職業標準相融合。路橋建設專業學生面向的作業環境大多為野外作業、工程施工等高危險環境,在此背景下必須探討工學結合的合理方法。本文從指導原則、模式定義及內容等幾個方面分析了“引工地進校園”模式的構建的可行性。
1.1 “引工地進校園”模式的可行性 任何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都必須從企業、學校、學生三方的實際利益出發。企業方面需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工學結合辦學,對其闡明工學結合對于培養我國職業技術性人才的重要性,引導企業接納學校全方位開展工學結合。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實踐環節的意義與重要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工學結合,實現企業、學校和學生三方受益。“引工地進校園”重點在“引”,構建的模式要簡單明了,突出一個實用性。
1.2 “引工地進校園”模式及內容 工學結合就像一項系統工程,需由企業、學校和學生共同分工協作完成。“引工地進校園”并不是將路橋建設工地的所有操作流程、工序在校園內模擬,而是借助真實工程建設項目,將建設過程中一些并不一定需要在建設現場開展的工作,放到校園中進行,本專業的同學根據學習內容和進程親身參與相關工作,從而實現工學結合。
“引工地進校園”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與試驗檢測單位合作,將在建項目的工地試驗室、中心試驗室設在校園內,學生在學習建筑材料試驗檢測和施工質量檢測等相關課程后,可以在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的帶領和指導下,通過參與試驗檢測單位的相關熟悉相關試驗檢測項目的操作流程、試驗方法、數據分析等工作。另一方面是建設項目為載體,與參與建設各方合作,將在建項目的設計交底會、第一次工地會議、工地例會等會議的召開底點放在校園內,本專業學生在專業教師帶領下旁聽會議,并在會后與參會各方進行互動,了解工程建設過程中業主、設計、施工、監理等參與各方的工作內容、關注焦點以及工程建設參與各方的責、權、利等相關內容,以此對路橋工程建設過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路橋施工類課程課堂教學與實訓之間的矛盾一直以來難以妥善解決。路橋施工類課程的實訓無法單純依靠校內實訓基地完成,而簡單的將課堂搬到工地,教學成本大大提高,學生安全無法保障,同時,路橋施工的長周期性和施工過程的多重復性使得學生不可能靠一、兩次的工地參觀、實訓了解完整的施工過程,教學進度和施工進程無法完全匹配,學生學習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引工地進校園”模式的實施,恰好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較好的解決方案。
2 實例分析
以我院09級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兩個試點班為例,在學習期間,道橋系引進了具有甲級資質的四川正信重點公路工程試驗檢測有限責任公司進駐校園,與道橋系共建實訓基地,同時學院也專門劃分出一定的試驗場地交由公司對外開展試驗檢測工作,本專業試點班同學在校內專業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分別在實訓基地和企業完成課間實訓和生產性實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上述兩班進入第二學年的路橋施工課程學習期間,我們通過與建設單位合作,將剛剛開工建設的成(都)-自(貢)-瀘(州)高速公路成都至眉山段CR4-CR6土建工程設計交底會、第一次工地會議、工地例會等引入學院召開,并要求同學全程旁聽會議內容,并在會后組織學生與相關建設單位人員就項目建設中的施工、監理、試驗檢測等各方面內容進行全方位交流。通過這種方式,將工地上真實的工作情景引入校園,使學生對工程建設的整個過程、進展以及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等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通過對09級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兩個試點班“引工地進校園”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跟蹤調查分析發現,這種方式對于企業、學校和學生都帶來了較大的收益。
路橋施工企業希望其引進的應屆高職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但出于施工工期、技術熟練情況、安全、生活保障等各方面因素考慮,不愿意也很難大規模接收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前往施工現場參與生產性實訓,采用這種“引工地進校園”的方式后,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決本專業學生了解和參與工程建設實踐的問題,另一方面,企業還可以充分利用學院的場地、設備、人力和專業知識等優勢資源解決其生產中的諸多問題。
3 “引工地進校園”優勢分析
目前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的關鍵環節,也是我國衡量高等職業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設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學校對于如何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工學結合可謂絞盡腦汁,但由于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特殊性,一旦采用傳統方式將學生分散到各建設工地上,由此帶來教學成本將大幅增加,同時還要承擔學生安全等各種不確定因素。但將企業引進學院后,學院不但可以節約將學生送到工地的交通、食宿等相關費用,同時還解決了學生的安全和集中教學問題。
“引工地進校園”工學結合模式的最大受益者是本專業的學生。由于路橋施工的特殊性,其施工周期長,點多、面廣,參加實訓的學生可能在其實訓期間僅能對某一個分部工程的施工流程進行了解,甚至只能重復進行某一項具體的崗位工作,這對學生了解掌握路橋施工的整個施工工藝、流程和施工組織、人機調配等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別是在課間實訓時,還存在無法安排集中授課、企業導師指導效果參差不齊等問題,這對于學生系統學習路橋施工相關課程會造成很多不利影響。通過將企業、工地引進校園,學生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施工現場的真實工作狀態,了解建設項目的全過程,企業專家和校內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通過這種方式的工學結合后,學生在最后半年的頂崗實習中,可以大大縮短在工地的適應和培訓時間。根據統計和對比,在09級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兩個試點班實施了“引工地進校園”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后,學生在核心技能考核和職業技能認證考試等方面與其他平行班級相比,考試優良率和認證通過率分別高出5個和11個百分點。
因此可見“引工地進校園”工學結合模式,對企業來說即解決了人力的緊缺問題,同時還可以借助學院的專業優勢資源解決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對學校而言,既保證了實踐教學環節真實感,又可節約一定的教學運行成本;對學生來說,可以在校內就非常直觀地了解和參與生產一線的真實人物,通過旁聽會議和參與討論交流,學會了很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技能與經驗,提高了學生上崗、就業能力。
4 結語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工學結合“引工地進校園”模式的實施,應充分利用交通建設行業、企業優勢資源,共建實訓基地。在不干擾行業、企業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雙方擬訂校企合作項目協議,雙方通過溝通、協商安排教學進程,建立共同指導、共同評價的體制。只有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各施其責,實施工學結合“引工地進校園”模式,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得到培養鍛煉,才能最終達到畢業即能上崗的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摘 要:遼寧建筑職業學院的辦學模式,是在根據國內著名的高職院校成功的教學經驗,并與它自身特點相結合,立志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服務社會為國家建設作出更多的貢獻的技術型高素質人才,學校的一切運作都是圍繞人才的培養,使得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發展中能夠擁有高素質、工作能力強的特點,基礎課程和職業崗位課程以及職業拓展課程三者構成學校主要的課程體系,并且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之處于教育的前沿并可以很好的與社會接軌,學校還大力支持“雙師”工作的開展和建設實訓基地平臺。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辦具有特色又符合發展的學院。
關鍵詞:改革創新;人才培養;遼寧建筑職業學院
0 引言
工程技術和企業管理所需要的人才主要依賴于高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出大批為國家經濟發展科學進步做出偉大貢獻的人才。傳統教育看重的是專業知識的傳授,如今綜合素質教育和能力的培養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范圍中,并迅速得到人們的關注。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應該以學生多參加實踐經驗學習,理論和實踐有效的結合、校企合作。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被單獨列為一個學科,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以及工作生產要求,服從管理能夠滿足服務第一線的發展要求。現在的道路橋梁工程技術要求人員必須掌握牢固的知識結構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1],這和之前道路橋梁工程技術人員培養模式是截然不同的。所以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就必須改革創新。
1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所在
為了滿足市場對道路橋梁工程技術人員的需求我國很多高職院校都增開了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其中遼寧交專和福建交院為我國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培養出大批人才,這也與它們的教學模式有關。所以解決高職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就應該從它的教學模式出發。就現階段我國人才培養教學模式問題進行歸納:
2.1 道路橋梁工程耗時長,教學時間和實踐機會有限 道路和橋梁的修建都是一項很大的工程,因為它必須考慮首先是安全問題,還有地理環境給施工都會帶來巨大的麻煩,并且還存在著很多不定因素,所以道路橋梁工程耗時是很漫長的,但是高等職業院校的授課時間又有限,這就使得教學模式很現實是存在差別,學校的實地實踐也會因為道路橋梁工程中存在著安全隱患而著重考慮它的可行性;從而減少學生的實踐機會[2],然而課堂實訓又因為它和現場施工落差很大,使得學生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所以讓教學缺乏真實性。
2.2 教學教師不符合“雙師型”教師的發展要求 “雙師型”教師具有牢固的理論知識做依據同時還具備豐富的動手能力,不僅能夠清楚了解到社會道路橋梁工程技術的發展[3],還可以在理論上對學生作出與之相應的現實運用。然而現階段我國高等職業學院的教師普遍存在只會紙上談兵的現象,對實際的工程了解并不多。
2.3 實訓基地建設不完善,使得實訓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在我國,高等職業院校都擁有自己的實訓室,實訓室中配備先進的設備,但還是存在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現象,導致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設備不配套無法有效利用,這也會造成資源的極度浪費。
3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道路橋梁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意識到道路橋梁工程技術的教學模式上存在的問題,又結合自身學校的特點和教學現狀,參考了國內外優秀的高等職業院校的成功案例,在人才的培養模式上提出了以下改革和創新:
3.1 合理的制定人才培養目標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對人才的要求是:熟悉道路橋梁工程技術的專業理論知識,能夠運用公路勘測技術、路面路基工程技術以及道路橋梁施工技術在道路橋梁工程建設中。教育學生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不斷創新的能力,聽從黨的指揮,堅持黨的領導,注意學生的日常行為讓學生符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學生在畢業后可以迅速找到符合自己專業的工作;可以發揮出自己所學的現場技術安全管理等諸多的知識技能。
3.2 合理的安排課程,運用科學的教學體系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由基礎課程和職業崗位課程以及拓展課程組成的,這三個課程之間的組合有利于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發展的人才。職業基礎課程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灌輸等偉大思想,以及法律教育等;職業崗位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學習應用力與結構的物理知識以及建筑結構的專業知識等;職業拓展課程則是讓學生明白交通工程的概述以及相關道路的文件[4],各課程之間相互協調使得學生全面發展更符合道路橋梁技術對人才的要求。
3.3 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實訓操作 道路橋梁工程專業得到學校高度重視,加大了對道路橋梁建設的投入,具有效統計遼寧建筑職業學院已經擁有道路橋梁工程設備近兩百臺;同時道路橋梁實訓教室也有兩個,這可以讓學生在實訓教室完成土工試驗、路基路面檢測以及道路工程所需要的材料進行檢測,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在今后走向工作能夠更快上手,讓學生盡可能多的進行實訓操作。
4總結
市場對人才的要求發生了改變,這就要求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學課程體系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讓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得更牢固,也提高了實操水平,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實現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摘 要】隨著制造業高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的制造工廠。與此同時制造技術水平也越來越高,企業需求更多的高級專業技工,但是在每年有數百萬大學畢業生的人才市場上卻難招聘到合適的人才。針對這種情況一些發達國家實施了現代學徒制,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節約了成本也節省了招聘的麻煩。學生有相當長的時間從事實踐,也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可以說是一舉兩得,是教育和企業需求提早的更專業的更基礎的結合。在路橋專業的施工課程屬于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借鑒師徒制的經驗。
【關鍵詞】師徒制;路橋專業;項目化教學
1.師徒制的含義及發展
師徒制是由經驗豐富的任職者擔任師傅的角色,帶領著徒弟以一對一的指導方式,通過進行一段時間的共同實務操作,使徒弟能夠充分領會師傅所擁有的專業素養與能力并具備獨立操作能力。
在中國古代的職業教育中,師徒制是最普遍也是受教育者人數最為眾多的教育形式。從原始社會神農教民農耕、后稷教民稼穡開始就有了師徒制的雛形。具體說來,中國古代的師徒制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父業子承:這也是師徒制較早也是較為傳統和普遍的一種形式。父親把自己的技能也同時把自己的職業傳授給兒子,從而使得一門絕活兒代代相傳。合同式學徒制:隨著社會職業專門化,學徒所學的知識、技術有明確的職業基礎,徒弟拜入師門,約定習藝時間、內容、報酬等,比子承父業式的師徒制更進一步。行會學徒制:社會分工更加細化、職業更加多樣后,出現了手工業者行會,如冶煉業、手飾業、染布業等。年輕人要學習一種技能,必須到行會中學習。徒弟跟師傅邊學職業知識、技術,邊干雜活,徒弟學習期滿后,就成為該行業的手藝人。中國古代的師徒制具有言傳身教、以現場學習為主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職業教育的規律,對于現在的職業教育中的學用脫節、手腦分離、指導無計劃性等問題具有借鑒意義,但同時由于效率較低、范圍較小等,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項目化教學是實施師徒制教學的前提
所謂“項目化教學”就是學生在學習中圍繞某一個具體的項目學習,通過利用最優化的資源來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實踐體驗。通過一系列的實踐來進行探索創新與實際技能的提升,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在實際的項目化教學中,采取類似實踐的方式來對整個項目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有意義的任務來實現技能的提升。在項目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人人參與創造的過程,能夠在操作中掌握所有要學習的知識,體驗在實際崗位的辛苦及樂趣。進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團隊合作的精神。與傳統教學相比,項目化教學比傳統的教學多出了三個中心。即:由原有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原有的課本教學內容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為中心,以原有的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實際操作為中心。
師傅帶徒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言傳加身教,學與做融入一體,這與現行的項目化教學有著最根本的最本質的共同追求。師帶徒,主要通過案例教學進行單獨講授,操作性強,徒弟學習師傅的經驗工作質量和生產效率。項目化教學,學生通過做任務和老師一起完成一個項目,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同步進行,學生的技能通過系統地鍛煉,得以充分發展。
3.解決師傅短缺的問題
3.1利用優秀學生做小師傅
一對一學,需要大量的師傅,對于職業院校確實是個大問題。在項目化教學實施過程中,老師要用伯樂的眼光,善于發現身邊的學習技能快,技能水平高的學員苗子;給予他們以信任,讓其參與到實訓中心的設備維護運行管理中來,并在實訓指導教師的引領下開展工作,豐富學生的工作閱歷和生活經驗;再次,充分把握住課余時間,給苗子足夠的訓練量,迅速讓其成長為小師傅。有了這些骨干,后面的實訓工作他們將會成為一股重要力量,通過學生帶學生式的發酵,使學員能夠快速的掌握一些技術要領。小師傅帶學生,可以讓實訓指導教師拿出精力來解決實訓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提升了教學的針對性,同時小師傅與學生情感上接近,學生心理上易于接受,而且在傳授技能的過程中甚至包括課余時間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實現合作式學習。改變傳統的師徒制觀念,在學生中培養師傅,可以一定程度的解決師徒制教學中師傅缺乏的問題。
3.2利用虛擬情境
虛擬師徒虛擬實訓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網絡教學的遠程教育模式。在系統管理模塊是系統中重要的部分,包括實驗項目管理,教學資源大力提倡真實情境學習的同時,開拓虛擬技術的使用,模仿實訓條件。虛擬現實技術,是適應當今實訓實踐性要求而產生的。職業實訓的實踐性,客觀上要求必須有實際操作的環境,才能提高學生的真實的技術能力,但鑒于各個院校實際的實訓條件不可能有那么多實習場所。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現代實訓模擬運用到學生的實踐活動之中,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光電技術傳感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產生了虛擬現實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所營造的實訓環境逼真,給受訓者造成一種身臨其境的氣氛,能使學生具有適應實訓需要的技能與心理素質,雖說不是實際的操作,卻勝似實際操作。虛擬技術的產生可以替代師傅一部分的職責,從而使一個師傅能夠騰出手來做機器做不到的事情,能夠帶領更多的徒弟進行實習。
4.結語
項目化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訓機會,學生接觸的技能使學生有更多的表現機會。師徒制教育緊扣企業的文化理念,結合崗位對員工的技術要求,更多地培養出企業切實需要的畢業生。
【摘要】自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改革開放國策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在這三十年中,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高速公路在我國的發展也十分迅速,截至2013年底中國高速公路里程達10.44萬公里。根據中國交通運輸“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國家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將達到10.8萬公里。高速公路的建設離不開公路橋梁,公路橋梁作為解決高速公路復雜地形的主要建筑,在整個高速公路建設中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建設也越來越注重立體化交通和城市美化,公路橋梁相應也成為解決這兩個問題的主要途徑。本文作者通過結合工作中的實際經驗,緊抓公路橋梁專業化發展的四個關鍵點,詳細分析了常用橋型、中小型跨徑斜交橋以及施工放樣等在公路橋梁中的作用和應用。
【關鍵詞】土木工程;公路橋梁;專業化
公路橋梁作為日常中最常見的一種橋梁,其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同時公路橋梁也擔負了很多實際的作用。高速公路的蓬勃發展帶動整個社會的發展,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高速公路的修建主要以公路橋梁為基礎。公路橋梁使得很多復雜的地形得以順利穿過。現在社會的發展使得人們越來越注重工程的質量問題,這就為公路橋梁的建設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筆者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翻閱各種材料整理歸納出公路橋梁專業化發展的四個關鍵點。
一、公路橋梁的分類以及主要特點
1.梁式橋
主梁為主要承重構件,受力特點為主梁受彎。主要材料為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多用于中小跨徑橋梁。簡支梁橋合理最大跨徑約20米,懸臂梁橋與連續梁橋合宜的最大跨徑約60-70米。
2.拱式橋
拱肋為主要承重構件,受力特點為拱肋承壓、支承處有水平推力。主要材料是圬工、鋼筋砼,適用范圍視材料而定。跨徑從幾十米到三百多米都有,目前我國最大跨徑鋼筋砼拱橋為170米。
3.剛架橋
是一種橋跨結構和噸臺結構整體相連的橋梁,支柱與主梁共同受力,受力特點為支柱與主梁剛性連接,在主梁端部產生負彎矩,減少了跨中截面正彎矩,而支座不僅提供豎向力還承受彎矩。主要材料為鋼筋砼,適宜于中小跨度,常用于需要較大的橋下凈空和建筑高度受到限制的情況,如立交橋、高架橋等。
4.斜拉橋
梁、索、塔為主要承重構件,利用索塔上伸出的若干斜拉索在梁跨內增加了彈性支承,減小了梁內彎矩而增大了跨徑。受力特點為外荷載從梁傳遞到索,再到索塔。主要材料為預應力鋼索、混凝土、鋼材。適宜于中等或大型橋梁。
5.懸索橋
主纜為主要承重構件,受力特點為外荷載從梁經過系桿傳遞到主纜,再到兩端錨錠。主要材料為預應力鋼索、混凝土、鋼材,適宜于大型及超大型橋梁。
二、中小跨徑斜交橋梁的設計是公路橋梁工程專業化發展的重要環節
按跨徑分類是一種行業管理的手段,并不反映橋梁工程設計和施工的復雜性。根據我國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J001-97)規定的按跨徑劃分橋梁的方法得知:中橋橋梁總長30m
三、施工放樣是公路及橋梁工程施工專業化發展的核心環節
施工放樣就是把設計圖紙上工程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用一定的測量儀器和方法測設到實地上去的測量工作。測圖工作是利用控制點測定地面上地形特征點,縮繪到圖上。施工放樣則與此相反,是根據建筑物的設計尺寸,找出建筑物各部分特征點與控制點之間位置的幾何關系,算得距離、角度、高程、坐標等放樣數據,然后利用控制點,在實地上定出建筑物的特征點,據以施工。公路橋梁工程的施工放樣要從整體到局部逐步進行,這樣進行的施工放樣可以十分的具體,每個環節都能注意的到。橋梁工程施工專業化發展對于施工放樣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做好施工放樣對于指導整體施工作用巨大。
四、高性能混凝土是橋梁工程施工向專業化發展的中心環節
高性能混凝土作為公路橋梁的主要材料,其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現在常用的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技術要求如下:
1.對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的膠凝材料總量應進行控制,C40以下不宜大于400kg/m3;C40-C50不宜大于450kg/m3;C60及以上的非泵送混凝土不宜大于500kg/m3,泵送混凝土不宜大于530kg/m30配有鋼筋的混凝土結構,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其最大水膠比和單方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的最小用最應符合設計要求。
2.混凝土中宜適量摻加優質的粉煤灰、磨細礦渣粉或磁灰等礦物摻合料,用以提高其耐久性,改善其施工性能和抗裂性能,其摻量宜根據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通過試驗確定,且不宜超過膠凝材料總量的20%。當混凝土中粉煤灰摻最大于30%時,混凝土的水膠比不得大于0.45;在預應力混凝土及處于凍融環撓的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摻量不宜大于20%,且粉煤灰的含碳量不宜大于2%。對暴露于空氣中的一般構件混凝土,粉煤灰的摻量不宜大于20%,且單方混凝土膠凝材料中的硅酸鹽水泥用量不宜小子240kg。
3.對耐久性有較高要求的混凝土結構,試配時應進行混凝土和膠凝材料抗裂性能的對比試驗,并從中優選抗裂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
4.混凝土中宜適量摻加外加劑,但宜選用質量可靠、穩定的多功能復合外加劑。
5.對混凝土中總堿含量的控制,應符合規定。混凝土中的氯離子總含量,對鋼筋混凝土不應超過膠凝材料總質量的0.10%;對預應力混凝土不應超過0.06%。
結束語:公路橋梁的發展越來越迅速,現今時代人們對于工程的施工質量越來越重視,這就為公路橋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公路橋梁的整個設計施工過程,都要按照設計步驟逐步進行。通過對土木工程中公路橋梁專業化發展的趨勢和要求的總結,主要歸結為四個核心點。通過對四個核心點的具體闡述,得出每個公路橋梁的設計和施工都要嚴格按照設計標準進行,更要注重新要求給施工設計帶來的影響。在進行公路橋梁專業化發展進行分析的同時,提出自己的觀點,為公路橋梁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
【摘 要】按照職業教育和產業教育發展規律的要求,教育部要求把“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戰略重點,而工作崗位與課程模塊之間的關系就是一個重要切入點。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本文在分析當前社會和教育背景的情況下,以施工崗位為例,結合陜西省建筑職工大學人才培養創新過程以及成果進行研究,得出工作崗位與課程模塊之間的關系,并建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思路。
【關鍵詞】工學結合 工作崗位 課程模塊 課程體系
研究背景與意義
2006年,教育部頒發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明確提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是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培養的學生更強調的是技能型人才,制訂與工作崗位對應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教育改革的重點。
與工作崗位對應的工學模塊設計原則
通過對調研結果的分析表明,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主要在施工企業、管理部門、監理企業等單位工作。通過對這些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工作內容的調查,得出了工程測量、材料試驗、工程施工、質量檢測、工程造價、資料管理是主要的就業崗位。
課程模塊設計主要從基礎模塊和工作崗位模塊兩個方面考慮,基礎模塊課程的設置旨在實現我校學生拓寬基礎、增強能力、健全人格的目的,使學生全面理解科學基礎知識,掌握社會科學、計算科學和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形成均衡的知識結構,具備創新的綜合素質。工作崗位模塊課程的設置針對學生畢業之后所從事的工程測量、材料試驗、工程施工、質量檢測、工程造價、資料管理等就業崗位所必須的專業知識設置所需的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為其支撐課程。使學生全面理解專業技術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具備勝任專業工作的專業素質。
基于施工崗位的課程模塊分析及課程體系思路的制訂
對施工崗位進行工作崗位和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圖1為以施工崗位為例,按照工程準備階段、施工過程階段、施工驗收階段來進行施工崗位職業能力的分析。
對圖1分析,結合課程設置,總結出施工崗位應以路基路面工程、橋梁工程、公路施工組織與管理、道路工程制圖、道路與橋梁工程檢測為支撐課程。按照圖1的分析思路,進行不同崗位相應的支撐課程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工程測量崗位應以測量學、工程測量為支撐課程。材料試驗崗位應以道路工程材料、土質與土力學為支撐課程。質量檢測崗位應以道路工程檢測、橋梁工程檢測、工程力學為支持課程;資料管理崗位應以公路工程施工資料編制與管理為支撐課程;工程造價崗位應以公路工程招投標和公路工程造價為支撐課程。評估每學年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并對其相應的職業能力、就業崗位、執業資格、專業核心課程、輔助課程、基礎課程、學習成果進行分析,制定出基于工學結合的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課程體系思路,如圖2所示。
我校對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有益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一個案例。但還面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作為學校要強化改革意識,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課程體系設置,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是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和范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道路、橋梁、隧道、港口、碼頭等交通事業蓬勃發展,這為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明天開創了廣闊前景。人們的出行有了更多的選擇渠道,出行效率也大大提高。為與市場的人才需求相適應,我國在相關專業的高等教育也出現了迅速發展的態勢,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應運而生。
一、人才培養目標
在人才培養上,如何將傳授知識和能力培養二者有機結合,相輔相成,避其對立取其統一,制定出既適合社會對工程人才的需要,又滿足高校教育的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這不但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綜合了道路工程、橋梁工程以及渡河工程相關的專業技能。其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具有專業設計能力、施工技能并懂得現場管理的現場工程師、道路工程師、橋梁工程師,為道橋工程領域生產第一線培育卓越的當前社會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2]。
二、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
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開設專業課,專業基礎課,公共課程,專業選修課程等。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是培養能從事道路、橋梁、鐵路工程及地下工程的設計、勘測、施工、科研、咨詢、維護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其專業核心課程包括路基路面工程、橋梁工程、道路勘測設計、道路建筑材料、土質土力學、橋涵水文與水力學、隧道工程、基礎工程、道路施工、橋梁施工等科目。
2.1主體思想
培養方案要適應我國現代化人才發展需求,結合科學的教育理念,掌握專業人才需求規律,順應教育的發展潮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標準,培養“來之能用,用之有效”的,既有扎實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又具有不斷創新精神的高級專業人才。做到及時總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好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改革成果,并將成果應用于新的培養方案中,不斷開吸取國內外本領域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研成果,注重實際工程與課程體系的銜接、整合、優化,更新課程,發展學生創新意識,從而提高畢業生的質量。
2.2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方向設置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下設有道路工程、橋梁工程和地下工程與安全三個專業方向。為適應市場需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專長和愛好,自主選擇一個專業方向進行學習。
(1)道路工程專業方向,可從事道路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咨詢、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工作,還可以從事橋梁和隧道工程相關的技術工作;(2)橋梁工程專業方向,可從事橋梁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咨詢、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工作,還可以從事道路工程相關的技術工作;(3)地下工程與安全專業方向,可從事地下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
工、咨詢、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工作,還可以從事工程安全與災害防治及道路橋梁工程相關的技術工作。
2.3課程分類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學制四年,最長不超過六年,提前修滿規定的學分,可申請提前畢業。三個專業方向的所有課程分為三類,即:
(1)公共基礎課。公共基礎課是三個專業方向都必須要修的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共65.5個學分,占總學分比例的44%。(2)專業課程群。專業課程群包括專業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其中專業基礎課是為日后專業課程學習的先導課程,為專業課程學習做鋪墊。專業基礎課共49.5個學分,占總學分比例的34%,專業課共33個學分,占總學分比例的22%。(3)專業拓展課。專業方向拓展課程是在結合專業課程或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上,為開擴專業領域視野,豐富專業領域知識,更好地與畢業后工作有良好的銜接而開設的課程。相當于傳統課程體系中的專業選修課。專業拓展課程涵蓋了與三個專業相關的專業課程,涉及工程設計、施工、監理和管理等各方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就業需要在專業拓展課程中,選取28個學分的課程,所修學分占總學分的19%。
2.4實踐課程
本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從大一至大四一直貫穿于四年的本科培養過程,除了大一年級的軍事訓練課以外,還包括物理實驗、專業認識實習、測量實習、專業地質實習、專業生產實習、專業課程設計以及畢業設計(論文)以及創新實踐等環節。其中課內實踐環節為45學分,課外實踐5學分,課外實踐不計入總學分,但需考核合格方準畢業。
三、結語
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飛速發展,交通事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支柱性行業,隨著社會對交通技術人才的需求呈現多樣化,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相應地,對該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也應與時代需要同步,結合國家建設對交通人才的要求,不斷將新標準、新知識和新方法吸納并將其優化,不斷探究新方法和途徑,為道橋工程領域生產第一線培育卓越人才。
近些年來,我國高職院校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培養了大批的專業人才,極大的滿足了市場和企業的需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高職院校道路橋梁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還存在一定的缺點,這些缺點的存在,不利于我國高職院校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本文系統的闡述了該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旨在進一步提高人才質量,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求。
近些年來,我國開始實現經濟方面的宏觀調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場對道路橋梁技術人員的需求。高職院校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搖籃,培養著大批量的市場所需要的專業人員。我國高職院校道路橋梁專業的學生就業率相較于其他專業來說比較低,難以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求。筆者通過長期的研究實踐,認為我國高職院校道路橋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當做到以下幾點,才能夠實現道路橋梁工程專業的進一步發展。
1.高職院校對該專業應當給予高度的重視
道橋專業由于受到專業的限制,很少有學生會切實到現場去進行實習,所以,高職院校道橋專業的教師在上課之前,最好是能夠組織學生到施工現場去看一看,這樣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方向轉變。高職院校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搖籃,正因如此,教師就更應該多多組織學生到施工工地去參觀。除此之外,我國高職院校應當構建學習型教學團隊,一手抓學生的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深入的了解知識內涵。另一手要著重抓學生的實踐能力,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成績打下堅實牢固的基礎。
2.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我國絕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在一畢業就從事了教育工作,實戰經驗相對比較匱乏,這種現狀不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有機的結合到一起。正因如此,高職院校應當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教師到施工工地進行參觀,鼓勵教師到施工工地進行實習,切實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不僅如此,高職院校還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平臺以及教師交流平臺,通過這兩種方式,實現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實現資源共享,以此來提高我國高職院校路橋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
3.要求學生掌握一項核心技能或是核心試驗檢測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做到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去實現教學,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在在校期間熟練的掌握一項核心技能或核心試驗檢測,學生在掌握上述核心知識的基礎上,在畢業后以零磨合的前提下迅速投身到工作崗位上去,極大的增強了學生的競爭力。不僅如此,學生如果掌握了一項核心技術或是核心試驗,也極大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也能夠積極的面對挫折與挑戰。
4.進一步加強培養學生的情商
通常情況下,道橋專業的工作場地都是在野外,因此,學生在就業后應當快速處理好自己的生活,閑暇時間可以看看書,養成不斷學習的好習慣,不僅如此,高職院校的教師還應當對學生的口才進行培養,使本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和相關工作人員做好溝通和交流,能夠在團隊合作的背景下完成自己的工作,提升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
5.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實現工學的有機結合
通常情況下,實習被安排在大二。高職院校道橋專業的教師在安排學生實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工學的有機結合,很多學生、教師以及家長對工學結合存在一定的認識錯誤,認為工學結合就是為了能夠多賺錢,在校期間應當以學習為重,不要將精力都浪費在賺錢上面,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工學結合是將學校學到的知識,通過一定的途徑應用到實踐當中去,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實現校企合作模式,對于學校、學生以及企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學校來說校企合作模式能夠使其深入的了解道橋行業的發展前景以及技術更新等方面的信息,進而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對于學生來說,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實現教學交流與合作,能夠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對于企業來說,企業通過校企合作模式能夠進一步選拔專業人才,為企業注入新鮮的力量,從而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6.建設專業,應當將學生的層次進行劃分
絕大多數學生畢業后都是從事實驗員以及測量人員的,而以后能否逐步發展成為技術師以及測量師就是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來決定的,因此,高職院校應當盡可能的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從而建設專業建設,不僅如此,高職院校在建設專業的過程中,還應當加大教師的培養力度,培養更多的雙師型教師,實現教學質量以及專業建設的雙方面發展。
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高職院校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我們應當對此予以高度的關注,采取多種方式、多管齊下,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為社會為企業輸送大批量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單位:長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摘 要:高職院校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主要以培養具備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掌握所需要的崗位能力和專業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但傳統的實習實訓教學方式早已不能滿足現在的專業需求。本文主要研究高職院校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實習實訓教學的改革辦法,希望能為廣大師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實習實訓教學
0 引言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對學生的專業理論與實踐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學校在進行實習實訓教學時不僅要注重完成專業的教學任務,還要重視教學內容與實際接軌,讓學生積累足夠的實踐經驗便于未來更好的發展。在進行該專業的實習實訓教學過程,學校應始終將重視學生實踐經驗的累積,重視實習實訓環境與實際工作環境接軌作為實習實訓教學改革的核心。
1 傳統實習實訓教學方式的不足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主要培養掌握道路與橋梁工程基本理論和知識,具備道路與橋梁工程現場的施工技術和工程管理能力,從事道路與橋梁工程生產一線技術與管理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的專業性人才,由此可見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對于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1]。
學校組織進行學生統一實習實訓的教學方式主要存在學校缺乏足夠的教學資源,學校實習經費有限及實習實訓教學內容不全面等問題。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沒有一個專門固定的實習場所,并且大型的道路橋梁工程現場基本上都處于城市的偏遠地區,交通及實習實訓都非常不便利。學校的實習經費有限,不可能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便利的實習環境。即便學校組織學生去往現場參觀,可道路橋梁工程單位也經常出于學生的安全問題及相關的管理問題的考慮,一般是不愿意接受學生來實地參觀實習的。
學校的實習參觀多為畢業前半年或者一年,但道路橋梁工程工期時間長,學生不可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所有的實習內容。而且需要實習的學生數量較多,帶隊的專業教師及管理人員數量較少,致使學校組織的實習參觀最后往往流于形式。
如果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完成實習的方式也存在學生實習單位散,專業教師沒有辦法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與指導等方面的缺陷。
2 實習實訓教學的改革方法
2.1 確認實習實訓教學的目標
高職院校道路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目標是為道路橋梁工程單位和企業提供合格的道路橋梁工程專業人才,因此在計劃實習實訓教學時學校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對道路橋梁專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重視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在組織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實習時,學校要以企業對人才的具體要求為導向,努力提升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實踐經驗,培養寫生的創新能力[2]。
2.2 實習實訓課程內容與企業要求相結合
教師可以對企業進行實習考察,了解企業崗位真正需求。教師在設計實習實訓課程內容時可以與將企業的具體要求相結合,讓實習實訓課程內容更貼近學生未來工作環境的要求。如此既保證了實習實訓教學課程專業性、開放性和實踐性,也提升了實習實訓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實習實訓教學中真正得到了鍛煉的機會,積累了專業實踐經驗。
2.3 建立完善的實習實訓教學管理辦法
實習實訓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不一樣,學生需要進入到實習現場進行實踐操作,因此良好的實習實訓教學管理辦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能保證學生安全完成實習實訓教學,也直接影響著實習實訓教學的質量。
在制定實習實訓教學管理辦法時,學校應注意四個方面:①細致全面的規定實習實訓教師及相關管理人員的管理工作內容,做到權責分明;②監督檢驗實習實訓教學每一階段的教學成果,保證實習實訓教學的整體效果;③對實習實訓期間所使用的設備均要做好記錄,制定完善的申請使用與歸還驗收制度,為實習實訓教學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④完善實習實訓教學的監督管理體制,保證學生在非集中式實習實訓教學質量[3]。
2.4 建立完善的實習實訓基地
學校應學校應加大建設力度,建立完善的實習實訓基地。室內實訓室配備成套的儀器設備,基于常規試驗及檢測的相關項目,編制出更適合教學的實訓項目,使學生們不出校門就能進行相關的試驗及檢測;室外實訓基地建設模擬施工現場情況及可能出現的各種病害情況,讓學生們能進行相關的路基路面檢測、橋隧外觀和內部檢測、橋梁樁基檢測等,并判斷出各病害類型及應采取的處理方法。建立完善的實訓基地的同時,系統的設置實訓項目,使“工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同學們能更快地適應施工現場工作。
2.5 建立有質量的實習實訓教學團隊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是一個專業性與實踐性都非常強的專業,需要專業教師在掌握足夠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對學生的進行有建設性的實踐指導。學校要有意識地建立起專業理論知識過硬,又能對學生實習實訓學習進行有效的指導的實習實訓教學團隊,以保證實習實訓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在建立實習實訓教學團隊時,學校及相關部門要重視以下幾點:①為該類型教師制定詳細的準入制度與任職標準;②對現有專業教師進行培訓,提升現有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③推進高職院校人事管理制度,加大對教學人才的重視[4]。
3 結論
現代土木工程企業對人才的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只有不斷增強自身的專業素質才能更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實習實訓教學方式的改革,是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具體表現,是實現高職院校教學目標的重要方法。將實習實訓教學與企業需求接軌,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才能培養出更符合企業和社會要求的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
作者簡介:王琦,1982年04月生,漢族,遼寧鞍山人,講師,碩士,遼寧建筑職業學院城建交通系。
摘 要:本文以培養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努力提升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養。
關鍵詞: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新專業;以學生為中心;啟發式教學
南華大學(以下簡稱“我校”)于2014年成功申報了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新專業,本文結合我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新專業建設的實際情況,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對該專業實踐教學進行獨立探索。
一、我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新專業實踐教學課程設置
右表是我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集中性實踐教學安排。主要包含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實習和課程實驗等幾個方面。
二、實踐教學體系優化
加強實踐教學建設,必須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明確教學目的和要求,從實驗、設計和實習等方面對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不斷優化。
1.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非常重要的環節。我校城市學院依托土木工程實驗中心和南華大學工程技術檢測中心承接項目,將實驗教學與工程實踐有效結合。
2.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是在該課程課堂教學完成后進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該課程的靈活應用程度。一般會與相應的設計軟件相結合,如緯地、鴻業、Midas、橋梁博士等軟件。
3.實習
實習一般包含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等。其中認識實習一般安排在第5個學期剛接觸專業課的時候,主要是通過到工作環境進行參觀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分別開設在第6和第7個學期,是在對本專業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開設的。
4.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是對大學所學課程的一個綜合應用,是大學最后階段一個總結性的實踐教學環節。畢業設計主要包含: 開題報告、設計任務書、說明書和設計圖。
畢業設計選題應盡量切合工程實際,以便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畢業設計應涵蓋城市道路、公路、橋梁和隧道等各個方面,讓學生根據工作需求和個人興趣進行自由選題,指導老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宏觀調控。雙向選擇將更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提高學習興趣。
(作者單位:南華大學城市建設學院)
摘 要:本文根據土木工程專業認證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對南華大學(以下簡稱“我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對策進行了研究與探索。首先分析和歸納了影響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主要因素;并結合目前存在的問題,較為系統地提出了提升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措施和對策,以期能有效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以滿足土木工程專業認證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
本文面向土木工程專業認證,對我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對策進行了初步探討。通過有效調研和總結我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及存在的突出問題,并深入理解土木工程專業認證標準對該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具體要求,從教師自身、院校兩大方面深入分析和歸納了影響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關鍵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提升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對策和發展機制,以適應土木工程專業認證的需求。
一、影響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因素
通過有效調研和總結,我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青年教師自身因素。青年教師擇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決定其是否愛崗敬業及認真負責。有的青年教師存在著擇業心態,教學熱情不足;道德與責任心不強;知識轉化能力太弱;教學反思不夠,自我發展動機不強等。
(2)學校、學院和系方面的因素。學校存在“重引進輕培養”的現象,包括把優秀的人才引進后,在教學方式上的培訓力度不夠;考核青年教師的方式過于注重科研成果,對教學能力的考核不夠。學院缺乏激勵青年教師將時間和精力投入教學的機制。系里尚未形成“樂教”的教風。
二、改革措施
針對上述影響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因素,通過構建符合土木工程專業認證要求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指標體系,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提升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對策和發展機制,可有效地提升和發展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
(1)建構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指標體系。教學能力體系將分為社會責任、教學知識、教學技能和教學特質四大模塊。
(2)系里定期舉行教學研討會。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系和學院每月開展一次青年教師教學心得研討匯報活動,開展青年教師圓桌洽談,每位青年教師就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匯報,并對評委和其他青年教師提出的問題予以回答。
(3)加強校企合作,提升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每年定期派1~2名教師到國內相關企業從事6個月以上的工程實踐能力訓練,努力提升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水平。
(4)對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建立科學的評價考核體系,評價方式多樣化。為了提高青年教師對教學的重視,應改革對青年教師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教學成果在考核中的分量,進而合理分配教學和科研比重,避免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
(5)重視并滿足青年教師的心理需求,形成完善的激勵體系。系里和學院擬從各個方面充分了解青年教師的心理需求,建立物質激勵、情感激勵和機會激勵并重的激勵助長體系。
(6)系里對青年教師的教學加強管理與監督,形成良好的教風,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氛圍。
(作者單位:南華大學城市建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