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3 10:39:0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計算機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小學計算機課程已成為一門獨立的、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課。計算機本身的特點決定了計算機教學在開展創造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那么,計算機教學實踐中,又怎樣實施創造教育、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呢?
一、喚起創造意識,激發創造激情。
創造力包括創造意向、創造思維品質和創造技能。創造思維品質是重心。而創造思維過程大體又可分為4個階段:準備階段、醞釀階段、頓悟階段、檢驗階段。關鍵在頓悟階段。產生頓悟要有必要的心理環境。如對計算機知識有主動獲取的追求,對計算機學科有濃厚的興趣,對計算機問題有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等。
教育理論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只在于傳授本領,更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同樣需要“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
1.運用學科特點,喚起創造意識。
學生的創造意識是在對計算機特點、內容發生興趣時引發的。因此,我們備課時盡可能挖掘學科的創造思維因素,喚起學生的創造意識。如:在開學第一節課上,我們先提出問題:“計算機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有什么作用?”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計算機可以打字;可以玩游戲;可以看影碟;可以輔助學習……我們接著問:“計算機在我們身邊有這么多用處,那么在社會中又有哪些應用呢?”由于學生社會經驗有限,感到這個問題有些困難。這時我們結合計算機的特點講解計算機在信息社會中的應用。當學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氣預報都是用計算機算出的、家里用的自動洗衣機、微波爐以及手腕上的電子表都是由計算機程序控制的時,感到非常神奇,由此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動探索的興趣。
2.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
好奇心是對新、特、奇事物進行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生對感知到的新信息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進而產生深入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師要利用這種心理,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如有一次,在講“計算機與信息社會”一節課時,我問學生:“最近我國信息產業界發生了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事嗎?”學生紛紛搖頭,并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我告訴他們:這件大事是我國最大的計算機產業集團聯想公司與我國軟件業巨頭金山公司聯手合作。大家都知道聯想集團是我國信息產業界硬件領域的驕子,而金山公司則在我國軟件業一枝獨秀。這一“硬”一“軟”相聯合,必將推進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步伐。借這件事,我向學生介紹了我國信息產業與某些發達國家的差距,特別強調了美國微軟試圖壟斷我國軟件業的企圖及金山公司的W作為唯一與微軟的WORD抗衡的漢字處理軟件在開發過程中經歷的艱難,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的信息產業要趕超世界,需要包括他們在內的全體國人努力拼搏。由此學生更迫切地想要學習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并利用計算機技術學習,從而引發了強烈的創造激情。
二、重視個性發展,培養創造意志。
1.尊重個性發展,樹立新型師生關系。
尊重學生個性對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并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樹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正如美國一位教育者羅伯特·馬金所說:“當教師充分了解學生,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天才,啟發引導學生不但成功地取得了超越他們過去水平的優良成績,而且達到了他們認為應該達到的預想目標時,使命中的要求就變得更加切實可行了。個性化教育成為鼓勵學生自信的工具,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它在師生之間創造了一種不同的責任制,即創造了一種為保證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實質性改善而相互承擔責任的精神”。
我注重在實踐中應用教育技術理論,形成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即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有能力學習,并且愿意學好。在每屆新生入學,開始本學科學習的第一節課,我都請學生回答一份問卷,以了解他們對計算機的掌握情況及對計算機學科的態度,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表示他們愿意學好并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我為孩子們的求知欲望感動,更加確信只要公正地對待學生,他們中的每一個都能有所進步、有所創造。同時我還確信:充滿愛心和個性化的課堂,是以促進達到最根本教學目標為中心的;在這樣的課堂里,所有的學生不論學習好壞都受到歡迎。上機實習課上,我把學生分成小組,學生在小組里共同討論問題,學會盡情地思維、用心地學習,大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表達自己的觀點,達到相互促進的目的。在小組里,學生逐漸意識到:學習需要團結協作而不只是競爭,進而感到全班同學、學校乃至國家與自己的利益休戚相關,決不能僅僅考慮個人進步、成功與否。平時,我則盡可能地了解學生,并且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在這種學生可以感受到尊重、信任和鼓勵的環境中,他們可以精力充沛地學習,全神貫注地獲取知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中,有學生反映出對DOS學習無興趣,認為這部分內容“不象游戲那樣好玩”。我送給他們一句話:“生活中不只有糖和蜜,還有茶和咖啡。”糖和蜜吃得過多,就可能覺不出甜,甚至會感到苦,而茶和咖啡初嘗時可能覺得苦,細品后卻會體味出甘甜與清香。學習也是這樣,貪圖安逸舒適,是難以學到真本領的。對此,我要求學生“向追求安逸的思想挑戰,增強學習能力。”與此同時,也提醒自己承擔起對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所負有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課堂上,我與學生間形成的良好的關系也培育了學生真正好學的風氣。我號召學生成為“探索者”,要求學生在平等的師生關系面前展示他們的才能。學生能夠獲得輕松自在的感覺,能以通常習慣的方式展示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學習成績的新標準取決于教師對他們尊重和信任的新標準。而學生創造力的發揮則取決于教師對他們尊重和信任的程度。
2.尊重學生的主體精神,培養主動性。
沒有主動性,便無法充分挖掘潛在的創造力。教學過程中,我既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經常思考:學生的潛能怎樣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他們學會學習了嗎?計算機課作為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實踐。上機實習時,我總是提出問題,讓學生去解決。開始個別學生有畏難情緒,依賴性很強,希望老師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故意不理他們,也不許相鄰的學生幫忙,這些想“偷懶”的學生只好自己摸索,當他們自己最終解決了問題時,特別興奮,有一種特殊的成就感,以后也就樂于主動探求解決問題的思路了。這樣既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又啟迪了學生創造的思維;既提高了學生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志。有的學生在計算機學習階段 總結中說:“最大的收獲就是通過基本的知識能自己摸索出別的知識與技巧。”我認為學生的這種收獲,就是教師的最大收獲!
三、注重因材施教,開發創造才能。
要使所有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盡可能地發展,必須“因材施教”。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已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響,目前我國基礎教育還難以完全做到“因材施教”。計算機的特點則決定了“因材施教”可以在計算機教學中很好地實行。我們的學生來自不同家庭,畢業于不同的小學,有的學生小學學過計算機課,有的家里有計算機;有的學生在市級競賽中多次獲得過一等獎,有的則從未接觸過計算機。針對這種狀況,我在講課時先向學生提出:學過這部分內容的同學可以不聽課,但要學會自學,把時間利用好,要借助已掌握一定程度的計算機能力的優勢,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走在其他同學乃至老師的前面;沒接觸過計算機的同學不必心急,踏踏實實從頭學起。上機實習時,我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不同特長安排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練習與實踐,如讓基礎好的學生學習Basic語言,讓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學生練習指法、輸入漢字等等,并給予相應的指導,使他們分別得到提高。
怎樣讓學生去迎接學習上的挑戰?怎樣培養他們勇敢地去面對和熟悉一個復雜、令人迷惑不解、始終變幻的世界?思考著這些問題的同時,我深信: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育他們健康成長,比教給他們知識本身更重要。當學生個性得到發展、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健康成長以后,他們的創造力無疑會得到最充分的開發。
近幾年,虛擬機逐漸被應用于許多學校的計算機教學領域,成為一種非常有效的輔助工具。筆者從自身的計算機教學實際出發,借助虛擬機解決計算機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有效地提高了計算機教學的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 計算機教學的現狀
目前,計算機教學取得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硬件方面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需要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環境。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硬件的更新速度加快,計算機教學的開展也受到全新的挑戰。由于我國目前招生規模的擴大,經費又相對投入有限,使得實驗設備和實驗場地不能及時得到擴充,教學設備的硬件建設相對欠缺和滯后,新建計算機硬件實驗室、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等更是不現實的。但是,計算機教學中的很多實驗,如局域網的搭建,需要利用多臺計算機和多種設備,由于現有的硬件配置條件有限,學生沒有親自做實驗的條件和機會,無法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
1.2 軟件方面 目前的計算機教學一般是使用公共機房。公共機房只能滿足一般的實驗要求,同時為了便于機房的管理和維護,通常為所有的計算機安裝硬盤保護卡和應用系統策略來限制學生的某些操作。學生上機的時候,不允許他們隨意安裝軟件,更不允許進行如硬盤分區、格式化等操作。學生無法在實際的環境中操作練習,只能被動地進行一些簡單的實驗操作,實踐教學的效果較差。
1.3 教學方面 許多計算機教師的思想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在計算機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一直采取單一的理論講授教學,非常抽象、枯燥,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當然,也由于經費等各方面的原因,教師一般采取以講代練或課堂演示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只有理論知識而缺乏動手實踐,無法操作實驗,對一些知識點無法掌握透徹。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計算機教學存在問題的關鍵是教學設備不足。如何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教學設備,來滿足最大化的教學需求,這是一個新的挑戰。筆者認為利用虛擬機可以改善上述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較好地達到一機多用的目的。
2 虛擬機簡介
2.1 虛擬機的概念 虛擬機(Virtual Machine,簡稱VM),就是虛擬的計算機,是指運行于物理計算機上的、用軟件模擬出來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統功能的、運行在一個完全隔離環境中的計算機系統。虛擬機是相對于常用的物理計算機而言的,又被稱為邏輯計算機,其本質上是對物理計算機的模擬仿真。 虛擬機以文件的形式存放于物理計算機中,僅占用物理計算機的一部分資源。一臺物理計算機,可以虛擬出多臺完整的虛擬機,并且不同的虛擬機可以運行單獨的操作系統而互不干擾,使用的時候就如同打開一個應用程序一樣。 每臺虛擬機都具有自己的CPU、內存、硬盤、網卡、BIOS、光驅、顯卡、聲卡、USB接口等,只不過這些硬件設備都是用虛擬軟件模擬出來的。在計算機教學中,可以利用虛擬機進行開機、關機、硬盤格式化、設置BIOS等操作,這一切對主機沒有任何影響。 目前,計算機教學中比較常用的虛擬機軟件主要有WMware公司的WMware Workstation和微軟公司的Microsoft Virtual PC這兩種。VMware技術相對比較成熟,可以虛擬更多的主流操作系統,功能更強大,使用起來比較容易,市場占有率比較高。
2.2 虛擬機的優點
1)集成性。能夠在一臺PC機上運行多個虛擬機,每個虛擬機都可安裝不同的操作系統,而不需要對物理硬盤進行分區或重新開機,不受到物理計算機硬件的限制。各虛擬機與主機之間可以進行通信、共享文件和網絡資源。
2)移植性。虛擬機表現在物理電腦上是一個文件,不同的操作系統之間能夠進行互動操作。使用者可以直接拷貝備份好的虛擬機文件到其他計算機上使用,大大節省系統安裝的時間。
3)經濟性。由于虛擬機是利用軟件來模擬完整的計算機系統,無需添加新的硬件設備,真正可以做到一機多用,同時又節省維護費用。
4)可維護性。虛擬機與主機之間有良好的隔離性,在虛擬機上進行的操作不會破壞物理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和軟件,對主機現有的硬盤分區和數據都不會造成任何破壞。
3 虛擬機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3.1 操作系統安裝 操作系統有MS-DOS、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 XP、Linux、Unix等不同系列、不同版本。由于操作系統的安裝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學生可以在硬盤上建立自己的虛擬機,并進行安裝操作系統的練習。在虛擬機環境下可以實現多個操作系統同時運行,帶來極大的方便。
3.2 計算機維護 出于公共安全考慮,磁盤分區、格式化等危險操作,學生一般沒有機會親手實踐。在虛擬機環境下,學生可以任意進行磁盤分區、格式化、設置CMOS、設置BIOS SETUP參數等一些計算機維護操作。操作完成后,通過映象功能可以非常輕松地將操作系統恢復到原樣。
3.3 網絡技術應用 學生在學習局域網的組建、網絡配置與管理、FTP、郵件服務器等各種網絡服務的配置、遠程訪問和路由的設置等知識時,單憑理論講授是很難理解和掌握的。利用虛擬機,學生可以在單臺計算機上組建網絡環境,進行各種網絡配置,也可以組建虛擬局域網,實現集群試驗。若學生不能按時完成實驗,借助虛擬機的掛起功能,保留當前狀態,以便下次繼續完成。
3.4 網絡安全 在網絡環境下,病毒、木馬、黑客程序非常盛行。教師在講解計算機病毒、木馬等知識時只能停留在講述階段,利用虛擬機可以改變這一狀況。教師可以在虛擬機系統上植入病毒文件進行病毒、木馬程序的傳播與演示,以及實現安全防御等操作,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系統的安全及防御技術。
3.5 軟件測試 學生在學習軟件設計、網頁設計等課程時,編寫的程序需要在多種環境及多種操作系統環境下進行測試。應用虛擬機,不需要實際安裝所有的系統與插件,就可以輕松地模擬出各種測試環境,有利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3.6 課件制作 計算機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常常會需要多種操作系統中的操作。通過虛擬機軟件,可以使用Snagit、HyperSnap-DX等屏幕捕捉程序,方便地把樣圖抓取下來,或者直接利用視頻捕捉功能將操作過程錄制下來,有助于制作圖文并茂的課件。 總之,虛擬機是計算機教學的有效工具,在計算機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廣泛的應用。如何利用虛擬機更好地為計算機教學服務,是每個計算機教師需要研究的一個新課題。
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隨著素質教育在學校的全面展開,對學生在各方面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兒童在思想品德、智力、能力、心理等方面要獲得全面發展才行。而一個人要想在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其中起著決定作用的還是他的意志品質。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意志品質,那么在生活中,他如果遇到一點小困難就很難克服,而不能達到想要的結果,一事無成。所以,在對待學生方面,從小就要通過各種訓練來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與信心,以達到目的,來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
在幾年的計算機教學實踐活動中,通過平時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觀察,發現有些小學生缺乏獨立完成任務的意識,遇到一點小困難就求助于周圍的同學或老師,如:五年級學生在學習改變“字體”這一內容時,有的學生單擊了格式——字體,出現了對話框,也在里面選擇了字體、顏色、字形等,但單擊確定按鈕后發現所要改變的字根本沒有產生變化,反復幾次也是如此,這時的學生就開始有些做不住了,“某某,你幫我一下,可以嗎?” “老師,這個我不會,你給我做吧,”更有的則心甘情愿放棄操作,坐在哪里看別人完成,或者對老師說:“這個我不會,就不做了”。這種現象在各個年級的學生當中都普通存在,我想他們有的根本就是上課沒有認真聽操作步驟;有的是對操作失去了信心,就不愿意做下去,也根本不去想為什么我也操作了而字沒有產生變化?是不是操作步驟有問題?在有的學生就是等,想讓別人替他完成。同時這一現象也說明了現在的孩子意志品質不強,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根本沒有自己獨立完成事情的信心。這樣下去時間久了他們則養成了一種依賴心理,學習興趣下-降,同時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這學期,在課下我和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了幾次交談,“老師,我們愿意上計算機課,有的操作一點也不難,我一看就會做,可有的我做了幾遍,還是不會就不想練了。”“老師,我們做錯了,您不說我們可以嗎?”通過孩子們的語言讓我有了很深的感觸。發現其原因是自身努力不夠或方法不當造成,這也正說明現在的孩子在意志品質方面比較差,同時,作為教師也缺乏為學生服務意識,沒有讓學生樂學、會學。所以,我想在計算機教學活動中,要逐步改變教學方法及模式,通過各種方法及手段去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讓學生愛學、會學、樂學。
一、對學生進行增強信心的訓練。
1、課堂上老師多表揚,多評比。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在完成過程中對它失去了信心,那最后的結果則是以失敗而告終。因此,我決定在計算機操作訓練過程中以激勵為主,多鼓勵,少批評,通過各種活動來增加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與決心。由于孩子喜歡聽表揚,那老師就不要吝惜你的語言,多給他們一些鼓勵的話語,如:“今天你做的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樣的”等。今年在我教四年級的一個班中,上了幾次課之后,就發現了這樣一個學生,每次老師交給的操作任務不是有問題,就是最后一個完成,甚至有時還不能完成。因此我開始對他留心注意,觀察中看到了他的動手能力比其他同學稍差,有時不會做了就在那里坐著看別人練習。那次練習畫圓,練習時我便在他旁邊坐下,看其畫圖,可沒過多會兒,就出了問題,聽到他說:“我畫的為什么總是不圓,我不畫了。”我便主動接近,指著他的畫說:“看,你畫的這個不是很好嗎?別著急,老師和你一起來畫。”經過努力他成功了。這時我便抓住機會跟全班同學說:“今天練習畫圖,表現最出色的是某某同學,他畫的畫最好,不信下課以后同學們可以去看一看。”說話的同時我看到全班學生都在看他,他的臉上露出了從未有過的喜悅。到現在他的操作能力有了提高,那次課上練習用多邊開工具畫圖,當我走到他身邊時,他笑著說:“老師,您去看其他同學吧,我自己能行。”學生年齡小,意志力不強,尤其現在獨生子女又比較多,他們的依賴心理較強,但是在一些活動中他們又都想得第一,成為老師心中的好孩子,誰都不愿意落后,因此就更要求老師要以鼓勵為主,開展各種評比活動,來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如:在教學活動中開展“自立小能手”、“今天你最棒”等活動。通過活動來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
2、提供成功的機會。實踐證明,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適當降低操作任務的難度,讓每個學生都有一種成功感,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因此要求教師要把握好操作任務的難度,符合大多數學生的能力就可以了。例如:在教學五年級文字處理的復制和剪切這一內容上,我便采取照顧多數,少數拔尖的原則,降低難度,讓學生只掌握復制和剪切文字的一種方法——菜單法,在大多數學生都掌握了以后,便提出更高要求,看提示完成其他方法的復制和移動文字(利用工具欄上的按鈕、利用快捷菜單、利用鼠標等)。這樣,給了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他們紛紛拿起鼠標開始操作,一會兒有個學生說:“老師,我會用工具欄上的按鈕了,這個比用菜單簡單,”那個說:“我來教你,我用鍵盤上的幾個鍵也能行。”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了困難,最終都能夠成功,孩子得到的是一種喜悅。
二、減少學生依賴心理。
1、適當限制孩子的行為。任何能力的發展都與學生的意志品質有密切關系。良好的意志品質可以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發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在操作過程中有的學生一遇到困難就要求別人的幫助,說明他們的依賴心理太強,缺乏獨立意識。為了能幫助他們克服這一心理困難,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我采取了下面的措施,對學生的這種總是喜歡求助于別人的行為進行限制。要求他們在操作過程中如果是遇到下面的一些情況則禁止求助于其他人,而其他人也不能主動去幫助他。“如對以學過的計算機知識、操作過程中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時、自己沒有去大膽嘗試過的操作” 等都不能請求別人的幫助。而在這關鍵時刻,作為老師就要即時鼓勵你的學生多“試一試,點一點,做一做”,同時還可以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字處理的修飾文字這一內容時我先上學生用菜單法對文字進行了改變字的大小、字體、字形的練習,然后看提示(利用菜單中的格式——字體)完成改變字體的練習。要求:完成本次操作不準讓別人幫助,只讓你手里的鼠標幫助你,多點一點,試一試,我們比一比看誰發現的東西多。這樣學生在打開了字體對話框之后,便動起鼠標在里面開始點擊各個按鈕,不一會兒有的同學便大聲說:“我能給字加顏色了,“那個又說:“我還能給字下面加曲線呢。”同學們便開始交流起來。在最初,學生有些不適應,但堅持了一段時間后,他們知道遇到困難時應如何去做了,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果然有了明顯的提高。計算機操作在多數情況下是需要有耐心的,而在缺乏了信心之后就容易產生放棄心理,以至最后無法完成操作任務
。就這一現象而言,老師在操作過程中要在限制學生依賴心理的同時,用個別學生的努力行為去感染他們,要求他們不要放棄,努力了就一定能夠成功,一定能順利的完成操作任務,達到目標。2、協作學習。計算機課上,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組時要注意到每組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的合理性,做到均衡互補。在課上要求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教師交給的任務。新年快到了,我便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畫筆工具和字處理軟件制作新年賀卡,送給老師的活動。這下子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有的找來許多舊賀卡,照著樣子畫圖,有的開始用字處理軟件打出對老師新年祝福的話語。就連平時操作不十分好的學生都說:“這次,我一定做一張漂亮的賀卡,送給老師。”這樣,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就可以一起討論問題,思考解決的辦法。一張張新年賀卡終于出現了,同學們看到自己的成果真是高興。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有依賴心理的學生在優秀學生的帶領幫助下也完成了操作任務,同時還可以從中學到方法。學生之間互相鼓勵,互相學習,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是分組完成任務,這樣也有了一種競爭,在這種氛圍中互相促進,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向上,信心增強了,意志品質也得到了鍛煉。
正是由于有了和學生的多接觸和他們的交談,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經過半學期的努力,現在的學生上計算機課,在也不怕鍵盤、鼠標,他們敢于動手了,而且有時還說:“老師,你讓我們在動一會兒吧。”“教師,您別看著我,我不讓別人幫助。”出現了以前沒有的場面,有的學生不愿意離開計算機室,有的學生說:“這節課怎么這么短。”
有了這一點成功,我發現,老師不但要研究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還要研究學生。教學樹立服務意識。
論文關鍵詞:計算機教學 農科院校 教學質量 連續性 高職教育
論文摘要:為了解決農科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學中存在開設計算機課程偏少、不合理、缺乏連續性和層次性等的問題。通過多年從事計算機教學的研究和在校的實踐,提出了針對農科高職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改革方法和對策,并提出了農科高職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育的分級、連續性和層次性教學模式。結果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際能力。
1 引言
在告別傳統農業向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在農業發展逐步實現產業化、市場化、標準化的進程中,越來越需要既懂農業技術又懂計算機技術的人才,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撐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全球興起,現代的信息技術正在迅速地向農業領域滲透,對農業的發展起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就我國整體范圍看,農業的發展速度較緩慢,遠低于工業的發展速度,農業的現代化、信息化水平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西方發達國家早在70年代就廣泛開展計算機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而我國計算機技術在農業上應用則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因此,作為培養跨世紀農科人才的高職院校必須對農科大學生的計算機素質提出新的要求,同時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大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
面對著日益發展的現代化農業信息技術和不斷提高的社會要求,農科高職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學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
2 目前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針對我校和其它兄弟院校的調查研究,農科高職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的現狀和存在問題有以下幾點:
1)重視不夠。因為,這些學生是農科高職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有些領導、老師認為懂一點計算機基礎知識就行了,不需要更深的計算機方面知識。如會上網、聊天、打字排版就行了。在將來現代農業信息化的發展中,學這么點計算機方面的知識,在農業科研中怎么能充分利用好計算機這個工具,提高科研項目的速度和質量。對學生來說,意識不到計算機的作用,意識不到計算機是工作和學習的重要工具,計算機知識是解決未來工作中面臨問題的鑰匙,而是僅停留在文檔處理、表格處理的認識水平,對編程等認為“高深莫測”,缺乏信心。
2)所學計算機課程較少。進入90年代,各高職院校基本開設了《計算機文化基礎》課,其它有關計算機方面的課程基本沒有開過,一般只學一個學期,最多60個學時,到目前為止,我校大多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課程和學時還是這個情況,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不能與時俱進。現在世界真正進入了信息時代,人類的社會經濟生活等發生了新的巨大變化。在這個信息時代的社會中,作為一個農科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這么一點計算機方面的基礎知識,在現代化農業生產和科研中根本不夠用,距現代化農業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要求相差甚遠。
3)計算機課程開設的不合理。大家都知道因材施教這個道理,在農科高職院校里,要根據不同的非計算機專業開設相關的計算機課程。
4)農科高職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每年我校絕大部分學生來自于農村,有的學生是對口生,有的學生是普招生,他們的基礎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已學過計算機知識,有的學生沒有學過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極少數學生學的計算機比較好,不少學生一無所知。
5)目前農科高職院校的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學缺乏連續性和層次性。在學校三年時間根據不同的專業應連續不斷地開設不同的計算機課,分層次進行教學。
3 提高農科高職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質量的對策
針對農科高職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教學改革設想和策略。
3.1領導、老師和學生要充分認識農科高職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性
要達到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需要校級領導的充分重視,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a)加大投入, 籌集資金,改善計算機設備條件,淘汰使用多年的機器,及時補充新設備。(2)加強管理、資源共享,學校機房眾多,由于涉及多個系部,因此難以統一協調管理,設備使用和人員工作整體效率低下。一方面是設備陳舊落后,無法滿足教學需要,另一方面個別系部教學實習資源充足,設備無法發揮作用,有些系部甚至購買的計算機多年未投入使用。而計算機更新換代快,超過一定時間不用造成巨大浪費。通過制定協調的政策,開放全校機房,統一調配,可以優化管理全校資源,使利用有限的資金購買的新設備能發揮最大效益,提高使用效率,把設備的潛能充分挖掘出來。
要達到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除領導的重視與大力支持外。教師必須認識到農科高職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并不是不需要掌握太多的計算機知識。教師要轉變這些舊觀念,就要走向社會,深入農業企業搞調查研究,參與農業企業的生產工作,我校一位教師就是深入企業生產第一線,深入調查研究,結果開發出了一個養豬管理方面的軟件,這位教師并不是學計算機專業的。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這足以證明了,隨著現代農業信息化的大發展,愈來愈需要這方面的人
才,既具有本專業方面的技術知識,又比較懂計算機技術知識的人。
要達到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除領導和老師的重視與大力支持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對在校學生來說,由于沒有深入到專業研究,僅處于專業學習階段,難以了解計算機在本專業學習和研究中所發揮的作用,僅停留在知道專業需要計算機理論和基本技能。知道相關內容很重要,但不知道如何用,需要學到什么程度。許多同學只重視一般的鍵盤操作,他們誤認為打字速度快就是計算機操作熟練,而往往忽視計算機技術的學習和訓練,把軟件編程看作高深莫測。部分同學計算機基礎較差,學習跟不上,對學好計算機缺乏信心。針對在校學生的這種情況,我們應該組織學生到現代化農業生產和科研企業去參觀。組織這方面的專家到學校去做報告和講座。
3.2增加開設課程門數和學時數
我們要到農業企業去調查研究,收集資料,獲取大量的信息,重新修訂專業教學計劃,增加計算機方面的課程,加大計算機教學的學時數,以滿足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新要求。如豬生產與疾病防制專業的,增加開設“豬博士”管理軟件的學習、“養豬場信息管理系統(專門針對于現代養豬場開發的)軟件”的學習和“現代化養豬生產管理軟件”等的學習。同時建議每個非計算機專業都要學習一下《信息檢索》這一門課。信息檢索具有三大重要意義:1) 避免重復研究或走彎路;2) 節省研究人員的時間;3) 是獲取新知識的捷徑。同時,增加上機學時數,讓學生多上機多實踐,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
3.3因學生基礎不同,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針對高職農業院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參差不齊現象,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和形式上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在學生入學后統考一下計算機方面的基礎知識,根據統考成績將學生分三個等級,對每個等級進行編班上課,根據不同等級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授課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等級高的即基礎好的班級要求教師在有限的學時內盡可能地增加信息量,擴大學生知識面,使基礎較好的同學能學到更多的新知識。等級低的班級可以從最基本的計算機知識開始學習,學習進度慢一點。計算機基礎課程分級教學模式,使計算機教學既符合農科高職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學現狀及規律,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成績。
3.4要保持計算機教學的連續性和層次性
連續性。計算機能力是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計算機技術、知識更新速度快,學校安排的有限的課時難以達到預定要求。此外由于課程設置及時間安排問題,學生普遍反映低年級開始上計算機課時,學生很難將計算機與自己的專業結合起來;高年級進入專業課時,有了將計算機與專業問題結合的機會和需要,但卻發現計算機知識僅停留在表面和能夠應付考試,與解決問題的要求相去甚遠。
鑒于此,筆者認為,計算機教學應結合專業的課程進度保持連續性,積極研究教學安排與專業的結合,使計算機知識及應用教學融入整個專業教學課程。結合專業課程的進展,由淺入深,由基礎到應用,在其他課程中注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穿插計算機技術的使用,保證三年大學學習中計算機學習不斷線,使學生認識到并能充分利用計算機這一工具。
層次性。原教育部副部長周遠清曾提出“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育要上三個層次”,對農科高職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學具有指導意義,計算機教學的連續性就是要根據“三個層次”教學基本要求組織和指導計算機基礎教學。
第一層次為計算機文化基礎。重點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與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文化意識,具備計算機的一般通用認識基礎。
第二層次為計算機技術基礎。根據各個專業的不同需要安排教學內容,使學生掌握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基礎知識、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解決本專業與相關領域中一些問題的初步能力,具備用計算機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和利用軟、硬件技術、網絡技術等先進工具的基本技能。根據專業特點選擇課程,例如我校的豬生產與疾病防制專業可選《養豬場信息管理系統》、《現代化養豬生產管理軟件》、《Access數據庫》等。
第三層次為計算機應用基礎。這一層次的重點是進一步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獲取信息、處理和解決專業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增強學生在本專業及相關領域中計算機應用系統的能力。例如豬生產與疾病防制專業教學課程選擇《程序設計》、《信息檢索》等,總之,應當結合專業需要和特點組織相關專業的計算機教學體系,體現連續性和層次性。
3.5對農科高職非計算機專業教師和學生的要求
對于農科高職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計算機成為在校學習和未來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展示個人能力的重要方面。農科高職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育屬于重要的公共課程,很多專業在要求講授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理論的同時,更側重計算機技術在本學科的應用。這對承擔農科高職非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的老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改革計算機教學模式,提高計算機學科教學質量,才能使學生畢業后走向社會能很好地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利用計算機更好的為專業提供支撐。尤其是作為當代的大學生,除了在學校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好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外,在走出校門后,更應具有不斷更新知識、跟蹤跟上計算機技術發展的能力。在全面提高高校計算機教學質量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意識非常重要。實際上學校學到的計算機知識遠遠趕不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很多人將不得不接受計算機技術的“再教育”,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
4 結束語
總之,農科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需要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完善本學科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要讓農科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學好計算機,各級領導、教師及學生都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認識這個問題,重視計算機的學習,在不斷發展變化的計算機技術引領下,深入研究、探討改進農科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的方式、方法,找出一條適合于專業需要的計算機教學的新路子。堅持計算機教育的連續性,注重計算機應用的不同層次需求,將會提高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能力,使計算機應用課程更好的與相關專業結合,培養更符合社會需求的農業信息化和科研方面的專業人才。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中專院校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的過程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部分中專畢業生往往找不到適宜的工作,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專計算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社會的需求,采用的是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影響了學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當前形勢之下,中專院校要想提升學生畢業之后的就業率,就必須要加強對學生計算機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為學生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中專計算機教學的現狀
(一)培養方向與社會需求不一致
我國的產業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結構為主,這就要求中專學校在進行計算機教學工作的時候,必須加強學生操作技術的培養,不斷提升學生的能力水平。而就目前中專學校計算機教學工作來看,在進行計算機教學工作時,大部分的中專學校設定的專業目標過于廣泛,造成學生雖然有著廣闊的知識面,但所學的知識卻不深入,導致學生沒有突出的一技之長,從而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的需求,使得中專學校出現畢業生就業率不高的現象[1]。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缺乏實際應用
由于計算機是一門對實踐能力要求比較高的學科,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技術實踐的應用。但是大部分的中專學校在進行計算機教學活動時,開設的多為純理論性的課程,而缺乏實際的操作課程,這就造成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不足,不利于計算機能力水平的提高,從而影響到計算機的教學質量。
(三)教師缺乏操作經驗,無法進行經驗教學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一般來說,中專學校的計算機教師承擔著理論教學以及實踐教學的任務,但由于中專計算機教師長久以來的教育工作,使得他們的理論知識十分扎實,然而由于很少參與到計算機的項目建設中去,使得他們相應的實踐經驗比較缺乏,從而無法對學生進行實踐經驗的教學工作,使得學生計算機能力水平得不到提高,影響著學生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2]。
二、提高中專計算機教學學生能力水平的策略
(一)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
中專計算機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能力水平,就必須要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理念[3]。因此,中專計算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改變以往教學過程中“一言堂”的現象,明確自己在教學中的地位,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做好對學生學習的指導,讓學生決定自己的學習進程,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得學生能夠激發出自己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深入到計算機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實踐,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往往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在中專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提升學生能力水平,就必須要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甚至一些教學課程之時,需要與當前的技術相結合,向學生適當介紹一些基礎性的前沿計算機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此外,由于計算機課程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適當對所用的軟件進行詳細的介紹,也可以分析當前計算機的發展形勢,使得學生在接受理論知識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收獲更好的知識,促進學生計算機知識學習興趣的提升,為學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重視因材施教
中專學校在以往的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通常采用常規的教學方式,即整體式的教學,對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不加重視,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普遍偏低。因此,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能力水平,必須要加強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視,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根據學生能力水平之間的差異,有針對性的制定教育教學計劃,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能力的提高。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中專學校在進行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改變以往教學中存在的不良現象,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來,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能力水平的提高。
計算機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北京市密云縣河南寨中學
鄭瑞媛
摘要:
我們正跨入一個新的時代——亟需一種新的創造精神的時代。“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的課程,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學,成為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學科。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借助于各種教育手段、方法,各種媒體,幫助學生萌發創新意識,產生創新的欲望和興趣,采用探索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增設課外知識,使學生產生新欲望和興趣
二.創設探索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動手操作,創設參與學習的氛圍
2.教知識,更要教方法
(1)學習方法的指導——對理論課知識的學法指導
(2)實驗指導——對學生的操作實驗作現場指導
(3)線索指導——為學生提供知識體系的線索
三.不教打句號的課,給學生留下探索的空間
關鍵詞:創新 探索 指導
我們正跨入一個新的時代——亟需一種新的創造精神的時代。新世紀的人才應是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迅速直觀地獲取知識,借助計算機收集大量的信息,去探究許多未知的事物,所以會使用計算機是新世紀人的基本技能。而“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的課程,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學,成為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學科。
教育有培養創新精神的力量,也有壓抑創新精神的力量。面對這種情況,一種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驅使我投入到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在教學過程中,借助于各種教育手段、方法,各種媒體,幫助學生萌發創新意識,產生創新的欲望和興趣,采用探索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增設課外知識,使學生產生新欲望和興趣
首先,教師在備課時,不能只滿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層次的教學思想。教材一經采用,至少一年,而關于計算機的新動態幾乎每天都有,就跟看仙人下棋的樵夫一樣,轉眼人間已過數百年,已經不是他所處的年代了,所以,教師應該走在知識的前沿,博覽群書,給學生最新的信息。
于是,我將在報紙、新聞、雜志上看到的,以《新動態專欄》的形式公布給大家。如:電腦用土豆來供電。起因是有人和電腦迷打賭:土豆不可能為電腦供電。可是發明者卻真的做到了,而且還建立了土豆網站,多神奇?!這些信息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創新欲望:原來奇跡的產生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敢去想,敢去嘗試。
另外,利用實際現象講解,這樣會更直觀。例如,在做游戲的時候,出現了畫面被破壞得支離破碎等現象,我先演示如何用殺毒,再利用這個機會,講解有關病毒的知識:病毒是人為編的小程序,它的目的是破壞。有人制造病毒,就得有人阻止它去破壞。鼓勵學生為計算機的“健康”想一想。
創設探索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動手操作,創設參與學習的氛圍
在研究性的學習中,被動式,接受性的學習還占主流,這樣,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如讓學生動手操作,主動地去與計算機進行交流,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掌握使用計算機的基本方法——人機交流,就是讓學生親自動手,提出要求,在計算機的幫助下去完成夢想。在學習Word中某一“向導”的使用方法時,讓學生自己利用“Award向導”為自己制作一張獎狀,每個學生都在為自己的獎狀忙碌,有了樂趣,學生就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獎狀的內容五花八門:學習進步,第一名,為世界和平作出突出貢獻,在科學研究中獲得發明獎……我表揚了那些“敢想”的學生,因為他們的理想遠大,而豐富的想象力能使童話變成現實。
1、教知識,更要教方法
未來的教育,重要的不再是教會學生什么知識,而在于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計算機的普及正改變著學習的內容和速度,一張盤就是一本豐富多彩的書,互聯網上的知識如大海一般,教師已不可能傳一切之道,授一切之業,解一切之感,其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導學生去學習。
學習方法的指導——對理論課知識的學法指導
2、學習的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書。向人學習的方法是用眼去觀察,用心去揣摩,,用實際行動去學習。而向書學,就存在著一個讀書的方法問題。讀書分為泛讀和精讀。泛讀是找到書中的“主干”;而精讀則是為每一部分“主干”添枝加葉。在上理論課時,以學生自學為主,充分表現學生的能力。當然,學生真正做到“會學習”,還要教師給學生適當的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上課時,首先,讓學生泛讀,找出這節課要學習的幾個內容,有的學生很快就找到了,有的卻找不到,我就讓找到的學生說出他是怎么找到的,標志是什么,這樣學生就知道怎么找了。解決了這個問題,就該精讀了。精讀的目的就是了解這些內容具體講解的知識是什么?在一個范圍內,提出若干個問題,學生就有目標和范圍了。這種方法掌握以后,學生就找到了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鑰匙”了。
3、實驗指導——對學生的操作實驗作現場指導
學生在上機實踐所學時,經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在教師和學生的計算機沒有聯網的情況下,除了巡回指導外,我還安排了學生中的優秀者參與指導,讓這些學生把探索的過程“再現”一次。另外,學生在完成既定的任務后,總是喜歡看看這個(軟件),看看那個,當出現新奇的畫面時,常引得周圍的同學觀望,此時,我并不以為他是“故意搗亂”,他這是在嘗試探索新的東西,所以,我總是耐下心來對他的實驗給予指導,讓他在實踐中去學習。
線索指導——為學生提供知識體系的線索
例如:在學習了畫筆、書寫器中打開、保存、和退出等基本操作后,在Word的打開文件,保存文件的操作同畫筆、書寫器一樣,并鼓勵學生到沒有學過的Excel中去試一試打開文件,保存文件,讓學生自己去發覺它們內在的聯系,感覺探索的樂趣。另外,讓學生觀察:在“另存為“的對話框中多了一個“選項”按扭,它是干什么用的?試試看!它會帶你走進另一個窗口,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為學生提供線索去探索。
不教打句號的課,給學生留下探索的空間
一節打了句號的課,看起來很滿意,但卻把學生圈在一個圓里,一切都解決了,沒有問題了。沒有了“?”,怎么去“探索”?所以我每節課下來,都要給學生留下一個(或多個)問題,例如:學習了怎么刪除文件后,問:“還能不能在恢復了?”讓學生去書上去尋找答案,上機實踐去驗證自己的想法。這樣,給學生留下展示聰明才智、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機會。這樣學生不是只會模仿,也會去創新。
創新意識,是創造的前提。有識之士早已提出:“我們國家的最高經濟利益,將取決于我們同胞的創造才智,而不取決于我的自然資源。”能創造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作為教師,就應該沖破應試教育的陳規,樹立創新教育教學新觀念,為國家培養出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摘要:計算機是高等學校的主要課程,如何搞好計算機教學一直困擾著許多教師,本文就該問題做了新的觀念論述。
關鍵詞:教學方式,啟發教學,幽默語言
21世紀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電腦普及的信息時代,計算機技術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學技術的沖擊,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海洋開發技術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科技群。計算機技術課也成為高等學校的必設課程和重點課程,但它以高速發展性、綜合性成為制約學生學習和教師授課的難點。
為了培養優秀的跨世紀人材,必須提高教學效益,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發展,下面就多年來計算機教學的工作總結,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1計算機教學方式適應課程的特點
計算機教學應主要注重實際操作,計算機課程它是一門技能性極強的課程,它的理論性東西有些比較抽象,不應要求學生理解,但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勢,以適應該課程的特點。可以借助許多的多媒體教學軟件,給同學們介紹一些計算機的基本知識,這些教學軟件,它們通過圖形、聲效,進行直觀、形象地教學,加之優美動聽的音響效果,有較強地趣味性。它能把各種信息表現形式如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能充分協調地剌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器官,使他們對所學的知識能更好地領悟和記憶,且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
同時,計算機教學更應注重實踐。中國計算機教育專家譚浩強同志曾經講述過學習計算機的問題,他說:“計算機對于絕大部份人重在使用,對于它的軟、硬件理論部份,非專業人員可以不必要求”。計算機教學它有不同于其它學科的特點,它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它比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都要更新得快。因此教學應以上機為主。同時機房上課要求我們的教師由以往的知識傳播者,變成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活動的參與者;學生學習的向導或顧問。
2計算機教學方法采取相互學習、啟發教學
計算機操作學生學得特別快,也很容易接受,有的東西盡管老師沒有介紹,通過同學們自己上機摸索也能很好的掌握操作方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電腦不是學出來的,是玩出來的”,它的確有一定的道理。記得學習畫筆一節,首先跟同學們簡單介紹了繪圖工具中一些常用工具的功能,然后讓同學們自己畫創意畫,可圍繞老師提出的主題,也可自由發揮,要求是充分利用繪圖工具,以達到同學們熟練掌握使用繪圖工具的目的。同學們之間相互學習,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要領。
授課中還可設計一些不同的授課方法,比如,在學習畫筆一節中,當同學們學會了繪畫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后,提出繪圖中如何重復繪出某一圖形?提示利用Windows文件操作中的技巧,請同學們自己在操作中發現操作方法。請最早做出的同學教全班同學操作,這種問題的提出,給那些電腦操作愛好者很大的刺激,他們馬上鉆研、探討,同學們學習思路敏捷,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這樣使得整個教室學習氣氛活躍,然后,請做出來的同學,到教師機上,利用屏幕廣播教學,當小老師,將他的操作方法演示給全班同學看,小老師的操作比教師的教學真的沒有差。通過這些方法,計算機教學組織形式要多樣化,讓同學們開心,學東西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計算機教學中語言的藝術性
3.1使用懸念手法,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時,喜歡上機操作,對課堂理論性教學則感到單調。此時,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要求學生注意聽講和積極思考,效果不會很好。如果采用電視節目預告中使用的“懸念”手法,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此時懸念已產生,興趣也調動起來了,學生會懷著極大的好奇心要編出程序來驗證一下這個問題,教師這時恰當地點出編這個程序的幾個主要環節,引導學生操作,預期的教學效果就達到了。
3.2富有哲理的幽默語言,可讓學生輕松愉快掌握知識
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師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在計算機課的教學中,基本概念和理論性的教學內容,往往使教師感到棘手,使學生感到抽象、枯燥,記憶較困難。在講授時,如果教師運用風趣的語言、適當的比喻或與眾不同的思維,就能將繁雜化為簡潔,沉悶化為輕松,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3.3設置故錯,啟迪學生積極思維
心理學家魯賓斯坦說過:“思維通常總是開始于疑問或者問題,開始于驚奇或者疑惑,開始于矛盾。”故錯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達到引思的一種方式,以此啟迪學生的思維。
4高校計算機教材現狀與出路
普通高校在幾年的教育改革過程中,通過合并的形式實現了資源整合及共享,教學環境也在不斷地改善,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不斷向高水平方向發展。
4.1高校教材現狀
現在高校所用教材都是由老師挑選,老師在挑選教材時難度也很大。選教材時老師常是挑選專業或更高層次的學生使用的計算機教材。但導致的結果是在不同起跑線上的學生,都使用一樣的教材,會出現學生聽不懂課,老師講課吃力的現狀。最終結果是,學生真正沒有學會應該掌握的知識,導致動手能力相當差。
另外,現在計算機與許多專業課程都結合相當緊密。大量的專業都開設了計算機課程,但現在非計算機專業所選的教材都是大眾化教材,大部分教材并沒有把計算機結合進自己的本專業來講解。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材一直是走趨同化的路子,基礎課教材無任何區別。
在基礎教材中大部分都是介紹如何打字,如何排版的內容,忽視了結合自己專業特點的內容。幾乎所有專業的計算機基礎知識都涉及到沒有結合專業知識來編寫的問題。
4.2尋找教材改革
之路
原因多半是出版社結合高校教育的需要而編寫的教材少,在收集適合教改的一線信息來策劃和組織編寫教材方面做得不夠。組織編寫高校教材是一個很復雜的工作,人力、物力都有很大的投入。大多教師認為普通高校教材的編寫并非教了十年書的老師就一定能完成的,最少應該有相當深的功底,也應該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與實際項目操作能力。
現在的教育模式還是偏重于理論教學,理論教學模式直接結果是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薄弱。當然,對于自己的學生,最清楚的莫過于老師了。教師本人所編寫的教材不能以任何理由讓自己的學生使用。雖然此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一些不良現象,但也可能帶來一個弊病,就是學生用不上適合自己的教材。
高校相同專業使用一樣的教材,談不上是因材施教了。教材的趨同化對各自的教學都有不利的一面。明確了教學目的,組織編委會,讓更多的一線老師加入到編寫教材中來,讓老師與出版社的策劃編輯密切配合,就能編寫出適合各自學校學生的教材。
5結束語
總之,通過對大學計算機教學的改革,積極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電腦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計算機的應用能力,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好基礎。
在小學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李慧北京豐臺區豐臺第一小學
提要:
文章首先闡述了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全面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第二部分寫出在教學中應該及時發現、鼓勵學生的創新行為,為學生的創新創造環境。第三部分闡述了在培養學生創造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勇于探索、獨立思考、敢于嘗試、大膽創新的意志品質。第四部分敘述了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設置認知沖突,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在探索過程中解決問題,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主題詞:小學 計算機教學 培養 創新能力
二十一世紀需要的是有創新意識、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過后天的有目的培養才能獲得,這就要求我們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鼓勵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善于思考、學會獨立思考,突出創新意識的培養,強調創新能力的提高。
一、提高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畫圖是Windows中自帶的一個小程序。通過教學與研究發現,如果教師站在思維發展的高度講授畫圖程序,便可以達到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計算機可以在短時間內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生動的表象,并通過實際操作將這些表象外化,為學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教學生用畫筆工具繪制幾何圖形和線條,并讓學生練習這些基本圖形和線條的各種變化畫法。學生通過利用軟件中的矩形、圓形、多邊形等工具親自動手操作,畫出了形態各異的基本圖形的變形,在腦子里逐漸形成這種圖形的表象,從而積累了創作的素材。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這一事件本身并不見得能真正幫助學生提高形象思維的能力,關鍵還要取決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全面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便成了教師頗費思量的事情。因此,要想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教師必須有意識地、能動地駕馭課堂,給予學生恰當地點撥與適時地指導,才能使他們真正開闊視野,提高動手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如:講解“復制圖形”這一課時,可以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讓他們預先動手操作并思考復制有哪些作用。通過認真思考,同學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答案,比如:利用復制功能可以輕易地畫出汽車四個大小一樣的輪子;可以畫小動物兩只完全一樣的眼睛;可以畫許多美麗的花朵等等。在綜合了同學們的答案后,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總結了復制的用途:
①可以節省時間。
②可以輕而易舉地畫出一樣的圖形。
③可以避免失誤、精確度高。
通過采取這種方式,學生自覺地根據老師的提問與講解,調動頭腦中已有的表象,將曾經學過的知識與新學內容聯系起來,畫出了汽車、花叢、樹林、圓的運動軌跡等許多充滿童趣的作品。由于同學們真正開動了腦筋積極思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的同學甚至提出了利用圖形翻轉技術畫對稱圖形的想法,從而迸發了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二、及時發現、鼓勵學生的創新行為,為學生的創新創造環境。
創造性思維是思維的最高層次,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小學教學改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沒有創新,人類就沒有今天的文明與發展。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及時發現、鼓勵學生的創新行為,為學生的創新創造環境。
如在講解畫小房子一課時,先用多媒體演示了幾幅由各種幾何圖形搭建的小房子的圖畫,如圖所示:
然后依次提問:
①圖中的小房子由哪些圖形組成?你們還見過哪些形狀的房子?(幫助學生整理表象材料)
②除了現實中的房子,你們還可以想象出什么樣的房子?(對表象進行初步加工)
③閉上眼睛,在頭腦中把你剛才所想象到的房子放入一個美麗的環境中,然后將它畫出來。(對表象進行再次加工處理,形成雛形)。
就這樣,在教師的耐心啟發下,學生腦海里具備了圖畫的大致形象,因此他們操作的過程實際變成了形象思維外化的過程。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可能會發現實際效果與預想的效果有所不同,他們思維的積極性被進一步調動起來,一些更好的辦法也隨之出現。通過對表象進行多次再加工、再處理,他們會尋求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操作的過程也就是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由于每個同學的思維方式不同,他們創作的畫面效果也就不同。如:有的同學用蘋果瓣作為房子的煙囪;有的用大樹作為房子的外殼,畫出了住著小猴子的兩層樓房;還有的畫出了想象中太空中的房子、童話故事中白雪公主住的城堡;也有的同學畫出了美麗的校園、自己的家。總之,同學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出了各自的得意之作。從而可知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從課堂教學入手,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有利條件,才能培養學生形象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又如:講鼠標的常見圖案以及它的含義時,首先啟發學生:“同學們,我們學習了windows窗口的許多知識,在使用鼠標操作時,你們發現沒有在不同的情況下鼠標的圖案是不同的,……”我的話還沒說完,學生就表示:“對!不一樣!”“這節課就由你用所學過的知識來找一找鼠標都有哪些圖案,并且想想這些圖案的含義!”我的話音剛落,同學們就爭先恐后地上機尋找了,只怕自己比別人少找一個。學生情緒高漲,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利用所學的有關窗口知識積極上機尋找鼠標的各種圖案,通過總結,學生找出了鼠標的六種常見圖案:箭頭、沙漏、多向箭頭型圖案、小手和“ I”等,并且一一說出了他們的含義。比如:箭頭表示是預備狀態,在等待執行命令;沙漏表示計算機在執行任務,你不能去做別的操作;多向箭頭型圖案表示可以移動窗口角落的方向;小手表示在使用幫助文件時,在手指圖案處按一下,會出現另一層幫助畫面;I表示鼠標在窗口內的位置等等。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而且體現了我們正在提倡的創造教育。創造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它要求我們傳授的不僅是過時的知識,而且是順應社會經濟發展,適應新形勢、新環境的需要,培養創造新方法的態度和能力,培養有心理品質、智能品質和倫理道德品質以及相應能力。因此,我們對學生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要激勵思維;不僅要灌輸是什么、為什么,而且要啟發學生怎么思考,而不是簡單的向學生“奉送真理”,而是教會學生去發現真理。
三、創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所必需的心理氛圍
創造力是一個多維結構,是多個因素的有機結合。發散思維是其中比較重要的要素之一。畫圖教學中,我讓學生做的每一個練習都允許學生在給定的題目中自由發揮。當然自由發揮是有限度的,通過實驗發現如果我們對發散空間限制得太嚴,學生就不能主動靈活的處理問題,而如果限制得太少,他們就會產生大量稀奇古怪的想法,我的做法是鼓勵學生在給定的圖畫中任意添加或改變,但一定說明為什么。如:練習畫一棵樹,要求學生以樹為中心組成一幅畫。畫完以后請他們說出為什么要這樣畫。教師和其他同學提出自己的意見供他參考。當然提出不同意見后,也有的學生堅持己見,此時要特別強調尊重他的意見,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看待問題。經過這樣反復的培養和引導,學生自我控制創造過程的能力提高了,從而收到了既不降低思想的靈活性又增加實用性的效果。
在畫圖之前,我通常是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在小組中學生的思維可以相互啟發,同齡之間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維經驗,容易使兒童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在課堂上學生表達自已的觀點時不會受到打擊和嘲笑,主動驗證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時不會遭到孤立。這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所必需的心理氛圍。
因而在培養學生創造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敢于面對困難、戰勝困難,愿意在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中成長,并相信自己有戰勝困難的能力和方法是至關重要的。為了培養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勇于探索、獨立思考、敢于嘗試、大膽創新的意志品質。我在畫圖教學及成果展示中提出,遇到困難可以得到教師的幫助,但每人只有一次機會。通過這樣的要求之后,發現學生在上機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之后不再是馬上想到舉手,而是先想:“為什么?”“怎樣解決?”,然后上機探索、查書,第二想到的是問周圍同學,最后才是舉手問老師。當然個別學生機會用完后,還有問題不能解決,我會用一兩句關鍵的話啟發他,使他們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如果不行,接下來的辦法是給其他同學解答類似問題時叫他旁聽,啟發他思考,總之我的目的是通過各種手段讓他經過思考后弄明白為止,而不是簡單的告訴他答案。學生通過自己思考解決問題之后,從近期看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從長遠看培養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使他們體會到了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時的喜悅。經常有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使問題得到了解決,下課后對我說:“不用您,我自己也行”,這正是我所期待的。
四、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首先要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環境和機會,只有在自主學習的環境里,學生才有可能發揮創造性,只有給學生一些具體的實際任務讓學生動手去實踐,他們才有機會去發揮創造,才能去獨立思考,才會有所創新。在多年的教學活動中,注意設置認知沖突,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在探索過程中解決問題,其目的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讓學生逐漸進入主體角色,能夠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為此,在教學實踐中,主要從四個方面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是訓練發散思維,培養創新思維。發散思維是指根據已有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思維形式,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為走出傳統教學中“重求同,忽視求異,重集中思維訓練,忽視發散思維訓練的”泥淖,我克服單純傳授知識的傾向,注重順向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創新性。具體來講,就是引導學生的思考信息向多種方向擴散,提出各種設想、多種解答。如在講授Windows的文件夾操作和文件夾屬性的設置后,可故意將學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貝到一個隱含的文件夾中,學生上機時便發現自己的文件“不見了”,紛紛提出為什么?此時再適時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他們便可能找出“被刪除、被重命名、被設置為隱藏屬性、被復制到其它文件夾中后再刪除源文件”等多種答案。教師再對他們的想法給予分析肯定,并讓他們自己歸納總結。
(二)是設疑啟思,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知。可見,營造“疑”與“思”的良好情境,用疑問開啟學生創造思維的心扉,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可見,教師在課堂上講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學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萬倍。對疑難問題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授人以“漁”,對“怪”問題以及不同的主張和見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合理成份。要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設計出針對性、啟發性強的問題,點燃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要改變教師“一言堂”唱“獨角戲”的老方法,還學生以自我學習和鉆研的時間與空間,鼓勵學生敢標新立異,敢于質疑發問,敢于打破常規。如在《Logo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設計一些易出錯的程序,讓學生自己對這些程序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錯誤,進行修改和完善,從而開啟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是聯系實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鼓勵、指導學生大膽、靈活地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競賽,進行自由辯論,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啟發思路,以實現解決實際問題與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機統一。如指導學生用計算機編輯文稿,制作小報,用Windows畫圖程序畫出簡單的彩圖和制作書簽、卡片等。
(四)是手腦并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手是大腦的入口”。手腦并用,能充分發揮大腦左、右兩半球的思維功能,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協調發展,同時還增加學生的實踐性和體驗性,鞏固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中,一方面指導學生練習基本功,熟練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引進或自制一些音樂、游戲軟件及輔助教學的課件,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如讓學生經常在計算機上進行畫、拼、編、圖案著色等手腦并用的活動。
布魯納說過:“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的最好途徑就是使學習者主動卷入學習,并從中體現到自己有能力來應付外部世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勤學好問。因為每個人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在創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問題是缺少一把打開這座神秘宮殿的鑰匙。相信學生是發展創造力的“興奮劑”。老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體會,驅使學生向無數次的成功前進。
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探索
作者單位:晉江市養正中學 作者:姚建議
摘要:
在國家教育部提出貫徹素質教育的今天,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對于教學任務的確定、教學過程的組織管理、教學手段的改進,以及教學效果的評估等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評估學生學習成就已大大包含了學生學習態度的變化、學生解決問題時的執著程度、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弱等內含。而在實施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更應體現現代教育技術、教育觀念的改變,本文試著從教學模式、教學媒體、考核教學效果三方面談談自己的做法。
在現代社會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知識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學習觀和知識觀,要求人們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水平、結構。學校的集中式學習變成了人生旅程的短暫時光,如何提高學習效率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的動力,以使其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與習慣走向社會,這就使得學校的教學模式也必須要經過改革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計算機課程是一門知識性和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性課程,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計算機文化的普及和推廣,中學生所學習的內容大多是計算機操作,主要是一些軟件的使用,計算機對他們來說既是學習對象又是學習工具,計算機技術的日新月異,軟件發展的推陳出新,使得我們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使學生掌握每一種軟件的使用,而應該教會學生學習探索的方法。
一、從教師講授、敘述向教師輔助、指導的轉變
目前,學校仍然是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實行班級授課方式,給予學生共同的思想和知識教育,而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方式正處于發展階段,這樣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學生潛在的個體差異,阻礙部分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的發展,學生的學習基本上是處于被動的。
我們在具體教學中進行了嘗試,在教學內容上我們選擇了Office 2000、Internet等內容,把班級進行分組,學生可以獨立或者幾個為一小組,同時我們對學生的不同水平進行搭配,在教師的講授和引導下提出一些難度適當的問題,如:收集整理鼠標的發展、Internet的發展、電子郵件的由來等;編寫一些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說明(如Winzip、Winamp等);編排小報、制作有一定主題的網頁等。教師在過程中指導和鼓勵學生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使學生主動去學會構思計劃、完成任務。同時亦改變了學生互相競爭的班級學習氣氛,提倡協作學習、相互討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尋找動力,轉變全體學生都按相同的方式學得相同的知識,讓每個學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學習方法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學習材料和學習方式,這樣使每個學生的能力得到很大的發展。
二、靈活使用各種現代教育媒體,積極創造創新條件
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單調的教學手段,不僅影響教學效果,還直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一門新課程時,開始時都有極大的興趣和努力學好的決心,但由于知識積累、先天素質的千差萬別,一段時間后就使得不同程序的學生產生不同的態度,甚至失去了興趣。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將各種電教、網絡設備的功能充分應用于教學,如計算機輔助計算機教學;利用多媒體電化教室、網絡教室進行演示教學;將每節課教學內容和從Internet上收集的相關資料制作成網頁放于Internet上,讓學生能于課余時間去利用等手段。這樣不但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計算機的作用,還能在學習的同時熟練掌握我們的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改革考核方式,激發學生創新潛力
中學生對學習計算機是很感興趣的,但有些學生由于種種因素,使得這種興趣無法持續,應付考試也是其中緣由之一。大多數的計算機考試還是筆試和在筆試基礎上增加上機操作考試,還是沒有改變傳統模式的框框,統一的考題、標準的答案,既讓學生厭煩和恐懼,還束縛學生的思維和創新。
我們采取教師規定主題的要求,給學生自選其中之一,給出一定時間準備,最后再集中進行作品創作,進行評議。考核方式的探討,使我們更注重于學生的創造性和能力的培養,我們高興地發現,學生學習能力提高了很多,很多學生變得勤于思考,樂于收集學習資料,分析能力也得到很大的發展,同時也有大量優秀學生作品的出現。
幾年的計算機教學實踐中,我們一直在探索著更好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創新探索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但是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學校的計算機課程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正常開課或開課課時很少、計算機軟硬件資源、還有統一考試的制約等等。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的普及和教學將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也將進一步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正如懷特( White)和沃特森(Watson)在研究時,列出現代教育技術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十個影響因素:
(1)主動學習的意向; (2)學習的動機; (3)學習所花費的時間; (4)學習的愉悅感; (5)教學資源的使用; (6)問題解決能力; (7)反饋; (8)與其他學生的合作和交流; (9)獨立性; (10)創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維。 通訊地址:福建省晉江市養正中學 郵政編碼:362261
石澤全
(名山 石澤全)
隨著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中學計算機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方面,硬件的不斷更新使學 校的計算機教育設備無法跟上發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層出不窮的軟件使中學計算機教育無所適從。面對這種 狀況,中學計算機教育必須擺正位置,在教學內容和教學設備的配置兩個方面都立足于基礎教育,才能適應現 代化的需要。
計算機硬件設備發展更新雖然迅猛,但構成計算機的電子設備、機電設備、光學設備、聲音設備的基本原 理沒變,計算機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數學基本知識沒變,布爾代數的基本理論、邏輯電路的基本原理,依舊是當 今計算機的理論基礎。中學計算機硬件基礎知識的教學應該以布爾代數的基本知識和邏輯電路的基本原理為基 礎,建立計算機的硬件結構模型,這不僅體現了計算機硬件結構的一般規律,也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中 學階段學生通過計算機硬件基本知識的學習,建立起正確的計算機模型,了解基本設備的功能及其簡單的操作 方法,為學生使用計算機提供操作的基本技能,就為以后進一步學習研究各部件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軟件是支持計算機工作的必須條件,如何編制軟件的程序設計原理和方法在中學計算機教學中占有十分重 要的位置。在中學計算機程序設計原理和方法的教學中,要體現計算機處理問題的一般規律及數據結構最常用 的一般方法。目前計算機的語言種類數以百計,但就語言構成的程序結構而言,都包括了順序、分支和循環等 基本結構,數據結構中以數值型數據、字符型數據和數組等數據為基本類型,程序設計的方法以自頂向下,逐 步求精為主。這些是程序設計原理和方法中最基本的內容,是中學計算機教學中應該突出體現的基本知識。
中學計算機程序設計原理和方法的教學不應以某種計算機語言為藍本進行介紹。原理和方法是基礎,具體 的語言應用是該基礎知識的應用環境,如果我們忽略了這種主次關系,不僅脫離了中學基礎教育為學生傳授基 礎知識的特點,也使學生今后的發展受到限制。當然中學計算機程序設計原理和方法的教學脫離具體語言進行 也是不現實的,因此,選擇適當的計算機語言說明有關原理也是必要的。
軟件使用方法的教學應把重點放在軟件使用的一般規律上,著重向學生介紹如何構造軟件運行的環境、如 何從軟件中取得幫助信息、如何使用軟件的服務功能等,使學生通過中學計算機課的學習學會使用計算機軟件 的一般方法。中學計算機軟件應用的教學中要加強操作系統的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操作系統管理硬件和軟件 資源的基本命令,學會建立計算機工作環境的一般方法。軟件使用方法的教學還要從建立計算機的工作環境入 手,通過軟件一般以文字、圖形、聲音向用戶傳遞信息的特點使學生掌握軟件使用方法的一般規律。
隨著計算機硬件的不斷更新,中學要立足于基礎教育分檔次配置計算機硬件,建立適合中學實際的計算機 輔助教學、教學管理及教學實習、練習、演示環境。在配置學生用機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安排,選擇能體現計算 機結構基本模型,能實現所選擇的計算機語言實習、練習,能進行基本軟件操作的計算機配置。在配置好學生 用機的基礎上,還要考慮教學演示用機的配置。科學、合理、適用的中學計算機硬件配置,既能滿足中學計算 機基礎教育的需要,又使有限的資金投入發揮其最大的教學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