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3 10:24: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分層次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論文關鍵詞]中職學校 英語教學 分層次教學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職學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和英語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介紹了英語分層次教學的具體方法、教學過程、測評手段及教學效果。英語分層次教學法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了語言學習的規律,兼顧了學生的個體需求,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自我和發展自我的空間,讓學生品嘗了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
在英語教學中從學生身心發展和認知水平的實際出發,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界定出每個學生現有的最近發展區,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并施以相應的教學策略,就能使每個學生構起與自己能力相應的新的英語認知結構,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一、分層次的依據
據調查,目前中職學校32%的學生認為中職學校沒有必要開設英語課,因為他們覺得畢業以后根本沒有機會在工作或生活中使用英語。27%的學生學習英語的原因是害怕期末考試不及格影響畢業。只有6%的學生在自覺地學習,目的是為將來進一步深造打基礎。
在參加調查的學生當中,有23%的學生不能借助詞典閱讀。65%的學生聽不懂簡單的日常對話,更不能用簡單的口語表達自己。12%的學生寫不出一年十二個月的名稱。個別學生甚至寫不全26個字母。
由此可見,由于歷史的原因或由于學生的性格、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方法的原因,學生英語基礎不盡相同,個體差異很大。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上的任何上疏忽都會使一部分學生的需求受到忽視。這樣的教學就使“面向全體”成為事實上的空話。采取英語分層次教學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二、分層次的方法
新生入學后,先進行一次英語摸底考試。試題的設計必須有很高的區分度,以便能夠將所有的學生分成三個不同的層次。學生軍訓期間,教師閱卷算分,將學生分到不同的班級。A層次基礎扎實,興趣濃厚,具有一定聽、說、讀、寫能力,大約占30%。C層次基礎較差或沒學過英語,或不喜歡學習英語,基本喪失學習英語的信心,大約占20%。B層次的學生有一定英語基礎,但是學不學外所謂,聽說有困難,大約占50%。學生分班僅考慮他們的英語成績,不管他們所學何種專業。也就是說,在同一個班里,有不同專業的學生。只有在學習英語的時間里,他們才來到一起,其余時間回歸各班學習本專業的課程。
三、分層次教學
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貫徹因人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不同層次,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安排不同的練習,確定不同的教學重點,運用多種方法設計出既符合教材內容又與學生認知過程相協調的教學方案。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特點,確定層次化教學目標,對單詞、詞組、課文以及練習進行目標分解。
對于單詞,A層次的學生對所有的單詞和詞組要求“四會”,B、C層次的學生只對重點單詞和詞組過關。對于課文,要求A層次的學生不但要正確地完成習題,還要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出來。B層次的學生要正確地完成習題,并能把重點句子或段落背下來。C層次只基本理解短文內容和正確完成習題即可。對于作業,A層次的學生除了必須掌握教材中單元知識梳理的內容和重點難點的內容以外,同時補充一定量的閱讀材料和聽力材料。B層次的學生必須掌握教材中單元知識梳理中主要語法和詞匯,掌握重點、難點的內容。C層次的學生掌握教材中主要語法,可多做些記憶性的作業。
高層次學生在完成課本內容的基礎上積極向外拓展,廣泛接觸各種英語實踐活動,如課本劇表演,演講比賽等,多數中間層次的學生立足于課本,努力達到教材中在聽、說、讀、寫、譯各方面的要求;低層次學生通過努力,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內容并兼顧補缺補差,也就是給每一個層次的學生一個基礎平臺,然后在稍高于他們的水平上提出要求,使各層次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獲。
對失敗的學生,教師應采用延遲評價的方法。首先要勇于向學生承擔自己的教學責任,使學生切實感到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然后幫助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到成功的切入口,并花大力氣去指導他們,激發每一個學生向高一層次目標努力的愿望和信心,促進全體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最終使得每位失敗的學生都獲得成功。
四、分層次評估
期中、期末考試,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試卷進行考試。A、B、C三套試卷試題相同但難度不同。C層次學生的單詞拼寫是提供兩三個字母的。其選擇題僅提供2個選項。作文給出大致提綱,學生只需用一些恰當的詞串起來便可。B層次學生試卷參考普通試卷難度。而對于A層學生,附加一些競賽類試題,要求必做,但只算附加分。同一套試卷分兩部分命題。基礎題80分,拓展延伸題20分。試題相同但評分標準不同。基礎題對C層學生基分高,對A、B層學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識延深擴展題補足A、B層學生的基礎分。允許C層學生做拓展題,作為升級的參考因素。期中、期末的考試成績僅占學生總成績的60%,其余40%由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如出勤情況、作業情況、課堂表現、平時測驗進行評定。根據總成績,部分學生可以到其它班級學習。通常情況下,A層次各班的最后5名學生必須到B層次學習,B層次各班的最后5名學生必須到C層次學習。同時,C層次各班的前5名學生允許到B層次學習,B層次各班的前5名學生到A層次學習,實行動態管理。
五、分層次的效果
分層次教學法給教師教學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同一層次的學生英語基礎基本相同,允許教師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在同一層次的班級里,教師可以較容易地選擇教學材料,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層次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較好的學生不敢放松,因為學習落后可能會被分到下一層次學習。英語分層次教學,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了語言學習的規律,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幫助每一位學生為自己的英語學習定位,讓每一位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都獲得成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為他們的個性化發展留出時間和空間。分層次教學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兼顧了學生的個體需求,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品嘗了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使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的發展。
分層次教學法的效果是明顯的,成績是顯著的。但是在分層次教學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控制課堂紀律是一個難題。不同的專業、不同的班級的學生在同一時間來到同一地點學習英語,其余時間則分散開來,一個學期下來相互都叫不上彼此的名字,因此在這樣一個始終是“陌生”的環境中,學生覺得沒有必要約束自己在課堂上的所作所為。其次,分層次教學給任課教師課余時間輔導造成了不便。教師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來熟悉學生。等到熟悉得差不多了,課程也就該結束了。最后,在規模較大的學校,將全校不同專業的學生安排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上英語課,是一件很復雜的工作。
學生層次差別是客觀存在的。分層次教學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不同層次,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安排不同的練習,確定不同的教學重點,為學生潛能的開發創造一個寬松環境,激發各個層次學生的求知欲,為其職業生涯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將將受益終生。
今天是一個工作布置會,也是一個改革動員會和研討會,召開得非常及時。由于工作需要,我又回到這個年級,心里非常高興。回顧本年級組感到很不簡單,因為它總是站在寧中改革的最前列,做的往往是前無古人、困難重重的大事,比如:從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到新課改的實施、學業水平統測、新高考的舉行,再到如今的分層教學改革。孟子說:“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讓其經歷常人所不同的苦難,所以我說本年級不簡單,總是開風氣之先,承擔著寧國中學改革的重任。十幾年來,我們先后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譬如:曾經因成就顯著,使全省研究性學習研討會在我校召開,還包攬過宣城市文理科狀元,統測獲得合格率、優秀率全市第一,高考總人數和一本達線人數創歷史新高等優異成績。這一切都給如今的分層教學改革的開展帶來了信心,對此我們應該感到慶幸和自豪。
在當前推進分層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怎么做?我想必須做到三個“轉變”,今天提出與同事們共勉。
一、轉變認識。當前,高一年級分層次教學處在開始階段,應狠抓前一個月的班風、學風建設。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反對以旅游者觀望的心態,不能以不變應萬變。我們的口號是: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讓每個學生獲得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發展才是硬道理。分層就是承認差異,但這并不等于放棄A層次學生。相反,他們是我們教育改革的無盡寶藏,因為他們有很大的潛能可挖。現在,教師得角色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不僅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還是改革的實踐者和探索的先行者。
二、轉變教法。實現分層次教學以后,學情不同了,教法就應該不同。轉變教法是分層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所以我們要分析學情,掌握教法的深淺度和有效性。對于A層次四個班的學生,我們對他們的要求是:打仗靠血性,教育靠耐性,不追高度求溫度,不講深度求效度。對B層次5、6班的學生,要教學生有抱負,不抱怨;有傲骨,無傲氣。對C層次7-16班學生的要求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不怕人分化,就怕你分心。總之,因材施教正是為了發揮學生潛能,提高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最終找到教育質量的增長點。
三、轉變作風。作為走在分層教學改革前列的高一年級教師,應該積極實踐,努力開拓,仔細鉆研,關注細節,集思廣益,務實求真。要求各教研組在下周制定出分層計劃,積極為分層教學工作簡報提供稿件,以做到資源共享,相互交流心得和經驗。
一個集體是一部樂曲,它不是單個音符的羅列,而是由人們之間的和聲所譜成。要和諧,無雜音,這就要求我們合心、合力、合拍。成敗在此一舉,只要我們勇往直前,勇于開拓,相信就一定能夠走上理想的星光大道。
2010年國家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本著這一原則,作為天津市地方院校的老牌傳統專業,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開拓出依托第二課堂的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路子,即結合傳統的“五四”學術節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以課外活動為形式,組建本科學術科研班,啟動本科生科研創新立項,實現分層次
培養。
新的人多才培養模式要求有相應的創新管理模式與之相匹配,有效的管理模式要靠嚴格完善的管理制度來實現。這一整套制度體系涉及學員選拔制度、班主任及導師管理制度、激勵制度、考核評價機制等各個方面。
一、科研班指導思想
借助漢語言文學傳統專業和天津市品牌專業的優勢,在大眾化教育時代注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同時,積極探求大眾化教育背景下創新型、研究型等高級人才的培養。圍繞這一思路,文學院重點在學生的學術訓練和創新意識上下工夫,大力推進高級專業人才的培養,落實大眾化教育時代本科生“分層次教學”的工作思路,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情況,積極進行研討式教學方式的大膽嘗試,利用第二課堂,組建本科生學術科研班,本科生學術科研班著重體現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突出學生的個性化培養,通過“開放式教育”來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創造知識的能力”。
二、學術科研班學員選拔制度
本科生學術科研班遴選綜合素質突出以及個別科目方向能力超常的學生。每兩年招生一次,時間安排在每學年的第一學期,招生對象面對當學年進入大二和大三兩個年級的學生。學員選拔采取自愿報名和任課教師推薦兩種方式。對于專業必修課成績進入年級前20%的同學可自愿報名,參加選拔,對于綜合成績不夠突出但在單項學習和閱讀積累上有優長的學生可由相應課程任課教師推薦參與選拔。這種選拔機制一方面既保證能選拔出綜合素質突出的學生,又給了對于在某一研究方向上有獨到見解和發展潛力的學生更大的空間。另一方面,從不同年級學生的角度來看,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經過了一年的專業課學習,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參加學術科研班可盡早確定自身興趣點及研究方向,由高水平導師導學、導研,為將來研究成果的取得打下堅實基礎;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大學的專業學習生活已經過半,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和研究能力,經過科研班的進一步培養與訓練,通過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或自主創新立項,將以往所學轉化為科研成果。
在學員選拔考核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成績由前期學習基礎及成果和面試成績兩部分組成,各占總成績的50%比重。前期基礎和成果可以是已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專業課課程優秀作業等。將成果數量以分數的形式量化,形成初步成績。面試由科研班各研究方向導師親自把關,通過現場提問的方式進行考核,最終由導師組給出面試成績。將兩部分成績結合最終選拔出學術科研班成員。
三、班主任及導師管理制度
本科生學術科研班的學員來自于文學院中不同專業和不同班級,為方便管理,學院為科研班配備班主任老師一名。這種非自然班的管理模式有別于一般班級。在學術科研班中,班主任的職責更側重于學生的學習管理、研究項目管理和研究成果管理,而非組織活動及思想教育等。班主任負責組織學生、檢查活動考勤、督促學員認真填寫《文學院本科學術科研班學員手冊》、安排活動教室、通知講座時間地點及相關事宜。通過網絡飛信、qq群等手段與學員交流溝通,將學員學習情況、學習要求及時反饋給導師,以便導師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或調整輔導計劃。
導師是本科學術科研班學員的引領者。文學院為科研班各個研究方向均配備了高水平導師,導師組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95%以上,更是不乏博士后出站人員甚至博士生導師。導師組織學員以學術報告、學術沙龍、學術研討、項目參與、科研論文撰寫為教學主要內容,根本改變了教師向學生單向傳授知識的講授方式,而代之以教師指導學生在一定專業知識領域內進行探索和交流的研討方式,在教學目標上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在教學形式上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在師生關系上變“主一客”改造關系為“主一主”合作關系。[1]導師在指導學員過程中擔負著如下職責:
1、導師通過電子郵件、見面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輔導,定期組織本研究方向學生進行讀書交流或學術沙龍,每學期至少進行三次。
2、導師應在寒、暑假之前為學生布置假期作業(讀書,寫一篇讀書報告;或者開列一個書單,由學生自主選擇;寫一個專題的論文索引和綜述等。可統一要求,也可因材施教,依據學生層次水平布置不同作業)
3、每年為學生布置一個學年作業,論文字數等要求參照本科畢業論文相關規定(每學期是否安排學期作業,如小論文、調查、報告等等形式依據學科不同和學生水平可自行規定。)
4、每年5-6月份,文學院將舉行一次本科學術科研班成果匯報會,舉行學術論文評定,擇優刊登于院辦刊物《學問》專號。
5、導師每學期應總結本學期科研班工作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對下一學期學生的讀書、學習和研究進度做出計劃。
這種為本科生配備“研究生式”導師的教學管理模式是為了適應創新人才分層次培養而進行的一種嘗試,與以往的本科生導師制有很大的區別。以往的本科生導師制往往采用“分攤制”,對導師分管的學生進行隨機分配,這樣的導師制實際上是“無的放矢”,導師所長也許并非學生所需,師生之間交流溝通很少,很難做到實際意義上的指導。文學院本科學術科研班“研究生式”導師則是依照研究生分配導師雙向選擇的標準來進行,使學生能夠提前進入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狀態。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夯實專業知識基礎,拓展專業學術視野,提高學術研究能力,為考取研究生進一步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有利于導師發現一些在學術研究領域有發展潛力的好苗子,盡早培養。
四、考核與激勵制度
為提高學術科研班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以及導師們的工作積極性,我們對學生進行定期考核,同時制定了導師與學生的雙重激勵機制。
在考核機制方面,我們主要以學生參加學院傳統學術活動“五四論文大賽”的成績以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對的數量為標準。本科學術科研班依托學院每年一度的“五四論文大賽”,原則上要求學術科研班學生均要參加,參賽作品即為學術科研班研究成果。對于其中的優秀成果可以由導師推薦公開發表。截止到目前,由學術科研班學生撰寫的學術論文已公開發表十余篇。鼓勵本科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這也是學術科研班創新培養模式的亮點之一。
在激勵制度方面,我們采取導師與學生的雙向激勵機制。一方面,對于學生研究過程中優秀的選題以及已經初步完成的優秀研究成果可以由導師推薦或自由結合研究團隊,申報“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本科生創新立項”的形式獲得學院的研究經費資助。學院通過對獲批項目的資助以及中期檢查和結題驗收激勵學生的進一步研究的熱情,引導學生關注學術前沿,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另一方面,對于導師的激勵首先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完成的優秀畢業論文和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而獲得的績效獎勵來實現。另外,學院還對科研班導師指導學生的成果進行量化,折合為課時為導師計算相應的工作量。
總之,在這種分層次人才培養的模式以及相應管理制度模式下,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制度運行的過程中必然還會不斷完善。只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相應的教學管理模式同步發展,并且做到管理制度的高度完善,才能切實將創新人才培養落到實處,長期有效服務于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
“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適應的條件,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因而必須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教師的神圣使命。
一、“分層次教學”的指導思想
“分層次教學”的指導思想是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而學生是有差異的,所以,教學也應有一定的差異。根據差異,學生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教學也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要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學生的差異,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二、“分層次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1、心理學研究依據。人的認識,總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新知識的一種認識活動,數學教學中不同學生的認識水平存在著差異,因而必須遵循人的認識規律進行教學設計。
2、教育教學理論依據。由于學生基礎知識狀況、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潛在能力、學習動機、學習方法等存在差異,接受教學信息的情況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學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終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3、教育教學實踐依據。目前普通高中,面對傳統教學模式,有不少困難。首先,現行高中數學教材理論性強,運算能力要求高,課本習題及復習題量大,但學生基礎普遍較差,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學不進去”,“學了也無用”,導致教與學陷入困境。
三、普通高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實施
1、創造良好的環境。無論任何方案,免不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協調,而實施分層次教學,師生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重要條件。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創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分層次教學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其指導思想是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是成績差異的分層,而不是人格的分層。
2、學生層次化——學生自愿,因能劃類,依類分層。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的差異和提高學習效率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水平,再結合高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性格特征,按教學大綱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可將學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能在教師和c層同學的幫助下掌握課文內容,完成練習及部分簡單習題;b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練習,在教師的啟發下完成習題,積極向c層同學請教;c層是拔尖的優等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習題,完成教師布置的復習參考題及補充題,可主動幫助和解答b層、a層的難點,與a層學生結成學習伙伴。分層次教學的主體是班級教學為主,按層次教學為輔,層次分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分層次教學”的成功與否。為此,對學生進行分層要堅持尊重學生,師生磋商,動態分層的原則。
3、在各教學環節中施行“分層次教學”。
(1)教學目標層次化。分清學生層次后,要以“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為原則,以教學大綱、考試說明為依據,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識能力,將知識、能力和思想方法融為一體,合理地制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并將層次目標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對于教學目標,可分五個層次:①識記。②領會。③簡單應用,④簡單綜合應用。⑤較復雜綜合應用、
(2)課前預習層次化。針對高中生閱讀理解能力相對提高,學習的目的性、自覺性明顯增強的特點,只要教師能深鉆教材,領會一“綱”兩“說明”之精神,把握其彈性,根據己定的教學目標,明確提出各層次的預習目標,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看書預習方法,就會獲得滿意的預習效果。
(3)單元考核層次化。每一單元學完后,均安排一次過關考核,它以課本習題為主,著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據a、b、c三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同一份試卷擬
出不同層次的單元測試題,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個層次學生按規定要求自由選擇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題只要求a層學生完成,部分題只要求c層學生完成。就是在統考中,也可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如上次考50分的,這次考60分就算達標了。
(4)課外輔導層次化。教師要做補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因材施教,給沒有過關的a層學生補課,給c層學生增加次競賽講座。這樣可進一步使a層學生“吃得了”,能奮發向上,c層學生“吃得飽”,能充分發展,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
四、“分層次教學”的效果
1、學生分層是通過學生學生自我評估完成的,完全由學生自愿選擇適合自己的層次,這樣既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切實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保護了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感到輕松自如,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分層次教學符合因材施教原則,保證了面向全體學生,并特別重視對后進生的教學力度。由于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知識、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發展。
五、“分層次教學”的啟示
分層次教學的目標,預習、課堂、作業、考核、輔導等層次化固然重要,但還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見的因素影響著分層次教學的實施。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注重成績水平,輕視能力培養;②層次分得過死,加重兩極分化;③只重視部分優生,忽視全體學生;④學生層次分明,教師教法單一;⑤缺乏思想引導,學生心理負擔過重;⑥教學分層與考查不配套。對這些不利因素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克服。
【摘要】高職護理專業學生來源各類層次,知識基礎參差不齊。為了更好地完成生物化學教學內容,讓更多的學生學有所得,分層教學是切實可行的方法,通過對學生分層,在分層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 生物化學 高職護理
生物化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學科,學習這門課程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生物學、化學基礎知識,以及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隨著近幾年高職院校擴招,護理專業學生有:文、理科學生兼、普通高中、三校生等,他們的基礎理論知識都有個自不同的特點。因此,在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分層教學是有必要的[1-2],它不僅能滿足同一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也有利于高職護理教育培養規格和培養目標的多樣化。
1.對象與方法
選擇2013年9月入校的護理系6個高職班護理專業的學生.共580人.按照學生成績抽取成績優秀的3個班303人作為實驗班.3個班的學生成績按序排列分出a、b、c個班,另外3個班記作a1,b1,c1共計277人作為對照班(相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教材均選用全國醫學高等專科教學教材《生物化學》(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潘文干主編第六版)。因此,實驗結果具有可比性。
2.測試結果與分析
2.1 成績對比。各組采用相同的考試試卷,將a、b、c三個班與a1、b1、c1三個班期中、期末考試成績與對照班進行對比,結果見表1、表2。
由表1可以看出,其中成績a班平均分和及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班。分層教學的有很大的優越性:b班與對照班采用統一試卷,測試結果略高于所有對照班,說明分層教學有一定優勢;而c班成績則低于對照班成績,分層教學效果不理想,可能是c班的學生基礎的原因。由表2可以看出,期末成績a班學生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均任然高于其它組及對照班,并且各實驗班與對照班之間的平均分和及格率隨教學的時間越長, 與對照班的差距有擴大的趨勢,這是個應該重視的問題。
3.結論
實踐證明分層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使優生更優秀,差生有所進步;但長時間的這種狀態對一部分學生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心理健康,分層次教學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只有不斷的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大對學生心理及學習狀態的觀察和研究,才可能真正的實現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真正實現了“還學生快樂學習”。
【 論文 關鍵詞】 會計 信息化 會計電算化 分層次教學
【論文摘要】 會計信息化既是一門理論課,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技能課,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尤為重要。通過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不但可使學生具備相關的職業能力,形成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能力體系,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中,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訓練,會計信息化教學應考慮分層次進行。文章從分層次的涵義和原理出發,對會計信息化分層次教學進行探索,以期改變現有的教學方式,促進現行 教育 、教學改革。
引言
2005年8月,由會計之友雜志社承辦的
(二)把握分層次教學的目的,安排好分層次的具體內容
1.學生定位的分層
會計 信息化教學過程中,不可能把學生按其他課程成績或綜合成績進行排名,然后分班或分組進行。然而,必須承認學生經過大學前一階段的學習確實存在差異,而且這種差異不小。有的學生認真,專業基礎和 計算 機基礎都好,對學習也非常有熱情;有的學生曾經有掛科,已對學習沒有好心態,根本沒有興趣;有的學生基礎一般,態度也一般,主要看課程開始后,教師上課的內容有沒有吸引力(這占多數)。只有承認了這些差異,并能在實驗課中盡早將學生層次對號入座,根據不同情況學生進行差異指導和引導,爭取讓基礎好的學生自己努力實踐,達到或超過課程的要求,讓基礎一般的學生提起興趣,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培養起興趣。
在會計信息化實驗中,學生層次是沒有絕對劃分的,只能是依據學生的表現及提問等來作基本判斷,而且這種分層次會隨著實驗內容及過程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體現了分層次教學是教師主導的,教師應在分層次教學中發揮主要作用。
2.分層次備課
分層次備課是分層次教學的關鍵。既然學生是有層次的,備課就一定要有層次。作為實踐課程為主的教學,教師不僅要按課程的基本教學目的進行準備,還要按課程的實際可能情況做好充分準備,以滿足教學要求,從而保證讓基礎好的學生在實驗中得到極大的滿足。另外,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備課要按心 理學 加上實務案例,由淺入深地做好準備工作,要通過心理、思想引導 教育 ,利用最簡單和適用的知識等將他們引入教學,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層次差的學生也能重視這門課程教學,積極投入到實驗訓練中來。分層次備課對教師要求較高,故教師要不斷在教學中進行 總結 ,在不斷總結之后完善分層次備課。
3.分層次實驗
會計信息化課程主要是實踐訓練,以學生們通過案例資料進行驗證式實驗為主,可以說沒有很多新知識,多是原來所學知識的貫通運用。多操作、多思考后再操作,一般都能有較好的效果,但這整個過程,分層次的講解,分層次的要求都將對課程有極大幫助。實驗中要確定基本的要求,提高后的要求,實驗的目的并不是簡單的驗證,而是要讓學生知道具體實驗操作對信息化建設有怎樣的影響,會造成怎樣的后果;甚至要讓學生知道出現情況后要如何調整和補救等等。整個實驗教學過程是針對不同的學生給出不同的操作要求,針對不同的操作情況給出不同層次的處理方式。
在分層次的實驗中,還可充分利用學生差異來進行,讓部分優秀的學生變得主動起來,幫助一部分基礎差的學生。會計信息化的實驗課程中,不妨讓一些計算機知識很好的學生來幫助處理些涉及到計算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讓出現同樣問題已得到解決的學生來幫助需要的學生,這樣既能減輕教師實驗課的壓力,又能讓這部分學生在展示自己才能的同時加深實驗效果,同時被幫助的學生也可從中感悟很多,學生之間的感情會更深,課堂氛圍也會更好。在多年的實驗課教學過程中,筆者常這樣利用學生差異,效果確實很不錯,很多在實驗課中幫助別人或被別人幫助的學生還常聯系,溝通現在工作中的具體操作與應用。
(三)不斷在實踐中分層次、分層次中實踐,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會計信息化課程實驗通常是在計算機中完成,而且實驗課中每位學生都將有一臺屬于自己操作的計算機。這對實驗的獨立檢驗和操作是有一定好處,但在分層次教學中,這種方式也有一定的不利。因此,可以在單人組實驗結束后,特意安排一個綜合實驗,并考慮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或是知識能互補的學生安排2~3人為一組進行實驗,還可以比賽的方式進行,最終可作為學生平時成績加分。
相對于很多課程重視結果而言,會計信息化課程的教學中更重視的是過程。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學到很多其他專業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所學的更能貼近將來工作實務。實踐業務在不斷 發展 過程中,實驗也就會不斷出現新的問題。學生層次的差異所提出的問題也將有差異,差異的問題解決后還會產生新的差異,這不僅要求學生不斷實踐,不斷努力實踐,同時,也要求教師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分層次,并在分層次中不斷總結,最終通過不同層次的教學實踐來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
四、結束語
總之,分層次教學不僅是一種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的轉變,更應體現在實實在在的教學中。應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檢驗、不斷發展。讓分層次教學不是簡單地分班,更不能是流于形式的“換湯不換藥”,而是作為一種教學組織模式和創新教學方法的具體應用。本文只是筆者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探索,難免偏頗,希望能拋磚引玉,以學習同行更好的教學經驗,將教育、教學越做越好。
行業特色高校《概率統計》課程分層次教學方案初探
概率統計作為理工科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其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對后繼課程的學習。伴隨著大學教育從精英化階段走向大眾化階段的進程,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各專業學生數學基礎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我們認為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因材施教勢在必行,而分層次教學便是因材施教思想的具體體現。
1 概率統計分層次教學研究的背景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步伐的加快,高校間的軟、硬件實力差距加大,而特定高校內的專業設置、生源優劣也相去甚遠。近年來這些差距在行業特色高校更加凸顯,這也是我們嘗試進行分層次教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出發點。目的是通過分層次教學,充分滿足各專業各水平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素質的要求,深度挖掘學生潛能,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 行業特色高校概率統計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
以筆者所在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為例(以下簡稱為南信大),南信大是以大氣科學為核心,理、工、管、文、經、法、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院校,氣象類學科多年排名全國前三,而其他學科排名相對靠后,是典型的行業特色高校。前些年的概率統計教學由于學時少等原因,常常采取“齊步走”的教學方法,統一教學大綱、教學進度、教學方法、考核要求,并未針對數學基礎和專業要求的不同采取不同方法,這造成基礎好的學生“吃”不夠,基礎差的學生“吃”不了,課程結束后很難達到特別理想的教學效果。由于擴招等原因,高校新生素質呈下降趨勢,在我校,在校學生其水平差異、層次差異也很明顯,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勢在必行。
3 行業特色高校概率統計分層次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案
在調研相關兄弟院校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具體特點,我們對行業特色高校概率統計分層次教學方案有如下思考。
3.1 層次劃分方案
(1)按專業劃分。
第一層:大氣科學、大氣物理、氣象學、遙感、數學、物理等對概率統計理論方法體系要求很高的專業。
第二層:電信、信控、計算機、環境科學、水文氣象等對概率統計理論方法體系要求較高的專業。
第三層:經濟、管理等對概率統計理論方法體系要求一般,主要側重于具體應用的相關文科類專業。
(2)根據數學基礎進行劃分:由于概率統計的學習與高等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有密切關系,因而可根據高等數學的成績,將同一專業學生劃分為若干層次。
第一層:數學基礎扎實,高等數學成績優秀,排名本專業前30%。
第二層:數學基礎一般,高等數學成績良好或中等,一般占本專業學生總數的60%左右。
第三層:數學基礎較差,高等數學成績合格甚至不合格,一般占本專業學生總數的10%左右。
3.2 分層次教學及考核形式
(1)教學過程:根據各教學層次修訂原教學大綱,按照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劃、選用教材、實施分層次考核。同時,概率統計課程盡量安排在統一時間節點上課,這使得任課教師能夠在課后及時交流進度、切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便形成良好的教學研究風氣,促進教學相長。
(2)考核形式:針對某一特定專業,三個層次的學生需采取三類考核標準,相應有三套難度遞降的期末考試試題。可對該課程的成績構成進行改革,學期總評成績=(卷面成績×70%+平時成績×30%)×層次系數。其中第一層層次系數為1,第二層層次系數為0.9,第三層層次系數為0.8。當然,不免衍生出這樣的問題—— 該方案對專業第二、第三層中概率統計學習效果優異的同學不夠公平,解決的方案是:第二、第三層中的同學根據自身情況,可參加上一層次的考核。
3.3 利用網絡實施分層次教學
由于授課時數有限,很多學生不滿足于課堂上與教師的面對面交流,而希望課后能與教師做更多的互動,以得到學習上的幫助。為此,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分層次教學進行輔助:開設專業學科網站,建立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試題庫,完善網絡課程。
4 行業特色高校概率統計分層次教學的反思
在行業特色高校實施概率統計分層次教學需要循序漸進,不斷完善方案。近6年來的教學實踐表明,我校概率統計課程的教學改革實施已初見成效。首先,在分層次教學中,由于學生按專業和數學基礎被分為若干層次,這對教師的授課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老師們在因材施教的同時也充分的提高了自我,而學生評教和督導評價也充分驗證了這一點。其次,作為分層次教學的主體,我校學生的數學基礎及應用能力得到大幅提高,2011年,我校氣象類相關專業三位同學獲得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銀獎;另三位同學更是獲得2011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最高獎—— 高教社杯。
我們認為在行業特色高校實施概率統計課程分層次教學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有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我校在數學類公共基礎課的教學改革方面做出了許多有益的改革探索,概率統計分層次教學方案也將不斷完善。
《離散數學》分層次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1 《離散數學》分層次教學
《離散數學》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核心、骨干課程。學習《離散數學》有益於提高學生的概括抽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歸納構造能力,有助於培養學生嚴謹、完整、規范、規范的科學態度,并能為后續課程例如《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等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因此對該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對學生在計算機學科領域的后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離散數學》分層次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實行不同步的教學進度,以達到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其理論依據是“因材施教”的原則,承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通過分層次的教學設計,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盡量適應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以及目標差異,通過有針對性地加強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
分層次的方法有很多,而在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的《離散數學》的教學環節中,采用了中文教學、雙語教學、全英文教學這三種不同的施教方法,這種多層次的講授在全國高校的《離散數學》教學中是比較少見的。
2 采用《離散數學》分層次教學的原因
學生的差異性是各個學校都存在的現象,而這種差異性在筆者所在的學校——深圳大學表現得更為明顯。差異性主要表現在學習基礎和學習動機兩方面。
首先由於深圳大學在省外招生是高於一本線的,而在省內招生是二本線,因此使得同一個班的學生在入學時基礎就比一般的學校差異更大。而且學生英語程度的差異也非常明顯,在上雙語課程時,筆者發現有些學生只要給出一些專業術語的中文含義就能夠理解書上大部分概念和定理,而有些學生即使把每個詞的意思都告訴他們,卻仍然無法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
而在學習動機方面,由於深圳大學本科畢業的學生有相當的比例會選擇到國外或香港繼續深造,這部分學生大都英語基礎較好,主觀上非常接受采用國外經典的原版教材以英語或雙語進行授課的方式。
教師的差異性也是實施離散數學分層次教學的重要原因。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的《離散數學》課程組包括外聘的印度籍教師和多名海外留學歸來的博士以及數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良好的教師資源保障了分層次教學得以順利實施。
3 如何采用離散數學分層次教學
3.1選課
選課采用的方法是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行選課,并施行試聽兩周可任意換班上課的方式。筆者所在的學院每個學年會同時開6~7個《離散數學》平行班,其中一個班為全英文授課,兩個班為雙語授課,三到四個班為中文授課。在開學初各位任課教師就將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和課件的電子版掛在學校的網上課堂,學生可以隨時下載了解課程情況,咨詢選修過課程的學長,根據自身基礎和對自我要求自行選課,在選課后可以試聽兩周課,根據試聽的情況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教師的課程。
3.2授課
開學兩周后課程選定后,學生就基本固定到所選班級上課。由我院聘任的印度籍教師進行全英文授課,由海外歸國博士進行雙語授課,英語授課課程和雙語課程的教材選用的都是kenneth h.rosen著的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fifth edition)的英文原版教材。中文教材使用的是耿素云、屈婉玲、張立昂編著的《《離散數學》(第四版)》。英文授課課件全部采用英文:雙語教學課件采用英文為主,對重要概念、原理和結論給予中文注釋;中文課件以中文為主,關鍵概念提供英文對應的單詞。
所有課程都包括《離散數學》基本的內容例如命題邏輯、一階邏輯、集合、關系和函數、圖的基本概念以及樹等。所不同的是,中文課程還包括代數系統的一些知識如群、環、域等,而英文和雙語課程包括計數例如鴿洞原理等知識點。這些差異是因為選用的兩本教材的差異。
雖然不同課程采用了不同的施教方法,但各種課程方法共同的目標是能夠使學生掌握《離散數學》的原理和方法。由於《離散數學》這門課程具有概念多、理論性強、高度抽象的特點,在教學環節,各種施教方式都必須根據本門課程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啟發性教學、趣味性教學、應用性教學及直觀性教學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3作業和考試
《離散數學》課程的許多原理都比較抽象,在學習過程中必須通過自己做練習才能對相關的概念、定理深入理解,因此在各種教學的課堂講授后一般都會布置課后習題讓學生自己練習,要求英語教學班和雙語教學班級的習題采用英文答題,中文教學班級采用中文答題。兩本教材都配備了大量習題。基本上能夠滿足需要。在每次布置作業時。基本題目占70%,選做題目占30%。學生必須完成基本題目,而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做部分或全部選做題目,從而既能保障大多數學生跟上進度,也能夠滿足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更高目標的學習要求。
考試時各個課程試卷都包括100分基礎題和30分附加題,學生基本題在85分。附加題超過18分可以獲得a+的成績。英語和雙語授課課程采用同一試卷,以英語命題并要求英語答題。中文課程采用另一試卷。中文命題并要求中文答題。試卷一般包括10道左右大題和2道附加題,命題范圍涉及邏輯、集合、函數、數論、圖論、樹等多個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知識點。
4 采用《離散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效果
《離散數學》分層次授課在深圳大學已經進行了三年(從2008~2009學年第二學期開始),表2~3給出了近兩年英語、雙語(選擇一個班)、中文(選擇一個班)三門授課學生考試情況。
由於采用了教考分離,增加了考試難度。但從學生的總體考試成績來看,基本上有70%以上的學生能夠獲得學分。在雙語和英語課程還有超過20%的學生可以獲得a以上成績。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中文教學班學生的成績并沒有英語和雙語班的成績好。這里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中文和英語及雙語的試卷命題不同,雖然兩份卷子所考查的知識點大部分相同,但在命題時難度還有一些差異,特別是中文試卷包括代數系統的證明題,比較抽象,學生失分比較多;而英文試卷與中文試卷不同知識點的內容是計數原理,由於比較直觀,學生得分率較高。另外學生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對學習成績的好壞影響大於采用何種語言授課的影響。由於不同班級學生自身基礎和學習能力會有差異,雖然使用英語掌握《離散數學》諸多知識點是比較困難的任務,但由於大部分選擇英語或雙語課程的學生是希望進一步到國外或香港深造的學生,持有比較積極的學習態度,因此在實際學習時比較主動,對知識點的掌握也比較透徹。
5 結語
隨著中學教學改革的深化,高校正在招收更多英語底子好的生源,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近三年來采用了中文教學、雙語教學、全英文教學這三種不同的施教方法。這種分層次教學不僅能夠適應學生不同的基礎和需求,而且利於深圳大學盡快融入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當中,培養更多具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
【摘要】探討分層次分目標教學運用于大專外科護理學課堂,進一步改革教學方法,強調學生能力培養,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分層次;分目標;教學
目前,如何扎實推進外科護理學課程建設,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大專教學質量,已成為廣大教研人員共同關注的焦點[1]。只有關注、尊重和體現學生個體差異, 因材施教,分類指導,以最大程度的個別化教學,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使每一個學生最大可能地提高學習興趣,求得教學效益的整體提高[2]。因此,根據學生差異,分層分目標進行大專外科教學,才能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1 方法
1.1備課,認真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 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教材進行分目標處理。教師在吃透新課程標準、教材和抓好學期備課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進行單元備課,要把每一單元的教學要求,相對劃分出a、b、c三個目標,優秀生為最高層次的學習目標,中等生為中層學習目標,學困生為較低層次的學習目標 (按教學大綱的基本目標要求)。筆者在備課時充分考慮了這三類學生的不同特點,設計了合理的教學目標,兼顧了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
1.2上課,自覺運用分目標教學。 上課是運用分層次分目標教學的關鍵環節,教師一般應在每單元授課前,讓學生明確各個層次的教學目標,鼓勵學生個個努力達標。如《低鉀血癥》除掌握重、難點外,優秀生應掌握有關概念,案例分析其病因、臨床表現、提出護理診斷、擬定護理措施,鼓勵他們多收集、掌握課本以外的知識,培養細致、認真的工作作風。中等生應理解有關概念,熟讀課本,敘述其病因、臨床表現、護理診斷、護理措施。學困生應了解有關概念,熟讀課本。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各個學生的不同需要。對不同學生合理進行分層分目標授課,使每個學生都能經過自己的努力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1.2.1活動要求分層次分目標。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教師在課堂上提問的質量決定著學生的求知欲望,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教師要依據教材,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難度不同的提問,使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和能力。
1.2.2小組合作分層次分目標。 合作學習是分層次分目標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使學生之間相互啟發,共同進步。筆者有意將優秀生、中等生、學困生三類學生安排在一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活動中各司其職,共同參與課堂活動,享受合作的樂趣。
1.2.3評價要求分層次分目標。 在課堂中,教師的鼓勵無疑是對學生最好的獎勵。但對不同的學生,教師的評價應有所區別。對于那些平時表現好的學生,在他們正確回答問題后,教師可以只用“謝謝”來肯定他們的回答;而對于那些平時怕開口、基礎不扎實的學生,當他們正確回答問題后,教師應抓住時機用“好、很好、非常好”等評價進行表揚,以鼓勵他們大膽發言,爭取更大的進步。
1.3作業設計、課后輔導,應體現分層分目標教學。
①作業設計、課后輔導要因層制宜。如案例分析時切忌“一刀切”,而應在緊扣教材的同時,針對各層學生的目標要求和具體情況進行, 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②批改作業、課后輔導要因人制宜。教師在批改作業時,一是不能只滿足于打“√”、打“×”,或給個分,要因人給予評語。比如,有些學習較差的學生,雖然沒有達到所要求的目標,但比以前大有提高,教師就應在其作業本上寫些表揚鼓勵性批語;回答問題不太準確,教師也要耐心地給予糾正,使他們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二是不能只忙于作業的全批,關鍵要做好批改記錄和認真發現問題。教師的作業批改記錄,主要內容是哪些重難點內容沒有掌握;發現問題,主要是指教師應通過作業批改記錄,去發現各個層次或個別學生存在的一些帶普遍性、典型性問題,為“對癥下藥”搞好作業講評做好準備。
2體會
原蘇聯心理教育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原理認為: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兩種發展水平,一是現有水平,二是潛在水平,它們之間的區域被稱為“最近發展區”。教學只有從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潛在水平這兩種水平的個體差異出發,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并不斷創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國內外許多專家研究,一個人的智力包括兩個方面: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動機、興趣、性格、氣質等。這些智力都是與生俱來的,存在個別差異。分層分目標教學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分目標指導,讓每個學生都產生學習外科護理的興趣,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逐步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
摘要:初中學生在生理發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繼續在教學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分層次教學是一種符合因材施教原則的教學方法,它能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有利于學生數學素質的普遍提高。
關鍵詞:初中數學 分層教學
分層次教學的指導思想是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而學生是有差異的,所以,教學也應有一定的差異。根據差異,學生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教學也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要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學生的差異,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的差異和提高學習效率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水平,再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性格特征,可將學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能在教師和c層同學的幫助下掌握課文內容,完成練習及部分簡單習題;b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練習,在教師的啟發下完成習題,積極向c層同學請教;c層是拔尖的優等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習題,完成教師布置的復習參考題及補充題,可主動幫助和解答b層、a層的難點,與a層學生結成學習伙伴。分層次教學的主體是班級教學為主,按層次教學為輔,層次分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分層次教學”的成功與否。為此,對學生進行分層要堅持尊重學生,師生磋商,動態分層的原則。
一、教學目標層次化
分清學生層次后,要以“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為原則,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識能力,將知識、能力和思想方法融為一體,合理地制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并將層次目標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對于教學目標,可分五個層次:①識記②領會③簡單應用④簡單綜合應用⑤較復雜綜合應用。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要求是不一樣的:a組學生達到①-③;b組學生達到①-④;c組學生達到①-⑤。
例如,在教“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時,應要求a組學生牢記公式,能直接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計算問題,要求b組學生理解公式的推導,能熟練運用公式解決較復雜的計算和應用問題,要求c組學生會推導公式,能靈活運用公式解決較復雜的計算和應用問題。
二、課堂教學層次化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交流,調動雙邊活動的積極性是完成分層次教學的關鍵所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又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課堂教學要始終遵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步上升的規律,要求不宜過高,層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證c層在聽課時不等待,a層基本聽懂,得到及時輔導,即a層“吃得了”,b層“吃得好”,c層“吃得飽”。此外還要安排好教學節奏,做到精講多練,消除“滿堂灌”,消除拖泥帶水的成份,把節省下來的時間讓學生多練。
三、布置作業層次化
在教完一個概念、一節內容后,學生要通過做練習來鞏固和提高,因此課后布置多層次習題是分層次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課后作業一刀切,往往使a組學生吃不消,c組學生吃不飽。為此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a層是基礎性作業(課后練習),b層以基礎性為主,同時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題目(課后習題),c層是基礎性作業和有一定靈活、綜合性的題目(課后復習題)各半。布置作業要精心安排,一般學生在20至30分鐘內完成。
四、單元考核層次化
每一單元學完后,均安排一次過關考核,它以課本習題為主,著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據a、b、c三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同一份試卷擬定出不同層次的單元測試題,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個層次學生按規定要求自由選擇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題只要求a層學生完成,部分題只要求c層學生完成(可用附加題形式)。
分層次教學的目標,預習、課堂、作業、考核、輔導等層次化固然重要,但還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見的因素影響著分層次教學的實施。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注重成績水平,輕視能力培養;②層次分得過死,加重兩極分化;③只重視部分優生,忽視全體學生;④學生層次分明,教師教法單一;⑤缺乏思想引導,學生心理負擔過重;⑥教學分層與考查不配套。對這些不利因素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克服。此外,課后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與家長密切配合,與班主任的協調,教師的責任心,教態,語言,作風,人格等都會對分層次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進行分層次教學的實踐中值得注意。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層次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師有強烈的責任心,求實、創新的工作作風。面對學生“參差不齊”的實際水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正確地運用“分層次教學”,可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明確,自覺性更強,學習興趣更濃厚,達到縮小兩極分化,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分層次教學是一種新的操作難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實踐中探討與改進。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又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有感于此,我認為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實施分層次教學,下面就如何實施分層次教學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學生分層
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的差異,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水平、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性格特征,按課程標準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將學生按3:5:2的比例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是拔尖的優等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習題,完成教師布置的復習參考題及補充題;b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練習,在教師的啟發下完成習題;c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能在教師和其他層同學的幫助下掌握課文內容,完成簡單習題。
二、備課分層
分層次備課是搞好分層教學的關鍵。教師應在吃透教材、課標的情況下,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設計好分層次教學的全過程。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分清哪些屬于共同目標,哪些屬于層次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還應有具體的要求,如:對a層的學生要設計些靈活性和難度較大的問題,要求學生能深刻理解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b層的學生設計的問題應有點難度,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基本知識,靈活運用基本方法,發展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對c層的學生應多給予指導,設計的問題可簡單些,梯度緩一點,能掌握主要的知識,學習基本的方法,培養基本的能力。
三、教學分層
首先,根據a、b、c三個層次的學生基礎以及特點,進行教學目標的分層定位。
一般來說,教學目標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礎目標,及教學大綱中最基本的教學要求,適用于低層學生;二是中層目標,包括教學大綱中所有的教學要求,適用于中層學生;三是高層目標,即超過大綱原教學要求,適用于高層次學生。
其次,教學過程和方法要遵循由易到難的分層原則。教師應有意識地編擬三個層次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情緒,越來越愛學,越來越想學,提問時思維有難度的問題讓a層學生回答;簡單的問題,讓c層學生回答,適中問題讓b層學生回答,這樣使每個層次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最后,為使各類學生在課后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鞏固和提高,對課外作業也要進行分層次。給c層學生的作業以基礎知識的練習為主,偶爾也要布置一些簡單的綜合題;給b層學生的作業以基本知識及中等難度的綜合性題目;給a層學生的作業以綜合多變的練習為主,偶爾也要選一些較難的基本知識練習。這樣使低層學生有興趣按時完成作業,集中精力解決基本題;中高層學生則能拓展思路,提高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
四、評價分層
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以其在原有知識水平上的進步和提高大小作為評價學生是否完成教學目標的一個基準,這是進行分層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層教學法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手段。
(1)以分層測試成績作為分層評價基本依據,以學生自己每次分層測試成績多做縱向比較,考察各層次學生在本層次達標及遞進程度。對各層次達標學生給予表揚,讓有進步的學生及時遞進到高一層次,鼓勵低層次學生向高層次努力。
(2)對達不到原層次目標的學生要及時作心理輔導,解決智力與非智力因素中所存在的問題。對未達到目標的學生要加強心理輔導和學習輔導,讓所有學生在分層測試后保持良好的上進心態,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
(3)教師針對階段教學效果作自我反饋、自我調節。主要在分層施教這一環節調整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一步使“教”適于“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分層次教學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分層次教學能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使各類學生都有所提高,使師生關系更融洽。運用這個方法進行教學,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數學 分層次教學
一、分層組合,定期升降
每當接到初一新生時,我便進行一次中小學銜接教學的調研測試,并參照小學畢業會考的數學成績和小學原數學教師對該生的數學能力素質鑒定,將該班學生按好、中、差程度分甲、乙、丙三個層次,并以自愿組合,適當調整為原則,把三個層次的學生編成五個學習小組。為了鼓勵進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每學期進行一至而次升降調整。
二、分層補償,區別對待
為了學習新知識和縮小不同層次學生的差距,在講授新課時進行分層補償。補償時主要以課內為主,并把重點放在丙組,在補償內容和要求上,丙組學生以補知識為主,達到準確地掌握知識,補上授新課所需要的知識,乙組學生在補知識的同時,重點指導學習方法和技能性訓練;甲組學生則主要是幫助他們揭示課程的內部規律,開拓思維,具有一定的綜合能力和獨立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
三、課堂教學分層次
在課堂教學中我采取對同一教材,同一內容作不同的處理要求:
1.教學目標分層次,處理好基本要求與升學要求的關系。數學大綱和新課標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初中畢業生都應達到的,選學內容則應視情況而有所區別對升學有望的甲、乙兩組學生要求他們達到,對升學希望較小的丙類學生則曉之以理,引導他們明白,雖然學生和運用選學內容有一定的難度,但這些知識對自己今后的前途產生積極的影響,鼓勵他們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知難而上,多學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通常采用“重視基本要求,結合升學要求,交錯進行,循序漸進”的方法,同時,在教選學內容時,適當加入了一些與之有關聯的新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興趣。
2.教學方法分層次,處理好優生與差生的關系數學大綱和新課標提出“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要通過講授選學內容和組織課外活動等多種形式,滿足他們的學習愿望,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針對以上要求,幾年來,我探索了“低起點、分階梯、螺旋上升”的教學方法,即“分層整體”教法。這種教學特點,既保留了傳統整體合一教法的優點,而又在指導思想與做法上明顯地實施了分層區別對待,因材施教,有“分”有“合”。對于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常規訓練系列三個層次學生以同一要求,實施整體教學。
四、作業布置分層次
在備課時,我時常設計一套既面向優等生,又不傷中差生學習信心的練習題組。由此,給甲組學生布置的作業偏重于概念的深化理解,注重技巧與創新,要求盡量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圖多用,目的是使優等生得到提高,要求乙組學生透徹理解概念,掌握一般類型的解題方法和規律;對丙組學生重在基礎知識的記憶、理解,會應用定理、概念解最基本類型習題,促進技能的形成。在做法上,我加強了學生的學法研究與指導,杜絕了題海戰術,減輕了學生負擔,提高了學習質量。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高中學生在生理發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又存在能力差異,導致不同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與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這勢必對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帶來負面影響。此外,教學中還存在教材銜接問題——初中使用省編新教材,高中仍使用部編舊教材,初、高中教學內容脫節,而教師在教學中又常常忽視知識的銜接問題,易造成高中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顧學生水平和能力差異,以為教學就是把學生聚在一起上課,沿用過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統一要求,同一方法來授課,勢必造成“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必然不能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也就不能很好地貫徹“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原則,不利于學生的充分發展,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這根本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對這些現實情況,在普通高中數學教學中試行"分層次教學"的教改實驗,就顯得格外重要。
一、“分層次教學”的指導思想
“分層次教學”的指導思想是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而學生是有差異的,所以,教學也應有一定的差異。根據差異,學生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教學也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要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學生的差異,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分層次教學是一種重視學生間的差異,強調教師的“教”一定要適應學生的學,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在教學目標、內容、途徑、方法和評價上區別對待,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礎上得到較好發展的課堂教學策略。
分層次教學與以往分快慢班有著本質的區別。以往重點班、普通班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劃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過一般性的考試選拔,而分層次教學就是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學習能力的差異和提高學習效率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學習的可能性,按教學大綱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將學生依次分為a、b、c三個層次。分層次教學中的層次設計,就是為了適應學生認識水平的差異,根據人的認識規律,利用學生的個別差異把學生的認識活動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在不同的階段完成適應認識水平的教學任務,進行因材施教,逐步遞進,以便"面向全體,兼顧兩頭",逐漸縮小學生間的差距,達到提高整體素質的目的,這完全符合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分層次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1.心理學研究依據。人的認識,總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新知識的一種認識活動,數學教學中不同學生的認識水平存在著差異,因而必須遵循人的認識規律進行教學設計。分層次教學中的層次設計,就是為了適應學生認識水平的差異,根據人的認識規律,把學生的認識活動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在不同的階段完成適應認識水平的教學任務,通過逐步遞進,使學生在較高的層次上把握所學的知識。
2.教育教學理論依據。由于學生基礎知識狀況、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潛在能力、學習動機、學習方法等存在差異,接受教學信息的情況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學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終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3.教育教學實踐依據。目前普通高中,面對傳統教學模式,有不少困難。首先,現行高中數學教材理論性強,運算能力要求高,課本習題及復習題量大,但學生基礎普遍較差,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學不進去”,“學了也無用”,導致教與學陷入困境。其次,就普通高中目前的狀況,若依《大綱》規定按部就班完成授課,根本無法保證使全部學生“一步到位”地通過會考,于是平時加課時、節假日補課,教學中“掐頭去尾燒中段”,極力壓縮知識的形成過程,以達到及早進行會考、高考復習之目的。“生吞活塞”“枯燥無味”,使教與學陷入苦境。再次,對普通高中,以高考升學率的高低去衡量辦學的成敗的觀念至今未打破,于是,多數教師往往不惜血本,絞盡腦汁,采用多種手段,使大多數學生,陪同幾個所謂“有希望”的“尖子”,為之而“奮斗”,這樣就使大多數“陪”讀生“勞師無功”,大大挫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嚴重影響了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學質量,這顯然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
鑒于上述原因,本著普通高中“為畢業生參加社會勞動和進一步學習打基礎”的職能,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到學生差異的客觀存在及教學現狀,切實開展教改實驗,探究"分層次教學"的有效途徑,才能從根本上擺脫困境,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使數學教學符合素質教育要求,以適應社會需要。
伴隨著中專招生制度的改革,中考對中專學校已沒有多少意義了,因為中專招收的是高中落榜生或初中畢業生。昔日百里挑一,今朝來者不拒,中專生源的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中專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材教法、考核方式等,都需要探索。本文擬就分層次教學問題談點看法,以就教于諸位。
其實,分層次教學早已包含在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中,今日老話重提,只是在此基礎上的一些新的思考。社會的發展,形勢的變化,使得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的內涵也日益豐富。正所謂老生常談,常談常新。面對已經變化了的中專生源,實施分層次教學,似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轉變觀念,正確認識學生
中考落榜進中專,這是大部分中專生之路徑。按照應試教育的標準,這部分學生該屬差等生了。曾經有一外聘英語教師,誣我們中專生為“渣滓”,激起學生憤慨。這一外聘教師的思想固然是錯誤的,但與其有同感者卻大有人在。不轉變這一觀念,不能正確認識教育對象,是很難搞好教學工作的。長期以來,我們以分數劃線,只認可讀書好的學生,不承認其它天賦,這實際上是教育的誤區。據專家分析,人的智能大體表現為七個方面,即:語言、邏輯數學、音樂、身體運動、空間、人際關系和自我認識。而我們只以分數論英雄,難免會扼殺許多可塑之才。今日之中專生,在有些智能方面可能差一些,但一定有他的強項智能。弱智周舟尚能指揮大樂隊,何況正常人?關鍵是要認識他的智能類型。不同智能類型的人,有其長必有其短,揚其長則人人皆能。因材施教,首先就要區分他是何種智能之才。基于這樣的認識,才能端正教學態度,明確培養目標,完善教學組織,探索出適應中專生源現狀的新的教學之路。所以,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新觀念,是至關重要的。
二、深淺有度,優化課堂教學
中專生文化基礎較弱,主要體現在數學、英語等課程上。對于這些課程的教學,簡單說,就是從總體上降低標準、降低難度。比如數學,只進行基本概念、基本問題的學習,而不再進行公式推導、綜合題目的演算。深淺有度,以學生能掌握為度。英語教學也是如此,以達到公共英語一級標準即可。一級標準,只是略高于初中。不求學得深,只要學得會。不在語法句型上精雕細琢,多在聽力口語上強化訓練,重在應用。也就是說,在課堂主渠道上,以大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為基礎組織教學。現在中專出口多了,不僅可直接就業,而且可升入高校。兩個出口,對應的文化基礎是不一樣的。在同一課堂上兼顧,往往顧此失彼,甚至兩者都顧不了。因此要抓主要矛盾,要聯系學生實際。優質課的標準是什么?千條萬條,學生能接受是第一條。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一頭霧水,又有什么用呢?學生文化基礎普遍較低,但總有差別,而且現在的差別比過去大得多。對于文化基礎相對較高的學生(我校約占三分之一),則通過辦高考輔導班滿足需求。中專學校的兩個出口是兩條道路,而不是兩條腿。兩條道路,一條通向市場,一條通向高校。而兩條腿只能走一條路。如果一條腿邁向市場,一條腿邁向高校,只能原地踏步。對于不同的學生,學校應幫助其選擇適合自己的路。一個人只能走一條路。鑒于目前中專生現狀,學校應重點放在職業教育上,而不是為高考的文化基礎課上。把重點放在職教上,也不是說中專就是終極教育,對口高職就是一個新臺階。參加高考輔導的部分學生,選擇面則更大一些:不僅對口高職,還有成人大專,甚至本科等。但就總體而言,首先要落實中等職教教學計劃。在搞好中等職教的基礎上,再向高一級發展。不然,中等職教縮了水,高等學校也上不去,那就迷失了方向。總之,對于文化課教學,既不能按高考要求,也不能按過去中專對文化課的要求,而是比兩者都要低。對于專業理論課教學,也應該刪繁就簡,能砍則砍。比如家電、計算機等專業,要求數學、物理、電子線路等課程開足一定學時,達到一定標準,但學生就是聽不懂,講了又何益?干脆照葫蘆畫瓢,把有限的學時多投入到動手操作上,效果會更好。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先學會怎么做,再明白為什么這么做,似乎更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路線。不然的話,理論上講的很多,但學生并不知其所以然。道理似懂非懂,操作似會不會,那就好象煮了一鍋夾生飯。所以中職的專業教學,應側重感性認識,突出職業能力的訓練。理論與實訓教學,應同時排入課表。現在通行1:1,實際上,有些課程,實訓的比例還應加大,2:1都不為過。
三、課程設置,體現職教特色
普通中專與其它中等職業學校的區別越來越不明顯了,就連我們的《山東中專教育》,也已更名為《山東省職業技術教育》了。但是,中專畢業到省廳驗印時,還必須要有公共英語等級證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等級證。不掌握英語和計算機應用,則會成為21世紀的新文盲,所以,省廳的要求是必須的。其它不到省廳驗印的中等職業學校,則無需統考計算機和英語。這就是說,對普通中專的要求還是高一些的,雖然中專生源的素質并不比其它職校高。在2001年省廳48號文提出的教改原則中,明確了“對基礎理論知識,要求必須夠用為原則,講清概念,強化應用。”這里實際上講得很明白,但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說,“必須夠用”不僅針對專業教學,同時還指高考升學。所以,高考必須的文化課必須安排足夠的量,要保證高考夠用。若如此,必須夠用的文化課不是比過去少了,而是多了。因為過去只針對專業教學,不僅課程門數少,而且深度有限。這樣,勢必加大理論教學比重,動手能力的訓練就難得時間保證,還怎么“強化應用”?而且,鑒于中專生文化基礎現狀,在文化課、專業理論課上加大投入,恐怕會事倍功半。結合我校實際,該開設什么課呢?我們認為,除公共英語達到一級,計算機應用要達到初級外,其余文化課,該砍的砍,該減的減。開設道德、應用文、計算技術、商務禮儀、形體、普通話、書法、公共關系等操作性強、學生易于接受的文化課,體現職業學校的文化特色。在專業教學中,不追求專業教學的系統性,而在與專業相關的職業技能上下功夫,圍繞國家資格證的應知應會組織教學。國家正在推行就業準入和持證上崗制度,中專學校應建成資格認證基地。既區別于短期培訓,又不同于過去中專的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相比,普通中專堅持綜合素質教育,德智體全面發展,多了文化底蘊。與過去中專的學歷教育相比,它以職業崗位必須夠用的原則設置課程,打破原有的課程體系,實行課程綜合化,加大實訓,突出應用。
四、ab試卷,分層考核計分
這里的ab試卷,不是指同一難度的不同題目,而是指同一課程的不同難度。a卷為基本要求,b卷為較低要求,選擇權在學生個人。可全選a卷或b卷,也可部分課程a卷部分課程b卷,全在學生自我控制。對選擇b卷的學生不歧視,鼓勵學生量力而行。而且,ab卷分值相同,不再換算。為增強ab試卷的可操作性,還可將ab試卷合二為一,題目劃分為ab組。學生在同一試卷上自選a組或b組題目。除教師和學生個人外,其他人不知選題詳情,給學生留一份自尊。這似乎不公平,其實不然,同等分數的a卷學生有一種成就感,而b卷學生也絕不會去宣耀,只會增強自信心:只要努力,人人能行。這里,關鍵是要營造一種自信自強的學習氛圍。這既靠教師的個體行為,也在于學校的教學管理。給學生以夠得著的目標,他才能去努力,否則,望塵莫及也就不去及了。由學生個人選擇試卷,對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是很有好處的。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在學習方法上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與發達國家的教育相比,我們的弱勢也正是在于:基礎知識很牢,創新意識較弱;要我做做得很好,而我要做卻無所適從。分層考核,自主擇題,雖然只是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的一個方面,但卻是很有意義的一個方面。凡是我們認識明確的事情都逐一去做,不以事小而不為,那么,我們的教育,特別是處在困難時期的中專教育,一定會有一個大的發展。
總之,分層次教學的理論問題很值得深入探討,分層次教學的實踐也還正在探索。我們雖已認識到教育對象的智能類別,但離完全因材施教也還有很大差距。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端正教學態度,在正確認識學生的基礎上,滿腔熱情地對待學生,使學生樹立自信心,人人學有所成。考上高校是成功,取得國家資格證書同樣是成功。不管他取得什么樣的成功,重要的是他要學會學習。學會學習,終身受益,所以,至于他是a卷100分還是b卷100分,對某項知識掌握的深淺度,又能有多大的差別呢?當然,ab試卷對課堂教學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既要保證a卷學生吃得飽,又要保證b卷學生吃得好,如何把握這個度,是大有文章可作的。
一、發展性評價
應用于初中英語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發展性評價貫穿學生整個學習活動,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承認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技能等情況的同時,更重視學生語言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發展性評價與初中英語分層次教學存在很多共性。
1.兩者都體現課改精神
以被評價者的素質全面發展為目標,注重學習者的進步。通過發展性評價使學生在英語分層次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發現自我,建立自信,調整學習策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
2.兩者都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不同等級的學生,應給予不同層次的評價。對于后進者,著重于提高興趣,建立信心;對于中等生,著重于鞏固基礎,提升能力;對于優秀者,著重開拓思路,激發潛能。要讓每個學生都享受學習的過程,感受自己的進步,體驗成功的喜悅。
3.兩者都對后進生的學業成績和語言能力有促進作用
后進生常常在語言學習方面感到困難。使用發展性評價,把語言能力和考試成績之間的聯系減少,將會激發后進生學習動機。
4.兩者都契合最近發展區理論
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能起到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卻能夠完成這些任務”。兩者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把握“最近發展區”,能加速學生的發展。最近發展區理論賦予初中英語分層次教學全新的內涵。我們不能僅僅依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來進行教學,我們應該超前于發展并引導發展。因此,教師在進行分層次教學時,不僅應了解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更應了解學生的潛在發展水平,尋找其最近發展區,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與評價手段,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發展性評價在初中英語分層次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1.注重針對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評價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教師應用不同層次的目標標準來衡量不同層次的學生,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依據評價的發展性原則,教師所確立的層次目標彼此是相互銜接的,為學生層次的動態發展變化提供支點,以促進學生不斷向更高層次努力。
2.注重學生在各教學環節中參與表現的評價
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參與情況,學生對教師教學的參與表現在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情感和學習策略的發展上。教師可以通過觀察、提問、問卷等方式,了解不同層次學生對英語課程學習的興趣發展程度,通過課堂學習行為記錄的形式或問卷的形式,結合學生自評和家長評價,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在學生課內外學習活動任務的過程中觀察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態度,關注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盡可能地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促進其良好情感的培養和認知的發展。
3.注重于對學習過程中學生所取得的進步的評價
(1)定期進行口語測試,按學生層次,分三種類型:基礎型
(只需朗讀課文、回答老師簡單問題等)、模仿型(模仿對話、扮演角色進行口語表達等)、交際型(提供情景,學生自主交流)。通過口語測試了解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情況,只要完成所處層次的目標就合格,如有進步要給予及時的評價和獎勵。
(2)讓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
可以包括以下內容:在學習中遇到的英語問題;平時作業,試卷;制作的圖片、卡片、照片;教師的評價資料;成功的作品等。教師定期要指導學生對學習檔案進行評估,肯定做得好的方面,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要讓學生不斷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以“付出的努力”和“作出的改進”兩個指標對記錄袋做出評價。記錄袋關注的不是學生的成績,而是用于了解自己的優點以及不足,從而在不斷調整自己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培養了自我評價能力,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3)作業評價
這是教學中最常用的評價形式。教師應根據學生情況,分層布置作業。例如默寫作業,對能力強的學生,要求有較高的正確率;對中等生,適當允許一定錯誤;而對一些能力較弱的同學,只要求掌握最基礎的單詞和詞組。達到要求即可給優評。筆頭作業也是如此。這將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評價過程中看到不足與進步,了解自己努力的方向。
(4)階段測試
測驗或考試后教師可進行兩次閱卷。第一次閱卷后,教師就學生試卷中所反映出的重點、難點進行講評,然后讓學生訂正后再次閱卷。考試并不是終結,而只是一個教學環節,一個不斷彌補自身缺陷的過程。學生逐漸養成習慣,每次考試后會自覺地分析錯誤原因。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如果學生對自己某次考試結果不滿意,教師可以就學生改正原卷中的錯誤情況給予第二次評價,給出鼓勵性的評語,為不同學生發展創造條件。特別是后進生,這種評價能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新的學習動力。
(5)互動參與,過程評價
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重點評價學生參與的態度、廣度和深度。評價的關注點為:目標是否明確,小組成員是否參與了探究的過程設計及實施;成員是否明確角色分工;成員是否以傾聽、協作、分享的方式參與;成員是否有均等的參與機會;問題是否是在集體參與的情況下解決等。關注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這是發展性評價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造熱情一面。總之,在初中英語分層次教學中進行發展性評價評價,其目的在與發現問題,改進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主動性;通過發展性評價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就感,在學生的學習過程加以適當指導,促進學生在語言學習上自主性的發展和自信心的建立,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戴海嶺單位:江蘇省常熟市濱江實驗中學
一、及時改進教學方式新課改的實施
為健美操教學方法提供了創新改革契機。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展開健美操的教學是無法提高健美操的教學效率的,所以要依據學生對健美操的學習需求改進教學方式。例如,教師在教授健美操的過程中多關注其他學科的進度及內容,將健美操與其他學科的學習內容進行適當的聯系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給學生留出創新的空間
體育課課時所占比重小是體育教學一直以來無法得到完整教學的主要原因,所以眾多體育教師都在課堂上拼命追趕教學進度,忽視了學生對健美操的創新,達不到由心至身的鍛煉效果。如果讓學生在教授健美操動作時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動作改進,將更具有觀賞性的動作加入健美操內,學生就會更加積極地參與進健美操的學習中。
三、加強師生互動交流
缺少溝通交流的教學是無法提高教學效率的。師生在互動交流中可以加深對健美操動作的理解記憶,教師也能從中突破找出適合教學的模式。在交流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鼓舞教學,加強學生學習健美操的自信心,利用興趣教學提高分層次教學的效率。
四、分層次教學
每位學生對肢體動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是不同的,有無舞蹈功底會對健美操的學習進度產生巨大的分層,所以采取分層次教學是并不可少的。教師先進行統一的教學,演示動作后將動作標準的學生挑選出來,和教師一起分批對學生進行分解教學,高效迅速地完成分層次教學。健美操是一項充滿魅力的運動,在健美操教學中會遇到許多的問題,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所以本文就根據自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建議,而在實際教學中則需要教師根據自身的經驗聯系新課改的標準有效解決,更好地提升教學效率,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作者:安乾單位:重慶市梁平縣梁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