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2 06:16:0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大學統計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統計信息化是指統計信息的采集、處理、和使用全程信息化,對統計分析、評價、預測系統進行開發利用,以實現對統計信息的深加工。高校統計信息化則是要建設體系完整的統計業務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及時、全面地為學校提供豐富的統計信息。
一、高校統計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高校雖然進行了一系列的統計信息化改革,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積累了一些經驗,但高校統計信息化建設水平仍相對落后,統計信息資源的網絡化、電子化、社會化程度還很低,遠不能適應學校發展對統計信息的需求,在推進高校統計信息化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1.現行高校統計工作管理體制不適應信息化發展首先,在自下而上的呈報過程中,人工操作仍是主要手段,很少依托網絡,校園網的優勢沒有顯現,人為增加了中間環節。其次,在統計信息化過程中缺乏統一管理,各專項統計垂直管理,無法發揮信息化整體職能。最后,統計法規體系的不完善直接造成對統計網絡監督機制的缺失。
2.對高校統計信息化的認識不全面目前,各高校普遍建立起信息資源存儲系統和處理系統,但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數據分析系統,對數據分析、利用和方面的功能開發不夠,還遠沒有實現校內共享,乃至社會共享功能,并且信息化統計的決策作用不能充分發揮,不能適應和滿足當今高校信息化發展的需要。
3.高校統計隊伍的建設跟不上信息化建設的要求高校統計隊伍建設落后是由來已久的問題,由于高校人事制度采用聘任制,統計人員流動性較大,而且大多數統計人員只具備統計專業理論知識,難以改變習慣的非信息化統計模式和統計流程,不能熟練駕馭現代化工具,充分發揮設備功能。
二、高校統計信息化的策略
高校統計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體系,為了滿足高校教育統計信息化建設的需要,滿足統計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的需要,應著重強化以下幾個方面。
1.正確認識高校統計信息化工作,逐步完善統計模式發展高校統計信息化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對統計工作進行工程化管理,適應網絡化的要求,創建提升現有統計業務模式的信息平臺。要調整現有的統計管理體系,強化和調整各級部門的統計職能,將各級統計工作進行規模管理,健全統計法規,以適應統計工作信息化的要求,逐步將高校統計業務融入現代信息技術。
2.深度開發和利用高校統計信息系統目前,我國大部分的高校建立校園網,不同程度地實現了教學、教務管理的信息化和行政辦公自動化,這些都為統計信息化建設提供了硬件保障。在保證硬件的同時,必須重視軟件開發。教育統計信息化要對統計分析、利用和階段的大力改進。系統和軟件的開發者也要強化統計分析、預測、評價功能,更多關注統計數據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利用,除了要提供高校全方位發展的動態數據支撐,還要為政府宏觀決策和企業微觀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充分發揮信息資源的價值,最終讓高校統計信息資源實現全社會共享,社會價值最大化。
3.建立一支學習、創新型高校統計人員隊伍推進教育統計工作的信息化建設,需要造就一批結構合理的“復合型”人才,高校統計信息化建設涉及統計學、數學、教育學和工學等多門學科,這就要求統計隊伍在保證相對穩定的前提下,不斷加強業務培訓和自學提升職業素養和素質,掌握現代化統計工作技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對購買軟件能夠及時更新和升級,充分發揮設備的功能。同時,還要培養統計人員在統計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總結統計信息化工作規律,創新統計手段,提高創新能力。
信息化是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其程度高低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行業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高校統計信息化發展勢必會推動整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1材料和方法
以福州大學查新工作站保存的科技查新檔案材料為統計分析信息源,從查新項目學科分布、查新項目數量、查新項目范圍及級別、查新項目委托單位、查新項目地區分布、查新項目類型、加急查新項目等7個方面進行分類、分項統計。調查資料包括:1)科技項目查新咨詢登記表;查新項目申請書;查新咨詢委托單;查新報告。2)《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2統計結果與分析
2.1查新項目數量
2007—2008年福州大學查新站共完成了356項科技項目的查新。其中,2007年完成93項,2008年完成263項。通過對查新項目數量的分析,可以從側面反映出科研技術的發展速度。
從查新數量上看,2008年的查新項目數量較2007年有大幅度的增加,主要原因:1)福州大學查新站成立于2007年初,在建站之初,對查新站的宣傳力度不夠,很多人不知道福州大學有這項業務范圍。隨著查新站不斷為查新客戶提供了形式多樣的優質服務,查新工作為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所認可,查新項目數量有了大的提高。2)近年來,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在當前國家積極倡導科技創新的大環境下,科技查新業務的需求也逐年增多。
2.2查新項目學科分布
參考《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對所完成的查新項目進行學科分類統計,根據學科分布比重可分為機械、儀表工業,化學、化學工業,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電工技術,輕工業、手工業,醫藥、衛生,生物科學,交通運輸,管理學,環境科學、安全科學,建筑學和物理學等。詳情見表1。
統計結果表明,查新項目大部分主要集中在機械、儀表工業,化學、化學工業以及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學科領域,比重分別為23.0%,18.3%和15.7%。由此,可判斷福建已形成以機械制造、精細化工、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格局。
2.3查新項目范圍及級別
根據完成的年度分析,2007年完成的93項查新項目中,國內查新75項(80.6%),國外查新目18項(19.4%);國家級項目15項,省級項目61項,地市級項目4項,其他項目13項。2008年完成的263項查新項目中,國內查新225項(85.5%),國外查新目1項(0.4%),國內外查新目37項(14.1%);國家級項目45項,省級項目171項,地市級項目36項,其他項目11項(如圖1、2所示)。
從查新項目的范圍和申請級別上看,大部分查新項目主要是進行國內查新,委托單位大多數為企業,申報的課題主要是中小企業創新基金、企業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研發項目等省、市級項目。國內外查新項目的委托單位主要是各高校,申報的課題主要是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科技部支撐計劃等國家級項目。由此,也說明了高校承擔了國家大部分的前沿科研項目,而企業的角色一般是科研成果轉化的實施者。
2.4查新項目委托單位
將356項查新項目的委托單位按照大中專院校、研究機構、企業、中小學、其他單位等5個類別進行統計,如表2所示。2007—2008年福州大學查新站承接的查新項目委托單位中,企業198項,占55.6%;大中專院校130項,占36.5%;研究機構13項,占3.7%;中小學13項,占3.7%;其他單位2項,占0.5%。通過查新項目委托單位的分析,可以了解科研單位的分布現狀,發現不同單位的科研實力。
統計結果表明,福建省企業、大中專院校的查新項目數量較多,研究機構等其他單位查新項目數量較少。這說明高校在福建省科技創新,特別是基礎研究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福建省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也具有較強的科研開發實力,正成為科研創新的主力軍。
2.5查新項目地區分布
通過分析查新項目的委托單位(以行政區域為單位)分布,可以了解我省各個地區科研開發的基本情況,揭示各地區科研創新能力的大小,為國家統一協調項目研究的力量分布和項目分布提供參考。按福建省行政區域進行劃分,分為福州地區、廈門市、莆田地區、三明地區、泉州地區、漳州地區、南平地區、龍巖地區和寧德地區。如圖3所示,2007—2008年福州大學查新站共完成的356項查新項目中,福州地區244項,占68.5%;泉州地區102項,占28.7%;三明地區3項,占0.8%;南平地區3項,占0.8%;莆田地區1項,占0.3%;龍巖地區1項,占0.3%。
統計結果表明,查新項目主要分布在福州地區和泉州地區,地區分布的差異與各地區的學術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福建省大部分大中專院校都集中在省會福州,其科研人員的學術水平、科研力量都比較高。同時,福州、泉州和廈門三個地區在福建省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這些地區的查新項目比較多,是符合客觀實際的。其中,由于廈門市科技情報研究所和廈門大學查新站都有資質開展科技查新,可承接廈門市的查新項目,因此,福州大學查新站有關廈門市的查新項目比較少。
2.6查新項目類型
將查新項目按其類型分為立項、成果、報獎、新產品和其他查新5種類型進行統計,見表3。統計結果表明,科研立項類的查新項目占據了重要的份額,這與近年來國家大力扶持科技創新,促進企業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科技立項的政策是分不開的。立項查新一方面可以避免低水平的重復性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幫助科研人員確立研究項目時選擇正確的研究方向,爭取項目申報成功。
2.7加急查新項目
從2007年和2008年查新項目的加急情況來看,2007年加急項目45項,占當年查新項目的48.4%,2008年加急項目120項,占當年查新項目的45.6%,2008年的加急查新項目所占比例比2007年略有下降。由于查新項目申報時間的限制,查新委托人一般都有加急心態,希望查新時間越短越好,甚至某些查新委托人認為上午委托查新,下午就能拿到查新報告。主要原因是查新委托人對科技查新不熟悉,誤把查新工作等同于簡單的檢索。事實上,科技查新是一項嚴密的科技情報工作,對查新項目要進行理解、檢索、分析、比對、判斷等過程,需要適當的時間。為了保證質量,查新項目的完成一般要保證至少5個工作日以上的時間。新晨
3建議
科技查新作為科技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是實現科技創新的基礎,在科研立項,科技項目評估、驗收、獎勵,專利申請,技術交易與入股,科學研究和產品開發等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當前國家積極倡導科技創新的大環境下,科技查新業務的需求不斷增大,因此,我們應該從加強科研主管部門對科技查新工作的管理,建立完整的查新制度,盡可能按學科分配查新項目,加大查新機構宣傳力度等方面加強科技查新工作的完成,以保證科技創新更上一個新臺階。
3.1加強科研主管部門對科技查新工作的管理
科研項目管理和科技查新密切協作,將有利于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2]。一方面科技查新部門結合專業特點,長期關注和跟蹤一些技術和項目,并且定期反饋給科研項目管理部門,作為立項的參考依據;另一方面科研項目管理和科技查新協作,共同資助一些好的項目去申報和立項,這樣可以提高申報成功率。
3.2建立完整的查新制度
健全的規章制度和完善的管理體制是確保查新工作質量的重要保障[3]。為了促進科技查新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查新機構應建立完整的查新制度,包括查新業務咨詢受理、查新工作流程制度、查新審核制度、查新人員培訓、考核制度、查新檔案管理制度、查新人員激勵機制等。
3.3盡可能按學科分配查新項目
查新機構管理人員應根據課題專業和學科類型,統一協調分配查新任務,確定將查新課題分配給相應學科專業的查新人員[4]。這樣,有利于查新人員與查新委托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同時也保證了查新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1教學的趣味性
課堂教學的趣味化,即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引入概率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內容枯燥,教學方式單一是學生感覺課堂乏味的主要原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給出數學期望的定義時,可以介紹學生的平均成績問題:五名學生的成績分別為85,80,90,85,90,求這五名學生的平均成績。五名學生成績的概率分布如表1所示。通過觀察表1,學生很容易知道平均成績為1/5×(85+80+90+85+90)=80×1/5+85×2/5+90×2/5,這即是離散型隨機變量數學期望的形式。另外教師應精簡例題的數量,利用有層次的例題展現知識點。二維連續型隨機變量函數的加法分布是概率學習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在講授時,教師可以首先通過兩種方法(定義法和卷積公式法)計算X+Y型函數的分布使學生感受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然后介紹2X+Y型分布,使學生了解卷積公式不是萬能的。
2教學的生活性
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即通過生活中具體的實例討論概率的應用,建立形象問題和抽象思維之間的聯系。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在具體實際情況和數學概念、定理、公式之間建立正確的聯系,成為現在學生面臨的主要難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分析一些具體的實例,使學生了解怎樣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分析問題“根據以往的臨床記錄,某種診斷癌癥的試驗具有如下的效果:若被診斷者患有癌癥,則試驗反應為陽性的試驗反應為陽性的概率為0.95,若被診斷者沒有患有癌癥,則試驗反應為陰性的概率為0.95,且被試驗的人患有癌癥的概率為0.005,問如果被試驗者反應為陽性,他患有癌癥的概率為多大?”這是一個題目很長的實際問題,學生一般無從下手,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了解題目中涉及幾個條件和幾個隨機事件,只要準確描述隨機事件就可以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概率問題。實際問題的多次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的啟發性
教學的啟發性即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等學生無法想明白的時候再去開導。具體來說就是老師對上課提出的問題給出學生思考的時間,在學生主動思考之后,幫助學生開啟思路。“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最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說的就是要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路。比如,講授全概率公式之前引入實例:有一批同一型號的產品,已知其中由一廠生產的占30%,二廠生產的占50%,三廠生產的占20%,又知這三個廠的產品次品率分別為2%,1%,1%,問從這批產品中任取一件是次品的概率是多少?撇開概率知識不談,把這個問題純粹看成一個數學問題,也可以用中學知識解決,給學生幾分鐘思考的時間并適當引導學生使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討論,我們把產品在三個工廠的生產及次品情況轉化為產品分布圖,學生就很容易地知道從這批產品中任取一件次品的概率就是黑色橢圓區域在整個矩形內所占的比例,經過分析就可以得到全概率公式。該方法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該問題的印象,還有助于學生對復雜全概率公式的理解。
4教學的研究性
教學的研究性,就是要培養學生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在大學教育中僅僅教給學生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在現代科技迅速發展的情況下,應該花大力氣培養學生解決未知問題的思維能力。比如,在講授正態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數的圖形特點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試著研究密度函數圖形的特點。首先引導學生根據高等數學的知識來研究函數圖形的以下特性:(1)奇偶性(對稱性);(2)單調性;(3)有界性;(4)凹凸性及拐點。接下來根據正態分布概率密度函數的具體形式分析密度函數圖形的特性。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教學中,教學方法影響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掌握程度,成功的數學教育不僅要為學生提供數學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數學的思維訓練。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形式,致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是我們永恒的目標。
作者:張麗麗單位:石家莊鐵道大學數理系
本文作者:高玉平周曉蘭工作單位:華北電力大學圖書館
查新項目的學科分布表4顯示了查新項目的學科分布情況。可以看出,5年來查新項目均以電氣電子自動化學科為主,占到查新總量的67%,這是和華北電力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國家級重點學科的專業特色分不開的;機械類查新排名第2,占查新總量的6.7%;農林牧漁類在5年中穩步增長,這與國家近年來逐漸加大農業類課題的科研投入有很大關系;計算機技術類查新在5年中有增有減。2006年和2007年有部分學科領域科技查新尚未涉及,2008年開始查新學科已覆蓋至生物醫藥、石油化工、建筑科學和輕工紡織等各個領域。說明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各學科的研究項目在逐漸增加,相關課題在不斷發展,這為科技查新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空間。查新項目的委托單位數量表5顯示了查新項目的委托單位數量統計情況。可以看出,委托單位數量從2006年的28個增加到2010年的85個,5年中翻了2番;2007年委托單位數量增幅最大,較2006年相比增加了75%。從忠誠單位數量及其所查新量來看,2007年忠誠用戶數是5個,2010年較2007年相比增加了14個,對應的查新量增長了115件。委托單位數量、忠誠單位數量及對應查新量的變化,一方面說明了查新站的知名度在提高,影響范圍在擴大;另一方面說明查新站已經培養起了一批忠誠用戶。華北電力大學的科技查新工作贏得了越來越多用戶的信任和支持,這為查新業務的不斷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6查新項目的委托單位性質表6顯示了查新項目的委托單位性質統計情況。可以看出,5年來查新項目主體以高校為主,其委托查新數量達到773件,占查新總量的58.6%,表明高校科技創新和研發能力的不斷增強,成為查新項目的主要來源;企業委托查新項目逐年增加,5年累計完成416件,企業和高校成為查新源的依靠力量;科研院所在5年中委托查新項目變化不大;2009年中學委托查新項目數量是2006-2008年總和的2倍,中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競賽在激發中學生發明或技術的創造性思維的同時,也為查新機構帶來了利好。
查新服務存在的問題
宣傳力度不夠,查新項目數量相對較少根據教育部部級科技查新工作站年檢情況通報上顯示,2008年和2009年連續2年指出存在的問題中都包括未能對校內科研人員和社會進行很好的宣傳。發生在我站的一個真實情況就是如此:有一位河北農業大學的教師直到2010年才知道我校具有查新站資質。這說明我站在宣傳力度上亟需加強。再看查新課題數量,從縱向上看,該站接受查新項目逐年增加,尤其校外查新數量增加很大;但從橫向上看,與其它院校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以江南大學為例,2008年其查新課題達到824件,高于我校2009-2010年查新課題的總和。由此可見,如何通過多途徑、多渠道的宣傳來改善查新數量不足的狀況是我站擺在面前的頭等大事。查新人員管理體制不健全我站查新人員中,碩士以上學歷占69.2%,副高及以上職稱的占61.5%。知識性員工的結構特點決定了查新人員在個人特質、心理需求、價值觀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特殊性,他們更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傾向于擁有寬松、高度自主的工作環境,強調工作中的自我引導和自我管理。因此,當前傳統的人事管理方式顯然不能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尋求如何從薪酬制度、績效考核、培訓教育、休息制度和工作環境等方面著手建立一整套適合查新人員的管理制度和激勵方法勢在必行。查新員與查新用戶關系管理亟需建立在當今“客戶是上帝”的市場經濟社會,查新用戶即是我們的上帝,查新員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如同商家與客戶的關系[2]。在我站查新數量不理想的情況下,需從建立和完善用戶檔案信息,分析識別查新用戶、開展個性化查新用戶服務,對查新用戶反饋信息進行管理并對服務效果進行評估等4個方面著手進行查新員查新用戶關系管理,有利于識別不同查新用戶特征、了解客戶研究方向和信息需求、改進查新服務方式、判斷查新服務水平、提高查新項目數量。查新質量缺乏標準控制查新質量是指從用戶委托查新開始到報告完成的整個工作過程的質量。包括查新流程是否順暢、查新員與用戶溝通交流是否得當、查新報告整體水平和查新檔案歸檔的完成程度和自動化程度。目前我站對查新質量尚無明確的評價標準,查新人員工作隨機性大,產生失誤的可能性也大,審核員對查新報告的審核也只是憑主觀經驗。因此,如何減少查新工作的隨意性,使查新工作規范化、標準化,成為提高查新質量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加強查新服務的措施
積極做好科技查新站的宣傳工作查新站應多渠道、多途徑地向校內外用戶宣傳科技查新的作用。宣傳方式可以通過與報刊媒體聯系,取得其對查新工作的支持,開辦查新專欄,形成連續性的查新報道;也可以走出校園,通過與高校、中學、科研院所和企業的聯系,深入實際地開展科技查新的宣傳工作,包括印發宣傳資料,舉辦查新專題講座等方式,向有潛在查新需求的用戶宣傳科技查新,不斷擴大查新用戶的覆蓋面。加強查新站人員管理制度建設針對查新站知識性員工的特點,相關領導應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績效考核制度、培訓制度和休息制度。薪酬可實行高彈性的可變薪酬,將員工的薪酬水平直接和查新量掛鉤;績效考核實行考核標準與崗位職責相結合,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平時考核和年終考核相結合的制度;通過支持查新人員外出考察和培訓,提高查新人員的業務能力,實現查新人員的自我成長和自我價值;休息制度可試行彈性工作制,就查新工作特點而言,可選擇緊縮工作時間制的形式[3-4]。通過建立有效的人員管理制度,在提高查新員工作滿意度的同時,激發查新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查新員與查新用戶關系管理建立查新員與查新用戶關系管理的核心目標是通過整合用戶信息資源,改進查新員溝通方式與服務技巧,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通過整合用戶信息資源,建立用戶信息數據庫,明確每一位用戶對查新站貢獻份額的大小,實現對查新用戶的分類與分級管理。如對查新站貢獻較大的用戶定為“金牌”用戶,讓用戶感受到查新站對他們的重視從而增加彼此的信任和感情,為查新站爭取長期服務對象;與用戶的溝通過程是體現查新站人員服務水平高低的最直接反映,這一過程不僅包括從用戶委托查新到報告完成的整個過程,而且包括報告完成后對用戶反饋信息的收集和處理。為將服務水平體現到最佳,查新站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專設查新咨詢員來及時解答用戶疑問,以體現對用戶的尊重和用戶至上的服務理念;用戶滿意度和忠誠度是體現查新服務效果的2個重要指標。用戶滿意度反映出服務提供者滿足用戶需求的成效,忠誠度反映出用戶對服務的認知和信賴程度。用戶滿意度的測評可通過用戶滿意度指數(CSI)來測定用戶對查新服務和查新質量的滿意程度,用戶忠誠度可運用3個主要指標來衡量,這3個指標分別是整體的用戶滿意度、重復委托查新的概率和推薦給他人的可能性。通過對用戶滿意度和忠誠度的調查,方便查新員及時發現服務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從而不斷調整查新服務策略和服務方式。建立查新質量控制標準和規范查新質量控制應從理論控制和實踐控制2個方面進行。理論控制著眼于數據庫中研究科技查新質量評價或控制的相關文獻,在發揮研究型文獻理論支撐作用的基礎上,結合查新站自身特點,制定符合電力特色的查新質量控制標準和規范,做到查新工作有標準可依,有規范可循。實踐控制一方面包括加強對查新員的業務培訓,業務培訓包括查新員外出參加查新培訓班的學習和查新站內部自我學習,通過這2種學習方式的雙重灌輸,不斷提高查新員查全查準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是指聘請學科專家來指導監督查新工作。由于查新涉及的專業太廣泛,查新員不可能對所有專業樣樣精通,因此學科專家的指導有助于提高查新員的業務能力和查新質量。和成果評價提供了有力的參考依據。
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市場化步伐的加快,社會對新知識的需求日益增加,無論是國民經濟管理,還是公司企業乃至個人的經營、投資決策,都越來越依賴于數量分析,依賴于統計方法,統計方法已成為管理、經貿、金融等許多學科領域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也將《統計學》課程列為財經類專業本、專科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之一。力圖通過《統計學》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探索各學科內在的數量規律性,并用這種規律性的解釋來研究各學科內在的規律。同時,由于統計學所倡導的尊重客觀實事,通過調查研究用實事說話,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學習、工作和科學研究精神。
一、《統計學》課程教學面臨的挑戰
1、內容日益豐富。長期以來,在我國存在兩門相互獨立的統計學——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分別隸屬于數學學科和經濟學學科。20世紀80年代以來,建立包括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在內的大統計學,逐步成為我國統計學界的共識。1992年11月,國家技術監督局正式批準統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國家頒布的學科分類標準已將統計學單列為一級學科。隨著大統計學思想的建立和統計學在實質學科中的應用的需要,大多數學校和老師在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統計學》教學過程中,除了保留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中仍有現實意義的內容,如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方法、統計的基本概念、統計數據的、平均及變異指標、總量指標、相對指標、抽樣調查、時間序列、統計指數等;同時也系統的充實了統計推斷的內容,如:統計數據的分布特征、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統計決策等。這一變化使得《統計學》的內容更適合相關實質學科的發展需要。
2、學生的學習難度加大。首先、結合《統計學》的課程特點——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公式多且計算有一定難度等。如果學生不做必要的課外閱讀、練習和實踐活動,是很難理解和掌握的。對于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的學生來說,本身的專業課學習負擔已不輕。其次、對于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其本專業的課程體系要求,使得學生的數學或者數理統計的基礎不是特別好,對于專科學生來說更不用說,推斷統計將是他們學習的困難。再說,《統計學》作為專業基礎課,一般安排在一年級或二年級第一學期,在這個學習時段也是大多數專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計算機課程和英語課程的考證時段。如果以犧牲授課內容和降低要求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顯然有悖于《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和相關專業的發展要求。所有這一切對于學生學好這一課程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3、教師的教學難度加大。授課內容越來越豐富;課程難度太大可能導致學生興趣下降;在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背景下,授課時數大為減少(一般安排一個學期共17~19教學周,每周2~3課時);高等教育擴招后,由于師資力量一時沒有跟上,大多數學校,授課班級學生人數越來越多,一個教師跨越不同專業授課不再新鮮。這要求授課教師必須深刻領會授課內容的核心和相互關系,學會控制和駕馭課堂教學,學會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統計學在不同專業領域的具體應用等等。作為這門學科的授課教師特別需要認真考慮該怎么辦?
二、《統計學》教學的發展趨勢分析
1、統計學從數學技巧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在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非常普及的今天,統計計算技術不再是統計學教學的重點了。統計思想、統計應用才應該是重點。現代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離不開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統計軟件的使用,不僅使統計數據的計算和顯示變得簡單、準確,而且使統計教學由繁瑣抽象變得簡單輕松、由枯燥乏味變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統計教學過程中,大量的內容只需要給學生講清楚統計基本思想、計算的原理和正確應用的條件、正確解讀計算的結果,而對大量復雜具體的計算可以交給計算機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計算量非常大,沒有計算機軟件的支撐,是很難教學實際問題分析的。現在我們只要講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判斷有無條件誤差,而原假設又是K種不同水平下總體的理論均值是否相等,檢驗結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計算量的工作讓計算機去完成。
2、通過統計實踐學習統計。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課堂現場教學、引導學生先讀后寫再議、模擬實驗、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項目、利用假期時間,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某些團隊、小組或自己組織去開展一些與專業有關的活動,如社會調查、專題研究、提供咨詢、參與企業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比如依同學們在設計調查問卷和調查方案的基礎上,讓他們組成若干調查小組(如以寢室為單位),在校園內真正進行一次統計調查活動,從具體調查對象和單位的確定,樣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問卷的發放、回收與審核,數據輸入與資料整理,估計與分析,一直到調查報告的編寫,調查總結或體會的形成,全部由同學自己來完成。這樣,同學們就親身參與了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含統計推斷)的整個過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統計學》教學設想
如何從煩瑣的數理統計技巧轉向數據處理的訓練,同時還要使學生容易掌握并有機會輔之于實踐。教師的導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須選擇容易獲得而且普及性比較強的統計分析軟件,并在課堂教學和引導學生實踐中廣泛采用。
(一)微軟公司開發的EXCEL軟件無疑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專業的統計分析軟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強大,統計分析的專業性、權威性不可否認,但是對于沒有開設統計學專業的院校這些軟件并不常用,如果學生要進行自主性學習也比較難以找到相應的工具,此外專業統計分析軟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讓中國人用起來不是很順手。微軟公司開發的EXCEL軟件作為一款優秀的表格軟件,其提供的統計分析功能雖然比不上專業統計軟件,但它比專業統計軟件易學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統極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隨處可見。對于《統計學》這門課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統計函數和分析工具,結合電子表格技術,已能滿足統計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統計學》教學設想
1、在教學內容上,依據EXCEL的函數功能、電子表格功能、數據分析功能,結合統計學原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整合教學內容。比如傳統的統計學原理教學過程中,對統計數據的搜集主要強調統計報表制度,在EXCEL環境應該更注重抽樣推斷,EXCEL提供的隨機抽樣工具使得抽樣調查不再是十分復雜的技術,統計圖也可以被廣泛運用于對數據的描述;再比如現有統計學教材很多都講根據整理的數據計算平均數時,都用加權平均的方法,當用組距式變量數列計算平均數時,用組中值作為各組的代表值進行計算。我們知道,組中值作為各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組變量值在組內是均勻分布的,如果實際數據與這一假定相吻合,計算結果比較準確,否則誤差比較大。事實上實際數據往往就不是均勻分布的,因此用組中值計算的平均數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資料編制的不同變量數列計算的平均數還不相等。其實為了編制變量數列,我們必須輸入原始數據,EXCEL的有關程序可以得到準確平均數,哪里還有必要按加權算術平均的方法計算近似的平均數呢?那么有沒有必要編制變量數列、特別是組距式變量數列呢?有沒有必要按加權的方法計算平均數呢?我們認為有必要,但是組距式變量數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計算資料了,而是用于表現資料的分布狀況和進行分析用;加權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紹和要求學生掌握加權平均的思想,用于綜合評價分析中。
2、案例教學成為《統計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將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而且對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幫助。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精選案例教學,比如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可以設計用幾何平均數計算投資的平均收益率、運用標志變異指標考察投資組合的風險大小等。對于經管專業的學生,精選抽樣推斷、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對于控制產品質量,經營決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淺出地介紹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進行分析。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也使統計學的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張嘴巴就能將一門專業課程從頭講到尾。
3、改革考試方式和內容,合理評定學生成績。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評估教學質量的手段。對于《統計學原理》的考試,多年以來一直沿用閉卷筆試的方式。這種考試方式對于保證教學質量,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著缺陷,離考試內容和方式應更加適應素質教育,特別是應有利于學生的創造能力的培養之目的相差較遠。在過去的《統計學》教學中,基本運算能力被認為是首要的培養目標,教科書中的各種例題主要是向學生展示如何運用公式進行計算,各類輔導書中充斥著五花八門的計算技巧。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統計學》課程的過程中,為應付考試搞題海戰術,把精力過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記硬背上。這與財經類專業培養新世紀高素質的經濟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為此,需要對《統計學》考試進行了改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考試內容與要求不僅體現出《統計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運算以及推理能力,還注重了學生各種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創新能力。二是考試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閉卷考試外,還在教學中用討論、答辯和小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核,采取靈活多樣的考試組織形式。學生成績的測評根據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學習過程中提交的讀書報告、上機操作和卷面考試成績等綜合評定。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技能訓練與能力培養。
在黨委領導的舉薦下,我有幸成為一名掛職鍛煉的工作人員,并擔任統計工作。并被指派到重要的崗位上去進行掛職鍛練,這次工作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學習和鍛煉機會,對此我倍感榮幸、倍加珍惜。彈指一揮間,四個多月的掛職鍛煉即將過去,在即將結束掛職的時候,有許多感慨、體會值得很好地回顧和總結。
一、掛職工作回顧
(一)加強學習,熟悉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本領
掛職的目的在于在拓寬視野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是為企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統計工作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專業和職業,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從頭學起。為了能夠盡快進入角色,順利、圓滿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向組織交一份滿意的答卷,不辜負領導的希望、信任和重托。學習了段有關掛職工作的文件和領導講話精神,提高對掛職工作的目的、要求和重要意義的認識;學習了部、路局、段《統計規章》,掌握有關統計的知識,加深對《統計規章》的理解和掌握,了解統計工作的重要性。通過四個月認真的學習和刻苦的鉆研,基本掌握了統計的工作目的、作用、程序和要求,為我今后做好統計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據;經過四個月的實踐,也積累了一定的統計工作經驗,現在工作起來已經得心應手了,為進一步做好統計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強化培訓,掌握統計方法,積累實際經驗
為了適應鐵路運輸管理的需要,我深知光憑學習是不夠的,必須通過在實際工作中積累出的經驗,才能跟上鐵路跨越式發展的步伐,尤其是近年來機車管理體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統計方法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在工作中我除了一定要努力學習業務知識外,還反復細致的研究《機車統計規則》,并且做到活學活用和理論聯系實際。通過日常的技術培訓,現在已經掌握了一整套科學的統計計算方法,切實地解決了開始工作時遇到的諸多問題。
(三)注重基礎,提高統計質量,提供決策依據
任何一項工作必須從基礎上做起。基礎實、底蘊厚、方法活、措施正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條件。四個月來,我注重統計的基礎工作,工作質量從司機報單抓起,司機報單是統計的最原始單據,只有司機報單的正確填寫和準確的錄入才能保證各種統計報表的準確無誤,從而及時上報,為上級領導的決策和運輸生產指揮提供可靠的依據。為了保證統計工作質量,我每天在上機之前,對每一張報單進行認真的邏輯分析,包括司機報單的各項時間的關系、機車的工作種別、運行公里等進行認真的核對,發現填寫錯誤等問題及時與有關業務人員溝通,以便得到更好的解決。工作中我認真做到了“凡是必做于細”,嚴把工作質量關,為段的統計工作迅速、及時、準確、有效、可用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四)注重創新,順應統計變化,適應統計規律
為了更好的適應鐵路跨越式發展進程,統計工作需要不斷的改建和創新。這就需要統計人員在做好大量的統計基礎工作的同時,還要注重創新,不斷順應統計變化,適應統計規律,充分運用機車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方法開展統計分析工作,充分利用科學的統計方法和先進的統計手法,準確、及時、全面、系統地搜集、整理、分析、預測、監督,來反映機車運用、檢修和材料的消耗等情況,為日常運輸生產指揮、段的經營管理和領導決策提供可靠的數字依據,所以我在日常的工作中特別留意和收集統計資料,并且不定期查看機車運用指標及技術指標的完成情況,發現有較大的波動的,能夠及時虛心向其他同事咨詢請教,同時也更好的提高和鍛煉了自己。
二、掛職工作體會
一年的掛職鍛煉中,我本著“多聽、多看、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的指導思想,刻苦學習,深入研究,認真工作,積極參與實踐鍛煉,使本人在思想素質,工作水平有質的提高。
(一)思想素質提高了。我是我家的獨生女,父母對我偏愛、甚至是嬌生慣養,從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時時處處都依賴著父母,通過此次掛職鍛煉,我自己感覺到變化最大的就是我的思想素質。在工作中,我是干著今天、總結著昨天、想著明天,保證自己的工作的連續性、條理性和穩定性,這在以前我是不敢想象的,思想素質發生了質的飛躍,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工作中,在家里我也能替父母分憂,承擔了家庭的一個重要角色,父母也明顯感覺到我的變化。
(二)專業知識豐富了。經過四個多月的統計工作的實踐,在統計工作中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學到的東西,我又多了一門專業知識,多了一手專業技能,這是我四個月掛職鍛煉收獲最大的和體會最深的。
總之,我們要思考和要做的的確很多,還需我們不斷努力。其實我所做離大家做也很多的差距,更需我自己不斷的學習、進步。由于自己水平、能力有限,可能力不從心,加之時間較短,所學根本達不到透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繼續努力學習政治、業務知識,在學習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磨練自己,充實自己,在統計工作中大膽思考,主動創新,適應統計工作不斷發展和改革的需要,為實現統計手段現代化打好堅實的基礎,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統計工作者。
摘要:統計學被列為財經類專業本專科專業的必修核心課程之一。其教學面臨諸多挑戰,應當順應統計學教學的發展趨勢,將統計學和計算機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EXCEL的有關功能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試方法進行改革。
關鍵詞:統計學;教學模式;EXCEL
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市場化步伐的加快,社會對新知識的需求日益增加,無論是國民經濟管理,還是公司企業乃至個人的經營、投資決策,都越來越依賴于數量分析,依賴于統計方法,統計方法已成為管理、經貿、金融等許多學科領域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也將《統計學》課程列為財經類專業本、專科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之一。力圖通過《統計學》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探索各學科內在的數量規律性,并用這種規律性的解釋來研究各學科內在的規律。同時,由于統計學所倡導的尊重客觀實事,通過調查研究用實事說話,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學習、工作和科學研究精神。
一、《統計學》課程教學面臨的挑戰
1、內容日益豐富。長期以來,在我國存在兩門相互獨立的統計學——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分別隸屬于數學學科和經濟學學科。20世紀80年代以來,建立包括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在內的大統計學,逐步成為我國統計學界的共識。1992年11月,國家技術監督局正式批準統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國家頒布的學科分類標準已將統計學單列為一級學科。隨著大統計學思想的建立和統計學在實質學科中的應用的需要,大多數學校和老師在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統計學》教學過程中,除了保留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中仍有現實意義的內容,如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方法、統計的基本概念、統計數據的搜集整理、平均及變異指標、總量指標、相對指標、抽樣調查、時間序列、統計指數等;同時也系統的充實了統計推斷的內容,如:統計數據的分布特征、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統計決策等。這一變化使得《統計學》的內容更適合相關實質學科的發展需要。
2、學生的學習難度加大。首先、結合《統計學》的課程特點——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公式多且計算有一定難度等。如果學生不做必要的課外閱讀、練習和實踐活動,是很難理解和掌握的。對于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的學生來說,本身的專業課學習負擔已不輕。其次、對于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其本專業的課程體系要求,使得學生的數學或者數理統計的基礎不是特別好,對于專科學生來說更不用說,推斷統計將是他們學習的困難。再說,《統計學》作為專業基礎課,一般安排在一年級或二年級第一學期,在這個學習時段也是大多數專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計算機課程和英語課程的考證時段。如果以犧牲授課內容和降低要求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顯然有悖于《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和相關專業的發展要求。所有這一切對于學生學好這一課程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3、教師的教學難度加大。授課內容越來越豐富;課程難度太大可能導致學生興趣下降;在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背景下,授課時數大為減少(一般安排一個學期共17~19教學周,每周2~3課時);高等教育擴招后,由于師資力量一時沒有跟上,大多數學校,授課班級學生人數越來越多,一個教師跨越不同專業授課不再新鮮。這要求授課教師必須深刻領會授課內容的核心和相互關系,學會控制和駕馭課堂教學,學會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統計學在不同專業領域的具體應用等等。作為這門學科的授課教師特別需要認真考慮該怎么辦?
二、《統計學》教學的發展趨勢分析
1、統計學從數學技巧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在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非常普及的今天,統計計算技術不再是統計學教學的重點了。統計思想、統計應用才應該是重點。現代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離不開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統計軟件的使用,不僅使統計數據的計算和顯示變得簡單、準確,而且使統計教學由繁瑣抽象變得簡單輕松、由枯燥乏味變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統計教學過程中,大量的內容只需要給學生講清楚統計基本思想、計算的原理和正確應用的條件、正確解讀計算的結果,而對大量復雜具體的計算可以交給計算機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計算量非常大,沒有計算機軟件的支撐,是很難教學實際問題分析的。現在我們只要講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判斷有無條件誤差,而原假設又是K種不同水平下總體的理論均值是否相等,檢驗結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計算量的工作讓計算機去完成。
2、通過統計實踐學習統計。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課堂現場教學、引導學生先讀后寫再議、模擬實驗、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項目、利用假期時間,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某些團隊、小組或自己組織去開展一些與專業有關的活動,如社會調查、專題研究、提供咨詢、參與企業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比如依同學們在設計調查問卷和調查方案的基礎上,讓他們組成若干調查小組(如以寢室為單位),在校園內真正進行一次統計調查活動,從具體調查對象和單位的確定,樣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問卷的發放、回收與審核,數據輸入與資料整理,估計與分析,一直到調查報告的編寫,調查總結或體會的形成,全部由同學自己來完成。這樣,同學們就親身參與了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含統計推斷)的整個過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統計學》教學設想
如何從煩瑣的數理統計技巧轉向數據處理的訓練,同時還要使學生容易掌握并有機會輔之于實踐。教師的導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須選擇容易獲得而且普及性比較強的統計分析軟件,并在課堂教學和引導學生實踐中廣泛采用。
(一)微軟公司開發的EXCEL軟件無疑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專業的統計分析軟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強大,統計分析的專業性、權威性不可否認,但是對于沒有開設統計學專業的院校這些軟件并不常用,如果學生要進行自主性學習也比較難以找到相應的工具,此外專業統計分析軟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讓中國人用起來不是很順手。微軟公司開發的EXCEL軟件作為一款優秀的表格軟件,其提供的統計分析功能雖然比不上專業統計軟件,但它比專業統計軟件易學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統極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隨處可見。對于《統計學》這門課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統計函數和分析工具,結合電子表格技術,已能滿足統計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統計學》教學設想
1、在教學內容上,依據EXCEL的函數功能、電子表格功能、數據分析功能,結合統計學原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整合教學內容。比如傳統的統計學原理教學過程中,對統計數據的搜集主要強調統計報表制度,在EXCEL環境應該更注重抽樣推斷,EXCEL提供的隨機抽樣工具使得抽樣調查不再是十分復雜的技術,統計圖也可以被廣泛運用于對數據的描述;再比如現有統計學教材很多都講根據整理的數據計算平均數時,都用加權平均的方法,當用組距式變量數列計算平均數時,用組中值作為各組的代表值進行計算。我們知道,組中值作為各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組變量值在組內是均勻分布的,如果實際數據與這一假定相吻合,計算結果比較準確,否則誤差比較大。事實上實際數據往往就不是均勻分布的,因此用組中值計算的平均數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資料編制的不同變量數列計算的平均數還不相等。其實為了編制變量數列,我們必須輸入原始數據,EXCEL的有關程序可以得到準確平均數,哪里還有必要按加權算術平均的方法計算近似的平均數呢?那么有沒有必要編制變量數列、特別是組距式變量數列呢?有沒有必要按加權的方法計算平均數呢?我們認為有必要,但是組距式變量數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計算資料了,而是用于表現資料的分布狀況和進行分析用;加權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紹和要求學生掌握加權平均的思想,用于綜合評價分析中。
2、案例教學成為《統計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將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而且對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幫助。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精選案例教學,比如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可以設計用幾何平均數計算投資的平均收益率、運用標志變異指標考察投資組合的風險大小等。對于經管專業的學生,精選抽樣推斷、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對于控制產品質量,經營決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淺出地介紹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進行分析。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也使統計學的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張嘴巴就能將一門專業課程從頭講到尾。公務員之家
3、改革考試方式和內容,合理評定學生成績。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評估教學質量的手段。對于《統計學原理》的考試,多年以來一直沿用閉卷筆試的方式。這種考試方式對于保證教學質量,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著缺陷,離考試內容和方式應更加適應素質教育,特別是應有利于學生的創造能力的培養之目的相差較遠。在過去的《統計學》教學中,基本運算能力被認為是首要的培養目標,教科書中的各種例題主要是向學生展示如何運用公式進行計算,各類輔導書中充斥著五花八門的計算技巧。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統計學》課程的過程中,為應付考試搞題海戰術,把精力過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記硬背上。這與財經類專業培養新世紀高素質的經濟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為此,需要對《統計學》考試進行了改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考試內容與要求不僅體現出《統計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運算以及推理能力,還注重了學生各種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創新能力。二是考試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閉卷考試外,還在教學中用討論、答辯和小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核,采取靈活多樣的考試組織形式。學生成績的測評根據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學習過程中提交的讀書報告、上機操作和卷面考試成績等綜合評定。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技能訓練與能力培養。
摘要:統計學被列為財經類專業本專科專業的必修核心課程之一。其教學面臨諸多挑戰,應當順應統計學教學的發展趨勢,將統計學和計算機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EXCEL的有關功能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試方法進行改革。
關鍵詞:統計學;教學模式;EXCEL
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市場化步伐的加快,社會對新知識的需求日益增加,無論是國民經濟管理,還是公司企業乃至個人的經營、投資決策,都越來越依賴于數量分析,依賴于統計方法,統計方法已成為管理、經貿、金融等許多學科領域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也將《統計學》課程列為財經類專業本、專科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之一。力圖通過《統計學》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探索各學科內在的數量規律性,并用這種規律性的解釋來研究各學科內在的規律。同時,由于統計學所倡導的尊重客觀實事,通過調查研究用實事說話,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學習、工作和科學研究精神。
一、《統計學》課程教學面臨的挑戰
1、內容日益豐富。長期以來,在我國存在兩門相互獨立的統計學——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分別隸屬于數學學科和經濟學學科。20世紀80年代以來,建立包括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在內的大統計學,逐步成為我國統計學界的共識。1992年11月,國家技術監督局正式批準統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國家頒布的學科分類標準已將統計學單列為一級學科。隨著大統計學思想的建立和統計學在實質學科中的應用的需要,大多數學校和老師在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統計學》教學過程中,除了保留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中仍有現實意義的內容,如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方法、統計的基本概念、統計數據的、平均及變異指標、總量指標、相對指標、抽樣調查、時間序列、統計指數等;同時也系統的充實了統計推斷的內容,如:統計數據的分布特征、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統計決策等。這一變化使得《統計學》的內容更適合相關實質學科的發展需要。
2、學生的學習難度加大。首先、結合《統計學》的課程特點——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公式多且計算有一定難度等。如果學生不做必要的課外閱讀、練習和實踐活動,是很難理解和掌握的。對于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的學生來說,本身的專業課學習負擔已不輕。其次、對于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其本專業的課程體系要求,使得學生的數學或者數理統計的基礎不是特別好,對于專科學生來說更不用說,推斷統計將是他們學習的困難。再說,《統計學》作為專業基礎課,一般安排在一年級或二年級第一學期,在這個學習時段也是大多數專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計算機課程和英語課程的考證時段。如果以犧牲授課內容和降低要求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顯然有悖于《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和相關專業的發展要求。所有這一切對于學生學好這一課程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3、教師的教學難度加大。授課內容越來越豐富;課程難度太大可能導致學生興趣下降;在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背景下,授課時數大為減少(一般安排一個學期共17~19教學周,每周2~3課時);高等教育擴招后,由于師資力量一時沒有跟上,大多數學校,授課班級學生人數越來越多,一個教師跨越不同專業授課不再新鮮。這要求授課教師必須深刻領會授課內容的核心和相互關系,學會控制和駕馭課堂教學,學會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統計學在不同專業領域的具體應用等等。作為這門學科的授課教師特別需要認真考慮該怎么辦?
二、《統計學》教學的發展趨勢分析
1、統計學從數學技巧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在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非常普及的今天,統計計算技術不再是統計學教學的重點了。統計思想、統計應用才應該是重點。現代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離不開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統計軟件的使用,不僅使統計數據的計算和顯示變得簡單、準確,而且使統計教學由繁瑣抽象變得簡單輕松、由枯燥乏味變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統計教學過程中,大量的內容只需要給學生講清楚統計基本思想、計算的原理和正確應用的條件、正確解讀計算的結果,而對大量復雜具體的計算可以交給計算機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計算量非常大,沒有計算機軟件的支撐,是很難教學實際問題分析的。現在我們只要講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判斷有無條件誤差,而原假設又是K種不同水平下總體的理論均值是否相等,檢驗結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計算量的工作讓計算機去完成。
2、通過統計實踐學習統計。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課堂現場教學、引導學生先讀后寫再議、模擬實驗、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項目、利用假期時間,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某些團隊、小組或自己組織去開展一些與專業有關的活動,如社會調查、專題研究、提供咨詢、參與企業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比如依同學們在設計調查問卷和調查方案的基礎上,讓他們組成若干調查小組(如以寢室為單位),在校園內真正進行一次統計調查活動,從具體調查對象和單位的確定,樣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問卷的發放、回收與審核,數據輸入與資料整理,估計與分析,一直到調查報告的編寫,調查總結或體會的形成,全部由同學自己來完成。這樣,同學們就親身參與了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含統計推斷)的整個過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統計學》教學設想
如何從煩瑣的數理統計技巧轉向數據處理的訓練,同時還要使學生容易掌握并有機會輔之于實踐。教師的導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須選擇容易獲得而且普及性比較強的統計分析軟件,并在課堂教學和引導學生實踐中廣泛采用。
(一)微軟公司開發的EXCEL軟件無疑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專業的統計分析軟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強大,統計分析的專業性、權威性不可否認,但是對于沒有開設統計學專業的院校這些軟件并不常用,如果學生要進行自主性學習也比較難以找到相應的工具,此外專業統計分析軟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讓中國人用起來不是很順手。微軟公司開發的EXCEL軟件作為一款優秀的表格軟件,其提供的統計分析功能雖然比不上專業統計軟件,但它比專業統計軟件易學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統極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隨處可見。對于《統計學》這門課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統計函數和分析工具,結合電子表格技術,已能滿足統計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統計學》教學設想
1、在教學內容上,依據EXCEL的函數功能、電子表格功能、數據分析功能,結合統計學原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整合教學內容。比如傳統的統計學原理教學過程中,對統計數據的搜集主要強調統計報表制度,在EXCEL環境應該更注重抽樣推斷,EXCEL提供的隨機抽樣工具使得抽樣調查不再是十分復雜的技術,統計圖也可以被廣泛運用于對數據的描述;再比如現有統計學教材很多都講根據整理的數據計算平均數時,都用加權平均的方法,當用組距式變量數列計算平均數時,用組中值作為各組的代表值進行計算。我們知道,組中值作為各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組變量值在組內是均勻分布的,如果實際數據與這一假定相吻合,計算結果比較準確,否則誤差比較大。事實上實際數據往往就不是均勻分布的,因此用組中值計算的平均數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資料編制的不同變量數列計算的平均數還不相等。其實為了編制變量數列,我們必須輸入原始數據,EXCEL的有關程序可以得到準確平均數,哪里還有必要按加權算術平均的方法計算近似的平均數呢?那么有沒有必要編制變量數列、特別是組距式變量數列呢?有沒有必要按加權的方法計算平均數呢?我們認為有必要,但是組距式變量數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計算資料了,而是用于表現資料的分布狀況和進行分析用;加權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紹和要求學生掌握加權平均的思想,用于綜合評價分析中。
2、案例教學成為《統計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將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而且對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幫助。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精選案例教學,比如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可以設計用幾何平均數計算投資的平均收益率、運用標志變異指標考察投資組合的風險大小等。對于經管專業的學生,精選抽樣推斷、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對于控制產品質量,經營決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淺出地介紹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進行分析。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也使統計學的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張嘴巴就能將一門專業課程從頭講到尾。公務員之家
3、改革考試方式和內容,合理評定學生成績。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評估教學質量的手段。對于《統計學原理》的考試,多年以來一直沿用閉卷筆試的方式。這種考試方式對于保證教學質量,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著缺陷,離考試內容和方式應更加適應素質教育,特別是應有利于學生的創造能力的培養之目的相差較遠。在過去的《統計學》教學中,基本運算能力被認為是首要的培養目標,教科書中的各種例題主要是向學生展示如何運用公式進行計算,各類輔導書中充斥著五花八門的計算技巧。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統計學》課程的過程中,為應付考試搞題海戰術,把精力過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記硬背上。這與財經類專業培養新世紀高素質的經濟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為此,需要對《統計學》考試進行了改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考試內容與要求不僅體現出《統計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運算以及推理能力,還注重了學生各種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創新能力。二是考試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閉卷考試外,還在教學中用討論、答辯和小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核,采取靈活多樣的考試組織形式。學生成績的測評根據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學習過程中提交的讀書報告、上機操作和卷面考試成績等綜合評定。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技能訓練與能力培養。
【摘要】不同批次高校新生總體素質狀況不同,在學業及職業發展計劃等方面也有著自身的特點。通過對廣東金融學院2009級新生的問卷調查與統計分析,我們發現,大學教育應當從新生進校之初開始。面對新的社會環境,高校應在人生觀、價值取向、就業觀念等方面給予新生及時而恰當的指導,使新生盡快走出夢幻或困擾,以積極而踏實的態度迎接大學新的生活。
【關鍵詞】大學新生問卷調查統計分析
為準確把握學生實際,從提高新生入學教育的系統性和針對性出發,依托科學理論與方法,深刻分析大學新生的特點,找準新生問題的癥結,幫助新生明確職業生涯目標,使大學新生盡快適應新環境,進入新角色,我們在我校2009級新生中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次調查以班為群,按整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16個班進行全面調查,共發放問卷860份,回收有效問卷740份(占新生總數約12.5%)。按照調查設計,樣本容量、樣本的代表性能滿足統計分析要求,所反映的信息和得到的結論都通過統計檢驗,具有較好的統計意義。
一、新生基本信息
1.1新生個人基本信息
從新生來源看,46.9%的新生來自農村,25.3%來自鄉鎮,來自城市的新生占27.8%。調查表明,52%的新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統計檢驗顯示,城鄉收入差距顯著。具體看,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比,城市家庭為66%,鄉鎮家庭為53.5%,而農村家庭僅占34.2%。
觀察家庭經濟收入來源,打工收入、經營收入、工資、出售農產品,依次成為新生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本題為多選題,740名新生共選了1388次,說明平均來看,每個學生的家庭收入來源有1.87即接近2種渠道。
家庭環境無疑是影響子女成長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也對父母親文化程度和職業分布狀況作考察,結果發現,報考我校的新生,其父母親多為中等文化程度,具有大學以上文化程度者占比較低。另外,企業主、教師、公務員家庭的子女,占我校新生比例很低。
1.2新生高中階段基本情況
新生的高中生活,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大學期間的學習和生活態度。了解他們的高中表現,有助于新生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各方面表現的分布狀況看,我校新生總體上在高中階段是相當優秀的,他們學習成績優秀,有學生干部經歷,有雄心壯志;他們還有自己的理想信念。
對“認為對自己有激勵作用或感染力的各類人物”的調查結果顯示,受父母親、老師、同學激勵和影響的同學最多,可見這三類人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受學者影響的學生比例僅為8%,這一情況應引起大學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面對緊張的高中生活,他們也有各式各樣的困惑或煩惱。在這些諸多困擾因素中,個人情感、家庭環境、經濟狀況的影響面分列前三位。個人情感的影響如此之大,多少有些出乎我們的預料,看來新生情感教育和心理輔導在大學生活中必須受到足夠的重視。
二、大學之前和大學之初
2.1對大學和專業的選擇
學生對就讀學校、專業的不同態度,往往長時間地影響他們的大學生活。從學生在選擇學校時對相關因素重要程度的評價比率不難看出,學生在填報大學志愿時,更注重現實,他人建議受到的重視程度并不高。體現了嚴峻就業形勢左右了新生的志愿填報,也凸顯90后學生自我意識強、個性趨向張揚的特點,同樣的結論也體現在專業志愿的填報中。
進入大學前對大學生活的了解程度,有2.7%的新生表示十分了解,18.1%的新生表示比較了解,表示很少了解的新生占71.5%,有7.7%的新生表示一無所知。相關調查數據還顯示,98%以上的新生表示有信心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2.2初入大學之感覺
新生進校后,對入讀學院和專業的態度,調查資料顯示,學生對學院的滿意程度高于對專業的滿意程度,但調查數據還顯示,面對自己不太喜愛的專業,56.8%的新生表示會積極應對,并通過選修或輔修獲得喜愛專業的知識;32.2%的新生表示接受現實,并努力培養對本專業的興趣;消極對待、被動接受的占2.2%,有8.9%的新生申請轉專業的想法。
對比分析發現,新生進入大學前受情感困擾較多,而進入大學后擔心更多的是學習、就業等方面的問題。體現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們變得更加理性、更為實際。
分析得知,老師、同學、家長或親友在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解除心中疑慮、傾吐不快等方面具有首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應該努力營造校園和諧氛圍,增加同學間的交流與溝通,加強老師對新生的幫助和引導。
新生在行為、動機方面對自己所作的評判,前三項是正向陳述,后四項是負向陳述(為盡可能得到真實答案,問卷中正負向陳述是交錯布局的,這里作了歸并處理)。由此表不難看出,當今大學新生總體上講,自信心強、辦事目的明確,具備一定的行為調適、情緒控制能力,但在具體行為活動、計劃實施、時間安排等方面,相當部分學生明顯感到欠缺。
三、大學生活規劃
3.1大學教育與人生目標
對大學教育作用的認識,影響著對人生目標的評判。表3告訴我們一些“意外”的信息:上大學最重要的作用竟然是“建立人脈網絡”,這應該是在網絡信息時代及市場經濟大環境下形成的認知;價值體現和追求卻排位靠后,這或許是由于大學擴招,大學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化的結果;由于我校是一所升本時間不長的教學型院校,進入我校的學生在對大學教育作用的認識上比較中肯、現實。
那么,新生在進校伊始,在大學學習和職業方面是否有目標或計劃呢?據我們調查,29.6%的新生有明確的大學學習目標或計劃,59.1%的新生表示有目標或計劃,但不太明確,11.4%的人沒考慮過。在職業規劃方面,有明確目標的新生占27.2%,表示目標不夠明確者占51.1%,另有21.8%的新生表示沒想過職業目標問題。
經驗及研究告訴我們,學生在大學期間如果有明確的學習和生活計劃,以及一定的職業規劃,那么他的大學生活將是充實的,學習成績會更優秀,綜合表現也會更加出色。因此,引導新生制定合理的大學生活計劃和職業規劃,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顯得非常重要。
3.2大學期間課外生活打算
上大學做什么?這個看似無謂的問題,其實是大學生個體價值取向、理想與追求、興趣愛好、自身素養等諸多方面的綜合反映。根據填答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新生進行指導,必將提高高校人才培養的效率。問卷分析顯示,在各類學生組織中,新生選擇比率最高的是團學組織(74.5%),其次是學術類組織(57.3%),第三位是服務類組織(51.9%)。說明我校新生在希望加入學生組織鍛煉自己的同時,還具有較濃的學術意識和服務社會、服務他人的意識;同時也反映我校新生勇于面對現實,希望在大學期間通過實習、考證等獲得更充分的就業準備。
3.3職業發展需求
大學期間希望獲得或增強哪些方面的發展能力?表4的調查結果確實讓我們多少感到一些“意外”:溝通協調能力排位最前,而決定個人發展潛能方面的能力卻排到后面,這個結果與表3類似。
新生對大學教育的“理解”帶有某種明顯的“功利”性,這應當是現實社會經濟條件下的一種自然結果。正如表2所示,學生在選擇大學志愿時,就業前景、職業發展已成為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那么,在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方面,新生們最想得到學校哪些支持呢?調查表明,對于當前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新生們普遍有心理準備,而更多的是需要得到提升就業競爭力、就業推薦等方面的幫助。調查數據顯示,幾乎所有新生(占比95.9%)希望得到學校在職業規劃方面的指導。
四、幾點結論
從以上數據分布情況及其分析,我們不難得出以下一些主要結論:
⑴我校新生生源質量較優,多數學生對入讀我校相當滿意,普遍接受所錄取專業。從我校09級新生在高中階段的表現看,70%以上的學生學習成績位居中上等水平,擔任校級或班級干部者占68%,94%的學生想上重點或較好本科院校。對于入讀廣東金融學院,88%以上的學生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不滿意率低于5%。至于對所錄取的專業,72%的學生也是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的。90%以上的學生表示,即便對入學時的專業興趣不大或不了解,也會采取積極態度,努力培養專業興趣,當然也有少量新生有轉專業的想法。
⑵考生填報高考志愿多為自主分析選擇,更注重現實。就業前景、學校師資及學校招生分數段等直接影響錄取、學業和就業的現實因素是考生重點考慮的問題,而其他一些相對較“虛”的因素考慮的不多。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家長和老師在內的他人建議,對考生的影響不大。可見,現階段,抓好畢業生就業推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乃高校吸引高考考生的主要舉措。
⑶當今學生獨立傾向明顯,做事目的性較強。根據當今大學生性格構成狀況,大學教育宜應當抓大放小、因勢利導。具體講,就是要在宏觀方面指引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合理制定職業發展規劃,而不必過多地拘泥于一些細小環節。有了恰當的宏觀目標,并將之分解為階段性計劃,學生的成功成才也就有了希望。事實上,據調查,約80%的大學新生對于職業目標和學習目標是有所考慮的,其中一些人甚至有相當明確的計劃。
⑷大學新生有較強的心理調適信心和能力。現今大學生面臨諸多現實問題,給他們帶來了種種困擾,有的學生甚至產生嚴重心理障礙。但我們的調查顯示,對于能否盡快適應大學生活,68%的新生表示信心十足,30%的新生覺得信心不是很大,表示無信心的僅占2%。根據新生在行為動機方面的自我評判結果得知,90%以上的新生表示了解自我、懂得責任、信心飽滿、能夠調適情緒。因此,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既不能忽視也不必過分渲染,必須恰當掌握和分析,并加強個性化輔導。
⑸尋求多元化發展是多數大學新生的心愿。調查表明,團學、學術類、服務類、文體類學生組織對新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僅有2%的新生不想參加任何學生組織。許多新生想通過參加各類學生組織獲得鍛煉機會,提高綜合素質,培養溝通協調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現在高校中各類學生組織繁多,良莠不齊。高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組織的管理和指導,充分發揮各類學生組織的育人育才作用,使學生真正得到鍛煉和提高。
⑹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是新生的重要人生目標。在對大學教育作用的認識上,90%的新生認為其作用主要是建立人脈網絡,并將之作為一種重要的人生目標。而獲取專業知識和技能、成為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專家或企業家,受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在對各種能力培養需求的調查中,溝通協調能力牌位第一,而學習研究能力排末位。這些調查結果給出了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也向教育工作者們提出了當今學校教育如何與青年學生的想法和社會環境相銜接的沉重課題。公務員之家
⑺大學生面臨較大的生活學習費用壓力,但不乏自立信心。我校近一半新生來自農村,城鄉學生家庭收入差異較大。52%的新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而農村家庭這一比例高達66%。在調查樣本中,家庭經濟來源于工資收入者占31%,來源于打工收入和出售農產品者分別占50%和25%。對于大學期間學費、生活費用,20%的學生表示將通過助學貸款解決,2%的新生表示無從知曉。當然也有一半以上的新生希望通過勤工儉學、獎學金等各種渠道部分解決費用問題。
⑻就業是新生最擔心的問題。新生們普遍希望學校職業拓展訓練、就業推薦、職業規劃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近40%的新生希望大學期間能夠到企業兼職或實習,或考相關職業資格證,以此增強就業競爭力。因此,高校應當努力強化實驗教學,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辦學機制,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訓、實習機會。另一方面,高校還必須進一步加大就業指導和推薦力度,在力保畢業生高就業率的同時,努力提升就業質量。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可能少些“雜念”,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上。
[摘要]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被人們所詬病,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本文詳細分析了現有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存在的問題,并從不同視角提出了解決方法的新觀點。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宣傳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進入到大眾化階段,這也直接導致了高校畢業生逐年上升,畢業生就業成為整個社會丞待解決巨大問題,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高低被社會各方看重,成為社會、高等教育消費群體及教育主管部門評判一所高校辦學質量和市場認可程度的標尺。那么就業率統計數據如何最大發揮其導向性,我們從主觀、客觀兩個方面探析現有就業率統計數據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改進對策。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數據存在的問題
我們采用主、客觀方法來分析這個問題,對于就業率統計數據的客觀方面是指能夠準確、完整的反映實際情況,使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掌握就業的真實情況,及時修正現有的制度,制定積極有效的措施,從宏觀上調整就業市場供求關系,合理安排教育資源。對于主觀方面是指社會及教育消費群體對統計數據的認可程度,只有得到其所面向的對象的承認才稱得上是準確的。
1.客觀上存在的問題
(1)統計內容的模糊
包括統計的對象,細化對學生導向政府的宏觀調控
首先是現有的就業與未就業的劃分不明確。根據現有的統計方法,升學、出國都被統計為已就業,而這是不符合就業的科學定義的,從而導致實際就業的比例和社會承認的情況出現差距。其次統計數據的內容沒有細化,在各專業的就業率、就業的質量沒有詳細劃分,使其對教育消費者沒有實質性的指導意義。缺乏對政府政策調控的參考意義。
(2)實現方式的錯位
在就業率統計的實現方式上,學校既是被調查者,又是調查的實施者。因為學校的就業率與學校領導的工作業績、學校的名譽、招生計劃、科研經費申請、職稱評定等相掛鉤,而學校又身兼“運動員”、“裁判員”的身份,不可能脫離學校的實際利益去專注于追求就業率的真實性、可靠性。
(3)統計時間的提前
各地方現行的就業數據上報時間是畢業生離校的6月末及當年的12月末。而就業對于學生來說極其重要又復雜的事情,需要相對長的一個理性抉擇的過程,經過我們調查發現畢業生就業有一定的延后性,由于對工作性質、自我認識及適應社會等方面,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在短期內做出正確的擇業方向和具備完全的就業素質,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主動待業以提高自己能力,或者選擇最理想的就業崗位。如果根據現有的統計時間,將很難反映實際就業情況。
(4)監督機制的缺乏
現在高校在就業率數據上造假是普遍現象,尤其是名氣比較小的學校更甚之,以致社會上出現了名牌大學就業率普遍低于一般大學的怪現象。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造假沒有及時得到懲治,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2.主觀上的問題
(1)公布主體的質疑
現有的就業率公布主體是高校的主管部門,也是利益相關方,社會及教育消費群體很容易對數據產生懷疑。
(2)社會認知的忽視
一個數據是否準確,不僅需要數據本身盡可能反映實際情況,也需要由他所面向的群體去評判,準確的數據如果得不到社會的認可,也是毫無指導意義的,我們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電話訪問,學生座談等方式進行了調查,得知在大多數高校基本上都沒有對就業率的統計方法、就業標準向學生及家長講解和說明,學生和家長基本上對此知之甚少,因而對就業率數據的來源可靠性大多表示懷疑。
二、解決對策和方法
1.進一步規范畢業生就業統計方法
首先,明確就業與未就業概念。就業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和求職愿望的人從事某種社會活動,取得相應報酬的行為。出國留學、升學及自己自愿放棄就業等情況應該不屬于就業的范疇,不應統計在就業率里,應單獨予以列出,這樣既可以使就業率統計結果更準確,又可以更容易被關注群體接受。同時細化高校各專業的就業率,及就業的行業比例,這樣可以發揮就業市場的調節機制,高中畢業生在報考專業時可以根據就業市場的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報考專業,使高校畢業生更順應市場要求,避免出現專業就業人數不平衡。而且對高校及教育相關部門作出相關政策調整。
其次,改變高校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現狀。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就業率統計方面由社會民間組織承擔,政府根據他們得出的數據制定相關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們國家有自己的國情,民間組織還不夠完善,不能馬上取消學校統計數據實施者的角色,應該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由政府政策導向、資金扶持等方式培養社會組織客觀、科學統計就業率。弱化學校因自身利益而影響就業統計。
還有研究科學上報時間,根據現行的規定,各高校在學生畢業前7月份左右第一次上報就業率(也叫初次就業率),在年末12月份上報第二次就業率,一般比較重視初次就業率。隨著畢業生數量一年比一年多,就業變得不是很容易,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對工作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這就導致很多學生需要一定時間找到工作,有一部分學生在初次統計時不能及時找到工作,這樣就導致有些學生被學校逼迫就業或者導致初次就業率不準確。
再有就是加強監督機制。不斷完善規章制度,預防高校就業統計作弊途徑。
2.加強就業統計方法宣傳
由于很多教育的消費者對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不是很了解,因此產生誤解,對此各高校應該加強對學生及學生家長宣傳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方法,使他們知道統計數據的得出過程,這樣就會了解。例如:有100名畢業生,有60名同學簽了正規就業協議,有10人升學,5人出國,10人靈活就業,為什么就業率就是85%,而不是60%的原因。公務員之家
三、總結
總之,對于中國高校的畢業生統計方法雖然不能完全照抄外國模式,但也確實存在一些待改進的問題,期望通過從主、客觀兩個方面分析問題,尋求解決辦法,不斷完善現有的方法,最終找到最完善的對策。
一、《統計學》課程教學面臨的挑戰
1、內容日益豐富。長期以來,在我國存在兩門相互獨立的統計學——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分別隸屬于數學學科和經濟學學科。20世紀80年代以來,建立包括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在內的大統計學,逐步成為我國統計學界的共識。1992年11月,國家技術監督局正式批準統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國家頒布的學科分類標準已將統計學單列為一級學科。隨著大統計學思想的建立和統計學在實質學科中的應用的需要,大多數學校和老師在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統計學》教學過程中,除了保留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中仍有現實意義的內容,如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方法、統計的基本概念、統計數據的搜集整理、平均及變異指標、總量指標、相對指標、抽樣調查、時間序列、統計指數等;同時也系統的充實了統計推斷的內容,如:統計數據的分布特征、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統計決策等。這一變化使得《統計學》的內容更適合相關實質學科的發展需要。
2、學生的學習難度加大。首先、結合《統計學》的課程特點——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公式多且計算有一定難度等。如果學生不做必要的課外閱讀、練習和實踐活動,是很難理解和掌握的。對于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的學生來說,本身的專業課學習負擔已不輕。其次、對于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其本專業的課程體系要求,使得學生的數學或者數理統計的基礎不是特別好,對于專科學生來說更不用說,推斷統計將是他們學習的困難。再說,《統計學》作為專業基礎課,一般安排在一年級或二年級第一學期,在這個學習時段也是大多數專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計算機課程和英語課程的考證時段。如果以犧牲授課內容和降低要求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顯然有悖于《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和相關專業的發展要求。所有這一切對于學生學好這一課程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3、教師的教學難度加大。授課內容越來越豐富;課程難度太大可能導致學生興趣下降;在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背景下,授課時數大為減少(一般安排一個學期共17~19教學周,每周2~3課時);高等教育擴招后,由于師資力量一時沒有跟上,大多數學校,授課班級學生人數越來越多,一個教師跨越不同專業授課不再新鮮。這要求授課教師必須深刻領會授課內容的核心和相互關系,學會控制和駕馭課堂教學,學會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統計學在不同專業領域的具體應用等等。作為這門學科的授課教師特別需要認真考慮該怎么辦?
二、《統計學》教學的發展趨勢分析
1、統計學從數學技巧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在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非常普及的今天,統計計算技術不再是統計學教學的重點了。統計思想、統計應用才應該是重點。現代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離不開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統計軟件的使用,不僅使統計數據的計算和顯示變得簡單、準確,而且使統計教學由繁瑣抽象變得簡單輕松、由枯燥乏味變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統計教學過程中,大量的內容只需要給學生講清楚統計基本思想、計算的原理和正確應用的條件、正確解讀計算的結果,而對大量復雜具體的計算可以交給計算機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計算量非常大,沒有計算機軟件的支撐,是很難教學實際問題分析的。現在我們只要講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判斷有無條件誤差,而原假設又是K種不同水平下總體的理論均值是否相等,檢驗結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計算量的工作讓計算機去完成。
2、通過統計實踐學習統計。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課堂現場教學、引導學生先讀后寫再議、模擬實驗、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項目、利用假期時間,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某些團隊、小組或自己組織去開展一些與專業有關的活動,如社會調查、專題研究、提供咨詢、參與企業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比如依同學們在設計調查問卷和調查方案的基礎上,讓他們組成若干調查小組(如以寢室為單位),在校園內真正進行一次統計調查活動,從具體調查對象和單位的確定,樣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問卷的發放、回收與審核,數據輸入與資料整理,估計與分析,一直到調查報告的編寫,調查總結或體會的形成,全部由同學自己來完成。這樣,同學們就親身參與了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含統計推斷)的整個過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統計學》教學設想
如何從煩瑣的數理統計技巧轉向數據處理的訓練,同時還要使學生容易掌握并有機會輔之于實踐。教師的導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須選擇容易獲得而且普及性比較強的統計分析軟件,并在課堂教學和引導學生實踐中廣泛采用。
(一)微軟公司開發的EXCEL軟件無疑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專業的統計分析軟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強大,統計分析的專業性、權威性不可否認,但是對于沒有開設統計學專業的院校這些軟件并不常用,如果學生要進行自主性學習也比較難以找到相應的工具,此外專業統計分析軟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讓中國人用起來不是很順手。微軟公司開發的EXCEL軟件作為一款優秀的表格軟件,其提供的統計分析功能雖然比不上專業統計軟件,但它比專業統計軟件易學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統極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隨處可見。對于《統計學》這門課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統計函數和分析工具,結合電子表格技術,已能滿足統計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統計學》教學設想
1、在教學內容上,依據EXCEL的函數功能、電子表格功能、數據分析功能,結合統計學原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整合教學內容。比如傳統的統計學原理教學過程中,對統計數據的搜集主要強調統計報表制度,在EXCEL環境應該更注重抽樣推斷,EXCEL提供的隨機抽樣工具使得抽樣調查不再是十分復雜的技術,統計圖也可以被廣泛運用于對數據的描述;再比如現有統計學教材很多都講根據整理的數據計算平均數時,都用加權平均的方法,當用組距式變量數列計算平均數時,用組中值作為各組的代表值進行計算。我們知道,組中值作為各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組變量值在組內是均勻分布的,如果實際數據與這一假定相吻合,計算結果比較準確,否則誤差比較大。事實上實際數據往往就不是均勻分布的,因此用組中值計算的平均數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資料編制的不同變量數列計算的平均數還不相等。其實為了編制變量數列,我們必須輸入原始數據,EXCEL的有關程序可以得到準確平均數,哪里還有必要按加權算術平均的方法計算近似的平均數呢?那么有沒有必要編制變量數列、特別是組距式變量數列呢?有沒有必要按加權的方法計算平均數呢?我們認為有必要,但是組距式變量數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計算資料了,而是用于表現資料的分布狀況和進行分析用;加權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紹和要求學生掌握加權平均的思想,用于綜合評價分析中。
2、案例教學成為《統計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將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而且對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幫助。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精選案例教學,比如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可以設計用幾何平均數計算投資的平均收益率、運用標志變異指標考察投資組合的風險大小等。對于經管專業的學生,精選抽樣推斷、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對于控制產品質量,經營決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淺出地介紹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進行分析。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也使統計學的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張嘴巴就能將一門專業課程從頭講到尾。
3、改革考試方式和內容,合理評定學生成績。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評估教學質量的手段。對于《統計學原理》的考試,多年以來一直沿用閉卷筆試的方式。這種考試方式對于保證教學質量,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著缺陷,離考試內容和方式應更加適應素質教育,特別是應有利于學生的創造能力的培養之目的相差較遠。在過去的《統計學》教學中,基本運算能力被認為是首要的培養目標,教科書中的各種例題主要是向學生展示如何運用公式進行計算,各類輔導書中充斥著五花八門的計算技巧。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統計學》課程的過程中,為應付考試搞題海戰術,把精力過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記硬背上。這與財經類專業培養新世紀高素質的經濟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為此,需要對《統計學》考試進行了改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考試內容與要求不僅體現出《統計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運算以及推理能力,還注重了學生各種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創新能力。二是考試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閉卷考試外,還在教學中用討論、答辯和小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核,采取靈活多樣的考試組織形式。學生成績的測評根據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學習過程中提交的讀書報告、上機操作和卷面考試成績等綜合評定。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技能訓練與能力培養。
一、《統計學》課程教學面臨的挑戰
1、內容日益豐富。長期以來,在我國存在兩門相互獨立的統計學——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分別隸屬于數學學科和經濟學學科。20世紀80年代以來,建立包括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在內的大統計學,逐步成為我國統計學界的共識。1992年11月,國家技術監督局正式批準統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國家頒布的學科分類標準已將統計學單列為一級學科。隨著大統計學思想的建立和統計學在實質學科中的應用的需要,大多數學校和老師在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統計學》教學過程中,除了保留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中仍有現實意義的內容,如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方法、統計的基本概念、統計數據的搜集整理、平均及變異指標、總量指標、相對指標、抽樣調查、時間序列、統計指數等;同時也系統的充實了統計推斷的內容,如:統計數據的分布特征、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統計決策等。這一變化使得《統計學》的內容更適合相關實質學科的發展需要。
2、學生的學習難度加大。首先、結合《統計學》的課程特點——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公式多且計算有一定難度等。如果學生不做必要的課外閱讀、練習和實踐活動,是很難理解和掌握的。對于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的學生來說,本身的專業課學習負擔已不輕。其次、對于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其本專業的課程體系要求,使得學生的數學或者數理統計的基礎不是特別好,對于專科學生來說更不用說,推斷統計將是他們學習的困難。再說,《統計學》作為專業基礎課,一般安排在一年級或二年級第一學期,在這個學習時段也是大多數專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計算機課程和英語課程的考證時段。如果以犧牲授課內容和降低要求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顯然有悖于《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和相關專業的發展要求。所有這一切對于學生學好這一課程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3、教師的教學難度加大。授課內容越來越豐富;課程難度太大可能導致學生興趣下降;在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背景下,授課時數大為減少(一般安排一個學期共17~19教學周,每周2~3課時);高等教育擴招后,由于師資力量一時沒有跟上,大多數學校,授課班級學生人數越來越多,一個教師跨越不同專業授課不再新鮮。這要求授課教師必須深刻領會授課內容的核心和相互關系,學會控制和駕馭課堂教學,學會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統計學在不同專業領域的具體應用等等。作為這門學科的授課教師特別需要認真考慮該怎么辦?
二、《統計學》教學的發展趨勢分析
1、統計學從數學技巧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在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非常普及的今天,統計計算技術不再是統計學教學的重點了。統計思想、統計應用才應該是重點。現代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離不開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統計軟件的使用,不僅使統計數據的計算和顯示變得簡單、準確,而且使統計教學由繁瑣抽象變得簡單輕松、由枯燥乏味變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統計教學過程中,大量的內容只需要給學生講清楚統計基本思想、計算的原理和正確應用的條件、正確解讀計算的結果,而對大量復雜具體的計算可以交給計算機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計算量非常大,沒有計算機軟件的支撐,是很難教學實際問題分析的。現在我們只要講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判斷有無條件誤差,而原假設又是K種不同水平下總體的理論均值是否相等,檢驗結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計算量的工作讓計算機去完成。
2、通過統計實踐學習統計。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課堂現場教學、引導學生先讀后寫再議、模擬實驗、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項目、利用假期時間,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某些團隊、小組或自己組織去開展一些與專業有關的活動,如社會調查、專題研究、提供咨詢、參與企業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比如依同學們在設計調查問卷和調查方案的基礎上,讓他們組成若干調查小組(如以寢室為單位),在校園內真正進行一次統計調查活動,從具體調查對象和單位的確定,樣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問卷的發放、回收與審核,數據輸入與資料整理,估計與分析,一直到調查報告的編寫,調查總結或體會的形成,全部由同學自己來完成。這樣,同學們就親身參與了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含統計推斷)的整個過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統計學》教學設想
如何從煩瑣的數理統計技巧轉向數據處理的訓練,同時還要使學生容易掌握并有機會輔之于實踐。教師的導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須選擇容易獲得而且普及性比較強的統計分析軟件,并在課堂教學和引導學生實踐中廣泛采用。
(一)微軟公司開發的EXCEL軟件無疑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專業的統計分析軟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強大,統計分析的專業性、權威性不可否認,但是對于沒有開設統計學專業的院校這些軟件并不常用,如果學生要進行自主性學習也比較難以找到相應的工具,此外專業統計分析軟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讓中國人用起來不是很順手。微軟公司開發的EXCEL軟件作為一款優秀的表格軟件,其提供的統計分析功能雖然比不上專業統計軟件,但它比專業統計軟件易學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統極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隨處可見。對于《統計學》這門課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統計函數和分析工具,結合電子表格技術,已能滿足統計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統計學》教學設想
1、在教學內容上,依據EXCEL的函數功能、電子表格功能、數據分析功能,結合統計學原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整合教學內容。比如傳統的統計學原理教學過程中,對統計數據的搜集主要強調統計報表制度,在EXCEL環境應該更注重抽樣推斷,EXCEL提供的隨機抽樣工具使得抽樣調查不再是十分復雜的技術,統計圖也可以被廣泛運用于對數據的描述;再比如現有統計學教材很多都講根據整理的數據計算平均數時,都用加權平均的方法,當用組距式變量數列計算平均數時,用組中值作為各組的代表值進行計算。我們知道,組中值作為各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組變量值在組內是均勻分布的,如果實際數據與這一假定相吻合,計算結果比較準確,否則誤差比較大。事實上實際數據往往就不是均勻分布的,因此用組中值計算的平均數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資料編制的不同變量數列計算的平均數還不相等。其實為了編制變量數列,我們必須輸入原始數據,EXCEL的有關程序可以得到準確平均數,哪里還有必要按加權算術平均的方法計算近似的平均數呢?那么有沒有必要編制變量數列、特別是組距式變量數列呢?有沒有必要按加權的方法計算平均數呢?我們認為有必要,但是組距式變量數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計算資料了,而是用于表現資料的分布狀況和進行分析用;加權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紹和要求學生掌握加權平均的思想,用于綜合評價分析中。
2、案例教學成為《統計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將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而且對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幫助。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精選案例教學,比如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可以設計用幾何平均數計算投資的平均收益率、運用標志變異指標考察投資組合的風險大小等。對于經管專業的學生,精選抽樣推斷、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對于控制產品質量,經營決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淺出地介紹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進行分析。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也使統計學的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張嘴巴就能將一門專業課程從頭講到尾。
3、改革考試方式和內容,合理評定學生成績。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評估教學質量的手段。對于《統計學原理》的考試,多年以來一直沿用閉卷筆試的方式。這種考試方式對于保證教學質量,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著缺陷,離考試內容和方式應更加適應素質教育,特別是應有利于學生的創造能力的培養之目的相差較遠。在過去的《統計學》教學中,基本運算能力被認為是首要的培養目標,教科書中的各種例題主要是向學生展示如何運用公式進行計算,各類輔導書中充斥著五花八門的計算技巧。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統計學》課程的過程中,為應付考試搞題海戰術,把精力過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記硬背上。這與財經類專業培養新世紀高素質的經濟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為此,需要對《統計學》考試進行了改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考試內容與要求不僅體現出《統計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運算以及推理能力,還注重了學生各種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創新能力。二是考試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閉卷考試外,還在教學中用討論、答辯和小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核,采取靈活多樣的考試組織形式。學生成績的測評根據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學習過程中提交的讀書報告、上機操作和卷面考試成績等綜合評定。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技能訓練與能力培養。
一、《統計學》課程教學面臨的挑戰
1、內容日益豐富。長期以來,在我國存在兩門相互獨立的統計學——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分別隸屬于數學學科和經濟學學科。20世紀80年代以來,建立包括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在內的大統計學,逐步成為我國統計學界的共識。1992年11月,國家技術監督局正式批準統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國家頒布的學科分類標準已將統計學單列為一級學科。隨著大統計學思想的建立和統計學在實質學科中的應用的需要,大多數學校和老師在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統計學》教學過程中,除了保留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中仍有現實意義的內容,如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方法、統計的基本概念、統計數據的搜集整理、平均及變異指標、總量指標、相對指標、抽樣調查、時間序列、統計指數等;同時也系統的充實了統計推斷的內容,如:統計數據的分布特征、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統計決策等。這一變化使得《統計學》的內容更適合相關實質學科的發展需要。
2、學生的學習難度加大。首先、結合《統計學》的課程特點——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公式多且計算有一定難度等。如果學生不做必要的課外閱讀、練習和實踐活動,是很難理解和掌握的。對于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的學生來說,本身的專業課學習負擔已不輕。其次、對于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其本專業的課程體系要求,使得學生的數學或者數理統計的基礎不是特別好,對于專科學生來說更不用說,推斷統計將是他們學習的困難。再說,《統計學》作為專業基礎課,一般安排在一年級或二年級第一學期,在這個學習時段也是大多數專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計算機課程和英語課程的考證時段。如果以犧牲授課內容和降低要求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顯然有悖于《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和相關專業的發展要求。所有這一切對于學生學好這一課程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3、教師的教學難度加大。授課內容越來越豐富;課程難度太大可能導致學生興趣下降;在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背景下,授課時數大為減少(一般安排一個學期共17~19教學周,每周2~3課時);高等教育擴招后,由于師資力量一時沒有跟上,大多數學校,授課班級學生人數越來越多,一個教師跨越不同專業授課不再新鮮。這要求授課教師必須深刻領會授課內容的核心和相互關系,學會控制和駕馭課堂教學,學會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統計學在不同專業領域的具體應用等等。作為這門學科的授課教師特別需要認真考慮該怎么辦?
二、《統計學》教學的發展趨勢分析
1、統計學從數學技巧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在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非常普及的今天,統計計算技術不再是統計學教學的重點了。統計思想、統計應用才應該是重點。現代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離不開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統計軟件的使用,不僅使統計數據的計算和顯示變得簡單、準確,而且使統計教學由繁瑣抽象變得簡單輕松、由枯燥乏味變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統計教學過程中,大量的內容只需要給學生講清楚統計基本思想、計算的原理和正確應用的條件、正確解讀計算的結果,而對大量復雜具體的計算可以交給計算機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計算量非常大,沒有計算機軟件的支撐,是很難教學實際問題分析的。現在我們只要講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判斷有無條件誤差,而原假設又是K種不同水平下總體的理論均值是否相等,檢驗結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計算量的工作讓計算機去完成。
2、通過統計實踐學習統計。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課堂現場教學、引導學生先讀后寫再議、模擬實驗、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項目、利用假期時間,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某些團隊、小組或自己組織去開展一些與專業有關的活動,如社會調查、專題研究、提供咨詢、參與企業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比如依同學們在設計調查問卷和調查方案的基礎上,讓他們組成若干調查小組(如以寢室為單位),在校園內真正進行一次統計調查活動,從具體調查對象和單位的確定,樣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問卷的發放、回收與審核,數據輸入與資料整理,估計與分析,一直到調查報告的編寫,調查總結或體會的形成,全部由同學自己來完成。這樣,同學們就親身參與了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含統計推斷)的整個過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統計學》教學設想
如何從煩瑣的數理統計技巧轉向數據處理的訓練,同時還要使學生容易掌握并有機會輔之于實踐。教師的導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須選擇容易獲得而且普及性比較強的統計分析軟件,并在課堂教學和引導學生實踐中廣泛采用。
(一)微軟公司開發的EXCEL軟件無疑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專業的統計分析軟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強大,統計分析的專業性、權威性不可否認,但是對于沒有開設統計學專業的院校這些軟件并不常用,如果學生要進行自主性學習也比較難以找到相應的工具,此外專業統計分析軟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讓中國人用起來不是很順手。微軟公司開發的EXCEL軟件作為一款優秀的表格軟件,其提供的統計分析功能雖然比不上專業統計軟件,但它比專業統計軟件易學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統極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隨處可見。對于《統計學》這門課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統計函數和分析工具,結合電子表格技術,已能滿足統計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統計學》教學設想
1、在教學內容上,依據EXCEL的函數功能、電子表格功能、數據分析功能,結合統計學原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整合教學內容。比如傳統的統計學原理教學過程中,對統計數據的搜集主要強調統計報表制度,在EXCEL環境應該更注重抽樣推斷,EXCEL提供的隨機抽樣工具使得抽樣調查不再是十分復雜的技術,統計圖也可以被廣泛運用于對數據的描述;再比如現有統計學教材很多都講根據整理的數據計算平均數時,都用加權平均的方法,當用組距式變量數列計算平均數時,用組中值作為各組的代表值進行計算。我們知道,組中值作為各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組變量值在組內是均勻分布的,如果實際數據與這一假定相吻合,計算結果比較準確,否則誤差比較大。事實上實際數據往往就不是均勻分布的,因此用組中值計算的平均數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資料編制的不同變量數列計算的平均數還不相等。其實為了編制變量數列,我們必須輸入原始數據,EXCEL的有關程序可以得到準確平均數,哪里還有必要按加權算術平均的方法計算近似的平均數呢?那么有沒有必要編制變量數列、特別是組距式變量數列呢?有沒有必要按加權的方法計算平均數呢?我們認為有必要,但是組距式變量數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計算資料了,而是用于表現資料的分布狀況和進行分析用;加權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紹和要求學生掌握加權平均的思想,用于綜合評價分析中。
2、案例教學成為《統計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將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而且對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幫助。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精選案例教學,比如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可以設計用幾何平均數計算投資的平均收益率、運用標志變異指標考察投資組合的風險大小等。對于經管專業的學生,精選抽樣推斷、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對于控制產品質量,經營決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淺出地介紹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進行分析。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也使統計學的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張嘴巴就能將一門專業課程從頭講到尾。
3、改革考試方式和內容,合理評定學生成績。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評估教學質量的手段。對于《統計學原理》的考試,多年以來一直沿用閉卷筆試的方式。這種考試方式對于保證教學質量,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著缺陷,離考試內容和方式應更加適應素質教育,特別是應有利于學生的創造能力的培養之目的相差較遠。在過去的《統計學》教學中,基本運算能力被認為是首要的培養目標,教科書中的各種例題主要是向學生展示如何運用公式進行計算,各類輔導書中充斥著五花八門的計算技巧。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統計學》課程的過程中,為應付考試搞題海戰術,把精力過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記硬背上。這與財經類專業培養新世紀高素質的經濟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為此,需要對《統計學》考試進行了改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考試內容與要求不僅體現出《統計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運算以及推理能力,還注重了學生各種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創新能力。二是考試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閉卷考試外,還在教學中用討論、答辯和小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核,采取靈活多樣的考試組織形式。學生成績的測評根據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學習過程中提交的讀書報告、上機操作和卷面考試成績等綜合評定。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技能訓練與能力培養。